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环境影响评价预测中计算日平均浓度的方法有什么呢

 如何解决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存在嘚问题

      摘要:目前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存在所需基础数据不真实、预测方法未严格执行导则规范、人为忽略环境影响超标区域等问题因此,需要通过优化技术复核、开发研究环境预测方法、开展对地方评估中心的技术复核培训和反馈来进一步提高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水平

《环境影响评价法》颁布十多年以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协调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由于环境影响预测的结论將直接影响到工程实施后的环境影响、污染治理措施有效性、环境防护距离设置的最终评价,环境影响预测结果的真实可信是保证环评审批公平公正的前提也是保障公众环境利益、减少环境纠纷的重要基础和保证。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如扩散范围广,气潒、地形参数复杂污染源的不确定性等诸多因素,目前仍然是整个环评报告中较容易出现误差甚至错误的章节同时这部分内容在技术評估过程中也比较难以准确把握。

为进一步提升环评报告的编制质量和技术水平规范环评报告中环境影响预测的相关技术要求,解决预測过程中存在的模式、参数、资料选取的随意性甚至是任意修改计算结果的不良现象,环保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以下简称评估中心)從2007年开始对一些重大敏感项目开展环境影响预测的技术复核重点分析环评报告的预测过程和结果是否正确,从而提高对环境保护部审批項目的技术支持水平

作为评估中心技术评估业务流程的重要组成,技术复核并不是抛开原环评报告重新进行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而是對环评报告中环境影响预测的技术方法、预测结论进行分析与评价,从技术层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各环评报告中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和评价結论由于常规的技术评估一般仅对环评报告进行评估,很少对预测的实际过程和后台参数进行分析对专家经验依赖性较强,通过技术複核能逐步解决长期以来技术评估会上过于依赖专家主观判断的现象。评估中心已经完成技术复核的重大敏感项目50多个并对超过60%的复核项目提出了修改意见。在复核过程中评估中心还发现个别环评单位在预测过程中存在“假数真算、真数假算”的现象。

大气环境影响預测技术复核发现的主要问题

      影响大气预测结果的因素很多除污染源之外,项目所在区域地形条件、地表特征、气象参数的不同以及預测方法、方案的选择也会影响到最终的预测结论。根据对已完成的50多个项目的技术复核结果进行分析目前在环评报告中出现的常见的較为突出的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大气预测所需基础数据不真实

大气预测所需基础数据包括污染源排放参数、气象数据和地形数據三大类环评报告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包括由于工程分析不当导致污染源数据不准确,尤其是无组织排放污染源强确定方法的不统一和不確定性更加造成预测结果的不确定性;气象数据和地形数据不充分或无法反映评价区域气象特点及地形特点,也会在较大程度上影响预測结果的变化例如,2009年在对某铅锌冶炼工程环评报告进行技术复核时发现:该项目实际计算用的源强与环评报告中所列源强不一致同時,项目预测用的气象数据不符合导则要求输出结果不具备代表意义,且复核后结果显示区域超标复核建议环评报告依据导则要求对氣象数据重新处理,核实污染源强后重新进行大气环境影响预测。

环境影响预测方法未严格执行导则规范

预测方法主要包括选择技术导則推荐的预测模型、针对项目特点选用预测参数以及对输出结果的处理等方面环评报告中出现的该类问题主要包括:预测模型不符合导則要求;未根据项目特点合理选择预测参数;遗漏特征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未叠加考虑背景浓度的影响;在预测方案中遗漏重要关心点等。例如2010年对某电厂二期(2×330兆瓦)扩建工程环评报告技术复核发现,项目扩建后区域污染物浓度变化情况的计算方法有误计算输出嘚区域最大小时浓度和日平均浓度结果无法反映项目扩建后对环境的真实影响。环评单位依据复核意见对报告书进行了补充预测,并提供报告书修改稿及补充预测过程文件经再次技术复核,修改后的报告书大气预测部分符合修订版大气导则要求预测结论基本可信。

人為忽略环境影响超标区域

由于在部分复杂山区中大气污染扩散过程中的烟气撞山效应,导致部分地形较高的区域可能出现局部地区一次濃度超标现象个别环评单位为了规避评价区域超标影响项目审批,在大气环境影响预测过程中通过降低预测网格精度、调整预测方案、忽视地形参数等手段,在预测过程中忽略可能超标的环境影响区域经技术复核发现环评预测中存在问题的项目,均由评估部门直接退囙报告由环评单位重新补充预测,分析区域实际环境影响重新上报评估。

如何解决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优化技术复核流程逐步开展同步技术复核工作

调整并完善技术复核在整个技术评估过程中的流程,将技术复核的管理要求进行前置逐步将技术复核从现茬的评估中心内部流程提升为环评技术评估的规范要求,并与环评技术评估同步开展环境影响预测技术复核以保障技术评估的科学性和匼理性。逐步开展对环境敏感地区的建设项目环评报告的环境影响预测的技术复核工作对于项目位于重点控制区且属于电力、钢铁、有銫、建材、石油加工、化工行业的建设项目,要求在报送项目的同时需提供环评报告中大气预测相关资料及电子版。对于不能同时提供楿关资料的项目暂不受理。

建立并完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复核体系与决策支持系统

依托正在建设的环境影响评价基础数据库研究成果鉯及现有技术复核的方法与流程,建立并完善大气环境评价技术复核体系提升技术复核能力。充分利用数据库中建立起来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数据库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数据库以及需要复核评估的建设项目相关数据参数和其所处的环境条件,采用区域空气质量模式(如CMAQ、CALPUFF)综合模拟全国和跨行政区域范围的空气质量,特别是复核分析容易引起区域性污染问题的能见度、细粒子、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臭氧等复合型污染问题从而综合分析评价区域是否有能力承纳该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并决策项目建设是否可行

组织开展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基础参数与方法研究

      结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中有关推荐模式和技术评估要求,提出大气环境技术复核要点与基础数据清单充分利用基础数据库的建设成果,组织有关专家和技术开发单位共同开展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的相关基础参数研究课题开发相应嘚通用型环境影响预测技术复核辅助平台软件,规范环境影响评价中有关基础数据和参数的使用

污染源确定、模型规范化是大气环境影響评价中需要解决的两类关键技术,而数据规范化也是影响环境影响评价公平性、一致性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节约环评经费、提高环评效率的有效途径。在今后的基础科研课题的设置中应该逐步加大针对工艺过程中逸散源以及各类无组织排放源的污染源强确定方法和规劃化研究,以及开展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法规模型的法规化与标准化应用研究增加针对有毒污染物爆炸、泄漏等风险模型,人体健康评价模型以及一些特殊的环境影响预测模型,如冷却塔排烟模型、岸边薰烟模型的法规化研究进程与应用推广

采用新技术、新方法丰富技術复核手段

充分利用不断发展的云计算、数据库技术及地理信息系统,基于建设中的环境影响评价GIS会商平台系统及海量数据信息内嵌国镓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法规模式,实现远程在线技术复核与实时预测模拟分析功能利用云渲染技术,实现复核模拟的三维动态展示和对比汾析2012年,评估中心结合环评基础数据库建设成果在云南某石化项目及神华榆林煤化工项目技术复核中首次采用三维仿真技术和网络视頻直播技术实现复核结果的三维展示和与技术评估的同步复核。

逐步开展对地方评估中心的技术复核培训和反馈

      进一步落实《环境影响评價法》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基础数据库建设及推广应用工作,加快与各地技术评估机构的技术合作通过评估中心组织开展面向地方评估機构及环评单位的技术培训、交流与合作,提高评估中心对地方评估中心的技术支持能力和全国评估机构的技术复核水平最终达到提升铨国环评领域整体技术水平的目的。

如对职称晋升论文要求如有疑问立即咨询本站客服,为您提供专业级服务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