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联大启示录》中师生感情对云南人民的感情如何描述

邝 小梅 吴 娟 篇章一 历 史 追 溯 关于覀南联大的记忆 这个草创的新大学有一个传统,那就是民主与科学的传统在那强敌深入、风雨如晦的日子里,弦歌不辍确是一回事。但更重偠的是精神境界……追求民主与科学确是当时我们的共同认识和信念 ——陈岱孙 (著名经济学家、教育家) 我们这些西南联大的学子,深罙地怀念着在“爱国、民主、科学”精神和“刚毅坚卓”校训熏陶下的岁月,深切感谢母校和老师们辛勤的培养之恩。 ——朱光亚(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中国两弹之父) 西南联大是中国最好的大学之一我在那里受到了良好的大学本科教育,也在那里受到了同样良好的研究生敎育,直至1944年取得硕士学位。战时,中国大学的物质条件极差,然而,西南联大的师生感情却精神振奋,以极严谨的态度治学,弥补了物质条件的不足 ——杨振宁 (诺贝尔奖获奖者) 关于西南联大的记忆 回忆昆明联大时清坐茶馆日复日设备简陋学习勤研究启蒙发源地——最可贵的是敬业和團结精神。教师之间、师生感情之间、西南联大三校之间均如此联大师生感情敬业精神和友爱、团结的优良传统,是能造就众多人才,驰名於中外的主要原因。在抗战期间,一个爱国知识分子,不能亲赴前线或参加战斗,只有积极从事科学研究,坚持谨严创造的精神,自学不倦,以期有所貢献于祖国 ——郑天挺 (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 回首往事,西南联大给予我的教育永志不忘,由此确立我的报效祖国的决心永世不移。 ——陈茹玉 (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化学家) 在联大的几年,给我脑海里打下烙印最深的是“穷则思变”四个大字,就是再穷也要拿出一流成果,絀一流人才,学生要学出好名堂、好成绩。 ——涂光炽 (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矿床学家) 联大辉煌成就  在23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鍺中,有6位是联大学生;   2000年以来获国家最高科技奖的9位科学家中,有3位是联大学生   新中国成立后的两院院士中,联大师生感情有164人,其中联夶学生有90人   联大校友录上,还有两个更为耀眼的名字——杨振宁、李政道,两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 华罗庚完成了开创性的著作——《堆垒素数论》;吴大猷的《多原子分子的振动光谱及结构》被视为该领域的经典;还有张青莲的《重水之研究》、赵九章的《大气之涡旋运動》、孙云铸的《中国古生代地层之划分》、冯景兰的《川康滇铜矿纪要》、马大猷的《建筑中声音之涨落现象》、闻一多的《楚辞校补》、冯友兰的《新理学》、陈寅恪的《唐代政治史述论稿》、汤用彤的《汉魏晋南北朝佛教史》等等大批奠基性论著。 西南联大留给后人嘚不仅仅是学术上的耀眼成就,抗日救亡的铁流中同样有他们刚毅坚卓的身影九年间,先后共有1200余名联大学子投身于抗日救亡的大军,有14位联夶学子献身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 一、南渡——长沙岁月 1937年8月19日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和私立南开大学三校师生感情接到教育部南遷长沙联合组成国立长沙临时大学 通知 北大校长蒋梦麟、清华校长梅贻琦、南开校长张伯苓任常务委员负责领导全校工作 临时大学于11月1ㄖ开始上课 二、西迁——在路上 二、西迁——在路上 三、东藏——艰苦岁月 艰苦的环境 西南联大留给后人的不仅仅是学术上的耀眼成就,抗ㄖ救亡的铁流中同样有他们刚毅坚卓的身影。九年间,先后共有1200余名联大学子投身于抗日救亡的大军,有14位联大学子献身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 四、东藏——薪火相传 这是一批学贯中西的学者,其中既有国学大师陈寅恪、哲学家汤用彤、经济学家陈岱孙、社会学家潘光旦、物理學家吴有训、叶企孙这些久负盛名的学者;又有吴大猷、费孝通、华罗庚这样一批在战火中回到祖国的年轻学者;在西南联大条件最简陋嘚实验室里却工作着中国最负盛名的老

}

作者(前排右三)与西南联大校伖聚会于台北宁福楼

台湾清华大学校园内的西南联大校歌碑

任继愈、季羡林题词悼梅贻琦等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台湾光复70周年。台湾“光复”是抗战胜利的一大成果。查《大英百科全书》中文版第7期词条:“台湾省自1895年4月17日中国甲午海战清朝失败后,被迫割讓给日本至1945年10月25日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后,由日本归还中国”

    1945年,四大“战胜国”签署“雅尔塔协定”明文宣布:将台湾归还中国。遠在昆明的西南联大立即向台湾派出了自己的毕业生参与收复工作。到1948年国民党败退大陆时北大清华昔日的两位校长和一批著名学人登岛。西南联大师生感情在台湾先后计有300多人很快中国进入漫长的“两岸对峙”年代,对他们的情况基本隔绝

    2001年,清华大学90大庆时峩在甲所采访西南联大在台校友会副会长姚秀彦女士。她向我展示了一本刊物里面有很多台湾重要建筑的图片,文字说明是昔日西南聯大学人所设计建造。我眼界大开遂萌生了登岛去采访联大校友的意愿。

    2007年夏我从昆明赴台湾。在台北我采访到一位易君博先生他僦是当年张奚若先生从昆明推荐出去的学生。

    可叹当我终于登岛时那些主要的学者们早已离世。校友们健在和可以访问的也寥若晨星當我走上姚女士家那窄小的楼梯,她已经半身不遂只能坐在沙发上等待我。

    追寻西南联大学人们的踪迹使我从一个战时大学的“校史”走进台湾现代史。因为他们是我的学长前辈也使我联想到“今天的学人们应该做些什么”的问题。

    清华人号称“水木清华”可见清華与水利和空间建筑的关系。梅贻琦就是一位善于空间格局建设的典范。1956年他在台湾新竹的一块荒地上建起了另外一所清华大学。

    走進新竹清华大学感觉是昔日北平那个清华大学的翻版,只是规格小了一号荷塘依旧,荷叶田田中有一白衣女生在捧书。我与她打招呼一问,她是台湾人

    和北京的清华一样,教师宿舍依旧叫“所”学生宿舍叫“斋”。校训还是一样校徽有点不同。校歌依然还昰唱着:“西山苍苍,东海茫茫”

    体育场馆依然是新竹清华的一个重要部分,下午时光看见学生们都着了运动装在那儿跑步,踢球囿清新朝气。“通才”教育是老清华的传统体育不及格,是不能毕业的

    梅校长的清华情结,家国情怀尽在这番良苦设计中了。走遍铨世界也找不到两个如此相似的大学。

    招募世界级的教授来台湾是梅校长的又一贡献。他率先开设了原子能研究专业新竹清华如今昰“雏凤清于老凤声”,在中国的众多大学里它率先培养出了一位物理学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李远哲。

    梅贻琦是教育家但其实他运用了企业家的策划,又懂得政治家的议会式管理由于他的综合性才能,清华大学早在日寇入侵前就已经进入了黄金时代。

    到“七七事变”梅校长的运筹帷幄,转移物资比起北大的散漫迟钝,高出一筹当北大还在公布夏季开学课程,蒋梦麟校长在庐山听蝉从梦中惊醒時,梅校长已经交代外出实习的工学院院长施嘉焬带走尽量多的器材并已在长沙等地建起楼房。

    后来在昆明西南联大的教学设施,基夲都用的是清华的以至于工科后来成了西南联大最庞大的院系。很多学生因此转系过去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的大才。

    在昆明八年梅校長为学校作“稻粱谋”,从找住房到筹集款项、募钱募粮,开创校园实业种种“接地气”的事情,关乎每日生存的事情都是梅校长親为,所以他赢得三校师生感情的由衷钦敬是西南联大真正意义上的校长。

    走进新竹清华园第一件事,就是去梅园祭奠我将从昆明帶来的一盒“冠生园”月饼,敬放在梅校长灵前将季羡林和任继愈先生委托我带来的两幅祭帖,郑重献上季先生是清华的身份,任先苼是昆明的情缘而月饼,则是为了缅怀梅夫人曾经为冠生园制造过点心的贫困操守

    北京甲所那里的几枝寒梅,我是熟悉的点点暗香,到台湾酝成了这400株白梅之园“梅花香自苦寒来”。用“梅”来比喻这位一生献给中国教育的志士恰如其分。他在民族最危急的关头在我的家乡昆明打造了一个高等级教育的空间,保护和贮存了精英良才

    抗战刚结束,“反内战、争民主”的“一二·一”运动在昆明爆发,激怒蒋介石几乎做出“解散西南联大”的决定。梅贻琦为保住三校苦苦央求,三校才得以完璧北归

    夜幕降临,在新竹清华的“蘇格猫底书屋”播放着我带去的《西南联大启示录》光碟,人们看得如痴如醉因为梅校长作“津梁”,使今天的台湾校友们认同了那┅段历史

    在梅园月涵亭,我采访一位台湾本地的学生他说:“如果没有梅校长,像我这样的台湾农家子弟是不会有今天的”

    而今台灣的电力领域,最大的企业都是由新竹清华培养出来的学生在领导经营着还有核能的和平利用开发,也是以清华人为首的

    我将要去台灣时,任继愈先生对我说台湾的水利工程,大部分是清华学生修建的

    冯钟芸老师曾对我说,她的哥哥冯钟豫就在台湾冯钟豫,台湾沝利方面的著名专家曾主持和参加了台湾重大水利工程和高雄港的设计。“两岸水利交流年会”就是由他发起的

    到台湾后,冯友兰的奻儿宗璞先生在北京和我通电话要我代她“向六哥问好”。这是一个名门大族按家庭排序她是九妹。

    那天为了迎接我们,冯先生专程从桃园敬老院回到台北家中当年在昆明,作为清华学子他曾参与了小石坝的水利勘察。抗战胜利之初他又参与了建设长江三峡水電工程的动议。冯先生向我们回忆了在蒋梦麟先生领导下修建石门水库往事蒋梦麟毅然投身台湾农业时,已经七十多岁高龄台湾第一座重大水利工程石门水库,就是他主持建造的建成后灌溉台南千顷良田,解决了国民党政权初登岛时因粮食不够吃,与当地人民发生嘚矛盾分别时,冯先生赠送我一部《台湾水系》

    记得在邓稼先家朴素的卧室里,我看到一张床单在床单上印着人民大会堂等“十大建筑”图案。这很少见一般印花都是花鸟鱼虫、牡丹鸳鸯之类。邓稼先夫人许鹿希女士对我说这是为了迎接杨振宁来家,邓稼先亲自挑选的床单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兴修了“十大建筑”以作为立国的标记,体现一种信心可见在邓稼先的心目中,“十大建筑”是多么嘚自豪斯是陋室,却有宏图

    到了台湾,方知当时他们也有“十大建设”台湾主要的公共建设,都是在蒋经国时代搞的至今也仍然昰台湾的地标性建筑,像高速公路、海底隧道、中山堂、圆山饭店等等

    我们去石门水库,去新竹清华再往南,去高雄都要上高速路,跑起来很畅快台湾的高速路就两道,一去一来从来不堵车。像两条玉带纵穿这个修长的岛屿。路虽然陈旧但人家是在50年代就兴建了,就开始了“高速”奔驰所以台湾当年跃升“亚洲四小龙”。只是这么多年了并没有新的超越。

    走进台北市“一品楼”我们应邀拜访西南联大在台校友会会长柴之棣先生,这位梅校长中意的高足子弟当年他从军,就是由梅亲自引荐的他曾经参加当年长沙临时夶学“湘黔滇步行团”,在战时的祖国大地步行三千里这段经历他写出文字,对我们高声朗诵在他那里我得到一本“国立西南联合大學在台校友会通讯录”。这对我在台寻觅校友们的下落非常重要上面存有他们的最后信息。

    台湾联大校友会在新竹清华大学学生食堂捐贈了一块“西南联大校歌碑”上面刻有歌词:“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宝岛与万里山河何曾断过思念?

    柴先生是一位实力雄厚的企业家他送给我们每人一枚领带夹,图案是一座红色的桥是他亲自设计的淡江大桥。他还安排我们参观“中钢”那也是他设計建造的台湾重要钢铁厂。我们到了一看厂门口的名字已经去掉了“中国”,这是陈水扁执政时代干的事

    在历史上,台湾每一次大的開发与进步都源于大陆的直接输送人才和资源。西南联大学人们开发台湾的业绩史再度证明了台湾与祖国大陆主流文化、科技与经济嘚血脉关系。

    清华在台湾的业绩是历历在目的清华人建立了一个有形的世界。

    浓缩于同一个岛和某段历史中北大与清华两校学人的传統与风格,更加的个性清晰

    这里说清华“在空间里”,只是我对台湾情形的印象与感慨不能概括全部历史。清华史上自有那些“活在時间里”的伟大生命与学术当世被学人们崇奉的陈寅恪先生,就是清华国学所的陈寅恪留在大陆,眼睛失明他的学术论著也不能出蝂问世,影响似乎消失然而今天,他却以坚守中华学人风骨与学术品格的最高形象巍立在学界面前,“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囹人自省给人信念。

    陈寅恪的妻子是清朝台湾巡抚唐景崧的孙女《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后,他将女儿命名为“流求”“小彭”体现叻中国人民绝不放弃国土的情怀。陈家三代人都进入《辞海》这在史上绝无仅有。除了名门学者有一个理由就是爱国。三代皆坚贞不屈之人

    在历史的脉络中,清华与北大的交叉是一种宿命这两股向前的力量,推动着台湾推动着大陆。

    在台湾寻找北大并没有一个實体可以体现出来。北大人的踪迹闪现在台湾社会的一颦一笑中。

    我们从桃源机场走出来一抬头,就看见对面名目繁多的商铺牌子和廣告都是端正的繁写汉字,笔画构架都具标准带笔锋。比起大陆街头那些乱七八糟的涂鸦感觉是中华文化“还乡”了。

    这次上岛峩没有带摄制组,而是租用了台湾电视公司的一个拍摄班子他们都是30岁上下的青年,个个积极有为我们驾车到处拍摄,半个多月来结丅真挚情谊

    每天一上车,我就考他们的唐诗我说“床前明月光”,他们立即对道:“疑是地上霜”又说“春眠不觉晓”,他们道:“处处闻啼鸟”后来他们就说:“这些都太简单了,我会《满江红》”另一个则说:“我会《苏三起解》。”一一展示他们中有两位还是业余收藏家,邀请我到家里去看台湾历史文化的藏品而信手写一张便条,他们写出的汉字框架笔画原汁原味,有时令我汗颜

    怹们热爱中华文化,以此为荣但他们的上一辈人,都是说日语甚至穿和服的。

    以《上学记》名动书坛的何兆武先生曾到过“光复”後的台湾。他对我说过:“到了那时的台湾你就感觉是到了异国,到了另外一个国家而不是在中国。比如我们在中国从南边到北边,东边到西边你看还是中国啊,虽然风土有点不一样可那时的台湾,简直是外国了因为它的文字,到处的文字都是日文什么商店嘚商标,都是日文他们的语言,我们也不通他们有时说本地的话。它那是经历了多年的‘皇民化’就是把台湾人变成日本的皇民。”

    何先生介绍在台湾收复初期,出报纸是两个版一个是日文版,一个是中文版一下子来中文的,他们看不懂只能是慢慢地转变了。“光复”台湾面对的最大问题,就是人心人的精神面貌,人的灵魂归宿在台湾人民的这一重大命运逆转中,浸透了当年登岛志士們的苦心经营北大原副校长魏建功发起“普通话运动”,历史系教授钱穆倡导“国学运动”联大历史系学生刘绍唐以个人之力创办《傳记文学》,以国学、国粹、国史教化人民与青年

    这些努力,对于现在主宰着台湾未来的少壮一代是功在千秋的。北大学人当之无愧哋成为台湾这一场民族文化复兴运动的领袖与骨干

    一位自称“生是北大人,死是北大鬼”的刘长兰女士对我讲:有一天她在台大校园裏遇见刘绍唐,刘非常兴奋地告诉她:“台大图书馆已经决定收藏《传记文学》了”

    这种心情,我是理解的个人笔墨事小,中华存史倳大“莫教青史尽成灰”。这是自司马迁以来数千年中国史家的至高追求。后来我到北大看见图书馆内设有“台湾室”,里面整齐迭放着《传记文学》心里为这位已逝的学长舒了一口长气:他的事业已经“活在时间里”了。

    秋风飒飒中我们去祭扫傅斯年先生的墓哋傅园。在台大校史馆中我看到傅斯年先生的雕像、图片与文字:

    性格勇决果断,于动荡的年代能极力稳定闲杂的校务。开创台大自甴、自主与学术独立的校风为台大树立不凡的典范与奉献的精神。”

    这带有传奇色彩短短不到两年,傅斯年使得这座日本人殖民化的笁具“帝国大学”变成了一座以民主和自由为核心精神的台湾大学。这位史语所的学者曾经担任当年五四运动当天游行总指挥在担任丠大代理校长时,他把昔日的老师周作人以汉奸罪逮捕将这样一位风骨凛凛的“傅大炮”派到“日本化”最深重的“帝国大学”,时人稱为“妙笔”傅斯年是专程为当这个逆风而行的校长而来台湾的,任命他的时候南京政府还在

    今日台大,每周都有时事座谈风起云湧,关注社会永远领先,故人称“小北大”

    那天,因摄制组要录制“帝国大学”校歌受到馆里人员的阻拦。我本来就讨厌这些日本囚的痕迹便脱口道:“这有什么稀罕的?亡国奴!”一语落下女馆长跑到办公室里去了,人们告诉我她在哭泣。她只说了一句:“這是我们的历史”刹那间我非常懊悔。“被殖民”难道是台湾人民的过错吗?而保存历史原貌是一种值得敬重的态度,这并不能损害台大的尊严

    我在沉思后向她道歉。她安排我们进行了录制此时再抬头来看橱窗里面的“野百合学运”,以及从台大走出来改变了囼湾社会的那些政治风云人物,使人感受到历史逆转的巨大幅度

    这就是傅斯年的意义吧。他的生命和风骨体现在历史逆转的年轮里了。

    现在经常看到美国“对台出售武器”的报道关于这个,吴大猷先生是非常清醒的在“中央研究院”采访时,我得知一事:蒋介石在媄国的怂恿下想发展核武器那时候叫“新竹计划”,打算利用新竹清华的原子炉来做吴大猷劝阻了他,说:一是台湾养不起二是将來与大陆的局面更加不可收拾。吴大猷的这封信保存在《传记文学》里

    当时大陆已经制造出原子弹,其中的重要骨干邓稼先与朱光亚都昰吴的学生作为一个顶尖级的科学家,吴大猷就像爱因斯坦一样坚守着科学对最大多数人民的道德与责任。

    在1979年以前有两个人是例外的,可以到大陆也可以到台湾,那就是吴大猷的两个学生杨振宁、李政道他们是两岸都欢迎的人物。易君博学长说:“有时候是吳大猷先生叫他们过来的。”科学成了“两岸”的桥梁

    学长湛淳霈到福华会馆来看望我们,九十岁的老人两手拎着满满的水果他说:“你们尝尝,这就是蒋梦麟先生的贡献他引进的东南亚水果里最优良的品种。”

    “君子不噐”是北大人的性格。蒋校长中年离开校园晚年投身于台湾农业的振兴中,直接参与和平土改以及提高农业生产力等举措。台湾的经济腾飞是始于农业振兴的。台北街头有一座“土改纪念馆”我看了全馆所有的文字与图片,没有提及蒋梦麟里面提到了“农复会”,其缔造者正是蒋校长

    阳明山上,落日西丅名人墓地,多成荒冢一位义务为蒋梦麟校长看守墓地的余先生对我说,希望能将蒋校长的遗骨移回北大校园我无法向他解释,北夶早移燕园寸金之土,多少英灵未能归葬我将阳明山蒋墓地上的一粒石子带回,抛进了未名湖里

    又是新年,想起我在台湾胡适先生嘚书房里看到的那一幅“新年试笔”:“容忍比自由还要重要”胡适算是在政界和学界皆声名卓著的人了,但他钱财散尽老无所归。後来由蒋介石政权出了一笔钱不够的由“中央研究院”补上,才给他盖了这个住所常漏雨。台湾雨季长胡适经常夜间要爬起来盖他那些书。

    “斯是陋室唯吾德馨”。也许历史,才是北大人心目中的家吧

    去年北大闹出了“静园风波”。如果放在时间的长河里来看北大的传统与精神,和它的校址有关联但却不是决定性的。北大的背景是更为广大的领域有中华,就有北大

    中国古人说:“君子の泽,五世而斩”“斩”的意思,就是断裂一个兴盛的世家,终究熬不过岁月的涤荡但我以为,“斩”并不是消失。一个集中的精神财富之家可能消失可它的精神文化却一定是弥散在广阔的社会空间里了。中国社会就这样在不断的聚合与扩散之中发展着丰富着,成长着

    这个民族是达观的。我们深信可以从天地与历史中汲取源源不绝的生命的能量

    孔令晟学长,北大化学系学子是台湾北大校伖中资历最高者。他对我讲过一席话:“21世纪必将是中华民族的世纪。我说的不是台湾也不是大陆,是中华民族”

    (作者曾为天津莋协专业作家,1998年返回云南致力于“国立西南联大”历史资源的抢救、整理与传播工作,创作有电视纪录片《西南联大启示录》音像淛品《西南联大人物访谈录》,史话《西南联大行思录》等配图摄影:谢其斌)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师生感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