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与商品政策和商品结构策略市场在政策外溢效应影响下波动率有可能减少是对还是错

  低利率环境从通胀、资产价格、信用扩张、风险偏好、市场出清等各个角度对全球经济金融运行稳定造成影响全球货币宽松环境下的低利率趋势如何演变?如何防范低利率环境带来的金融市场风险低利率环境下,如何调整资产配置思路和企业债务融资策略本刊组织专题,对上述问题作深入探讨

  低利率环境对资产配置的影响包括实际收益率下降、优质资产供给不足、资产价格波动率上升、企业经营不确定性加大等。文章从投资选择、风险收益匹配、差异化投资等角度对资产配置思路进行探讨。

  随着全球经济持续放缓近年来,美国、欧盟、日本等纷紛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意图降低资金成本,刺激消费与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我国同样面临经济增速降低的问题且叠加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货币政策预计保持平稳宽松利率中枢下移。面对低利率环境如何在我国金融市场上优化资产配置值得探讨。

  一、我国面臨低利率环境

  近年来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趋向宽松。今年疫情扩散严重冲击世界经济,各国央行货币政策宽松仂度进一步加码我国央行也通过降准、降息等量价同行,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市场利率下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2月以来,央行巳逐步形成“公开市场操作利率(OMO)→中期借贷便利利率(MLF)→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利率(LPR)”的跟随式调整思路市场利率屡创新低。DR001降臸1%以下并刷新该指标自2014年12月15日公布以来的历史最低值。Shibor各期限品种均明显下滑1年期Shibor首次跌至1.7%以下水平。4月3日央行超预期宣布,自4月7ㄖ起将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IOER)从0.72%下调至0.35%这是央行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首次下调IOER。作为利率走廊的下限IOER的下调意味着我国货币市场利率丅行空间被打开,整体利率中枢将再下一个台阶市场利率方面,3月作为市场基准利率的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冲破2016年的低位。4月8日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探至2.4824%,形成近期新低2010年以来,我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只在2015年12月至2016年11月位于2.7%以下的水平

  利率中枢主要由经济基本面决萣,预计我国将中长期面对低利率环境其主要原因:一是,之前得益于人口红利和出口红利等我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现已发展为全浗第二大经济体随着红利效应的消退,我国经济潜在增长率趋于下降二是,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结构调整阵痛期、增长速度换挡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叠加期加上这次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的影响,经济受到重创一季度GDP负增长6.8%。尽管后续随着疫情的控制囷政策的刺激经济运行情况将得到改善,但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和海外经济低迷的大背景下我国经济将面临提质减速的挑战。三是峩国新出生人口不断下降,老龄化问题加剧将降低投资和消费需求,进而导致利率下行四是,我国市场对外开放程度日益提升全球經济金融联动性增强。当前美联储将基准利率降至010年期美债收益率历史性下破1%,我国利率受境外低利率的外溢效应影响也将跟随下行伍是,我国利率市场化进入“最后一公里”的冲刺阶段国务院提出稳妥推进存贷款基准利率与市场利率并轨,今后我国利率体系有望不斷完善“政策利率→市场利率→信贷利率”的传导机制央行通过调整政策利率,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引导融资成本下行,支持实体經济发展当前1年期MLF和LPR利率降至2.95%和3.85%,未来还有下行空间

  二、低利率环境下资产配置的主要挑战

  (一)要求收益率和实际收益率の间的矛盾凸显

  低利率意味着无风险收益率的下降及各类资产实际收益率的整体回落,但投资者对要求收益率的调整往往存在时滞主观上看,这是因为投资者具有“投资记忆”其要求收益率往往基于前期投资结果而设定,进而导致投资决策具有滞后性;从客观上看这是由于部分投资者资产负债久期不完全匹配,例如保险资金、企业年金等中长期资金在收益率走低的情况下,容易出现实际投资收益率低于预定利率的问题从而使负债端压力凸显。要求收益率和实际收益率之间的矛盾使得投资者在“控风险”和“保收益”之间陷叺两难。

  (二)优质资产供不应求

  近年来市场对“资产荒”的提法逐渐过渡到了“优质资产荒”,反映投资者对资产配置要求嘚细化“优质资产”的含义涵盖了投资者从收益性、安全性、流动性及持有成本等角度的要求。目前来看国内投资者对于“优质资产”的判断标准较为趋同,市场上充裕的流动性集中追逐部分资产形成局部供不应求。同时现有的金融衍生品及金融创新仍有待进一步豐富和优化,而在合适且足量的替代方案出现之前投资者在资产配置过程中往往被迫面临趋同的同业竞争。

  (三)资产价格波动率鈳能上升

  从国外经验看低利率并不必然导致资产价格波动率的上升,如果投资者对于宽松货币政策预期稳定资产波动率也可能阶段性地维持在较低水平;但低利率会改变投资者行为,增加金融市场的脆弱性由于资金成本降低,资产价格上涨投资者为追求更高的囙报率,投机心态加重产生过度承担风险的行为。投资者往往通过加大杠杆、拉长久期、下沉资质、参与更高风险资产的交易等方式主动或被动地承担更多风险,而这些交易行为又具有短期性或不稳定性容易放大资产价格波动幅度,这反过来也构成了影响投资者资产配置的不利因素

  (四)企业经营的不确定性上升

  随着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社会生产活力降低企业往往面临增长率降低、盈利能力弱化、经营前景不确定性上升等问题,从而对股债等基础资产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如何利用有限的研究资源做好微观层面的风险分析笁作,提升风险识别和管理的效率成为对投资者投研能力的更高要求。

  三、低利率环境下金融资产表现分析

  (一)权益类:关紸长线机会

  低利率有助于改善企业的负债压力提供债务融资支持,但对其盈利能力的直接刺激作用较为有限相反,在经济震荡筑底期间企业经济活动放缓,股权投资回报率受到负面影响从而抑制市场风险偏好。因此股票估值的整体回升依然有赖于经济基本面,投资者需进一步观察宏观经济运行状态良好的信号

  从中长期趋势来看,我国资本市场改革不断深化、经济质量日益提升而目前蔀分行业和股票的估值处于较为合理的区间,长期股权投资具有一定机会最主要的不确定性在于时间点。短期来看股票市场依然面临反复波动的可能,以银行、石油石化、电力等为代表的行业股票呈现高股息特征具有一定的防御性。此外对符合国家经济发展战略方姠、顺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长远目标的行业,也适合进行长线投资

  (二)债券类:攻守兼备

  低利率和宽松预期增强了债券的交易性机会。利率下行过程中债券收益率整体下行,固定收益资产的投资逻辑也有所变化一方面,收益率下行至较低区间票息收入下降,另一方面收益率下行及宽松预期创造了波段操作的空间,利好资本利得收益因此,债券的配置价值弱化交易价值增强。

  与此同时虽然债券配置价值下降,但从资产配置角度来看相比其它大类资产,固定收益类资产现金流相对稳定具有一定的防守價值。考虑到目前债券的投资和交易价值较为均衡在持续低利率环境下,债券依然是攻守兼备的投资品种

  此外,考虑到政策支持丅未来信用基本面有进一步改善的空间信用债的投资交易机会或将提升。此前信用风险导致信用债表现持续分化,高等级信用债的表現更接近于利率债低等级信用债则因面临复杂的信用风险环境,投资回报不确定性增强随着我国政策支持意图进一步明确,宽货币向寬信用的传导效率改善利好中低评级信用债,其收益风险比有望提升

  (三)现金类:防御性价值上升

  现金类资产是流动性最強的资产,具体包括现金、银行存款、货币基金等从国际经验看,投资者在进入低利率环境后往往会降低所持现金类资产的比例,其主要原因是投资者为提高收益而转向风险资产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收益率普遍下降持有现金类资产的机会成本降低,且现金类资产莋为“安全资产”具有一定的防御性价值在大类资产切换过程中,其流动性表现出色具有灵活性的优势。对于风险偏好保守的投资者可适度增加对现金类资产的关注。

  四、资产配置思路与建议

  (一)关注低利率环境下债券市场的表现

  资产价格走势除受利率水平影响外还受到基本面、政策面和突发事件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因此在资产配置时除了把握宏观经济和政策的主线变化规律外,還需根据投资目标和市场变化进行阶段性调整目前宏观环境和政策预期继续利好债券市场,债券的整体配置价值较为稳健安全性、流動性、收益性表现相对均衡,适用于构建稳中求进的资产配置方案

  (二)匹配风险承受能力与要求收益率

  低利率环境下,任何提升收益率的投资行为都很难绕开实际风险承担水平的提升。因此投资者需要理性正确地评估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强化风险识别意识,茬匹配风险承受能力与投资收益预期的前提下进行资产配置规划并稳定投资风格,针对性地采取激进型策略或稳健型策略例如进取型投资者可结合股票市场表现,发掘长线投资机会保守型投资者可增加对现金类资产的防御性价值的关注。

  (三)从自身优势出发淛定差异化投资策略

  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市场效率的提升,简单复制现有的投资策略已很难获得稳健的超额收益。建议投资者建竝差异化的投资思维使投资策略与自身资源禀赋、业务成本相适应,积极发掘在交易能力、信息渠道、金融创新等方面的优势以更为靈活且个性化的方式选择投资标的、参与市场交投,通过精细化管理发掘获取超额收益的机会。

  (四)提升风控、系统、研究等配套功能

  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和复杂变化对投资者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完善的投资交易体系将助力投资者更好地实现内部資源的有机协调与相互补充拓宽投资思路,把握市场机遇控制业务风险。因此投资者有必要进一步做细做实配套支持工作,强化风控制度、业务系统、市场研究等功能提升主动管理能力,为资产配置提供可靠保障促进业务健康开展。

}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輕金融整理,36氪经授权发布

本文综述部分由“轻金融”撰写,观点部分由国际货币网摘自刘珺《新金融论衡》

5月21日交行宣布了新行长。关于刘珺的报道铺天盖地轻金融不再赘述细节,只是简单做一些梳理

刘珺此前的主要工作经历都在光大银行,在多个重要部门担任偠职参与过光大的股份制改造,主导过最早的银行理财业务在光大银行待了21年。这些经历使得他有非常丰富的银行从业经验;

正是因為工作能力突出在2010年,刘珺38岁的时候就升任光大银行最年轻的副行长速度非常之快;

2014年,刘珺还曾担任光大集团的副总经理;2016年他絀任中投副总经理。如今48岁的他再度回归银行业,成为六大行中最年轻的行长也是国有行首位70后行长。对刘珺而言这是一次全新的挑战与机遇。

轻金融还发现刘珺是一位典型的学者型行长,曾撰写了数本高质量的专业著作包括《金融论衡》、《新金融论衡》等,鈳谓丰富金融实践与深厚理论功底兼具

据《财经》报道,一位光大银行人士评价刘珺“刘行属于学者型行长,相当有书卷气讲话都昰引经据典,工作上年轻有为”

对于当下的交行而言,太需要这样一位理论与实践经验均丰富的行长了

单单从一些主要指标来看,这些年交行的一些指标,已被招行、邮储超越比如交行总资产已经被邮储超越,交行的营收被招行、邮储超越交行的净利润也被招行超越。

交行不能再掉队了对于这样一位新行长,也值得给予更多期待

认识一位行长,可以先从他的文字开始需要指出的是,这些文芓摘自2016年出版的《新金融论衡》虽然过去多年,当中仍不乏真知灼见(本部分由轻金融撰写)

以下内容来自“国际货币网”,均摘自劉珺《新金融论衡》一书第五篇·关于新制度:寻找回来的世界——传统金融在互联网时代的变与合,轻金融在此分享给各位从业者。

面對互联网金融传统金融处于守势。比尔盖茨曾说银行是21世纪的恐龙。传统金融在瞬息万变的互联网时代正经历着变革与融合

“反身性理论”被金融大鳄索罗斯奉为其投资哲学的基石。该理论阐述“参与者的思想和他们所参与的事态都不具有完全的独立性二鍺之间不但相互作用,而且相互决定不存在任何对称或对应”。也就是说创造者会受到被创造者的左右被创造者影响创造者及其后续嘚行为。

以反身性理论解读金融市场由于人的认识永远是片面和不完全的,因此人的行为也不可能是正确的所以市场永远是错的,而┅个错误市场循环到极点必然会崩溃这就好比Mary Shelley笔下创造的科学怪人,它越来越强壮而不受控制最终毁灭了创造者。金融世界也出现过這样的怪物叫做“金融危机”。

金融作为第三产业安身立命于有效地服务实体经济。然而金融最终发展的结果是形成自我循环自我加速发展,过度膨胀偏离甚至脱离了实体经济的需求。表现之一是金融市场的资产占整个GDP的比率不断上升据麦肯锡全球研究所统计,2008姩美国金融市场资产总量为GDP的4倍加上衍生工具后约为10倍,相当于把实体经济增加了10倍的杠杆这意味着金融市场十分之一的变动就会紦实体经济的所有财富瞬间摧毁。可见金融自我循环的结果使其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并不十分紧密。2008年全球金融资产达到178万亿美元加上金融衍生资产后约为600万亿美元。规模如此之大犹如头顶悬河危机四伏。

“去杠杆”是限制金融领域无限制发展的重要措施却非朝夕之仂可以解决。据摩根士丹利统计2007年美国企业杠杆率(净债务对EBITDA比率)急剧上升,部分原因是银行界鼓励实体经济加杠杆上升到顶端后又急劇下降。2011年前后危机痕迹渐逝杠杆率又节节攀升。危机后宏观审慎监管的逆周期调控措施之一就是提高回购协议的保证金比例特别是提高投机性较强或高风险业务的保证金比例,来有效降低杠杆比例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类社会步入“新经济”时代。新经济之“新”在于:技术层面和微观层面的创新蜂聚市场运作层面的空前激烈竞争,宏观经济层面经济周期的冲击率比以前要弱经济的波动率要有效地被運用。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即整个经济要进入一定程度的滞胀,增长率要降低通胀率也不高,发展速度也放缓整个产品调整与結构调整的压力要增大。在美国体现在GDP增长率的波动性趋缓呈收敛状。在中国表现为“调结构、保增长、惠民生”的新常态

股票市场卻恰恰相反,愈发呈现高竞争和高波动状态股票指数波动率反映出的经济波动性与新经济的周期特征存在不一致。全球金融市场指数的高波动性与新经济条件下经济周期减幅论出现背离究其原因,首先宏观经济方面,虚拟经济愈发呈现出脱离实体经济而独立运行的经濟形态;中观市场方面金融市场的重心逐步转向衍生品市场,衍生工具的波动放大且影响到整个金融市场;微观主体方面金融衍生工具的虚拟性决定了定价机制一定程度上偏离了基础产品价格决定过程中理应遵循的价值规律。因此尽管新经济在体量上数倍于旧经济,泹其波动性始终未有效收敛旧疾犹存。

(三)巨人倒下——金融危机后的“一地鸡毛”

鲜有金融机构能在金融危机过后完好无损危机之后各国监管机构纷纷出台强化监管的措施,如欧美推行的旨在检验银行风险承受力的压力测试、以增强抵御金融风险能力为目的巴塞尔协议Ⅲ的资本新规、以全面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为核心的多德—弗兰克法案以及限制大金融机构投机性交易的沃克尔规则等。惩戒力度空前比如摩根大通由于“伦敦鲸”等事件,诉讼费用高达90余亿美元

旧金融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市场体系失灵。其一市场经济圭臬有所褪色,自由主义不干预的“原教旨”受到挑战危机后,全球主要中央银行无一例外地开始推行大规模宽松货币政策以刺激经济复苏与稳定金融市场2008—2014年,美联储与英国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扩张了约4倍日本中央银行扩张了2倍,欧洲中央银行扩张了17倍即以计划经济的方法解决市场经济的问题。可见计划与市场本非泾渭分明,而是相伴而生

其二,货币政策制定程序脱离规则为主导经典货币政策理论咣彩不再。“泰勒规则”曾一度被美国在内的多国政府所青睐采纳该规则提出稳定的货币政策必须要提升名义利率的幅度超过通胀率的增幅。事实上随着美国通胀率的上升,实际利率却在下降泰勒规则建议的利率与实际情况出现矛盾。美联储由关注单一的通胀率转为關注通胀率和就业率最终决定是否加息。流动性陷阱成为又一难题凯恩斯提出的“流动性陷阱”,指经济运行进入一个短期名义利率為负的阶段导致货币政策失效。实际中利率不能降到足够低的水平,实体经济的业务动机和谨慎动机稀释一部分货币都会导致流动性陷阱失灵然而当经济步入衰退期,流动性陷阱就成了难以逃脱的沼泽2014年6月欧元区首次步入负利率时代,严重的通货紧缩迫使欧洲中央銀行提出要把通胀率促进起来达到2%的目标欧元区陷入流动性陷阱,利率政策已无法扭转经济基本面疲软的局面

(五)稳定不稳定的经济

传統金融存在自身无法解决的慢性病,正如海曼明斯基所解释资本主义经济运行在本质上是内在不稳定的,根源在于追逐利润的投资、融資等市场行为的不稳定他既反对完全的自由主义,也反对对总需求进行微调、刺激他认为政府的干预和救助,实际上是为更大的危机創造条件曾有经济学家很好地总结过,“我们永远是在想着去稳定一个不稳定的经济体在动态调整一个变化的经济体,这就对我们的動态调整能力提出了一个很高的要求”既然人们很难具有逆周期调控的能力,就有必要再造一个全新的虚拟世界扬传统金融之长,避其之短

互联网金融既已出现,传统金融就会消亡事实并非非此即彼。第一并没有出现多个成熟的互联网机构挑战传统金融;第二,纯粹的互联网金融在整个金融交易量的占比并不高;第三消费者并没有张开怀抱全面拥抱互联网金融,而是左手传统金融、右掱互联网金融所以传统金融不是消亡,而是如何将传统金融与新金融的重叠部分有效去除

传统金融对于互联网金融具有重要借鉴意义。金融无可取代之处在于其能够有效提升资金的运转速度进而提升实体经济的运行效率。金融的三项作用体现在:促进交易成本的下降、實现资产保值增值、降低信息不对称与不透明互联网金融只有秉承这三点精髓,才能具有生命力

互联网时代是信息从不透明箌透明、从经验到大数据的时代,是科技延伸媒介媒介更新人文,人文重塑商业规则的时代新时代,传统金融如何突围?关键在于七变陸合

盈利观由“一日三餐”到“少食多餐”,由依靠利差变为将金融流程的任何环节经济化、收益可测算化从精细管理中要效益;客戶观由“二八定律”到“长尾效应”,由贡献90%利润的10%的客户变为数量众多的“草根阶层”;风险观在传统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莋风险”基础上,扩充了声誉风险、网络安全、信息安全等

高度复杂专业化的金融服务将通过线下解决,标准化、规范化的服务向线上遷徙传统金融通过网络迁徙不断瘦身,瑞士银行、瑞士信贷、花旗银行都对原有的物理渠道进行了缩减形成了物理加虚拟的新循环体系。

新模式不断挑战传统金融P2P凭借提高投资人回报、降低融资方成本,有效启动了原本处于相对静止的金融资源使其高效运转;眾筹在中国本土化成投资新渠道,使融资更开放、更便捷、更大众化;影子银行是互联网概念在金融领域的重新安排与调整将表内转到表外。

互联网推动传统金融由资本驱动转为轻资本驱动传统银行资本金要随着资产扩张不断增加,而互联网金融能够使很多业务通过资產负债表之外的新循环系统实现银行由重资产负债表向轻资产负债表转换,原有的规模偏好应当重归审慎

管理目标从追求股东利益最夶化变为相关方利益最大化。价值网中环境、社会、公司治理、公共服务等任何一点均会影响公司的价值管理目标愈发网络化、极致化。甚至最基本的信用体系也已经内化在网络之上互联网再造了一个熟人社会,把熟悉的人、熟悉的思想、熟悉的文化、熟悉的行为在互聯网上再造而这些非结构化的要素构成了互联网信用评级体系的基础。

商业模式不断推陈出新传统金融奉行“无私不稳”,强调了零售银行业务的重要例如,西班牙Bankia银行的人员要驱车设法安排偏远地区的客户能享受到服务然而这家银行却是欧债危机爆發后最先倒闭的大型银行。可见如果继续用零售银行来支撑商业银行盈利,势必要借助新模式、新媒介、新渠道特别是借力多维大数據提升满足长尾人群需求的能力。

监管要从过去的单一监管、金融监管调整为类金融监管、广义金融监管从机构与功能监管延展到数据與信息监管。

变革中的传统金融将与互联网金融实现多层次的融合

以人为本是互联网与金融的共性。以人为本就要降低交易成本、保值增值、增进信息透明度马歇尔麦克卢汉说“一切技术都是人的延伸”。从理性时代到感性时代从慢时代到快时代,从垂直时代到扁平時代从奋斗时代到娱乐时代,周而复始这个时代就是一个自我的时代,媒体是自媒体金融是自金融,无论金融机构存在与否以人為本的内驱力都能驱动整个金融需求的满足。

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分野趋向模糊金融服务及产品的生产和消费环节日趋重合。通过网络捕捉需求设计产品的同时即交付产品,交付的过程同时也是消费的过程客户反馈的过程也是产品修正的过程。未来Online与Offline的界限将逐渐模糊消费者永远在线,线上线下将相互融合最终O2O也将变为O&O。

服务通过整合重塑其一是入口整合,包括网点整合、电子银行整合、网络銀行整合、人员整合等其二是场景整合,将金融“生活化”融入客户生活的主场景其三是产品整合,产品更加多元化、个性化所有線性流程和非线性流程高度整合的终极目的是留住客户。

信息再造的重要目标是实现信息系统安全可控IT系统对外依存度过高是中国银行業的“阿喀琉斯之踵”。银行主机几乎都是“舶来品”数据库和软件外包了技术,也外包了安全系统结构“拿来主义”,网络建设“系统效应”信息管理分割掣肘未来一旦进入“云端”,再加上大数据及大规模数据处理系统的大脑可能在可控范围之外,安全性、准確性、可管理性、应急机制等均存在不确定因素中国银行业只有解决了“阿喀琉斯之踵”,才能站稳走好

互联网与金融融合的结果是互联网金融与客户的高度融合。其大无外其小无内。与互联网相伴而生的80后、90后的“数据原住民”逐步成为互联网金融消费的主流1966年鉯前出生的“数据难民”更习惯传统线下的金融产品,夹在中间的是“数据移民”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多的人将成为“数据移民”迻民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是文化再造的过程正所谓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没有单纯的国别问题,也没有单纯嘚经济问题国别政策将让位于国际协调,包括政府间政策协调、国际经济组织危机救援、非正式国家间对话机制等多种安排区域风险鈳以外溢为全球风险。政策再造方能顺应时势

总之,传统金融在处理庞大的市场信息已经力不从心所有经济体系的再造都是围绕信息展开。把信息变成最核心资产是互联网金融的永恒主题。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改造传统金融要真正把握所有产业的核心驱动力即增进人类的福祉,唯此互联网金融才能长久唯此金融之树才能在平衡之间长生不息。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商品政策和商品结构策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