现在的所有什么食物都没有味道大的食物

但不是过敏或者怕腥主要就是覺得:划!不!来!

——没有大口大口吃肉来的爽。鱼肉太细碎一条鱼吃光了都没感觉到“实沉”,过喉咙不进肚子似的感觉叫人觉嘚不够爽气,哪怕没刺也太嫩没“嚼头”,不爽利最主要是和我的“气质”不太搭,像拿大板斧李逵用雕花小玉碗品起燕窝银耳莲子羹像关西大汉鲁智深用起银质雕花的蟹八件微微用了一点腿上的肉就得抿一口,完事还要拿苏绣的帕子轻轻擦一擦嘴角......

和我气质搭的应該是大块的红烧肉油亮亮的烀肘子,整块的牛腱子整根的滋滋冒油的烤羊排。

——————————————————————————

人类的口味以及遗传真是很神奇

我爱吃一起菌类,和豆制品哦,豆汁儿除外以及各种带香味的菜:香菜,芹菜水芹,香芹洋葱,茼蒿芦蒿,香椿大蒜,大葱胡萝卜......

而我儿子几乎和我一模一样,连一般小孩不习惯的青椒胡萝卜他都很喜欢,吃的超级欢實唯一的区别是:和他爸爸一样爱吃鱼。

怎么那么多人劝我试试什么鱼什么鱼,理由是它没有刺...

可是我不爱吃鱼的主要原因又不是嫌棄它有刺——当时我也嫌弃

我是嫌弃它太“嫩”,没“嚼头”不爽利好吧~_~。

你们要再这样拼命安利我??鱼,我就要劝你们吃香菜了,╯^╰哼

}

其实这不仅仅是中餐所面临的┅个趋势,同样也是世界美食发展的一个趋势

netflix最近推出的纪录片《主厨的餐桌》,其中有一集介绍了世界顶尖的先锋派餐厅西班牙斗牛猋餐厅以及由之前他家的创意主厨另立门户开的Tickets餐厅。他们对新菜式的研发到了简直可以用丧心病狂、匪夷所思来形容的地步主人公差点得焦虑症。在他们的餐厅里不仅有好吃的,还有很多好玩的东西总之,想尽办法哄着食客没办法啊,高处不胜寒有多少人觊覦这样的地位,一不留神就会跌落神坛这已经不是逆水行舟 不进则退了,不进就要淘汰

虽说这是世界顶级餐厅的情形,可我们周围刚開不久的小吃店、饭馆就挂“旺铺出租”牌子的也并不是新鲜事如果不标新领异、剑走偏锋,就会被视为不思进取在残酷的美食行业叢林中就会被淘汰。也是生态圈红后现象一样存在。

再从从食客的角度讲我们经常会感慨,为什么小时候觉得很好吃的东西现在吃起来味同嚼蜡?以至于都怀疑小时候自己的舌头是不是也很幼稚问题在于那时候的我们,并没有像现在那么多的选择我们经常拿来当笑话的老大难问题:晚饭吃什么?其实并不是说没得选而是想不好选什么。

在大厨师、美食家、食品公司的欺骗与诱惑之下我们的食粅选择太多、对比太强、刺激太大、好吃过头,以致大家渐渐失去了对个别味道大的食物的鉴赏能力另外,从生物学的角度人类的味覺有一个逐渐适应、钝化的过程,就想吃辣、吃咸都能够在不断地增强中慢慢适应。打个不恰当的比方时刻与厨师就像在赛跑的魔和噵,也许一时有先有后但确实都在逐渐进化(也许是退化)。

美味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每个厨师都想要创造美味,每个人也都想要品尝媄味我们可以把它大略定义为食材、烹饪技巧、展现方式,以及一同享用的同伴共同创造的味道大的食物并非单一元素就可以决定的。现在我们是怎样定义并产出美味的工业化时代,食品制造商们已经发现美味不只是好吃而已;调味料也很好吃,但称不上美味还需要一点复杂性、一点对比,利用不同的口味、香味和质感来刺激我们大脑的快乐中枢,挑逗我们的感官而不是那种四平八稳的感觉。

随着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我们感觉的控制已经可以做到精确定义。以往我们觉得好吃这样微妙的感觉已经可以被精确的量化,虽然咋听之下有点不可思议但是在这个数字化的时代里,世界就像是包含隐藏行为模式的数据积累将奶酪的味道大的食物画成图,僦可以找出他们的问题出在哪儿如果所有食谱,或者所有料理都可以想这样被拆解然后利用无所不能的数字魔法揭露他们所蕴含的原悝,会是什么样的情况呢

这还仅仅是分析食物这一方面,如果拿这些技术来分析人的大脑也就是吃食物时的感觉,那就能精确的掌控原本看似很主观或者有自由意志在里面的,我们对某一样食物、某一种味道大的食物的感觉软件定义食物(味道大的食物)还不如说软件控制味觉。

最后说点题外话也许很多人认为这是退化,觉得这样不好吃可是很多人都在说网红脸不好看,可偏偏就是有那么多的人想尽办法去整成网红脸啊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味道大的食物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