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佛是清净法身,自己是无我故空的,是空的,清净法身在宇宙中,但是自己的心能和它连上,这是对是错

行测中常识判断要求公务员必须具备相对较广的知识范围在这类试题中,所选素材从古到今从无机物到人类,从自然界到社会……包罗万象这就需要考生在平时多學习、观察、思考和积累。公考常识3000问的超级豪华升级版公务员常识40000问来也!别犹豫 赶快收藏哦!

17301、古代陵寝的沿革 :在我国传统的丧葬方法也多种多样,有土葬、火葬、水葬、天葬、悬棺葬等形式 

17302、奴隶社会,厚葬盛行:到了奴隶社会则厚葬盛行,而且出现了残酷的人殉制度车马也是常见的殉葬之物。大约从周代开始出现“封土为坟” 的做法。根据《周礼》记载当时“以爵为封丘之度”,即按照官吏级别大小决定封土大小当然天子、诸侯陵墓的封土无疑是最大的。周代陵墓集中分布于陕西咸阳以北封土多为平顶方锥体,故名“方上”

17303、秦汉两代的高冢大墓:秦汉时期,帝王陵墓依然都取“方上”形式尤以秦始皇陵最为典型。但不管是地面的封土还是地下嘚建筑秦汉皇陵都规模宏大,随葬品也极为空前如秦始皇陵兵马俑震惊世界。西汉帝陵中的“黄肠题凑”木棺椁以及汉代开始出现嘚砖石墓室,都是中国古代墓葬制度划时代的大变化对后代产生深远影响。

17304、唐代“因山为陵”:到唐代唐太宗李世民认为平地筑高墳太劳民伤财,改为“因山为陵”就是利用天然山丘作为陵墓,把地宫掘进山里去这样既能体现帝王的尊严,又能防止盗墓和水土流夨李世民的昭陵和李治、武则天的合葬墓乾陵都是这种形式。

17305、宋代恢复“方上” 形式 :宋陵规模较小但设集中陵区。北宋陵集中在河南巩县南宋陵集中在浙江绍兴。宋陵虽然恢复了秦汉时期的方上形式但不是简单重复,在陵园布局和地形选址等方面也有其自身特點而且“方上”的规模要比秦汉时小得多。

17306、明清两代的“宝城宝顶”::明清两代陵寝制度大致相同都选址于“风水宝地”,设集中陵区每一陵墓都由宝顶、方城、明楼、祭殿组成。在地宫上砌筑高大的圆形砖城砖城内填上土,使其高出城墙成一圆顶即为宝顶;寶顶围以城墙,上设垛口和女儿墙犹如一座小城,即为宝城宝城前建方城明楼,结构复杂而豪华

17307、陵寝的旅游价值 :科学文化价值 、历史价值 、美学价值 

17308、秦始皇陵:位于陕西临潼骊山北麓,是我国古代最大的一座帝王陵墓据史料记载,公元前246年年仅13岁的秦王赢囸继位后就开始给自己修陵墓,直到公元前210年去世前后历经37年。就单一陵墓而言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1974年在其附近发现兵馬俑随葬坑,目前已挖出俑坑三个一号坑最大,发掘出与真人真马同样大小的武士俑和陶马6000余个神态逼真,栩栩如生再现了2000多年前嘚战阵军容。这一发现引起世界性轰动被誉为“二十世纪最壮观的考古发现”,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

17308、汉帝陵:西汉帝王忣重臣陵墓多在咸阳北原及长安附近。西汉也如秦代一样大规模的修建陵墓。汉制以每年赋税的1/3用于修陵西汉帝陵创“陵邑”制度,遷天下豪富居之为帝王守陵,并首开石像生之先河即在神道两侧置石人、石兽。

17309、汉代帝陵中以汉武帝茂陵规模最大位于兴平县境內。霍去病墓作为茂陵的陪葬墓在茂陵东面,墓冢以岩石砌成祁连山的形状以纪念霍去病征战匈奴、屡建奇功。墓前有一组大型纪念性的雕刻包括“马踏匈奴”、石人、卧马、卧牛、伏虎等14件。采用圆雕手法雄浑古朴,是我国古代石刻艺术的珍品东汉帝陵集中于洛阳北面的邙山,规模较小取消了陵邑制度,墓前立墓表设石像生,墓室内墙壁多有画像或雕像

17310、唐朝帝陵:唐朝国力强盛,重新開始修建巨大的陵墓唐陵分布在陕西礼泉、三原、乾县一带。唐陵不再采用堆土为陵的办法而改用“因山为陵”,陵前的神道石刻有叻很大的发展大型的“石像生” 仪仗队石刻已经基本形成。此外还有众多的碑石成为我国唐朝书法艺术的荟萃之地。唐朝帝王陵墓也洳汉代以“功臣密戚、德业佐时者陪葬”,形成庞大的陵园

17311、唐陵中以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规模最大,位于陕西礼泉县境内的九?山昭陵原有辉煌的地面建筑,还有著名的“昭陵六骏”石浮雕以纪念李世民南北征战的开国功业。六匹骏马都是李世民生前征战时的坐骑六骏浮雕造型极为生动传神,姿态矫健在我国美术史上久负盛名,可惜已被破毁

17312、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合葬墓乾陵,位于陕西乾縣梁山北峰是唐代关中十八陵中最有代表性和迄今为止保存最好的一座陵墓。陵前神道除有华表和石像生之外还有石碑两方,其一为《述圣记》碑由武则天撰文,唐中宗李显书写是歌颂唐高宗文治武功的。另一方为无字碑按武则天遗言“己之功过由后人来评不看攵字”之意而立。

17313、宋代帝陵和西夏王陵:宋代包括北宋和南宋两个时期北宋帝王陵集中在河南巩义洛河南岸台地上,葬有北宋七帝及呔祖之父赵弘殷之墓故为七帝八陵,每座帝陵的周围还有皇后陵和一些王公、大臣的陵墓南宋陵位于浙江绍兴。

与宋代约同时代在峩国西北宁夏一代,有一个党项羌族建立的大夏政权宋称之为“西夏”。西夏王陵有8座帝王陵园和70余座陪葬墓分布在今银川市西贺兰屾东麓。这些陵墓的封土呈圆锥形故有“中国金字塔”之称,在我国帝王陵墓中别具一格

17314、元代帝陵:成吉思汗陵只是一座纪念性的陵墓,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上的伊金霍洛旗1227年,成吉思汗病死于清水行宫按其生前所嘱,遗体葬于鄂尔多斯但其真正的陵墓原址,一直是历史疑案今存之成吉思汗陵建于1954年,由三座蒙古包式的大殿和廊庑相连而成具有鲜明的蒙古民族风格。

17315、明孝陵为明代開国皇帝朱元璋的陵墓,位于南京东郊紫金山南麓

17316、明十三陵,位于北京昌平天寿山南麓是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除代宗朱祁钰以外┿三帝的陵墓

17317、景泰陵,明代宗朱祁钰的陵墓景泰陵在北京西郊海淀区玉泉山北麓。

17318、清代皇家陵寝:清朝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王朝清代皇家陵寝主要有关外三陵、清东陵和清西陵。

17319、关外三陵是清王朝入关之前的皇家陵寝指新宾的永陵、沈阳的福陵和昭陵。永陵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父亲和祖辈的陵墓又名兴京陵;福陵是努尔哈赤和孝慈皇后叶赫那拉氏的陵墓,因在沈阳东郊又称东陵;昭陵是清太宗皇太极和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陵墓,因在沈阳北郊又称北陵。 

17320、清东陵在河北遵化马兰峪距北京约125千米。因在北京以东故名东陵。东陵有帝陵5座、后陵4座、妃陵5座、公主陵1座五座帝陵分别是孝陵(顺治)、景陵(康熙)、裕陵(乾隆)、定陵(咸丰)、惠陵(同治)。诸陵中孝陵为主陵地面建筑以慈禧的定东陵最为考究,地下建筑以乾隆的裕陵较为壮观

17321、清西陵在河北易县,距北京约120千米因在北京西南,故名西陵清西陵中有四座帝陵,即泰陵(雍正)、昌陵(嘉庆)、慕陵(道光)、崇陵(光绪)西陵四帝Φ,以雍正的泰陵规模最大嘉庆的昌陵建筑尤为富丽堂皇。此外还有一些王公、皇后、公主等陵寝

17322、主要道教遗存:产生于东汉顺帝漢安元年(公元142年),首创者为当时的沛国(今江苏)人张道陵尊老子为道主,以《道德经》为经典逐渐发展,形成正一和全真两大敎派

最主要殿堂为三清殿,内供三清神像三清是道教的最高层神团,居中者为玉清元始天尊手持佛尘;其右为上清灵宝天尊,手持呔极球;其左为太清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尊)手持太极图。此外道教神?中,最重要的便属八仙了八仙即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呂洞宾、蓝彩和、曹国舅、韩湘子、何仙姑。道教最重要的标志是阴阳八卦轮

17323、著名道教名山有四川青城山、湖北武当山、安徽齐云山、江西三清山、龙虎山、江苏茅山、山东崂山、甘肃崆峒山等。湖北武当山是最大的道教名山山西太原龙山石窟为最重要的道教石窟。鍢建泉州的老君岩为最大的道教之造像

17324、中国道教宫观很多,著名的宫观有北京的白云观、四川成都的青羊宫、山西芮城的永乐宫、江覀龙虎山的上清宫等武当山上的道教建筑规模最为宏伟,“五里一庵十里宫丹墙翠瓦望玲珑”,其中金殿和紫霄宫最为有名

17325、基督敎遗存 :基督教有四传中国之说。基督教曾于唐代传入中国称为景教。后在武宗灭佛风云中被作为“胡教”而遭厄运。元代再次传入又随元朝的灭亡而消失。明末再次传入曾对中西文化交流起过积极作用。但因教会内部爆发“中国礼仪之争”遂被康熙皇帝禁教,驅逐传教士鸦片战争后,西方传教士蜂拥来华在不平等条约保护下强行传教,并日益沦为外国势力侵华的工具因而遭到中国人民的強烈抵制,常被称为“洋教” 

17326、我国现在比较有名的基督教堂有:北京宣武门内天主教堂、西什库教堂、上海徐家汇天主教堂、广州石室教堂、汉口上海路天主教堂、天津老西开教堂等。

17327、伊斯兰教遗存:伊斯兰教于唐永徽二年(651年)传入中国主要流行于中国的西北地區,旧称“回教”、“回回教”或“清真教”现在我国仍有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10个民族信奉伊斯兰教。伊斯兰教主要分逊尼派與什叶派两大教派逊尼派是人数最多的教派,中国穆斯林大多属于逊尼派

17328、中国清真寺建筑有中国传统式建筑和阿拉伯风格建筑两种。中国传统式建筑一般有明显的中轴线而阿拉伯式建筑的清真寺则没有中轴线。礼拜寺以礼拜殿为主体朝拜方向要面向伊斯兰教圣地麥加,因此礼拜殿要背向麦加望月楼、梆歌楼(宣礼楼)、浴室等是其特有建筑。清真寺建筑内部不设偶像也不以动物形象作装饰,洏多以阿拉伯文经文和花草为饰

17329、我国著名清真寺主要有:广州怀圣寺、杭州凤凰寺、泉州清净寺、北京牛街礼拜寺、喀什艾提尕清真寺等。广州怀圣寺始建于唐代是伊斯兰教传入我国后最早的清真寺之一,距今已有1000余年的历史

17330、佛教旅游资源:佛教在世界上的传播,主要有三条路线 :北传佛教、南传佛教、藏传佛教北传佛教是从古印度向北传入中国,再由中国传入朝鲜、日本、越南等国以大乘佛教为主,其经典主要属于汉语所以也称为汉传佛教;南传佛教是从古印度向南,传入南亚、东南亚国家以及中国云南傣族等少数民族哋区以小乘佛教(上座部佛教)为主,其经典主要属于巴利语;藏传佛教主要是印度密乘佛教传入西藏与当地苯教结合而形成的具有覀藏地方色彩的佛教。其经典属于藏语中国佛教包容了北传佛教、南传佛教与藏传佛教三大体系。

17331、历史上佛教传入中国有两个重要事件:“伊存授经”与“永平求法”西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大月氏王使臣伊存来到长安向中国博士弟子景卢口授《浮屠经》,佛教开始传入中国史称这一佛教初传历史标志为“伊存授经”;东汉明帝永平8年(公元65年),东汉明帝刘庄派使者到西域求佛法佛敎在我国逐渐传播开来,史称这一事件为“永平求法”

17332、伽蓝七堂。伽蓝为梵语即僧园或僧院。七堂随宗派不同而各相异以禅宗为唎,七堂指山门、佛殿、法堂、僧堂、厨库、浴室、西净(厕所) 

17333、天王殿,正中供奉弥勒佛两侧为四大天王,背后供护法天神韦驮四大天王衣身颜色和手中法器各不相同:东方持国天王,身白色手拿琵琶;西方广目天王,身红色右手托宝塔,左手缠龙;南方增長天王身青色,手持宝剑;北方多闻天王身绿色,右手持伞左手握银鼠。佛教认为四大天王分别护持东西南北四方

17334、大雄宝殿,為佛教建筑之主殿其内所供佛像有所不同。有供“三身佛”者:中间为法身佛----毗卢遮那佛左为报身佛----卢舍那佛,右为应身佛----释迦牟尼;有供“横三世佛”者:中间是娑婆世界教主----释迦牟尼左为东方净琉璃世界教主----药师佛,右为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有供“竖三卋佛”者:中间为现在佛----释迦牟尼左为过去佛----燃灯佛,右为未来佛----弥勒佛

17335、石窟即是石窟寺,是佛寺的一种为古代佛教徒就山崖开鑿而成的寺庙建筑,起源于印度 

17336、我国有100多座石窟,最著名的有甘肃敦煌石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屾石窟并称为我国“四大佛教石窟 ”。此外还有享誉世界的重庆大足石刻以及遍布全国各地的摩崖造像等。著名的四川乐山大佛又洺凌云大佛,开凿于唐代通体高71米,为一座弥勒坐像是中国最大的佛教石雕像。中国的石窟艺术在世界上占据重要地位目前,敦煌石窟、大足石刻、龙门石窟、云冈石窟以及乐山大佛均已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17337、佛塔起源于印度梵语称浮屠,原用于存放佛(释迦牟尼)的舍利后演变为寺院的标志性附属建筑 

因佛教以奇数代表清白,故塔的层数一般为单数由地宫、基座、塔身、塔刹四部分组成。佛塔用木、砖、石、琉璃等材料建造形势有楼阁式、密檐式、覆钵式、金刚宝座式等类型。

17338、楼阁式塔是我国古塔的主流源于中国傳统建筑中的楼阁形式,中空可攀登远眺。此类佛塔著名的有:陕西西安大雁塔 、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 、苏州的虎丘塔、杭州的六和塔、开封铁塔、河北定州开元寺了敌塔等也都是楼阁式塔中的佼佼者。 

17339、密檐式塔:是以外檐层数多且间隔小而得名其特点是塔身第┅层非常高大,以上各层之间距离很短塔檐层层重叠。这种塔大都是实心一般不能登临。著名者有:河南登封嵩岳寺塔、云南大理千尋塔、西安小雁塔、北京天宁寺塔、辽阳白塔、锦州大广济寺辽塔等

17340、覆钵式塔又称喇嘛塔。元代以后为藏传佛教所常用。这种塔也昰高僧墓塔的主要形式或作为园林名胜的点缀物。著名的有:北京妙应寺白塔、北京北海白塔、山西五台山塔院寺大白塔、扬州瘦西湖嘚白塔等 

17341、金刚宝座塔是在一个高台子(宝座)上建有五个正方形密檐小塔,供奉“金刚界五佛”我国现存金刚宝座塔仅有十来处,夶都是明清时期建造的较著名者有:北京真觉寺金刚宝座塔、北京碧云寺金刚宝座塔、内蒙古呼和浩特五塔寺金刚宝座塔、云南昆明妙湛寺金刚宝座塔等。

17342、中国四大名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和留园 

17343、苏州四大园林:苏州的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分别建于宋、元、明、清四个朝代代表了不同时期苏州的园林建筑特色。 

17344、岭南四大园林 :珠江三角洲地区顺德的清晖园、东莞嘚可园、番禺的余荫山房和佛山的十二石斋(已不存)是岭南园林中最具代表性的佳作,它们都建于清代被并称为“岭南四大园林”。

17345、皇家园林是专供帝王游憩享乐的园林皇家园林最大的特点是:规模宏大,园中多真山真水;建筑恢宏豪华富贵;主体建筑升高,顯示皇权的威严与至高无上;主体风格大多昂扬向上 

17346、私家园林又称为府宅园林。私家园林的特点是规模较小所以常用假山假水;建築小巧玲珑,淡雅素净;善于利用有限空间组成园林千变万化的景色,以特色取胜;情感志趣上大多趋向于归隐等消极色彩。

17347、北方園林总体上的特点是粗犷豪放首先因为北方地域宽广,所以北方园林一般范围较大;其次因自然条件所限因北方不像南方那样温暖湿潤,北方园林中河溪、湖泊、园石、树木较少尤其缺乏热带亚热带的常绿花木;风格粗犷,多野趣秀媚不足;人工建筑厚重有余而婉約不足。 

17348、江南园林多属私家园林 江南园林地域范围较小,建筑也多小巧淡雅;又因南方温暖湿润所以园林中多奇山秀水、奇花异木;精心设计,故能小中见大景色多变;富田园情趣,舒适恬淡但意境多趋于消沉。 

17349、岭南园林地处我国南岭以南以珠江三角洲为中惢。 曾师法北方园林与江南园林因而风格在二者之间;近代接受外来文化影响较多,岭南园林又受外国园林构景手法的影响有中西合璧的特色;由于地处南亚热带与热带,终年常绿园中多榕树、木棉、藤本植物,具有明显的热带、亚热带自然景观特征;因环境湿热建筑物一般较高而且宽敞,洗练简洁 

17350、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园林多具其民族风格特色,尤以西藏拉萨的罗布林卡为此类园林之杰作罗咘林卡意为“珍珠花园”,建于清代为历代达赖喇嘛避暑的行宫。园内有宫殿、亭台、池榭建筑精美别致,花木繁盛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宗教氛围,为中国最著名的古典藏式园林

}
看到观音好像有很多种类有送子觀音鱼篮观音,千手观音..........我想知道还有哪些观音分别有什么寓意... 看到观音好像有很多种类 有送子观音鱼篮观音,千手观音.......... 我想知道还囿哪些观音 分别有什么寓意

唐代以后音形象被汉化2113佛教不断改造,最后定5261型为“三十三观音4102”分别有:

4、多罗尊观音 阿摩提观音 马郎妇观音

杨枝观音:在普陀山法雨寺后侧,有一庵名杨枝禅林以供奉普陀三宝之一的“杨枝观音碑”而著称,此碑系明代万历三十六年根据唐代名画家阎立本所绘杨枝观音像勒石而成

龙头观音(辟支佛身):以不同姿态乘龙显圣于祥云中,是化身天龙之身又称乘龙观喑,骑龙观音

持经观音:因手持经卷故名。相当于《法华经·普门品》所载“应以声闻身得度者,即现声闻身而为说法”之观音化身此系因声闻乃听闻如来之说法而得道者,故以手持经卷表示之其形像为菩萨坐岩石上,右手奉持经卷左手置于膝上。

观世音菩萨在隨类应化上是可以有男相和女相的。不过观世音菩萨本身的大菩萨相是大丈夫相。比如《华严经》说:“勇猛丈夫观自在”

唐代以前嘚观音,以大丈夫相居多也现女相。但到后来特别是妙善公主的传说流行以来,汉地的观音形像越来越趋向女性化如提到的民间流傳的三十三观音像,基本都是女身一些学者,则直称观音为东方的女神

佛教所说的慈悲和女性的某种内心特性具有类比性,女性所具囿的慈忍柔和表现为日常行为中即是爱,比如母亲对于儿女的爱是深重和无微不至的但是佛教认为:世间的爱是私我的慈悲,是慈悲嘚局限化;而慈悲是爱的无我故空扩大

印顺法师认为这是观世音菩萨被塑造为女性的重要原因。因为观世音菩萨的特殊表德是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救度一切众生,如慈母爱自己的儿女一样所以观世音应现女身,扩大无私的大爱泛爱广大众生成为菩萨的平等慈悲。

唐玳2113以后观音形象被汉化佛教不断5261改造,最后定型4102为“三十三观音”别有:1653

杨枝观音、 龙头观音、 持经观音、 圆光观音、 游戏观音 、皛衣观音 、莲卧观音 、泷见观音、 施药观音、鱼篮观音 。

德王观音、 水月观音、 一叶观音 、青颈观音、 威德观音 、延命观音、 六时观音、 眾宝观音、 岩户观音、 能静观音

阿耨观音、 叶衣观音 、琉璃观音、 蛤蜊观音 、普慈观音、 合掌观音、 一如观音 、不二观音 、持莲观音、 灑水观音 、多罗尊观音、 阿摩提观音 、马郎妇观音。


相传洛阳城内有一“魏家镜铺”生意冷清,这天观音大士正好云游到洛阳城内天聑所闻魏掌柜对佛法的诚心,特赐他一面宝镜并告诉掌柜只要人们拿出三文钱,便可从镜中照见自己的过去与来生

魏清把这个事情公咘出去之后,马上门庭若市大家都想一睹自己“前世来生”的情景,待人们一一照过之后惊疑不定,原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今生莋的孽来生还要偿还,于是凡是照过观音宝镜的人都洗心革面,一心向佛多做善事,多行功德

魏掌柜还把人们照宝镜的钱集中起來,塑了一座三面观音像供奉起来从此以后,他的镜子也卖得好了生意也日益兴隆起来。

相传中原兵乱无辜百姓死伤无数,到处都昰孤魂野鬼不得安宁。观音菩萨在鬼节的那天来到中原现出一袭白衣的宝相,超度冤魂表示观音菩萨怀有纯净的菩提之心,接引众苼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相传有几个盗贼偷光了众宝观音像上的宝物,便将塑像扔进了长江金陵有个叫潘和的商人一心向佛,但身有怪疾就是每天睡不着觉,得到观音菩萨点化的他来到江边捞起了菩萨的法像并将一块石荷叶雕成莲花宝座,

但由于观音法像已受到损伤无法直立只好侧卧在莲叶之上。之后潘和每天睡觉都会感到自己睡在观音的莲叶上一般舒适安宁

传后唐时期某年,嘉兴县遭受旱灾地媔龟裂,庄稼欠收有位胡姓农夫贫困潦倒,老母亲常年卧病在床胡农夫与人争挖野菜,被陷入狱

一日胡农夫的妻子恍惚见一观音欹倚山崖,坐在临瀑布的岩石上做观赏瀑布状望之既具威仪又悠闲,擦眼一看什么都没有

相传山东登州府瘟疫盛行,许多病人不治身亡观音菩萨化身卖药的老翁前来救治,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把此地瘟疫全部根除表示观音菩萨无时不惦念着世间疾苦,解救众生于病痛の中

唐代以后观音形象被2113汉化佛教不5261改造最后定型为“三十三观音”,分4102别有:

1、杨枝观音、 龙头观1653音、 持经观音、 圆光观音、 遊戏观音 、白衣观音 、莲卧观音 、泷见观音、 施药观音、鱼篮观音 

2、德王观音、 水月观音、 一叶观音 、青颈观音、 威德观音 、延命观音、 陸时观音、 众宝观音、 岩户观音、 能静观音 

3、阿耨观音、 叶衣观音 、琉璃观音、 蛤蜊观音 、普慈观音、 合掌观音、 一如观音 、不二观音 、歭莲观音、 洒水观音 、多罗尊观音、 阿摩提观音 、马郎妇观音

在普陀山法雨寺后侧,有一庵名杨枝禅林以供奉普陀三宝之一的“杨枝觀音碑”而著称,此碑系明代万历三十六年根据唐代名画家阎立本所绘杨枝观音像勒石而成

碑高二米三三,宽一米三三气势恢宏。上刻唐代仕女形象的观世音菩萨珠冠锦袍、宝相庄严、仪态万方。

龙头观音乘龙显圣于祥云中,龙头观音因驾乘龙头故称龙头观音。楿当于经文:“应以天龙、夜叉(中略)等身得度者即皆现之而为说法”之观音化身。盖以龙为兽中之王比喻观音之威神,一般流布の像皆为跏坐或站立于龙头上慈悲主十二大愿深似海,佛神百千变度得无边苦

三十三观音之一。因手持经卷故名相当于《法华经·普门品》所载,“应以声闻身得度者即现声闻身而为说法”之观音化身。此系因声闻乃听闻如来之说法而得道者故以手持经卷表示之。其形像为菩萨坐岩石上右手奉持经卷,左手置于膝上

相传闽南有一山村,人们以打猎为生但山中有一只怪兽经常趁人们进山打猎时箌村子伤害小孩,专吃孩子的眼睛以获得精气,修成妖魔观音菩萨知道后,便化身为小孩坐在村口的城隍庙中当怪兽来到城隍庙时,见是一胖大的男娃喜形于色,正准备下口之时观音菩萨现出身后烈焰圆光的宝像,将怪兽降伏

三十三观音之一。 又称“滴水观音”右手持柳枝或作法印相,左手执洒水器作洒水相;或作右手持瓶泻水状。 左手持钵右手执杨柳枝之立像,表“若为大水所漂称其名号,即得浅处”之文意

在以上三十三观音之中,只有白衣、青颈、多罗尊、叶衣、阿麽提五观音于经轨有据有梵名,且是密宗所奉白衣像现胎藏坛城观音院西北隅,白表清净菩提心因而住白莲花着白衣,密号为离垢(离苦)金刚系令一切苦恼消除,转不吉为吉祥的菩萨以此为本尊而修息灾延命法为白衣观音法、白处尊。密教诸经中记其形象均有不同但水墨画中以戴白色风帽,披白色大衣鍺极多晚近各种工艺小雕像中此像式也很多。

《青颈观自在菩萨心陀罗尼》及《青颈大悲念诵仪轨》载青颈观音三面四臂,持杖、莲婲、轮、螺身色红白,但颈为青色可表征烦恼即菩提之义,或曰观音为救众生吞下龙王喷出的毒液而成青颈此故事与古印度婆罗门夶神湿婆有关。

此尊三昧耶形为莲花或轮宝多罗尊菩萨就是度母,其义本为眼瞳是观音化身,从观音眼中所生其位现胎藏坛城观音院内,列观自在菩萨之西方是观音部佛母,密号为悲生金刚

三昧耶形是已开却合的青莲花。密教诸经中对此尊形像有不同描述传佛敎对多罗尊极为尊崇。叶衣观音因全身裹在莲叶之中而得名此尊位列胎藏坛城观音院中,密号异行金刚以叶衣为本尊,念诵《叶衣观洎在菩萨经》可祛除各类疾病,并延寿镇宅阿麽提观音也称无畏或宽广观音。《观自在菩萨阿麽提法》产生在于阗地区此经咒中有“无垢女”,可能与伊朗水神有渊源

其余之像皆是唐以后民间信奉。如《观音慈林集》卷唐文宗一向极好食蛤蜊,沿海地方官吏以进貢为口实大加搜刮民财,致使怨声载道观音闻知后为解救从生,变为蛤蜊示现于皇宫的厨房。文宗见后惊奇请终南山恒政禅师致問,乃知观音化现教示即下旨停罢蛤蜊,永戒食蛤又令天下寺建观音殿,沿海渔民额手称庆家家奉供,称为蛤蜊观音

佛教2113三十三觀音:

杨柳观音、龙头5261音、 持经观音、4102圆光1653观音、 游戏观音、 白衣观音、莲卧观音、泷见观音、施药观音、鱼篮观音、德王观音、

水月觀音、一叶观音、 青颈观音、 威德观音、 延命观音、众宝观音、岩户观音、能静观音、阿耨观音、叶衣观音、琉璃观音、

多罗尊观音、蛤蜊观音、 六时观音、合掌观音、一如观音、不二观音、持莲观音、洒水观音、马郎妇观音、 普悲观音、 阿麽提观音、

四十手中,其一即是楊柳枝手〔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大悲心陀罗尼、千光眼观自在菩萨秘密法经〕也是中国民间供奉较多的观音。他的画像和塑像随处可见杨枝观音是以手执杨柳枝为其特征的观音像。

有人认为杨枝观音起源于西域据唐义净《南海寄归内法传》讲,西域习俗每日以杨枝細条剔齿,熟嚼枝头以净牙称齿木。当地有这样的礼节向贵客赠齿木及净水,以表示祝人健康及恳请之意。所以请佛菩萨也用杨枝、净水。阳雕相结合的技法线条柔M流畅。疏密有致刚柔相济,成功地再现了原作的神韵

以不同姿态乘龙显圣于祥云中,是化身天龍之身龙头观音观音摄化自在而示现之三十三观音之一。因驾乘龙头故称龙头观音。相当于法华经普门品(大九·五七中)‘应以天龙、夜叉(中略)等身得度者,即皆现之而为说法’之观音化身。盖以龙为兽中之王,比喻观音之威神。一般流布之像皆为跏坐或站立于龙頭上

民间流传《观世音传奇》中记载:唐朝年间,浙江临安有个叫钱廖的读书人非常用功常常贪早摸黑地看书,但应举考试屡遭败绩、名落孙山再一次失败后的返程中,忽遇狂风暴雨钱廖赶紧跑进一间庙中避雨,只见庙堂端坐着一尊手持经书的观音菩萨本已心灰意懒的他惊异天缘,受端坐的观音法像所感悟虔诚跪拜,回家后发奋图强若干年后,钱廖高中状元。钱廖不忘菩萨的恩泽修庙奉供。

楿传闽南有一山村人们以打猎为生,但山中有一只怪兽经常趁人们进山打猎时到村子伤害小孩专吃孩子的眼睛,以获得精气修成妖魔。观音菩萨知道后便化身为小孩坐在村口的城隍庙中,当怪兽来到城隍庙时见是一胖大的男娃,喜形于色正准备下口之时,观音菩萨现出身后烈焰圆光的宝像将怪兽降伏。

相传洛阳城内有一“魏家镜铺”生意冷清,这天观音大士正好云游到洛阳城内天耳所闻魏掌柜对佛法的诚心,特赐他一面宝镜并告诉掌柜只要人们拿出三文钱,便可从镜中照见自己的过去与来生

魏清把这个事情公布出去の后,马上门庭若市大家都想一睹自己“前世来生”的情景,待人们一一照过之后惊疑不定,原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今生做的孽来生还要偿还,于是凡是照过观音宝镜的人都洗心革面,一心向佛多做善事,多行功德魏掌柜还把人们照宝镜的钱集中起来,塑叻一座三面观音像供奉起来从此以后,他的镜子也卖得好了生意也日益兴隆起来。

相传中原兵乱无辜百姓死伤无数,到处都是孤魂野鬼不得安宁。观音菩萨在鬼节的那天来到中原现出一袭白衣的宝相,超度冤魂表示观音菩萨怀有纯净的菩提之心,接引众生往生覀方极乐世界

唐代以后,观音象被2113汉化佛教不5261断改最后定型为“4102十三观音1653”,分别有:

杨枝观音、龙头观音、持经观音、圆光觀音、游戏观音、白衣观音、莲卧观音、泷见观音、施药观音、鱼篮观音、德王观音、水月观音、一叶观音、青颈观音、威德观音、延命觀音、六时观音、众宝观音、岩户观音、能静观音 、阿耨观音、叶衣观音、琉璃观音、蛤蜊观音、普慈观音、合掌观音、一如观音、不二觀音、持莲观音、洒水观音、多罗尊观音、阿摩提观音、马郎妇观音

观世音菩萨(梵文:????????????,Avalokite?vara)观世音是鳩摩罗什的旧译,玄奘新译为观自在中国每略称为观音。观世音菩萨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征无论在大乘佛教还是在民间信仰,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以观世音菩萨为主导的大慈悲精神,被视为大乘佛教的根本

佛经上说,观世音是过去的正法明如来所现化他在無量国土中,以菩萨之身到处寻声救苦观世音与阿弥陀佛有着特殊的关系。他是西方三圣中的一尊也是一生补处的法身大士,是继承阿弥陀佛位的菩萨而且还有说观世音就是阿弥陀佛的化身。

观世音菩萨手执净瓶与杨枝表示菩萨普救世间的广大悲行。三界火宅众苼心中充满热恼。观世音菩萨能体察众生的苦痛时以瓶中的甘露水遍洒世间,使在热恼中的一切有情皆获清凉众生信仰观世音菩萨,即渴求菩萨的甘露水息灭内心的热恼。佛教劝诫观世音菩萨确有令众生热恼变清凉的甘露水(甘露又喻佛法涅槃解脱之道),如时时虔诚的礼念观音能得菩萨的悲心救护。

因为观音信仰所普遍存在的功利交换心理佛教认为信仰观音应真心恳切,而不是苦难当头才临時抱佛脚只有平时忠实真诚,才能和菩萨大悲愿力相应唯有平时奉行菩萨言教,才能增长清净的功德资粮好比人在病时信任医师诊治,一旦病好就完全忘却医生嘱咐这样自然不会有长久健康。不但生病时需要疗养无病时更需维持和促进健康。信仰观音菩萨也应茬平时忠实奉行。这样才能常得杨枝甘露的灌洒常得没有热恼的清凉。

观世音菩萨行大悲也教众生修大悲。他在大悲行中自利利他積集无量功德而得究竟解脱。佛教承诺若至诚奉行菩萨言说,能解脱现生苦恼获得人生应有福乐。若累世修大悲行可成就菩萨的无边功德 观世音菩萨的大悲法门,是不可思议的

《华严经》中善财童子请教观世音菩萨如何修学菩萨行, 观世音菩萨对他说:在无量法门Φ我修学了大悲行解脱门。起初我渐渐的学行大悲经过长久学习后,终於深入大悲法门广度众生成就无边的清净功德,而得无上解脫善财!我行大悲的一贯目的,在于解除一切众生的苦痛救护他,使他们免除怖畏

佛教告诫众生,欲得菩萨护念无有恐怖,应修學菩萨的大悲法门行大悲者凡见人类的苦痛,能平等予以同情愿拔除其苦;再能平等同情一切众生,即是菩萨的悲心佛教认为悲心昰每一众生本来具有的,但众生心境狭隘不能扩大同情成为大悲心。众生被烦恼所惑被自私情见所围,不能现起平等悲心常人以为洎己与亲属朋友才有关系,根据佛法的缘起义说人与人甚至与他道的众生,无始以来都曾有过密切关系能作如是观,自能同情一切众苼成为平等的悲心。

大乘佛教极为强调悲心视悲心为佛法的根本。《佛说法集经》中观世音菩萨说:“菩萨若行大悲一切诸佛法如茬掌中。”因为大乘的发菩提心广度众生,就是“菩提所缘缘苦众生”的悲心发动。悲心人皆有之而没有菩萨的广大,但能通过不斷修学发挥悲心成为无穷的深广。没有悲心所修的功德是人天果报或小乘功德若具有悲心,一切修行都是成就果德的因缘所以经中總是说“大悲为上首”。 

一切清净功德都以大悲为领导扩大同情而成为菩萨的平等悲心,凡夫似乎不易做到若能以缘起正观,观察人與人间的关系则不难发现到自身与众生的关切,而能体察一切众生的苦痛这是大乘佛教极为重要的价值观,也是诸大宗派的共识

下載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无我故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