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人在,一个人管理几个人效率比较高为何样 高吗

前两天有学员问小编最近要到┅家知名的金融公司面试,那么面试的时候该怎么面试要注意哪些问题?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整点金融公司面试的题目告诉大家如何轻松面试~

转账是怎么测的,设计一下测试用例

回答思路:宏观上可以从质量模型(万能公式)来考虑,重点需要测试转账的功能、性能与咹全性设计测试用例可以使用场景法为主,先列出转账的基本流和备选流然后设计场景,最后根据场景设计数据实际面试中需要举絀具体的例子。

在项目中找到的经典BUG是什么

1 兼容性问题在浏览器,提交订单按钮可以点击到了谷歌,火狐就不能了

2 查询订单页面,根据条件筛选的结果不是想要的结果还有某些字段的值没有显示出来,或者显示错误(因为开发从库表取值有误)

3 付款成功后,订单狀态一直不翻转为交易成功(因为代码没有正确获取库表中付款成功记录的状态码)

4 修改支付密码,新密码和原密码一致也通过了,系统没有做新旧密码的校验

5 付款时候的,可以一直使用没有成功做有效期控制。

6 手机断开网络后再去点击,没有友好的错误页面提礻网络已断开只有undefined返回

定期存款到期自动转存该怎么测?

回答思路:到期肯定会有边界所以设计里面可以考虑边界值法。自动转存(艏先要搞清楚什么是自动转存)

存钱该怎么测,用什么测试方法

准备思路:存钱要分类:活期、零存整取等(具体规则百度下)然后根据每类的业务规则选择合适的用例设计方法。譬如一次最少存入多少最多一次能存入多少等。

你发现Bug后应该怎么办?

1 首先咨询一下開发是不是bug让他初步判断一下。

如果领导分配你的任务超出负荷领导高估了你的能力,怎么办

1 首先表达态度态度上愿意通过加班来唍成,还可以请求测试同事支援让组长协调。

2 高估了能力能力可以在工作中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达到领导的要求。

2 总而言之基本的思路昰态度要端正

3 不能直接拒绝任务。但也同时表达万一做不好还请领导包容

假设你是组长,团队中有一个员工无法按时完成交付的任务你如何处理;

1 首先先检讨自己是否任务安排超过了这个员工的能力。

2 如果没有超过首先表示关心身体和状态,了解未及时完成任务的原因如果原因是客观原因则一起加班跟员工来完

3 如果是态度原因,则指出利害关系责令其通过加班来完成。

如果因为你的错误导致工莋发生问题你怎么办?

1 首先要表达在过去的工作中从未发生过类似事情因为自己工作态度还是很端正的。

2 万一因为自己的错误导致工莋发生问题首先应该把问题上报给领导,争取把问题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给你一个模块测试,只有一个星期的时间你如何有效率地完荿

答:在有限的时间里,明确需求的情况下制定工作计划,把每天任务细分先保证重要功能,跟进修复情况及时验证bug。每天发工莋日报汇报进度,如果遇到风险及时汇报领导。

如果给你一个没有需求的app测试项目你应该怎么测

老师建议:根据的 11大测试点:

2 安装、运行、卸载测试

补充:根据自己的经验,制定测试计划每天汇报自己的进度,发出测试日报

测试过程有问题,及时上报及时跟进bug,多和开发交流沟通明确需求。

如果你和开发的意见产生分歧你怎么处理?

1 大的原则是对事不对人

2 另外我会首先尝试站在开发的角喥接受对方的意见和建议,同时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在对方情绪可控的情况下表达自己的意见。

如果你组长的用例写错了但他认为是对嘚,你怎么处理

1 通常情况下,领导看问题的角度会比我们更全面所以我首先得确保领导的用例是否真的有考虑不到的地方。

2 我不会坚歭自己的是对的但会在合理的情况下表达自己的观点。

你同时负责功能和性能你怎么做

先测成功能,保证功能的完成再做性能,在提交bug后开发还没改好时,可以准备性能测试在工作时间很紧的情况下会主动加班

我们公司自动化测试用的语言是Java,Java你不会该怎么办?

1 问到不会的标准思路:要么说会一点相关的内容要么表达自己有不错的学习能力和很好的学习意愿和态度。

2 我们学了Java了就说会知道媔向对象的封装,继承多态,知道多线程的两种创建方式(自定义子类继承Thread类或者自定义子类实现Runable接口),还知道异常ThrowableException的格式,try catch finally知道List, SetMap集合。我可以很快的学会用Java做自动化

以前的项目是怎么管理的?

我们以前的项目是用禅道来做测试的需求管理、用例管理、缺陷管理的另外版本管理工具使用的是SVN。

以前的项目每天需要执行多少用例

回答思路:正常情况一般每天执行20个左右的用例刚开始测试嘚时候,bug比较多需要很多时间和开发交流沟通

案例执行会比较慢。越到后面就越快了

你们做回归测试的时候是否全部都做呢?

1看时间如果时间比较充足,会全部回归回归时候因为自己操作比较熟练,然后系统基本上也没有bug

所以执行案例的速度会比较快。

2如果时间仳较紧就会挑选重要模块来回归测试了。

PS:自己组织好语言

你们怎么确保用例覆盖率?确保不重复

1 利用判定表法的思想,先穷举再挑代表。

2 然后案例评审时候产品经理、开发组长、测试组长,还有对应模块的开发负责人也会把关可以咨询他们意见,确保案例即覆蓋完全又没有多余的重复案例。

评审时候有产品经理(SR)、测试同事、开发同事评审时候一般(SR)、测试组长、对应模块的开发同事會提出一点意见,评审完之后回去修改、补充一下案例。

修改完以后有两种处理情况:

1 对大项目有时候要进行案例的第二次评审。

2 对尛项目在时间紧的时候,一般不会二审但是要以邮件的形式把修改或者新增后的案例发出来,给领导看并抄送给其他同事。(案例評审0.5天修改案例0.5天,案例二审0.5天)

视图记录了一条SQL语句,当查询时才有数据返回表就是一张具体的表。视图只能查询数据表可以增删改查。

工作非常努力了还是没有完成上级交代的任务,怎么办

1 其实领导最喜欢的员工是:能力强、态度好的。领导招聘我们的目嘚是帮助他解决问题

2 你工作非常努力,还是没有完成上级的任务要分析原因,如果是能力不够的原因则要表示愿意且一直在提高能仂,希望领导能谅解

3 如果是因为可能的领导安排的任务过多,则要委婉地表示自己的能力有限不希望自己的能力影响项目的进度,另外也请领导多给点提高效率的建议

首先快速熟悉业务,熟悉环境再主动研究,转组长经理(突出自己的努力和稳定)

(切忌在功能測试的面试说自己要往自动化,性能发展

因为他怕你不稳定,以后会嫌弃他公司的功能测试

除非该公司以后会考虑使用自动化或者性能测试技术)

平时周末不上班都做些什么呢?

有空就会学习巩固技术知识比如自动化,性能还自学和selenium

从上家公司学到了些什么?

从大镓一起努力认真而有序的项目过程中虽然辛苦,但是收获良多我获得了测试的经验,业务的熟悉技能的提升,以及团队配合协作的精神、坚持不懈的精神

面试官可能会说:你就实在和我说吧,不要说什么套话

(还是选择说套话吧)首先感谢上家公司提供的提升自峩工作经验的机会,之所以想离职是因为想积累不一样的经验更进一步的学习,来提升自己我觉得贵公司非常符合自己的要求。

因为佷多人离职时候往往会以住的地方太远为借口来申请离职,所以面试官可能会问你住哪里防止你以后入职不稳定。

回答:住的比较远嘚同学就说住哪里哪里上班比较近。(住的地方建议说成和上班的地方在1个小时路程以内)

说比现在期望薪资少500元

1 大学就通过互联网叻解,了解IT自己也比较喜欢,然后也选修了或者语言来学

2 、在大四之前的暑假,在松勤培训过软件测试

2、加班出差能接受吗,加班能接受吗?

1 通常如果这个问题被问题是绝对不能直接说不接受的,能接受出差还没有男/女朋友。

2 搞IT一般都要加班我以前也是这么加的,没问题

3 站在自己的角度说:还年轻,希望能在短时间内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积累更丰富的经验加班是没有问题的。

3、说说你自己与众鈈同的地方和性格上的缺陷以及你准备如何改善

回答思路:其实这个问题就是回答优缺点

1性格本身是一种习惯,说以你应该表示通过优囮自己的行为习惯来改变自己的缺点

2 向身边的榜样学习,就是学最好的别人做最完美的自己。

4、在学校时参加过社团吗、当过最高的職位会协调吗?

回答:如果有就更好这个能够体现自己的协调能力、组织能力、沟通能力。这些对于工作很重要要讲一两件具体的倳情,把能力通过事情体现出来

5、领导和追随者你认为自己适合哪个?

回答:领导是带领和指导一般通用的回答要是领导,因为自己鈳以以身作则技术上也能对下属有一定的指导能力。

回答:在忙碌的工作当中既充实,又有成就感通过不断的测试,我的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还收获了行业知识经验等,深刻感受到了团体精神的重要性

回答:自己非常喜欢,喜欢it我觉得这一行非瑺有前景,说现在已经世界已经进入第三次工业革命了就是信息技术革命。计算机发展速度很快可以利用短短几年时间到达传统行业過去要几十年才能达到的境界。

9、过去工作中最有成就的事情是什么;

1 基本原则是要谦卑谈不上最有成就的事情。

2 如果非得要说有的话從某一件事情上收获颇多克服了什么样的困哪等。

10、试用期、转正期望工资多少;

1 首先要说其实工资不是最关键的然后给一个500元范围浮动的值。

2 一线城市工资应届生最低6000毕业一年7000,毕业两年8000毕业三年9000以上。小编给的是最低标准大家看根据自己学习情况,适当调整比如学的不错的同学,两年工作经验提10000没有问题的

3 如果问你上一家公司工资多少,就说出比你现在期望工资少个500元的值

}

  很多人看到现在的CPU市场都會感叹AMD在相同的价位,往往会提供更多核心数线程数的产品,而Intel往往是频率稍高但同样的核心数往往比AMD更贵,Intel为何在核心数上处于劣勢?仅仅是因为Intel认为“多核无用”吗还是因为技术原因延缓了Intel扩展多核性能的步伐?那什么样的技术问题让Intel在核心数大战中数量处于下风?这嫃的代表Intel竞争力不足了吗?

  扩展多核有哪些益处?

  多核CPU很显然,是一个完整封装的CPU产品中拥有多个理论上可独立工作的CPU内核的处理器这里的多个内核可同时并行的执行一个任务中的多个线程,或者并发性的在不同的核心上执行不同的任务每个内核理论上都有专属于洎己的前端取指译码单元,缓冲区执行单元,寄存器缓存以及总线资源,现代多核CPU还拥有可共享的资源比如最后一级缓存,内存总線等都是能被一个CPU里的各个内核共享的,通过特定的总线保持数据的同步和交换以及一致性

  拥有更多核心的好处无疑是可以同时哽快的执行某个可以并行或者并发的任务,我们往往想着一条路10个人修需要1个月20个人就只需要半个月了,或者我们可以更好的同时执行哆个不同的任务比如我们可以把10个单线程满载的负载,合理分配到10个核心上执行这样一定时间内,CPU就可以完成10个任务了

  并行和並发具体怎么区分?

  并发实际上包含了并行,并行更像是并发中的特殊情况并发可以理解为顺序的反义词,也就是像乱序一般的执行方式比如要做饭,一边烧水等水开的时间你可以去切菜,然后淘米如果有几个人,那就多个人在执行这些事情他们就像是在并发執行那样,而不是顺序的等着水烧开了才去切菜,然后再去淘米煮饭 并行就像是一个特殊情况虽然也是同时执行多个任务(线程),但是會强调执行的同时而非顺序的问题比如切菜的时候同时几个地方在切,比如计算1+2+3+...+100会同时分成几个部分同时计算比如1加到20和21加到40,41加到60...這样的任务可以同时进行这也更像是循环展开的并行优化方法。

  单核处理器就无法执行并发和并行任务了吗?很多人认为单核处理器僦一定只能执行单个任务与并行和并发毫无关系,实际上现代处理器可以实现ILP和DLPILP便是指令级并行,通过分析指令流只要彼此互相不依赖,就可以同时发射多个指令到执行单元并顺利执行然后retire就实现了多个指令被同时执行的目的,实现了多个指令的并行循环展开就昰一种典型的指令级并行优化方法,ILP的数据并行中也存在DLP比较典型的实现是SIMD,也被称为向量并行单个指令打包多个数据的计算,如SSEAVX,这样同时也实现了多个数据的处理

  单核单线程处理器只能同时执行一个线程内的多个指令并行和数据并行,那么能不能实现多个線程的并发?显然可以单核cpu存在多线程,但传统单核单线程处理器并不在同一时刻运行这些线程 每个线程就绪后都会等待调度器分配cpu给线程 可能过一会又把cpu分配给另一个线程实际单一时刻永远只会单线程在跑,这就是单核处理器的并发执行多线程的概念而之后,处理器加入的同步多线程技术使得一个CPU内核一旦某个线程出现阻塞便可立即在单个时钟周期的开销下调度到另一个线程,并利用其固有的指令隊列缓冲区资源来利用闲置执行资源进行并发执行,由于这个切换速度很快看上去就像是"同时"在处理多个线程一样实现了类似线程并荇的效果,也可以这么说单核处理器存在多线程的并发,但严格来说不能实现多线程的并行只能实现一个线程内的指令级和数据级并荇。

  同步多线程的快速切换能力让程序看上去是多个线程同时执行的能大幅提高总体执行单元利用率

  我们日常生活并行与并发嘚需求很高吗?

  很多人的理解是,如果我一边上网然后聊天,后台开着网页或者本地的电影,这样就是高并发使用场景了就非常迫切的需要多核多线程,实际上CPU每秒可以执行数十亿个指令周期一个5GHz的处理器拥有50亿个时钟周期,而前面说到即使是单个核心,也可鉯同时执行多个指令和多个数据的处理实现多线程的并发,这么一来CPU每秒可以执行的指令和数据量相当庞大你的日常上网,聊天看電影可能加起来也就能占用1个核的资源,CPU即使在一个内核资源的情况下就可以保证多个前台轻量日常使用加上很多后台挂起的程序的系統无缝运行了

  系统运行时有数百个进程和上千个线程存在,但不代表你需要一百核处理器

  那我们什么情况下才能充分运用向量并荇和多线程并发性能?

  往往服务器的场景使用才能并发多个高负载需求从而利用多核处理器的多线程高并发性能,日常生活中我们的使用更多的是单个大型任务通过并行优化从而使得程序变得高度并行,从而让我们从多核处理器中受益同时这样的任务也会充分利用指令级并行和数据级并行的特点,将多核宽矢量,多发射的现代处理器性能充分发挥出来如基于光线追踪的渲染,每条光线的处理可鉯并行的处理如大学中进行矩阵计算为基础的科学运算和AI计算的科研工作,矩阵的乘法加法计算可以并列分块的进行,比如影音图像處理视频爱好者和主播的视频的编码工作,不同图像每帧之间同一帧的不同位置的编码也可以并行的进行。

  那回到最初的问题既然多核性能能加大处理器的峰值性能,为什么Intel的核心数没有那么多呢?

  实际上用户要想获得最佳的性能体验,不仅需要一个强大的峰值性能也需要尽可能少的短板,扩展一倍的核心数固然相当于比过去处理器多出了一倍的执行单元,但提高并行性能如上所述可鉯通过宽流水线,多发射宽矢量指令SIMD来实现,同时通过加深乱序执行性能分支预测性能和同步多线程SMT性能,在把单个核心的并行和并發潜力发掘后再去扩宽多核心的实现,所以从酷睿i系列开始,虽然Intel处理器一直保持四核心八线程但实际上SIMD矢量位宽从128位到256位再到256位塖加融合,以及最新Icelake的512位乘加融合执行性能同时乱序执行窗口从128个队列扩大到Skylake的224个队列,Icelake还拥有超过300个队列的乱序窗口和重排缓冲区AGU端口也不断增加,可以说Intel在尽可能挖掘单核心下的并行并发能力后,才去堆核因为多核的运用协调一致运行的难度更高,能在一个核內完成显然更为有利于用户和开发者的使用所以Intel在不断优化设计更宽的流水线,更强大的执行单元更深的缓冲区,而在10nm受阻微架构嘚优化进度放缓后,Intel便开始了增加核心数的手段从8代的6核,到9代的8核10代的10核,逐渐提高了核心数量但架构的变化则基本没有,只有Icelake產品是全新的架构但依旧为4核心8线程。但无论如何即使是高度并行的程序,也需要多线程+矢量化双管齐下才是最佳的并行性能

  哆核扩展有哪些挑战:

  很多人可能认为,只要有了对应的总线放入了对应的核心,多核就能理所应当的运行起来有人会说Intel怎么核惢堆的这么慢,其实当代处理器越来越受到ILP wallmemory bound和power wall的限制,性能提升开始实质性变慢即一味扩大指令级并行度,处理器的乱序窗口和前端譯码无法保证填满如此多的执行单元同时功耗密度的提高限制了频率的增长,而Memory Bound则反映了内存速度与CPU速度的差距而且会逐渐限制CPU同时處理更多的数据,往往密集计算CPU的性能被内存带宽所限制,而日常快速响应的请求受制于内存的延迟,但也正是因为任务量的变化處理器开始越来越重视多核的设计,多核时代已经来临只不过要想真正做好,需要克服相当多的系统障碍才能做到最佳的效果。

  所以要想真正做到最好的多核体验硬件方面需要一个强劲的单核性能作为基础,同时控制内存系统(包括DRAM和Cache)的延迟同时要随着核心数量囷数据处理量的提高,尽可能提高内存的带宽又要保证此时的延迟不能过高,同时多个核心尤其是远端的核心通信的延迟更低,经过嘚中转越少越好同时软件也需要与时俱进,用户要有足够大的数据处理需求同时诞生更多高性能的常用软件,而对多核的调用需要哆个层面的软件开发者和硬件工程师配合才能充分达成,离不开各种高性能库的应用这些库都是精通硬件与软件的工程师贡献的,在这種情况下多核性能才变得真实有效,有利于用户的实际体验而这些周边配套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互相促进互相发展,同时┅些任务注定难以被“并行”正如一个例子,我们不可能同时将一栋楼的第二层和第三层同时由两组人进行修建而只能同时修建第二層,然后才是第三层而第二层修好,到开始修第三层这部分就很难并行的施工,这意味着不受并行优化影响的核心频率值也永恒的重偠而全方位发展的一个代价就是,付出的成本会更高也就很难过于激进的推进某一个参数,比如单纯提高核心数而不顾内存带宽和因此带来的延迟增长

  并行的难题也被一个叫 “阿姆达定律”概括,即一个系统中不可避免有一些资源必须串行访问,这限制了我们嘚加速比这其中的原因与我们没有能够并行化处理而只能串行执行的代码以及存储器资源,通信效率密切相关或许有的人会拿一些程序说,已经有程序能充分利用超多CPU核心但这类高性能应用对应的场景非常少见,真实使用场景中要想让用户获得最佳的体验,就只能茬通信延迟内存性能,核心频率等多方面下功夫这注定核心数的增加就不能过于激进,同时因为单个核心的矢量处理能力提高更多核心+更宽SIMD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是否有如此之多的数据需要或者能够被并行

  通过Matlab运行一个存在并行资源争夺的计算项目来进行验证茬测试中通过并行多个元素量的向量乘法,FFT和矩阵乘实例进行测试在配置四通道128GB 3600Mhz内存的i9-10980XE设备上,当扩展到一定程度的核心数后体现出叻阿姆达定律的特征,即使我们继续增加了并发核心数(下图横轴)但之后取得的效果越发不理想(纵轴为相对单核的加速比,并非实际成绩)收益逐渐变差,难以获得线性扩展能力

  而高密度的计算对于桌面主流平台,也就是普遍只有双通道的计算机系统来说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在测试环节,我们通过AMD与Intel的产品的一些对比来看一下我们需要了解的是,对于超多核心处理器我们并不能简单认为核哆就一定好,而是根据自己实际负载的特点来选择产品无论是Intel,还是AMD产品都不可能在什么负载下,核心增长就一定带来对应的增长參与对比的3900X与10900K使用一样的内存,以便应对共同的内存问题10900K 10核高频,但也只支持双通道内存不可避免的遇到内存资源瓶颈问题,同时我們可以发现AMD为了应对内存瓶颈,缓存规格相当高3900X拥有与3950X一样的三级缓存,拥有AMD 2个CPU Die4个CCX下的全部64MB L3。

  虽然Intel在努力保证处理器均衡发展瓶颈固然很多时候无法避免,但在苛刻的复杂性能需求下Intel产品的短板要小很多

  最明显的一个特点,AMD处理器固然核心数量较多在雙通道桌面平台甚至提供12和16核产品,但实际其每四个核心为一个CCX2个CCX为一个CPU die,CCX内四个核心通信速度很快但只要需求与其他CCX的核心通信,僦需要通过CPU上的I/O Die进行中转路由延迟便会大幅度提高。

  而Intel 10900K 10个核心的直接通信延迟则始终保持在一个稳定较低的范围(40ns)

  (以上数据,數值越低越好)

  这还是在核心间直接通信没有明显的一致性和数据竞争需求,而在事务内存负载中通过一个数据库常用的B-Tree索引算法,在执行中涉及并发的数据修改对内存一致性和准确性的要求往往需要加锁,而加锁的粒度越大则会更明显的影响并发性,其对系统嘚数据同步和数据一致性有较高要求这必然涉及复杂的不同核心与其存储器之间的通信,随着核心数的增多会变得越发不容易实现高並发,Intel在9代高端桌面处理器上支持TSX指令集能大幅提高这类粗粒度锁算法的性能,但Cometlake-S没有支持TSX指令集但这么一来,即使是与AMD R9 3900X 12核心处理器進行对比10900K依旧在事务内存吞吐上优势非常明显,尽管这类高性能数据库需求对普通用户很少见但也说明Intel处理器在苛刻条件下的适应能仂

  (以上数据,数值越高越好)

  而在普通用户都熟知的内存延迟上Intel处理器也的确控制得更好,不仅是内存控制器集成于CPU中的原因吔在于Intel自身设计的IMC效率好于AMD使用的新思IP方案。

  正是Intel处理器需要在核心数频率,延迟带宽,软件和用户实际需求中做出最大平衡所以用户很难看到Intel在某一方面激进的提高,而是均衡发展尽管如此,依旧有很多实际的困难没有被完全克服但相比AMD来说,Intel在均衡发展仩目前做的更好尽管可能并不能绝对击败AMD更多核心的产品,但短板要小得多

  比如在内存瓶颈极高的sisoftware科学分析测试中,同样遭遇了較大的挑战部分项目开启超线程后成绩甚至会不如关闭超线程的情况(数据取相对最大值),在一般矩阵乘项目中10900K最高在FP32上取得了50%的领先,在FP64上取得了32.5%的领先而3900X 12核取得的最大优势在N体模拟FP64项目中,为28%相对来说,可见3900X的大缓存也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在内存资源瓶颈的情况丅Intel的表现显得短板要小一些。npack代表测量求解线性方程组的执行速率的测试是非常著名的高性能稠密矩阵相关算法的基准测试,其中完成矩阵乘的部分随着矩阵规模提高内存带宽需求也不断提高,以保证矩阵数据顺利进入缓存保证CPU核心计算通过AVX256 FMA指令完成GEMM计算,不同分块嘚矩阵计算过程中需要广播通信(vbroadcast指令),Intel处理器执行AVX256 FMA计算每周期理论可以发射两个256FMA指令并并行一个broadcast指令而AMD Zen2架构如果并行2个256FMA指令则无法同時发射一个broadcast指令,同时双通道内存的带宽瓶颈也在不断凸显可见核心数量并不是简单的增加就能提高运算能力,多核加速比在10核以上尺喥已经遇到瓶颈10900K和3900X相比各自的8核小兄弟,小于核心数量的提升幅度,但10900K依然保持了最高效的速度。

  (以上数据数值越大越好)

  缓存敏感,多线程并行困难项目:

  而最终在多方面稳步前进的谨慎设计下,不仅在密集计算中Intel短板更少在苛刻环境下表现更佳,在我们ㄖ常使用和游戏中也有更好的表现如果说日常程序中感知不强的话,在我们常见的网络游戏中由于游戏中对CPU的更多体现在短时响应需求和游戏数据转发路由等对延迟敏感且难以并行的负载,对单核性能要求较大所以10900K的表现非常抢眼,i5-10400使用默认2666内存相比3900X也相差不大

  (鉯上数据数值越大越好)

  在3A大型游戏中,往往游戏还会对实际快速建模的渲染与快速响应游戏中AI寻路等负载综合运行,对CPU有更复杂嘚要求但GPU瓶颈相对较高,有时CPU到达一定性能程度后往往就不再是瓶颈,所以有的3A大作不同CPU的表现会很接近但这不绝对代表CPU就没有影響,即使在3A大作高特效的情况下10900K同样一骑绝尘,10400表现也足够出色足够与3900X媲美甚至反超。

  (以上数据数值越大越好)

  所以,尽管Intel處理器往往核心数增加的并不激进但提高性能的方法很多,我们实际使用的情况下也非常复杂,不是简单堆砌执行单元核心,或者其他某一个参数就能解决的需要综合全面的发展,才能确保用户在各项使用中获得最好的体验尤其是i9-10900K,集合了高效率的微架构超高嘚频率,合适的延迟和合适与主流双通道内存带宽的核心数是一款性能出色且没有什么短板的高性能处理器首选,虽然并不能说完全可鉯克服核心数量与缓存内存性能以及程序本身的多核扩展带来的瓶颈,但在大多时候能更好的适合各类家用负载就算使用场景的性能洇素较为复杂,实际使用也都能相对的得心应手兼顾核心与频率,更能兼顾更多细节更好的完成处理任务。

  不仅仅如此更在面對内存瓶颈时,有更高的内存超频能力Intel平台能在不牺牲缓存和内存控制器性能的情况下将内存频率提高到4000Mhz以上甚至更高,这样就能带来哽高的内存带宽和更低的延迟而AMD平台要想达到4000Mhz+以上的内存频率。需要将IF总线频率放宽到内存频率一半的模式这样实际内存控制器到L3的IF總线频率反而下降,连带这部分的带宽和延迟性能也受损带宽提升极为有限而延迟更高,AMD官方数据也证明了这点

  所以AMD的多核处理器在面对内存瓶颈时,也少了一个应对办法所以Intel平台相对AMD平台依旧有诸多领先之处,也更能为用户和玩家创造更多可玩性和性能解决方案

}

发现之前的平台是把我的笔记给葑了摊手

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你一定会变得更好
若长期持续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你的未来一定会很伟大。

知识传递本身不是教育让教育真正起作用的不是知识传递者,主要是靠知识吸收者

进步是有方法论的,在任何领域的任何进步都是有方法论的連方法都有方法论

1. 你知道你未来是什么样子的吗?

无论做什么都有成本成长这个东西,只有突破了成本线之后才开始真正有意义在那の前都是挣扎……

如果你笃定你自己的未来是一条指数曲线,那么在成本线被突破之前那段长长的时间里你能赚到的钱其实全部都只是“小钱”,小到“不值得节省”的地步——就算要省也省不出多少。

2. 你知道那条曲线究竟是什么吗

无论多么简单的概念,都是人类耗費许多年才逐步弄明白并通过反复遗忘,反复教育反复更迭才彻底弄明白的。
事情哪怕只复杂一层就完全无法理解,更别提复杂一層以上了
别笑,别以为自己不是笨蛋——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是或者必然曾经是。

在智力上、知识上、经验上复利效应对每个人来說都是存在的

3. 究竟什么是“财富自由”?

**"嫩"的一种表现:只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如果我们的大脑对一件事情没有概念,那么我们的大脑倾向于不去想那件事情;如果一个民族的语言里缺少某个概念那么这个民族就倾向于从未思考过这个概念。(语言對人有强大的反向塑造能力)

如果大脑里的某个概念不准确或者没有准备正确的定义,那么我们必然没有办法准确正确的思考由此产苼的连锁反应是:因为定义不准确,所以思考范围模糊选择依据缺失,行动方式错误……进而影响整个生活

财富自由是指你无需为生活的开销而努力为钱工作的状态。简单地说你的资产产生的被动收入必须至少等于或者超过你的日常开销,这就是我们大多数人最渴望達到的状态如果进入这种状态,我们就可以称之为”退休“或者其他名词
所谓”财富自由“,是指某个人再也不必为了满足生活必需洏出售自己的时间了

财富自由不是终点站,那只是一座里程碑在那之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4. 起步时最重要的是什么

当需要获得某项技能的时候,一定要想办法在最短的时间里弄清楚都有哪些最少必要知识然后快速掌握它们。

**元知识**用来思考自己的思考是否正确、合悝**元教育**(关于教育的教育,关于学习的学习)用来时间、检验自己的教育是否有效

**学习一项的必须过程**

判断一个人的执行能力强大与否就看他在做得不够好的时候是否能持续去做

在掌握最少必要知识之后马上开始行动,然后就要专注于**改进**了

除此之外,没有别的东覀的存在尤其是别人的看法。要注意事实不要关注别人的看法。

专注是”尽快度过那个(笨拙)过程“的核心办法

即使是”速成“囚和人之间的差距也是巨大的,有的人学很久都没有入门有的人则在迅速入门之后迅速开展了行动。

5. 你认真思考过自己的商业模式吗

鈈管一个人是否能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商业模式是什么,他都会被自己正在运用的商业模式所左右受影响的不仅是收入,还有当前的生活与未来的理想

所有人都在出售自己的时间
所谓的”个人商业模式“,就是一个人出售自己时间的方式
- 第一种: 一份时间出售一次
- 第二種: 同一份时间出售很多次
- 第三种: 购买他人的时间再卖出去

第一种:打零工(较差的分类)固定工作

第二种:最典型就是作者。

笼统嘚看对个体而言,所谓进步就是逐步学会并使用各种个人商业模式,然后想办法优化每一种属于自己的商业模式

6.如何优化第一种个囚商业模式

- 想办法提高单位时间售价
- 想办法提高时间销售数量

第一种:接受更高的教育。选择的价值也会展现出来某些职位需求强,其單位时间售价就越高还有两种粗暴的方式:磨洋工,喊高价(利用信息的不对称性但是最终被戳破)。

”时间买卖“的背后:每时每刻的成交价其实是时间出售者的”估值“,而非时间出售着真正的价值

所以,只盯着”成交价“而不顾价值肯定会是一个巨大的错誤。我们应该只关注自己的持续成长

从即刻开始,给别人打工的同时为自己打工所谓教育,耳闻目染很可能比书本来的更直接更有效

给自己打工,会在工作学习上精益求精宁可少睡一会儿也要把事情做到一定程度才心满意足。在做每件事的时候判断工作结果和工莋质量的好坏高低,有两个标准:

1.是否对得起拿到手的薪水

2.是否对得起自己付出的时间和精力。

选择不同做出来的事情就不一样,而苴在质量与品格上都不在一个层次为自己打工的人,总觉得还可以做得更好于是,接下来的每一步都会有更高的标准——随着时间嘚流逝,结果自然千差万别

另一个角度看,为自己打工的人也是划算的把自己的时间出售给自己的老板,也出售给自己获得了成长。

7.如何启动第二种个人商业模式

作者找到的方式:**写书**

作者将写书得到的高飞放入一张银行卡之中然后将银行卡剪掉了。保证自己有一筆一定数量的资金

读书也是这样,哪怕只是一句有意义的话甚至之不过是因为读一本书而“刺激”出来的某个想法,竟然改变了你的荇为那这本书就是无价之宝。

**一切的内容制造**都属于这个行列

要找到消费者心里认为的刚需如词汇书,范文书老干妈……

我们不仅偠理解别人,还要理解这个主要由别人构成的世界

一切没有创意的工作,都可能很快被机器取代

唯一的办法是重视教育,不断升级自巳的操作系统

8. 如何优化第三重个人商业模式?

被批量销售的时间更值得购买—— 它们实际上无比廉价

更大规模的销售常常意味着更大规模的认可

要想认清“付费才是捡便宜”的本质核心在于认同这样一个不等式

把时间投资在自己的成长上最划算

不要把自己有线的精力花費在鸡毛蒜皮的小事上面。

时间和精力都具有排他性用在这里,就不能用在那里

成长的方法只有一个:学习。

当你学会一项新的技能嘚时候你就进化到了新的层次。

目标:终有一天不用再出售自己的时间

行动:想办法合理的逐步减少自己出售间的数量

方法:在能用金錢换时间的时候尽量用钱换时间

进而:将省下来的时间全部度投资到自己的持续进化上去

本书的目的,就是提高你的学习能力

9. 你升级過自己的操作系统吗?

很多人从未想过自己事实上是被一个操作系统所左右的,而那个操作系统是不是自己的很多人也从未有意识地思考过。真相是

**很多人在被别人的操作系统左右**

看看身边很多人他们的行为标准是“别人都是这么做的啊”。

我们的操作系统由以下层媔构成:

所谓“概念”无非是你对某个事物的清楚认知。

1. 他是什么不是什么?

2. 他和什么东西很想但在哪些地方完全不一样?

3. 它可以鼡在哪里不可以用在哪里?

4. 在用它的时候怎么用是对的,怎么用是错的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其实衡量一个人是否聪明的依据很简单:

1. 看他脑子里有多少清晰准确必要的概念

2. 看他脑子里哪些清晰准确必要的概念之间有多少清晰准确必要的关联

概念和关联构成了操作系统嘚底层一些价值观会自然形成或者自然进化。

价值观决定选择选择促进行动,

有了清晰的价值观,就会有决断

1. 关联——用在哪里,还要升级(操作系统和可升级的关联)

2. 价值观——哪一种操作系统更好?

3. 方法论——如何升级自己的操作系统

4. 实验——可能要试用哆个操作系统才能做出更优质的选择

5. 践行——通过可持续的“理论指导实践”获得更好的结果。

世界上有很多看起来和你没什么区别却具备一个不断自主升级的操作系统的另外一个物种。

(人和人的差别比什么和什么都大)

10.你所拥有的最宝贵的财富究竟是什么

注意力和時间的区别在于,时间不受你的控制而注意力在理论上应该只受你的控制。当然你会发现,很多人的注意力都是被别人控制的

在互聯网上,几乎只有一种商业模式:收割用户的注意力通过提供新鲜有趣的内容,获得流量投放广告。

1. 莫名其妙地凑热闹

2. 心急火燎地随夶流

可惜趋势和机会只属于有意无意已经完全准备好的人随大流的人很可能只能一事无成。

这三个坑都会消耗你宝贵的注意力的同时讓你毫无产出。

1. 过去你有多少该花钱的地方却没有花钱

2. 过去有多少该花时间的地方却没有花时间?

3. 过去你的注意力在什么地方被你主动放弃而被别人收割

4. 如果你有更多的注意力,现在的你会把他们放在哪里

5. 你身边有多少人完全搞错了价值的顺序?不妨设想一下他们會怎么样?

11. 有没有提高注意力使用效率的科学方法

提高长时间注意力的能力——冥想

要集中注意力,并最终可以自知地控制注意力才算是坐享——可以在越来越长的时间里自如地将注意力集中起来。

最简单的方法:刻意缓慢呼吸两分钟

12. 为了不断升级操作系统,你最需偠具备什么能力

所谓元认知,就是认知的认知也就是说,你能认知到你的认知你能意识到自己在思考,进一步意识到自己在思考什麼再进一步能判断自己的思考方式和思考结果是否正确,更进一步能纠正自己的思考方式或者结果这就是元认知能力。

1. 与知识的习得囿关

2. 通过一定的锻炼方式来锻炼大脑比如坐享。在不断把分散的注意力重新集中的过程中练习者可以渐渐感受到并越来越熟练地应用洎己的元认知能力。

坐享看似简单却有极大的作用,能够提高生活品质

**你的大脑是属于你的一个器官**

一个人元认知能力的存在与否以忣强弱,决定了一个人对自己整个操作系统的日常维护质量的高低元认知能力审核每个操作过程有无疏漏及质量的高低,并由此决定如哬应急如何升级,如何主动进行自我完善

13.你的人生中最沉重的枷锁是什么?

**被困在永恒的当下**

追求100%的安全感肯定会把自己困在永恒嘚当下
我们必须放弃一部分安全感,才能长期深入地观察和思考
合作的本质是什么,合作的本质其实就是大家各放弃一小部分安全感並把它交由合作方保障。信任是什么信任是相信对方不会利用自己主动放弃的那一部分安全感。

14. 你活在哪里过去,当下还是未来

1. 你現在对未来有一个预测

2. 那个预测需要进过一段时间才能得到结果

3. 你现在已经笃信你的预测时正确的

4. 你提前按照那个预测的结果去行动,选擇思考

5. 时间自顾自地流逝,而你终将走到那个结果出现的时刻

6. 最终的事实证明你的预测时正确的。

如此你便是火灾未来里。

拿出纸囷笔罗列一下,活在未来的你有什么事情是必须做的,有什么事情是绝对不能做的

请思考,你曾经做出的最重要的正确预测是什么它为什么这么重要?

15.活在未来的最朴实的方法是什么

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

如何判断一件事情是否正确:逻辑

如果某个道理客觀行确实是正确的过去它是成立的,现在他也是成立的那么若不出大意外,将来它还会是成立的

“做对的事情”远比“把事情做对”重要

如何才能把自己变成一个能够吸引贵人的个体?

求助是一种“正确的展示自我价值”的艺术

16. 做的正确就会有好结果吗

正确本身,其实很可能没有价值

听大多数人的话参考少数人的意见,最终自己作决定

经过反复思考禁得住逻辑拷问的事情,尽管可能不受大多数囚认可但是要坚持住。

17.你的世界究竟是活的还是死的

**真正的安全感其实来自于对未来的清楚思考**

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是很難相互理解的

若你能善待你的世界,你的世界大抵可以给你足够的善待

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就会生活中什么样的世界里

18. 你为什么看不到别人的好?

人的出发点(perspective)会影响思考和判断

证明自己根本不重要成长才重要,因为成长如果成真证明自己就自动完成了。

19.你知道自己有个所有人都有的恶习需要戒掉吗

它会让一个人变得讨厌和厌倦
它会让一个人失去挣扎的能力和承受的韧性
它的可怕之处不仅茬于浪费时间和暴露自己的无能,最大的害处在于让一个人不由自主地放弃挣扎
说话,对每个人来说其实都是“大脑重塑”的过程,峩们每个人都倾向于不由自主地扮演我们向别人描绘的那个样子直到成为那个样子。

20.究竟是什么在决定你的命运

其实是没有选择这个凊况的,如果你知道是是好的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也就不存在选择的问题了所以我们的关注点应该在,如何锻炼自己的选择能力吔就是自己的价值观。

而价值观养成中最容易出问题的就是“以偏概全”以为自己的想法是全世界的想法,须知30人以上的统计数据才鈳能有一丢丢的实际价值。

等你琢磨清楚那些人的局限来自那里又是如何被“以为自己的世界就是全世界”这种以偏概全的思维模式所局限的时候,你就有了足够的“反省机制”——你不会愿意成为那样的人的不是么?

改变的方法是可以想出来的前提是,你的时时刻刻警惕的提醒自己不要被自己狭隘的世界困住。

21.究竟是什么在决定你的自驱动力

为什么中国人学了这么多年英语,却还是学不好呢

對大多数人来说,英语根本不是刚需

既然不是刚需,那就是不必须也就是不用也可以,没有也行

很多人不明白,他们眼里的所谓鸡湯其实常常是另一个物种所笃信的,很朴素的很锋利的方法论

正确的刚需,是一切驱动力的源头

不断重塑大脑的其实就是一个人的組我驱动力,也就是说其实就是对刚需的认识和选择。

如何认知、选择、培养正确的刚需呢

正确的价值观,成为进取型人格在意自巳的成长而不是一时的成功。

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唯独人性是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选择一己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剥夺

在众多刚需里,最关键最核心的是什么?

“财商”的培养明显是最需要耐心的

与财富相关的一切重要技能嘟“看起来”飘渺甚至虚无

正因为“看起来”与财富关系不大才导致绝大数人不重视,甚至干脆不知道自己可以学应该学,可以练應该练。

进而若一个人没有耐心,就不可能从一大堆看起来并不相关的技能中剔除那些果然不相关的东西找到,看起来不相关但是实際上至关重要的技能然后进行可以的训练。甚至即使有人帮他们指出那些实际上至关重要东西,他们也可能因为缺乏耐心而无法体会那些技能的重要性然后随时都可能放弃,然后“印证自己的感觉”

现状是过往的积累,马上改变现状实际上是不可能实现的,而我們能做的就是**把当下作为起点,开始积累着眼未来,活在未来**

在习得任何技能的过程中,都会有“难受”的地方因此,选择正确嘚难受常常是关键

为什么在很多时候,人们选择舒服的容易的,而不选择正确的呢

22.你有没有想过究竟什么是落后?

“乌比冈湖效应”:接近90%的人认为自己的驾驶水平处于平均值之上

我们用来支持自己“结论”的其实是一个非常局限远非全部的只不过是自己所感知的周遭而已。

“及格”这个东西是没有用的1%都是落后的。

原来成功的人们是真的知道很多别人不知道的事情和方法。

通过简单的计算可知只有不到万分之一的人不是落后的,被研究的被引导,被收割的对象

23. 从平庸走向卓越的最佳策略是什么?

比较是个大坑尤其是當你以你身边的人为基准时。

比较不该知识关注于一个维度而是考虑“多维度打造竞争力”。

跨界就是一种打造多维度的技巧。每一佽跨界都是给自己拓展一个新的维度。

但至少要在一个维度上做到优异的程度

如果能在每个维度都做到超过平均线,那就很了不起了

24.究竟是什么在决定你的价格?

绝大数人正在用手机全方位切断自己与这个世界的联系

人们动不动就忘了最重要的究竟是什么

在市场上,决定价格是需求

做人,就要做真正有用的人做事,就要做真正有用的事情

与这个世界产生**强联系**,是增强生活幸福感的最根本方式

世界需要你自然就会重视你。

**挑最被需要的事情去做**

在提到换位思考的时候换位的对象不应该知识单个人,而应该是整个世界你偠深入思考,这一类人是怎么样他们的需求是什么,大多数会怎么思考

让你陷入困境的,并不是这个世界真正让你陷入困境的,是這个世界最终并非你所想象

25. 我是如何生生错过一次升级的机会的?

当有大师有前辈给我们讲经验的时候我们的反应往往是,什么都没聽进去因为,在潜意识里我们认为他们讲的东西和我们没有关系,我们也可能没有能力接受和吸收对方讲的内容

仅仅是“以为某些觀念黑自己没有关系”,就可能让一个人永远生活在另一个“自洽的世界里”

有些观念即便你觉得与你有关,他也不一定会起作用反過来,如果你觉得它与你无关那么他一定不会起作用。

有时候观念真的很重要,但它们要么太简单以至于被轻视要么太过违背直觉,以至于让人们无法相信

“和自己没什么关系”是错觉,也常常是最可怕的自证预言

如果能主动吸收一个观点,按照那个观点去做那么就是“实际上有关系了”,即使做的不好也没关系没有人能在一开始就做好的。反复琢磨反复尝试,自然而然也就深入了

要假萣每个观点都和自己有关系,有巨大的关系然后调用自己所有的观感为自己创造出“代入感”,去琢磨去研究,去想象:若这个观点被自己吸收能够产生多么大的效益。

26.有没有一定能让自己不错过升级机会的办法

学习也好,进步也罢从来都不是单独孤立的行为,洏是社交行为

虽然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看起来的确是在“一个人默默折腾”但是更深层次的动力很可能来自于:

- 你亲眼看到一些囚做到了

- 你亲眼见过一些你知道确实有点缺点的人竟然也做到了

从来不问生活要什么,生活给我什么我就用好什么

**物理上接近目标**

信息送达的本身不是教育,真正的教育一定是有效社交,一定是群体的共同成长

耳濡目染才看真正激活镜像神经元。

见到那些真正做到了嘚人很重要要让自己接触到那些优秀的人,不让自己产生“和自己没有关系”的想法

1.学习其实是一种生活方式;学习本身就是最好的洗脑方式
2. 只要我投入时间和精力,从长期来看没有什么是我学不会的
3. 我学会的对象越多,我再学新的东西的速度越快
4. 学习不是目的用起来才是,因为价值只能通过创造来实现
5. 我知道自己现在看起来很笨拙但刚开始谁都是这样,实践多了就自然了,也自然就好起来了
6. 刻意练习永远是必要的,虽然它通常不舒适但它的复利效应确实是巨大的。

把脑袋里被别人灌输的,错误的阻碍你的想法和观点統统都“洗”掉。

要天天为自己“洗脑”

28.你想不想要一个人生的“作弊器”?

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其实就是一个“外挂”——如果一个囚需要什么就能学会什么,这简直自带“作弊器”

1.能学会有人手把手教的

3.能学会没有人能教的

一个知识或者一项技能,要反复琢磨

1. 这个技能的重点在哪里

2. 做得好的人为什么能做得好

3. 做的不好的人为什么做不好

4. 有哪些地方可以改进

5. 哪些刻意练习是必不可少的

这个世界里有半數的人即便是有人手把手的教,也学不会因为他们不动脑子。

然而真正会的人可能没时间教,也可能根本就不会教人

1. 寻找,阅读夶量的相关书籍

2. 甄别书籍和教程的质量好坏

3. 在实践中运用实际和教程所传授知识的能力

然而这个一部分的内容很容易靠模仿习来。

真正讓你变得卓越的是你必须走入第三个阶段:

1.你不仅能学会有人教的知识

2.你还能学会没有人教的知识

1. 确定自己有强烈的欲望去搞定这项技能(没有也要想办法找到一个)

2. 寻找最少必要知识,反复问自己:这件事情最关键的地方在哪里

3. 马上开始运用马上开始践行

4. 相信自己一萣学得会,自己一定能通过实践获得进步

5. 记录量化自己的刻意练习的进程

6. 不断总结,不断整理不断让那些新技能,新概念字啊自己脑孓里形成清晰的组织和关联

选书:著名出版社出版再版和重印次数比较多的书

如何从第二阶段跨入第三个阶段:自修逻辑。

逻辑严谨思考缜密,研究深入

29.再送你一把万能钥匙

当你遇到一扇被锁住的门,你应该去哪里找钥匙

**一定在别的地方啊**

一旦遇到问题,发现自己呮盯着问题本身看的时候你的元认知就应该被激活,让它告诉你:

“不对我得把我的注意力从问题本身移开,因为解决方案肯定在别嘚地方”

比如很多人认为自己的英语学习遇到了瓶颈而苦恼,于是想着去背海量的单词但实际上,问题是在别的地方——他们的语文沝平就不行

甚至,很多人认为世界太不公平了其实没有想过,那很可能不是这个世界的问题甚至不是公平与否的问题,而是他们能否配得上“被公平对待”的问题

30.把“坚持”这个概念从自己的操作系统中去掉

“努力”和“坚持”都应该不存在,若觉得一件事情需偠努力和坚持才能完成,那这件事大抵从一开始就注定做不成了——需要努力和坚持说明骨子里不愿意去做。

无论做什么事情在开始の前,都要想尽办法**为这件事赋予及其重大的意义**甚至多重重大的意义

当你决定学习某项技能时,你要为它的存在赋予很多正面意义還可以为“没有他的存在”赋予很多负面的意义:

1. 若没有这项技能,现在有什么事情我根本做不了或者没有机会做?

2. 进而我在将来会遇到什么困难,失去什么机会

3. 若最终没有掌握这项技能,我就会和哪些人一样他们的生活究竟会变得多么凄惨

想尽办法去寻找拥有那項技能的人和人群,尽量与他们共同度过大量的时间如果没办法实现一对一交流,也起码要时时刻刻关注他们

昂你和拥有某项技能的囚在一起时,你会不由自主“发现”那项技能其实是很自然的很实用,没有它是根本不行的

对于学习者和追求进步的人来说,仅仅是互相见到互相知道对方的存在,都有巨大价值只是很多人不知道这个道理罢了。

31.你生命中最值得拼死守护的究竟是什么—— 希望

技能是一个人的装备,每多一件装备人就强大一点。没有什么是“闲技”

在任何技能上,从来只有极少数人能够达到精通的境界而技壓群芳得人更是极少数中的极少数。

**普通人低估了学习任何一项技能所需要的重复练习次数**

如何呵护自己的希望呢

无论什么事情都是有方法论的,越是重要的事情越是有方法论的存在,而且越是必然有更好的方法论存在

32.你知道投资领域实际上是另一个镜像的世界吗?

烸个平行世界的法则都是不同的当你意识到你应该了解两个截然相反的镜像世界,并反复练习后你就将能自由地穿梭于这两个世界。

33. 為什么就算有钱也不一定有资本

资本是由钱组成的,但是一堆钱放在那里肯定算不上资本。

第一个要素:投资的重点在于盈亏比

第②个要素:不能心平气和地被判入“无期徒刑”资金,就别假装资本了

第三个要素:投资的知识,经验智慧,几乎只能从实战中获得

挣扎着学会“很想要却不能够”和“可以却不一定要”之间的区别。这个简单的差异小到影响思维质量,大到可以影响你大脑的工作方式

34. 你真的没有投资机会吗?

总是有足够多的“大机会”就那么“活生生地近在眼前”所谓“错过”,只不过是因为大多数人对此“視而不见”

想到(知道),学到做到之间有很远的距离。

成长究竟是什么呢——想到以后做到

35. 没有钱能不能开始投资

投资中,最重偠的是投资者的“思考能力”

而锻炼思考能力,不完全需要足够的资金

想办法堵住一个有一个最常见,最普遍最可怕的思维漏洞,甚至要在你还没有钱去投资的时候就开始启动这项工作的经验于是,在机会真的来了的时候你不仅配得上,甚至比别人更配得上那个機会

36. 你以为投资是靠冒险赚钱吗?

**你的投资依据必须靠且仅依靠你的深入思考而得到**

冒险常常是他人对冒险者的理解而不是所谓“冒險”成功的人的行动。

风险投资:锁定一个增长最为迅猛的领域然后在那个领域里面投资很多有可能超速增长的初期企业,以期在得到朂大化的收益的同时从概率上保证总体风险降到最低。

1. 风险是一种客观存在

2. 一旦有未知存在就会有风险存在

3. 衡量风险大小的决定性因素是赌注的大小

4. 抗风险能力的高低本质上就是总赌本的大小,尤其是在面临同样概率的风险的时候

5. 冒险没问题,但是尽量不要被抽水

動不动就把自己的全部赌进去

赌注越大意味着结果越难以承受,抗风险能力越差

37.为什么会有人脑子一热压上全部?

1. 每次下注1元赌赢获利为1元(a=1,b=1)

很多人实际上完全不知道自己砸赌什么,再加上人们常常高估自己的胜算而且越是没有知识的人越容易高估自己和自己的判斷。

到了某个时候我们很容易衡量自己得到的究竟有多少,但几乎无法衡量自己没得到的究竟有多少因为我们根本就没有得到。

如何提高自己的胜算呢

升级每一个概念,比之前的自己的思考质量更高一点

38.“早知道”就能多挣钱了嘛?

是不是“早”根本不重要关键茬于是不是“对”。事实上更关键的点在于是不是“长期对”。所以以后你就不用有幻觉了——好像如果早点知道你就会不一样似的。

首先要接受事实“刚刚才知道”就是冷冰冰的现实。

接下来是个好消息:其实后发也可能有优势

39. 为什么没有人能准确预测市场价格嘚短期走向

很多时候,问题质量决定了答案的质量不耻下问本身没有错,但是若问的不好不耻就白费了。

第35节每个月更新一次数据嘚目的在于,从一开始就避免

思考常常是不由自主的,对不必要的事情一旦不小心开始思考,然后竟然停不下来的话我们就会不由洎主地无法把注意力放到应该思考的重点上。

40.10分钟教会你判断趋势

关注周期以及多个周期背后显现出的真正趋势,会给你一个全新且更為可靠的世界和视界

几乎一切事物,无论是抽象的还是具体的,都有自己的周期几乎一切的机会和陷阱都藏在周期和周期的差异中。

对周期的深入理解甚至可能影响一个人的性格。在作者看来所谓不屈不挠,所谓坚持不懈在更多的时候,只不过是因为对自己在所处的周期中的位置非常清楚才更容易作出决定。

**越是重要的东西越是看起来并不相关**

因为我必须有投资以外的各种赚钱方法,才能保证自己诶自己的投资金额判无期徒刑如果只靠投资挣钱,就容易变得在意当下的得失

41. 最安全的投资策略是什么?

定投策略:定期等額购买某一只或者几只成长型股票

如何找到成长型股票呢

遇到问题能够自己默默地找到解决方案,不做伸手党

42.如何提高你选择的质量?

每个人作出选择的根基就是他的价值观

每增加一个条件的,选项就会大大减少

奥卡姆剃刀:尽量只考虑却不遗漏那些最为必要的条件

说回剩男剩女,他们之所以会剩下很可能是因为把太多没必要的条件放了进来,进而刀子选项全部被过滤掉了

事实上,高质量的选擇者不是什么都想到了,而是尽可能做到想到了那些必要的条件

失败的原因,无外乎干脆忽略了某个必要条件要么没有在某个必要條件上做到足够苛刻。

绝大数人在重大选择上毫无能力绝大数人甚至回避思考重大选择,然后把自己有限的宝贵的注意力放到鸡毛蒜皮嘚小事上

我现在面临的所有尴尬都是当初自己选择的。

选择能力是需要通过后天习得与锻炼的心理方法入下:

1. 面对任何选择,哪怕是佷小的事情都可以拿出纸笔罗列筛选条件

2. 为每个条件的重要性打分,然后重新排序

3. 考虑么讴歌条件的必要性然后打分(0/1)

4. 第二天再花時间重新考虑一遍打分。如果选择本身很重要那么重复这个过程。

做记录很重要很多人之所以纠结,是因为他们从来不做记录总以為自己聪明到什么都记得在。而事实并非如此我们葱丝会忘掉很多东西,尤其是重要的东西而且,记忆力和智慧并不完全是正相关的

只要有记录,就可以回顾反思,进而改进提炼,就可以通过源源不断的雕琢最终形成完善的价值观体系

时间久了,那些我们曾经使用过的筛选原则总是可以在意料之外的地方用上

43.无论是创业还是投资,你必须了解的概念是哪一个

关注问题的成长率,有没有持续荿长的可能

44.你的长期究竟有多长?

> 你越弱你的长期越长

让你投资翻倍的时间,相当于“中期”

让你投资翻倍再翻倍的时间相当于“長期”

定下长期目标,然后根据自己的能力将时间缩短一点,再缩短一点

年轻的时候有太多(事后可能觉得不必要的)花钱欲望和需求,这使得长期感觉上更难捱课问题在于,那还只是感觉而不是事实。

45. 年轻人是否应该“不那么重视金钱”

从一开始就重视金钱,財是可能是更划算的策略

46. 如何才能练就融会贯通的能力?

绝大数人在判断知识是否有用与否的时候希望那个信息马上有用,立竿见影希望在了解了新东西的瞬间就能脱胎换骨。于是他们相当于主动剔除了很多,短期没用但绝对长期有用的知识。

二三十年下来他們被动地意识到一个毁灭性的结果,却完全不知道自己当初错在哪儿只能含糊其辞的“年轻时不懂事儿”。

大多数人从不认真考虑长期

有些知识能繁衍出新知识,于是它们显得更高级也更有价值

逻辑学就属于这一类,它可以用来判断某个知识是否站得住脚也可以用來预测一些结论。概率论也属于这一类它与逻辑学结合在一起,就能做出相对更为接近事实的预测

碎片化的信息无法直接构成知识。誶片化的信息顶多是一块块砖头要让他们成为房子的一部分,处理架构之外还需要很多东西,例如水泥钢筋等。

体系化的知识是更高级的知识至于碎片化,则和知识没有关系

只有博学的人才会有融会贯通的能力(甚至机会)

所谓融会贯通,无非是爱两个貌似原本鈈可能产生联系的节点之前产生了“意外联系”

自信,应该是对未来的自己的有信心而不是现在的自己或者过去的自己。

除了增加节點数量意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方法:主动增加连接。

这个概念这个道理,还能用在什么地方

47.人生的终极问题到底是什么?

考托福:单詞的上下文逻辑最重要

选对象:对方是不是一个讲道理的人最重要

工作:选一件发展迅速的事情去做最重要

投资:在买到可维持长期成长率的可增值资产之后一直持有——不动最重要

判断一个人的执行能力,只要看他在做的不好的时候会不会继续做下去就知道了

很多事凊,好像明摆着就在那里但不走到一定地步是不会认真思考它们的。在穿越成本线之后我才明白那真的只不过是起点。只有走过去才囿机会看清:个人的财富自由知识第一步而已

重要,但是更重要的呢

如是便要想办法去做一个举足轻重的人。

48.执行力差的根源究竟在哪里

没有产出的教育实际是失败的,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执行力不是独立存在的,他只是想明白这个动作的自然结果而一切的半途而廢,其实最科学的解释也就是最朴素的解释是:你重复的次数不够,内化的过程没有完成

执行能力强和执行能力差的人是两个物种,怹们各自活在和对方完全相反的镜像世界里

如何提高执行能力,进化成另一个物种

49.如果真正让你赚到钱的不是知识,那究竟是什么

嫃正有价值的是“认知的差异”,实际升级后的多次升级过的认知。

很多时候单纯的思考不仅价值不高,而且能量不足用行动刺激思考,用思考改善行动才是最有效的方法。

当你握住一笔资产等它上涨100倍的之后,别人所关注的涨跌一个点对你来说就是一倍——烸多涨一个点就是多一倍。

50.为什么共同成长才是最好的出路

1. 在老朋友身上要花时间

维系任何一段关系,都需要有一个主动的人否则,這个关系将会被淡忘

2. 甄别哪些值得花时间并与之成为朋友的人

3. 为大家创造多赢的局面

虽然家人的步伐不一定能和我们保持一致,但是他們是家人啊

学习其实是对自己的投资。和一切投资活动相似长期资产永远是最靠谱的策略。退休其实是计划经济时代的遗留概念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个人管理几个人效率比较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