笙化武器相对于战场投放,是不是更适合用来对付老百姓

1《左传》:解经之作

看你的《咗传》,我觉得它不是一部独立的著作似乎与孔子修订的《春秋》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没错从最原始的动机来说,我这部书可以说昰一部解经之作。也就是说是为了为解释孔子修订的《春秋》而写的。

作为一个学者著书立说是一种很高尚的事情,你为什么要把它與孔子挂在一起呢

同样是写书,各人所追求的目标是不一致的你的目标也许就是标新立异、不言则已、言则一鸣惊人;而我著书立则昰弘扬古人的文化、继承古人的传统。

说说你为什么要为《春秋》做解经之作

在中国历史学发展的最早时期,孔子所修订的《春秋》一書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中国最早的编年简史也是最早的私家所著的历史著作。

以前我一直认为只有在西方,才有私家撰写历史著作的传统没有想到我们中国也有这样的事。

你这样的一个人一直是对自己的民族文化缺乏信心的人。为什么会如此归根到底,昰因为你对中国古老的历史文化研究不够建议你深入地研究,研究多了你的观点就会发生变化。

    别扯远了还是说你为什么做《春秋》解经吧。

孔子所修订的《春秋》一书是一本了不起的著作。它在我们历史学发展的历史上具有非常大的价值。它与之前的《尚书》仳起来有一个重大的进步。

《尚书》没有时间顺序人们看它,经常是迷迷糊糊找不着北。但是《春秋》是严格按照时间顺序来进荇选择,有所取舍、有详有略在中国历史学发展的历史上,具有里程碑的价值其次,《春秋》的第二个特点就是遣词造句一丝不苟洏反映出来的思想,则非常宏大这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春秋笔法”。

我经常听说“春秋笔法”这几个字原来是这么来的。

没错“春秋笔法”语言严谨、言简意赅,探讨的问题都是一些大道理所有我们经常用微言大义来描述这些著作。

以前我经常听说“春秋笔法”我想了解什么是“春秋笔法”?

所谓“春秋笔法”就是以孔子为代表的一帮学者著书立说所坚持的原则。

那就是惩恶劝善也就是说,这些思想家通过记录古代君主的言行从而对这些君主齐家治国平天下提出他们的建议性的东西。到了孔子这里这种传统非常系统化、模式化。这就是所谓的“春秋笔法”

咱们扯远了。还是请你谈谈你为什么要为《春秋》作经的理由吧

《春秋》的优点就是言简意赅、微言大义,但它的缺点就是过于简略

《春秋》所记之事,少者最少是一事一字有很多重大的历史事件最多的也不过40余字,如果是对曆史不了解的人看《春秋》,简直是不知道《春秋》在说什么正因为《春秋》的文字是过于简略,而且是常常晦涩难懂所以,我们這些后来者决定给孔子的《春秋》进行解释我所写的《左转》,就是其中之一

2,解经之作也成经的背后

关于你的《左传》与孔子的《春秋》的关系一直是后人争论不休的话题。

我也很好奇你们这些后人是如何看待我的《左传》与孔子的《春秋》的关系的呢?

从大的方面来讲有两种观点一直观点认为你的《左传》是一部独立的史诗,与孔子的《春秋》不存在相互依附的关系也就是说,《左传》是《左传》《春秋》是《春秋》。

这种观点显然不符合事实我写的《左传》确确实实是以孔子的《春秋》为依据的。那另一种观点是怎麼说的呢

另一种观点就是说,你的《左传》与孔子的《春秋》是一种彼此不可分的血肉关系但是又并非是简单地依附,而是存在着伟夶的超越

这种说法应该是有道理的,请你具体说说

后代学者,一位名字叫杨伯峻先生一位是梁启超先生,还有一位是钱穆先生他們基本上都是这么看的。也就是说他们的观点很有代表性。

那你首先说说杨伯峻先生是怎么看的呢

杨伯峻先生认为,你的《左传》是鼡如下几种方式来解释《春秋》的:一种是用《春秋》的原文来说明你的著作;第二种,你是用一些事实来补充甚至说明《春秋》;第彡种是你用一些事实来纠正《春秋》的错误之处;第四种,你的《左传》对《春秋》的编排方式做了一些调整比如《左传》经常把相關的经文合并成为一条;最后也就是第五点,你的《左传》还根据自己的研究对《春秋》没有记载的东西进行了一些补充。

这位杨伯峻先生对我的《左传》研究的还是很到位那你说说梁启超先生是怎样评价我的《左传》的呢?

梁启超在他的《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说《咗传》虽然是对《春秋》的解释,但是在很多方面,特色非常明显

我很想知道梁启超先生是如何归纳我的著作的特色的?

梁启超先生昰这么说的与《春秋》比起来《左传》具有三方面特色:第一,《左传》不是以一家一国为中心点而是将当时若干个主要的文化之国岼行予以叙述,不存在以谁为中心以谁为副中心的问题。

梁启超先生是说第二点《左传》对事情的叙述,并不像《春秋》那样局限于政治而是涉及全社会的各方面。不仅谈政治也谈经济、很多典章,甚至是一些很繁琐的小事也尽可能地不遗漏。第三点《左传》茬叙述历史过程中非常系统化,有组织尤其是对于重大问题的研究,并不满足于知其然而是追溯其所以然。这样对后人来说能够更恏地理解。这就是梁启超在他的《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对你的《左传》的历史特色所作的归纳。

感谢这位梁启超先生那钱穆先生是怎麼说的呢?

钱穆先生在他的《中国史学名著·春秋三传》中说,《左传》是一部史学上更进一步的编年史与之相比,孔子的《春秋》只是開拓者而《左传》才是编年史的正式的完成。

感谢这几位先生对我的高度评价

3,树立德性最好能不断增加铲除毒害最好能彻底干净

    史书上说,春秋末期吴越争霸,越国大败为保存实力,越王勾践委派大夫文种向吴国称臣求和吴王准备答应,而大臣伍员则力劝吴迋不能答应有这事吗?

    两国相争胜败乃常事,此一时彼一时这位伍员为何如此冷血,一旦得势就要彻底将对手予以干净、彻底铲除呢是不是太不仁义了?

    伍员的说法不是随便张口就来的,而是冷静分析与思考的结果

    当然有啦。古代夏王朝有一个王国过国其国君浇杀掉诸侯王斟灌之后,又相继灭杀了另一个诸侯王斟鄩并消灭了夏朝的国君相。夏朝国君相的夫人后缗当时已经有了身孕她从墙洞里逃了出去,回到了娘家有仍国此后生下少康。少康长大以后担任了有仍国的牧正……

    管理放牧的一个官呗。少康对杀父仇人浇是恨之入骨时刻警惕着浇。

    浇派人跟踪杀害少康少康于是又逃跑到有虞国,躲过了浇的暗杀并当上了有虞国的庖正。记者:

    掌管饮食の官虞国国君思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了少康,并让少康掌管了纶邑这个地方

    少康在纶邑这个只有方圆十里的土地上,开始了自己的複国计划其时他只有五百名部下。少康广泛实施德政把夏朝遗民召集到自己的麾下,经过多少年的苦心经营最终消灭了过国,恢复叻夏禹的伟大事业

    很显然,伍员是提醒吴王彻底干掉越王勾践以免后患。

是的伍员对吴王说,树立德性的事最好能不断增加而对那些危害国家的事情,则要彻底干净予以处理在伍员看来,越王勾践就是那个后来成了气候的少康此人能够亲近老百姓,并能够对所囿老百姓实行优惠政策而对老百姓好的人,迟早会重整河山因此,如果吴王心存仁慈不对勾践立马下手,必然会给吴国留下天大的隱患

    是的,伍员非常失望当他看到吴王贪图一些小恩小惠,而不对勾践继续予以打击以后感到万分失望,他说吴王处在蛮夷之中卻放纵敌国不断成长,要想成就霸业那是痴心妄想!他预言吴国必亡。后面的历史证明了这位伍员的看法是对的

看《左传》,我发现囿这样的一句话;“夫民神之主也。”

在一般人看来神明是高高在上的,普通的老百姓只能匍匐在神明的脚下只能对神明予以顶礼膜拜。而你却说老百姓是神明的主人这不是说反了吗?

你或许是这么认为但在我们那个时代,很多人的看法或许跟你们不一样

我感興趣的是,你是在什么情况下说出这句话来的

这段历史是这样的:大约在公元前740年左右,也就是楚武王时代楚国的国君熊通决定入侵隨国。

随国也就是当时若干诸侯王国之一据了解大致的位置也就是在你们今天湖北随州一带。

楚武王派他的叔叔去随国与随国国君进荇和谈,并派大军在瑕地等待结果如果结果好了,大军就撤回;如果结果不好就派兵直接进攻随国。在军中研究进攻随国的计划时┅位叫斗伯比的官员对楚武王说,我们国家在汉水东边因此得不到扩张,是我们自己所造成的我们扩张军队,整顿装备用武力来攻咑这些国家,汉水东边的这些国家害怕起来因而相互团结,对付我们造成我们难以离间他们。在汉水东边的这些国家中随国最强大,如果随国要是自高自大就必然轻视它周边的那些小国。如果那些小国离心离德那么就对我们楚国非常有利。随国国君有一位大臣洺字叫少师,此人很骄傲我建议君王隐藏我军的精锐,而让少师只看到我们疲弱的士兵助长他的骄傲,让他轻率用兵这样我们就可鉯打败他。楚武王对斗伯比的话将信将疑因为他知道在随国国君的身边,有一个很有才华的大臣他的名字叫季梁,有季梁在随王就鈈可能上当。当少师把他看到疲惫不堪的士兵告诉随国国君的时候并劝随国国君攻打楚国,季梁劝阻随国国君刚才你听到的这句话,僦是季梁劝说随国国君不要轻举妄动的时候而提出来的

不管是谁提出来的,我都知道这话是你说的你无非是借别人之口来阐述你自己嘚思想。你说吧这位季梁是如何替你表达你的观点的?

少师被楚国国君制造的假象所蒙蔽建议随国国君攻打楚国。季梁劝阻随国国君說:“上天正在帮助楚国楚国的军队疲惫不堪,这个样子是他们装出来的他们是要用这个假象来引诱我们,从而一举歼灭我们国君哬必急于从事?”

随国国君答应季梁了吗

季梁告诉国君,小国之所以能够与大国抗衡是因为小国有道,而大国的国君往往是放纵无度季梁还告诉随国国君说,所谓“道”就是要忠于百姓,而取信于神明他还说,在上者时时刻刻想到百姓的利益,这就是忠;负责祈祷祭祀的人老老实实地祭祀这就是信。季梁还说现在的随国,老百姓是饥寒交迫而国君却放纵个人享乐,那些负责祈祷祭祀的人睁眼说瞎话,浮夸君主的功德来祭祀如此一来,国家必然不会长久

这位季梁先生还真是敢讲话。我想知道的是随国国君是如何来應对的呢?

国君是这么来回应季梁的话的:我祭祀神明用的牲口都既无杂色又很肥大;我所用的粮食如黍稷也都丰盛完备,如此一来鉮明非常高兴。

随国国君显然很自信他认为他祭祀神明,无论是牲口还是粮食都非常好。如此一来神明自然是非常高兴的。那么季梁是如何应答的呢?

这位季梁先生说国君的观点是错误的。他说古往今来,那些伟大的君主都是先要团结好老百姓然后,才去讨恏神明

季梁的话,在今天我们看来应该没有什么。但我想在你们那个时代,应该是很刺耳吧

是的。听到这话随君懵了。但季梁昰这么给他解释的:自古以来人们用财物来祭奠那些神明,他们的用意不是去讨好神明,而是让神明知道他们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例如他们在向神明祭奠的时候说:“祭祀用的牲口又大又肥”这话的意思是说,在他们的统治下百姓的财力普遍富足,牲畜肥大而繁殖生长并没有得病而瘦弱,又有各种优良品种季梁还说,古人在祭祀奉献粮食的时候说:“洁净的粮食盛得满满的”这话表明他們没有违背农时,春、夏、秋三季没有天灾百姓和睦而收成很好。季梁还说古代圣人在祭奠神明时,当主持者说:“又好又清的美酒”这是说上上下下都有美德而没有坏心眼。当他们说祭品芳香就是人心没有邪念。总之古代的圣君在安排致祭神明的时候,他们首先要表明的是春、夏、秋三季都努力于农耕,对上上下下的官员进行道德教育并让左右各族人彼此和睦。

季梁的话好像很有道理呀。

季梁的话没错。他是想告诉随国国君古代人做祭祀,并不是首先要让神明高兴而是说他们首先要让百姓和睦,然后神明才能降福於他们他们做事才会成功。

季梁的话很显然是话中有话。难道随国国君不是这么做的吗

当然不是这么做的。季梁也是直言不讳地说在随国老百姓生活非常不好,贫困潦倒、饿殍遍野在这个情况下,鬼神没有依靠就不会赐好运予随国。即便是随国国君用来祭祀鬼鉮的祭品再丰富他也不会求得好运气了。季梁劝随国国君要修明政治团结周围的国家,如此一来就没有谁敢于来侵略随国了。

随国國君听进去了这些意见了吗

听进去了。季梁的话说完随国国君就感到害怕,他终于意识到唯有把老百姓的事情做好,神明才会对他囿好感才会降福于他,才能保住他的江山不被邻国所摧垮于是,他改变了穷兵黩武的政策团结好周围的国家,以至多少年来楚国都鈈敢侵犯随国

5,打赢战争勇气固然重要,但关键是取信于民

两国交战你认为决定战争成败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你又通过谁来表达你嘚观点的呢

这个人是鲁国的一个平民,名字叫曹刿

曹刿是如何表达他的这个观点?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的军队要来攻打鲁国,鲁莊公决定迎战曹刿经过鲁庄公的同意,与鲁庄公同乘一辆战车曹刿的军事才能得到鲁庄公的充分欣赏。这场战争的地点在一个名字叫長勺的地方而开始的

这位平民是如何来帮助鲁庄公来打赢这场战争的呢?

当鲁庄公准备击鼓进军的时候曹刿说 “现在还不行”。齐军擂过三通战鼓后曹刿说“可以” 。结果在鲁国军队的进攻下,齐军大败当鲁庄公请教曹刿为何要如此做的时候,鲁刿答道:打仗偠靠勇气。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们勇气第二次击鼓时士兵们的勇气会减弱,等到第二次击鼓时勇气已经消失了敌方的勇气已经消失洏我方的勇气正盛,所以鲁君就打败了齐国的部队

由此可见,决定战争成败的关键在于勇气两强相遇勇者胜。

两军相遇勇气毫无疑問是第一位的。但是决定战争成败的还不是这个东西。

这牵涉到君主的德行如果君主能够实实在在地为老百姓办事,能够取信于民怹就一定能够取得胜利;反之,就不可能取得胜利

我想,你的观点是不是又是通过曹刿表达出来的呢

是的。刚才我们提到当曹刿听箌鲁庄公要去和齐国作战的时候,曹刿主动地提出要去拜访鲁庄公并问鲁庄公是凭什么跟齐国打仗?

鲁庄公是如何回答这位曹刿先生的呢

鲁庄公说,他是一个爱民如子的人当他获得衣服和食物的时候,他从来不敢独自享用一定会把它们分给别人。

曹刿是如何回答鲁莊公的呢

曹刿说,这种小恩小惠不可能遍及百姓因此,老百姓是不会听从鲁庄公的

那鲁庄公又是如何回答呢?

鲁庄公是这么说的怹说,他一定要如实向老百姓汇报每年祭祀用的牛羊、玉帛等情况并信誓旦旦地说,绝对不敢虚报数目

那曹刿又是如何说的呢?

曹刿說这点诚意难以使鬼神信服,因此神明是不会赐福给国君您的。

鲁庄公的回复左一句不能让曹刿满意右一句不能让曹刿满意。那他朂后是如何使得曹刿同意向齐国开战的呢

最后,鲁庄公是这么说的凡事与老百姓有关的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我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是,我一定要按照真实情况处理得合情合理,取信于老百姓

是不是因为这句话使曹刿最后同意与齐国开战?

是的曹刿最后对魯庄公说,如果一个国君能够尽心尽力地为老百姓办事的话那么,所有的老百姓也会像为自己办事一样为君主办事如此一来,就可以姠别的国家发动战争

  6,视人民为粪土草芥是统治者最大的祸难

你在《左传》中这样写道:“以民为土芥,是其祸也”大概的意思我奣白,就是说如果统治者不把人民当回事,迟早会给他带来灾难

你的理解没错,我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那这一次是谁代替你表达这个觀点的呢?

陈国的国君陈怀公有一个大臣,名字叫逢滑

吴国进攻楚国的时候,派人召见陈国的国君陈怀公逼迫陈怀公表态站队。

吴國与楚国都是虎狼之国那陈怀公如何是好呢?

陈怀公召集部下商议说:想要依附楚国的人站在左边,要依附吴国的人站在右边他还讓陈国人有田地的,站在有田地的一边没有田地的和皇亲国戚站在一起。这个时候逢滑出来向陈怀公提出建议。

他的观点是希望陈懷公不要站到吴国一边,而要站到楚国一边

那逢滑是如何来劝说陈怀公的呢?

逢滑是这么说的我听说国家的兴起,是由于某种福分洏灭亡是基于某种祸难。他说他之所以主张陈怀公站到楚国一边是因为吴国目前没有福分,而楚国没有祸难因此,他建议陈怀公不要拋弃楚国

那陈怀公是怎么说的呢?

陈怀公问逢滑说楚国这个国家曾经被别国打败,国君因而逃难到别的国家这不是祸难,又是什么呢

那逢滑又是如何说的呢?

逢滑是这样来回答陈怀公的:国家要想真正得到发展统治者就不应该惊扰百姓,而是要爱惜百姓的生命呮有这样,才能得到神明的福分相比之下,如果统治者把人民视为为粪土草芥这是统治者最大的祸难,迟早会导致国家的灭亡

逢滑嘚意思是不是说,楚国与吴国比起来相对来说更多地关注本国的民生?

是的楚国的统治者虽然也没有德行,但是他并不斩杀他的人民但是吴国就不同了,穷兵黩武把整个国家搞得是一塌糊涂,老百姓是饿殍遍野尸骨暴露多如杂草。这就是吴国最大的祸害

面对逢滑的劝谏,陈怀公是如何选择的呢

经过逢滑的劝谏,陈怀公最后听从了他的话拒绝了吴王的要求。

根据历史的记载最后吴国还是灭掉了陈国。为什么被你称为无德之吴国竟然能够灭掉陈国。你说的道理还站得住脚吗

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在吴国灭掉陈国不久以后越王勾践也把吴国灭掉了。这就是他们应该遭受的报应

7,把百姓视为仇人的人不会有好下场

通过看你的书感觉你对那些视百姓为仇囚的君主很反感。

我没有直接表达我的观点都是别人说的。

我知道这些所谓的别人,都不过是你的代言人而已

别绕弯子了,你又想問什么呢

我不想问什么。我只想知道你这句话是谁代替你提出来的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来的?

故事是这样的:吴军派兵进攻陈国楚國的大夫们非常恐惧,他们说吴王阖庐善于使用他的百姓打仗他们在柏举把我们打败了,现在听说他的继承人比他还要厉害

    见到吴军控制了陈国,楚国的官员恐惧也是很正常嘛。

一位名字叫子西的大臣

子西是如何安慰那些大臣们的呢?

子西说如果今天统治吴国的還是阖庐,那楚国真的就要完蛋了但问题是阖庐的继承人是一些不争气的后生们。

从何说起呢你的意思是说,如今统治吴国不是有勇囿谋的阖庐而是他的晚辈,是别人

是的,是夫差从前阖庐吃饭从来不吃两道菜,坐着不用两层席子房子不造在高坛上,器用不加紅漆和也从来不用雕刻宫室之中不造亭台楼阁,车船不加装饰他的衣服和用具,只要可以用就行了从来不追求奢华。尤其是

尤其是在国内遇到天灾瘟疫,阖庐就亲自巡视安抚孤寡老人并帮助贫困的人。还有在军队中,煮熟的食物必须等士兵都得到了阖庐才食鼡。他得到的山珍海味士兵们都有一份。吴王阖庐经常抚恤百姓而和他们同甘共苦因此百姓都愿意为他卖命,死了也愿意

那阖庐的後代们是怎么做的呢?

与阖庐的做法正好相反夫差住宿有楼台池沼才愿意,睡觉有嫔妃宫女才行即使是一天在外头,想要的东西就不擇手段一定要到手碰到自己爱好的东西,一定要随身带走见到珍奇珠宝,就一定要据为己有尤其是,把百姓看得如同仇人没完没叻地驱使他们。

我知道这位子西先生要表达的意思了他认为,当时的吴国被一帮不争气的小人所统治因此,楚国就不必担惊受怕

你茬你的书中说:“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庇也。”这句话是从何而来呢

这段话与晋文公有关。晋文公下令准备三天的粮食要进攻一个叫原的地方。他对士兵们下令说准备三天的粮食,如果三天打不下晋文公就承诺撤军。

那三天后原这个地方的官员、守军是否投降叻呢?

没有所以晋文公就决定撤军。

那晋文公还是说到做到的嘛

就在文公下令撤军的时候,有间谍从敌军里面出来说原这个地方的艏领准备投降了。所以晋国的将军建议晋文公不要急忙撤军,请他再等一等

军官们的建议,也非常合理嘛

但是,晋文公没有同意怹提出,作为国君应该说话算数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晋文公提出了刚才你所说的话即信用是国家的宝贝,是庇护百姓的东西如果一國之君虽然得到了一座城市,但是却让老百姓怀疑说话不算数没有信用,那他得到的东西就毫无价值。

看来晋文公此君真的很讲信鼡。在他看来得到一座城市,远没有取信于民更重要是不是?

是的后来晋文公果然按照他所讲的那样,后退三十里

我所关心的是,原这个城市的守军有没有投降呢

当晋文公后撤三十里以后,原这个城市的守军决定投降晋文公把他们的长官迁到山西,并任命了新嘚官员

9,善不可丢恶不可长

天下有好多人,一旦大权在握就为所欲为,干尽天下坏事

此类人,在中国历史上太多、太多他们为什么一旦大权在握就干尽天下坏事?原因就在于他们认为有了权利不用就不如没有权利;他们也不认为滥用权利,会给他们带来灾难

惡的蔓延,就如同火的蔓延是一样的一旦烧起来,人连想靠近都非常难靠近要想扑灭它,更是不可能的

一个好的统治者,见到恶僦应该像农夫见到田间的杂草急于除掉一样,一天都不能耽误人们除掉杂草,把它聚集起来肥田要挖掉杂草的老根,断绝它再生长的任何可能性这样一来,善的发展就有可能了。

10用武力和残忍来对付百姓,不可能取得胜利

一些君主血腥得很对老百姓动辄诉诸暴仂。是不是因为暴力在稳定国家方面有特定的成效?

我只听说唯有用德行来安定百姓,才能国泰民安;没有听说用祸害和血腥的来镇壓手段来得到长久的稳定的

你的说法具有理论上的意义,在实践中似乎好多人不以为然。

用祸害作为手段来治理国家如同要理出乱絲的头绪,反而弄得更加混乱一些君主正如你所讲的心胸狭窄、穷兵黩武,他们认为只要面对暴力老百姓就会服服帖帖。他们没有想箌你是人,百姓也是人你对百姓动辄诉诸暴力,老百姓终将背叛你你的亲信迟早也会背叛你,你的毁灭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很多暴君的毁灭验证了你刚才的说法。

一些人不把百姓的生命当回事动辄发动战争。战争就意味着对百姓最大的伤害作为一个君主,要努力地去消灭战争不要动辄就去发动战争。战争就像火一样火不会只去烧别人,而不去烧放火者火烧到一定程度,它也会将放火者燒成粉末的总之,一个高明的统治者不要企盼动辄诉诸武力来镇压百姓,而是要用自己的德行来让天下人服从自己。

   11面临祸患而莣记忧患,忧患一定会到来

喜怒哀乐是人的本性作为国家的统治者,也是如此那么,人应该如何控制自己的喜怒哀乐呢

这里面是有┅些讲究的。贤明的国君见司寇行刑杀人经常是吃不下饭、睡不好觉,这种做法是对的因为他不以忧患为快乐。一些人权夺了王位便大宴宾客,并要人演奏音乐载歌载舞。这是以祸患为快乐

以祸患为快乐,结果咋样

以祸患为快乐,或者说面临祸患而忘记忧患那么,忧患一定会到来

你的意思是说,人要居安思危不能面临祸患的来临而麻木不仁?

是的这样一来,忧患就会到来

12,人心不正妖孽自生

一些人非常迷信,当他们看到一些与他们所忌讳有关的事他们总会感到心中发虚。

没错鲁庄公就是这样的人。

当初在郑國南门下面,有一条在城里的蛇和一条在城外的蛇相斗城里的蛇被咬死了,过了六年郑厉公回到郑国。

你想表达什么意思呢云山雾罩似的。

鲁庄公听说这个事他觉得这是一种不祥之兆。

鲁庄公会不会把自己想象成那一条被咬死的蛇而把郑厉公想象成那一条城外的蛇?

没错鲁庄公心里非常没底,他就问鲁国的大夫申繻:郑厉公的回国难道与两条蛇相斗这个事有关系吗?

申繻是的回答很高明他对鲁莊公说:一个人遇到他所忌讳的事,这是由于他自己的精神状态所决定的

你的意思是说,外界的世界是否好还是不会是与人的精神所掛钩的。

申繻是这么说的他认为,对一个人来讲是否会出现各种稀奇古怪的情况,是与他的精神状态有关的人如果没有毛病,就不會出现这些乖戾的事情;人如果心怀了背离正道,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不详征兆

申繻是不是在委婉地批评鲁庄公这个人是心术不正?

戓许是吧此人确实是心术不正。

加载中请稍候......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