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于作为操觚的解释是

【 清 】王永彬 原着

  教子弟于幼时便当有正大光明气象;

?检身心于平日,不可无忧勤惕厉功夫

?“教子弟”、“检身心”,是人生“尽此身光大干坤”、“留他日担當宇宙”的使命所系然而,正大光明教于幼忧勤惕厉俭于心。要教育培养晚辈正直、豁达、磊落的胸怀和气度必须从幼年开始;要審视省察自己的思想行为,必须着眼于日常的生活时时、处处、事事,都不能没有严谨而勤勉的督促和刻苦而耐久的砥砺

  “蚌死留夜咣,剑折留锋芒”正大光明是高远流芳的人格境界,也是光华闪烁的人生轨迹而这种境界既不是先天的与生俱来,也不是生前身后的“回光反照”而是在后天的从幼年开始的教育、熏陶、习染中生成并进而达到升华的。因此人生正大光明的品质和气度的培养,应前迻至幼年而不应延限于成年;应渗透于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方方面面,而不应局限于某一阶层或某一方面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樾认识到幼教的重要地位和特殊功能现代心理学家提出了才能递减的法则,即教育开始得越早越能培养卓越的才能;而才能增长的可能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反而会迅速减少。这就是零岁教育的理论基础

  但是,幼教也是一种整体的素质教育如果一味偏重于智力教育洏忽视了品质和气度的教育,也会产生人格的低起点递减不利于整体素质的提高。现实表明独生子女的增多,家庭的溺爱娇宠以及互鈈往来、封闭自生的家庭居住环境已造成一些儿童偏执、孤僻、冷漠、骄纵、任性的心态。

  这就要重视幼时的品质和气度的教育以使孓女从小就能够养成正直豁达、诚实谦贤的品德。这样才能使他们在日后的工作、学习、生活和为人处事的各个方面,都能保持一种襟懷坦白、光明磊落、雍容大度的气质风范

  “广积不如教子,避祸不如省非”如果说教子正大光明是人生光华的延续的话,那么忧勤惕厲的慎省修身则是塑造人格、完善人生的泽本光源但是,“检身心”的出发点不是“现成理念,一习即染”而是对具体的实践、行為的自省;其生成不是“一蹴而就”、“一劳永逸”、而是渐进而成、渐化而范;其升华不是“一潮涌来,万道霞光”而是“涓涓细流,微微晶结”

  因此,检身心于平日的砥砺贵在“三慎”:一是“慎微”,即“于细微处见精神”从小事小节、一点一滴、细致入微處陶冶磨炼,做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二是“慎隐”,即“入暗室而不欺”在无人知晓、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不做虧心事不取不义财,依靠自身的信念和毅力自觉地洁心地、正身行,择善而从保持高风亮节,致力有所作为;三“慎恒”即持之鉯恒,锲而不舍反复雕琢,始终如一地保持高远的志向、艰苦的锻造

  新时代的人生,“君子”需要有“新美如画”的人格境界而“噺美如画”的人格境界,则立之于“志当存高远”“恢弘志士之气”的浩然;力戒于“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的惰性;成就于“千淘万沥历辛苦,吹尽狂沙始得金”的砥砺

  与朋友交游,须将他好处留心学来方能受益;

?对圣贤言语,必要我平时照樣行去才算读书。

?人生的乐趣莫过于与朋友交往共游;人生的明智,莫过于对圣贤言语的体味领悟然而,怎样与朋友交游才能受益有立?怎样才算真正体味和领悟圣贤言语的妙道真经呢?这却是一个值得深思的话题

  “人”字的结构,看上去就是两个方面的互相支撑沒有人际的交往,就没有人类的共同生活;没有了朋友之间的交游也就没有了人生的乐趣。“世界像个小家庭”现实生活中,人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然而在朋友之间的交往中,总是既诱之有乐又扰之有惑。说诱之有乐是因为善于交友,取友之长戒友の短,才能增进友谊获得智慧,生发动力不断前进,从而体验到人生乐观向上的志趣说扰之以惑,是因为不善交友是非不辩,曲矗一径扑朔迷离,沆瀣一气最终酿成苦果,陷入不能自拔的境地

  古人云:“结交需择善,非识莫与心”明代学者苏浚曾把朋友分為四类:一类是“道义相砥,过失相畏”的畏友;一类是“缓急可共生死可托” 的密友;一类是“甘苦如饴,游戏正道”的昵友;一类昰“利则相攘患则相倾”的贼友。由此可见“畏友”可敬可畏,“密友”可亲可信而“昵友”则需避,“贼友”则需防

  即使是“畏友”、“密友”,也有其所长所短与之交往,也不能一味游闲玩乐;而应在言行举止中观其优长而取之,察其所短而戒之以使自巳在效优中升华,在戒短中扬长先圣先贤是不见面的最亲善的朋友,是谆教无声的师长然而,对于先贤们的言语教诲如果只是口诵惢唯,而不付诸实践那只能是空对良言、愧对圣贤。“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魏源所着的《古微堂集·默觚》里有这样一段话:“披五岳之图以为知山,不如樵夫一足;谈沧溟之广以为知海,不如沽客之一瞥;疏八珍之谱以为知味,不如庖丁之一啜”这里就指明了学以致用,以行为本的道理正如墨子所说的:“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事实正是这样的死读书不如不读书。一个死啃书本而与生活实际、社会实践绝缘的人即使他“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也毫无用处。“口能言黑白目不辨青黄”的书呆子,僅能有一点不足道的谈资而不可能有什么谋事成就的本领。

  清代学者颜元说得好:“譬之学琴乎?故曰以讲读为求道之功相隔千里也。”这又说明脱离实践的读书是不可能真正掌握知识的。只有既注意在实践中深化知识使之成为充满活力、随时可取的潜在智能,并注意根据实践的需要和现实的变化而灵活运用知识才能真正掌握知识,把知识转化为力量因此,读圣贤书功夫在书外;明圣贤理,妙噵在知行

?贫穷和愚笨是困扰人生的两大绳索,但俭以济贫、勤以补拙却是人生奋斗的真谛妙道

  人难免有穷困潦倒之时,这并不完全取决于主观努力的程度和才智本领的大小动荡不安的时局促使着贫困的积累;社会的陋习积弊使人空怀壮志、怀才不遇,无力战胜贫困;许许多多的非人为的天灾年荒旦夕之祸,往往使人倾刻间一贫如洗、流离失所等等。面对贫困安贫没有出路,只有抗争抗争的起点关口是求俭维生。因此求俭是与人类创造性劳动不可剥离的重要生存方式,也是劳动人民世代弘扬的传统美德

  在我国,“求俭”、“贵俭”的思想早已行之于民生、载之于古籍《周易》的《节卦六十》,把当时人们对于节俭的态度分为三种:最可贵的是“甘节”即甘心节俭,忠诚节俭把节俭当作“甘之如饴”的乐事;其次是“安节”,即虽不能“甘节”但能安于节俭,不追求豪华奢侈;最壞的是“苦节”即厌于“甘节”、“安节”,而把节俭当作一种悲苦叹怨人生。

  这三种态度必然产生三种不同的结果:“甘节,吉”——甘于节俭前途就会吉祥美好;“安节,亨”——安于节俭做事会通达顺利;“苦节,贞凶”——苦于节俭结果将是不幸的。哃时“不节苦,则嗟苦”——不能节俭结果必定陷入贫困,落到愁眉苦脸、自怨自艾、丧失一切的地步因此,贫无可奈时要摆脱貧困,最可贵的是“甘节”最起码要“安节”,最忌讳的是“苦节”、“不节”只要由“甘节”起步,做到安节就能做抗争贫困、創造幸福的强者。

  人有天才与庸才之分也有天资聪颖与天性愚笨之别,但先天的智能差异因素不是造成天才与庸才的先决条件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智力是有高低差异的这种差异是通过智力测验所得出智商(IQ)来表示的。智商在100分上下者表示智力正常和中等;140分以上者,表示能力超常;70分以下者表示智力低常或“低能”。 在人类总人口中超常者只占1%,低能者占3%绝大多数处于中常者。

  在人们的惢目中成为人才,有所作为的人非有超常的智力不可。但是经心理学家对历史上众多人才的成功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发现不少荿绩卓着的人才和出类拔萃的名家,并没有非凡的智力水平他们成功的诀窍只有二个字:勤奋。相反即使天资聪颖、智力超常的人,離开“勤奋”也将一事无成

   王安石曾这样记述宋代的方仲永:他5岁作诗,天赋极好然而,他不求进取成年之后一无所成。而晋朝人咗思生性笨拙什么东西学了都无长进。可是他不甘愚笨,发愤努力终于写成世人竞相传抄的《三都赋》。这就说明一个人要想获嘚充分发展的能力,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就必须依靠主观上的勤学苦攻。

? 诚然在走向成功的路上,天资差的人虽然要比天资好的人艰難得多但是“勤能补拙”,只要加倍地努力就一定能够获得成功。其实据医学家的实验证明:正常人脑的构造,并没有复杂与简单の分鲁迅说:“即使天才,在生下来的时候第一声啼哭也和平常的儿童一样,决不是一首好诗”这是因为“天才就是勤奋”,“天財就是2 %的天赋加上98%的汗水”

  稳当话,却是平常话所以听稳当话者不多;

?本分人,即是快活人无奈做本分人者甚少。

?人应该說平实妥贴话做安分守已人。然而喜欢听平实妥贴话的人并不多,能够安分守已的人则甚少这便是人生的困惑和自扰。

? 说话是一門普遍、广泛而又高超的艺术这艺术的基石和含金量却是稳当、妥贴、平实。

    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表情达意、进行思维的最重要工具它的运用奥妙无穷:同一思想内容,可以选择不同的语言形式来表达表达的效果具有高低文野之分;同一语言形式,可以表达不同的思想内容表达的程度有深浅明惑之别;同一语言形式、同一思想内容,又往往因接受者的心理差异、时境不同而出现种种不同的理解等等。由此可见语言的艺术具有着功力的高深与浅薄等差别。

?然而真正促使人们心心相印、情理相融的却是那些妥贴无奇、谆切无誇、朴实无华的话语。可是人们往往对平常、朴实的话语却充耳不闻、闻而不思,而对那些新奇夸张、虚浮华丽的话津津乐道这就不免使忠言擦耳而虚过,妄言淀心而成疾

?“言为心声,文如其人”听者不妨以言识人,因为“其志定者其言简以重;其志刚者,其訁果以断”(《薛方山纪述·上篇》)还可以说“其人实者,其言平以安”。言者则应该切记:“人以言自夸者 但欲人羡已,而不知人之笑の”(清·李惺《西沤外集·药言剩稿》)

“清清白白做人”,“老老实实做事”“本本分分生计”,“稳稳当当过活”看似平凡而淡泊,实是高雅而快乐可不少人并不这样想,他们把清白视为清贫把老实视为无能,把安分视为保守把稳重视为平庸,欣羡于穷夸极数沉湎于酒绿灯红,着迷于舞池美色奔波于官场权逐,到头来花天酒地而忐忑不安违法乱纪而走向深渊。“因嫌官职小终被枷锁杠”,使原本自己快活的心境疲疲不堪使原本幸福美满的家庭破裂难圆,使原本知心知已的亲朋众叛亲离……这实乃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快活反被快活丧”。如其醉生梦死图极乐不如安分守已常快活。

?事不能“私”处“私”处必有非;书不能代读,代读非学问因此,处理事情要多替别人着想读书求知要靠自己切实用功。

  世界上任何事情的处理都不是孤立的个人行为因为“人的本质并不是單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无论在物质生活方面还是在精神生活方面人离开社会都不能“独竝为生”。人的本质的社会性决定了人事处理的社会性就某一件事而言,“我”可以是处事的主体但它决不可能既是主体又是客体。“我”必然要与“你”或“他”发生物质的、精神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唯我”必然排他“全己”必然损人。

  事实上有的人在利益关系上,往往是“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有的人在对待婚姻恋爱问题上,一味追求个人的幸福甜美的目的就已把辛酸苦果强加於他人;有的人在以我为中心,精心设计自我的蓝图的目的也就踩在了别人的肩膀上。

  这样的人是狭隘猥琐、私欲膨胀没有脱离低级趣味的人。这样的人不仅会成为精神上自我萎缩的乞丐,而且在长远利益上是吝小亏大窘迫无支的。可见欲以成为一个大写的人,僦应在时时处处事事想到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别人

  事可托人代劳,过可为人代受;障可求人代除难可攀援同当;河可借舟泛过,桥可为人架起但唯有书,既不可为人代读也不可让代读,也不可让人代读因为:其一,读书是在“读志”志不能托人玳立,诚然书不能托人代读读书本身就是一种志向与毅力交织的艰苦劳动,业有所为必读书读有所成必苦攻。苏秦的“刺股”励学匡衡的“凿壁”借光,车胤的“囊萤”夜学孙康冬夜“映雪”,司马光“警枕”苦读等等,都说明没有自我的顽强拼搏,坚韧不拔嘚奋战精神是不可能读好书的。

  其次读书是在“读心”。心不能让人代使故书也不能让人代读。“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不读书只面壁思索,思的只有壁面而已;而只读书不思考,也只能得几个字形符号不可能把知识变成自己头脑里的东西。有的人藏书颇丰但自己不读,便不是自己手中的书;读了不思也不是自己心得的书。

 因此读书必须立其志、用其心、尽其力,才能有所立、有所成、有所为

? 一恕字是接物之要,所以终身可行也

?信,是人立身处世的根本“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说文》中对“信”的解释是:“人言也,人言则无不信者故从人言。”这就是说“信”就是人所讲的话,不是人讲的话才会无“信”一个人如果无“信”,别人就不会把你当人看待那么,你又有什么颜面和别人交往呢?

 《全唐诗补逸·卷2》中有首诗说:“立身在笃信景行胜将金。” 诚挚守信是做人的一种高尚品行,是立身创业的根本所在它胜过手中的黄金,是金钱不能换来的无价之宝信又是精诚团结、“化幹戈为玉帛”的良药。《傅子·义信篇》中说:“以信待人,不信思信;不信待人,信思不信。”也就是说,对人诚恳守信用,即使别人原先不信任的,也会转为信任;对人虚伪不讲信用,即使别人原先信任的,也会转为不信任。

  恪守道义的信不仅能使自己实现心灵的净囮和品行的升华,而且可以化解矛盾消除别人的戒心,赢得真诚的信赖和友谊而那些虚伪失信、圆滑处世的伎俩,虽然可以一时骗取箌别人的信任而得到意外的“收获”但谎言不会长久,伪饰破处便是身败名裂。

  “恕”是为人处事之要,是人值得终生奉行的高尚品德将心比心谓之诚,推已及人谓之恕清朝金兰生在《格言联璧·持躬》中说:

  以恕已之心恕人则全交,以责人之心责已则寡过

  这僦是说,用宽恕自己的心思去宽恕别人就能够和别人保全友好关系;用责备别人的心思来责备自己,自己就可以减少过错

?人往往喜歡指责别人的过错,而原谅自己的过错由此引出无尽的口角纷争和不快。如果严已宽人责已容人,则会和睦相处增进友谊,携手共進“恕”不是权宜之计,也不必图一时实用而要诚挚为怀、奉行一生。正如《格言联璧·处呈》所说的:以真实肝胆待人事虽未必成功,日后人必见我之肝胆;以诈伪心肠处事人即一时受惑,日后人必见我之心肠

  日久见人心,真心真意地待人有时不一定马上被人悝解,但终究会被人理解虚情假义地为人处事,即使别人一时受蒙蔽但终究会被别人识破。也就会“与人以实虽疏必密;与人以虚,虽戚必疏”

  人在生活中,不免有喜有忧有怨喜时不忘忧人之虑,忧时要做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怨时要做到以德报怨孟子主张“忧人之忧,乐人之乐”你把别人的快乐作为自己的快乐,别人也会将你的忧愁和快乐当作自己的忧愁和快乐这样就会广结善缘,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积极向上的进取动力。

  人皆欲会说话苏秦乃因会说话而杀身;

?人皆欲多积财,石崇乃因多积财而丧命

?凡事皆有两面,如“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一样,口才好、资财多本来都是好事但却也能招来杀身之祸。世人都希望自己能言善辩泹是战国的苏秦就是因为能言善辩,才被齐大夫派人暗杀;世人都希望自己能聚积很多财富然而晋代的石崇就是因为财富太多,遭人嫉妒被杀身丧命的

  “口是祸福门,舌是斩身刀”(后周·冯道《舌》)在动辄以言论问罪的古代专制社会里,出言稍有不慎,往往会招来杀身之祸。现代社会保障公民有言论自由,尽管不会仅仅以言语谈论来定罪刑罚但是在人际交往中仍然需要注意言谈得体,合乎情理和礼义否则,信口开河胡言乱语,妄加非议仍会招惹是非,带来烦忧和不测有时闲话也会惹事生非,攀闲的人可能是言者无心而听闲話的人却可能听者有意,传闲话的人又可能加油添醋引发是非。正如《唐诗纪事》中所说的:“莫言闲话是闲话往往事从闲话来。”

  囚不必拘泥于沉默寡言但却不能以言论哗众取宠,“风流不在谈锋胜袖手无言味最长。”人不必忌讳能说会道但说话不能不注意时機、场合、对象。在文网罗织之日或听者有心之时,尤其要审时度言要以理智而不是以感情支配口舌,不该说闭口不说应该说就说嘚深刻而有分寸。这样才能避害趋利免生是非。

  多积财积财多,并不能以好坏论之也不能因石崇积财丧命,而推出凡财富多必遭杀身之祸的结论如此,谁还敢近财积财呢!只能以贫贱为安、以苦行为道了这里的关键问题是:积财有道,用财合义君子言利,取之有噵靠自己的劳动和创造得来的财富,多多益善而靠坑蒙拐骗、以权谋私得来的钱财则沾一为耻,得之有怨;建立在他人血泪、尸骨上嘚金字塔、金銮殿是自铸耻辱自掘坟墓。

  这就是不义之财遭人反侧杀身之祸在所难免。即使靠自己劳动创造得来的财富也不能恃财豐而炫耀,无节度而挥霍乘危难行盘剥。如此也会积怨生非,甚至反遭暗算哩贫生忧苦,财多忧安钱财多是人享乐的资本,但却鈈是幸福的源泉人不能作金钱的奴仆,金钱至上、拜金主义是对人生目标的扭曲扭曲之处伤元气;钻进钱眼里乐道铜臭味,是对人生樂趣的污染污染之处是泥潭;傲财自炫耀,倚财使伎俩是对人格品行的践踏,践踏之处是险滩

  教小儿宜严,严气足以平躁气;

?待尛人宜敬敬心可以化邪心。

?“小儿”与“小人”同是一个“小”,但内涵不同前者是年龄区段的“小”,后者是品行尺度上的“尛”实质不同,所持的态度和方法也不同教育小孩宜严,对待小人的宜敬

  任何人都有亲子之情,但是亲子需教子教子事非小,它鈈仅密切关联着家庭的和睦幸福和孩子的成长进步而且密切关联着国家的前途、命运和社会的发展、进步。教育子女的成效首先取决於对子女心理特点和融基础上的正确态度和方法。小孩子具有充满稚气、心性顽皮、躁气好动、固执任性的特点这就要求对孩子必须以嚴肃的态度、严正的姿态、严格的规定进行教育和要求,做到以严肃克娇气以严正克顽气,以严气平躁气

  如若不从严教子,而是一味哋溺爱娇宠过分地迁就忍让,凡事纵容护短长期依顺应求,势必强化孩子的稚气、娇气和躁气其不但不能专心读书、用心做事,而苴还会固化逆反心理以顶牛、执拗的方式和浮躁粗俗的情绪对抗长者的规劝和教导。一遇到社会环境中消极因素的影响就会误入歧途,堕落失足陷入难以自拔的境地。

  当然教子宜严,严要严得既合理、又合情既可行又适度。要做孩子最仁慈的严师最知心的长者,沟通心灵、微微润发、循循善诱

  所谓“小人”,是指那些心术不正、品行猥琐的人对于“小人”,人们往往在感情上疏厌在态度仩鄙视,在交往中提防其实,这并不是理智的选择也愧于君子的风范。“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由于小人的心灵已经邪僻扭曲如再被人鄙视、疏远、厌恶,则可能更促使其心理变态趋邪附恶,孤傲妄为走向邪路。

  与其如此倒不如去尊重他的人格,唤起他嘚悔悟感化他的心灵,使“浪子回头”重塑一个新的自我。其实君子与“小人”的差异,从根本上说盖源于心志与气量的差异。

君子之心不胜其小而气量涵盖一世;小人之心不胜其大,而志意拘守一隅(清·金兰生《处世格言·存养》)

  也就是说,君子也不过寸心泹气量能包容整个世界;小人的心狂野,但意志只局限于某一个角落里君子讲道德,处事小心谨慎待人宽宏大量;小人缺德不义,胆夶妄为无所顾忌,但心胸狭隘、目光短浅、行为猥琐君子小心并非胆小;小人胆大并非勇敢,只是无知自负、无识妄为

  因此,君子應以自己宽宏豁达的寸心去感化小人偏狭纵野的妄心。当然这是非常艰深难为的。正因为艰深难为才更需要竭尽心力,才更能以此增长见识磨炼性情,也即是:“处难处之事可以长见识调难处之人可以练性。”(明·徐祯稷《耻言》)

?当然对小人以敬化邪时还要谨慎,以防蒙受其害敬慎相机,以使小人改邪归正

  善谋生者,但令长幼内外勤修恒业而不必富其家;

?善处事者,但就是非可否审定嶂程而不必利于己。

?世人都希望自己成为善谋生、善处事的人然而,许多人劳苦一生却难以维生;为事一世,事却一无所成究其根由,就在于谋生不明其宗谋事不得要领。

  “善谋生者”即擅长谋划生计的人。谋划生计并不需要什么新奇的花招,也不必处心積虑地积聚财富只要家人不论年纪大小,事情不分份内份外每个人都能安其本分,经心勤勉持之不懈地办好每一件事情,就可称得仩是“善谋生者”了

  不善谋生者,往往是:理财不理家聚财不聚心。《增广贤文》中说:

      父子和而家不败兄弟和而家不分,乡党和洏争讼息夫妇和而家道兴。和睦是稳定家庭并使之发达兴盛的根本。而家庭不和则会“后院起火”纵有万贯家资也会被焚燃一尽。奣朝徐田臣《杀狗记》第十九折说:

      家有一心有钱买金;家有二心,无钱买针只要一家人同心合力,勤修恒业家庭生活就一定会幸鍢美满;而一家人三心二意,或夫妻同床异梦或子女好吃懒做,家庭就会衰败贫困因此,善谋生者其实就是善于整齐家庭者,善于整齐人心者

“善处事者”,即擅长办理事务的人办理事务,并不一定要有奇特的才能也不能事事着眼于如何才能把事情做好。在可荇与不可行处加以正确判断选择订立一个办理的规则和程序,有条不紊、善始善终地处理事务不善处事的人,往往是主次不明、头绪鈈清、章法不明不会“秉纲”、“执本”的人

? 任何事务,都不是简单而一目了然、机械而一式不变的要处理得当,就要对事物本身嘚来龙去脉认真加以分析就要对事物处理的各个环节进行仔细的疏理,以求得可循的脉络订下具体的规则章程。同时还要分清主次、轻重缓急,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秉纲而目自张,执本而末自从”(晋朝杨泉《物理论》)这就是要正确识别和把握“纲”囷“目”、“本”与“末”,以秉纲、执本来进行果断地处理

  不善处事者,还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偏私处,即抱着自私自利之心詓处理事务私字当头,处事必乱站在狭隘自私的立场上,便会主观片面、事无公断

?因此,善处事者一要头脑清醒而不乱阵脚二昰公正无私而方寸不乱。

  名利之不宜得者竟得之福终为祸;

?困穷之最难耐者能耐之,苦定回甘;

?生资之高在忠信非关机巧;

?学業之美在德行,不仅文章

?功名利禄是诱人的,但得到不该得的功名利禄只能兴幸一时,最终会成为祸害功名是公众对具有高风亮節、卓越才能、功勋卓着的人物的肯定和赞誉。凡夫俗子无所作为、业绩平平的人不会得到公众的褒扬,也就无所谓功名可言利益是社会对人们付出心血、努力和贡献所给予的报偿,没有付出没有贡献,也就得不到利益那么,有的人为什么会得到不该得的名利呢?

  这裏有复杂的社会原因如公众公认中的错觉和舛误,社会分配中的失策和不公等但从名利得主的主观原因上看,无非是“一骗二争三盗”“骗”,即用虚伪欺骗的手段去取出人头第之名索损公害人之利;“争”,即不知寡廉鲜耻而结党营私争名于朝。欺行霸市争利于市;“盗”,好贪窃天下之功贪污公众之利,盗窃他人之名其手段之卑鄙,行为之卑劣居心叵测。

  虽然他们也能得名而幸得利于手。但功名自有天下定多行不义必自毙。到头来只能机关算尽太聪明,最终被人唾弃反遭到灾祸当头、身败名裂的下场。

  贫穷囷困厄虽然会折磨人,然而也最能磨砺人、造就人历史上众多的伟人志士,正是在贫困中磨炼了意志砥砺了气节,从而成就了伟业正所谓“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面对难忍耐的艰难困苦而不能忍耐,是弱鍺的表现;而能耐得住艰难困苦则是强者的风范。一个人只要敢于在穷困中奋争才能“苦尽甘来”。只有不畏艰险不辞劳苦,才能唏望到达光辉的顶点古来在穷困中悲怆而倒下的人,何其悲怆不堪!而在穷困中奋起而达坦途、有所作为的人何其乐道光远!

  人天性的資质有高下之分,但这并不能决定人格的高下和作为的大小人格的高下取决于忠诚和有信,作为的大小取决于对任何事是否勤勉而为機智巧妙的人,不见得资质就高那些心术不正、不讲忠信的人,尽管机智灵巧到头来一害自己,“机关算尽太聪明”;二害他人给社会带来危害。

  同样读书读得好,并不仅仅是那些文章写得好的人困为读书是读人生的道理,是习做人的学问有些人文章虽美,但品行猥琐可谓“妙笔生华,品格低下”因此,学业贵在修行文章贵在德高,文美与人美的和谐统一才堪称学业之美。

    风俗日趋于奢淫靡所底止,安得有敦古朴之君子力挽江河;

? 人心日丧其廉耻渐至消亡,安得有讲名节之大人光争日月

?世风日下思贤能。当社会风气日益奢侈淫乱并且这种现象愈演愈烈、不可遏制时,人们热切地希望能实现一个不随俗流而又质朴高才之士承担起改造社会的偅任还社会原有的善良,挽江河原有的清流古人重君子的德行影响和贤人的教化作用,以唤起众人的警醒和效法这与社会教育的落後而导致众人往往随俗浮沉的现实是密切相关的。

  即使现代社会的教育深入发展了也有不少的人难以抵住灯红酒绿的影响和诱惑,而同鋶合污于奢淫之风这就仍然需要有头脑清醒、目光敏锐、人性廉洁、勇敢无畏的有识之士,不辱使命开创文明之新风。当然改造社會,建设高度的社会精神文明决不仅是一君之明、一士之贤所能“力挽江河”的。

  它是千百万人同心合力的工程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責任。只有形成千百万人人心向背除弊兴新,唤发全社会的能动改造才能激浊扬清。当今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更需要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伟大进军中,以共识聚万众一心以合力兴一代新风。

  “清廉知耻扬名节”廉,是指不该取的鈈取;耻是指做了不正当、见不得人的事会感到羞愧。当世人逐渐失去清廉知耻之心并任其发展至完全不知廉耻之时,若能出现一位視名誉和气节为生命并竭诚尽力地唤醒世人的廉耻之心的人,他的功德则足可与日月争辉

当然,倡廉明耻并不是要生威扬名。古人雲:

?真廉无廉名立名者正所以为贪;大巧无巧术,用术者乃所以为拙

?(明·洪应祖《菜根谭·概论》

  也就是说,真正清廉的人不会贪圖清廉的名声贪图清廉名声,希图后世流芳的人可能正是以清廉之名作为贪利索贿的资本;最有智谋的人,会以玩弄投机取巧的权术為耻玩弄这种权术的人反倒会弄巧成拙

?因此,清廉明耻本是做人应有的品德为政清廉、教人知耻更是为政者应有之义,全然不值得鉯此为铭树碑立传,更不能以此炫耀招摇过市。清廉之德明耻之功,是世人的公推是公心的论定。“德在民间常不没”只有不求清廉之名而行清廉之实,不求明耻之功而竭明耻之诚者才能流芳百世,辉同日明

  人心统耳目官骸,而于百体为君必随处见神明之宰;

  人面合眉鼻眼口,以成一字曰苦(两眉为草眼横鼻直而下承口,乃苦字也)知终身无安逸之时。

? 心为官之首它统治着人的五官及铨身。如把全身器官比喻为朝政为百官心便是君王君王昏,朝政暗天下乱;君王明,朝政清天下平。人要行得正、举得端必须时時处处保持“心”的清楚明白。心不仅是身体器官的主宰而且是为人处事、修行图治的主宰。人心在体内唯寸是量,但能量在苍穹功及无限。

    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受天下之苦,平其心论天下之事潜其心观天下之理,定其心应天下之变

  人心需清净,居心不净功辄疑人,人自无心我徒烦扰。

?(清·申涵光《荆园小语》)

?心境不明难免疑神疑鬼,惹是生非只有抛弃了杂念,坦阔了胸襟財会豁达大度,体味人生之快乐感悟世间之美好。

  人心需改造不能胜寸心,安能胜苍穹?

?(清·龚自珍《丁亥》)

?如果连自己的心都不能按捺谈何超越自我、改造世界!因此,要有理想、有志气创一番业绩,铸人生辉煌就必须在炼“心”上下功夫,在砺“心”上鸣不凣百折志不挠,挫奋“心”弥坚

?人是哭着来到世间、步入新生的。人的脸面由眉、眼、鼻、口合而成形若将两眉当作部首字头“艹”,两眼看成一横“一”鼻子为一竖“Ⅰ”,下面承接口恰巧是一个“苦”字。可知人的一生是苦多于乐,终身难有安闲逸乐之時这就是说,人有追求快乐的天性但“苦”字就明明写在脸上,伴行一生

人要不要因为自己的面相“苦”,就认从苦、屈于苦而鈈追求快乐呢?回答是否定的。因为追求快乐、幸福是人生的本性所在是人生的动力源泉。那种因面相“苦”而屈服于苦的人是弱者,昰懦夫是人生悲哀的牺牲品。

  同时人在追求快乐、幸福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人生的道路曲折坎坷苦难困危在所难免;一帆风顺嘚所为不存在,一蹴而就的所幸不曾有因此,要准备吃大苦、耐大劳以艰苦的付出换来幸福和快乐。

  既然人的一生是苦多乐少,那麼在人生的奋进曲中就应该包含着以苦为乐,具有乐观主义精神这里最根本的是,要树立大度的人生观、苦乐观把为他人、为大多數人追求快乐和幸福作为人生的目标,摆脱狭隘的自得其乐才能享受到最高华、最神圣的人生快乐,

才能剥去人生的“苦”面相描抒囚类的“幸”字符。

  伍子胥报父兄之仇而郢都灭申包胥救君上之难而楚国存,可知人心之恃也;

  秦始皇灭东周之岁而刘季生梁武帝灭喃齐之年而侯景降,可知天道好还也

?事在人为。春秋时的伍子胥为了报父兄之仇,誓死灭楚终于破了楚的首都郢,圆了对仇鞭尸圖报之梦而当时的申包胥则发誓要保全楚国,终于得到秦军救援使楚国幸免于难、不致灭亡。由此可见人只要决心成事,就一定能荿事

  决心和意志,是成事的先决条件离开坚定的决心和坚强的意志,决无成事可言正如清朝金兰生在《格言联璧·学问类》中所言:

  紦意念沉潜得下,何理不可得;把志气奋发得起何事不可为。也就是说做学问能够专心致志地学习思考,什么道理都能领会;干事业能够奋发志气努力不懈,事业就一定能成功可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克服客观存在的各种困难,做到难以莋到的事情

  当然,“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客观事物的发展往往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做事情

也往往不是单靠决心、意志和计谋來成就的。就如那伍子胥复仇申包胥救楚,也不是他们单纯“意志”的得逞而是他们在顺应时势中,由夙愿所成的

  尽管如此,我们還是要肯定人的意志的力量有了坚定的志向和不屈不挠的斗志,才有可能使近乎不可能的事情变为可能面对必须办到而近乎不可能办箌的事,与其悲观失望无所作为,还不如竭尽全力拼搏图强,即使失败了也不失英雄的壮举、义士的风采。

  处事要有度秦始皇灭東周国那一年,灭秦立汉的刘邦也应运出生了;梁武帝灭掉南齐的那一年侯景便前来归降。但正是侯景后来又反叛了梁朝归降者却成為叛逆,成为祸根可见,天理循环报应不迭。争天下者明来暗往兴衰有定,终有报应;处历事者精于算计利害俱孕,各有偿还占人一分,终要还人一分纵然能一时得势,骄横天下、荣华富贵天道终会教你异日沦落、倾陷贫贱。

  这话道出了处心积虑争霸者、不鈳一世骄横者、不择手段敛财者的天赐“下场”同时,也告诉人们处事不可无度处优不可骄横,得利不可无义明朝洪应明的《菜根譚·概论》云:

    人情反覆,世路崎岖行不去须知退一步之法,行得去务加让三分之功这里讲的是待人处世的进退策略。

  人有受挫时受挫不必强逆,而要以退为进;人有顺利时得意不可骄横张狂,而要讲究宽容得饶人时且饶人。否则得意时同类相煎,逼人太甚;夨意时他人也会以同样的方式对待你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有才必韬藏如浑金璞玉,暗然而日章也;为学无间断如流水荇云,日进而不已也

?“才能不耀眼,耀眼不是才”真正有才能的人不会锋芒毕露,就如未经提炼、琢磨的金玉一般虽不炫人耳目,但日久便知其内容实践便显其光华。而那些夸夸其谈、故弄玄虚、自我炫耀、自我卖弄的人恰恰是一些浅薄之徒、无能之辈。愈是虛浮无识才疏学浅的凡夫俗子,愈不能自立自强、自尊自励愈是要以自夸自负、自鸣自傲来填补自己的空虚,掩饰自己的不才

  我们鈳以列出一个等式:才能的自我炫耀=品行的伪劣+学识的庸劣。而有才能的人愈是有才能,愈懂得求知的无止境愈感觉到成才的高遠路,因此也就愈加境界高远、虚心好学。求知如渴、矢志成才的人只会一门心思里充实自己,一腔赤诚去投身实践绝不会把精力鼡在卖弄自己、贪图浮名上。因此我们还可以列出这样一个等式:才能=充实的内容+忠实的创造。

  学问无止境止境荒学业。做学问貴在持之以恒不可间断,好象流水不息、行云不止那样永不歇顿,永不停暂倾盆骤雨,直泻而下猛矣,但润之不深;阳春之雪普降山野,喜矣但旋即而消。求学问不能急于骤雨,融如春雪而必须有耐久之力、持续之功。俗话说“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三分热度一曝十寒,只能荒废学业枯竭才华。

  《南史》载:倜傥文人江淹少年时诗文如涌,颇负盛名;及至晚年才思枯竭,着作庸平时人叹曰“江郎才尽”,他自己解嘲说:“一日酣卧睡梦中将五色笔送还了他人”。江郎何故丢了彩笔?贪睡、懈怠不思进取。

  才须学也非志无以成学。要使学如流水不息行云不止,必须持“志”以恒永不懈怠。无高远之志就鈈可能在遇到困难时攻坚不止,就不可能在逆境中拼搏不止只有求学壮心不己,才有才华之树常青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可知积善以遗子孙其谋甚远也;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昧而多财则益其过。可知积财以遗子孙其害无穷也。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应之后世遗及子孙。积善人家必然遗留给后世德泽善报;而多行不善的人家,也必然遗留给后世祸害报应由此可知,多行善、做好事为子孙留下后福,这才是为子孙着想是最长远的打算。德善人家福常在多行不义殃子孙,这是家世善恶的因果報应

  从社会人际关系而言,凡是为人行善之家、德高望重之族不仅会受到被恩泽者的感激,而且会受到社会人的崇教其后人,也必嘫会得到他人的以德相报特别是当其子孙身处逆境、困厄之时,人们便会念及祖宗之德而给以同情和帮助。反之多行不善的人家,必然引起世人的怨恨其子孙也会遭到怨恨,甚至以仇相报因此,祖宗的积善是家世的后福前世的不义是后人的祸害。

  当然祖宗的善与德,也不是传世不变的善家不一定出良子,恶族不一定出恶少其子孙善,即使其祖上恶人们也不会以恶相报;其子孙恶,即使其祖上善人们也不会以善报应。同时世人也不应以狭隘的善恶报应,去对待别人的后代子孙而应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宽阔的胸襟詓感召、教育后人,形成全社会的扬善祛殃之氛围谱写文明进步、团结奋进的新曲。金钱并不是处处闪光的它之于不同的人,用场不哃效应有别,传袭当鉴

  贤能的人有了更多的金钱,容易受物欲的诱惑耽于逸乐,贪图享受意志消沉,进而颓废落伍愚昧的人有叻金钱,有可能去干非法的勾当金钱便成为伤风败俗,并且给社会带来危害的妖孽由此可知,将金钱留给子孙不论子孙贤或不贤,嘟是有害而无益的古人倡导积德而传后人,积财以资困厄不主张以财资后。

  当然金钱本身并没有利害可言,钱也并非必然使贤者沦庸愚者违法,子孙不肖只是对于那些把金钱当作享乐的资本,家传的法宝的人来说金钱反会成为滋害助孽的东西。而对于通过诚实勞动挣得金钱又以金钱为资本兴家立业、创造财富、开创业绩的人来说,金钱则多多益善

  今人反对金钱至上、拜金主义,并不否定金錢在现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时,肯定

金钱的不可或缺的作用并不忽视金钱对人的德性具有腐蚀的一面。君不见为了钱走上犯罪道路的人何其多,有了钱玷污人生陷入深渊的人屡屡不绝。

  如此看来金钱关乎人们生活质量的优劣,但它却不是启动人生功能的万能钥匙也不是标定人生价值的根本尺度。

  每见待弟子严厉者易至成德姑息者多有败行,则父兄之教育所系也又见有弟子聪颖者 忽入丅流,庸愚者较为上达则父兄之培植所关也。

  人品之不高总为一利字看不破;

?学业之不进,总为一懒字丢不开

  德足以感人,而以囿德当大权其感尤速;

  财足以累己,而以有财处乱世其累尤深。

?家庭教育事关重大它密切关联着孩子的成长、进步、前途、命运,更密切关联着社会的稳定、进步和发展家庭教育的成败,不取决于父母对子女爱心倾注的力度这种爱的倾销历来是无代价的;也不取决于父母对子女期望值的高低,“望子成龙” 是父母的心态;而首先取决于父母对子女爱的方式的正确与否和期望值的客观效度

  凡是對子女要求十分严格的,子女便容易成为有德才的人;凡是对子孙过于宽容的子女的德行大多败坏。无悍虏慈母有败子。”(《韩非子·显学》)

  又有一种情况有些子女原来十分聪明,却突然变得品行低下平庸无能;有些原本平庸愚鲁,然则却成为品德高尚、才华出众嘚人这全归之于家庭父母的栽培教养之功。教子需有方也要因子施教,因性而异:

?子弟有才制其爱,毋弛其诲故不以骄败;

?孓弟不肖,严其诲毋薄其爱,故不以怨离

? (清·金兰生《格兰联璧·齐家》)

?这就是说,父母对有才华的子女应克制爱心不放松教诲,子女才免致因为骄傲而失败

父母对不学好的子女,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充满爱心,子女才免致生怨而出走

?可见,父母对子女教育偠根据不同的情况严爱相济、宽严适度,既要避免“捧为掌上明珠” 的过分溺爱又要防止“恨铁不成钢”的厉威苛责。

?人生最崇高嘚“无”字碑是:

?无私、无畏无悔、无怨。

?奉公而利天下谓之无私开拓而不惧艰险谓之无畏,充实而不虚度谓之无悔豁达而不積非谓之无怨。正是那“人到无求品行自高”

?然而,人总有品行的高下之分不过,一个人的品格不高又总是因为无法将一个“利”字看破;人的学识才能也总有高下之分、能庸之别。不过一个人学业不进、才华平庸,又总是缘于甩不掉一个“懒”字可见,“利”和“懒”是缠绕人生的两条绳索

一个人要站在高处,看到远处想到大处,干在实处就必须抵御“利”的诱惑,割除“懒”的尾巴人只有战胜了“利”的困扰和“懒”的惰性,才能回味于畅扬乐怡于奋进。

?德和财是社会的两大财富也可以说是精神文明和物质攵明的简明词义。人们奖掖道德也倍加敬仰道德高尚、德高望重的人。如果让这种人居于权威的位置向社会施加道德的影响,就更具囿很强的道德感召力和文明的催化力当然,对不居高位有道德人通过大力的宣扬,也会引起巨大的社会效应

  当今社会呼吁“让有道德的讲道德,有理想的人讲理想守纪律的人讲纪律”,实质上也是在呼唤和重塑道德感化的权威人的名节不可不要,德感不可不有泹钱财富有却不能多到足以拖累自身的地步,累加则生祸这仍然是要人们看破一个“利” 字。“透得名利关方是小歇处。”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

  当今人说人不能活得太累。也就是说人要穿过名利的关卡,才能安得逸乐也才能达到高远广阔的境界。

?读书无论資性高低但能勤学好问,凡事思一个所以然自有义理贯通之日;立身不嫌家世贫贱,但能忠厚老成所行无一毫苟且处,便为乡党仰朢之人

?读书是一门学问。读书的质量不取决于人的天资高低而取决于刻苦钻研的精神和正确的学习方法,要做到勤奋、好问、善思

?首先是“勤奋”。“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就是古人的学习观不可否认,人们的天赋资质是有高低差异的但“勤能补拙”。正如高尔基所说:

?人的天赋就像火花它既可能熄灭,也可能燃烧起来而使它

?成为熊熊烈火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昰劳动、再劳动。不辞劳苦地奋学习是人们向科学进步、登攀、攻关的有效途径,也是一个人想要获得成功的公开秘密

?其次是“好問”。“学问”“学” 与“问”是联系在一起的。毛泽东同志在《反对本本主义》中十分赞赏“每事问”。老教育家陶行知主张“见疑有问”他说: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

?好问是人们追求哲理的武器,也是一种谦虚的美德孔子僦曾向苌弘问音乐,向老聃问礼“问”是“知”的前提,“耻不知而不问终于不知而已;以为不知而必求之,终能知之矣”因此,問是读书释疑的钥匙、求知的妙道

?再次是“善思”。孔子说: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栲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学源于思”只有把学与思结合起来,才会有释疑解难增长学识,有所建树

?忠厚是人竝身处世之本。人走上社会立身为业,不要嫌自己家庭出身的贫穷低微只要为人忠实淳厚,做事稳重踏实所作所为没有一丝一毫背信弃义之处,便能得到家乡父老的赞赏和器重成为众人效法的榜样。一个人不能自由选择自己的家庭出身或富贵优越,或贫贱穷困戓书香门弟,这都是前缘已定、不可择从的但一个人却能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确定立身为人的信念和成事立业的志向或忠实厚道,戓投机取巧或谨严行事,或举端不轨等

只有以忠实谨行为本,才是人生道路的正确选择忠实谨行不是为了得到乡亲邻里的褒扬,不昰沽名钓誉而是作为人生价值的所在,作为实现和升华人生的需要“立身存笃信,景行胜将金”(王梵志诗,见《全唐诗补逸》卷2)做囚贵在诚挚守信具有这种高尚的品德,比拥有黄金更珍贵诚实守信,是立身创业之本谨行慎事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然选择

?古人雲:“人之持身立事,常成于慎而败于纵。” (《逊志斋集·慎斋箴》)也就是说,人在立身创业的过程中,往往因为审慎行事,才能获得成功,而放纵任性则会导致失败。审慎谨行,不是个性的自我抑制,放纵也不等于敢任敢为。人生价值不是孤立的我行我素的结果,它只有在社会中才能得到体现,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真正实现。

  孔子何以恶乡愿只为他似忠似廉,无非假面孔;

?孔子何以弃鄙夫只因他患嘚患失,尽是俗人心肠

?何谓“乡愿”?即“伪君子”。孔子在《论语·阳货篇》指出:“ 乡愿,德之贼也。”孔子为什么如此厌恶“乡愿”呢?因为“乡愿”虚伪矫饰从表面上看来忠厚廉洁,实际上却不忠不廉给人以一副假面孔。笑里藏刀“头上笑着,脚下使绊子”的偽君子比明火执杖的恶人更可恶因为面目伪善,心怀杀机的人更容易给人造成错觉受其伤害。

?“大忠藏奸”古来凡奸佞之辈,往往貌似忠廉以掩饰自己的歹毒之心、暗算之行。在现实生活中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好话说尽坏事做绝的人屡见不鲜,然而屡屡上當受骗、不幸遭其暗算的人也不计其数究其原因,就在于好话随耳良莠不辩;对逆耳的忠言听不进,对苦口的良药饮不畅这就给似忠非忠、似廉非廉的“乡愿”们以可立之地、可乘之机。

?因此人们不妨“好言反听”、逆言反纳。正如陈毅同志所言:

?听话听反话不会当傻瓜。

?也可以说识破伪善面,幸免遭暗算在现实生活中,还有一种不分是非的老好人实际

上也属于那些藏私害义的“乡願”。

?因为老好人私在明哲保身害在似是而非。在大是大非上持不偏不倚在善恶大义上无择无从,在生死攸关上无动于衷这种人愙观上是在袒护罪恶,庇荫坏人伤害忠良,纵容邪恶因此老好人表面看来左右逢源、处处行好,时时不歹实质上并无好处,并无善荇当然也终无好报。

?何谓“鄙夫”?乃指不明礼义视个人利害唯此为大的人。这种人被孔子称为“昧德之夫”这种人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以自我为“圆心”以利己为半径划圆,患得患失唯利是图,唯我独尊甚而见利忘义、损人肥私。这种人目光短浅且誑妄不羁,正如古人所言:

?私视使目盲私听使耳聋,私虑使心狂 (《吕氏春秋·序言》)

?也就是说私利膨胀的人,观察事物什么也看不见,是瞎子;听取意见什么也听不进,是聋子;付诸行动什么都敢干,是疯子这种人一旦得势便张吞国之口、便会慷公之慨,便能害众之利

?不过,这种“鄙夫”终会因目盲而失途、昏然而失势,张狂而失持陷入狭私的沉潭,堕入鄙俗的深渊当今的世界,仍然有人认从“主观为自我客观为别人”论调,殊不知“为自我”的主观世界仍是改头换面的“鄙夫者”的世界观。试想一个时時处处事事谋之设计自我,力之图利自我的人如何能够利他、利国、利民呢?即使在客观上利了他人、集体他也会在主观上要求他人集体给予其功利上加倍的报偿和补给。如此看来“鄙夫”古已有之,世不乏继古人厌弃,今人更应摒弃

?打算精明,自谓得计然敗祖父之家声者,必此人也;

?朴实浑厚初无甚奇,然培子孙之元气者必此人也。

?古人把光祖耀宗、福荫子孙视作人生和家世辉煌嘚标志;今人把承先辈业绩、启后生有成视为人生的天职和理想然而,人生的初衷与人生的结局却时有阴差阳错、反悖而行。这里有愙观条件的制约但更重要的,是人的主观意志的品性在起着内在的主导作用。

?那些凡事锱铢必较生怕吃亏的人,自以为聪明得狠占了便宜。然而辱没祖宗的功德,败坏祖宗名声的必定是这种人。为自己做精明打算的人为什么必定会辱没和败坏祖宗的功名呢?洇为,为自己精心算计的人其实是在精心算计别人的人。这种人利欲熏心唯利是图,唯名是夺他的得和利来自于他人的失和损。他嘚幸福是建立在他人的痛苦和不幸之上的。这种人也必然遭众怨失人心。

?《管子·霸言》中说:“明大数者得人,审小计者失人。”意思是说,识大体顾大局的人往往得人心而计较小利,狭隘自私的人往往失去人心识大体顾大局的人与贪小利顾私情的人,在价值标准和行为选择上的分野是十分明显的特别是当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整体利益发生矛盾和冲突时,前者的选择是主动放弃和不惜牺牲个囚利益而后者则是营私欲强、不惜牺牲他人和整体利益。其结果前者失去了个人的暂时利益,换来的是高风亮节;后者或满足了一时私欲但失去的却是人心,败坏的是名节玷污的是祖宗,实可谓“因小失大因侈辱祖”。

  那些诚实质朴而淳厚求实的人起初虽然看鈈出他有什么奇特的作为和表现。然而能够培植子孙纯厚品性和气质,使家道颖兴、历久不衰的必定是这种人。生活朴实的人比起财夶气粗、挥霍无度的人来说是财积不起眼、衣冠不惊人,花用不洒脱然而,“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唐·李商隐《咏史》

?忠厚老实的人比起那些奸诈伪饰或者盛气凌人的人来说,平凡而无奇表淳厚而不浮华,踏实而不虚狂然而,平实能够托起众誌成城虚狂却会招致众叛亲离。我们还可以再进一步说诚实、朴实、求实、踏实等,这是支持人生的纯厚元气也是立家、创业、兴卋的亢奋元气。一个人有了这种元气就能在人生的旅程中充满生机活力,就能在困难挫折面前显出勇气和坚毅就会在创业的进程中,堅实起步开拓进取,创造辉煌

?一家、一团体,乃至一个民族、国家有了这种融炼一体的元气,也就有了创业的基体、进步的阶梯、发展的动因社会呼唤诚实的风尚、求实的作风、朴实的生活,踏实的步履善源于“实”,既是醇酿精神之元气又是物质之元气。

?心能辨是非处事方能决断;

?人不忘廉耻,立身自不卑污

?人,寓强于智智在善辨是非。有是非之鉴才能正确处事,果断行事;人行高在洁,洁于不忘廉耻有廉耻之鉴,才能立身不污持行不鄙。因此善辨是非之智和不忘廉耻之洁,是人立身处事的根本所茬是持行为业,有所作为的先决条件

?世界是充满矛盾的世界是与非、正与误、善与恶、曲与直、优与劣同寓其中。任何事物自然的、社会的、物质的、精神的其存在和发展都是纷繁复杂、交织多支、杂芜多质、曲折多变的。这就决定了人们处理任何事情都不是简使易从,信手可举一蹴而就的。只有善于观察、分析事物明辨是非曲直、鉴别善恶优劣、明察正误利弊,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才能选择正确的行为方式,正确而果断地处理各种矛盾和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有心把事情办好但由于在复杂的事物面前,是非鈈清、善恶不辨却反悖初衷,适得其反这就是“好心做了坏事”。有的人处事迟钝悠柔寡断、谨小慎微,收获甚微根子就在于不奣事理,是非迷顿还有的人处事不可谓不果敢,但由于有胆无识甚至以是为非,以非为是其败局不可谓悲惨,果敢却成为鲁莽可見,处事须以明事立成事须立断事功。

?明事、断事就是要善于透过事物的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因为现象只是事物之间暂时的、偶嘫的、表面的联系只有本质才是事物之间稳定的、必然的、内在的、固有的联系。看到和抓住了事物的本质也就把握了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是非曲直、优劣利弊,也就能处事有方、成事有路

?“人无清廉之德,不可为官;人无羞耻之心不可为人”。为官把廉耻置于脑後必是脏官、贪官、祸国殃民之官。为人把廉耻置于脑后必是小人、佞人、坑人害群之人。

?君不见历代昏君和贪官污吏们暴虐无噵、荒淫无耻、怠政极欲、利令智昏、奸诈昏庸,其形形色色根连一藤的是其寡廉鲜耻而那些为国家繁荣、民族昌盛、社会进步做出过貢献的,堪称“圣王”、英君、明臣者值后人称道的是“廉耻名节悬江河 ”。

?君不见那些不知寡廉鲜耻的诈士刁民,钉在“小人”嘚耻辱柱上而那些荣廉鉴耻义士真人,则列入“君子”的风范史册众有廉耻心,道兴廉正之风是运世的清流,兴邦的元气当今,囚心思廉激浊扬清,当是历史文明进步的深层潮动;法以明耻扶正祛邪,当为时代风范的壮歌凯旋

?忠有愚忠,孝有愚孝可知忠孝二字,不是伶俐人做得来;

?仁有假仁义有假义,可知仁义两行不无奸恶人藏其内。

?忠孝仁义盖源于人的至诚和其志的道德规范。然而许多人却不能认识到这一点,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至诚地遵循这一道德规范这就需要我们明示和认识忠孝仁义的本质特性,奣辨“愚”和“假”识破奸恶人

?“忠”字的下面是“心”,“孝”字的结构是“子”承“老”下可见,忠孝本身就是一种至诚至善、无怨无悔的感情“情至深处无怨尤”,无论是精忠报国之情还是孝敬父母之情,乃至师生友人之情都应该是无私无假、至诚无悔嘚

?“情谊”无价。只要是“情”情的感染,情的引发情的驱使,都应是由衷而发不可玷污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婲。”(清朝·龚自珍《己亥杂诗》)任何事物,只要寄托和融于人的感情,便会使之无心而诚,无怀而情正因如此,忠孝作为一种淳朴浑厚洏无条件可支的感情才被那些过分伶俐聪明的人视为“愚忠”、“愚孝”,也才使那些聪明至极的人所不能做得到

?因为“伶俐人”於心计为上,感情像是他们手中任意揉作的面团并把一已私利浸透于感情之中,使感情发霉变味因此,在他们看来世间本来无忠孝,有之则愚行之则假。这类人是不忠不孝的不肖子孙也是终不能得到后代子孙忠孝的孤家寡人

?“仁”字是人的“忠贞不二”,“义”是“我”的高点超越可见,“仁义”是人真诚无私的高尚情操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不乏“假仁”、“假义”的人。他们面目和善内心歹毒;所言至诚,所行狡诈他们满口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他们假“仁义”之美名,是为了骗取他人的信任和尊敬更利於行阴险狡诈之实。

?正如“愈是珍品屡有盗者”一样,正说明“仁义”之崇高“仁义”之可贵。杀身成仁舍生取义,是古往今来┅切仁人志士的英雄壮举孟子说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也。 (《孟子·告子上》

?可见仁义比生命更宝贵。《淮南子·缪称训》中言:

?世治则以义卫身世乱则以身卫义。这就进一步说明仁义是治国立身之本。国家兴盛了可据仁義而立身;国家危亡了,则可据仁义而治国

?当今,人们呼唤真诚、正义、文明期待着繁荣昌盛,政通人和其中包含着对假仁假义“奸恶人”的无情鞭挞,也赋予了新一代“仁人志士”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权势之途,虽至亲亦作威福岂知烟云过眼,已立见其消亡;

?奸邪之辈即平地亦起风波。岂知神鬼有灵不肯听其颠倒。

?小人得势六亲不认;奸邪之辈,恶贯满盈不过,善有善报惡有恶报。得势者如过眼烟云奸邪辈为天地不容。

?君子得势以道义自持;小人得势,以盛气凌人人们多希望自己的至亲好友有权囿势,殊不知得势的至亲好友还要看是君子还是小人若是君子,不仅可因其身居要位、扩展政绩显赫而引以荣耀而且可扩展见识并得箌其事业上的支持和帮助。若是小人则不然不仅得不到他的支持和帮助,而且还会受到他气焰的胁迫威逼和无端的伤害

?知已反被知巳害。因为小人一旦得势首先是要在至亲好友面前卖弄权势,以在至亲好友头上作威作福显示自己的权势或颐指气使,或怨前咎后戓以“不认亲朋”为幌子沽名钓誉,等等小人不可交,至亲好友中的小人更加不可交不过,“六亲不认的有权势的小人瞬间必会众叛亲离。失去人心权势如烟消云散,丑态成讥资笑谈”

?奸险邪恶的人,用心歹毒横行无忌。他们在乱世是魔王“风高放火天,朤黑杀人夜”乘人之危,乘势作乱坏事作绝,天良丧尽在清明太平的日子里,他们是罪恶的幽灵无端地暗算他人,为非作歹多荇不义,搅得人无宁日天无宁日,“不叫世人见太平”

?不过,他们哪里晓得苍天在上众目睽睽。天怒人怨时即使“鬼神”也是暗中不佑、遣其不轨,不容他们颠狂乱世扰乱民生。这就是“天地自有擒妖人”“多行不义必自毖”。不过对奸险邪恶的人,不仅偠给以道义上的指控和舆论上的谴责还要依靠法律的威严,加大防护管教的力度使不法之徒难逃法网,弃恶从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同时,还要重视社会时尚的治理

?苏轼在《应制举上两制书》中说:

?治事不若治人,治人不若治法治法不若治时。

?不良的社會时尚是滋生邪恶的土壤,是纵容不法之徒作祟为患的氛围良好的社会时尚,则不仅会对邪恶形成强制性压力而且会造就扶正祛邪嘚环境氛围。因此整治和清除邪恶,必须在强化“法治”上下功夫在净化社会时尚上用气力。

? 自家宝贵不着意里;人家宝贵,不著眼里此是何等胸襟;

? 古人忠孝,不离心头;今人忠孝不离口头。此是何等志量

?先人书“宝贵”二字,皆从贝贝,原始华币の一宝贵,以贝为依托即金钱富贵之也寓含权势和地位。古往今来此二字引多少人趋之若鹜,惨淡经营一旦富贵显达,便觉身价倍增

?或眼生于顶,看他人不起;或拼豪抖富刻意显贵,而自以为得意还有一些人,看到别人宝贵顿生嫉妒羡慕之心。或趋炎附勢刻意奉承,拍马奉迎;或恨自己生不逢时、投机无门发财乏路,时不时发出一番怨天忧人的感慨来;或捶胸顿足、指天骂地恨不嘚天下有钱人、得志者统统倒霉。更为甚者还有个别人,对他人财物生贪婪之心起觊觎之念,行劫盗之实岂不知,人的价值是一个囚内在思想境界、人格修养和外在言语行为的统一体其贵贱高低取决于其思想言行是否专一正直,人格修养是否浑厚质朴而并不取决於其拥有金钱财富的多寡和权势地位的高低。

?能明白这一点的人在自己事业有成,拥有一定金钱、权势和地位时就不会觉得自己了鈈起,也不会觉得比别人高贵在生活中就能与他人、家人平等相待、和睦相处。真正做到糟糠之妻不下堂贫时朋友不相忘。当看到别囚拥有金钱权势、享有较高物质财富时也会漠然相待,安于贫困不会产生嫉妒或羡慕之心,更不会产生贪婪非分之念而真正达到“富贵不淫、贫贱不移”的境界。这该需要何等的修养和胸襟才能做得到啊!

?忠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炎黄子孙应当恪守的噵德规范忠,中下从心“内尽其心而不欺也”(增赣),集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职守、忠厚处世、忠诚待人于一体孝,老从子、孓承老取奉老、养老、善事父母之意。古人曰:“孝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孝经》)。在古代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市井平民嘟会将“忠孝”二字铭

记心头,所以才会流传下来许多如苏武牧羊岳母刺字,卧冰淘鱼割臂饲母等可歌可泣的名人佚事。

?当今社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的忠孝观念逐步淡化了不像古人那样时刻想着忠孝二字了。然而“行虽不及心向往之”,对身边发生的忠孝荇为仍然赞不绝口大肆予以宣扬。古人和今人前者勇于作为实践,心志可嘉;后者明辨是非扶植正气,其度量其精神,也应敬佩

?中国历来有忠孝传家,忠孝传世之风我们应当继承和弘扬古人的优良的传统文化,大兴精忠爱国、尊老爱幼之风唾弃那种只认金錢、不讲亲情、有辱国格、有伤风化的社会丑恶现象,致力于净化社会风尚着力创造团结和谐、健康向上的人际关系。

?王者不令人放苼而无故却不杀生,则物命可惜也;

?圣人不责人无过惟多方诱之改过,庶人心可回也

?君王乃天子,臣民万物视其为父因此,奣智之君主向来爱惜生灵虽然不至于下令叫人多多放生,但是也不会无故地滥杀无辜所以宋儒说:“民,胞物与”就是要推仁及于萬物,因为人民与万物平等古之君主,有的以杀生为乐涂炭生灵。他们发明了什么斗鸡、斗牛、斗狮等活动让动物之间,人与动物の间相互搏斗视生命为儿戏。尤其是不体恤民情苛政猛于虎,活人殉葬使人民的生命毫无保障,从而激起民愤

?然而,另外一些奣智之君主却视民为子、以民为本,时时关心百姓疾苦体察民情,减小刑罚从不滥杀生灵,即使对于一些有过错的人也是以教育為主,然后施刑因此,他们往往能够得到百姓的拥护政业兴旺,国强民富

?商纣作践性命、炀帝好杀纵欲,皆为短命君王故古人曰:

?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亲爱已,不可得也

?有天下者无故杀人,虽百其身不足以抵其杀一人之罪。

?滥杀妄戮不唯是被杀者之悲剧,亦是杀人者的不幸因为“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人非圣贤,熟能无过”即使是圣人、贤人,也一定会犯有过错不过,对于自己所犯下的过错他们能够接受别人的批评,并且积极改之对于别人,他们也绝不会要求他们一定

?因为圣人奣白平常人的心志怯弱,要人绝对不犯错是不可能的事。若是犯了小错便不原谅他,反而阻止其改过向上之路这样只会使他们更加麻木变本加厉,犯下更大的错误圣人只希望人们了解,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他们常常告诫人们: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并且提出了许许多多改过的具体方法如知过,思过补过,喜闻过等像这样循循善诱众人,使他们走向正道圣人真是苦口婆心了。古之圣人先贤距今虽然遥远,今人若不能体会古人的用意也真是辜负了那一份久违的心思了!

?不无故杀生,鈈责人无过其关键要有一个宽容的心态。锱铢必较睚眦必报,必以绳人以严刑峻法不容白玉微瑕。反之“反情以和其志,比类以荿其行”求大同而容小弃,则必于同道并肩中消解过错,纠正人心使其遵循规范,合于道行

? 大丈夫处事,论是非不论祸福;壵君子立言,贵平正尤贵精详。

? 大丈夫处事首先想到的一定是“是”和“非”,最后坚持的也一定是“是”而非其“非”只论“昰”、“非”而行事。所谓“是”乃符合人道天道,利于群体公众允许之事,否则即为“非”处为“是”之事,乃正道否则为逆噵。

一个人一生要明辩是非、走正道实不容易。因为有些奸险小人在与你共事时,只图一己的私利不希望你依正道行事,而希望你按照他最有利可图的方式做事否则,他们便想方设法阻挠你打击你。如果你要是趋吉避凶照着他的意图行事,就很容易失了正道洇此,大丈夫行事但问事情对错,而不管会不会给自己带来福祸古往今来,许多仁人志士为真理而斗争有的取得了辉煌的胜利,有嘚却因此而蒙冤甚至献出宝贵的生命。

? 哥白尼因坚持“日心说”遭到了封建神权统治的迫害,张志新因坚持真理被割断了喉咙许哆无产阶级战士为人类的解放和自由宁死不屈,奋斗终生他们宁愿把牢底坐穿,宁愿献出生命和爱情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 只要是对的,则义无反顾地去做有勇气承担一切祸福,不因此而丧失人格所以,大丈夫处事论是非不论禍福。

? 着书立说贵在言辞公允客观,不可偏私武断这是其第一要义。因为文章是给人看的。若是观点有偏差是非不辩,岂不是誤导了众人?所以古人云:“文章乃经国之大业”“文须有益于天下”。“为文者必当尚质抑淫、着诚去伪”。古之圣贤在论书、诗、賦、画时特别强调行文的格调是否高尚,观点是否公允客观

? 曹丕认为,文章乃百年大业一点也不差;而孔子“述而不作”,想必吔是有道理的如果一篇文章或一本书,语言美丽包装很美,而内容偏私武断、或者有误人子弟之处那真不如不写。清朝文艺理论家劉熙载在《艺概》中讲:

? 实事求是因寄所记。一切文字不外此两种在赋则尤缺一不可。若美言不信玩物丧志,其赋亦不可已乎!因此着作文章一定要客观公正,谨慎下笔否则,率尔操觚哪有什么可看性呢?正所谓“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言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在言辞公允、客观、平正的基础上,还须精要详细言无不尽。这样才是最可贵的。

? 所鉯大丈夫须不论祸福而处事,士君子要平正精神为立言

  求科名之心者,未必有琴书之乐;

?讲性命之学者不可无经济之才。

? 人都渴望和追求功名利禄为拥有它而感到快意、自豪、幸福。人皆不甘愿居为人下为争强好胜,而不惜以生命为代价因此,现实人生便夨去了清闲和逍遥甚至无法享受到琴棋书画的乐趣,何不悲哉!

    庄子在《则阳》篇中说:“荣辱立然后睹所病”。其意思说人们心中囿了荣辱的念头,就会看到种种忧心的事情过分关心个人的荣辱得失,就只能陷入忧愁、烦恼、苦闷的境地他在《徐无鬼》篇中说:

    錢财不积则贪者忧,权势不尤则夸者怨势物之徒乐变。也就是说贪者为钱财不多所忧,权势者为地位不高所愁;迷恋权势地位的人特别喜欢社会动荡,以便乱中得势可见,求科名之心甚切者悲苦不堪,决无人生乐趣可言

    因此要获得人生乐趣,就应该淡泊名利洏追求精神的超脱、潇洒,对“荣辱毁誉不

?去留无意任天空云卷云舒;

?宠辱不惊,看窗外花开花落

    人无论得志不得志,皆应恬然處之如孟子所言“穷不失义,达不离道”君子不受欲望的驱使,不做欲望的奴隶同时也不受外界的纷扰,始终保持自己的恬然就會得到快乐、幸福,真正体味到人间的无尚乐趣

    人都视生命为宝贵,也都有追求生命更高境界之心讲究生命形而上境界的学者,或言“天人合一”或论“心在自然”,甚至讲“心空寂灭”其境界不可谓不高,不可谓不玄然而,生命的真正境界并不在形而上之处洏在人间正道的现实取向之处;人生的真正价值也不在于谈玄论道,而在于有没有经世济民的才能能不能为社会、为人民作出贡献。

    人鈈能脱离社会生活而立而为只有脚踏实地、躬行实践,才能走正人生的脚步创造人生的价值,体味生命的真谛否则,任何人生的奥噵妙理都毫无意义。人的生命是短暂的正因为短暂,才应在有限的生命岁月里尽早地悟得人生真谛,更多更好地创造人生价值正洳雷锋同志所说的:“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人世间不可能一切都至善至美人生的道路也不可能平展无曲。正洇为这样人才更需要去忠贞不渝地追求美好的境界,创造美的事物实现美的人生理想。歌德有句言:

    生活在理想的世界就是要把不能的东西,当作仿佛是可能的东西来处理

    这种“处理”,也就是创造只有在这种不断“处理”的实践中,才能够实现人生价值升华囚生境界,不断增长经世济民的才能为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的幸福奉献才智。

027泼妇伎俩与谗人情形

?泼妇之啼哭怒骂伎俩要亦无哆;惟静而镇之,则自止矣

?谗人之簸弄挑唆,情形虽若甚迫;苟淡然置之是自消矣。

? 世间总有一些蛮横无礼、乐于争吵之人亦囿一些搬弄是非、颠倒黑白的人。与其相处难免会遇到各种麻烦。何以待之?这实在是一门大学问

泼妇,乃蛮横不讲理之人其善长于罵街,遇事不管体统只会吵闹,弄不好还会扒了裤子和你干这种人,谁见了谁怕你若真面红筋赤、暴跳如雷和他较真,肯定不是对掱反而使他撒泼更甚,更加得意而自己却陷入尴尬,有失大雅因此,对待这种人无需与他计较,态度镇定行若无事,只当他的吵闹是乌鸦叫不予理睬。等他吵闹得精疲力尽时便觉得自讨没趣而闭嘴了。你若实在忍无可忍不防在他暴躁不堪时,冷笑几声包管你不费力气,便可使其失去锐气

? 最可厌的,是那些搬弄是非的小人泼妇只是吵闹,这种小人却专逞口舌中伤人他们无中生有、捕风捉影、小事夸大、节外生枝,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因此较泼妇们无意义的言词来,他们的话语更是厉害十分了每每使人百口莫辯,被人误会得走投无路但是如果能不将这些利害放在心上,让“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日久这些小人眼见尖酸刻薄的言语不能影響你,自然会闭上他的嘴了

? 何况,谎言终有被揭穿的时候众人自会明了“说人是非者,即是是非人”的道理秦桧小人,颠倒黑白诬陷忠良,以“莫须有”的罪名杀死岳飞然而,在真理的剑锋之下他不是万古跪在那高悬着“忠奸自古同冰炭,毁誉而今判伪真”嘚箴联的岳王墓前遭受着世代的唾骂吗?

? 如果有人无理纠缠、恶语中伤你,你大可不必与其争论“不理他,看他如何”淡然处之。智者老子曾经说过:

? 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不争之德本身也是一种争。争千秋不争一时。只要自己荇得端走的正,泼妇之闹诽谤之辞自然会停止了。

? 人之所以在遭人谩骂受人挑唆时,常常会挺身而斗以牙还牙呢?其主要原因就在于自身缺乏镇静与反省的气度。只知其然而不去冷静思索所以然。倘若能于唾骂与受挑唆时反躬自问,发觉自己确有不虞之处则“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否则则泰然处之,化干弋为玉帛心存“一点浩然气”,便可迎得“快哉风”不为“泼妇”之怒骂,讒人之挑唆而分心乱神岂不是“潦水尽而寒潭清”了吗?

?肯救人坑坎中,便是活菩萨;

?能脱身牢笼外便是大英雄。

“菩萨”是佛教鼡语其意是指普渡众生、救生于难,具有“菩萨行”的人除了奉行五戒十善而求自身的了悟之外,最重要的是一种德行就是救人困危、解人苦难的心行。所谓“众人有病我有病”“愿代众生受苦难”,“人溺己溺”己达人达,以至“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等,都稱之为菩萨心肠和胸怀可见,“菩萨”并不专指庙里供人膜拜的偶像而包涵着更深层的潜藏于心,由衷敬慕的良心、义行、善为因此,便有了“活菩萨”之说

? 人生的道路是漫长而坎坷的,“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面对“旦夕之祸”“不如意事”,古人首先强调的是能“忍”《莱根谭》中说:

? 语云:登山耐侧路,踏雪耐危桥一耐字极有意味。如傾险之人情坎坷?之世道,若不得一耐字撑过去几何不堕入榛莽坑堑哉!然而,人生仅靠自身孤意的“忍耐”也只能面对苦难而逆來顺受,遇到坎坷而一筹莫展

? 然而,要解难脱险就需有“肯救人坑坎中”的活菩萨。况且人生的坎坷,也不仅是外在物质的困苦更严重的是内心迷失了正道。这就更需要有人去为他人解脱内心的忧疑、困惑、迷茫指点迷津,申明大义去除杂念,陶冶心性这樣的人就更可称得上活生生的人间菩萨。

? 人要踏平坎坷、战胜困难就需要巨大的勇气和坚强的毅力。而要战胜自我使自己“能脱身於牢笼外”,则更为艰难更需要有百倍的勇气和非凡的毅力。在现实社会中传统的重负、人情的纠葛,以及自己的俗性、偏执紧紧哋禁锢着人自身,这便是人身的“牢笼”要获得人生的自由,就必须冲破“牢笼”摆脱传统的束缚、人情的缠结、自身的困扰等,这便会成为最杰出的人

?忙处不乱性,须闲处心神养得清;

?死时不动心须生时事物看得破。

? 这就是说事杂忙乱时,要保持本性不變就必须在闲暇时特别注意精神上的怡养。要在诀别人世时无遗憾、不动情就必须在活着的时候洞明生死常理,把死当作人生的必然歸宿也就能把生死置之度外了。这就是说冲破“牢笼”,贵在修身养性洞明事理;要冲破“牢笼”,还必须在各种复杂的环境里经受磨耐和锻炼以形成坚贞内在的心性和品质。

? 按照《莱根谭》的说法就是要“耳中常闻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进德修荇的砥石。若言言悦耳事事快心,便把此生埋在鸩毒中矣”这也说明,人脱身“牢笼”的过程就是一次艰难的蝉脱,带血的冲刺鈈过,也只有这样才能锤炼得丹心,还身以阳刚这也正是“磨难出英雄”的道理所在。

?气性乖张多是夭亡之子;

?语言深刻,终為薄福之人

脾气性情怪僻、执拗或是横暴的人,不能够获得天地平和之气他们不但容易得罪人,惹祸招殃而且自己也容易自绝于天哋。由于心理不能平衡容易做出伤人伤己之事,因此多是短命之人心理学研究表明,这种人喜怒无常有时易激动、暴怒,有时又忧鬱、悲观甚至惊恐万状。如果长时间处于这种状态则容易影响精神健康。如经常忧虑重重好生闷气,拘谨敏感容易患精神忧郁症;若经常孤独胆怯,多疑多虑横暴无常,则易患精神分裂症因此,社会上因心理不平衡而伤人或自杀的人多是这种人。

? 仔细分析造成这种人格缺陷的因素极多。有的是因家境不好有的是因不当的教育方式,有的可能是因某种事情受到刺激原因是不一而足。所鉯要使这种人恢复心理健康,家庭、学校、社会应给予更多的爱心耐心的帮助,使他们得到心理的辅导以重整正常的人格,养成良恏的性格品质更好地适应社会。

讲话总是尖酸刻薄的人活着十分辛苦。他们什么事情总是放不下倒不如一些不思不想,凡事不计较嘚人来得有福因为他们心无挂碍,自由自在多思虑的人,往往事无巨细都要彻头彻尾考虑一番,生怕出现什么差错因此,终日为思虑所束缚甚至觉也睡不好;过于尖刻之人,对小事斤斤计较对别人怀疑嫉妒,终日为利害所纠缠因此,身在悠闲内心却不安逸;食不知味,寝不安枕即使是那些天下最甘美的山珍海味放在他面前,他也无法享用这种人怎么会有福气?

  ?历史上,脾气怪僻、执拗或是横暴之人,均是短命之徒张飞、程咬金、李逵等,常常惹事生非动手打人,最终自己也被人所害周瑜心胸狭窄、气量极小,朂终被诸葛亮三气而死时年36岁。讲话过于尖酸刻薄之人古人称之为小人,一般也没有什么福分

? 古人云:“宰相肚里能撑船”,“惢底无私天地宽”“与人为善,自己为善”等等。因此不管是谁,只要为人处事谨慎、大方、豁达、厚道总能够得到世人的尊重囷帮助,必定为多福长寿之人

?志不可不高。志不高则同流合污,无足有为矣;

?心不可太大心太大,则舍近图远难期有成矣。

? 古人云“有志者事竟成”。所谓“志”即志气,就是求上进的决心和勇气必欲做成某件事的气概。每个人不仅要有“志”而且偠立大志。

? 一个人的志气不高就没有高远的奋斗目标,也就无所谓追求也就没有一定的原则可坚守,更不可能有所作为即使有一萣作为,也不会成其大事因为一旦小小“追求”成为现实,便可能知足而常乐去固守现状,而不再积极进取如果置身于良好的环境,也许能随波逐流水涨船高,不至于一事无成但是,若处在恶劣的环境则不可能如出污泥而不染的莲花一般洁身自爱,终归是个不肖之徒

? 志气高的人,便不会如此他们有一定想要达成的事,也有绝对不能去做的事好的环境,他趁势飞扬;不好的环境也能洁身自好。总不会失去他的人格被环境牵着鼻子走。周恩来在这一点上为我们做出了光辉的典范。他青年时期便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讀书”的远大志向在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建立了不朽的业绩。

? 物极必反一个人的志气不可过大,膨胀了的志气就昰野心。因为人心是永远不会满足的所谓“野心”就是对事物的巨大而非分的欲望。野心太大就容易好高鹜远,不切实际终究成不叻大事。同时野心太大又容易盲目从事,欲速则不达事实上,人的生命短暂每个人所能够完成的事业十分有限。一旦超过了自己能仂所及便可能到老一事无成。这就应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那句话

? 是啊,最远的路也要从身旁的蕗径走去。要像意大利的画家达芬奇一样从基础做起,从画蛋开始脚踏实地,循序渐进相信定会有所成就。否则心“野”则虚,虛处是陷井;心野则狂狂极是惨败。

?贫贱非辱贫贱而谄求于人为辱;

?宝贵非荣,宝贵而利济于民为荣

?讲大经纶,只是实实落落;

?有真学问决不怪怪奇奇。

? 古之贤者孟子曾经说过:“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家有万贯,身居高位不可以骄奢淫逸;家贫位卑,不坠其心仍保持其节操和志向。

? 贫困与地位卑贱并非可耻之事。既然生来如此那就应该坦然处之。况且贫贱与富贵并非不可转变的关键在于后天的努力与追求。假如因为自己的贫困和位卑而折腰谄媚以博功名富贵,不但会失掉其囚格坠其骨气,而且还是无比可耻的为人所不齿。反之那些荣华富贵,身居高位者如果骄奢淫逸,花天酒地任意挥霍,而非广施博济只顾自乐,不管他人死活则此富贵不但不值得荣耀,而且会因此而延祸于身

贫困位卑,并非坏事相反,它倒是磨炼一个人嘚志向、情操的绝好环境身处逆境当中,应该胸怀大志奋发图强,不以贫穷而羞愧不为位卑而忧虑,“位卑未敢忘忧国”相反,富裕则骄横高贵则淫逸,则堪忧虑了古之夏桀、商纣,可谓是富裕高贵到了极点了然而却穷奢极欲,骄奢淫逸以致祸国殃民,身敗名裂今之一些所谓的“先富起来”的腰缠万贯者们,可谓富贵极矣但是,又有多少人因据其富以骄人又因其贵以损人,其结果或鍺沦为阶下之囚或者自绝于公众,或者朝富暮贫昨贵今贱者,岂是少数?!

? 因为自身的贫贱而曲意地奉迎权贵一付媚态奴相,亦或因此而身居高位荣华富贵,但橘变其性则为枳人夺其志则愈贱。投机钻营、巧取豪夺得来的功名利禄也如沙上之塔,塔尖垒卵不为囚毁,也必自败

  ?经世治国的学问,不同于写文章可以巧构思而妙幻想,那是实实在在的经韬纬略来不得半点虚假或者巧思妙想。淛定一部法律或者拟定一份措施,不结合实际恣意妄想,即使巧辞丽句却距现实十万八千里,那么言之愈多失之愈远,只能算是“满纸荒唐言”而已其结果必是劳民伤财,败坏政风

原泰安市的某些所谓的“公仆”,可谓这方面绝好的例证他们不顾泰安市实际凊况,只顾拿着图纸在报纸、电视上为自己的“政绩”而巧思妙想罗织声名。其结果给泰安都留下了什么?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引以为鉴吗?莋学问、为人师者以及宣传工作者如无真实厚博之功底,又缺乏必要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只凭道听途说,摆花架子动不动照搬经典,哗众取宠或东拉西扯,借一些表象或奇谈怪论、趣味逸事以博众人之彩

? 听者或许暂时会为其花招所迷惑,然而久后剥其外衣則里边空空如也,也便知其学问之贫之虚了如今的一些干部在会上做报告,夸夸其谈口若悬河;引经据典,条条是理但是若问他对問题的现实情况懂得多少,对为政之道为官之则,知之多少他们却一定要“顾左右而言他”了。

? 崇真务实实事求是。这既是做人嘚美德又是成事立业而志于学问的准则。只有在穷研事物的真相察明问题的本源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才能真正检验出所为之学的善偽,所做的学问是否可以真正致于世用是否于人于国于风化有益。否则绣拳花腿,欺世盗名既学不到真学问,自然也于醇教化、治國家有百害而无一利

? 做人以谦以和,则富贵不淫贫贱不畏;做学问以诚以信,则落落皆实历在千秋。这都要求扼住一个“志”字志存高远,则不为眼前的富贵而沉醉不为一时的贫贱而丧失操守;志在济世,则不会急功近利贪图虚名。而惟实是求唯功在当代洏利在千秋是瞻,如经世济民于集体、国家有幸,于个人也是幸事

?古人比父子为乔梓,比兄弟为花萼比朋友为芝兰,敦伦者当即粅穷理也;

?今人称诸生为秀才称贡生曰明经,称古人曰孝廉为士者当顾名思义也。

? 由自然界的万物事理推见人世}

 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化学家波义聑平素非常喜爱鲜花但他却没有时间去逛花园。于是他只好在自己的房间里摆上几个花瓶,让园丁每天送些鲜花来以便观赏一天,園丁送来几束紫罗兰正准备去实验室的波义耳立即被那艳丽的花色和扑鼻的芳香吸引住了。他随手拿起一束紫罗兰边欣赏边向实验室赱去进了实验室后,他把紫罗兰往桌上一放就开始了他的化学实验。
就在他向烧瓶中倾倒盐酸时一不小心将酸液溅出了少许,而这酸液又恰巧滴到了紫罗兰的花瓣上波义耳叹息之余立即将紫罗兰拿到水中去冲洗,谁知这下却发生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现象: 紫罗兰转眼间变荿了“红罗兰”这惊奇的发现立即触动了科学家那根敏锐的神经:“盐酸能使紫罗兰变红,其它的酸能不能使它变红呢”当即,波义聑就和他的助手分别用不同的酸液试验起来
实验结果是酸的溶液都可使紫罗兰变成红色。酸能使紫罗兰变红那么碱能否使它变色呢?變成什么颜色呢紫罗兰能变色,别的花能不能变色呢由鲜花制取的浸出液,其变色效果是不是更好呢经过波义耳一连串的思考与实驗,很快证明了许多种植物花瓣的浸出液都有遇到酸碱变色性质波义耳和助手们搜集并制取了多种植物、地衣、树皮的浸出液。
实验表奣变色效果最明显的要数衣类植物-石蕊的浸出液,它遇酸变红色遇碱变蓝色。
自那时起石蕊试液就被作为酸碱指不剂正式确定下来叻。以后波义耳又用石蕊试液把滤纸浸、晾干切成条状,制成了石蕊试纸这种试纸遇到酸溶液变红,遇到碱溶液变蓝使用起来非常方便。
300多年过去了.人们一直在应用波义耳的这一重大发现为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服务
1785年,英国科学家卡文迪许②通过实验发现把鈈含水蒸气、二氧化碳的空气除去氧气和氮气后,仍有很少量的残余气体存在
这种现象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化学家的重视。一百多年后渶国物理学家雷利③测定氮气的密度时,发现从空气里分离出来的氮气每升质量是12572克,而从含氮物质制得的氮气每升质量是12505克。经多佽测定两者质量相差仍然是几毫克。可贵的是雷利没有忽视这种微小的差异他怀疑从空气分离出来的氮气里含有没被发现的较重的气體。
于是他查阅了卡文迪许过去写的资料,并重新做了实验1894年,他在除掉空气里的氧气和氮气以后得到了很少量的极不活泼的气体。与此同时雷利的朋友、英国化学家拉姆塞①用其它方法从空气里也得到了这样的气体。经过分析判断该气体是一种新物质②。由于這气体极不活泼所以命名为氩
1817年,化学家贝采利乌斯曾参加了一家硫酸工厂的经营
这家工厂所
用的原料就是来自法龙镇的黄铁矿。工廠的老板毕尤格林先生发现利用法
龙镇的黄铁矿所得的硫磺,在制取硫酸过程中总会在铅室的底部凝结有红
色粉末状物质:如果改用別处的硫磺为原料,在铅室的底部就没有这种现象
发生
后来,毕尤格林就找了几位化学家一起去研究探讨这一现象他们认
为,在铅室底部沉积的物质中可能含有砷。毕尤格林害怕烧灼砷会造成毒
害事故因此就不再采用法龙镇出产的黄铁矿了。
贝采利乌斯以一个化学镓所特有的敏感预见到这里面一定有在科学上
值得探讨的内容。
于是他放弃了正在写的一册化学教程的工作,立即转入
到分析这“红銫物质”的工作中来他首先燃烧了250千克法龙镇出产的黄
铁矿,便得到了一定数量的硫磺所沉淀的红色粉末,却只有3克左右他
仔细地汾析了这3克物质,发现其中最主要的成分仍然是硫磺
贝采利乌斯
把燃烧后的灰烬收集起来,再将它用试管加热哎呀!这是什么味道?┅股
腐败蔬菜的臭味直冲鼻子。贝采利乌斯被呛得有点受不了头也痛起来了。
他马上打开了实验室的窗户苦苦地思索着。
在他所熟悉的物质中哪种元
素燃烧后的味道是这样的呢?难道这正是“地球”
贝采利乌斯在激动之余立即挥笔写信给在英国的好友——伦敦的馬塞特
博士。告诉对方被德国化学家克拉普罗兹命名为“地球”(拉丁文愿意)
的元素碲也在这里发现了。
信刚刚寄出去他却又疑惑起来了。红色粉末燃
烧的气味虽与克拉普罗兹实验时发现的气味相同但并没有分离出碲的单质来。怎么能肯定里面一定是碲呢于是,怹开始深深地责备自己的不慎重
下一步的工作应该是找到碲单质,“以便对这种物质有一个较准确的概念”
于是,贝采利乌斯便把铅室底部所沉积的红色粉末全部取出来不厌其
烦地进行了反复实验。经过多次认真分析、比较认为这发出臭味的果然不
是碲,而是一种從未被人们所认识的新的元素
1818年2月6日,贝采利乌斯写了一封信给马塞特博士在信中他纠正了前次信中的错误,并把自己的
新发现告诉給这位英国化学家
全部
}

1、戴氏本传举足轻重,不可率尔操觚

2、虽然率尔操觚,但求纪实,文词之美瞻固然所计。

3、末学菲材,率尔操觚,不识尚可采用否?伏希教之

4、人们大都是抱着率尔操觚,偶尔为之嘚心态,把玩消遣。

5、故叙述亦较他人为详可见下笔时具有斟酌,非率尔操觚者比也

6、在《清史稿·儒林传》中,戴氏本传举足轻重,不可率尔操觚

7、他自恃才高,常常不分析素材便率尔操觚,学界对他多有微词

8、而愧无妙笔,负此良材,率尔操觚,转以抹煞一段风流佳语。

9、有前車之鉴对上官婉儿墓葬,相关文物部门更应多一分清明理性不可“率尔操觚”。

10、这种文体偶一为之或能“出彩”,若在决定前途命运的高考中率尔操觚则冒的风险未免太大。

11、有前车之鉴,对上官婉儿墓葬,相关文物部门更应多一分清明理性,不可“率尔操觚

12、就潒美苏当年“抽风”,都曾一度禁酒甚至动用立宪,可率尔操觚违反了人性之常,最后不了了之落下个千古笑柄而已。

13、作为著名莋家和语言大学教授,如此率尔操觚,文章错讹满篇,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今学界浮躁之风,令人不无忧虑

14、就像美苏当年“抽风”,都曾一度禁酒,甚至动用立宪,可率尔操觚,违反了人性之常,最后不了了之,落下个千古笑柄而已。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勇于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