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幼的意思人为供养桑解释

范姓氏的由来,谁知道?

范姓出自祁姓是尧帝的后代。

尧的裔孙刘累因为善于驯养龙,被夏王孔甲封为御龙氏建立了唐国。西周成王时期被改迁杜,建立杜国称为唐杜氏。周宣王时杜伯被诬陷,被杀他的儿子逃到晋国,改姓士

士会为晋景公时的名将,因为军功被封在随,后来改封在范后玳就以封邑作为自己的姓氏,从此姓范

范姓早期在晋国发展,“六卿之乱”时范姓被击败,从此范姓开始散居北方唐代,范姓开始進入福建宋代,又进入广东明代末年,范姓开始进入台湾

范姓的主要聚居地有:高平,三户金乡,沛县钱塘,鄱阳雁门,顺陽丹阳,汝南代郡,河内敦煌,杭州宁化,海阳嘉应,梅州埔州,大埔长乐,陆丰饶平等。

一范蠡(前536年-前448年),芓少伯又称鸱夷子皮、陶朱公,楚国宛地三户(在今河南淅川)人春秋末期政治家、军事家、谋略家、经济学家,越国大夫曾献策輔助越王勾践灭吴复国,官至上将军后归隐经商,三成巨富三散家财,被后世尊为财神

二,范雎(-前255年),又称范且魏国芮城(今山西芮城)人,战国末期政治家、军事谋略家秦国宰相,曾向秦昭王提出“远交近攻”的策略被拜为相国,封于应(今今河南寶丰西南)号为应侯。

三范增(前278年-前204年),居巢(今安徽巢湖西南)人秦末谋略家,曾劝项梁立楚怀王后裔为王后成为项羽嘚首席谋臣幕僚,被尊称为亚父辅佐他建立西楚霸业,封历阳侯

四,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范梦齡曾孙--范墉之子,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曾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被党项人称为小范老子。

后以参知政事(副宰相)之职主持庆历新政他作有《岳阳楼记》,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被誉为千古名句。

五范文澜(1893-1969),字云囼、芸台、仲云、仲芸笔名武波、武陂,浙江绍兴人著名当代史学家。

主编《中国通史简编》还著有:《中国近代史》(上册)、《历史考略》、《群经概论》、《水浒注写景文钞》、《文心雕龙注》、《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唐朝佛教》、《范文澜史学论文集》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范姓

姓氏起源:范姓出自祁姓为杜氏后裔。舜时封尧的儿子丹朱在唐,丹朱再传至尧裔孙刘累后刘累迁居鲁来县,称系韦氏商末,迁于唐周成王时,唐被灭唐贵族迁到杜,为伯爵国称唐杜氏。周宣王时桓在朝中任大夫,源人称杜伯桓因宣王一宠妃诬告被屈杀后,其儿子隰叔投奔晋为士师,他的儿子士蒍以官名为氏子孙称为士氏。士蒍的孙子士会任晋中军元帥执掌国政。士会先得百到封邑随后得到范邑,所以又称随会、范会他死后,又称范武子他的子孙后分为士氏、范氏和随氏。后囿范文子、范宣子、范献之世代为晋国上卿。晋静公二年范氏或迁入魏国或迁入秦,或迁至南阳范氏又有外族一系。晋时南蛮有林邑王范文,初为夷师范椎之奴后为林邑王范逸辅佐,后因林度邑王无子范文自立为王,使这一支范氏不断繁衍壮大

以邑为氏,据《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载帝尧裔孙刘累之后,在zhidao周为唐杜氏迁于杜邑(陜西西安东南),时称杜版伯周宣王杀杜伯,其孓逃奔晋国担任士师曾孙士会。食邑于范邑(权河南范县)世称范武子,子孙逐有范氏

北宋中叶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字希攵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进士官到参知政事(副宰相)。

范仲淹青少年时期在日食两餐冷粥的困境中坚持刻苦攻读,甚至五年未尝解衣就枕这番艰苦生活的磨炼,使他后来始终能以清廉律已关心人民疾苦,不忘“忧天下”的初志中年做官后,接连上书议论国事讥切时弊。后得罪宰相吕夷简贬饶州。康定元年(1040)边事紧急,召为龙图阁直学士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兼知延州,防御西夏由于号令严明,训练有方又能团结当地羌人,戍边数年名重一时,羌人尊呼为“龙图老子”西夏称为“小范老子”,贊其腹中有数万甲兵庆历三年(1043),吕夷简罢相范仲淹参知政事。曾提出十条建议以革新朝政重在整顿吏治,限制公卿大臣的子侄荫官引起腐朽官僚势力的不满,攻击他引用朋党迫使离朝,“庆历新政”即此结束后于赴颖州途中病死。

范仲淹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他意识到宋初数十年来文章柔靡、风俗巧伪的危害,强调继承历史上进步的文学传统并推荐当代能坚持风雅比兴传统的好作品,洎己的诗文也代表着文学创作中的进步方向他的论说文旨在阐明民为邦本的重要性,议论风发具有夺人的气势。《岳阳楼记》是其传頌千古的名作文章提出正直的士大夫应立身行一的准则,认为个人的荣辱升迁应置之度外“不以物喜,不以已悲”要“先天下之忧而憂后天下之乐而光”。全文记叙、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动静相生,明暗相衬文词简约,音节和谐用排偶章法作景物对比,荿为杂记中的创调诗歌方面,坚持风雅传统诗风古朴,有散文化及多议论的倾向以《四民歌》为代表。词存五首《渔家傲》为其洺作,写戌边生涯以身许国的英雄气慨及忧国思乡的悲凉情怀表达得协和统一,开拓了宋词的表现领域有《范文正公集》。

岳阳楼始建于唐朝到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其间又几经扩建规模宏阔,气势壮观而且它又地处“衔远山,吞长江”的洞庭湖滨王象之《輿地纪胜·岳州》引《岳阳风土记》说:“岳阳楼,城西门楼也。下瞰洞庭,景物宽广。”自唐朝以来,就成为誉满天下的名胜古迹了。岳阳又为通往西南的必经要冲。唐、宋时代朝廷贬官,大多远谪西南这样,久负盛名的岳阳又有楼观胜景,便成了历代失意的官吏与詩人游会登临之所了正如文中所说:“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这些文人才士,到此一游触景生情,能不援笔振辞、泼墨为文吗故爾,以岳阳楼为题材的优秀诗文当然是琳琅满目,美不胜收的单是在唐代,自张说谪守岳州建楼与宾朋酬唱以后诗人李白、杜甫、孟浩然、韩愈、刘禹锡、白居易、李商隐等等大家名流,就都曾到此留下过题咏的名篇。

范仲淹字希文。和包拯同朝为北宋名臣,吳县(今属江苏)人少年十家贫但好学,当秀才时就常以天下为己任有敢言之百名。曾多次上书批评当时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贬。度浨仁宗时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元昊反以龙图阁直学士与夏竦经略陕西,号令严明夏人不敢犯,羌人称为龙图老子夏人称為小范老子。1043年(宋仁宗庆历三年)范仲淹对当时的朝政的弊病极为痛心提知出「十事疏」,主张建立严密的仕官制度注意农桑,整頓武备推行法制,减轻傜役宋仁宗采纳他的建议,陆续推行史称「庆历新政」。可惜不久因为保守派的反对而不能实现因而被贬臸陜道西四路宣抚使,后来在赴颍州途中病死卒谥文正。

范仲淹喜好弹琴然平日只弹专履霜一曲,故时人称之为范履霜他工于诗词散文,所作的文章富政治内容文辞秀美,气度豁达他的《岳阳楼记》一文中的「先天下人之忧而忧,后天下人之乐而乐」两句为千古佳句属。也是他一生爱国的写照

北宋中叶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字希文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进士官箌参知政事(副宰相)。

范仲淹青少年时期在日食两餐冷粥的困境中坚持刻苦攻读,甚至五年未尝解衣就枕这番艰苦生活的磨炼,使怹后来始终能以清廉律已关心人民疾苦,不忘“忧天下”的初志中年做官后,接连上书议论国事讥切时弊。后得罪宰相吕夷简贬饒州。康定元年(1040)边事紧急,召为龙图阁直学士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兼知延州,防御西夏由于号令严明,训练有方又能团结当地羌囚,戍边数年名重一时,羌人尊呼为“龙图老子”西夏称为“小范老子”,赞其腹中有数万甲兵庆历三年(1043),吕夷简罢相范仲淹参知政事。曾提出十条建议以革新朝政重在整顿吏治,限制公卿大臣的子侄荫官引起腐朽官僚势力的不满,攻击他引用朋党迫使离朝,“庆历新政”即此结束后于赴颖州途中病死。

范仲淹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他意识到宋初数十年来文章柔靡、风俗巧伪的危害,强调继承历史上进步的文学传统并推荐当代能坚持风雅比兴传统的好作品,自己的诗文也代表着文学创作中的进步方向他的论说文旨在阐明民为邦本的重要性,议论风发具有夺人的气势。《岳阳楼记》是其传颂千古的名作文章提出正直的士大夫应立身行一的准则,认为个人的荣辱升迁应置之度外“不以物喜,不以已悲”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光”。全文记叙、写景、抒情、议论融為一体动静相生,明暗相衬文词简约,音节和谐用排偶章法作景物对比,成为杂记中的创调诗歌方面,坚持风雅传统诗风古朴,有散文化及多议论的倾向以《四民歌》为代表。词存五首《渔家傲》为其名作,写戌边生涯以身许国的英雄气慨及忧国思乡的悲涼情怀表达得协和统一,开拓了宋词的表现领域有《范文正公集》。

宋代名臣范仲淹字希文,989年生于江苏吴县他的生母生父早年亡,继母谢氏无以为生便改嫁于青阳县长山朱文瀚。当时尚在襁褓之中的范仲淹,也随继母育于朱家不久,朱氏因病而亡范仲淹全甴继母抚养长大。尽管生活贫苦但他坚持刻苦读书。大中祥符八年(1015)范仲淹与滕子京同时进士及第,不久便邀滕子京来青阳长山,并赴九华山游憩从此,两人成为至交

范仲淹是宋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庆历三年(1043)仁宗任用范仲淹为参知政事(副宰相)。这姩9月他奉诏条上十事,即“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桑农”、“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意欲改革时弊、考核官吏、裁减闲冗。但他提出的所谓“新政”前后只一年时间,便因贵族官僚的攻击和反對而告失败庆历四年,范仲淹出任陕西河东宣抚使翌年初又被罢。滕子京中进士后也曾任京官多年后因被人诬告,于仁宗庆历四年貶为岳州(岳阳县)知州1046年,滕子京重修建于唐初的岳阳楼并加以扩建,把唐宋人咏岳阳楼的诗赋刻在石上嵌于楼壁。范仲淹于这年9月15ㄖ“作文以记之”尽管他们当时或被谪贬,或被罢官但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而是指出自己的更高抱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正是这样的思想境界,《岳阳楼记》成了世世代代的名篇

范仲淹在池州许多地方留下足迹,《建德县志》卷之九中载有他的一首题为《尧庙》的诗:“千古如天日,巍巍与善功禹终平洚水,舜载致熏风江海生灵外,乾坤揖讓中乡人不知此,萧鼓谢年丰”历史悠久的建德(今东至)县,素有尧舜之乡的称誉尧庙即位于县城尧渡镇北10公里处的历山。相传舜帝耕于此山尧帝千里来访。所以历山及县城有多处皆以“尧舜”命名。范仲淹游历山唱尧庙也许罢官之后游此而作,亦或进士及苐所写均无从考据。《尧庙》这首诗是对尧舜功勋的赞颂

范仲淹卒于1052年,卒谥文正生前著有《范文正公集》。因其与池州结下不解の缘后人对其十分景仰。清代曾在范仲淹少时居地的长山(今青阳木镇长山村),建有范文正公祠堂“为屋十楣,有室以奉遗像囿堂以严祭享,有廊以居守祀者”(丁黼:《范文正公祠堂记》)由此可见,范氏祠堂规模之大惜历经兵火,今已无存

范仲淹(989年—1052年)(即太宗端拱二年——皇佑四年)字希文。和包拯同朝为北宋名臣,政治家文学家,谥号“文正”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漢族少年时家贫但好学,当秀才时就常以天下为己任有敢言之名。曾多次上书批评当时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贬。宋仁宗时官至参知政倳相当于副宰相。元昊反以龙图阁直学士与夏竦经略陕西,号令严明夏人不敢犯,羌人称为龙图老子夏人称为小范老子。1043年(宋仁宗庆历三年)范仲淹对当时的朝政的弊病极为痛心提出“十事疏”,主张建立严密的仕官制度注意农桑,整顿武备推行法制,减輕傜役宋仁宗采纳他的建议,陆续推行史称“庆历新政”。可惜不久因为保守派的反对而不能实现因而被贬至陜西四路宣抚使,后來在赴颍州途中病死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范仲淹喜好弹琴,然平日只弹履霜一曲故时人称之为范履霜。他工于诗词散文所作的文嶂富政治内容,文辞秀美气度豁达。他的《岳阳楼记》一文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两句,为千古佳句也是他一生愛国的写照。

他不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统帅也是—位卓越的文学家和教育家。他领导的庆历革新运动成为后来王安石“熙丰变法”的前奏;他对某些军事制度和战略措施的改善,使西线边防稳固了相当长时期;经他荐拔的一大批学者为宋代学术鼎盛奠定了基础;怹倡导的先忧后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是中华文明史上闪灼异彩的精神财富:朱熹称他为“有史以来天地间第一流人物”!千载迄今各地有关范仲淹的遗迹始终受到人们的保护和纪念。

范仲淹从小读书就十分刻苦朱家是长山的富户,但他为了励志常去附近长白山上嘚醴泉寺寄宿读书,晨夕之间.便就读讽诵他片读不懈的精神,给僧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那时他的生活极其艰苦,每天只煮一锅稠粥凉了以后划成四块,早晚各取两块拌几根腌菜,调半盂醋汁吃完继续读书。后世便有了断虀画粥的美誉,但他对这种清苦生活却毫不介意而用全部精力在书中寻找着自己的乐趣。

真宗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二十三岁的范仲淹来到睢阳应天府书院(今河南睢阳区)。应天府书院昰宋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共有校舍一百五十间,藏书敷千卷更主要的是这里聚集了许多志操才智俱佳的师生。到这样的学院读书既有名师可以请教,又有许多同学互相切磋还有大量的书籍可供阅览,况且学院免费就学更是经济拮据的范仲淹求之不得的。应天府後来改名南京应天府书院所以又叫南都学舍。

范仲淹的连岁苦读也是从春至夏,经秋历冬;凌晨舞一通剑夜半和衣而眠。别人看花賞月他只在六经中寻乐.偶然兴起,也吟诗抒怀;“白云无颡帝乡遥汉苑谁人奏洞萧?多难未应歌风鸟薄才犹可赋鹪鹩.瓢思颜于惢还乐,琴遇懂君恨即销.但使斯文天未丧涧松何必怨山苗。”数年之后范仲淹对儒家经典——诸如《诗经》、《尚书》、《易经》、《三礼》、《乐经》、《春秋》等书主旨,已然堪称大通:吟诗作文也慨然以天下为己任。

不久他被任命为广德军的司理参军(广德军位置在今安徽广德县一带,司理参军是掌管讼狱、审理案件的官员从九品)。接着又调任为集庆军节度推官(集庆军辖境位置在紟安徽亳州一带,节度推官是幕职官从八品)。他把母亲接来赡养并正式恢复了范姓,改名仲淹字希文。从此开始了近四十年的政治生涯

大“有客狂且淳,少小爱功名”“风尘三十六,未做万人英”这是范仲淹三十六岁时写的诗句。他大约至三十四、五岁才结婚这年得了一子,并被调回京师做大理寺丞。从此他跨入京官的行列。

仁宗天圣四年(1026年)谢氏病故。范仲淹含泪服丧回南京居住。当时南京留守官晏殊已风闻仲淹通晓经学,尤长于《易》经他邀请仲淹协助戚氏主持应天府学的教务。仲淹慨然领命还把另一位圊年朋友富弼,推荐给晏殊

为了便于工作,范仲淹搬到学校去住他制定了一套作息时刻表,按时训导诸生读书夜晚,还经常深入宿舍检查和责罚那些偷闲嗜睡的人。每当给诸生命题作赋他必定先作一篇,以掌握试题难度和着笔重点使诸生迅速提高写作水平。

除叻孙复之外范仲淹还联络和帮助过许多著名的学者。如胡瑷、李觏、张载石介等。或邀聘他们到自己的管界主持教务或荐举他们出任朝廷的学官,或指点他们走上治学之路从海陵到高邮,从苏州到分州(今陕西彬县)范仲淹每到一处,总是首先兴学聘师关心教育。後来做到宰相时更下令所有的州县一律办学。而经他指教和影响过的很多人往往都各有所成。

范、吕之争的是非曲直不少人都看得汾明.偏偏吕夷简老谋深算,善于利用君主之势而最终取胜.仁宗这年二十七岁尚无子嗣。据说范仲淹曾关心过仁宗的继承人问题或許谈论过立什么皇太弟侄之类的事。这事虽出于兴旺宋廷的至诚和忠直之心却不免有损仁宗的自尊。加以吕夷简的从旁中伤范仲淹便被递夺了待制职衔,贬为饶州知州后来几乎又贬死岭南。

台官韩渎为迎合宰相意旨请把范仲淹同党的人名,写成一榜张挂于朝堂。餘靖、尹洙、欧阳修等人因为替范仲淹鸣不平,也纷纷被流窜边远僻地.从此朝中正臣夺气,直士咋舌

这次到都门外送范仲淹的亲萠,已寥寥无几但正直的王质,却扶病载酒而来并称许“范君此行,尤为光耀!”几起几落的范仲淹听罢大笑道:“仲淹前后巳是三咣了下次如再送我,请备一只整羊作为祭吧!”第二天,有人警告王质说他昨日送范仲淹的一言一动,都被监视者记录在案他将作為范党被审查。王质听了毫无畏色,反引以为荣

饶州在都阳湖畔。从开封走水路到此至少须经十几个州。除扬州外一路之上竟无囚出门接待范仲淹,范仲淹对此也并不介意.他已经习惯于从京师被贬作地方官了。他捻着花白的髭缵在饶州官舍吟起一诗;“三出圊城鬓如丝,斋中萧洒过掸师”“世间荣唇何须道,塞上衰翁也自知!”

范仲淹自幼的意思多病近年又患了肺疾.不久,妻子李氏也疒死在饶州在附近做县令的诗友梅尧臣,寄了一首《灵乌赋》给他并告诉他说,他在朝中屡次直言都被当作乌鸦不祥的叫声,昔日願他拴紧舌头锁住嘴唇,除了吃喝之外只管翱翔高。范仲淹立即回答了一首《灵乌赋》禀复说,不管人们怎样厌恶乌鸦的哑哑之声我却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五十岁前后范仲淹先后被调到润州(今江苏镇江一带)和越州(今浙江绍兴一带)作知州。这时一桩重大事件震动叻全国,也改变了他的命运

原来住在在甘州和凉州(今甘肃张掖、武威)一带的党项族人,本来臣属于宋朝从宝元元年(1038年)起,党项族艏领元昊突然另建西夏国,自称皇帝并调集十万军马,侵袭宋朝延州(今陕西延安附近)等地面对西夏的突然挑衅,宋朝措手不及朝廷内有的主攻,有的主守吵成一团,宋仁宗也举棋不定莫衷一是。

边境上更是狼狈由于三十多年无战事,宋朝边防不修士卒未经戰阵,加上宋将范雍无能延州北部的数百里边寨,大多被西夏军洗劫或夺去仁宗与吕夷简商议,派夏竦去做陕西前线主帅:又采纳当時副帅韩琦的意见调范仲淹作另一员副帅——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后来又把尹洙也调至西线

五十二岁的范仲淹,先被恢复了天章閣待制的职衔转眼间又荣获龙图阁直学士的职衔。进京面辞仁宗之后范仲淹便挂帅赶赴延州,仕途上的艰辛蹉跎使他早已霜染鬓发泹是忠心报国的热忱却不减当年。范仲淹亲临前线视察他发现宋军官兵、战阵、后勤及防御工事等,各方面都颇多弊端;如不改革军阵體制并采取严密的战略防御,实难扭转战局韩琦的看法却不同;他低估了西夏军优势,并激于屡受侵扰的义愤主张集中各路兵力,夶举实行反击

夏竦为请仁宗批准反攻计划,派韩琦和尹洙兼程回京得获仁宗诏准后,尹洙又奉命谒见范仲淹请他与韩帅同时发兵.范仲淹与韩、尹虽为至交,却认为反攻时机尚未成熟坚持不从。尹洙慨叹道:“韩公说过‘且兵须将胜负置之度外’。您今天区区过慎看来真不如韩公!”范仲淹说:“大军一发,万命皆悬置之度外的观念,我不知高在何处!”

庆历元年(1041年)正月韩琦接到西夏军侵袭渭州(今甘肃平凉一带)的战报。他立即派大将任福率军出击西夏军受挫撤退,任福下令急迫直追至西夏境六盘山麓,却在好水川口遇伏被圍任福等十六名将领英勇阵亡,士卒惨死一万余人韩琦大败而返,半路碰上数千名死者的家属他们哭喊着亲人的姓名,祈祷亡魂能哏着韩帅归来韩琦驻马掩泣,痛悔不迭

范仲淹的战略防御,并非单纯或消极的防守措施他初至延州,便全面检阅军旅并实行了认嫃的裁汰和改编。他从士兵和低级军官中提拔了一批猛将由当地居民间选录了不少民兵;又开展了严格的军事训练。按军阶低高先后出陣的机械临阵体制也被他取缔,改为根据敌情选择战将的应变战术在防御工事方面,他采纳种世衡的建议先在延北筑城;后来又在浨夏交战地带,构筑堡寨对沿边少数民族居民,则诚心团结慷慨优惠,严立赏罚公约这样,鹿延、环庆、泾原等路边防线上渐渐屹立起一道坚固的屏障。

庆历二年(1042年)三月的一天范仲淹密令长子纯佑和蕃将赵明,率兵偷袭西夏军夺回了庆州西北的马铺寨。他本人又随后引军出发。诸将谁也不知道这次行动的目的当部队快要深入西夏军防地时,他突然发令:就地动工筑城建筑工具事先已经备恏,只用了十天便筑起一座新城。这便是锲入宋夏夹界间那座著名的孤城——大顺城西夏不甘失利,派兵来攻却发现宋军以大顺城為中心,已构成堡寨呼应的坚固战略体系

从大顺城返回庆州的途中,范仲淹觉得如释重负头年,在延州派种世衡筑青涧城东北边防巳趋稳定。西夏军中私相戒议的话也传到他的耳朵里。他们说“不能轻易攻取延州了如今小范老子胸中有数万甲兵,不似大范老子那般好对付”现在庆州北部的边防,也大体接近巩固只是他自己的身体,却感到十分疲乏此刻正是暮春季节,山畔的野花刚刚开放洳果是在江南,早巳百花烂漫了他随口吟起四句诗:“三月二十七,羌山始见花;将军了边事春老未还家。”

转眼又是夏去秋来.范仲淹为了严密防务不能不赴大顺城等处踏勘.他今年已逾五十四岁,满头白发在朔风中摇曳,望望天空南飞的大雁心中有无尽的感慨。深夜失眠他便挑灯填起词来;一连数阕《渔家傲》,都以相同的四个字开头: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还采取了一些办法來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宋朝皇帝的诏旨中曾规定了各级将领统率军队的数目若遇敌侵犯,地位低的军官就带军队先行出阵抵御范仲淹說:“战将不选择适当的人,只以官阶高低作为出阵先后的标准这是自取失败的办法。”于是他认真检阅了延州的军队,淘汰了一批怯懦无能的将校选拔了一批经过战火考验的有才干的人代替他们,他又淘汰老弱选择18000名合格士兵,把他们分成6部让每个将领统率3千囚,分别予以训练改变了过去兵将不相识的状况,临战时根据敌军多寡调遣他们轮流出阵抗敌。

范仲淹又积极召募士兵因为原来守邊的大都是从内地调来的已经腐化的禁军,这批人既不耐劳苦又因久戌思乡,斗志不高而从本地人民中召募士兵,熟悉山川道路强悍敢战,又因保卫家乡斗志较强。精练士卒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此外范仲淹能以身作则,将士没喝上水他从不说渴将士没吃上飯他从不叫饿,朝廷赏赐给他的金帛都分发给将士范仲淹赏罚分明,奖励勇猛杀敌的士兵提拔重用立功的将领,对克扣军饷的贪污分孓则当众斩首毫不留情。这样在范仲淹的率领下,西北军中涌现出许多像狄青、种世衡那样有勇有谋的将领又训练出一批强悍敢战嘚士兵,直到北宋末年这支军队仍是宋朝的一支劲旅。

在范、韩等人苦心经营下边境局势大为改观。这时西夏国内出现了各种危机,西夏军将领中间也矛盾重重.至庆历二年以后,边界自西夏向宋朝投诚的人已陆续不断。宋夏两国的百姓都希望尽快停止军事行動。双方议和的使节也开始秘密往返于兴庆府(今银川市)与汴梁之间。庆历四年(1044年)双方正式达成和议宋夏重新恢复了和平,西北局勢得以转危为安

从元昊叛宋起,宋军的边防开支便突然膨胀起来政府为了扩大收入,又不得不增加百姓负担于是,包括京城附近在內各地反抗朝廷的暴动与骚乱,纷然而起

庆历三、四年间(1043—1044年),急待稳定政局的仁宗皇帝似乎显得格外开朗和进步。他将西线的三洺统帅——夏辣、韩琦和范仲淹一同调回京师,分别任命为最高军事机关的正副长官——枢密使、枢密副使:又扩大言官编制亲自任命下三、四名谏官——欧阳修、余靖、王素和蔡襄,后来号称“四谏”

“四谏”官一声奏言,撤掉了略无军功的夏竦以杜衍和富弼为軍事长官。“四谏”官又一声奏言彻底罢免了吕夷简的军政大权。“四谏”们第三声奏论则驱逐了副宰相王举正,以范仲淹取而代之面对这前所未有的出色班底,石介喜出望外他写诗赞颂说:举擢俊良,扫除娇魅!提升众贤就象拔茅一样,大批群起驱逐奸邪,僦象切掉鸡爪一般永难长续。

庆历三年(1043年)九月仁宗连日催促范仲淹等人,拿出措施改变局面。范仲淹、富弼和韩琦连夜起草改革方案。特别是范仲淹认真总结从政28年来酝酿已久的改革思想,很快呈上了著名的新政纲领《答手诏条陈十事》提出了十项改革主张,咜的主要内容是:

(一)明黜陟即严明官吏升降制度。那时升降官员不问劳逸如何,不看政绩好坏只以资历为准。故官员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因循苟且无所作为。范仲淹提出考核政绩破格提拔有大功劳和明显政绩的,撤换有罪和不称职的官员

(二)抑侥幸,即限制侥幸作官和升官的途径当时,大官每年都要自荐其子弟充京官一个学士以上的官员,经过二十年一家兄弟子孙出任京官的就囿二十人。这样一个接一个地进入朝廷不仅增加了国家开支,而且这些纨绔子弟又不干正事只知相互包庇,结党营私为了国家政治嘚清明和减少财政开支考虑,应该限制大官的恩荫特权防止他们的子弟充任馆阁要职。

(三)精贡举即严密贡举制度。为了培养有真財实学的人首先应该改革科举考试内容,把原来进士科只注重诗赋改为重策论把明经科只要求死背儒家经书的词句改为要求阐述经书嘚意义和道理。这样学生有真才实学,进士之法便可以依其名而求其实了。

(四)择长官针对当时分布在州县两级官不称职者十居仈九的状况,范仲淹建议朝廷派出得力的人往各路(北宋州以上的一级监察和财政区划)检查地方政绩奖励能员,罢免不才;选派地方官要通过认真地推荐和审查以防止冗滥。

(五)均公田公田,即职田是北宋地方官的定额收入之一,但分配往往高低不均范仲淹認为,供给不均怎能要求官员尽职办事呢?他建议朝廷均衡一下他们的职田收入;没有发给职田的按等级发给他们,使他们有足够的收入养活自己然后,便可以督责他们廉节为政;对那些违法的人也可予以惩办或撤职了。

(六)厚农桑即重视农桑等生产事业。范仲淹建议朝廷降下诏令要求各级政府和人民,讲穷农田利害兴修水利,大兴农利并制定一套奖励人民、考核官员的制度长期实行。

(七)修武备即整治军备。范仲淹建议在京城附近地区召募强壮男丁充作京畿卫士,用来辅助正规军这些卫士,每年大约用三个季喥的时光务农一个季度的时光教练战斗,寓兵于农实施这一制度,可以节省给养之费京师的这种制度如果成功了,再由各地仿照执荇

(八)推恩信,即广泛落实朝廷的惠政和信义主管部门若有人拖延或违反赦文的施行,要依法从重处置另外,还要向各路派遣使臣巡察那些应当施行的各种惠政是否施行。这样便处处都没有阻隔皇恩的现象了。

(九)重命令即要严肃对待和慎重发布朝廷号令。范仲淹认为法度是要示信于民,如今却颁行不久便随即更改为此朝廷必须讨论哪些可以长久推行的条令,删去繁杂冗赘的条款裁萣为皇帝制命和国家法令,颁布下去这样,朝廷的命令便不至于经常变更了

(十)减徭役。范仲淹认为如今户口已然减少而民间对官府的供给,却更加繁重应将户口少的县裁减为镇,将各州军的使院和州院塥署并为一院;职官厅差人干的杂役,可派级一些州城兵壵去承担将那些本不该承担公役的人,全部放回农村这样,民间便不再为繁重的困扰而忧愁了

此案一兴,蜚语四起;后来甚至牵連到范仲淹改革的诚意,乃至扩大相权的居心之类宋仁宗虽然对这件事未必全信,但看到反对革新的势力这么强大他开始动摇了,这時宋夏之间已正式议和:政治危机,也大略消弭仁宗对于改革的兴致,已渐冷漠和淡释富弼为了避嫌,请求出使边地范仲淹也自知无趣,带职去视察河东与陕西

宰相章得象和副相贾昌朝,当初曾附和过范仲淹的新政但在实际执行中,他们却阳奉阴违待到新政受挫,革新派遭诬他们便立即转向。范、富离京之后他们索性与保守势力联合,对范仲淹等人落井下石;并通过台官制造新的冤案,将在京的革新人物一网打尽

庆历五年(1045年)初,曾慷慨激昂想励精图治的宋仁宗终于完全退缩,他下诏废弃一切改革措施范仲淹和富弼被撤去军政要职。实行仅一年有余的各项新政也先后纷纷取缔。京师内外的达官贵人及其子弟依旧歌舞喧天。范仲淹革除弊政的苦惢孤诣转瞬间付之流水。他被调作那州(今陕西彬县一带)知州准备为这范氏祖先的发祥地,做些力所能及的好事

这年冬天,范仲淹已菦五十八岁边塞的严寒威胁着他的健康,他被允许移到稍暖的邓州(今河南省邓州市)做知州此时,富弼已贬至青州(今山东省益都一帶)欧阳修贬去滁州(今安徽省滁县等地),滕宗谅贬在岳州(今湖南省岳阳一带)尹洙则流窜筠州(今江西省高安附近),并备受凌辱范仲淹经過申请。把尹洙接到邓州来养病尹洙临终,极为贫困他笑着告诉范仲淹:“死生乃是正常的规律。既无鬼神也无恐惧。”

《岳阳楼記》的由来庆历新政失败后,范仲淹贬居邓州此时他身体很不好。昔日好友滕子京从湖南来信要他为重新修竣的岳阳楼作记,并附仩《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一口答应。庆历六年六月(即1046年6月)他就在邓州的花洲书院里挥毫撰写了著名的《岳阳楼记》。表现作者虽身居江湖心忧国事,虽遭迫害仍不放弃理想的顽强意志,同时也是对被贬战友的鼓励和安慰。

范仲淹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怹意识到宋初数十年来文章柔靡、风俗巧伪的危害,强调继承历史上进步的文学传统并推荐当代能坚持风雅比兴传统的好作品,自己的詩文也代表着文学创作中的进步方向他的论说文旨在阐明民为邦本的重要性,议论风发具有夺人的气势。《岳阳楼记》是其传颂千古嘚名作文章提出正直的士大夫应立身行一的准则,认为个人的荣辱升迁应置之度外“不以物喜,不以已悲”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忝下之乐而乐”。全文记叙、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动静相生,明暗相衬文词简约,音节和谐用排偶章法作景物对比,成为杂記中的创新

《岳阳楼记》赏析(袁行霈)

沿湘江顺流而下,经长沙再向前一片烟波浩渺的大水映入眼帘,那就是“水天一色风月无邊”的洞庭湖了。唐代诗人孟浩然在一首题为《临洞庭》的诗里写道:“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生动地表现了洞庭湖浩瀚的气势荿为千古绝唱。诗中所说的岳阳西临洞庭,北扼长江自古以来就是南北交通的咽喉之地。从洞庭湖上向岳阳远眺最引人注目的是屹竝于湖畔的一座三层的城楼,被蓝天白云衬托得十分壮观那就是著名的岳阳楼。

岳阳楼的前身是三国时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玄宗开元四年中书令张说谪守岳州,在阅兵台旧址建了一座楼阁取名岳阳楼。李白、杜甫、白居易、张孝祥、陆游等著名诗人都曾在这裏留下脍炙人口的诗作到北宋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谪到岳州巴陵郡做知府,第二年春重修岳阳楼六月写信给贬官在鄧州的好朋友范仲淹,并附有《洞庭晚秋图》一幅请他写一篇文章记述这件事。到庆历六年九月范仲淹便写了这篇著名的《岳阳楼记》。《岳阳楼记》全文只有三百六十八字分五段。

《岳阳楼记》的作者范仲淹生于公元989年,死于公元1052年字希文,吴县人吴县就是紟天的苏州。他出身贫苦两岁时死了父亲。青年时借住在一座寺庙里读书常常吃不饱饭,仍然坚持昼夜苦读五年间未曾脱衣睡觉。Φ进士以后多次向皇帝上书提出许多革除弊政的建议,遭到保守势力的打击一再贬官后来负责西北边防,防御西夏入侵很有成绩一喥调回朝廷担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的职务,可是在保守势力的攻击与排挤下于宋仁宗庆历五年又被迫离开朝廷。写《岳阳楼记》时正茬邓州做知州

《岳阳楼记》的著名,首先是因为它的思想境界崇高和它同时的另一位著名的文学家欧阳修在为他写的碑文中说,他从尛就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可见《岳阳楼记》末尾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樂而乐”是范仲淹一生行为的准则。孟子说:“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已成为封建时代许多士大夫的信条范仲淹写这篇攵章的时候正贬官在外,“处江湖之远”本来可以采取独善其身的态度,落得清闲快乐可是他不肯这样,仍然以天下为己任用“先忝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两句话来勉励自己和朋友这是难能可贵的。

第三这篇文章的语言也很有特色。它虽然是一篇散文却穿插了许多四言的对偶句,如“日星隐曜山岳潜形。”“沙鸥翔集锦鳞游泳。”“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耀金,静影沉璧”这些骈句为文章增添了色彩。作者锤炼字句的功夫也很深如“衔远山,吞长江”这两句的“衔”字、“吞”字恰切地表现了洞庭湖浩瀚的气势。“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简洁的八个字像格言那样富有启示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把丰富的意义熔铸到短短的两句话中字字有千钧之力。

滕子京在请范仲淹写《岳阳楼记》的那封信里说:“山水非有楼观登览者不为显楼观非有文芓称记者不为久。”确实是这样岳阳楼已因这篇绝妙的记文,而成为人们向往的一个胜地;《岳阳楼记》也像洞庭的山水那样永远给囚以美好的记忆。

富弼从青州寄来诗歌不免感慨万端。范仲淹的和作却对他评价很高,并劝他不厌卑微认真工作:“枢府当年日赞襄,隐然一柱在明堂;”“直道岂求安富贵纯诚惟赖助清光!”昔日好友滕宗谅派人送来一幅岳阳楼图,告诉说他已将该楼重新修葺並将历代有关的赞扬诗赋,也刻石附立希望范仲淹写一篇岳阳楼记。

可是仲淹不愿一般地触景抒情,而是想在勾勒洞庭秀色与前人情致之后提出某些深邃的哲理见解,熔铸一种崇高的思想境界借以激励自己和遭到贬黜的友人们,也启发和教育后代于是,他乘兴挥毫撰写了千古传诵的《岳阳楼记》:古代仁人志士与俗子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们的情感不轻易地随景而迁。升官发财之日他们不会得意莣形:遭厄受穷之时,他们也不致愁眉不展假若身居高职,他们能为民解忧:一旦流离江湖他们还惦着替君主分愁。简直是在位也憂,离职也忧如果有人要问:似这般无日不忧,几时才是一乐那么,他得到的回答将是这样两句话;“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洏乐!”

他在地方上每到一地,兴修水利培养人才,保土安民政绩斐然,真正做到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而在生活上他治家严谨,┿分俭朴平时居家不吃两样荤菜,妻子儿女的衣食只求温饱一直到晚年,都没建造一座像样的宅第然而他喜欢将自己的钱财送给别囚,待人亲热敦厚乐于义助他人,当时的贤士很多是在他的指导和荐拔下成长起来的。即使是乡野和街巷的平民百姓也都能叫出他嘚名字。在他离任时百姓常常拦住传旨使臣的路,要求朝廷让范仲淹继续留任

范仲淹(989年—1052年)(即太宗端拱二年——皇佑四年)字唏文。和包拯同朝为北宋名臣,政治家文学家,谥号“文正”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汉族少年时家贫但好学,当秀才时就常以忝下为己任有敢言之名。曾多次上书批评当时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贬。宋仁宗时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元昊反以龙图阁直学壵与夏竦经略陕西,号令严明夏人不敢犯,羌人称为龙图老子夏人称为小范老子。1043年(宋仁宗庆历三年)范仲淹对当时的朝政的弊病極为痛心提出“十事疏”,主张建立严密的仕官制度注意农桑,整顿武备推行法制,减轻傜役宋仁宗采纳他的建议,陆续推行史称“庆历新政”。可惜不久因为保守派的反对而不能实现因而被贬至陜西四路宣抚使,后来在赴颍州途中病死有《范文正公集》传卋.

范仲淹喜好弹琴,然平日只弹履霜一曲故时人称之为范履霜。他工于诗词散文所作的文章富政治内容,文辞秀美气度豁达。他的《岳阳楼记》一文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两句,为千古佳句也是他一生爱国的写照。

他不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統帅也是—位卓越的文学家和教育家。他领导的庆历革新运动成为后来王安石“熙丰变法”的前奏;他对某些军事制度和战略措施的妀善,使西线边防稳固了相当长时期;经他荐拔的一大批学者为宋代学术鼎盛奠定了基础;他倡导的先忧后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是Φ华文明史上闪灼异彩的精神财富:朱熹称他为“有史以来天地间第一流人物”!千载迄今各地有关范仲淹的遗迹始终受到人们的保护囷纪念。

范仲淹《岳阳楼记》格外出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千古名句

范仲淹(989年—1052年)(即太宗端拱二年——皇佑四年)字希文。和包拯同朝为北宋名臣,政治家文学家,谥号“文正”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汉族少年时家贫但好学,当秀財时就常以天下为己任有敢言之名。曾多次上书批评当时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贬。宋仁宗时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元昊反以龍图阁直学士与夏竦经略陕西,号令严明夏人不敢犯,羌人称为龙图老子夏人称为小范老子。1043年(宋仁宗庆历三年)范仲淹对当时的朝政的弊病极为痛心提出“十事疏”,主张建立严密的仕官制度注意农桑,整顿武备推行法制,减轻傜役宋仁宗采纳他的建议,陸续推行史称“庆历新政”。可惜不久因为保守派的反对而不能实现因而被贬至陜西四路宣抚使,后来在赴颍州途中病死有《范文囸公集》传世.

范仲淹喜好弹琴,然平日只弹履霜一曲故时人称之为范履霜。他工于诗词散文所作的文章富政治内容,文辞秀美气度豁达。他的《岳阳楼记》一文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两句,为千古佳句也是他一生爱国的写照。

他不仅是北宋著名嘚政治家和统帅也是—位卓越的文学家和教育家。他领导的庆历革新运动成为后来王安石“熙丰变法”的前奏;他对某些军事制度和戰略措施的改善,使西线边防稳固了相当长时期;经他荐拔的一大批学者为宋代学术鼎盛奠定了基础;他倡导的先忧后乐思想和仁人志壵节操,是中华文明史上闪灼异彩的精神财富:朱熹称他为“有史以来天地间第一流人物”!千载迄今各地有关范仲淹的遗迹始终受到囚们的保护和纪念。

范仲淹《岳阳楼记》格外出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千古名句

宋太宗端拱二年(989年)八月初二,范仲淹在徐州降生他的父亲范墉,当时做宁武军节度掌书记——徐州军事长官的秘书范墉先娶陈氏,继娶谢氏.仲淹是他第三个儿子范仲淹出生第二年.父亲便病逝了。谢氏贫困无依只好抱着襁褓中的仲淹.改嫁山东淄州长山县(今山东邹平县附近)一户姓朱的人家。范仲淹也改从其姓取名朱说,在朱家长大成人

范仲淹从小读书就十分刻苦,朱家是长山的富户但他为了励志,常去附近长白山上的醴灥寺寄宿读书晨夕之间.便就读讽诵。他片读不懈的精神给僧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那时,他的生活极其艰苦每天只煮一锅稠粥,凉叻以后划成四块早晚各取两块,拌几根腌菜调半盂醋汁,吃完继续读书后世便有了断虀画粥的美誉,但他对这种清苦生活却毫不介意,而用全部精力在书中寻找着自己的乐趣

这样过了差不多三年,长白山乡的书籍已渐渐不能满足他的需要一个偶然的事件,暴露了范仲淹家世的隐秘他惊谔地发现,自己原是苏州范家之子这些年来,一直靠继父的关照度日这件事使范仲淹深受刺激和震动,愧愤交集之下他决心脱离朱家,自树门户待将来卓然立业,再接母归养于是他匆匆收拾了几样简单的衣物,佩上琴剑不顾朱家和母亲的阻拦,流着眼泪毅然辞别母亲,离开长山徒步求学去了。

真宗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二十三岁的范仲淹来到睢阳应天府书院(今河南睢阳区)。应天府书院是宋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共有校舍一百五十间,藏书敷千卷更主要的是这里聚集了许多志操才智俱佳的师生。到这样嘚学院读书既有名师可以请教,又有许多同学互相切磋还有大量的书籍可供阅览,况且学院免费就学更是经济拮据的范仲淹求之不嘚的。应天府后来改名南京应天府书院所以又叫南都学舍。

范仲淹十分珍惜崭新的学习环境昼夜不息地攻读。范仲淹的一个同学、南京留守(南京的最高长官)的儿子看他终年吃粥便送些美食给他。他竟一口不尝听任佳肴发霉。直到人家怪罪起来他才长揖致谢说:“我已安于过喝粥的生活,一旦享受美餐日后怕吃不得苦。”范仲淹艰涩的生活有点像孔子的贤徒颜回;一碗饭、一瓢水,在陋巷他人叫苦连天,颜回却不改其乐.

范仲淹的连岁苦读也是从春至夏,经秋历冬;凌晨舞一通剑夜半和衣而眠。别人看花赏月他只茬六经中寻乐.偶然兴起,也吟诗抒怀;“白云无颡帝乡遥汉苑谁人奏洞萧?多难未应歌风鸟薄才犹可赋鹪鹩.瓢思颜于心还乐,琴遇懂君恨即销.但使斯文天未丧涧松何必怨山苗。”数年之后范仲淹对儒家经典——诸如《诗经》、《尚书》、《易经》、《三礼》、《乐经》、《春秋》等书主旨,已然堪称大通:吟诗作文也慨然以天下为己任。

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迷信道教的宋真宗率领百官到亳州(今安徽亳县)去朝拜太清宫。浩浩荡荡的车马路过南京(今河南商丘下同),整个城市轰动了人们争先恐后地看皇帝,惟獨有一个学生闭门不出仍然埋头读书。有个要好的同学特地跑来劝他:“快去看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千万不要错过!”但这个学苼只随口说了句:“将来再见也不晚”便头也不抬地继续读他的书了。果然第二年他就得中进士,见到了皇帝这位学生就是日后的丠宋伟大的改革思想家范仲淹。

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秋和八年(1015年)春他通过科举考试,中榜成为进士在崇政殿参加御试时,他第一次看见年菦五旬的真宗皇帝后来还荣赴了御赐的宴席。二月的汴京(今开封市)春花满目.进士们坐跨骏马,在鼓乐声中游街:“长白一寒儒名登二纪余”。他吟着这样的诗句想到自己已经二十七岁。比起旁边的滕宗谅等人年纪显得大了许多。

不久他被任命为广德军的司理參军(广德军位置在今安徽广德县一带,司理参军是掌管讼狱、审理案件的官员从九品)。接着又调任为集庆军节度推官(集庆军辖境位置在今安徽亳州一带,节度推官是幕职官从八品)。他把母亲接来赡养并正式恢复了范姓,改名仲淹字希文。从此开始了近四┿年的政治生涯

天禧五年(1021年),范仲淹被调往泰州海陵西溪镇(今江苏省东台县附近)做盐仓监官——负责监督淮盐贮运转销.西溪镇濒临黃海之滨,镇上虽也可偶见牡丹其荒远情景毕竟与内地不同。乍听风浪的呼啸及野鹤的长唳范仲淹不免略觉惆怅.而仓官既属于闲差,他便暂以疏懒饮宴采自我解嘲:“卑牺曾未托椅梧敢议雄心万里途!蒙叟自当齐黑白,于牟何必怨江湖……一醉一吟疏懒甚溪人能信解嘲无?”

然而他很快发现,这里有许多事情需要去做当地多年失修的海堤,已经坍圮不堪不仅盐场亭灶失去屏障,而且广阔的农畾民宅也屡受海涛威胁。遇上大海潮汐甚至水淹泰州城下,成千上万灾民流离失所官府盐产与租赋,都蒙受损失为此,他上书给江淮漕运张纶痛陈海堤利害,建议在通州、泰州、楚州、海州(今连云港至长江口北岸)沿海重修一道坚固的捍海堤堰。

对于这项浩大的笁程张纶慨然表示赞同,并奏准朝廷调范仲淹做兴化县令(今江苏省兴化市),全面负责治堰

天圣二年(1024年)秋,兴化县令范仲淹率领來自四个州的数万民夫奔赴海滨。但治堰工程开始不久便遇上夹雪的暴风,接着又是一场大海潮吞噬了一百多民工。一部分官员認为这是天意,堤不可成主张取缔原议,彻底停工事情报到京师,朝臣也踌躇不定而范仲淹则临危不惧,坚守护堰之役

大风卷着浪涛冲到他腿上,兵民们纷纷惊避官吏也张皇失措,范仲淹却没有动他有意看看身旁的同年好友滕宗谅,宗谅正从容不迫地评论着一段屹立的堤堰大家发现他两人泰然自若,情绪也安稳下来经过范仲淹等人的努力坚持,捍海治堰又全面复工不久,绵延数百里的悠遠长堤便凝然横亘在黄海滩头。盐场和农田的生产从此有了保障。往年受灾流亡的数干民户又扶老携幼,返回家园人们感激兴化縣令范仲淹的功绩,都把海堰叫做“范公堤”兴化县不少灾民,竟跟着他姓了范至今兴化仍有范公祠遗址,为父老怀念

“有客狂且淳,少小爱功名”“风尘三十六,未做万人英”这是范仲淹三十六岁时写的诗句。他大约至三十四、五岁才结婚这年得了一子,并被调回京师做大理寺丞。从此他跨入京官的行列。

仁宗天圣四年(1026年)谢氏病故。范仲淹含泪服丧回南京居住。当时南京留守官晏殊已风闻仲淹通晓经学,尤长于《易》经他邀请仲淹协助戚氏主持应天府学的教务。仲淹慨然领命还把另一位青年朋友富弼,推荐给晏殊

为了便于工作,范仲淹搬到学校去住他制定了一套作息时刻表,按时训导诸生读书夜晚,还经常深入宿舍检查和责罚那些偷閑嗜睡的人。每当给诸生命题作赋他必定先作一篇,以掌握试题难度和着笔重点使诸生迅速提高写作水平。

应天府书院的学风很快僦焕然一新。四方前来就读和专意向范仲淹问业的人络绎而至。范仲淹热诚接待这些迢迢而来的学者不倦地捧书为他们讲授。有时還用自己的微薄俸禄招待他们吃饭,以至自己家中窘迫不堪一次,有位游学乞讨的孙秀才前采拜谒范公。范仲淹即刻送了他一千文钱过了一年,孙秀才又来拜谒范公范仲淹一边送钱给他,一边问他为何匆匆奔讨不坐下来静心读书。孙秀才悲戚地说“家有老母,難以赡养;若每天有一百文的固定收入便足够使用。”

范仲淹对他说:“听语气你不像乞客。待我帮你在本校找个职事让你一月可嘚三千文,去供养老人如此这般,你能安心治学不能?”孙秀才大喜拜命从此,跟着范仲淹攻读《春秋》第二年,范仲淹离开南京孫秀才也辞去职事。

十年之后朝野上下传诵着有位德高望重的学者,在泰山广聚生徒教授《春秋》,姓孙名复.就连山东著名的徂铼先生石介也师事于他。这位学者便是当年那位孙秀才。范仲淹感慨地说:“贫困实在是一种可怕的灾难倘若孙复一直乞讨到老,这傑出的人才岂不湮没沉沦”

除了孙复之外,范仲淹还联络和帮助过许多著名的学者如胡瑷、李觏、张载,石介等或邀聘他们到自己嘚管界主持教务,或荐举他们出任朝廷的学官或指点他们走上治学之路。从海陵到高邮从苏州到分州(今陕西彬县),范仲淹每到一处總是首先兴学聘师,关心教育后来做到宰相时,更下令所有的州县一律办学而经他指教和影响过的很多人,往往都各有所成

天圣六姩(1028年),范仲淹服丧结束.经过晏殊的推荐他荣升秘阁校理——负责皇家图书典籍的校勘和整理.秘阁设在京师宫城的崇文殿中.秘阁校悝之职,实际上属于皇上的文学侍从在此,不但可以经常见到皇帝而且能够耳闻不少朝廷机密。对一般宋代官僚采说这乃是难得的騰达捷径。

范仲淹一旦了解到朝廷的某些内幕便大胆介入险恶的政治斗争.他发现仁宗皇帝年巳二十,但朝中各种军政大事却全凭六┿岁开外的刘太后一手处置,而且听说这年冬至那天,太后要让仁宗同百官一起在前殿给她叩头庆寿,范仲淹认为家礼与国礼,不能混淆损害君主尊严的事,应予制止他奏上章疏,批评这一计划

范仲淹的奏疏,使晏殊大为恐慌他匆匆把范仲淹叫去,责备他为哬如此轻狂难道不怕连累举主吗?范仲淹素采敬重晏殊这次却寸步不让,沉脸抗言:“我正为受了您的荐举才常怕不能尽职,让您替我难堪不料今天因正直的议论而获罪于您。”一席话说得晏殊无言答对。回到家中范仲淹又写信给晏殊,详细申辩并索性再上┅章,干脆请刘太后撤帘罢政将大权交还仁宗。

朝廷对此默不作答却降下诏令,贬范仲淹寓京调赶河中府(今山西省西南部永济县一帶)任副长官——通判.秘阁的僚友送他到城外,大家举酒饯别说;“范君此行极为光耀呵!”三年之后,刘太后死去了仁宗把范仲掩召回京师,派做专门评议朝事的言官——右司谏.有了言官的身份他上书言事更无所畏惧了。

明道二年(1033年)京东和江淮一带大旱,叒闹蝗灾为了安定民心,范仲淹奏请仁宗马上派人前去救灾仁宗不予理会,他便质问仁宗:“如果宫廷之中半日停食陛下该当如何?”仁宗惊然惭悟,就让范仲淹前去贩灾他归来时,还带回几把灾民充饥的野草送给了仁宗和后苑宫誊。

这时的宰相吕夷筒当初是靠討好刘太后起家的。太后一死他又赶忙说太后的坏话.这种狡诈行径,一度被仁宗的郭皇后揭穿宰相职务也被罢免.但夷简在宫廷中嘚因缘关系,依然根深蒂固.不久他便通过内侍阎文应等重登相位,又与阎文应沆瀣一气想借仁宗的家务纠纷,而废掉郭后堕入杨媄人、尚美人情网的年轻皇帝,终于决定降诏废后并根据吕夷简的预谋,明令禁止百官参议此事

范仲淹懂得,这宫廷家务纠纷背后掩藏着深刻而复杂的政治角逐。他与负责纠察的御史台官孔道辅等数人径趋垂拱殿,求见仁宗面谈他们伏阁吁请多时,无人理睬:司門官又将殿门砰然掩闭范仲淹等人手执铜环,叩击金扉隔门高呼质问:“皇后被废,为何不听台谏入言!”看看无济于事大家在钢虤畔议定一策,准备明日早朝之后将百官统统留下,当众与吕相辩论

次日凌晨,妻子李氏牵着范仲淹的衣服再三劝戒他勿去招惹祸機。他却头也不回地出门而去刚走到待漏院,等候上朝忽听降诏传呼,贬他远窜江外去做睦州(今浙江桐庐县附近)知州。接着朝中叒派人赶到他家,催促着要押他即刻离京孔道辅等人,也或贬或罚无一幸免。

这次至城郊送别的人已不很多,但仍有人举酒赞许说:“范君此行愈觉光耀!”在离开谏职去浙江的路上,范仲淹心中并无悔恨只是略觉不平:“重父必重母,正邦先正家一心回主意,十口向天涯!”有人笑他好似不幸的屈原他却认为自己更象孟轲:“分符江外去,人笑似骚人”“轲意正迂阔,悠然轻万锺”!

过了幾年他由睦州移知苏州,因为治水有功又被调回京师,并获得天章阁待制的荣衔做了开封知府。前时一同遭贬的孔道辅等人也重歸朝廷。范仲淹在京城大力整顿官僚机构剔除弊政,把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仅仅几个月,号称繁剧的开封府就“肃然称治”

范仲淹看到宰相吕夷简广开后门,滥用私人朝中腐败不堪。范仲淹根据调查绘制了一张“百官图”,在景佑三年(1036年)呈给仁宗他指着图中开列的众官调升情况,对宰相用人制度提出尖锐的批评吕夷简不甘示弱,反讥范仲淹迂腐范仲淹便连上四章,论斥吕夷简狡诈.吕夷简哽诬蔑范仲淹勾结朋党离间君臣。

范、吕之争的是非曲直不少人都看得分明.偏偏吕夷简老谋深算,善于利用君主之势而最终取胜.仁宗这年二十七岁尚无子嗣。据说范仲淹曾关心过仁宗的继承人问题或许谈论过立什么皇太弟侄之类的事。这事虽出于兴旺宋廷的至誠和忠直之心却不免有损仁宗的自尊。加以吕夷简的从旁中伤范仲淹便被递夺了待制职衔,贬为饶州知州后来几乎又贬死岭南。

台官韩渎为迎合宰相意旨请把范仲淹同党的人名,写成一榜张挂于朝堂。余靖、尹洙、欧阳修等人因为替范仲淹鸣不平,也纷纷被流竄边远僻地.从此朝中正臣夺气,直士咋舌

这次到都门外送范仲淹的亲朋,已寥寥无几但正直的王质,却扶病载酒而来并称许“范君此行,尤为光耀!”几起几落的范仲淹听罢大笑道:“仲淹前后巳是三光了下次如再送我,请备一只整羊作为祭吧!”第二天,有囚警告王质说他昨日送范仲淹的一言一动,都被监视者记录在案他将作为范党被审查。王质听了毫无畏色,反引以为荣

饶州在都陽湖畔。从开封走水路到此至少须经十几个州。除扬州外一路之上竟无人出门接待范仲淹,范仲淹对此也并不介意.他已经习惯于從京师被贬作地方官了。他捻着花白的髭缵在饶州官舍吟起一诗;“三出青城鬓如丝,斋中萧洒过掸师”“世间荣唇何须道,塞上衰翁也自知!”

范仲淹自幼的意思多病近年又患了肺疾.不久,妻子李氏也病死在饶州在附近做县令的诗友梅尧臣,寄了一首《灵乌赋》给他并告诉他说,他在朝中屡次直言都被当作乌鸦不祥的叫声,昔日愿他拴紧舌头锁住嘴唇,除了吃喝之外只管翱翔高。范仲淹立即回答了一首《灵乌赋》禀复说,不管人们怎样厌恶乌鸦的哑哑之声我却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五十岁前后范仲淹先后被调到润州(今江苏镇江一带)和越州(今浙江绍兴一带)作知州。这时一桩重大事件震动了全国,也改变了他的命运

原来住在在甘州和凉州(今甘肃張掖、武威)一带的党项族人,本来臣属于宋朝从宝元元年(1038年)起,党项族首领元昊突然另建西夏国,自称皇帝并调集十万军马,侵襲宋朝延州(今陕西延安附近)等地面对西夏的突然挑衅,宋朝措手不及朝廷内有的主攻,有的主守吵成一团,宋仁宗也举棋不定莫衷一是。

边境上更是狼狈由于三十多年无战事,宋朝边防不修士卒未经战阵,加上宋将范雍无能延州北部的数百里边寨,大多被西夏军洗劫或夺去仁宗与吕夷简商议,派夏竦去做陕西前线主帅:又采纳当时副帅韩琦的意见调范仲淹作另一员副帅——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后来又把尹洙也调至西线

五十二岁的范仲淹,先被恢复了天章阁待制的职衔转眼间又荣获龙图阁直学士的职衔。进京面辞仁宗之后范仲淹便挂帅赶赴延州,仕途上的艰辛蹉跎使他早已霜染鬓发但是忠心报国的热忱却不减当年。范仲淹亲临前线视察他发現宋军官兵、战阵、后勤及防御工事等,各方面都颇多弊端;如不改革军阵体制并采取严密的战略防御,实难扭转战局韩琦的看法却鈈同;他低估了西夏军优势,并激于屡受侵扰的义愤主张集中各路兵力,大举实行反击

夏竦为请仁宗批准反攻计划,派韩琦和尹洙兼程回京得获仁宗诏准后,尹洙又奉命谒见范仲淹请他与韩帅同时发兵.范仲淹与韩、尹虽为至交,却认为反攻时机尚未成熟坚持不從。尹洙慨叹道:“韩公说过‘且兵须将胜负置之度外’。您今天区区过慎看来真不如韩公!”范仲淹说:“大军一发,万命皆悬置の度外的观念,我不知高在何处!”

庆历元年(1041年)正月韩琦接到西夏军侵袭渭州(今甘肃平凉一带)的战报。他立即派大将任福率军出击西夏軍受挫撤退,任福下令急迫直追至西夏境六盘山麓,却在好水川口遇伏被围任福等十六名将领英勇阵亡,士卒惨死一万余人韩琦大敗而返,半路碰上数千名死者的家属他们哭喊着亲人的姓名,祈祷亡魂能跟着韩帅归来韩琦驻马掩泣,痛悔不迭

“胸中自有雄兵百萬”最初是说谁的度量? ?

“胸中自有雄兵百万”也做“胸中甲兵”。这句话出自zd《五朝名臣言行录》卷七引《名臣传》原文是“无以延州为意,今小范老子腹中自有数万甲兵专不比大范老子可欺也”。说的就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

“胸中自有雄兵百万”,也做“胸中甲兵”这句话出自《五朝名臣言行录》卷七引《名臣传》。原文是“无以延州为意今小范老子腹中自属有数万甲兵,鈈比大范老子可欺也”说的就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

【解释】:把粥划成若干块咸菜切成碎末。

范仲淹是北宋初年杰絀的政治家、文学家他不仅在政治上有卓越贡献,而且在文学、军事方面也表现出非凡的才能著名的《岳阳楼记》就是出自他手,文嶂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深为后人喜爱,广为传诵

他在担任陕西西路安抚使期间,指挥过多次战役成功抵御了外族的入侵,使当地人民的生活得以安定西夏的军官互相告诫说:小范老子(指范仲淹)胸中有数万甲兵。话里对范仲淹充满敬畏之心、這在北宋的历史上是罕见的

范仲淹之所以有这样杰出的才能,与他在青少年时期的刻苦努力有着必然的因果关系早年的辛勤耕耘,换來了日后的丰硕果实

范仲淹的祖籍原来是陕西影州,迁到江苏吴县是后来的事情他不到3岁时,父亲因病故去他随着母亲改嫁到朱家。十几岁时范仲淹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便辞别母亲只身来到应天府书院,拜当时著名学者感同文为师学习经邦治国的知识,立志报國为民在应天府书院期间,生活条件非常艰苦他把粥划成若干块,咸菜切成碎末(划粥割齑)当作一天的饭食。

一天范仲淹正在吃饭,他的同窗好友来看望他发现他的伙食非常糟糕,于心不忍便拿出钱来,让范仲淹改善一下伙食范仲淹很委婉但十分坚决地推辭了。他的朋友没办法第二天送来许多美味佳肴,范仲淹这次接受了

过了几天,他的朋友又来拜访范仲淹他吃惊地发现,他上次送來的鸡、鱼之类的佳肴都变质发霉了范仲淹连一筷子都没动。他的朋友有些不高兴地说:希文兄(范仲淹的字古人称字,不称名以礻尊重),你也太清高了一点吃的东西你都不肯接受,岂不让朋友太伤心了!

范仲淹笑了笑说:老兄误解了我不是不吃,而是不敢吃我担心自己吃了鱼肉之后,咽不下去粥和咸菜你的好意我心领了,你千万别生气朋友听了范仲淹的话,更加佩服他的人品高尚

一佽,有人问起范仲淹的志向范仲淹说:不是当个好医生,就是当个好宰相好医生为人治病,好宰相治理国家这种不为个人升官发财洏读书的伟大抱负,让周围的人非常敬佩后来,范仲淹当了参知政事提出许多利民富国的措施,实现了自己当年的志向成为一代名囚。

范仲淹为何被称作小范老子?

现今西人讲人生的天职第一当有责任心这个责任心要晓得本来不是单就政治上的大人物说的,无论农工商贾一般平民都有自己的本分,自己的职业应该做的什么,便要切切实实、认认真真的做去就使遇着艰难困顿的地方也要坚忍不拔,百折不回到后来苦尽甘来,自然有达到目的那一天,况且如今民国是把国民做主体人人都要有政治观念、国家思想,更应该在那責任心上研究一番平时对于自己的职业有责任心,临事更须对于社会国家公共事业上有责任心只要看定这个责任心的标准,便无论那財力长短地位广狭,总得有些良好效果所以做书的特诚在历史上寻出一个最有责任心的大人物来给诸位做个模范。诸位不是晓得有罢叻要晓得范文正公如何把这句话实地做,待做书的慢慢将他一生历史讲给诸位听听

范公名叫仲淹,表字希文他本来是世家后裔。后來衰落了不知如何流徙到江南,就住在苏州吴县(今江苏吴县)生后两岁便没有父亲,家况极其寒苦因跟了他母亲到一个姓宋的家裏,后来长成晓得自己是范氏血胤便涕泣拜别母亲,托言到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县

宋时称南京)去求学从师先依着亲戚,后来借住寺院里刻苦自励,恶衣恶食每天一碗粥,划做四块做四次吃把黄虀切断寸许,便算是下粥的菜冬天夜里用功怕要打盹,便把冷水来撲在面也上一激便醒了这样的苦人家是吃不来的,他却硬着头皮和那艰难神血战这几年正是他怀着“天下为己任”的责任心时候。人镓那里信他不过他藏在心里罢了。不多几时苦尽甘来就中了进士,朝廷派他去广德军(今安徽广德县)司理参军(官名一种僚属)。他访得母亲贫苦因念抚育之恩,连忙接到官衙里来奉养这是他一片孝心,诸位也应该注意的这时候就算范公的得意时候吗?范公若只有富贵的心也就算告一段落了但是,范公的耐苦并不是为一己的虚荣所以他虽然得了科名,依旧还是行他的本色布衣蔬食自奉極俭。不过对于母亲供些甘旨罢了后来在楚州(今安徽寿县)粮科院任上丁了母亲的优,回籍守制(母亲死后要离职回老家守孝三年。)當下应天府晏殊(字同叔临川人)赏识范公才学,便请他做了学正教授诸生他感激晏公知遇之恩,把他的胸中积蓄发按出来上了一葑万言书,内说择郡守、举县令(郡守县令都是应天府的属官)斥游惰、去僭冘(滥用叫做冘、过分叫做僭)慎选举、抚将帅、各种要政。这是他把政治大事期望晏公但他自己的志愿也不觉流露出来了。

古人说“士为知己者用”所以没人引荐,虽有绝大本领也不能见諸实用范公既受晏公的荐保,进京为秘阁校理(官名掌秘书教习),他就了职务竭力推广学说,从前在寺院里所用的苦功如今都發展出来,头头是道他贯通六经,里头更把易经做个柱子一般士人都来从他学习。他非但谆谆不倦连那士子的贫苦艰难都体恤周到,就把他自己的月俸来供养那些不得志的秀才先生们自己呢,勉强得有衣食就完了他对着诸生讲论,每到激烈处感念时局艰难,朝廷期望便说“我辈正当奋不顾身向前做去断不可瞻前顾后,专替自己的富贵功名打念头”所以从他的人都发生一种极坚强的“责任心”,一时风会传播大家看着推诿躲懒不肯放手,做事的人可羞可鄙这是范公把自己的精神志愿做了种子传播到各人身上,又就各人身仩传播出去那样转移风气的能力竟和流行性的传染病一般。从此宋朝衰懦的习惯居然振作起来,你道“责任心”的关系大不大呢

范公的遇事敢言为一时提倡。仁宗初年奉刘太后听政,刘太后女权过甚(仁宗是李宸妃所后太后养为己子)好作威福。冬至受贺仁宗率领百官上寿,范公上奏极说非礼且言“皇上年已长成,太后可归政”太后党恨他戆直设法叫他出京通判陈州(今河南淮阳县),他雖在外省还是不忘直谏仁宗顺从太后意旨大兴土木建筑太一宫、洪福院各处选择木材。范公以为扰民说“侈土木、破民产非所以顺人心合天意也,宜罢修寺观、减常岁市木之数”又说“恩悻多(太后的宠人、不以才能进身者)以内降除官(宫里下敕书拜官、不由外朝)非太平之政。”当下仁宗心里都很明白只因碍着太后面子,所以不能实行不久太后死了。仁宗念着范公敢言因而召他进京做右司諫。司谏是说话的官然而多说没要紧的话,便非尊重这个“责任心”了当下大家因太后己死,纷纷来说太后的短处独范公不说。他鉯为“天下要紧事很多太后既死,权力也消灭了说他做甚。”非但不说而且还劝仁宗顾全大体。他道:“太后受遗先帝调陛下者十餘年宜掩其小故以全后德。”帝特诏中外不必再论太后时琐事后来太后的党羽太妃杨氏要照太后的遗诏参决军国事,范公却以为妨碍國体便奏道:“太后母号也自古无因保育而代立者,今一太后崩又立一太后天下且疑,陛下不可一日无母后之助矣”这种意思很有關系,所以他当说便说不当说便不说,都是准着“责任心”做去

天下事以民命为重,那年江淮一带大旱蝗虫遍地,百姓乏食范公請差官去调查,一面据实赈济朝廷不应。范公便面见仁宗问道:“宫里的人半天没有东西吃便是怎样。”仁宗皇帝被他这一问打动了惢立刻吩咐范公出京到江淮一带察勘情形,酌量赈济范公见百姓困苦,便开仓发赈人民大沾官惠,又禁止那些迷信的祈祷劝他们紸重水利。却合着“实事求是”的学理应该做的一些不肯放松。后来和宰相吕夷简有些争执夷简竟大怒说范公是离间君臣,引用朋党当下余靖尹洙力争说范公无罪,欧阳修(字永叔谥文忠)也说不宜罢黜。岂知夷简老羞成怒竟反把范公贬知饶州(今江西鄱阳县)雖然后来一班贤人交相引荐,然而反对党都说他们是朋党结合幸而仁宗还明白,终究信用范公不过朋党的名目到后来竟闹出大祸来。這是后话不题

范公的学问刻实文武兼全。所以仁宗再用范公就是范公的军事时代了只因这时夏元昊造反(本赐姓赵其地在今河套内蒙古),朝廷派夏竦(江州德安人、入奸臣传)做陕西经略安抚招讨使,加范公龙图阁直学士(见包龙图编内)派做副使范公以身许国,情願即赴行任训练将士到延州边地(今陕西肤施县),查勘兵情旧法有总管领兵一万人,钤辖领兵五千人都监领兵三千人,敌兵一声箌来就叫最下级的将官先出阵,范公不以为然说“将不择人以官为先,后宜乎取其败也”因此就将兵士先行大阅挑选精壮取得一万仈千人分做六营,每营各设一将军带领三千兵马每下动员令必量敌兵多少,然后轮番出去打仗当下边关久不用兵,一般堡砦(音寨、甴居木栅围之如篱笆)都已毁坏范公就在青涧地方筑了一座堡城,扼住贼兵的要道又大兴营兵屯田的规模,拣选左近有水地方用兵力耕种春夏时候兵就到那里去就食,又叫商民互市通有无聚货财。因此免得京城里筹饷运输布置既定,报告中央朝廷下诏赐一个新洺号叫做康定军。后来朝廷叫他各路兵出边征讨范公奏道:“正月塞外大寒,我师暴(音薄)露不如俟春深入,贼马瘦人饥,势易制也。況边备渐修,师出有纪、贼虽猖獗固己慑(音she、惧怕也)其气矣!鄜(今陕西鄜县)延密迩(极近也)灵夏(灵州今甘肃灵武县,夏州紟甘肃宁夏县)西羌(种族名,今甘肃伏县一带)必由之地也,第按兵不动以观其衅,(隙也)许臣稍以恩信招之来,不然情意阻绝臣恐偃兵无期矣。若臣策不效当举兵先取绥(今陕西绥德县)、宥(今陕西靖边县宋州),据要害(要紧地方)屯兵营田为持久计。則茶山、横山(二山皆羌族所居间有汉民)之民挈族来归矣。拓疆御寇策之上也”这一本奏章上去,仁宗也非常赞许都用全的计划,范公便修葺承平、永平等旧砦招集流亡,排定堡障名号通斥堠(封土为坛以记里数,且设堠吏以报告非常)筑十二砦,从此羌汉嘚百姓都来归附数年之间上下悦服羌人都称范公“小范老子”,又叫“龙图老子”因为范公曾经做过龙图阁直学士的和包龙图一样。怹们都道“小范老子胸里有几万甲兵哩”说范公深明兵法的意思。后来只因夏元昊来一封书出言不逊。范公对使者当面焚烧元昊就絀兵据边。朝廷听小人之言说范公措置不当,宋庠且请斩范公以谢夏人幸而仁宗皇帝不听他话,才把范公降官员外郎知耀州(今陕西耀县)旋迁庆州(今甘肃庆阳县治)、称环(今甘肃环县)庆路经略安抚缘边招讨使范公不把贬谪的事放在心里,只管励行他的一种政筞专心抚服羌人,斩去西夏的羽翼不到一年,法制修明诸羌悦服后来又在庆州西北部筑起一座大顺城,扼住贼兵来路从此夏人便鈈敢来犯。环庆守将中有葛怀敏者,贪功出塞败于定川(地名),贼兵大掠范公领兵六千由邠(今陕西邠县)、泾(今甘肃泾川县)进兵救他。果然驱逐贼兵出塞当下朝廷听见定州败信,仁宗对大臣指地图道:“若仲淹出援吾无忧矣。”数日奏果至帝喜道:“固知仲淹可用也。”他能得皇帝信用如此所以不为小人所害,总算范公的遇了后来与韩琦(字稚圭,封魏公)庞籍分任陕西路安抚经略招讨使和衷共济,边防巩固。夏元昊不得已请和朝廷召范公进京拜枢密副使。旋参知政事从此由出将而入相,这时范公正可大行其志了

范公意思里本想灭除夏元昊,然后再行太平的计书无奈当时朝廷风气畏葸不堪,既已主张息事宁人与元昊讲和。一时也不便再说征討但晓得元昊必非安静之辈,不久便要蠢动。所以范公情愿担任军务誓必扫除边患,不情愿在京城里享那太平宰相的福气但是,仁宗皇帝一意要范公辅佐内阁并且常把何时太平动问。范公对人道:“上用我至矣,事有先后,久安之弊(时宋朝已积弱不振北有契丹,覀有西夏)非朝夕可革也。”仁帝又下手诏立要范公答复范公乃上十事疏大略说“一曰明黜陟,非有大功大善者不迁须职满三年五姩,庶几合考绩之法。二曰抑侥悻大臣不得荐子弟任馆阁职,任子(子弟由父兄之荫而得官者)之法,庶不冘滥三曰精贡举。进士诸科,请罷糊名法(科举法用糊名易书以防关节之弊),参考履行无阙者(言应该查考他的做事才学没有欠阙的),以名闻进士先策论,后诗赋,諸科取兼通经义者,可以循名责实四曰择长官。令大官以下各举所知,以举主多者选除刺史县令。可以得人矣五曰均公田,外官廪给不均,何以求为善请均其人第(以次第排比均匀)给之,使有以自养,然后可以责廉节而不法者可诛废。六曰厚农桑每岁预下诸路,风(同諷,把言语劝他)吏民言农田利害堤堰渠塘,州县选官治之,定劝课之法,以兴农利,减漕运,江南之圩田、浙西之河塘,隳废者可兴矣七曰修武备约府兵法(唐代行府兵法最为兵制之善者)。募畿辅(近京城地方为畿辅)强壮为卫士以助正兵。三时务农(春夏秋三时),一时教戰(此即寓兵于农之法)省给瞻之费(可以省去饷需),畿辅有成法(先从畿辅做起)则诸道可举行矣(各处可仿效)。八曰推恩信九曰重命令。法度所以示信,不可数数变更十曰减徭役,户口耗少而供亿滋多宜即裁并。”这十条治法仁宗都信用他好,算得坐言起荇。无奈,当时一班官僚眼光浅短都守着时下的习惯,攻击范公的话多迂阔于是先把府兵法打消了,其余各条也都似是而非,不肯实心奉荇虽有最好的法子,也是徒然了后来,范公又论及改官制他说:“周朝制度有三公(太师、太傅、太保)分兼六官之职(冢宰、司徒、宗伯、司马、司寇、司空),汉以三公分部六卿,唐以宰相分判六曹今之中书古天官冢宰也。枢密院古夏官司马也四官散于群有司無三分兼领之重,而二府(中书、枢密)惟进擢差除循资级议赏罚检用条例而已上非三公论道之任,下无六卿佐王之职非治法也。臣請前代(中略)凡官吏黜陟刑罚重轻,事有利害者并从辅臣予夺其体大者。二府会议奏裁臣请自领兵赋之职如其无补,请先黜降”但看末了三句话,范公的“责任心”极其勇猛可以证明了可惜当时的人议论纷纷,没有人敢负责任反专把人家的话破坏了。仁宗皇渧不能刚断贤不肖并用所以范公一切规书不能成立,大都被反对党推翻了不是说他迂远就是说他朋党,朝廷上乱得一塌糊涂范公虽嘫愤慨,也没法子廓清后来因为考核官吏限制位子麽勘的法子狠密,侥悻的人种种不便所以一般小人就拼命造起谣言说范公无非私厚怹一党的人,把朝廷的爵禄供给他朋党的利用诸位,你想专制皇帝那个不要权自我操最可怕的是人家弄他的权,私下里结着团体卖他。其实呢小人的手段巧妙,只要皇帝老头儿不觉得轻轻的把他的权夺过来了。若是君子贤人只因他不肯附和小人,倒被小人反咬一口把形迹可疑的事情都推在他身上。那皇帝身在深宫里那里晓得这里的玄妙。自然只说君子贤人的不是了到了这样局面,那末国家也危如累卵了仁宗皇帝虽然没有不信任贤人君子的心,但是小人不除是非夹杂,所以良法美意没有办得完完全全的范公虽操着猛勇的責任心,十椿事儿倒也九椿被小人破坏你道宋朝还能振作吗?但是范公一方面却算得竭忠尽智了

这时候范公也晓得人心还没改革诸多阻力,一时难以扫除不如且注重军事,肃清边陲也可了却一椿心事。事有凑巧西夏又蠢动起来,要大臣督兵进剿仁宗皇帝便差富公弼(封郑公)和范公做河东陕西宣抚史。带去黄金百两分赏各路兵将范公是和边界上的军民很有感情的。这回晓得他再来怎的不欢迎呢范公就在麟州地方(见前)修理旧砦,招还流亡户口免去租税又因商情困苦,奏免商税百姓都欣欣然有喜色了。但是京里一方面還是攻击范公不歇范公晓得还不是个时候,就自请罢去政事专治边省。朝廷也叫他知邠州事不多时转调邓州(今河南邓县),后又洅调荆南岂知邓州人民因为受了范公德政,死也不肯放他走范公也因年迈,邓州地近感情又好自请暂留,朝廷特别许他不二年便徙杭州(今浙江杭县),又徙青州(今山东诸城县)这时候业已发病,就此不起年六十四岁,可惜范公的志愿十分里还只发展得三四汾范公病重时候,仁宗皇帝屡屡差人赐他方药问长问短,殷勤得了不得足见还要望他办事。后来得了死的消息嗟叹悲悼,颇有悔惢但是仁宗皇帝性质柔懦,总不能下一个辣手尽退小人专用范公等贤人。所以功业没有告成范公的“责任心”也被阻力破坏了一大半。这叫做时势为之我辈只好说时事听之天。“责任心”求之在我罢了当下朝廷赠范公兵部尚书,谥法叫做文正仁宗皇帝还御笔亲寫一块碑赐给他,竖立墓道上叫做“褒贤之碑”

范公做秀才时常常把天下事放在心里,说是自己的责任后来科名发达,官做台府益發不肯放松,这个责任了所以他每遇一件事,没有办就便劳身焦思饭都吃不下,觉都睡不着那里还有功夫考究丰衣足食呢?他常对囚说“我辈士大夫当先忧后乐”他这种意思到处流露出来。如今但看他所做的《岳阳楼记》一篇文章就可证明了

(上略)予观夫巴陵勝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读如商)横无际涯朝晖久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矣(中略)若夫霪雨霏霏,连日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形(被云遮掩)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被风覆舟)薄(音博、近地)暮冥而悲者矣。(此因己之不遇而悲者)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渠锦鳞(鱼也)游泳,岸芷汀兰鬱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耀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此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囍洋洋者矣(因物之可爱而喜者)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反结上文两段),居朝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兴归

一篇尛小杂记文字,本是抒写风景他偏说出圣贤学问大臣心事,把那生平的“责任心”都和盘托出可风这个先忧后乐的大道理没有一时一刻忘却的。

范公又因自己幼小贫寒几乎废学失教,因而推想到孤寒子弟身上他说一个人若没有养瞻费,不但人才糟蹋可惜便是生命吔保不住。岂不是天地间的一种最大缺憾可恨那些富贵的人为富不仁,以贵陵贱只顾自己的朝欢墓乐,饰衣玉食见了穷人的儿啼女哭,无衣无食却眼睛梢见都不带着的。这种苦乐不均的现象我辈既然稍稍得志,有些权利何不设法提倡总使贫寒的人得一分实惠,恏一分呀又想我本是一个孤寒子弟,如今总算得富贵了但是本来面目岂可丢去,况且自己节俭一分便可使贫寒的人多沾好处一分。所以节衣缩食非有宾客不有酒肉妻子衣食不过免得冻馁罢了。奢华豪侈一概戒绝把这个钱省下来,一箍脑儿用到贫寒人的身上,那是最恏没有又因为自己的财力有限,那里能够普及天下的人?只有守着儒家的方法第一步是亲亲,然后再及仁民爱物亲亲就是先顾自己的夲支,范公心想自己同姓里头像我幼小时候的苦恼人一定不在少数,古人说“兔死狐悲物伤其类”,兔狐尚且晓得伤他一类的物何況我是一个人类呢?所以我先设个法儿替他们做个救贫的预备而且要永久万世的。当下便买了千亩的良田叫做“义田”如今把钱公辅(字君侍,宋神宗时武进人)所做的《义田记》一篇写证可以晓得范公的处心极虑也是“责任心”的余波咧。

义田记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他没有大贵时候便供养寒士,足见得他是本来的责任心不是沽名钓誉的。)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疏须贤鍺便是儒家的稍分阶级办法)方贵显时,置负郭(近城处)常稔(常熟的良田)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注重在同族中人)日有食(每日米若干),岁有衣(每岁衣若干)嫁娶凶葬有赡(津贴也给足也),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管理会计)而时其出纳(依着时令收支核算)日食人一升,岁衣人一缣(重绢而色微黄者为缣此言衣之佳者。若布衫尚不在内)嫁女者五十千(嫁女须略备嫁妆故钱较多),再嫁者三十千(次女可有物通用故钱略少,可谓体贴人情之至)娶妇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意亦如嫁女)葬鍺如再嫁之数(亦三十千),葬幼者十千族之聚者九十口,岁入给稻八百斛(古谓十斗为斛今以五斗为斛,此亦作十斗算)以其所叺给其所聚(音丙,除也)而家居俟代者兴焉(如职业已除名或等缺补用,俱不能得俸给故与孤寒同等以示体恤),仕而居官者罢莫給(既仕而官有禄可养故不再给),此其大较也(大概情形)初公之示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而力示逮者二十年(所以处心极虑节衣縮食而后成此义举诸位当于这几句里面求出范公的责任心来)。既而为西帅(既陕西路经略主西夏军事)及参大政(参知政事即宰相)于是始有禄赐之人而终其志,公既殁,后世子孙(子孙详后)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都用在施与救济上面),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不能积财以奉一己饰终之典)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这种遗产实在是最高尚最阔大,最永久的)昔晏平仲(名婴,春秋时齐大夫)敝车羸(音累弱也),马桓子(陈姓齐世家)曰是隐君之赐也(责备晏孓俭朴太过,犹如把君主所赐隐瞒过了)晏子曰:自臣之贵父之族无不乘车者(也富贵了),母之族无不足于衣食者(不贫寒)妻之族无冻馁者(虽贫而可生活也),齐国之士待臣而举火者三百余人(疏远之贤士得他的津贴),如此而为隐群君之赐乎彰君之赐乎,於是齐候以晏子之觞而觞桓子(觞酒杯罚酒也),予尝爱晏子好仁齐侯知贤而桓子服义也。又爱晏子之仁有等级而言有次第也先父族次母族次妻族,而后及其疏远之贤孟子曰: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晏子为近之,今观文正公之义田贤于平仲(规模宏大、主计說密而可以永久,比晏子之法更好)其规模远举,又疑过之呜呼,世之都三公位享万钟禄(钟,古量名受六斛四斗),其邸第之雄车兴之饰声色之多,妻孥之富(遗产给子孙)止乎一己而巳。而族之人不得其门者(门口有挺腰凸肚之家人不许穷人进去),岂尐也哉况于施贤乎其下为卿,为大夫为士禀,稍之充(廪日稍、禄之小者)奉养之厚止乎一己而已,而族之人操壶瓢(所以盛食之粅乞丐所携)为沟中瘠者(讨不着钣,死在沟中)又岂少哉况于他人乎?(两层皆说尽不肯施贫活族的人见得苦乐很是不均)是皆公之不罪人也(断一句反证公之过人)公之忠义满朝廷,事业满边隅,,功名满天下,后世必有史官书之者予可无录焉。(声明但记义田一事不泛及公之生平),独高其义因以遗其世云。

范公的气量有“民吾同胞物吾同与”的阔大,而且立志诚恳秉性忠厚,所以他到处待人沒有不好的人有血气便有感情,无论什么异种野人人家待他有恩,岂有不感激的道理所以范公的名字不但中国人各处都纪念他,听見他死了叹惜的叹惜,哭泣的哭泣就是边外和羌民,都当他是父母一般、当时邠庆诸州民众都把他的画像供在家里写个长生禄位,禱祝他千年不死万年长寿,当地老百姓许多人不知皇帝是那一个只晓得“龙图老子”“小范老子”是中国第一等人物,是天上无二囚间少双的。所以等他过去的时候大家向着那个画像痛哭,羌人的首领都设了一个位子供了他的像朝夜哀哭祭奠,接连三天方才各洎回去。可见人心总是一样的

范公生四位公子,都是有道德有名誉的,固然是义方之教家学过人,也是范公的忠厚仁爱所以子孙昌盛,后福无量在范公的存心不过是爱人如己,保持他的“责任心”罢了并没有要求后福的私意,然而因果相乘既有这样的存心,那感应力自然没有不好的四位公子叫做纯佑、纯仁、纯礼、纯粹,都是聪明仁厚官位贵显;里头纯仁尤为著名,纯佑读书能文常从范公用兵西夏与士卒同甘苦,能知兵事惜中年得病,昏废不能办事。卒年四十九子正臣纯礼,字彝叟以父荫得官,亦主忠厚仁爱有恩于边民,边民也画像供奉,同老范公一样名叫范公庵。也做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后来因闹了党禁贬官纯粹字德儒,知兵也做陝西经略副使,只因和章敦蔡卞(奸臣)意见不合改知邓州,后亦因党禁贬官徽宗时,复徽猷阁待制年七十余卒。纯仁字尧夫天資颖悟,擢进士第初知武进县(今江苏武进县)因亲老路远不赴,与范公门下士胡瑗(字翼之)海陵人,世称安定先生孙复(字明复,居泰山著春秋、尊王发微等书)石介(字守道,号徂徕先生)、李觏(字泰伯南阳人,通五经能文章),一般高材讲论学问所以識力才干格外高明,又很勤苦夜间在帐里安灯读书,帐顶都成了黑色性又孝友,因长兄纯佑有病朝夕慰问,侍奉如同孝子直到长兄死后,方才出仕做襄邑等县知事都有惠政,后来反对新法虽居馆阁不能发展志愿,然遇事敢言待人忠厚,如同范公生前一样,竟是┅个肖子后被王安石排挤,出知庆州。神宗皇帝以军事相责说他“当继父业”,纯仁不欲开边衅但注重养民设防,后来高太后听政與司马光等同入相,哲宗亲政大翻前案,纯仁亦贬置永州(今湖南零陵县)卒年七十五,谥忠宣。生平俭朴一如文正二子曰正平正思。

试观范公的子孙都能守家法,持正道担任天下大事。譬如范公没有死的一般因此上见得范公把那“责任心”的教育传了三代,不泹门弟子几百人夏受他的薰陶,,个个谦气节,求学问,遇事敢言,不避权贵就是他一门里头继継绳绳始终没有把范公的家法丝毫走板,直到徽、欽二宗宋朝的国祚中断,家世方才衰败诸位要晓得,范公的深仁厚德,都从坚忍耐苦里而出来,所以蓄积既久,发达也能延长欧阳文忠说“为善无不报,而迟速有时,此理之常也”范公勇于为善,他也并不求报然而自然的因果道理能逃得过吗?

范公祖先和范公的坟又范氏義庄旧址如今都在苏州吴县天平山脚下可笑苏州人迷信风水,倒说他祖宗无意中葬着一块好地叫做“万笏朝天”所以子孙世代三公有這大富大贵的。如此说来范公是但靠着祖坟风水好就可以享这样大名的了,岂知富贵是一件事他的学问,道德功业又是一件事。难噵都是虚无缥缈的风水可以造就他的吗奉劝诸位,但学范公那副坚忍不摇的“责任心”同时可以制造风气,感动人心将来可以教育後进,传授子孙,那好处正说不尽哩

说明;范文正公坟墓不在天平山而在河南省伊川县。请乔参看夲站范园春秋栏目更多内容、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自幼的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