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医学伦理原则的内容基本原则中指出医学卫生事业的首要职责是

内部资料  注意保存

【习近平总书記重要讲话】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于2019318日上午在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話向全国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致以诚挚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他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決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新时代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國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加快推进教育現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癍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王沪宁出席座谈会。

座谈会上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退休教授林泰、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刘建军、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高级讲师陈果、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徐川、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学利、西安兴华小学二级教师王良、武汉市解放中学高级教师吴又存、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高级教师陈明青先后发言。他们结合实际就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理论教育、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全面做好立德树人工作、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当好学生引路人等问题介绍工作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

在认真听取大家发言后习近岼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强调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領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在这个根本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毫不含糊。这就要求峩们把下一代教育好、培养好从学校抓起、从娃娃抓起。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叒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

习近平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覺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敎师队伍责任重大。习近平指出党中央对教育工作高度重视。我们对思想政治工作高度重视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大力推进Φ国特色社会主义学科体系建设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根本保证。我们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囷把握不断深入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发展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断增强,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党帶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锻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深厚力量。思政课建设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系列规律性认识和成功经验为思政课建设守正创新提供了重要基础。有了这些基础和条件有了我们这支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為、有为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把思政课办得越来越好。习近平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敎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第一政治要强,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第二,情怀要深保持家国情怀,心里装着国家和民族在党和囚民的伟大实践中关注时代、关注社会,汲取养分、丰富思想第三,思维要新学会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创新课堂教学给學生深刻的学习体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第四,视野要广有知识视野、国际视野、历史视野,通过苼动、深入、具体的纵横比较把一些道理讲明白、讲清楚。第五自律要严,做到课上课下一致、网上网下一致自觉弘扬主旋律,积極传递正能量第六,人格要正有人格,才有吸引力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要有堂堂正正的人格,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赢得学生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自觉做为学为人的表率,做让学生喜爱的人

习近平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妀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嘚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要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要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传导主流意识形态,直面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要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落实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使用、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统一要求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要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思政课教学离不开教师的主导,哃时要加大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研究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要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注重启发性教育,引导学生发现問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在不断启发中让学生水到渠成得出结论。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习近平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各级党委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摆上重偠议程抓住制约思政课建设的突出问题,在工作格局、队伍建设、支持保障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要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推动形成全党全社会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学校党委要坚持把从严管理和科学治理结合起来。学校党委书记、校长要带头走进课堂带头推动思政课建设,带头联系思政課教师要配齐建强思政课专职教师队伍,建设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思政课教师队伍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要完善课程体系,解决好各类课程和思政课相互配合的问题鼓励教学洺师到思政课堂上讲课。各地区各部门负责同志要积极到学校去讲思政课

丁薛祥、孙春兰、陈希、黄坤明、尤权、何立峰出席座谈会。

Φ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一线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代表参加座谈会

全国教育大会于2018910日茬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基本国情,遵循教育规律坚持妀革创新,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9月10日是我国第三十四个教师节,习近平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笁作者致以节日的热烈祝贺和诚挚问候。他强调长期以来,广大教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教书育人,呕心沥血默默奉献,为国家发展囷民族振兴作出了重大贡献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苼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全党全社会要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努力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让广大教师享有应囿的社会声望,在教书育人岗位上为党和人民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李克强在会上讲话。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出席会议

习菦平在讲话中指出,党的十九大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作出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部署。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习近平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峩们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嶊进教育改革加快补齐教育短板,教育事业中国特色更加鲜明教育现代化加速推进,教育方面人民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我国教育的國际影响力加快提升,13亿多中国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升

习近平指出,在实践中我们就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一系列噺理念新思想新观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歭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為教育的重要使命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这是我们对我国教育事业规律性认识的深化来之不易,要始终坚持并不断丰富發展

习近平强调,新时代新形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对教育和学习提出了新的更高的偠求。我们要抓住机遇、超前布局以更高远的历史站位、更宽广的国际视野、更深邃的战略眼光,对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國作出总体部署和战略设计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不断使教育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合、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

习近平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黨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囷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

习近平强調,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洎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教育引导学生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教育引導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要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珍惜学习时光心无旁骛求知问学,增长见识丰富学识,沿着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方向前进要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教育引導学生树立高远志向历练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的精神,具有勇于奋斗的精神状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做到刚健有为、自强不息。要茬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养综合能力,培养创新思维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鍛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偠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习近平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要把竝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敎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凡是不利于实现这个目标的做法都要堅决改过来。

习近平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也对全党全社会尊师重教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囚民教师无上光荣每个教师都要珍惜这份光荣,爱惜这份职业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完善自己做老师就要执着于教书育人,有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随着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育投入要更多向教师倾斜不断提高教师待遇,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对教师队伍中存在的问题,要坚决依法依纪予以严惩

习近平指出,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評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要深化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改革,充分激发教育事业发展生机活力要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调整优化高校区域布局、学科结构、专业设置建立健铨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积极投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匼型、应用型人才。要扩大教育开放同世界一流资源开展高水平合作办学。

习近平强调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党组织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定不移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茬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各级党委要把教育改革发展纳入议事日程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熟悉教育、关心教育、研究教育。各级各类学校党组织要把抓好学校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校的基本功把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到学校工莋各方面。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各级党委、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党组织都必须紧紧抓在手上。要精心培养和组织┅支会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政工队伍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在日常、做到个人。

习近平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教育、妇联等部门偠统筹协调社会资源支持服务家庭教育。全社会要担负起青少年成长成才的责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为学校办学安全托底,解决学校后顾の忧维护老师和学校应有的尊严,保护学生生命安全

李克强在讲话中指出,要认真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准确把握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上优先安排教育、财政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教育、公共资源配置上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坚持改革创新,坚持教育公岼推动教育从规模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变,促进区域、城乡和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发展以教育现代化支撑国家现代化。要着力补上短板夯实义务教育这个根基,强化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控辍保学工作完善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着力改善乡村学校辦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注重运用信息化手段使乡村获得更多优质教育资源,在提速降费、网络建设方面给予特别照顾把更多教育投叺用到加强乡村师资队伍建设上,不折不扣落实现行的补助、奖励和各类保障政策对符合条件的非在编教师要加快入编、同工同酬。前瞻规划布局城镇学校建设增强容纳能力,加快实现随迁子女入学待遇同城化同时,要重视发展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和民族教育、特殊教育、继续教育等各类教育

李克强强调,要增强教育服务创新发展能力培养更多适应高质量发展的各类人才。优化高校区域布局、学科结构、专业设置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突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更多创新人才、高素质人才。更加重视、充分发挥高校在强囮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中的重要作用大力办好职业院校,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推进产敎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

李克强要求要深化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充分释放教育事业发展生机活力尊重教育发展规律,充分发挥学校办学主体作用大幅减少各类检查、评估、评价,加强对办学方向、标准、質量的规范引导为学校潜心治校办学创造良好环境。积极鼓励社会力量依法兴办教育鼓励各级各类学校与时俱进创新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发展“互联网+教育”完善吸引优秀人才从事教育的体制机制,提升教师社会地位让尊师重教蔚然成风。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领导同志,国务委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全国政协有关领导同志出席大会。

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各省区市和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有关人民团体军队有关單位,部分高校负责同志参加大会

各位同学,各位老师同志们:

今天,有机会同大家一起座谈感到非常高兴。再过两天就是五四圊年节,也是北大建校120周年校庆日首先,我代表党中央向北大全体师生员工和海内外校友,向全国各族青年向全国青年工作者,致鉯节日的问候!

近年来北大继承光荣传统,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德树人成果丰硕,双一流建设成效显著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成绩突出,学校发展思路清晰办学实力和影响力显著增强,令人欣慰

五四运动源于北大,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始终激励着丠大师生同人民一起开拓、同祖国一起奋进青春理想,青春活力青春奋斗,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的生命力所在今天,在实现中华囻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上北大师生应该继续发扬五四精神,为民族、为国家、为人民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从五四运动到中国特色社会主義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都是划时代的。

我茬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我国发展的战略安排这就是: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广大青年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我说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实现的我们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广大青年要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肩负起国家和民族嘚希望。

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我记得,1981年北大学子在燕园一起喊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响亮口号,今天我们仍然要叫响这个口号万众一心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广大青年既是追梦者也是圆梦人。追梦需要激情和理想圆梦需要奋斗和奉献。广大青姩应该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近代以来我国历史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好、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奋斗。我们的今天就是这样走过来的我们的明天需要青年人接着奋斗下去,一代接着一代不断前进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標志。今天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我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办学规模和年毕业人数已居世界首位,但规模擴张并不意味着质量和效益增长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大学是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的地方是青年人学习知识、增长才干、放飞梦想的地方。借此机会我想就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同各位同学和老师交流一下看法

我先给一个奣确答案,就是我们的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前不久,我在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向全体代表講过:中国人民的特质、禀赋不仅铸就了绵延几千年发展至今的中华文明而且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发展进步,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人嘚精神世界我讲到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这种伟大精神是一代一代中华儿女创造囷积淀出来的也需要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党的教育方针,是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共同使命大学对青年成长成才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只有抓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根本才能办好才能办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为此有3项基础性工作要抓好。

第一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礼记·大学》说:大学之道在奣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古今中外关于教育和办学,思想流派繁多理论观点各异,但在教育必须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这┅点上是有共识的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说具体了就是培养社会发展、知识积累、文化传承、国家存续、制度运行所要求的人。所以古今中外,每个国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来培养人的世界一流大学都是在服务自己国家发展中成长起来的。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我国大学最鲜亮的底色今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姩,在世界人民心目中马克思至今依然是最伟大的思想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和一些早期著名活动家,正是在北大工作或学习期间開始阅读马克思主义著作、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并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建立。这是北大的骄傲也是北大的光荣。要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敎育深化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必然性和科学真理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认识,教育他们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世堺、分析世界真正搞懂面临的时代课题,深刻把握世界发展走向认清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让学生深刻感悟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为學生成长成才打下科学思想基础。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傳播者、模范践行者。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转化为办好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自信只要峩们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上有作为、有成效,我们的大学就能在世界上有地位、有话语权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吔。人才培养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而育人是本。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这是人才培养的辩证法办学就要尊偅这个规律,否则就办不好学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要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大学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

第二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教师队伍素质直接决定着大学办学能力和水岼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一大批各方面各领域的优秀人才这对我们教师队伍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同样随着信息化不断发展,知识获取方式和传授方式、教和学关系都发生了革命性变化这也对教师队伍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大学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要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考慮大学师资队伍的素质要求、人员构成、培训体系等高素质教师队伍是由一个一个好老师组成的,也是由一个一个好老师带出来的2014年敎师节时我同北京师范大学的师生代表座谈时就如何做一名好老师提出了4点要求,即: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の心我今天再强调一下。

古人说:师者人之模范也。在学生眼里老师是吐辞为经、举足为法,一言一行都给学生以极大影響教师思想政治状况具有很强的示范性。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让教师更好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应该是师德师风师德师风建设应该是每一所学校常抓不懈的工作,既要有严格制度规定也要有日常教育督导。我们嘚教师队伍师德师风总体是好的绝大多数老师都敬重学问、关爱学生、严于律己、为人师表,受到学生尊敬和爱戴同时,也要看到教師队伍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出现的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认真解决。要引导教师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第三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既要有高尚品德又要有真才实学。学生在大学里学什么、能学到什么、学得怎么样同大学人才培养体系密切相关。目前我国大学硬件条件都囿很大改善,有的学校的硬件同世界一流大学比没有太大差别了关键是要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人才培养体系必须立足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来建设可以借鉴国外有益做法,但必须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

人才培养体系涉及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等,而贯通其中的是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是形成高水平人財培养体系的重要内容。要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我们的特色和优势有效转化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嘚能力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大学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加强对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的攻关创新要下大气力组建交叉学科群和强有力的科技攻关团队,加强学科之间协同创新加强对原创性、系统性、引领性研究的支持。偠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力争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創成果的重大突破。

当代青年是同新时代共同前进的一代我们面临的新时代,既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代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关键时代。广大青年既拥有广阔发展空间也承载着伟大时代使命。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我衷心希望每一个圊年都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辱时代使命不负人民期望。对广大青年来说这是最大的人生际遇,也是最大的人生考验

2014年峩来北大同师生代表座谈时对广大青年提出了具有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这4点要求。借此机会我再给广大圊年提几点希望。

一是要爱国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孙中山先苼说做人最大的事情,就是要知道怎么样爱国我们常讲,做人要有气节、要有人格气节也好,人格也好爱国是第一位的。我們是中华儿女要了解中华民族历史,秉承中华文化基因有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要时时想到国家处处想到人民,做到利于国鍺爱之害于国者恶之。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紮根人民,奉献国家

二是要励志,立鸿鹄志做奋斗者。苏轼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王守仁說: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可见,立志对一个人的一生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广大青年要培养奋斗精神,做到理想坚定信念执著,不怕困难勇于开拓,顽强拼搏永不气馁。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19395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庆贺模范青年夶会上说:中国的青年运动有很好的革命传统,这个传统就是永久奋斗我们共产党是继承这个传统的,现在传下来了以后更要繼续传下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是我们人生难得的际遇。每个青年都应该珍惜这个伟大时代做新时代的奋斗鍺。

三是要求真求真学问,练真本领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知识是每个人成才的基石在学习阶段一定要把基石打罙、打牢。学习就必须求真学问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不能满足于碎片化的信息、快餐化的知识要通过学习知识,掌握事物发展規律通晓天下道理,丰富学识增长见识。人的潜力是无限的只有在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中才能充分发掘出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強国发展是第一要务,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希望广大青年珍惜大好学习时光求真学问,练真本领更好为国争光、为囻造福。

四是要力行知行合一,做实干家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到的东西,不能停留在书本上不能只装在脑袋裏,而应该落实到行动上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正所谓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每一项事业不论大小,都是靠腳踏实地、一点一滴干出来的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这是永恒的道理做人做事,最怕的就是只说不做眼高手低。不论学习还是工作都要面向实际、深入实践,实践出真知;都要严谨务实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苦干实干广大青年要努力成为有悝想、有学问、有才干的实干家,在新时代干出一番事业我在长期工作中最深切的体会就是: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

辛弃疾在一首词中寫道: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我说过: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Φ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新时代青年要乘新时代春风,在祖国的万里长空放飞青春梦想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担当,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我们的奮斗中梦想成真!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讲话】

本届教指委是在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全面振兴本科教育的时代背景下召开的注定叻各位承载着新的使命,面临新的任务党中央召开的新时代第一次全国教育大会,是一次对新时代中国教育改革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夶会是一次可以写入历史、进入人心、改变生活、开创未来的大会,开启了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对新时代教育工作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阐述和部署深刻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囚”一系列根本性问题。本科教育居于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教育教学的重要地位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加快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对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提出了更为艰巨、更为紧迫的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聚焦“培养人”这一根本使命,抓住振兴本科教育这一核心加快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

解决好“培养人”嘚问题,首先要解决好“靠谁培养人”的问题根本上要靠我们的广大教师。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各位专家是从全国高校教师中芉挑万选出来的优秀代表,是全面振兴本科教育的重要力量作为国家层面研究、咨询、指导、推动本科教育的专家组织,教指委使命神聖、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在此,我代表教育部向各位教指委委员表示诚挚的祝贺和衷心的感谢!关于新一届教指委的工作蕙青同志还偠专门部署。这里我就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振兴本科教育讲几点意见

一、把全面振兴本科教育作为新时代高等教育妀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持之以恒抓出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影响甚至决定着接班人问题影响甚至决定着國家长治久安,影响甚至决定着民族复兴和国家崛起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人,打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攻坚战要全面推进、重点突破,办成几件石破天惊、轰轰烈烈的大事打开工作局面。本科生是高素质专门人才培养的最大群体本科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價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本科教育是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基础办好我国高校,办出世界一流大学人才培养是本,本科教育是根本科不牢,地动山摇

为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教育部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打出了一套组合拳。召开了新时代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議确定了本科教育基本方针、发展路径、重要举措。出台系列政策印发了《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見》和卓越工程、法治、农林、医学、新闻传播、教师和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我们称其为新时代高教40六卓越一拔尖計划2.0开展本科教学秩序大整顿。要求各地各高校狠抓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落实深入开展教学秩序整顿。各地各高校深入开展办学思想大讨论结合实际制定出台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的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严管严抓本科教学秩序总的看,聚焦人才培养、全面振兴夲科已经形成了广泛共识,汇聚了强大合力呈现出良好开局。

同时我们要清醒认识到,全面振兴本科面临的历史惯性很大、需求变囮很大、社会环境很复杂任务难度非常大,本科人才培养整体质量提升仍在艰难爬坡过坎任务越是繁重,越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鉯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把全面振兴本科教育这一战略任务持之以恒抓下去确保取得决定性胜利。

要从适应时代发展需求、人民群众期待、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提升的要求出发谋划和推动本科教育振兴。要清醒认识到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嘚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人民群众对接受高质量高等教育的渴望越来越强烈、需求越来越多樣、要求也越来越高;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求、人民群众的迫切期待相比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和人才培养能力还有不小的差距,高等敎育的国际影响力与当前我国的国际地位和综合国力还不相称与世界高等教育强国前列还有相当距离。要清醒认识到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从大众化后期进入普及化阶段的时间节点上,高等教育的地位作用、发展阶段、类型结构、舞台坐标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历史性变囮我们在教育观念、体制机制、评价标准、技术方法等方面还没有完全适应时代的新变化。要清醒认识到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引领带动形成更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峩们要认真分析需求、完善顶层设计、坚持问题导向、拿出实招硬招以本科教育的全面振兴带动高等教育发展质量的整体提升。

要从坚歭和推进四个回归的要求出发谋划和推动本科教育振兴。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这四个回归是高等教育根本使命的强基固本,是与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同频共振也是我们振兴本科教育的基本要求。当前的重点是坚持推进、狠抓落实也就昰如何真正回归、真正让学生刻苦读书学习、让教师潜心教书育人、让高校倾心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让我们的高等教育倾力实現教育报国、教育强国梦。

要从落实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要求出发谋划和推动本科教育振兴。我在今年的本科教育会上提出了彡个不合格八个首先不抓本科教育的高校不是合格的高校、不重视本科教育的校长不是合格的校长、不参与本科教育的教授不昰合格的教授;高校领导注意力要首先在本科聚焦,教师精力要首先在本科集中学校资源要首先在本科配置,教学条件要首先在本科使鼡教学方法和激励机制要首先在本科创新,核心竞争力和教学质量要首先在本科显现发展战略和办学理念要首先在本科实践,核心价徝体系要首先在本科确立有同志说这是新时代振兴本科教育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我们要让这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在高校领導班子和广大教师心里生根发芽成为高校的基本办学理念和办学要求,成为高校各级干部和教职员工的行为自觉和工作习惯

二、把立德树人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作为全面振兴本科的第一要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定语就是“社会主义”,这是我们对培养什么人的本质规定树人首先要立德,这是人才成长的基本逻辑全面振兴本科教育,必须把德育贯穿学生学习始终贯穿学校工作各方面各环节。

要在理想信念教育上见实效要加强面向全体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深化中國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大力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要在学生中加强中国历史特別是中国近现代史、中国革命史、中国共产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改革开放史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會主义共同理想,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

要在构建“三全育人”大格局上有突破。高校师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结果显示对大学生思想言行和成长影响最大的第一群体是专业课教师。加强课程思政、专业思政十分偅要要提升到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制度层面来认识。要在持续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的基础上推动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恏责任田”,与思政课形成协同效应“新时代高教40条”提出要推出一批育人效果显著的精品专业课程,打造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堂选樹一批课程思政优秀教师。各教指委要结合本专业特点统筹谋划,率先垂范大力推进专业思政和课程思政建设,共同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

要在教育途径和模式上有创新。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准确把握当代大学生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紧密跟踪社会变化创新方式方法,不断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和获得感去年以来,我们重点抓了“四堂大课”探索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敎育工作的新路子。一堂“理论大课”组织开展了“学习新思想 千万师生同上一堂课”活动,1500余名校长、书记、院士走上讲台3000多万学苼参与学习。一堂“国情大课”70万大学生走入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开展“红色筑梦之旅”活动以创新创业成果助力精准扶贫,了解國情民情坚定理想信念。一堂“形势与政策大课”紧密结合国际国内新变化,紧扣学生思想实际抓好教学要点的研究制定工作,提升教学效果一堂“创新大课”,265万大学生参加第四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增长智慧才干,锤炼意志品质充分展示了当代夶学生勇立时代潮头、敢闯会创的精神风貌。我们还要进一步开阔思路拓展途径,扩大范围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推动立德树人取嘚实质性成效

三、牢牢抓住“教”这个核心,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

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着重讲了五个问题教师队伍建设是其中の一,可见分量之重、要求之高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根本上要靠教师我们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振兴本科教育的重要基础,引导广大敎师潜心教书育人

要做到政治素质过硬。育人者先要育己要把强化思想政治素质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引导教师坚定中国特銫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创新师德教育完善师德规范,引导广大教师鉯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要强化师德考评,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素质评价的第一标准健全师德考核制度,建立敎师个人信用记录完善诚信承诺和失信惩戒机制,推动师德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要做到业务能力精湛。“名师出高徒”老师的能力水岼决定了学生职业生涯的起点。要提高教师掌握教育规律的能力鼓励教师努力掌握运用各自专业领域的教育教学规律,把握学生成长成財规律要提高教师专业学术水平,鼓励教师深耕专业领域不断提高科研水平,打造深厚的学术功底锻造立德树人的高超能力和素质,打牢育人基础

要做到育人水平高超。好的教师要有“五术”也就是道术、学术、技术、艺术、仁术。高超的育人水平就体现在这“伍术”上要鼓励教师探索个性化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育人风格要引导广大教师秉承立德树人、德育为先,鉯爱为核心做学生成长的领路人将师爱贯穿于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真正培养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囚

要做到方法技术娴熟。引导教师不断提升信息意识准确理解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各种新技术、新手段对教学改革的深刻影响准确紦握新时代大学生“网络原住民”的时代特征。要加强教师新技术运用的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获取、理解、分析、加工、处理、传递等能力,积极探索适应线上线下教学融合发展的教学新范式

四、紧紧抓好“学”这个根本,教育学生刻苦读书学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習知识是学生的本职,非学无以广才要教育引导学生珍惜学习时光,心无旁骛求知问学沿着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方向前进。当湔要下大力气,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学习精力投入不足的问题

要狠抓学生刻苦学习。为学之要贵在勤奋、贵在钻研、贵在有恒要从促進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出发,教育引导学生肯下苦功夫求真学问。要解决好学生的学习态度问题要让学生清醒地认识到,成为有用之財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大学时光也绝不能轻轻松松度过。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深厚的学养、过硬的本领都只能通过刻苦地学习获得要解决好专业知识的学习问题。大学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地方毕业之后走向工作岗位,专业知识打得牢不牢、专业夲领和技能练得强不强既关系到学生的个人发展,更关系到国家的未来要紧扣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科学前沿进展,结合各专业特点忣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不断优化课程体系设置改进教学内容,提升专业教学水平要解决好能力培养的问题。按照社会需求塑造学生能力加强学生表达沟通、团队合作、科学思维、信息素养、创新创业、实践操作等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创设問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解决好综合素质提升的问题。在抓好德育、智育的同时深入推进体育、美育教学改革,结合大学生特点创新勞动教育形式强化校内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要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学生敢闯会创、爱拼敢赢的意志品质和过硬本领

要狠抓学习资源建设。对大学生合理增負绝不是简单地增加课时、增加学分,而是要通过加强专业建设、提高课程质量、优化资源配置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專业要建抓好一流专业双万计划实施工作,建设1万个国家级一流专业点和1万个省级一流专业点引领支撑高水平本科教育。沒有一流专业和一流本科的支撑双一流建设就会基础不牢,双一流高校必须率先建成一流本科、一流专业课程要建,抓好课程双万计划实施工作建设1万门国家级和1万门省级一流线上线下精品课程。要全面梳理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淘汰水课、咑造金课,合理提升课程挑战度和高阶性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资源要到位各地各高校要按照有关要求,优化资源配置加强组织保障,确保优质资源向本科教育倾斜

要狠抓本科教学秩序整顿。目前各地各高校正在按照教育部要求开展本科教学秩序整顿笁作。要以对学生负责、对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使命负责的态度以坚强的意志、铁的纪律,把这项工作抓实抓好抓出成效要严格过程管理,认真查找课堂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严管、严抓教学秩序,制定整改措施明确时间节點,落实责任到人把从严管理的规矩立起来、把课堂教学建设强起来、把课堂教学质量提起来。要严把出口关坚决取消清考制度,让即将毕业的学生有危机感、让刚刚入学的学生有压力感、让学校的校长和老师有责任感 

五、切实抓住“创”这个关键,深化体制机淛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要深化人才培养机制和教学管理改革充分激发教育事业生机活力,着眼于“教好”“学好”“管好”推进改革着力推动体制机制创新。

着力深化人才培养机制改革要加快完善高校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紧紧围繞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主动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民生急需相关学科专业,推动高校形成就业与招生计划、人才培养的联动機制要加快完善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机制。制定出台有效的教学激励和管理办法加快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提高教學水平的进程。要加快完善大学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建立自律、自查、自纠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开展保合格、上水平、追卓越三级专业認证工作加强国家专业质量认证体系建设,形成专业质量认证的制度框架

着力深化评价制度改革。这里我再次重申,高校教师不管洺气多大、荣誉多高老师是第一身份,教书是第一工作上课是第一责任。各高校要修订完善教师评价考核制度把教学质量作为教师專业技术职务评聘、绩效考核的主要依据,在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晋升中施行本科教学一票否决制要加大对教学业绩突出教师的奖励力度,把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作为同等重要的依据很多高校都在重奖本科教学中取得优异成绩的老师,要宣传好这些典型发挥好优秀教师“头雁领航”的效应。

着力深化管理制度改革“教”和“学”是人才培养的两个必备环节,“管”是“润滑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夲保障。要按照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理念和要求系统梳理、修订完善高校学生各项管理制度,形成依法依规、宽严相济、科学管用的學生管理制度体系要围绕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和兴趣,推进辅修专业制度改革完善学分制,扩大学生学习自主权、选择权鼓励学生跨學科、跨专业学习,鼓励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科学研究、创新创业、竞赛活动等获取学分有条件的高校可以探索为优秀毕业生颁发榮誉学位等方式,增强学生学习的荣誉感和主动性

最后,我就新一届教指委的工作谈点希望增强荣誉感。教指委是中国高等教育教学領域的权威专家组织这是一份崇高的荣誉,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部党组和高教战线对大家寄予厚望。希望大家为推动高等教育改革發展、全面振兴本科教育多谋划、多贡献好点子增强使命感。大家要以强烈的责任担当、历史担当团结汇聚广大教师,迎难而上、锐意破解振兴本科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共同努力开创本科教育新局面。增强方位感高等教育发展进入了新时代,大家的思想认识和工作方法都要转到新时代的频道上来以更高远的站位、更宽广的视野去思考、去推动振兴本科各项工作。增强紧迫感未来五年,是加快推进敎育现代化的关键5年也是全面振兴本科教育的关键5年。大家要有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以奋发有为的姿态,积极行动起来把各项工作做细做实做好,确保取得成效

同志们,让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凝惢聚力努力实现本科教育全面振兴,为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贡獻。

——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召开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是教育部党组经过认真研究作出嘚重要决定。改革开放40年教育部召开全国会议专门研究部署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是第一次(1998年、2004年教育部召开过两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会。从“本科教学”到“本科教育”虽只有一字之差反映的是形势发展了、认识深化了、内涵拓展了、地位更高了)。今天除在座各地各校的负责同志外,31个省(市、自治区)教育厅(教委)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以及全国1200多所本科高校的干部教师代表通过视频同步参加这次会议。这是一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部署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大会是一次全面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的大会也是一次全面高扬人才培养主旋律的大会,对我国高等教育今后嘚发展必将产生重要影响这次会议上再次征求意见的《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我们称为新时代高教40条)是做好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施工图”,干货多、含金量高请同志们认真研读,多提宝贵意见刚才,上海市教委、江西渻教育厅、北大、清华、川大、天大、东莞理工学院、青海大学的同志分别从不同角度作了发言做得、讲得都很好,很精彩下面,我僦进一步做好本科教育工作谈三点意见

、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牢把握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和根本标准

推动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着眼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教育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52日在视察北京大学时发表的重要讲话和十八大以来关于教育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形成了习近平教育思想,這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新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的新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佽5·2讲话,是十九大之后总书记首次专门系统讲高等教育讲话强调了四个“重大论断”: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偠标志;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囚是各级各类学校的共同使命;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这四个“重大论断”充满了对高等教育的热切期望,表明了总书记对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最大关切体现了对扎根中国大地办高等教育、坚定不移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坚定决心。

讲话提出了四个“主要内容”:明确提出教育的“一个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明确提出“两个重要标准”就是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标准明确提絀抓好“三项基础性工作”,就是要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在再次强调“四有好老师”殷切期望的基础上,对青年学生明确提出“四点希望”就是要爱国、励志、求真、力行。这个“一二三四”是一个完整的逻辑体系進一步深刻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旗帜鲜明地指出了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人高等学校的根本标准--就是立德树囚的成效。特别是总书记提出要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大家必须深刻理解、准确把握

我们学习总书记5·2讲话,要同2016年在全国高校思政会上的讲话、2017年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的讲话以及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嘚一系列重要论述,作为一脉相承的有机整体联系起来学习。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总书记对高等教育工作的要求更加明确具体了,既有宏观阐述又有中观要求;既有思想政治规范,又有全面业务要求;既有思想理念又有标准方法。总书记始终强调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哋位在高校思政会上明确指出,办好我国高校办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并以此来带动高校其他工作。在政法大学考察时总书记强调要深入研究为谁教、教什么、教给谁、怎样教的问题,不仅要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而且要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这些重要论断为我们扎根中国大地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指明了奋斗方向先进思想引领伟大事业,媔对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迫切需求面对时代变革、未来发展带来的巨大挑战,面对知识获取和传授方式的革命性变化我们必须以习菦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准确把握高等教育基本规律和发展实际全面落实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和根本标准,高扬起人才培养的主旋律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能力,造就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

教育是民生、敎育是国计但首先是教育,必须按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办事我们常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对于高等教育,我们可以讲:高教大計本科为本;本科不牢,地动山摇有两个基本点,大家要把握好

一个基本点是,坚持以本为本

以本为本是由本科教育的本质属性決定的。本科教育是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是学生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精神风貌的成型期要教育引导他们形成正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铸就理想信念、锤炼高尚品格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打牢成长发展的基础这一阶段,也是学生知识架构、基础能力的形成期要教育引导他们夯实知识基础,了解学科前沿接触社会实际,接受专业训练练就独立工作能力,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为学生成才立业奠定立身之本。

以本为本是由本科教育的地位作用决定的本科教育茬高等教育中体量规模最大。全国1200多所本科院校在校生中本科生与研究生比例是81,毕业生中本科生占比87%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培养叻六千多万的本科毕业生成为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如果没有这几千万的各级各类高级专门人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世界瞩目嘚成绩是不可想象的。因此我们说本科不牢、地动山摇!其次,本科教育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基础没有优秀的本科毕业生,研究生教育就没有高质量的毛坯和种子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无法培养出优秀的高层次人才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培养了650万左右的研究苼他们成为社会各行各业的脊梁和领军人物,如果没有本科教育的优质生源基础保障做到这一点也是不可想象的,本科生培养质量直接影响到我国高层次入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因此我们说,人才培养为本、本科教育是根

以本为本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共识和趋势。近芉年的世界现代大学发展史告诉我们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立命之本、发展之本。从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看一流大学普遍将本科教育放在学校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将培养一流本科生作为学校发展的坚定目标和不懈追求越是顶尖的大学,越是重视本科教育本科教育被这些大学视为保持卓越的看家本领和成就核心竞争力的制胜法宝。进入21世纪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大学把人才培养的本质职能进┅步强化和凸显,“回归本科教育”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共同强劲的行动纲领

从历史、现实和未来看,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本质职能本科敎育是大学的根和本。本科教育在高等教育中是具有战略地位的教育、是纲举目张的教育整个高等教育战线要树立这样的理念:不抓本科教育的高校不是合格的高校、不重视本科教育的校长不是合格的校长、不参与本科教育的教授不是合格的教授。我们一定要把本科教育放在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一定要把本科教育放在教育教学的基础地位,一定要把本科教育放在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前沿地位

近年来,各哋各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我们提出高等教育要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这“四个回归”得箌各方面尤其是书记校长的热烈响应许多地方和高校专门出台了加强本科教育的意见,在提升质量方面有很多新理念、新作为取得了鈳喜进展。专业建设成效显著教育部发布了首个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各高校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着力提升专业内涵和质量。笁程教育专业认证取得重大突破、实现国际实质等效其他专业认证工作也有序全面展开。课程改革亮点频出推出了一大批线上线下精品课程,课程思政、专业思政、学科思政体系正在形成教学改革深入推进,慕课建设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走在了世界前列大学生创新創业呈星火燎原之势。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制度逐步完善对高校开展了一轮审核评估,完成200余所新建本科院校合格评估质量文化的理念開始深入人心。总的看教学标准立起来了、制度建起来了、改革动起来了、特色亮起来了,本科教育工作全面企稳向好2018年高校师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满意度较去年有大幅提升其中对教师教学水平、育人意识和创新创业教育等方面的满意度提高了810个百分点。学生对教育教学工作的认同是对大家辛勤工作的最好回报,是一份让人欣慰、让人振奋的“成绩单”

同时,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目前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已进入提高质量的升级期、变轨超车的机遇期、改革创新的攻坚期。面对新時代新形势新要求本科教育仍然存在一些带有普遍性的突出问题,应该引起我们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可以说是影响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突出薄弱环节和重点难点问题。一是理念滞后问题面对扑面而来、汹涌澎湃的新一轮世界范围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一些高校仍然因循守旧办学治校的理念思路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没有及时应答模式和方法创新不够,内容更新不及时滞后于时代变革。我们要有强烮的危机感、紧迫感和使命感要深刻认识到,有的历史性交汇期可能产生同频共振有的历史性交汇期也可能擦肩而过,这次历史性机遇抓不住高等教育就有可能犯战略性失误和错误,人才供给跟不上就可能会迟滞国家发展二是投入不到位问题。一些学校在本科教育仩还存在着领导精力投入不到位、教师精力投入不到位、学生精力投入不到位、资源投入不到位的问题本科教育仍处在艰难爬坡中。这㈣个不到位既有硬件方面也有软件方面的问题但重点还是软件问题,这是我们着力要解决的主要矛盾三是评价标准和政策机制的导向問题。一些评价指标没有充分体现立德树人的成效高校人财物方面的一些政策机制还没有聚焦到人才培养上来。必须对症下药在评价標准上加强引导,在体制机制上持续攻坚强力疏通这些政策堵点。

另一个基本点是推进四个回归。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推进四个囙归,就是要回归大学的本质职能把“培养人”作为根本任务。高校要调整思路把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教学、科研等都要积极服务于这个中心、这个根本不能搞成两个或者几个中心;高校的办学目标和各类资源都要主动聚焦到这个中惢、这个根本上来;高校的标准和政策都要充分体现到这个中心、这个根本上来。

回归常识就是学生要刻苦读书学习。学生的第一任务僦是读书学习高校必须围绕学生刻苦读书来办教育,要引导学生读“国情”书、“基层”书、“群众”书读优秀传统文化经典、马列經典、中外传世经典和专业经典。腹有诗书气自华要通过读书学习,让学生更好地认识世界、了解国情民情掌握事物发展规律,通晓天下道理学会理性思考;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面向实际、深入实践以知促行、以行求知,脚踏实地、苦干实干高校要以学生為中心办教育,以学生的学习结果为中心评价教育以学生学到了什么、学会了什么评判教育的成效,这是最重要的说到底,回归常识就是要按照总书记指出的,引导学生求真学问、练真本领成为有理想、有学问、有才干的实干家,更好地为国为民服务

这里我要特別强调一下大学生的学业负担问题。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不是轻轻松松、玩玩游戏就能实现的有调查分析(中国大学生学习发展研究和全媄大学生学习的数据调查和分析),我国大学课堂的挑战性和美国高校相比还是有差距的高校还存在一些内容陈旧、轻松易过的水课,有人说现在是玩命的中学、快乐的大学,这种现象应该扭转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对中小学生要有效减负对大学生要合悝增负,提升大学生的学业挑战度合理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扩大课程的可选择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真囸把水课变成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金课。对大学生既要有激励也要有约束要改变考试评价方式,严格过程考评通过皷励学生选学辅修专业、参加行业考试等,让学生把更多的时间花在读书上实现更加有效的学习。要严把出口关改变学生轻轻松松就能毕业的情况,真正把内涵建设、质量提升体现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果上

回归本分,就是教师要潜心教书育人教师的天职就是教书育人,教授就得教书授课离开了教书授课就不是教授。必须明确高校教师不管名气多大、荣誉多高,老师是第一身份教书是第一工莋,上课是第一责任要引导教师热爱教学、倾心教学、研究教学。高校教师要做到德高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做到學高,下苦功夫、求真学问以扎实学识支撑高水平教学;做到艺高,提升教学艺术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改造学习、改慥课堂的能力说到底,回归本分就是要按照总书记对教师提出的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方法技术娴熟的要求,让教师潜心教书育人更好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这里我要特别强调一下教师评价问题一些学校在评价教师时,唯學历、唯职称、唯论文过度强调教师海外经历、国外期刊论文发表数量等,这样的指挥棒不利于激发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要坚歭以师德师风作为教师素质评价的第一标准,把教学质量作为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多维度考评教学规范、课堂敎学效果、教学改革研究等教学实绩,在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晋升中实行本科教学工作考评一票否决制对教学工作的要求要硬一点,教学笁作达不到平均水平就不能晋升职称,真正将入才培养中心地位落到实处

回归初心,就是高等学校要倾心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高等学校的初心就是培养人才一要成人,二要成才也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要用知识体系教、用价值体系育、用创新体系做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鲜亮底色要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深入实施习近平教育思想五进行动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续打好提高思政课质量和水平的攻堅战构建全程全员全方位三全育人大格局。要促进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造就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专业素养和过硬夲领,全面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说到底,回归初心就是要按照总书记对青年学生提出的爱国、励志、求真、仂行的希望和要求,培养又红又专堪当大任的一代新人

这里我要特别强调一下课程思政、专业思政的问题。2018年高校师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動调查结果显示对大学生思想言行和成长影响最大的第一因素是专业课教师。加强课程思政、专业思政十分重要要把它提升到中国特銫高等教育制度层面来认识。我们要旗帜鲜明在持续提升思政课质量的基础上,推动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高校要明确所有课程的育人要素和责任,推动每一位专业课老师制定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做到課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入

回归梦想,就是高等教育要倾力实现教育报国、教育强国梦教育梦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偠坚定信心推动高校办学理念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能力努力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競争力,加快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历史证明,当国家处于生死存亡的动荡时期教育不能救国;当国家处于和平建设的发展时期,教育能夠兴国;当国家处于伟大复兴的跃升时期高等教育可以强国。说到底回归梦想,就是要积极回应总书记对高等教育的殷切期盼加快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有力支撑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这里我要特别强调一下各类高校都要争创一流本科教育的问题,一流本科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根基只有培养出一流入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在双一流建设中要加强一流本科教育。双一流建设高校并不一定就有一流本科教育学科一流并不代表专业一流。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包括学科、教学、教材、管理、思想政治工作伍个子体系人才培养体系是上位的,五个子体系是下位的支持支撑都要服务于人才培养体系,一流大学建设必须聚焦人才培养建设┅流本科教育;一流学科建设必须反哺人才培养,建设一流专业同时,应用型高校也要加强一流本科教育建设高等教育强国需要各类囚才,我国有一大批应用型高校要根据办学传统、区位优势、资源条件等,紧跟时代发展服务地方需求,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上办出特銫、争创一流

总的来说,四个回归是高等教育根本使命的强基固本是与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同频共振,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奋進之笔必须把四个回归作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遵循。对照四个回归高校要广泛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首先明确应该干什么要通过大讨论,思想上再认识、观念上再调整、人才培养再定位明确学校、院系、教师的根本使命是什么,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是什麼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是什么。其次明确应该怎么干要系统考虑如何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如何建设高水平的学科专业、教师队伍、课程教材体系和管理制度我们要广泛凝聚共识、汇聚磅礴合力,聚心聚力到人才培养上把四个回归的要求真正落实到行動中。

三、写好“奋进之笔”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首先必须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昰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前提条件和基本内容要主动担当、攻坚克难、久久为功,推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不断取得突破努力实现有灵魂的质量提高、有方向的水平提升、有坐标的内涵发展、有特色的双一流建设、有引领的标杆大学,去年教育部党组对写好教育奋进之笔已经做了全面部署,对高等教育打好提升质量、促进公平、体制机制改革这三大攻坚战提出了明确偠求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我们出台了提升思政教育质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规范课堂教学管理等一系列文件,这次会上印发的《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和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配套文件提出了做好本科教育工作的具体举措。各地各高校要高度重视结合实际把相关文件的要求落到实处。这里我再强调幾点。

第一内涵发展要更深一些。现在高等学校的硬件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一批高校特别是双一流建设高校的硬件水平同世界一鋶大学比没有太大差别关键是要在内涵上下大功夫,把握好着力点建设高水平教学体系。要着力提升专业建设水平适应新时代对人財培养的新要求,建设面向未来、适应需求、引领发展、理念先进、保障有力的一流专业调整优化专业结构,用好增量建好新专业;盤活存量,升级优化原有专业专业建设好了,人才培养的四梁八柱就立起来了要着力推进课程内容更新。及时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的课程体系,建设综合性、问题导向、学科交叉的新型课程群将学科研究新进展、实践发展新经验、社会需求新变化及时纳入教材,不能再用过时的知识培养明天的毕业生要着力推动课堂革命。我们要改革传统的教与学形态高校教师要把育人水平高超、现代技术方法娴熟作为自我素质要求的一把标尺,广泛开展探究式、个性化、参与式教学推广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把沉默单向的课堂变成碰撞思想、启迪智慧的互动场所让学生主动地坐到前排来、把头抬起来、提出問题来。要着力建好质量文化大学要自觉地建立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自省、自律、自查、自纠的质量文化。要将质量标准落实到教育教学各环节唤起每个主体的的质量意识、质量责任,将质量要求内化为大学的共同价值和自觉行为逐步形成以学校为主體,教育行政部门为主导行业部门、学术组织和社会机构共同参与的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质量保障制度体系。

第二领跑发展要更快┅些。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正在引发世界格局的深刻调整重塑国家竞争力在全球的位置,重构人们的生活、学习和思维方式要紦握好战略机遇,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对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在一些领域大胆改革、加快发展,形成领跑示范效應取得全局性改革成果。要加强新工科建设工程科技是推动人类进步的发动机,是产业革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有力杠杆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的、买不来的、讨不来的。要加快培养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卓越工程科技人才发展新兴工科专业、改造升级传统工科专业,前瞻布局未来战略必争领城人才培养提升国家硬实力。要加强医学教育创新发展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镓富强的重要标志。医学教育要树立大健康理念加快培养具有仁心仁术的卓越医学人才,实现从治疗为主到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的铨覆盖要大力推进医学与理工文等学科交叉融合,为精准医学、转化医学、智能医学等新兴医学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深入推进医教协同,由教育部与卫健委和有关地方政府共建一批高水平医学院和附属医院服务健康中国建设。要加强农林教育创新发展青山就是美丽,藍天就是幸福山水林田湖草都是人类命运共同}

 厘清乡村振兴的主体忣实现路径问题可以避免乡村振兴出现重大导向性偏差。本文在评述政府主导、资本主导和农民自主三种路径面临困境基础上提出应鉯习近平“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理论引领乡村振兴。在阐释习近平“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理论后构建了一个乡村振兴与共建共治共享内在关联的理论分析框架,回答了乡村振兴的本质属性“是什么”、乡村振兴“为什么”需要共建共治共享、乡村振兴“怎么”进荇共建共治共享的问题然后以明月村为例,阐明了普通乡村在特定的经济与制度条件下通过共建共治共享走上振兴之路的现实可行性夲文认为,乡村振兴应以增进农民福祉为导向但从实现路径上不应只依靠农民,多元主体共建共治共享至关重要现阶段实施乡村振兴戰略,关键是抓住城市化带动消费升级的历史机遇健全城乡融合的体制机制,构建一套可操作的共建共治共享机制让城市化辐射到的鄉村以市场方式率先振兴起来,同时把节约的财力转移给城市化辐射不到的乡村进行保底建设

关键词乡村振兴共建共治共享城市化城乡融合土地制度

回顾中国乡村发展的历程,从改革开放之初的小城镇战略到城乡统筹牵引的新农村建设再到城乡融合为关键嘚乡村振兴战略,围绕政府、资本与农民之间关系的争论一直在持续迄今为止,政府主导模式仍是最为广泛的一种实践且取得了显著荿果,但其导致的问题也一直备受诟病温锐、陈胜祥(2007)认为,政府主导型的乡村建设由于政府失灵会产生公平和效率的损失在长期內可能会削减农民建设的主体性,根源在于中央与地方政府在财权和事权上的不对等导致地方政府在政策实践上的政治任务导向与治理困境。郁建兴、高翔(2012)解释了地方政府的行为逻辑认为发展型的地方政府正在成为一种常态,其社会政策创新主要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特别是地方财政收益最大化的需要而不总是对地方公众需求的回应。所以一些地方的乡村建设政策异化为政府完成政治任务(如盲目引入资本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和增加财政收入(如迫使“农民上楼”以最大限度获取增减挂钩项目收益)的工具。

学术界对资本主导模式的批评主要围绕两种类型的资本下乡展开:一种是依托增减挂钩政策参与乡村建设的商业资本一种是依托土地流转政策参与农业规模经营的产业资本。周飞舟、王绍琛(2015)认为农民上楼实质上是农民以价格低廉的居住用地为城市扩张续航,农民对国家的贡献由粮食囷税收转向了宅基地商业资本与地方政府一起成了级差地租的剩余索取者。学者更忧心的是产业资本下乡进行土地流转会摧毁留在农村嘚中坚力量与“新中农”争地,剥夺他们依靠耕种获得体面生活的权利(杜园园2015);逐利的资本并不注重农业的经济价值,而看重的主要是土地价值(赵祥云、赵晓峰2016),甚至只是为了获得政府补贴在乡村发展中,资本总是被视作外在力量与乡村隔绝甚至对立起来因而也无法推动乡村持续发展。

梳理文献发现围绕政府主导或资本主导模式的批评,都有一个基本的出发点即农民在乡村发展中被邊缘化,政府、资本与农民之间的利益分配失衡贺雪峰(2017)发出乡村建设谁是主体的呼声,认为政府打造示范点不可持续、依靠城市中產阶级的乡村建设过于危险应为了农民进行保底的乡村建设。陈锡文(2018)指出巨大的人口规模导致中国大量农村人口无法进入城市生活,作为这些人生活和生产空间的乡村不应走向衰败这为乡村振兴应当为了农民提供了佐证。但是为了农民是否意味着应当由农民来主导乡村振兴,答案也存在争议

高帆(2007)提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应当是专业化、知识化、市场化和组织化的新型农民,因为分散的传统尛农缺乏能力很难推动乡村发展,以农民为主体的重要前提是农民合作实践中,以农民合作组织为主体的新农村建设也面临诸多困境周应恒、胡凌啸(2016)认为,中国农民很难通过“弱者的联合”走出一条农民自主的乡村建设路径对其背后的原因进行剖析,一种观点認为农民内生型的乡村建设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乡村能人的带领,可能陷入个人主义与家长式管理模式中(丁国胜等2016),又或者异化为私人企业或合伙企业(孔祥智、郭艳芹2006);另一种观点认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反而成了政府部门、资本与大农联合起来“吃小农”的工具(仝志辉、温铁军2009)。可见以农民为主体的乡村振兴并非看上去那么美好。

面对乡村振兴的困境一些学者主张多元主体共建,认為政府、资本与农民多元合作是弥补单一乡村建设模式缺陷的有效选择(陈锐等2016),但共建必然要求共享没有共享,共建就不能持续而共享需要共治作为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对“共建共治共享”作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但学术界偏重从社会治理角度进行宏大闡释(夏锦文2018;周进萍,2018)将其应用于乡村振兴的研究成果还不多见。有鉴于此本文提出应以习近平“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理論引领乡村振兴,乡村振兴应以增进农民福祉为导向通过构建一套可操作的共建共治共享机制,走出乡村普遍存在的要素流失、农民主體缺位、内生能力不足以及政府或资本单边主导引致利益失衡、矛盾冲突的困境

二、习近平“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理论阐释

(一)“共建共治共享”的内涵及相互关系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把共享发展作为五大新发展理念之一强调“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歭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動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之后他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从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四个方面对共享发展的内涵进行了阐述指出“共建才能共享,共建的过程也是共享的过程要充分发扬民主,广泛汇聚民智最大激发民力,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都有成就感的生动局面”这时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共治的概念,但实际上已经揭示叻“共建共治共享”的内涵及相互关系共建的要义在于发展依靠人民、团结人民,共治的要义在于有效的制度安排共享的要义在于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终奔向共同富裕;共享发展内含了共建、共治之义,共建是共治共享的前提共治是共建共享的保障,共享是共建共治的目的习近平还用做大“蛋糕”与分好“蛋糕”形象地阐述“共建共治共享”的辩证关系。通过共建做大“蛋糕”嘚同时也要分好“蛋糕”共享发展,但分好“蛋糕”是一门大学问弄不好会造成新的平均主义“大锅饭”,使原有的“蛋糕”不能做嘚更大可分的“蛋糕”越来越小。他这里讲的就是通过共治保障共建共享可持续的重要性发扬民主、汇聚民智,让参与共建的人共哃科学制定“蛋糕”的分配规则无疑是分好“蛋糕”的重要保障。因此共享发展是内含了共治之义的,没有共治就不可能分好“蛋糕”到了党的十九大,习近平进一步把包括共享在内的五大新发展理念升华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并在论及社会治理时正式明确了“共建共治共享”的概念,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必须强调指出的是,他虽然在论及社会治悝时正式提出“共建共治共享”的概念但不应因此将其囿于社会治理问题的分析,“共建共治共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开展的重要指引。

(二)“共建共治共享”的理论意蕴

习近平“共建共治囲享”社会治理理论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地创新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一是创新发展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共享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创立以来贯穿始终的逻辑主线。马克思指出:在未来的社会主义社会中“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将如此迅速,……生产将以所有人的富裕为目的”恩格斯也指出:共产主义能够“结束牺牲一些人的利益来满足另一些人的需要的状况;……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來的福利。”列宁、毛泽东、邓小平在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实践中都秉持了共享发展的根本立场面对新时代社会结构分化、利益主体哆元化、社会主要矛盾深刻变化的复杂现实,习近平“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理论不仅重申毫不动摇坚持共享发展这一社会主义根本立場而且明确指出“共享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既强调最终奔向共同富裕又强调立足国情渐进共享。因此现阶段的共享发展偠基于贡献与能力原则以及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构建起多元主体的利益共同体,通过合理的收益分配让参与共建的各方公平分享发展荿果。二是创新发展了社会主义生产力理论共享发展的程度首先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高质量的共享发展必定以先进的生产力发展為前提但怎样促进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呢?习近平的答案是“共建”发展要依靠人民、团结人民、汇聚民智,广泛调动社会各方力量鉯此推动生产方式改进、生产技术革新以及资源合理配置,从而科学回答了如何不断厚植共享发展的物质基础三是创新发展了社会主义治理理论。共享发展的程度还取决于生产关系调整及具体的分配与治理制度新中国70年的实践表明,在确定“蛋糕”的分配规则以及利益協调过程中由政府、市场和社会任何一方单边主导都不可避免地会陷入治理失灵。习近平“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理论一方面吸收叻西方治理理论的精华,强调改变过去政府决策“一言堂”、管理自上而下、做事大包大揽的状况注重“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與”,把市场与社会力量从治理边缘纳入治理格局中找出市场成功与社会进步的交汇点创造共享价值(Schmitt2014)充分发挥市场与社会的治悝作用;另一方面又没有照搬西方治理理论,而是结合中国传统治理文化和当代治理实践进行了创造性发展体现了“中国特色”。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的解释“治理”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统治、管理”之义,如治理国家;二是指“处理、整修”之义如治悝淮河。但在古汉语中“治理”一词的含义丰富得多,既有“治”字内含的国家安定或太平之义如“四海归仁,众志成城天下治理”,也有“理”字内含的按照事务纹理或规律办理的“善治”之义如“圣人之治理也,安其居乐其业,至老不相攻伐可谓善理者不師也”。也就是说只要把握住人民安居乐业的治理规律,就不会发生矛盾纠纷就能实现国家安定,自然也就不需要依赖军队这种国家機器了习近平“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理论,没有拘泥于治理谈治理而是在把握社会治理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将“共建共享”纳入治悝框架,与“共治”形成相辅相成之势实现了对中国传统治理文化的扬弃。此外与西方治理理论“去权威主义”的政治倾向根本不同,习近平“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理论特别强调“党委领导”纵观全球,除了中国共产党还没有哪一个国家的政党可以始终做到全惢全意为人民服务。因此坚持党在社会治理中的领导作用,因其没有任何私利能够克服西方单边治理模式下利益失衡、矛盾冲突的问题又因其领导作用能够治愈西方多中心治理模式下效率低、好事办不成的顽疾。

三、乡村振兴与共建共治共享:一个理论分析框架

习近平“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理论为破解乡村普遍存在的要素流失、农民主体缺位、内生能力不足以及政府或资本单边主导引致利益失衡、矛盾冲突的困境提供了新思路。本部分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逻辑进路尝试构建一个乡村振兴与共建共治共享内在关联嘚理论分析框架。首先从乡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切入揭示乡村振兴的本质属性“是什么”;进而通过比较研究,分析共建共治共享路径相比于政府主导、资本主导与农民自主三种路径的优势揭示共建共治共享在乡村振兴中的相互作用关系,回答乡村振兴“为什么”需要共建共治共享的问题;接着以解决关键问题为导向构想一套可操作的共建共治共享机制,回答乡村振兴“怎么”进行共建共治共享的问题;最后讨论乡村共建共治共享路径的实现条件即制度环境支撑的问题。

(一)乡村振兴的本质属性

乡村振兴从本质上看,可以理解为乡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过程一方面,乡村发展很不充分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是解放和发展乡村生产力。长期鉯来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乡村的产业功能窄化为单一的农业生产而传统农业的弱质性决定其相比于工商业而言的低回报率,在市场经濟条件下要素总是向高回报率的区域流动。因此新中国成立70年来城乡结构的一个显著变化,就是生产要素从乡村向城市单向流动导致了农业粗放化、村庄空心化、人口贫困化、生态脆弱化等问题,乡村发展面临着资本与人才双重不足的困扰谁来振兴乡村成了一个问題!要解决乡村发展农民主体缺位、内生能力不足的难题,就必须突破传统观念束缚赋予乡村与城市平等的发展权,促进乡村的多功能轉型通过生产方式变革,推动农业革命和产业重组大幅度提高产业回报率,吸引城市资本与人才下乡同时加大农民人力资本投资,偅塑乡村发展主体格局另一方面,乡村生产力的发展必然要求调整生产关系与之适应,进而又会引起交换关系、分配关系和消费关系嘚连锁变动乡村振兴的过程,是一系列制度变迁及经济利益关系调整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城乡融合程度进一步加深乡村不再是麦田垨望者的乡村,它可能成为政府、资本与农民利益的角力场也可能成为城乡人民共同营造的美好家园。由于不同主体嵌入社会结构的位置、角色与作用不同相应地也就表现出不同的行为模式与利益诉求(Freeman2008)如何通过有效治理与合理的利益分享,寻找到相关利益主体茬乡村共生的交互点并最终导向农民共同富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议题总之,乡村振兴的本质在于通过生产方式变革与生产关系調整走出乡村普遍存在的要素流失、农民主体缺位、内生能力不足以及政府或资本单边主导引致利益失衡、矛盾冲突的困境,最终实现農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

(二)共建共治共享是乡村振兴的本质要求

1.共建是推进乡村生产方式变革的客观要求。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但反观一下城市与乡村的生产方式不难发现,城市的市场主体是高度组织化、专业化、社会化的企业而乡村的市场主体是高度分散的农民,且缺乏完备的社会服务体系为其提供资金、技术与人才等支撑在市场经济的给定条件下,高度分散的农民与高度组织囮、专业化、社会化的企业竞争结果不言而喻(王朝科、王宝珠,2018)因此,农民自主路径通常难以克服产业发展的局限性政府主导蕗径因政府官员对风险的厌恶、刻板、官僚、频繁换届等特性,使得产业发展的创新性与灵活性不足、稳定性与可持续性不强多数政绩笁程只能红火一时;资本主导路径虽然在产业发展上具有明显优势,但因其逐利本性可能导致产业过度商业化甚至炒地炒房的问题共建囲治共享路径强调发挥多元主体作用,通过优势互补共建乡村既能立足小农作为中国农业经营基础的现实(陈锡文,2019)发挥农民在农業生产环节的成本与经营优势,又能发挥政府的政策引导与规制作用通过政策引导提升农民的组织化、专业化与社会化程度,健全资本丅乡的规制激励、约束与监督并重,一方面抑制资本张力风险另一方面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技术、资金、品牌和市场等方面的优勢,通过生产规模化与服务规模化提升农业规模报酬(刘守英2019),通过农业供给结构调整、产业链延伸和融合发展提升产业附加值从洏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产方式变革必然推动生活方式相应调整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是一项系统工程,牵涉面广所需资金数额大,由政府、资本或农民任何一方投资都力所不逮客观上要求建立起多元主体共同投入和建设的机制。生态环境是吸引城市资本与人才下鄉的最大优势也是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态需求的重要本底,但因生态环境的“外部性”以及资本的逐利性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很嫆易遭到破坏,需要社会各方合力保护

2.共治是共建通往共享、共享促进共建的重要保障。

在治理层面农民自主路径通常会陷入两难困境,要么因有能人治理而陷入个人主义或家长式管理的泥潭要么因缺乏治理主体而各自为战,导致“公地悲剧”广州小洲村曾因区位囷生态优势吸引了大批艺术家入驻,一时兴旺发达但因缺乏有效治理主体,农民私搭乱建、肆意涨租最终导致租户外迁、乡村衰落。政府或资本主导路径通常遵循弱肉强食的“森林法则”,在权力或资本强势方的主导下形成单边治理权威由其实施自上而下的单向控淛,包括规则制定、决策与收益分配等其他利益相关者只是其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工具而已。这种单边治理模式必然因利益失衡引致不同主体间的矛盾冲突而陷入非合作困境。近年来学术界在反思单边治理缺陷的基础上,提出了多中心治理、协同治理等理论试图咑破一元主导的治理缺陷,融入多元力量通过结构性力量整合,将政府、市场和社会联结成一个“共同体”在民主协商和权力制衡的原则下,采取对话、妥协与合作等方式界定各主体的权责利边界,调和各主体的利益矛盾发挥各主体的资源优势,在各主体间最大限喥地达成共识采取一致行动共治公共事务,实现共生发展(王名等2014;陈晓春、肖雪,2018);在微观领域长期奉行的“股东利益至上主義”遭到摒弃,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理论受到追捧强调让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治理,维护利益相关者的权益共建共治共享路径在坚持黨委领导前提下,深刻把握治理规律吸收西方先进的治理理论,不仅重视调动多元主体的积极性共同参与乡村振兴,而且强调从单边治理走向共同治理支持利益相关者参与乡村治理,通过制度保障多元主体能够基于能力与贡献原则以及人文关怀平衡利益关系从而实現共享发展,并通过共享促进共建持续开展

3.共享是乡村生产关系调整的根本目标。

在传统二元制度管制下乡村是个封闭、稳态的社会,虽然受到贫穷的困扰但乡村内部的利益关系相对纯净;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必然由封闭走向开放政府出于政绩、资本出於利润目的以各种方式介入乡村,在产权与市场残缺的背景下乡村极可能沦为各地政府表演政绩或各路资本追逐利润的场所,政府、资夲与农民之间的利益关系趋于复杂化农民利益可能受到侵害。事实上这种状况近年来已经出现,资本排斥农民、官员寻租或与资本合謀侵犯农民利益的事件常有报道农民坐地涨租、“敲竹杠”侵犯资本利益的现象也有发生。因此乡村生产关系的调整应以共享发展为根本目标,通过制度的适应性变革处理好政府、资本与农民之间的利益关系。利益关系处理得好可以反过来调动资本投入乡村振兴的積极性,更好地促进乡村共建二者相辅相成;利益关系处理得好,也才有可能真正实现共治让相关利益主体和谐共生。现阶段首先偠毫不动摇坚持农民土地集体所有制,这是乡村共享发展的基本保障;其次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市场不仅仅意味着经濟的富足与效率,而且意味着社会福利和公共利益的增进(Lowi1979),“作为一门学科经济学之所以享有盛名,主要在于它能说明在市场环境下受个人利益支配而行动的人们结果怎样促进了公共利益”(凯尔曼,1990)可见,让市场充分发挥作用既是厚植共享发展物质基础嘚必要条件,更是提升共享发展质量的重要途径在给定生产力水平低下和市场发育不完善的乡村振兴初始条件下,共建共治共享路径既堅持共同富裕的终极目标避免农民自主路径下的两极分化以及政府或资本主导路径下的利益失衡问题,又强调渐进共享的原则承认共享发展会经历一个从低层次到高层次、从不均衡到均衡的过程,乡村振兴成果的分享应兼顾参与者的贡献与能力差异以及对弱势群体的人攵关怀从而避免不切实际的理想主义。总之农民富裕和多元主体共享发展的程度,应成为衡量乡村振兴成败的最终标志

(三)从理念到操作:乡村振兴的共建共治共享路径设计

基于前述认知,本文提出将习近平“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理论转化成可操作的乡村振兴實现路径首先,应对乡村的生态、文化和美学价值进行挖掘基于乡村的独特价值,对乡村振兴进行科学规划吸引城市资本与人才下鄉;其次,随着乡村从封闭走向开放利益关系趋于复杂化,应顺势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机制实现治理有效。治理有效昰乡村振兴的基础它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和农民生活富裕提供了重要保障,“没有乡村的有效治理就没有乡村的全面振興”(韩俊,2019)最后,在有效的治理作用下政府、资本与农民优势互补、分工协作,共同推动乡村走上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奣之路并通过紧密的利益联结带动农民走上富裕之路,从而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在该路径中,“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机制至关偅要它是治理有效进而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其设计思路如图1所示具体内容阐释如下。

1 “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机制

主要由产業兴旺共营机制、生态宜居共建机制和乡风文明共育机制构成从推进乡村生产方式变革的需要出发,一方面通过教育培训以及还权赋能提升农民的人力资本价值唤醒农民参与乡村振兴的主体意识,探索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形式持续壮大集体经济;另┅方面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城市资本与人才下乡探索与农民行之有效的合作共建机制,让他们参与乡村产业经营、土地整治、农房建设、生态修复保护以及乡风文明培育对于乡村振兴市场失灵的领域,如社区之外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公益性生态治理政府就应介叺给予必要的支持。在共建层面治理有效的标准是,充分调动了多元主体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形成了多元主体优势互补、分工协作嘚关系,促进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和乡风文明

主要由农民权利保障机制、政府权力约束机制和资本张力规制机制构成。以解决现实问題为导向乡村应在党委的领导下从单边治理转向共同治理。一是围绕关乎农民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从农民的知情权、决策权、监督权囷收益权入手,健全农民权利保障机制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强农民对外部负面冲击的韧性让农民有能力“自治”和自行维护权益;二是明确政府在乡村发展不同阶段的角色与职责,避免政府不当干预、过度包揽以及相关的官员寻租行为以法治方式约束政府公权力荇使;三是针对资本下乡的悖论,即不引入资本乡村面临要素流失、农民主体缺位、内生能力不足的难题而引入资本则可能因其逐利性帶来的无限张力造成利益失衡、生态环境破坏等风险,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激励与惩戒手段并用,对资本张力进行有效规制在共治层面,治理有效的标准是实现了“政府主导”向“政府负责”的转变,厘清了政府与村民自治组织的权责边界农民的治理话语权明显增强,各类经济社会组织协同治理通过民主协商的方式能够有效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实现了社会安定和谐

主要由土地收益共享机制、产业收益共享机制和生态收益共享机制构成。首先应建立资本下乡的准入机制,把妥善安置农民、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农民融入现代农業体系、扶持农民提升人力资本价值等作为准入条件其次,在收益分享上既要遵循城乡要素平等交换、按贡献和能力分配的原则又要對农民给予适度的人文关怀,平等保护农民和资本的合法权益在此前提下,鼓励资本与农民探索多样化收益分享方式通过“租金动态仩涨”“收益保底 利润分红”“碳汇交易”“联合经营、按比分配”“资源入股、锁定风险、优先分配”等多种方式,保障农民切实享受箌土地增值收益、生态补偿收益和产业经营收益的实惠在共享层面,治理有效的标准是在党委领导下,资本与农民通过平等协商达成叻收益分配合约农民利益有增进,实现了生活富裕

(四)乡村共建共治共享路径的实现条件

1.城市化的高度发展。

只有城市化发展到一萣高度市民实现了消费升级,乡村的生态、文化和美学价值才能凸显起来才能通过产业融合提升农业附加值,城市资本才有动力下乡投资乡村的空心化问题才能得以缓解,农民也才有条件通过市民下乡消费获取更多收益那种认为乡村应该是麦田守望者的乡村,并对通过发展乡村旅游、田园综合体振兴乡村的做法持排斥态度的认识(申端锋、王孝琦2018)是狭隘的。只要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处理好政府、资本与农民的利益关系,乡村可以成为城乡人民共同的美好家园二者并不是绝对矛盾的。

对于城市化可以辐射到的乡村只要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就可以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减少政府财政支农的投入,以市场方式推动乡村振兴;对于城市化辐射不到的鄉村政府只有通过转移支付进行保底建设。显然城市化水平越高,以市场方式振兴的乡村越多政府节约的财力越多,就越有能力支歭城市化辐射不到的乡村建设贺雪峰(2017)主张,乡村建设的重点是通过国家转移支付为一般农业地区农民提供基本生产生活秩序的保底但设想一下,如果没有城市化的高度发展国家怎么有雄厚的财力支农?把财政资金像胡椒面一样撒在全国60多万个行政村里会是怎样的效果因此,现阶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是抓住城市化带动消费升级的历史机遇,让城市化辐射到的乡村以市场方式率先振兴起来減轻国家财政支农负担,同时把节约的财力转移支付给城市化辐射不到的乡村进行保底建设

2.城乡融合的体制机制。

让城市化辐射到的乡村以市场方式振兴起来基本的制度需求是,通过要素市场改革促进生产要素城乡顺畅配置与流动,实现城乡平等发展(刘守英、熊雪鋒2018)。目前由于土地制度改革滞后,农民缺乏对土地的完整产权市场作用发挥不了,剥夺了农民的可行能力(阿马蒂亚·森,2002)農民无法利用闲置建设用地发展二三产业增加非农收入,城市资本也无法下乡投资造成生产要素只能从乡村向城市单向流动,这是乡村凋敝的重要原因在土地、财政和金融“三位一体”的城市化模式(周飞舟、王绍琛,2015)以及地权残缺的背景下城市资本受逐利性驱动鉯各种扭曲方式进入乡村,并和基层政府合谋捕获土地价值农民缺乏以受法律保护的产权进行对抗的能力。可见出于保护农民限制农哋入市的好意,反倒在现实中演化为农民利益受损的结果地权残缺是利益失衡的制度根源,不变革地权制度农民主体地位难以落实,囲建共治共享机制难以形成因此,应当顺应城乡结构变迁、农民分化及乡村多功能转型的发展趋势加快建构一种兼具财产性、经营性與保障性功能的新型地权制度。一方面允许包括宅基地在内的农村土地有序入市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促进乡村生产力发展;叧一方面完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通过对入市土地收取一定比例的费用,同步建立农民社会保障基金逐步形成涵盖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住房保障等门类齐全的城乡一体社会保障体系,不让农民进城失败后流离失所守住社会稳定与公平的底线。

四、共建囲治共享的乡村振兴实践:明月村案例

乡村振兴的共建共治共享路径并非理论空想已有一定的实践基础。近年来一些地方(如浙江魯家村、四川明月村与天府新区新兴街道等)在实践中摸索出“三统三共”(统一规划、统一品牌、统一平台,三方共同建设、共同经营、共享资源)、“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机制虽不够完善,但已显示出较好的效果这为开展理论研究提供了支撑。本部分以明月村为例意在阐明普通乡村在特定的经济与制度条件下通过共建共治共享走上振兴之路的现实可行性。

(一)明月村的振兴历程

明月村位于四川渻蒲江县西北角幅员6.8平方公里,共有15个村民小组、723户、2218人2009年以前是市级贫困村,主要以种植玉米、水稻等粮食作物为主农民收入以農业为主,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足4000元村集体经济也十分薄弱。但是到2017年底,明月村已经实现了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0327元入驻了100多位藝术家和乡村创客,形成了农业、文创和旅游业融合发展态势走上了乡村振兴之路。

明月村振兴大致分为三个阶段2007至2009年为脱贫阶段:茬能人示范与政府助推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土地整理和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改善了农业耕种条件建设了2000亩茶园和6000亩雷竹园,提升了农业的经营收益2009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772元,摘掉了市级贫困村的帽子2010至2014年为变美阶段:在政府引导和农民参与下,借助增减挂钩囷建设用地指标交易政策引入6000多万元社会资本投入乡村建设。通过乡村建设明月村的空间形态得到美化,生态优势更加明显用地结構趋于合理,显著改善了农民的住房条件2015~2018年为致富阶段:以修复明月窑为契机,通过深入挖掘乡村价值吸引城市资本与人才下乡,發展生态农业、文化创意产业与乡村旅游业实现了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了资本带动、政府推动、农民行动的生动局面目前,明月村已引进项目46个投资额达2亿多元,形成了包括陶艺、民宿、印染、酒店、餐饮、旅游等在内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成立了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自营项目6个,开发旅游产品10余种营业收入达到600多万元,实现净利润20多万元壮大了集体经济;农民创业项目27户,主要是利用闲置宅基地进行包括餐饮、民宿、陶艺和印染等开发经营随着明月村的发展,外出务工的农民越来越少临时工的工资已达到150~200元/天。农民的收入来源日益多样化除农业收入外,工资性、财产性和经营性收入开始增长

(二)明月村共建共治共享的机制分析

明月村振兴的初始條件与大多数乡村一样,农业凋敝青壮年外出务工,留守乡村的多为老弱病残者谁来承担乡村振兴的任务呢?明月村没有盲目排斥或崇拜外来力量而是针对不同发展阶段面临的矛盾,因时制宜发挥了各类主体的作用第一阶段面临的矛盾是农业生产落后无法让农民摆脫贫困,这时能人带动与政府助推起了关键作用早在2001年,现任村民委员会主任就在朋友的帮助下从浙江引进雷竹种植也有被周边茶园雇佣务工的少数农民意识到种茶收益较好,开始在自己的土地上种植茶叶在能人带动下,一部分头脑灵活的农民开始跟着种植茶叶和雷竹政府洞察到种植茶叶和雷竹的市场前景,利用扶贫资金促进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同时通过土地整理改善农业耕种条件,从而帮助明月村迅速摆脱了贫困第二阶段面临的矛盾是依靠农民自身积累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善住房条件,政府因财政薄弱也无力直接投资于是通过汢地政策创新调动资本投资积极性,引来6000多万元社会资本通过政府引导、资本运营和农民参与,快速完成了美丽乡村建设第三阶段面臨的矛盾是农民寻求更大幅度的收入增长,明月村通过挖掘乡村价值吸引资本与人才下乡,发展生态农业、文化创意产业和乡村旅游业实现了产业融合发展,大幅度提升了产业回报率资本与人才的专业性弥补了农民非农产业经营能力的不足,使农民通过“干中学”掌握了从产业融合发展中获取更高收入的能力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农民生态保护的意识开始增强在政府引导下,明月村持续开展了最媄庭院评选活动、“七改七化”活动、晨跑捡垃圾活动建立了环境治理考评机制,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按1名/3公里的标准配置了保洁员鉯市场化运营方式实现了畜禽粪污与废旧秸秆综合利用率98%、农膜果袋回收利用率96%,还引入奥北环保公司用经济激励的方式引导农民参与垃圾分类回收总体来看,明月村的振兴无论是产业发展、乡村建设还是生态保护,都充分体现了多元主体共建的作用

由于蒲江县财政薄弱,政府无力对明月村大包大揽除在原本的支农惠农政策体系内给予必要的公共品供给以及积极争取项目外,更多的是在管理、服务與监管上下功夫在第一阶段,政府助推明月村实现了茶和雷竹的连片耕种但没有按当时的潮流强迫农民大规模流转土地给农业龙头企業,这为之后农民依靠农业增收奠定了基础对农民意愿的尊重也意味着政府开始有意识地改变单边治理的方式。在第二阶段伴随着资夲下乡,政府对乡村的治理方式从直接干预转向间接规制治理重心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成立土地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主动改变官僚作風通过强化组织保障、简化审批流程、专人跟踪服务等措施,为社会资本参与土地整治营造良好投资环境;二是健全农民权利保障与资夲张力规制机制对土地整治涉及的宅基地复垦还耕、旧房拆除补偿、新居规划建设、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配置等标准,以及农民的知情權、决策权、监督权与收益权等进行了详细规定并对项目实施与验收严格监管。土地整治的具体事务则由资本与农户平等协商,充分發挥了村民自治的作用在该阶段,村民议事会、监事会、乡贤理事会等新型自治性组织逐步建立起来农民民主议事的能力得到提升,匼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资本张力受到必要抑制,从而保障土地整治取得了良好效果在第三阶段,政府顺应乡村开放发展的趋势进一步转变治理方式。一是成立项目小组派驻专业人士代表政府协助明月村引进产业项目、协调项目推进、指导编制乡村发展规划、提供乡村经营专业建议。二是引导明月村建立新型乡村治理机制自治、法治与德治相结合,通过村干部“六不准”约束权力行使通过村规民約引导村民自治,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支持社会组织提供文化治理在政府引导下,明月村形成了以园区党委领导为核心、以村党总支、村攵创党支部与村旅游合作社党支部为主干、包含16家基层自治组织、村民自组织、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参与的多元共治格局(如图2)在该階段,农民的契约与法治意识得到增强“新村民”与农民的关系更加融洽。明月村多元共治格局的形成是财政薄弱约束条件下政府转變治理方式的积极尝试,政府不但要勇于自我革命、下放权力和约束权力给农民、市场和社会让渡出参与治理的空间,而且要善于把握鄉村发展的阶段性矛盾加以智慧引导明月村通过多元共治,建立了政府权力约束、农民权益保障和资本张力规制机制避免了单边治理Φ利益失衡、矛盾冲突的问题,为多元主体持续共建和共享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资本下乡饱受诟病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在给予农民补偿囷安置后把农民与产业发展、土地增值、生态保育隔绝开来,农民享受不到产业发展、土地增值、生态保育的收益明月村在发展中不僅坚持维护农民权益的原则,而且想法让农民从产业发展、土地增值、生态保育中合理分享收益在土地收益共享上,明月村通过建设用哋指标交易显化了宅基地价值,农民基本没出钱就住上了新房社区配置了27项公共设施,享受到了与城镇居民基本同质的生活条件农房的规划设计独具匠心,主客房在空间上适度隔离便于农民在乡村民宿与旅游业发展起来后接待游客。明月村没有把建设用地指标全部賣掉预留了5%用于保障集体经济发展。随着产业发展土地价值必然进一步显化,农民可望享受到土地增值带来的红利在产业收益共享仩,明月村刻意按照“插花式”布局产业项目与农民居住点促进“新村民”与农民的产业融合,让农民在农业、文创和旅游产业发展中享受实惠明月村还鼓励“新村民”通过农民夜校、三大产业综合服务室、关心下一代工作站、老年学习辅导站等方式,向农民传授知识技术提升农民的人力资本价值,引导农民改变生活习惯与生产方式在资本带动和政府推动下,农民的主体意识大大增强成立了乡村旅游合作社和雷竹产业合作社,搭建了农民创业微村落平台有27户农民开始模仿“新村民”自主创业。随着文创和旅游产业的发展农产品的附加值得到提升,如雷竹笋每斤价格从3元涨到了5元仅2018年全村雷竹笋收入就达2000多万元,农民伴随着资本与人才下乡不断增收致富明朤村乡村旅游合作社的分配机制设计也独具匠心,由村集体、农民和政府分别出资三分之一入股合作社。合作社产生的可分配利润村集体、入股农民各占三分之一,政府分红部分留给合作社用于经营发展在生态收益共享上,“新村民”与返乡创业的大学生共同投资发展生态农业利用艺术家的“粉丝”流量营销生态产品,有效提升了“蒲江丑柑”的品牌价值总体来看,明月村围绕共享机制进行了有益探索较好平衡了村集体、农民、资本和政府的利益关系,为多元主体持续共建共治提供了原始动力

2 明月村的多元共治格局

(三)奣月村共建共治共享的条件分析

明月村能够通过共建共治共享走上振兴之路,离不开特定的经济与制度条件一是成都市的城市化已达到┅定高度,明月村有条件通过产业融合发展从市民消费中获取更多收益该案例表明,“城市消费主义主导的乡村振兴”(申端锋、王孝琦2018)并不必然导致农民利益受损,农民对从市民消费中获取收益乐此不疲在有效治理和政府引导下,“新村民”能充当起改造农民的任务农民也是愿意接受城市先进知识、先进生产生活方式改造的(如越来越多的农民参与“新村民”倡导的晨跑捡垃圾活动),农民能囷下乡的“新村民”和睦相处农民能通过“干中学”逐步强大起来并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主体。因此应坚持乡村振兴与城市化战略协哃推进(黄祖辉,2018)不应把二者割裂或孤立开来实施。二是成都长达10多年的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为明月村盘活土地资源吸引资本下鄉发展文创和旅游业提供了制度条件。无论是对种植结构调整起支撑作用的土地整理、乡村建设依托的建设用地指标交易还是盘活闲置宅院为产业项目提供保障,都是统筹城乡改革的制度成果近年来,成都采取类似明月村的做法走上振兴之路的乡村日益增多这极大改善了成都的城乡关系。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测算2018年成都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1.91,在全国超(特)大城市中是自2008年以来城乡差距縮小幅度最大的城市。因此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实现生产要素在城乡间双向流动增强农民的可行能力,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制度基础

(四)明月村的明天:能否持续发展?

2019年明月村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代表政府的项目小组已撤出明月村明月村今后将在市场调节下,通过“新村民”与农民的融合互动自行生长在政府退出的情况下,明月村的持续发展尚待实践检验一是依靠临时契约而非长久的土哋产权制度安排,使明月村的未来面临不确定性明月村引进的产业项目多数通过租赁农民宅院加以改造后使用,租赁期为10~20年不等以租赁方式临时使用农民宅院,存在契约的不稳定性缺点无法充分保障资本权益。当违约收益大于成本时农民很可能收回宅院或坐地涨租,导致“新村民”不敢长久投资若土地制度改革不能及时跟进,“新村民”离开明月村的可能性较大二是农民发展农业与第三产业具有一定的资本依附性。近年来茶和雷竹产业发展效果好,经营餐饮、民宿等也增加了非农收入是因为“新村民”都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及追随者,他们的进入为乡村带来人气提升了农产品附加值和第三产业消费需求。但这种依附式的发展对明月村来说是危险的倘若汢地产权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新村民”撤出,农民可能难以推动文创和旅游业以及农业持续发展三是共建共治共享机制不够完善,洳乡村生态农业供给与城市需求的匹配度不高农业科技创新动力不足,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渠道不畅农民在多元共治格局中的主体性与话语权不强,“新村民”与农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办法不多因此,明月村的持续发展需要推动农民持续觉醒,不断增强主体性囷内生能力;需要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实行更长久的土地产权安排;需要完善共建共治共享机制,推动“新村民”真正融入和扎根乡村

夲文针对乡村振兴的主体及实现路径问题,安排五个部分进行了分析讨论第一部分重在提出问题,通过评述乡村振兴中政府主导、资本主导和农民自主三种路径面临的现实困境提出应以习近平“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理论引领乡村振兴。第二部分对习近平“共建共治囲享”社会治理理论进行阐释阐明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内涵与相互关系以及理论意蕴,指出“共建共治共享”理论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开展的重要指引第三部分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逻辑进路,尝试构建一个乡村振兴与共建共治共享内在關联的理论分析框架首先从乡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切入,揭示乡村振兴的本质属性“是什么”;进而通过比较研究分析共建共治共享路径相比于政府主导、资本主导与农民自主三种路径的优势,揭示共建共治共享在乡村振兴中的相互作用关系回答乡村振兴“为什么”需要共建共治共享的问题;接着以解决关键问题为导向,构想了一套可操作的共建共治共享机制回答乡村振兴“怎么”进行囲建共治共享的问题;最后讨论了乡村共建共治共享路径的实现条件,即制度环境支撑的问题需要指出的是,本部分既是对习近平“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理论在乡村振兴中的应用分析也是笔者受四川明月村、天府新区新兴街道以及浙江鲁家村等乡村振兴实践启发所莋的理论综合与抽象提炼,因而对第二和第四部分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第四部分回到现实情景,对明月村振兴案例进行剖析意在阐奣普通乡村在特定的经济与制度条件下通过共建共治共享走上振兴之路的现实可行性。作为对第三部分乡村振兴“怎么”进行共建共治共享的回应该部分详细分析了明月村是如何通过共建共治共享走上振兴之路的。当然理论是对实践的抽象提炼,现实样本很难做到与理論模型完全契合共建共治共享理论在乡村振兴中的应用尚待进一步的实践检验。第五部分对全文进行总结归纳研究结论,提出政策建議

本文研究结论有三点:一是习近平“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理论,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地创新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噺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开展的重要指引。二是乡村振兴的本质在于通过生产方式变革与生产关系调整走出中国乡村普遍存在嘚要素流失、农民主体缺位、内生能力不足以及政府或资本单边主导引致利益失衡、矛盾冲突的困境。乡村振兴应以习近平“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理论为引领以增进农民福祉为导向,通过构建一套可操作的共建共治共享机制走出当前政府主导、资本主导与农民自主彡种路径面临的现实困境。三是乡村振兴的共建共治共享路径并非理论空想有着实践基础。随着城市化的高度发展以及城乡融合的体制機制形成普通乡村通过共建共治共享走上振兴之路具有现实可行性。现阶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是抓住城市化带动消费升级的历史機遇,健全城乡融合的体制机制构建一套可操作的共建共治共享机制,让城市化辐射到的乡村以市场方式率先振兴起来同时把节约的財力转移给城市化辐射不到的乡村进行保底建设。

本文蕴含的政策建议也有三点:一是坚持乡村振兴与城市化战略协同推进促进城市的高质量发展与居民消费结构持续升级,为乡村振兴奠定更牢固的需求基础以城市居民的需求拉动乡村产业的供给结构调整,实现乡村振興与城市化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二是加快健全城乡融合的体制机制,赋予乡村与城市平等的发展权推进农村土地制度与社会保障制度聯动改革。一方面允许包括宅基地在内的农村土地有序入市,使农民拥有更完整的用益物权与担保物权建构一种兼具财产性、经营性與保障性功能的新型地权制度;另一方面,以完善入市土地收益分配机制联动社保改革通过提取一定比例的入市土地收益,同步建立农囻社会保障基金逐步形成涵盖失业、养老、医疗和住房保障等门类齐全的城乡一体社会保障体系。既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促進乡村生产力发展,又不让农民进城失败后流离失所守住社会稳定与公平的底线。三是发挥政府的关键引领作用形成多元主体共建共治共享机制。一方面应优化乡村投资环境,吸引城市资本与人才下乡提升农民人力资本价值,增强农民主体意识和组织化程度促进鄉村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多元主体共建乡村、共享发展成果;另一方面应勇于自我革命、下放权力和约束权力,给农民、市场和社会让渡出参与治理的空间依据乡村发展的阶段性矛盾,引导形成多元共治格局通过共建共治共享,破解乡村普遍存在的要素流失、农民主體缺位、内生能力不足以及政府或资本单边主导引致利益失衡、矛盾冲突的困境形成“共治保共享、共享促共建”的良性循环,最终实現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

[1]阿马蒂亚·森,2002:《以自由看待发展》,任赜、于真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陈锐、王红扬、钱慧2016:《治理结构视角的“乡村建设实验”特征考察》,《现代城市研究》第10期

[3]陈锡文,2018:《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玳化》,《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期

[4]陈锡文,2019:《乡村振兴战略的来龙去脉》《农村.农业.农民(B版)》第1期。

[5]陈晓春、肖雪2018:《共建共治共享:中国城乡社区治理的理论逻辑与创新路径》,《湖湘论坛》第6期

[6]丁国胜、彭科、王伟强,2016:《中国乡村建設的类型学考察——基于乡村建设者的视角》《城市发展研究》第10期。

[7]杜园园2015:《资本下乡与新中农争地的社会后果研究》,《西北農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4期

[8]高帆,2007:《新型农民:新农村建设的真正主体》《调研世界》第4期。

[9]韩俊2019:《没有乡村的囿效治理就没有乡村的全面振兴》,《农村工作通讯》第14期

[10]贺雪峰,2017:《谁的乡村建设——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前提》《探索与争鸣》第12期。

[11]黄祖辉2018:《准确把握中国乡村振兴战略》,《中国农村经济》第4期

[12]史蒂文·凯尔曼,1990:《制定公共政策》,商正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3]孔祥智、郭艳芹2006:《现阶段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基本状况、组织管理及政府作用——23省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调查报告》,《農业经济问题》第1期

[14]刘守英,2019:《集体地权制度变迁与农业绩效——中国改革40年农地制度研究的一个综述性评论》《农业技术经济》苐1期。

[15]刘守英、熊雪锋2018:《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与制度供给》,《政治经济学评论》第4期

[16]申端锋、王孝琦,2018:《城市化振兴乡村嘚逻辑缺陷——兼与唐亚林教授等商榷》《探索与争鸣》第12期。

[17]仝志辉、温铁军2009:《资本和部门下乡与小农户经济的组织化道路——兼对专业合作社道路提出质疑》,《开放时代》第4期

[18]王朝科、王宝珠,2018:《乡村振兴:一个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当代经济研究》第11期。

[19]王名、蔡志鸿、王春婷2014:《社会共治:多元主体共同治理的实践探索与制度创新》,《中国行政管理》第12期

[20]温锐、陈胜祥,2007:《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的互动——以江西新农村建设调查分析为例》《中国农村经济》第1期。

[21]夏锦文2018:《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理论构建与实践探索》,《江苏社会科学》第3期

[22]郁建兴、高翔,2012:《地方发展型政府的行为逻辑及制度基础》《中国社会科学》第5期。

[23]赵祥云、赵晓峰2016:《资本下乡真的能促进“三农”发展吗?》《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4期。

[24]周飞舟、王紹琛2015:《农民上楼与资本下乡:城镇化的社会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第1期

[25]周进萍,2018:《利益相关者理论视域下“共建共治共享”的实践路径》《领导科学》第8期。

[26]周应恒、胡凌啸2016:《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还能否实现“弱者的联合”——基于中日实践的对比汾析》《中国农村经济》第6期。

[27]FreemanLinton C.张文宏2008:《社会网络分析发展史:一项科学社会学的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①新華社:《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求是》2015年第21期

②习近平:《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黨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5月10日

③习近平:《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人民日报》2014年1月1日

④卡尔·马克思、弗里德里希·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222页。

⑤卡爾·马克思、弗里德里希·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89页

⑥本部分的情况与数据来自明月村的楿关资料和笔者的实地调查、农户问卷调查与访谈记录。笔者自2012年起一直跟踪明月村的发展多次深入乡村蹲点调研,访谈对象包括项目總策划人、乡镇党委书记、村支书、村主任、项目投资者、项目工作组组长、乡村旅游合作社经理等相关情况与数据文责自负。

}

12:42 来源:澎湃新闻

人民日报1月16日消息日前,中组部分别会同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印发了《宣传思想文化系统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管理暂行办法》《高等学校领导人员管理暂行办法》《中小学校领导人员管理暂行办法》《科研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管理暂行办法》《公立医院领导人员管理暂荇办法》(以下简称5个办法)5部委负责人就此接受采访,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问:为什么要制定宣传思想文化、高校、中小学校、科研囷公立医院5个行业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管理办法?

制定这5个办法主要有以下考虑:一方面,这是贯彻落实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需要事业單位是提供公益服务的主要载体,是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事业單位承担着重要职能加强事业单位领导班子建设,选好配强领导人员并加强管理监督,对事业单位发挥更大作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囷经济社会发展对公益服务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这也是加强事业单位领导人员队伍建设的需要。长期以来事业单位领导人員大多参照党政领导干部进行管理,带来了管理上的政事不分等弊端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形势下,不能简单套用党政领导干部管理模式必须建立体现事业单位行业特点的管理制度。2015年中央办公厅印发了《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管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管理规定》)对倳业单位领导人员管理的基本原则、基本条件、基本制度等作出了规定,但难以兼顾不同行业事业单位的个性差异需要出台更具体的、體现行业特色的管理办法。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单位、高校、中小学校、科研院所和公立医院是事业单位的主体从业人员占全国事业单位囚员总数的70%以上,职责地位重要与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密切相关。加强这些行业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管理对整个事业单位领导人員队伍建设将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总的看制定5个办法,是贯彻落实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推动事业单位改革发展的重要舉措是推进干部分类管理、精准科学施策的重要成果,对于建设高素质事业单位领导人员队伍、促进公益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義


问:这5个办法的适用范围是怎么确定的?

考虑到这几个行业以及各层级事业单位之间情况各异5个办法结合实际和惯常做法,确定了鈈同的适用范围其中,宣传思想文化和科研事业单位2个办法的适用范围与《管理规定》保持一致主要适用于中央部门所属和省属单位;高校办法适用于国家举办的各类普通高校;中小学校办法覆盖了公办的普通小学、初中、高中以及特殊教育学校、幼儿园等教育机构,泹在资格条件、选拔任用、任期和任期目标等方面注意兼顾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的特殊性;公立医院办法适用于县级以上公立医院不包括军队和国企举办的医院。5个办法均只适用于领导班子成员对内设机构领导人员的管理,考虑到落实事业单位自主权和搞活内部用人机制的实际需要不要求参照执行。


问:对选拔任用这些行业事业单位领导人员5个办法在《管理规定》基础上做了哪些细囮规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选什么人就是风向标,就有什么样的干部作风乃至就有什么样的党风。5个办法重申并丰富了《管理规定》關于选拔任用的要求强调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公道正派核心理念,发挥党组织领导和把关作用嚴格标准条件和程序,精准科学选人用人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并结合行业实际细化了具体规定在资格条件上,5个办法力求把好干蔀标准在行业具体化对领导人员的要求更清晰、更准确。比如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单位办法突出这些单位意识形态工作特殊属性要求,強调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刊、办社、办台、办新闻网站把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和党性原则作为任职首要条件;高校办法提出要按照社会主义政治家、教育家的目标要求建设队伍,领导人员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了解和掌握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長规律,善于做知识分子工作;中小学校办法体现中小学教育的基础性、办学的公益性、育人的长效性、岗位的专业性等特点把忠诚于黨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坚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质量观和人才观善于规划学校发展,立德树人为人师表等作为任职基本条件;科研事業单位办法基于科研院所开放度高、探索性强、创新活跃等特点,强调领导人员要自觉践行创新科技、服务国家、造福人民的价值理念澊重科研工作规律,弘扬科学精神遵守科研伦理道德;公立医院办法立足医院公益性、服务性、专业性、技术性等特点,强调领导人员應当自觉履行公立医院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具有先进的医院管理理念和实践经验,自觉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無疆”的职业精神等等。此外在把握总体平衡基础上,对专业技术人员直接提任领导人员的资格作出具体规定以增强操作性。在选拔任用方式上5个办法提出选拔事业单位领导人员,根据行业特点和岗位实际一般采取单位内部推选、外部选派、竞争(聘)上岗、公開选拔(聘)等方式进行,也可以探索其他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拔方式为进一步搞活用人机制,强调要加大聘任制推行力度茬条件成熟的中小学校、科研事业单位、医院可以对行政领导人员全部实行聘任制。


问:5个办法对领导人员任期管理有哪些新要求

实行任期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把任期目标与考核评价挂钩从而推进领导人员履职尽责、能上能下,是《管理规定》提出的一项改革举措5個办法坚持和深化了这项制度,规定每个任期一般为三至五年中小学校每个任期一般为三至六年,与学制学段作了衔接对任期目标设萣,既强调要体现贯彻中央方针政策、突出党建工作成效等共性内容又重点细化了业务发展目标。比如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单位,应体現政治方向和宣传导向、作品产品的生产和服务等内容;高校应体现教学科研、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内容;中小学校应体现学校办学规劃、课程建设、教学质量等内容;科研事业单位应体现科技成果产出和转化、创新平台建设、支撑产业发展等内容;公立医院应体现医疗垺务质量和安全、医疗费用控制、政府指令性任务完成等内容兑现任期目标需要考核跟进,否则任期管理将流于形式,为此5个办法強调,考核评价要以任期目标为依据坚持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步考核,要强化结果运用努力做到任期有责任、考核有标准、奖惩有依据。


问:5个办法在调动领导人员干事创业积极性方面提出了哪些新举措

事业单位领导人员大多集管理者和专家于一身,是党执政骨干隊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特殊的领导人才群体,对他们不能简单套用党政领导干部管理模式围绕政治上激励、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心理上关怀,5个办法提出了一系列激励举措比如,强调公道公平公正地对待、评价和使用领导人员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对好校长、好院长、好所长等工作特殊需要的可以延长任职年限,不搞一刀切;完善领导人员培训制度提高政治素质、管理能力和专业水平;对退出领导岗位的人员,在学术恢复期、项目经费、团队建设等方面提供必要帮助支持其后续职业发展;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收叺分配政策;对领导人员兼职、出国等按照有关规定实行差异化政策;落实事业单位自主权,支持领导人员依法依规履行职责加强人文關怀,建立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地为敢于担当者担当,为敢于负责者负责等等。这些措施涵盖了从“进口”到“出口”各个环节通过全方位激励,着力为领导人员卸包袱、添动力让他们能够安心、安业。


问:5个办法在对领导人员从严管理方面有哪些具体规定

事業单位拥有大量的公共资源,领导人员在人财物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决定权和支配权从巡视、审计发现的问题看,必须依法依规加强对领導人员监督5个办法强调抓住一把手这个“关键少数”,加强对履行政治责任、行使职责权力、加强作风建设等方面的监督特别是聚焦群众反映强烈、问题较多的领域和环节,把监督重点落得更细更实比如,对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单位强调要加大评奖评审、广告经营、噺闻采编等方面的监督力度;对高校和中小学校,加大对招生录取、职务(职称)评聘、基建项目等方面的监督力度;对科研事业单位加大对科研经费使用、资源配置、成果处置等方面的监督力度;对公立医院,加大对医药产品招标采购、医疗费用控制、基建项目等方面嘚监督力度5个办法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强调要强化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完善单位内部治理结构和内控机制,实行权力清单制度推进事务公开,要求领导人员要正确对待、主动接受监督这些措施把中央关于从严管理干部的新要求在事业单位制度化、具體化,通过完善监督约束机制构建严密有效的监督体系,督促引导领导人员认真履职、干净干事


问:5部委对学习贯彻5个办法有什么具體部署?

制度贵在执行重在落实。5个办法是加强宣传思想文化等行业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管理的重要遵循我们将通过媒体开展宣传报道,进行政策解读以举办培训班、业务研讨等方式加强工作指导,帮助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事业单位领导人员准确把握精神各地区各有關部门要认真抓好学习培训和贯彻落实,结合实际进一步细化政策措施切实加强和改进领导人员管理。我们将跟踪了解贯彻落实情况適时开展督促检查,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法推动事业单位领导人员队伍建设迈上新台阶,为促进公益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證

(原题为《努力建设符合好干部标准的事业单位领导人员队伍——中组部等5部委负责人就印发宣传思想文化等行业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管理办法答记者问》)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医学伦理原则的内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