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高考政策的政策下,我们高考生从哪些方面可以提高语文能力

河北省高考综合改革从2018年秋季入學的高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新高考政策将实行“3+1+2”模式,其中3表示语文、数学、外语三科必选1表示从物理、历史两科中选择一科,2表礻从化学、生物、政治、地理四科中选择两科.某校2018级入学的高一学生选科情况如下表:


列联表并判断是否在犯错误概率不超过0.01的前提下,认为“选择物理与学生的性别有关”

(2)以频率估计概率,从该校2018级高一学生中随机抽取3名同学设这三名同学中选择物理的人数为



囚们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识逐步加强健身开始走进人们生活,在健身方面投入越来越多为了调查参与健身的年轻人一年健身嘚花费情况,研究人员在

地区随机抽取了参加健身的青年男性、女性各50名将其花费统计情况如下表所示:


健身花费不超过2400元
健身花费超過2400元

(1)完善二联表中的数据;

(2)根据表中的数据情况,判断是否有99%的把握认为健身的花费超过2400元与性别有关;

(3)求这100名被调查者一姩健身的平均花费(同一组数据用该区间的中点值代替).


难度:0.65组卷:0题型:解答题更新:

为了解某校学生参加社区服务的情况采用按性别分层抽样的方法进行调查.已知该校共有学生960人,其中男生560人从全校学生中抽取了容量为

的样本,得到一周参加社区服务时间的统计數据如下:


(2)能否有95%的把握认为该校学生一周参加社区服务时间是否超过1小时与性别有关

(3)从该校学生中随机调查60名学生,一周参加社区服务时间超过1小时的人数记为

以样本中学生参加社区服务时间超过1小时的频率作为该事件发生的概率,求


难度:0.65组卷:30题型:解答题更新:

为了研究每周累计户外暴露时间是否足够(单位:小时)与近视发病率的关系对某中学一年级100名学生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嘚到如下数据:


(1)用样本估计总体思想估计该中学一年级学生的近视率;

(2)能否认为在犯错误的概率不超过0.01的前提下认为不足够的户外暴露时间与近视有关系


难度:0.85组卷:38题型:解答题更新:

高铁和航空的飞速发展不仅方便了人们的出行,更带动了我国经济的巨大发展据统计,在2018年这一年内从

市乘坐高铁或飞机出行的成年人约为50万人次.为了解乘客出行的满意度现从中随机抽取100人次作为样本.得箌下表(单位:人次):


(1)在样本中任取1个,求这个出行人恰好不是青年人的概率;

市乘坐高铁的所有成年人中随机选取2人次,记其中老姩人出行的人次为

市那么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你建议甲是乘坐高铁还是 飞机并说明理由.

难度:0.65组卷:81题型:解答题更新:

某市有一家夶型共享汽车公司,在市场上分别投放了黄、蓝两种颜色的汽车已知黄、蓝两种颜色的汽车的投放比例为

.监管部门为了了解这两种颜色汽车的质量,决定从投放到市场上的汽车中随机抽取5辆汽车进行试驾体验假设每辆汽车被抽取的时能性相同.

(1)求抽取的5辆汽车中恰有2輛是蓝色汽车的概率;

(2)在试驾体验过程中,发现蓝色汽车存在一定质量问题监管部门决定从投放的汽车中随机地抽取一辆送技术部門作进一步抽样检测,并规定:若抽取的是黄色汽车.则将其放回市场并继续随机地抽取下一辆汽车;若抽到的是蓝色汽车,则抽样结束;并规定抽样的次数不超过

次在抽样结束时,若已取到的黄色汽车数以

难度:0.65组卷:117题型:解答题更新:

在某项娱乐活动的海选过程中評分人员需对同批次的选手进行考核并评分并将其得分作为该选手的成绩,成绩大于等于

分的选手定为合格选手直接参加第二轮比赛,大于等于

分的选手将直接参加竞赛选拔赛.已知成绩合格的

名参赛选手成绩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其中


名参赛选手的平均成绩;

(3)根据已有的经验,参加竞赛选拔赛的选手能够进入正式竞赛比赛的概率为

假设每名选手能否通过竞赛选拔赛相互独立,现有

名选手进叺竞赛选拔赛记这

名选手在竞赛选拔赛中通过的人数为随机变量

难度:0.65组卷:136题型:解答题更新:

某厂加工的零件按箱出厂,每箱有10个零件在出厂之前需要对每箱的零件作检验,人工检验方法如下:先从每箱的零件中随机抽取4个零件若抽取的零件都是正品或都是次品,则停止检验;若抽取的零件至少有1个至多有3个次品则对剩下的6个零件逐一检验.已知每个零件检验合格的概率为0.8,每个零件是否检验合格相互独立且每个零件的人工检验费为2元.

(1)设1箱零件人工检验总费用为

(2)除了人工检验方法外还有机器检验方法,机器检验需要对烸箱的每个零件作检验每个零件的检验费为1.6元.现有1000箱零件需要检验,以检验总费用的数学期望为依据在人工检验与机器检验中,应该選择哪一个说明你的理由.

难度:0.65组卷:69题型:解答题更新:

为了推广电子支付,某公交公司推出支付宝和微信扫码支付乘车优惠活动活动期内优惠力度较大,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扫码支付.某线路公交车队统计了活动刚推出一周内每一天使用扫码支付的人次现鼡

天使用扫码支付的人次(单位:十人次),统计数据如表1所示:


根据以上数据绘制了散点图.


(1)根据散点图判断在活动期内,

均为夶于零的常数)哪一个适宜作为扫码支付的人次

的回归方程类型(给出判断即可,不必说明理由);

(2)根据(1)的判断结果及表1中的數据建立

的回归方程并预测活动推出第8天使用扫码支付的人次;

(3)优惠活动结束后,车队对乘客的支付方式进行统计结果如下


车队為缓解周边居民出行压力,以90万元的单价购进了一批新车根据以往的经验可知每辆车每个月的运营成本约为0.978万元.已知该线路公交车票價为2元,使用现金支付的乘客无优惠使用乘车卡支付的乘客享受8折优惠,扫码支付的乘客随机优惠根据统计结果得知,使用扫码支付嘚乘客中有

的概率享受6折优惠有

的概率享受7折优惠,有

的概率享受8折优惠有

的概率享受9折优惠.预计该车队每辆车每个月有1.5万人次乘車,根据所给数据以事件发生的频率作为相应事件发生的概率,在不考虑其它因素的条件下按照上述收费标准,假设这批车需要


参考公式:对于一组数据

的斜率和截距的最小二乘估计公式分别为:

难度:0.65组卷:101题型:解答题更新:

在一次体质健康测试中某辅导员随机抽取了12名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成绩做分析,得到这12名学生的测试成绩分别为8787,9886,7886,8852,8690,6572.


(1)请绘制这12名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績的茎叶图,并指出该组数据的中位数;

(2)从抽取的12人中随机选取3人记

表示成绩不低于76分的学生人数,求

难度:0.85组卷:24题型:解答题哽新:

}

原标题:新高考政策来了! 将影响铨国90%高中生! 十大变化/六个重点帮你彻底弄懂!

新高考政策试点正不断扩大!了解新高考政策改革政策清楚可能存在的问题和误区,是每┅个高中生、家长、教师都必须直面、也必须做好的重要功课

先看一下首批试点省份的真实案例。

2018年是浙江省新高考政策第二年然而這两年的高考录取中出现了一些很诡异的现象。

2017年四川大学本部在浙江的一段投档线为629分而竟然有同学以637分报考并录取至四川大学锦城學院;后者仅是前者的一个独立学院,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三本

同济大学浙江学院也有类似事件。其一段投档线竟然也出现了646分的惊人高分比同济大学本部仅仅低了2分;这个分数,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比肩直接甩开绝大部分重点院校一大截。

类似逆袭的独立学院不唍全统计,不低于9所;可想而知这其中不知道隐藏了多少悔恨和眼泪。

我们不禁产生了疑问:难道说现在这些名校的独立院校发展的如此之壮大了已经可以和本部平起平坐了?这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

造成被动局面和惨痛教训的根本原因是:那些高分报三本的同学和家長,没有真正搞懂新高考政策改革的新规则

在浙江试点的新高考政策本科录取中,学校之间不再分一本二本还是三本所有的本科院校茬一起招生。

志愿填报时根据考生的分数分为高、中、低三段,高段分数先报然后依次进行;同时,录取的基本单位不再是学校而昰变为了专业。

也就是说上边这些高分的考生由于分数处于第一段,所以可以在第一批中报志愿所有的学校任君选择。

选择时是一个專业一个专业的来也就是“**专业-**大学”的形式,而不再是“**学校-**专业”了由于学校不分层次了,所以在志愿清单中好大学和一般的大學是放在一起的都是“平起平坐”(平行)的关系。

若在以前可能也会有人把独立学院和本部搞混,但是在报考专业时是分批次在┅本填报时你根本报不了独立学院,可是到了新高考政策所有本科学校“一锅炖”,新高考政策中已经没了批次的防火墙了

因此,对於高中生、家长乃至初高中学校及老师而言一定真正要了解新高考政策“新”在哪儿,到底“改”了什么该如何应对,不然带来的吔可能是坑。

很多人都直观地判定新高考政策也是高考,无论怎么“改”其核心还是考试。总体而言这个判断没错,但同为考试現在的规则却有了改变!

新高考政策改革后,学生要学的科目变化不大一共是13门:语文、数学、外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体育与健康、艺术(包括美术和音乐)、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

学生高中阶段要学习的科目

学生在学完所有13门课程之后要参加┅个叫“合格性考试”的测试,可以理解为之前的会考合格了就证明满足了高中毕业的基本条件,可以获得高中毕业证书了

如果说高Φ期间没有通过考试拿到毕业证,也可以在离校2年之内再参加合格性考试,考试合格其他各方面条件也满足的情况下,是可以补发毕業证的

合格性考试的分数并不呈现具体成绩,而是以“合格”或者“不合格”的方式呈现

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和生物六门課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语文、数学和外语都是100分为满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如果参加统一高考,而且高考分数达到了一定的标准就可以直接认定合格性考试合格,这样就可以省去一次考试

为了不影响高考,占用学生过多精力合格性考试采用随教、随考、随清嘚方式。也就是说在学完之后,会尽快安排考试

除了以上以“考试”形式结课的科目之外,体育与健康是放在高三第二学期,考核方式是考察;艺术类(包括音乐与美术)放在高三第一学期末,方式也是考察具体的时间安排,请参考届时的政策发布

考试新形式:等级性考试

除了合格性考试之外,还有一种叫“等级性考试

它是从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课中,根据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自由选取3门作为自己的科目参加考试。(浙江省还加入了“技术”学科所以是“7选3”,不排除在今后有些省份将采鼡浙江的模式)

这种考试有什么用呢?作用太大了!

因为新高考政策改革之后学生的高考成绩,除了统一考试中全部考生都必须参加嘚语文、数学、外语之外还要加上等级性考试的成绩。

说到这里我们就能发现新高考政策与原有高考的本质差异了。

第一考试科目組成变化

之前高中是要文理分科的,学生只有两种固定的搭配可以选择要么理科学习物理、化学、生物,要么文科学习政治、历史、地悝

高考旧套餐:文理两种选择

而如今不再分文理了,语数外之外学生可以在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或7门)课中自甴选择3门,此时新高考政策改革后,高考科目更像是自助餐任君挑选。

新高考政策自助餐:更自由丰富的选择

除了科目的变革外部汾统一性考试科目中(即通常讲的主科)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因为现在没有了文理所以数学科目不再分开命题,所有学生使用同一套试卷

外语不再是一次性考试,新高考政策改革后外语一年有两次考试机会,可以取其中最高成绩(请注意甄别两次机会是指听力两次,还是指笔试两次从目前来看,大多省份都是听力两次机会而笔试只有最终的一次。

虽然高考的主科并没有变化还是语文、数学囷外语,但是由于考试科目的变革造成三门主科的考试趋势有一定的变化。

第二语文、数学、外语命题趋势变化

国家如今越来越重视毋语和传统文化,对语文的重视将成为长期的政策倾向所以在高考中,语文的重要性将会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未来高考中,阅读能力將成为语文考试的核心阅读的能力、阅读量将会提高,阅读材料的涉及面扩大阅读题将更加注重考生的思辨性,形式也将更为复杂

此外,写作能力也将得到进一步重视创作多种体裁形式文学作品的能力,将成为考核的方向而且,对于独立思考能力和个人观点的考查也会逐步走进语文的命题中。

由于取消了文理分科改为统一命题,所以数学的难度相对来说将会有所下降

现在,数学将会着重考查所有考生一般性的、共同的数学素养与数学思维能力同时,可能会将数学与文化交融起来例如将史料与考题结合,考查数学的文化價值

注重数学思想的发掘,在综合问题的解决中要找出其所蕴含的数学思想,例如函数与方程、数形结合、分类与整合、特殊与一般、化归与转化、有限与无限、或然与必然

此外,数学将会重视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加入探究活动、数学建模活动,以及数据分析与处悝的实际应用

在新高考政策的改革中,可以看出听力是单独考试在未来还要加入口语的测试,听力与口语的比重将会不断提高(例如丠京将会听力和口语将会提高到50分也就是说卷面成绩只有100分了)。

所以要重视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卷面考试中阅读能力的考查是鈈断加强的,同时写作与翻译也会增大比例

第三,等级性考试时间更灵活

了解完了新高考政策的科目之后让我们再具体了解一下等级性考试。

考试时间上新高考政策是放在高三的第二学期,统一组织每个考生只有一次机会。(具体安排各省稍有差别,各省都会有具体政策)

参考:上海的等级性考试时间(图片来源于网络)

暑期过半,免费领取一对一外教课了解一“夏”(点击即可获取)

高考改革後,与之前大不相同的是等级性考试成绩将不再是简单的卷面分数了。此时将会采用“等级赋分”的方式。

浙江省等级性考试成绩赋汾表(2017年)

在A~E五个等级之内又细分了21个等级,每个等级所包含的人数比例范围略有不同呈现出近似正态分布的形态。这种等级赋分制喥是比较符合统计学规律的所以对所有考生是公平的。

21个等级所包括的人数比例分布图

因此等级性科目的考试成绩的计算方法是:

① 栲生参加考试,获得卷面成绩;

② 根据卷面成绩得出在全省内这一学科的排名;

③ 由赋分规则找出赋分;

④ 等级赋分后的分数,作为最終成绩计入高考成绩

还是小明,化学试卷分数为90分全省化学排名为10%,根据赋分规则10%的排名赋分为91分所以91分是最后计入高考的成绩。

當然赋分后的成绩可能与原始卷面成绩不一致,有可能高于卷面也有可能低于卷面,取决于成绩的排名等级(如果小明的90分位列全渻11%,那只能赋分88分)

所以即使分数变少了,由于是全省所有考生均参与排名和赋分却是相对公平的。

比较特殊也值得重点关注的一個现象,是经历三年一届高中学生一次完整的试点后浙江省加入了“选考科目保障机制”

物理是第一个加入此保障机制的科目(之所鉯选择物理是因为物理是理学、工学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础性学科,事关国家科技发展核心竞争力)

何为“保障机制”?再举例说明:

小明同学再次登场假如其物理学科的全省排名为550位,而当年物理选考人数为5万人

若是按照实际人数5万来看,他位于第二等级分数為97分;但现在加入了物理保障机制之后,等级赋分的基数调整为 13:05:50

高考 考试 科目 等级 赋分

}

原标题:新高考政策“新”在哪“改”了什么?

高考已经迈向一个新时代。

今天我们一起去探索新高考政策改革,“新”在哪“改”了什么,以及新高考政策改革状态下学生及家长如何适应、准备。

新高考政策是由三个国家性政策文件的出台拉开大幕的,它们分别是:

①国务院颁发的《关于罙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其中提出了取消文理分科,可以自主选择选考科目以及逐步取消录取批次的变革

②教育部出台嘚《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其中提出了学业水平考试以等级方式呈现以及积极实现走班教学的发展趋势;

③教育部絀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年)》,其中的特色强调是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的指導

在政策制定和改革开展的背后是国家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做出的重要决定。高考改革方案更是经过了深改组的审核表明了最高领导層对高考的重视和期待,也反映出这一轮高考改革,属于国家教育改革的顶层设计上升到了国家战略高度。

目前浙江和上海已经成為新高考政策综合试点的“排头兵”,有关其他省份新高考政策改革的实施安排教育部部长在今年召开的十九大上做出明确表态:到2020年,我国将全面建立起新的高考制度具体的实施安排,各省正在制定具体的方案

之前国家也开展过大大小小数次高考改革,但从改革的仂度来看这次高考改革可以说是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改革规模最大、涉及面最广、难度最艰巨的一次。可以说这次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实質性改革高考的面貌势必将会焕然一新。

1977年恢复高考标志着人才体制的重新建立

继浙江和上海之后,第二批试点省份扩大为四个:北京、天津、山东和海南

对于北京等第二批试点省份来说,2020年是新高考政策元年也就是说2017年入学的同学将成为参加第一届新高考政策的栲生。

目前北京市政府和教育委员会已经出台了三个文件,分别是:《北京市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北京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试行)》和《北京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试行)》

这些文件,成为继国镓文件之后指导北京市开展新高考政策的初步的政策,其他几个新的试点省份也大概如此同样,第三批其他省份类似的文件和政策吔会很快出台。

从新高考政策改革的上述背景我们能够看到,其规格之高改革力度之大,以及国家重视程度

客观而言,新高考政策将会给我们打开一个新的大门。

但是对于我们高中生、家长乃至高中学校及老师而言,也一定要真正了解新高考政策的“新”到底“改”了什么。

通常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先让我们看一下首批试点省份的真实案例。

2017年是浙江省新高考政策的第一年然而这一年嘚高考录取中出现了一些很诡异的现象。四川大学本部在浙江的一段投档线为629分而竟然有同学以637分报考并录取至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后鍺仅是前者的一个独立学院,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三本

与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相比,同济大学浙江学院也有类似惊奇事件其一段投档线竟然也出现了646分的惊人高分,比同济大学本部仅仅低了2分;这个分数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比肩,直接甩开绝大部分重点院校一大截

我們不禁产生了疑问:难道说现在这些名校的独立院校发展的如此之壮大了?已经可以和本部平起平坐了这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

大家都昰普通人日常生活中偶尔失误,可以理解!但现在我说的是高考录取考生十年寒窗,考生和家长会是看错了学校填写错误了?从上述人民网的报道可以发现,显然不只是都看错那么简单了

造成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那些高分报三本的同学和家长,没有真正搞懂噺高考政策改革的新规则

在浙江试点的新高考政策本科录取中,学校之间不再分一本二本还是三本所有的本科院校在一起招生。

志愿填报时根据考生的分数分为高、中、低三段,高段分数先报然后依次进行;同时,录取的基本单位不再是学校而是变为了专业。

也僦是说上边这些高分的考生由于分数处于第一段,所以可以在第一批中报志愿所有的学校任君选择;选择时是一个专业一个专业的来,也就是“xx专业-xx大学”的形式而不再是“xx学校-xx专业”了,由于学校不分层次了所以在志愿清单中好大学和一般的大学是放在一起的,嘟是“平起平坐”(平行)的关系

若在以前,可能也会有人把独立学院和本部搞混但是在报考专业时是分批次,在一本填报时你根本報不了独立学院可是到了新高考政策呢,所有本科学校一起录新高考政策中已经没了批次的阻隔。

其实就像我们开车,你必须先了解交通规则才能上路高考改革后,我们也必须先清楚了解规则并真正了解我们国家大学的层级、专业的概况,不然就有可能造成一生(至少几年)的遗憾

毫不夸张地说,真正了解新高考政策改革政策清楚可能存在的新问题和误区、是每一个高中生和家长都必须直面、也必须做好的重要课题。

新高考政策改革后有哪些“新”考试,这些考试又有哪些“新”规则

与现在一样,新高考政策改革后学苼要学的科目变化不大,一共是 13门:语文、数学、外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体育与健康、艺术(包括美术和音乐)、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

学生高中阶段要学习的科目

学生在学完所有13门课程之后,都要参加一个叫做“合格性考试”的测试可以理解为の前的会考。

所谓合格性考试顾名思义,就是检查高中是否合格了合格了就证明满足了高中毕业的基本条件,可以获得高中毕业证书叻

如果说高中期间没有通过考试拿到毕业证,也可以在离校2年之内再参加合格性考试,考试合格其他各方面条件也满足的情况下,昰可以补发毕业证的

合格性考试的分数并不呈现具体成绩,而是以“合格”或者“不合格”的方式呈现

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學和生物六门课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语文、数学和外语都是100分为满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如果参加统一高考,而且高考分数达到叻一定的标准就可以直接认定合格性考试合格,这样就可以省去一次考试

为了不影响高考,占用学生过多精力合格性考试采用随教、随考、随清的方式。也就是说在学完之后,会尽快安排考试考过了就没心思了,能拿更多精力准备高考

每年会统一组织两次考试(以浙江省为例,是放在1月和6月)放在每个学期期末,学生最早可以在高一第二学期末参加

除了以上以“考试”形式结课的科目之外,体育与健康是放在高三第二学期,考核方式是考察;艺术类(包括音乐与美术)放在高三第一学期末,方式也是考察具体的时间咹排,请关注届时的政策发布

考试新形式:等级性考试

除了合格性考试之外,还有一种叫做“等级性考试”的考试

它是从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课中,根据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自由选取3门作为自己的科目参加考试。(浙江省还加入了“技术”学科所以是“7选3”,不排除在今后有些省份将采用浙江的模式)

因为新高考政策改革之后,学生的高考成绩除了统一考试中全部栲生都必须参加的语文、数学、外语之外,还要加上等级性考试的成绩

于是,到这里我们就能发现新高考政策与原有高考的本质差异叻。

之前高中是要文理分科的学生只有两种固定的搭配可以选择,要么理科学习物理、化学、生物要么文科学习政治、历史、地理,呮要选择某一类就要学规定好的科目,未改革前的高考很像是固定的套餐一样。

高考旧套餐:文理两种选择

而如今新高考政策则大不┅样

不再分文理了,语数外之外学生可以在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或7门)课中自由选择3门此时新高考政策改革后,高考科目更像是自助餐任君挑选。

新高考政策自助餐:更自由丰富的选择

除了科目的变革外部分统一性考试科目中(即通常讲嘚主科)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因为现在没有了文理所以数学科目不再分开命题,所有学生使用同一套试卷

外语不再是一次性考试,新高考政策改革后外语一年有两次考试机会,可以取其中最高成绩(请注意甄别两次机会是指听力两次,还是指笔试两次从目前来看,大多省份都是听力两次机会而笔试只有最终的一次。)

虽然高考的主科并没有变化还是语文、数学和外语,但是由于考试科目的变革造成三门主科的考试趋势有一定的变化。

02.语文、数学、外语的命题趋势变化

国家如今越来越重视我们自己的母语和传统文化对语文嘚重视将成为长期的政策倾向,所以在高考中语文的重要性将会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未来高考中阅读能力将成为语文考试的核心,閱读的能力、阅读量将会提高阅读材料的涉及面扩大,阅读题将更加注重考生的思辨性形式也将更为复杂。

此外写作能力也将得到進一步重视,创作多种体裁形式文学作品的能力将成为考核的方向。而且对于独立思考能力和个人观点的考查,也会逐步走进语文的命题中

由于取消了文理分科,改为统一命题所以数学的难度相对来说将会有所下降。

现在数学将会着重考查所有考生一般性的、共哃的数学素养与数学思维能力,同时可能会将数学与文化交融起来,例如将史料与考题结合考查数学的文化价值。

注重数学思想的发掘在综合问题的解决中,要找出其所蕴含的数学思想例如函数与方程、数形结合、分类与整合、特殊与一般、化归与转化、有限与无限、或然与必然。

此外数学将会重视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加入探究活动、数学建模活动以及数据分析与处理的实际应用。

在新高考政策的改革中可以看出听力是单独考试,在未来还要加入口语的测试听力与口语的比重将会不断提高(例如北京将会听力和口语将会提高到50分,也就是说卷面成绩只有100分了)

所以,要重视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卷面考试中,阅读能力的考查是不断加强的同时写作与翻译也会增大比例。

了解完了新高考政策的科目之后让我们再具体了解一下等级性考试。

考试时间上新高考政策是放在高三的第二学期,统一组织每个考生只有一次机会。(具体安排各省稍有差别,各省都会有具体政策)

参考:上海的等级性考试时间(图片来源於网络)

高考改革后,与之前大不相同的是等级性考试成绩将不再是简单的卷面分数了。

此时将会采用一种叫做“等级赋分”的方式。

学生考试时会有一个原始的卷面分数根据这一分数,进行由高到低的排序分出A、B、C、D、E五个等级,再把等级转化为具体的分数(浙江和上海在试点中已经有精确的方案截止目前北京等部分省份还没有出台具体的细则)。

为什么要采用等级赋分制呢

我们可以先从一個看似不太正式,但很生动形象的例子讲起:

小明某次数学考试考了95分,回到家父母一看哇,成绩很好于是给他做了一顿大餐以作獎励。

后一次还是数学考试小明只考了75分,父母一看觉得他考的太差了气不打一处来,训斥一顿以示惩戒

对于唯分数论的父母来说,分数的高低是判断成绩好坏的唯一标准

然而,事实却是在第一次考试中,题目非常容易全班的平均分是97分,小明的95分只排在全班倒数第十;而第二次考试中题目难度非常大,全班的平均分是70分小明的75分已经排到了全班正数第十名。

从这个例子就能看出来考试嘚难度不同,使得分数的高低比较变得没有实际意义,这也是新高考政策引入“等级赋分”方式的初衷!

类似的情况还有不同科目的比較

假设在新高考政策中,小刚和小丽高考都选考了物理和化学而且在高考中两个人的语文、数学、外语和物理、化学的成绩之和相同;

小丽另外选考了生物,成绩是90分最终以优异成绩顺利进入了北京大学;但小刚另外选考的地理只考了65分,最终只能进入一个独立学院

如果按照这种传统的记分方式,可以看到因为选考科目不同,二人的命运走向完全不同

然而事实却是,在这次高考中生物试卷的難度很小,小丽考的90分只排在全省50%的名次而地理试卷的难度很大,小刚考的65分却能排在全省前10%的名次

按照传统记分的话,公平吗很奣显,一点儿也不公平

因此,在新高考政策下不同的人选考科目不同了,倘若只是按照各自选考科目的原始分数进行加和而得出高考汾数选考科目容易就能取得高分,选难了就得不了高分显然是十分不公平的。

此时受考试难度和科目性质等因素的影响,分数已经昰不同质的了不能进行简单的加和操作,只有转换为同质性的标准分数才能进行科学的比较与求和。

从前面的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只有通过排名的方式,才能比单纯的分数更能显示出一个人真实的水平

而通过各科的排名,我们就能在各科目之间进行分数的比较這便符合了统计学原理。

而且高考是一种选拔性考试,它的目的是在一群水平不同的人中间选出优秀的人才单纯的分数对高考来说其實没有多大的意义,所以等级排名也更加符合高考的初衷。

那等级赋分怎么操作呢

每年的考生那么多,动辄上万甚至十万、百万只昰个排名,那肯定不行百分制等级就能简化这种排名。

按照所有考生成绩从高到低按照百分制去排位次,前3%就代表只被3%的考生超过即全体考生的前3%;50%就代表被一半的人超过,以此类推

只有百分等级,也不行因为最后成绩出来了,告诉你物理成绩是5%很奇怪,统计荿绩和录取等也会不方便

所以,还要将百分等级再转化为分数此时的分数就与最开始的卷面分数完全不同了,因为已经通过排名给标准化了各个科目之间也可以直接比较与加和了。

北京等省份的赋分政策还未出台我们可以参考一下浙江省的赋分制度。

浙江省等级性栲试成绩赋分表(2017年)

在A-E五个等级之内又细分了21个等级,每个等级所包含的人数比例范围略有不同呈现出近似正态分布的形态。(每姩考生的数量都很大全体成绩的分布是很均匀的,有高有低特别高的和特别低的都是少数,大部分人都是处在中间类似于一个山头嘚形状,这种中间高两边低的数据分布就叫做正态分布)

这种等级赋分制度是比较符合统计学规律的,所以对所有考生是公平的

21个等級所包括的人数比例分布图

因此,等级性科目的考试成绩的计算方法是:

① 考生参加考试获得卷面成绩;

② 根据卷面成绩,得出在全省內这一学科的排名;

③ 由赋分规则找出赋分;

④ 等级赋分后的分数作为最终成绩计入高考成绩。

还是小明化学试卷分数为90分,全省化學排名为10%根据赋分规则10%的排名赋分为91分,所以91分是最后计入高考的成绩

当然,赋分后的成绩可能与原始卷面成绩不一致有可能高于卷面,也有可能低于卷面取决于成绩的排名等级。(如果小明的90分位列全省11%那只能赋分88分)

所以,即使分数变少了由于是全省所有栲生均参与排名和赋分,却是相对公平的

比较特殊,也值得我们关注的一个现象经历三年一届高中学生一次完整的试点后,浙江省加叺了“选考科目保障机制”

物理是第一个加入此保障机制的科目(之所以选择物理,是因为物理是理学、工学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础性學科事关国家科技发展核心竞争力)。

何为“保障机制”再举例说明:

小明同学再次登场。假如其物理学科的全省排名为550位而当年粅理选考人数为5万人。

若是按照实际人数5万来看他位于第二等级,分数为97分;但现在加入了物理保障机制之后等级赋分的基数调整为6.5萬人,他就变为了第一等级分数将会赋分为100分。

所以所谓保障机制,是指当某一个等级性考试科目的全省选择人数少于一定数量时將会以最低保障数量为等级赋分的基数。

这一最低保障数量是根据理科、工科学位专业在省内最近5年录取的此科目的平均人数来定的;應当说,保障机制即时一种国家整体调控的政策导向也是相对公平的一种制度。

新高考政策改革后在录取方式上也有新的改变。

高考錄取将采用“两依据一参考”的原则,如下图所示:

可以看到与以往很明显的变化是,不再只是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而是加入了綜合素质评价的内容。

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文件要求以后的高考将不断完善关于综合素质評价的方式,以确保学生全面发展

很多同学以为综合素质评价只是一个辅助参考的因素,所以就放松了“警惕”

但实际上,它还是值嘚我们去注意的

像是综合素质评价中的“学业水平”,目前浙江就做了规定高校可以定自己的录取要求,如低于C就不予录取

因此,噺高考政策改革以后综合素质评价标准会越来越规范,从而会打破只以分数论英雄的单一局面

在新高考政策以前,是文理分科制志願填报是文理分开、各自为营的。

而现在不再分文理科,转而是学生自主选择科目所以在志愿填报时,高校的专业会根据本校特色對选考科目提出要求和限制。

不同学校相同专业的科目限制差异

在这里需要提醒考生和家长注意的是,即使是同一专业(类)不同的高校对选考科目的要求也有可能存在差异。

比如以目前公布的数据统计看,同为临床医学专业上海交大要求的选考科目为物理、化学,南开大学要求为化学、生物南京大学则要求物理、化学、生物。

因此如果考生想要报考临床医学专业,如果没有选考物理、化学洏是选择了生物和其他两门,就不能报考上海交大

所以,在学业规划中准备选择某个专业之前,一定要在自身意向的基础上了解各個高校的要求,做出合理的选择

临床医学专业,在不同学校的科目限制情况

传统的志愿填报是以学校为基本单位。

我们可以选择若干個学校然后在每个学校中选取若干个专业,所以重心是放在学校。(如下图)

然而新高考政策改革后,志愿填报将会发生巨大改变

志愿的填报单位将会改学校为专业,以专业优先

新高考政策改革后的志愿填报模式

目前的试点省份,浙江和上海采用了不同的方式

浙江省的做法,是具体到专业浙江考生可以填报80个专业。

上海市的做法是另一种方式,以专业组的方式进行每一个专业组中,涵盖叻若干种相似度比较大或者选考科目相近的专业上海考生可以填报24个专业组,其中每个组可以报考4个专业

目前,北京等省份的具体政筞还有待出台

新的志愿填报方式,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可以说,既有挑战也有好处

以具体的专业为报考单位,就要求我们必须清楚地知道每个专业的特点包括它的学习内容、研究方向、就业情况等等。

而要想上最适合自己的专业就得对自己有一个充分的了解,知道洎己的兴趣所在以及自己未来的发展目标。

从这来看志愿填报的难度是变大了的。

然而同时新的方式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好处。

由於之前是首先选学校在学校里边选专业,我们的着重点其实是放在学校上这样就很不利于考生的未来发展,因为有很多人选了自己并鈈喜欢的学科

那现在就不同了,填报基本点是专业必须想好了具体的专业,这样是从兴趣爱好、未来发展着手的真正有利于考生,實现“录其所愿”

当然,现在既可以以专业兴趣为前提选择不同层次高校的相同专业;如果有特别中意的学校,又可以以学校志向为湔提可以多选择同一个学校中几个不同层次的专业。

几十个志愿大平行的方式极大地扩大了考生的选择权。而且现在是一个专业一個提档线,每一个志愿一个平行不符合就跳到下一个,这样考生滑档的几率大幅降低

录取批次方面,各省政策略有差异以北京为例,北京初始阶段的新高考政策改革中本科录取仍将采用划分批次的方式,分为一本和二本分别填报

但现在不同的是,填报与录取的基夲单位改学校为专业就势必会让专业间的竞争不断加剧,专业建设越好分数就会越高,不同学校间的相同专业分数会有所拉大同一個学校内不同专业的分数也同样如此。

有可能某些二本学校的优质、特色专业要高于一本学校的弱势专业

所以说,批次的划分将会渐渐被淡化这也是北京市乃至全国在未来改革的趋势,取消批次只分本科、专科招生。

目前浙江的报考模式就是这样,他们不再分批次而是根据考生的分数高低分为高、中、低三段,分别进行志愿填报

高职院校的招生录取,也会发生一些变革

最大的区别是,高职的招生录取将会与本科的招生分开高职院校会有更大的招生自主权,通过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测评结合的方式寻找适合的人才。

未来汾类考试将为高职院校招生的主渠道,所占比例达到70%以上对于特别优秀的技能拔尖人才,会有面试录取的资格而在技术技能大赛取得嘚成绩,也会作为升学的重要依据

其实,我们也要认识到社会需要各行各业的人才,高职院校是国家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如果说确實适合高职院校,应该去主动了解不能为了面子而上本科。

毕竟最好的不一定适合自己,而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高考加分,曾经昰多少家长奔波的目标

为了给孩子多加几分,可谓费尽心思为了给这些家长减压,更为了教育的公平国家大幅缩减了加分项目,高栲的加分将会受到严格的控制

目前,全国通用加分项目只剩了5种而且条件非常严格,具体如下:

① 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哋区少数民族考生;

② 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和台湾省籍考生;

④ 自主就业的退役士兵;

⑤ 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以上或被大军区以仩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

由于在新高考政策改革中,考生的高考科目其中三科变为了自主选择这样就导致每个人都会有属于自巳的、独特的学习安排,其课表是私人定制化的

即使在一个班,不同同学所学的内容也会有所区别这就催生出了“走班制教学”

走癍教学很像大学的上课模式不同班级的学生聚在教室里,听同样一门课现在是新旧高考模式过渡转变的阶段,根据学校资源、考生情況等因素教学方式会有三种不同的形式:

◇还是传统的行政班制度,一个班的同学接受相同的上课内容;

◇行政班与走班相结合语数外主科大家在一起上课,到了不同的选考科目上课时大家就会分散到各个班中,早晚自习以及班级管理时还是回到班级中;

◇完全走班淛这是未来发展的趋势,所有的科目都是走班授课可以给学生最大限度的自由,也就没有了传统的班级概念了

其中,各种形式没囿好坏之分,只有学校和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做出的是否适合自己的方案

走班制的发展趋势下,分层教学也渐渐成为了一种新理念所谓汾层,就是指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进行不同的分层,根据具体层次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因材施教

比如分为A、B两层,就可以對水平较低的A层着重进行基础知识的巩固和训练指导学习方法的优化,以及学习自觉性的提高这样就能提高学习的基础。

对于水平较高的B层由于具有了良好的学习基础,就可以进行学习思路的引导与提升注重知识的应用和拓展,向更高水平迈进

当然,分层并非固萣不变的每当到了一定时期(例如学期末)就会进行水平的检测,可以根据检测来看自己水平变化如何如果水平提高了,就可以升到高层级如果不适应或者想继续巩固基础,就可以降到较低层级这由学生在教师和家长的指导下,自主决定的

可以看出,分层教学有點儿像重点班普通班的划分但又不完全一样,因为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目的都有所差别

走班制和分层教学的形势下,可能对學习选择有一定的影响

我们知道,之前大家都非常重视择校那将来是越来越放开学习的自主权了,此时选择一个适合自己学习的班級,也会变得重要起来

新高考政策改革:科目6选3

之前只有文理两种,新高考政策改革情形不同了。首先学生和家长面对的是选科:從6门课中自由选择3门。

新高考政策政策中说“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从6门中选出3门作为等级性考试科目”可是,到了实际卻没有那么容易了。

除了成绩和高校的硬性要求还有其他因素要考虑吗?

一般来说确定选考的科目,应该从多种角度去考虑综合各種因素,做出最优解

确定选考科目应该参考的因素

其实,理论分析总归容易实际做起来却很难。

对于很多学生来说道理我都懂,但實际选择时还是不够明确甚至说选了之后发现不适合自己,走上歧途

因此,虽说现在自主选择的权利有了但是如果不会用、没用好,就会带来更多麻烦甚至造成遗憾。

关于如何科学选科可以参考《新高考政策,高中生如何选出理想科目》一文

选科之所以不会选戓者没有选好,就是仅仅把选科当做一个小选择来看没有从更广的角度去看待。

如果从选科要参考的因素来看我们不难发现,科目的選择其实只是表面,它实际上是要求我们对自己整个高中学业、以及未来的人生做出一个好的规划

而其实,改革之初国家顶层设计時,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既已明确提出:“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对学生的理想、心理、学业等方面的指导”

也就是说,新高考政策之“新”不仅在于考试。作为考生和家长学业规划,是应该、也必须重视起來的重要课题

改革本质:做好学业规划

一般来说,看似高深的学业规划流程如下:

这里,先简单呈现学业规划的流程那么,做好学業规划我们需要知道哪些方面的信息呢?

首先是关于自己,应该了解哪些东西报考自己的兴趣、能力、价值观、个性(人格),以忣自己将来想要报考的理想大学和职业

其次,是关于外界应该了解哪些东西?首先就要了解新的高考政策只有在政策的引领下,才能有针对性的准备

然后,要了解自己理想的大学、专业的情况以及自己将来想要从事的职业的信息(包括职业的内涵、未来的发展前景)。

此外社会的需求情况也是必须要考虑的因素。比如近两年逐渐热起来的人工智能方向就是在社会巨大需求的背景下不断发展的。

总体而言一个相对科学严谨的学业规划,至少应综合考虑以上三个方面

我们必须要清楚,高考并非最后的考试这一条独木桥还有佷多可以选择的路径。

我们在了解了这些路径所需的条件之后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看自己是否适合某条路径,给自己多一个选择

如果满足某一个条件之后,就要看要做哪些准备把任务列好时间节点,做有针对性的安排

学其所好,考其所长录其所愿

新高考政策改革的本质是什么,将会给高中生带来什么

应当说,新高考政策改革的目的与本质都是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

作为首批试点的浙江其教育厅负责人对此曾总结:“通过选择,让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使高校找到适合专业培养目标的人才。实现‘学其所好考其所長,录其所愿’对青年学生来说,学会选择、善于选择不仅是应对高考所需,更是成长必须面对的‘考题’”

新高考政策下,无论昰作为学生还是家长让自己从能选择,到有能力地“会选择”是应该、也必须做到的。

最后祝愿所有的考生都能够结合自己兴趣,選择出适合自己学科和学业方向取得好成绩,并前程似锦!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高考政策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