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油漆中含有苯甲醛等油漆里的有毒物质质,因此工人必须佩戴纺纱口罩

第一节综述 一、职业危害因素的控制 为了尽可能减少工伤事故和职业中毒事故的发生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控制职业危害因素的措施,以达到劳动卫生工作中第一级预防嘚目的 职业危害的控制措施是多学科的研究成果,它涉及劳动安全卫生立法、卫生标准制订、安全生产卫生监

一、职业危害因素的控制

為了尽可能减少和职业中毒事故的发生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控制职业危害因素的措施,以达到劳动卫生工作中第一级预防的目的

职业危害的控制措施是多学科的研究成果,它涉及劳动安全卫生立法、卫生标准制订、卫生监察管理、卫生工程和劳动安全卫生教育方面的内嫆并应与职业医学中的早期检测、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及高危人群的健康监护等组成完整的劳动卫生三级预防体系。

这里重点偠解决下列几个问题。

(一)职业危害因素的控制措施

理想的职业危害因素的控制措施,应与建厂的设计和施工同时进行在设计生产过程時,就应对可能产生职业危害因素的各个环节依次排列,逐个提出控制方案和具体措施从而保证劳动过程和作业场所中的危害因素符匼劳动卫生标准的要求。主要措施是卫生技术措施是控制职业危害因素的重要对策,主要包括:

1.生产环境的控制措施主要有:(1)从卫苼和安全角度考虑生产过程和设备,正确选择厂址合理安排车间布局等;(2)消除或控制产生职业危害因素的操作环节,例如用无毒或低毒粅质代替高毒物质等;(3)隔离和密闭例如使用管道化生产、自动加料、机械包装等;(4)合理的通风装置,例如用局部抽风装置排除毒物等;(5)濕式作业例如水磨石英粉、使用湿式风钻开掘岩洞等;(6)保持车间整洁,加强设备维修;(7)安全贮运有毒产品贴标签及处理说明。

2.个人防护措施包括:(1)制订和遵守安全操作规程;(2)正确选择和使用个人防护用品;(3)限制接触时间;(4)个人卫生。

控制、减弱职业危害因素的强度是预防职业损害的重要环节。因此在劳动卫生工作实践中,对各种职业危害因素要规定一个接触限量(pxposure limit)作为衡量作业卫生状况的尺度、改善劳动条件的奋斗目标及实施工业卫生监督的依据。对劳动条件各方面卫生要求所制订的标准即为劳动卫生标准主要包括:体力劳動负荷限量,生产环境气象条件工业噪声、振动,高频电磁场与微波作业带空气中毒物、粉尘的最高容许浓度等卫生标准。

《工业设計卫生标准(TJ36—79)》是我国的重要卫生标准其中规定了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此外还有《微波辐射暂行卫生标准》(1979年5月1日實施)、《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试行草案)》(1980年1月1日实施)等。

(三)人群的健康保护水平

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接触限值,象其他卫生标准一样其安全性是相对的。不同的卫生标准对接触者健康的保护水平不一样这种保护水平集中反映在对有害物质接触限值所规定的概念中。

茬苏联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接触限值称为最高容许浓度,其定义是:“工人在整个就业期间每天8小时接触工作地点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濃度不会引起任何疾病也不出现用现代检查方法可能查出的异常变化”。

美国ACGIH推荐的有害物质接触限值称为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物质的閾限值;在该阈限值表的前言中明确指出:绝大多数工人在每天反复接触该浓度下不至引起损害效应由于个体敏感性的不同,在该浓度丅可引起少数工人不适或使既往疾病恶化,甚至发生

在我国,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是指工人在该浓度下长期进行生產劳动,不引起急性或慢性职业性危害的浓度

保护水平如何在选用的安全系数上也有所反映。从动物实验得到产生有害作用的最小作用量称为阈作用量。把阈作用量外推到人时需要缩小一定的倍数来得出人的容许接触量,此缩小的倍数称为安全系数在制订车间毒物接触限值时,一般采用2~20倍的安全系数但对致癌物尚无统一意见。

制订毒物接触限值时还有一个高危人群问题所谓高危人群是指某一囚群在接触油漆里的有毒物质质或致癌物质时,由于一种或几种个体因素(如发育、遗传因素、营养状况、疾病、生活习惯等)的作用使其對毒作用的反应按一般人群出现得早且较严重,这样的敏感人群称为高危人群例如,葡萄糖一6一磷酸脱氢酶缺乏的人在接触氧化剂时,会使体内还原型谷胱甘肽难于维护正常水平从而使红细胞膜的脆性增加,易引起溶血制订车间空气中毒物接触限值时,以高危人群反应作为制订依据显然是不合理的;对这种人的保护可通过体检予以调离此特殊作业。

(四)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接触限值的制订原则

制訂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接触限值的原则,“是在保障健康的前提下做到经济合理,技术可行”即安全性与可行性相结合,从我国实际凊况出发做到保障工人身体健康,促进生产发展经济合理、技术可行都属于标准的可行性问题。技术上可行性(tech—no|ogical feasibility)是指现有的技术发展沝平能达到的;经济上可行性(econimic feasibility)意味着该标准的工业企业在经济上能予担负为贯彻执行卫生标准,迫使个别经济效益低、卫生条件太差的企业关、停、并、转是可以的但如造成成批企业不胜负担,则不可取

(五)劳动卫生标准的应用。

制订、颁布、实施劳动卫生标准是标准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准化管理条例》规定“标准一经批准发布,就是技术法规各级生产、建设、科研的设计管理部门和企業、,都必须严格贯彻执行任何单位不得擅自更改或降低标准。对因违反标准造成不良后果以至重大事故者要根据情节轻重,分别予鉯批评、处分、经济制裁直至追究法律责任”。

二、职业病诊断管理与治疗

(一)职业病诊断管理规定

关于职业病诊断管理《》主要从以丅三个方面作了规定:

1.职业病诊断属于医疗活动,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对承担职业病诊断的机构应有特殊要求。据此规定:职业病诊斷应当由医疗卫生机构承担。从事职业病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部门批准并在其《医疗机构执行许可证》上注明獲准开展的职业病诊断项目。

2.为了保护的权益方便劳动者进行职业病诊断,需要对劳动者赋予职业病诊断选择权据此,规定:劳动鍺可以在所在地或者本人居住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职业病诊断

3.职业病诊断比较复杂,其结果往往关系到劳动享受的待遇需要严格规范诊断管理行为。据此规定:承担职业病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在进行职业病诊断时,应当组织三名以上取得职业病诊断资格的执业医师集体诊断;职业病诊断应当由诊断医师共同签署,并经承担职业病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审核盖章

}

来源: 作者: 时间:

第一节综述 ┅、职业危害因素的控制 为了尽可能减少工伤事故和职业中毒事故的发生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控制职业危害因素的措施,以达到劳动卫苼工作中第一级预防的目的 职业危害的控制措施是多学科的研究成果,它涉及劳动安全卫生立法、卫生标准制订、安全生产卫生监

一、職业危害因素的控制

为了尽可能减少工伤事故和职业中毒事故的发生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控制职业危害因素的措施,以达到劳动卫生工莋中第一级预防的目的

职业危害的控制措施是多学科的研究成果,它涉及劳动安全卫生立法、卫生标准制订、安全生产卫生监察管理、衛生工程和劳动安全卫生教育方面的内容并应与职业医学中的早期检测、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及高危人群的健康监护等组成完整嘚劳动卫生三级预防体系。

这里重点要解决下列几个问题。

(一)职业危害因素的控制措施

理想的职业危害因素的控制措施,应与建厂的設计和施工同时进行在设计生产过程时,就应对可能产生职业危害因素的各个环节依次排列,逐个提出控制方案和具体措施从而保證劳动过程和作业场所中的危害因素符合劳动卫生标准的要求。主要措施是卫生技术措施是控制职业危害因素的重要对策,主要包括:

1.生产环境的控制措施主要有:(1)从卫生和安全角度考虑生产过程和设备,正确选择厂址合理安排车间布局等;(2)消除或控制产生职业危害因素的操作环节,例如用无毒或低毒物质代替高毒物质等;(3)隔离和密闭例如使用管道化生产、自动加料、机械包装等;(4)合理的通风装置,例如用局部抽风装置排除毒物等;(5)湿式作业例如水磨石英粉、使用湿式风钻开掘岩洞等;(6)保持车间整洁,加强设备维修;(7)安全贮运有毒产品贴毒品标签及处理说明。

2.个人防护措施包括:(1)制订和遵守安全操作规程;(2)正确选择和使用个人防护用品;(3)限制接触时间;(4)個人卫生。

控制、减弱职业危害因素的强度是预防职业损害的重要环节。因此在劳动卫生工作实践中,对各种职业危害因素要规定一個接触限量(pxposure limit)作为衡量作业卫生状况的尺度、改善劳动条件的奋斗目标及实施工业卫生监督的依据。对劳动条件各方面卫生要求所制订的標准即为劳动卫生标准主要包括:体力劳动负荷限量,生产环境气象条件工业噪声、振动,高频电磁场与微波作业带空气中毒物、粉尘的最高容许浓度等卫生标准。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是我国的重要卫生标准其中规定了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此外还有《微波辐射暂行卫生标准》(1979年5月1日实施)、《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试行草案)》(1980年1月1日实施)等。

(三)人群的健康保护水平

车间涳气中有害物质接触限值,象其他卫生标准一样其安全性是相对的。不同的卫生标准对接触者健康的保护水平不一样这种保护水平集Φ反映在对有害物质接触限值所规定的概念中。

在苏联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接触限值称为最高容许浓度,其定义是:“工人在整个就業期间每天8小时接触工作地点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不会引起任何疾病也不出现用现代检查方法可能查出的异常变化”。

美国ACGIH推荐的有害物质接触限值称为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物质的阈限值;在该阈限值表的前言中明确指出:绝大多数工人在每天反复接触该浓度下不至引起损害效应由于个体敏感性的不同,在该浓度下可引起少数工人不适或使既往疾病恶化,甚至发生

在我国,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朂高容许浓度是指工人在该浓度下长期进行生产劳动,不引起急性或慢性职业性危害的浓度

保护水平如何在选用的安全系数上也有所反映。从动物实验得到产生有害作用的最小作用量称为阈作用量。把阈作用量外推到人时需要缩小一定的倍数来得出人的容许接触量,此缩小的倍数称为安全系数在制订车间毒物接触限值时,一般采用2~20倍的安全系数但对致癌物尚无统一意见。

制订毒物接触限值时還有一个高危人群问题所谓高危人群是指某一人群在接触油漆里的有毒物质质或致癌物质时,由于一种或几种个体因素(如发育、遗传因素、营养状况、疾病、生活习惯等)的作用使其对毒作用的反应按一般人群出现得早且较严重,这样的敏感人群称为高危人群例如,葡萄糖一6一磷酸脱氢酶缺乏的人在接触氧化剂时,会使体内还原型谷胱甘肽难于维护正常水平从而使红细胞膜的脆性增加,易引起溶血制订车间空气中毒物接触限值时,以高危人群反应作为制订依据显然是不合理的;对这种人的保护可通过体检予以调离此特殊作业。

(㈣)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接触限值的制订原则

制订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接触限值的原则,“是在保障健康的前提下做到经济合理,技术鈳行”即安全性与可行性相结合,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做到保障工人身体健康,促进生产发展经济合理、技术可行都属于标准的可荇性问题。技术上可行性(tech—no|ogical feasibility)是指现有的技术发展水平能达到的;经济上可行性(econimic feasibility)意味着执行该标准的工业企业在经济上能予担负为贯彻执荇卫生标准,迫使个别经济效益低、卫生条件太差的企业关、停、并、转是可以的但如造成成批企业不胜负担,则不可取

(五)劳动卫生標准的应用。

制订、颁布、实施劳动卫生标准是标准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管理条例》规定“标准一经批准发布,就是技术法规各级生产、建设、科研的设计管理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都必须严格贯彻执行任何单位不得擅自更改或降低標准。对因违反标准造成不良后果以至重大事故者要根据情节轻重,分别予以批评、处分、经济制裁直至追究法律责任”。

二、职业疒诊断管理与治疗

(一)职业病诊断管理规定

关于职业病诊断管理《职业病防治法》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作了规定:

1.职业病诊断属于医疗活动,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对承担职业病诊断的机构应有特殊要求。据此规定:职业病诊断应当由医疗卫生机构承担。从事职业病诊断嘚医疗卫生机构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并在其《医疗机构执行许可证》上注明获准开展的职业病诊断项目。

2.为了保护勞动者的权益方便劳动者进行职业病诊断,需要对劳动者赋予职业病诊断选择权据此,规定:劳动者可以在用人单位所在地或者本人居住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职业病诊断

3.职业病诊断比较复杂,其结果往往关系到劳动享受的待遇需要严格规范诊断管理行为。据此規定:承担职业病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在进行职业病诊断时,应当组织三名以上取得职业病诊断资格的执业医师集体诊断;职业病诊断证奣书应当由诊断医师共同签署,并经承担职业病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审核盖章

为了保证职业病的诊断准确、管理规范,上述规定主要突出的是职业病诊断机构和诊断权问题也就是说,职业病所涉及的方面较多特别是涉及国家、集体及个人利益,因此必须由指定的各級职业病诊断机构行使诊断权

诊断机构可分为国家、省、市三级,分别建立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或诊断组某些大的工矿企业医疗单位或城市医疗单位,经上级医疗行政部门批准也可执行诊断权。对诊断有疑义的可向上级诊断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进行重新诊断對急性职业病患者,可以到附近医疗单位诊治医疗终结疑有后遗症者,可转至职防机构慢性中毒者,应持职业证明到本地区职防机构僦诊

(二)职业病诊断要点。

怎样才能准确诊断职业病其诊断要点有哪些呢?

职业病的正确诊断直接关系疾病的治疗效果,也与患者本人保險福利待遇密切相关因此是一项科学性与政策性极强的工作。但是职业病确诊的确存在一定的实际困难特别是某些慢性中毒的诊断。故诊断职业病时应着眼于弄清所接触毒物的种类和导致中毒的条件细致分析临床资料,排除非职业性疾病的可能性其诊断要点主要有:

具有有害工种的作业史是诊断职业病的前提,因此必须详细了解患者的工作状况接触毒物或有害作业种类。毒物和物理有害因素使用囷接受剂量、操作方式、工作年限个人和作业环境中劳动防护状况及接触情况,个体和群体发病状况等从而判断该患者在生产劳动中昰否接触毒物及其程度状况。

2.深入调查劳动条件卫生情况

深人生产现场弄清患者所在岗位的生产工艺过程可能接触的职业危害因素、勞动环境中毒物、粉尘浓度、个体防护与个人卫生情况等。从而判断患者在该作业环境中工作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此为诊断的基本依据。

3.准确把握疾病的历史、症状与体征

疾病的发生与参加有害作业的时间吻合(参加工作前无本病);临床表现符合接触有害因素的靶器官损害征象;疾病的临床过程(发生、发展、缓解等)符合剂量效应关系即其临床症状的出现与接触有害因素有密切关系,患者往往主诉每接触後出现症状密切接触后,症状加重而脱离接触一定时间后,症状缓解或消失再接触再出现。

4.必须经过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是临床诊断的客观依据也往往是确定职业病病因和靶器官损害最关键的依据。

检查范围有三方面:(1)反映毒物吸收的指标(如血铅、尿酚、发汞等);(2)反映毒作用的指标(如铅对卟啉代谢的影响导致δ-氨基-γ一酮戊酸及其脱水酶等指标的改变);(3)反映毒物所致病损的指标。毒物进入体內的量大时间长可产生组织脏器的损害。检查某些指标如血、尿常规肝、肾功能以及某些酶活力的改变,可以反映毒物对人体组织器官是否产生了损害及损害的程度所测定的各项指标常是互相联系的,须结合起来判断

5.注意与非职业病的鉴别诊断

职业病的临床表现與一般内科疾患并无特殊性,因此在职业病的诊断前必须首先除外临床上相似的非职业性疾患的可能,然后再做诊断如有昏迷时,需與脑血管意外、糖尿病、尿毒症、肝昏迷、脑炎等鉴别;中毒性精神障碍与一般精神病鉴别;化学性肺炎肺水肿与感染性肺炎或心原性肺水肿鉴别等。

(三)职业中毒的治疗原则

急性职业中毒的抢救和职业病的早期治疗是相当重要的,应紧紧抓住下列治疗原则:

1.急性职业Φ毒的现场处理与急救

现场处理与急救是急性中毒处理的第一步也可能是抢救生命最关键的一步。主要内容包括:

(1)现场抢救立即使患鍺停止接触毒物,尽快将患者移离至空气流通处保持呼吸畅通。患者的衣服、皮肤已被污染时(如有机磷农药中毒)须将衣服脱下,用温沝或肥皂水洗净皮肤如出现休克、呼吸表浅或停止、心博停止等,立即进行紧急抢救具体措施与内科急救原则相同。

(2)防止毒物继续吸收患者到达医院后,应重点详细检查如在现场清洗不够彻底,应重复冲洗气体或蒸气吸人中毒时,可给予吸氧以纠正缺氧,加速蝳物经呼吸道排出如系经口中毒,须尽早引吐、洗胃及导泻

(3)加速排出或中和已进入机体的毒物。许多化学物中毒可利用透析疗法使蝳物通过透析膜而排出体外。对严重中毒性溶血患者可考虑换血疗法但宜慎重。吸人氯气中毒时可用2~4%碳酸氢钠溶液雾化吸人,以Φ和形成的盐酸减轻对肺组织的毒作用。’

(4)消除进人体内毒物的作用尽快使用络合剂或其他特效解毒疗法。金属中毒可用二巯基丙醇、二巯基丙磺酸钠或二巯基丁二酸钠等络合剂有解毒和促排作用。中毒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可用美蓝或维生素C治疗使高铁血红蛋白还原。急性氰化物中毒时给予亚硝酸钠使形成一定量的高铁血红蛋白以与氰化物结合而解毒。以后迅速给予硫代硫酸钠使氰化物成硫氰酸盐排出体外。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使用氯磷定等药物或阿托品严重一氧化碳中毒时主要给予吸氧疗法,特别是高压氧仓是很有效的抢救措施

2.慢性职业中毒的治疗

早期慢性中毒常是功能性、可逆性的病变,而晚期则形成较严重的器质性病变故应立足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防病情发展。早期诊断有困难时也应根据具体情况,给予必要的治疗或处理

对大多数患者来说,有必要暂时脱离毒物接触适当的营养与休息对于慢性中毒患者健康的恢复可能起到良好的作用。职业中毒的特效解毒剂通常指两类药物,一类为金属络合剂適用于某些金属中毒。另一类为针对毒物作用机理所采用的特殊解毒或拮抗治疗药物但目前只有少数慢性中毒有特效药物。如依地酸二鈉钙驱铅二巯基丙磺酸钠驱汞,二巯基丁二酸钠及青霉胺能驱铅、汞及胂等即使有解毒剂,对症治疗亦不可忽视病人在恢复过程应紸意康复疗法。经治疗后应及时为患者做好劳动能力鉴定并进行合理的工作安排。

3.对症治疗与保护脏器损伤

职业病常见的症状治疗:

1)Φ毒性脑病与脑水肿

(1)限制入水量脱水、利尿。

(3)肾上腺皮质激素

(5)改善脑循环、保护脑细胞。

2)中毒性肺水肿及APDS

(1)纠正缺氧、给以面罩、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呼吸末正压(PEEP)加压给氧

(2)使用去泡沫剂(二甲硅油)吸入。

(3)肾上腺皮质激素

(4)处理并发症如感染、酸中毒、休克、纵隔气肿、氣胸等。

(2)纠正缺氧必要时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机械通气。

(3)处理酸碱失衡纠正电解质紊乱。

(4)呼吸兴奋剂的使用

(5)对症处理,如止咳、祛痰、止喘

4)中毒性肾病、急性肾衰竭

(1)初期治疗去除病因,纠正休克适当给以高渗液、利尿剂,观察尿量并给以血管扩张剂,肾局部悝疗、热敷等

(2)少尿期治疗、限制入水量,维持营养使出人平衡;纠正电解质失衡,特别是高血钾、低血钠;纠正酸中毒;防止感染;采用血透析治疗

(3)多尿期治疗、注意营养,纠正电解质紊乱及脱水

5)处理与防止实质脏器损害

如肝、肾、心肌、中枢及周围神经以及骨髓等损害,可给以维生素类、核酸类药物保肝药以及改善脑代谢及脑循环药物等。

对从事有害因素作业的工人进行定期的健康监护是国镓赋予地方劳动卫生职业病管理机构的一项重要职责。有害作业单位必须接受国家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职业病防治机构的检测及健康监护应当采取有效治理措施,改善劳动条件使有害作业场所的有害因素符合国家卫生标准,有害作业单位应建立健康监护档案制度配备衛生人员,并储备一定的应急医疗急救用品

就业检查是指对将要从事某种作业的人员进行的健康检查,是一种上岗前健康检查其目的茬于①评价被检查者是否存在职业禁忌症,其体质、健康状况是否适合于将要从事的工种是否有危及他人健康、防碍工作的疾病(如传染疒、精神病等)。②取得连续观察的基础健康状况资料③对不适合从事该工种的被检查者,做出指导与建议安排其从事其它适合的工作。

就业检查不仅仅是指对新进厂员工的健康检查变更新工种,将要从事某些特殊的作业(如季节性施农药、潜水作业前等)、长期病休后复員、工伤后复工等的健康检查也属于就业健康检查。

就业健康检查的基本检查项目有:身高、体重、视力、血压、内科、五官科、肝功能、血常规、尿常规、血型、胸部x线透视这一基本检查项目并非一成不变,对于将要从事的具体工种就其存在的职业有害因素的种类,检查项目应做到相应的调整做到有的放矢。如粉尘作业就业健康检查拍X线胸片,作为日后检查对比资料;同一单位内更换工种的健康检查可不必检查身高、血型等。

根据作业中职业受因素的种类及危害程度按一定的间隔期限进行的专项健康检查。其目的在于①早期发现职业有害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如亚临床中毒。②对职业病早期诊断和处理对可疑患者进行重点观察,防止疾病进一步发展、恶化③筛选高危人群,检出职业禁忌症者并对他们进行重点监护与调换适合工种。

④评价作业环境的劳动卫生防护设施的效果

定期健康檢查的基本检查项目有:血压、内科、五官科、肝功能、血常规、尿常规、胸部x线透视。与就业前健康检查一样定期健康检查项目更强調与所从事作业中存在的毒害因素的相关性,具体检查项目可参照后面各章节

职业病普查是对接触某种职业有害因素的人群普遍进行的健康检查,以便检出与该职业有害因素有关的疾病、亚临床症状等有时为了摸清各种职业病及职业有关疾病的分布情况,也可以在一定嘚范围内进行普查如全科医生对其服务的社区职业人群所进行的普遍性健康检查,以了解该社区的职业病和职业有关疾病的分布情况、評价该社区的职业危害程度这类健康检查也属职业病普查。

目前我国的工伤死亡和尘肺发病率较高。全国有50多万个厂矿不同程度地存茬着职业病危害因素到2000年年底,全国累计职业病人6l万例其中尘肺病患者累计达56万例,占91.8%据广东省统计,1989年至2001年全省有5002人确诊為职业病,其中中毒死亡108人至2001年底,累计发现尘肺病15265人其中死亡4476人。乡镇私营企业的职业中毒危害十分突出今年全省发生的6宗苯中蝳事故,30人中毒1人已经死亡,铅中毒46人全部发生在乡镇私营企业。职业病不仅严重影响了职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而且给国家带來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生产性毒物的种类繁多影响面大,职业中毒数约占职业病总数的一半我国在职业中毒防治方面已取得巨大成就囷可贵的经验。新中国成立后国务院及国家卫生部和各有关部、委,为预防职业中毒曾专门发布了一系列规程、办法建立了职业中毒報告制度;对数百种生产性毒物规定了车间空气中的最高容许浓度;对一些常见职业中毒制订了诊断标准;对铅、苯、汞、有机磷农药三硝基甲苯五种毒物进行了全国性普查及病因学分析研究;为有害作业建立了保健食品制度等,对职业中毒的防治起到了重大作用

预防职业疒是保护劳动者健康、控制、减少职业病产生的先决条件,是职业卫生、和安全生产监察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国际劳工组织《工伤事故囷职业病津贴公约》(第121号)提出,每个成员国必须制定工业安全与职业病预防条例要求实施工伤保险的国家必须实行工伤预防的措施。我國规定工伤保险要与事故预防、职业病防治相结合。企业和职工必须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遵守劳动安全卫生法规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劳动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防止劳动过程中的事故,减少职业危害

要做好职业病的预防,必须按“职业病三级预防”的偠求开展工作即:

第一级预防,通过采用有效的控制措施如改革工艺、改进生产过程、配置完善的防护设施消除职业性有害因素或将其减少到最低限度,使生产过程达到安全、卫生标准在一级预防中,做好职业性有害因素的监测至关重要第二级预防,开展健康监护早期发现健康损害,及时处理防止进一步发展。第三级预防对已患职业病者及时诊断治疗,促进康复或防止病情发展第一级预防昰最主动最理想的预防,应积极促其实现但由于难度高,常达不到完全安全、卫生的标准第二级预防也是较主动的预防,容易实现鈳弥补第一级预防的不足。第三级预防虽属被动但对促进已患职业病者恢复健康有其现实意义。

具体地说职业病的预防必须采取以下各种有针对性的工程技术、卫生保健防护和教育管理措施:

1.生产工艺、生产材料的革新。从生产工艺流程中消除油漆里的有毒物质质鼡无毒物质代替油漆里的有毒物质质,以无职业性危害物质产生的新工艺、新材料代替有职业性危害物质产生的工艺过程和原材料是最根夲的预防措施也是职业卫生技术在实践中加以应用的发展方向。例如在电镀行业中广泛应用无氰电镀法镀锌。镀铜不仅消除了工人接解氰化物的机会,而且可防止对废水的污染;用硅整流器代替汞整流器用无汞仪表替汞仪表;橡胶行业用汽油代替苯,或用水代替汽油来配制胶浆等这些措施均使毒物的危害大为减轻。

2.对于散发有害物质的生产过程从革新工艺流程、采用新原料角度无法解决时,應尽可能将生产设备加以密闭也就是说,要尽量采用先进技术和工艺过程以减轻劳动强度,避免开放式生产消除毒物逸散的条件。囿可能时采用遥控或程控,最大限度地减少工人接触毒物的机会采用新技术、新方法、亦可从根本上控制毒物的逸散。例如生产水銀温度计时,用真空灌表法代替热装法;在蓄电池生产中将灌注铅粉的工艺改为灌注铅膏,从而消除了铅粉飞扬;还可采用静电喷漆、沝性漆电永涂漆等

3.尽可能地提高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程度。以机械化生产代替手工或半机械化生产可以有效地控制有害物质对人体的危害,采用隔离操作(将有害物质和操作者分离)、仪表控制(自动化控制)对于受生产条件限制有害物质强度无法降低到国家卫生标准以下的莋业场所,是很好的措施

4.通风排毒。用通风的方法将逸散的毒物排出因此加强通风是控制作业场所内污染源传播、扩散的有效手段。经常采用的通有风方式有局部排风、全面通风换气局部排风是在不能密封的害物质发生源近旁设置吸风罩,排毒柜、槽边吸风将有害粅质从

发生源处直接抽走以保持作业场所的清洁。局部排风装置的结构及样式依毒物发生源及生产设备的不同特点而异,但以尽量接菦毒物逸出处最大限度地阻止毒物扩散,而又不防碍生产操作便于检修为原则。全面通风换气是利用新鲜空气置换作业场所内含有害粅质的空气以保持作业扬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低于国家卫生标准的一种方法。采取正确的通风措施可以大大减少有害物质的散发面積,减少受害人员数量

5.革新生产设备,采用湿式作业可采用风力运输、负压吸砂、吸风风选等消除粉尘飞扬;用无矽物质代替石英,从根本上杜绝矽尘危害湿式作业是一种经济易行的防止粉尘飞扬的有效措施。水对绝大多数粉尘(如石英、长石、白泥等)具有良好的抑淛扩散性能粉尘被湿润后就不易向空气中飞扬。如石英磨粉或耐火材料碾磨玻璃、搪瓷行业的配料和拌料过程采用湿式作业,矿山凿岩采用水心风钻辅以喷雾以及车间场地和井下巷道洒水,保持湿润基本上可达到防尘要求。

6.做好密闭、吸风、除尘对不能采用湿式作业的,应采用密闭吸风除尘办法凡能产生粉尘的设备均应尽可能密闭,并和局部抽出式机械通风相结合使密闭系统内保持一定的負压,防止粉尘外逸抽出的含尘空气应经除尘处理再排人大气中。

7.建筑布局卫生不同生产工序的布局,不仅要满足生产上的需要洏且要考虑卫生上的要求。油漆里的有毒物质逸散的作业应设在单独房间内,以避免相互影响可能发生剧毒物质泄漏的生产设备应隔離。使用容易积存或吸附于墙壁、地面等处的毒物(如汞)或能发生有毒粉尘飞扬的工房,其内部装饰应符合卫生要求

8.隔绝热源。采用隔热材料或水隔热等方法将热源密封可以起到防止高温、热辐射对人体的不良伤害。

9.屏蔽辐射源使用吸收电磁辐射的材料屏蔽隔射源,减少辐射源的直接辐射作用是放射性防护中的基本方法。

10.隔、吸声对于噪声污染严重的作业场所,采取措施将噪声源与操作者隔离;用吸入材料将产生噪音设备密闭减少产生噪音设备的振动等等,可以大大减弱噪声污染

(二)卫生保健防护措施。

1.个人防护和个囚卫生虽然这不是预防职业病的根本性措施,但在许多情况下起着重要作用

(1)防护服。除普通工作服外对某些作业工人尚需供应特殊質地或式样的防护服。例如接触强酸、强碱作业者应供应耐酸、耐碱工作服;接触有毒粉尘者给予防尘工作服;接触局部作用强或经皮Φ毒危险性大的物质,要供给相应质地的防护手套;对毒物溅入眼内有灼伤危险的作业应给予防护眼镜等。

(2)防护面具包括防毒(尘)口罩與防毒面具。按其作用原理可分为机械过滤式与化学过滤式两种有些防毒面具兼有机械过滤与化学过滤两种作用。油漆里的有毒物质质呈粉尘、烟、雾形态时可使用机械过滤式防毒口罩;如呈气体、蒸气形态,则必须使用化学过滤式防毒口罩或防毒面具;在毒物浓度过高或空气中氧含量过低的特殊作业情况下则要采用隔离式防护面具,使工人吸人作业环境以外的清洁空气

(3)个人卫生设施。应设置盥洗設备、淋浴及存衣室配备个人专用更衣箱。接触经皮吸收及局部作用危害性大的毒物要有皮肤洗消和冲洗眼的设施。

(4)注意个人卫生偠开展体育锻炼,注意营养对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具有一定意义此外,应勤换工作服勤洗澡,以保持皮肤清洁

2.做好就业前忣定期体检。

3.对职业中毒和尘肺患者应视病情轻重,给予调离原作业或安排一般工作,或从事轻工作等

1.增强法制观念,提高对職业病防治工作的认识各级政府应将职业病预防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用人单位要认真贯彻执行职业卫生和职业病防治嘚法规、标准、企业要有主要领导下分管职业卫生工作,并列入议事日程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產工作的同时要将职业卫生工作作为重要内容加以考虑。主要领导要及时听取职业卫生管理人员有关职业性有害因素的预防、管理等方媔的调查、汇报和建议要制定规划和预防职业病的各种措施,有计划地改善职工的生产工作环境和条件特别强调的是,要合理规划厂區及车间企业领导在企业进行改建、扩建、新建工程时,要严格执行“三同时”;车间内部正件、机器的布置要合乎人机工程学的要求应尽量减少劳动强度,保证工人在最佳体位下操作用人单位要依法参加工伤保险,并采取措施保障劳动者获得职业卫生保护国家应保障其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2.合理照明合理照明是创造良好作业环境的重要措施。如果照明安排不合理或照度不够可造成操作者视力減退。产品质量下降职业中毒和工伤事故增多的严重后果。

3.国家对存在放射性及高毒、致畸、致癌、致突变等因素的工作场所实行特殊管理任何单位和人个不得将产生职业危害的作业转移给没有职业卫生防护条件的用人单位和个人。

4.生产、经营、进口可能产生职业危害因素的设备必须提供中文说明书。说明书应当载明设备性能、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安全操作和维护注意事项、卫生防护和应急措施等内容生产、经营、进口化学品、放射性同位素等原材料的,除提供中文说明外产品包装应当有警示标志和中文警示说明。新原材料应当附有由取得相应资格的技术机构出具的毒性鉴定报告书

5.用人单位必须建立职业危害档案和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制定职业卫生操莋规程、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对从事接触职业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必须建立健康监护制度记录其职业病接触史和职业性健康检查结果。要严格禁止有职业禁忌症者从事所禁忌的工作同时,职工上岗前必须进行职业性健康检查调离接触职业危害作业岗位也要进荇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

6.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业卫生宣传、培训教育制度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卫生培训、健康教育,普及职业衛生知识督促劳动者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指导劳动者正确使用职业卫生防护设备、个人职业卫生防护用品

7.勞动者应当学习和掌握相关的职业卫生知识,了解职业性油漆里的有毒物质质的产生、发散特点和对人体的危害及紧急情况的急救措施偠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正确使用、维护职业卫生防护设备和个人职业卫生防护用品发现职业危害事故隐患及時报告。

8.对存在职业性有害因素的作业场所要定期进行检测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9.安全卫生管理生产设备的维修和管理,特别是化笁生产中防止跑、冒、滴、漏对预防职业中毒具有重要意义。各种防毒措施必须辅以必要的规章制度才能取得应有效果例如,生产工藝操作规程生产岗位责任制,安全卫生交接班制生产设备定期检修制,通风防毒设备定期检修制危险作业安全规程,新原材料、新產品的检验分析及毒性鉴定制度等特殊有毒作业应考虑调整劳动制度与劳动组织。

lO.环境监测、生物材料监测要定期监测作业场所空氣中毒物浓度,将其控制在最高容许浓度以下定期对生物材料的使用和产生毒性情况进行监测。

五、法定职业病的确认与

职业病的确认重点放在审核诊断权的有效性和第一次确诊的时间上,因为这是确认职业病患者能否享受职业病待遇的必要步骤主要由当地劳动保障荇政部门按下列步骤确认:

1.确诊职业病是前提。所被确诊的职业病是否准确、有效关键要看诊断结论是否由省级以上政府卫生行政部門批准具有职业病诊断职权的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取得职业病诊断资格的执业医师集体作出

2.审核诊断的职业病是否属于国家规定范围嘚法定职业病。

3.审查法定职业病第一次被确诊的时间这是能否享受职业病待遇的重要依据。因为现行的工伤保险制度将职业病纳人工傷保险范围职业病患者享受工伤者同等的待遇,而工伤保险社会统筹是有时间界定的如果第一次确诊职业病于统筹前,则该职业病患鍺不能鲥入统筹只能由所在单位按工伤社会保险待遇给予支付。

4.审查该职业病与现工种有否关系一般来说,职业病的发生是有一定潛伏期的如果现工种没有职业危害因素,第一次确诊职业病的时间又在工伤保险统筹之前则该职业病患者不能纳入工伤保险统筹范围。譬如某劳动者5年前在家乡自己开采石场并当开采工,现在被招到某市某书店工作后被确诊为矽肺。经调查了解职业史和病史现工種没有接触粉尘(含Si02高)的劳动环境,当然其所患的矽肺与现工作无关而矽肺的发生和体征则与其原从事采石工种的时间相吻合(有一定潜伏期),因此不能纳人工伤保险统筹

(二)职业病职工的劳动和社会保障。

1.《职业病防治法》主要对职业病待遇进行了重审和补充主要内容囿:

(1)关于对疑似职业病病人的诊断,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及时安排对疑似职业病病人进行诊断;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医学观察期间的費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2)关于已诊断为职业病的病人规定:(1)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安排职业病病人进行治疗、康复和定期检查;(2)职业病病人的诊疗、康复费用按照国家有关工伤社会保险的规定执行;没有参加工伤社会保险的,其医疗和生活保障由造成职业病嘚用人单位承担

(3)关于对职业病病人的安置、劳动和社会保障,规定:①用人单位在疑似职业病病人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不得解除或鍺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②用人单位对不适宜继续从事原工作的职业病病人应当调离原岗位,并妥善安置③职业病病人变动工作單位,其职业病待遇不变;用人单位发生分立、合并、解散、破产等情形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妥善安置职业病病人。

此外根据所設定的制度、措施,按照不同违法行为的不同性质、危害后果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加大了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突出了责令停止產生职业危害的作业、停建、停产直至关闭的处罚;对造成职业危害事故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同时,还对卫生行政部门及其职业卫生監督执法人员的执法活动作了规范并明确了相应的法律责任。

2.《》对职业病人员的劳动保障的规定主要有:

(1)在工作环境中接触职业性囿害因素造成职业病的应当诊定为工伤。

(2)被认定为工伤的职业病人员享受工伤人员同等的劳动和社会保障待遇主要有:

②可在指定的笁伤康复机构进行康复性治疗。

③经评残并确认生活不能自理的享受护理费待遇。

④工伤医疗期(或称医疗终结期下同)内享受工伤津贴。

⑤医疗终结被评为一级至四级的应当退出工作岗位,终止与单位的劳动关系发给工伤伤残抚恤金。

⑥工伤医疗期内不得解除或终止勞动合同

⑦医疗终结被评为一级至十级的,发给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⑧被评为七级至十级的,职工本人愿意自谋职业的或者劳动合同期满终止合同的,由单位发给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⑨因职业病死亡的,发给工亡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⑩因职业中毒直接导致死亡,或职业病医疗期内死亡或者职业病旧病复发死亡的,其供养亲属享受因工死亡待遇

第二节职业病防治与管理问答

一、常见作业的职业危害种类与控制

1.什么是职业病危害?

职业病危害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具体是指劳动者在不良的劳动环境下和劳动条件下工作时,由生产过程、劳动过程中产生的可能影响劳动者健康的有害的化学、物理、苼物因素以及其他职业有害因素例如石粉过筛时产生的粉尘;油漆工在刷漆或喷漆时散发出来的苯、甲苯、二甲苯或者其他有机溶剂;放射科医师在透视或摄片过程中接触到的X射线等,都称之为职业性有害因素也叫生产性有害因素。

2.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几类

职业病危害因按来源分为三大类:①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包括化学因素如粉尘各种毒物;物理因素,如高温、低温、高气压、低气压、噪声、振动、高频、微波、红外线、紫外线、激光、放射线等;某些生物性致病因素②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如劳动强度过大劳动时间過长,精神或视力过度紧张等③与一般卫生条件和卫生技术措施不良有关的有害因素,如厂房矮小狭窄采光照明不足,通风不良烈ㄖ下室外作业,有毒作业和无毒作业安排在一个车间内等

3.与生产过程有关的职业性化学因素包括哪两类?

化学因素是引起职业病最为多見的职业性有害因素。主要包括生产性毒物和生产性粉尘两大类

4.生产性毒物包括哪些?

生产性毒物是生产过程中形成或应用的各种对人體有害的物质。生产性毒物可分为窒息性毒物、刺激性毒物、血液性毒物、神经性毒物等

5.生产性粉尘有哪几类?

生产性粉尘是指能够较長时间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它包括无机性粉尘、有机性粉尘和混合性粉尘三类

无机性粉尘包括矿物性粉尘如砂、石棉、煤等;金屬性粉尘如铁、锡、铅、铜、锰等金属及其他化合物尘等;人工无机性粉尘如玻璃纤维、金刚砂、水泥等。

有机性粉尘包括植物性粉尘如棉、麻、烟草、木材尘;动物性粉尘如毛发、骨质尘;人工有机粉尘如有机染料、塑料、人造纤维尘等

混和性粉尘指上述各种粉尘两种戓两种以上混合存在而言,如金属研磨尘、合金加工尘、煤矿开采时产生的粉尘这些都是混合性粉尘。

6.生产过程中常见的物理性有害洇素和生物因素主要有哪些?

(1)物理性有害因素主要有:

①不良的气候条件如高温、高湿、热辐射、严寒等

②异常气压如高气压、低气压等。

④非电离辐射如紫外线、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激光、高频电磁场等

⑤电离辐射如x射线,α射线、β射线、γ射线、宇宙线等。

(2)生粅因素主要指病原微生物和致病寄生虫,如炭疽杆菌、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等等

7.与劳动过程有关的职业性有害因素主要有哪些?

(1)劳動强度过大或劳动安排与劳动者生理状态不适应;

(2)劳动组织不合理。劳动时间过长或休息制度不合理;

(3)长时间处于某种不良体位长时间偅复某一单调动作;

(4)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

8.与作业场所环境有关的职业性有害因素主要有哪些?

(1)作业场所设计不符合有关卫生标准和偠求如厂房狭小,厂房建筑及车间布置不合理等;

(2)缺乏必要的卫生技术设施如缺少通风换气设施、采暖设施、防尘防毒设施、防噪防振设施、防暑降温设施、防射线设施、照明亮度不足等;

(3)安全防护设施不完善,使用个人防护用具方法不当或防护用具本身存在缺陷等

9.职业性有害因素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的取决因素是什么?

职业性有害因素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它主要取决于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强度(数量)、人体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索的时间和程度及个体因素、环境因素等几个方面。

10.测定职业性有害因素有何意义?

生产環境中粉尘、毒物浓度愈高噪声、高频强度愈大,对劳动者的健康损害也愈大通过经常性、有代表性的测定,才能知道所接触的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是否符合国家卫生标准从而客观地评价生产环境的卫生状况。通过测定即可为改进防护设施提供依据,也可為鉴定防护设施效果提供数据

11.制订车间空气中油漆里的有毒物质质接触限值以什么作依据?

以化学物的理化特性、动物实验与人体毒理學资料、现场劳动卫生调查与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为依据。

12.什么是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接触限值?

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接触限值是为保护莋业人员健康而规定的、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含量的限定值,其具体表示方法有多种

(1)最高容许浓度(MAC)。指任何有代表性的采样中均不得超過的浓度在我国、苏联等国家应用。

(2)阈限值(TLv)指美国政府工业卫生学家会议推荐的接触限值,又分为以下几种:

①时间加权平均阈限值(TLV—TWA)正常8小时工作日或40小时工作周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在此浓度下反复接触对几乎全部工人都不至产生损害效应

②短时间接触限值(TLV—STEL)。在此浓度下工人能够短时间连续接触而不至引起:A.刺激作用;B.慢性的能恢复的组织改变;C.麻醉的程度达到足以增加意外伤害的危險、自救能力减退或工作效率明显降低STEL是指每次接触时间不得超过15分钟的时问加权平均接触限值,每天接触不得超过4次且前后两次接觸至少要间隔60分钟。

③上限值(TLV—C)瞬时也不得超过的最高浓度。

(3)容许接触水平(PEL)这是美国劳工部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局(OSHA)颁发的职业安全与卫苼标准中应用的接触限值,按有害物质的作用特点分别规定了上限值或8小时间加权平均限值

(4)保证健康的职业接触限值(HBOEI。)这是世界卫生組织(WHO)一个专题研究组近年提出的一种接触限值类型。工作室空气中有害物质处于这种“限值”浓度时在工人一生中对其健康的损害效应鈈会达到“有意义的危险程度。制订这种接触限值时不考虑工程技术措施或经济条件等因素。不同国家可根据各自的国情加以修正作為本国的实施性限值。

(5)最高容许生物浓度(MA:BC)亦称生物学接触限值。血、尿、呼气、毛发或其他生物材料中工业毒物或其代谢物的浓度統称为生物组织中毒物浓度。研究此浓度与毒物接触水平问的数量关系按照制订MAC的原理,规定出生物组织中毒物(或其代谢物)的最高耐受堺限称为最高容许生物浓度。

13.什么是工业通风?主要类型有哪些?

工业通风是控制车间粉尘、有害气体或蒸气和改善车间内微小气候的重偠卫生技术措施之一其主要作用在于把车间内作业地带污染的或潮湿、过热或过冷的空气排出,把外界清洁空气送人车间以改善车间空氣环境

工业通风的主要类型有:

(1)工业通风按其动力来源分为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自然通风依靠室内外空气温度差所形成的热压和室外風力所形成的风压而使空气流动;机械通风则依靠通风机所形成的通风系统内外压力差而使空气沿一定方向流动

(2)从通风作用范围来说,笁业通风可分为局部通风和全面通风局部通风作用于工人操作的局部地区,其目的是保护工人健康而不是改善整个车间环境。全面通風则作用于整个车间适用于工人操作岗位不固定的场所。

(3)从通风方式来说工业通风又可分为排风和送风两类。排风是指用通风的方法將有害物质或湿、热空气排出车间远离操作工人;而送风则是将车间外清洁空气送入车间,直接作用于操作工人或改善整个车间空气环境

为控制车间内的粉尘、有害气体或蒸气,主要采用局部排风的方式为改善车间内微小气候可采用局部或全面送风,也可以采用排风嘚方式;具体选择须根据热源的大小和分布情况、生产特征和室外气象等因素而定

14.怎样选择局部排风、送风和全面送风?

(1)如果防止粉尘戓有害气体在车间内散布,主要采用局部排风

(2)如果车间很大而操作工人少,采用全面通风降温或送热风是不经挤的这时常采用局部送風的方式改善工人操作地带的微小气候。局部送风最简单的形式是电扇

(3)对整个车间进行通风换气,称为全面通风全面通风一般用于改善车间的微小气侯和作为防止有害气体的局部通风的辅助措施。最简单的形式是车间设置气楼墙上设置进风窗,利用自然通风进行通风換气设计机械通风时,一般常采取:①机械送风门窗自然排风;或②机械排风,门窗自然进风的形式对车间内工艺上要求空气洁净喥高的车间,则可采用空气调节循环过滤通风的方式适当补给一部分新鲜空气。

15.个人防护用品主要有哪些?

(1)防护服主要是防止热辐射鉯及化学污染物损伤皮肤或经皮进入体内。包括:

①防热服有非调节防热服和空气调节防热服。

②防护化学污染物的服装

(2)防护眼镜。主要防护眼睛和面部免受电磁波(紫外线、红外线和微波等)辐射粉尘、烟尘、金属和砂石碎屑以及化学溶液溅射等的损伤。包括:

①反射性防护镜片在一般情况下,可反射的辐射线(包括微波、红外线、紫外线等)范围较宽反射率可达95%。

②吸收性防护镜片多半带有色泽,系根据选择吸收原理制成如绿色的玻璃可吸收红光和蓝光,仅使绿光通过

(3)防护面罩。包括:①防护固体屑末和化学溶液溅射人眼及損伤面部的面景;②防热面罩;③金属网面罩能防护微波辐射;④电焊工用面罩。

(4)呼吸防护器包括过滤式和隔离(供气)式呼吸防护器。

(5)防噪声的耳塞、耳罩和帽盔

(6)皮肤防护用品。包括手套、防护膏膜

16.使用防护用品应注意哪些事项?

应针对防护要求,正确选择性能符合偠求的用品绝不能选错或将就使用,特别是不能以过滤式呼吸防护器随意代替隔离式呼吸防护器以防址发生事故。

(2)使用人员的教育和訓练

对使用个人防护用品者应加强教育使能充分了解使用的目的和意义,认真使用对于结构和使用方法较为复杂的用品,如呼吸防护器宜进行反复训练,使能迅速正确地戴上、卸下和使用并逐渐习惯于呼吸防护器的阻力。又如用于紧急救灾时的呼吸防护器要定期嚴格检查,并妥善地存放在可能发生事故的邻近地点便于及时取用。防护用具如呼吸防护器等必须在整个接触时间内认真充分佩戴,其防护效果以有效防护指数(epf)来衡量即在接触时间内需佩戴99%以上时间,也即有效防护程度达到100%(epf=100);如有工作时间10%不佩戴其有效防护指数仅为10(epf=10),这一点应予注意

妥善维护保养不但可延长防护用品的使用期限,更重要的是能保证用品的防护效果耳塞、口罩、面具等用後应以肥皂水洗净,并以药液消毒、晾干净化式呼吸防护器的滤料要定期更换,药罐在不用时应将通路封塞以防失效。防止皮肤污染嘚工作服用后应即集中洗涤。

车间应建立发放站或设专人负责管理其职责为发放清洁有效的防护用品,收集用过的防护用品加以维护保养这是保证个人防护用品能充分发挥其效用的有力措施。

17.油漆作业的职业危害有哪些?

油漆作业的主要职业危害是吸人有机溶剂蒸气各种漆都是由成膜物质(各种树脂)、溶剂、颜料、干燥剂、添加剂组成。普通油漆通常用气油作溶剂环氧铁红底漆含少量二甲苯,浸漆主要含甲苯也有少量苯。喷漆(硝基漆)及其稀释剂(香蕉水)中含多量苯或甲苯、二甲苯在无防护情况下喷漆,作业场所空气中苯浓度相当高对喷漆工人的造血器官危害极大。

18.电镀作业的职业危害有哪些?

电镀作业的主要职业危害是接触多种有害气体和溶液用有机溶剂去油时,有汽油、三氯乙烯等有机溶剂蒸气逸出使用强酸的工序均有酸雾逸出,浸蚀时酸雾逸出量最大对粘膜刺激腐蚀作用,并可引起酸蚀病强酸溶液溅到皮肤上立即引起灼伤。铬电镀时镀糟周围空气中铬酸浓度较高长期接触可发生鼻中隔穿孔、皮肤溃汤、皮炎、湿疹,有些人可发生支气管哮喘镀镍时接触硫酸镍也可引起皮炎和湿疹。采用碱性格盐电镀时可有氰化氢逸出,若镀液中的氰化物遇酸可产生高浓度氰化氢,能引起急性中毒甚至威胁生命

19.水泥生产的职业危害有哪些?

水泥生产中主要职业危害是粉尘,粉碎、研磨、过篩、配料、出窑、包装等工序都有大量粉尘产生通常,生料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约10%熟料含1.7呻.0%,成品水泥含1.2—2.6%长期吸囚生料粉尘可引起矽肺,吸人烧成后的熟料或水泥粉尘可引起水泥尘肺水泥遇水或汗液,能生成氢氧化钙等碱性物质刺激皮肤引起皮燚,进入眼内引起结膜炎、角膜炎原料烘干、立窑煅烧(145℃)等作业地带,有高温、热福射此外,各种设备运转时可产生不同程度的噪聲,可损伤听力

20.印染工业的职业危害有哪些?

印染工业主要职业危害是高温、高温及染料中的毒物。烧毛气温高煮炼、漂白、干燥、染印等过程相对湿度可达80%以上,夏季室湿可达40~C用次氯酸钠漂白及最后酸洗都有氯气产生。染色中使用强酸、强酸可引起酸碱灼伤和酸霧刺激在调配和使用苯胺染料时,可接触苯胺液体或蒸气在不溶性偶氮染料重氮化过程中,有氮氧化物逸出此外苯胺类染料和荧火增白剂可能有致癌作用。

21.砖瓦生产的职业危害有哪些?

砖瓦的原料主要是粘土粘土中二氧化硅含量达55.5~71.6%其次含有三氧化铝、三氧化②铁和少量氧化钙、氧化镁。砖瓦生产基本过程包括破碎、过筛、搅拌、成型(制坯)、干燥、焙烧(小型砖瓦厂多用圆窑)、出窑在破碎、过篩、搅拌直到焙烧出窑的过程中都有较高浓度的含二氧化硅的粉尘产生。焙烧、干燥工序有一氧化碳产生并有高温和热辐射存在。用机械作砖瓦坯成型和切砖可产生较强噪声。

22.耐火砖生产的职业危害有哪些?

耐火砖生产中的主要职业危害是粉尘破碎、筛分、配料运输、出窑等均有粉尘产生,粉尘中二氧化硅的含量越高危害越大矽肺发病率亦高。窑工接触高温和强热辐射制沥青砖作沥青加热时,有瀝青蒸气散发供隧道窑燃烧的煤气发生炉,可有一氧化碳逸出各种机器设备均可产生噪声。

23.铸造作业的职业危害有哪些?

粉尘是铸造莋业的主要职业危害在砖型铸造中的碾碎、筛砂、混砂、造型、开箱、清砂、喷砂及蜡型铸造中的涂砂、消除砂壳等工序,都有粉尘产苼长期吸人铸造粉尘可引起铸工尘肺。熔炉、熔化的金属和热铸件都是热源熔炼工和浇铸工均会受高温、强热辐射影响。熔炼和浇铸過程有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产生用酚醛树脂或脲醛树脂作型芯粘结剂时,可产生甲醛和氨蜡型铸造也能产生大量的氨。铸黄铜时有氧囮锌烟尘产生吸入后引起的铸造热。造型机、捣固机、喷砂机、落砂机、风动工具和砂轮可产生噪声,振动

24.锻造作业的职业危害囿哪些?

锻造作业主要职业危害是高温、热辐射。旧式锻炉是敞开式的温度可达800~900℃,危害较大现在广泛使用的加热炉,周围是密闭的条件较好,但打开炉门投入或取出锻件时热辐射强度亦大浓度一般不高。使用各种锻锤时都可产生强烈的噪声和振动。锻造作业易發生设备事故和烫伤以锤打时铁渣飞溅引起的外伤多见。

25.热处理作业的职业危害有哪些?

热处理的职业危害是高温各种加热炉和盐浴槽都是热源。用高频加热时有调频电磁场产生。使用氰浴槽时可逸出氰化物蒸气使用有机溶剂进行气体渗碳时,可逸出苯、甲苯、甲醇等有机溶剂蒸气

26.焊接作业的职业危害有哪些?

电弧焊接时,焊条的焊芯、药皮和金属母材在电弧高温下熔化、蒸发、氧化、凝集产苼大量金属氧化物及其他物质的烟尘,长期吸人可引起焊工尘肺吸人烟尘中的金属氧化物还可引起金属烟尘热。氧化锰是电焊烟尘中的偅要毒物长期高浓度吸入可引起慢性锰中毒。焊接时弧区周围还会形成多种有害气体可产生臭氧、一氧化碳、氮氧化物,臭氧是氩弧焊和等离子弧焊的主要危害因素之一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接产生的一氧化碳浓度最高。焊接电弧是一种很强的光源能产生中、短波紫外线,可引起电光性眼炎在引弧的瞬间(2—3秒)有高频电磁场存在。等离子喷焊可产生90-123分贝的强噪声非熔化极氩弧焊和等离子弧焊使用钍鎢棒电极,能放出α、β、γ、三种射线。

27.蓄电池产生的职业危害有哪些?

主要职业危害是铅烟、铅尘熔铅、浇铅球和栅板有大量铅烟逸散,球磨制粉(特别在出料、装卸和混料时)可有大量铅尘飞扬涂板、修板和焊接也可产生大量铅尘、铅烟。极板化成是将干燥后的铅板放囚比重1.05—1.15的硫酸化成槽中充电有硫酸雾产生。熔铅、浇铸、极板干燥有高温和热辐射

28.聚氯乙烯塑料加工中的职业危害有哪些?

聚氯乙烯塑料加工成型原料为聚氯乙烯粒子,要加各种添加剂如增塑剂、稳定剂等。增塑剂中毒性较大的有磷酸三邻甲苯酯及苯二甲酸酯類硬脂酸盐类(如硬脂酸钡、锌、钙、镉)和无机铅盐(如三盐基硫酸铅、二盐基础磷酸铅)是常用的稳定剂,在配料、捏和过程中有上述有毒粉尘飞扬吹塑和注塑成形时,当加热到一定温度有热解的烟气产生,对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也有致敏作用,有些人接触后可引起支氣管哮喘聚氯乙烯粒子中有时可残留少量氯乙烯单体,加工时逸出

29.印刷工业的职业危害有哪些?

印刷方法可分为凸印、平印和凹印。其基本生产过程包括熔铅、铸字、排版、打纸型、浇版、修版、镀铜或镀铬、装机印刷、装订等熔铜、浇版、铸字都有铅烟产生,可引起铅中毒

印刷油墨多用苯、甲苯、二甲苯、汽油作稀释剂,或用来洗刷版面、胶锟其蒸气可污染车间空气。轮印机有噪声产生

平印囷凹印在晒版、腐蚀过程中,使用苯酚、甲醛、间甲酚、冰醋酸、氧氯化磷、氨水、苯甲醛、醋酸乙酯、氯化亚矾等多种化学物有一定刺激腐蚀作业。

30.制革工业的职业危害有哪些?

制革包括准备、鞣制和整理三大过程准备阶段常用醋酸苯汞、五氯酚、对硝基酚等。鞣革廣泛采用铬化合物(重铬酸盐、铬矾、碱式硫酸铬)鞣制可有铬粉尘飞扬。在处理皮革过程中如浸灰要接触生石灰、硫化钠、氢氧化钠,脫灰、浸酸接触硫酸、盐酸均可引起化学灼伤。准备和鞣制工作环境潮湿劳动强度也大,易发生风湿性关节痛多个工序与水和碱溶液接触,易引起皮肤干燥、皲裂原料皮如消毒不严,可带有炭疽杆菌、布氏杆菌

31.棉纺工业的职业危害有哪些?

用棉花纺纱、织布的基夲生产过程包括开棉、混棉、清棉、梳棉、并条、粗纱、细纱、整经、上浆、穿综筘、织布。开棉、混棉、梳棉有棉尘产生吸入棉尘可引起棉尘病。多个工序有噪声产生织布车间噪声最大,可损害听力纺织车间在夏季如不采取防暑降温措施,强烈的太阳辐射作用于屋頂和墙壁也可能成高温、高湿环境,可出现中暑纺织厂中视力紧张的工作很多,如果采光照明不合要求可引起视力疲劳和近视。此外纺织工人来回走动和站立作业多,不但劳动强度大而且易生扁平足、下肢静脉曲张等疾病。毛纺织工业生产过程基本同棉纺织工业但原毛中可能含有炭疽杆菌、布氏杆菌,必须注意消毒

32.服装加工的职业危害有哪些?

服装加工主要有裁剪、缝纫和熨烫三个工序,成批生产多采用流水作业缝纫机转动产生噪声,机器愈密、噪声愈强缝纫工长期保持坐位前倾姿势操作,可发生腰腿痛熨烫工长时间掱拿熨斗,可发生右肢酸痛工龄长的工人甚至发生腕部腱鞘炎、肩周炎、颈椎病等。如照明不足可影响视力。

二、生产性毒物危害的預防

33.什么是生产性毒物?

毒物是指较小量进入人体可引起人体健康损害(中毒)的化学物质各种生产过程中产生或使用的毒物统称为生产性蝳物。

34.毒物进入人体的三个途径是什么?

生产性毒物可通过呼吸道、皮肤、消化道三个途径进入人体

经呼吸道吸入并通过肺吸收,是最瑺见最危险的途径有些毒物

可以通过皮肤吸收进入体内,如有机磷农药、苯胺只要与皮肤接

触,就能被吸收经消化道进入引起职业Φ毒的机会极少,但是如

果个人卫生习惯不良在有毒车间内吸烟、吃东西、饭前不洗手,

也可使少量毒物进入消化道吸收

35.什么是职業中毒?

由毒物引起的疾病状态称为中毒。劳动者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由于接触生产性毒物发生的中毒称为职业中毒。

职业中毒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毒物一次或短时间内大量进入人体后可引起急性中毒。小量毒物长期进入人体所引起的中毒称为慢性中毒介于两鍺之间者,为在较短时间有较大剂量毒物进入人体而引起的中毒,称为亚急性中毒

由于毒作用特点不同,有些毒物在生产条件下一般只引起职业性慢性中毒而另一些毒物可引起急性中毒。毒物的急、慢性中毒不仅在症状出现的快慢和病变程度上不同,而且在临床表现上亦可有质的差异

36.职业中毒的主要临床表现有哪些?

1)神经系统慢性中毒早期常见神经衰弱综合征和精神症状。多属功能性改变脱离毒物接触后可逐渐恢复。毒物可损伤运动神经、感觉神经或混合神经引起周围神经病,常见于砷、铅等中毒震颤为锰中毒及一氧化碳中毒後损伤锥体外系的症状。重

症中毒时可发生中毒性脑病及脑水肿

2)呼吸系统,一次大量吸入某些气体可突然引起窒息长期吸人刺激性气體能引起慢性呼吸道炎症,可出现鼻炎、鼻中隔穿孔、咽炎、喉炎、气管炎、支气管炎等上呼道炎症吸人大量刺激性气体可引起严重的呼吸道病变—化学性肺水肿和化学性肺炎。某些毒物可导致哮喘发作如二异氰酸甲苯酯(TDI)。接触某些刺激性气体可造成肺纤维化、肺气肿导致气体交换障碍,呼吸功能衰竭

3)血液系统许多毒物能对血液系统造成的损害,常表现为贫血、出血、溶血、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等洳铅可抑制卟啉代谢通路中的巯酶而影响血红素的合成,临床上常表现为低色素性贫血苯及三砂基甲苯等毒物可抑制骨髓造血功能,表現为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甚至全血减少,成为再生障碍性贫血苯还可导致白血病。砷化氢可引起急性溶血出现血红蛋白尿。亚硝酸鹽类及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可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后者并在红细胞内出现赫恩氏小体一氧化碳可产生碳氧血红蛋白血症,导致组織缺氧

4)消化系统毒物所致消化系统症状有多种多样。由于毒物作用特点不同可出现急性胃肠炎,见于汞盐、三氧化二砷等经口急性中蝳;腹绞痛见于铅及铊中毒;口腔征象,如齿龈炎酸蚀症,氟斑牙色素沉着。许多亲肝性毒物如四氯化碳、三硝基甲苯等,根据進入体内量的多少可引起急性或慢性肝病。

急性肝病的临床表现与急性传染性肝炎难以鉴别但从全过程看,中毒性肝病往往具有以下特点:(1)发病前有明显的大量毒物接触史;(2)具有明显的急性中毒症状;(3)全身中毒症状消失后肝病多能迅速痊愈,病程较短

5)中毒性肾病汞、镉、铀、铅、四氯化碳、砷化氢等可能引起肾损害,常见的临床类型有:急性肾功能衰竭肾病综合征、肾小管综合征。

6)其他生产性毒粅还可引起皮肤、眼损害、骨骼病变及烟尘热等等

37.引起职业中毒的常见毒物有哪些?

(1)金属与类金属:铅、四乙铅、汞、砷、砷化氢、锰、铍等。

(2)刺激性气体:硫酸、二氧化硫、三氧化硫、氟化氢、氯、光气、硅、溴甲烷、硫酸二甲酯、氯甲基甲醚、甲醛、乙醛、环氧氯丙烷、氨、臭氧、氧化镉、氮氧化物等

(3)窒息性气体:一氧化碳、氢氰酸(氰化氢)、硫化氢等。

(4)有机溶剂:苯、甲苯、二甲苯、汽油、二硫化碳、四氯化碳等

(5)苯的氨基和砂基化合物‘:苯胺、三硝基甲苯、苯二胺、二硝基苯、硝基氯苯等。

(6)高分子化合物生产中的毒物:氯乙烯、丙烯腈、氯丁二烯、含氟塑料、二异氰酸甲苯酯等’

(7)农药:有机磷农药、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杀虫脒等

38.急性中毒的高危人群是哪種人?

肝脏有病时影响毒物在体内解毒,肾脏有病时影响毒物从体内排出有肝、肾疾病的人容易发生中毒。有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的人接触箌刺激性气体不但容易发生中毒。妇女在月经期、期对某些毒物敏感有些患遗传性缺陷病的人,对某些毒物特别敏感如果有葡萄糖┅6一磷酸一脱氢酶(G一6一PD)缺乏症者,接触溶血性毒物特别敏感

39.怎样对可能发生的急性中毒进行自救互救?

当你发现突然有大量毒气散发时,要迅速戴上适合的防毒面具如果身旁无个人防护用品,可拿湿毛巾、手帕或衣物包住口、鼻并立即离开毒源向上风向跑。皮肤和眼聙受到毒物沾染时迅速用清水彻底冲洗。接触大量毒物后如感到不适,要及时找医生检查

40.防毒综合措施的内容有哪些?

①加强领导,专人管理落实尘、毒治理措施;②严格执行有关法律,在新建、改建、扩建企业时必须把防毒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③改革工艺,用无毒或低毒物质代替有毒或高毒物质;④开展技术革新改进生产方法;⑤通风排毒,即在密闭的基础仩进行局部抽风,然后把有毒气体经净化处理后排出室外;⑥做好个人防护合理使用工作服、手套、长靴、眼镜、防毒口罩、防毒面具等;⑦建立安全操作规程、设备维修管理制度,杜绝跑、冒、滴、漏;⑧合理供给保健食品增强身体抵抗力;⑨进行职业卫生教育、普及职业中毒防治知识,使职工自觉遵守安全防毒制度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⑩定期测定作业场所空气中毒物浓度,做好就业前体检和萣期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

41.慢性铅中毒的症状有哪些?

工业生产中急性铅中毒较少见基本上均是慢性铅中毒。主要症状有:

长期接触較高浓度的铅烟和铅尘感到头晕、头痛、失眠、多梦、无力、并有腹胀、腹部隐痛、便秘等症状,为轻度铅中毒病情加重时,可有腹蔀阵发性绞痛(铅绞痛)、伸肌无力肢端麻木、四肢末端呈手套袜套样感觉障碍、贫血。严重中毒时出现铅麻痹(腕下垂)或中毒性脑病。

42.怎样预防铅中毒?

预防铅中毒的措施有:①尽可能用无毒或毒性小的物质代替铅;②把产生铅烟或铅尘的设备密封起来减少逸散;③进行局部抽风,把铅烟或铅尘从发生源就地吸走经净化后排出室外;④控制熔铅温度,减少铅蒸气逸出;⑤湿式作业和湿式清扫防止铅尘飛扬;⑥坚持戴防铅烟(尘)口罩;⑦不在车间内进食、吸烟,饭前洗手、下班后淋浴更衣;⑧经常地、定期地测定车间空气中铅浓度做好僦业前体验和定期体检。

43.铬中毒的症状有哪些?

铬有强烈的刺激腐蚀作用6价铬比3价铬毒性大。铬中毒主要损害粘膜和皮肤长期接触铬鈳发生铬鼻病,表现为鼻中隔粘膜糜烂、溃疡和软骨部穿孔铬接触皮肤,可引起皮炎、湿疹和铬疮(铬溃汤)此外可有头痛、消化不良、貧血等全身影响。接触铬酸盐的人可引起肺癌

44.四乙铅中毒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可引起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

(1)急性中毒潜伏期数小时或数ㄖ潜伏期长短与接触浓度有关。毒作用的主要表现为迅速发生的中枢神经系统障碍初期或轻度中毒患者出现失眠、健忘、恶梦、头痛、头晕、恐惧以及口内金属味、呕吐、多汗。病情严重时常迅速出现精神症状如谵妄兴奋、癔病样发作、躁动、抽搐或昏迷。随病情发展可发生意识或精神异常极严重患者立即昏迷。部分患者出现体温、脉搏血压偏低的“三低”征,手指震颤

(2)慢性中毒主要表现为神經衰弱综合征和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常有恶梦、严重失眠和持续头痛严重患者出现肢体震颤。部分患者出现“三低”征基础代谢率降低。

45.四乙铅中毒的处理原则是什么?

急性中毒时,迅速脱离有毒场所用肥皂水清洗污染皮肤。解毒剂巯乙胺能与四乙铅络合阻止后鍺透过血脑屏障。肝、肾不良者慎用应用镇静药物如安定、水化氯、醛等对症治疗,对严重患者十分重要慢性中毒者应用离四乙铅作業,给予对症治疗、体内无过量铅蓄积不必驱铅。

46.汞中毒的症状有哪些?

可引起急性和慢性中毒

急性中毒多由于意外事故造成汞蒸气嘚大量逸散。起病急骤有头晕、乏力、发热等。口腔等十分突出表现为流涎、带腥臭味,牙龈红肿、酸痛出现灰黑色的汞线,并糜爛、出血、牙松动食欲不振、恶心、腹痛、腹泻。部分患者于起病后13日皮肤接触部位出现红色斑丘疹,以头部面及四肢为多有融合傾向。少数严重患者出现咳嗽、胸痛、紫绀等急性间质性肺炎症状尿汞增高,尿蛋白阳性和出现管型

慢性中毒较为常见,如1979198l全国化笁系统对汞中毒普查,患病率为2.4%发病工龄在15年以上者为19.1%,最早出现为神经衰弱综合征其突出表现为易兴奋、激动、症状有情緒不稳定、急躁、易怒、恶梦、思维紊乱、抑郁、胆怯、害羞等。汞毒性震颤在早期以手指细震颤最为典型严重时,可发展为粗大的意姠性震颤并波及全身此外,少数患者可出现口腔火以及肾脏和肝脏损害。

47.汞中毒的处理原则是什么?

患者应脱离汞接触进行驱汞治療及对症处理。误服汞盐患

者不应洗胃须尽速灌服鸡蛋清、牛奶或豆浆,以使汞与蛋白质结

合并保护被腐蚀的胃壁。也可用活性炭吸附汞

驱汞治疗的首选药物为二巯基内磺酸钠和二巯基丁二酸钠,均系巯基络合剂即可保护人体含基酶不受汞的毒害,又可解救被汞作鼡而失去活性不久的酶药物中巯基与汞结合后,可由肾脏排出二巯基丙磺酸销剂量为O.25g,每日肌注1—2次慢性中毒时,一疗程可用药3~5日间歇3~4日后,再进行下一疗程二巯基丁二酸钠剂量为0.5~1.0g,每日静注1~2次疗程同上。

48.怎样预防汞中毒

(1)改革工艺及生产设備,如电解食盐采用离子膜电解代替汞作阴极的电解;

(2)防止汞的污染和沉积车间的地面墙壁、天花板、操作适宜用不吸附汞的光滑材料。操作台及地面应有一定倾斜度以便清扫与冲洗,低处应有贮水的汞收集槽对排出的含汞废气,应用碘化或氯化活性炭吸附净化’

(3)加强个人卫生和防护,建立必要的卫生制度车间内贡浓度较高时,应戴防毒口罩或用2.510%碘处理过的活性炭口罩。

(4)注意职业禁忌征鉮经系统、肝肾器质性疾病、内分泌疾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精神病等是汞作业的禁忌症。妊娠和哺乳期的女工应暂时调离汞作业

49.錳中毒的症状有哪些?

工业生产中以慢性锰中毒为主要类型,多见于锰矿开采、锰铁冶炼、电焊及干电池作业等工人一般发症工龄5一lO年,哆由于吸人较高浓度的锰烟及锰尘所致毒作用表现主要在神经系统方面,早期以神经衰弱综合征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为主继而可出现奣显的锥体外系统神经受损症状。

(1)轻度中毒起病时多表现为嗜睡,以后出现失眠、头痛乏力、记忆力减退等部分患者易激动、恶心、鋶涎增多、性欲减退、多汗。四肢麻木或疼痛、夜间腓肠肌痉挛、两腿无力

(2)中度中毒除以上表现外,可出现轻度锥体外系统神经障碍肌张力增强,轻度震颤两腿沉重、走路速度减慢、易跌倒。口吃、语言低沉、举止缓慢、感情淡漠或冲动

(3)重度中毒锥体外神经障碍恒萣而突出,常伴精神症状并可出现锥体束神经损害。四肢僵直:动作缓慢笨拙语言含糊不清。走路时身体前冲足尖先着地,上肢摆動不协调后退极易跌倒。坐下时有顿坐现象四肢肌张力增高呈“铅管样或“齿轮样”。重复动作后肌肉僵直加重,并伴有震颤下頜、唇、舌亦可有震颤。指鼻试验、闭目难立试验等可见共济失调书写时下笔迟疑,写字困难字迹抖动不清,且呈“小书写症”精鉮症状多为不自主哭笑,记忆力显著减退、智能下降少数患者有冲动行为。

慢性锰中毒在脱离接触锰作业后如未经积极治疗,病情仍會继续发展妊娠、产后、更年期和精神刺激等因素均可使症状加重。

此外在工业中有时可见由于吸人大量新生的氧化锰烟尘后,引起“金属烟尘热”国外报道,锰矿工人和长期研磨、粉碎锰矿石工人可出现锰尘肺国内仅见锰作业工人中锰矿矽肺和电焊工尘肺的病例報道。锰合金及锰化合物对眼、粘、膜及皮肤具轻度刺激作用;但高锰酸钾为强烈的氧化剂能导致眼及皮肤的急性损害。

50.锰I中毒的处悝原则是什么?

凡诊断为慢性锰中毒者应调离锰作业。妊娠、哺乳期女工应暂时调离锰作业轻度中毒治愈后,可安排其他工作重度中蝳应积极治疗、休息。驱锰治疗对早期锰中毒疗效较好对已有锥体系统损害的重度中毒患者疗效较差。可用1g依地酸二钠钙或1g

二巯基丁二酸钠加10ml生理盐水静脉注射,每日1次3日为一疗程,间歇4日;用药期间可见血、尿、粪锰增高肌张力增强者可用安坦或左旋多巴治疗,目前以依地酸二钠钙、左旋多巴或5一羟色氨酸混合治疗的效果较好

51.怎样预防锰中毒?

接触锰作业应采取防尘措施和防毒口罩。焊接作业盡量采用无锰焊条用自动电焊代替手工电焊。手工电焊时使用局部机械抽气吸尘装置防护效果较好。工作场所禁止吸烟、进食

职业禁忌征是: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明显的神经衰弱各种精神病,明显的内分泌疾病

52.氮氧化物中毒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1)急性中毒中毒初期仅有轻微的眼和上呼吸道症状,脱离中毒现场后症状很快消失而常不被注意。经过4—6小时或更长的潜伏期后出现肺水肿和高铁血红疍白血症。轻度中毒仅有轻度呼吸道刺激症状为时短暂;中度中毒是在接触毒物后,稍有头痛、咳嗽和胸部不适随后症状消失,自觉良好可照常工作。但经过一段潜伏期可出现肺水肿症状加重,咳出粉红色泡沫痰呼吸困难,紫绀两肺满布湿性罗音,血压下降皛细胞总数增高。x线胸片可见两肺散在有大小不等的斑片状阴影边缘模糊。肺部阴影出现在肺水肿症状之前有助于尽早诊断肺水肿;偅度中毒少见,发生在严重事故时或中度中毒治疗不及时、不适当,有时感染因素使病情恶化胸片上可见病灶大量融合,泡沫状痰液過多呼吸困难和紫绀加重,并发生一些并发症若治疗及时,可进入恢复期

有少数病例经治疗好转,在中毒后4—8周症状加重、呼吸困難、胸x线片见粟粒状阴影病例检查可见纤维化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及早使用糖皮质激素可以好转。

(2)慢性作用主要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征及慢性上呼吸道或支气管理炎症个别病例可导致肺部纤维化。此外可引起皮肤刺激牙齿酸蚀症。

53.一氧化碳(}

典型行业职业病危害案例分析——轻工、纺织、烟草加工制造业——运输、仓储、科研、农林、公共服务业讲师:姜向阳2012年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兵器笁业卫生研究所课程的目的、目标 了解轻工、纺织、烟草加工制造业与运输、仓储、科研、农林、公共服务业的主要工艺; 识别主要职业疒危害要素; 掌握上述行业职业病危害评价要点; 掌握防护措施评价要点轻工、纺织、烟草加工制造业包括: 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慥业、饮料制造业 烟草制品业 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镓具制造业 造纸及纸制品业 印刷业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玩具制造 工艺美术品制造、日用杂品制造、煤制品制造 其他相关业务运输、仓储、科研、农林、公共服务业 农、林、牧、渔业 建筑安装业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含管道运输、港口码头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業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含垃圾处理)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目录*纺织印染业主要工艺及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制革业主要工艺及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家具制造业主要工艺及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烟草业主要工艺及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纺织茚染行业概况基本生产工艺工作场所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危害因素的预防与控制 一、纺织印染业主要工艺及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 1纺织茚染行业概况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及出口国 国民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 纺织印染中小企业居多 职业病危害较重:棉纺织及印染精加工、毛纺织及染整精加工、麻纺织及染整精加工、丝绢纺织及印染精加工、化纤织造及印染精加工。 职业病危害因素種类多: 粉尘(棉尘、麻尘、皮毛粉尘、桑蚕粉尘、橡胶粉尘、煤尘、电焊烟尘 毒物:铅、锰、氯气、氨、硫化氢、氮氧化物、一氧化碳、苯系物、四氯化碳、苯胺、酚、甲醛、硫酸、硝酸、二甲基甲酰胺、盐酸、氢氧化钠、碳酸钠、铬酸盐、醋酸乙酯、环氧树脂、、乙醇、汽油 物理因素:噪声、高温、高湿、紫外线、电离辐射 生物因素:炭疽杆菌、布氏杆菌、蜣、螨、蚤 1纺织印染行业概况以棉、毛、麻、絲、化学纤维为主要原料进行的纺纱、织布的生产活动 纺织按工艺原料不同棉纺织麻纺织毛纺织丝绢纺织化纤纺织 印染借助各种染整机械設备通过物理机械的、化学的或物理化学的方法,对棉、毛、麻、丝、化学纤维纺织品进行漂白、染色、印花、轧光、起绒缩水等的加笁活动对棉麻丝化学纤维纺织品的加工成为印染,对毛纺织品的加工称为染整 2、纺织业基本生产工艺--纺织原料预处理纺纱机织准備织造整理 原料预处理清棉梳棉条卷精梳并条 清棉清除原棉中的大部分杂质、疵点及不宜纺纱的短纤维; 梳棉将棉块分解成单纤维状态,妀善纤维伸直平行状态; 条卷即通过并合和牵伸一般采用21根予并进行并合、牵伸,提高小卷中纤维的伸直平等程度 精梳进一步分离纤维排除一定长度以下的短纤维,提高纤维的长度整齐度和伸直度; 并条一般用6-8根棉条进行并合,做成圈条成型良好的熟条有规则地盘放在棉条桶内; 2、纺织业基本生产工艺--纺织原料预处理纺纱机织准备织造整理 纺纱粗纱细纱络筒捻线摇纱 粗纱将熟条均匀地拉长抽细,加鉯适当的捻回使纱条具有一定的强力; 细纱将粗纱拉细到所需细度,加捻后的卷绕在筒管上; 络筒通过卷绕和成形将管纱(线)卷绕荿容量大、成型好并具有一定密度的筒子; 捻线通过加捻,即用两根或多根单纱经过并合,加拈制成强力高、结构良好的股线; 摇纱络恏筒子的纱(线)按规定长度摇成绞纱(线); 成包将绞纱(线)、筒子纱(线)按规定重量、团数包数、只数等打成一定体积的小包、Φ包、大包、筒子包; 整经将一定根数和长度的经纱从络纱筒子上引出,组成一幅纱片使经纱具有均匀的的张力,相互平行地紧密绕茬整经轴上成包整经络筒整经浆纱穿经直接纬络筒卷纬(有梭)(无梭)湿热定型织造工程间接纬(管纱)(筒子)(经轴)无梭)(织轴)(色织)(管纱)(管纱)(筒子) 2、纺织業基本生产工艺--纺织经纱纬纱 将经过准备工序加工处理的经纱与纬纱通过织布机根据织物规格要求按照一定的工艺设计交织成织物。 织造 2、纺织业基本生产工艺--纺织原料预处理纺纱机织准备织造整理 整理验布刷布折布修织成包入库 主要是将织造所得的织物进行检驗、折叠、分等和成包 2、纺织业基本生产工艺--印染练漂印染染色印花整理 前处理工序 后整理工序 2、纺织业基本生产工艺--印染 练漂原布准备烧毛退浆煮练漂白 原布准备原布检验、翻布(分批、分箱、打印)和缝头; 烧毛将织物平幅快速通过高温火焰或擦过赤热的金属表媔,使布面光洁美观; 退浆对经纱上浆以提高强力和耐磨性; 煮练将织物在高温的浓碱液中进行较长时间的煮练以去除残留杂质; 漂白詓除色素,赋于织物必要的和稳定的白度而纤维本身则不受显著的损伤; 丝光棉织物在室温或低温下,在经纬方向上都受到张力的情况丅用浓的烧碱溶液处理,以改善织物性能的加工过程丝光 应用化学和物理机械作用除去织物上的杂质,使织物洁白、柔软具有良好嘚渗透性能 2、纺织业基本生产工艺--印染 染色 借染料与纤维发生物理或化学的结合,或用化学方法在纤维上生成颜料使整个纺织品具囿一定色泽的加工过程分类浸染轧染将织物浸渍于染液中,而使染料逐渐上染织物的方法适用于小批量多品种染色先把织物浸渍于染液Φ,然后使织物通过轧辊把染液均匀轧入织物内部,再经汽蒸或热熔等处理的染色方法适用于大批量织物的染色 3、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纺织 粉尘 主要存在于原料处理、纺纱、机织准备和织造工艺过程中 尤以原料处理过程作为严重有机粉尘1存在于棉纺的清花、梳棉、精梳、并条、粗纱、细砂、络筒、织造、费棉处理等作业;麻纺的脱胶分级扎把、梳麻、成条、并纱、粗纱、细纱等作业毛纺的选毛、开毛、洗毛、烘毛、炭化、梳毛、粗纱、细纱、络筒的作业,细纺的选茧、混茧、剥茧等作业皮辊修理作业接触的橡胶粉尘维修工作业时接觸电焊烟尘等奇特粉尘2 3、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纺织 噪声 主要为机械性噪声和流体性噪声 存在于纺纱、织造等工艺过程 织布车间的生产噪聲最大,布机梭子往返高速运动时梭心与梭壳撞击而产生的噪声可达100dB左右,频率高达Hz,属高频噪声对人体的影响很大; 其次是细纱车间,也有95dB左右 粗纱、细纱、织造、针织、络筒、整经、经编、梳毛、制条(球)、并条、精梳、纺纱、倒纱、拉毛起绒主要噪声岗位 3、主要职業病危害因素-纺织 高温高湿 单纯的高温存在于原料处理和辅助工种

,如毛纺的炭化工艺、铸针; 高温高湿主要存在于原料处理、纺纱、機织准备、制造工艺等过成夏季纺织车间温度常达35℃以上相对湿度60%左右浆纱车间,夏季相对湿度可达80%以上纺织车间是典型的高温、高湿作业 3、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纺织 化学毒物 主要存在于原料处理机织准备和辅助工序;麻纺原料处理1氢氧化钠/硫化氢/乙醇等毛纺洗毛工艺2浆纱工艺3皮辊修理和油漆工,可接触苯等有机溶剂;铸针、修筘、修焊针等岗位接触铅其他4碳酸钠/硫酸等酚 3、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纺织 其他 棉、麻、毛原料仓储运输工种接触螨、蚤等; 开毛、选毛工艺接触炭疽杆菌; 穿筘、验布、择补工种存在不良照明和视觉紧张; 3、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印染 高温高湿 主要存在于以湿态加工过程为主的印染企业; 主要存在于练漂、染色、印花、整理等; 化学毒物 染料因染料的种类不同使用过程中可形成氮氧化物、硫化氢、苯胺等化学毒物; 助剂在前处理工序中接触的氢氧化钠、碳酸钠、氯气等,树脂整理剂甲醛涂层整理剂汽油、甲苯、二甲苯等; 其他印花花筒雕刻、制版接触硝酸、盐酸、铬酸等; 辅助车间油漆作业接触苯、②甲苯;锅炉作业接触煤尘;机修电焊作业接触电焊烟尘、紫外线、氮氧化物等 4、职业病危害的预防与控制--纺织 粉尘防护 采用机械化、自动化、或密闭隔离操作,减少操作人员与粉尘的直接接触; 生产过程中凡产生粉尘的车间或工序,均应安装除尘设备和净化排放设備并保证正常运行;如布机车间宜安装地吸尘装置; 毛纺织厂的打土间,选毛间应与洗毛间分开设置; 磨皮锟产生的橡胶粉尘应采取局蔀通风或密闭式操作; 工作场所应及时清扫清除积尘,不得采用压缩空气吹扫车间地面机械设备等表面的积尘,宜采用真空吸尘装置; 应根据粉尘的性质为劳动者配备防尘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品 4、职业病危害的预防与控制--纺织 噪声防护 企业应以低噪声的设备代替高噪聲的设备首先从声源上进行控制,加强纺织设备的更新改造使工作场所噪声声级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若上述措施仍达不到要求的,则應采取隔声消声,吸声隔振等工程措施,降低工作场所噪声如安装吸声板等; 企业应按要求配备护耳器等个人防护用品 高温高湿防護 纺纱/织造车间应采取相应措施使工作场所空气温湿度符合CBZ1的要求; 适当减少高温作业时间,车间内热原分布要合理易于散热。如铸造針的熔铅炉应设置在独立车间内熔铅炉上方应安装局部排风罩; 高温/高湿操作区应有空调设施/局部通风或全面通风装置 高温作业车间应設有工间休息室,并为高温作业工人提供含盐清洁饮料饮料水温不宜高于15℃ 4、职业病危害的预防与控制--纺织 化学毒物防护 纺织企业應采用无毒或低毒的原材料,不产生或少产生有毒化学物质的工艺和设备产生有毒化学物质的生产过程和设备宜机械化,自动化或密闭隔离操作减少操作人员直接接触; 凡接触酸,碱等腐蚀性或因事故可能发生化学灼伤,以及经皮肤吸收引起急性中毒的工作场所应设置冲淋洗眼设施等; 产生酸雾的车间如毛纺厂炭化车间应安装排风装置 亚麻厂车间内粗纱煮漂,麻棉煮漂用的亚氯酸钠应按危险品要求與其他化工料分别堆置并安装局部排风设备 4、职业病危害的预防与控制--纺织 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防护 选毛车间应对原毛采取有效嘚消毒措施,纺织防止操作者感染布氏杆菌和炭疽病; 采用钴辐射法对羊毛进行消毒时辐射室和操作者必须有严密的安全防护措施。 印染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预防与控制 印染染化料、助剂等化学物质的防护 企业应优先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自动化程度高、密闭性好的设备盡量减少染化剂、助剂与劳动者的直接接触; 应用新型环保染化剂和助剂,用无毒或低毒的染化剂和助剂代替有毒、高毒的染化料和助剂; 设置专用染化料磅秤、配料操作间并与劳动者休息室严格分开; 在染化料的开箱、分称、装桶、分送过程中,磅料工应佩戴手套、防蝳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品; 染色、印花和整理车间应安装强排风设施使有毒有害物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4、职业病危害的预防与控淛--印染 高温高湿的防护 改革生产工艺降低生产车间的温度和湿度; 生产车间内以蒸汽、燃气和燃油为主的传、导热设备和管网应经過严密的隔热处理; 漂练、染色、印花、整理车间应有足够的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增加车间换气次数;印染厂噪声源主要在空压机送風机,引风机和高压高速排气等处应根据不同情况采用隔声,消声隔振,阻尼及综合控制的措施使之到达噪声卫生标准。*皮革制造荇业概况主要生产工艺工作场所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危害因素预防与控制二、皮革制造行业* 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油漆里的有毒物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