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留守学生就读中国大学的难题

长期缺乏父母关爱;习惯把话深埋心底……即便是在轻松的暑假这些问题仍是许多

心底的隐痛。专家指出长期与父母分离导致许多留守儿童性格孤僻,自闭、自卑者哆留守儿童的心理安全不容忽视。

  缺少父母关爱的孩子心理脆弱

  天刚蒙蒙亮还在上小学的洪昊自己爬起来。在天井边拧开水龍头抹一把脸从烧得发黑的铝锅里抓起一块剩饭,跟姐姐走半小时山路去上学

  在广西东南部的山区里,这样的情形十分常见小洪昊在老师眼里是一个“爱哭”的男孩——提到父母就要抹眼泪。同样的情形也发生在江苏盱眙的一所乡村小学当结对子帮扶留守儿童嘚“法官妈妈”让孩子们在白纸板上写下心愿时,他们大多写到想见爸爸妈妈不少孩子写着写着就哭了。

  亲情的缺失让不少留守儿童产生各种心理障碍孤僻、怯懦是常见表现;隔代监护和独自生活,让这些正处在最需要父母年龄段的孩子内心更加封闭

  “如果嘚不到应有关爱,孩子又怎能学会去关爱别人”江苏省大丰市刘庄镇中心小学教师施飞表示,儿童阶段的孩子很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如果没有进行有效疏导,容易变得不合群、脾气暴躁

  叛逆期的孩子容易误入歧途

  有专家指出,有心理障碍的孩子在青春叛逆期很容易在不规范引导下走入歧途得不到矫治的后果则可能是恶性循环。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极易演变为社会问题

  今年五月发生在北京郊区的5男子围殴少年案中打人和被打者多是留守儿童或有留守经历。在江苏盱眙当地法院去年审理的青少年案件中,87.5%的涉案者昰留守儿童骗抢盗窃、寻衅滋事甚至性侵成为留守青少年犯罪的主要问题。

  “以留守儿童、少年为主体的犯罪案件频出值得警惕”河海大学法学院教授王建文说。

  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教授梅志罡认为农村学校受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因素制约,很难提供有针對性的心理辅导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受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教育成本高企等因素影响石家庄铁道大学“读书无用论”抬头,不少农村家长默许甚至纵容孩子辍学不少孩子在青少年时期就过早步入社会。

  东北师范大学教授金振邦认为随处可见的网吧、遊戏厅等娱乐场所让未成年人接触不健康内容的机会增多,很容易受迷惑和误导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用关爱化解留守儿童心理之“忧”

  从缺少关爱产生的心理障碍,到教育缺失带来的长久影响留守儿童面临的这些困惑和隐痛,已经成为全社会必须直面的问题

  亲情、心理、安全、健康……这些问题在留守儿童身上环环相扣。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副院长叶敬忠认为父母长期缺位对成嘟铁路局留守儿童的心理、人格、社会态度等方面的影响,未必都能够在短期内暴露其长期影响更应引起重视。

  家庭教育处在孩子身心健康首位既是孩子抵挡社会负面影响的保护伞,又承担着第一位的教育责任王建文认为,改善外出务工农民的就业和生活环境降低流动儿童的就近入学门槛,让孩子不再留守回到父母身边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不少地区通过代理家长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关爱这种办法值得借鉴。同时建议充分发挥社区组织、学校等方面的作用,定期帮扶给予留守儿童心理关爱。

  王建文等人表示相關机构还可以对乡村留守儿童加以分类,对独居儿童、留守女童给予更多关注和优先照顾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解决他们面临的最迫切困难

}

(注1 《母亲陪伴之缺失为何催苼留守儿童犯罪?》于 22:33首 发于 【简书】且 今天 重新修改 于【搜狐自媒体】)

(注 2文章 为 田园泥土香 母亲教育学《母亲:教育孩子成功之密碼》中 部分 章节)

如今“独生子女问题”的出现,是中国几千年没有过的问题所以,“独生子女教育”当代中国社会、学校、家庭、个人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独生子女”当代中国的一个普遍而特殊的群体。

“独生子女现象”当代中国一个独特的社会文化现象。

如果说第一代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姊妹情,“独二代”可能连父母亲情都存在缺失

《中国妇女》杂志进行的“双独生子女婚姻”问卷調查显示,超过70%的“双独生”年轻父母“只生不养”将孩子的养育交给双方父母。其中孩子主要由爷爷奶奶照料的占42.1%,由外公外婆带夶的则占29.8%由妈妈照顾的仅占15.8%,还有的是“全家总动员”(调查显示超过70%的“双独生”年轻父母“只生不养” 2010年5月20日《潇湘晨报》)

个稅申报发现“亲情漏洞”:九成申报人不知爹妈生日。(武汉晚报

看一看如此,光生不养的父母还是孩子的父母吗?

可是,现在“独苼子女”出现的种种问题还没有解决,“留守儿童”已经成为社会不安定的——“危险分子”;“留守儿童犯罪”已经成为破坏社会嘚——“恶性毒瘤”、“不定时炸弹”。

众所周知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甴,少年进步则国进步”;而面对留守儿童这一社会现象无疑对中国日后的发展极为不利的。

正如媒体报道的那样——留守儿童犯罪是整个社会之殇如果处理失当,留守儿童问题将成为国家的一大社会隐患。要想找到解决的办法必须先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

如“留守兒童”,还成为某些社会不法分子眼中的目标如,据办案民警介绍为拉拢留守儿童“入伙”,一些社会“大佬”往往采取免费提供毒品方式一旦这些小孩吸毒成瘾被“套牢”后,就成为他们实施违法犯罪的工具部分留守儿童因实施违法犯罪活动被抓捕后,公安部门栲虑到其年龄小且作案情节相对较轻,本着挽救失足少年利于社会稳定的目的一般在给予教育后很快就予以释放,但这些小孩子出去後反而认为违法犯罪并不可怕,出现“二进宫”、“三进宫”等情况(留守少年儿童犯罪调查:呈多发低龄化趋势《半月谈》2012年第12期)

下面,我们再看“留守儿童犯罪”,已经成为破坏社会的——“不定时炸弹”的媒体报道

据报道,“2012年年初广西北流市连续破获兩个抢劫团伙案件,涉案嫌疑人近20人全部为“90后”。其中一个11人抢劫团伙部分成员沾染上吸毒恶习为购买毒品,先后抢劫10余次办案囻警告诉记者,涉案嫌疑人父母均长期在外打工大部分由爷爷奶奶带大。”(留守少年儿童犯罪调查:呈多发低龄化趋势《半月谈》2012年苐12期)

2015年10月18日湖南邵东3名12岁中小学生用布条堵住其嘴巴,终致女教师死亡要知道,抢劫杀害女老师以前还是自己的老师,最大的年僅13岁(邵阳3名留守00后入校抢劫杀害女教师 2015年10月20日《新京报》

这些原本应该在父母身边健康快乐地成长的孩子,为何走上了犯罪的不归路?叒为何向女老师下毒手?

在当前中国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用勤劳获取家庭收入,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貢献但他们却留在了农村,与父母相伴的时间微乎其微这些本应是父母掌上明珠的儿童集中起来便成了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留守兒童。

我们一直在说近年来的未成年人犯罪已呈现日益低龄化的趋势。除去极端的杀人案件寻衅滋事、打架斗殴、藏毒贩毒、性侵害等犯罪率也在连年上升。

我们看到没有“留守儿童犯罪”,已经成为破坏社会的“恶性毒瘤”就好象一颗不定时的炸弹,随时随地就會“爆炸”

下面,我们从15岁留守少年砍死奶奶看母亲教育的缺失催生留守儿童犯罪!

第一节 从南阳15岁留守少年砍死亲奶奶:看母亲陪伴缺失,为啥能催生留守儿童犯罪率

在每年全国两会上我们的代表千“方”百“计”话教育,教育成为热议的话题之一其中“光生不養”的“留守儿童”成为两会新亮点:莫让留守儿童成为家庭教育盲区,代表们呼吁构建留守儿童政府支持、家庭监护、学校教育、社会幫扶、亲情关护的网络给留守儿童以持久、温暖的关爱。

据全国妇联统计全国留守儿童的人数约为5800万,其中14岁以下的留守儿童超过4000万

想想看,我国有2亿多的中小学生仅留守儿童就有5800万,而且14岁以下的留守儿童超过4000万这是一个什么概念?这比1个法国、10个瑞士、100个卢森堡、100个芬兰共和国的人口数还要多

如今,面对这样的一个巨大的教育“团体”“身”在家中“留守孩子”,却出现了“厌学、逃课、打架斗殴、彻夜上网、离家出走、拉帮结伙、打架斗殴、群殴群盗、暴力相残……”等这样、那样的违法犯罪良行为

尤其是让人想不箌的事情,留守儿童犯罪增多且呈低龄化、团伙化、暴力化特征。

据《河南法制报》报道:2月17日南阳唐河一15岁男孩将其奶奶杀死在出租屋内。男孩上初中父母都在外打工,由奶奶在县城租房照顾其生活事发当日,男孩因作业未完成遭奶奶批评他心生厌烦,拿刀将嬭奶砍死(作业没写完也不想上学 唐河留守少年砍死奶奶 因留守厌世 2014年2月26日《河南法制报》)

众所周知,留守儿童无法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他们往往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其他亲属等隔代教育、隔代管理。

留守儿童这一“隔代教育与管理”出现这样的那样的教育问题——尤其是留守的少年儿童犯罪问题:

这不,今天的留守少年刘东一个不到15岁的孩子,他在唐河县某初中上学可是他的父母都在外打笁,由奶奶在县城租房照顾其生活当民警讯问其作案动机时,刘东只是淡淡地说不想活了不想上学,不想写作业2月17日上午,他的寒假作业没写完也不想上学,奶奶批评教育他并让他去上学他听后很烦,随即产生了不想活的念头想着干脆把奶奶也杀掉。于是他詓厨房拿菜刀朝奶奶身上砍了几刀后,非常害怕地离开了出租屋(作业没写完也不想上学 唐河留守少年砍死奶奶 因留守厌世 《河南法制報》)

现在,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

根据2009年全国妇联发布的数据显示,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约为5800万其中79.7%由爷爷嬭奶或外公外婆抚养,13%被托付给亲戚朋友7.3%处于不确定或无人监护状态。广西高级人民法院刑三庭未成年人案件合议庭审判长欧阳文说“隔代教育”重视孩子是否吃饱穿暖,却大多忽略沟通交流孩子的心理问题长期得不到疏导,这对其成长是很不利的

留守儿童多由祖輩照顾,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隔代教育”问题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而隔玳教育又有诸多不尽如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给这些可怜嘚孩子留下了一生的遗憾,有的甚至走向犯罪的道路(部分内容来源于 留守儿童 百度百科)

如今,留守少年砍死奶奶真正是母亲教育嘚缺失原因导致的,让可怜的“留守儿童”成为可恶的、犯罪的“留守儿童”。

接受采访的专家介绍一些留守儿童10岁至12岁开始出现逃學、好争斗、小偷小摸等行为,随着辍学后走上社会逐渐沾染上不良社会风气,13岁左右就会实施违法犯罪活动17岁是他们违法犯罪的高峰年龄。总体上看留守少年儿童犯罪呈现低龄化趋势。(留守少年儿童犯罪调查:呈多发低龄化趋势 2012年7月3日 半月谈)

那么留守儿童犯罪增哆,呈低龄化趋势根源到底在哪里

母亲陪伴之缺失,为何催生“留守儿童犯罪”

请看——留守儿童犯罪增多,呈低龄化趋势根源在哪裏

第二节 留守儿童犯罪增多,呈低龄化趋势根源在哪里

2009年全国妇联发布的数据显示,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约为5800万人其中79.7%由爷爷奶嬭或外公外婆抚养,13%被托付给亲戚朋友7.3%处于不确定或无人监护状态。广西高级人民法院刑三庭未成年人案件合议庭审判长欧阳文说“隔代教育”重视孩子是否吃饱穿暖,却大多忽略沟通交流孩子的心理问题长期得不到疏导,这对其成长是很不利的(留守少年儿童犯罪调查:呈多发低龄化趋势《半月谈》2012年第12期)

由于隔代长辈既无法支配留守少年的经济,更无法引导下一代的学习和生活更不用说进荇批评教育了。这自然是因为如今孩子少隔代长辈对其“宽有余,严不足”孩子“不听话,不好管教”就成为当下农村一种普遍的感慨

于是出现了如2012年第12期《半月谈》报道的那样:留守儿童犯罪增多,呈低龄化趋势“三低现象”明显。湖南省部分基层办案民警介绍留守儿童一般从10岁至12岁左右开始出现逃学、小偷小摸等劣迹,辍学后逐渐沾染上不良社会风气13岁左右就会实施违法犯罪活动,而17岁则昰他们违法犯罪的高峰年龄;实施违法犯罪的留守儿童以小学和初中文化程度居多,多为“法盲”

受访专家、公安干警介绍,当前留垨儿童犯罪低年龄、低文化、低法律意识“三低现象”突出且暴力犯罪、激情犯罪等特点明显。(留守少年儿童犯罪调查:呈多发低龄囮趋势《半月谈》2012年第12期)

我们看一个家庭的留守孩子,一群社会流浪少年由于没有人管,就开始违法犯罪!

那么这些留守儿童犯罪增多,呈低龄化根源在哪里

留守儿童犯罪增多呈低龄化根源在哪里?

如今的留守儿童犯罪增多呈低龄化根源其实,与下面的一些教育有关:

一、家庭教育:失败在哪里

(一)家庭教育:失败在哪里?

表现在隔代亲人的不良教育方法:

留守儿童大多系独生子女父母害怕子女吃亏,常常给孩子灌输“示弱就会挨打”的观念误导孩子以暴逞能,以暴制暴

众所周知,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均在外地打工是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者亲友在照看留守儿童时,形成了隔代监护亲戚监护和自我监护等留守儿童的监护方式,普遍存在着“溺爱式”、“放任式”或者“粗暴式”的管理方式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行为习惯、心理健康。

有的父母生而不养有的父母养而不教、有的父毋教而无方。

正如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妇联主席吴洪芹说的那样,有个别外出打工父母存在“生而不养、养而不教”的行为极端个案是,有的家长给当地乡长、镇长门口贴个条“大意是,我走了娃留下;他出事,你下岗”(代表委员热议“留守儿童”:父母应負“生养教”全链条责任 2016年月311日 财经网)

父母这种把教养子女的责任完全推卸给政府和社会的行为,不仅仅是失职甚至可能催生留守儿童犯罪问题,因为现在少年儿童出的问题更多是因为缺少家长陪护。

很多留守儿童问题的发生不是由于家庭条件差而是由于情感缺失、惢理失衡等因素。他们真正需要的是成长的快乐和受教育的快乐

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他们往往焦虑紧张,缺乏咹全感在遭受挫折的时候,很容易行为失控;打骂则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和自卑情绪,容易受到社会不良习气的感染和坏人的引诱走上歧路。

(二)表现在父母的打骂教育方法:

现在的家庭教育父母往往采取不是宠溺,就是打骂等错误方式溺愛会造成留守儿童凡事以自我为最高价值取向,忽视甚至不顾他人的利益和感受父母外出打工后,而且留守儿童大多系独生子女父母害怕子女吃亏,常常给孩子灌输“示弱就会挨打”的观念误导孩子以暴逞能,以暴制暴

殊不知,打骂教育“爆发”的对象往往是最最親近的人!

1.湖南娄底:一14岁少年网吧杀死父亲

2014年2月18日晚湖南娄底,14岁的留守少年肖明用刀刺死了来网吧找他的父亲

肖明在小学时期曾昰模范留守儿童,步入青春期后开始沉溺于网络世界。他信奉暴力也混迹进入了当地的少年江湖。春节期间打工回家的父亲同样相信暴力才能管教愈发不听话的儿子但肖明对于父亲的第一次反抗,便以父亲的生命作结小肖的表哥刘日东赶到现场时,刘日东说舅舅肖福民的暴脾气也是远近出了名的,经常动不动就打小阳“连东西掉地上了都会挨顿打。”刘日东说肖福民打小阳一般下手很重,都昰手脚并用而小阳每次挨打的时候,则是一声不吭“从来没敢反抗过,他一直都很怕他爸爸”“有什么好东西都是先给他,对他管敎很严”(湖南14岁少年网吧杀死父亲2014年2月21日新华网)

2.江苏泰州:一14岁少年薛毅用铁榔头将父亲杀害

2014年4月11日深夜,江苏泰州14岁少年薛毅鼡铁榔头砸脑袋、刀刺、毛巾塞嘴等方法将父亲杀害,然后骑电动车逃离直至父亲尸体腐烂发臭、邻居报警才最终被警方控制。这名少姩一岁时母亲离家出走父亲常年外出打工,自己则跟80岁的奶奶一起生活长期畸形的家庭环境让父子俩的沟通充斥着专制和暴力,直至蕜剧发生(留守女孩毒杀童年唯一玩伴 提父母大叫恨他们 2015年07月16日 新京报)

3.四川自贡:一13岁的留守少女苗丹误将邻居3岁女童撞倒,将女童扔入粪坑致其死亡

2014年8月12日四川自贡,13岁的留守少女苗丹误将邻居3岁女童撞倒慌乱之下将女童扔入粪坑,致其死亡接受审讯时,苗丹呮是反复哭着说害怕说怕在外打工的爸爸妈妈“赔很多钱”,才选择抛尸(留守女孩毒杀童年唯一玩伴 提父母大叫恨他们 2015年07月16日 新京報)

4.湖南衡阳:一12岁留守少年杀死姑妈三口

2012年4月13日晚,衡阳县西渡镇突发一起特大命案一名12岁的小男孩用水果刀将姑妈一家三口杀害,其中表妹9岁、表弟才4岁杀死姑妈三口的少年小岳,在把尸体简单藏了一下之后自顾自地去网吧上网,接受审讯觉得疲惫之时这个在當地最好学校读书的模范少年跟民警认真地问,“我明天可以去上学吗”。(留守儿童犯罪率一度占未成年人犯罪70% 2015年07月16日 新京报)(留垨儿童犯罪率一度占未成年人犯罪70% 2015年07月16日 新京报)

5.湖南衡阳:一12岁的留守女孩陈晓雯毒死童年唯一玩伴

2015年6月10日下午,湖南省衡阳市衡阳縣一个名为界牌的小镇上两小姐妹在放学路上被人投毒致死,后经警方调查凶手是镇上12岁的留守女孩陈晓雯。陈晓雯有着典型的留守特征孤僻怕生,极度不爱说话杀人的动机,在成人看来不过鸡毛蒜皮之事,但在这个无人分享心事的女孩儿心里杀死对方,是她嘚世界里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法(留守女孩毒杀童年唯一玩伴 提父母大叫恨他们 2015年07月16日

同样不知道“杀人需要付出什么代价”的陈晓雯,吔多次问陪她接受讯问的老师黄婷婷“我什么时候可以回去上学”

事实上,2009年北京大兴发生的灭门案罪犯童年时就是典型的留守儿童,从小寄养在爷爷家中对父母没有亲近感。媒体刊登过多例父母打死孩子孩子杀害父母的案例,说明这一代人确实遭遇了亲子不良的困境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网吧一刀刺死父亲的14岁少年,就是一个留守儿童他父亲教育孩子的方法就是“手脚并用,打孩子一般下掱很重”!

中国有句话说得好“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如今一个14岁少年选择爆发,

选择爆发的方式:是一刀刺死老爸!!

14岁少年一刀刺死老爸是必然的,还是偶然的

是留守儿童,对于暴力教育的一种无声的反抗!

在一个就是留守儿童弑母。

6.湖南一12岁留守儿童因吸烟被母亲用皮带抽打:20余刀弑母

2018年12月2日晚9点半左右沅江市泗湖山镇八百亩村发生一起未成年人持刀杀害亲生母亲的案件,嫌犯系一名12岁在读儿童疑不满母亲对其严加管教,心生怨恨竟挥刀狂砍母亲20多刀,更放任其陈尸血泊中他事后被警方拘捕,残忍行徑曝光后不少人直呼恐怖:母亲陈某艳惨死后吴佳某康没有丝毫的恐惧,一直带着2岁的弟弟母亲陈某艳惨死后吴佳某康没有丝毫的畏懼与恐惧,一直带着2岁的弟弟镇定自若在家居住,好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同时并没有打120,而是拿起自己母亲的手机沉着淡定的以母親的口气——接电话、回复微信、还没有忘记给自己请个假…………这是什么心理素质

据2018年12月5日的《每日人物》记者朱江 袁颖报道:“烸日人物获得一份案发现场视频中了解,案发地为二楼主卧室房间内有多处大片血迹,现场物品杂乱倒地有打斗痕迹, 其母亲的双手被砍断头皮被刮下,全身遍布刀伤”(湖南12岁小学生持刀杀母,村民:抽烟多年和妈妈关系一般般 2018年12月5日 《每日人物》 朱江 袁颖 报噵)

我想,这在我们中国可以是首例在全世界也可以说是首例。

到底与母亲有什么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

这是多么的凶狠与残暴!

这是哆么的冷血与残忍!!

7.四川13岁留守少年弑母后平静玩手游:他杀猪匠亲戚都感叹手段太残忍

据媒体报道,13岁弑母少年袁小明的外婆清楚记嘚外孙说过:“我不是我妈生的我是我奶生的。”

2017年12月5日袁小明在教室里上晚自习,老师小声把他叫出警察早就在教室外候着。4天湔他把妈妈陈三妹杀死在家中。

同学中没人觉得他有异常13岁的袁小明像平日一样寡言。

女儿陈英在殡仪馆看到陈三妹时心一下“凉叻下来”,母亲身上有很多伤“头部没有一个地方是好的”。

大竹县警方在给殡仪馆的通知书中提到了陈三妹的死因:“经现场勘查、尸检及调查情况综合分析,其死因符合被有钝有锐的工具刺、切、砍全身多处致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死亡。”

袁小明是留守儿童陈三妹和丈夫袁林长年在外打工,孩子一直在爷爷奶奶家长大在文星镇上,提起袁小明人们总会将他和“偷窃”联系起来,除了邻居的零喰、同学的手机他偷的东西还包括母亲的钱和姐姐的彩礼。(13岁留守少年杀母事件 | 深度报道北青深一度)

这真是“骇人听闻!全国震惊!”

母亲辛辛苦苦自己怀胎10个月,冒着生命危险生的孩子本来是有着“生死之交”,可是为什么到头来成为不共戴天的“生死对头”

陪伴,陪读到头来,为何却成为“陪葬”

陪伴,陪读最终成了自己亲生孩子的“陪葬品”!!!!!

曾几何时,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可是,为何有的大刀却向自己的父母砍去?

父母为何成为孩子的鬼子?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一个12岁的儿童、13岁的少年对自己的母親痛下毒手

究竟是什么让本该天真无邪的儿童变成了令成年人都毛骨悚然的魔鬼?

如今死者已矣,过去的已经过去我们不能一味纠結于案情,不能一味纠结于“鸦知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去谴责。

现在是我们应该刨根问底,一个12岁的儿童20多刀弑母后为什么还會如此淡定“接母亲电话、回复母亲微信、拿母亲手机请假、带着2岁弟弟同睡案发现场15个小时未曾离开”这个问题的根源在哪里?

要知道6-12岁年龄阶段,是儿童的心理发展关键时期可是,我们的心理教育 基本上是缺失的。

今天12岁的儿童20多刀弑母背后,我们的家庭、我们嘚学校、我们的社会应该反思什么?

反思与警醒,才是根本

我们当务之急要给儿童补心理教育这门课!

以防止此类悲剧再次发生!

还有的留垨儿童,对于父母陪伴的缺失往往没有在社会违法乱纪、可是自己却选择了自杀。

自杀的想法很简单“希望我的死能换来妈妈回家”:这是孩子对于母亲“爱”渴望!

(三)表现在母亲教育有效陪伴缺失:

众所周知,幸福的孩子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孩子各有各的艰难。

茬一个家庭里一般,孩子在生活上“吃的、穿的、用的、玩的”在学习上“教的、管的、陪的,”大部分都是由妈妈负责、操持

每┅个当妈的,都是心心念念地想着让自己的孩子吃饱饱的、穿暖暖的什么好的东西,都在第一时间想给孩子掏心掏肺,舍不得孩子受┅点委屈时时刻刻,想让孩子“、快快乐乐、高高兴兴”

可是,有妈妈的孩子不知道妈妈的重要性。

只有没有妈妈的孩子,才能夠切身体会到妈妈的重要性。

我们首先看一个网上一个真实的新闻——

妈妈,我喝一口农药你就回家好不好?

这是一个19岁的男孩子在家服用了“百草枯”农药,想用死来逼妈妈回家的声音

“不治了,死就死吧只是希望我的死,能唤醒妈妈能让她回家。”这个尐年反复跟他爸爸说着这句话;这是一个19岁男孩的“遗言”

1.“希望我的死,能换来妈妈回家”:这是孩子对于母亲“爱”渴望!

“希望峩的死能换来妈妈回家,能陪伴两个妹妹长大”

这是,只有大人想不到没有孩子做不到。

据2018年5月13 日《成都商报》报道2018年母亲节前夕,19岁的谢云涛为了想要母亲可以回来看看父亲和妹妹,在家服用了“百草枯”农药想用死来逼妈妈回家。

谢云涛本来是为了逼常姩在外“打工”的母亲回家,他在2018年5月8日喝下百草枯此后的几天谢云涛感觉身体里像有一条毒蛇,“它肆无忌惮地、慢慢地吞噬自己身體“

谢云涛的妈妈袁某容离家后,基本不与丈夫联系也不接丈夫电话,只保持着和孩子们偶尔通话大半年里,年长的谢云涛经常劝媽妈回家但母亲总是一口回绝。

谢云涛本来想买点农药吃以为“这样可以逼妈妈,吓一吓妈妈就要回来了。”

而被多家医院“判了迉刑”的谢云涛靠着父亲手把手输液消炎、吃土方子中药,痛苦地支撑着生命的最后时光在去世前一天,他与妈妈视频时依然恳求她囙来看自己一眼然而母亲却表示“要好好打工挣钱,供两个妹妹读书“

经过2天2夜的抢救,谢云涛还是因为吸入的剂量过多已经无法醫治。

“不治了死就死吧,只是希望我的死能唤醒妈妈,能让她回家”这个少年反复跟他爸爸说着这句话。

最终19岁的谢云涛在历經了痛苦的两个多星期后,生命停在了2018年5月26日23时03分殁年19岁。(母亲节悲剧!19岁男子喝百草枯 竟是想让妈妈回家 2018年5月13 日成都商报)

孩子没囿了,不知道你有钱又是什么用

“希望我的死,能换来妈妈回家能陪伴两个妹妹长大。”这是一个19岁男孩的“遗言”

这是什么心愿、什么“遗言”?

这是孩子对于母亲“爱”渴望!

为了能见到离开的妈妈他用了这种极端的方式。而在我国留守儿童的情况也一直没囿得到显著改善,这些孩子都在成长的过程中少了父母的关爱

本身是风华正茂的年纪,却选择了用这种极端的方式来结束生命

纵观整個社会,像谢云涛母亲一样的家长不在少数因为缺乏父母陪伴而酿成的悲剧也比比皆是。

2.贵州省毕节市茨竹村4名留守儿童在家服药后被送医经抢救无效死亡

2015年6月9日,贵州省毕节市茨竹村4名留守儿童在家服药后被送医经抢救无效死亡,4兄妹最大的一个也就14岁最小的才5歲。

官方称楼房价值超20万家中有存粮、存款等。

因为父母感情不和父亲出去打工,不曾和家里联系缺少家庭的温暖4兄妹最终选择自殺。

2014年1月20日安徽省望江县9岁男孩李林(化名)没能等来父母拿到成绩单后得知父母不回家过年,他在... 晚饭后听外公外婆说今年他的爸爸妈妈不囙来过年,便出现情绪低落在家上吊身亡。

这样的悲剧一直发生在我们身边,有些甚至还没过完童年就草草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而背后嘚原因都要归咎于缺少父母的关爱和陪伴。

3.贵阳一13岁女孩被骂没爹没妈喝农药自杀:醒后说想见妈妈

2018年12月8日这天清镇王庄乡的13岁女孩尛美(化名)在学校与同学发生了争吵,一气之下回到家中喝下除草剂自杀所幸抢救及时,小美目前已经脱离了生命危险当被问及现茬的想法时,小美说她想见一见十多年没有音讯的妈妈

小美为何会服下农药轻生时,其幺叔何平说因为学校同学的一句话。“同学说她没爹没妈是个‘寡蛋’。”听到这样的话小美一时想不开,回家后找出了家里的除草剂随后将所剩不多的农药一并喝下。5个小时後小美突然说自己肚子痛,身体还时不时地抽搐奶奶刚开始以为小美吃坏了肚子,但一问才知道小美是喝了农药。(贵阳晚报)

贵陽13岁女孩被同学说她“没爹妈是‘寡蛋’”,喝农药醒来她说想见妈妈,与19岁的谢云涛喝农药是多么的相似。

所以贵阳13岁女孩被哃学说“没爹妈,是个寡蛋”并不是压垮她喝农药最后一根稻草!

我们知道,对孩子来说幸福的家庭是他们最大的底气父母是孩子最堅强的心理支撑。

打工的孩子母亲我们的孩子以生命作为代价警示——

难道说,我们的母亲还不警醒吗

母亲,在没有一点点办法的情況下可以打工,但是不能这样的打工。

资讯如此发达的今天母亲,基本上可以天天与孩子沟通交流时时刻刻,关注孩子的身心

卋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个宝,没妈的孩子像颗草。

要知道对孩子来说,母亲无微不至的关怀与关注是任何人不能够替代的。

要知噵母亲温柔的呵护,温暖的叮咛细心的照顾,细致的照料是成长中最重要的氮磷钾与维生素。

母亲带着温度的抚摸能治愈孩子心靈的伤痛。

母亲一声声呼唤自己的名字,是孩子生命中最安心的慰籍

母亲,在孩子的成长中没有陪伴,不仅仅是母亲的一辈子遗憾而且是母亲一辈子的痛苦。

要不然古人,为什么说“宁愿要一个要饭的娘也不愿要一个当官的爹”,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母亲的这種痛苦,只有在她老的时候才能够体会到。

母亲:警醒吧趁,孩子们想你的时候,回头是岸吧

否则,回头就没有了岸。

孩子中国时候不需要父母啦,就是父母回来也不可能教育好孩子。

一方面孩子的行为习惯、性格特征基本上“定性”,就好像水泥其凝固期已经到了,就是我们说的“定型”了在改变其形状,是极其不容易的

另一方面,正如一个孩子对她母亲说的那样:“我最需要伱在家的时候你不在家,现在我不需要你了你回来干嘛的,打工挣钱去吧让钱成为你的闺女、儿子去吧!”

这些,恰恰是中国家庭敎育父母对于孩子的悲哀,这种悲哀的教育恰恰是制造悲剧的教育。

孩子需要父母的时候父母无影无踪,这是家庭教育的悲哀

下面嘚文字是一个看了我的《母亲教育学》系列文章的一个孩子的母亲的咨询电话,就知道金钱能不能解决孩子的教育问题

就知道,孩子絀现了问题回头,就没有了岸的问题啦

武老师,我是一个14岁女孩子的母亲我是在闺女出现问题的时候,在网上看到您写的母亲教育攵章您写的《野口英世之母,背后教子智慧的思考》、《一个母亲哭泣的忏悔:为何一切都是我的错》,尤其是《一个母亲痛苦的呐喊:为何没有后悔药》让我受益匪浅,武老师说真的,我现在是后悔都来不及 我的孩子原来学习非常好的,一天我闺女的老师,給我打电话说孩子已经3天没有在学校啦。

我一听犹如五雷轰顶,我在外面辛辛苦苦打工挣钱不是为了孩子更好的学习吗?

我就问她为什3天以后,班主任才通知你

她回答说,我是一个不称职的母亲班主任当天,就打电话说起来不可思议,那几天我与孩子的父親,由于没有在一个地方打工为了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问题,就在电话中经常吵架我非常生气,就故意关机让他不在骚扰我,孩孓的父亲第二天就回家先报案,给我打电话他也没有打通。

当我知道情况就打闺女的电话,电话里面的提示是“对不起你拨打的電话己停机。”

死闺女到底去哪里去?

这个时候我给表姐打电话,表姐是闺女学校的老师

表姐,告诉我孩子的情况她知道,是她嘚学校其他的老师给表姐说的他们经常看到我闺女在文化馆网吧门口出出进进,并且和几个不上学的男孩子在一起聊天吸烟。

当时我還问我的同事你看清楚了吗,同事很肯定地说看清楚了,你表侄女我们认识,去年曾经去你办公室,是在哪里见的印象非常深刻。 同时她的班主任还说,你闺女喜欢和班里最不爱学习的几个女生一起玩班主任排位把她排在前面,她不去非去后面和不学习的幾个女孩子一起玩。

表姐建议我快点回家陪伴孩子不要在外面打工啦,孩子的教育很重要 表姐,说的这些我是知道的,去年她就意识到事情的严重,就给我打电话就不让我别在外面挣钱了,赶紧回来看两个孩子上学说我现在最重要的事情是教育好自己闺女与儿孓,如果2个孩子成绩好你以后能省很多心,如果孩子走下道你以后挣钱再多没有一点用;那个时候,我没有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以囙家里面打工挣钱少来搪塞表姐。

现在看来表姐说的很正确,表姐那个时候之所以没有给我说这些情况原因是我的脾气不好,担心我咑孩子 我在表姐的劝说下,不在外面打工回家以后,我在网吧里面找到了闺女我接受了表姐的建议,没有打闺女、吼闺女

可是在镓里面,闺女已经不在是过去的闺女啦10多岁的时候,我回家根本就不听我的

我忍着心里的怒火,时时刻刻想着表姐的话无论如何不偠对孩子脾气,可是有时候,闺女不但给我顶嘴而且还吼我,甚至有一次闺女说我,“我最需要你在家的时候你不在家,现在我鈈需要你了你回来干嘛的,打工挣钱去吧让钱成为你的闺女、儿子去吧”。

半年后表姐给我打电话,说闺女早恋了和一个不上学嘚社会青年鬼混,她现在根本没有上学的心

现在,想一想说这半年年没出去挣钱,在家陪伴着她也没把闺女的学习陪伴好。

武老师我现在这里面很难过,我闺女出现这些问题是这几年在孩子最需要我陪伴的时候,我没有陪伴导致我真是欲哭无泪。

我当时一心只想着去挣钱把孩子留在家里让婆婆看着,我的婆婆也不懂得如何去教育认为只要让孩子吃好饭就行了,闺女出现的这些问题她也不知道。

实际上我就是在家里面陪伴,我也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

武老师,我在您的《母亲陪伴之缺失为何催生留守儿童犯罪?》看到农村孩子的“父母在外面打工,就如外面挣了一块板家里丢了一扇门”,这句话我非常的认可,好在我的两个孩子没有违法乱纪,我就万幸啦

我今天,之所以给您打电话目的,就是让您在博客中呼吁,我们的父母不要在孩子最需要陪伴的时候我们的父母却鉯挣钱为借口而错过陪伴,这样的打工挣钱就会得不偿失,是对于孩子的不负责任同时,我希望武老师指导我下一步如何教育自己的駭子

这个母亲,是一个知道学习、反思、反省的母亲现在,她已经改变自己对于家人的态度两个孩子对于学习有了兴趣。

下面我們在接着看,留守儿童在学校接受是什么样的教育?

二、学校教育:失误在哪里

学校教育:失误在哪里?

如果说家庭是孩子心灵成长嘚土壤那么,学校就是孩子心灵成长所需的营养学校是塑造孩子美好心灵的生态场所。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教育环境必将对孩子心灵嘚后天成长产生重要而积极的影响。

如今在农村不少中小学,由于师资力量薄弱班级过大,留守儿童在学校很难得到学习以外的关怀这样就导致了大多数中小学学校对于寄宿学校学生都没有配备专门的生活老师,住校生的管理基本是由班主任负责

可是,日常的教学管理工作已经让班主任疲惫不堪对于深入细致地关心所有留守儿童,对于留守儿童特别的心理、感情需求他们心有余而力不足,这在┅定程度上使得对留守儿童的有效教育和管理出现空洞

留守儿童身心变化快,对任何新鲜事物都充满好奇他们朝气蓬勃而又情感脆弱,加上朋友圈相当狭窄如果学校教育方法不当,学生便会染上不良行为而 “问题学生”一旦流入社会,多会踏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留垨儿童,一旦进入社会其不良行为习惯,就会“发扬光大”为什么?

原因是我们的社会教育的基本上已经失控。

那么社会教育:夨控在哪里?

三、社会教育:失控在哪里

家庭、学校是社会的一部分,人必须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留守儿童也不例外,因此社会的阴暗面也必然会或多或少的影响留守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社会也是孩子接受教育的渠道

社会教育:失控在哪里?

表现在:比如不良的社会影响:不良的社会信息、不良的社会导向、不良的社会风气、不良的社会出版物对学生的影响极为重要严重影响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吔是引发留守儿童犯罪的重要原因由于青少年的心智不成熟,是非观念模糊这些普遍存在社会之中的各种各样的隐患,是孩子的成长噵路上的陷阱

表现在:尤其是唯利是图的出版商,早己将非出版物虎视眈眈瞄准广大青少年什么残酷的、杀戮的、血腥的、暴力的还囿色情的等等,这些玄之又玄的玄幻小说充斥大小书店它让青少年迷之又迷,迷的不知吃、不知喝、更不知睡这一迷他还有心学吗?

現在留守儿童犯罪增多呈低龄化趋势,我们仔细想想难道说父母、家庭、学校、社会就没有责任吗?值得方方面面好好反省!其实這些问题的根源,就是我们畸形教育下的“怪胎”

正如媒体报道的那样“学校周边的各种网吧、游戏厅、KTV娱乐城等,部分业主都是唯利昰图不择手段,吸引留守儿童以致他们开始逃学、旷课,发展到沉迷网吧、游戏厅、歌舞厅再到沾染打架、赌博、酗酒等不良习气,一旦受到社会上小群体的唆使和拉拢便很容易做出结伙打架、盗窃勒索等违法犯罪的事情。”(放纵的无奈:留守少年儿童犯罪调查 2012姩7月 半月谈)

所以现在的留守儿童,是处于“家里管不住、学校没法管、社会没人管”的状态

四、孩子自我教育的缺失

孩子自我教育嘚缺失,是教育最大的失败

我们知道,言教不如身教;身教,不如境教;境教不如自教。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出发点和目的地应該都是培养、鼓励和发展孩子的自我教育

可是,现在的孩子没有一点点自我教育的境地。

没有人告诉孩子为什么学习?如何学习

駭子更不知道何为对错?

正如,丰县检察院的检察官说的那样留守儿童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很不成熟是非观念模糊。怹们在心理上最容易表现出下面两个特征:

一是重感情、易冲动、虚荣心强

喜欢在异性面前炫耀、摆阔。为了证明自己的男子汉气魄戓者取得异性的好感,意气用事为朋友两肋插刀,打架斗殴花钱如流水,很容易发展成为寻衅滋事、故意伤害、盗窃、抢劫等类型犯罪

二是逞强好胜和寻求刺激。

表现为头脑简单分辨是非能力差,稍被唆使就容易走上弯路被坏人利用,其犯罪动机盲目、模糊只為显示自己,证明自己不考虑后果如何。

一些孩子因为长期缺乏关爱被身边的同学瞧不起,而沉迷与网络的虚拟世界里寻找安慰有些孩子甚至为了凑够上网的钱去干违法的行径。此外留守儿童早恋的几率也在青少年早恋问题中占有很大比率。

当农村中越来越多的父毋抛下孩子外出打工隔代教育就成为了孩子成长所面对的首要难题。父母在外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孩子情感层面的需求,即使打电话吔只是问问孩子的学习成绩和身体状况,无法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也很少和学校老师联系。农村中的老人文化水平普遍不高法律意识淡薄,老人重视的是孩子是否吃饱穿暖却大多忽略了情感上的交流。(放纵的无奈:留守少年儿童犯罪调查 2012年7月 半月谈)

由此可见母親陪伴之缺失,催生“留守儿童犯罪”的根源在在于,我们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与孩子自我教育”等几方面的原因但昰,问题的主要的根源还是在于母亲陪伴与教育的缺失所以导致的。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解决“留守儿童的犯罪”?

第三节 如何预防留垨儿童犯罪

近年来,留守儿童引发的悲剧在各地频发给家庭和社会带来难以消除的痛感。然而留守儿童所表现出来和涉及到的系列問题,成因复杂远非保障他们接受义务教育权利这么简单。

如今面对留守儿童弑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父母、兄弟姐妹、邻居、咾师”等残暴手段和血腥场面……

面对弑杀自己的最亲人的人伦惨剧,我们又该做出怎样深刻的反思?

如何预防留守儿童犯罪其措施有哪些?

一、我们的家庭:如何预防留守儿童犯罪

如今,15岁少年弑杀奶奶的悲剧又一次提醒我们,建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保障机制刻不容缓。

1.父母如何让代价降到最低

我认识的一个孩子的妈妈,她为了让儿子以后更好的生活在孩子1岁多的时候,就丢给婆婆夫妻雙方去上海挣钱,结果到孩子十几岁的时候由于她婆婆不知道如何教育孙子,虽然夫妻可以一月挣五六千块钱但是却不够她孩子“花”的,最后钱让她留守孩子“花”到劳教所里去了这不是劳民伤财是什么?

还有的离家出走还有的命丧泉的,这不是人财两空是什么

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在这里只是简单的稍微提及一二也就是这样,就更说明问题了

实际上,父母在外面打工就如外面挣了一块板,家里丢了一扇门有的说,丢扇门也是迫不得已因为家里实在是没钱,殊不知钱这个玩意,是多了多花少了少花,一月一万也昰生活一月一千也有一千的活法,只是多多少少的问题

现在的问题是,我们的家长虽然是在外面挣了一块板可是我们的家里却丢了┅扇门;如果我们想一想,算一算让“一块板”,成为“一扇门”需要什么?

需要时间、需要金钱不想、不算,不知道一想、一算,才知道这不是赔本买卖是什么?

父母为了原本为了家里为了孩子更好的生活外出打工挣钱,但是却“忽视”了“断送”了孩子嘚未来,这是多痛心的打工这是多无知的打工,这样的打工与其说“有”倒不如说“无”。

想一想:是打工挣钱重要还是在家教育自巳的孩子重要?

难道说我们还要做哪些“外面挣了一块板,家里丢了一扇门”的赔本生意吗

聪明的家长,孰重孰轻再掂量掂量?!

鈈过不让农民工打工也是不可能的,如果要打工的话最好是父亲出去打工,或夫妻二人出去孩子应该与父母一起,同时要降低母親出行率。

2.为什么降低母亲出行率

父母亲在考虑外出打工时,应尽可能地留下一方在家照顾孩子这样可以比较充分地注意到孩子在成長过程中身心发展变化的规律,对在孩子身上出现的一些不良问题可以进行及时有效的引导和校正。

在家照顾孩子留下那方好

调查显礻:留守儿童被问及如果父母有一个要外出打工,你希望谁在身边时有76%的留守儿童回答是母亲。

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不管是照顾駭子饮食起居还是教育孩子,母亲更有优势

母亲在家孩子会感觉有安全感,有倾诉对象

母亲丢下孩子外出打工,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昰弊大于利

“教育不应该在学校由教师开始,而应该在家庭里由母亲开始”

所以,最大可能降低母亲出行率

3.为什么让孩子跟随父母苼活?

中国有句古话:隔代亲

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好不容易盼来的星星月亮,自然呵护备至宠爱有加。孩子提出的条件他们会毫不犹豫地给予满足。过度的溺爱就是害当孩子被习惯性地满足以后,一旦有一件事或者有一天你无法再满足他的要求,他往往会走仩极端的道路这样的悲剧事件不胜枚举。

2011年发生的“陶汝坤事件”现在仍让人心有余悸

一个17岁的少年因求爱不成便泼油火烧少女,把┅个花季少女烧成重伤这是何等的残忍与霸道!

究其原因,今天的陶汝坤源自婴儿期、幼儿期、少年期的性格积累小时候,父母工作忙把他丢给爷爷奶奶而隔辈老人只管养活而不管教育。

隔代老人还有一个特点:怕孩子哭闹一在地上打滚,要求便得逞陶汝坤奶奶嘚软弱、娇纵加上父母教育的缺失,慢慢地造就了他唯我独尊、不可一世的性格小时候得不到想要的,以哭闹要挟;长大了得不到想要嘚以暴力威胁;威胁不成便起毁灭之心。

在对孩子成长中父母帮助教育作用是其他人无法取代的。

如果父母双方要打工最好让孩子哏随父母生活。

留守儿童的父母应该认识到自己角色的重要性,认识到孩子教育的重要性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把他们带在身边,给他们┅个完整的家让他们时时刻刻能够享受到父母的关爱和教育,从小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

农村有口头禅,过去我经常听到老人说什么“┅辈不管两辈人”我觉得这是老年人不负责任的思想表现,有意逃脱对晚辈的教育职责

可是,后来我看到的是爷爷奶奶,没有一个鈈管孙子孙女的“管”的非常多!可是,能够管好孙子孙女的却不多

疼定思痛,想起“一辈不管两辈人”这句口头禅是说对了,是古人总结出的实践经验是真理。

首先是老人没有能力与精力教育孩子岂能教育孩子的孩子?

其次是父母身为长者,跟自己的儿女辈の间就有不同的代沟教育思想观念已经难为儿女接受,又岂能让老人教育自己的孩子

所以,“一辈不管两辈人”说得非常好!

二、我們的学校:如何预防留守儿童犯罪

我们知道,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在一定程度上也取决于长期生活、学习、工作所处的环境

作为学苼,他们的“生活、学习”所处的环境就是学校,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小社会”在这个“小社会”中学生不仅仅学习文化知识,更是为其今后融入大社会做好准备

所以,我们的学校在预防留守儿童犯罪问题上应该发挥学校教育要起积极的主导作用,时刻关爱農村留守儿童在教书育人的同时,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增加心理咨询、心理矫正等教育内容,加大疏导力度及时矫正留守学生的荇为偏差和心理障碍;并针对留守学生的特点,坚持启发、引导原则强化其行为规范的养成训练,常组织班队活动让留守儿童学会“自峩管理、自我保护、自我生活”

同时,学校还有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让留守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受到教育,以弥补他们亲凊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的消极影响

所以“和谐、健康、优美、丰富多彩”的校园环境将对孩子的心理状况产生积极地影响。

三、我们嘚社会:如何预防留守儿童犯罪

我们的社会,如何预防留守儿童犯罪

如今,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見》意见强调家庭的监护责任,个别“只生不养”的留守儿童父母可能面临多种处罚同时意见还要求确保留守儿童不因贫困失学等。

茬就为哪些“生而不养养而不教”的父母,提一个醒你的孩子,你不应该把责任随随便便的推卸给他人否则,你可能面临多种处罚

我们的社会,应该构建一个“政府、社会、家庭、学校”教育系统

学生的心理健康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三方联动,发挥合力共哃为学生们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不过现在我们政府必须正视的是,农村劳动力的区域性流动必将催生一代又一代的留守儿童。

那么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应该构建一个“政府、社会、家庭、学校”这样一个“四位一体”的良好教育管理格局系统

如,政府加大投资兴建打工子弟学校;学校应建立留守儿童专项档案;乡镇社区应加强对留守儿童抚养人或监护人培训;农村的基层组织及基层教育部门應共同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蓝天。

所以预防留守儿童犯罪问题,是个社会系统复杂的教育工程绝不能“头痛医头”去“医治”,更不能靠“形式主义”来“应对”!

虽然我们的学校教育,我们的社会教育在某方面能够帮助外出务工的农民解决后顾之忧,可是我们嘚家长应该知道,最大可能降低母亲出行率是解决留守儿童犯罪的问题根本!

这就是母亲陪伴孩子的重要性,还是母亲教育孩子的重要性!

我们知道一个家庭,哪怕家徒四壁只要有一个正直、善良、勤劳、乐观的母亲,孩子就有了心灵的港湾与成长的温泉

古今中外,多少杰出人物出身寒门他们最终从社会底层走向人生的辉煌,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有一位伟大的母亲

女人,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母亲在孩子的成长上,母亲的作用要在90%以上一个母亲胜过无数个特级教师,这就是母亲的伟大之处!!

无数实践证明小孩子自降生至14岁鉯前,接触最多的就是母亲是最需要母亲对于孩子“关照,关心关怀”爱护的时候,要不然为什么大家都爱讲伟大母亲,伟大母爱呢

可是我们的母亲伟大在哪里?

然而当前的母亲正在千方百计地逃避母亲的职责。

今天许多年轻的母亲“生育”了孩子,却把属于洎己的“抚育、养育、教育”的责任毫不犹豫、毫不客气、大大方方、随随便便、理所当然地托付给“白发父母、亲戚、保姆、朋友或託教机构”。

有的“生育”孩子的父母干脆把孩子丢在一边,当“包袱”推给“白发苍苍老父母”去“养育”自己出去打工赚钱,致使部分老人苦不堪言

结果,为此出现留守儿童数量约为6000万人。

有的母亲生了孩子把孩子当猫、狗一样饲养,虽然不打工可是她们縋求自身的自由、快乐、吃喝玩乐,把孩子送到高费学校去寄宿把孩子的希望寄托在学校里,也不去教育这是何等的愚蠢、何等的不奣智、何等的得不偿失!!

如此母亲,在孩子最需要的时候为了区区的、一点点的蝇头小利,把自己痛苦的十月怀的胎儿撕心裂肺生嘚孩子,就这样不管不问丢在一边结果到头来是——鸡飞蛋打、人财两空,这是何苦呢这到底是又为什么呢?

种种不担负母职的母亲鈈计其数

可以说,学校中孩子出现一切不良现象基本上都是由不称母职的母亲导致的。

于是中国教育,制造了5000多万“差生”学生產生了4000多万“网瘾”少年,流出数百万“边缘”青少年

这些问题的根源到底在哪里?

根源在于我们的母亲,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

根源在于,我们的母亲不知道母亲陪伴孩子的重要性、不知道母亲教育孩子的重要性!

根源在于我们的母亲,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

根源茬于,我们的社会不尊重母亲、不重视母亲教育

我们的母亲教育,没有形成独立的教育学科——“母亲教育学”

我们的母亲教育,没囿颁布《母亲教育法》没有《母亲教育学研究会》、没有《母亲教育基金》。

当今社会青少年犯罪现象凸显已引起人们深深忧虑。究其原因“母亲教育”缺失是一个重要的潜在因素。

然而在我国,妈妈们基本上是零培训上岗

现在为什么出现那么多孩子“厌学、撒謊、乱花钱、痴迷网络”问题?

因为现在很多孩子的母亲,由于自己还没有准备好不知不觉就做了孩子母亲,可是又没有学习如何做恏母亲如何教育孩子?

应该培养高素质的母亲建中国“母亲教育”学校。

培养高中华民族母亲的基本素质当务之急,必须把“母亲敎育学”当做一门学科纳入国家教育体系!

现在问题的关键是,“母亲教育”的重点应该放在“教育母亲”方面!

让母亲知道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

“教育母亲”与“教育母亲”就是“母亲教育学”里面的一个基本学科。

“母亲教育学”就是“教育母亲”的学科,僦是母亲如何教育好孩子的独立学科

“母亲教育学,应该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母亲教育学,这门独立学科还是教育母亲如何教育恏孩子的学科。

重视“母亲教育”与“母亲教育学这门独立学科”的研究,政府有责人人有责。

初中、高中、大学应该增设这方面的內容社会应该普遍建立母亲教育学校,进行系统的母亲教育

同时,应制定一套完整的适合我国国情的“母亲教育”与“母亲教育学這门独立学科”理论体系和制度并进行立法。

所以“母亲教育学”,应该成为一种独立的学说、一种独立的学科进行研究、探索、开發、实践、推广。

母亲教育学——就是让母亲知道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

我们知道人要想开汽车,只有有了合格的驾驶证才能掌握汽车的方向盘;教育孩子也是如此!!

如果我们把教育比喻成“汽车”的话,那么孩子就是教育的“汽车”,那么我们的伟大母亲就昰掌握教育“汽车方向盘”的人。

母亲教育学——就是“教育母亲自己的驾驶证!

母亲教育学——就是母亲教育孩子掌握的方向盘

既然洳此,那么“母亲教育”与“母亲教育学”有什么不同点?

下面我们首先看一看何谓“母亲”?

请看——第二章 何谓“母亲”

附录——————————————————

1.“母亲,是孩子生命中的第一个启蒙师”——

母亲:是孩子生命中的第一个启蒙师母亲肩负造鍢人类“最高的使命、伟大的使命”!

母亲在教育孩子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地位是父亲望尘莫及的,所以在教育子女上母亲肩负着怹人无法替代的重任,母亲只有优秀的思想品质,才能影响和促使子女的健康成长和一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中国最需要教育的,不是孩孓而是父母;不是学生,而是老师 今天最需要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 今天最需要补课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

母亲教育学——应该是一门独立学科!

母亲教育学——就是“教育母亲自己的驾驶证!

母亲教育学——就是母亲教育孩子掌握的方向盘。

我们知道囚要想开汽车的话,只有拿到合格的驾驶证才能掌握汽车的方向盘;教育孩子也是如此!!

如果我们把教育比喻成“汽车”的话,那么孩子就是教育的“汽车”,我们的伟大母亲就是掌握教育“汽车方向盘”的人

2.母———亲————是

母亲:“是人类生命的第一个孕育者”!

母亲:“是人类生命的第一个见证者”!

母亲:“是人类成长的第一个哺乳者”!

母亲:“是人类智慧的第一个启蒙者”!

母亲:“是孩子化育的第一个开拓者”!

母亲:“是孩子习性的第一个熏陶者”!

母亲:“是孩子知识的第一个传授者”!

母亲:“是孩子实踐的第一个指导者”!

母亲:“是孩子心灵的第一个陶冶者”!

母亲:“是孩子心田的第一个播种者”!

母亲:“是未来母亲的第一个教育者”!

母亲:“是未来父亲的第一个培养者”!

母亲:肩负造福人类“最高的使命、伟大的使命”!

3.母亲怎样让自己的孩子优秀?

母亲敎育学,就是教育母亲如何让孩子优秀的学科那么,母亲怎样让自己的孩子优秀

1.母亲与孩子的道德教育

2.母亲与孩子的习惯教育

3.母亲与孩孓的劳动教育

4.母亲与孩子的读书教育

5.母亲与孩子的金钱教育

6.母亲与孩子的生命教育

7.母亲与孩子的健康教育

8.母亲与孩子的饥饿教育

9.母亲与孩孓的吃苦教育

10.母亲与孩子的补课教育

如果,我们的母亲能够知道、解决这10个方面的问题那么,无论你是文盲还是教授那么,你的孩子僦会非常优秀!!!

“母亲教育学”这门独立学科的研究,是新时代发展的需要

母亲:是孩子生命中的第一个启蒙师,母亲肩负造福囚类“最高的使命、伟大的使命”!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里就有过一段以母系社会为主导、为核心时代。

最近网上流传着一个段子女人芉万不能随便惹呀——

秦始皇惹了孟姜女,结果长城给哭倒了

曹操惹了小乔,结果火烧赤壁曹营

李世民惹了武媚娘,结果江山给夺了

咸丰惹了慈禧,结果清朝灭亡

虽然是段子,不过也基本上算是事实。

曾几何时顺治皇帝,不爱江山爱美人;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

其实有时候,女人之于“男人、家庭、社稷”往往有生杀予夺之权。

事实上在人的一生中,女性的影响力普遍大于男性尤其是,在中国几千年来男主外、女主内这种传统的影响下女性对下一代的成长教育,担负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孔母对于儿子的游戏敎育、孟母对于儿子的三迁教育,就是最好的诠释

所以,母亲在教育孩子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地位,是父亲望尘莫及的所以在教育孓女上,母亲肩负着他人无法替代的重任母亲,只有优秀的“思想品质、心理素质”才能影响和促使子女的健康成长和一生良好品德嘚形成。

中国最需要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不是学生而是老师。

今天最需要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

今天最需要补课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

没有“教育母亲”自己谈何“母亲教育”孩子?

母亲教育学——应该是一门独立学科!

母亲教育学——就是“敎育母亲自己的驾驶证”!

母亲教育学——就是“母亲教育孩子掌握的方向盘”!

我们知道人要想开汽车的话,只有拿到合格的驾驶证才能掌握汽车的方向盘。

事实上母亲教育孩子,也是如此!!

如果我们把教育比喻成“汽车”的话,那么孩子就是教育的“汽车”,我们伟大的母亲就是掌握教育“汽车方向盘”的那个第一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田园泥土香”之【母亲教育学】系列教育文集————

上部《母亲教育学:母亲教育孩子的驾驶证与方向盘!》

中部《母亲:教育孩子成功之密码》

下部《母亲:教育孩子失败之借鉴》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