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米深度,3,6米高度,楼梯踏步是否可以打模板结束

每个踏步都是15到16厘米高除一下僦知道需要多少步能上去了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

近日为提升住宅居住舒适性,甴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共同发布《住宅设计规范》从居住安全、居住品质、居住科技等多方面出发,提升住宅全生命周期品质

在居住便利性方面,规定四层及四层以上新建住宅建筑或住户入口层楼面距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超过9米的新建住宅建筑必须设置电梯;

在住宅宜居性方面,规定卧室、起居室净高不应低于2.5米比现行国家标准提高了10厘米;

影响较大的几个重点,總结如下:

住宅交房前套内所有功能空间的固定面粉刷和管线全部铺装完成,厨房和卫生间的基本设施全部安装到位

住宅层高不应低於2.80m,当住宅建筑标准层层高大于4.9m时不论层内是否有隔层,建筑面积的计算值按该层水平投影面积的2倍计算;

3、明确剪刀梯的连通方式;

剪刀梯的两个楼梯应在走道或屋顶连通也可在前室连通

四层及四层以上新建住宅建筑或住户入口层楼面距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超过 9m 的新建住宅建筑,必须设置电梯,每个设置电梯的居住单元应至少设有 1 台可容纳担架的电梯

5、对担架电梯做出科学的规定:

可容纳担架的电梯嘚额定载重量不应小于 1000kg,轿厢最小尺寸不应小于 1.50m×1.60m轿厢门净宽不应小于 0.90m。

同时该《规范》还本着提升居住安全、居住品质的原则,注偅规范内容的精细化、可操作性强化住宅无障碍与适老化设计,充分体现了“安全性、舒适性、前瞻性”的设计理念

本规范共分 12 章,主要内容包括:1. 总则;2. 术语;3. 基本规定;4. 技术经济指标;5. 套内空间;6. 公共空间;7. 住宅设施;8. 室内环境;9. 建筑结构;10. 建筑设备;11. 建筑电气;12. 管线综合设计

1.0.1 为适应北京市经济发展的需要,提高住宅设计水平满足居民对居住 品质、居住功能、居住环境和居住安全等多方面的要求,针对北京市的地方特点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北京市城镇新建、改建、扩建住宅的建筑设计

1.0.3 住宅设计应严格执行国家和北京市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遵守安 全卫生、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等有关规定适当应用新能源,实现住宅建设可持续发展

1.0.4 住宅设计除應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和北京市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成套设置居住功能和生活设施,供家庭居住使用的建筑

由居住空间和厨房、卫生间、贮藏室、阳台等共同组成的基本住宅单元。

附设于建筑物外墙设有栏杆、栏板可供人活动的空间。

为了房间的通风采光而茬建筑平面上采用的凹形槽口

住宅套内用于贮藏并可以进入的空间。

在交付前住宅建筑内部墙面、顶面、地面全部铺贴、粉刷完成,門窗、固 定家具、设备管线、开关插座及厨房、卫生间固定设施安装到位;公共建筑公共 区域的固定面全部铺贴、粉刷完成水、暖、电、通风等基本设备全部安装到位。

又名智能快递柜、自提柜、智能邮箱等设立在公共场合,可供投递和提取快件的自助服务设备

以住宅为平台,利用综合布线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安全防范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音视频技术将家居生活有关的设施集成构建高效的住宅設施与家庭日 程事务的管理系统。包括家庭网络、家庭安防、家电智能控制、能源智能计量、节约低碳 、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

具有用電信息存储、双向多种费率计量、用户端控制、多种数据传输模式的双向数据通信、防窃电等功能的电表。

安装于家庭中的用于发生危险凊况时对外发出求救及报警信号的电气装置

为电动汽车充电的专用设施,能实现计时、计电度、计金额充电充电桩可 分为直流充电桩、交流充电桩和交直流一体充电桩。

用于敷设通信及广播电视线缆的一种通道由管道、人(手)孔和建筑物引入管等组成。

建筑物内用於线缆分线的箱体配线箱为线缆分线设备。

用于安装信号放大器、分支器、分配器的箱体以下简称“放大箱”

用于安装各种配线模块、家庭交换机、计算机网络集线器或以太交换机及家 庭智能化系统模块、有线广播电视用家庭网关等户内设备及设施的箱体。

用户线缆的終接部位出线盒可安装面板和信息模块。

有线广播电视终端盒是指用户电器(如电视机、收音机等)与有线广播电视 系统连接的设备盒

根据破坏后果的严重程度划分的结构或结构构件的等级。

是材料抵抗自身和自然环境双重因素长期破坏作用的能力

3.0.1 住宅设计应符合北京市城乡规划及居住区规划的要求,并应经济合理、有效地利用土地和空间

3.0.2 住宅设计应与住区规划设计相协调,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 50180 的规定

3.0.3 住宅设计应满足安全、适用和耐久的要求。

3.0.4 住宅设计应体现绿色、节能、生态、环保等理念

3.0.5 住宅設计应使建筑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并应营造便捷、健康、舒适的 生活空间

3.0.6 住宅设计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满足多样的居住需求除满足基本居住要求外,尚应满足适老性和无障碍的特殊使用要求

3.0.7 住宅设计应满足居住者所需的日照、采光、通风、隔声和空气质量等要求。

3.0.8 住宅设计应推行模数化、标准化、多样化考虑在住宅中应用新技术、 新材料、新产品,促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在全生命周期內的品质。

3.0.9 住宅设计应符合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并应满足安全疏散的要求。

3.0.10 住宅设计应满足设备系统功能有效、运行安全、维修方便等要求并应为相关设备预留合理的安装位置。

3.0.11 新建住宅应实施全装修提高住宅产品的完成度。建筑设计与装修设计应同步进行并┅体化实施

4.0.1 住宅设计应计算下列技术经济指标:

1 各功能空间使用面积(m?);

2 套内使用面积(m?/套);

3 套型阳台面积(m?/套);

4 套型总建筑面积(m?/套);

5 住宅楼总建筑面积(m?)。

4.0.2 住宅的技术经济指标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各功能空间使用面积应等于各功能空间墙体內表面所围合的水平投 影面积;

2 套内使用面积应等于套内各功能空间使用面积之和;

3 套型阳台面积应按照其围护结构外围水平投影计算建築面积 ;

4 套型总建筑面积应等于套内使用面积、相应的建筑面积和套型阳台面积之和;

5 住宅楼总建筑面积应等于全楼各套型总建筑面积之囷

4.0.3套内使用面积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套内使用面积应包括卧室、起居室(厅)、餐厅、厨房、卫生间、过厅、走道、贮藏室等使用媔积的总和;更多内容关注搜建筑微信

2 跃层住宅中的套内楼梯应按自然层数的使用面积总和计入套内使用面积;

3 烟囱、通风道、管井等均鈈应计入套内使用面积;

4 套内使用面积应按结构墙体表面尺寸计算;有复合保温层时应按 复合保温层表面尺寸计算;

5 利用坡屋顶内的空間时,屋面板下表面与楼板地面的净高低于 1.20m的空间不应计算使用面积净高在 1.20m~2.10m 的空间应按 1/2 计算使用面 积,净高超过 2.10m 的空间应全部计入套内使用面积;坡屋顶无结构顶层楼板不能利用坡屋顶空间时不应计算其使用面积;

6 坡屋顶内的使用面积应列入套内使用面积中。

4.0.4套型总建築面积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按全楼各层外墙结构外表面及柱外沿所围合的水平投影面积之和 求出住宅楼建筑面积,当外墙设外保温層时应按保温层外表面计算;

2 应以全楼总套内使用面积除以住宅楼建筑面积得出计算比值;

3 套型总建筑面积应等于套内使用面积除以计算比值所得面积,加上套型阳台面积

4 当住宅建筑标准层层高大于 4.9m 时,不论层内是否有隔层建筑面积的计算值按该层水平投影面积的 2 倍計算;当住宅建筑层高大于 7.60m 时,不论层内是否有隔层建筑面积的计算值按该层水平投影面积的 3 倍计算。

4.0.5住宅楼的层数计算应符合下列规萣:

1 当住宅楼所有楼层的层高不大于 3.00m 时层数应按自然层数计;

2 当住宅和其他功能空间处于同一建筑物内时,应将住宅部分的层数与其他功能空间的层数叠加计算建筑层数当建筑中有一层或若干层的层高大于 3.00m 时,应对大于 3.00m 的所有楼层按其高度总和除以 3.00m 进行层 数折算余数尛于 1.50m 时,多出部分不应计入建筑层数余数大于或等于 1.50m 时,多出部分应按 1 层计算;

3 层高小于 2.20m 的架空层和设备层不应计入自然层数;

4 高出室外设计地面小于 1.50m 的半地下室不应计入地上自然层数

5.1.1 住宅应按套型设计,每套住宅应设卧室、起居室(厅)、厨房和卫生间等基本功能空間

5.1.2 套型的使用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由卧室、起居室(厅)、厨房和卫生间组成的套型,其使用面积不应 小于 32㎡;

2 由兼起居的卧室、厨房和卫生间等组成的最小套型其使用面积不应小于 24㎡。

5.1.3 套型出入口宜设过渡空间

5.1.5 套型设计宜进行模数协调设计。功能分区应明确合理做到洁污分离、 动静分离。应合理安排各空间的序列减少交通面积,组织好公共空间和私 密空间的关系避免相邻住户的视线干扰。

5.2.1 臥室的使用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双人卧室不应小于 10㎡;

2 单人卧室不应小于 6㎡;

3 兼起居的卧室不应小于 13㎡

5.2.2 双人卧室的短边净宽不宜小于 2.80m;单人卧室的短边净宽不宜小于2.20m。

5.3 起居室(厅)、餐厅

5.3.1 起居室(厅)的使用面积不应小于 11㎡

5.3.3 起居室(厅)内门洞设置应根据使用功能的偠求,减少直接开向起居室(厅)的门洞的数量且布置家具的墙面直线长度宜大于 3.00m。

5.3.4 套型内无独立的餐厅时起居室应兼有用餐的空间。

5.3.5 无直接采光的餐厅、过厅等其使用面积不宜大于 10㎡。

5.4.1 由兼起居的卧室、厨房和卫生间等组成的最小套型其厨房使用面积不应小于4㎡,由卧室、起居室(厅)、厨房和卫生间组成的套型其厨房使用面积不应小于 5㎡。

5.4.2 厨房应直接采光、自然通风更多内容关注搜建筑微信

5.4.3 厨房应按炊事操作流程整体布置洗涤池、操作台、灶台及排油烟机、 吊柜等设施或为其预留安装位置。

5.4.5 厨房的地面应采用防滑的装修材料

5.4.6 单排布置设备的厨房净宽不应小于 1.50m;双排布置设备的厨房其两 排设备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 0.90m。

5.5.1 每套住宅应设卫生间应至少配置便器、洗浴器、洗面器三件卫生设 备或为其预留设置位置及条件。三件卫生设备集中配置的卫生间的使用面积 不应小于 3.00㎡

5.5.2 卫生间可根据使用功能要求组合不同的设备。不同组合的空间使用面 积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设便器、洗面器时不应小于 2.10㎡;

2 设便器、洗浴器时不应小于 2.30㎡;

3 设洗媔器、洗浴器时不应小于 2.50㎡;

4 设洗面器、洗衣机时不应小于 2.10㎡;

5 单设便器时不应小于 1.10㎡

5.5.3 套型内设有两个及以上卧室且仅设置一个卫生间時,洗面器与便器宜分别布置在不同空间

5.5.4 无前室的卫生间的门不应直接开向起居室(厅)或厨房,且不宜直接 开向餐厅

5.5.5 卫生间不应直接布置在下层住户的卧室、起居室(厅)、厨房和餐厅的上层。

5.5.6 当卫生间布置在本套内的卧室、起居室(厅)、餐厅和厨房的上层时均應有防水、隔声和便于检修的措施。

5.5.7 每套住宅应设置洗衣机的位置及条件

5.5.8 卫生间厕位和淋浴位置的墙内或地面应为扶手预留设置位置及條件,并适当增大厕位和淋浴空间

5.5.9 卫生间的地面应采用防滑的装修材料。

5.5.10 住宅户内宜设置一个卫生间与卧室相邻且两房间之间的分隔牆宜 为轻质墙。

5.6 贮藏、走道及套内楼梯

5.6.2 套内入口过道净宽不宜小于 1.20m;通往卧室、起居室的过道净宽不应小于 1.00m;通往厨房、卫生间、贮藏室嘚过道净宽不应小于 0.90m

5.6.3 套内设于底层或靠外墙、靠卫生间的壁柜内部应采取防潮措施。

5.6.4 套内楼梯当一边临空时梯段净宽不应小于 0.75m;当两側有墙时,墙面之间净宽不应小于 0.90m并应在其中一侧墙面设置扶手。

5.6.5 套内楼梯的踏步宽度不应小于 0.22m;高度不应大于 0.20m扇形踏 步转角距扶手Φ心 0.25m 处,宽度不应小于 0.22m

5.6.6 住宅户内的过道宜为无障碍通道;户内承重墙上设置的门应满足通行净宽度不小于 800mm 的要求或预留改造的条件。

5.7.1 每套住宅宜设阳台或平台

5.7.2 阳台栏杆设计必须采用防止儿童攀登的构造,栏杆的垂直杆件间净距不应大于 0.11m放置花盆处必须采取防坠落措施。

5.7.3 阳台栏板或栏杆净高不应低于 1.10m

5.7.4 顶层阳台应设置雨罩,各套住宅之间毗连的阳台应设分户隔板隔板的设置应符合安全的要求。

5.7.5 阳台、雨罩均应采取有组织排水措施开敞阳台及雨罩应采取防水措 施。

5.7.6 当阳台设有洗衣设备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设置专用给、排水管线及专鼡地漏阳台楼、地面均应做防水;2 阳台应采用封闭阳台,并应采取保温措施

5.7.7凹口内不宜设置卧室、起居室(厅),设置卧室、起居室(厅)的凹 口应符合以下规定:

1 凹口的净宽应不小于 1.50m;

2 凹口的净宽与净深之比应不小于 1:2;

3 当凹口净宽小于 1.80m 时应设置防盗窗或采取相应嘚防攀爬措施。

5.8 层高、室内净高

5.8.2 卧室、起居室的室内净高不应低于 2.50m局部净高不应低于 2.20m, 且其面积不应大于室内使用面积的 1/3

5.8.3 利用坡屋顶內空间作卧室、起居室(厅)时,至少有 1/2 的使用面积的室内净高不应低于 2.20m

5.8.4 厨房、卫生间的室内净高不应低于 2.20m。更多内容关注搜建筑微信

5.8.5 廚房、卫生间内排水横管下表面与楼面、地面净距不得低于 2m且不得影响门、窗开启。

6.1 出入口、走廊及联系廊

6.1.1 公共出入口处应有标识建築高度大于 27m 的住宅公共出入口应设门厅。

6.1.2 公共出入口台阶高度超过 0.70m 并侧面临空时应设置防护设施,防 护设施净高不应低于 1.10m

6.1.3 公共出入口囼阶踏步高度不宜大于 0.15m,并不应小于 0.10m宽度 不应小于 0.30m,踏步高度应均匀一致并应采取防滑措施。台阶踏步数不 应少于 2 级当高差不足 2 级時,应按坡道设置并应符合无障碍的坡度要求。台阶宽度大于 1.80m 时两侧宜设置栏杆扶手。

6.1.4 主要出入口与室外地面有高差时应设置无障礙出入口。

6.1.5 主要出入口的门厅宜设置轮椅停留的空间

6.1.6 公共出入口应设平台,建筑高度 18m及18m以下的住宅平台深度不应小于 1.50m 建筑高度18m以上的住宅平台深度不应小于2.00m,并应采取 防滑措施

6.1.7 位于阳台、外廊及开敞楼梯平台下部的公共出入口,应采取防止物体坠落伤人的安全措施

6.1.8 住宅中作为主要通道的外廊宜为封闭外廊,并应设置可开启的窗扇

走廊通道的净宽不应小于 1.20m,局部净高不应低于 2.00m疏散走道和首 层主要疏散外门的净宽不应小于 1.20m。

6.1.9 住宅建筑不宜以联系廊的形式借用疏散楼梯和电梯确有困难时,联系廊的净宽不应小于 1.10m局部净高不应低于 2.00m。

6.1.10 建筑高度大于 27m 的住宅其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入口上方安全措施 的挑出宽度不应小于 1m。

6.1.11 外廊、内天井等临空处的栏杆净高不应低于 1.10m上人屋面临空 处的栏杆净高不应低于 1.20m。防护栏杆必须采用防止儿童攀登的构造栏杆的垂直杆件间净距不应大于 0.11m。放置花盆处必须采取防坠落措施

6.1.12 住宅的公共出入口与附建公共用房及其他非住宅部分的出入口、安 全出口和疏散楼梯应分开布置。

6.2.1 住宅建筑安全出口的设置应符合丅列规定:

1 建筑高度不大于 27m 的住宅建筑当每个单元任一层的建筑面积大于 650m?,或任一户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大于 15m 时,每个单元每层嘚安全出口不应少于 2 个

2 建筑高度大于 27m,但不大于 54m 的住宅建筑当每个单元任一层的建筑面积大于 650m?,或任一户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大于 10m 时,每个单元每层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 2 个

3 建筑高度大于 54m 的住宅建筑,每个单元任一层的安全出口设置不应少于 2 个

6.2.2 建筑高度大于 27m,泹不大于 54m 的住宅建筑每个单元设置一座疏散楼梯时,疏散楼梯应通至屋面且单元之间的疏散楼梯应能通过屋面连通, 户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当不能通至屋面或不能通过屋面连通时,应设置 2 个安全出口

6.2.3 住宅建筑的安全出口净宽度应经计算确定,且不应小于 0.90m当设 有 2 个咹全出口时,应分散布置且 2 个安全出口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 5m

6.2.4 楼梯间及前室的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更多内容关注搜建筑微信

6.3.1 住宅建筑的樓梯间形式应根据建筑形式、建筑高度、建筑面积以及户门的耐火等级等因素确定楼梯间不宜设置在建筑的尽端和转角处。

6.3.2 符合下列条件时可设置敞开楼梯间:

1 建筑高度不大于 21m 的住宅建筑,疏散楼梯不与电梯井相邻布置;

2 建筑高度不大于 21m 的住宅建筑疏散楼梯与电梯井楿邻布置,但 户门采用乙级防火门;

3 建筑高度大于 21m、不大于 33m 的住宅建筑户门采用乙级防火门。

6.3.3 符合下列条件时应设置封闭楼梯间:1 建築高度不大于 21m 的住宅建筑,与电梯井相邻布置的疏散楼梯;2 建筑高度大于 21m、不大于 33m 的住宅建筑且户门未采用乙级防 火门。

6.3.4 建筑高度大于 33m 嘚住宅建筑应设置防烟楼梯间

6.3.5 当设置防烟楼梯间时,户门不宜直接开向前室确有困难时,每层开 向同一前室的户门不应大于 3 樘且应采鼡乙级防火门

6.3.6 住宅单元疏散楼梯,当分散设置确有困难且任一户门至最近疏散楼梯间入口的距离不大于 10m 时可采用剪刀楼梯间,但应符匼下列规定:

1 应釆用防烟楼梯间;

2 梯段之间应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 1.00h 的防火隔墙;

3 楼梯间的前室不宜共用;共用时前室的使用面积不应小于 6.0m?;

4 楼梯间的前室或共用前室不宜与消防电梯的前室合用,合用时,合用 前室的使用面积不应小于 12. 0m?,且短边不应小于 2. 4m

6.3.7 剪刀梯的两个楼梯應在走道或屋顶连通,也可在前室连通

6.3.8 住宅建筑的疏散楼梯总净宽度应经计算确定。18m 以上的住宅建筑疏散楼梯其净宽度不应小于 1.10m。18m 及 18m 鉯下的住宅中一边设置栏杆的疏散楼梯其净宽度不应小于 1.0m。

6.3.9 住宅的公共楼梯同一楼梯梯段的踏步宽度、高度应均匀一致,楼梯踏步宽喥不应小于 0.26m踏步高度不应大于 0.175m。不设置电梯的住宅楼梯踏步的宽度宜大于 0.28m,踏步高度宜小于等于 0.16m且宜设置双侧 扶手。扶手高度不应尛于 0.90m楼梯水平段栏杆长度大于 0.50m 时,其扶 手高度不应小于 1.10m楼梯栏杆垂直杆件间净空不应大于 0.11m。

6.3.10 楼梯平台净宽不应小于楼梯梯段净宽且鈈得小于 1.20m。楼梯平台的结构下缘至人行通道的垂直高度不应低于 2.00m入口处地坪与室外地面 应有高差,并不应小于 0.10m

6.3.11 楼梯为剪刀梯时,楼梯岼台的净宽不得小于 1.30m

6.3.12 楼梯井净宽大于 0.11m 时,必须采取防止儿童攀滑的措施

6.4.1 四层及四层以上新建住宅建筑或住户入口层楼面距室外设计地媔的高度超过 9m 的新建住宅建筑,必须设置电梯,每个设置电梯的居住单元应至少设有 1 台可容纳担架的电梯

6.4.2 十二层及十二层以上或住户入口層楼面距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超过33m 时,每个居住单元设置电梯不应少于两台二十五层及二十五层以上或 住户入口层楼面距室外设计地面嘚高度超过 72m,同时单台电梯服务户数大 于 90 户时每栋楼设置电梯不宜少于三台。

6.4.3 可容纳担架的电梯的额定载重量不应小于 1000kg轿厢最小尺寸鈈应 小于 1.50m×1.60m,轿厢门净宽不应小于 0.90m

6.4.4 设置电梯的住宅,每居住单元至少应设置 1 部能直达户门层的无障碍电梯

6.4.5 四层及四层以上住宅电梯应茬设有户门和公共走廊的每层设站。住宅电梯应采用节能型电梯且宜成组集中布置,并采用群控联动的节能控制措 施

6.4.6 候梯厅深度不应尛于多台电梯中最大轿厢的深度,且不应小于 1.50m候梯厅应采取防滑措施。

6.4.5 电梯不应紧邻卧室布置当受条件限制,电梯不得不紧邻兼起居嘚卧室布置时应采取隔声、减振的构造措施。

6.4.6 建筑高度大于 33m 的住宅建筑应设置消防电梯消防电梯前室的使用 面积不应小于 6.0m?,前室的短边不应小于 2.4m。

6.5.1 住宅建筑内严禁布置存放和使用甲、乙类火灾危险性物品的商店、车间和仓库以及产生噪声、振动和污染环境卫生的商店、车间和娱乐设施。

6.5.2 住宅建筑内不应布置易产生油烟的餐饮店及变配电机房当住宅底层 商业网点布置有刺激性气味或噪声的配套用房,应采取排气、消声处理

6.5.3 水泵房、冷热源机房等公共机电用房不宜设置在住宅主体建筑内,不宜设置在与住户相邻的楼层内在无法满足上述要求贴临设置时,应增加隔 声减振处理

6.5.4 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建筑,其居住部分与商业服务网点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 2. 00h 且無门、窗、洞口的防火隔墙和 1. 50h 的不燃性 楼板完全分隔住宅部分和商业服务网点部分的安全出口和疏散楼梯应分别独立设置。

6.6 地下室、半哋下室

6.6.1 卧室、起居室(厅)、厨房不应布置在地下室;当布置在半地下室时必须对采光、通风、日照、防潮、排水及安全防护采取措施,并不得降低各项指标要求

6.6.2 住宅的地下室、半地下室做自行车库、电动自行车库和设备用房时,其净高不应低于 2.00m;当住宅的地上架空层忣半地下室做机动车停车位时其净高不应低于 2.20m。

6.6.3 地上住宅楼、电梯间宜与地下车库连通并宜采取安全防盗措施。

6.6.4 直通住宅单元的地下樓、电梯间入口处应设置乙级防火门严禁利用 楼、电梯间为地下车库进行自然通风。

6.6.5 地下室、半地下室应采取有效的防水、防潮及通风措施采光井应采 取排水措施和防护措施。

7.1.1 窗外没有阳台或平台的外窗窗台距楼面、地面的净高低于 0.90m 时, 应设置防护设施

7.1.3 东、西、南姠不宜设置凸窗,当设置凸窗且窗台距楼面净高低于 0.90m时,应设置防护设施防护高度从窗台面起算不应低于 0.90m,并应贴窗设 置

7.1.4 面临走廊、共用上人屋面或凹口的窗,应避免视线干扰向走廊开启 的窗扇不应妨碍交通。

7.1.5 住宅建筑应在首层出入口(单元门)安装电控防盗门;住宅底层车库内通往各单元入口处也应安装电控防盗门

7.1.6 当发生火警时,疏散通道上和出入口处的门禁应能集中解锁或能从内 部手动解锁

7.1.7 住宅的外窗遇下列情况时应设置入侵防范措施:

1 首层各外窗,包括封闭阳台的窗和不封闭阳台从室外通向阳台的门窗

2 其它层的外窗窗囼距下部屋顶平台、大挑檐、公共走廊的地面等不 足 2m 的门窗。

3 其它有入侵可能的外窗

7.1.8 户门应采用具备防盗、保温、隔声功能的防护门。姠外开启的时候不 应妨碍公共交通及相邻户门开启

7.1.9 外窗安全防护措施宜与窗体一体化设计制作。

7.1.10 厨房、卫生间及贮藏室的门应在下部设置有效截面积不小于 0.02m2 的固定百叶也可距地面留出不小于 30mm 的缝隙。

7.2 信报箱与智能快件箱

7.2.1 新建住宅应每套配套设置信报箱

7.2.2 住宅设计应在方案设计阶段布置信报箱和智能快件箱的位置。信报箱 宜设置在住宅单元主要入口处

7.2.3 设有单元安全防护门的住宅,信报箱和智能快件箱的投递口应设置在 门禁以外当通往投递口的专用通道设置在室内时,通道净宽不应小于 0.6m

7.2.4 信报箱和智能快件箱的投取信件、快件口设置在公共通道位置时,通 道的净宽应从信报箱和智能快件箱的最外缘起算

7.2.5 信报箱和智能快件箱的设置不得降低住宅基本空间的天然采光和自嘫通风标准。

7.2.6 信报箱和智能快件箱设计应选用定型产品选用嵌墙式信报箱时应设 计洞口尺寸和安装、拆卸预埋件位置。

7.2.7 信报箱的设置宜利用共用部位的照明但不得降低住宅公共照明标 准。

7.2.8 选用智能信报箱、智能快件箱时应预留必要的安装条件。

7.3.1 当阳台或建筑外墙设置涳调室外机时其安装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能通畅地向室外排放空气和自室外吸入空气;

2 在排出空气一侧不应有遮挡物,应满足室外機散热需求;

3 应为室外机安装和维护提供方便操作的条件;4 安装位置不应对室外人员形成热污染

7.3.2 空调室外机的冷凝水不得接入屋面雨水管及阳台排水管。

7.3.3 住宅的空调室外机应在建筑设计中一体化考虑搁板设计应有序、隐 蔽、美观。

7.3.4 当相邻套住宅的空调室外搁板共用或相鄰设置时应采取安全隔离措 施防止相邻住户间互相影响。

7.4 共用排气道与管道井

7.4.1 无外窗的卫生间应设共用排气道且卫生间的共用排气道與厨房的共用排气道应分别设置。

7.4.2 共用排气道应采用能够防止各层回流的定型产品排气道断面尺寸应根据层数确定,排气道接口部位应咹装支管接口配件厨房排气道接口直径 应大于 150mm,卫生间排气道接口直径应大于 80mm

7.4.3 共用排气道、管道井应与厨房、卫生间的设施紧密结合咘置,在满足 功能使用的条件下应设置紧凑合理美观实用。

7.4.4 竖向排气道屋顶风帽的安装高度不应低于相邻建筑砌筑体排气道的 出口设置在上人屋面、住户平台上时,应高出屋面或平台地面 2m;当周围4m 之内有门窗时应高出门窗上皮 0.60m。

7.4.5 管道井、建筑内的电梯井等竖井应符合丅列规定:

1 电缆井、管道井、排烟道、排气道等竖向井道应分别独立设置。井壁的耐火极限不低于 1. 00h, 井壁上的检査门应采用丙级防火门;

2 住宅内的电缆井、管道井应在每层楼板处采用不低于楼板耐火极限 的不燃材料或防火封堵材料封堵

7.5.1 住宅建筑外墙上、下层开口之间应设置高度不小于 1.2m 的实体墙或挑出宽度不小于 1.0m、长度不小于开口宽度的防火挑檐;当室内设置自动喷 水灭火系统时,上、下层开口之同的实体牆高度不应小于 0.8m当上、下层开口之间设置实体墙确有困难时,可设置防火玻璃墙但高层建筑的防火玻 璃墙的耐火完整性不应低于 1.00h,建築高度不大于 27m 的建筑的防火玻璃墙的耐火完整性不应低于 0.50h外窗的耐火完整性不应低于防火玻璃墙的 耐火完整性要求。

7.5.2 住宅建筑外墙上相鄰户开口之间的墙体宽度不应小于 1.0m;小于 1.0m 时应在开口之间设置突出外墙不小于 0.6m 的隔板。

7.5.3 住宅建筑墙体保温材料宜采用燃烧性能为 A 级的保溫材料不应采用B2 级保温材料,不应采用 B3 级保温材料

7.5.4 建筑的屋面外保温系统,不应低于 B1 级采用 B1 级保温材料的外保温系统应采用不燃材料做防护层,防护层厚度不应小于 10mm

7.5.5 当建筑的屋面和外墙外保温系统均采用 B1 级保温材料时,屋面与外墙之间应采用宽度不小于 500mm 的不燃材料設置防火隔离带进行分隔

7.5.6 住宅建筑的防火墙,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防火墙应为不燃性墙体;

2 建筑外墙为难燃性墙体时防火墙应凸出墙的外表面 0.4m 以上,且 防火墙两侧的外墙均应为宽度均不小于 2.0m 的不燃性墙体其耐火极限不 应低于外墙的耐火极限;

3 建筑外墙为不燃性墙体时,防火墙可不凸出墙的外表面紧靠防火 墙两侧的门、窗、洞口之间最近边缘水平距离不应小于 2.0m;采取设置乙级 防火窗等防止火灾水平蔓延嘚措施时,该距离不限

7.5.7 建筑内的防火墙不宜设置在转角处,确需设置时内转角两侧墙上的 门、窗、洞口之间最近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尛于 4.0m;采取设置乙级防火窗等防止火灾水平蔓延的措施时,该距离不限

7.5.8 疏散楼梯间靠外墙设置时,楼梯间、前室及合用前室外墙上的窗ロ与 两侧门、窗 、洞口最近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 1.00m

7.5.9 高层住宅不宜设置四边封闭的内天井。

7.5.10 建筑高度大于 54m 的住宅建筑每户应有一间房間符合下列规定:

1 应靠外墙设置,并应设置可开启外窗;

2 内、外墙体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 1.00h该房间的门宜采用乙级防火门,外窗的耐火完整性不宜低于 1.00h

8.1.1 每套住宅应至少有一个居住空间能获得冬季日照。

8.1.2 需要获得冬季日照的居住空间的日照标准不应低于大寒日日照时数2h且窗洞开口宽度不应小于 0.60m。

8.2.1 卧室、起居室(厅)、厨房应有直接天然采光

8.2.2 卫生间宜有直接天然采光。当住宅套内设置三个及三个以上卫生間时应至少有一个卫生间能获得直接天然采光。

8.2.3 卧室、起居室(厅)、厨房的采光不应低于采光等级Ⅳ级的采光标准值侧面采光的采咣系数不应低于 2%,且应进行采光计算

8.2.4 卧室、起居室(厅)的采光窗洞口的窗地面积比不应低于 1/6,厨房的采光窗洞口的窗地面积比不应低於 1/7

8.2.5 当卫生间、楼梯间设置采光窗时,采光窗洞口的窗地面积比不应低于1/12

8.2.6 采光窗的窗洞口上沿距地面高度不宜低于 2.00m。

8.2.7 住宅建筑的公共门廳、楼梯间、走廊等公共空间和地下的商业、管理用房等地下空间宜有直接天然采光

8.3.1 卧室、起居室(厅)、厨房应有自然通风。

8.3.2 住宅的平面涳间组织、剖面设计、门窗的位置、方向和开启方式的设置应有利于组织室内自然通风。单朝向住宅宜采取改善自然通风的措施

8.3.3 每套住宅的自然通风开口面积不应小于地面面积的 5%。

8.3.4 采用自然通风的房间其直接或间接自然通风开口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卧室、起居室(厅)、明卫生间的直接自然通风开口面积不应小于该房 间地板面积的 1/15;当采用自然通风的房间外设置封闭阳台时,阳台的自然通风开口面积不應小于采用自然通风的房间和阳台地板面积总和的 1/15;

2 厨房的直接通风开口面积不应小于该房间地板面积的 1/10并不得小于 0.60m?。当厨房外设置封闭阳台时,阳台的自然通风开口面积不应小于厨房和阳台地板面积总和的 1/10,并不得小于 0.60m?。

8.3.5 住宅的自然通风开口应采取可调节换气量的措施

8.4.1 卧室、起居室(厅)内的噪声级,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昼间卧室内的允许噪声级(等效连续 A 计权声级)不应大于 45dB;

2 夜间卧室内的允许噪声级(等效连续 A 计权声级)不应大于 35dB;

3 起居室(厅)的允许噪声级(等效连续 A 计权声级)不应大于 45dB

8.4.2 分户墙和分户楼板的空气声隔声性能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分户墙和分户楼板,空气声计权隔声量+粉红噪声频谱修正量(Rw+C)应大于 50dB;

2 分隔住宅和非居住用途空间的楼板空气声计权隔声量+交通噪声频谱修正量(Rw+Ctr)应大于 51dB。

8.4.3 卧室、起居室(厅)的分户楼板的计权规范化撞击声压级(Ln,w)应小 于 65dB

8.4.4 住宅建筑的体形、朝向和平面布置应有利於噪声控制。卧室起居室(厅)宜布置在背向噪声源的一侧。

8.4.5 当卧室起居室(厅)布置在噪声源一侧时,外窗应采取隔声降噪措施,其涳气声计权隔声量+交通噪声频谱修正量(Rw+Ctr)不应小于 30dB

8.4.6 当内天井、凹天井中设置相邻户间窗口时,宜采取隔声降噪措施且卧室及起居室嘚外窗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交通噪声频谱修正量(Rw+Ctr) 应不小于30dB。

8.4.7 当居住空间与可能产生噪声的房间相邻时分隔墙和分隔楼板应采取隔声降噪措施;设置空调室外机时,应采取控制噪声和振动的措施

8.4.8 电梯不宜紧邻起居室(厅)布置。受条件限制起居室(厅)紧邻电梯布 置时應采取有效的隔声和减振措施。

8.4.9 水、暖、电、气管线穿过楼板和墙体时孔洞周边应采取密封隔声措施。

8.4.10 生活加压水泵应选用低噪声节能型产品生活加压泵组及泵房应采 取减振防噪措施。

8.4.11 排水立管不应设置在卧室内且不宜设置在靠近与卧室贴邻的内墙。排水立管宜采用低噪声管材

8.5.1 住宅的屋面宜采用浅色饰面、增加屋顶绿化等隔热措施。

8.5.2 居住空间应根据不同朝向的需要设置外遮阳设施并与建筑外窗进荇一体化设计。

8.5.3 住宅的屋面、地面、外墙、外窗应采取防止雨水和冰雪融化水侵入室内的措施

8.5.4 住宅的屋面和外墙的内表面在设计的室内溫度、湿度条件下不应出现

8.6.1 住宅室内装修设计宜进行环境空气质量预评价。

8.6.2 在选用住宅建筑材料、室内装修材料以及选择施工工艺时应控制有害物质的含量,并宜选用具有改善室内环境功能的材料

8.6.3 住宅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活度和浓度应符合表 8.6.3 的规定。

9.1.1 住宅结构设计应满足建筑使用功能的要求

9.1.2 住宅结构设计的活荷载、风荷载、雪荷载、永久荷载不得小于现行国 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 的规定。

9.1.3 住宅结構的设计使用年限不应低于 50 年安全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9.1.4 住宅建筑结构应进行抗震设计抗震设防类别不应低于丙类。抗震设 防烈度、设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和设计地震分组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 震设计规范》GB 50011 的规定执行

9.1.5 住宅结构应应体型简单、规则,避免采用对抗震不利的结构设计应根据抗震概念设计的要求明确形体的规则性;不规则的应按规定采取加强措 施;特别不规则的应进行专门研究和论證,采取特别的加强措施;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建筑

9.1.6 住宅建筑结构材料应具有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定》GB 50010 规定的力学性能、工艺性能和耐久性能,并宜符合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原则

9.1.7 住宅建筑结构应能承受在建造和正常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作 用囷环境影响。在结构设计工作年限内住宅建筑结构和结构构件应满足安 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要求。

9.1.8 住宅建筑应避免因局部破坏而导致整个结构丧失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9.1.9 抗震设防烈度为 8 度及以上的住宅结构可采用隔震或消能减震结构,并应按国家现行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規范》GB 50011 和《建筑消能减震技术规程》JGJ 297 的规定执行

9.2.1 住宅结构的设计可分为高层及多层住宅结构设计体系。

9.2.2 多层住宅结构体系可采用砖砌體、砌块砌体(包括混凝土砌块、轻集料混凝土砌块的无筋和配筋砌体)结构,也可采用全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 墙结构、装配整体式混凝汢结构、钢(轻)结构等结构体系砖砌体不得采 用烧结粘土砖、烧结页岩砖;基础(±0)以上部位不得采用实心砖。

9.2.3 高层住宅结构体系可采用全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装配整体 式混凝土结构、装配式钢结构、钢-混凝土混合结构等结构体系。

注:各层横墙较少的多層砌体住宅总高度应比表 9.2.4-1 中的规定降低 3m层数减少一层;各层横墙 很少的多层住宅房屋,还应再减少一层同时应对其体型规则性、楼板整体性及横墙开洞率加以限制。

注:墙体伸缩缝应与结构的其他变形缝相重合缝的宽度应满足各种变形缝的变形要求,在进行立面处理時应保证其缝隙的变形作用。

9.2.5 钢筋混凝土住宅的最大适用高度应满足表 9.2.5 的规定:

注:1、房屋高度指室外地面到主要屋面的高度不包括局部出屋顶的部分;

2、框架-剪力墙结构,主要是指公寓类住宅;

3、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指首层或底部两层为局部框支的结构不包括仅个別为框支墙的结构;

4、乙类建筑可按本表确定其最大适用高度;

5、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和装配整体式框支剪力墙结构,在规定水平力作鼡下当预制剪力墙构 件底部承担的总剪力大于该层总剪力的 50%时,其最大适用高度应适当降低;当预制剪力墙构件 底部承担的总剪力大于該层总剪力的 80%时最大适用高度应取表 9.2.5 中括号内的数值;

6、高层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适用的最大高宽比不宜超过 5.0,当高宽比大于 4.0 时应补充结构在设防烈度水平地震多用下的内力分析

9.2.7 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住宅结构,剪力墙两端和洞口两侧应设置边缘 构件边缘构件包括暗柱、端柱和翼墙;剪力墙底层墙肢的底截面的轴压比大于表 9.2.7 规定的一、二、三级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及相邻的上一层墙肢 两端应设约束邊缘构件。

9.2.8 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底部加强部位及相邻的上一层墙肢两端应设置 符合约束边缘构件要求的翼墙或端柱,洞口两侧应设置约束边缘构件;不落 地剪力墙应在底部加强部位及相邻的上一层的墙肢两端设置约束边缘构件

9.2.9 墙肢两端及洞口两侧未设约束边缘构件时均應设置构造边缘构件。

9.2.10 当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时地下一层剪力墙墙肢端 部边缘构件纵向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应少于地上┅层对应墙肢端部边缘构件 纵向钢筋的截面面积

9.2.11 装配式钢结构住宅的最大使用高度应按表 9.2.11 确定:

注:1 框架柱包括全钢柱和钢管混凝土柱;

2 装配式钢结构的最大适用高宽比不宜超过 6。

9.2.12 装配式钢结构住宅的抗震等级应按如下要求:当高度小于等于 50m时为三级当高度大于 50m 时为二級。

9.2.13 轻钢轻混凝土结构住宅最大适用高度及层数限值应按表 9.2.13 确定

9.2.14 住宅建筑当需要采用外围护系统时,应保证住宅结构的安全外围 护系統的设计使用年限应与主体结构相协调。

9.3.1 住宅均应进行抗震设计住宅结构抗震设计地震作用应根据抗震类别、抗震设防烈度、基本地震加速度、设计地震分组,并应按国家现行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 及《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的规定采用

9.3.2 住宅永久荷载标准徝应充分考虑隔墙自重、地面做法及装修自重。

注:设计楼面梁、墙、柱及基础时上述楼面荷载标准值折减系数按国家现行规范《建筑結构荷载 规范》GB 的规定取值。

9.3.5 基本风压应按国家现行规范《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 的规定采 用对于房屋高度大于 60m 的高层住宅承载力设计时應按基本风压的 1.1 倍采用。

9.3.6 地基承载力验算天然地基及复合地基均应按下列公式进行承载力验算:

1 轴心荷载作用下应符合下式要求:

2 偏心荷载作用下,除应符合本规范式(9.3.6-1)外,并应符合下式要 求:

3 当考虑地震作用时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4 地基压缩层范围有软弱下卧层时应按下式验算软弱下卧层的地基承载力

9.4.1 住宅建筑选择建造场地时,应根据工程需要及北京地震活动情况、工 程地质和地震地质的有关资料对抗震有利、一般、不利和危险地段做出评 价。对不利地段应尽量避开,当无法避开时应采取有效的措施不应在危 险地段建造住宅。

9.4.2 无地丅室的多层住宅在满足地基稳定和强度、变形要求的前提下,基础宜浅埋但埋深不应小于冻结深度。基础如采用灰土垫层埋深应算臸 垫层上皮,若为混凝土垫层应算至垫层底面。

9.4.3 高宽比大于 4 的高层住宅在地震作用下基础底面不宜出现脱离区 (零应力区);其他住宅,基础底面与地基土之间脱离区(零应力区)面积 不应超过基础底面面积的 15%

9.4.4 住宅基础设计应根据地质条件、结构类型及使用功能、建築高度及体 型、荷载大小及分布情况、有无地下室及其利用情况、相邻建筑的基础情况、 工程建设地区经验、施工条件及材料供应情况、忼震设防标准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应选择经济合理的基础形式并应保证本建筑物及周围建筑物不致 产生过量沉降或倾斜,并应满足建築物的正常使用

9.4.5 墙下条形基础及柱下条形基础的基础面积计算时,条形基础相交处 不应重复计入基础面积。

9.4.6 与住宅建筑临近的永久性邊坡的设计工作年限不应低于受其影响的住宅建筑的结构设计工作年限。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