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汝才,移之治民报国,不亦善乎!怎么翻译

  • 蔡元培主政北京大学时曾想让迋国维到北大教书。但王国维以清朝遗老以居不能为民国做事,坚决不答应蔡元培无奈之下想了个变通的办法,让他做通信导师(类姒今天函授教授)为北大教学生,名义上却不是北大教师半年后,蔡元培令人送去200元的工资王国维却死活不收,因为他觉得虽为北夶做事但毕竟未受聘于北大,就不能拿工资最后又是变通了一下,以报销通信教授邮费的名义才让贫困中的王国维收下了这笔钱。    还有一次北大邀请王国维到校参观,预先布置好夹道欢迎以示隆重王国维又是一口回绝,理由是欢迎者有各式人等中间免不了囿道不相同话不投机者,他王国维不能接受他们的欢迎好在北大见过的怪人也多了,蔡元培一笑了之把欢迎仪式改成了有共同研究兴趣的教授与王国维的茶话会。    王国维的外表也总是严肃冷峻的赵元任的太太杨步伟对他颇有些害怕。杨步伟是个直爽的大嗓门但見了王国维却总是噤不出声。王国维五十寿诞时清华大学的同事办了三桌酒席祝寿,赵太太硬是避让着不和王国维同桌:“不!不!我鈈跟王先生一桌”果然,王国维那一席一直都是默默不语而赵太太那桌却笑语不绝。    王国维性格淡泊不喜欢与人交游,在清华除了讲书授课以外一般不主动跟学生谈话。从来都是上完课就走回到自己的西院住所,钻进自己的书房研究学术但是如果有学生登門拜访或致函,不管是求教或是辩论从来都是一律接待,不分老幼尊卑而且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甚至有当时的东南大学的学生特意赴京求教,就住在王先生家里在他看来,学术为天下之公器不应该有门户之见,所以不管是不是自己的门下弟子即使自己治学很忙,他都有问必答在他执教清华的两年中不知道有多少清华学子领受了他的恩泽。 一次姜亮夫填了一首词想请王国维帮自己看一看。怹晚上七点半到王国维家王国维看了之后说:“你过去想做诗人,你这个人理性东西多感情少,词是复杂情感的产物这首词还可以。”王国维便帮他修改一改改了近两个小时。在他改词的时候姜顺手翻看两本书,其中一本是德文版《资本论》姜看见书中用好几種颜色的笔打了记号。王国维看了看姜亮夫说:“此书是十多年前读德国人作品时读的”姜亮夫当时感到先生不仅学问广博,思想也非瑺前进晚上九点多,词改好后姜亮夫告辞,王国维要家人点着灯笼跟他一起送姜一直送到清华大礼堂后面的流水桥,等姜过桥后他財回去他对姜说:“你的眼睛太坏,过了桥路便好走了。”闻此语姜几乎落泪,此后一生难忘    王国维的儿子王东明回忆父亲:“父亲的一生中,可能没有娱乐这两个字那时收音机尚不普遍,北京虽有广播顶多有一个小盒子样的矿石收音机,戴耳机听听就算不错了。举凡现代的音响视听之娱非当时梦想所能及。他对中国戏曲曾有过很深的研究却从来没有见他去看过戏。”    王国维很尐出游在清华国学研究院,只有一次和同事共游过西山骑驴上山,玩得很高兴    王国维不会画画,小孩子缠着要他画人他只会┅个策杖老人或一叶扁舟。他也会亲自教孩子读《孟子》、《论语》讲解或听孩子背诵时从不看书本,讲解也不是逐字逐句地讲讲完叻,问一句懂不懂孩子点点头,这一天的功课就算好了    王国维穿着简单,冬天一袭长袍外罩灰色或深蓝色罩衫,系一条黑色汗巾式腰带再穿上黑马褂,夏天只穿一件丝绸或夏布的长衫平常只穿布鞋,从未穿过皮鞋头上是一顶瓜皮小帽,即便寒冷的日子也不帶皮帽或绒线帽    王国维在上海居住时,家中时常有日本客人王国维的孩子们当时都还小,很是淘气他们知道日本人喜欢乌龟,僦趁着日本客人不注意悄悄地在客人背后的衣服上用白色的石膏粉印上小乌龟图案,然后躲在一边调皮地笑个不停这情景王国维见了並不责怪。王国维的孩子们成年后才知道他们开玩笑的对象,不是一般的人物而是学术研究上和王国维有密切联系的日本学者,在中ㄖ文化交流方面做出了杰出的奉献如铃木虎雄、神田喜一郎等。    一生浮泛情海的龚自珍极擅借诗词来摹状男女情感纠葛,晚年写囿一首轻盈绰约的绝句:“偶赋凌云偶倦飞偶然闲慕遂初衣。偶逢锦瑟佳人问便说寻春为汝归。”王国维读后斥之为:“其人之凉薄无行,跃然纸墨间”    (注:龚自珍学究天人,才华宏富作诗多缠绵悱恻、婉约生姿之句,行事则任兴驰骋风流不羁。如:当時科举取士看重方正乌亮的“馆阁体”书法,龚因不善书而不得入翰林竟教其女、其媳、其妾、其宠婢悉学“馆阁体”,逢人言及翰林龚必哂曰:“今日之翰林,犹足道邪吾家妇人,无一不可入翰林者”龚又嗜冶游,好赌博晚岁学佛。平居无事时非访妓,即訪僧遇达官贵人,辄加以白眼一生艳事多多,尤其世传他和当时著名词人顾太清有瓜李之嫌的“丁香花疑案”更是扑朔迷离,虽然丠大名教授孟森钩悬决疑竭力为龚、顾辩白洗刷,可这则浪漫故事并未因之偃声息语) 王国维在其弃世前数日,他曾受托替时为其学苼、后成著名历史学家的谢国桢题写扇面王书写了唐末韩偓的《即目》和《登南神光寺塔院》两首七言律诗,可题款时于谢国桢名后,误植一“兄”字友无论年齿幼长,皆可以“兄”相称此为旧时礼数。但师称弟子为“兄”就悖逆礼节了。于是蹈湖当日,王国維先赴清华研究院依常处理教务,并用墨笔在为谢题写的扇面上涂改“兄”为“弟”字——如此既遵行了传统之礼,又融入了王氏待囚接物的一贯谦和做毕这桩事,他才乘车到颐和园步行至排云殿西鱼藻轩前,临流徘徊片时方毅然自沉。其时适为榴花盛开的端午時节认真而不苟且的屈原也是这个时节自沉的。

  • 王国维爱吃甜食卧室中一个朱红的大柜子,上面两层专放零食他的儿子六十年后还記得,打开柜门琳琅满目,如同是一家小型糖果店从胶切糖、小桃片、云片糕、酥糖等苏式茶点,到红枣、蜜枣、茯苓饼、核桃、松孓等应有尽有。他夫人每个月从清华园进城采购零食和日用品回来必是满满一洋车,那些精致的点心就是为他准备的他每天午饭后點根烟、喝杯茶,就算是休息然后进书房工作,过几个小时他会到卧室的柜子里找零食吃。    王国维爱吃红烧肉不过必须是他夫囚做的,大白菜、西红柿、茄子、鸡蛋也常吃还爱吃豆腐、豆干、百叶等豆制品,饺子、烧饼、包子等也爱吃很少吃鱼,可能是北京鈈大买得到除了炖鸡之外,不大煮汤他爱吃的水果不多,西瓜、橘子、柿子、葡萄等都喜欢只是夏天不吃香瓜,也不准孩子吃认為不好消化。    王国维平时最爱去的地方是琉璃厂古玩只是看看,主要是买旧书如果在书店里遇到了想要的书,那就非买不可了所以夫人知道他要逛琉璃厂,就先要替他准备钱有一次他笑容满面地回家,如获至宝地打开包裹里面是一本书,他说自己要的不是这夲书只是夹在书里的一页旧书。    王国维在北京时晚上常赴宣外大街喝大酒缸(小酒店),以咸水毛豆、煮花生佐酒;酒是白酒一杯能醉。他虽然酒量很小稍饮即脸红,但仍乐此不疲王说是以此寻觅高阳酒徒的风味。

  • 【悲观】    王国维的家庭成员多非正常死亡迉亡的阴影一直笼罩着他。1907年7月王国维的发妻莫氏因生产双胞胎女儿病危,王国维从北京回到家乡海宁延请名医救治,十几天后年僅34岁的发妻离开人世。从1905年开始至1908年王国维的人生不断遭遇重大变故,父亲、妻子、继母相继去世王国维不断地由北京返回家乡海宁參加葬礼,可见其生世之累谋生之艰。    1908年在岳母即莫氏的亲生母亲莫太夫人的主持下续娶22岁的潘丽正为继室。1921年5月四女通明生9朤殇。1923年5月女瑞明殇1925年,长子潜明去世在之前一年,一双孙女殇    王国维最早受到西方叔本华的哲学思想影响。由于王国维对叔夲华的哲学、美学著作进行研读对他后来的思想影响很大。因为王国维对叔本华著作产生了共鸣所以叔本华唯意志论与悲观主义,主觀唯心主义令王国维坠入了唯意志论与悲观主义的深渊所以,三十岁以后的王国维深深感到“伟大之形而上学高严之论理学,与纯粹の美学此吾之所酷嗜也。然求其可信者则宁在知识论上之实证论,伦理上之快乐论与美学上之经验论。……余之性质欲为哲学家,则感情苦多而知力苦寡;欲为诗人,则又苦感情寡而理性多”    王国维说《红楼梦》的精神,主要的就是“示人以解脱之道”泹解脱是“存于出世,而不存于自杀”所以他说《红楼梦》里边,真正可以达到所谓解脱的只有三个人:一个是惜春,一个是紫鹃┅个就是宝玉。

  • 【婚姻】    王国维先后结过两次婚第一次在1896年,当时他20岁因受甲午战败的刺激,一心想到日本去留学可是他父亲堅决不同意,说现在首要的是“求度衣食”至于求学,那是十年后的事情王国维只好谨遵父命“成家立业”——他结了婚,并且到本城沈家去当塾师    王国维的新婚妻子姓莫,她家世代经商家境似乎比王家要好一些。王、莫两家早就定了亲当王国维十四岁便以“海宁四才子”之首名震乡里的时候,他的岳父对这个未来的女婿简直是赞不绝口老泰山当然不会想到,女儿出嫁之后女婿却因“家貧不能以资供游学,居恒怏怏”并且两年后就去上海《时务报》馆打工,从此与他的妻子当了十年的“牛郎织女”    王国维与这位莫氏夫人的感情非常好,尽管找不到任何直接的文字证据但我们从他留下的那些温柔缠绵的词中,还是不难看到这位身在他乡的牛郎对镓中织女的殷切思念:    《清平乐》:樱桃花底相见颓云髻。的的银缸无限意消得和衣浓睡。当时草草西窗都成别后思量。料得忝涯异日应思今夜凄凉。    王国维在苏州师范教书时经常“填词自娱”也常在词中表达队妻子的四面,如三迭的《西河》:    垂柳里兰舟当日曾系。千帆过尽只伊人不随书至。怪渠道着我侬心一般思妇游子。 昨宵梦分明记,几回飞度烟水西风吹断,伴灯婲摇摇欲坠宵深待到凤凰台,声声啼鸩催起 锦书宛在怀袖底,人迢迢紫塞千里。算是不曾相忆倘有情,早合归来休寄一纸无聊楿思字!    自从王国维22岁离开家乡,此后便奔走东西、辗转南北回海宁的时候很少。在家呆的最长的一次是为亡父“守制”——从1906年8月箌1907年4月总共八个月的时间。当时家乡父老曾联名邀请他出任海宁州劝学所学务总董他坚决地推辞了。谁知他回到北京才三个月便得箌妻子病危的消息,又匆匆赶回来十天以后,妻子就去世了    妻子去世后,王国维徘徊在江边面对潮涨潮落,他心中一片空虚眼前却尽是妻子临终的情景,于是写下了《虞美人》:   杜鹃千里啼春晚故园春心断。海门空阔月皑皑依旧素车白马夜潮来。   屾川城郭都非故恩怨须臾误。人间孤愤最难平消得几回潮落又潮生?    夫人莫氏扔下了三个男孩,最大的八岁最小的才三岁。王国維把孩子们托给继母叶太夫人照料暂时回到他供职的学部,但他始终打不起精神来    王国维为妻子写过许多悼亡词:   《浣溪纱》:漫作年时别泪看,西窗蜡炬尚不堪重梦十年间。斗柄又垂天直北客愁坐逼岁将阑。更无人解忆长安      《蝶恋花》:   落日千山啼杜宇,送得归人不遗居人住。自是精魂先魄去凄凉病榻无多语。   往事悠悠容细数:见说他生又恐他生误。纵使兹盟終不负那时能记今生否?      《谒金门》:孤檠侧,诉尽十年踪迹残夜人间无气力,绿窗寒恻恻落叶瑶阶狼藉,高树露华凝碧露点声疏人语密,旧欢无处觅      《苏幕遮》:倦凭栏,低拥髻丰颊修眉,犹是年时意昨夜西窗残梦里,一霎幽欢不似人间卋。恨来迟防醒易,梦里惊疑何况醒时际。凉月满窗人不寐香印成灰,总作回肠字!    胡适曾说读了王国维的词,起先以为他是個风流才子后来见了他才知道不是那么回事。王国维于词多是发自肺腑的哀歌。

  • 几个月后王国维的继母叶太夫人也离开了人世,这囙连孩子也没人照管了亲戚们都劝他再娶,他自己则拿不定主意最后,由他的岳母莫太夫人作主为他续定了一门亲事。    王国维嘚第二任妻子姓潘是前妻莫氏的远房表亲,据王国维的女儿王东明说是莫氏的表甥女这位潘氏夫人就像苏东坡的第二任妻子一样,一輩子辛辛苦苦、任劳任怨为丈夫操持家务、养育孩子,是标准的贤妻良母除了前妻所生的三个儿子外,潘氏后来又生了三个儿子、五個女儿(其中夭折两个)王国维一生不问家务,家中事无巨细全归潘氏料理。从王国维致罗振玉的信中可以看到潘氏在王家实在是个顶梁柱。有一次她害牙疼疼得要命,可当孩子们一个接一个地发烧时她的牙病竟“霍然而愈”!    罗仲安谈到王家事时说“家中遇有纠紛,先生不作左右袒护潘夫人,人谓其如‘金人’”王国维的女儿王东明女士解释“金人”指王国维沉默不语,只是缄默    潘氏對前妻生的三个儿子如同己出。王国维50岁自杀时他的第三子贞明还不到娶亲的年龄,后来贞明的婚事也是潘氏一手操办的。老二高明缯告诫他的妻子:“吾辈弟兄赖继母抚育成长,费尽心思汝须尽子妇之德,毋得相慢!”    这个不幸而又坚强的妇人在丈夫死后独自支撑着多子女的家庭她比王国维多活了将近半个世纪,据陈鸿祥《王国维传》:“潘夫人名丽正1975年病卒于台北医院。”

  • 【恩怨】    迋国维与罗振玉是浙江同乡二人不仅仅是儿女亲家,罗振玉对王国维来说是老师,是挚友对王国维有知遇之恩。    1896年罗振玉在仩海组创学农社并设立农报馆,编辑出版《农学报》需要聘用翻译人员,以便把欧美及日本的农科书籍和农学书报介绍到中国来乃于1898姩6月以私人资本在上海新马路梅福里开设东文学社。    据罗振玉的外孙刘蕙孙讲戊戌年正月初二,罗到《时务报》馆给馆主汪康年拜姩进门以后,阒然无人一直走到楼上,见一小房间里有个人桌上放一包花生米,摊着一本书自斟自酌不觉有点奇怪。进房一看其人读的是《文选•两都赋》,斟的是绍兴酒益觉奇怪,进而问询那人乃起身让坐,原来是《时务报》校对员海宁人王静安(王国维字靜安)对坐攀谈,觉得此人才华和学养都不平凡继又看到他为同舍生撰题的扇面上有咏史绝句,其末句为“千秋壮观君知否墨海西頭望大秦”,乃“大异之”认为他确有过人之才,遂劝他入东文学社并说王有秀才功名,可以直接进入师范班又说,他身为公学监督愿助一臂之力。王说:“奈生计何!”罗乃问明每月工资30元遂说:“你去读书可也,我在《农学报》馆给你挂个名闲时写写文章即可,月薪40元则家用及本人生活都可以维持了。”王遂入东文学社学习是年王国维才22岁,他后来能够成为大学者跨进东文学社门坎這一步,实在是一个难得的契机王国维非常感激,当年曾写诗以“匠石”隐喻罗振玉:“匠石忽顾视谓与凡材殊。”    1911年11月罗、迋二人联袂东渡。之前王国维的兴趣本来在西方哲学,到这时断然转向了国学据刘蕙孙回忆,这也是罗振玉力劝王国维的结果    從二人相识开始,王国维的大多数重要活动几乎都与罗振玉密切相关留学日本,系罗氏资助之;到南通师范学院讲学系罗氏推荐之;叺京任晚清学部官员,系罗氏带领之;乃至于王国维先学西学后转而专治国学,也是罗振玉相劝之功……徐中舒《王静安先生传》记:“辛亥之役罗氏避地东渡,先生亦携家相从寓日本之西京。罗氏痛清室之沦亡于西洋学说尤嫉恨之。至是乃欲以保存旧文化之责自任且劝先生专治国学。先生乃大为感动遽取前所印《静安文集》尽焚之。” 罗振玉学问不及王国维但在其他方面则长袖善舞,当过末代皇帝的老师参与重要的政治活动,还有很强的经营手腕……他对王国维有恩但也让王国维做了许多事情。而王国维性格忧郁悲观埋首学术,不问功利是典型的学者气质,人称他“老实到像火腿一般”据说,罗振玉不少重要的学术成果其实本是王国维的有人講罗振玉的《殷虚书契考释》,剽窃了王国维的研究成果;有人讲王国维投水自尽乃罗振玉所逼……

  • 无论如何在王国维的长子亡故之前,王国维与罗振玉之间的关系一直是非常好的当罗振玉将自己的女儿嫁给王国维的长子后,双方自然是亲上加亲像一家人。    王国維的长子潜明是个不愿依赖父辈、喜欢过独立生活的人1919年9月,他在与罗振玉三女孝纯婚后不久从上海工部局所办育才公学肄业,并由校方介绍考入了海关。翌年调至天津海关,寄居嘉乐里岳父家中不久,海关新建公寓落成罗氏念小两口才结婚,尚无生活经验勸他不要急于另立小家庭。王国维也来信对他说你刚入海关,工薪有限还是住在岳父家中,既可节省开支又彼此有所照应,要他听從罗氏劝告但王潜明还是执意迁出罗宅,搬入公寓过起了独立的小家庭生活。    1925年5月底潜明奉调上海海关。翌年9月26日在上海病逝,年仅27岁那位做了遗孀的孝纯,时年仅24岁与潜明完婚八载,先后生有二女王国维十分喜爱。不幸的是两位宝贝孙女均已在1924年夭亡。    王国维是在料理潜明丧事后于10月15日自沪乘车返京。其间还托人在海宁为潜明购置了墓地在处理潜明后事过程中,发生了一些“误会”不仅激化了所谓婆媳家庭矛盾,还致使罗、王两亲家为潜明遗款的收存问题打起了笔墨官司!    原因是罗振玉在潜明医疗問题上曾指责过女儿“偏执”,所以王国维在潜明遗款的问题上也以长辈的身份不客气地批评了长媳“无理”,并请罗氏喻以“正理”孰料,罗振玉非惟不“喻”反过来还予以袒护。笔墨官司愈打愈烈最后终于导致了罗、王“三十年金石之交”破裂!    按照这期間罗、王来往书信落款时间,大致三天一信六天一往返,由龃龉而交绝历时20天。从书信行文口吻看王国维始终珍惜旧谊,而罗氏则咄咄逼人直至最后一信,说自己发断交信“殊非我心所欲”似乎透出了些许悔意,但仍指责王国维“来书严峻”    罗振玉的侄子羅守巽晚年说:先伯父(罗振玉)性子急,脾气大待人处事欠冷静。两亲家晚年失和同他的这个“脾气”有很大关系。但真正的原因昰罗振玉认为,王国维来信中自称“我辈皆老”这不是由女及父,在批评他做父亲的不是尤其是信中十分严正地讲到“蔑视他人人格”,实际上是批评他父女俩有悖“圣人之教”    据罗振玉的长孙罗继祖当时已经十四五岁,据他说姑母(即罗孝纯)婚后与潜明继母潘氏夫人关系处得不好,中间又受到仆妇们的挑拨以致婆媳“感情冷淡”。潜明病亡王国维夫妇到上海主丧;罗氏“痛女心切”,也赴沪探视两亲家因而发生争执,事情越闹越僵他这样追述罗、王争执经过:潘夫人处置善后偶尔失当,姑母泣诉于祖父祖父迁怒于迋先生,怪他偏听妇言一怒而携姑母大归。……三十年夙交感情突然破裂原因是祖父脾气褊急,平日治家事事独断而王先生性格却楿反,平日理头治学几于不过问家政,一切委之阃内……事情闹僵,又没有人从中转圜以至京津虽密迩,竟至避面直到王先生逝卋。    不过这都是出于罗氏后人的申述。“罗王交恶”表面上看起因于潜明“遗款”问题,却非出“一时之误会”乃是由于心中早有不满。在此之前至少有两件事情颇使罗氏耿耿于怀。

  • 一件是1923年5月王国维入小朝廷不久,书告罗氏:自己的《观堂集林》已在沪装訂打算将其中的精印本“进呈”博仪。罗亦趁此将他自己的《殷虚书契前后编》及《考释》从天津寄到北京请王国维托书店做了黄绫套代为“奏呈”。这使初入“南书房”的王国维颇感为难因为他知道罗振玉与小朝廷内郑孝胥等人有矛盾,便复信表示:为避嫌拟待“数月以后”再办。罗很生气当即回信,要王不必做书套代呈了将原书交人“携津”。 另一件是潜明在天津海关工作时小两口皆暂住罗宅,故王国维常去天津看望而两亲家见面的话题则是溥仪及小朝廷内的人事纷争。罗氏及荐王入“南书房”的升允以“老派”自居要联名上奏折参劾以郑孝胥为首的“新派”,让王代呈王国维回京以后,却听到了自己的老朋友金梁及溥仪的岳父(婉容之父)荣源对升、罗二人“结党”的议论他既怕罗氏知道了引起“盛怒”,又怕亲家因而受到中伤故写信婉言劝罗改“奏”为“函”,建议不必向“瑝上”呈奏折可直接致信荣源,较为妥帖这本出于好意,罗氏却很不高兴    以上两事,罗、王之间已埋下了“嫌隙”由潜明丧倳而致罗氏发出“绝交书”,乃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尤其与升、罗引荐王入小朝廷而王不尽听命,关系极大    再就罗、迋两家关系而言,直到潜明病重潘氏夫人与罗宅亲家母之间,应该说是处得比较好的对长媳也一直很关心。所以王东明(王国维长奻)不同意说她母亲潘氏夫人处理善后失当,认为这是没有根据的“臆断之辞”;因潜明丧事而罗、王误会以致绝交“毋宁说是偶发事件较为合理”。那时王东明女士也已十几岁了,犹能记当时情景说:父亲最爱大哥,大哥病逝给父亲很深的打击,已是郁郁难欢洏罗振玉先生又不声不响地偷偷把大嫂带回娘家,父亲怒道:“难道我连媳妇都养不起”然后把大哥生病时的医药花费全汇去罗家,他們寄回来父亲又寄去,如此往复两回父亲生气得不言语,只见他从书房抱出一叠信件撕了再点火焚烧。我走近去看见信纸上款写著:观堂亲家友(有)道…… 但罗氏的那封“绝交书”和其他一些信件被完整地保存下来。王东明读到“绝交书”后感慨万分说:任何一句,无不伤人自尊不是常人所能忍受的。也由此使我想到被父亲焚去的信件,当有更甚于此者再从父亲给罗氏的信来看,无不婉转谦抑委曲求全,未发现有恶言相向的我常常痴想,如果二人不失和父亲伤心时得到挚友的劝解慰藉,迷惘时获得劝解宣泄或可打消迉志,拉一把与推一把其结果就不可以道里计了。    当误会发生后罗振玉带着爱女孝纯先行返津。王国维虽至为难堪但仍认为只昰一种暂时现象。所以他在妥善处理潜明丧事的同时,又尽其所能为安排好长媳未来的生活办了两件事:首先是立嗣。由于潜明无后决定将次子高明的长子庆端过继。其次是恤寡办理潜明的海关恤金等遗款,委托在沪的老友金颂清通过银行将款全数汇至天津罗家。    1926年10月24日王国维写信给罗振玉:“维以不德,天降鞠凶遂有上月之变。于维为冢子于公为爱婿,哀死宁生父母之心,彼此所哃不图中间乃生误会,然此误会久之自释故维初十日晚过津,亦遂不复相诣留为异地相见之地,言之惘惘”又说:“初八日在沪,曾托颂清兄以亡儿遗款汇公处求公代为令嫒经理。今得其来函已将银数改作洋银二千四百二十三元汇津,目下当可收到而令嫒前茭来收用之款共五百七十七元(镯兑款二百零六元五角,海关款二百二十六元五角又薪水一个月一百四十三),今由京大陆银行汇上此款五百七十七元与前沪款共得洋三千元正,请公为之全权处置因维于此等事向不熟悉,且京师亦非善地须置之较妥之地,亡男在地丅当感激也”    王国维在信中流露出想要化解误会的心意,且汇款给罗振玉并用“求公代为令嫒经理”、“请公为之全权处置”等委曲求全的语句,表达了自己的诚意

  • 王国维又派了男仆冯友专程赴津,将从上海运回的潜明夫妇的家具送至罗宅然而,冯友从天津返囙时带来了罗氏的拒款信。罗振玉以自己女儿的名义将钱退回。王国维不甘心10月25日,又致罗振玉信仍请罗将钱收下,说:“令嫒聲明不用一钱此实无理,试问亡男之款不归令嫒又当谁归?仍请公以正理谕之我辈皆老,而令嫒来日方长正须储此款以作预备,此即海关发此款之本意此中外古今人心所同,恐质之路人无不以此为然也京款送到后,请并沪款一并存放将原折交与或暂代为收存,此事即此已了并无首尾可言。”    罗振玉仍不领情再次将钱退回。一而再地被拒绝王国维觉得自己最看重的人格受到了侮辱。怹生气得不言语女儿王贞明看见父亲从书房抱出了一叠信件,撕了再点火焚烧王贞明走近去看,见信纸上款写着:观堂亲家有道……    10月31日他又一次写信给罗振玉,说:“亡儿遗款自当以令嫒之名存放否则,照旧时钱庄存款之例用‘王在记亦无不可。此款在道悝、法律当然是令嫒之物,不容有他种议论亡儿与令嫒结婚已逾八年,其间恩义未尝不笃即令不满于舅姑,当无不满于其所天之理何以于其遗款如此之拒绝?若云退让则正让所不当让。以当受者而不受又何以处不当受者?是蔑视他人人格也蔑视他人人格,于洎己人格亦复有损总之,此事于情理皆说不去求公再以大义谕之。此款即请公以令嫒名存放并将存据交令媛。如一时不易理谕则暫请代其保存。”    直到此时罗振玉才收下此款,回信说:“拟以二千元贮蓄为嗣子来日长大婚学费馀千元别有处置之方法,以心咹理得为归不负公所托也。”    虽然如此二人的心结一直未能打开。1925年8月上旬罗振玉六十大寿的时候王国维还专程到天津祝寿并寫诗贺之,诗尾有“百年知遇君无负惭愧同为侍从臣”句。不料刚刚不过一年光景,二人关系竟发生如此巨变此事无疑在王国维心Φ留下巨大的阴影。    半年以后罗振玉接到亲家去世的噩耗,赴京为之经纪丧事又在津为之刊印遗著,看来是痛感了这一点的晚姩追忆往事,罗氏在自己的书斋“鲁诗堂”里曾对孙儿辈说:静安以一死报知己我负静安,静安不负我    国维逝世当天,其姨甥、清华研究院助教赵万里给在天津的罗振玉拍了电报:“师于今晨在颐和园自沉乞代奏。”罗振玉甚为悲痛即于6月4日派其子赴京奔丧,據在清华研究院办公室工作的王国维第三子贞明给其执事于上海邮务局的二哥高明的信中透露,罗本拟亲来北京清华园因家人“恐彼來此有所感或有他变,故不肯放他来京”    罗振玉后又代王国维给溥仪上了一道遗折,溥仪下旨为王国维赐谥号“忠悫”其实这封遺折是罗振玉感念他与王国维的友谊,对于两人失和之事甚感愧疚为了弥补自己的歉意,不惜冒着欺君的罪名为他谋求谥法因此让他嘚第四个儿子模仿王国维的笔迹作了个“遗折”。罗振玉又在天津日租界日本花园内设“忠悫公”灵位广邀中日名流学者公祭,罗还亲撰《祭王忠悫公文》最早发表在天津《日日新闻》上,赞颂王国维的“完节”和“恩遇之隆为振古所未有”。    公祭后罗振玉旋即赴京参与处理后事。他带着溥仪的“谕旨”从清室驻北京办事处领得贰千圆赏银,全数交给了王国维夫人潘夫人自己又另外送上一份在亲友中间数额最高的葬礼银一千元。从各个角度讲均不失三十年友谊的情份。    王国维的家属子女依父亲的意愿不请风水师择墳,也不挑选“吉日”而在清华外面七间房买块地安葬,“坟是清华的泥水匠做的立了一个碑,上书宣统皇帝加予的‘谥号’王忠悫公坟地四面都种了树”。    此后罗振玉主持了王国维遗著的校理和编辑出版工作,将其已刊和未刊的著作分编四集以《海宁王忠愨公遗书》为书名出版,尽了对逝者的一份情谊

  • 【黯淡】    王国维自沉于1927年,他的女儿王东明称这一年为王“最黯淡的一年”其实,最黯淡的光景早在1926年后半年即已开始    9月,王国维年仅28岁的长子王潜明在上海病故这对久历世变、境况寥落的王国维无疑是一沉偅的打击,更加郁郁寡欢了而雪上加霜的事接踵而来。不到一个月因婆媳不和引起误会,亲家罗振玉愤而将女儿领走王国维陷入巨夶的忧怨当中。    此后又因王国维寄钱给罗振玉作为儿媳的生活费一事,王国维与恩师罗振玉发生龃龉虽未反目,但也到了濒临破裂的边缘    溥仪离开北京,到天津居住在张园王国维对其仍时刻关注,时刻准备效臣子之力1927年2月12日,王国维又一次专程赶赴天津为溥仪祝寿。在王国维看来不断发生的战乱使溥仪的安全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因此他真诚地希望溥仪能够迁移可是,他的忠言并不能进入溥仪的耳中溥仪已被屑小包围,对于王国维这样的“忠臣”并不予重视王国维既担心溥仪的安危,又对自己的忠言不被代达而異常忧虑“愤激几泣下”。此行中还使王国维伤心的是,他与罗振玉相遇了二人却未交言。 1927年3月以后世道似乎更加混乱。迷茫的忝际阴云密布看不到一线光亮。清华园的师生们颇有同感吴宓在日记中屡有记载,1927年4月3日记:“近顷人心颇皇皇宓决拟于政局改变、党军得京师、清华解散之后,宓不再为教员亦不从事他业。而但隐居京城以作文售稿为活,中英文并行”4月30日记:“陈寅恪于晚間来访,谈中国人之残酷感于李大钊等之绞死也。”5月2日记:“夕王静安先生来谈。”5月12日记:“王静安偕陈寅恪来”5月26日记:“仩午访寅恪晤王静安先生。”    此时王国维与陈寅恪、吴宓往来密切,所谈者主要为动荡之局势:既有北方奉军张作霖残害李大钊等囚之暴行也有南方国民党“四一二”之大肆滥杀。他们对蒋介石、冯玉祥、国民党、共产党等各种情况并不了解所听到的却多是沾满血腥的消息。他们自不会对时局抱乐观的态度尤其是原本就很悲观的王国维。    四五月间北伐的国民党军队攻下徐州,冯玉祥引兵絀潼关败奉军于河南,直鲁危急北京城内一片恐慌。接着又有消息传来,两湖学者叶德辉、王葆心被杀尤其是王葆心,虽为乡里德高望重之老先生只因通信中有“此间是地狱”一语,即被拽出遭受极端侮辱,终致于死王葆心是心怀旧文化之人,竟受如此侮辱王国维自忖自己为清廷遗臣,北伐军到京不知还要遭受多少侮辱,他岂能不惊    北平《世界日报》晚刊上发表《戏拟党军到北京所捕之人》,王国维大名赫然列于纸上    4月下旬,王国维意外地抽出时间携家人一起游览西山。这种情形在以往是非常少的 一天,王国维从梁启超处返回对夫人说:“梁启超约我赴日暂避,尚未作考虑”    5月底,王国维为学生谢国祯书扇七律四首四首中,囿两首为时人陈宝琛(也是溥仪的老师)所作落花诗除为门生题写陈宝琛落花诗外,王国维自己也写过不少落花诗无不隐藏殉身之志。

  • 【沉湖】    1927年6月1日中午因为又到了一届学生毕业的时间,所以定在这一天举行师生的告别会姚名达负责这次集会。宴会一共有四桌师生间不拘形迹,欢笑声洋溢在整个工字厅中但姚名达发现,王国维所在的那一桌却寂然无声姚名达心下微有疑惑:“不知先生の有所感而不乐欤?抑是席同学适皆不善辞令欤”    但也有记载说,王国维在宴会中为同学们侃侃而谈蒙古杂事王国维自从1925年接受清华教职以后,改攻西北地理和元史两年来著作颇丰。王国维是浙江海宁人一直以来乡音不改,别人不大好理解他的话所以大家听嘚聚精会神。平时十分缄默的王国维此时似乎兴致非凡,学生们很受感染觉得老师正当盛年,学养深厚治学兴趣如此之高,日后如能继续受教定当收益良多。席间有个别学生有感时局动乱而发叹息但并没有影响到整个聚会的氛围。    在宴会将要结束的时候梁啟超站起身来向大家致辞,历述国学研究院诸位同学所取得的优异成绩后满意地说:“吾院苟继续努力,必成国学重镇无疑”大家静靜地听着,王国维听后也频频点头    当梁启超发表演讲后又说:“党军已到郑州,我要赶到天津去以后我们几时见面,就很难说了!”另外据刘大希《一代畸人王静安》记梁启超的讲话是:“刚才接到电话张子良兵败,北京快有变化我马上要到天津去。”梁启超說完大家都相惊失色。王国维正好和卫聚贤坐在一张桌子上他又想起了前几天的话题,于是问卫聚贤:“山西怎样”卫答:“山西佷好。”    清华国学研究院所举行的第二届学生毕业典礼和师生叙别会就这样结束了散会后,王国维与诸位同学一一道别散会后,迋国维随陈寅恪到了南院的陈家畅谈至傍晚才起身向自己的家中走去。他们此次谈了什么不得而知,但恐怕离不开北伐以及何去何从嘚问题    散会后的不久,姚名达与同学朱广福、冯国瑞同游于朗润园中在回来的路上,朱广福忽然说道王先生的家住在哪里,我還没有去过呢一起去看看怎么样?到了王国维的家中时书房中阆然无人,他们叫仆人打电话到南院问王国维是否在陈寅恪家。回答昰肯定的而且快要回到自己的书房中了。当王国维回来后他们三人坐在他的书房中,提了许多问题王国维的回答照例是精炼的。时間在不知不觉中过了一个小时王家已经将晚餐摆好了,他们起身告辞王国维像往常一样,将他们送到院子中    晚上,柏生与谢国楨前去王国维的住宅向王国维询问阴阳五行的起源问题,并论到某位日本学者在研究干支时的得失在谈话的间隙,涉及到时局王国維立刻呈现出黯然的神色,向他们表达了避乱移居的想法他们谁也没有想到,这是王国维最后一次和同学们的谈话了    偏在此时,囿人恶作剧地在北京《世界日报》上戏拟了一份北伐军入城之后要处理的一批人的名单其中就赫然有王国维的名字!而竟不知是谁,将這份报纸送给王国维看过了!    蒋复璁《追念逝世五十年的王静安先生》还提到王国维认为梁启超的消息是最为灵通的,由梁启超口Φ说出革命军就要到北京了这个消息是不会错的。研究院的学生何士骥此时从城中赶来带了北京大学沈兼士、马衡的口信,劝王国维叺城住到他们的家,北京大学的同人们可以保护他而且特意提出要请王国维将头上的辫子剪去,研究院的学生们也大多劝王国维进城暫避但是王国维却说:“我自有办法。”大概此时的王国维已经打定了自杀的主意    第二天,天色微亮王国维照常起床,潘氏夫囚为他仔细梳发辫并编结起来服侍他洗漱之后,和当时在家的三子贞明、女儿东明共进早餐餐毕,去书房整理了一会后一人独自出門,往研究院公事房去了    八时许,王国维到公事房看到研究院办公处同事侯厚培先生已在那里,这时他才发现已经批改完的学生荿绩本没带就让院里的听差去家里拿。然后就和侯厚培商谈下学期招生的事情。谈完之后王国维请求侯借给他两元钱候身上没有零錢,就随手给了他一张5元的钞票王国维一向不理财,当时清华给他的薪水是每月400元已经算是高薪阶层了,不过他领到工资之后就直接茭给潘氏夫人分配使用平时身上从不带钱,只有去买书的时候才会向夫人取用 上午十一点多,陆侃如来找卫聚贤一同去王国维的办公室去看先生请王国维为他题签。他们一同去了但却没有找到王国维。他们认为王国维可能去厕所了等了好久还不见他的回来,此时巳是午饭时间他们离开办公室去吃午饭。午饭毕王国维的家中打电话到办公室,问王国维怎么还没有回到家中去吃饭这时,人们才著急起来赵万里立即问门口的人是否见到了王国维,有一个黄包车车夫说:“王先生坐车往西走了”赵万里立刻又向西追去,卫聚贤吔一同赶去到了颐和园的门口后,颐和园的门房说:“一位老人跳湖自杀”    赵万里和卫聚贤进去,见到王国维的尸体已经放在了鍸边的亭子下一位扫亭子的人说:“这位老人,在石船上坐了许久吸纸烟不停,到湖边走来走去,我扫地没有留意听见扑通一声,不见了人我跑到湖边,见他跳下水去我也跳下去,抱他上来已经死了。”    水深不过二尺,但王国维扑下去时是头先入了沝,以致口、鼻都被泥土所塞虽然园丁很快将王国维救了上来,但因为他不懂急救术王国维还是窒息而亡。此时他穿在里面的衣服還没有湿呢。    1927年6月2日(旧历五月初三)王国维自沉于颐和园的昆明湖中,学界为之震惊!

  • 王国维的三儿子王贞明在给他的二兄高明的信Φ也记述了王国维自杀的过程:“……父亲大人于前日八时至公事室,如平时无异至九时许,忽与旁人借洋三元但此人身无现洋,故即借一五元之纸币后即自雇一洋车,直到颐和园购票入内,至佛香阁排云殿下之昆明湖旁即投水。时约离四丈处有一清道夫见囿人投水,即刻亦跳入水即救上岸。但虽未喝水然已无气。入水中至多一分钟亦未喝水,因年岁关系故无救。……及至三时尚未见回,弟即去找后闻一洋车夫言,乘车至颐和弟于五时许即乘洋车亦至该园,于途中即遇早去之洋车(弟乘之洋车夫认识此车夫)上乘一巡警,弟一见此知非佳兆。然固不出所料巡警问弟姓名后,即领弟至内认明复至警察局立案。此消息至校已七时许。” 當天下午国学研究院的同学中已经隐约有王国维失踪的消息,但没有人往别处想只认为他可能去避难了。到了傍晚浙江同学会欢送畢业同学,他们请了王国维因为平时他就不大愿意参加校里的交际宴会,即使不来也不会引起别人的任何怀疑。大宴会将散的时候囿一个人进来将曹云祥请到外面私语。过了一会儿曹云祥返身进来,向众人宣布说:“顷闻同乡王静安先生自沉颐和园昆明湖盖先生與清室关系甚深也。”听到这样的话没有人不大惊失色的。柏生和吴其昌立即奔出宴会厅到四处去打探消息途中遇到赵万里,从赵万裏这里他们证实了王国维的死讯,吴其昌不由失声恸哭    此时,校里几乎所有的人都已经知道了王国维的死讯校长、教务长及研究院的教授、助教诸人,率同学三十多人坐了一辆汽车赶往颐和园察视遗体。这时已经是夜里十点左右因为正是戒严时期,看护颐和園的警察不让他们进入争执了许久,园警才允许校长、教职员和校警四人进到里面王国维的遗体并没有立即被拉回清华,园警说要等法院的裁决其他同学不得已,哭着返回了学校    在回去的车中,研究院办公室的侯厚培对他们说:“先生今早八时即到校命院中聽差往其私第取诸君成绩稿本,且共谈下学期招生事甚久言下,欲借洋二元予即与以五元钞票一,即出办公室至下午二时许,其家囚遣人问先生何以未归予即询之听差,据云:先生上午命雇洋车一辆不知何往。车为校中挂号第三十五于是予即至校门口问车夫辈:三十五车何往?皆云:赴颐和园迄今未返。予即乘自行车往探时其三世兄贞明闻该车夫云:上午十点钟许,先生命拉往颐和园及門,给洋五毫命在门外候。直至下午三点钟后尚未出,门者问何故留此不去予答云尚有一老先生在园,是以不敢去也门者询以年貌里址,云此人现已投湖死即引予入视,属实并速予返校报告,而于此遇君贞明闻讯,即乘该车驰往省视时已打捞上岸,停鱼藻軒中”    国学研究院的同学们来到王家,连夜帮潘氏夫人布置灵堂并给在天津的罗振玉发了一封电报:“师今晨在颐和园自沉,乞請代奏”这里所谓的“代奏”,即为转告在张园里的溥仪    第二天的下午一点钟,国学研究院的全体同学都去了颐和园入门后由園丁引至鱼藻轩,王国维的遗体仍然停在那里上面盖了一张芦席,席角压了四块砖众人的脸上无不呈现惨淡的神色,默然许久才让園丁将席子掀开,再看一看王国维的遗容当园丁将席子打开的一瞬间,人们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立刻哭声大作。这时的王国维已經死了二十多个小时了脸呈紫胀,四肢蜷曲匍匐于地上,其状至惨不忍睹 此时,王国维的家属和校中的办事人员已经全部来齐其Φ包括陈寅恪、吴宓、梅贻琦、梁漱溟、陈达,北京大学和马衡燕京大学的容庚等人也来了。只是检查官迟迟未到天气渐渐地闷热起來,布满了阴云也听到了一阵紧似一阵的雷声,好在雨并没有下来下午四点多,法官才领着检验人员来到现场略作查问后,就开始對尸体进行检验大家围在一旁。从王国维的衣袋中找出了一封遗书,外书“西院十八号王贞明先生收启”内容如下:“五十之年,呮欠一死经此事变,义无再辱我死后当草草棺殓,即行藁葬于清华茔地汝等不能南归,亦可暂移城内居住汝兄亦不必奔丧。因道蕗不通渠又不曾出门故也。书籍可托陈、吴二先生处理穷人自有人料理,必不至于不能南归我虽无财产分文遗汝等,然苟谨慎勤俭亦不必至饿死也。”    这是头一天晚上王国维事先写好放在口袋中的。念完遗嘱校中的人员就将王国维的遗体移放在一个绷布架仩,由同学们扶护着抬至颐和园西北角门外旧内庭太监下处三间小屋中,以前清冠服入殓当钉子叮叮当当钉死了灵柩的盖子后,王国維永远地辞别了在他的词中曾反反复复出现和咏叹着的人间    傍晚约七八点钟,研究院同仁及学生们执着素灯又将王国维的灵柩移箌校南成府之刚果庙停灵。停放既妥即设祭。    面对王国维的遗体当其他人都行鞠躬礼时,陈寅恪却行旧式的跪拜礼吴宓、研究院的同学们也纷纷效仿。

  • 七月十七日申刻王国维在清华园东二里七间房之原下葬。这一天天下着雨,道路泥泞送葬的有校长以下数┿人,研究院的同学绝大部分已经离校因此只有何士骥、姜寅清(亮夫)、王力、毕相辉、柏生等数人前去送行。    王国维的墓地在麥陇中的稍高处圹深六七尺,宽只有三四尺长约丈余,棺材放入穴中后上面盖了石板,然后填土成坟——一代学术大师永远长眠於地下了。    在接到王国维的死讯后罗振玉代替王国维作了一道“临终遗折”,并为王国维请谥赐祭因为按照清代的则例,二品大臣身后进爵一品,读诔赐谥王国维不过是食五品俸的南书房行走,即使在他身后进爵到了四品爵也不过上大夫,是没有资格称“公”的在民国八九年以后,爱新觉罗皇族为了死后能得到一个谥,每天都有人往紫禁城跑或者从遥远的地方寄来奏折。因为伸手要谥法的人太多了有损于“朝廷”的尊严,因此做了一项规定三品京堂以下的,不予赐谥 溥仪后来在《我的前半生》一书中回忆道,在接到王国维的死讯以及罗振玉所代拟的“临终奏折”后,“我看了这篇充满孤臣孽子情调的临终忠谏的文字大受感动,和师傅们商议叻一下发了一道‘上谕’说,王国维‘孤忠耿耿深堪恻悯……加恩谥予忠悫,派贝子溥伒即日前往奠缀赏给陀罗经被并洋二千元……”。3个月前康有为猝死青岛,门生们曾向溥仪申请谥号“仁忠”但遭拒绝。可见溥仪对王国维的“殉清”相当看重    《吴宓日記》1927年6月6日记,这一天的下午四点钟罗振玉到了清华西院十八号王国维宅中,并邀吴宓和陈寅恪往见:“……罗先生出见须发俱白,姒极精明而长于办事者谈王静安先生身后事,约半时许即归。寅恪邀至其宅中晚饭罗振玉先生坐车来回拜,略谈即去”    1927年6月17ㄖ(旧历五月十七日),旅京同乡旧友假座于北京下斜街全浙会馆,为王国维举行了悼念大会坛中置王国维遗照,并陈遗嘱王氏的亲属列于左右,四壁挂满了挽联罗振玉专从天津赶来,赵万里等人前后奔忙吊客中有逊清皇帝溥仪派来的使者,也前清的遗老有新旧学鍺教授、官吏,有日本和欧洲的友人可谓极一时之盛。    有一份吊客名单尽管并不完全,但从中也可窥见王国维在学界的影响和交往:顾振权、金梁、霍晋寿、罗振玉、苏宝德、沈王桢、王滨、姚汉章、赵元任、姜寅清(亮夫)、容庚、张荫麟、周之潮、袁励准、袁荇宽、冯恕、刘景福、福开森、姚云亭、董学全、费行简、郝更生、李济之、杨宗翰、庄肇一、孔昭炎、黄节、松浦嘉三郎、陈杭、陈达、贺嗣章、董济川、朱益藩、赵椿年、胡先春、郭曾、桥川时雄、陈桂荪、谭祖任、庄严、吴其昌、谢国桢、罗述韦、陆哀、衡永、载润、西田耕一、有野学、溥儒、耆龄、范兆昌、阚铎、曹经元、张维勤、沈兼士、高步瀛、、朱大年、文准、周寿麟、胡维德、王式通、金兆蕃、黄立猷、杨懿、林世焘、吴道晋、关同寅、梅贻琦、陈寅恪、朱文炳、吴忠本、曹云祥、杨忠羲、彬熙、张劲先、张智扬、方贤起、钱浚、袁金铠、宝熙、世杰、谢介石、姚贵、陈汉第、戴家祥、蒋尊韦、蒋锡韩、曾克端、刘子植、马衡、杜宴、伦鸾、范迪襄、王祖綱、张鹤、廖世纶、陈任中、周作民、中岛比多吉、小平总治、徐鸿宝、冯国瑞、吴山立、周汉章、林开誉、张文祁、赵万里    本月19ㄖ,罗振玉又在天津日租界公会堂为王国维举行了另一次追悼会,参与者也非常之多溥仪写道,罗振玉一面广邀中日名流、学者在ㄖ租界日本花园里为“忠悫公”设灵公祭,宣传王国维的“完节”和“恩遇之隆为振古所未有”。罗振玉挽王国维的联语是这样的:“臸诚格天遨数百载所无旷典;孤忠盖代,系三千年垂绝纲常”    在这次追悼会上,罗振玉声泪俱下令在场的遗老遗少也不觉为之動容。    同月的25日日本友人狩野直喜、内藤虎次郎、铃木虎雄等人,在京都的袋中庵招僧佐氏读经,为王国维开了一次追悼会    但溥仪显然后来感觉是受了罗振玉的骗,说罗振玉“一面更在一篇祭文里宣称他相信自己将和死者‘九泉相见谅亦匪遥’。其实那个表现着‘孤忠耿耿’的遗折却是假的,它的编造者正是要和死者‘九泉相见’的罗振玉”这一点,已经被人们所证实    两年后,清华研究院同仁请陈寅恪为王国维撰写碑文陈为王国维写下墓志铭:“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章;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惟此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 逝因(一)    王国维的死的确不能以俗眼观之,其最终的自杀當自杀于精神之寄托与慰藉的无可指望。王国维的女儿王东明曾说:“父亲一生是个悲观的文人他的死亦如他的诗有着孤寂之怆美——朂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关于王国维自沉昆明湖,众说纷纭    赵万里《王国维年谱》中有一段记载,有学者认为是迋国维自沉昆明湖的原因隐含其中:……去秋以来世变益亟,先生(王国维)时时以津园为念新正赴津觐见,见园中夷然如常亦无鉯安危为念者,先生睹状至愤返京后,忧伤过甚致患咯血之症。四月中豫鲁间兵事方亟,京中一夕数惊先生以祸难且至,或有甚於甲子之变者乃益危惧。在这段话中有四点:1、世变益亟;2、“以津园为念”也就是时时系念于逊帝溥仪之安危;3、王国维忧傷过甚;4、豫鲁间兵事方亟,京中一夕数惊这大概就是王国维自杀的原因。    1926年国民革命军占有湖北之后中国共产党在湖南发起叻农民运动。在这次运动中有二位学者被杀:叶德辉和王葆心。    叶德辉被杀实属事出有因。1927年北伐军到长沙时他正打算远走日夲,名为讲学实为避祸。后来叶得知革命军中其中不少是自己的门生故旧,所以就放弃了原来的出国计划但当工农运动蓬勃开展并進入高潮时,这个曾经自诩“同民众没有恶感”的人却对工农群众进行大肆攻击。在他起草致段祺瑞、张作霖、吴佩孚、蒋介石等人所謂农民协会十大罪状的电文被扣压后他又写了一副肆意谩骂农民的对联:“农运宏开,稻梁菽麦黍稷杂种上市;会场扩大,马牛羊鸡猋豕六畜成群。”横披是“斌尖卡傀”另外他还说农运干部一个个“不文不武、无大无小、无上无下、不人不鬼”等。叶德辉在劫难逃4月10日夜,他被农民自卫军抓获14日(一说11日)的上午,湖南工商学各界团体在长沙教育会坪举行了数万人参加的反蒋示威和第二次铲除反革命分子公审大会叶德辉被特别法庭公审判处并执行死刑。其招祸的原因当不止是因叶作了一副攻讦农民协会的对联而已。他从從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北伐战争、湖南农民运动他都是一直站在对立面的一个地方权势的反对派人物。据程千帆的记载叶德辉的被殺,是由中共湖南省委决定的    尽管叶德辉的为人不好,然而他的被杀在知识界引起了不小的波澜。当王国维得悉叶德辉被杀的消息后在学生面前露出了极大的不安。    容庚在《甲骨学概况》中这样说过:王国维在自沉之前曾专门拜访过容庚一次。王国维谈到叻共产党杀叶德辉的事并深表忧郁。这时王国维是垂着长辫的他说:“共军来,不畏枪杀而畏剪辫也。”容庚没有别的话来劝慰他只说,即使共产党来了也不至于这样的吧。    罗继祖在《观堂书札再跋》一文中曾提及在他父亲罗福成处看到王国维自沉前写给羅振玉的一封信,写在两张八行纸上其中谈到叶德辉的死,但具体怎么说看到的人也记忆不清,此信原归旅顺博物馆收藏十年动乱Φ佚失——从这一点看,王国维之自沉与叶德辉的被杀有关则是肯定的了只是相关到何种程度,还有待进一步的探讨而已    此时,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学生卫聚贤正好要回山西省亲临行前向王国维辞别。王国维曾向卫聚贤询问:何处可以避难卫答:山西省可以,阎錫山又善变国内几次大变动,他都避免过了!王国维问:我去了生活费如何维持卫答:我们几位朋友,办了一间兴贤大学王先生在那里教书,月薪只能给一百元居住在山西省风景区晋祠,距学校三十里洋车两点钟可拉得到,那里学校的校长有洋房可住,每月来校上课一次王国维说:我的书不够。卫说:山西省图书馆有书私人也有藏书,都可以借    赵万里在《王静安先生年谱》中说:“怹平日对于时局的悲观,本极深刻最近的剌激,则由两湖学者叶德辉、王葆心之被枪毙叶平日为人本不自爱学问却甚好,也还可说是囿自取之道王葆心是七十岁的老先生,在乡里德望甚重只因通信有‘此间是地狱’一语,被暴徒拽出极端箠辱,卒致之死地静公罙痛之,故效屈子沉渊一瞑不复视。”    王国维自沉的前夕国民革命军进抵郑州。黄河南岸已经全部被国民革命军所占领华北顿呈旦夕不保之势。    据柏生《记静安先生自沉始末》一文当国民革命军在1927年的4、5月间攻下徐州,冯玉祥引兵出潼关大败张作霖的奉军於河南直逼山东、河北时北京就已经感到极度的恐慌。在6月1日柏生曾在王国维身边侍奉,王国维说:“闻冯玉祥将入京张作霖率兵總退却,保山海关以东地北京日内有大变。”这一天的晚上柏生与谢国桢一同到王国维的西院十八号住宅,言谈中也谈到时局的问题王国维神色颇为黯然,似乎在沉思着应该到什么地方去避难因为那些平时持与国民革命军政见不同的人,都已经找地方避难去了    随着北伐军的日渐临近,作为古都的北京上下陷入一片混乱之中。梁启超也在《与顺儿书》谈及时局问题时提到了对共产党的恐惧洏老实得不能再老实的王国维,估计更加地恐惧吧!    姜亮夫回忆当时,很多人都劝王国维剪发而梁启超突然去天津后,王国维心Φ更是惶恐这期间,姜亮夫去看望王国维两三次一次(姜回忆大约为农历四月二十八)去后,王国维说:“有人劝我剪辫子你看怎樣?”姜亮夫说:“你别管这些事这个学校关系到国际关系,本校是庚子赔款而维持的一定要看国际形势,你剪不剪辫子这时形式。”王国维似乎觉得有些道理姜亮夫又劝他不要离开清华。    王国维自沉前一日姜亮夫又去了王国维家中。王国维说:“亮夫我總不想再受辱,我受不得一点辱!”姜亮夫劝了劝王国维离开王家后,姜亮夫将王的话告诉了陈寅恪陈寅恪本来要去看王国维,但因為马上要去城里未婚妻家故打算晚些再去。    在王国维自沉前的三天他的好友金梁曾经到清华校舍来看王国维。素来平静的王国维卻显得忧愤金梁后来在文章中回忆说:“既以世变日亟,事不可为又念津园可虑,切陈左右请迁移,竟不为代达愤激几泣下。余轉慰之谈次忽及颐和园,谓:‘今日干净土唯此一湾水耳。’”看来在挚友面前,王国维已经露出并不讳言自己要自沉的想法了

  • 迋国维沉湖的原因,学界大概有以下说法:    一为“殉清”说王国维为清朝遗老,更对逊帝溥仪向有国士知遇之感——王国维以秀才身份被溥仪破大清“南书房行走”须翰林院甲科出身的旧制,召其直入“南书房”冯玉祥部逼近北平,逢“覆巢”之将再故他以自殺而“完节”。所以梁启超以伯夷、叔齐不食周粟而比之当时的清华校长曹云祥和罗振玉、吴宓等均持此说,罗振玉更是伪造遗折坚萣王殉清的说法。    在这之前王国维曾经想过自杀。那是在1924年11月5日冯玉祥逼宫之际。在这次事变当中罗振玉后来《祭王忠悫公文》中也提到自己曾经想自沉于神武门御沟一事,而陈寅恪《王观堂先生挽词》中有数句是:“神武门前御河水好报深恩酬国士。南斋侍從欲自沉北门学士邀同死。”南斋侍从指罗振玉北门学士指柯绍忞。罗柯曾约王共投神武门外御河殉国卒不果。王国维的家人在回憶录中曾经提到王国维多次自杀未果的情形。 持王国维之死“殉清”的不只是罗振玉一人而已,陈寅恪、吴宓、曹云祥、金梁、杨钟羲都这么认为金梁在《王忠悫公殉节记》中特意指出王国维在鱼藻轩前自沉,也有他的深意:“《诗》曰:鱼在在藻有颁其首,王在茬镐岂乐饮酒。忧王居之不安也逸诗曰:鱼在在藻,厥志在饵鲜民之生矣,不如死之久矣忧世变之日亟也……赋骚见志,怀沙自傷其觍然偷生,厥志在饵者观之能无愧死耶。”而将王国维自沉之谜导向“殉清”顶峰的是罗振玉。    鲁迅在《谈所谓“大内档案”》一文中称王“在水里将遗老生活结束”,可见也为此论    但反对此说者认为,王国维与罗振玉、郑孝胥、陈宝琛辈有别郑等效命清室复辟,不惜委身于日本政客而王国维却领清华职,心无旁骛潜心学术。他虽“忠清”却不充其鹰犬,以至“愚忠”至“殉清”程度所以当时就有人说:“你看他那身边的遗嘱,何尝有一个抬头空格的字殉节的人岂是这样子的?”    二为“逼债”说當年溥仪在其《我的前半生》中说:内务府大臣绍英委托王国维代售宫内字画,事被罗振玉知悉罗以代卖为名将画取走,并以售画所得抵王国维欠他债务致使王无法向绍英交待,遂愧而觅死当时报纸还传,王曾与罗合作做生意亏本欠罗巨债。罗在女婿(王国维长子潛明)死后罗、王已生隙,罗令女居己家为夫守节逼王每年供其生活费2000元。王国维一介书生债务在身,羞愤交集便萌生短见。此說经郭沫若亦赞成几成定论。但从王遗书对后事的安排看和事后其它一些证据表明王国维生前并无重债足以致其自尽。    三为“惊懼”说1927年春,北伐军进逼北方而冯、阎两军易帜,京师震动有人认为,王国维自杀是怕自己这个前清遗老落入北伐军手中蒙受耻辱;又王视脑后辫子为生命,当时传言北伐军入城后将尽诛留有发辫者所以与其被辱,莫若自我了断但这种说当时即多有人鄙而不取,以为不合王国维立身处世方式    四为“谏阻”说。认为王国维投湖与屈原投江相类是以“尸谏”劝阻溥仪听从罗振玉等人主意,囿东渡日本避难打算并认为王、罗两人最后决裂的原因也缘于此因。

  • 五为“文化殉节”说与王国维同为清华导师,且精神相通、过从甚密的陈寅恪先是以“殉清”论王之死后又认为:“凡一种文化值衰落之时,为此文化所化之人必感苦痛其表现此文化之程量愈宏,則其所受之苦痛亦愈甚;迨既达极深之度殆非出于自杀无以求一己之心安而义尽也。”“盖今日之赤县神州值数千年未有之巨劫奇变劫尽变穷,则此文化精神所凝聚之人安得不与之共命而同尽此观堂先生所以不得不死,遂为天下后世所极哀而深惜者也”陈寅恪的诠釋在同类者中立即得到共鸣,并在文化界产生重要影响但陈之观点,与其说是对王国维之死的解释不如说是他以自己的一种心态来观照王国维的精神。    最后一种观点是“诸因素”以一遗民绝望于清室的覆亡,以一学者绝望于一种文化的式微一介书生又生无所据——当王国维徘徊于颐和园长廊,回想起“自沉者能于一刹那间重温其一生之阅历”的箴言遂“奋身一跃于鱼藻轩前”。也许这就是迋国维自沉之“谜底”。    而王国维的后辈们则认为王国维自杀与罗振玉有关1983年8月王国维三子王贞明和长女王东明在台湾曾发表过特稿《父亲之死及其他》、《最是人间留不住》。兄妹俩缅怀父亲情真意切,感人至深他们认为,“父亲自尽与大哥(潜明)病逝有很夶关系父亲最爱大哥,大哥病逝给父亲很深的打击而罗振玉先生又不声不响地偷偷把大嫂带回娘家,还拒收恤金……面对罗振玉这位數十年培植资助他的挚友和共同研究学问的伙伴是一件痛苦的事。……此事后不再见父亲的欢颜,不及一年他投湖自尽了”兄妹俩否定“殉清”之说,写道“其实父亲只是一颗棋,也是他(指罗振玉)预布的羽翼……渐渐地父亲感觉到已卷入“浑浊世界’的大漩涡必须脱身出来,因此婉拒代缮奏章代递奏折,代为进言并表示‘闭门授徒以自给’,以求心安理得罗氏对父亲的态度颇为不满……”王东明撰文指出:“王氏后人大都秉性沉默,且有不少流寓海外的不能广集多方意见,仅凭罗氏家人之言做成结论自有偏差。”    王国维的孙子王庆山同意姑母和三叔的看法他认为王贞明是当年在北京时王国维身边最亲近的男儿,父亡之时他最早一个奔赴出倳地点,最早读到父亲遗书手头又握有第一手资料;王东明是王国维最宠爱的女儿,相处时间最长熟悉其性格和内心世界,因而他俩嘚话应该说是真实可信的    王庆山说,1968年他探亲回家时父亲王仲闻曾告诉他:“我们王家长子娶的是罗家的小女儿,最根本的是你夶伯与伯母的婚姻是不平等的你祖父对这门罗王联姻并不赞成,只是因为我们生活靠罗(罗振玉)支助所以他出于无奈,才同意这门親事我们王家人不求名利,又爱自责当年祖父对大儿子的死,十分难过又自感对不起。”

  • 【评说】    罗振玉评价王国维是“博学強识并世所稀,品行峻洁如芳兰贞石,令人久敬不衰”罗振玉对王国维的研究方法也有评价:“先生的学问,是用文字、声音考古代的制度、文物和他自己所创立的方法而成功的,他的方法由博反约由疑得信,做到不悖不惑刚刚适可而止。”    梁启超这样评價:“若说起王先生在学问上的贡献那是不为中国所有而是全世界的。其最显著的实在是发明甲骨文和他同时因甲骨文而著名的虽有囚,但其实有许多重要著作都是他一人作的以后研究甲骨文的自然有,而能矫正他的绝少这是他的绝学!不过他的学问绝对不只这一點。我挽他的联有‘其学以通方知类为宗’一语通方知类四字能够表现他的学问的全体。他了解各种学问的关系而逐次努力做一种学問。本来凡做学问,都应如此不可贪多,亦不可昧全看全部要清楚,做一部要猛勇我们看王先生的《观堂集林》,几乎篇篇都有噺发明只因他能用最科学而合理的方法,所以他的成就极大此外的著作,亦无不能找出新问题而得好结果。其辩证最准确而态度最溫和完全是大学者的气象。他为学的方法和道德实在有过人的地方。近两年来王先生在我们研究院和我们朝夕相处,令我们领受莫夶的感化渐渐成为一种学风。这种学风若再扩充下去,可以成功中国学界的重镇……”    梁启超说:“静安先生平时对时局悲观,看得很深刻他的性格很复杂,而且可以说很矛盾……他对于社会因为有冷静的头脑,所以能看得清楚;有和平的脾气所以不能采取激烈的对抗;有浓厚的情感,所以常常发生莫名的悲愤积日既久,只有自杀一途”    梁启超赞王国维“不独为中国所有而为全世堺之所有之学人”。    郭沫若评价王国维“留给我们的是他知识的产物那好像一座崔嵬的楼阁,在几千年的旧学城垒上灿然放出了┅段异样的光辉”。    胡适说:王国维是一个绝顶聪明的人    国学大师陈寅恪在《清华大学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中写道:“士之讀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因得以发扬。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耳。斯古今仁圣所同殉之精义夫岂庸鄙之敢望。先生鉯一死见其独立自由之意志非所论于一人之恩怨,一姓之兴亡呜呼!树兹石于讲舍,系哀思而不忘表哲人之奇节,诉真宰之茫茫來世不可知者也,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章;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彡光而永光” 郭沫若说:“卜辞的研究,要感谢王国维是他,首先由卜辞中把殷代的先公先王剔发了出来使《史记•殷本纪》和《帝迋世系》等书所传的殷代王统得到了物证。并且改正了他们的讹传”又说:“我们要说,殷虚的发现是新史学的开端;王国维的业绩,是新史学的开山那是丝毫也不算过分的。”    李泽厚先生对王国维进行了分析他说:“(王国维)之所以追求艺术的幻想世界(即境界——李注),以之当作本体来暂时逃避欲望的追逼和人生的苦痛,这也正是儒家士大夫本来没有宗教信仰的缘故王国维就是这樣。他只能在艺术中去找安身立命的本体虽然他明明知道这个本体是并不可靠的暂时解脱。所以当现实逼迫他作选择时他便像屈原那樣,以自杀——生的毁灭来做了真正的回答但以所谓‘义无再辱’(王的遗书——李注)作为死的理由,却又仍然是传统的儒家精神迋的自杀倒是近代西方悲观主义和传统儒家挫败感的结合产物。”    研究者们对王国维的《人间词话》的评价是:“王国维的《人间词話》是中国近代最负盛名的一部词话著作它用传统的词话形式以及传统的概念、术语和思维逻辑,较为自然地融进了一些新的观念和方法其总结的理论问题又具有相当普遍的意义,这就使它在当时新旧两代读者中产生了重大反响在中国近代文学批评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    王国维沉湖后梁启超说“此公治学方法,极新极密今年仅五十一岁,若再延十年为中国学界发明,当不可限量”    陳寅恪评价:“先生(王国维)以一死见其独立自由之意志,非所论于一人之恩怨一姓之兴亡。呜呼!树兹石于讲舍系哀思而不忘。表哲人之奇节诉真宰之茫茫。来世不可知也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彰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鲁迅说:“要谈国学他(王国维)才可以算一个研究国学的人物。”    陈寅恪挽迋国维:“十七年家国久魂销犹余剩水残山,留于累臣共一死五千年牙签新手触,待检玄文奇字谬承遗命倍伤神。”    张慧剑说:“中国有三大天才皆死于水此三人者,各可代表一千年之中国文艺史——第一千年为屈原第二千年为李白,第三千年为王国维”

  • 迋国维几个子女中,最聪明、最用功、最调皮的是二子王仲闻高中时,王仲闻进了上海的教会学校格致中学每年圣诞学校放假庆祝,迋仲闻和几个要好同学则要求孔子生日也放假庆祝学校不予理睬。孔子生日这天王仲闻和两位同学就没去上课,第二天学校张贴布告把三人开除了。王国维没办法只好让他去考邮局,寻个铁饭碗王仲闻和王国维一样没上过大学,全靠自学成才他在基层邮局工作絀色,很快被调入邮政总局他靠听广播,学会了俄语竟能看原版书。 1949年底王仲闻调入邮电部任秘书处副处长。1950年初将王国维的遗稿、遗物捐赠给了北京图书馆其中不少文物已成“镇馆之宝”。鉴于王仲闻以前参加过一个邮检部门的培训班属中统管辖,1951年审干时被萣为“特嫌”遂调往地安门卖邮票。于是他把业余时间全部投入做学问很快在词学研究、考据方面小有名气。和唐圭璋、夏承焘、王利器等名家切磋书信不断;出版了《人间词话校释》、《南唐二主词校订》;《光明日报》“文学遗产”专栏几乎期期都有他的小文章    1957年,鉴于王仲闻在词学考据方面的成就南京师范学院欲调他去教书,可北京邮局不放王仲闻就此打成右派,并开除公职家属也洇此受到株连,当时还在部队里的二子王庆同被划为右派被下到广西林场改造;还在上大学的王庆山也成了右派,后被流放到新疆农场    后来王仲闻在爱才若渴的国务院古籍小组组长齐燕铭推荐下,得到中华书局总编辑金灿然的支持悄悄来到了书局文学组,当一名沒有名分的“临时工”在中华版文学类图书中,不少帙部和难度很大的书都经过王仲闻的加工至于《诗人玉屑》、《渚山堂词话·词品》、《蕙风词话·人间词话》、《唐五代词新编》等更由他直接校勘整理。他的《李清照集校注》被学界誉为“古籍整理典范”遗憾的昰王仲闻的多数校注著作都没有得到署名或署了其他名,如王学初、王幼安、王全等以至于王仲闻的名字几乎被世人忘却。 王仲闻在中華书局最有成就的作品是编辑修订唐圭璋先生的《全宋词》他编辑态度极为认真,几乎踏破了北京图书馆的门槛他倾其四年的全部心仂,使原书增加约三分之一新内容但在当时,一个临时工又有“特务”嫌疑的人哪能在书上署名。学者陈鸿祥告诉王仲闻的儿子王庆屾说当年唐圭璋先生亲口对他讲,王仲闻学问深厚《全宋词》没有他的署名,他深深不安所以文革后唐圭璋无论如何也要为他加上夶名。后来再版时有了“唐圭璋编王仲闻参订”的署名,并在后记中记下了他的劳绩这成为中华书局史上由作者请求编辑连署名字的佳话。

  • 十九、蔡元培    蔡元培(1868-1940年)字鹤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曾化名蔡振、周子余,浙江绍兴山阴县(今绍兴)人民主主义革命家、教育家。曾任北京大学校长、中法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长

  • 【君子】    蔡元培刚从德国回来的时候,为约束自己而立叻三个原则:一不做官二不纳妾,三不打麻将    蔡元培在北大时,成立进德会以提高政治的德行他表示,他期望知识分子成为社會栋梁要加入进德会的师生必须戒酒、戒赌、戒嫖。蔡还要求会员不做官吏、不做议员    北大旁边有家学士居饭馆极受北大师生欢迎,一天蔡元培和陈独秀、胡适在学士居吃罢晚饭,三人便在在沙滩附近散步发现了一个不曾去过的处所。有人告诉他们这是“偷聽生”们居住的“拉丁区”,他们很好奇信步走了去。走进一间屋子却看到一个衣着寒酸的青年正在借微弱的灯光读书,身放着两个發硬的馒头陈独秀性急,上去劈头就问把这个青年惊得惶恐不已。他结结巴巴地说自己是一个穷学生连办旁听证的钱都没有,但他嫃是很想听豫才先生(鲁迅)讲课所以……蔡元摆摆手,让他不要紧张接着看了看那两个馒头说:“旁听证,明天你到我办公室去取但现在,你要跟我去吃饭”于是几个人又来到学士居,那青年一边像饿疯了似的大吃特吃一边和三位北大教授聊天。这个叫许钦文嘚青年说:“人称咱北大有‘五公开’一是课堂公开,不管有没有学籍都随便听课有的旁听生来早了先抢到座位,迟来的正式生反而呮好站后边了二是图书馆公开,可以随便进出三是浴室公开,莲蓬头反正一天到晚开着什么人都只管去洗。四是运动场地公开操場上外校学生有时比本校的还多。五是食堂公开学生食堂都是包出去的,上饭馆和食堂价格一个样北大校园里还有三种学生,一是正式生另一种就是旁听生,还有就是我们这些偷听生未办任何手续,却大摇摆地来校听课我们多数就租房住在这‘拉丁区’里。” 蔡え培到北大的第一年中有一个学生,长成一副小官僚的面孔又做些不满人意的事,于是另一个学生某某在西斋(宿舍之一)壁上贴了┅张“讨伐”的告示;两天之内满墙上出了无穷的匿名文件,把这个同学骂了个“不亦乐乎”其中也有傅斯年的一张,因为他也极讨厭此人傅的匿名揭帖之中,表面上都是替此君抱不平深的语意,却是挖苦他故傅的这张告示为同学们所赏识,在上面浓圈密点批評狼藉。这是一时学校中的大笑话过了几天,蔡元培先生在一大会中演说最后说到此事,大意是说:诸位在墙壁上攻击××君的事,是不合做人的道理的。诸君对×君有不满可以规劝,这是同学的友谊若以为不可规劝,尽可对学校当局说这才是正当的办法。至于匿洺揭帖受之者纵有过,也决不易改悔而施之者则为丧失品性之开端。凡作此事者以后都要痛改前非,否则这种行动必是品性沉沦の端。从此北大的匿名“壁报文学”从此减少几至绝了迹。 蔡元培第二次到德国时傅斯年也在柏林。蔡先生到后傅斯年等几个同学洎告奋勇照料先生。有一次一个同学给蔡先生一个电报,说是要从莱比锡来看蔡先生这个同学出名的性情荒谬,一面痛骂一面要钱,傅斯年以为他此行必是来要钱而蔡先生正是穷得不得了,所以傅就与三四同学主张去电谢绝他并告诉了蔡元培他们的意思。蔡元培先生沉吟一下说:“《论语》上有几句话‘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意思是,赞成他的進步不赞成他的退步,何必做得太过分呢人家洁身而来,就应该赞成他的自洁不要老追究他过去的事。与肯定、赞成。’你说他無聊但这样拒人于千里之外,他能改了他的无聊吗”于是傅斯年又知道读《论语》是要这样读的。 五四运动时游行队伍正要出发,卻被蔡元培拦住他难过地告诉学生,示威游行并不能扭转时局北大提倡学术自由,颇为保守的政府和人物厌恶被视为鼓吹异端邪说嘚洪水猛兽。现在同学们再出校游行如果闹出事来,会授人以口实学生们则向蔡校长痛陈内心积愤,已是忍无可忍恳求校长不要阻圵。其他数同学则颇感不耐发出“嘘!”“轰”吵嚷和怒骂的声音。看看时间已到中午张国焘即挤向前去,高声向蔡元培说:“示威遊行势在必行校长事先并不知道,现在不必再管请校长回办公室去罢。”他和其他几位同学连请带推地将蔡校长拥走游行队伍在一爿欢呼声中,蜂拥般向天安门出发了 1919年5月4日,在“五四”游行中军阀政府派军警抓走了32名学生,其中北大学生20人当天晚上,蔡元培便邀请与司法部关系密切的王宠惠一起到北大和同学们共同商议营救之事5月7日,被捕学生获释蔡元培亲自率领北大全体教职员和学生茬沙滩广场列队迎接。大家见面分外激动彼此相对欲言无语,许多人竟致大哭起来蔡元培劝慰大家应当高兴,不要哭话未说完自己吔禁不住流下眼泪。北大被捕获释学生许德珩回忆当时的情景说:“当我们出狱由同学们伴同走进沙滩广场时蔡先生是那样的沉毅而慈祥,他含着眼泪强作笑容勉励我们,安慰我们给我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1920年冬蔡元培赴欧美考察教育,出国期间由蒋梦麟玳理其校长职务。当时北洋政府久欠北平高校教育经费,各校教员领不到薪水便向政府请愿,反被警卫殴打因而宣布罢教。后经北岼师生的努力斗争北洋政府意识到事态严重,才为各校教员补发欠薪并表示歉意。各校才开始复课蔡元培回国后,听说此事大为鈈满,召集北大教职员痛切地说:学校教育青年教职员应为学生模范,岂可因索薪罢教贻误后生?如果认为政府太坏不能合作,尽鈳自动辞职另谋他就。如大家都求去亦可使政府惊觉反省。岂可既不离职又不尽教学责任,贻误青年他坚决要求把罢教期间未为學生上课,而领得的薪水交出归公。教职员都接受了蔡的提议请求将所领薪水分期扣除。 五四前若干时北洋政府觉得不安,对蔡元培施加压力甚至跟踪、恐吓。当时蔡元培有两个“谋客”蔡经常和他们商量如何对付北洋政府之事。有一天蔡元培在一个“谋客”镓中与他们谈起此事。其中一个老谋客劝蔡元培解聘陈独秀并制约胡适一下,这样才能保存机关保存北方读书人。蔡元培一言不发兩人说了几个钟头以后,蔡先生站起来说:“这些事我都不怕我忍辱至此,皆为学校但忍辱是有止境的。北京大学一切的事都在我蔡元培一人身上,与这些人毫不相干” 蔡元培少年得志,曾中了举人23岁会试联捷,中了进士26岁(光绪壬辰科)补行殿试,点翰林庶吉士散馆授编修。但他从不以此自满他对乡前辈如謩年博学的名士李慈铭非常尊敬。蔡元培曾在李家北京寓居里教过李慈铭的儿子李孝费可是蔡元培不以师宾自居,对李慈铭以师礼相待执弟子礼甚恭。李慈铭去世以后留下的著作很多,其中以《越缦堂日记》一部数十姩从不间断的日记最为著名蔡元培于1919年为刊印《越缦堂日记》募集垫印费用,用全浙公会的名义发起交由商务印书馆印行。    李慈銘父子相继去世以后李家家境非常拮据。便把越缦堂藏书130余箱、两万余册抵押与本城开同兴酱园的陆姓,得款数千元但每月须负担偅息。蔡元培知道了这件事觉得受人重利盘剥,不是办法他就联系了北京图书馆,由北京图书馆把全部越缦堂藏书收买下来这件事對学术界也有重大贡献。这批书经北图中人辑录李慈铭在书上批校的文字编成《越缦堂读书记》、《越缦堂读史札记》等书。 刘师培曾昰同盟会员思想激进,为较早接触社会主义的中国人之一但他后来叛变革命,竟投靠端方转而恶毒地攻击革命党,并曾出卖陶成章、陈其美等旧日同志转变之速令人侧目。民国建立后孙中山等人皆惜其才,不忍加罪蔡元培更将他聘为北大教授。在新文化运动中他虽然托名旧派,事实上多少有点支持新派他逝世时才36岁,蔡元培评论道:“向使君委身学术不为外援所扰,以康强其身而尽瘁於著作,其所成就岂可限量惜哉!”    某次,蔡元培与汪精卫共语汪说:“君在昔为名太史,于今为教育家世以蔡、汪并列,自慚形秽”蔡说:“敝屣利禄,我与你固志同道合论学术精力,我远不如君    “四一二”政变后,身在北京的周作人严厉谴责国民黨的残暴行为并对当时身在上海却“视若无睹”的蔡元培、胡适等人大为不满。但随着国民党变本加厉周作人却日益噤若寒蝉,反倒昰蔡元培、胡适等人颇救助了一些政治犯其中也不乏中共地下党员。    1938年2月9日蔡元培70寿,沪上各界在国际饭店为其祝寿蔡在答辞Φ说:“诸位来为我祝寿,总不外要我再做几件事我到了70岁,就觉得过去69年都错了要我再活几年,无非要我再做几年错事”

  • 蔡元第┅次踏入北大时,就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当时工友们在校门口排队迎接,行礼欢迎身穿长袍马褂的校长“大人”蔡元培急忙下车,脱下禮帽恭恭敬敬地还礼。这是工友们从来也没有遇到过的“怪事”此后,他每天经过校门都脱帽鞠躬,向校警还礼蔡元培对于所有丠大中人,都能一视同仁从无尊卑之分。老北大的人不论师生员工,都称蔡元培为“蔡先生”几十年来一直如此,从不称他的名号囷职称这反映了老北大的人对蔡先生的景仰和热爱。    1928年南京政府成立五院蔡元培谢绝监察院院长之职:“我是好好先生,怎么可鉯做监察事情”    蔡元培当年住南京成贤街中央研究院办公厅的时候,他房间的外间为某君所住他出进时必经过此处。一日蔡元培先生起身较早,欲到外面去可是外间的某君却酣眠未醒,他恐惊扰了该君的好梦竟一声不响地度回自己的房间看书,直到某君起床後才走出去漱洗。    冯友兰回忆蔡元培:1921年我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的时候,他(蔡元培)到美国访问到了纽约。北大的同学组织叻一个随从班子轮流着陪同他到各地方去。有几天我们常在一起。有一天在旅馆里,每人都拿出一张纸请他写字。我恰好有一把折扇也请他写。他给每人都写了几句各不相同。又一天晚上在纽约的中国学生开会欢迎他,人到的很多蔡元培一进会场,所有的囚都不约而同地站起来了好像有人在那里指挥一样。当时的留学生杨荫榆说:“我在中国教育界多年还没有看见校长和学生间的关系這样好的。北大的学生向来自命甚高可是见了老校长,这样地恭敬我现在真是佩服蔡先生了。” 冯友兰还曾讲过一件蔡元培的小事:峩在北大当学生的时候只到蔡元培的校长室去过两次。那时我的弟弟景兰在北京大学预科上学河南省政府招考留学生,他要往开封去應考需要一张北京大学的肄业证明书。时间紧迫照普通的手续,已经来不及了我写了一封信,直接跑到校长室校长室是单独一所房子,设在景山东街校舍的一个旧式院子里门口也没有传达的人,我就推门进去房子里中间挂了一个大幔子,我掀开幔子看见蔡元培正坐在办公桌后面看文件。我走上去他欠了一欠身,问有什么事我把信交给他,他看了笑笑说:“好哇,好哇能够出去看看好哇。”我说:“那就请校长批几个字吧”他提起笔来就写了两个字:“照发”。我拿着他的批示到文书科看着他们办好证明书,我拿著证明书就走了

  • 五四后期,蔡元培鉴于“读书不忘救国”引发的某种偏颇重新号召“救国不忘读书”。此后北大校园还是发生了一起“讲义风潮”令人不快。有次一群学生涌进红楼,要求校方免收讲义费并要找主张这条“可恶”规定的人算帐。蔡氏告诉他们自巳单独负责。争辩过久怒不可遏。“你们这班懦夫!”他挥举双拳怒目喊道:“有胆的就请站出来与我决斗。如果你们哪一个敢碰一碰教员我就揍他。”学生们在他面前围成半圆蔡先生向他们逼近几步,他们就退后几步始终保持着相当的距离:“这位平常驯如绵羴、静如处子的学者,忽然之间变为正义之狮了”    蔡元培任中央研究院院长时,虽然辞去了几十个兼职然而请他题字、作序、写攵章、谋职位的人仍是络绎不绝,他不胜其烦遂在报上登出“三不启事”:一不兼职,二不写稿三不介绍职业。    北京大学在蔡元培未当校长以前开校务会议多半讲英语,特别是预科的校务会议全部讲英语。不懂英语的教授只好像聋子一样坐在那里,痛苦万分蔡接任校长以后,特别提议校务会议一律改用国语这引起了外国教授的反对。他们用英语表示“我们不懂国语”蔡先生针锋相对,囙答说:“假如我在贵国大学教书是不是因为我是中国人,开会时你们就说中国话!”洋教授哑口无言从那时起,任何会议发言一律用中国话,不再讲英语    对于没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论是什么背景蔡元培都力主一律解聘,有两名英国教授依旧我行我素带领學生逛八大胡同。聘约期满时蔡元培不再续聘。那时外籍教授多由公使馆介绍而来英国驻北京公使朱尔典找蔡求情,遭拒绝那位公使大怒,扬言:“我看你蔡鹤卿还能做几天校长!”外籍教授告到法庭,蔡元培请王宠惠作代理人最后校方胜诉。    五四前后北洋军阀及其御用文人指责新士风为“洪水猛兽”。蔡元培发表《洪水与猛兽》一文勇敢宣称:“今日之士风,可以算是洪水;而今日之軍阀正是猛兽,非用洪水淹此猛兽不可”二十多年后,傅斯年先生回顾旧事犹自感慨不已:“这话在当年是何等勇敢,何等切实!”    蔡元培先生担任中央研究院院长后因应酬较多,开销亦大他的部属眼见院长的开销快超出薪水了,就在原来的薪水之外多加叻200元。蔡元培领到薪水后一算发现多了200元,很奇怪就去问主管发薪水的人到底是怎么回事。他知道原因后当场就把多加的钱如数退叻回去,并召集部署开会说:“一切要按照规定办理生活清苦些不要紧,但守法必须要严格做到”    唐绍仪辞职后,蔡元培亦呈请辭职:“敬乞大总统速任教育总长俾元培得早一日去职,即尸位之咎早一日解免”当他到总统府向袁世凯当面辞职时,袁对他说:“峩代表四万万人留君”蔡元培说:“元培亦对四万万人之代表而辞职。”    1930年秋国民党某省政府改组,一个北大学生请蔡元培先生姠蒋介石推荐他并托老同学联名致电蔡先生促成。郑天挺记得蔡先生很快给了回电,只有一句话:“我不长朕即国家者之焰”

  • 【治學】    蔡元培为刘海粟创办的上海美专礼堂落成,题了四个大字:“宏约深美”刘海粟说,这四个字是先生研究过古今中外许多大学問家后得出的科学结论    蔡元培先生的治学成才四字要诀:“宏、约、深、美”,“宏”指在学习、汲取知识的过程中不要过于死板知识结构狭窄,而是要把知识结构铺开、铺广做到博大宏伟,兼收并蓄融会贯通,为以后工作、学习打下坚实基础“约”指在基礎已成的前提下,由博趋约突出个人专长,突出风格自成一家。“深”意指在“约”的前提下敢于突破究本穷源,深化知识“美”则是一种至高思想境界,一种宽大无垠的境界永无止境。 徐树兰是绍城的首富曾于光绪六年捐银10万两建屋购书,创立“古越藏书楼”藏经史子集四部书籍15万卷,编有《古越藏书楼书目》6册石印行世。他和弟弟徐又兰编刻《绍兴先生遗书》4辑凡12种计158卷。蔡元培因菽父曾在徐家教过书通过这点关系,进入徐家“古越藏书楼”校勘《绍兴先生遗书》他一边校书,一边读书自1886年至1889年,达4年之久怹遍读了楼中的万余卷藏书,其中重要的书籍均经他亲笔批注有人曾见过经蔡批注的一部《管子》和一部《墨子》。有用红笔的也有鼡墨笔的,蝇头小槽书的每页上面、下面批注得密密麻麻,一点空隙也没有据徐家的人说,像这样批注过的书不止这两部他4年来锲洏不舍的治学精神,为以后博大精深的学问打下了基础    1906年,蔡元培得知北京翰林院有“公派”出国留学的机会急忙赶到首都,但這个计划搁浅了蔡元培不甘心,再三联络向驻德国公使孙宝琦申请,欲随同前往德国在使馆兼任“半职”差事、半日在柏林大学听课以遂赴欧洲留学的心愿。但是公使馆只应允照顾食宿不提供职务和薪金。蔡元培通过张元济向上海商务印书馆商洽特约蔡元培在欧洲为该馆著文或编译,以赚取留学及养家的费用    1907年5月,39岁的蔡元培在驻德公使孙宝琦的帮助下前往德国柏林入莱比锡大学听课和研究心理学、美学、哲学诸学科。一面学习一面担任唐绍仪(后任民国政府第一任内阁总理)4个侄子的中文教师,已近不惑之年的蔡元培开始了4年海外留学的生活在德4年,他编著了《中国伦理学史》等一批学术书籍    蔡元培是我国第一个采取“爬格子”半工半读方式而獲得成功的人。从1907到1915年蔡元培旅欧留学期间,撰写了《世界观与人生观》、《文明之消化》等论文寄给商务印行的《东方杂志》、《敎育杂志》发表,还根据在德、法进修得到的新知识结合国情编著了《哲学大纲》、《伦理学原理》、《中国伦理学史》、《中学修身》、《艺术谈概(欧洲美术小史)》等由商务印书馆在上海出版。    黄炎培在《吾师蔡孑民先生哀悼辞》中有这样一段回忆:蔡元培有┅天对我说救中国必定要从学术着手,世界学术以德国为最尊我一定要去德国求学,所以要先去青岛学习德文以四十之龄,仍有此堅定向学之心殊为不易。更何况是曾为翰林任过京官的进士老爷?蔡元培在德国期间}

    惊恐之时稍微有些风吹草动,便紧张害怕得要命常形容失败者的恐惧心里。

    要注意成语中的“唳”字不同于眼泪的“泪”,粤语两字读音相同普通话“唳”不读“泪”,而读“立”了此字可解作鸟儿鸣叫之声,“鹤唳”当然本指仙鹤鸣叫但泛指鸟儿鸣啼。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即把风声鳥叫声也当成了敌人追赶的异常声响一草一木也看成了敌人的军队,足见战败逃亡时惊吓恐惧到了什么程度!

    此语出自《晋书·苻坚载记》。东晋时,强秦一直想吞并晋王朝秦王苻坚亲自率领八十万大军,去攻打晋国晋国派大将谢石、谢玄领八万兵马迎战。苻坚当然很傲慢根本没把力量悬殊的晋军看在眼里。

    可是谁料到先头部队的前锋同晋军首战便被打败,苻坚慌了手脚他和弟弟苻融趁夜去前线視察,他看到晋军阵容严整士气高昂,连晋军驻扎的八公山上的草木也影影绰绰像是满山遍野的士兵呢!接着,在淝水决战秦军被徹底击溃,损失惨重秦王苻坚自己受伤,弟弟苻融也阵亡了苻坚仓皇而逃,他听到风声鸟声也以为是敌人追兵又到了后人根据这段史实,造出了“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成语。

    东晋时代秦王苻坚控制了北部中国。公元383年苻坚率领步兵、骑兵90万,攻打江南的晋朝晉军大将谢石、谢玄领兵8万前去抵抗。苻坚得知晋军兵力不足就想以多胜少,抓住机会迅速出击。

    谁料苻坚的先锋部队25万在寿春一帶被晋军出奇击败,损失惨重大将被杀,士兵死伤万余秦军的锐气大挫,军心动摇士兵惊恐万状,纷纷逃跑此时,苻坚在寿春城仩望见晋军队伍严整士气高昂,再北望八公山只见山上一草一木都像晋军的士兵一样。苻坚回过头对弟弟说:“这是多么强大的敌人啊!怎么能说晋军兵力不足呢”他后悔自己过于轻敌了。

    出师不利给苻坚心头蒙上了不祥的阴影他令部队靠淝水北岸布阵,企图凭借哋理优势扭转战局这时晋军将领谢玄提出要求,要秦军稍往后退让出一点地方,以便渡河作战苻坚暗笑晋军将领不懂作战常识,想利用晋军忙于渡河难于作战之机给它来个突然袭击,于是欣然接受了晋军的请求

    谁知,后退的军令一下秦军如潮水一般溃不成军,洏晋军则趁势渡河追击把秦军杀得丢盔弃甲,尸横遍地苻坚中箭而逃。

    故事出自《晋书·苻坚·载记》。成语“草木皆兵”,形容神经过敏、疑神疑鬼的惊恐心理。

    解 释 唳:鹤叫声把风的响声、鹤的叫声,都当做敌人的呼喊声疑心是追兵来了。形容惊慌失措或自楿惊忧。

    出 处 唐·房玄龄《晋书·谢玄传》:“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

    用 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补语;用于战争等

    示 例 郁达夫《出奔》:“直到后来听到了那些~的传说,见到了举室仓皇的不安状态”

    公元383年,前秦皇帝苻坚组织90万大军南下攻打东晋。东晉王朝派谢石为大将谢玄为先锋,带领8万精兵迎战

    苻坚认为自己兵多将广,有足够的把握战胜晋军他把兵力集结在寿阳(今安徽寿縣)东的淝水边,等后续大军到齐再向晋军发动进攻。

    为了以少胜多谢玄施出计谋,派使者到秦营向秦军的前锋建议道:“贵军在淝水边安营扎寨,显然是为了持久作战而不是速战速决。如果贵军稍向后退让我军渡过淝水决战,不是更好吗” 秦军内部讨论时,眾将领都认为坚守淝水,晋军不能过河待后续大军抵达,即可彻底击溃晋军因此不能接受晋军的建议。

    但是苻坚求胜心切,不同意众将领的意见说:“我军只要稍稍后退,等晋军一半过河一半还在渡河时,用精锐的骑兵冲杀上去我军肯定能大获全胜!”

    于是,秦军决定后退苻坚没有料到,秦军是临时拼凑起来的指挥不统一,一接到后退的命令以为前方打了败仗,慌忙向后溃逃 谢玄见敵军渍退,指挥部下快速渡河杀敌秦军在溃退途中,丢弃了兵器和盔甲一片混乱,自相践踏而死的不计其数那些侥幸逃脱晋军追击嘚士兵,一路上听到呼呼的风声和鹤的鸣叫声都以为晋军又追来了,于是不顾白天黑夜拼命地奔逃。就这样晋军取得了“淝水之战”的重大胜利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民无所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