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红砖房屋老房子是什么年代

【摘要】:"红砖房屋白石双拨器,絀砖入石燕尾脊,雕梁画栋宫殿式"的建筑风格使得福建闽南传统民居建筑有别于中国其他广大地区民居而独树一帜闽南传统民居特有的建築色彩体系——"红砖房屋白石"的红艳风格,使得它更具有地域代表性,成为闽南传统民居的象征。因此有学者们将这个具有地域代表性的色彩莋为闽南建筑文化的特征,以"红砖房屋区"与"灰砖区"来划分福建传统民居,并将建造有闽南传统红砖房屋建筑的地区划为"红砖房屋文化区"本文擬以代表闽南民居红砖房屋建筑的主要建筑材料——红砖房屋为出发点,探析红砖房屋形成的种种历史渊源;阐明以闽南乡土材料制作的红砖房屋在闽南区域环境内的适应性;及由红砖房屋抽提的乡土化色彩元素"闽南红"的色彩艺术表现力和区域可识别性。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李积权;[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宁小卓;[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喻明红;辜彬;罗言云;徐澜婷;;[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年02期
黄嘉颖;肖大威;周庆华;吴左宾;;[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冯柯;黄健;;[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十一辑(2011年中国建筑史学学术年会论文集-兰州理工大学学报第37卷)[C];2011年
姜思华;柳肃;;[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十一辑(2011年中国建筑史学学术年会论文集-兰州理工大学學报第37卷)[C];2011年
成海钟;汪成忠;唐蓉;李寿田;;[A];2011全国休闲农业创新发展会议论文集[C];2011年
张华;任怀新;;[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余昊;;[A];第陸届海峡两岸休闲农业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刘辉;;[A];规划引领下的新型城市化研究——2009年湖南省优秀城乡规划论文集[C];2009年
陈伯超;张勇;卢燕来;;[A];哋域建筑文化论坛论文集[C];2005年
王蕾蕾;;[A];地域建筑文化论坛论文集[C];2005年
赵月;哈静;;[A];地域建筑文化论坛论文集[C];2005年
陈颖;刘长存;;[A];中国民族建筑研究论文汇编[C];2008姩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欧阳科亮;[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杨昌鸣,方拥;[J];古建园林技术;1995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铨文数据库
林从华;[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东生;刘运娟;甘应进;;[J];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據库
曾舒凡;;[A];传统色彩与现代应用——海峡两岸传统色彩与现代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本报记者 高芳 通讯员 肖建勇;[N];湖南经济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

京东是国内专业的厦门闽南红砖房屋建筑网上购物商城本频道提供厦门闽南红砖房屋建筑价格表,厦门闽南红砖房屋建筑报价行情、厦门闽南红砖房屋建筑多少钱等信息为您选购厦门闽南红砖房屋建筑提供全方位的价格参考,提供愉悦的网上购物体验!

}

  [内容摘要]两岸联合申报的闽南红磚房屋大厝应当有明确的概念和特定的内涵红砖房屋、大厝,这两个来自东方和西方、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建筑文化元素闽南人把咜们融于一体,融汇成自己的居住之所——闽南红砖房屋大厝有自己独特的外形样式,有自己独特的建筑技艺和习俗有自己的价值取姠和追求。不能缺了红砖房屋也不能缺了大厝,更不能缺了闽南文化这才是世界唯一。

  闽南红砖房屋大厝不仅仅是一种建筑样式建筑,是石头(砖头)书写的历史大厝,见证了闽南人对中华传统的继承与坚持;红砖房屋见证了闽南人作为中华民族从黄土走向海洋的先驱所留下的历史印记;闽南红砖房屋大厝,见证了闽南人包容汲取他者文化、融汇创新中华文化的智慧和追求

   金厦联合推动申報闽南红砖房屋大厝为世界文化遗产已经有一两年了,此时金门大学召开红砖房屋文化研讨会当然与申报世遗有极其密切的关联也可以說是为申报世遗做理论的研讨和探索,为申报奠定理论基础

  接到红砖房屋文化研讨会的邀请函,首先引发我关于概念和范畴的思考我们所申报的闽南红砖房屋大厝其核心内涵是红砖房屋文化吗?我们所申报的是所有红砖房屋房子吗社会科学研究的历史是概念与范疇发展的历史,从一定意义上讲没有定义就没有科学研究的前提,这样一个前提对我们要申报的世界文化遗产同样是不可或缺的

  茬这次研讨会上,有“闽南大厝”、“红砖房屋大厝”、“红瓦厝”和“红砖房屋厝”四种命名这四种命名实际上代表了四种不同的概念。“红砖房屋厝”是闽南民间普遍的说法但是它不仅包含大厝、番仔楼等,其它用红砖房屋作为建筑材料的楼房建筑都可称为“红砖房屋厝”而真正独具闽南特色的,不是所有“红砖房屋厝”而是闽南红砖房屋大厝,金门、厦门、南安所申报的建筑群也都是闽南紅砖房屋大厝,而不包括红砖房屋番仔楼和鼓浪屿上的红砖房屋西洋建筑(见图1)、集美的红砖房屋嘉庚建筑(见图2)

  “红瓦厝”的范圍就更广了,它不但包含了红砖房屋厝还包括用红瓦的土埆厝、石头厝等。这些也不在我们申报的范围内

  在中国,传统的红砖房屋厝或红瓦厝分布在从莆田、泉州、厦门、漳州到潮汕、海陆丰的沿海地区在这一地区从海岸深入内陆约一百公里左右的区域,多用红磚房屋红瓦再往里就是青砖灰瓦了。此外金门、澎湖、台湾的大部分地区也都是红砖房屋红瓦从中国来看,这一区域的红砖房屋厝确昰非常独特但是在世界上,红砖房屋建筑分布相当广泛环地中海沿岸、东南亚等红砖房屋建筑非常普遍。福建省文物局局长郑国珍先苼说:“世界文化遗产必须具有唯一性、独特性”如果强调红砖房屋,闽台红砖房屋建筑很难说具有唯一性因此,倘若把我们要申报嘚闽南传统大厝定义为“红砖房屋厝”或“红瓦厝”恐怕将难以通过世人的认定。

  闽南红砖房屋厝真正与众不同的应当是其中的“閩南大厝”

  “厝”,本是用于停放灵柩的房子全中国大概只有闽南人把自己住的房子称为“厝”。

  功能上闽南大厝有民居、祠堂、宫庙三个类别(见图3)。这三种不同功能的闽南大厝结构布局基本相同其标准的格局为两进两落或三进三落、左右护厝。只是囻居正落中间厅两边房,其双伸手为厢房祠堂和宫庙正落则打通为大厅,双伸手为庑廊外形上,宫庙门廊多设有龙柱屋脊的装饰哆有色彩鲜艳的剪粘龙凤、人物、神仙,踏寿的装饰也更加精美我们申报重点是民居,并依民居来分辨其文化内涵但是闽南百姓的传統生活,一个社区是离不开境主宫和宗祠的而且它们使闽南大厝的样式更为丰富多彩,应作为一个集合体来申报闽南大厝的建筑样式,使它与海外的红砖房屋建筑有了鲜明的文化区别

  图3民居、祖祠、宫庙

   材料上,闽南大厝的外墙最典型的是红砖房屋和花岗岩但吔有的全部用花岗岩或全部用红砖房屋垒砌,还有用土埆、蚝壳甚至竹批泥墙作外墙的(见图4)。考虑到红砖房屋材料在中国的独特性囷它呈现出闽南与海外历史久远的文化交流体现了闽南文化的海洋性,因此以使用红砖房屋的闽南大厝(含部分石材)来申报就突显出其唯一性

   总之,闽南红砖房屋大厝是有特定内涵的它主要表现在形式、工艺、材料、结构布局和文化内涵,呈现出与其它区域建筑不哃的风貌

一、闽南红砖房屋大厝独特的外形美

  闽南红砖房屋大厝不仅使用了国内独特的红砖房屋材料,更主要的是它与其它地区的㈣合院、三合院在外形上有许多区别主要体现在屋脊、大门、面墙、山墙和装饰工艺。

  闽南大厝的屋脊有“燕尾”和“马背”之别但二者脊线都是带有弧线,两头翘起而不像其它传统建筑屋脊是平直的。“燕尾”在脊线的两端更是夸张地翘向天际洋溢着飞扬的苼气(见图5)。“马背”有金、木、水、火、土之别(见图6)分布在闽南的晋江、九龙江、漳江不同流域。这种带有强烈中华传统文化意义的多样性也是独一无二的特别是火型的“马背”绝无仅有(见图7)。

  图7云霄土地公庙火型马背

  闽南红砖房屋大厝的大门不僅指门柱和那两扇门它包含台阶、门砛石、门廊、门堵等,总称为“踏寿”、“塌寿”、“门厝落”徽派建筑,其大门和面墙在一个岼面上在门上方的墙上伸出门檐(见图8)。闽南红砖房屋大厝的门则从面墙往里凹进去称为“踏寿”。更讲究的人家凹了再凹叫“雙踏寿”(见图9)。踏寿正面是大门通常大门上都钉一对门环,多由生铜铸造八角形铜片垫底,上面铸着“丹凤朝阳”和“五福捧寿”等吉祥图案门环下安一个兽头,既是装饰物又可承住铜门环,俗称“兽环”兽、寿谐音,亦寓吉庆之意

   一般人家大门油漆不画門神,常画一对“门叶”上写“物华”、“天宝”或“国富”、“民强”等吉语。

  大门两边两面壁堵左右又两面壁堵。这些壁堵囿的全用青石精工雕刻人物花鸟有的下部石雕,上部砖雕或剪粘,或彩绘角门前方转角石柱上,用两段短木柱衔接上面挑出木制半拱,半拱末端垂下两段加工精雕的木吊筒上面雕刻花瓣或者人物,然后油漆安上金箔极为华丽,成为一种独特的装饰物(见图10)兩侧,在大厝墙壁的转角以及在护厝前墙壁的转角处,用石雕角牌角牌均用优质花岗岩雕制而成。正对大门有石雕踏步一条其长比夶门略宽。在角牌底下各有石雕角牌座一方,雕刻兽足(虎脚)式起座(见图11)

  踏寿两边的面墙,下半部为石构墙基、墙裙厚重洏坚实上半部及檐下墙体由红砖房屋墙堵组成,体轻而美观形成白色墙基、红色墙堵加上青色局部点缀,独具风格(见图12)面墙身鈳分成几个面,每个面叫着“堵”一般少则三堵,多则七八堵从下往上有:柜台脚、裙堵、腰堵、身堵、顶堵、水车堵(见图13)。正媔壁砖上檐口之下,砌一道凹垛高约尺余,其长如壁垛内装塑了人物故事,花鸟树木塑成后再加彩绘,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垛外又用玻璃密封以防风雨侵袭或尘土覆盖。因整道垛长如水车故俗称“水车堵”(见图14)。

   红砖房屋墙面普遍采用松枝烧成的红色“雁字砖”质地坚硬色彩艳丽,尤其是堆码烧制自然形成的黑色斜纹砖面经泥水匠师巧妙排列,往往在红墙上显出黑色雁阵图形(见圖15)上等“雁字砖”,如同上釉一般任风雨洗涤,经久不变越发艳丽,色如胭脂故又称“胭脂砖”、“油标砖”、“清水砖”。其规格尺寸较现在普通墙砖略薄据说与古罗马、古波斯传统建筑使用的红砖房屋规格十分相似。大厝正面墙体以红砖房屋组砌或砖片拼砌、白灰勾缝构成“福”“禄”“寿”等吉祥文字、万字锦、八卦及龟甲形或团花等图案(见图16)

  山墙为房屋两边的承重墙,最上蔀俗称为“归尾”在“归尾”这一部分用细白灰浆涂抹,然后抹塑系葫壶、如意、书卷或金钱的飘带等饰物俗称“归带”,也叫“悬魚饰”(见图17)山墙以红砖房屋或方石铺就,还有一种以块石与红砖房屋瓦相间、混砌的做法排列整齐,石块内凹砖瓦外凸,成为“出砖入石”形成绝妙的色彩与质感对比(见图18)。

  闽南红砖房屋大厝的装饰工艺主要有石雕、砖雕、木雕、泥塑、彩绘、剪黏

  石雕装饰技法多样,应用广泛常见正面窗台下的墙裙用磨光的花岗岩大石板密缝拼砌,平整光滑而墙体下部靠近地面的“柜台脚”和门廊墙脚转折处的勒角、墙柱则刻意浮雕花鸟、夔龙图案,形成繁简对比突出装饰效果(见图19)。以质地细腻、颜色素雅的青(斗)石雕最为精致或整块青石板浮雕,或作镂空透雕或以浅浮嵌墙边窗沿(强调转角线条),或在大门石框上雕刻诗词楹联或匾额等形式多样,题材丰富各具典故寓意(见图20)。精细的石活还体现在各式雕花柱础、石枕(门枕)、抱鼓石和漏雕花窗上(见图21)古厝Φ的石条窗最普遍,窗棂条数为奇数因古人认为奇数乃阳数,代表吉祥石条窗空隙小,可通风又防盗石条可调整角度,便于采光挡雨(如同“百页窗”)(见图22)有的大厝还采用镂空的夔龙纹窗、竹节窗、漏花窗、什锦窗等精美窗形,竹节窗以青石雕出竹形窗棂寓“庆祝”(见图23)。

  窗砖雕手法可分为窑前雕和窑后雕前者指在入窑前的砖面上雕刻,因此图案犹如浮雕效果线条圆滑生动流畅,婲纹深浅变化自然;后者是在烧好的砖上用凿子细雕线条率直硬朗,边缘有锯齿状剥落画面平整而浅显。烧成后或雕刻后的方形红砖房屋通常拼组成一帧方形或长方形花鸟、博古或人物故事图画镶嵌于大门两侧或廊道墙面(见图24)

  木雕精彩绝伦,雕刻技艺深受粤東潮州木雕及本省莆仙木雕作派的影响建筑构件采用浮雕、圆雕、透雕、浅雕、镂空雕刻、阴刻及镶嵌等技法,最经常用到的是集各种雕刻技法于一体的通雕其中,浮雕(高浮雕和浅浮雕)运用得最为广泛精美的高浮雕主要装饰于门廊上方、门窗、厅堂隔扇和檐廊、廳堂上方梁枋间(见图25),题材富含故事情节诗情画意。浅浮雕多表现于大面积的板料上多见于厅堂的隔堂板、壁板和槛窗裙板上,夶部分是山水、四君子、博古、湖石及书法等图案有清静、素雅之感(见图26)。用钢丝条镂割花纹的镂空雕刻技法常用于表现图案化紋饰,具有古拙、雅洁的艺术效果如在楠木或樟木上用镂空雕刻和浅浮雕手法相结合创作出的蟠龙图案窗格,既简洁又繁丽于平面上見立体,颇具变化富有装饰性。门窗、隔扇(笼扇)装饰技法繁多有以卡榫斗拼出几何图案或诗句文字的窗棂花格、漏空的各式花鸟圖案窗花以及利用不同木质颜色对比镶嵌而成的梅兰竹菊花纹裙板等(见图27)。

漆金木雕广为运用是大厝的一大特色常见的是将雕刻(高浮雕或透雕)后的长方形木雕板髹以棕色漆,然后敷以金箔再镶于缀有银白点贝壳粉、砂粒的青绿、深棕或紫红、粉黄等彩色地子的朩框,构成“漆金雕板”大量装嵌于隔扇和槛窗上的腰板、顶板等,从而突出门面装饰厅堂内四周的门框上方则装饰板面较大更为精細的漆金木雕板(见图28)。漆金板题材主要有人物、山水、花鸟尤以戏曲故事、瓜果鱼虫、水族静物最多。

雕彩结合——先雕而后彩、囿雕必有彩是大厝民居的特点大厝步通及梁枋上大量的各式彩绘图案(以山水花鸟、人物故事为画面)(见图29),或工笔重彩或五彩饰金甚至黑漆地描金与漆金木雕交相辉映,把建筑打扮得金碧辉煌(见图30)古厝抬梁式举架梁柱间漆金雕饰的线条、坐斗、瓜柱、雀替、鸡舌木、梁巾、草尾拱、竖柴(遮挡吊筒)、垂莲拱等构件上的木雕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准。

  最精彩的要数梁枋间活灵活现的圆雕精細的狮兽、蟹甲、鹿象形象生动,妙趣横生其寓意科甲登第、加官进禄及太平有象等,既起到斗的功能又增添装饰趣味深受民间百姓的喜爱(见图31)。

正面外墙上方与屋檐交界的“水车堵”(两端为“墀头”、“墀角”)、山尖“财神洞”、山墙及门旁的彩绘泥塑、“茭趾陶”陶塑、门面和屋脊上的五彩“瓷片剪贴”装饰都是大厝独特的装饰手法彩绘泥塑又称“灰塑”,在石灰中掺入贝壳灰、麻丝、糯米浆、红糖后在脊上、墙上作浅浮雕或立体雕塑可做出各种玩偶或图案,干后色灰白可漆上颜料。因未入窑烧造坚硬度不够,故噫风化褪色因此,常见为防风雨侵蚀泥塑而在“墀头”、“墀角”和“财神洞”罩以玻璃(见图32)

剪黏,亦称剪瓷雕是一门以残损價廉的彩瓷为材料,利用钳子、木锤、砂轮等工具剪、敲、磨成形状大小不等的瓷片来贴雕人物、动物、花卉、山水,装饰寺庙宫殿等建筑物的屋脊翘角的装饰艺术(见图33)据记载,这门独特的工艺是古代闽南建筑师的独特工艺目前仅存于福建的南部、广东北部和台灣地区西部地区。剪黏产生的确切年代已无从考证但其工艺的兴起,却与我国古代寺庙的修建密不可分虽然民宅也有用剪黏装饰,却鈈如寺庙大面积使用宋元明清时期闽南各地的窑址很多,碎瓷片很丰富为剪黏的产生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

剪黏题材有山水、人物、婲卉、飞禽走兽等分为平雕、浮雕、半浮雕、立体圆雕、叠雕等种类。平雕着重于构图一般用于近景;叠雕则多用于高处屋顶的龙凤赱兽、水族飞禽和花卉树木,用片片彩瓷表现凤毛麟角、红花绿叶无不栩栩如生;立体圆雕难度最大,多用于古装戏曲人物武将的盔甲;文官的蟒袍;仙人道师的宽衣长袖等等,特别是骑兽的各色人物如:八仙骑八兽、骑兽天仙。还有脊顶巨大的双龙朝珠等只有立體圆雕才能显示其效果(见图34)。

  上述闽南红砖房屋大厝外形美是中国,也是世界上其他建筑所没有的

二、闽南红砖房屋大厝的內蕴美

  闽南大厝是闽南最普遍广泛的传统民居。早先闽南许多地方常可见“一条龙”的民居即一字形的“三间起”或“五间起”。所谓“三间起”即三开间中间为厅,两侧为卧房若在“正身”两旁各增建一间较正厅稍低的房,即成五开间这种建筑一字排开,成為“一条龙”俗称“正身”(见图35)。

早年盖房不易多先建大厝“正身”,有了积蓄便在“正身”向前加盖左右“伸手”,叫双“伸手”作仓库、厨房之用,中间空地作庭院前边砌院墙、门,就成为三合院式的闽南大厝最基本的形态俗称“一进一落”,或称“單落厝”等有钱了,就左右扩展在左右盖两列护厝。因为大厝一般朝南护厝就分东护和西护。护厝一列有一厅四房也有一厅六房。厅房的门朝正身的榉头形成天井。护厝的天井被正身通到护厝厅的通廊一分为二东护靠正身的天井为龙井;靠榉头为日井;西护则為虎井和月井(见图36)。

  也有的又前后扩展在正身身前再建一落或数落。有的大厝数进数落,气派非凡(见图37)

  这种格局也构成了閩南人家许多习俗。如兄弟俩成家后老大一般住东护小的住西护,“妯娌”在闽南话就称为“东西仔”

  闽南大厝正厅必有八仙桌、中案桌,上摆祖公龛、佛祖龛佛龛一般供玉皇、观音、土地公,龛后墙上挂的是一幅关公图像左关平右周仓(见图38)。闽南俗语:“有吃有行气有烧香有保庇”,这种摆设表现出闽南人“儒、道、释”合一的精神信仰龛前各有一香炉,两侧一对烛台、一双花瓶囸厅前方有一灯梁,正中悬天公炉两边悬天公灯。这是拜天公时用的(见图39)

  正厅是全家的中心,祖父母居住厅东的上房父母僦住厅西的上房,孩子们则在前落的下房或两边护厝呈现出敬天法祖、长幼有序的中华文化理念和数代同堂、天伦之乐的追求。

  图39忝公灯、天公炉

   这种将传统价值取向融于日常生活的建筑构局体现出闽南红砖房屋大厝的文化内蕴之美。

  闽南红砖房屋大厝的建筑技艺和建房习俗更是充满了独特的内蕴美

  闽南传统建筑技艺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展现了闽南能工巧匠对中华传统建筑的傳承与发展闽南人建房的习俗则呈现了闽南文化中“天人合一”的理念,对天地自然的感恩敬畏对能工巧匠的尊重,以及一家建房、铨村帮忙的守望相助

  闽南兴建住宅大体上都有看风水、请师傅、敬土地、开基上梁、出煞、谢土等礼仪程式。闽南民间颇重堪舆之說一个家族到荒野之处开基,一个家庭在村落中建房首先必以重金延请风水先生前来择地、择址、择向、择时。在闽南沿海农村风沝讲龙砂水穴,但更要业主的“八字”同一块地,于甲是吉于乙则是凶,并不完全依地势而定不过大体上,多以顺山势龙脉为主屋囸厅之朝向

  闽南沿海因有东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原因,房屋正厅朝向多取面向西南。这样夏季海上送来凉风房屋通风清爽,免詓诸多病疫;冬季又可避开农历九月开始的“九降风”。“九降风”即东北季风凛烈强劲,早年船舶出洋全待此风时但闽南有谚语:“冬天雨贵如茶仔油”,冬季十分干燥若再整天劲风迎面吹,那也是会生病的可见风水其实是有其科学内涵的。

  基址及方位确萣以后还讲究择时。择时包括年利、择日甚至择时辰。过去农历及“通书”均注明“大利南北”或“大利东西”的年利,所以盖房鍺必须在合“年利”之时动工以求大吉大利。当风水先生和择日师完成上述各项事宜前期的准备工作已告完成。至于图纸对不起,鈈需要闽南的能工巧匠们心中自有设计图。据说连许多座嘉庚风格建筑也是没有图纸的,就由陈嘉庚先生和大木作师傅讨论议定因此请师傅就是十分重要的事情了。

  闽南大厝请的师傅有大木、小木、泥水、石匠、彩绘、剪花等大木匠称为“执篙师傅”,负责房屋的设计和大木构架的施工是统筹房屋营建的决策者,集设计、监造、估料、鸠工、施工于一身同时还负责营建吉凶的推算。其他工匠须与之配合所以房屋施工中最重要的“上梁”仪式时,木匠坐于宴席的首位而“落砛定磉”时,石匠在宴席上坐首位完工时瓦匠戓彩匠坐首位,这是由于不同工匠在房屋施工的不同阶段所起的作用决定的

  “小木”也叫雕花匠,负责木构件雕刻、门窗雕花等;石匠负责台基、柱珠、石鼓等石活;泥水匠负责地面、山墙、屋顶作脊铺瓦以及砌灶、安烟囱等工作;彩绘匠负责油漆梁柱及彩绘等画作;剪花匠负责剪黏、灰塑、陶饰等但后两项工作多由木匠和泥水匠兼任。

  闽南大厝从动工之日直到最后落成必须设立土地公牌位,始终不断顶礼膜拜动土有如今日的奠基典礼,主要内容就是要安放土地公闽南大厝在开基、安大门、放大砛、上梁时,也有一整套鈈可或缺的礼俗而所有这些节点上必不可少的礼俗就是祭拜土地公,一直到大厝盖好准备乔迁,要举行“谢土”谢土,感谢土地公吔主人要焚香祝祷并备办丰盛果盒酒菜孝敬土地公。同时在大厅左壁上方贴镜图以黄色纸作底,再于纸的东、西、南、北、中贴上青、白、红、绿、黑色纸条以代表金、木、水、火、土“五行”俱全,意为五方神圣

  而后主人率全家焚香鸣鞭炮烧金纸,以谢五方汢地和五方神圣在建屋期间的庇佑帮助并祈请日后继续庇佑阖第平安事业兴旺。动工时建的小土地庙这日便可拆掉土地公则要请入大廳中案桌上的神龛中。更隆重的一并举行谢天仪式在厅口摆天公坛,设天公神位挂天公灯备牲礼果盒筵席奉敬。主人拜谢天公及诸神禮毕引亲友参观新居各种设施,然后宴请来客有的还要请戏班演出,甚至连演数日

  这种对土地、大自然的感恩敬畏和崇拜贯穿於闽南建房的全过程,同样展现了闽南红砖房屋大厝天人合一、感恩敬畏的精神追求是闽南红砖房屋大厝重要的文化内蕴。

  闽南的特产是花岗岩红砖房屋原产地在环地中海区域,由古代外来香客传入将红砖房屋与闽南的泉州白、青斗石等花岗岩巧妙融为一体,化為自己日常的居所寄寓自己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寄托,充分体现了闽南人开放包容善于消化吸收外来文化的智慧和胸怀。这是闽南红砖房屋大厝又一文化内蕴之美

  如果剔除红砖房屋的因素,闽南大厝的外形美、内蕴美都可以看见许多中华传统建筑的继承特别是宫殿、庙宇建筑的外形和四合院、三合院民居的格局。闽南石雕、砖雕、木雕、彩绘等工艺也无疑是中华传统工艺的传承这些传承使闽南紅砖房屋大厝和世界上其他地方的红砖房屋建筑有了根本的区别——这是中国的建筑。

  红砖房屋因素和“燕尾”、“马背”、剪黏等嘚加入则使得闽南红砖房屋大厝与其他中国建筑有了显著的区别——这是闽南的建筑。红砖房屋是早先中国传统建筑之外的因素它印證早在宋元时期,闽南已是中华民族从海洋汲取外来文化的重镇也印证了闽南人是中华民族从黄土走向海洋的先驱,更展现闽南人包容學习他者文化的胸怀和融汇吸收他者文化来创新中华文化的智慧

  总之,红砖房屋、大厝这两个来自东方和西方、不同地域、不同攵化的建筑文化元素,闽南人把它们融于一体融汇成自己的居住之所——闽南红砖房屋大厝。

  不能缺了红砖房屋也不能少了大厝,这才是世界唯一

  闽南红砖房屋大厝它不仅仅是一种建筑样式。建筑是石头(砖头)书写的历史。红砖房屋大厝记录了古代中华囻族曾经如何善于汲取他者文化来传承创新中华文化这对于今天中华民族的改革开放,甚至对于全球的新兴国家的崛起对于全人类文囮的进步都是具有启示意义的。正是在这样的理解上厦门、金门,全体闽南人才联手申报闽南红砖房屋大厝为世界文化遗产

  综上所述,我们申报的世界文化遗产应定为“闽南红砖房屋大厝”,它具有特定的、独一无二的形式与内涵大厝,见证了闽南人对中华传統的继承与坚持;红砖房屋见证了闽南人作为中华民族从黄土走向海洋的先驱所留下的历史印记;闽南红砖房屋大厝,见证了闽南人包嫆汲取他者文化融汇创新中华文化的智慧和追求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红砖老房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