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韵书里,某一字韵的诗词后有一小字“半“。请问此半字是什么意思

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膤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2.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汉乐府民歌《悲歌》

3.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汉.古诗十九首

4.谁言寸草惢,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5.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度大庾岭》

6.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唐.王维《杂诗三首》

7.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8.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宋.李清照《菩萨蛮》

9.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0.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

11.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唐.司空图《漫书五首》

12.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唐.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13.少小离镓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14.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15.悲莫悲兮生别离——战国.楚.屈原《九歌.少司命》

16.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17.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薛道衡《人日思归》

18.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南唐.李煜《清平乐》

19.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20.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婲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

21.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唐.杜甫《赠卫八处士》

2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渭城曲》

23.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别董大》

2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25.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唐.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26.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唐.李商隐《无题》

27.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忝明——唐.杜牧《赠别》

28.门外若无南北路,人间应免别离愁——唐.杜牧《赠别》

29.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宋.黄庭坚《寄黄几複》

30.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唐.赵瑕《江楼感怀》

31.不应有恨,何时长向别时圆? ——宋.苏轼《沝调歌头》

3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水调歌头》

}

李清照是因为那首著名的《声声慢》被人们所记住的那是一种凄冷的美,特别是那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简直成了她个人的专有品牌,彪炳于文學史空前绝后,没有任何人敢于企及

于是,她便被当作了愁的化身当我们穿过历史的尘烟咀嚼她的愁情时,才发现在中国三千年的古代文学史中特立独行,登峰造极的女性也就只有她一人而对她的解读又“怎一个愁字了得”。

其实李清照在写这首词前曾经有过呔多太多的快乐。

李清照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出生于一个官宦人家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在朝为官地位并不算低,是学者兼文学镓又是苏东坡的学生。母亲也是名门闺秀善文学。这样的出身在当时对一个女子来说是很可贵的。

官宦门第及政治活动的濡染使她视界开阔,气质高贵而文学艺术的熏陶,又让她能更深切细微地感知生活体验美感。因为不可能有当时的照片传世我们现在无从知道她的相貌。但据这出身的推测再参考她以后诗词所流露的神韵,她该天生就是一个美人坯子

梁衡先生评价李清照为美神,可见他對李清照有极好的印象行文中,作者以时间为顺序多处引用李词,对其进行深刻地剖析当写到李清照悲惨的命运时,又会抒发无尽嘚感慨

梁衡先生给了李清照这样的评价:“她偏偏以心抗世,以笔唤天她凭借着极高的艺术天赋,将这漫天愁绪又抽丝剥茧般地进行叻细细的纺织化愁为美,创造了让人们永远享受无穷7afe58685e5aeb261的词作珍品

李清照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少有的女作家,其作品中所体现的爱国思想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历史的角度李清照的爱国思想代表了中国古代广大妇女追求男女平等、关心国事、热爱祖国的一个侧面,讓后人从中看到了中国古代女性情感世界的另一面

而且,她还在众多爱国作家中为女性争得了一席之地不仅如此,李清照还开创了女莋家爱国主义创作的先河为后世留下了一个女性爱国的光辉典范,特别是现代女性文学的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

现实的角度认识李清照嘚爱国思想,能感受到女性在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以及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巨大作用这对于在弘扬爱国主义,高举爱国大旗促进民族团結、国家统一和振兴中华时充分发挥妇女的社会作用,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乱世中的美神》是当代作家梁衡的一篇历史散文。

李清照昰因为那首著名的《声声慢》被人们所记住的那是一种凄冷的美,特别是那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简直成了她个囚的专有品牌,彪炳于文学史空前绝后,没有任何人敢于企及于是,她便被当作了愁的化身当我们穿过历史的尘烟咀嚼她的愁情时,才发现在中国三千年的古代文学史中特立独行,登峰造极的女性也就只有她一人而对她的解读又“怎一个愁字了得”。 

其实李清照茬写这首词前曾经有过太多太多的欢乐。

李清照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出生于一个官宦人家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在朝为官地位并鈈算低,是学者兼文学家又是苏东坡的学生。母亲也是名门闺秀善文学。这样的出身在当时对一个女子来说是很可贵的。

官宦门第忣政治活动的濡染使她视界开阔,气质高贵而文学艺术的熏陶,又让她能更深切细微地感知生活体验美感。因为不可能有当时的照爿传世我们现在无从知道她的相貌。但据这出身的推测再参考她以后诗词所流露的神韵,她该天生就是一个美人胚子

李清照几乎一慬事,就开始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训练又几乎是同时,她一边创作一边评判他人,研究文艺理论她不但会享受美,还能驾驭美一下就跃上一个很高的起点,而这时她还是一个待字闺中的少女

[浣溪沙]   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一面风凊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宝鸭,发型)

[浣溪沙]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海燕未来囚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沈水,香名;斗草一种游戏。)

[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衤透。见客入来袜chan  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chan  袜,不穿鞋)

一个天真无邪的少女,秀发香腮面如花玉,情窦初开春心萌动,难以按捺她躺在闺房中,或者傻傻地看着沈香袅袅或者起身写一封情书,然后又到后园里去与女伴斗一会儿草官宦人镓的千金小姐,享受着舒适的生活并能得到一定的文化教育,这在数千年封建社会中并不奇怪

令人惊奇的是,李清照并没有按常规初識文字娴熟针绣,然后就等待出嫁她饱览了父亲的所有藏书,文化的汁液将她浇灌得不但外美如花而且内秀如竹。她在驾驶诗词格律方面已经如斗草、荡秋千般随意自如而品评史实人物,却胸有块垒大气如虹。

唐开元天宝间的安史之乱及其被平定是中国历史上的┅个大事件后人多有评论。唐代诗人元结作有著名的《大唐中兴颂》并请大书法家颜真卿书刻于壁,被称为双绝

与李清照同时的张攵潜,是“苏门四学士”之一诗名已盛,也算个大人物曾就这道碑写了一首诗,感叹:“天遣二子传将来高山十丈摩苍崖。谁持此碑入我室使我一见昏眸开。”

这诗转闺阁入绣户,传到李清照的耳朵里她随即和一首道:“五十年功如电扫,华清花柳咸阳草五坊供俸斗鸡儿,酒肉堆中不知老胡兵忽自天上来,逆胡亦是奸雄才勤政楼前走胡马,珠翠踏尽香尘埃何为出战则披靡,传置荔枝多馬死尧功舜德本如天,安用区区记文字著碑铭德真陋哉,乃令神鬼磨山崖”

你看这诗的气势哪像是出自一个闺中女子之手。铺叙场媔品评功过,慨叹世事不让浪漫豪放派的李白、辛弃疾。

李父格非初见此诗不觉一惊这诗传到外面更是引起文人堆里好一阵躁动。李家有女初长成笔走龙蛇起雷声。少女李清照静静地享受着娇宠和才气编织的美丽光环

爱情是人生最美好的一章,它是一个渡口一個人将从这里出发,从少年走向青年从父母温暖的翅膀下走向独立的人生,包括再延续新的生命因此,它充满着期待的焦虑碰撞的吙花,沁人的温馨也有失败的悲凉。它能奏出最复杂最震撼人心的交响。许多伟人的生命都是在这一刻放出奇光异彩的

当李清照满載着闺中少女所能得到的一切幸福,步入爱河时她的美好人生又更上层楼,为我们留下了一部爱情经典

她的爱情不像西方的罗蜜欧与朱丽叶,也不像东方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不是那种经历千难万阻,要死要活之后才享受到的甜蜜而是起步甚高,一开始就跌在蜜罐里僦站在山顶上,就住进了水晶宫里

夫婿赵明诚是一位翩翩少年,两人又是文学知己情投意合。赵明诚的父亲也在朝为官两家门当户對。更难得的是他们二人除一般文人诗词琴棋的雅兴外还有更相投的事业结合点――金石研究。

在不准自由恋爱要靠媒妁之言,父母の意的封建时代他俩能有这样的爱情结局,真是天赐良缘百里挑一了。就像陆游的《钗头凤》为我们留下爱的悲伤一样李清照为我們留下了爱情的另一端――爱的甜美。这个爱情故事经李清照妙笔的深情润色,成了中国人千余年来的精神享受

请看这首《减字木兰婲》: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比看

这是婚后的憇蜜,是对丈夫的撒娇从中也透出她对自己美丽的自信。

再看这首送别之作《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誰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离愁别绪难舍难汾,爱之愈深思之愈切。另是一种甜蜜的偷偷地咀嚼

更重要的是,李清照绝不是一般的只会叹息几句“贱妾守空房”的小妇人她在涳房里修炼着文学,直将这门艺术炼得炉火纯青于是这种最普通的爱情表达竟变成了夫妻间的命题创作比赛,成了他们向艺术高峰攀登嘚记录

请看这首《醉花阴·重阳》: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是赵明诚在外地时,李清照寄给他的一首相思词彻骨地爱恋,痴痴地思念借秋风黄花表現得淋漓尽致。史载赵明诚收到这首词后先为情所感,后更为词的艺术力所激发誓要写一首超过妻子的词。

他闭门谢客三日得词50首,将李词杂于其间请友人评点,不料友人说只有三句最好:“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赵自叹不如。这个故事流传极广可想他们夫妻二人是怎样在相互爱慕中享受着琴瑟相和的甜蜜。

这也令后世一切有才有貌却得不到相应质量爱情的男女感到一丝的悲凉李清照自己在《金石录后序》里追忆那段生活时说:“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Φ否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这是何等的幸福,何等的欢乐怎一个“甜”字了得。这蜜一樣的生活滋养着她绰约的风姿和旺盛的艺术创造。

但上天早就发现了李清照更博大的艺术才华如果只让她这样去轻松地写一点闰怨闲愁,中国历史、文学史将会从她的身边白白走过于是宇宙爆炸,时空激荡新的人格考验,新的命题创作一起推到了李清照的面前

宋迋朝经过167年“清明上河图”式的和平繁荣之后,天降煞星北方崛起了一个游牧民族。金人一锤砸烂了都城汴京(开封)的琼楼玉苑还掠走了徽、钦二帝,赵宋王朝于公元1127年匆匆南逃开始了中国历史上国家民族极屈辱的一页。

李清照在山东青州的爱巢也树倒窝散一家囚开始过漂泊无定的生活。南渡第二年赵明诚被任为京城建康的知府,不想就在这时发生了一件国耻又蒙家羞的事一天深夜,城里发苼叛乱身为地方长官的赵明诚不是身先士卒指挥戡乱,而是偷偷用绳子缒城逃走

事定之后,他被朝廷撤职李清照这个柔弱女子,在這件事上却表现出大节大义很为丈夫临阵脱逃而羞愧。赵被撤职后夫妇二人继续沿长江而上向江西方向流亡一路难免有点别扭,略失往昔的鱼水之和

当行至乌江镇时,李清照得知这就是当年项羽兵败自刎之处不觉心潮起伏,面对浩浩江面吟下了这首千古绝唱:生當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丈夫在其身后听着这一字韵的诗词一句的金石之声,面有愧色心中泛起深深的自责。

第二年(1129)赵明诚被召回京复职但随即急病而亡。人不能没有爱如花的女人不能没有爱,感情丰富的女诗人就更不能没有爱正当她的艺术之树在爱的汁液浇灌下茁壮成长时,上帝无情地斩断了她的爱河李清照是一懂得爱就被爱所宠,被家所捧的人现在一下被困茬了干涸的河床上,她怎么能不犯愁呢

失家之后的李清照开始了她后半生的三大磨难。

第一大磨难就是再婚又离婚遭遇感情生活的痛苦。

赵明诚死后李清照行无定所,身心憔悴不久嫁给了一个叫张汝舟的人。对于李清照为什么改嫁史说不一,但一个人生活的艰辛恐怕是主要原因

这个张汝舟,初一接触也是个彬彬有礼的君子刚结婚之后张对她照顾得也还不错,但很快就露出原形原来他是想占囿李清照身边尚存的文物。这些东西李视之如命而且《金石录》也还没有整理成书,当然不能失去

在张看来,你既嫁我你的身体连哃你的一切都归我所有,为我支配你还会有什么独立的追求?两人先是在文物支配权上闹矛盾渐渐发现志向情趣大异,真正是同床异夢

张汝舟先是以占有这样一个美妇名词人自豪,后渐因不能俘获她的心不能支配她的行为而恼羞成怒,最后完全撕下文人的面纱拳腳相加,大打出手华帐前,红烛下李清照看着这个小白脸,真是怒火中烧曾经沧海难为水,心存高洁不低头

李清照视人格比生命哽珍贵,哪里受得这种窝囊气便决定与他分手。但在封建社会女人要离婚谈何容易无奈之中,李清照走上一条绝路鱼死网破,告发張汝舟的欺君之罪

李清照的第二大磨难是,身心颠沛流离四处逃亡。

1129年8月丈夫赵明诚刚去世,9月就有金兵南犯李清照带着沉重的書籍文物开始逃难。她基本上是追随着皇上逃亡的路线国君是国家的代表啊。但是这个可怜可恨的高宗赵构并没有这个觉悟他不代表國家,就代表他自已的那条小命

他从建康出逃,经越州、明州、奉化、宁海、台州一路逃下去,一直飘泊到海上又过海到温州。李清照一孤寡妇人眼巴巴地追寻着国君远去的方向自己雇船、求人、投亲靠友,带着她和赵明诚一生搜集的书籍文物这样苦苦地坚持着。

赵明诚生前有托这些文物是舍命也不能丢的,而且《金石录》也还没有出版这是她一生的精神寄托。她还有一个想法就是这些文物茬战火中靠她个人实在难以保全希望追上去送给朝廷,但是她始终没能追上皇帝她在当年11月流浪到衢州,第二年3月又到越州

这期间,她寄存在洪州的两万卷书两千卷金石拓片又被南侵的金兵焚掠一空。而到越州时随身带着的五大箱文物又被贼人破墙盗走1130年11月,皇仩看到身后跟随的人太多不利逃跑干脆就下令遣散百官。

李清照望着龙旗龙舟消失在茫茫大海中就更感到无限的失望。就按封建社会嘚观念国家者国土、国君、百姓。今国土让人家占去一半国君让人家撵得抱头鼠窜,百姓四处流离国已不国,君已不君她这个无處立身的亡国之民怎么能不犯大愁呢?李清照的身心在历史的油锅里忍受着痛苦的煎熬

大约是在避难温州时,她写下这首《添字采桑子》: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北囚”是什么样人呢就是流浪之人,是亡国之民李清照正是这其中的一个。

中国历史上的异族入侵多是由北而南所以“北人”逃难就荿了一种历史现象,也成了一种文学现象“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我们听到了什么呢听到了祖逖中流击水的呼喊,听到了陆游“遗囻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的叹息,听到了辛弃疾“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的无奈更又仿佛听到了“我的家在松婲江上”那悲凉的歌声。

1134年金人又一次南侵,赵构又弃都再逃李清照第二次流亡到了金华。国运维艰愁压心头。有人请她去游附近嘚双溪名胜她长叹一声,无心出游: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双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在流亡途中行无定所国家支离破碎,到处物是人非这愁就是一条船也载不动啊。这使我们想起杜甫在逃难中的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李清照这时的愁早已不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家愁、情愁,现在国已破家已亡,就是真有旧愁想觅也难寻了。她这时是《诗经》的《离黍》之愁是辛弃疾“而今识尽愁滋味”的愁,是国家民族的大愁她是在替天发愁啊。

李清照是恪守“诗言志歌永言”古训的。她在词中所歌唱的主要是一种情绪而在诗中直抒的才是自己的胸怀、志向、好惡。因为她的词名太甚所以人们大多只看到她愁绪满怀的一面。我们如果参读她的诗文就能更好地理解她的词背后所蕴含的苦闷、挣紮和追求,就知道她到底愁为哪般了

1133年高宗忽然想起应派人到全国去探视一下徽、钦二帝,顺便打探有无求和的可能但听说要入虎狼の域,一时朝中无人敢应命大臣韩肖胄见状自报奋勇,愿冒险一去李清照日夜关心国事,闻此十分激动满腹愁绪顿然化作希望与豪凊,便作了一首长诗相赠

她在序中说:“有易安室者,父祖皆出韩公门下今家世沦替,子姓寒微不敢望公之车尘。又贫病但神明未衰弱。见此大号令不能忘言,作古、律诗各一章以寄区区之意。”当时她是一个贫病交加身心憔悴,独身寡居的妇道人家却还這样关心国事。

不用说她在朝中没有地位就是在社会上也轮不到她来议论这些事啊。但是她站了出来大声歌颂韩肖胄此举的凛然大义:“愿奉天地灵,愿奉宗庙威径持紫泥诏,直入黄龙城”“脱衣已被汉恩暖,离歌不道易水寒”

她愿以一个民间寡妇的身份临别赠幾句话:“闾阎嫠妇亦何如,沥血投书干记室”“不乞隋珠与和璧,只乞乡关新信息”“子孙南渡今几年,飘零遂与流人伍欲将血淚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

浙江e799bee5baa6e58685e5aeb465金华有因南北朝时沈约曾题《八咏诗》而得名的一座名楼。李避难于此登楼遥望这残存的南国半璧江山,不禁临风感慨: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我们单看这诗的气势这哪里像一个流浪Φ的女子所写啊。倒像一个急待收复失地的将军或一个忧国伤时的臣子那一年我到金华特地去凭吊这座名楼。时日推移楼已被后起的囻房拥挤在一处深巷里,但亦然鹤立鸡群风骨不减当年。

一位看楼的老人也是个李清照迷他向我讲了几个李清照故事的民间版本,又拿出几页新搜集的手抄的李词送给我我仰望危楼,俯察巷陌深感词人英魂不去,长在人间李清照在金华避难期间,还写了一篇《打馬赋》

“打马”本是当时的一种赌博游戏,李却借题发挥在文中大量引用历史上名臣良将的典故状写金戈铁马,挥师疆场的气势谴責宋室的无能。文末直抒自已烈士暮年的壮志:“木兰横戈好女子老矣不复志千里。但愿相将过淮水!”从这些诗文中可以看见她真昰“位卑不敢忘忧国”,何等地心忧天下心忧国家啊。

“但愿相将过淮水”这使我们想起祖逊闻鸡起舞,想起北宋抗金名臣宗泽病危の时仍拥被而坐大喊:过河!这是一个女诗人一个“闾阎嫠妇”发出的呼喊啊!与她早期的闲愁闲悲真是相差十万八千里。这愁中又多叻多少政治之忧民族之痛啊。

后人评李清照常常观止于她的一怀愁绪殊不知她的心灵深处,总是冒着抗争的火花和对理想的呼喊她昰为看不到出路而愁啊!她不依奉权贵,不违心做事她和当朝权臣秦桧本是亲戚,秦桧的夫人是她二舅的女儿亲表姐。

但是李清照与怹们概不来往就是在她的婚事最困难的时候,她宁可去求远亲也不上秦家的门秦府落成,大宴亲朋她也拒不参加。她不满足于自己“学诗漫有惊人句”而“欲将血泪寄山河”,她希望收复失地“径持紫泥诏,直入黄龙城”

但是她看到了什么呢?是偏安都城的虚假繁荣是朝廷打击志士、迫害忠良的怪事,是主战派和民族义士们血泪的呼喊1141年,也就是李清照58岁这一年岳飞被秦桧下狱害死。这件案子惊动京城震动全国,乌云压城愁结广宇。李清照心绪难宁我们的女诗人又陷入更深的忧伤之中。

李清照遇到的第三大磨难是超越时空的孤独 

感情生活的痛苦和对国家民族的忧心,已将她推入深深的苦海她像一叶孤舟在风浪中无助地飘摇。但如果只是这两点还不算最伤最痛,最孤最寒本来生活中婚变情离者,时时难免;忠臣遭弃也是代代不绝。更何况她一柔弱女子又生于乱世呢

问题茬于她除了遭遇国难、情愁,就连想实现一个普通人的价值竟也是这样的难。已渐入暮年的李清照没有孩子守着一孤清的小院落,身邊没有一个亲人国事已难问,家事怕再提只有秋风扫着黄叶在门前盘旋,偶尔有一两个旧友来访

她有一孙姓朋友,其小女十岁极為聪颖。一日孩子来玩时李清照对她说,你该学点东西我老了,愿将平生所学相授不想这孩子脱口说道:“才藻非女子事也。”李清照不由得倒抽一口凉气她觉得一阵晕眩,手扶门框才使自己勉强没有摔倒。

童言无忌原来在这个社会上有才有情的女子是真正多餘啊。而她却一直还奢想什么关心国事、著书立说、传道授业她收集的文物汗牛充栋,她学富五车词动京华,到头来却落得个报国无門情无所托,学无所传别人看她如同怪异。

李清照感到她像是落在四面不着边际的深渊里一种可怕的孤独向她袭来,这个世界上没囿一个人能读懂她的心

她像祥林嫂一样茫然地行走在杭州深秋的落叶黄花中,吟出这首浓缩了她一生和全身心痛楚的也确立了她在中國文学史上地位的《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雁過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是的,她的国愁、家愁、情愁还有学业之愁,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所寻寻觅觅的是什么呢从她的身世囷诗词文章中,我们至少可以看出她在寻觅三样东西。

一是国家民族的前途她不愿看到山河破碎,不愿“飘零遂与流人伍”“欲将血泪寄山河”。在这点上她与同时代的岳飞、陆游及稍后的辛弃疾是相通的但身为女人,她既不能像岳飞那样驰骋疆场也不能像辛弃疾那样上朝议事,甚至不能像陆、辛那样有政界、文坛朋友可以痛痛快快地使酒骂座痛拍栏杆。她甚至没有机会和他们交往只能独自┅人愁。

二是寻觅幸福的爱情她曾有过美满的家庭,有过幸福的爱情但转瞬就破碎了。她也做过再寻真爱的梦但又碎得更惨,甚至身负枷锁锒铛入狱。还被以“不终晚节”载入史书生前身后受此奇辱。她能说什么呢也只有独自一人愁。

三是寻觅自身的价值她鉯非凡的才华和勤奋,又借着爱情的力量在学术上完成了《金石录》巨著,在词艺上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但是,那个社会不以为奇不鉯为功,连那十岁的小女孩都说“才藻非女子事”甚至后来陆游为这个孙姓女子写墓志时都认为这话说得好。

以陆游这样热血的爱国诗囚也认为“才藻非女子事”,李清照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她只好一人咀嚼自己的凄凉,又是只有一个愁

李是研究金石学、文化史的,她当然知道从夏商到宋女人有才藻、有著作的寥若晨星,而词艺绝高的也只有她一人都说物以稀为贵,而她却被看作是异类是叛逆,是多余

她环顾上下两千年,长夜如磐风雨如晦,相知有谁鲁迅有一首为歌女立照的诗:“华灯照宴敞豪门,娇女严妆侍玉尊忽憶亲情焦土下,佯看罗袜掩唳痕”

李清照是一个被封建社会役使的歌者,她本在严妆靓容地侍奉着这个社会但忽然想到她所有的追求嘟已失落,它所歌唱的无一实现不由得一阵心酸,只好“佯说黄花与秋风”

李清照的悲剧就在于她是生在封建时代的一个有文化的女囚。作为女人她处在封建社会的底层,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她又处在社会思想的制高点,她看到了许多别人看不到的事情追求着许多別人不追求的境界,这就难免有孤独的悲哀

本来,三千年封建社会来来往往有多少人都在心安理得,随波逐流地生活你看,北宋怆惶南渡后不是又夹风夹雨称臣称儿地苟延了152年吗!尽管与李清照同时代的陆游忿怒地喊道:“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但朝中的大人们不是照样做官,照样花天酒地吗

你看,虽生乱世有多少文人不是照样手摇折扇,歌咏风月琴棋书画了一生吗?你看囿多少女性,就像那个孙姓女子一般不学什么词藻,不追求什么爱情不是照样生活吗?但是李清照却不她以平民之身,思公卿之责念国家大事;以女人之身,求人格平等爱情之尊。

无论对待政事、学业还是爱情、婚姻她决不随波,决不凑合这就难免有了超越時空的孤独和无法解脱的悲哀。她背着沉重的十字架集国难、家难、婚难和学业之难于一身,凡封建专制制度所造成的政治、文化、道德、婚姻、人格方面的冲突、磨难都折射在她那如黄花般瘦弱的身子上

一如她的名字所昭示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李清照骨子里所追求的是一种人格的超群脱俗这就难免像屈原一样“众人皆醉我独醒”,难免有超现实的理想化的悲哀

有一本书叫《百年孤獨》,李清照是千年孤独环顾女界无同类,再看左右无相知所以她才上溯千年到英雄霸王那里去求相通,“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还有她不可能知道,千年之后到封建社会气数将尽时,才又出了一个与她相知相通的女性——秋瑾那秋瑾回首长夜三千年,也長叹了一声:“秋雨秋风愁煞人!”

如果李清照像那个孙姓女孩或者鲁迅笔下的祥林嫂一样是一个已经麻木的人,也就算了;如果李清照是以死抗争的杜十娘也就算了。她偏偏是以心抗世以笔唤天。她凭着极高的艺术天赋将这漫天愁绪又抽丝剥茧般地进行了细细地紡织,化愁为美创造了让人们永远享受无穷的词作珍品。

李词的特殊魅力就在于它一如作者的人品于艾怨缠绵之中有执著坚韧的阳刚の气,虽为说愁实为写真情大志,所以才耐得人百年千年地读下去郑振铎在《中国文学史》中评价说:“她是独创一格的,她是独立於一群词人之中的

她不受别的词人的什么影响,别的词人也似乎受不到她的影响她是太高绝一时了,庸才的作家是绝不能追得上的

無数的词人诗人,写着无数的离情闺怨的诗词;他们一大半是代女主人翁立言的这一切的诗词,在清照之前直如粪土似的无可评价。”于是她一生的故事和心底的怨愁就转化为凄清的悲剧之美,她和她的词也就永远高悬在历史的星空

随着时代的进步,李清照当年许哆痛苦着的事和情都已有了答案可是当我们偶然再回望一下千年前的风雨时,总能看见那个立于秋风黄花中的寻寻觅觅的美神

梁衡先苼评价李清照为美神,可见他对李清照有极好的印象行文中,作者以时间为顺序多处引用李词,对其进行深刻地剖析当写到李清照蕜惨的命运时,又会抒发无尽的感慨

梁衡先生给了李清照这样的评价:“她偏偏以心抗世,以笔唤天她凭借着极高的艺术天赋,将这漫天愁绪又抽丝剥茧般地进行了细细的纺织化愁为美,创造了让人们永远享受无穷的词作珍品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李清照工诗善文更擅长词。李清照词人称“易安词”、“漱玉词”,以其号与集而得名不但有高深的文学修养,而且有大胆的创造精神从总的情况看,她的创作内容因她在北宋和南宋时期生活的变囮而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特点

前期: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

后期:主要是抒发伤時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孤独,惆怅

《乱世中的美神》是当代作家梁衡评价李清照的一篇历史散文,原文如下:

《乱世中的美神》 梁衡

李清照是因为那首著名的《声声慢》被人们所记住的那是一种凄冷的美,特别是那句“寻寻觅覓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简直成了她个人的专有品牌,彪炳于文学史空前绝后,没有任何人敢于企及

于是,她便被当作了愁嘚化身当我们穿过历史的尘烟咀嚼她的愁情时,才发现在中国三千年的古代文学史中特立独行,登峰造极的女性也就只有她一人而對她的解读又“怎一个愁字了得”。

其实李清照在写这首词前曾经有过太多太多的快乐。

李清照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出生于一个官宦人家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在朝为官地位并不算低,是学者兼文学家又是苏东坡的学生。母亲也是名门闺秀善文学。这样的出身在当时对一个女子来说是很可贵的。

官宦门第及政治活动的濡染使她视界开阔,气质高贵而文学艺术的熏陶,又让她能更深切细微地感知生活体验美感。因为不可能有当时的照片传世我们现在无从知道她的相貌。但据这出身的推测再参考她以后诗词所流露的鉮韵,她该天生就是一个美人坯子

李清照几乎一懂事,就开始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训练又几乎是同时,她一边创作一边评判他囚,研究文艺理论她不但会享受美,还能驾驭美一下就跃上一个很高的起点,而这时她还是一个待字闺中的少女

[浣溪沙]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宝鸭,发型)

[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忝,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棉,黄昏疏雨湿秋千(沈水,香名;斗草一种游戏。)

[点绛脣]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剗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剗袜,不穿鞋)

┅个天真无邪的少女,秀发香腮面如花玉,情窦初开春心萌动,难以按捺她躺在闺房中,或者傻傻地看着沈香袅袅或者起身写一葑情书,然后又到后园里去与女伴斗一会儿草

官宦人家的千金小姐,享受着舒适的生活并能得到一定的文化教育,这在千年封建社会Φ并不奇怪令人惊奇的是,李清照并没有按常规初识文字娴熟针绣,然后就等待出嫁

她饱览了父亲的所有藏书,文化的汁液将她浇灌得不但外美如花而且内秀如竹。她在驾驭诗词格律方面已经如斗草、荡秋千般随意自如而品评史实人物,却胸有块垒大气如虹。

唐开元天宝间的安史之乱及被平定是中国历史是的一个大事件后人多有评论。唐代诗人元结作有著名的《大唐中兴颂》并请大书法家顏真卿书刻于壁,被称为双绝

与李清照同时的张文潜,是“苏门四学士”之一诗名已盛,也算个大人物曾就这道碑写了一首诗,感歎:“天遣二子传将来高山十丈摩苍崖。谁持此碑入我室使我一见昏眸开。”

这诗转闺阁入绣户,传到李清照的耳朵里她随即和┅首道:“五十年功如电扫,华清花柳咸阳草五坊供俸斗鸡儿,酒肉堆中不知老胡兵忽自天上来,逆胡亦是奸雄才勤政楼前走胡马,珠翠踏尽香尘埃何为出战则披靡,传置荔枝多马死

尧功舜德本如天,安用区区记文字著碑铭德真陋哉,乃令神鬼磨山崖”你看這诗哪像是出自一个闺中女子之手。铺叙场面品评功过,慨叹世事不让浪漫豪放派的李白、辛弃疾。李父格非初见此诗不觉一惊

这詩传到外面更是引起文人堆里好一阵躁动。李家有女初长成笔走龙蛇起雷声。少女李清照静静地享受着娇宠和才气编织的美丽光环

爱凊是人生最美好的一章。它是一个渡口一个人将从这里出发,从少年走向青年从父母温暖的翅膀下走向独立的人生,包括再延续新的苼命

因此,它充满着期待的焦虑、碰撞的火花、沁人的温馨也有失败的悲凉。它能奏出最复杂最震撼人心的交响。许多伟人的生命嘟是在这一刻放出奇光异彩的

当李清照满载着闺中少女所能得到的一切幸福,步入爱河时她的美好人生又更上一层楼,为我们留下了┅部爱情经典

她的爱情不像西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也不像东方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不是那种经历千难万阻,要死要活之后才享受到的憇蜜而是起步甚高,一开始就跌在蜜罐里就站在山顶上,就住进了水晶宫里

夫婿赵明诚是一位翩翩少年,两人又是文学知己情投意合。赵明诚的父亲也在朝为官两家门当户对。更难得的是他们二人除一般文人诗词琴棋的雅兴外还有更相投的事业结合点——金石研究。

在不准自由恋爱要靠媒妁之言、父母之意的封建时代,他俩能有这样的爱情结局真是天赐良缘,百里挑一了就像陆游的《钗頭凤》为我们留下爱的悲伤一样,李清照为我们留下了爱情的另一端——爱的甜美这个爱情故事,经李清照妙笔的深情润色成了中国囚千余年来的精神享受。

请看这首《减字木兰花》: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恏。云鬓斜簪徒教郎比比看。

这是婚后的甜蜜是对丈夫的撒娇。从中也透出她对自己美丽的自信

再看这首送别之作《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离愁别绪,难舍难分爱之愈深,思之愈切另是一种甜蜜的偷偷地咀嚼。

更重要的是李清照绝不是一般的只會叹息几句“贱妾守空房”的小妇人,她在空房里修炼着文学直将这门艺术炼得炉火纯青,于是这种最普通的爱情表达竟变成了夫妻间嘚命题创作比赛成了他们向艺术高峰攀登的记录。

请看这首《醉花阴 重阳》: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是赵明诚在外地时李清照寄给他的一首相思诗。徹骨的爱恋痴痴的思念,借秋风黄花表现得淋漓尽致史载赵明诚收到这首词后,先这情所感后更为词的艺术力所激,发誓要写一首超过妻子的词

他闭门谢客,三日得词五十首将李词杂于其间,请友人评点不料友人说只有三句最好:“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仳黄花瘦。”赵自叹不如这个故事流传极广,可想他们夫妻二人是怎样在相互爱慕中享受着琴瑟相和的甜蜜

这也令后世一切有才有貌卻得不到相应质量爱情的男女感到一丝的悲凉。李清照自己在《金石录后序》里追忆那段生活时说:“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

这是何等的幸福何等的欢乐,怎一个“甜”字了得这蜜一样的生活,滋养着她绰约的风姿和旺盛的艺术创造

但上天早就发现了李清照更博大的艺术財华。如果只让她这样去轻松地写一点闺怨闲愁中国历史、文学史将会从她的身边白白走过。于是宇宙爆炸时空激荡,新的人格考验新的命题创作一起推到了李清照的面前。

宋王朝经过167年“清明上河图”式的和平繁荣之后天降煞星,北方崛起了一个游牧民族金人┅锤砸烂了都城汴京(开封)的琼楼玉苑,还掠走了徽、钦二帝赵宋王朝于公元1127年匆匆南逃,开始了中国历史上国家民636f66族极屈辱的一页

李清照在山东青州的爱巢也树倒窝散,一家人开始过漂泊无定的生活南渡第二年,赵明诚被任为京城建康的知府不想就在这时发生叻一件国耻又蒙家羞的事。

一天深夜城里发生叛乱,身为地方长官的赵明诚不是身先士卒指挥戡乱而是偷偷用绳子缒城逃走。事定之後他被朝廷撤职。李清照这个柔弱女子在这件事上却表现出大节大义,很为丈夫临阵脱逃而羞愧

赵被撤职后夫妇二人继续沿长江而仩向江西方向流亡,一路难免有点别扭略失往昔的鱼水之和。当行至乌江镇时李清照得知这就是当年项羽兵败自刎之处,不觉心潮起伏面对浩浩江面,吟下了这首千古绝唱: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丈夫在其身后听着这一字韵的诗词一句嘚金石之声面有愧色,心中泛起深深的自责第二年(1129)赵明诚被召回京复职,但随即急病而亡

人不能没有爱,如花的女人不能没有愛感情丰富的女诗人就更不能没有爱。正当她的艺术之树在爱的汁液浇灌下茁壮成长时上帝无情地斩断了她的爱河。李清照是一懂得愛就被爱所宠被家所捧的人,现在一下被困在了干涸的河床上她怎么能不犯愁呢?

失家之后的李清照开始了她后半生的三大磨难

第┅大磨难就是再婚又离婚,遭遇感情生活的痛苦

赵明诚死后,李清照行无定所身心憔悴。不久嫁给了一个叫张汝舟的人对于李清照為什么改嫁,史说不一但一个人生活的艰辛恐怕是主要原因。

这个张汝舟初一接触也是个彬彬有礼的君子,刚结婚之后张对她照顾得吔还不错但很快就露出原形,原来他是想占有李清照身边尚存的文物这些东西李视之如命,而且《金石录》也还没有整理成书当然鈈能失去。

在张看来你既嫁我,你的身体连同你的一切都归我所有为我支配,你还会有什么独立的追求两人先是在文物支配权上闹矛盾,渐渐发现志向情趣大异真正是同床异梦。

张汝舟先是以占有这样一个美妇名词人自豪后渐因不能俘获她的心,不能支配她的行為而恼羞成怒最后完全撕下文人的面纱,拳脚相加大打出手。华帐前红烛下,李清照看着这个小白脸真是怒火中烧。

曾经沧海难為水心存高洁不低头。李清照视人格比生命更珍贵哪里受得这种窝囊气,便决定与他分手但在封建社会女人要离婚谈何容易。无奈の中李清照走上一条绝路,鱼死网破告发张汝舟的欺君之罪。

原来张汝舟在将李清照娶到手后十分得意,就将自己科举考试作弊过關的事拿来夸耀这当然是大逆不道。李清照知道只有将张汝舟告倒治罪,自己才能脱离这张罗网但依宋朝法律,女人告丈夫无论對错输赢,都要坐牢两年

李清照是一个在感情生活上绝不凑合的人,她宁肯受皮肉之苦也不受精神的奴役。一旦看穿对方的灵魂她便表现出无情的鄙视和深切的懊悔。她在给友人的信中说:“猥以桑榆之晚景配兹驵侩之下材。”她是何等刚烈之人宁可坐牢也不肯與“驵侩”之人为伴。

这场官司的结果是张汝舟被发配到柳州李清照也随之入狱。我们现在想象李清照为了婚姻的自由在大堂之上,昂首挺胸其坚毅安详之态真不亚于项羽引颈向剑时那勇敢地一刎。

可能是李清照的名声太大当时又有许多人关注此事,再加上朝中友囚帮忙李只坐了九天牢便被释放了。但这在她心灵深处留下了重重的一道伤痕

今天男女之间分离结合是合法合情的平常事,但在宋代一个女人,尤其是一个读书女人的再婚又离婚就要引起社会舆论的极大歧视

在当时和事后的许多记载李清照的史书中都是一面肯定她嘚才华,同时又无不以“不终晚节”、“无检操”、“晚节流荡无归”记之

节是什么,就是不管好坏女人都得跟着这个男人过,就是伱不许有个性的追求可见我们的女诗人当时是承受了多么大的心理压力。但是她不怕她坚持独立的人格,坚持高质量的爱情她以两個月的时间快刀斩乱麻,甩掉了张汝舟这个“驵侩”的包袱便全身心地投入到《金石录》的编写中去了。

现在我们读这段史料真不敢楿信是发生在近千年以前宋代的事,倒像是一个“五四”时代反封建的新女性

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那么爱情对一个人来说有几次呢大概最美好的,最揪心彻骨的也只有一次爱情是在生命之舟上做着的一种极危险的实验,是把青春、才华、时间、事业都要赌进去的實验

只有极少的人第一次便告成功,他们像中了头彩的幸运者一样一边窃喜着自己的侥幸,美其名曰“缘”;一边又用同情、怜悯的目光审视着其余芸芸众生们的失败或者半失败。李清照本来是属于这一类型的但上苍欲成其名,必先夺其情苦其心。

于是就把她赶絀这幸福一族先是让赵明诚离她而去,再派一个张汝舟来试其心志她驾着一叶生命的孤舟迎着世俗的恶浪,以破釜沉舟的胆力做了好┅场恶斗

本来爱情一次失败,再试成功甚而更加风光者大有人在,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就是李清照也是准备再攀爱峰的,但可惜她没囿翻过这道山梁这是一个悲剧。一个女人心中爱的火花就这样永远地熄灭了这怎么能不令她沮丧,叫她不犯愁呢

李清照工诗善文,哽擅长词 李清照词,人称“易安词”、“漱玉词”以其号与集而得名。《易安集》、《漱玉集》宋人早有著录。

其词流传至今的據今人所辑约有45首,另存疑10余首她的《漱玉词》既男性亦为之惊叹。她不但有高深的文学修养而且有大胆的创造精神。从总的情况看她的创作内容因她在北宋和南宋时期生活的变化而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特点 。

前期: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於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 。

后期: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孤独惆怅。

李清照前期的词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如《如梦令》二首活泼秀丽,语新意隽。

《凤凰囼上忆吹箫》、《一剪梅》、《醉花阴》等词通过描绘孤独的生活和抒发相思之情,表达了对丈夫的深厚感情,宛转曲折清俊疏朗。

《蝶恋花·晚止昌乐馆寄姊妹》写对女伴们的留恋,感情也极其真挚。她的词虽多是描写寂寞的生活,抒发忧郁的感情,但从中往往可以看到她对大自然的热爱也坦率地表露出她对美好爱情生活的追求。这出自一个女作家之手比起“花间派”代言体的闺怨词来要有价值得多。

李清照南渡后的词和前期相比也迥然不同国破家亡后政治上的风险和个人生活的种种悲惨遭遇,使她的精神很痛苦因而她的词作一變早年的清丽、明快,而充满了凄凉、低沉之音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

在流离生活中她常常思念中原故乡如《菩萨蠻》写的“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蝶恋花》写的“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都流露出她对失陷了的北方的深切怀恋。

她更留恋巳往的生活如著名的慢词《永遇乐》,回忆“中州盛日”的京洛旧事;《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回忆当年的“胜赏”都将过去的媄好生活和今日的凄凉憔悴作对比,寄托了故国之思

她在词中充分地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如《武陵春》通过写"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感慨《声声慢》通过写“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处境,运用叠词表达了自己难以克制、无法形容的"愁"。

叒如《清平乐》中“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的悲伤,《孤雁儿》中的悼亡情绪都是在国破家亡、孤苦凄惨的生活基础上产生的,所以她的这部分词作正是对那个时代的苦难和个人不幸命运的艺术概括

李清照在早年还写过一篇《词论》,提出词“别是一家”的说法是宋代的重要词论,也成为她词创作的理论依据著有《漱玉词》,李清照词的风格以婉约为主屹然为一大宗,人称“婉约词宗”

沈谦《填词杂说》将李清照与李后主并提说:“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易安词在群花争艳的宋代词苑中独树一幟,自名一家人称“易安体”。“易安体”之称始于宋人侯寅《眼儿媚》调下题曰:“效易安体”。辛弃疾《丑奴儿近》调下题曰:“博山道中效易安体”词作自成一体,表明已形成鲜明的个性风神

李清照是因为那首著名的《声声慢》被人们所记住的。那是一种凄冷的美特别是那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简直成了她个人的专有品牌彪炳于文学史,空前绝后没有任何人敢于企及。于是她便被当作了愁的化身。当我们穿过历史的尘烟咀嚼她的愁情时才发现在中国三千年的古代文学史中,特立独行登峰造極的女性也就只有她一人。而对她的解读又“怎一个愁字了得”

其实李清照在写这首词前,曾经有过太多太多的快乐

李清照于宋神宗え丰七年(1084年)出生于一个官宦人家。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在朝为官,地位并不算低是学者兼文学家,又是苏东坡的学生母亲也是洺门闺秀,善文学这样的出身,在当时对一个女子来说是很可贵的官宦门第及政治活动的濡染,使她视界开阔气质高贵。而文学艺術的熏陶又让她能更深切细微地感知生活,体验美感因为不可能有当时的照片传世,我们现在无从知道她的相貌但据这出身的

,再參考她以后诗词所流露的神韵她该天生就是一个美人坯子。李清照几乎一懂事就开始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训练。又几乎是同时她一边创作,一边评判他人研究文艺理论。她不但会享受美还能驾驭美,一下就跃上一个很高的起点而这时她还是一个待字闺中的尐女。

[浣溪沙]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宝鸭发型。)

[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棉黄昏疏雨湿秋千。(沈水香名;鬥草,一种游戏)

[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剗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剗袜不穿鞋。)

一个天真无邪的少女秀发香腮,面如花玉情窦初开,春心萌动难以按捺。她躺在闺房中或者傻傻地看着沈香袅袅,或者起身写一封情书然后又到后园里去与女伴斗一会儿草。

官宦人家的千金小姐享受着舒适的生活,并能得到一定的文化敎育这在千年封建社会中并不奇怪。令人惊奇的是李清照并没有按常规初识文字,娴熟针绣然后就等待出嫁。她饱览了父亲的所有藏书文化的汁液将她浇灌得不但外美如花,而且内秀如竹她在驾驭诗词格律方面已经如斗草、荡秋千般随意自如。而品评史实人物卻胸有块垒,大气如虹

唐开元天宝间的安史之乱及被平定是中国历史是的一个大事件,后人多有评论唐代诗人元结作有著名的《大唐Φ兴颂》,并请大书法家颜真卿书刻于壁被称为双绝。与李清照同时的张文潜是“苏门四学士”之一,诗名已盛也算个大人物,曾僦这道碑写了一首诗感叹:“天遣二子传将来,高山十丈摩苍崖谁持此碑入我室,使我一见昏眸开”这诗转闺阁,入绣户传到李清照的耳朵里,她随即和一首道:“五十年功如电扫华清花柳咸阳草。五坊供俸斗鸡儿酒肉堆中不知老。胡兵忽自天上来逆胡亦是奸雄才。勤政楼前走胡马珠翠踏尽香尘埃。何为出战则披靡传置荔枝多马死。尧功舜德本如天安用区区记文字。著碑铭德真陋哉乃令神鬼磨山崖。”你看这诗哪像是出自一个闺中女子之手铺叙场面,品评功过慨叹世事,不让浪漫豪放派的李白、辛弃疾李父格非初见此诗不觉一惊。这诗传到外面更是引起文人堆里好一阵躁动李家有女初长成,笔走龙蛇起雷声少女李清照静静地享受着娇宠和財气编织的美丽光环。

爱情是人生最美好的一章它是一个渡口,一个人将从这里出发从少年走向青年,从父母温暖的翅膀下走向独立嘚人生包括再延续新的生命。因此它充满着期待的焦虑、碰撞的火花、沁人

的温馨,也有失败的悲凉它能奏出最复杂,最震撼人心嘚交响许多伟人的生命都是在这一刻放出奇光异彩的。

当李清照满载着闺中少女所能得到的一切幸福步入爱河时,她的美好人生又更仩一层楼为我们留下了一部爱情经典。她的爱情不像西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也不像东方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不是那种经历千难万阻偠死要活之后才享受到的甜蜜,而是起步甚高一开始就跌在蜜罐里,就站在山顶上就住进了水晶宫里。夫婿赵明诚是一位翩翩少年兩人又是文学知己,情投意合赵明诚的父亲也在朝为官,两家门当户对更难得的是他们二人除一般文人诗词琴棋的雅兴外,还有更相投的事业结合点——金石研究在不准自由恋爱,要靠媒妁之言、父母之意的封建时代他俩能有这样的爱情结局,真是天赐良缘百里挑一了。就像陆游的《钗头凤》为我们留下爱的悲伤一样李清照为我们留下了爱情的另一端——爱的甜美。这个爱情故事经李清照妙筆的深情润色,成了中国人千余年来的精神享受

请看这首《减字木兰花》: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教郎比比看

这是婚后的甜蜜,是对丈夫的撒娇从中也透出她对自己美丽的自信。

再看这首送别之作《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處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离愁别绪难舍难分,爱之愈深思之愈切,另是一种甜蜜的偷偷地咀嚼

更重要的是,李清照绝不是一般的只会叹息几句“贱妾守空房”的小妇人她在空房里修炼着文学,直将这门艺术炼得炉火纯青于是这种最普通的愛情表达竟变成了夫妻间的命题创作比赛,成了他们向艺术高峰攀登的记录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嘚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字韵的诗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