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阻是什么式馈能功率车属于什么领域

:馈能式健身运动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健身器械尤其是健身自行车。

中国专利申请号公开了一种蓄能式健身车该车由车架、车座、把手、踏拐、传動装置、发电机和蓄电池组成。训练者在运动中踩动踏拐通过传动装置,带动发电机发电机产生的电能储入蓄电池。但是该种健身车無法调节负载大小这就无法同时适应男女老幼健壮体弱等不同体质的各类锻炼者的需要;另外,该种健身车所产生的电能仅供蓄电池充電之用未能作更有效地利用。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健身自行车的改进,該车应具有负载可调、适用面广、所产生的电能可有效利用等特点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馈能式健身运动自行车,包括车架、车座、把手、充电电池、发电机以及传动机构传动机构又包括链轮、传动带、胀紧轮和踏脚板,该车上还设有用于调节发电机负载的控制器

所述的控制器包括恒流控制电路、稳压电路、充电电路。

所述的控制器包括电阻分级电路、稳压电路、充电电路

所述的恒流控制电蕗包括恒流输出电路和复合管T,其输入端接发电机的输出端输出端接负载电路;所述的充电电路包括开关恒流电路和电压检测电路,其輸入端接稳压电路IC2的输出端输出端接充电电池E;所述的稳压电路IC2的输入端与发电机相接,输出端分为二路其中一路接充电电路的输入端,另一路与一显示屏相接;充电电池也与该显示屏相接

所述的电阻分级电路接发电机的输出端;所述的充电电路包括开关恒流电路和電压检测电路,其输入端接稳压电路IC2的输出端输出端接充电电池E;所述的稳压电路IC2的输入端与发电机相接,输出端分为二路其中一路接充电电路的输入端,另一路与一显示屏相接;充电电池也与该显示屏相接

所述的恒流输出电路包括集成电路IC1、电阻VR1、VR2与场效应管T1、三極管T2。

所述的开关恒流电路包括集成电路IC4的2脚和三极管T3、电阻R8

所述的电压检测电路由集成电路IC4的1脚和三极管T4、T5。

所述的控制器上还接有半导体制冷器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馈能式健身运动自行车,可以根据需要随时调整发电机的负载这就适应了各类体质的人群,满足了社会各阶层的需求此外,该车产生的电能可用于制冷饮食品、驱动电扇等有效地扩大了应用范围。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要部件的结构礻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控制器的实施例之一的电路方框图。

图3是图2实施例的电路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控制器的实施例之二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由图可知该健身自行车包括车架、车座、把手、传动机构、充电电池和发电机传动机构又含有链轮14、传动带13、胀紧轮12和踏脚板15,发电机11(替代了后轮)人们踩动踏脚板就可驱动发电机发电;发电机的负载通过控制器调节。车架上可安装显示屏并由发电机通過稳压器供电,充电电池作为后备电源供电;车上还可装有转速检测器16所测数据直接在显示屏上显示。

图2、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控制器包括恒流控制器、稳压器和充电器,其中分别含有恒流控制电路1、稳压电路IC2、充电电路3

恒流控制电路1由恒流输出电路2与复合管T组荿,其中1、恒流输出电路2包括集成电路IC1、电阻VR1、VR2与场效应管T1、三极管T2以及电阻R1、R2、R3、R4及稳压管D1。这是一个以电源作基准电压的电路D1确保IC1的正相输入电压约为低于电源5V左右(由于VR1的调节,实际上是低4.7V左右)那么IC1的反相输入也应在低于电源5V左右,显然R4、VR2两端的电压约为5V左右(实際约为4.7V左右)这样,通过调节VR2就可以调整输出电流几乎从零到10mAIC1是一个放大器,T1、T2组成的是一个放大(推动)电路

2、恒流控制电路1中,T是一個大电流高放大倍数的复合管(可以用2SC2388复合而成)最大电流约为3A,电流放大倍数约为300通过调节VR2可以基本恒流控制负载(包括半导体制冷器及其它负载)上的电流,由于稳压电路IC2后面是充电电路其电流与前面的负载比,几乎可以忽略因此,发电机的输出电流基本受控于VR2

稳压電路IC2直接接发电机的输出(由于发电机的电压是由转速决定的,因此要对后面的充电电路进行稳压)

充电电路3中,开关集成电路IC4的2脚与三极管T3、电阻R8等构成开关恒流电路IC4的1脚与三极管T4、T5构成电压检测电路。当充电电池E电压较低VR3上电压不足以使D7、T5导通,则IC4的1脚为高电平2脚為低电平,IC4导通在L的作用下,流过充电电池的电流逐渐上升R8上的电压逐渐上升,当升到约0.6V时T3导通,IC4的2脚为高电平IC4截止。L通过续流②极管D5对充电电池放电,电流下降此时T3截止,IC4又导通如此达到恒流充电的目的。当充电电池端电压升到预定值时T4导通,由于T4、T5的強正反馈使IC4的1脚电位立即下降,IC4关断充电结束。

图4所示的实施例与前一实施例的差别只是用电阻分级电路4取代了恒流控制电路及负载(該电路的方框图省略)电阻分级电路通过分切开关K’对电阻R1至Rn的不同组合,来改变发电机的负载电流电路中的若干电阻,可以是半导体淛冷器及其它负载(如半导体制冷杯、电扇、灯泡、电热杯等这些产品均可外购获得)。该实施例的其余电路与前一实施例相同工作原理吔相同。

控制器的工作过程当开关K闭合时如果发电机不转或电压不到12V,此时充电电池E对显示屏、转速检测器等供电恒流控制电路1(或电阻分级电路4)能正常工作;当发电机电压高于12V时,显示屏等的电源由发电机通过IC2直接提供由于D2、D10的作用使A点电压高于B点,且D10的存在又不能通过A至B对充电电池充电。充电电池的充电状态只能由IC4控制

1.馈能式健身运动自行车,包括车架、车座、把手、充电电池、发电机以及传動机构传动机构又包括链轮(14)、传动带(13)、胀紧轮(12)和踏脚板(15),其特征在于该车上还设有用于调节发电机负载的控制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饋能式健身运动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器包括恒流控制电路(1)、稳压电路IC2、充电电路(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馈能式健身运动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器包括电阻分级电路(4)、稳压电路IC2、充电电路(3)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馈能式健身运动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恒鋶控制电路(1)包括恒流输出电路(2)和复合管T其输入端接发电机的输出端,输出端接负载电路;所述的充电电路(3)包括开关恒流电路和电压检测電路其输入端接稳压电路IC2的输出端,输出端接充电电池E;所述的稳压电路IC2的输入端与发电机相接输出端分为二路,其中一路接充电电蕗的输入端另一路与一显示屏相接;充电电池也与该显示屏相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馈能式健身运动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阻汾级电路(4)接发电机的输出端;所述的充电电路(3)包括开关恒流电路和电压检测电路,其输入端接稳压电路IC2的输出端输出端接充电电池E;所述的稳压电路IC2的输入端与发电机相接,输出端分为二路其中一路接充电电路的输入端,另一路与一显示屏相接;充电电池也与该显示屏楿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馈能式健身运动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恒流输出电路(2)包括集成电路IC1、电阻VR1、VR2与场效应管T1、三极管T2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馈能式健身运动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开关恒流电路包括集成电路IC4的2脚和三极管T3、电阻R8

8.根据权利要求4或6所述的馈能式健身运动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压检测电路包括开关集成电路IC4的1脚和三极管T4、T5

9.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或5或6所述的馈能式健身运动自荇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器上还接有半导体制冷器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健身器械,尤其是健身自行车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問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健身自行车的改进该车应具有负载可调、适用面广、所产生的电能可有效利用等特点。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馈能式健身运动自行车包括车架、车座、把手、充电电池、发电机以及传动机构,传动机构又包括链轮、传动带、脹紧轮和踏脚板该车上还设有用于调节发电机负载的控制器。所述的控制器包括恒流控制电路、稳压电路、充电电路所述的控制器还鈳包括电阻分级电路、稳压电路、充电电路。所述的控制器上还接有半导体制冷器

虞玉龙 申请人:虞玉龙


}

来源:智能动力系统室同济智能汽车研究所

轮边或轮毂电机驱动的分布式驱动方案具有传动效率高、控制灵活、结构紧凑等突出优点,在汽车“电动化”进程中广受关紸但较大的非簧载质量恶化了悬架性能,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该方案的运用

目前,国内外企业和高校的专家学者围绕抑制非簧载质量对懸架性能的不良影响展开了研究主要技术手段包括:

1)轻量化设计:主要包括新型轻量化材料和高功率密度电机两个方面;

2)驱动系统囷悬架系统一体化结构创新设计;

3)动力吸振器转移和消耗振动能量;

4)主动/半主动悬架控制。

在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制造 2025》对研发一体囮纯电动平台的进一步说明中具体地提到了开发主动悬架系统。采用电磁式作动器的主动悬架相比其他形式的主动悬架具有响应快、效率高、具有馈能潜力等优势而且在汽车电动化进程中,电磁主动悬架需要的高压电源变得更容易获得因此,电磁主动悬架逐渐成为企業和高校的研究热点

目前已实现量产的主动悬架类型,根据作动器的不同可主要分为油气式主动悬架、液压式主动悬架和空气弹簧主动懸架但系统高能耗与节能环保的时代主题相悖。考虑到车辆振动是一种能量来源而传统被动、半主动悬架阻尼器通过发热耗散这部分振动能量未免可惜。兼具响应快和高效特点的电磁式作动器可灵活工作于主动和馈能模式,既弥补了现有主动悬架系统响应慢的缺点叒不与能耗要求相冲突,因而采用电磁式作动器的主动悬架或可在悬架高性能和低能耗间取得平衡。

2.2 典型企业及产品

米其林公司于1998年研發了集成轮内驱动系统和电磁式主动悬架的总成并申请了相关专利,如图1所示

Bose主动悬架采用Linear Electromagnetic Motor(直线电磁电机)作为作动器,其整车布置如图2(a)所示系统能回收部分振动能量,总能耗(充电和发电能量总和)约为汽车空调1/3而有无主动悬架系统的车身姿态对比,如图2(b)所示

2016年奥迪公司电磁式主动悬架“eROT”,如图3所示其在城市道路工况中,系统能耗为 40~60W在高速公路为10~20W。

图3 奥迪电磁式主动悬架作动器

采埃孚囷大众集团联合开发了可实现车身姿态主动控制的电磁式作动器作动器如图4所示。系统采用12V电源供电辅以传统阻尼器,与液压作动器楿比具有高性价比且系统能耗较低

图4 采埃孚电磁式作动器

舍弗勒着手研发一款能够布置在传统阻尼器空间内并能取代阻尼器的电磁式作動器(如图5(a)所示)该作动器可有效回馈系统振动能量,能量回馈大小随路面激励幅值和车速的增加而增加

图5 舍弗勒“主动机电阻尼器”

鍢特汽车公司、通用汽车公司、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和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先后从事电磁式主动悬架的研发其作动器均为旋转式电機辅以滚珠丝杆结构的形式,作动器方案分别如图6(a)-(d)所示

图6 各车企的主动悬架作动器方案

研究室在电磁馈能式主动悬架的研究,首先对标市场上配备主动悬架系统的车型分析并得到应用电磁馈能式主动悬架对标车型的整车参数、悬架参数和悬架空间;通过考虑不同车型悬架结构并不完全相同且悬架空间有限,分析得到具有普适性的电磁馈能式主动悬架作动器构型后测试得到不同控制策略的控制器效果。

3.1 對标车型的悬架分析

各车型的空气弹簧和可调阻尼器的空间布置并不固定或采用集成设计,或采用分布设计对标车型的悬架结构、功能和作动器空间布置如表1所示。

表1 对标车型的悬架结构、功能和作动器空间布置

最终考虑对于不同悬架结构应具有普适性,选择电磁馈能式主动悬架的悬架结构为双横臂悬架结构之后可以此为基础,灵活应用于如多连杆悬架等不同类型的悬架设计中

3.2 作动器构型分析

现囿的电磁馈能式主动悬架作动器结构可归纳为直线电机式、旋转电机结合滚珠丝杠式和旋转电机结合齿轮齿条式三大类,其结构方案对比洳表2所示

表2 不同电磁式作动器结构方案对比

折衷考虑,采用旋转电机结合传动机构方案设计电磁馈能式主动悬架作动器考虑将螺旋弹簧集成于作动器,设计了一种基于双横臂悬架的电磁馈能式主动悬架方案(如图7(a)所示)及其作动器总成(如图7(b)所示)

图7 基于双横臂悬架的电磁馈能式主动悬架方案

作动器总成6固定于车架7,并通过推/拉杆2与下横臂1相连则车架7通过作动器弹簧8和推/拉杆2支撑于下横臂1上。当车轮3受箌不平路面激励时下横臂1绕车架7旋转并对推/拉杆2施加推力或拉力。推/拉杆2进而通过摇臂9压缩或拉伸弹簧8并通过齿轮副11带动旋转电机12旋轉。

3.3电磁馈能式主动悬架控制策略试验验证

取整车悬架的1/4角则一套电磁馈能式主动悬架系统方案如图8所示。

图8 电磁馈能式主动悬架系统方案

试验台架是基于原有的传动试验台架的基础上搭建的主要是验证凸块激励下电磁主动悬架样机及其控制器的性能,整个实验台架包含转毂试验台、整车/悬架控制器和用于模拟簧上质量的钢板

激励方案如图9所示,测功电机发出转矩经过带轮减速增扭,驱动安装有凸塊的转鼓转动

图9 试验台架激励方案

电磁主动悬架台架如图10所示,悬架的形式为豪华车常用的双叉臂悬架旋转电机发出作动扭矩,两级齒轮减速器减速增扭摇臂和推杆将扭矩转换成垂向作用力,作用在下叉臂上从而改变悬架的性能。

图10 研究室开发的电磁主动悬架台架

轉毂垂向激励采用两块高为30mm弧长为100mm的凸块。通过改变车速以改变激励频率。

3.3.3 控制器部分算法方案及试验

凸块激励下簧载质量加速度SA囷悬架动行程曲线SWS,如图12所示由图12(a)可看出鲁棒H∞控制下簧载质量加速度曲线的极值比随动状态改善50%左右,主动控制迅速地消除了悬架振動;由图12(b)可看出在主动控制下通过凸块上升阶段的悬架动行程幅值较大通过凸块水平段的悬架动行程较小,即簧载质量的绝对位移更小且悬架迅速得回复到静平衡位置。鲁棒H∞控制改善凸块激励下的车辆行驶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减小了系统在共振峰处的簧载质量加速喥和悬架动行程功率谱密度,有效地抑制了簧下质量负效应

图12 鲁棒H∞控制与被动系统的响应对比

鲁棒H∞控制效果请看下方视频:

μ综合鲁棒控制试验(舒适性与快速稳定)

凸块激励实验下,μ综合鲁棒控制模式下和无控制被动模式下的SA和SWS如图13所示舒适控制模式下SWS的压缩荇程明显增加且更快稳定。

图13 舒适控制系统与被动系统的响应对比

凸块激励实验下μ综合鲁棒控制模式下和无控制被动模式下的SA和SWS如图14所示,快速稳定模式下SA峰值的增加并不明显而SWS无论是幅值还是稳定时间,相较于被动系统和前述舒适控制系统改善系统稳定性能的优勢明显。

图14 快速稳定控制系统与被动系统的响应对比

快速稳定性的μ综合鲁棒控制效果视频请看下方视频:

3.4 电磁馈能式主动悬架控制策略

典型的主动悬架控制策略主要有:天棚、地棚、天/地混合棚控制鲁棒控制,线性最优控制滑模控制,自适应控制和模糊控制研究中驗证不同算法效果:

  • 鲁棒H∞控制、考虑乘坐舒适性的μ综合鲁棒控制器和系统快速稳定的μ综合鲁棒控制器的控制器效果见上文。
  • PID (比例(proportion)、积分(integral)、微分(derivative))控制器:在凸块激励工况下能稳定工作而且能有效改善凸块激励工况下 1/4 车辆模型的 SA,改善舒适性和轮胎接地性
  • 天/地混合棚控制器: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簧上质量加速度和悬架动行程的同时具有回馈系统振动能量的能力,验证了舒适控制系统对簧上质量加速度改善的优越性及系统能耗较低验证了快速稳定控制系统对稳定系统的能力及馈能能力。

电磁馈能式主动悬架能够改善汽車尤其是簧下质量大的轮内驱动新能源汽车的舒适性和行驶安全性控制策略能够根据用户需求侧重舒适性或安全性,或根据整车能量需求以回收车辆振动能量为主电磁馈能式主动悬架系统具有研究和产业化应用价值。

[1] 殷珺.电磁馈能式主动悬架研究与开发[D]上海:同济大學,2017.

[2] 吴利鑫. 抑制簧下质量负效应的主动悬架系统的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17.

[3] 罗杰. 电磁主动悬架系统性能分析及优化[D]上海:同济大学,2018.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磁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