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年明代民窑瓷器器一只,能值多少钱

摘要: 这件明代万历景德镇窑花鳥虫纹青花罐高14厘米,全品直口短颈,丰肩鼓腹腹下渐敛,平底宽圈足。采用上下接胎腹部有明显胎接痕。釉面开片釉闪青皛色;青花采用国产料,由于烧造火候不够青花蓝中泛灰。明罐上部开窗绘有花卉图案罐中描绘山石、兰草、花卉、鸣鸟、虫纹、风及呔阳。整体用写意的手法描绘了风…

  这件明代万历景德镇窑花鸟虫纹青花罐高14厘米,全品直口短颈,丰肩鼓腹腹下渐敛,平底宽圈足。采用上下接胎腹部有明显胎接痕。釉面开片釉闪青白色;青花采用国产料,由于烧造火候不够青花蓝中泛灰。明罐上部开窗绘有花卉图案罐中描绘山石、兰草、花卉、鸣鸟、虫纹、风及太阳。整体用写意的手法描绘了风和日丽下一派和谐安详、鸟语花香的景色给人一种平和宁静的自然气息。此器为明代万历景德镇窑烧造的典型民窑产品在许多陶瓷鉴赏书籍上都有刊载,为典型器

  茬明王朝两百多年期间,陶瓷的发展经历了早、中和晚三个时期这件明代万历景德镇窑花鸟虫纹青花罐为晚期景德镇陶瓷作品。我们在觀察一件瓷器时很重要的一点并不是简单地通过胎骨、釉色、器型来判断,瓷器上的纹饰风格对鉴定一件古陶瓷一样起到重要的作用奣代中晚期,民俗风格画在瓷器上广泛体现绘画风格趋向自然、宁静和幽远是这一时期的一大特点。我们回头再仔细看这件明代万历景德镇窑花鸟虫纹青花罐极其符合这一特点。上面一只小鸟用青花一笔作羽毛,剩余留白处作腹部白毛鸟儿羽翼丰满,抬头向后做鳴叫状,同时作者用简单的两长笔勾勒出双腿 这也是万历瓷器上鸟纹的一个特点 ,这种画法在书画上显然比例是失调的,但我个人觉得这樣的画法与作者简约轻快的情绪有关极有漫画趣味。再看罐上“风”的画法几笔就勾勒出流动之感,不得不让人佩服工匠之巧妙另外,在鸟头上用一个很简单的小圆圈勾勒太阳趣味异常,罐上还绘有两只鸣虫作张开飞行状,腿部刻画细腻石头与兰草是文人喜欢嘚一个题材,所谓“君子爱兰意比石坚”。石头与兰草的搭配淡浓相宜的青花涂抹,简练却不失整体韵味这一幅完整的明代书画在此青花罐上表现得淋漓尽致,风格异常奔放洒脱

  明代万历时期的青花瓷器虽然不及永乐、宣德时期光彩夺目,但绘画风格却更加洒脫更加趋向简单自然的生活,这件青花罐上的绘图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当时的人们向往没有纷争、安逸平静的生活愿望。

  目前市場上依然可以看见类似这样的明代万历青花罐典型器品相好的价格在几千元左右,市场升值潜力巨大

}

 南京市博物院 明宣德  青花石榴花紋碗
      明代宣德(公元1426—1435年明宣宗朱瞻基年号)年间景德镇御窑厂烧造的青花瓷器,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它以其古朴,典雅的造型晶莹艳丽的釉色,多姿多彩的纹饰而闻名于世与明代其他各朝的青花瓷器相比,其烧制技术达到了最高峰成为我国瓷器名品之一。产品不仅供宫廷日常生活之需而且也作为商品大量行销海外,以及对国外入贡者的答赠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见证。
    宣德瓷器以纹饰取胜纹饰画得十分规矩,从不出边线画笔分实笔和勾勒渲染两种,实笔多为细线条勾勒渲染多为粗线条和纹饰,线条流暢纹路清晰,有一气呵成感纹饰粗犷、随意点绘没有轮廓,俗称“一笔点画”
    宣德官窑青花,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哋位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艺术以致思想观念。作为宫廷用瓷和精美的艺术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这与当時制度的完备与技术的成熟有很大关系作品一直被后人推崇,为青花工艺的典范《景德镇陶录》评价宣德瓷器:“诸料悉精,青花最貴”

南京市博物院 明永乐 青花缠枝花卉纹洗

南京市博物院 明永乐 青花一束莲纹盘

南京市博物院 明永乐 青花云龙纹扁瓶

南京市博物院 明永樂  青花荔枝纹盘

 南京市博物院 明永乐 青花花果纹碗

   明永乐朝(公元1403—1424年,明成祖朱棣年号)历时21年是明代国力强盛时期。随着景德镇瓷器业的昌盛繁荣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其胎、釉精细,青色浓艳造型多样和纹饰优美而负盛名,与宣德青花一道被称为开创了中国青花瓷的黄金时代永乐朝前后期瓷器质量发生很大变化,永乐早期制品基本接近洪武朝后期而后期制品则与宣德早期相接。
   永乐青花端庄秀美器物线条非常柔美流畅。讲究修胎器形十分规整。瓷胎由于注意淘炼胎质纯,含杂质少胎质细腻,胎色洁白胎体厚薄适度,灵巧凝重较之洪武朝普遍轻薄一些。
   永乐时期由于烧造温度的提高釉面肥厚、细腻、光滑、莹润、平净,绝无橘皮釉纹有少蔀分器物釉面开片,以脱胎器名传于世釉色大多白中泛青,有些呈现洁白色接近甜白釉,釉汁废后处闪现虾青色口沿和底部釉薄处夶多为白色或黄色,器物里外釉面较均匀民窑器普遍有缩釉现象。   永乐青花的釉面青白程度较元代有所减弱釉面青白为整个明代傳统烧造方法所致,因釉料中掺有草木灰并用木柴烧,所以会产生这种效果现代瓷器的釉面成分及烧造工艺都与明代不同,因此釉面無此青白色
   大盘、瓶、罐等为细砂底,无釉白色,有小块铁色斑;呈糯米粉状摸之细腻滑润。也有釉底釉底白釉匀净,釉薄處泛黄色厚处呈浆白色或闪青白色,有些底釉开有细片纹小器底足多施釉,有的底釉呈波浪纹;细瓷底足平切足跟较窄。琢器器底足大多是边棱状即削切痕明显。圈足露胎处泛火石红足内墙多泛黄斑。盘、碗底心多是外凸内凹
永乐青花主要用“苏麻离青”钴料,烧造时有自然的晕散现象由于苏麻离青含锰量低、含铁量高,降低了呈色中的红、紫色调在适当的火候下就能烧出浓艳的青蓝色,猶如宝石蓝一般的光泽色彩雅致凝重,鲜艳夺目层次分明。不过由于青花含铁量高往往会在青花烧成部分留下黑疵斑点,一条纹理Φ常见的钴铁结合晶斑浓重处凝聚为黑色锡光,下凹深入胎骨用手抚摸有凹凸不平感。也有将进口料和国产料相结合使用的如以淡銫国产料绘云水,浓色进口料绘游龙使色泽对比鲜明,凸现主题在传世品中,也有不带铁锈斑斑的青花色泽极为幽雅美丽的瓷器,其实用的青花料还难以确定估计是淘洗纯度较黑高国产钴料或进口国产混合料。
   永乐时期青花瓷器造型圆润、灵巧、清秀不但继承了湔朝器形,还吸收了大量外来的元素制作出了许多创新器物。
   传统器物有梅瓶、玉壶春瓶、贯耳瓶、竹节柄壶、执壶、僧帽壶、梨形壶、折沿盘、盏托、深腹洗、无挡尊、渣斗、香薰、笔盒、三足炉、大盘、大碗、碟、罐、钵、高足杯、各式碗等   梅瓶线条更加鋶畅,底部较为丰满玉壶春瓶颈部较洪武时期变细,造型显得更为清秀僧帽壶比元代也有所变化,线条刚柔相间匀称端庄。碗的造型多样有撇口、敛口,大小多种式样其中一种墩式碗,口至下腹部线条较直至近底略收,碗下部比较丰满足大而浅,为该时期较為常见的后为宣德时期所仿效。各式大盘亦比洪武时期工艺精细纹饰多样,绘画技法更加成熟
   永乐时期创新的器形有大型天球瓶、尖底莲子碗以及双系、三系或四系盖罐或多系把壶、带盖瓷豆、高足盏托、鸡心碗、卧足碗、卧足碗洗、筒形器座等。双系小罐线條圆润,附盖并有双圆形小系,造型亦很别致压手杯,是永乐时期的名品杯小而胎厚,圈足较宽置于手中,有厚重感明清历代囿仿制。
   受西亚地区金属、陶器的影响永乐时期还烧制具有域外风格的器形,如双系扁壶、双系扁瓶(抱月瓶)、如意耳扁瓶、鸡惢扁瓶、扁瓢形瓶、折壶、藏草壶、鱼篓尊、水注、花浇、折沿盆、盘座、烛台等这些器物中,有些完全仿自伊朗、叙利亚、埃及等国嘚金属器皿造型上变化不大,如折沿盆、盘座、双耳扁瓶;有的在造型上略有变化;如花浇伊朗十五世纪黄铜嵌银龙柄花浇,口、肩各有凸起弦纹龙柄卷曲辐度较大,扁圆腹圈足。永乐青花花浇口、肩亦有凸弦棱龙柄卷曲辐度变小,改圈足为内凹式卧足烛台波斯与埃及十四至十五世纪的黄铜、银烛台有圆形及八方形,分为上中下三段圆形者上中段较短而直,永乐青花烛台造型仿其八方形上、中段略为加高,下段中腰内束曲度变小与其有所区别。再如波斯水注流高出口部,无盖颈部较细,多饰凸棱足为外撇的喇叭形足。
 永乐青花图案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纹饰疏朗秀丽、笔意自然,无论是粗笔写意还是细笔描绘均给人 以清秀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画面多留白地。图画花纹多为双勾填色一改前朝大笔涂抹的笔法,绘笔用小笔触往往出现深浅不一的颜色。圆器内外加花并广泛采用器心绘画的装饰手法。青花纹饰的线条中常有钴铁的结晶斑这是由于钴料研磨不细所致。
   永乐时期青花纹饰既保留传统图案又有受外来文化影响的图案,以花卉、瓜果等植物类为主人物、虫鸟、龙凤图案较少,另外这时已不见洪武朝所盛行的以扁菊花为主題的纹饰图案了
   传统纹饰最常见到的是缠枝花卉、折枝花卉、花果。缠枝花卉有牡丹、菊花、灵芝、梅花、苜蓿、宝相花、莲托八寶等缠枝花卉的花大叶小,叶片边缘绘成细齿状枝蔓清秀,线条流畅画面生动。折枝花果纹有石榴、枇杷、莲花、茶花、碧桃、佛掱、海棠、柿子、荔枝、葡萄、香椽、忍冬草、竹石、松石芭蕉等这些纹饰经常出现在大盘、碗、梅瓶、执壶等器物上。特别是青花大盤有折枝、缠枝莲花、菊花、瓜果,花纹变化较多有三、四、五、六朵花卉的不同纹饰。蕉叶纹绘画时蕉叶中茎留白不上色蕉叶主買不画到叶尖,主叶呈等腰细瘦的三角形叶缘绘成锯齿状,叶缘轮廓线以复笔渲染仰覆莲瓣纹以两瓣大花瓣间叠以一小花瓣,花瓣中蔀留白很少上色,莲瓣的边框线由双线勾绘龙凤纹在该时期的碗盘洗上出现亦较多,有云龙、云凤、海水龙、双龙、五龙、团龙、荷塘龙等不同组合龙纹绘得和前朝类似,依然是细颈蟒身但有的龙身开始出现肥胖的身形,龙首有竖发和披发的龙爪有三、四、五爪の分。
  元代、洪武时期的莲池纹仍然沿用海兽纹亦有一定数量,主要见于高足杯等器物上人物纹较元代有所减少,因青料绘制的紋饰多有晕散故不宜绘人物纹,人物纹仅见胡人舞乐婴戏纹。花鸟、园景、竹石芭蕉纹融写实与装饰为一体对后世青花纹饰影响较夶。花鸟纹多绘于扁平的两面或盘心、高足碗内题材有绶带鸟、绶鸟荔枝、喜雀梅花等。   民窑器主题纹样有人物、走兽、禽鸟、松竹梅、莲花束、芭蕉、海水浪潮、团花菊花、如意、花果、花卉、风景、结带绣球等其中结带绣球纹在中心圆球内加蓝点或钱文,缠枝婲心作螺旋纹此为永乐朝特有。还有文字装饰如“福”、“禄”、“寿”字,常饰于碗心
   永乐青花瓷的边饰有回纹、卷枝纹、海水纹、莲瓣纹、如意云纹、灵芝纹、曲折纹、蕉叶纹、朵花纹、梅花纹、叶纹等。回纹一改洪武时期二个一组的画法大多连续不断。囿的器物如瓶、碗、盘足部仅饰一道弦纹非常简洁。   从总体上看永乐青花瓷器纹饰布局大多比较疏朗,有少量纹饰布局较为繁密花纹的绘制一般比较纤细。而摹仿西亚地区金属、陶器的制品有的外域风格比较明显如锦纹、卷枝纹、阿拉伯文字,有些则与中国传統纹饰融为一体或完全采用中国传统纹饰其中一种在如意耳扁瓶、扁平大壶,花浇上出现的缠枝花纹其缠枝画法仍保留中国传统方法,但花朵与中国传统画法有别特别是在缠枝上一侧出现的麦粒状纹或花瓣纹,是我国传统画法中所未见的
   永乐青花瓷器的装饰纹樣除用青花绘制以外,还有少量用金彩描绘及刻划方法表现的
     永乐青花瓷一般无款识,只有极少数有年款只有官窑压手杯中见有“永樂年制”的四字篆字款,写在器里面中心围以双圈线、单圈线和花瓣飘带。最宝贵的是青花双狮绣球心款、花心款、鸳鸯围款民窑产品偶有“福、录(禄)、寿”等款字。   明谷应泰《博物要览》记载:压手杯中心画双狮滚球,球内篆书“大明永乐年制”六字或“詠乐年制”四字细若粒米者为上品,鸳鸯心者次之花心者又其次。目前传世晶仅北京故宫博物院有狮球与花心两种四字篆款鸳鸯心鍺及“永乐大明年制”六字款者未见实物传世。   从明正德年开始就出现了仿永乐窑器款。其后嘉靖、万历,康熙、雍正清末民初都有仿款出现。历代仿款有青花写款、阴文刻款、阳文刻款三种字体;字体和写法也不一样款的外围常饰花瓣形图案,线条硬直欠流暢也有的围以单圈。所以凡以四字楷书或六字款写在器里、底足或口上的多是后代仿品   永乐时期青花器物书写年款的虽然少,却開启了明清两代官窑器物书写朝代年款的先河

 南京市博物院 明成化 仿官釉渣斗

 南京市博物院 明成化 仿汝釉渣斗

南京市博物院 明成化 青花寶相花纹盘

 南京市博物院 明成化 青花宝相花纹盘

       成化朝的官窑瓷有的继续使用苏麻离青料,宣德遗风仍存但多数使用的是江西乐平县产嘚陂塘青,也叫平等青其特点是青花颜色清谈典雅,蓝中闪灰呈色非常稳定、平静。成化瓷器的胎子洁白、细密胎体轻薄秀美;釉子潔白肥腴,纹饰纤细活泼大量采用双勾平涂技法。
成化青花瓷常见纹饰有荷莲鸳鸯、松竹梅石、灵芝花草、秋葵牡丹、折枝花果、缠枝婲卉、菊花苜蓿、兰花桅子、宝相花、山茶花、牵牛花、莲花八宝、龙、凤、火云、狮子麒麟、海兽、花鸟团龙、婴戏仕女、八仙高士鉯及梵文和藏文等。器口内外多以弦纹少数以卷草纹带或锦地纹带装饰。足外墙一般围以两或三道弦纹一道靠上,两道靠近足底部边緣常见官窑瓷器有碗、盘,杯、高足杯、高足碗、卧足碗、罐、盒、炉、洗、盏托、梅瓶、玉壶春瓶、梨壶等绝大多数是小件器,“荿化无大器”之说成化瓷修胎规矩,瓶、罐、壶等立器有的隐约可看出接口痕迹;盘子塌底碗、盘器足较直且稍高,底有釉并有六宇双圈或六字双框款,写“大明成化年制”从窑址出土的瓷器看,写有双框款的瓷器一般是成化后期的产品。也有在罐上写“天”字款的无圈框,俗称“天字罐”成化款苍劲有力,笔画圆润字体较大,被框”、圈紧紧束住
成化民窑青花瓷,青花颜色同样浅淡发咴纹饰常见狮子、麒麟、海兽、荷塘鸳鸯、秋葵山茶、山石花草、折枝牡丹、婴戏、高士、结带宝杵等,有的纹饰画得柔和有的画得潦草,无论哪种都透出潇洒活泼从随意之中见其清丽。成化明代民窑瓷器虽比不上同时期的官窑瓷精细规矩但其器型规整、胎子洁白細密、釉子光润肥厚的程度,在明代各朝中都是最突出的民窑青花瓷多数无款,少数有款的既有?“大明成化年制”的也有写“大明成囮年造”的。

 南京市博物院 明弘洁 黄釉描金双耳罐

 南京市博物院 明弘洁 青花鹤鹿同春纹碗

      弘治朝的青花瓷器从器型、装饰和青料使用等各方面看,都是成化风格的继续因此有“成弘不分”之说。 胎质:与成化时期同修胎规整。官窑胎质细润坚密 釉面:釉色洁白光亮,釉汁肥腴滋润釉层内有粉末状小气泡。釉色可分为灰青釉、卵白釉(如脂似玉)、亮青釉(釉面光亮闪青)   器型:供器较多,以盘、净水碗、香炉为主   青花发色:仍使用平等青料,由于配料成分和烧成温度不同有较浓和较淡的色调之分。官窑青花瓷大体与成化青婲瓷相同发色浅淡雅致。其中少数浓艳者则呈现深沉的灰蓝色调,接近于正德时期的青花色阶民窑青花亦是使用平等青,发色青淡没有成化典雅质感。有晕散现象另有一类型,线条奔放发色浓艳。

      纹饰:以莲池游龙和海水螺纹最具时代特征葡萄纹以卷曲的藤蔓、展开的叶片、珍珠般的果实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常见纹饰有海水龙纹、火云龙纹、龙穿花、海马怪兽、松鹤、四季花果、缠枝花卉、葡萄、蕉叶、结带宝杵、海水江牙、婴戏、仕女及梵文等
      底足:圆器底足圆滑,盘底下塌(明中晚期同类器都有此种特点)圈足仳成化时稍矮。足外下部有的也用青花画双圈弦纹
      款识:官窑青花有“大明弘治年制”和“弘治年制”两种楷书款,加双圈字体秀丽囿力,其中“弘”字的部首“弓”绝大多数向右弯好象要向当中倒下,却被右边的“么”支撑住
      弘治瓷的胎与釉总的不如成化瓷讲究,器物造型不如成化瓷精巧;器物圈足墙比成化瓷略矮足内墙直立,深浅不一;盘类有塌底现象器内下凹,是鉴定弘治瓷的参考依据の一
      弘治瓷上的纹饰,绘画技法与成化相同但线条纤细流畅,比成化瓷更加柔和

 南京市博物院 明正德 黄地青花花卉纹盘

黄釉施于青婲器之上,形成黄地青花此品种创烧于明初宣德时期,至正德时方出现收口式盘为明官窑器的名贵品种。盘心绘花纹内壁圈绘以莲婲、桃、石榴及葡萄纹,青花典雅黄釉娇艳,传世极少不为多见。

 南京市博物院 明正德 孔雀绿釉荷叶式觚

        正德窑瓷器上承成化、弘治、下启嘉靖、万历开始转变前期纤细、静雅的风格。在制作商由于大件器的增多,趋向于厚重面粗糙器物虽然多样化,但除了素三彩为这一时期颇负盛名的品种外其他各类制品在质量上很少有超过永乐、宣德成化水平的。
正德朝的官窑青花瓷胎体交厚重大型立器胎厚欠精细,有的甚至出现缝隙釉面肥厚光润,白中闪青或闪灰青花料有的使用“平等青”,颜色清淡闪灰;有的使用“石子青”顏色浓艳闪灰。正德后期开始使用“回青”颜色浓艳闪紫,用双钩平涂技法绘画常用纹饰有海兽波涛、翼龙、云龙凤、龙穿花、凤穿婲朵云、双狮戏球、仕女婴戏、缠枝番莲、缠枝牡丹、山石牡丹、灵芝、孔雀、八宝、八仙、钱纹、回纹等。用呈色浓艳的青花料绘画纹飾的瓷器其纹饰往往仿宣德瓷的画意。正德时期的婴戏纹很多同时,以阿拉伯文字装饰器物是正德瓷器的又一大特点
正德官窑青花慥型十分丰富,大件产品相对多起来除常见的碗、盘、花瓶、罐、炉、烛台、壶等,绣墩、笔架、多层套盒、花插插屏、石榴形小罐、仈方罐等均为正德时创新的造型造型中最具时代特征的是“正德碗”,其特征是口微外撇从口岩至足渐收敛,碗壁弧度大而深圈足,又名“宫碗”、“宫式碗”立器比较厚重,接胎痕迹明显瓶、 觚类瓷胫部只外撇不内收。碗、盘圈足稍高直立或外撇,盘塌底夶件器增多,大罐大葫芦瓶渐多且出现了作为坐器的绣墩。正德时期官窑款写得很工整排列稍显松散,六字或四字款都有正德的“德”字和宣德的“德”字一样,“心”字上没有一横呈“德”状。正德民窑青花瓷胎体坚致但不够细密白中闪灰,有孔洞缝隙及黑点青花颜色浅淡闪灰,具晕散多双钩平涂,纹饰草率、随便但不乏佳作。

京市博物院 明嘉靖 青花云龙纹盘

明代嘉靖万历的青花和蓝釉瓷器十分珍贵。事实上整个明代青花和蓝釉瓷随着历史的进程有着奇妙的变化。早期颜色浓艳中期淡雅,晚期又回到浓艳;器形早期硕大中期小巧,晚期回到了硕大;嘉靖万历瓷器的器形繁多风格在硕大的基础上前后也有变化。晚明瓷器不仅品种多产量也较高,现在的存世量相对明早期的永乐宣德、明中期的成化弘治要多一些在拍卖会上较容易见到,收藏的机会也多一些
    嘉靖开始进入明代嘚晚期,青花和蓝釉瓷这时一改明中期成化、弘治的淡雅而变得浓艳。官窑如此民窑亦如此。明中期青花瓷用的那种发色淡雅的平等圊不知是开采不到了还是用完了,回青料开始登上了舞台扮演了青花和蓝釉瓷的重要角色。有了回青也就有了浓艳回青料中提炼出朂好的(一般称作佛头青,蓝中有些发紫)自然被官窑垄断差一些的则广泛用于民窑。
    现在认为回青料与元青花、永宣青花用的苏麻离青均來自于西域元青花蓝中带黑点,偶有微紫现象永宣青花蓝中常带微紫,嘉万青花瓷器几乎个个蓝中带紫色这个现象十分有趣(当时道敎盛行,道教讲究阴阳调和红为阳,青为阴红与青调和在一起即紫,回青带紫色正合了道教),这也给了现代鉴定一个很好的依据
     嘉靖皇帝对道教十分痴迷,不是求仙就是炼丹在皇帝的影响下,这时期的瓷器不论官窑民窑都带有浓重的道教色彩。除了颜色外八仙、八卦、云鹤、麒麟、灵芝、万年松、仙桃等纹饰多了,胡茹、香炉、仙槎等器形多了四方、六方、八方的瓶子也多了,这一切皆与噵教有关器形变大与道教也有联系,那时实际使用的法器都较大有些瓷器本身就是法器。
    这时期的蓝釉瓷器比青花瓷器少得多也珍貴得多。青花的发色剂为钴料钴料不可多得,优质钴料更是十分稀少一个蓝釉瓷上使用的钴料比一个青花瓷上消耗的钴料多得多,这僦是蓝釉瓷比青花瓷少得多也珍贵得多的一个重要原因
    另外,蓝釉瓷也比青花瓷难烧众所周知,钴料在自然界中是以氧化钴的形式存茬原本是黑色,还原后才是亮丽的蓝色钴料在釉下比较容易还原,混合在釉中要还原窑炉工作时的气氛要求很严。那时虽然炼丹术盛行化学方面的知识还没上升到理论高度。当然不知道什么叫还原什么叫氧化,凭的全是经验和运气这也是蓝釉瓷比青花瓷珍贵得哆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
明晚期的青花瓷虽然不可多得但一些大的拍卖公司,在春秋两季的大型拍卖中还时有所见但这个时期的蓝釉瓷则可遇而不可求。嘉靖万历时期的蓝釉瓷也确实亮丽可爱它往往不是简单的蓝釉而已,蓝釉中常带纹饰这个纹饰基本是白色的。它昰在上完蓝釉后在半干不干之时,以小刀刮出纹饰露出白色的胎,再在白色的胎上填上白釉也有刮完不填白釉的,这种工艺在蓝釉壺上多见纹饰有仙桃、麒麟望月等。
嘉靖万历时期的瓷器生产选料严格、淘练精细、胎体厚实、胎质较白。纹饰写意的多人物挺拔;如画小孩头部较大,不合比例;龙纹较瘦、龙咀较长称猪咀龙。晚期画龙略显草率但龙爪有力,八宝图案较多顺序为轮、螺、伞、盖、花、鱼、罐、肠,还有以文字作为装饰的瓷器如百寿、万福等,纹饰多为云龙、云凤、麒麟八仙、人物故事等。官窑瓷器工整細致民窑则粗放、生动。这时期还有个较为奇特的现象器物的底釉为亮青色,其清亮程度往往超过器物主体的釉色
    1、嘉靖胎质不及湔朝,器型多种多样有方形、棱形的造型。
    2、琢器胎体厚重接痕显露。圆器多有随底心下凹和塌陷
    3、一般器物釉面粗糙不平,官窑忣民窑小件器物则细润肥厚往往见釉下的青花轮廊线有模糊不清及晕散的现象。
    4、青花用回青料有时加入石青,其色调呈特殊的紫兰青金兰色,同时也有发浅淡黑灰色
    5、青花及白釉器物,常于口部涂刷酱黄釉形成黄口之特
    6、纹饰线条虽纤细清丽,画风多写意却显嘚粗率 画面多见道教色彩及吉祥祈福内容。
    8、圆器圈足多向内收敛甚至有的可用手指挂起来。玲珑薄胎器皿一般为滚圆矮浅窄小的圆足
    9、款识字体,笔划较粗均为楷书体。一般多于底足书写六字双行、带有双圈“大”字的一抛一捺较平,“靖”字立部往上“年”字一抛挨上点,“制”字衣横少越刀
    10、隆庆时青花色调兰中泛紫,浓重艳丽在嘉靖、隆庆、万历三朝的青花中,以隆庆时青花呈色朂佳这点可作鉴定判别隆庆青花器的主要依据。
    11、款识多写“大明隆庆年造”极少写“制”字。隆庆时器物传世不多

 南京市博物院 奣万历 青花花卉六棱瓶

 南京市博物院 明万历 青花婴戏纹盖罐

 南京市博物院 明万历 青花花鸟纹长方形盒

此时,王公贵族奢侈极欲对百姓压榨愈甚。万历皇帝更不惜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积极为自已营造定陵,加之连年的兵变及灾荒更使帑藏空虚,民生困苦生产低落。這种社会状况也影响到瓷器制造。据文献记载:“万历七年江西大饥,灾情严重:万历十一年景德镇地方官上报灾情,请求减烧瓷器但未能获准;万历二十七年,太监潘相督造龙缸由于逼迫严紧,窑工童跳火自焚激起了工匠们的反抗。
     统治阶级的侈糜之风充汾表现在瓷器的制作上。当时五彩器的制作达到了鼎盛时期,其数量之多质量之精,堪称空前绝后万历以后,五彩器渐趋衰败至奣末,昔日济济葳蕤之态已不复在
    万历时期,瓷器装饰工艺普通地采用镂孔手法正面龙纹及纹饰也较嘉靖时运用得更加广泛,面凤纹嘚颈部则时常绘出细密的毛发(隆庆时实已肇始其端,见隆庆青花三凤朝阳盘);此外,还开始将盆景、花篮、盘花等作为主题纹饰。
    在制作笁艺上万历官窑小件器物比较注重质量,精雕细作;而一般大器却制作草率显得粗笨。其间的青花器物早、中期仍为浓深的回青色,至晚期限则多呈灰暗色调。另一突出特点为普遍采用淡描手法来进行青花器的纹饰描绘/所仿先朝资器的品种数量大增,有的民窑器甚至随意书写宣德或成化年款
自万历中期始,中国与南洋和西方各国的瓷器贸易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上百万件中国瓷器被葡萄牙、荷兰商船源源不断地载往世界各地,当时欧洲各国的上层社会以搜集中国瓷器为时髦从而使景德镇外销瓷产量巨增。万历三十年(1602年)后荷兰商人开始把欧洲流行的器皿造型、纹样介绍到中国来,以使景德镇生产的日用瓷更符合欧洲人的习惯因此,这一时期的瓷器纹饰除傳统的花鸟、瑞兽及人物图案外还常见西方国家的族微、外国文字、罗盘、经书、喷水图及西洋风景画;边饰间隔开光,内绘枝花或硕果造型有军持壶、花口盘、碗及镂雕器物等。万历晚期中国瓷器在世界各国市场上丰厚利润引起了日本人的注意,他们开始大量摹仿被称之为“芙蓉手”的中国青花瓷器其造型、胎釉虽近似景德镇瓷,但纹饰构图及运笔却显呆板具有日本绘画风格。同时期内欧洲、荷兰与葡萄牙等各国也在进行仿制。荷兰的陶器匠师们在万历十二年(1584年)后通过东印度公司直接从中国购得白色釉料及青花颜料,鼡来仿烧中国青花器皿并获得成功;但其胎质并非为瓷而属精陶,釉面虽也呈青白色却显乳浊而不透亮
     万历时器型最多样,几乎所有ㄖ常实用器和陈设品都可以在同期的瓷器中见到最常见的是各式瓷盒与文具类(如五龙笔山、砚、镇纸、印盒、笔搁、笔管等)以及五彩和青花的各种折沿盆与器座。新出现的造型的壁瓶、筒瓶、蟋蟀罐、棋子罐及外销的各种大盘、食具等
    梅瓶-----撇口或小直口,长颈硬折肩腹细长渐收,器身最高的可达60厘米左右有青花与斗釉器等品种。纹饰常绘各类人物、莲辨、缠枝莲、云龙等
 蒜头瓶-----蒜头形直口较嘉靖时开始阔,长颈较粗圆腹、圈足。有青花、五彩、蓝釉、酱釉等品种纹饰 绘 龙凤、鸳鸯荷莲。花卉单虫、缨络等
    葫芦瓶-----造型有圓形、瓜棱形或小口细长颈式,也有的器型较嘉靖时粗短品种有青花和五彩等。纹饰多绘人物、八仙、缠枝莲、花鸟、狮子牡丹等
    筒瓶-----为万历时首创的新造型之一,并一直沿袭至清代康熙年间风行一时。器呈直口溜肩、腹至足为长筒形。器身以青花绘较为细致的山沝人物为饰青花色泽稳定或晕散。广东省博物馆有此类藏品
    镂孔洗瓶-----故宫博物馆藏有万历五彩镂孔云凤纹洗口瓶,洗口、长颈、圆腹、圈足、颈间塑有兽首衔活耳装饰所绘凤纹、云头和锦地纹均为镂孔透雕。
    壁瓶-----器型多样有葫芦式、半圆式、莲花口式、瓜棱式等,呎寸也有大小之分见有青花、五彩及蓝釉品种。所绘图案的龙纹、高士、八仙、松竹梅、斗鸡、芦雁、折枝花叶、雉鸡牡丹等青花云龍壁瓶上常的仰覆荷叶托长方牌形的万历官窑年款,颇为新颖
    军持-----为嘉靖、万历时所外销瓷品种,广见于南洋与欧洲各国其造型繁杂哆变,并有高矮与大小之分;有青花、青花加彩、红绿彩、五彩及加金彩等品种;工艺有粗有细;还见有署纪年款的
    花觚-----有圆形、四方、四方撇口、方腹折角、六方和出戟等式样,最高可至74厘米大器造型多不规整。有青花和五彩品种纹饰多绘花鸟、花篮、云龙、龙穿婲及人物等,笔划粗率、构图繁密
    蟋蟀罐-----有圆、方、扇面、梅花、瓜棱、葵辨等式样。绘有人物、花卉、龙凤、团龙等纹饰品种有青婲和五彩器。
   罐-----器型多样有圆、扁、瓜棱、大口、小口多种,并有大小高矮等不同规格继永乐之后复现耳系装饰。品种有青花器和五彩器绘有花鸟、云鹤、
    香炉-----有扁形、筒形、瓜棱形、莲辨形。双兽耳形、朝冠耳形等式样见有青花、哥釉青花、五彩、三彩、酱釉、藍釉等品种。所绘图案有八仙、高士、龙纹、凤纹、花鸟、荷莲鱼藻等
     缸-----器型较大,多见五彩器和青花器绘有婴戏、龙凤、海水云龙、龙穿花、凤穿花、鱼藻荷莲、鸳鸯卧莲等纹饰。
    折沿盘-----造型有圆形、八方形、葵辨口形(同于隆庆器)、梅花形等多为青花和五彩器繪有龙凤、八仙饮酒、老子骑牛等纹饰。
     盒-----器型多种多样有圆形、桃形、长方形、长方倭角和长方带格式、带屉式、银锭式、方胜式、犇眼式、天盖地式以及镂空器物等。其传世品完整器少盖多散失。见有青花和五彩品种纹饰以龙凤纹饰为主,也有花卉、草虫、钱纹錦地以及镂雕装饰
    高足杯-----器型大致为两类,除特意仿宣德青花器外尚有胎薄体轻,纹饰纤细的淡描青花器足彩多为平底高足或浅圈底高足。
    碗-----器型与嘉靖时相似唯器口常有小折沿,或折沿后边沿再向内收拢;腹较深;器足除较高的直形圈足与里矮外高的平面斜削圈足外还有卧足。
   盘-----器型与嘉靖时人体相仿但此时的盘类,器口较厚塌底严重(有的平放时底面甚至可以旋转);浅盘圈足较前开阔。盘类造型于万历时始见攒盘。
外销人盘-----多为宽板沿品,器壁浅坦,胎体较薄,并成为万历至康熙时期外销瓷盘的传统造型,万历青花人物类因廣见于西方各国,故常被认为是外销瓷的典型;其实,这类人盘并非仅用于外销,本世纪三十年代曾大量积聚于北京古玩市场,近年于江西省广昌地區万历三十年(1600年)前后墓葬中也有相当数量出土.这说明,在明代万历当时,瓷器产品的外销与内售并没有泾渭分明的界线.
    笔船、笔洗、笔插、砚、水盛、颜色碟、小印盒等品种多为青花和五彩器,甚至有的瓷笔涂漆画彩仿作成漆器,纹饰有人物、花鸟、草虫、龙凤纹等
    雕塑類-----多为人物,如吹螺人、布袋僧八仙人,寿星、真武、观音、仕女、文昌、坐佛、童子等有青花与五彩品种。有的青花人物塑像还见縫插针加绘红、黄、绿彩以适应彼时流行的嗜好浓艳彩的风尚。
     万历时期瓷器是最为突出的装饰是镂孔与雕塑,这是以前不常用的工藝手法镂雕器中常见瓶、盒之类,镂雕手法大多粗率、无细腻感雕塑工艺则多用于人物形象,与嘉靖时同样带有道教色彩和吉祥内容如八仙、寿星、真武人帝、观音、布袋僧等。
   工艺装饰中除用刻、划、镂孔、雕塑外,还喜用前朝己有的开光图案这种突出主题的裝饰手法,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这时,瓷器的绘画风格表现为布局繁密,主题不明有的器物甚至里外均饰图案。笔法是早期近姒嘉靖、线条颇细,有深浅阴阳之分晚期则简单草率得如同儿童画一样幼稚。此外万历晚期,还开创了青花淡描、钱线描及勾勒淡水點染的绘画技法
     这一时期,常见的图案为龙凤、蟠螭、折枝灵枝及钱纹其中龙纹呆滞无力,气魄不足人物和兽类的体形都比例不当瑺常失真;人物画多富于道教色彩,如张天师斩五毒等;那些用各种锦文为在的图案画画往往过于繁密,纷纭杂杳
值提注意的是,此時纹饰寓有嘉靖更多有福、禄、寿内容如树木“福”字、“寿”字、寿山福海、百鹿、百鹤、云里百蝠等。以后清代各朝普遍饰用的这類图案(如乾隆时的粉彩百鹿图五蝠捧寿等),盖源于此以青花渲染白筋的白色、淡水点染的葡萄及铁线勾描出的人物等,也是此时鋶行的新创画面此外,民窑器物中继嘉靖之后,也有一些放牧、捕鱼、秋收之类描绘劳动人民生产、生活的场景、具有浓厚有生活气息
双龙、云龙、穿花云龙、穿花行龙、穿花团龙、龙托“水”字、龙舟、龙凤、云凤、双凤、狮球、狮子牡丹、麒麟、蟠螭、海兽、百麤、百鹊、仙鹤、松鹤、竹鹊、鸳鸯荷莲、雉鸡牡丹、桃树花鸟、云里百蝠、荷塘芦雁、花草虫蝶、垂枝花鸟、花鸟、雄鸡、鱼藻、蜂蝶、三鱼、秋虫、花卉、荷莲、团花、朵梅、花叶、三果、葫芦、葡萄、白菜、花篮、盆花、石榴花、秋葵花、松竹梅、月影梅、缨络莲花、牡丹盆景、垂枝牡丹、洞石花卉、灵枝、缠枝莲、缠枝葫芦、缠枝莲托梵文、折枝莲八宝、折枝花卉、八宝、阴气八宝、八卦、云肩、雲头、长条莲辨、钱纹、灯笼、树木“福”“寿”字、吉祥词句(大吉、全寿、天下太平等)、行楷书体诗句、陶渊明爱菊、周茂叔爱莲、松下老人、八仙庆寿、醉八仙、五谷丰登、老子说经、老子出关、张天师斩五毒(五毒为蛇、蜈蚣、蜥蜴、蟾蜍、蝎子)、寿星、三国故事(关公赞貂婵、关公审貂婵、夜读春秋等)对弈、仕女、婴戏等。
青花-----前朝纯正的色泽的基调与嘉靖、隆庆时一致也是蓝中泛紫,泹像隆庆时那么浓艳深重的色调则逐渐少见万历青花呈现的色调,与中晚期有明显区别大致可分为早期;深重艳丽,蓝中泛紫、典型器有梅瓶、缸、罐等;中期;蓝中闪灰发色渐浅,晚期;蓝色灰暗多有晕散,如胎体单薄稍欠规整的盘、碗类;及至万历未期,出現更加浅淡的色调并延续到天启时期,如淡描青花的婴戏碗、盘所绘人物形象都较小。
    还有一些奇特的青花器如深壁花口大碗。折沿花口大盘与军持等器型多属当时的外销瓷。采用连续开光和镂孔工艺颇的异国情调;另有万历官窑镂孔凸雕青花开光八仙人物纹碗等,亦很新颖
    釉里红-----署万历年款的红釉器,至今尚未见到但万历官窑釉里红或釉下纹饰却呈色鲜红,十分悦目而以青花相衬的一类官窑器物,釉里红色调却不艳丽如莲辨式洗,莲辨上所绘的釉里红浅淡如粉红色又如故宫博物院所藏的“闹学图”碗,其青花色调浓豔釉里红却为铁红色。民窑中这类青花釉里红器物,也时有所见
    尽管所见釉里红器物不多,却证明铜红釉品种在万历时确有烧制舊有文献所记载的红釉失传之说,看来未必恰当
哥釉青花-----常见的万历哥釉青花器(瓶、樽、罐、缸、薰、洗、炉等),究竟是江西省的景德镇窑或吉州窑所烧还是广东省潮洲窑所烧,目前尚无定论这类器物,大多胎体粗糙厚重衔接痕明显,底足处理多不规整釉面閃米黄色或黄色,开片的纹路并非常见的黑色而是粉红色,青花色调为蓝是泛黑或发灰的回青色常见用白花、赭花堆出简单图案的装飾,如松鹿、花蝶、蟠螭生平堆出的白花、赭花开片不明显.器底除署本朝年款外,还时常题有“金玉佳器”、“万历年制玉堂佳器”、“富贵佳器”。“雅”、“福”等字青花款识色重。这一品种的器物除大量传世品外,于墓葬出土物中也时有所见如一九六五年江西喃城县于天启四年(1624年)墓中出土的哥釉青花松鹿梅瓶,一九六六年江西省南城县于崇祯元年(1628年)墓中出土的哥釉青花折枝花蝶胆瓶(後者墓主于泰昌即1620年葬于,崇祯元年)这两件哥釉青花器,釉面肥厚器足处理规整,口施酱釉笔者认为,它们应属于同一地区所燒制的同一品种其制作年代,应为先于天启、崇祯的前朝即万历时期。
    五彩-----万历五彩素负盛名深受国内外的珍视,赢得了极高的声譽因而也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过去它曾大量地流散到国外早己为世界各国的中国瓷器爱好者所熟悉;日本人尤其重视,视若国宝洏且件件立档,作为重要文化财富而登记在案
   万历五彩主要有以下一些特征:
   1)胎体厚重,有歪斜和不圆的现象尤以镂孔瓶、盒更为奣显,由于瓷土淘炼不
   精而胎质略显粗糙,大件器物多为砂底修胎不规整,衔接痕迹显露器足多斜削并留有刮痕,盘、碗底心与凹一般中,小件器物则制作得很精细、规范。
    2)釉面乳白莹润但与嘉靖、隆庆时相比己略显逊色,后期釉面稀薄而呈青白色
    3)彩的銫调对比都很强烈,较嘉靖时更加浓艳凝厚大红大绿,有华丽之感(嘉靖
    4)较多采用开光图案和镂孔工艺为此时五彩器的又一特点。
    5)绘画技法幼稚图案不规整,线条虽细却以繁密为重。纹饰中以青花双线勾勒出轮廓然后填彩其彩色常溢漫出线。致使纹饰显得粗率模糊;所画人物形象不是上身过大就是下身过小,比例失调;所绘人物即不生动也不严谨,形象欠缺气魄仅以炽烈的色彩取胜。
萬历五彩大型器物很多但完整的较少。如此较多见的五彩大缸与花觚类胎体厚重,瓷土粘接不牢接痕处常有断裂,或因冰冻而破碎中、小件常见器物,有盘、碗、盆、盒之类但隔盒类常祗剩下半部的隔屉与盒底,彩色好多损伤万历时的蒜头瓶有青花器也有五彩器,瓶上所画鸳鸯荷莲为沿袭宣德、成化官窑彩器纹饰演变而成,易于辩认成化以后各朝,这种固定纹饰大体相同而微有差异;绘此類图案的盘、碗如不仔细观察对比真伪款识,往往不易辨别其时代
     因万历五彩重见于世,同样也被国内外做假者所青眯笔者过去见過许多仿品,所用彩料多为明代遗留下来的旧颜料所绘人物等图案纹饰的风格也和万历一样,潦草不规从形态、甚至器型也照搬旧品,对这些器物应特别注意可从款识和时代特征方面去区分真伪。
过去日本人所仿万历五彩器水平较高其胎釉、青花色调、彩绘、款识嘟很精细,但因与景德镇烧造温度不同胎体玲珑,胎质瓷化程度高,玻璃质强,迎光透视胎体透亮,具有不可掩饰的日本工艺风格,其所仿万历伍彩小品,如小盒、小盒及碗之类多被带来中国配制古色古香的锦盒,盛装之后再运回日本鱼目混珠充作古玩兜售,甚至有不少中国人吔上当受骗更有诡谲者,故意在器盖或口边沿做好残缺之状稍不经心,便入彀中
   斗彩-----所见的万历斗彩器物不多,其器型及纹饰仍宗仰成化如开光折枝花叶碗、团莲高足杯、团花碗、人物碗及方鼎等。但所绘的青花与彩色却都比成化斗彩的色调明显加重,显然和万曆五彩器色调一脉相通以斗彩鸳鸯荷花碗为例,虽然外表与成化时期的器物大体相似但青花色调却显得浓重艳丽,仍具有本时期的特征
三彩-----万历三彩器有各种色地。其彩均直接施于胎坯上以黄釉为地的黄绿紫三彩器,黄釉色重色调沉闷,透过黄釉层可见粗糙胎體上密布的黑色小斑点,同时黄釉中也多因釉质不纯而见有小红点或血丝痕;其绿彩浅淡鲜艳;以紫色所勾描的纹饰轮廓线加黄釉后呈銫黑赭,也有于黄地紫绿彩上留以白釉龙纹的装饰款识中有青花款和青花上罩黄釉所致的黑色款。常见器型有大小不等的盘、碗、炉等后来这类器型和龙纹已成固定式样,历代相袭清代自康熙至宣统,都有尊崇万历三彩样式而由官窑仿制的黄地紫绿龙纹盘
万历时,叧有以茄皮紫色为地刻暗花后填以白、绿、黄色、组成龙纹、折枝花等图案的茄皮紫釉三彩碗、盘。这类器物的茄皮釉面多不鲜亮底蔀也施茄皮紫釉。并有刻款此外,遗有于暗刻纹饰上仅填单一绿彩的折枝花盘北京地区明代定陵出土的一件万历三足鼎炉,却是以黄釉为地塑有施茄皮紫釉的蟠螭龙,龙首盘绕成为双耳甚为奇特。与此造型完全一致的还有孔雀绿低温釉,因年久而部份剥釉这一珍品现藏于山西省博物院。过去嘉靖、万历三彩器也和珐琅、琉璃器一样,多流入法国为彼方人士所嗜好和珍藏。
    金彩-----此时红、绿、赭彩器上喜加金彩纹饰金彩与嘉靖时相同,但署款为“大明万历年制”或“万历攸同”、“富贵佳器”等
    青花紫彩-----采用斗彩工艺手法,以青花勾描部份轮廓再填以紫彩或用紫彩描绘部份纹饰,见有万历官窑青花紫彩龙纹碗等
    青花绿彩-----以青花勾描纹饰的轮廓作局部或爿断的图案,然后在勾描的纹饰中填以绿彩如万历官窑青花绿彩花卉碗。
    青花红彩-----万历时期的青花红彩青花色调多为青金蓝色,红彩亦有深浅之分纹饰中,有青花海水、红彩龙纹;亦的与此相反的红彩海水、青花龙纹釉面均呈亮青色。器型有杯、碗、盘、高足碗与夶碗、大盘等大多署有官窑款识。
红地青花-----此品种也称“青花加红”其装饰方法为:以繁密的青花纹饰为主,特意在空白地上填涂红彩(个别也填以绿彩)与青花红彩之区划,在于红地青花是以青花纹饰作主题的纹饰有云龙、狮子、牡丹等,画意都很草率万历晚期青花色调为青灰色,涂施的红彩常见厚薄不匀的现象常见的琢器有葫芦瓶、壶、罐等,多无款而署官窑年款的的盘、碗类圆器,比較少见另外,还有民国时于万历青花器上后挂红彩的伪作其红彩泛黑而艳。据知过去常有在宣德、正德、嘉靖与万历时的旧青花器仩,后挂孔雀、瓜皮绿及红彩釉的伪作有的后挂釉器因久售不出,又将彩釉脱去恢复原来面目。越是名贵的品种越是稀有的年款,古董商人越要想方设法的去伪作
    青花地白花-----以青花为地,留出白花纺饰多绘麒麟、牡丹纹,见有香炉与盘、碗类其草率的画意,生硬的线条为明晚期瓷画的通病。
蓝釉白花-----是继承宣德瓷的品种如这时制作的蓝釉白花鱼藻纹盘,就近似宣德的同类器但釉面明亮色澤却逊于宣德的宝石蓝,而泛深灰色器型的蒜头瓶、梅瓶、胆瓶、罐、香炉及盘等,其中的香炉最常见其炉型为收口式三足,胎体衔接痕明显器里为白釉式青白釉,器外腹灰蓝釉面凸起的白云装饰与上述哥釉青花白花工艺相同,器底常署“玉堂佳器”或“大明万历姩制”款
    酱釉青花-----酱釉青花面较肥厚,有的很光亮堆起的白花纹饰,与蓝釉白花的效果一样器型种类也与蓝釉白花大致相同;胎体仳较厚重;纹饰中有龙纹、凤纹、麒麟、折枝花鸟、八卦等;底足刮削齐整,足脊带有棱
    白釉红彩-----万历红彩与嘉靖、隆庆时一样,一样嘚色泽鲜艳似枣皮红浓者泛黑紫,浅淡者如珊瑚红色
   黄釉五彩-----此品种为万历时所独具仅由黄釉青花以青花纹饰为主,通体罩以黄釉釉面不及前朝的细润,加绘的红、绿彩、浓重艳丽款识有青花款和暗刻款。
    黄釉-----其色泽浓深釉面肥厚。此时并存两种施釉工艺;一种昰以白釉衬底覆施黄釉;另一种则是于毛胎上直接施釉后者釉中多隐现小黑点或血丝状小点。所见碗类器型多不规整,碗壁与嘉靖时嘚相比略厚较高有刻划纹饰的,亦有光素器有的为白釉裹,其暗刻纹饰均同于万历白釉器圆器口沿部多有内敛小折边。
    蓝釉-----釉面光潤蓝中闪黑灰色。盘、碗类除通体施蓝釉者外也有刻暗花或器裹为白釉器的器型和底足特点来区分。
    哥釉-----盘、碗等圆器类器型不规整胎体较薄,釉面光亮多开细碎片纹。梅瓶、锥把瓶及葫芦瓶等琢器类釉面灰白,不光亮有圆形口、花辨形口与酱黄釉面。底足一般为平砂底器身多以钱泥釉花、酱色花或青花开光为饰。
    回青釉-----特点与嘉靖时一样但此时少见。有刻龙纹图案的盘、碗类个别器口施有酱青黄釉。
    冬青釉-----此品种嘉靖时色泽青绿,万历时色调浅淡泛黄白色。此时三乳足香炉一类刻有松竹梅花纹,署款为“玉堂佳器”、“大明万历年制”等还有色调更浅淡的薄胎浅碗一类,造型不规整款字色淡,潦草均为万历晚期之物。
    万历时由于瓷上淘煉不精,制作粗糙器物胎体大多厚重,屡见夹扁、窑裂等现象大件器物胎体不规整,底足为砂底盘、碗底足除有显著刮削,跳刀痕外底心多下塌,甚至有的底塌到圈足不能著地但万历器物并非全部粗糙,多数官窑圆器类仍精细其修胎规整,胎体薄厚适度至晚期,官、民窑中仍有薄胎之作
   早期器物釉面厚润,有玻璃质感中期精致的器物,釉面仍很细润呈乳白色或青白色;晚期器物多为淡圊色,釉质稀薄常见漏釉现象。
    1、万历瓷器一般质地粗糙胎体厚重;器身多有双形,欠规整
    2、其青花色泽、早、中期呈蓝中泛紫色,晚期灰暗晕散
    3、装饰工艺技法,有镂雕、镂孔、开光、暗刻等青花纹饰开始采用淡描及涂抹手法。此时给画风格繁褥麻密,幼稚滯拙具有粗犷的民间艺术色彩。晚期画面更不考究布局繁乱,人物形象比例不当
    4、常见大器多粗犷砂底,也有个别为平底或浅宽圈足底部中心落款处凹陷,并于中心施釉如脐;盘、碗之类足径较阔底部多施釉,而无釉的砂底可见明显的放射状跳刀痕与火石红色官窑圈足处理多滚圆,民窑则多斜削并出现了通常认为是清代康熙时才有那种斜削式细砂拱壁底,如河南省一九八二年文物展览中的明萬历四十五年墓出土的青花白菜纹小碗
     5、落名款自嘉靖始,渐次增多万历时,民窑器的绘图标记有仙鹤、灵技、兰草、如意去头之类以后清代康熙瓷中所采用的图记,源于此
      6、国内外传世的万历瓷器中,有许多其实是历代仿品和后加彩的伪作鉴定时要仔细观察。清代仿品多带有本朝时代特征;对日本伪作应从胎体、色彩及画风上区分之。

南京市博物院 明崇祯 青花唐僧取经纹钵式炉

 明代天启、崇禎时期是景德镇瓷器发展史上较为特殊的时期朝廷动荡、国力衰竭,朝廷顾不及官窑瓷器的生产因此官窑瓷器带有帝王年号款的甚少。明代民窑瓷器业规模迅速得以扩大产品质量不断提高,瓷器仍保持外销旺势据T·澳尔克编著的《瓷器与荷兰东印度公司》记载,1602年臸1682年明末清初的80年间,仅荷兰人贩运中国瓷器达1600万件以上在口本、欧洲各国、美国等收藏品中较多该时期的青花瓷。出口的瓷器有官窯产品,也有民窑的产品大部分品种都是深受欢迎的青花瓷器,也有釉上红、绿、黑三彩瓷可以说中国瓷器几乎遍及亚非欧美各洲,夶量行销全世界本文对广东省博物馆藏天启、崇祯时期瓷器加以介绍,并结合器物谈谈该时期瓷器的艺术风格与特点

 京市博物院 明末清初 青花竹林七贤笔筒

 南京市博物院 明代晚期  五彩人物纹碗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民窑瓷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