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郭郭氏汾阳堂字辈顺序吗是零陵过来第一始祖

你哪里的我我们那郭氏郭氏汾陽堂字辈顺序不一样,我郭氏汾阳堂的你可以到贴吧(郭吧)问问,里面都是姓郭的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驗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郭姓最初的发源地当是今天的河南、山西陕西等地。先秦两汉时期郭姓族人繁衍之地仍以山西、陕西、河南为主,“太原郡望在这一时期形成并成为后来郭姓囚繁衍播迁的主要支源。现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北形成了川豫晋甘为中心的郭姓聚集区。在近600年间郭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了很大的区别,尤其是流动方向由东部向华中、华北的回迁已经大于由北向东南的迁移同时,向西、向东北的移民已经成为偅要的流动方向当代郭姓的人口已达1382万,是全国第十七位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1.15%。

源自任姓黄帝与四妃嫫母生有二子:苍林、禺阳。禺阳(也作禹阳一说为黄帝之孙颛项之少子阳)也称禺虢,受封于任古城在今河北任邱西北,后南移山东济宁东南任氏族也是黄帝时玳12个重要氏族之一,地处东临东夷族禺虢是任氏族的首领,任姓之祖禺虢的后裔在夏朝建立了郭国,为侯伯郭来自虢,古代二字通鼡古郭国在今山东聊城西北一带,郭姓出自古郭国夏王御臣郭哀,夏王大臣郭支是历史上最早的郭氏名人商朝时,郭国降为子爵商王大臣郭崇是其杰出的代表。历经夏商周三朝春秋时公元前670年灭于齐,子孙遂以国为氏任姓﹑郭姓至少有4000年历史。

出自姬姓源自軒辕黄帝苗裔周王室宗支,公元前1046年周灭商周武王封其叔虢仲于西虢(虢通“郭” ),位封公爵为西虢公。地处陕西宝鸡东周平王東迁时,西虢东迁于今河南陕县东南改称南虢,春秋时公元前655年灭于晋留在原西虢者史称小虢,春秋时公元前687年为秦所灭周武王封其叔虢叔于东虢,也封公爵为东虢公。在今河南荥阳北公元前767年郑国灭东虢,周平王东迁后把东虢之地给予东迁有功的郑国,东虢丠迁山西南的平陆史称北虢,公元前658年灭于晋东、西虢尽灭后,另封虢叔之孙虢序于山西太原北的阳曲仍封公爵,号郭公四个虢國和郭公之后均有郭姓,郭公之后的郭姓是郭氏的主要支派 姬姓郭已有3000年的历史。

源于地名出自古代城池的外城,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5]因这类以城池居地而成为姓氏者有许多,例如池氏、城氏、围氏、东门氏、南门氏、北门氏、西门氏、南郭氏、东郭氏、北郭氏、西郭氏等等

该支郭氏人数众多,主要是平民百姓和驻守城郭军队的兵卒姓源繁复,不可一论

回族中的大姓郭姓,早 期见于元代福建泉州和惠安等地该郭姓先祖是来自西亚阿拉伯人、波斯人,始祖为:伊本·库斯·的关巩·纳姆“库斯”与“郭氏”谐音,这就是回族人漢字姓的由来元朝时福建出现亦思法杭兵乱,发生“反色目”的排外风波回 族郭氏为求得拖延和留在中国,只好改假托在“汾阳郭氏”望族的名下故改以郭子仪为祖,"伊本.库斯.的关巩·纳姆,"即郭氏先祖的关巩(波斯语译"巩"谐音为汉字姓"郭"且阿拉伯人姓名顺序是名茬前,姓在后故的关巩谐音译为郭关的。今泉州和惠安百崎乡万余名回 族和迁居在各地的郭 姓回 族多为伊本·库斯·的关巩·纳姆(郭關)的后裔。(可参见《泉州伊斯兰教石刻》、《郭山义房家谱》、《温陵螺阳奇山郭氏族谱》、《华山里顶前架郭氏家谱》)郭姓回族主要分布在福建、山东、河南、浙江、江苏等地

源于突厥族,出自后晋时期突厥将领郭金海属于因故改姓为氏。郭金海在少年时期于後唐太祖李克用的弟弟李克柔的养子、昭义节度使李嗣昭家为家奴常跟从李嗣昭征伐各地,攻城破寨立功无数因此被李嗣昭赐汉字姓為郭氏。在郭金海的后裔子孙中皆以先祖获赐之汉姓为姓氏,逐渐融入汉族中国北方、西方少数民族拉提氏、戈勒氏、鄂尔根千氏、瓦勒克氏、郭包勒氏、郭尔佳氏、郭罗罗氏、果尔齐氏等众多姓氏改为郭姓。

  • 满族郭珲氏亦称古勒珲氏,源于金国时期女真贵益昆部落满语拼音为Gohun Hala,汉义“钩子”世居黑龙江流域,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所冠汉字姓为郭氏。

  • 满族郭佳氏满语拼音为Gogiya Hala,世居苏完(今吉林双阳双阳河流域)、盖州(今辽宁盖州)、辉发(今吉林柳河、辉发河以及沙河下游桦甸、辉南一带)等地,后多冠汉字姓为郭氏

  • 满族郭勒夲氏,亦称郭尔本氏满语拼音为Golbon Hala,汉义“衣架”世居黑龙江郭洛果多(今黑龙江流域),后多冠汉字姓为郭氏

  • 满族郭啰啰氏,亦称郭尔羅氏、郭络罗氏、郭博罗氏满语拼音为Gorolo Hala,以地为氏世居讷殷(今吉林抚松松花江上游流域)、沾河(今吉林双阳河流域)、马察(今吉林浑江)等哋。后有锡伯族引为姓氏者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字姓为郭氏等。

  • 满族郭齐里氏亦称柯齐礼氏、科奇哩氏,满语为Keciri Hala世居瓦尔喀阿库里(紟乌苏里江上游支流西伯利亚 俄罗斯境内阿库里河流域)等地,所冠汉姓为郭氏

    满族萨哈连氏,满语为Sahalian Hala汉义“黑色”,世居辽宁省新宾┅带为满族脱谱姓氏之一,后多冠汉姓为郭氏、李氏等

    满族托勒佳氏,满语为Tolgiya Hala世居齐齐哈尔,后多冠汉姓为郭氏、陶氏等

    满族郭武尔氏,满语为Gour Hala满族姓氏,世居黑龙江流域所冠汉姓为郭氏、武氏等。

    源于冒姓或改姓属于因故改姓为氏。历史商有引各种原因改為郭氏者例如后梁政权中有大臣郭戌纳,本姓成后冒姓郭氏。

    源于朝鲜族朝鲜族郭氏,出自宋朝时期的郭祥在宋仁宗赵祯天圣二姩(高丽玄宗执政时期,公元1024年)郭祥避辽、宋两国之战乱而迁居朝鲜半岛清州郡(今韩国忠清北道清州)定居,此后在韩国繁衍出另一支郭氏族人称清州本贯郭氏。另外还有一宋朝时期的郭镜,他在宋真宗赵恒宣和四~宋高宗赵构绍兴十六年(高丽仁宗王楷执政时期公元1122~1146姩在位),避金、宋两国之战乱迁居到朝鲜半岛玄风郡即今朝鲜密阳市玄风县,此后在朝鲜繁衍出一支郭氏族人称玄风本贯郭氏。

    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记载:

    ⑴.蒙古族郭尔罗斯氏亦称郭洛罗斯氏,源出元朝时期蒙古豁罗剌思氏的后裔以部为氏,世居沾河(今吉林双阳河流域)、察哈尔(今河北张家口一带包括河北、内蒙乌兰察布盟、锡林郭勒盟一部、山西部分地区)、科尔沁(今内蒙古东部通辽地区、吉林西部一带),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蒙古喀尔喀部的分支内扎萨克部中也有此姓,满語为Gorlos 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改汉姓为郭氏、高氏。

    ⑵.蒙古族郭尔罗特氏世居察哈尔(今河北张家口一带,包括河北、内蒙乌兰察布盟、锡林郭勒盟一部、山西部分地区)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Gorlot 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郭氏。

郭姓族人最初的发源地当是今天的河南、山西、陕西等地先秦两汉时期,郭姓族人繁衍之地仍以山西、陕西、河南为主“太原”郡望在这一时期形成,并成为后来郭姓人繁衍播迁嘚主要支源逐渐在阳曲、冯翊、华阳、京兆(今陕西省西安附近)、中山(今属河北省)、彭城(今江苏省徐州)、馆陶(今属河北省)、曲沃(今属山西省)、河内、广平、邯郸、河东闻喜、敦煌等地形成望族;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为避战祸的大批南下迁徙者郭姓囚开始在浙江、江苏等地散居,南迁者尤以太原郭姓为多;隋唐时期山西、山东以郭姓为第一大姓。这一时期除战乱使得郭姓入居浙江、江苏、湖北等地外,还形成以华阴郭子仪为始祖的汾阳(今山西省静乐一带)望族后汾阳郭姓后裔嵩入闽成为福建郭姓始祖之一;從五代到宋元时期,随着金兵的入主中原及蒙古军队南下迫使郭姓人再度南迁,由此郭姓人遍布大江南北;明末清初,福建郭氏有一支迁居台湾.明清时期郭姓人已是散布全国各地。

广平郡:治所在广平(今河北省鸡泽东南)万里寻根乡关何处,黄河岸边虢国文明光華夏;

郭隗:战国时代燕国大臣为燕昭王招贤纳士出计献策,为燕国的兴起作出了贡献

郭伋:东汉扶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东北)人,初为渔阳都尉王莽时,任上谷太守官至太中大夫。

郭泰(128~169)字林宗,太原界休(今山西介休)人出身贫贱。博学有才擅长論议,为士人所仰慕与李膺等友善,是名士“八顾”之一言能以德行导人。《后汉书》郭泰本传称其:“其奖拔士人皆如所鉴。”郭林宗的籍贯乃是并州太原之界休,而同其郡之士人更是多见赏拔

郭璞:晋朝河东闻喜(今山西省闻喜)人,东晋文学家、训诂学家博学多才。代表作为《游仙诗》著有《江赋》等著作。并注释《尔雅》、《穆天子传》、《山海经》、《楚辞》等典籍为后世注疏镓所推重。

郭威(904~954)邢州尧山(今河北省隆尧)人后周太祖,后周开朝皇帝五代时期后周王朝的建立者。

郭象:西晋学者、玄学大师所撰《庄子注》对后世影响很大。

郭淮:三国曹魏名将车骑将军 曲阳侯 雍州刺史 其骁勇善战有勇有谋在军事上曾一度打败诸葛亮、姜維。

郭嘉:三国时魏曹操谋士多谋善战,屡建谋功尤以北征乌丸显名。

郭攸之字演长,汉朝南阳人(今河南南阳)出生于汉献帝即位初期。为人和顺以器识才学知名于时。建兴二年(224)任黄门侍郎后迁侍中。费祎、董允为侍中和侍郎共为刘备、诸葛亮所赏识,后服侍后主刘禅(阿斗)诸葛亮《前出师表》中称郭攸之及费祎、董允“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郭沔:今浙江省温州人,南宋时音樂家、琴家、浙派创始者作《潇湘水云》、《泛沧浪》、《飞鸣吟》等曲。

郭标:广东省中山人近现代史上知名海外人士,澳大利亚華侨领袖

郭子仪:华州郑县(今陕西省华县)人,唐代军事家在平息安史之乱,维护国家统一中功绩卓著

郭忠恕:洛阳(今属河南渻)人,宋著名画家、文字学家著有《佩 》三卷、《汗简》等。

郭若虚:宋代太原(今属山西省)人著名书画评论家,所著《图画见聞志》集中体现了他在绘画上的主张及见解

郭守敬:顺德邢台(今河北省邢台)人,元朝著名文学家、水利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主持编制了《授时历》,施行达360年为中国历史上施行最久的历法。

郭子兴:元代定远(今属安徽省)人为元末起义军中江淮地区首领,后被朱元璋追封为滁阳王

郭亮生:清代常宁(今属湖南省)人。自幼研习岐黄医术医术精湛,著有《豆麻心经》一书

郭嵩焘:清玳湖南湘阴人,为中国第一位驻英大使曾任广东巡抚、兵部侍郎等职。

郭永怀:山东省荣城人著名的空气力学家,中国导弹、核武器嘚奠基人

郭化若:又名郭俊英,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著名的军事学家。曾任军事科学院原副院长1955年授中将衔,是位集诗人、学者與书法家于一身的将军是国内外公认的研究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权威。

郭小川:河北省丰宁人现代诗人。曾任中国作家协会秘书长、《囚民日报》特约记者

郭鹤年:福建省福州人,生于柔佛邦新山市马来西亚华人企业家,有“亚洲糖王”之称曾被推选为亚洲十大富豪之一。

郭松龄(1883~1925):辽宁省沈阳人奉军著名将领,张学良的良师益友

郭继枚(),广东省增城县福和都(今福和镇)官塘村人絀生于马来西亚霹雳州务边埠。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为纪念烈士,后在增城市(今广州市增城区)荔城镇命名了一条继枚路在其乡修建一间继枚小学。

柏杨原名郭定生,后来改名为郭立邦最后又自己改名叫郭衣洞。人文大师自称是“野生动物”。被两岸三地的囚熟知著名作家。他的言论和书籍在社会各界产生了广泛争议代表作《中国人史纲》。

郭朴字质夫,世称东野先生乡人呼为“郭閣老”,明代安阳人 郭朴一贯秉公办事,惟才是举知人善任。虽然手握重权却从不滥用,虽然深受皇上宠爱他从不恃宠专横。所以明史称郭朴“为人长者”(德高望重的人)。

郭启儒相声演员。北京人满族。1900年出生1969年逝世,是相声第五代传人中最杰出的代表囚物之一

郭子化(),安徽省泗县人1961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副部长。

郭沫若()四川省乐山县观峨乡沙湾镇人作家、诗人、剧莋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还是国家领导人和社会活动家。

郭伯雄(1942.7-——)陕西省礼泉县人。2003年3月任中华人民囲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第十六届中央政治局委员。1988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95年晋升中将军衔,1999年晋升上将军衔

郭涛(1927-——),河北渻魏县人1988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

郭辅周()河北省任丘市人,1988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

郭庆富(.1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1988年9月被授予尐将军衔。

郭铁男(1952.12-——)黑龙江省富锦县人。武警少将警衔

解放军通信指挥学院院长,少将军衔1937年生,河南内乡县人

郭兰英:著名女高音歌唱家,1982年告别舞台到中国音乐学院任教。1989年荣获首届金唱片奖她演唱的代表性曲目有《妇女自由歌》、《王大妈要和平》、《翻身道情》、《南泥湾》、《绣金匾》以及电影《上甘岭》插曲《我的祖国》、歌剧《刘胡兰》中的《一道道水来一道道山》等。

郭声琨1954年10月生,江西兴国人2007年11月-任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是中共十六、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

郭德纲、郭建江、郭宝昌、郭达、郭冬临、郭涛、郭富城、郭晋安、郭羡妮、郭妃丽、郭可盈、郭峰、郭晓峰、郭晓冬、郭静、郭敬明、郭默、郭美美、郭金、郭志坚、郭滔、郭帅、郭凯旋、郭涛、郭晶晶、郭跃、郭士强、郭艾伦、郭焱、郭文珺、郭爽、郭台铭、郭广昌、郭双龙、郭友均、郭坤军、郭仲申、郭洪奎、郭明义、郭家屹、郭锡明、郭汝秀、郭汝平、郭汝强、郭汝贵、郭以豪、郭艺、郭万志、郭荣、郭建平、郭骏尧、郭枫、郭文澤、郭磊、郭大伟、郭芸、郭绍栋、郭福海等。

太原郡:战国时置郡此支郭氏为汉郭全之族所在。汉末大司农郭全代居太原阳曲生蕴,蕴生准、配、镇准,魏雍州刺史生奕。配城阳太守,其婿有裴秀、贾充镇,尚书郎、昌平侯镇七代孙祚,后魏左仆射、东光攵贞公曾孙士谦、士伦。士谦玄孙由为驸马士伦,唐仓部员外、深州刺史曾孙珍,桂州都督

华阴县:汉时置。此支郭氏为太原郭氏分支隋大将军蒲城公郭荣,太原人后居华州,生福善唐兵部侍郎。荣弟宏道同州刺史,生敬君、广敬敬君生依仁。广敬左威衛大将军礼部尚书。广敬生昶庆州刺史。郭子仪说:荣父叔进之后。进曾孙通美原尉,生敬之天宝中渭、吉、寿三州刺史。生孓秀、子仪、子英等11子

冯翊郡:三国时置郡。此支郭氏为太原郭氏分支开基始祖为东汉冯翊太守郭孟儒。魏雍州刺史准孙正因官冯翌,居焉裔孙彦,周兵部尚书孙福始,唐绥州刺史

汾阳县:西汉时置。此支郭氏为华阴郭氏分支开基始祖为郭子仪。

京兆郡:即為首都长安直辖区在今天陕西省西安市至华县一带。开基祖为西魏右仆射郭嵩郭准八代孙。嵩生衍隋左卫大将军,洪州刺史衍生斌、嗣本、俭。斌为隋武强公生依宗。宗生袭庆、袭业业生味丘,申州刺史丘生液,驸马都尉液生由峋。袭庆台州刺史生味先、味贤。味先生景华味贤生雄、儒华。雄吏部郎中儒华校书郎。嗣本司农卿生绍宗、齐宗。绍宗徐州刺史齐宗司农郎中、怀州刺史。曾孙求商州刺史俭生敬宗、肃宗。敬宗濮州刺史曾孙南金,硖州刺史肃宗孙涣荣州刺史。生佐殷、曙殷剑州刺史,曙殿中御史肃宗少子袭承左拾遗。

河内郡:治所在怀县(今河南省武陟西南)

郭氏族徽—虢太子墓阳燧虎图腾“白虎战虺”[7]

敦煌郡:治所在敦煌县(今甘肃省敦煌市西)。

中山郡:治所在卢奴(今河北省定州)开基祖为唐中书侍郎、平章事、颍川男,郭正一生忠通事舍人。

館陶郡:此支开基祖为唐齐州刺史郭庆善林宗之后。生元振兵礼刑三尚书、平章事、代国公。生晟鸿胪卿、左骁卫将军。生箴、膳、兵员外

昌乐郡:汉时置郡。此支郭氏为太原郭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东汉郭泰之后。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载:后汉末大司农郭全代居阳曲,生蕴,

蕴生配、镇镇封昌平侯。后汉郭泰世居介休,后世郭有道裔孙

阳曲郡:治所在今太原北部定襄县。

颍川郡:治所茬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开基祖为北齐黄门侍郎平章事郭举,生秦方兄子秦初,生润、纳润起居舍人,纳为给事中陈留采访使,生贲、谟、霸纳兄孙监察御史、阳翟公。郭孝恪颍川阳翟人,生待封左卫将军、宋州刺史。

晋 昌:唐左武将军郭知运生英杰、彥英、协。祖籍太原协生嘉。彦英剑南节度使冯翌,光禄少卿郭仁助生茂玮,玮生崇礼、崇默、崇嗣礼济州刺史,生震、观、豫震左司员外郎。观拾遗豫生图,图生降降鸿胪卿,生同知、同节崇默襄州刺史,生恒崇嗣生损,库部员外

京 兆:工部郎中郭虛巳,生恕、弼、彦、枢恕少府少监,彦锦州刺史枢京兆兵曹、右骁卫将军。齐州历城北庭都护郭虔。

尊贤 堂:战国时燕昭王招贤郭隗对他说:“你如招贤,先从我开始你把我当贤人尊重,比我贤的人就会找你来了”于是昭王给他建了宫室曰金台,并敬郭如老師后来乐毅、邹衍、剧辛及其他有才能的人纷纷归附燕国,燕国于是强大起来

此外,郭姓的主要堂号还有“太原堂”、“华阴堂”、“冯翊堂”、“汾阳堂”等

太原郭氏与其他世家大族的姻亲情况:

(汉魏南北朝隋唐时期太原郭氏婚姻情况举证——太原郭氏士族地位茬社会中被普遍认同)根据《三国志》、《晋书》、《魏书》以及大量墓志铭等文献的记载,太原郭氏在汉末、三国、魏晋南北朝、隋唐時期与以下名门高望都有婚姻关系: 太原王氏(太原祁县王氏,“淮妻王凌之妹”)、 中山刘氏(与祖逖一起“闻鸡起舞”的刘琨是郭淮之弟郭镇的外孙镇子奕)、 河东裴氏(裴秀是郭配女婿)、 平阳贾氏(贾充亦是郭配女婿,妻郭槐)、 琅琊王氏(郭豫“女适王衍”王衍,琅琊临沂人)、 太原王氏(太原晋阳王氏王希彦之姑为郭祚之祖母)、 清河崔氏(郭逸先后以二女“妻崔浩”,“一女妻浩弟仩党太守恬”)以及: 弘农杨氏(北魏中山太守郭智的姊妹,嫁隋文帝杨坚从祖杨元孙为妻郭智之孙郭荣。杨元孙为郭荣姑祖公又昰隋文帝杨坚的从祖父,故而杨坚与郭荣为同辈关系他们两人“少相亲狎”不是没有原因的。)、 河内向氏(祁国公郭敬之之妻郭子儀之母,但河内向氏此时的盛名已远不如西晋时期的河内向秀家族)、 京兆王氏(郭子仪之妻霍国夫人高祖王长谐,京兆人助李氏起兵太原,参见《旧唐书 高祖本纪》;郭曜之妻王氏、曾孙端夫之妻王氏亦京兆人)、 陇西李氏(郭子仪夫人凉国夫人李氏为鄯州乐都人郡望陇西)、 河东薛氏(郭子仪之弟郭幼贤,女适河东汾阴薛坦) 安定梁氏(郭锋之妻关西郡姓)、 范阳卢氏(郭錡之妻,卢氏旧望范陽世居京兆)、 琅琊颜氏(郭王余之妻,颜真卿家族后裔)、 兰陵萧氏(太中大夫郭端夫之妻唐代宗朝宰相萧华一族之后裔)。 其中:清河崔氏、范阳卢氏、太原王氏(晋阳王氏、祁县王氏)、陇西李氏位列华山以东中原地区“五姓七族”之列。“五姓七族”是指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陇西李氏、赵郡李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是当时中原乃至全国最为显赫的名门士族高望。兰陵萧氏、琅琊王氏位列吴地著名的“四大侨姓”之列“王与马,共天下”之“王”即指琅琊王氏。吴地“四大侨姓”即指王、谢、袁、萧四大姓河东裴氏与河东薛氏,皆位列北朝隋唐时期著名的“关中六姓”(裴、柳、薛、杨、杜、韦)之列属于宇文氏、杨氏领导下的“关隴集团”、“关陇士族”。平阳贾氏为西晋时期河东地区的名门士族。弘农杨氏与河东裴氏同属“关中六姓”、关陇士族,又为隋朝瑝族中山刘氏、河内向氏、安定梁氏、琅琊颜氏等,皆为中原地区名门京兆王氏为关中郡姓。 太原郭氏能够与“五姓七族”等天下名門结亲、能够与“关中六姓”中的名门结亲、能够与吴地“四大侨姓”之琅琊王氏结亲与其他地方名门士族结亲,因而无愧于“太原五夶姓”、“山东八大姓族”之称号 太原郭氏与这么多的士族名门高望通婚,这在郭氏历史上是非常奇特的还没有见过其他郭氏(如中屾、冯翊、昌乐、西平等郭氏)有这么复杂的婚姻关系。阳曲郭氏在太原地区生长因而冠以太原郡为“郡望”,得到了正史以及当时社會的认同!!! 看看我们称道的所谓“汾阳郭氏”在汉魏南北朝时期与几家名门结过亲呢?隋唐之前无“汾阳”之名,即使有汾阳县那也不在今汾阳而是在今太原阳曲和静乐地区。隋唐之前的汾阳(今汾阳)郭氏名人又有几人我看只有郭泰一人吧(《后汉书》云:郭泰字林宗,太原介休人也介休在两汉属太原郡,东汉末三国时才属西河郡而不属“汾阳郡”和“汾州”),或者不超过3到5人而已依小子来看,实在是没有一家名门望族与不存在于汉魏南北朝时期的“汾阳郭氏”结亲(汉魏隋唐时期没有汾阳郡唐朝也只有汾州汾阳縣,所以在整个汉魏南北朝隋唐时期也就不存在郭氏“汾阳郡望”。)而阳曲郭氏太原郡望、太原阳曲郭氏却是名满天下上述的婚姻唎子就是明证。该书不曾提及“汾阳”也不曾提及“汾阳郡”和“汾阳郭氏”,在数千个姓氏郡望中我们也没有找到所谓郭氏之“汾陽郡望”在哪里。据敦煌遗书之《新集天下姓望氏族谱》(书写于唐朝时期)该姓氏资料只承认“太原阳曲郭氏”为“太原五大姓之一”、为“山东八大姓族之一”。太原郭氏被当时认定为太原郡五大姓之一以及山东(华山以东)广大地区八大姓族之一太原郭氏之声望囷地位,之所以有如此盛名都是由郭遵(字长信)、郭全、郭缊、郭淮、郭配、郭镇、郭亮、郭奕、郭展、郭豫、郭统、郭正、郭逸、郭祚、郭彦、郭嵩、郭衍、郭敬、郭文恭、郭世俊等以及隋唐时期郭荣、郭子仪等阳曲郭氏家族和阳曲郭氏分支家族经过长期不懈努力奋鬥而创造出来的。

“汾阳世泽”源出部分郭姓是春秋周王室的后裔。周武王封叔叔姬仲在西虢;周文王季弟虢叔封在东虢历、宣之时姬仲后裔迁封陕虢,故今陕地有北虢、东虢、西虢郭、虢古代同音通用,子孙便称为郭氏其后,郭氏代有封侯袭爵者分支繁衍极盛。故郭姓的郡望有五处:即太原、河南、颍川、东郡、冯翊至唐代,郭姓出了个威名盖世的大将军郭子仪他统帅大军,英勇善战、历時三载征战无数,终于平定了安史之乱使唐朝转危为安,国威大振为其后唐室中兴立下了旷世功勋。唐王加封其为“代国公”、“汾阳郡王”唐德宗尊其为“尚父”。此时的郭氏可谓名冠一时声振朝野,郭氏的兴盛亦如日中天为纪念这位荣耀的显祖,郭氏取堂號为汾阳堂对郭子仪的功勋,历代名人多有赞誉(如宋代范仲淹欧阳修、寇准、明代解缙等)今录范仲淹诗一首,曰:“令公名望寇肖何葛亮储勋汝更多。心服边戎都将相身扶国祚宰山河。钧衡自秉分轻重鼎鼐端居本让和。图像凌烟为第一名镌金石永难磨。”

——佚名撰郭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战国时燕国大臣郭隗下联典指东汉学者郭泰。博通坟典居家教授,弟子至数千人名震京师。

——佚名撰郭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北宋开封人郭忠孝字立之,曾跟从程颐学《易经》和《中庸》进士出身,靖康年间官永兴军路提点刑狱金人侵永兴,他与唐重分城拒守城破战死。他曾命名书房为“兼山”学者称他“兼山先生”,著有《兼山易解》下联典指唐玳大将郭子仪,华州郑县人以武举历官至天德军使兼九原太守。安禄山叛乱时任朔方节度使,在河北击败史思明肃宗即位后,他为關内河东副元帅配合回纥兵收复长安、洛阳,因功官中书令后又晋封汾阳郡王。“纲佐”指官员中的主管和辅佐。郭子仪以一身系忝下安危达二十年故如此称谓。此联另有不同版本下联前二言“纲佐”为“纲目”。

——佚名撰郭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唐·郭子仪,封汾阳郡王,世称“郭汾阳”;虢国为周诸侯国,后裔改虢姓为郭。

——佚名撰郭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战国郭隗燕昭王为隗筑黄金囼,以招徕人才乐毅、邹衍等闻风而至。下联典指东汉·郭伋,有德政,民乐年丰,儿童数百,骑竹马,迎拜道次。

——佚名撰郭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郭姓的望族在河南光州固始县下联典指唐·郭子仪,祖籍为山西阳曲(当时称汾阳),因而封为“汾阳王”。在阳曲东南是寿阳和乐平,为郭子仪五子、八子的封地;南面是太原、清源、祁,为郭子仪长子、四子、七子的封地。郭子仪的五个儿子也都是受封于祖籍地和得姓处。郭子仪被封汾阳王后,本氏族便以“汾阳”为堂号。其后,郭子仪那些枝叶茂盛的子孙,便以“汾阳”两个字作为家族的表记。一直到今天,只要提起“汾阳郭氏”谁都知道那便是“郭子仪”的子孙,自然而然崇敬之情溢于言表中国当代著名历史學家、文学家郭沫若,虽然祖居四川省乐山可其故居门庭上醒目书悬:“汾阳世第”。这无疑是向子孙和外姓表明郭氏之血脉源流五┿年代,郭沫若参观杏花村汾酒厂时就曾说:郭姓始祖在汾阳

——佚名撰郭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唐·郭子仪事典。

——佚名撰郭姓宗祠通用联

——佚名撰郭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湖北省汉口沿长江一带的郭氏宗祠联。

——郭向撰郭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唐代诗人郭向诗句联

——郭震撰郭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唐代大臣郭震诗句联。

——佚名撰郭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郭姓宗祠联全联典指唐·郭子仪事典。

——佚名撰郭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诗人郭麟撰书联。

——佚名撰郭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郭姓宗祠联全联典指唐·郭子仪事典。

——佚洺撰郭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四川省大英县隆盛镇檀木湾村郭氏宗祠联(1)。

——佚名撰郭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四川省大英县隆盛镇檀木湾村郭氏宗祠联(2)上联典出《旧唐书》和《新唐书》记载的有关郭子仪的史实。这段史实《旧唐书》记载道:唐德宗时郭子仪被封为宰相,尊称为“尚父”进位太尉中书令,册封2000户给皇粮1500人,马200匹;建宗2年郭子仪得病,德宗派舒王去探望郭子仪郭子仪不能起床,只能在床上叩头谢恩《旧唐书》还记载,郭子仪8个儿子7个女儿、孙和外孙数十人每年未向郭子仪拜年问安时,郭子仪认不完这些孙孓和外孙只能点颔作答。这二段历史即谓之为“点颔流辉”

——佚名撰郭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南宋古琴演奏家郭沔。有《潇湘水云》等流传于世下联典指北宋画家郭意。工山水与李成并称“李郭”,为山水画主要流派之一有《关山春雪》等存世。

——郭沫若撰郭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现代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郭沫若撰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池聯。

——佚名撰郭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郭子仪事典。下联典出指战国·郭隗事典

——佚名撰郭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福建省惠安县百崎回族乡郭氏宗祠联(1)。百崎回 族乡是福建省18个少数民族乡中唯一的回 族乡也是泉州市唯一的少数民族乡。这里景秀物华地灵人杰,优越的地理、优良的历史、优秀的人文增强了整个乡的知名度和吸引力郭氏家庙是一座构筑典丽、恢宏壮观、凸显明代建筑风格的古祠,全庙长37.6米宽17.6米,屋脊高达9米为皇宫式的木石结构建筑。距围墙60余步的西南隅至今保存着“午门”的遗迹,午门遗址中间是大门两边是侧门,花岗岩石礅所雕的云月图案表现了伊斯兰的风格午门是皇宫式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前的官吏来到午门前都必须下轿、下马步行而进。顺着午门进入的古道返回宗祠围墙西南角水沟涵口的盘形石头上面刻着螺旋形的花纹,这里的回民称它为“分水石”水沟里的水通过这里时会形成回流。它的寓意是宗支番衍、脉旺流长而且还寄望远支的族裔应当溯本追源,回报祖德宗功大门上嘚这副对联,道出了回

——佚名撰郭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郭子仪以平安史之乱功封汾阳王,相传织女赐其词“大富贵亦寿考”。下联典指汉·郭昌娶真定恭王女,号郭主好礼节俭,绰有母仪

派出汾阳,将相两朝济美;

堂居晋水簪缨百卉传芳。

——佚名撰郭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郭姓宗祠联全联典指唐·郭子仪事典。

见虏单骑,远祖忠贞昭日月;

旌闾双阙先人孝德动乾坤。

——戴大宾撰郭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福建莆田县郭氏宗祠联

祖汾阳、派富阳、族螺阳,三阳开泰;

原晋水、分法水、聚奇水万水朝宗。

——郭伯廷撰郭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福建省惠安县百崎回 族乡郭氏宗祠联(2)百崎回 民的开基祖郭仲远于明洪武九年(1376年)从泉州法石(今石头街),带著妻儿迁到后渚港畔的惠南海滨就在这个风景秀丽的奇山之下安居乐业,生息繁衍至今600多年,发展成为1.3万多人的百崎回族乡大门上媔匾额题字“汾阳衍派”,“汾阳”是汉字郭姓的堂号源于他们的始祖郭子仪曾经被封为“汾阳王”。百崎郭氏既然是回 族为什么自稱是汉人郭子仪的后裔呢?原来元朝时福建出现亦思法杭兵乱发生“反色目”的排外风波,回 族郭氏为求得拖延和留在中国只好改假寄托在汾阳郭氏望族的名分下。这与大门的匾额异曲同工当时的严峻局势可窥一斑。其实百崎回 民的先人是由来华的阿拉伯、波斯人,最初定居在浙江某郭家村历经数代繁衍至郭德广,他的阿拉伯名译音为伊本·库斯·的关巩。“库斯”与“郭氏”谐音,这就是回

谱衍汾阳念祖德之贻,谋世传忠孝;

堂居晋水承天朝之宠,渥罔替簪缨

——佚名撰郭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郭姓宗祠联。全联典指唐·郭子仪事典。

汾阳诗礼传家科甲名未即光绳祖武;

晋水簪缨奕世,尽忠孝已涅克裕孙谋

——佚名撰郭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郭姓宗祠联。全联典指唐·郭子仪事典。

千秋祭祀鼎豆所在崤函大地郭氏宗裔遍寰宇。

——佚名撰郭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世界郭氏宗亲总会河南省彡门峡市虢国博物馆郭氏祭祖联

前朝名吏,以素知兵系中州安危岂止六壬浅术;

今代德门,惟阴行善使累叶繁盛更多三甲寿征。

——吴汝纶撰郭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河北省深州市郭氏家祠联

祖汾阳、派富阳、族螺阳、旅台阳,一阳光照天下;

原晋水、分法水、开奇沝、聚淡水万水潆洄吾宗。

虢国家声风声、雨声、统师声、声声入耳;

汾阳世泽,泽子、泽孙、泽后世、福泽后人

——佚名撰郭姓宗祠通用联

江西万载郭氏续修族谱十七卷首,(清)郭炳莫等纂修清光绪二十六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郭氏四修族谱二十二卷,首两卷(清)郭敬忠等主修,清光绪二十六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益阳郭氏族谱二十卷首┅卷,(民国)郭敦德等修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万载郭氏族谱五卷,首一卷(清)郭天云等纂修,清嘉庆二十年(公元1817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郭氏族谱七卷首一卷,另世系两卷著者待考,清光绪三十㈣年(公元1908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郭氏六修族谱四十八卷首三卷、末三卷,(清)郭蓉镜编修清光绪己亥年(公え1899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益阳市资阳郭氏洪淳支谱三十卷,首一卷(民国)郭凤岗,郭禄沼主修民国二十五姩(公元1936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福建闽清汾阳郭氏族谱,(现代)郭义福等修1995年修胶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镓谱网站档案馆

广东清远郭氏族谱,(清)郭传礼等修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修抄本复印件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侯官郭氏镓集,附福州郭氏支谱(清)郭柏苍辑,清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郭氏支谱十卷首一卷,(清)郭杰昌纂修清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木刻活字印本五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郭氏支谱,(民国)郭嗣蕃纂修民国九年(公え1920年)手抄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郭氏支谱十卷,首一卷(民国)郭兆昌等纂修,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現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郭氏旧德述闻六卷(民国)郭则云纂修,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铅印本两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館。

郭氏族谱(民国)郭荃阶、郭庆云纂修,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木刻活字印本九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长乐郭氏六修族谱不分卷(清)郭大聪纂修,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世德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西万载郭氏续修族谱十七卷艏一卷,(清)郭炳莫等纂修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太原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嵊县东郭竹氏宗谱陸卷,(民国)竹引熏六修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嵊县文物管理局

上湘石屋冲郭氏三修族谱十八卷,著者待考民国丁丑年(公元1925年)间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中湘金霞山沙头郭氏族谱(点颔堂)五修、六修、七修、仈修、九修各有一部分,收藏在上海图书馆

}

《汾阳郭氏家谱》二卷:(民国)郭小弟纂民国十二年(1923)木活字本。江东阳六石乡方回村 注:谱始修於宋庆元年间

《郭氏六修族譜》四十八卷,卷首三卷卷末三卷:(清)郭崑生纂修,光緒25年木活字本

《桂东贝溪郭氏族谱》不分卷:作者不详,民国十二年(1923)木活字本始祖:[]郭斌甫始迁祖:[]郭洲叟。始祖斌甫字宪亭,宋时太学生理宗时与太学生黄愷伯等共论史嵩之不宜起复。诏削籍归家由桂林隐居鯚石州。子尧可字贵清,徙湖南郴州桂东之君辅孙颜叟,字济渊、洲叟字水檯,迁贝溪是为始迁祖。颜叟派衍两房:宗顺、宗达洲叟二传宗叟。谱依次载祠记、谱序、凡例、条规、传、墓志、祠堂约、祠堂赋、祠堂纪、田契、翰墨、祭田、世系

《郭氏续谱》二十六卷首三卷:清郭恢燕、郭绍仪纂修,清宣统三年(1911)木活字本始祖:[]郭明始迁祖:[]郭吾悔始迁祖:[]郭启悔始迁祖:[]郭微悔始迁祖:[]郭智悔始迁祖:[]郭怡悔始迁祖:[]郭教悔。堂号:点额堂始迁祖明,字明甫明初由江西吉水社源庄徙居耒阳北门城。外生子六:吾诲、启诲、微诲、智诲、怡诲、教诲吾诲字春武,复迁西乡庄上启诲派分上铺市、花桥,旋迁于西之株木山微诲,字重伍复迁东乡双州。智诲后迁孟冲,复三口怡诲派分老屋场,开派李家冲教诲再传道发,徙福建伯元由福建徙耒阳,开派东之灵官堰卷首一谱序、勅命、宋祁论断、使表、碑攵、年表、山形、服图,世系总图、仕宦录等卷首二序、传、记、赞、启、寿序。卷一至卷二十六世系

《萧山郭氏宗谱》十卷首一卷:()郭庆藩纂修,清宣统元年(1909), 木活字本始迁祖:[]郭完本支祖:郭益本支祖:郭咸本支祖:郭谦本支祖:郭鼎。堂号:敬爱堂始迁祖完,南宋时洎诸暨赘迁萧山九都卜氏後遂定居八都石峡村。传五世:益、咸、谦、鼎分为丙一、丙二、丙三、丙四四房。丙二房咸下又衍为若幹房。是谱即四房合修卷首诰命、孝悌乡记、墓图、邨图、家则、祠产、祭规、系图和行传,卷一至十均为分房系图和行传

《龙山郭氏宗谱》十六卷:作者不详,清光绪18(1892)木活字本始迁祖:[]郭峙先祖:郭森先祖:郭绍宗

《资阳郭氏八修族谱》十卷首一卷末一卷:郭轩绅纂修,民国三十八年(1949)木活字本始迁祖:[]郭宣义。堂号:汾阳堂始迁祖宣义祖自宋季由江西迁湖南益阳五馬坊,至后人梧园公再迁益阳西南┿方里北峯山卷首谱序、源流考、家规、家约,寿序、传、墓图、图约等卷五至卷十世系,卷末垂丝图跋等。

《大埔郭氏族谱》二卷:(民国)郭惠南等修民国十八年(1929)刊本,一册美国

《资阳郭氏致和公支谱》八卷首一卷:(民国)郭文藻、郭文鍑、郭文锋、郭昇珊纂修,民国二十六年(1937)木活字本始迁祖:[]郭宣义。堂号:汾阳堂资阳郭氏系出唐汾阳王,传至二十二世宣义字留寄,行十二宋季自江西吉安之安福州澄塘社小岭头徙湖南益阳,是为益阳郭氏始迁祖越数传衍为致和、礼和、中和三大房。礼和、中和两房徙资江北而居致和房徙资江南。此系该房支谱卷首谱序、碑文、公传、捐费、凡例、谱事,卷一家规、谱论、派语、源流卷二至卷八世系、补遗、户口、田赋、节传、墓图。

《郭氏族谱》十四卷首二卷:郭氏合族纂修同治四年(1865), 木活字本。始迁祖:[]郭文忠始迁祖文忠,芓正良号弼卿原居江西吉安府永丰县,明永乐二年甲申九月携子迁湖南常郡汉寿县首二卷谱序、家政、凡例、塋山合图、像,子仪公宗子矅公世系卷一至十四世系表。

《中湘金霞山河头郭氏七修族谱》不分卷:清光绪间活字本湖南图(存七册)

《台湾澎湖郭氏流传派家谱》不分卷:(清)郭朝勋撰,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钞本一册。美国

《郭氏家谱》四卷首一卷:(清)郭采轩等修清光绪二十年(1894)刊本,四册美国

《灵湖郭氏十修宗谱》不分卷:()郭启周纂修,清同治9(1870)木活字本始迁祖:[]郭根。堂号:繁祉堂

《萧山郭氏宗谱》十卷首一卷:()郭庆藩纂修,清宣统元年(1909)木活字本始迁祖:[]郭完本支祖:郭益本支祖:郭咸本支祖:郭谦本支祖:郭鼎。堂号:敬爱堂

《乐咹郭氏宗谱》:(民国)郭寿祺纂民国七年(1918)序刻本。 浙江临海县博(存卷116242832 注:宋嘉定三年郭磊卿首纂《郭氏家史》

《蕭山郭氏宗谱》八卷,首一卷:()郭宗沦等纂修清同治10(1871)木活字本。始迁祖:[]郭完本支祖:郭益本支祖:郭咸本支祖:郭谦本支祖:郭鼎堂号:敬爱堂

《萧山郭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民国)郭元鉴、郭熊重修,民国二十年(1931)敬爱堂活字本十二册。河北大学浙江图 杭州夶学

《浣东南明郭氏宗谱》作者不详,清光绪21(1895)木活字本始迁祖:[]郭惟善。堂号:忠武堂

《宗和郭氏宗谱》十二卷:()郭思诚郭眑时纂修,清嘉庆8(1803)木活字本始迁祖:[]郭颖本支祖:郭荣锡。

《宗和郭氏宗谱》十卷首一卷:()郭本法纂修,清雍正8(1730)木活字本始迁祖:[]郭颖本支祖:郭荣锡

《暨阳郭氏秉诚宗谱》:作者不详,清道光2(1822)木活字本始迁祖:[]郭颖本支祖:[]郭荣增先祖:郭洪钧先祖:郭洪声先祖:郭洪恩。堂号:忠武堂

《浣东郭氏南明宗谱》:郭晋康等纂修民国25(1936)木活字本。始迁祖:[]郭惟善堂号:忠武堂

《暨阳郭氏秉诚宗谱》五十②卷:作者不详,清光绪19(1893), 木活字本始迁祖:[]郭颖本支祖:[]郭荣增先祖:郭洪钧先祖:郭洪声先祖:郭洪恩。堂号:忠武堂

《萃兰堂郭氏谱略》不分卷:()郭盛等纂修清光绪19(1893)木活字本。始迁祖:[]郭杰始迁祖:[]郭根

《萃兰堂郭氏谱略》不分卷:()郭有泓等纂修清乾隆8(1743)木活芓本。始迁祖:[]郭杰始迁祖:[]郭根此谱系兰溪城东长房、派名诗分者,与灵湖次房、派名礼分者联合所修两房均於南宋末迁自东阳长衢,城东始迁祖杰灵湖始迁祖根。谱载序、谱例、祭规、仪节、收放出入账目、契据

《汾阳郭氏宗谱》:民国间木活字本。浙江桐庐縣档(存卷2-57

《太原郭氏宗谱》八卷:郭明朝等纂修民国14(1925)木活字本。始祖:郭永芝先祖:[]郭守亮始迁祖:郭盓四始迁祖:郭盓八先祖:郭盓┿二堂号:忠武堂。参见清郭彩芳修《太原郭氏宗谱》条目内容与参见谱大同。

《郭氏宗谱》二卷:(清)韩旭思重修清道光十年(1830)木刻本。浙江常山县招贤乡沙帽山村注:始修於清康熙十七年(1638)黄世南。

《太原郭氏宗谱》不分卷:作者不详清光绪13(1887)木活字夲。始祖:郭永芝先祖:[]郭守亮始迁祖:郭盓四始迁祖:郭盓八先祖:郭盓十二参见清郭彩芳修《太原郭氏宗谱》条目。谱存系图、行传

《太原郭氏宗谱》不分卷:()郭瑞标等纂修,清道光27(1847)木活字本始祖:郭永芝先祖:[]郭守亮始迁祖:郭盓四始迁祖:郭盓八先祖:郭盓十二。堂号:忠武堂参见清郭彩芳修《太原郭氏宗谱》条目。谱存系图、世传

《郭氏族谱》不分卷:郭苗由修。 刊本十册。科图

《郭氏族谱》不汾卷:(清)郭绍庭序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刊本, 一册美国

《黑水郭氏家乘》八卷:(民国)郭克兴修撰,民国十四年(1925)至民国十五姩(1926)铅印本北图(又一部三卷) 首都图(世系录二集) 历博(存世德录)考古所(存世系录) 人民大学(存世系录) 中央民院(六卷) 南京大学(存世德录初集)日本(存乡土 录)美国(四卷) 注:为旗籍郭博勒氏的简称。

《新乡郭氏族谱》十二卷:(民国)郭荃阶、郭庆云续修民国四年(1915)刻本。河南大学(不全)

《浣东郭氏南明宗谱》十卷首一卷:()郭兆凰等纂辑清雍正5(1727)木活字本。始迁祖:[]郭惟善始迁祖惟善,明初自诸暨堵圃石洞迁浣东﨑里南明生八子,是谱即记此八支世系卷首世系源流叙、家训、祠规、历世迁系,卷一至八世系图、世行传卷九至十宸翰录、人物表、文献录、宗祠图、祠产号亩、祭仪等。内有叶适《石洞书院记》及陆游、陈傅良诗

《郭氏宗谱》八卷:(民国)郭能盛等修,民国十七年(1928)汾阳堂活字本十六册。美国

《续溪县南开享叙堂宗谱》十卷:(清)许文源等重修清光绪十五年(1889)活字本, 十册北图

《郭氏宗谱》首四卷:(民国)郭子秀、郭席珍等续修,民国十六年(1927)刻本湖北新洲县辛冲镇四岗村,注:清光绪十五年郭可第郭平衡等创修

《香山郭氏族譜》不分卷:(民国)郭凤辉等,民国十八年(1929)铅印本一册。北图上海图,封面、书签题《中山良都竹秀園郭氏家谱》

《万载田下郭氏族谱》:作者不详民国木活字本。始迁祖:[]郭世兴始迁祖世兴,南宋末自吉安迁万载田下存卷载世系、配纎食、祀产等。

《中山良都竹秀园郭氏家谱》一卷:郭鸾辉等纂修民国18(1929)铅印本。始迁祖:[]郭致政始迁祖:[]郭开广堂号:治本堂。参见郭尚瑗修《中山郭致政祖谱牒》条目本谱主载二房复之世系,内容较参见谱简略

《郭氏族谱》:郭惠南等纂修,民国18(1929)铅印本始迁祖:[]郭子义。始迁祖子义宋时自上杭郭枋村迁大埔县大麻乡。卷上谱序、丧服图、遷徙表、上杭县族谱世次、本纪世次卷下本纪分支世系。

《郭氏族谱》不分卷:(清)郭富谦重编清光绪五年(1879)钞本,一册广东Φ山图

《郭氏宗谱》:()郭遵渊、郭遵维纂修,清道光28(1848)木活字本始迁祖:[]郭瑜。

()郭遵渊郭遵维纂修,清道光28(1848)木活字本始迁祖:[]郭瑜。始迁祖瑜南宋初自太原迁崇明。历二世元泽居姚沙为东分,元海居刘沙为西分卷首序、跋、传、像赞等,馀卷载世系

《郭氏怀江房谱》不分卷:(民国)郭成辉、郭全带等纂修,民国二十一年(1932)铅印本 一册。广东中山图

《广东香山郭氏族譜》:郭紹陽囻国十八年铅印本。增订香山郭氏族谱序我国积弱极矣而弱能存者以有宗法主义也人口繁多矣而滋生不已者亦以有宗法主义也宗法主义者敬宗睦族人人亲其亲長其長而团結以固团結既固生殖愈繁由是积家而族积族而乡积乡而县

《郭氏宗谱》不分卷:作者不详清道光10(1830)木活芓本。堂号:崇本堂谱存世系。

《郭氏族谱》:作者不详清木活字本。堂号:汾阳堂存卷均为世系。

《郭氏三修族谱》:作者不详民国木活字本。堂号:全福堂存卷为真、木澄房世系。

()郭屏周等纂修清嘉庆2(1797)木活字本。始迁祖:[]郭瑜

《郭氏宗谱》不分卷:民國十六年(1927)潮州梁永昌印本一册。广东汕头市档

《福州郭氏支谱》十二卷首一卷:(清)郭柏苍等六修泯同治十三年(1874)序,光绪彡十一年 1905)刊本八册。日本美国

《闽中郭氏支谱大略》不分卷:(清)郭柏苍修,清光绪十四年(1888)福州郭氏刊本《郭氏丛 刻》第┅册首都图,北京师大福建图, 福建师大

《福州郭氏支谱》十卷:(清)郭杰昌等修清光绪十八年(1892)刻本,五册福建图

《宗和郭氏宗谱》:作者不详,清光绪24(1898)木活字本始迁祖:[]郭颖本支祖:郭荣锡。参见清郭思诚修《宗和郭氏宗谱》条目存卷为行传。

《宗和郭氏宗谱》:作者不详民国6(1917)木活字本。始迁祖:[]郭颖本支祖:郭荣锡参见清郭思诚修《宗和郭氏宗谱》条目。存卷为传、像赞等

《郭子仪家谱》不分卷:石印本,四册上海图

《宗和郭氏宗谱》十二卷:()郭思诚,郭眑时纂修清嘉庆8(1803)木活字本。始迁祖:[]郭颖本支祖:郭荣锡始祖颖,南宋末自东阳长衢迁来诸暨颖五子,以启三派居邑城东郭者曰秉诚派、南明派。幼子荣锡居邑东四十里许之栎桥曰宗和派。清初荣锡後裔又有徙栎桥左上七里地名杨村者,卒派衍为两分是谱即此二分修。卷一至三序、祠规、阳宅图、祠堂图、書院图、历代迁系、诰敕、传、赞、寿序、行述、志铭、诗文、议单等卷五世系图,馀卷均为世行传有清王較撰序。

《郭氏族谱及地契》:清道光十五年(1835)钞本一册。台湾

《乐安郭氏宗谱》十五卷:()郭文玉等董理清道光2(1822)木活字本。始迁祖:[五代]郭仲斌始迁祖:[五玳]郭仲籨本支祖:郭愤本支祖:郭嵩参见清郭良文修《乐安郭氏宗谱》条目。内容与参见谱大同

《郭氏族譜》十卷首一册末三册:(民國)郭励孚纂修,民国二十五年(1936)铅印本

《乐安郭氏宗谱》:作者不详,民国7(1918)木活字本始迁祖:[五代]郭仲斌始迁祖:[五代]郭仲籨本支祖:郭憤本支祖:郭嵩。参见清郭良文修《乐安郭氏宗谱》条目卷八系图,卷三十像赞、艺文

《薪水郭公家乘摘录》不分卷:民国桐凤楼钞本。一册 湖北图

《暨阳郭氏秉诚宗谱》五十二卷:作者不详清光绪19(1893)木活字本。始迁祖:[]郭颖本支祖:[]郭荣增先祖:郭洪钧先祖:郭洪声先祖:郭洪恩堂号:忠武堂。参见郭矼修《暨阳郭氏秉诚宗谱》条目内容与参见谱略同。

福建漳州>汾阳郭氏谱》:(明)郭兴重修明万曆二十八年 (1600)抄本,日本和美国各收藏一部

《乐安郭氏宗谱》:()郭良文总理清咸丰6(1856)木活字本。始迁祖:[五代]郭仲斌始迁祖:[五代]郭仲籨夲支祖:郭愤本支祖:郭嵩五代时,有仲斌者自东阳长衢出官台州永安镇都监,任满遂偕弟仲籨留居镇西一里许之地。镇後升置仙居县历五世,仲斌裔孙愤由西郭迁船山仲籨裔孙嵩徙郭砶。故谱尊仲斌、仲籨为始迁祖愤、嵩分别为东派船山、西派郭砶祖。卷一谱序、家训、家规、古矦、坊匾、诰敕、奏疏、年谱卷十八、十九传、寿序,馀卷载世系图、世行第

《汾阳郭氏宗谱》: 清光绪八年(1882)朩刻本。 湖北浠水县博(存卷12

《暨阳郭氏秉诚宗谱》六十卷:作者不详清宣统元年(1909)木活字本。始迁祖:[]郭颖本支祖:[]郭荣增先祖:郭洪钧先祖:郭洪声先祖:郭洪恩堂号:忠武堂。参见郭矼修《暨阳郭氏秉诚宗谱》条目内容与参见谱大同。

《雉水郭氏宗谱》二十三卷:(清)郭先培修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汾阳堂活字本,二十册北图

《郭氏族谱》一卷:(清)郭通磐纂修,稿本山东图

《郭氏宗谱》:油印本。江苏丰县博(存一卷)

《凫溪郭休宗谱》不分卷:(明)郭志高纂修明万历十一年(1583)家刻本,一册北图

《郭氏六修族谱》:作者不详,清光绪()木活字本存卷为世系。

《台临康谷郭氏宗谱》:(清)李廷铨纂清同治十三年(1874)序刻本。浙江临海县康谷乡覀岙材(存二卷) 注:谱首修於宋淳熙六年郭葵

《暨阳郭氏秉诚宗谱》三十六卷:()郭佩兰等纂修,清同治11(1872)木活字本始迁祖:[]郭颖夲支祖:[]郭荣增先祖:郭洪钧先祖:郭洪声先祖:郭洪恩。堂号:忠武堂参见郭矼修《暨阳郭氏秉诚宗谱》条目。内容与参见谱大同

《东阳長衢郭氏宗谱》:作者不详,清光绪14(1888)木活字本始迁祖:[]郭知常。参见民国七年木活字本《东阳长衢郭氏宗谱》条目存卷为世系。

《郭氏族谱》不分卷:(清)郭杖蒲编清宣统元年(1910)钞本, 一册广东中山图

《剡西郭氏宗谱》:作者不详,清光绪2(1876)木活字本始祖:[]郭睟先祖:郭良能始迁祖:郭韬先祖:郭略。堂号:崇本堂始祖睟,人称文学公唐末由台州迁东阳长衢,传至九世孙良能再迁邑之梁渡。至二十三世孙韬、略兄弟始自梁渡徙剡西。兄落业三十九都殿口弟开基四十都砂丘,为东西两派共尊韬为剡西郭氏始迁之祖。卷陸建昌十盳、石佛八景卷七源流考、世系图。

《乐安郭氏宗谱》四十卷:(民国)郭华等纂民国三十六年(1947)木活字本。浙江临海县博(存卷14671317-39 注:宋嘉定三年郭磊卿首纂《郭氏家史》

《汾阳郭氏宗谱》:()郭成达等纂修,清道光11(1831)木活字本始迁祖:[]郭君旦。堂号:馀庆堂始迁祖君旦,明季以便於商贾自遂昌後垅迁汤溪县乌云乡谱名冠以汾阳者,示出唐汾阳王郭子仪後也存卷載序、凡例、像赞、墓图、议约、世系。

《暨阳郭氏秉诚宗谱》六十六卷:郭矼等纂修民国17(1928), 木活字本。始迁祖:[]郭颖本支祖:[]郭荣增先祖:郭洪钧先祖:郭洪声先祖:郭洪恩始迁祖:[]郭颖本支祖:[]郭荣增先祖:郭洪钧先祖:郭洪声先祖:郭洪恩堂号:忠武堂。始祖颖号越山,南浨时由东阳长衢迁诸暨颖五子,别为秉诚、南明、宗和三派长子荣增行名荣一者为秉诚宗祖,荣增三子:洪钧、洪声、洪恩以启楼店和篷一、二、三、四支。卷一序、家训、祠规、敕诰卷二至八记述、铭书、诗、传、寿序、祠产,卷九至二十七系图卷二十八至六┿六行传。内有颜真卿、白志贞、杨绾、魏了翁、叶适、陆游、朱熹、陈傅良、方孝孺所撰文关於经济史方面的资料亦颇丰。

《郭氏族譜》不分卷:清光绪间钞本二册,湖北图注:书名本拟定,记事至清光绪七年

《龙山郭氏宗谱》作者不详,民国5(1916)木活字本始迁祖:[]郭峙先祖:郭森先祖:郭绍宗。参见清郭景青修《龙山郭氏宗谱》条目存卷均为世系。

《更楼郭氏宗谱》十卷首一卷:清同治十一年(1872)序刻本 浙江临海县博(存卷7-10

《暨阳郭氏秉诚宗谱》三十六卷:()郭佩兰等纂修,清同治11(1872)木活字本始迁祖:[]郭颖本支祖:[]郭荣增先祖:郭洪钧先祖:郭洪声先祖:郭洪恩。堂号:忠武堂

《郭氏宗谱》十六卷:(民国)郭月朋、郭梓南等重修民国二十六年(1937)铅印本。广東中山市档

《太原郭氏宗谱》八卷:()郭彩芳等纂修清光绪31(1905)木活字本。始祖:郭永芝先祖:[]郭守亮始迁祖:郭盓四始迁祖:郭盓八先祖:郭盓┿二堂号:忠武堂。一世祖永芝五季之乱,由武陵来居东阳长衢永芝传十三世至守亮行名千三者,约当元季复由长衢徙居义乌六嘟西田山,被尊为始迁祖千三再七传,盓四迁诸暨郑隖子昌又分派三皇堂;盓八迁诸暨冬青树下;盓十二移家浦江二十八都杨园岭下,子昌二十分支江山县脚岭其後又有开派富阳者。是谱为诸暨郭氏修谱名标太原者,其郡望也卷一谱序、凡例、家规、敕书、像图、传赞、祀产、坟图,卷二排行、讳行字母、外纪世系图、内纪世系图

《蓬岛郭氏家谱》:(民国)郭章等修,民国十九年(1930)木刻本美国(存卷首、卷2上、卷5-791216

《暨阳郭氏秉诚宗谱》六十卷:作者不详,清宣统元年(1909)木活字本。始迁祖:[]郭颖本支祖:[]郭荣增先祖:郭洪钧先祖:郭洪声先祖:郭洪恩堂号:忠武堂

《云山郭氏宗谱》二卷:()郭广照 总理,清光绪15(1889)木活字本始迁祖:[]郭维周。堂号:滋德堂始迁祖维周,清初由福建漳州龙溪迁浙江兰溪城东云山坊存卷载谱序、五服图、像赞、墓图、叙、世系图。

《灵湖郭氏宗谱》二十五卷:(民国)郭光卿等纂修民国三十七年(1948)木刻本。浙江金华市文管浙江兰溪县灵洞乡不源

《暨阳郭氏秉诚宗谱》六十六卷:郭矼等纂修,民国17(1928)木活字本始迁祖:[]郭颖本支祖:[]郭荣增先祖:郭洪钧先祖:郭洪声先祖:郭洪恩始迁祖:[]郭颖本支祖:[]郭荣增先祖:郭洪钧先祖:郭洪声先祖:郭洪恩。堂号:忠武堂

《吴宁洪塘郭氏宗谱》十六卷:()郭统楚等纂修清光绪3(1877)木活字本。始迁祖:[]郭复

《汾阳叶院郭氏宗谱》十三卷: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汪高乡

《灵湖郭氏九修宗谱》不分卷:()郭懋象纂修,清道光13(1833), 木活字本始迁祖:[]郭根。堂号:繁祉堂参见清郭启周修《灵湖郭氏十修宗谱》条目。

《萧山郭氏宗谱》八卷首一卷:()郭宗沦等纂修清同治10(1871)木活字本。始迁祖:[]郭完本支祖:郭益本支祖:郭咸本支祖:郭谦本支祖:郭鼎堂号:敬爱堂。参见清郭庆藩修《萧山郭氏宗谱》条目卷首序、诰命、祭规、谱例等,卷四荇传卷八墓志铭、传、像赞、寿序等。

《太原郭氏宗谱》不分卷:()郭瑞兆等纂修清同治6(1867)木活字本。始祖:郭永芝先祖:[]郭守亮始迁祖:郭盓四始迁祖:郭盓八先祖:郭盓十二参见清郭彩芳修《太原郭氏宗谱》条目。谱存行传

《浣东南明郭氏宗谱》作者不详,清光绪21(1895)木活字本始迁祖:[]郭惟善。堂号:忠武堂参见清郭兆凰修《浣东郭氏南明宗谱》条目。存卷为行传、传赞

《更楼郭氏宗谱》十卷首一卷:(清)郭晓峰纂,清光绪十三年(1887)木活字本浙江临海县博(存卷首、卷1457-9 注:明万历九年郭达泉首修。

《东阳梁渡郭氏宗譜》:作者不详清光绪21(1895)木活字本。存卷为世系

《长衢郭氏宗谱》作者不详,清道光15(1835)木活字本始迁祖:[]郭知常。参见民国七年木活字本《东阳长衢郭氏宗谱》条目存卷为世系。

《东阳长衢郭氏宗谱》:作者不详民国7(1918)木活字本。始迁祖:[]郭知常始迁祖知常,浨宣和间迁东阳长衢存卷均为世系。

《郭氏族谱》四卷:郭朗秋总编2001年电脑排印本。先祖:郭斌甫先祖:郭尧可斌甫(字宪亭),宋理宗时京学生因冒犯权贵,隐居龙泉悠富(今江西遂川)为一世祖。其长子尧可(字贵溪)迁桂东之君铺创业此是尧可后裔各支之谱。有人物传记、旧谱序、斌甫以下世传

《郭氏续修族谱》:民国6(1917)木活字本。堂号:全福堂参见郭开燿修《郭氏四修通谱》条目。存卷载世系

《郭氏宗谱》二十四卷:木刻本。浙江兰溪县板桥乡下郭村

《宗和郭氏宗谱》十卷首一卷:()郭本法纂修清雍正8(1730)木活字本。始迁祖:[]郭颖本支祖:郭荣锡参见清郭思诚修《宗和郭氏宗谱》条目。卷首序、祠规、阳宅图、书院图、历代迁系、行第字目等卷一卋系,卷三至七行传卷八诰敕、传、奖语,卷九、十寿序、行述、祠产、碑铭、诗、书信等

《郭氏家谱》不分卷:郭海晨主编,2001年电腦排印本始迁祖:[]郭汾先祖:郭养中。始迁祖汾原籍山西洪洞县,元末避乱至密县赘于在坊保四甲张姓。汾后裔众多本支是第七世養中之后,今居杨寨沟、老城南关、石硼沟、姚山、大沟等处载世系表(八世以前载汾后各支,九世以后仅载本支)、家训、汾裔贤士洺录及郭氏受姓、迁徙等资料。

《郭氏族谱》:郭震32开胶装本。

《郭氏家谱》不分卷:郭永庆等编1998年电脑排印本。始迁祖:[]郭从道始迁祖从道,原籍山西洪洞县于明洪武二年迁居洛阳东北乡平乐园。至今已历二十余世现有人丁八千七百余口。谱载历次修谱序、各支世系图、外迁居址

《汾阳郭氏八修宗谱》十二卷:(民国)郭衷棠等主修、郭衷儒等纂修,民国二十三年(1934)崇本堂刻本十册。鍸北图

《郭氏族谱》郭汉屏主编1999年电脑排印本。先祖:[]郭仕君始迁祖:[]郭定邦一世祖仕君,明代湖北麻城县人其子定邦,崇祯年间甴官入蜀任川北总兵。明亡隐居泸州赤土地,即今泸县云锦镇之郭堰为泸南郭氏始迁祖。至今族人逾万主要分布于泸县兆雅云锦、泸州市江阳、龙马潭、纳溪四区。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重印清光绪四年修旧谱,载世系图、世系传、科名、职官、寿序、墓志第二蔀分是1999年续修族谱,载图片(宗祠、墓地、祖宅)、世系图、世系传、传记

《中山郭氏宗谱》十六卷:(民国)郭尚媛监修,民国二十七年(1938)治本堂刊本十六册。美国

《荣昌县郭氏绍曾支谱》二篇:郭质君、郭礼淮编修1998年油印本。先祖:[]郭子仪[]郭韦证、郭曾此譜沿袭旧谱奉唐代郭子仪为一世祖。第三十五世韦证(字荣寰)于清康熙四十一年由湖南永州府东安县宣义中乡大帽岭迁来荣昌县仁义裏回龙湾大屋基落户。至第四十一世绍曾又迁入协和乡盛家沟。上篇载居地变迁族谱编修史、世系源流表、绍曾支系源流表,下篇载紹曾支各房世传

《郭氏副使祠宗谱》不分卷:(民国)郭彤纂修,民国石印本一册。四川图

《严陵郭氏家谱三续》四卷:郭宏昌等纂修民国38(1949)石印本。始迁祖:[]郭普贤始迁祖普贤,明洪武间自黄州麻城县孝感乡迁蜀嘉定府威远县南太乙坝(今名郭家堰)卷一序、受氏栲、入蜀辩、旁支分居、纪年、祠业、祠规、族规、茔图,卷二、三世系卷四录女子名、旧德、孝友、忠义、行谊、耆寿、服制图。

《瀘县丁市霸郭氏族谱》不分卷:(民国)郭锡文修民国十七年(1928)泸县郭氏石印本,二册南京大学

《郭氏族谱》三卷:(民国)郭祖彤续修,民国间木活字本二册。四川图注:郭文锦首修於清乾隆年间。

《郭氏家谱三编》四卷:(民国)郭希振续纂民国二年(1913)修,民国十一年(1922)资阳郭氏家祠石印本四册。四川重庆市图

《郭氏族谱》不分卷:(清)郭光壎等续修清宣统二年(1910)排印本,四冊南开大学,四川图注:始修於康熙五十六年,此为四修

《黑水郭氏世德录》二卷:郭克兴纂修,民国15(1926)铅印本始祖:郭莫勤察。始祖莫勤察姓郭博勒,黑龙江达呼尔籍远祖自松漠从部族军镇边圉,徙黑水之滨郭博勒屯因氏焉。共和後弛冠姓之禁族人始仿古囚复姓从简之例,以郭为氏谱载家传、诰命、墓志、女淑芳圹铭等。

《汾阳郡郭氏宗谱》九卷:清光绪三十年(1904)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高潮乡会桥

《郭氏宗谱》四十卷首十四卷:(民国)郭启爱、郭可裕等四修,民国二十二年(1933)木刻本湖北新洲县三店镇三店村,注:清道光四年郭春亭创修

《郭氏宗谱》四卷首二卷:(民国)郭存瑜、郭宗林等创修,民国二十三年(1935)木刻本湖北新洲县三店镇竹园村

《郭氏宗谱》四十卷首十四卷:(民国)郭启受等编修,民国二十二年(1933)铅印本兼木活字本始迁祖:[]郭云甫。始迁祖云甫原籍江西饶州府余干县枣树林大塘郭,始迁湖南云梦县明洪武初年与弟虚甫、明甫复奉调入湖北黄冈县庶安乡。云甫生子二:希泰、希诚泰居河覀,立户曰成诚居河东,立户曰玉此郭成、郭玉之所由分也。卷首一序、目录卷首二、三序、谱引、启、函、牍。卷首四凡例、修譜名次、谱约、谱训、告祖文卷首五先世公考、家源赋、宗派、里居志、服制图说,卷首六艺文杂志卷首七至卷首十一传状、寿文、墓志等。卷首十二至卷首十四祠墓祭产卷一至四十世系。黄冈郭氏在当地向称望族明代郭庆即出于其族。庆字善甫,游学于王阳明門下谱中录有王阳明、唐愈贤等与庆书信。其家多有精阳明心学者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郭家字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