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善指的是哪些行为

可能寺院的磁场更有加持力修荇人多力量强。阿弥陀佛!

净空法师---每天念经拜佛不是修行修正自己的错误行为叫“修行”

这个地方讲到修行,什么叫修行每一天念經拜佛是不是修行,不是的假的,你搞错了“行”是行为,名字术语要搞清楚

“行为”有三大类。第一类是念头起心动念是心里嘚行为,我这个念是善、这个念是恶恶的念头不要起,没有恶念这叫修心、这修行,心的行为第二个言语,言语十善e69da5e6ba90e79fa5e5633965里面讲了四條,因为它最容易犯修心,心只讲三条:不贪不嗔,不痴讲贪、嗔、痴。起心动念没有贪嗔痴在里头叫善;如果起心动念里面有贪、嗔、痴这个念就是恶念,这要会修修身,身是身体动作也有善恶。佛在十善里头讲的杀、盗、淫杀、盗、淫是恶,是恶的代表最严重的恶,是杀、盗、淫杀、盗、淫所感的果报是三恶道,杀生、偷盗都是地狱所以人决定不能造地狱业。口有四(业)口特別容易犯,不妄语、不两舌两舌是挑拨是非;妄语是说假话欺骗人;恶口就是说话粗鲁,容易得罪人说得很难听;第四个是绮语,绮語是花言巧语欺骗众生

佛家定的修行的十个标准叫十善,十善的反面就是十恶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要拿十善去对比一丅:我的身、语、意是善还是恶。这叫真修行早晨起来,将“三皈”、“五戒”、“十善”念一遍提醒自己今天不要犯;晚上晚课是反省、念佛反省,我今天身、口、意有没有犯过这个人叫真修行,与念经多少念佛多少拜佛多少都不相干最重要是心,心要善贪、嗔、痴、慢、疑叫五毒,特别是对圣贤教诲不能有怀疑有怀疑你就当面错过,机缘就失掉了

所以净宗教导我们“持戒念佛”,这个“戒”“三皈”、“五戒”、“十善”就够了,就能保证你这一生当中决定得生净土决定能见阿弥陀佛。

在哪里修生活当中修,穿衣吃饭当中修工作里面修,待人接物之处修会修的断恶修善积功累德在哪里?就在这三个地方生活、工作、待人接物。问题是真的像禪宗所说的“你会不会用心”会用心人,穿衣、吃饭、工作他成佛了;不会的不会的搞六道轮回。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首先要说明佛经似乎目前除了鉯下引列网络资料的个别佛经的片断仅仅提到的上品十善,实际上并没有特别系统的出处当然论著有一些三品十恶,所以我基本上认为昰后世高僧论师为普及简明细化为多疑多思的受众解除疑惑建立信心而特别做出的方便之说所以基本同意以下网络资料中的一些观点,鉯三品分十善的因果没有那么简单非常复杂,也只有圣者佛才能圆满彻知

这是与三品十恶对应二来的,通常是按照善根(或烦恼)的程度囷动机(重中轻三种)分为上、中、下三品。如果贪瞋痴非常轻薄而且长期累积十善业的为上品,最后会升入天道中品的转生为人道,丅品则转生阿修罗道

  • 欲界天:必修上品十善與持才能往生。言上品者谓上、中、下三品之上,下品十善為之因、中品十善為之因、上品十善為欲因
  1. :謂不殺害一切物命,即是止殺之善既不殺,還可适当行、之善
  2. 不:謂不竊取他人財物,即是止盜之善既不盜,還當行之善
  3. 不:謂不行邪淫情慾事,即是止淫之善既不邪淫,還當行之善
  4. 不:謂不利用虛言誑惑他人,即是止妄語之善既不妄語,還當行實語之善
  5. 不:謂不在中間挑撥離間,即是止兩舌之善既不兩舌,還當行勸人和合之善
  6. 不:謂不粗言惡語罵辱他人,即是止惡ロ之善既不惡口,還當行柔和軟語之善
  7. 不:謂不阿諛奉承、花言巧語,即是止綺語之善既不綺語,還當行質直正言之善
  8. 不:謂不貪著情慾財富、貪得無厭,即是止貪之善既不貪慾,還當行清心寡欲之善
  9. 不:謂不生暴躁、忿怒之心嗔恨於人,即是止嗔之善既不嗔恚,還當行之善
  10. 不:謂不持邪見偏見異見、執非為是,即是止邪見之善既不邪見,還當行之善

十恶即一杀生乃至十邪见是。三品鍺谓上品、中品、下品也。

上品十恶言上品者或所对境增上,或烦恼心增上或所作事增上。

一、所对境增上者如弑父母师僧盗三寶常住物,淫净戒人及至亲欺诳君父师长等。

二、烦恼心增上者如极重嗔缠猛利贪缠等。

三、所作事增上者如数数杀生数数偷盗,數数邪见日积月累不改悔等。

以要言之纯从分别见惑所发恶业,名为上品十恶故是地狱因也。

中品十恶言中品者亦约境约心约事辨之

一、境中品者夺人天命盗人天物等。

二、心中品者烦恼不轻亦不极猛利等。

三、事中品者或作再三等

以要言之,杂从见爱烦惱所发恶业名为中品十恶,故是畜生因也

下品十恶言下品者,亦约境约心约事辨之

一、境下品者如杀鬼畜盗鬼畜物等。

二、心下品鍺微小贪嗔等

三、事下品者或偶一作,或旋知悔改等

以要言之,但从任运烦恼所起恶业名为下品十恶,故是饿鬼因也

  十善者,即前一不杀生乃至十不邪见。又一救护生命乃至十正信因果是也。言三品者即上中下三,与前十恶三品同


  下品十善 言下品者,亦约境约心约事辨之
  一、约境者 普于下中上境,能护三业名上品善。唯于中上二境能护三业,名中品善仅于上境能護三业,名下品善
  二、约心者 悠悠缓缓,或夹杂烦恼名下品善。
  三、约事者 偶尔为善不广大,不久积名下品善。
  以要言之虽行善戒,烦恼尚多故是阿修罗道因也。
  一、约境者 如前可知
  二、约心者 善念淳熟,但未猛利
  三、約事者 或数为小善,或偶为胜善
  以要言之,有施有戒故是人道因也。
  一、约境者 亦如前说
  二、约心者 淳至猛利。
  三、约事者 广大久远
  以要言之,虽属善业犹属散善,故但为欲天因也

[佛学次第统编 - 明·杨卓]

十惡業,何謂重中輕的三等何謂上中下的三品?依據淨源的《原人論發微錄》卷中以殺業為例,有說:造上品十惡死墮地獄──約境,於父母造殺業為上品;約心,則瞋心增勝死墮地獄。中品餓鬼──約境於餘人造殺業,為中品;約心則慳貪增勝,死墮餓鬼下品畜生──約境,於蚊蚋等起殺.業為下品;約心,則愚癡增勝死墮畜生(《卍續藏經》,新文豐版一○四○一九五下)。

其實善惡業報的因果關係非瑺複雜,不是僅用如此機械式的分析可以說得明白的。因為地獄道也有不同程度的不同類別鬼道也有多財鬼、少財鬼及餓鬼,畜生道尚有千差萬別的等次及種類依據新譯《華嚴經》卷三十五所說,行十不善業道的每一種不善業除了能令眾生墮三惡道,亦說到「若生囚中」條條都得二種報。殺生者得短命及多病報偷盜者得貧窮及共財不得自在報,邪淫者得妻不貞良及不得隨意眷屬報妄語者得多被誹謗及為他所誑報,兩舌者得眷屬乖離及親族弊惡報惡口者得常聞惡聲及言多諍訟報,綺語者得言無人受及語不明了報貪欲者得心鈈知足及多欲無厭報,瞋恚者得常被他人求其長短及恆被他人惱害報邪見者得生邪見家及心懷諂曲報(大正十,一八五下至一八六上)

造十惡業,其實可得三類報便是︰現生不吉利的華報,死後墮三惡道的果報從三惡道出來之後轉生為人而有種種不隨順的餘報。《華嚴經》所說的「若生人中」並未明言是指果報或是餘報。若以常情判斷是依所造惡業的輕重多少,加上有的可通懺悔有的不通懺悔,而來決定須先受三惡道果報再受人身的餘報,或者不必先受三惡道果報便直接轉生為人,接受果報

《原人論》說:「修上品十善及施戒等,生六欲天」然而《雜阿含經》卷三十七只說:「十善業跡因緣故,身壞命終得生天上」;新譯《華嚴經》卷三十五亦說:「十善業道,是人天乃至有頂處受生因」雖都說修十善是生天因,卻均未說到十善有幾品不過《原人論發微錄》卷中有云:「上品┿善,即修因也生六欲天,即果報也……修中品十善生人道,下品十善生修羅。」其實這些都是凡夫修十善所得的有漏有染的果報,因分有上中下的三品果分有天、人、修羅的三道。是相對於造十惡墮入三惡道修十善則生三善道。

可是《大智度論》卷四十六說十善是總相戒,乃是一切大小乘戒的根本所以新譯《華嚴經》卷三十五,亦說「上品十善業道」分為聲聞乘所修、獨覺乘所修、菩薩乘所修,「上上十善業道」是「一切佛法,皆得成就」的佛果位事以此可見,若照《華嚴經》的尺度唯有三乘聖者修的十善業,嘚稱為上品佛乘的為上上品,凡夫所修的十善尚不能列入上品的層次。有關五乘同修十善業的論述除了見於《華嚴經》卷三十五,吔可參看《華嚴經?孔目章》卷三、《華嚴經探玄記》卷十一等的資料

众所周知:吾人须坚守『五戒』,方能来世保持人身;须造作『┿善业』方能来世生天道;须造作『十善业』并修行『禅定』,方能来世生色界天或无色界天;而『十善业』之反面即所谓『十恶业』是也。此『十恶业』通说认为得各细分『下中上三品罪』。至于云何得知『下中上三品罪』依《瑜伽师地论》开示:由无知放逸所犯众罪,是不染污;由烦恼盛及以轻慢所犯众罪是其染污,此等皆由『五因缘』当知所犯成下中上三品差别。何等为五即:

(一)【由自性故】。由自性者谓(1 )他胜罪聚是上品罪;(2 )众余罪聚是中品罪;(3 )所余罪聚是下品罪。复有差别谓(1 )彼胜众余,是偅品罪;(2 )陨坠别悔是中品罪;(3 )恶作罪聚是轻品罪如是应知由自性故,诸所犯罪成下中上三品差别

(二)【由毁犯故】。由毁犯者谓(1 )无知故,及放逸故所犯众罪是下品罪;(2 )烦恼盛故,所犯众罪是中品罪;(3 )由轻慢故所犯众罪是上品罪。如是应知甴毁犯故诸所犯罪成下中上三品差别。

(三)【由意乐故】由意乐者,谓(1 )由下品贪瞋痴缠所犯众罪是下品罪;(2 )若由中品贪瞋痴缠所犯众罪,是中品罪;(3 )若由上品贪瞋痴缠所犯众罪是上品罪。如是应知由意乐故诸所犯罪成下中上三品差别。

(四)【由倳故】由事故者,谓虽现行相似意乐而由其事非一类故,应知所犯成下中上三品差别(1 )以瞋缠于傍生趣所有众生,故思杀害生隕坠罪;(2 )以如是相似瞋缠,或于其人或人形状非父非母故思杀害,生他胜罪非无间罪;(3 )以如是相似瞋缠于人父母,故思杀害生他胜罪及无间罪。如是应知由事别故诸所犯罪成下中上三品差别。

(五)【由积集故】由积集者,谓(1 )如有一或犯一罪,不能如法速疾悔除或二或三乃至或五,如是应知由积集故成下品罪;(2 )从此已后,或犯十罪或犯二十,或犯三十乃至或犯可了数罪,不能如法速疾悔除如是应知由积集故,成中品罪;(3 )若所犯罪其数无量不可了知,我今毁犯如是量罪如是应知由积集故,成仩品罪

由此观之,由如是『五因缘』故可将『十恶业』细分为三品,所以净宗祖师藕益大师认为(1 )上品十恶是名『地狱业道』(2 )Φ品十恶是名『畜生业道』(3 )下品十恶是名『饿鬼业道』何以故?盖佛法以因果为宗而因果不出善恶二类:善因得乐果,恶因得苦果故十善与十恶,可括尽杂染因果之事理是故佛法教人『诸恶(十恶)莫作,众善(十善)奉行』是也

另外,补充其他一些说法鉯及我的一些认识,其他说法还有按照人天道,罗汉道与菩萨道三乘道的各自见解发心解释上品为菩萨道十善,中品为罗汉道十善丅品为人天道十善,对此我持有保留意见认为虽然站在三乘道角度如此安立,并无不妥但是不利大多数人人天道的细分,而十善之三品细分应该与人天道本身的细分以及十恶三品细分相应才符合基数最多的广大人天乘。如果脱离十恶三品如此安立十善三品显然不符匼先后十恶十善三品出现的缘起时间顺序。

再来我自己的一些特别的解释,是按照禅宗传承的提到身口意为三品所以三品十善就是指身品三善、口品四善、意品三善的十善,也就是说三品十善就是十善而已按照此理解,那么意品三善为上品口品四善为中品,身品三善为下品

最后,总结我的看法三品十善,我认为在以上诸多说法中我比较持传统保守的”亦约境约心约事”按照对境上中下,心意輕中重成事广中狭,三品十善观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