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一个世界的人有多少人叫鲁可心

《路易十六小队元首》(又名《纳粹班长路易十六》)是阿尔弗雷德·策勒曼的小说处女作。策勒曼年近六旬,是著名的文学史家,人类学博士。他在德国度过"希特勒王朝"當时被解除了大学的职位,跟岳父岳母住在乡下;因此他是第三帝国生活的被动观察者。我们斗胆把这部小说称为佳作并且补充一句,也许只有这种德国人实践经验丰富多彩(而且对文学理论造诣很深!),才写得出来的

尽管有这个标题,放在我们面前的却并非幻想作品背景是:大战结束后的开头十年,在阿根廷五十岁的小队元首西格弗里德·陶里茨来自土崩瓦解、被占领的帝国,他逃到了南美,身上带着臭名昭著的党卫队学院搜刮的一部分"财富"("祖宗遗产"),用钢条箍住的箱子里装满了金元他身边聚拢了一小撮其他德国逃亡者,包括各種流浪汉和冒险家而且雇来了十来个品德有疑问的女人,服务内容暂时未明确(其中一些是陶里茨亲自从里约热内卢的窑子里赎身出来的)前党卫队将军组织了一场深人阿根廷内地的远征。这里所表现出来的技巧揭示了他的参谋才干

在离开文明最后的前哨数百英里的地区,远征队遇到了至少十二世纪以前的废墟很可能是阿兹特克部队建起的房屋的遗迹;远征队在里面居住下来。鉴于赚钱的可能性本地嘚印第安人和混血儿前来效力。陶里茨很快将此地命名为(理由尚未透露)"巴黎西亚"这位前小队元首将他们组成高效的工作队,派自己的武裝人员做工头管他们几年过去了,经过这些活动陶里茨为自己憧憬的王国成形了。他这个人身上肆无忌惮的残酷和糊涂的再创造观念结合在一起,他要在丛林深处重建处于君主全盛期的法国而他自己恰恰要做再世的路易十六国王。

这里有句离题话上述情况并没有概况小说的内容,下面的情况也没有因为小说情节发展并不贴合我们陈述的日历年代表。我们当然知道艺术布局的要求支配着作者;然洏我们希望把一连串的事件尽量以编年史的方式重构起来,以便让作品的中心构思、理念清楚地、以特有的力度凸现出来同时,我们茬"年表化"的扼要复述中忽略了大批枝节问题和小插曲,因为全书分两卷共670多页梗概不可能包罗万象。但我们在本讨论中尽量也涉及策勒曼在史诗中实施的事件序列

为此,言归正传T.I垂I设立了朝廷,分封了朝臣、骑士、神职、仆从要塞城垛中间也建了宫廷教堂和若幹舞厅,把古老的阿兹特克建筑遗存变造进去瓦砾以建筑学上的荒诞方式重建起来了。"新路易"凭身边三个对他愚忠的人(汉斯.梅尔、约翰.维兰德、埃里希·帕拉茨基,顷刻间当上了红衣主教黎塞留、罗昂公爵、蒙巴松公爵),不仅仅维持着自己的假王位,而且按照自己的意图把握周围的生活。同时--这一点对小说很重要--这位前小队元首的历史知识充其量是一鳞半爪,充满了空白点简直很难说他拥有这方媔的知识,他的脑袋里不是十七世纪法国史的点点滴滴而是童年留下的乌七八糟;当年他沉迷于大仲马的冒险故事,从《三个火枪手》開始然后,他作为具有"君王"倾向的青少年(这是他自封的其实不过是萨德主义的施虐狂而已),埋头钻研卡尔·迈的书。由于后来在这些阅读的记忆之外,又添加了廉价浪漫故事,狼吞虎咽,手不释卷,他能够记起的不是法国历史,而是野蛮粗糙、极端低能的大杂烩,这一些茬他头脑里鹊巢鸠占成了他的入教誓言。

实际上从散见于作品中的各种细节和参照来推断,希特勒主义对于陶里茨而言不过是无奈之選矮中取长,相对适合他贴近他的"君王"狂想。在他眼里希特勒主义接近中世纪--同意,实在是接近他的爱好!但不管怎么样它比任何形式的制度民主更可喜。相反陶里茨有自己私密的第三帝国"王冠梦",从来没有屈服于希特勒的磁性从来不相信希特勒的学说,为此不必哀悼"skla"的倒台相反,他头脑清醒知道这事迟早发生,尤其是他从未认同于第三帝国的精英(但属于它)所以他对这场灾难有备无患。他對希特勒的崇拜是路人皆知的甚至不是自欺的产物;整整十年,陶里茨上演着玩世不恭的喜剧他有着自己的神话,抵御着希特勒神话这对于他特别方便,因为那些《我的奋斗》信徒哪怕一次以上(比如阿尔伯特·施佩尔)稍稍尝试把该学说当真事后就觉得自己跟希特勒疏远了,而陶里茨习惯逐天公布当天观点对任何异端邪说是免疫的。

陶里茨内心所深信不疑的唯有金钱权力和武力,他知道物资可鉯劝说人们追随出手足够大方的主人,只要该主人还能处事果断在遵守诺言上不折不扣就行。陶里茨一点也不费心犯愁他的"朝臣们",各种肤色的一帮人德国人呀,印第安人呀混血儿呀,葡萄牙人呀是否认真对待多年来吹嘘出来的远大前景;在旁观者看来,他的献演是那么难以名状的枯燥低俗毫无灵感可言;他也不在乎演员当中的人是否相信路易朝廷的合理性,他们可能仅仅在演出喜剧盘算着撈报酬,可能还在盘算统治者驾崩后顺手牵羊带上"国王的铺盖"。这个问题对于陶里茨似乎根本不存在

朝廷上下的生活显而易见是赝品,而且仿冒得很拙劣如此不可靠的东西至少其中头脑清醒的人,晚一步到巴黎西亚的还有全部亲眼目睹假君主、假亲王们起家的人,哪怕一刻也不能不叹服为此,特别是在草创初期王国活像一个精神分裂而一分为二的人:在宫廷朝觐和舞会上,特别是靠近陶里茨时人们以一种方式说话,而当君主和三个亲信不在时就另当别论了尽管他们以非常残酷的方式(直至刑罚)来维持假戏的真做。这场游戏以尐有的辉煌加以装饰沐浴着如今已经不虚假的金光,因为源源不断的商旅物资用硬通货采办而来在二十个月间,垒起了城堡高墙覆蓋上壁画和巴黎哥白林花毯,镶木地板也铺上了优雅的地毯布置了无计其数的家具、镜子、镀金座钟、衣柜,在墙壁、壁龛、棚架、露囼建造了暗门和藏身处城堡四周围绕着规模巨大、气势不凡的公园,外面还有绝壁堑壕德国人统统做工头,控制着印第安奴隶人造迋国确实是靠印第安人流血流汗搞起来的;他巡视时的穿着酷似十七世纪的骑士,但金腰带上别着军用手枪"帕拉贝冷"牌的,封建制下所囿劳资纠纷都是它一言堂

不过,君主和亲信缓步而又系统地从周围场景里剔除着直接揭露朝廷和王国虚构性的一切表现一切迹象。首先起用了专门的语言可以此措辞处理外部不是一个世界的人透露进来(当然是拐弯抹角的)的任何消息,比如"国家"受到阿根廷政府干涉威胁嘚可能性;同时此措辞是高级官员向国王传达的却不敢坦白,也就是直言不讳君主和王位其实没有君权。例如阿根廷始终称为"西班牙"视同邻国。逐渐地大家都披着人造皮肤无拘无束,锦衣华服熟习得进退自如了舞剑弄舌已经游刃有余,于是谎言深人了人心织人叻编造物的经纬,进入这幅活画图此图仍然是冒牌货,但它悸动着真欲望、真仇恨、真争端、真敌对的血液;不真实的朝廷孵化了真实嘚阴谋朝臣你死我活,踏着政敌的尸体接近王位以便从国王手里接受被打倒者的高位和荣誉;因此,含沙射影、毒酒、告密、匕首开始隐秘而货真价实地运作然而,新的路易十六的极权梦由一小撮前党卫队演出的梦,只能到此为止了;陶里茨所能灌输的君主封建成汾继续弥漫的形势是有局限的。

陶里茨认为德国国内还有他的侄子遗存,贝尔特朗.吉森黑恩是陶氏家族的最后一员德国沦陷时年僅十三。路易十六派了罗昂公爵即约翰·维兰德去找这个小伙子(现年二十一岁)维兰德是他手下惟一"知识分子",曾任党卫军军医在毛特豪森军营从事"科学研究"。国王委任公爵寻侄访嗣颁密诏的情景是小说的精彩场面之一。首先君王彬彬有礼地说明自己断子绝孙的烦恼,操心王位的利益也就是继承;这些开场白助他以这种口吻接着讲话;场面的愚蠢之处在于,现在国王连自己都不能承认他不是真国迋了。其实他不懂法语但使用宫廷通行的德语,他坚持自己就在讲法语十七世纪的法语,提起这件事大家都跟着说是法语了。

这可鈈是疯狂因为现在承认德国货才是疯狂,哪怕是在语言上承认;德国不存在法国的惟一邻国是西班牙(即阿根廷)!任何人胆敢说德国话,讓人知道他在说德语就有生命之虞:从巴黎大主教与萨黎邑公爵的对话(第一卷,311页)可以推断因"叛国罪"被砍头的察吐士亲王,实际上是借着酒兴称王宫为"妓院"而且是"德国妓院"。注意:小说的大量法国名字与干邑和葡萄酒的名称惊人地相似比如典礼官"教皇的沙托讷侯爵",无疑来自这样一个事实(尽管作者并未吐露)即陶里茨的脑袋瓜里,为了显而易见的理由闹哄哄的全是烧酒和利口酒,而不是法国贵族嘚名字

陶里茨对密使训话,想像着路易国王派遣宠臣干这种差事时的口吻他没有命令公爵先生放下假行头,反而叫他"假扮成英国人荷蘭人"也就是尽量打扮得普通,要跟上时代不过,"跟上时代"这话不能说这是危险说法之一,会削弱虚构王国的力量甚至金元都始终偠称作"塔勒"。

维兰德领到一大笔现金来到"朝廷"的商业代理驻地里约热内卢;陶里茨的密使获得了上好的假证件,出航欧洲了本书对他尋嗣的旅程一声不吭,我们只知道十一个月之后就大功告成了,小说的实际形式是别具匠心的一开始就表现维兰德和青年吉森黑恩的苐二次谈话,他在汉堡一家大饭店做侍者贝尔特朗(他获准保留该名字,叔叔陶里茨认为名字响当当的)一开始只得知,百万富翁的叔叔准备过继他当儿子对他来说这足以让他离职跟着维兰德走。这对怪人的行程充当小说的引子而且是漂亮的引子,这里既有空间上的前進又仿佛是退回到历史时间:旅行者从越洋喷气客机转乘火车,然后换成汽车汽车又换成马车,最后145英里靠骑马

随着贝尔特朗的衣垺一件件穿破,他的备用物品"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古装,是维兰德有远见地提供适时地摆出的;与此同时,后者慢慢变成了罗昂公爵这种变形并非马基雅维里式的阴谋,它的发生从终点到终点离奇地简单。令人猜测(后来得到证实)到维兰德作为陶里茨的总管使者,巳经多次经历这种服饰变化了(只是没有这般步骤而已)所以,维兰德去欧洲时的海因茨·卡尔·米勒,变成了佩剑跃马的罗昂公爵,而贝尔特朗--至少在外表上--经历了类似的转换

贝尔特朗大吃一惊,瞠目结舌他去的是叔叔家,并被告知叔叔拥有家产巨万;他是抛弃了侍者嘚生活来继承百万家产的而现在他们却领着他进入了无法理解的古装喜剧、闹剧圈子。维兰德一米勒一罗昂一路上给他的指示只能把怹搞得越来越糊涂了。有时他觉得同伴仅仅在开玩笑;有时他觉得,他在把他引向灭亡或者反过来,他贝尔特S片朗正被接纳入某种难鉯想像的阴谋诡计无法一下子和盘托出而已。他多次感到自己发疯了当然,指示里从不直呼东西的名称这一本能智慧是朝廷的共同財产。

罗昂命令他"务必遵守叔叔规定的礼节"("叔叔"变成"老爷",最后是"殿下"!);"他名叫'路易'而不是'齐格弗里德,--这是讳莫如深的他已经放棄姓氏了--这是他的旨意!"米勒宣告道,他成了公爵"他的产业"变成了"他的领地",然后是"他的王国";于是马背上耳濡目染,漫长的一天天貝尔特朗策马穿越丛林,然后在最后的时刻,坐上了八个膀大腰粗的赤裸混血儿抬的镀金大轿窗外可见全身披挂的骑士随从--贝尔特朗巳经对谜一样的旅伴说的话深信不疑了。接着他把精神错乱的怀疑从自己身上转移到旅伴身上,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叔侄会面上不过,怹对叔叔简直不记得了--最后一次见他是在九岁上啊但叔侄会面是一场声势浩大、张灯结彩的庆祝活动的中心,是陶里茨竭力回忆起的全蔀礼仪风俗的大杂烩唱诗班高唱,银喇叭狂吹国王戴着王冠现身了,前面有侍卫拖声吆喝"国王驾到!国王驾到!"一边打开雕刻精美的双開门;陶里茨身边簇拥着十二个"王国贵族"(他的假借出处有误),庄严时刻来临了--路易手划十字迎接侄子称他为亲王,许可他亲吻自己的戒指、手、权杖他俩单独进早餐,印第安人身穿燕尾服伺候眼前是城堡制高点下面的旖旎全景,有公园里亮晶晶的喷泉排列贝尔特朗目睹这胜景,又看看远处环绕整个庄园的丛林带惨绿色闪闪发光,简直无法鼓起勇气询问叔叔任何话了当叔叔轻轻激励他讲话时,贝爾特朗开腔了:"陛下.........对就这样......这是崇高的理由所要求的......我的福祉就靠它,你的......"头戴王冠的前党卫队小组元首和善地对他说

本书的非凡の处在于,它把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的要素统一了起来凡事要么是真实,要么是不真实非假必真,要么是虚幻的生活要么是自发的苼活;可是这儿面对的是假冒的真相、真实的赝品,从而既是真相又是谎言。要是老陶里茨的朝臣们仅仅逢场作戏结结巴巴地背背台詞,我们看到的就会是一场毫无生气的木偶历史剧了;可是他们同化了那形式,各自潜移默化数年之后竟然熟能生巧,贝尔特朗来后鈈久他们开始密谋推翻陶里茨的时候,已经完全无法摆脱假冒的模式为此阴谋本身又是一场荒诞不经的心计混战,就像多层蛋糕覆蓋着果冻、面团、通心粉、吞果噎死的死鼠。这可是一种掌摹偷搴的激情渴望统治权的诚实欲望,小队元首身披一团属于法王路易历史嘚断断续续的记忆这是来自第三手的历史--来自廉价小说和恐怖故事。起初他并不坚持人们对他的癖好忠心不二他做不到,只是花钱雇囚做那时他不得不对先前的党卫军司机、军士、哨兵的窃窃私语装聋作哑,他们在背后数落他对整个"制作"说三道四的;他城府很深,逆来顺受直到最终容易通过恐吓、逼迫、折磨来加强纪律;从那以后,至今性一的诱惑--金元变成了"塔勒"......

这个原始阶段(可谓是王国的史前時代)在小说中仅仅以偶尔的谈话片段露面,应该记住这样提及过去的事情,可能要付出昂贵的代价情节发端于欧洲,无名使者赢得叻青年侍者贝尔特朗的信任但只是到了小说第二部,叙事内容才让我们猜测到之前我们拼命重构的东西是什么。显而易见让以前的憲兵、营房卫兵、军医、党卫军装甲师"泛德意志国"的驾驶兵、炮兵,去充当路易十六宫廷的朝臣、贵族、神父可是不可思议的乱点鸳鸯譜,角色错乱史无前例闻所未闻。另外倒不是他们把明确的角色扮演砸了,这种角色根本就没有存在过他们长袖善舞,全力克服难題而且往往做得非常傻冒,因为别无他法起始时作假的东西,现在他们假冒地、麻木地扮演出来了;所以结果理应是一个杂录而把夲书变成了一堆废话。

然而事情并非如此。那些希特勒式屠夫笨拙地换上了红衣主教的红衣、主教的紫衣、镀金的盔甲铠板一开始可能感到荒唐,但很快就不那么可笑了因为从海港的窑子里捞出窑姐,改任诰命妇人(为世俗贵族所用)或者改任贵妇人、伯爵情妇(为路易國王的神父所用)是很滑稽的。这些角色也令窑姐们欣喜万分她们假戏真做,冠冕堂皇人人锦衣玉食,不可一世但同时也提高自己,按照心目中的伟大淑女理想身体力行于是,头戴神父帽、喉咙卡着花边束颈的前鹰爪们有权说话的章节里面分明是作者心理描写技巧嘚非凡展示啊。这些坏蛋从自己的地位中获得了真贵族所不知的快乐因为它简直可以说超度了罪行,使罪行彻底合法化了快乐也就加叻倍。恶棍只有在堂皇法律下作奸犯科才能将罪恶之果实大快朵颐;集中营里凭萨德主义折磨人的职业人员,获得了一种明显的满足:怹们竟有可能在金碧辉煌的宫廷中重演多种故伎光芒四射之下,似乎放大了一件件肮脏勾当有鉴于此,做不光彩的事情时他们统统惢甘情愿,至少在口头上尽量不出格不做出有违主教、亲王角色的事情来。因此他们也得以贬损他们借以自封高位的整个御用象征主義,而且其中的迟钝者,比如梅尔就忌妒罗昂公爵能巧舌如簧,为自己虐待印第安孩童的癖好辩护并且把折磨孩童变成完全"适于朝廷"的活动,也就是无比得体(另外请注意,一般将印第安人称为"黑人"黑人做黑奴"比较体面"。)

我们还能理解维兰德(罗昂公爵)竭尽全力要争取红衣主教帽:现在他独缺的就是这个;它能助他以天主的代理主教之一玩他的堕落小游戏但陶里茨不给他这个特权,仿佛了解维兰德這个野心后面所隐藏的恶行异心因为在那个游戏中,陶里茨的想法可不同他不愿既意识到当前的煊赫,又背负党卫军的过去因为他叧有"一个梦,一个神话";他殷切地渴望王位从而义愤填膺地唾弃维兰德利用现状捞一票。作者的神来之笔在于罗列出人类无赖行为不勝枚举,邪恶五花八门比比皆是,无法简化为任何单一的公式因为陶里茨并不比维兰德"好"多少,他仅仅心有旁骛而已他祈望一种不鈳能企及的构型--完全的构型。所以他有"清教徒主义"对这一点他的贴身同伴是耿耿于怀的。

至于朝臣们我们看到他们确实在尽人臣之道--悝由各不一样。后来其中十人阴谋推翻国王小队元首,以窃取他整箱的金元还要将他谋害,同时却割舍不下议会席位、爵位、勋章、榮誉于是首鼠两端,进退维谷他们不想抹了老头子的脖子,卷走财物;不想做的却做了不仅仅是外表的问题干扰着他们的阴谋。如紟他们也时不时地相信自己地位煊赫的可能性那个可能性极大地满足了他们的需求。最最妨碍他们动手的(这确实是疯狂但它完全符合邏辑,心理上自圆其说)不再是回忆形式的认账,他们是假冒的而是陶里茨作为国王的随意凶残:要是君王不那么--分毫不差--像党卫队小隊元首,要是他没有跟他们说得清清楚楚--无声胜有声!--他们是他创造的,由于他的意愿和心血来潮才存在那么位于阿根廷内地的法兰西咹茹王朝,确实会稳定茁壮的于是,说真的演员现在反对演出的组织者了......他的真实性不够充分啊。那帮贼子渴望的比国王所许可的君主制,还要像君主制啊当然,他们错了因为他们在这些角色里是无法与堂皇宫廷的更加货真价实的真实性相比的;他们无法得体地提高到角色的水平,却把这些角色变成自己的东西使之活灵活现;大家分别把自己拥有的东西尽可能糅入角色,随心所欲嘛这里并没囿故弄玄虚和矫揉造作,我们毕竟多次看到这些公爵是如何应承他们的夫人的,博若莱侯爵(当初是汉斯.魏尔霍茨)并且揍老婆反复对她提起她的婊子出身。在这种情景下作者的目的是让三言两语似乎难以令人置信的东西深入人心。确实这些可怜虫对自己必须做出的表演感到厌倦,但令人叫绝的是那些表演罗马天主教高级神职人员的人

该殖民地根本就没有天主教,前党卫军人压根儿谈不上任何宗教感情;然后大家都认可了宫廷教堂举行的所谓礼拜要搞得极其简短,简化为唱几节圣经;实际上有一两个人向国王建议,连这些神职吔能免则免但陶里茨不干。另外两位红衣主教、巴黎大主教和其他主教就此为其高位。"正名"了因为每个礼拜做这么几分钟弥撒的拙劣模仿,主要在他们本人眼里可使教职级别合法化;于是他们忍受着一切连续几分钟留在圣坛上,以便日后得到宴席上、豪华床第上的幾小时奖赏因此,从乌拉圭蒙得维的亚市走私放映机带进王官的主意(瞒着国王干的!),既是可怕的幽默又是逼真的事实,跟这部悲喜劇其他的各种要素一样由于没有什么能够从内部挑战它,悲喜剧照演不误放映机在城堡的地窖里放映女士不宜的影片,巴黎大主教(曾經担任盖世太保的司机汉斯·沙费特)尽地主之谊做放映员而索特恩红衣主教(前派出所所长)则负责换片。

在这些人看来万物都可以互相囷解,一切互相融洽;毫不奇怪提到其中某些人的梦境时--难道毛特豪森第三集团军的司令不是"全巴伐利亚收藏金丝雀最多"吗?他沉思着回憶道,难道他没有试着按照一个军营头领的建议来喂食吗?那人告诉他金丝雀吃人肉叫声最动听。这种犯罪行为达到了高度的忘我境界偠是人类犯罪的标准仅仅基于自我诊断,基于个体的独立认罪那么我们打交道的就是无辜的前杀人犯。有可能索特恩红衣主教知道一点真正的红衣主教不是这样表现的,真正的红衣主教信仰天主很可能并不到处强奸身穿白法衣协助弥撒活动的印第安男孩子的,可是由於方圆四百英里之内再没有别的红衣主教了这种想法并没有使他过分不安。

假上作假结果产生了这种增值的形式丰富性,作为人类行為的镜子胜过了货真价实的宫廷因为它同时在两个方面逼近真实生活。作者丝毫容不得夸张主题的现实主义毫发不损;普遍的酗酒超絀某个程度时,王家小队元首总是退人寝宫他知道,从前的狱卒作风会战胜文雅的外表醉态的打嗝很快会释放出滑稽的淫词秽语,其威力来自假冒的心态和现实之间的云泥之别陶里茨的天才,请允许使用这个措辞在于他有胆识,并且自命不凡地"结束"了本人所创造的系统

这个系统存在着致命的内伤,仅仅凭借与世隔绝才得以运作;现实不是一个世界的人吹来一口气就会推翻它年轻的贝尔特朗正是這样一个潜在的推翻者,尽管他本人并没有感到自己有力量动用那真实的沮丧嗓音去直呼其名。最最简单的可能性解释了全部的情况,贝尔特朗是想都不敢想啊什么,只是一个拙劣的谎言一直维持了多年,按部就班地维护着对常识嗤之以鼻--一个谎言,再无它事?是嘚根本没有;不如说是公共偏执狂或者某种不可思议的秘密游戏,目的未知但核心里是理性的,充满诚信、颠扑不破的动机;丝毫不昰简单的谎言迷恋自身的谎言,自我陶醉妄自尊大。我们所呈现的论题已经超出了他的把握

于是,贝尔特朗立刻投降了他由着他們给他披上王储的服饰,由着他们教导他宫廷礼节也就是说,那些基本的鞠躬、手势、措辞对他来说奇怪地熟悉。没有什么可奇怪的他也看过令国王及其司仪深受启发的廉价小说和野史废话的。不过贝尔特朗顽固不化,不知道自己的惰性、消极(不仅触怒了朝臣而苴触怒了国王本人),就是对逼他逆来顺受装痴呆的局势的本能抵抗他不想埋没在谎言里,自己又不知道缘何要反对于是仅仅限于讥笑、讽刺,即贵宾常用的那些个高贵弱智话语在第二场盛大宴席上,面对贝尔特朗貌似无所用心的影射国王受了刺激。虽然小伙子并没囿立刻体味到本人语词中暗藏的敌意国王真的勃然大怒,向他扔来吃过的烤肉于是宴会厅一半的人高兴附和着,跟着发怒从银质盘孓里捡起油腻腻的肉骨头掷向可怜虫;另一半人不安地保持沉默,不知道陶里茨是给在场的人习以为常地布下了某种圈套呢还是他与太孓一搭一档在演戏?

这里,我们最最难以传达的在于尽管游戏一点不刺激,表演又平淡无奇一度是逢场作戏,如今却甚嚣尘上不想终結了,不想是因为不能不能是因为现在除它而外只有彻底的虚无(他们不能不做主教、亲王、侯爵,因为他们无法回复到以前的职务盖卋太保司机、火葬场警卫、营地司令,就像国王无法再变成党卫队小队元首陶里茨一样哪怕他想这样变)--因为本王国和朝廷尽管平淡无奇、碌碌无为(重复一遍),其问却也同时颤动着无穷无尽的灵巧相互的猜疑,就像一根绷紧、戒备的神经允许人以虚假的形式从事真正的戰斗和战役,去诋毁国王的宠臣参劾别人,暗暗争宠实际上,不是红衣主教的红帽子不是绶带和勋章、花边、皱领、盔甲披挂,才引起这种地下工作这种阴谋诡计的--你看,身经百战、身历千万次谋杀的老兵要虚构荣华富贵的服饰干什么呢?构成最大共同心声的,正昰伏击、谋划本身让敌人在国王那里自我暴露而设下的圈套,使其从趾高气扬的角色中跌个嘴啃泥

这种钻营,在宫廷舞台上寻找正确嘚步骤;在亮堂堂的大厅里镜子反射出他们打扮时髦的剪影,这场无休止的不流血战争(在城堡地窖里不一定不流血)是他们的存在理由咜给原本儿戏的狂欢节带来了意义,那对于嘴上无毛的青年是合适的对于熟知鲜血滋味的男子就不行了。同时可怜的贝尔特朗再也忍受不了单独对付难以启齿的困境了;他就像捞救命稻草一样寻找亲戚,可以把内心渐渐滋生的目的一吐为快的对象

因为(这是作者的另一個优点)贝尔特朗逐渐变成了这个疯狂宫廷的哈姆雷特。从本能出发他是这里最后一个正直者(他根本没有读过《哈姆雷特》!),于是下结论他的职责是发疯。他并不怀疑他们统统都玩世不恭--他可没有那么点理性勇气那样做的贝尔特朗自己不知道这一点,希望做一点脚踏实哋的事情在不那么肮脏的宫廷肯定可以的:他的愿望是把时常涌到嘴边,烧到舌尖的说出来但到现在他知道,正常人不能那样做违鍺受罚。但要是他神志不清啊,那就另当别论了!于是他开始了,不是像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那样冷酷地装疯,不他头脑简单,幼稚得很有点儿歇斯底里,也就尽量变疯诚心诚意地牢记自己发疯的必要!因此他要说出憋闷他的真话。可是克里科公爵夫人来自裏约热内卢的老妓女,却喜欢上了这个小伙子跟他上了床,教导他要学她从低贱的过去回忆起来的作风从某位夫人手里学来的作风,嚴令他不得说会让他掉脑袋的话她清楚,尊重精神病不负责任这件事在这里不存在;由此可见,这个老妇人打心眼里希望贝尔特朗过嘚好但被窝里的那个对话,让公爵夫人证明其是炉火纯青的婊子尽管她已经不再完全能以婊子的身份跟他讲话了(因为她智力有限,身埋宫中七年学习了大量假斯文和繁文缛节),那个对话并没有改变贝尔特朗的主意他已经不在乎了。他要么发疯要么逃走。解剖他人嘚下意识也许可以揭示,他们意识到的外部不是一个世界的人以缺席审判、徒刑、法庭等待着他们这是一个无形的力量,激励他们继續游戏;但贝尔特朗与这种过去毫无共同点他不想这样。

同时阴谋进入了行动阶段,如今可不是十个朝臣而是十四个了,无所顾忌买通了宫廷侍卫队长,子夜后闯入了国王的寝宫在关键时刻,他们的主要目的受了挫:原来金元真币早就用光了,著名的"箱子第二格"里留下的全是假币。国王对此了如指掌真是没有什么可以争夺的,但他们已经破釜沉舟他们必须杀死国王,当他们在床底下的"金庫"翻箱倒柜时他一直坐在床上戴着镣铐在旁观。出于实际的原因他们原本打算把他打死的,以免他追上来;现在他们是出于仇恨而杀怹谁叫他用假宝藏引诱他们。

谋杀场面听起来糟糕却必须承认,场面精彩得很;在一贯正确的笔触中可以认出大师。为了把老头尽鈳能整痛苦绳索还没有把他勒死,阴谋者们就开始用军营伙夫和盖世太保司机的语言呵斥他那是受诅咒的语言,永远逐出王国的不過,在被害人躯体还在地板上抽搐的时候(毛巾的主题非常妙!)谋杀者们恢复了镇定,回复到宫廷语言倒不是故意的,只是别无他法:金え是假币没有什么可以裹挟走了,也没有理由要逃跑啊陶里茨已经把他们绑在了一起;尽管他自己已经丧生,却不会让一个人离开他嘚国度!他们必须同意继续玩游戏尊崇"老国王驾崩,新国王万岁!"的座右铭--即时即地他们必须在尸体旁边选立新国王。

后面那章(贝尔特朗隱藏在他的"公爵夫人家")写得弱多了但最后一章,骑警巡逻队前来城堡敲门了小说最后一幕,伟大而静默是个漂亮的收场。吊桥、警垺皱巴巴的骑警腋下枪套里别着左轮手枪,宽边帽子斜向一边对面是半身盔甲、手持戟的卫兵,双方都惊奇地瞪着对方就像两个时玳,两个不是一个世界的人不可思议地聚到了一起......在吊门的两边沉甸甸的吊门缓缓拉起,嘎吱声响彻云霄......这个大结局不辱没整部作品的!鈈过作者忽略了他的哈姆雷特--贝尔特朗;他没有利用那个人物身上大好的机会。我不会说他应该让此人死掉莎士比亚悲剧无须成为范式,但是很可惜机会错过了这个伟大之处被忘却了,却存在于人类善意的平常心之中可惜啊。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不是一个世界的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