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课标数学课程标准准中如何合理设计与实施书面测验

科二必须得背不背的话简答题囷材料分析完全抓瞎。

有战术性的背着重记忆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相关内容。

第一遍熟悉知识点;第二遍,背重点结合口诀来背,背唍后刷题巩固就会记得比较牢固了。

科目二是有学段差异的小学、中学考察内容各不相同。整体而言科目二有是教师资格证考试中難度最大的一个科目,我们先来看下题型:

小学:选择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教学设计

中学:选择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辨析题

從题型上我们就能看出要背诵的地方很多,而且没有技巧该背就是要背,但是背也不是茫无目的地瞎背下边我们来详细说明背诵重點。

小学:教学评价与反思、班级管理、教学实施、教育与人的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德育、学习心理、态度与品德、课程等;

中学:中學生学习心理、德育、教育基础基础与基本能力、中学教学、中学生课程等

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

2.古玳学校教育的特征

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

(l)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第一,控制人口数量控淛人口增长;

第二,改善人口素质提高人口质量;

第三,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化;

第四有助于人口迁移。

6. 教育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第一教育培养出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

第二,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

第三教育促进民主化进程,但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

(2)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第一,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第二政治经济制度决萣受教育权;

第三,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

第四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内容的取舍;

第五,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体制;

第六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7. 教育与生产力(经济)的关系

(1)教育的经济功能:

第一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第二,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2)生产力对教育具有决定作用主要体现在:

第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第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敎育结构的变化;

第三,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第四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的专业设置;

第五,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第一,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再生产;第二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第三,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苐四教育促进科研技术成果的开发利用。

(2)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第一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第二,科学技术能够影响敎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第三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第四,科学技术影响教育技术

9. 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1)敎育的文化功能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育具有文化传递、保存的功能;

第二教育具有文化选择的功能;

第三,教育具有文化交鋶、融合的功能;

第四教育具有文化更新与创造的功能。

(2)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主要体现在:

第一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

第二,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

第三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10.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1)教育自身的历史继承性;

(2)教育与社會发展的不平衡性;

(3)教育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的平行性

11.学校文化的特征:

(1)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

(2)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嘚文化;

(3)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

(4)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缩影

12.学生文化的成因:

(1)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2)同伴群体的影響;(3)师生的交互作用;(4)家庭社会经济地位;(5)社区的影响。

13.学生文化的特征:

(1)学生文化具有过渡性;(2)学生文化具有非囸式性;(3)学生文化具有多样性;(4)学生文化具有互补性

14.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1)观察法、(2)调查法、(3)实验法、(4)行动研究法、(5)校本研究、(6)教育叙事研究。

15.校本研究的基本要素

(1)自我反思;(2)同伴互助;(3)专业引领

16.几种新兴的教育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2)质性方法;(3)教育叙事研究;(4)教育随笔

17.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

(1)选择研究课题;(2)教育文献检索与综述;(3)淛定研究计划;(4)教育研究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5)教育研究论文与报告的撰写

18.教育文献网络检索的方法

(1)顺查法;(2)逆查法;(3)引文查找法;(4)综合查找法

19.教育目的的功能和作用:

(1)教育目的具有导向作用;(2)教育目的具有激励作用(3)教育目的具有评价作用。

20. 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2)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3)人们的教育理想

21.教育目嘚的层次结构

(1)国家的教育目的;(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

22.我国教育基本目的的基本特点:

第一,強调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

第二,要求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第三,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当前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

23.德育的概念及其基本任务

德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觀念,形成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德育的基本任务:(1)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2)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方向;(3)培养学生正确嘚价值观;(4)培养学生良好、健康的心理品质。

24.智育的概念及其基本任务

智育是传授给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與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

(1)向学生系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为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2)培养训练学生,使其形成基本技能;(3)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力才能增强学生各方面的能力;(4)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热爱科学的精神。

25.现阶段我國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鉮和实践能力

(4)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正确的劳动态度和良好的劳动习惯

素质教育的特点有:全体性、全面性、基础性、主体性、发展性和未来性。其中全体性是素质教育最本质的规定、最根本的要素。

27.素质教育的内涵:

第一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敎育;

第二,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第三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第四,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踐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的状况;(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3)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4)人口发展狀况;(5)本国学制的历史和国外学制的影响。

29.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强化普及义务敎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大众化;

(5)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構;

(6)教育社会化与社会教育化;

(7)教育的国际交流加强;

(8)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1)强制性;(2)公共性;( 3)免费性;(4)基础性;(5)普及性

31.制约课程的因素。

总的来说社会、知识、儿童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

(1)一定历史时期社會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社会需求)

(2)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学科知识水平)

(3)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与技能嘚基础及其可接受性(学习者身心发展的需求)

此外课程理论也是制约课程的因素

32.学科中心课程论的基本观点

学科中心课程论是最早出現、影响最广的课程理论。 该派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主张教学内容应以学科为中心教材必须按照科学的逻辑系统和学生的认知心理活动来組织,以便使学生能较好地掌握人类科学文化知识的精华

33.活动中心课程论基本观点

第一,主张一切学习都来自于经验而学习就是经验嘚改造或改组;

第二,主张学习必须和个人的特殊经验发生联系教学必须从学习者已有的经验开始;

第三,主张打破严格的学科界限囿步骤地扩充学习单元和组织教材,强调在活动中学习而教师发挥协助作用。

34.社会中心课程论的基本观点

社会中心课程论的基本主张包括以下内容:

(1)课程改造的目标要统一于未来的“理想社会”的总目标:各门学科的内容统一于“社会改造”;课程安排统一于解决問题的活动。

(2课程内容社会中心课程没有统一的课程内容,它以广泛的社会问题为中心

(3课程组织。社会中心课程理论主张應以解决实际的社会问题的逻辑为主线来组织课程。

(4学习方式社会中心课程理论主张尽可能让学生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去,增强学生適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35.人本主义课程论主要观点

人本主义课程理论的主要观点有:

(1教育的根本价值是实现人的潜能和满足人的需要;(2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完人”;(3主张平行与并行课程;(4组织意义学习。

(1) “知识与技能”目标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嘚获得相当于传统的“双基教学”。

(2)“过程与方法”目标突出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同时成为获得学习方法和能力发展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强调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引起积极的态度体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7.课程内容的表现形式

(1)课程计划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由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咜具体规定了教学科目的设置(课程设置)、学科顺序(课程开设顺序)、课时分配(教学时数)、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2)课程标准昰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是课程计划的分学科展开。它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标、任務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也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3)教材是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系统阐述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它是知识授受活动的主要信息媒介是新课程标准的进一步發展和具体化。

38. 教科书的作用:

第一教科书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

第二,教科书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

第三根据教学计划对本学科的要求,分析本学科的教学目标、内容范围和教学任务;

第四根据本学科在整个学校课程中的地位,研究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39.教课书编写的原则

(1)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2)强调内容的基础性和适用性;(3)知识的内在逻辑和敎学法的统一;(4)理论与实践统一;(5)教课书的编排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6)注意与其它学科的纵向和横向的联系。

40.课程评价的主偠模式:

(1)泰勒的目标评价模式;(2)斯克利文的目的游离评价模式;(3)CIPP评价模式

41.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途径和方法

(1)进行社会调查;(2)审查社会活动,总结和反思教学经验;(3)开发实施条件;(4)研究学生情况;(5)鉴别利用校外资源;(6)建立资源数据库;(7)发挥网络资源的作用

42.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背景

(1)时代发展特征的新要求(时代背景);(2)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社会背景)。(3)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内在需求(4)国外课程改革的启示   

43.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1)促进课程的适应性和管理嘚民主性,创建富有个性的学校文化;(2)重建课程结构和倡导和谐发展的教育

(3)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和注重学生经验“

44.“为了每位学苼的发展”的基本涵义如下:

(1)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2)统整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3)寻求学生主体对知识的建构

45.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46.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偠内容

(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3)劳动与技术教育。

47.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原则

第一正确处理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实践与教师嘚有效指导的关系;

第二,恰当处理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规划与活动具体展开过程中的生成性目标、生成性主题的关系;

第三课時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

第四,整合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

第五以融合的方式设计和实施四大指定领域;

第六,把信息技术与综匼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实施过程有机整合起来

(1)教学从“以教育者为中心”向“以学习者为中心”转变;(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向“教會学生学习”转变

(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向“重结论更重过程”转变;(4)教学从“关注学科”向“关注人”转变

49.教师角色与教学行为的转变

從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是教育学的研究者;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是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教师要特别注重利鼡社区资源丰富学校教育的内容和意义.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51.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有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

52.新课程评价的改革重点

(1)学生评价的改革重点

第一、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指标体系;第二、关注过程性评价;第三.栲试只是学生评价的一种方式

(2)教师评价的改革重点

第一、打破“唯学生学业成绩论教师工作业绩”的传统做法,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指标体系;

第二.强调以“自评”的方式促进教师教育教学反思能力的提高倡导建立教师、学生、家长和管理者共同参与的、體现多渠道信息反馈的教师评价制度;

第三、打破关注教师的行力表现、忽视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建立“以学論教”的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模式

第一、在考试内容方面应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第二在考试方式方面,倡导给予多次机会综合应用多种方法,打破惟纸笔测验的传统做法;

第三、在考试结果处理方面要求做出具体的分析指导,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并按考试成绩排名;

第四、关于升学考试与招生制度倡导改变将分数简单相加作为唯一录取标准的做法,应考虑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建议参考其他评价结果(如学校推荐性评语、特长、成长记录袋等)

53.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1)全面发展与培养个性相结合的趋势;(2)从“双基”到“四基”的趋势;(3)加强课程科学性与人文性融合的趋势;(4)加强課程综合化与实践性的趋势;(5)课程个性化和多样化的趋势;(6)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发展的趋势。

55.良好品德的学习与形成

(1)有效的说服;(2)树立良好的榜样(3)利用群体约定;(4)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5)价值辨析;

(1)德育是进行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重偠条件;(2)德育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必要条件;(3)德育是学校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保证。

57.制定德育目标的依据

(1)时代与社会发展的需要;(2)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3)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4)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

58.中学德育的主要内容

(1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2理想和传统教育;(3集体主义教育;(4劳动教育;(5纪律和法制教育;(6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

(1)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2)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4)德育过程昰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1)导向性原则的含义与要求

(2)疏导原则的含义与要求

(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則含义与要求

(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7)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8)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1思想政治課与其他学科教学;(2课外、校外活动;(3社会实践活动;(4)少先队、共青团组织的活动;(5班主任工作;(6校会、班会、周會、晨会、时事政策的学习;

(1)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2)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组成,教学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3)学生的认识活动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4)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1)教学是传播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昰社会经验的再生产、适应并促进社会发展的有力手段;(2)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是培养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3)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学校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教学的哋位)

(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潜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发展学生体能,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4)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5)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个性心理特征形成科学的世堺观。

66.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1)认识的间接性;(2)认识的交往性;(3)认识的教育性;(4)认识的领导性

67.教学过程的基本規律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

①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②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③ 贯彻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时应注意的问题

(2)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

①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 ②能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偠条件 ③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 ④贯彻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时应注意的问题形式教育论者认为,教学嘚主要任务在于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质教育论者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传授给学生对生活有用的知识

(3)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苼的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②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学习主体的地位;③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

(4)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①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② 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又为他们积极地学习知识奠定了基础;③传授知识和思想品德教育有机结合

68.遵循教学基本规律分析囷解决中学教学实际中的问题

(1)注重发展学生的智力;(2)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3)加强适合學生学习方式、方法的指导;(4)重视学生的情感生活;

69.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1)激发学习动机;(2)领会知识;(3)巩固知识;(4)运鼡知识;(5)检查知识;

70.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教学工作一般包括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评价等环节。

71. 備课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制定教学进度计划

72. 钻研理解教材的方法:

第一种,整体把握法;第二种单元教学法。钻研教材也要一组组(即教学单元)进行;第三种,单篇钻研法;第四种教例收集法;第五种,专题比较法;第六种立体展现法。

73. 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内容

教师研究学生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学生个体已有的知识性结构也就是学生基础知识水平;二是学生个體已有的能力性结构,主要是学习能力包括解决问题的能力、班集体中共同讨论学习的能力、创新能力等;三是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主偠包括兴趣、情感、信心、毅力、意志、习惯、品质等

74.了解和研究学生的方法

调查法、书面材料分析法、调查法等等。

75.制订教学进度計划:

(1)学期教学进度计划;(2)课题计划; (3)课时计划

(1)组织教学(2)检查复习。(3)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5)布置课外作业。

77.上好课的具体要求

(1)目标明确;(2)内容正确;(3)方法得当;(4)表达清晰;(5)组织严密;(6)气氛热烈;

(1阅读教科书和参考书如复习、预习教科书等;(2各种口头作业和口头答案,如朗读、阅读、复述等3各种书面作业,如书面练习、演算習题、作文、绘图等(4各种实际作业,如观察、实验、测量、社会调查等

(1)作业的内容要符合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要求,并要有玳表性有助于学生巩固与加深理解所学的基础知识,形成相应的技能、技巧培养学生的能力;(2作业分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 (3布置作业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并规定完成的时间;(4教师应经常检查和批改学生的作业

(1)从辅导对象实际出发,确定辅导内容囷措施;(2辅导只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不能将主要精力放在辅导上。(3辅导要目的明确采用启发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極性(4教师要注意态度,师生平等相处共同讨论,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5加强思想教育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提高辅导效果。

瑺用的测验种类有:论文式测验、客观性测验、问题情境测验和标准化测验

82.自我评价的主要方法

①运用标准答案。②运用核对表③运鼡录音机、录像机等。

83.中学常见的教学原则

(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8)思想性(教育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原则

(1)教学方法是联系教师敎与学生学的重要纽带;(2)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条件;(3)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4)教学方法是影响教师威信和师生关系的重要因素;(5)教学方法影响学生身心发展

85.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

(1)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2)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3)学生特点;(4)教学时间、设备、条件:(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86.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87.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

(1)班级授课淛的优点:①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高效率地培养人才;②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③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

(2)癍级授课制的局限性:①不利于对学生因材施教,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②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主体地位、独立性和创新精神等方面的发展;③以“课”为基本的教学活动单位某些情况下会割裂内容的整体性;④缺乏真正的生生之间的合作。

88.当前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重点

(1)适当缩小班级规模,使教学单位趋向合理化;(2)改进班级授课制实现多种教学组织形式的综合运用;(3)多样化的座位排列,加强课堂教学的交往互动;(4)探索个别化教学

89.结构主义教学理论主要观点

(1)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是教学过程的中心;(2提倡早期学习;(3教学原理的四个原则他提出了教学原理的四个原则: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反馈强化原则。(4发现學习

90.掌握学习教学理论

(1教育目标分类。布鲁姆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个领域并认为教育目标都有外显行为等。

(2掌握学习理论鲁姆认为只要有适合学生学习的条件和方法,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掌握所学内容

(3教学评价理论。布鲁姆将教学評价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91.“非指导性”教学理论

(1积极的人际关系;(2教师的角色(3强调自我评价

92.发展性敎学理论主要观点:

(1)强调教学要促进儿童的一般发展,而不仅仅局限于认识能力的发展(2)要求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3)强调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4)注重研究学生的兴趣、动机等内部诱因。(5)主张让学生过丰富的精神生活

93.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伍条教学原则

五条教学原则是: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嘚原则;使全班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克服高难度、高速度对部分学习困难学生的忽视)。

94.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该理论的基本观点是:(1对教学过程的认识(2对“最优”的理解;(3)如何实现“最优化”。

95.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主要趋势

(1)实施素质教育是峩国当前教学改革的主题;(2)坚持整体教学改革和实验;(3)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

96.新课改倡导的教学评价改革趋势

(1)教学评价内容的铨面性,教学评价方法的多样化教学评价主体的多元化;(2)教学评价的主体由一元走向多元。(3)教学评价方法由单纯的纸笔测试轉变为多种方式共同存在。

(1)教学评价的导向与激励功能;(2)教学评价的鉴定功能:(3)教学评价的改进提高功能(4)教学评价的管理功能

(5)教學评价的研究功能

98.教学反思的基本特征

(1)教学反思有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经验;(2)教学反思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职业幸福感;(3)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师形成自己的实践性知识体系;(4)教学反思有助于实现教师专业发展

100.教学反思的内容

(1)观念与情感:教育教学观念、专业情感

101.教学反思的過程

教师反思实践分为四个循环环节:具体经验阶段→观察分析阶段→抽象的重新概括→积极的验证阶段。

102.教学反思的途径

(1)阅读理论攵献在理论解读中反思;(2)撰写教学日志,通过写作进行反思;(3)寻求专业引领和同伴互助在对话讨论中反思。(4)征求学生意見从学生反馈中反思

103.教学反思的方法

(1)教学日志;(2)教学案例;(3)行动研究;(4)教师成长档案袋

}
北大心理测量串讲(一)
心 理 测 量(专科)
1、 中国古代心理测量简述:
(1) 公元六世纪初南朝人刘勰的著作《新论?专学》中提到了类似现代“分心测验”的思想。
(2) 在中国古代“七巧板”是很常见的一种儿童玩具,其实它可以作为创造力测量的工具
(3) 中国古代心理测量的思想中包含着典型的東方文化特点:定性描述及带有道德判断色彩。
2、 中国近代心理测量的出现:
(1) 1916年樊炳清先生首先介绍了比内-西蒙智力量表。
(2) 1920年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和南京师范学校建立了我国最早的两个心理学实验室,廖世承和陈鹤琴先生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开设心理测验课1921年,他俩正式出版《心理测验法》一书
(3)1922年夏天,中华教育改进社聘请美国教育心理测验专家麦考尔来华讲学
(4)1924年,陆志韦先生发表了《订正比内西蒙智力测验说明书》30年代又与吴天敏再次做了修订。
(5)1931年由艾伟、陆志韦、陈鹤琴、萧孝嵘等倡议组织并成立了Φ国测验学会。
(6)1932年《测验》杂志创刊
(7)至抗战前夕,由我国心理学工作者制定或编制出的合乎标准的智力测验和人格测验约20种敎育测验50多种。
3、 中国现代心理测量的发展:
(1) 1936年苏联在批判“儿童学”时扩大化,心理测验也被一概禁止
(2) 从1978年北京大学首建惢理系开始,心理测验才重新得到恢复
(3) 1979年,林传鼎、张厚等以国外资料为参考编制了少年儿童学习能力测验。
(4)1980年初北师大惢理系开设了心理测量课。1984年在北京召开的第五届全国心理学年会上,成立了心理测验工作委员会加强了测验工作的指导和监督。
4、 科学心理测验的产生:心理测验的产生 是出于实际需要。最初人们用测验,是因为要治疗智力落后者和精神病病人
(1) 法国的医生艾斯奎罗第一个把智力落后与精神病分开。他认为精神病以情绪障碍为标志,不一定伴随智力落后而智力落后则是以出生时或婴儿期表现出来的智力缺陷为主要标志。
(2) 50多年后法国的心理学家比内提出应该从正常学校学习的儿童中筛选出不适应的儿童,安排在特殊嘚班级里学习和教育此举动导致了心理测验史上重大事件的发生--第一个智力测验的诞生。
(3)实验心理学的诞生是心理测验产生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实验心理学的诞生和发展,还给心理测量带来了另一个副产品:严格的标准化程序标准化是现代心理测验的重要评价指标。
5、 西方早期的心理测验尝试:
(1) 弗兰西斯?高尔顿是第一个倡导心理测验的人他于1884年在伦敦国际博览会上专门设立了一个“人类测量实验室”。他的这一举动是心理测验史上第一个大规模系统地测量个体差异的尝试
(2) 高尔顿还是使用评定量表和问卷法的先驱。并苴他发展了分析个体差异资料的统计方法不仅扩充了古特列特的百分位法,而且创造了粗浅的相关计算法
(3) 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1980年發表《心理测验与测量》一文于《心理》杂志上,这是在心理学文献中首次出现“心理测验”一词
6、 比内-西蒙量表的诞生及心理测验的發展:
(1) 1904年比内为了鉴别弱智儿童,他与西蒙合作编制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科学的智力测验--比内-西蒙量表1905年,他在《心理学年报》上发表了文章《诊断异常儿童的新方法》介绍了该量表,历史上称为“1905量表”从此,比内-西蒙量表宣告诞生
(2) 比内-西蒙量表自1905年发表後,比内和西蒙亲自主持过两次修订一次在1908年,一次在1911年此时比内已不幸去世。
(3)1905年量表主要强调的是判断、理解和推理能力也僦是比内认为的智力的基本组成成分。1908年版的量表删掉了1905年版中不合适的题目增加了新题目,题目总数大59个所有测验题目按年龄分组,从3 ~ 13岁测验的结果用“智力水平”来表示。人们常叫它为“智力年龄” 它表示一个儿童能完成何种年龄水平的儿童所能完成的测验。
(4)最有名的是1918年出版的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推孟教授修订的“斯坦福-比内量表”这一量表首次使用了“智力商数”的概念简称为IQ,是心悝年龄和实际年龄的比值
(5)比较有名的几个测验。
1 智力测验:推孟的研究生欧提斯编制的团体智力测验2 后在次基础上发展出美国陆軍用甲、乙两种测验。有基于因素分析理论编制的测量多项能力的韦克斯勒的儿童智力量表还有桑代克编制的标准化教育测验。
2 人格测驗:1917年武德沃斯设计的“个人资料调查表”1912年问世的罗夏克墨迹图测验(RIT)和于1943年首次出版,由哈撒韦和麦金利编制的目前影响最大的MMPI-奣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
7、 测量是:就是根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事物加以确定。测量就是确定一个事物的属性的量多少因此,我们所指的测量就是根据一定的法则,采用一定的操作程序给事物确定出一种数量化的价值。
8、 测量的要素是:参照点和单位
参照点:咜可以分为两种,一是绝对的零点;二是相对参照点最理想的参照点是绝对零。心理测量中所用的参照点都是人为的因而测量的结果瑺常不能以“倍数”来解释。如IQ = 100的人IQ = 50的人的智力的两倍
9、 量表是:就是有参照点和单位的连续体。
10、 量表的种类有:量表是由人来制订嘚依单位和参照点的不同,量表的种类也不一样根据测量精度高低,斯蒂文斯将量表分为四个水平由低到高分别为:命名量表、顺序量表、等距量表和等比量表。
种类 定义 特点 备注
命名量表 只是用数字来代表事物或对事物进行分类 命名量表中的数字没有任何数值意義,不能作量化分析无大小意义,只表明类别 无参照点和单位。无法比较大小或进行任何数学方法运算
顺序量表 表明类别的大小或某种属性的多少。 主要用于分等论级和分类数字仅表示等级并不表示某种属性的真正量或绝对值。 无参照点(没有绝对零度)和单位無法进行数学方法运算。
等距量表 存在大小关系 无绝对零度,但存在相对零点可以进行数学运算,有相等单位
等比量表 是最精确的測量。大多是物理量表而心理量表只能达到等距量表水平。 可以知道事物之间的某种特点上相差多少及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 有相等单位和绝对零点。可以进行数学运算
11、 心理测量是:就是通过观察人的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对反映在人的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征依确萣的原则进行推论和量化分析的一种科学手段。
12、 著名的心理测验学家安娜斯泰西认为:心理测验实质上是行为样本的客观和标准化的测量”
这一定义包含有至少三个基本要素:行为样本、客观测量和标准化。心理测验要测量的是心理特征但它要通过测量人的行为来实現,从行为测量中来推知心理特征这就要找有代表性的少数行为作为全部行为的样本。
13、 关于心理测量中的标准化:心理测量要做到客觀必须在测验编制、实施、评分、解释过程中减少主试和被试的随意性程度标准化的测量是测量客观性的根本保证。
14、 心理测验的性质:间接性、相对性、客观性
15、 心理测验的种类:
(1) 按测验的内容分:能力测验(智力测验、反应能力测验);学绩测验,如成套的成僦测验;人格测验如EPQ、MMPI等
(2) 按测验的对象特点分:个别测验和团体测验。
(3) 按测验表现形式分:文字测验(纸笔测验)和非文字测驗
(4) 按测验的目的分:描述性测验、诊断性测验、预测性测验。
(5) 按测验的时间分:速度测验和难度测验
(6) 按测验要求分:有朂高作为测验和典型行为测验。前者要求被试尽可能作出最好的回答而且有正确的答案。能力测验、学绩测验均属此类后者要求被试按照日常习惯回答,无正确答案所有人格测验均可称为典型行为测验。
16、 心理测验的功能:
(1) 从实际应用角度看:选拔人才、岗位安置、诊断、评价、辅助咨询
(2) 从理论研究角度看:搜集资料、提出和验证假设、实验分组。
17、 正确的测验观:
(1) 测验是重要的心理學研究方法之一是决策的辅助工具。
(2) 心理测验作为研究方法和测量工具尚不完善心理测验的最大问题是理论基础不够坚实。
(3) 科学地看待测验防止乱编滥用。
18、 错误的测验观:测验万能论、测验无用论、文化公平测验(只有相对的文化公平没有绝对的文化公岼)、心理测验即智力测验。
第2章 心理测验的编制
1、 心理测验的目的是指:我们编测验干什么用
(1) 显示性测验是指:测验题目和要测量的特征相似的测验,比如成就测验
(2) 预测性测验是:为了预测一些没被测量的行为的测验。
3、 心理测验的目标是指:编制的测验是測什么的即测什么样的心理特征或人格特点。
4、 目标分析依测验不同可分为:
(1) 工作分析:对于预测或选拔用的测验主要任务就是對所预测行为活动做具体分析,即任务分析或工作分析
(2) 对特定概念下定义:
(3) 确定测验的具体内容。
北大心理测量串讲(二)
5、 命题的基本原则:
(1) 试题要符合测验的目的
(2) 内容取样要有代表性。
(3) 题目格式要不被人误解
(4) 语句要简明扼要。既排除与答题无关的因素又不能遗漏答题所依据的必要条件。避免使用生僻的字句或词汇
(5) 答案确定,不应引起争议(创造力测验和人格測验除外)。
(6)题目间内容相互独立、互不牵连对不同题目的回答不致相互影响。
(7)题目不能含有答题倾向的线索
(8)题目内容鈈超出受测团体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
(9)比开社会敏感性问题如涉及社会禁忌或个人隐私的题目不应使用。
(10)便于施测评分简捷。
6、 如测验涉及社会敏感性问题时的策略:
(1) 命题时假定被试具有某种行为使他不得不在确实没有该行为时才否定,可避免否定答案过多的倾向
(2) 假定规范不一致。
(3) 指出该行为是常见的虽然是违规的。
7、 测验题目的来源:已出版的标准测验、理论和专家的經验、临床观察和记录
8、 心理测验题目的类型:根据对被试的要求不同来分,可有两大类:提供型和选择型的题目前者求被试给出答案内容,如论文题、简答题、填充题;选择型题目要求被试在几个有限的答案中选择正确的答案如是非题、匹配题(选择题,由题干和選项构成)、填充题等
9、 测验题目在编排时所遵循的普遍原则是:测试同一因素的题目放在一起、同类型的测试题尽可能组合在一起、題目的难度排列宜逐步上升。
10、 测题的常见编排方式:并列-直进式、混合螺旋式
第3章 测验的实施、计分和误差
1、 标准化是:测验编制中遵循科学的理论和技术,测验实施中要统一步骤和标准结果解释时也要统一标准。换句话说不仅编制测验时要严格选题、预试取样、施测、建立常模、确定记分标准和解释系统、有信度和效度验证,而且测验在实施测量时也要统一准和步骤以控制无关因素对测验目的囷结果的影响。
2、 心理测验的实施程序:预告测验、准备测验环境、准备测验材料、熟悉测验的具体步骤、熟悉测验的指导语、具体实施
3、 实施心理测验的过程中的要素:主试(包括助手)、被试、测试工具、环境。
4、 主试误差是:由于主试实施测验必然伴随的影响因素慥成的误差
5、 主试误差包括:主试者的生理物理因素、主试在施测时偏离规定程序。
6、 有几种情况主试能发生较大影响:
(1) 测验步骤複杂指导语冗长、繁琐。
(2) 测验题目本身模糊不定形式多变。
(3) 安排的测验条件宽裕有较多灵活机动的余地。
(4)被试属幼儿戓有情绪捆扰者
7、 控制误差的方法:
(1) 严格遵从指导语,不带任何暗示被试提问时,尽量按中性方式回答
(2) 测验前不讲太多无關的话,以免引起被试的烦躁情绪和反感
(3)对特殊问题有心理准备。
8、 被试误差可分为:应试技巧与练习、动机和焦虑、反应定势
(1) 应试技巧与练习:速度测验比难度测验更易受练习因素的影响。
(2) 动机和焦虑:对智力测验、成就测验和能力倾向测验来说被试動机强才能有好成绩。
一般来说适度的测验焦虑会使人提高兴奋水平,促进注意力增强反应速度加快,有利于智力测验、成就测验和能力倾向类测验的成绩但是焦虑水平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测验。
(3) 反应定势:也叫反应风格是被试的一种反应倾向,与测验内容无關简言之即被试的答题习惯。
定势的种类:求“快”定势 、求“精确” 定势、喜好正面叙述的定势、位置定势、长选项定势、猜测定势
9、 主试的心理因素:主试的态度对智力测验的成绩有影响。主试的动机也会影响测验主试的期望对测验结果的影响最典型的范例是“羅森塔儿效应”。
10、 被试对主试的五种需要:现实需要、受人尊重的需要、自我表现的需要、对主试权威性的需要、特殊需要
11、 如何控淛主、被试交互作用引起的误差:可建立良好的主、被试协调关系。
协调关系是指:主、被试之间产生的一种友好、合作、能促使被试最夶限度地作好测验的关系
12、 计分标准化的含义:
(1) 对测验编制者而言,在编制测验时就要根据测验的目的、性质及题型确定一个适当嘚计分程序
(2) 对施测者而言,在测验完成以后要按测验操作手册上的规定要严格进行计分
13、 计分的一般程序:记录被试反应、参考標准答案、计算最后得分。
14、 常见的猜测修正方法:S=R-32、 W/n-33、 1 S是真正分数、R是被试答对的题目数W是被试答错的题目数,n为选择项数目
苐4章 测验的常模和分数的解释
1、 导出分数:原始分数的意义需有参照意义标2、 准才能体现出来,在心理测验中这种标准是由原始分数构荿的分布转换而来的分数,就叫导出分数导出分数具有一定的参照点和单位。
2、 常见的导出分数分:常模参照分数、内容参照分数、结果参照分数
3、 常模团体:做心理测验,得到的测验分数需要做出有意义的解释因而参考标准不可缺少。导出分数是由原始分数转换而來而原始分数由被试完成测验后得到,因此许多被试构成的人群就是构成参照标准的被试团体,也叫参照团体或叫常模团体。
常模團体是由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人所组成的一个群体或者是该群体的一个样本。
4、 常模样本:找一个有代表性的样本来代表目标总体也玳表常模总体。这个用来代表常模总体的样本就是常模样本。常模样本必须具备常模总体的基本特征
5、 常模样本的容量:总体的数目。一般情况最小样本为30 ~ 100个。要是全国性的常模一般地要求有2000 ~ 3000人为宜。
6、 取样就是:从目标总体中选择有代表性的样本一般地有两类取样方法:随机抽样和非随机抽样。具体说有: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组抽样、分层抽样
7、 常模分数:就是施测常模样本被试后,将被试的原始分数按一定规则转换出来的导出分数
8、 常模分数构成的分布是:通常所说的常模。它是解释心理测验分数的基础
人们瑺常会忽略常模的时间性。常模分数和常模均会随时间的变化而改变因此常模必须经常修订。
9、 常模的表示方法:表格法和图示法
(1) 表格法就是转换表法。这种表示常模分数分布的方法是最常见的它有三个要素:原始分数、导出分数、常模样本的特征描述。
(2) 图礻法就是剖面图法
10、 参照常模的解释分数是:将被试的分数直接或间接地以常模样本中的相对等级或相对位置来表示。另一种常见法是鉯常模性质分可分为:发展常模(反映心理发展程)、百分位常模和标准分常模。
11、 发展常模:按发展常模来解释测验分数某一测验汾数就表示个人在以正常途径发展的心理特征方面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发展水平。这些平均表现构成的量表就是发展常模象智力年龄、年級当量、发展顺序量表等均为发展常模。
(1) 发展顺序量表:是直观的发展常模因为它告诉人们多大的儿童具备什么能力或行为就表明其发育正常。
(2) 智力年龄:在比内-西蒙智力量表中首先使用了智力年龄的概念智力年龄实际上是一种年龄量表。也是用年龄来表示测驗分数
以智力年龄为典型代表的年龄常模在做解释时确实非常简捷明了,但是智力年龄并不是单位恒定相等的而是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夶。另外智力年龄的概念显然不适用于成人,成人到一定阶段后智力发展相对稳定表现不出一年与一年之间的差别。
(3) 年级当量:咜实际上就是年级量表测验结果说明属哪一年级的水平,在教育成就测验中最常用
12、 百分位常模是:把一个量表分成一百个位置,对鈈同的得分给予相应的等级评价依据不同的等级对结果作出解释。
13、 百分位常模可分两类:百分等级和百分点
(1) 百分等级:一个测驗分数的百分等级式是指在常模样本中低于该分数人数的百分比。百分等级是应用最广的测验分数表示方法
(2) 百分点:又叫百分位数,百分点或百分位数于百分等级的计算方法正好相反百分等级是计算低于某测验分数的人数百分化,而百分位数是计算处于某一百分比唎的人对应的测验分数是多少
(3) 还有两种常见的变式:四分位数和十分位数。两者含义相似
14、 百分位常模的优点与缺点:易于计算、解释、实用;不受原始得分的分数分布形态的影响。缺点是:单位不相等特别是分数的两端;百分位无法说明被试间差异的原始分数量大小。
15、 标准分常模:标准分数最常见的是z分数标准分数是等距量表,它可以做加、减、乘、除运算
常见的标准分常模:z分数、Z分數、T分数、标准九分数、离差智商(IQ)等。
标准分由原始分转换而来这种转换又可分成:线性转换、非线性转换。
16、 线性转换的标准分 - z汾数(最典型的线性转换的标准分)
X为原始分, X为样本平均数,SD为样本标准差从公式看,z的含义是:它表示某一分数与平均数之差是标准差的几倍
1 平均数为0,标准差为1
2 z分数有正、负,其绝对值表示原始分与平均数间的距离正值表示原始分大于平均数负值则相反。
3 z分數的分布形态与原始分分布一致
17、 非线性转换的标准分:
(1) T分数是:平均数为50,标准差为10的分数即
这一词最早由麦柯尔于1939年提出,昰为了纪念推孟和桑代克对智力测验尤其是提出智商这一概念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2) 标准九:是标准化九分制的简称它是以5为平均數,以2为标准差的一个分数量表最早时被广泛应用于美国空军的心理测验中。
标准九分数也是一种标准分它将原始分划分为9部分,最高是9分最低1分。除1和9的范围略大以外其余均是以5为中心向两边各包含0.5个标准差的分数段。
18、 标准分常模小结:
(1) 标准分常模分数均昰等距分数虽然不同类型的常模其平均数和标准差不同,但均可用离均值来表示
(2)标准分常模的局限性:标准化常模表示的是存在狀态之间的横向比较,离开原常模样本不同常模样本之间的比较就没有意义。
名称 z分数和z’分数 T分数 标准九 标准十 标准二十
19、 离差智商忣其意义(传统比率智商的缺点):
(1) 心理年龄与生理年龄呈线性关系用传统的比率智商,不同年龄组的标准差不相等从10 ~ 20都有,因此智龄与年龄的发展并不是呈线性关系
(2)智力增长到何时达终点仍在争论。
1 离差智商:通过与同2 年龄的代表性样本的平均数相比较来確定智商的高低
离差智商是一种常态化标准分数,因而其计算方法与其他标准分数一样公式为:IQ = 100 + 15z’。由于离差智商的提出过去使用仳率智商的测验都改用离差智商,其公式为:IQ = 100 + 16z’两者唯一的区别是标准差:一个是15,一个是16
2 由于标准差不同,离差智商间就不能直接仳较因为单位不等,相同的IQ值表示的智力水平也不一样
3 常态化使得IQ的评定对智力较低者打分偏高,对智力较高者打分又偏低而对中等智力者打分最准确。
20、 效标参照测验是:格拉塞于1963年首先提出的它是直接向人们报告被试完成什么测验题,能拼多少单词能做什么樣的逻辑推理题等。
21、 效标参照测验的优点:
(1) 效标参照测验巧妙地避开了对得分、名次的过细纠缠使个人都能有自己大致的奋斗目標和希望。
(2) 效标参照测验能发现个人特有的长处也会找到问题症结所在。
(3)常模参照测验的得分不能告诉我们评价被试的外在效標是什么而指标参照测验的结果本身可能就是效标 。
22、 对效标参照测验的解释的方法:内容参照分数、结果参照分数
23、 内容参照分数與常模参照分数的本质区别:用内容参照分数来解释测验结果,很象我们平时所说的课程考查只有“通过”与“不通过”,或“及格”與“不及格”之分没有100分与60分之分。就是说它依据被试对某个确定的材料或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熟悉程度来表示测验的结果。所以它比較的对象是测验的内容而非完成测验的其他人。
24、 对内容参照测验的解释有两种内容参照分数可供选择:掌握分数和正确百分数
(1) 掌握分数:按效标参照的思想,最简便的做法就是确定一个评判标准一判断被试是否通过或达到掌握的水平。
(2) 正确百分数是指被试茬测验中答对题目的百分比例
1、 信度是指: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和一致性。因为心理测验通常测量人的行为行为会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因时、因事、因地而产生变动这些因素有些是偶然的,有些是固有的人在完成心理测验时的行为也会受上述因素的影响,从而使测驗结果与真实结果不完全一致所以我们要用信度来衡量测验的可靠性和一致性。
2、 信度的操作化定义:
(1) 误差理论认为:一个人的测驗分数X是由真实分数(T)和误差(E)两部分构成的公式是X = T + E。
(2) 因此信度就被定义为:一组测量分数的真实方差与实得方差的比或者昰指真实方差占总方差的百分比。公式为:rxx = 1-SE 2/SX 2
(3) 根据统计学理论真实方差与实得方差的比是一个相关系数的平方,所以我们把这种楿关系数的平方叫做信度系数
3、 由于误差的来源信度的可分为:这种分类是基于信度的传统定义-真分数理论。
(1) 重测信度:考虑的误差来源是时间取样
(2) 复本信度:考虑的误差来源是内容取样。
(3) 分半信度:它考虑的误差来源也是内容取样它与复本信度的差别昰:分半信度考查一个测验内容的两半题目测量的是否是同一个心理特点行为。
(4) 同质性信度(内部一致性系数):考虑的是测验内容昰否异质
(5)评分者信度:考虑的误差来源是评分者间的差别。
4、 信度的表示方法:
(1) 信度系数和信度指数:
(1) 信度系数可以解释為样本测验分数的总方差中有多少比例是真分数方差也就是测验的总变异中真分数造成的变异占百分之几。它直接告诉我们测量的误差囿多大
(2) 测量的标准误可以告诉我们有多大可能性真实分数在某一分数范围内,并且可以预测实得分数再测时可能的变化情况
(1) 解释预测个人分数的意义。
(2) 解释真实分数与实得分数间的关系明确告诉我们测验误差大小。
(3) 新编的测验信度应高于原有的同类測验或相似测验
(4)下结论说某测验比较可靠,必须是依据情境的经多次证实的。
(5) 它是确定测验好坏的一个指标一般的原则是:
1 当rxx< 0.70时,测验不能用于对个人作出评价或预测而且不能做团体间比较。
3 当rxx ≥0.85时才可以用来鉴别或预测个人成绩或作用
7、 重测信度:囿时也叫稳定性,主要针对时间变量
(1) 重测信度采集数据得方法是:对同一组被试间隔一定的时间重复测试一次。
(4) 重测信度的计算方法是积差相关法因而rxx就是皮尔逊的积差相关系数。
(7) 重测信度的时间间隔选择依测验性质和目的而定如果测验是用于长期预测,则测量间隔长一些对儿童的智力测验一般是两周到四周为宜。对成年人间隔可到半年,很少超过6个月
(13)使用重测信度应注意:鈈是所有测验都可以计算重测信度。并且重测信度只是反映了随机误差的影响而不是反映被试心理特点的长期变化。
8、 复本信度:又叫等值性系数
(1) 数据采集方法是:给被试施测两个内容等值但题目不同的测验,求两组数值的相关计算方法常见的也是积差相关法。
(2) 复本信度的高低反映了两个互为复本的测验等价的程度而不是反映一个测验本身受随机误差影响的大小。复本信度的高低关键取决於复本测验的选择因而施题目取样问题,或者说是测验的内容取样问题
(3)复本信度优于重测信度的地方是:避免了重测带来的记忆效应和练习效应;可用于长期追踪研究前后测量;减少了作弊的可能性。
(4)复本信度的缺点:有些测验的复本很难找到;有些测验因正遷移效应使测验性质改变;如测量的内容很容易受练习的影响复本信度也无法清除这种练习效应。
(5)重测复本信度即再不同的时间裏施测两个等值的测验(复本),得到的相关就是重测复本信度也叫稳定等值系数。它比单一的重测信度或复本信度都要严格、全面一些
9、 斯皮尔曼-布朗公式:rnn = nrtt/1 +(n-13、 1)rtt,14、 rnn是校正以后的相关系数15、 rtt是实得的相关系数,16、 n为rnn对应的测验长度与rtt 对应的测验长度之比汾半时,17、 n = N/(N/2)= 2(N为测验全长)18、 所以分半法信度的校正公式是:rxx = 2 rnn/1 + rhh 其中rhh为两半测验的相关系数。
(1) 卢伦公式:rxx = 1-Sd2/Sx2 其中Sd2是两半測验分数之差的方差Sx2为总方差。
(2) 从理论上分析分半信度反映的实际上是两半测验能够测量相同内容或心理特点的程度。
10、 内部一致性信度(同质性信度):同质性是指测验的所有题目间性质的一致性即测的是同一种心理特质或行为。同质性是测量单一特质的必要條件这里讲的同质性是指测验题目得分反映的心理特质一致,同质性的判别标准是:题目间呈高正相关如果相关很低或是呈负相关,則题目为异质
(1) 库德和里查德森提出的K-R20公式只适合预测题目是二分法计分的。克伦巴赫α系数适合于非二分法计分的测验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估计法
(2) 从同质性信度的含义我们不难看出,分半信度是求测验两半之间的一致性或同质性而同质性是求所有题目间的一致性。因此分半信度实际上是同质性信度的一种可以作为测验同质性评价的粗略估计指标。因为可以根据测验得分来推论或验证某种概念或悝论构思因此同质性信度也是一种构思效度,或叫结构效度它实际上介于信度与效度之间。
北大心理测量串讲(三)
11、 评分者信度:囿些心理测验的得分不是根据客观的计分系统计分的是由评分者来给被试打分,因此这样的测验的可靠性如何取决于评分者评分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如何。
评分者信度因评分者人数不同而估计方法不一样如果是两个评分者,独立对被试的反应评分则可以用积差相关来計算,或用斯皮尔曼等级相关法计算如果评分者在三人以上,而且是等级评分则可以用“肯德尔和谐系数”(W)来求评分者信度。
12、 鉯测量标准误表示信度的好处是:
(1) 信度的单位与测验分数的单位相同因此解释个人分数时非常直接,能直接指出允许测验分数变化嘚范围
(2) 测验同质与否并不影响测量标准误的大小。测量标准误的不足之处时:无法比较不同测验间的信度高低比较不同测验的信喥用信度系数(rxx)解释个人分数时用测量标准误(SE)。
13、 常见的影响信度的因素有:样本特征、测验的长度、测验的难度、测量的时间间隔等
14、 我们做信度考验时,常常选取一个与常模样本性质相同的样本施测根据被试得分求出信度系数。
(1) 样本团体得分分布的影响:求信度的样本团体得分分布如果比较窄小的话信度就低
(2) 样本团体异质性的影响:样本团体异质的话,测验分数的分布就比同质样夲的要广分数的离差就大,样本的方差就大信度就高。实际上高信度可能是假性高信度,是由样本团体的异质造成的但如果常模總体要求各种各样的人,则异质的信度样本求得的信度就是真信度这时,相反的情况就需要校正信度
(3)样本团体平均能力水平的影響。由于信度也会因样本间团体平均能力水平的不同而不同因此在求信度时,一定要注意信度样本与常模总体间是否一致
15、 测验的长喥:在其他条件均等的情况下,测验越长信度越高。原因在于:
(1) 测验越长即题目越多,测验的内容取样就越有可能有代表性
(2) 测验越长,被试的猜测因素影响就越小
16、 测验的难度:难度对信度的影响之存在于某些测验中,如智力测验、成就测验、能力倾向测驗、教育测验等测验的难度对信度有间接影响,因为如果测验过难被试的得分会集中在低分区。过于容易分数则集中在高分区。两種情况都使信度样本的得分范围变窄变异量降低,从而低估测验信度
17、 测验的时间间隔:这一因素之对重测信度和不同时测量时的复夲信度有影响,对其余的信度来说不存在时间间隔问题
1、 效度是指:测验能测量到所要测量的对象的程度。这一定义包含着两层含义:測验测量什么测验对测量目标的测量精确度和真实性是多少?
2、 效度的公式为:rxy = SV2/SX2它是与测量目标有关的真实分数方差与总方差的比率其中rxy是常用的效度表示法;SV2是“有关的真实方差”,也就是由测验所要测量的心理变量引起的方差也叫有效方差;SX2是总方差。
3、 信度囷效度的差别是:两者所涉及的误差不同:信度仅考虑偶然的随机误差占测验总变异的比例效度则还包括与测验无关的但稳定的测量误差。
(1) 信度是效度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
(2) 效度是受信度制约的。
4、 效度的性质:效度的真实含义是指测验结果的效度也就是测验結果的准确程度。
(1) 效度具有相对性
(2) 效度具有连续性。测验的有效性只有程度上的差别
(3) 效度也不是直接就可以测量到的,咜是从已有的证据推理而来的
5、 效度的种类:内容效度、构思效度和效标关联效度。
6、 效标关联效度是指:测验总分数与外在标20、 准(效标)之间的相关程度反映的是用测验预测个体在某种情境下行为的表现如何的有效性程度。由于外在标准成了考察测验有效性的参照標准因此简称为效标。
7、 阿斯丁把效标分为两个层次:一是理论描述水平的“观念效标”二是操作定义水平的“效标测量”。
(1) 观念效标是效标的理论定义效标测量是效标的操作定义,效标测量必须能真正反映观念效标
(2)效标测量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客观性。为此因做到:
1 避免偏见影响效标测量特别是以等级评定为效标4 测量时,评分者的主观偏见会有很大影响
2 防止效标污染,即指个人的效标洇评定者知道个体的测验分数(也叫预测源分数)而受到影响
8、 常用的效标:学业成就、临床诊断、实际工作表现、特殊训练成绩、效標团体比较、先前有效的测验、等级评定。
9、 同时效度:它的效标资料是和测验分数差不多同时搜集的一般情况下,它可以代替预测效喥
10、 预测效度的效标是经过一段时间以后才获得的,预测效度反映的是从测验分数预测任何效标情境或一段时间后被试的行为表现的程喥
11、 构思效度就是:心理测验对某一理论概念或特质测量的程度。因此研究构思效度就是要搞清楚:测验测量的是什么构思(概念或特质)?测验分数的变异中有多少来自于测验的理论构思构思效度是没有单一指标的,它是由各方面证据累积起来作出评价的
12、 确定構思效度的基本步骤:建立理论框架、根据理论框架推演出有关测验成绩的假设、用逻辑或实证的方法来证明假设。
13、 确定构思效度的方法:测验内部的方法、测验间的方法、效标效度的研究、实验和观察法验证
(1) 测验内方法:这类方法是通过研究测验内部结构来界定悝论构思,从而为构思效度提供证据
(2) 确定方法是:分析测验的内容效度和测验的内部一致性分析。测验的内部一致性可以由分半信喥、α系数、KR20或KR21等指标来衡量它们考察的是测验题目是否同质,分测验与总测验是否一致或同质这些都可以证明测验所测量的构思是否合理,因而构成了证实构思效度高低的证据
(3) 有时分析被试对题目的反应特点也可以作为构思效度的证据。
(4) 测验间的方法:通過分析几个测验间的相关关系找出其共同之处,进行推断这些测验测量的特质是什么也可以确定这些测验构思效度如何。最简单的方法是计算两种测验之间得分的相关区分效度是构思效度的又一个证据。因素分析法也是建立构思效度的常用方法
(5)实验法和观察法證实:观察实验前和实验后分数的差异也是验证构思效度的方法之一。
14、 内容效度是指:测验题目对有关内容或行为总体取样的适当性程喥因为这种效度主要是考察测验的内容,因此叫内容效度
(1) 要想使测验的内容效度高,必须又两个条件:内容的范围或行为总体必須界定名确;测验题目应该是所界定的内容范围的代表性样本
(2) 内容效度的确定方法:专家判断、经验判断、统计分析法。
15、 表面效喥是指:一个测验看起来好象是测量所要测的东西的程度换句话说,当那些未经过训练的被试或测验应用者认为某测验是有效的测验时该测验就有表面效度。
16、 效度的指标是指:效标关联效度和构思效度的的指标效度指标一般有:效度系数、统计推断参数、预期表等。
17、 效度系数:它是最常用的效度指标尤其是效标关联效度。它是以皮尔逊积差相关系数来表示的效度系数的实际意义常以决定性系數来表示,表达式是rx2y效度系数的平方就是决定性系数,测验正确预测或解释的效标的方差占总方差的比例
18、 效度的其他指标:一些描述不同团体的差异的统计指标(参数)也可以作为效度的指标,比如:t考验、F考验、重叠百分比等
19、 效度的影响因素:测验本身的因素、测验施测的样本的性质、效标的性质等。
(1) 对于测验本身因素又可分为:测验题目的质量、测验的长度、测验实施中的干扰、被试的洇素等
1 影响之一是:不同的团体对同一测验的反应可能会不一样,因被试的背景不同对测验的题目可能采取完全不同的方法来回答。
2、响之二是:同一个测验效度团体的性质不同,效度也会有很大差别效度团体的性质包括年龄、性别、教育程度、智力水平、动机、職业等有关的特点,1这些性质特点使测验对不同的团体具有不同的预测能力故称为干涉变量。
3 影响之三是:样本团体的异质性其他条件相同的时候,样本同质性越高效度越低。
1、 项目分析是指 :一组分析被试对测验项目的反应的统计方法而广义的项目分析则还包括內容效度分析和项目编写的分析。
2 最简便的难度指标通过率:所谓通过率就是在回答某个项目的样本中正确回答该项目的人数的百分比。
3 项目难度与测验难度的确定:
(1) 对题目难度来说如果项目过难或过易,就会造成被试基本上都答错或基本上都答对了也就是P值接菦0或1,这样也就不能区分被试能力的差异大体而言,项目难度为.50时最理想此时项目具有最大鉴别力。
(2)在实际操作时一般只需使項目的平均难度接近.50而各个项目的难度在.50±.20之间变化。如果测验是用于选拔或诊断则最好多选一些难度与录取线接近的项目。在项目选擇上还有一个要注意的问题是:当项目形式是选择题时要考虑到让P值大于概率水平,否则项目是无效的
4 鉴别力分析的设想基础:如果單个项目与测验测的是同11、 一特性,那么我们可以预期在测验上得高分的人正确回答这一问题的概率大而在测验上得低分的人正确回答這一问题的概率低。鉴别力分析就是在这一设想的基础上进行的项目的鉴别力就是其对于所测量的心理特性的区分能力。
5、 鉴别力分析嘚一般方法:鉴别力指数、项目-总分相关、项目间相关
6 鉴别力指数是:运用极端组计算项目鉴别力的一种简单方法。公式为:D = PH-PL是高分組在项目上的通过率而是低分组在项目上的通过率。
当D<.19是项目差,必须淘汰;但D在.20 ~ .29之间时项目尚可,但必须修改;当D在.30 ~ .39之间时項目良好,但还是最好稍做修改; 而当D.>40时项目完全可以被接受,但一般测验D>.30项目就可以接受了。
7 项目总分相关是:被试在项目上嘚得分与其总测验分的简单相关
8 难度水平与鉴别力:难度水平直接限制了一个项目的鉴别力。如果当P值接近.50项目最可能具有高的鉴别仂。但是P值接近.50并不能保证项目有高的鉴别力,只能说在统计上已经没有限制了
9 项目特征曲线:运用图象直观地显示了随着测验者某種心理特征水平的变化,正确回答某个项目的概率是如何变化的项目特征曲线是现代心理测量学最有影响的理论之一-项目反应理论或称潛特征理论的基础。ICC归纳了项目分析的信息显示了心理能力水平与项目反应之间的关系。
当项目-总体相关为正时ICC的斜率也是正的;当楿关接近0时,ICC斜率也接近于0;当相关为负时ICC斜率为负。
10、剪裁测验:如果能使测验适合于每个测验者的水平那么就不用对每个人施测長长的每个能力水平上均有项目的测验。这种测验就称为剪裁测验又称计算机化的适应测验。
1、 关于智力的定义:
(1) 斯皮尔曼(Spearman)认為:智力是一种普遍的能力它主要涉及联系的引出和相关的引出。
(2 比内和西蒙(Binet & Simon)认为:智力是正确地进行理解、判断和推理的能力
(3 韦克斯勒(Wechsler)认为:智力是个体有目的地行动,理性地思考以及有效地应付环境的总体能力
2、 智力是:通过经验进行学习的能力;適应环境的能力。
(1) 在对各种智力和感觉能力的相关模式进行广泛研究之后提出智力由两种因素组成:一个一般因素g、若干个特殊因素S。
(2 它认为g因子是整个大脑皮层共有的能力或能量而S因子只是代表了大脑中某些神经元的生理功能。
4、 智力的理论-Thurstone与基本心理能力:Thrustone總结出了七种基本心理能力:语词理解、数字、空间、知觉速度、语词流畅性、联想记忆、归纳推理
5、 智力的理论-Cattell与流体智力-晶体智力:Cattell确定了两大因素:流体智力、晶体智力。
(1) 流体智力:基本上是非语言、相对不受文化因素影响的心理功能它与个体通过遗传获得嘚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联系。
(2 晶体智力高度依赖于文化是个体完成那些需要习得性或习惯性反应任务的能力。晶体智力是流体智仂运用在不同文化环境中的产物
6、 智力的理论-Piaget的认知发展理论:主要观点:
(1) 儿童的思维与成人的思维存在质的差别。守恒是指:在粅体表面看来发生变化时能意识到物体的实质没有变化。
(2 认知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感觉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3 图式是知识获得的基础。图式是经过组织的行为模式或定义明确的心理结构
7、 Guilford与智力结构模型:Guilford在1967年提出了一个智力结構模型。这一模型为三维立方体每一维代表一个变量。它包括:
(1) 自变量:代表思维的内容
(2) 中间变量:代表思维的操作。
(3) 洇变量:代表思维的产物
8 Sternberg与智力的三主理论:该理论包括三方面:成分智力、经验智力、情境智力。
9 韦克斯勒智力测验:
(1) 韦克斯勒昰从1932年开始他的测验编制的.目的是为了设计一个适合于测量精神病人的智力测验第一个韦氏测验出版在1938年。他将量表分为言语、操作两夶部分这一区分使我们可以比较测验者使用词语和符号的能力和操作实物、感知视觉模式的能力。
(2) 韦氏验的一般特点:
1 几个重要的韦氏测验:1939年韦克斯勒-贝利弗测验;1949年韦克斯勒儿童智力量表(WISC);1974年韦克斯勒儿童智力量表修订版(WISC-R);1991年韦克斯勒儿童智力量表第三版(WISC-Ⅲ)
北大心理测量串讲(四)
2 各个韦氏测验的特点:
A. 10 ~ 12个分测验:多个分测验使我们不B. 仅得到总IQ,C. 而D. 且可以分析个体智力上的强点和弱點
E. 言语量表和操作量表各由5 ~ 6各分测验组成。这体现了左右脑功能的整合
F. 共同G. 的IQ计分系统。这使我们可以比较被试的分测验分数H. 了解其相对强弱。
I. 不J. 同K. 年龄组由相同L. 的分测验有助于测验间的相互比较
3 韦克斯勒测验的分测验:常识、数字广度、词汇、算术、领悟、相似性、填图、图片排列、积木图案、物体拼凑、译码或数字符号、迷津、句子、几何图形、动物房。
A. 常识是:一般知识性知识问题B. 要求被試用几句话或几个数字回答,C. 问题从易到难排列缺点是容易受到文化背景和被试熟悉程度的影响。
D. 数字广度:由顺背和倒背两部分组成
(4) 韦氏成人智力量表修订版:WAIS-R共有11个分测验,其中包括六个言语量表:常识、数字广度、词汇、算术、领悟、相似性;五个操作量表:填图、图片排列、积木图案、物体拼凑、数字符号所有11个分测验分数合并成全量表分数,并可以分别求得三个智力商数:言语智商(VIQ)、操作智商(PIQ)、总智商(FIQ)
(5 韦氏儿童智力测验修订版(WISC-R)适用于6 ~ 16岁儿童。它由五个言语分测验和五个操作分测验组成此外还有2個补充分测验。
(6 韦氏学前和小学儿童智力测验修订版(WPPSI-R)该测验与WPPSI极为相似只是年龄范围从原来的4 ~ 6.5岁儿童扩展到3 ~ 7岁3个月儿童。
(7韦氏智力量表中国修订版:从1979年起中国韦氏测验的修订工作由湖南医学院龚耀先教授主持进行于1982年出版了WAIS的中国修订版,WAIS-RC
(1) 斯坦福-比内智力量表:
1 1916年量表:首先采用了智商这一概念。
2 1937年量表:年龄范围从1916年量表的3 ~ 13岁扩展为2 ~ 18岁并且编制了测验复本,分别为L型和M型
3 1960年量表:该量表采用离差智商。
4 斯坦福-比内第四版(SB:FE):该版的最大改变在于采用智力层次模型来划分和构建分测验
SB:FE的智力模型:SB:FE的编淛者用一个三层次的认知能力结构模型作为编制量表的框架。这一模型的最高层是一般智力g因子;第二层分成晶体智力和流体智力此外叒增加了短时记忆能力。短时记忆能力包括珠子记忆、句子记忆、数字记忆和物体记忆四个分测验
(2) 考夫曼儿童成套评估测验(K-ABC)是智力和成就的综合测量。K-ABC是以神经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研究为基础以“个体问题解决和信息加工模式”定义智力。
K-ABC提供四个方面的分数:系列加工、同时加工、综合心理加工、成就测验
(3) 能力区分量表(DAS):适用于2岁6个月到17岁11个月的儿童。
11 团体测验于个体测验的差异:
团体测验采用多项选择而个体测验多采用开放式问题。
团体测验多采用客观的计算机评分而个体测验一般为施测者评分。
团体测验為团体施测个体测验为个体施测。
团体测验多用于筛选而个体测验多用于诊断及弥补工作。
团体测验标准化样本极大而个体测验一般只用几千名 精心挑选的被试。
(1) 文化公平智力测验(CFIT)是:一个非言语流体智力测量最早由R.B.Cattell发表在《教育心理学》期刊上,它的目標是测量流体智力避免文化因素的干扰。
(2) 瑞文渐进测验(RPM):该测验既可以个体施测但更多作为团体施测。
该测验实际上是三个鈈同的测验:瑞文儿童彩色渐进测验、瑞文标准渐进测验、瑞文高级渐进测验
我国由北京师范大学张厚桀教授主持,从1985年起对瑞文测验進行修订
13 图书群体测验的类型:非言语测验(古德依纳芙-哈里斯绘人测验)、非阅读性测验、婴儿智力测验、发展程序表。
14 非阅读和非動作测验-皮波迪图画词汇测验修订本(PPVT-R)是:由L.M.Dunn编制1981年修订的测验。测验由175张图片组成每张图片上有4个图形。PPVT-R适用于2岁半到成人测驗需用时10 ~ 20分钟。由于不需要语言反应所以常用于言语障碍、大脑麻痹、阅读困难和智力落后的被试及孤僻、注意不集中的儿童。
(1) 葛塞尔发展程序表:该量表是最早编制于1925年的第一个婴儿智力量表测量包括五个领域: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发展、适应行为、个体-社會行为。这一量表主要用于临床筛查和诊断
(2) 丹佛发展筛查测验(DDST):主要用于筛查智力发展的大致范围,它评定了四个行为领域:個人-社会行为、精细动作适应行为、语言、大运动
16、遗传和环境对智力的影响:遗传对智力的影响在研究中一般用遗传指数来表示。遗傳指数为0意味着遗传在某种特质上不起作用;遗传指数为1意味着遗传完全决定了特质当然,遗传对大多数特质的影响介于0 ~ 1之间
1、 能力傾向测验一般指:测量从事某种职业或活动的潜在能力的评估工具。
2、 能力倾向测验可分成:一般能力倾向测验、特殊能力倾向测验和多洇素能力倾向测验其中一般能力倾向测验现在就是指4、 智力测验。而5、 狭义的能力倾向测验专指6、 后两者
3、 能力倾向测验与智力测验嘚关系:
(1) 智力测验一般得到的是对个体总智能的评估分数,而能力倾向测验则测量的是某种特定的或多因素的组合
(2) 智力测验与能力倾向测验的另一个区别就是:克伦巴赫提出的带宽和精确度。带宽是指测验可预测的效标全距测验能预测的效标总数越大,则这个測验的带宽越大智力测验比能力倾向测验的带宽普遍要大。精确度是指测验可在多大程度上预测效标一般而言能力倾向测验的精确读為更大一些。
4、 能力倾向测验发展主要的原因:
(1) 智力测验的局限:早期智力测验的编制者希望通过广泛地测量心理功能,从而估计個体的总体智力水平但是所谓的智力测验只是涉及到智力的某些方面而已。
(2)体能力倾向的差异:个体在某一测验的各部分上的作业常常表现出显著的差异。这种个体内变异在智力测验上表现为分测验得分的差异智力测验往往不足以作出这种个体能力倾向差异的分析。
(3)素分析技术的发展:因素分析使我们能够编制多重能力倾向测验从而为个体各种能力倾向的强弱提供比较。来自实际的需要
5、 能力倾向测验的特点:能力倾向测验预测失败比预测成功更为正确;必须审慎解释各种特殊能力分数间的差异;能力倾向测验在训练计劃中应审慎运用。
6、 多因素能力倾向测验:该测验被用来测量个体在不同领域内的技能和知识从而为职业咨询、分类和人员安置提供最囿效的信息。这种测验的结果不是一个总分或IQ而是一组不同能力倾向的分数,它们提供了一种智能剖面图显示出个体的强点和弱点。
7、 多因素能力倾向测验发展的原因:对个体内在差异的认识、对一般智力测验特征性的认识、职业咨询和分类的需要统计学发展的影响。
8、 工业能力倾向成套测验:多用于工商业的人员选择与安置它包含了测验有一般智力测验及数学、知觉、机械和心理运动能力测验。咜还建立了一组职业能力模式
9、 一般能力倾向测验(GATB):由美国就业服务社编制。研究者们在工作分析和对59各测验因素分析的基础上設计了GATB,主要用于职业咨询它共有12个分测验,8个纸笔测验和4个仪器测验适用于高中至成人。
1、 成就测验的历史发展:
(1) 最迟在汉朝中国便已经有了非正式的考试制度。公元1370年(明朝初期)笔试成为科举取士的一部分这可视为成就测验的正式开始。
(2) 今天在世界各地广泛应用的标准化成就测验发源于美国始创者是赖斯。另外一个早期的奠基人是桑代克并且桑代克被公认为是教育测验的鼻祖。
2、 成就测验和智力测验、能力倾向测验的区别:成就测验和智力测验、能力倾向测验的测量对象都是认知性特质这三种测验都是测量个體从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经验中发展出来的能力。所以在本质上它们有相同之处。能力倾向、智力测验所测量的也可以看作一种“成就”不过,如果从测验的目的、性质及所含盖的经验范围来看这三种测验仍有某些不同之处,不能相互取代
就测验的对象而言,三者本質上有重叠之处无法加以截然区分。大多学者认为成就测验测量的是一些特定的、限定于某一范围的能力和知识而另两者所测验的则為一般性的、较为广泛的能力。
从功能上看成就测验也不同于智力、能力倾向测验。后两者的主要功能是预测一个人在未来的教育、训練或工作经验中可能的表现它们的使用是在教育或训练程序以前,用以反映被试是否有接受某种课程或专业技能训练的能力成就测验則是评估被试在接受一些教育或训练程序后所获得的学习成果,它的实施发生在教育、训练过程后在测验的技术品质上,成就测验要注偅内容效度而能力倾向、智力测验则必须有较高的预测效度,否则就失去其基本价值
3 成就测验的功能:考查和报告学习成就、筛选和咹置、诊断、评估教育计划或教育质量。成就测验可以用于评估某种教学法和教学程序的功效以作为改进教材和教法的参考。
4、 成就测驗的分类:成就测验可从其内容、用途、编制方法和原理等四个方面进行分类具体可分为:单科测验与成套测验、评估性测验和诊断性測验、标准化测验和教师自编测验、常模参照测验和效标参照测验。
5 低成就与学习障碍的评估:
(1) 低成就是指:学生在学业上的成就低於其所具有的学习能力
(2)学习障碍可视为低成就中的一类。有关学习障碍的定义使用最广的是美国联邦法的规定:“学习障碍是指囷口头或书面语言的理解和应用有关的一种或多种基本心理过程有障碍,这种障碍可表现在听、想、说、读、写或数学运算的能力不足”
(3)学习障碍的特点:
1 学习成就和一般智力之间不一致。
2 习障碍的绝大多数定义包含了排除标准
4 习障碍是一类发展现象。
5 习障碍个体經常会因学业成就差而8 遇到社会交往和情绪适应上的困难
(1) 在学习障碍的评估中,最基本的工具是:信度、效度可靠的成就和智力测驗大多数学习障碍组合测验包括这两个领域的主要测量工具,如斯坦福-比内智力测验、韦克斯勒儿童智力测验及皮波迪个人成就测验、栲夫曼教育成就测验等
(2)为了保证儿童能从学业方面的补救措施中受益,测验者有必要了解是否有社会交往和情绪适应问题在这方媔常用的测验工具有:儿童人格问卷(PIC)和考纳斯教师评定量表(CTRS)。
7 儿童多动症的评估:儿童多动症或称注意缺陷多动症(ADHD)是一种行為综合症症状为注意缺陷、多动,21、 患者有轻微的脑功能障碍考纳斯编制了一系列辨别儿童多动及其他行为问题的评定量表。其中22、 考纳斯教师评定量表有两种版式,23、 一个包含28个项目(CTRS-28)24、 一个包含39个项目(CTBS-39)。另外考纳斯父母评定量表(CPRS)也有两个版式:一个包含48个项目(CPRS-48)25、 另一个包含93个项目(CPRS-93)。
1、 心理测验依据所测量的心理特质或行为2、 分为:认知性和非认知性两大类。非认知性测驗所测的特质或行为是情感性的按照知、情、意的传统三分法,前者是对知的方面后者则是对情和意的方面的测验。
2、 认知性测验和非认知性测验的区别:
(1) 认知性测验和非认知性测验在对被试的要求上有一个很大的不同。认知性测验基本上是最佳表现测验其目嘚是测得被试的最高能力或水平,被试应该尽最大努力做正确回答而非认知性测验是典型表现测验,其目的是对被试的日常一般行为做玳表性的取样而不是测量其是否有行为能力。非认知性测验的答案并无“对”、“错”之分测验者关心的是被试的反应能否确切地代表他或她的典型行为。
(2)非认知性性质的测量中人格测验都占有中心的地位。广义的人格是指:个体所具有的能力、能力倾向、需要、動机、情绪、性格、兴趣、态度及其它心理和行为的差异的总和既包括认知性变量,又包括情感性变量
自陈量表:又称自陈问卷,是甴被试本人对自己的人格特质按照自己的意见进行评定的一种方法。它们的一个特点是高度结构化每一量表通常包括一个或多个系列數目较多、内容明确具体的叙述语句,项目形式多为是非题或选择题另一个特点是它们一般都建立了标准化常模,标准化和量化的结果必然会减少测验者主观因素的介入自陈量表的高度客观性是它的一个显著优点,因此它有时又被称为客观式人格问卷
(1) 自陈量表的編制方式:理论推演法、经验效标法、因素分析法。
理论推演法的特点式以理性的逻辑或已知的人格理论作为测验编制的基础测验者根據要测的人格概念,找出有关的行为、情绪状态、信念等编成具体项目。然后再依据试测的结果与理论假设是否一致,对初始量表进荇项目分析、修改、并建立常模
(2) 典型的力量推演法量表:爱德华个人偏好量表(EPPS)、显相焦虑量表(MAS):也是根据理论推演原则编淛的典型测验工具。1953年泰勒为了研究个体的瞬眼条件反射编制了这一量表。
4、 经验效标法:以经验效标法编制人格测验对要测的人格特质,并不需具有既定的理论基础或假设编者时,测验项目的选择完全是以实证资料为依据即只保留那些能够将效标组与控制组分开嘚项目,而不管其内容看起来是否合理典型的经验效标法量表有:
(1) 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MMPI):是当今人格量表中使用最广而且朂受研究者重视的一种。MMPI包括14个分量表其中10个临床量表和4个效度量表。MMPI中的测验结果将原始分数转化成T分数超过70的分数被称为高粉,鈳能指示着精神障碍的存在值得特别注意。MMPI-2于1989年推出
从1980 ~ 1989年的十年间,我国以宋维真为首的研究小组对中文版MMPI几经修改和测试于1989年1月囸式发表了MMPI的测查表与使用手册。
(2) 加洲心理量表(CPI)是一个类似MMPI的经验效标问卷,最新修订本出版于1987年CPI主要用于测量正常人格维度。
丠大心理测量串讲(五)
(1) 这种方法的理论假设是如果一项人格测验能真正测量要测的特质,那么它包含的各测验项目必须具有显著嘚内部一致性使用此法编制测验时,编制者要根据对某一问题已有的各方面知识编制大量项目,施测于大样本然后将所得资料进行洇素分析,最后得到的一个或几个因素即代表这些项目所测的人格结构编制者可将具有显著因素负荷量的项目保留,进行因素命名并組成一个人格测验。
(2)因素分析量表的典型代表:16PF和EPQ
1 16人格因素问卷即卡特尔人格因素问卷是卡特尔根据自己的人格特质理论,运用因素分析方法编制的16PF的计分方法是将各量表原始分数转换成标准分数,并由此绘出被试的剖面图
EPQ-艾森克人格问卷:共含内-外倾(E)、神經质(N)、精神质(P)三个分量表和一个效度量表(L)。E量表的高分表示人格外倾低分则表示内倾。N量表得高分的被试可能焦虑、担忧、郁郁不乐、情绪反应强烈、以至出现不够理智的行为P量表的高分则可能表示孤独、不关心他人、难以适应外界环境、感觉迟钝、与他囚关系不佳、喜欢寻衅闹事等。L量表测量说谎或掩饰但也代表假设的一种人格特质,即社会朴实或幼稚。
在EPQ测试结果上男、女有差异;P、E、N量表得分随年龄增加而下降,L则上升精神病人的P、N分数都较高,L分数极高EPQ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EPQ的中文版在北方地区有陈仲庚等人的修订本,南方有龚耀先、刘协和等人的修订本EPQ广泛应用于人格研究,较少应用于临床及其它场合
6、 序列系统法:人格研究表是傑克逊根据默瑞的需要理论设计的,共有22个量表
投射测验是:人格评估的工具之一,它通过被试对模糊不清、结构不明确的刺激的反应分析、推断其人格特点。它的基本假设是:一个人对暧昧不明、非结构化的刺激的反应由于没有明确的情境线索、过去经验或他人的觀点的影响,会反映出其自身独特的人格特征刺激本身并不含有一定的意义,然而它们所引发的反应则是有特殊意义的此一意义来自被试对测验刺激的主观解释和想法,在不知不觉中投射出其心理上的需要、个性、情绪、动机、冲突、防御等内在状态。
8、 投射测验的悝论基础:投射技术的缘起和发展与心理分析理论有密切关系投射测验的设计者常用心理分析观点作为指导来选择刺激,解释测验的结果
(1) 罗夏克墨迹测验(RIT):是由瑞士精神病学家罗夏克编制的使用最广泛的墨迹测验。
1 1921年他从所使用的墨迹中筛选出10张图片出版,這就是著名的RIT在10张图片中,有五张是黑白的有两张除黑白外,还有红色墨迹其余的三张则为淡彩色,每张图片上的墨迹都是对称的。
2 實验的实施分为三个阶段:自由联想阶段、询问阶段、极限试探阶段
11 RIT的计分和解释通常从三方面进行:
A. 反应的部位:测试者要根据被试昰对墨迹图的整体、局部,B. 还是对空白处做反应C. 将各反应分类。
D. 反应的决定因素:是指E. 被试做反应的依据F. 包括形状、彩色、阴影等。
G. 反应的内容:指H. 被试回答的内容
12 RIT主要适用对象是成人,但也克应用于三或五年级以上的儿童
(2) 主题统觉测验(TAT):由默瑞和摩根在1935姩编制出版。TAT的材料包括31张图片其中一张为空白图片。图片中绘有主题不明确的一些图画大多数图画中包含人物。测验者每次给被试看一张图片要求他/她讲一个故事,在指导语中鼓励被试尽量发挥想象力
(3) 语句完成测验的程序是要求被试将一系列的句子补充成为唍整句子。
9、 对投射测验的评价:
(1) 鉴于心理学家和临床工作者对人格的深层结构或无意识仍保持相当兴趣投射测验作为相应的测量笁具仍有其地位。因为其它人格测验根本就不以无意识内容作为测量对象
(2) 投射测验作为一种测验工具,在评分、解释的客观性及信喥、效度等测量指标上有待提高
(3) 应该加强从事投射测验人员的训练工作。
10、 主体测验:是一类非结构或半结构化的、随意而非伪装嘚人格评估技术
(1) 主体测验一般包括会谈和自我概念的测量。
(2) 会谈从结构性质上来分包括结构型会谈和非结构型会谈。
(3) 语義区分测验(SDT)最早出自奥斯古德等人1957年的语义心理学研究
11、 Q-分类或称Q-技术是:由司蒂芬森1953年创立的,用于单一被试前后测验结果的相關或两个人测验结果的相关分析Q-分类对研究自我概念的变化特别有用。
第12章 兴趣、态度和价值测量
1、 在兴趣测量方面贡献最大的是:史特朗他在1927年完成了第一个正式的职业兴趣量表。另一个主要贡献者是库德
(1) 荷兰德认为:兴趣是个体人格的表现,个体对职业的选擇受到动机、知识、爱好和自知力等因素的支配但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兴趣和人格。荷兰德界定出六种主要人格或兴趣类型与它们相應的是六大普通职业主题。
(2) 罗伊认为职业兴趣及职业选择的首要因素,是由儿童与家庭成员的关系造成的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會使儿童成为“以人取向”者,而一个冷漠、疏离家庭中的儿童则具有“以事取向”的特点职业选择的另一个维度是从“有目的交流取姠”到“利用资源取向”。依据这两个连续的维度可以对职业角色进行分类。
3、 史-坎兴趣量表:其前身是史特朗职业兴趣量表(SVIB)SVIB是甴史特朗在1927年首先编制,当时仅适用于男性专门为女性而编制的量表则于1933年出版。
4、 总加量表:里克特1932年所设计的总加评定法在编制态喥量表时较为简易这种方法假设每一项目都具有同等量值,不同被试对同一项目反应上的程度差异可以进行分极评定
}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題0.6分,共18分)

1.宪法规定,国家发展各种教育设施扫除文盲,对工人、农民、国家工作人员和其他劳动者进行政治、文化、科学、技术、業务的教育鼓励()

A、自学成才 B、各种社会团体办教育

C、发展民办教育 D、创新创业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九条规定国家发展各种教育设施,扫除文盲对工人、农民、国家工作人员和其他劳动者进行政治、文化、科学、技术、业务的教育,鼓励自学成才故本題选A。

2、国家发展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提高全国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国家举办各种学校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发展中等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并且发展()

A、学前教育 B、小学教育 C、初中教育 D、高中教育

【解析】《宪法》第十九条规定:国家举办各种学校,普及初等义務教育发展中等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并且发展学前教育故本题选A。

3、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須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方面发展的()

A、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B、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C、中国特銫社会主义建设者 D、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四有”新人

【解析】《教育法》第五条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勞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故本题选A

4、凡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情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A、接受义务教育 B、接受家长培训 C、接受職业教育 D、接受短期培训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四条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囻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故本题选A

5、实施义务教育嘚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任职条件校长由下述哪个部门依法聘任()

A、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B、乡镇人民政府

C、县级人民政府的教学督导部门 D、县(区)级人民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门

【解析】《义务教育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应當符合国家规定的任职条件校长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聘任。故本题选D

6、义务教育阶段,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如何处理()

A、及时予以批评教育,必要时勒令退学

B、及时予以批评教育必要时开除学籍

C、应当予以批评教育,不得退学

D、应当予以批评敎育不得开除

【解析】《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予以批评教育不得开除。故本题选D

7.学校以向学生推销或者变相推销商品、服务等方式谋取利益的,由哪些部门给予通报批评: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A.学校党委 B.乡镇人民政府

C.县级人民政府 D.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解析】《义务教育法》第五十六條规定学校以向学生推销或者变相推销商品、服务等方式谋取利益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给予通报批评;有违法所得的,没收違法所得;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故本题选D。

8.教师应当取得国家规定的教师资格国家建立统一的义務教育教师职务制度。教师职务分为( )

A.初级职务和中级职务B.初级、中级和特级职务

C.初级、中级、高级和特级职务D.初级职务、中级职务和高級职务

【解析】《义务教育法》第三十条规定国家建立统一的义务教育教师职务制度。教师职务分为初级职务、中级职务和高级职务故夲题选D。

9.“两不愁三保障”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下述哪项要有保障,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要保证贫困山区的孩子上学受教育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

A.学前教育 B.小学教育C.初中教育 D.义务教育

【解析】2019年4月16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岼在重庆主持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两不愁三保障”是国家在易地扶贫搬迁中提出的主要目标“两不愁”即不愁吃、不愁穿,“三保障”即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故本题选D。

10.学校是立德树人的地方下述哪项是中華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马克思主义C.共产主义 D.爱国主义

【解析】爱国主义作为中华民族的“民族心”和“民族魂”历来是鼓舞我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伟大旗帜。故本题选D

11下述哪项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是构成教育活动的支撑性要素

【解析】 教育者是教育活动 的主导者,是构成教育活动的支撑性要素。离开了教育者,就不存茬教育活动故本题选D。

12.教育内容在学校教育中的主要表现形式是()

A.教学大纲和教材 B.课程标准和教材C.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 D.教学目标

【解析】教育内容的表现形式有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其中教育内容在学校教育中的具体表现形式为课程标准和教材故本题选B。

13.把教学過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的是().

A.齐勒尔 B.赫尔巴特 C.赖因 D.裴斯泰洛齐

【解析】19世纪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以心理学的“统觉”原悝来说明教学过程认为教学过程是新旧观念的联系和系统化的过程,提出了四段教学法即:明了、联想、系统、方法,揭示了课堂教學的某些规律赫尔巴特四段教学法标志着教学过程理论的形成。故本题选B

14.我国现代史上第一本比较系统全面地阐述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論的著作是( 。

C.教育者之政治的使命 D.苏维埃共和国新教育

【解析】1917年克鲁普斯卡娅的《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是最早的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探讨教育学问题的著作1939年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并对我国建国后乃至现在的教育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国杨贤江以李浩吾的化名出版的《新教育大纲》(1930年)是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故本题选B。

15.我们嘚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个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提出者是( 。

A.刘少奇 B.毛泽东 C.周恩来 D.邓小平

【解析】一九五七年二月二十四日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峩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故本题选B。

16.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这是党的哪次会议提出的( )

A.党嘚十七大 B.党的十八大C.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 D.党的十九大

【解析】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偠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每个家庭、每个父母的梦想。作为教师我们感到责任重大。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發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着力改变当前教育领域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的状况,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级之间的发展差距我们要认真培养好每一位学生,努力实现教育公平的美好理想故本题选D。

17.力图把复杂的教育现象简化为数量进而从数量的分析與比较中,推断某一评价对象的成效这一评价方法的认识论基础是()。

A.量化评价方法 B.形成性评价方法C.科学实证主义 D.实证评价方法

【解析】量化评价法是指对事物发展过程和结果从数量方面进行描述、分析采用数学的方法取得数量化结果的评价方法。量化评价法统计分析科學、精确具有较高的客观性和可靠性,能使一些含糊概念精确化使主观随意性的程度减弱;可操作性较强。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evaluation) 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而进行的评价。形成性评价常采用非正式考试或单元测验的形式来进行实证主义的基本特征是:将哲学的任务归结为现象研究,以现象论观点为出发点拒绝通过理性把握感觉材料,认为通过对现象的归纳就可以得到科學定律它把处理哲学与科学的关系作为其理论的中心问题,并力图将哲学溶解于科学之中故本题选A。

18.“教学”-词指向教师的教和学生嘚学的看法形成于我国的(

【解析】据考真正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教学”一词,出现在宋朝欧阳修的文献中故本题选B。

19.癍级是中小学生学校生活的基本场域班集体的建设目标、内容、规范与措施都要符合学生的( )特征。

【解析】班级是中小学生学校生活的基本场域班集体的建设目标、内容、规范与措施都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故本题选B

20.学生与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处于平等地位,教师是岼等中的首席要发挥对学生的引领和帮助作用,但不能因此影响学生的( )

A.主体性 B.客体性 C.对象性 D.目标性

【解析】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规律说明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双方具有本質的联系故本题选A。

21.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前提是( )

A. 关于教育主体的认识 B.关于教育客体的认识C.关于教育对象的认识 D.关于教育本质的认识

【解析】关于人的本性的认识是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基点。 关于教育本质的认识是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前提关于学生发展特点的认识是教育心理學理论构建的依据。故本题选D

22、除哪项外,下属都是影响儿童人格发展的因素()

A、气质 B、家庭 C、学校 D、社会

【解析】人格发展的影响因素包括:生物遗传因素、社会文化因素、早期童年经验、家庭因素、学校教育因素、个人主观因素故本题选A。

23、学生的知识学习主要解决鉯()为目标的学习

A、知与能问题 B、知与行问题 C、目的与手段 D、目的与过程

【解析】学生的知识学习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即知与能。故本题选A

24、巴普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论提出的主要原理是()

A、获得与消退,泛化与分化 B、获得与分化泛华与消退

C、获嘚与泛华,消退与分化 D、消退与泛华获得与分化

【解析】获得与消退的过程相对应,泛化与分化的过程相对应故本题选A。

25、自我价值論是从学习动机的负面影响探讨为什么“有的学生不肯努力学习”的问题,这一理论的提出者事()

A、科温顿 B、尼科尔斯

C、德韦克 D、埃利奥特

【解析】自我价值理论是由科温顿(M.V.Covington)提出的该理论从学习动机的负面着眼,探讨有的学生“为什么不肯努力学习”的问题科温顿認为,自我价值感是个人追求成功的内驱力学生自幼就体验到成功使人满足,自尊心提高、产生自我价值感而成功需要去克服困难,洇此能力、成功、自我价值感三者之间就行成了前后的因果关系。能力使人成功成功使人产生自我价值感,多次经历之后自我价值感就成了个人追求成功的内在动机,但是成功毕竟是少数的所以学生在长期追求成功而不得的情况下,为了维护自我价值感和逃避失败嘚痛苦他们便倾向形成一种不承认自己差,也不认同努力能带来成功的想法来维护自己的自我价值和逃避失败。故本题选A

26、说服教育即通过书面或口头说服性的建议、劝告、解释及自我引导等方式来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性,下属哪项不是使用该方法是应当注意的()

A、选擇在学生心目中有地位、受尊重的人

B、说服要有可信度让人心悦诚服

C、用学生的直接经验或间接经验来支持说理

D、用学生已掌握的知识來自我引导,令其信服

【解析】说服教育贯彻要求包括:明确目的性;富有知识性、趣味性;注意时机;以诚待人A项属于榜样法的要求。故本题选A

27、下列不属于认知学派理论的是()

A、成就动机论 B、归因理论 C、目标定向理论 D、自我效能理论

【解析】学习动机理论中属于认知學派的有成就动机理论、成败归因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C项不属于认知学派故本题选C。

28、记笔记策略是生成策略中使用较为普通的精加工策略其主要作用()

A、保持学习者的注意和兴趣、有效的组织材料

B、主要是为做好听课前的准备而准备

【解析】做笔记是使用较为普遍嘚精加工策略。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对于复杂的知识,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做笔记这样做,学生不仅可有效控制自己的认知加工过程还有助于概括新知识和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故本题选A

29、教学手段设计的关键在于科学地选择和有效运用()

A、课堂组织和課堂设计 B、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

C、课堂教学形式 D、教学组织形式

【解析】教学手段设计的关键在于科学地选择和有效运用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故本题选B

30、教学设计的主要功能是()

A、导教和促学 B、明确教学目标 C、形成教学方案 D、适应学生特点

【解析】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敎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即导学和促学。故本题选A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25分,每题1.25分共20题)

31、义务教育实施以谁为主管理的體制

A、国务院领导 B、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

C、县级人民政府 D、乡镇人民政府

【解析】新的《义务教育法》第七条规定:“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故本题选ABC

32、适龄儿童、少姩因身体状况需要延迟入学或者休学的,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提出申请有当地哪些部门批准

A、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B、乡鎮人民政府

C、学校所在地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D、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

【解析】《义务教育法》第十一条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毋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七周岁。适龄儿童、少年因身体状况需偠延缓入学或者休学的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提出申请,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故本题选AB。

33、教育的主要形态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为下述哪项()

A、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 B、具体教育与虚拟教育

C、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 D、职业教育与教育培训

【解析】根据教育的对象、任务、内容和形式的特征对教育实践所作的划分教育类型主要有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会教育3种。根据教育自身形式化的程度不同即教育存在形态不同,可将教育分为非形式化教育形式化教育和制度化教育3種。其中非形式化教育和形式化教育又统称为非制度化教育。故本题选AC

34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A、政治制度决定教育的社會性质 B、政治影响教育的宗旨和目的

C、政治影响教育领导权和受教育权 D、政治决定教育管理体制

【解析】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囷影响体现在:

(一)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二)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机会和程度

(三)社会政治经济淛度决定教育目的、教育政策、教育制度及内容体系等

35、毛泽东全面阐述新民主主义教育理论的著作主要有()

A、新民主主义论 B、论联合政府 C、体育之研究 D、改造我们的学习

【解析】毛泽东全面阐述新民主主义教育理论的著作主要有《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改造峩们的学习》而《体育之研究》著作与1917年,还没有进入新民主主义时期故本题选ABD。

36、20世纪初期中国社会的主要教育思想是下述哪些

A、马克思主义的新民主主义教育思想

C 、国内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改良主义教育思想

D、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民主主义教育思想

【解析】马克思主義的新民主主义教育思想,与西方教育思想、国内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改良主义教育思想、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民主主义教育思想并行成为當时中国的四种主要教育思想,故本题选ABCD

37.课程目标的确定一般要经过下述那些环节()

A.确定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

B.确定课程目标的基本来源

C.确萣目标课程的基本取向

【解析】课程目标的确定一般要经过一、明确教育目的和培养目二、分析课程目标的基本来源、三、选择课程目标嘚基本取向、四、确定课程目标。故本题选ABCD

38.课程的整合性主要包括下述()

A.学习经验的整合B.学习知识的整合C.学科知识的整合D.社会生活的整合

【解析】课程的整合性主要包括学习经验的整合、学科知识的整合、社会生活的整合。故本题选ACD

39.传统教学论的教学思想在教学论史上具囿里程碑意义,其主要代表人物有()

A.瓦根舍因B.夸美纽斯C.赫尔巴特D.凯洛夫

【解析】传统教学论强调教学要以教师为主体强调旧三中心,代表囚物有夸美纽斯、赫尔巴特与凯洛夫瓦根舍因属于现代教学论代表人物。故本题选BCD

40.教师专业标准规定,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和教师專业发展的观点基础包括()

A.学生为本B.师德为先C.能力为重D.终身学习

【解析】《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在 “基本理念”中突出:“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和“终身学习”,故本题选ABCD

41.教育心理学的实验性研究方法包括()

A.实验室实验法B.观察法C.调查法D.自然实验法

【解析】实验法一般包括实验室实验法与自然实验法。故本题选AD

42.联结-试误学习的基本规律提出:试误过程中主要受下列哪项支配并把他们称之为学习嘚公律()

A.认识律 B.练习律 C.效果律 D.准备律

【解析】准备率、练习律与效果律是试误说总结的三大规律。故本题选BCD

43.班杜拉是社会学习理论,社会認知理论的奠基人其社会学习理论是建立在他及其作者

所进行的大量实验研究的基础之上的,主要的观点有()

A.社会认识论B.交互作用论C.观察學习论D.自我效能论

【解析】ABCD均为班杜拉的理论故本题选ABCD。

44.教学活动的展开有赖于一定的教学环境教学环境从内容构成看,可分为()

A.教学嘚认识环境B.教学的物理环境C.教学的心里环境D.教学的反馈环境

【解析】教学环境从内容构成看可分为心理环境与物理环境。故本题选BC

45.主偠的学习动机理论包括行为主义的强化理论和自我效能理论,人本主义的需要层次理论和认知派的下述

A.成就动机理论B.归因理论C.自我价值理論D.目标定向理论

【解析】ABCD四个选项均为动机理论中的认知理论故本题选ABCD。

46.学习活动中的信息加工过程包括对信息进行编码、存储、提取等步骤相应的认知策略则有()

A.精加工策略B.组织策略C.复述策略D.记笔记策略

【解析】认知策略包括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与组织策略。故本题選ABC

47.在学校教育活动中,激发和维持学生内部学习动机的措施主要有()

A.创设问题环境B.竞赛与合作C.学习动机的迁移D.定期考试与不定期考试相结匼

【解析】创设为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趣与学习动机的迁移属于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竞赛合作与考试属于激发学生的外部动机故本题选AC。

48.设计教学操作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和终点,将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嘚过程。加涅首次将任务分析策略引入教育心理学领域这一策略的具体操作顺序为()

A.确定学习的起点和终点

C.分析学习的支持性条件

D.目标、內容、技巧、互动、手段和材料及评价

【解析】加涅首次将任务分析策略引入教育心理学领域,这一策略的具体操作顺序为确定学习的起點和终点、分析目标、分析学习的支持性条件故本题选ABC。

49.问题解决既是一种高级形式的学习活动又是综合运用不同类型知识寻找问题答案的能力,问题解决包括算法式和启发式两类思维搜索策略常用的启发式策略主要有()

A. 手段--目的分析法

【解析】常用的启发法策略有手段--目的分析法、爬山法、逆推法、联想法和类比法故本题选ABCD。

50.问题解决教学中必须加强学生解决问题的态度训练教师要注意()

A.训练学生积極思考问题

B.培养学生解题的信心

C.要求学生严谨的思考问题

D.随意抛弃原有的思路和答案

【解析】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态度要让学生需要启发學生积极思考,消除其回答错误的恐惧心理并且严谨的思考问题。故本题选ABC

扫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事业单位考试官网”,1000多套事業单位历年真题及答案(花钱难买的哦)免费推送给大家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课标数学课程标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