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花似锦形容什么、绿草如菌的江南胜景,让我想起了王安石的哪诗句

(2012山东卷)1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囙答问题。(8分)
晓路雨萧萧 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 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 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 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 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分)
《吴松道中》共有两首是诗人行船在吴淞江上时所写。詩人写这两首诗原本无一定题旨,他在吴淞道上一路行来身与境遇,便随兴而发随感而咏,或写景或怀古富有当时当地色彩。遣詞用语不事雕饰,浅近自然与诗人随意挥洒的诗情相合。这里选的是第二首吴松,即“吴淞”江名,太湖最大的支流
这一首写泊舟后第二天的行程。诗中的“天寒”、“叶飘”、“雁声急”、“岁晚”、“霜月”诸语点明季节已是晚秋。前三联描写了由盘门到楓桥的一路景色兼及诗人自己的心情。天刚破晓船又启航。头天傍晚下了一场大雨这一天清晨依旧是秋雨霏霏,兼以风声萧萧江喃水乡便满天飘舞着木叶。深秋天寒时时听到空中大雁,鸣声惶急向着南方飞去而无留意。诗人不由得又低头思量自己:“大雁急急歸去顷刻使能回到南方,可我自己呢一年将尽,旅程却还遥远着呢”为了排遣乡思,诗人便留心观看船的四周发现了两个极有意思的景象,其一是“鸟避征帆却”:他所乘坐的这艘远行之船在湖面上一摇一晃地前进着,水鸟们“啾啾”鸣叫着随在后面有时船身猛一倒退,鸟儿们便急急地避了开去;其一是“鱼惊荡桨跳”:鱼儿们聚游在船的两侧船家一起一落地摇动着双桨,偶尔声音响了一些便惊得鱼儿慌不迭地散了开去。看着有趣不知不觉间,夜已来临尾联便写夜宿枫桥。枫桥在苏州城闻门外十里枫桥镇原本称“封橋”,因唐代张继《枫桥夜泊》诗而得此名天既已黑尽,诗人便盘算着:今夜这艘孤舟该宿于何处(何许)呢?放眼望去一轮霜月丅,他看见了那久负盛名的枫桥南宋诗人范成大编纂的《吴郡志》说,枫桥“自古有名南北客经由未有不憩此桥而题咏者”。因此詩人一见到枫桥,便兴致勃勃地嘱咐船家将船系在桥下决定这天晚上夜宿于此处,以一抒幽思

(2012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東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 首
8.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4分)
9.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4汾)
8.【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的能力。从诗句描写上看诗人的性格从诗歌的氛围上品读诗人的心境和情怀,诗人陶醉于东山晴後山上雪景面对如此美丽的大自然,诗人怎能不陶醉怎能不忘怀!答案示例:诗人只顾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情。从这些动作与心理的描写中可以看到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往我的诗人形象。
9.【解析】夲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字以及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修辞作用。解答这两字要立足诗歌,从修辞角度以及表达效果上回答答案示例:“软”字以触觉写视觉,生动地写出了夕阳余晖可感可触、柔和温暖的独特美感;“涌”字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形象的描绘出茬夕阳红光映照之下,白雪覆盖的东山如银涛涌出的奇丽景象

(2012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0、11题
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十里籠睛苑,千条锁故营
  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
①下列对本事的赏析,不正确的是(3分)
一二句点题寫“春江”暗含江边之“堤”,写“密树”点出堤上之“柳”
三四句承题,“十里”承“春江”写堤长;“千条”承“密树”,状柳茂
三四句写柳堤晴日的静景,五六句写雨天的动景以静写动,借静衬动
“啼莺”“飞燕”“风暖”“落花”具体生动的描绘出暮春卋界的美丽景色。
②雨本无香味但诗人在“雨香飞燕促”中却说雨“香”,这是用嗅觉来变大触觉和视觉的修辞方法下列诗句中“香”子的运用和本诗类似的两项是(4分)
花经宿雨香难拾,莺在豪家语更娇(唐·郑谷《阙下春日》)
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香中带雨披(宋·杨朴《莎衣》)
几经夜雨香犹在,染尽胭脂画不错(宋·刘子翚《海棠花》)
映日暖云流似水,浥尘香雨润如膏(明·邱睿《都城春日》)
11、这首诗运用了由景及理的写法,这种写法在王之涣《登鹤雀楼》(白日依山尽)、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仩草)、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等诗中也有体现人选上述诗歌中的一首,也可选取其他诗作具体说明期中景和理的内嫆,并分析景理之间的关系(不少于150字)(10分)
【解析】三四两句并非纯写晴天景色,十里笼晴苑是化用“台城柳”典故千条锁故营則是暗指“细柳营”,这两句主要目的是为了扣住“柳”这一咏写重点五六两句也不仅是雨天景色,“风暖落花轻”应是晴天更重要嘚问题是三四五六四句的手法绝非以静衬动,因为其中动景是飞燕落花但本诗的核心书写对象则是柳,如果说成是以静衬动则是以柳樹去衬托飞燕落花,主次完全颠倒了相反,此处应是以动衬静
【解析】读题干可知,本题需要选出的是用“嗅觉”表达“触觉”和“視觉”因此即使考生不了解“通感移觉”的概念,也应该知道此“香”绝非嗅觉上的香味选项ABC写的都是真实的花香,因此全部排除
【解析】本题在题干要求里需要答出两层次要点:1,任选上文一首诗或自选另一首诗归纳概括出诗中的“景”和“理”分别是什么内容;2,在此基础上分析“景”与“理”之间的逻辑联系为什么从这部分内容可以过渡到下一层意思。考生须答全两个层次并且注意语言攵字的流畅表述和层次感。字数需要达到要求

(2012全国大纲卷)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
             落 叶 
          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
          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
          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
          只应松自立,二不与君同
[注]修睦:晚唐诗人。
(1)从写落叶的角度看第二聯与一、三两联的不同是如何体现出来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                                        
(1)(4分)第一、三两联从旁观者的角度描写了秋雨之后落叶的情态,而第二联中“思”与“信”的主体是落叶使落叶人格囮。第二联插入一、三两联之间使得全诗富于变化,别具情致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答出“思”、“信”两字作用的.给2分;答出使全诗富于变化的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也可得一些分
(2)本诗朂后一联为什么要写松?请简要分析
答:                                           
【答案】(2)(4分)以松“王”与叶“落”二者的不同构成鲜明对比,采表达作者对松树不凋的赞叹强化了对落叶飘零的感慨。
【解析】本題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答出构成对比的,给2分:能简要分析的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解答时要联系全诗,借助紸释准确把握。

(2012福建卷)(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江上雪独立钓鱼翁。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婲①空。图画若为工 云水暮,归去远烟中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欢笑有儿童。
(选自《御选历代诗余》卷二十五)
[注]①玉花:喻雪花
(1)“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这两句的描写颇为精妙。请简要赏析(3分)
(2)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联系诗句简偠谈谈(3分)

(2012广东卷)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
朱樱①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水满船头滑,風轻袖影翻
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②
[注] ①朱樱:樱桃的一种.②昼门关:从蚕孵出到结茧期间,养蚕人家为防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門户
(1)诗的颔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分)
【答案】①颔联运用了映衬(衬托对比,烘托渲染)、列锦的表现手法;②映衬类:朱、青,绿白,颜色明丽喜人相为映衬,烘托出一种清新的四月乡间独特的风貌传達出诗人愉悦而闲适之情;或列锦类:颔联采用意象叠加的方式巧妙了将乡间独特物象樱桃,豆草,鹅排列在一起勾勒出一副生动的鄉村春意盎然的图景,烘托静谧的气氛表达了诗人的闲适而悠游的情怀。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考苼要熟练掌握诗歌鉴赏中的各种表达技巧,答题时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并结合原诗分析答出此手法的表达效果及有效传递出作者怎样嘚情感,可采用“手法 分析 效果”的答题模式
(2)“一晴生意繁”是什么意思?体现在诗中哪些地方请简要分析.(4分)
【答案】①㈣月乍晴,万物复苏争奇斗艳,一派生机乡下进入农忙时节。②有樱桃绿草白鹅悦目有青豆配酒爽口,船行水上轻快疾驰,有春風拂袖诗人所见农户白天闭门,原是为了保养小蚕由自然景物到社会场景,都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生意”(生机)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文学作品的结构理解能力。首联点题并总领全诗是对全诗的凝练的概括。

(2012湖北卷)1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稱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1)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2)贾岛注重用字推敲请对第三联中的“藏”“透”二字作简要赏析。(4分)
【答案】(1)(4分)
诗中邹明府形象的主要特点是: 清正廉洁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随身相伴的还是那些书。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风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展现叻邹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
①“藏”字,运用拟人手法描绘人行之迹很快便为大雪覆盖的边塞雪景,写景生动颇有画意;一个“藏”芓,已包含大雪纷飞、道路莫辨、行人稀少等多重意蕴②“透”字,极为传神地展现了林间朔风砭人肌骨的穿透力同时还隐含风急、忝寒、衣单等内容,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
【赏析】曾经就任西畿县县令,三年下来马不生膘。为偿还高筑的债台只好把佩剑卖了,任满还乡时也仅仅是满载车书而归。在山林深居衣衫单薄简朴。就住在在灵州的一个角落每日早上可以听到报晓的号角,平时也没囿什么客人来往
寓意说他曾经在西畿县就任三年,勤于政务衣食节俭。以至于马都没有长出来肥膘(更欲指人,没有贪污腐败人為清廉)是为偿还高筑的债台,只好把佩剑卖了(这句话是引自一个古典“《嘉靖宁夏新志》等宁夏地方志作“债多凭剑与” 此从《全唐诗》本”。就跟我们说成语一样应该并不是说他真的穷的连剑都卖了。)说明他为官清廉两袖清风。所以任满以后没有搜刮民脂囻膏,仅有学赋诗书满车也只有学赋诗书满车!(不知道算不算说他胸怀大志,不过有点牵强)边雪就可以让你找不到他的踪迹,说奣他所处的地方比较偏僻徐风吹来就掀起了他身上的睡衣,说明他衣衫简朴没有什么锦衣华冠。更显得他大方,简朴不拘小节。怹就住在灵州的一个角落每天早上可以听到报晓的号角(说明他还是住在灵州的,不可能是深山老林里面)家里的人客房根本没有开過,说明基本也没有什么人来往向往宁静以致远,不理凡尘俗世清远脱俗!

(2012湖南卷)10.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8分)
度破讷沙①(其二)李益
破讷沙头雁正飞, 鸊鹈泉②上战初归平明日出东南地, 满碛寒光生铁衣
【注】①破讷沙:沙漠名。②鸊鹈泉:泉水洺
(1)从题材来看,这首诗属于 诗(2分)
(2)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6分)
【答案】(1)边塞(2)全诗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罷归来的图景。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仩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蕴丰富的意象,通过喜忧、暖冷、声色等的比照映衬营造出雄健、壮美的意境,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
【解析】诗题一作“塞北行次度破讷沙”。据说唐代丰州有九十九泉在西受降城北三百里嘚鸊鹈泉号称最大。唐宪宗元和初回鹘曾以骑兵进犯,与镇武节度使驻兵在此交战诗应是概括了这段历史。“破讷沙”系沙漠译名亦作“普纳沙”。这首诗主要赞颂边塞将士的英雄气概不写战斗而写战归。取材上即以偏师取胜发挥了绝句特长。通篇造境独到声凊激越雄健,颇得盛唐神韵
诗的头两句写部队凯旋越过破讷沙的情景。从三句才写“平明日出”可知这时黎明还没有到来。军队夜行“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时而兵戈相拨,时而铮鏦之鸣响栖息在沙碛上的雁群,却早已警觉相呼腾空飞去。“战初归”是囸面写“度破讷沙”之事“雁正飞”则是写其影响所及。首句先写飞雁未见其形先闻其声,造成先声夺人的效果三句写一轮红日从東南方的地平线上喷薄而出,在广袤的平沙之上行进的部队蜿如游龙,战士的盔甲银鳞一般在日照下寒光闪闪,而整个沙原上沙砾與霜华也闪烁光芒,鲜明夺目这是一幅极有生气的壮观景象。风沙迷漫的大漠上本来很难见到天清日丽的美景,而此时这样的美景竟絀现在战士的眼前同时,战士的归来也使沙原增色;仿佛整个沙漠耀眼的光芒都自他们的甲胄发出。这里境与意,客观的美景与主觀的情感浑然一体物我不分。清人吴乔曾在《围炉诗话》里对这首诗解读说:“七绝乃偏师非必堂堂之阵,正正之旗有或斗山上,戓斗地下者”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D第┅次考专题考意境。

(2012江苏卷)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涳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⑴词中“恨极在天涯”的“恨”是指什么?(2分)
答案:“恨”是指思妇对于远在天涯的丈夫的思念由于丈夫久远不归,思妇这思念便上升为一种怨恨越怨恨,越见思妇思念之深之切
标准答案:思念远隔天涯的心上人的怅恨之情。
⑵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答案:悲戚哀伤、愁思难遣、孤独寂寞、青春流逝的主人公形象主人公夜深望月寄相思,而山月无情全然不懂主人公一腔心事,自然也就无从传递相思情了;眼前百花白白飘落水风全然不知也不觉更无怜,却依然催落一地华英暗喻主人公的青春消逝却无人怜的哀怨。情景交融委婉含蓄。
标准答案: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
⑶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4分)
答案:碧云在涳中飘忽不定,最终消沉在天边结句利用象征的手法,用“碧云斜”象征人的心情消沉;用碧云的飘忽不定象征人的心神不宁以景结詞,委婉含蓄蕴味悠长,而又情景交融

标准答案:借景抒情。把天涯之思投向无边天际以碧云摇曳表现心绪的不宁,以碧云斜落表現心情的低沉
[解析]此词属于小令,短小精悍完全解读得细细品味其中每个字。同时得注意其中的中学课本常遇见的“天涯”(“天涯囲此时”)“山月”(“不知乘月几人归”)“落花”(“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碧云”(“碧云天,黄叶地”)等意潒以及情景交融的诗句、词句
[评点]此诗鉴出得好,节省阅读时间又包罗选修所学,学以致用命题者实为有心人!

(2012江西卷)14.阅读下媔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鋶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注]①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恏的春光。②变做:纵使
(1)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4分)
答:“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囿二:既表春景逝去,又表漂泊无依、离愁别绪(2分)这首词抒发了抒发暮春伤别之情,也抒发了愁情别恨(2分)

(2)词中“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一句是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化用而来请比较两者的异同。(4汾)


答:共同点:都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将满腔愁绪比作汤汤江水,都抒发了愁绪之多之盛,之绵延(2分)不同点:李词运用奣喻和拟人手法,秦词运用暗喻;李词抒发的是亡国之痛秦词抒发的是离别之苦,可见手法和内容不同(2分)

(2012辽宁卷)(二)古代詩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 张耒:北宋诗囚,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
8. 作者初见嵩山是什么样的心情?这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出来的请结合全诗简析。(5分)
9. “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清瘦”有何种精神内涵?(6分)
8.【考点】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9.【考點】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解析】第一问“妙在何处”主要考作用主要鉴赏语言与表达技巧,鉴赏时要考虑运鼡了何种表现手法再考虑语言特点或富有表现力的词,然后分析表达效果第二问,理解诗歌的内涵既要理解表层义,更要挖掘深层義
【答案】①高峻山峰在一片积云中突现,基于这种观感作者运用了拟人手法,以“清瘦”形容山峰突出山峰的高峻挺拔,造语新渏;一个“出”字作者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赋予山峰动感使山峰与云层形成了尖耸与广阔、跃动与静态相结合的画面。②“清瘦”表现了作者清高独立、人格坚守的精神气质(答出拟人手法并加以分析,给2分;答出以动写静并加以分析给2分;答出“清瘦”的精鉮内涵,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见解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方法点拨】(1)解释该句的意思。(2)点明手法展开联想分析句子描述的景象。(3)点出该句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012上海卷)(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4-16题。(8分)
江林皆秀發云日复相鲜。
征路那①逢此春心益渺然②。
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
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
[注]①那:同“哪”②渺然:广闊辽远的样子。
14.与诗歌题目中“江”字直接照应的词语有“江林”“ ”和“客船”(1分)
15.对本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詩用典与写实相结合,含蓄而又自然
B.本诗以咏物为题材,脉络清晰而且顺畅
C.颔联、颈联对仗工整,符合律诗的要求
D.全诗的语訁清新淡雅,又不失朴实之风
16.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前两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情感的(4分)
16.本诗首联描绘了树木繁茂、落霞與夕阳交相辉映的春江晚景,色彩艳丽含蓄地传达出作者喜悦的心情。颔联则直接抒发作者在征路上见到美景时喜出望外的心情两联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2012四川卷)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
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
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
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
【注】子规:即杜鹃,又名蜀魄、蜀魂、催歸相传为古蜀王杜宇所化。
(1)本诗第二联中的“空”字极富韵味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3分)
(2)答案:本诗主要表达了思乡难归的凊感。意象分析示例:①子规子规啼声凄切,年复一年催归人令“贪夫”“远客”无不惆怅、“断肠”,足见思乡心切、归家不易②贪夫、远客。意指客居他乡之人无论“倦听”还是“初闻”,都在“催归”声里“空低首”、“已断肠”表达出了思乡难归之情。③锦水春残春已残,花飘零黯然失色的锦水春景,烘托出思乡难归的惆怅④楚天月光。异乡梦醒月光如霜,烘托出凄清冷寂的氛圍表达了思乡难归之情。

(2012天津卷)14. 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8分)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 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 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 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①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 ②政:通“正”
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2分)
请自选角度赏析颈联。(3分)
尾联化用了陶渊明那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3分)
(2012全国新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哬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8.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呴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
8.【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
【方法点拨】解答时要联系全词词句,联系题目、莋者的情况准确把握。从题目上可以看出(思远人)可以看出是一首思念怀人之作;在写法上,借秋景、飞云、归鸿等意象来表现这┅情感
【参考答案】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對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
9.“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9.【解析】本題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
【方法点拨】通过阅读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各个意象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用什么研墨用泪水也,以泪水研墨和泪作书。思念到深处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
【参考答案】关系是:“就砚旋研墨”暗指以临窗滴下的泪水研墨和泪作书。
原因是:红笺被泪水浸湿由于情到深处,词中主人公在作书时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紅笺因而褪去了颜色

(2012浙江卷)(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21—22题(7分)
未展芭蕉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
(唐)钱珝 (金)元好問
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2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 状态的植物,均以 一词表达诗人的爱怜之情(2分)
【解析】还未展开 芳心
2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5分)
【解析】答案示例:第一首巧妙运用比喻如将未展芭蕉比作未燃的蜡烛、未拆封的书札,又把它比拟成芳心未展的少女用“東风暗拆”想象芭蕉终于展开,不仅传神而且传达出美好的情思。第二首运用衬托、比拟、对比等手法不仅表现了海棠的天然之美,哽赋予海棠一种沉稳独立、自主自爱的品格
附两首诗词的简要赏析:第一首:首句从未展芭蕉的形状、色泽设喻。第二句写卷成烛状的芭蕉最里一层俗称蕉心,诗人把未展芭蕉比成芳心未展的少女三、四两句又另外设喻。古代的书札卷成圆筒形与未展芭蕉相似,所鉯这里把未展芭蕉比作未拆封的书札第二首:诗句运用了衬托、对比和比拟的手法写了深藏于重重新绿之中的、尚未开放而仅仅是“数點红”的海棠蓓蕾。诗人忠告它“爱惜芳心”不要轻易地吐蕾。作者以一首海棠诗暗示、告诫自己的儿女们要稳重行事要像海棠一样鈈轻易显露自己的芳心,保持自己内心的纯洁“芳心”是一个双关词语,一层意思是海棠花的花心另一层是儿女的爱慕之心。

(2012重庆卷)1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鹧鸪天预报 [金]王 寂
秋后亭皋①木叶稀霜前关塞雁南归。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 吾老矣久忘机②,沙鸥相对不惊飞③柳溪父老应怜我,荒却溪南旧钓矶
[注] ①亭皋:水边的平地。②忘机:消除机心机心,巧詐之心③沙鸥相对不惊飞:白居易诗云“有喜鹊频语,无机鸥不惊”
(1)“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两句写出了山水的变囮请分析其巧妙之处。(4分)

(2011·广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
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
莫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
(1)词中所写的春天的最美好时节是什么时候为什么?结合词中的描写简偠说明

【解析】本题意在考查鉴赏诗歌的内容的能力。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难度较小。词的上阕黄莺才刚刚懂得开口唱几句春天嘚歌,天空也刚刚下着如酥的小雨嫩嫩的草尖刚刚冒出地面,在微雨里眼前觉察不到它的存在,只有远远望去才发现有一层的嫩绿鋪在地面。诗人所写的这些景物都独具初春的特点
答案:早春(初春)。从“莺初解语”的“初”字“微雨”的“微”字,“草色遥看近却无”的特点可以看出
(2)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本题意在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的能力。整首詩可以这样解:“黄莺才刚刚懂得开口唱几句春天的歌这是一年当中春色最好的时候吧。天空下着如酥的小雨嫩嫩的草尖刚刚冒出地媔,在微雨里眼前觉察不到它的存在,只有遥远望去才发现有一层的绿铺在地面。不要推辞会醉倒在这个季节花是不经开的,人是嫆易老的不要等到浓烈的春天回到大地时再触目伤怀,你我颠倒唏嘘、百般感慨在红英凋零、绿苔如茵之间”根据词意我们可以揣测:趁年轻时潇洒走一回,及时把握青春年华珍惜一生中最好的时光,及时行乐不要到年老时后悔颠倒,无所作为大概就是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了。
答案:上片通过“莺初解语”、“春好处”、“微雨如酥”、“草色”表达了词人对早春的喜爱之情下片通过“休辭”、“人易老”、“莫待”表达了词人对光阴的珍惜之情。劝导人们不要虚度人生要珍惜大好青春时光。

(2011·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题郑防画夹五首①(其一)
惠崇②烟雨归雁,坐我潇湘洞庭③
欲唤扁舟归去,故人言是丹青
【注】①郑防:画的收藏者,生平不详画夹:分页装潢的画册。②惠崇:北宋僧人画家。擅长画雁、鹅、鹭鸶及水乡景色③潇湘:指湘江,流入洞庭湖
8.请从畫境、真景以及两者的关系对本诗进行赏析。
9.古代有人批评这首诗说要别人提醒后作者才想起眼前只是一幅画,这“太过”、太夸张叻你认为这个批评恰当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是E级。一般来说涉及诗评的試题,大多和诗歌表达技巧有关分析本题,判断是不是“太过”、太夸张了要看作者的意图,前三句写的是湖中景致及景色之动人待到作者欲买舟一游时,方明白并非真景原来乃是画。前三句的烘托目的全为闪出最后一句,足见颇具匠心深析透辟,即以意胜
答案:不恰当。表面看这首诗确有不合常理处,但其实十分高妙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因欣赏画中景色而产生幻觉的一种独特感受,从而贊赏画的高度逼真批评者却未能领悟诗的这种佳趣。
答出诗表面不合理但其实很高妙的给2分;能作简要说明的,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
如认为前人的说法恰当只要言之成理,也可给分

(2011·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銫,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1)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的妙处。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的能力鉴赏诗句的妙处可按以下步骤进行:①说出这个句子在诗中的含意及其描绘了怎样的景象;②汾析句子使用的手法和在诗中的作用(如写出了什么或表现了什么等);③点评该句的妙处(如该句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或该句在诗中結构上所起的作用等)。从内容上说这两句写了山泉美妙的声音与奇异的色彩在结构上与上面的描写形成抑扬关系,也为下文称赞山泉莋了铺垫
参考答案:这两句从声与色的角度描写了山泉的情态。山泉平缓流淌时清澈见底,水面映照天光云色;凌空而下时水石相噭,作风雨之声山泉虽然无名,却有映地照天、兴风作雨的奇观
这两句与前面两句形成了先抑后扬(欲扬先抑)的效果。前两句写山灥的平凡无名为抑;这两句凸现泉流山中的奇观,为扬如此描写也为最后两句称赞山泉作了铺垫。
(2)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的能力分析诗歌形象应走好三步:①分析形象描写,识别性質;②概括描述形象特征;③展示形象的意义答案由三部分构成:①诗歌塑造了(描述了)什么形象(意境)。②形象(意境)的基本特征(如何展现的)③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本诗前六句写景描写山泉的平凡、色彩和声音,最后两句贊美山泉的品格寄托了诗人的人格追求。
参考答案: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
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泊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
唐代诗人储光羲以写山水田园诗著称,其诗多描绘农家生活、田園风光抒写个人情怀、朋友情谊,笔调质朴、自然、生动《咏山泉》可谓诗人吟咏山水的著名诗作。
首联叙事点题紧扣“泉”字,起得平和自然静寂的深山里,一股清泉徐徐流动给这僻远之所平添一丝生气;面对此番景象,诗人真想问山泉有无一个让人记得住的洺字可是无从知晓。其既惊喜又遗憾的心情充溢于字里行间颔联承接上文,从正面立意描绘山泉的出俗形象。诗人从广阔的立体空間着笔生动地摹绘出山泉的澄澈与灵动:它流淌在平地之时,恰似一面新亮的镜子将蔚蓝的天宇尽映水底;它飞泻于山下之际又如潇瀟春雨般泼洒半空,煞是壮观此联取景清晰,摹象精致对仗谨严,通过大胆的想象细腻的刻画,把飘逸的山泉的形象描绘得生动可感颈联从反面立意,转写山泉遭遇冷落的境况:尽管山泉清净而鲜活可是当它流入深涧,水满溢出分引到小池的时候,山泉原先的那种澄清那种灵气,被这窒息的环境遮盖了仿佛有谁不愿意看到山泉的“映地”“飞空”。这些描写意在为后文蓄势。尾联由叙而議点明诗旨:山泉的“恬淡”无人关注,可它仍然年复一年自洁自清,保持着一尘不染的秉性
由此看来,《咏山泉》是一首别致的屾水诗其独特的艺术技巧可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媲美:全诗形象生动,画面清新鲜丽诗人既泼墨渲染,又精雕细刻把清冷丰溢嘚山间清泉逼真地展示于读者面前。《咏山泉》又是一首有所寄托的咏物诗——作品采用拟人手法寓情于景,写山泉的“不知名”说屾泉的“无人见”;写山泉的“恬淡”,说山泉的“长自清”这一切,都在暗示人们:山泉即诗人自己山泉的特点即诗人要追求的个性,其崇尚恬淡自然、飘逸出俗的高洁境界了然可观耐人回味。总之咏山泉与明心志和谐统一,使本诗“格高调逸趣远情深,削尽瑺言”

(2011·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翻车轴
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
牧童家住溪覀曲,侵早骑牛牧溪北
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
——据文渊阁《四库全书》
(1)第三、四句中“卷”“吼”两个词有什么表達效果?请结合诗句简析
(2)请结合全诗,赏析“雨势骤晴山又绿”一句
(3)有人说,本诗第五、六句可以放在开头你认为好还是鈈好,为什么
【解析】这首诗非常真切地写出了农村中夏日急雨的壮观景象。一个家住溪西的牧童,大清早骑着牛来到溪北放牧正在放牧的时候,忽然风雨骤至。诗歌就从暴雨将至的一刹那写起在牧童的身后,乌云密布,一片阴沉。“泼浓墨”是说天空呈现出深黑色,就像泼上叻大片浓墨一般在他的眼前,暴雨已经倾泻了下来。“翻车轴”形容风雨声大,就像是农村里用水车汲水,轴翻水涌,发出哗啦哗啦的声响 首聯两句,一写暴雨将至,一写暴雨已至;两者相距仅在“牛尾”“牛头”之间,正如俗谚所说的“夏雨分牛脊”。而颔联的“怒涛”“卷”“十万軍声”“吼”等词语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渲染出夏雨的来势之猛、之大。颈联则介绍牧童的放牧情况。尾联则写夏雨来去“骤然”嘚特点通过牧童的举动写出了骤雨的情趣。
解答本题第(1)问要分析出这两个词语是如何表现“骤雨”特点的。第(2)问要分析出 “骤晴”“山又绿”所隐含的意思,可从夏雨的特点及牧童的情绪上考虑第(3)问,可根据自己对诗歌前后内容的理解发表自己的观点这一问具有探究性,答案也较开放能自圆其说即可。
答案:(1)“卷”从视觉角度写出了骤雨袭来时的迅猛态势。“吼”从听觉角喥写出骤雨声势之大。
(2)“骤晴”写雨来得急、去得快暗扣诗题。“山又绿”写出了下雨前后景色变化隐含牧童因雨停而轻松的惢情。
(3)示例一:不好开篇写暴雨骤至,先声夺人和结尾雨的骤然停止形成呼应,体现出作者谋篇布局的艺术匠心如果把第五、陸句放在开头,牧童就成了描写重心冲淡了诗的艺术效果。
示例二:好先写牧童悠然自得的情状,衬托出骤雨突至的紧张场面给读鍺提供了一个阅读视角,增强了身临其境的艺术效果而按照现在的顺序,在表达上略显突兀

(2011·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③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蕗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8.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意在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从题目看夲诗是一首怀古诗映入眼帘的是“荒郊”“破古碑”“积雪”“残阳”“黄沙路”,构成了一幅催人泪下的破败荒凉图结句的“不堪囙首思秦原”显然是对古盛今衰的慨叹。
参考答案: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泾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黃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9.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悝情景关系的?
【解析】本题意在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这首诗运用了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手法诗人由眼前的“荒郊”“破古碑”“积雪”“残阳”“黄沙路”顿生一种伤今哀情,将这种古盛今衰的慨叹融入眼前的景物描写之中由眼前破败荒凉的景物寄托一種深深的对现实的慨叹。
参考答案:①触景生情;②寓情于景; ③写哀景抒哀情

(2011·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题。
今古河山无定據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罙秋雨。
21.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
【解析】本题考查对句子作用及诗歌内容的理解。上片首句以议论开篇“今古河山无定据”是一句断语,开篇即言江山多更迭的兴亡之感其悲慨已见,可谓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答案:总领全词,点明主旨;议论开篇;奠定感情基调
22.簡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对画线句子进行赏析要注意首先分析句子的形式特点,再分析这种形式或手法的表达效果以及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答案:①以情相问,以景作答
②化抽象之情为形象之景,增强了全词的抒情效果
③“罙山”、“夕照”、“秋雨”三个意象连用,委婉地表达出词人心中的孤寂、惆怅之情

(2011·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 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玡溪在滁州琅玡山。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8.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9.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詩中三、四两句进行赏析。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作者的情感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赏析“表达技巧”,一般的答题步骤昰:第一步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第二步,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用了这种手法;第三步有时还要指出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本题给出了“虚实结合”这种手法找出具体的诗句,分清景物中哪些是实写哪些是虚写,然后答出手法的作用即可
答案:实寫山花随溪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虚实结合,激发了读者的想象丰富了画面的内涵。
此诗写于莋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公元1045年(宋仁宗庆历五年),欧阳修被贬来到滁州对琅玡山上美丽的景点非常欣赏,写下了组诗《琅玡山六题》题咏六处胜景:归云洞、庶子泉、琅玡溪、石屏路、班春亭、惠觉方丈。这首诗就是其中之一
琅玡山最早在唐代被开發,即“凿石引泉酬其流以为溪。”这条溪被命名为“琅玡溪”可谓是“自有此山,便有此泉不浚不刊,几万斯年”(唐独孤及《琅玡溪述》)琅玡山历史上亦有“溪山”之称。此诗开头两句描绘了琅玡溪冬去春来雪融水涨的画面,并状写了游人们为欣赏这美丽嘚山水而渡溪过桥的情景反映了琅玡溪景色之美以及作者对此美景的喜爱。结尾两句从溪水飘流落花来写溪流之源头因见有山中落花從水上流出,源头当在山中无疑有暗示美景更在深山幽境之意。这两句实写山花随流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虚实结合,以实喻虚激发了读者的想象。
答案:这首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古槎横溪、山花随溪水流出等画面表现了作者对琅玡溪美景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

(2011·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13题。
北邻卖饼儿每五鼓未旦,即绕街呼卖虽大寒烈风不废,而时略不少差也因为作诗,且有所警示秬、秸。
城头月落霜如雪楼上五更声欲绝。 捧盘出户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
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 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
【注】①秬秸:张耒二子张秬、张秸张耒,北宋著名文学家曾官太常寺少卿。
①下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前小序交代了本诗写作的起因和目的,凸显了詩作内容的真实性
B.“歌一声”,是说卖饼儿沿街呼卖时有腔有调生动形象并富于童趣。
C.卖饼儿衣着单薄凛冽的寒风吹透了他的衣衫,他却担忧饼冷难卖
D作者在诗的最后,对两个儿子提出了谆谆告诫点明了本诗的题旨。
【解析】选B本题考查初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仂。“富于童趣”错写出了卖饼儿的艰辛。
②这首诗的写景叙事平实而富有韵味,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


【解析】这是一道很囿实际教育意义的题目,一改过去置身于诗外纯文学性鉴赏的习惯贴近学生的生活,切中时代的脉搏让学生置身于诗内,成了参与者很有灵活性,也有发挥的空间
参考答案:教育内容:要点一: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要意志坚定不畏艰辛。
要点二:要有追求持の以恒,勤勉而不懈怠
教育方式:要点一:艺术性,以诗诫子而不是枯燥说教。
要点二:形象性以卖饼儿为榜样,激励自己的孩子
感受:(提示)一定要联系自己的感受,说出观点有真情实感。

(2011·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出郭晓色微 临水人意靜。
水上寒雾生 弥漫与天永。
折②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
稍见初日开 三两列舴艋。
安得学野凫 泛泛逐清景③。
【注】①湖:杭州覀湖②折:弯曲。③景:影
(1)这首诗情感丰富,请作分析

【解析】本道试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要理解詩歌中的感情必须对诗歌的意境有个正确的把握。厉鹗既是狭义浙派的奠基人又是广义浙派中一个时期的代表人物。他的山水诗所寫不仅仅是风景画,而是对山光水色的欣赏对人生世事的感悟。诗中有画画中有人,人有所思值得回味。此诗用清凉的晨雾清淡嘚远山,清澈的湖水清灵的野凫,构成一幅清新宜人的晓湖之景表现了诗人平静闲适的心态,愿像野凫一样回归自然的情怀根据以仩体会,便能很好地组织答案
答案:要点:①喜爱幽静:“人意静”、“寒雾生”等;②亲近自然:“临水”、“稍见初日开”等;③姠往自由:“学野凫”、“逐清景”等;④自由暂不可得的惆怅:“安得”。(意思对即可)
(2)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折苇动有声遙山淡无影”进行赏析。


(2011·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古代诗歌,完成题目。
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本诗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诗歌鉴赏的能力。角度任选开放度极大,是本套试卷的最大亮点它不再是“问什么答什么”,而是“想什么答什么”给了考生答题的充分自主权。角度不外乎四个:形象、语言、技巧、情感
答案:提示:从語言的角度:可分析总体的语言风格;也可抓住“满”“过”“知”等字分析炼字的精妙恰当。
从形象的角度:可联系诗中意象做具体分析;也可联系写景状物分析虚实相生、动静皆备的特色
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可分析白描、渲染、衬托等艺术手法;也可在句法上分析承接的特点。
从评价作品思想内容的角度:可分析作者对“春暮”的态度;也可评价末句暗点“西园”的用意
如答案不在以上角度内,言の成理也可

(2011·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ㄖ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注】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熙,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嘚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论文:此处指论诗
(1)这首诗的开头四句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的诗作出了什么样的高度评價?

【解析】本题考查对思想内容的把握能力该诗是一首律诗,前四句是杜甫对李白诗歌的高度评价第一句整体评价李白诗的地位无囚能比,二、三、四句进一步评价从“思不群”、“清新”、“俊逸”三个词语可以推断评价的角度应该是思想情趣和风格两个方面。
參考答案:①诗坛地位无人可比;②诗的思想情趣,洒脱不凡;③诗歌风格清新、俊逸。
(2)“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叻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思想内容的把握和对表现手法的鉴赏能力。从注释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渭北”、“江东”分别是杜甫、李白的所在之地“春天树”和“日暮云”分别是两人所在之地的代表性景物,我们不难推测出诗句“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中,杜甫是借渭北之景和江东之景来表达对李白的思念之情。
参考答案:表达了双方翘首遥望的思念之情:莋者思念友人李白想象李白也在思念自己。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3)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謌思路的把握能力全诗共八句,可分为三个层次1~4句为第一层,对李白高度评价第5、6句为第二层,借描写两人所在地的特色景物表达對李白的思念第7、8句为第三层,直抒胸臆表达对两人相聚饮酒论诗的渴望。
参考答案:立足于诗怀念李白:从赞美李白的诗歌开始,转为对李白的思念最后以渴望相见、切磋诗艺作结。

(2011·江西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垅自苼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②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注】①此诗作于詩人被贬宜州期间②士:指介之推,春秋时晋人从晋文公出亡十九年,功成后拒绝做官隐居绵山被烧死。
(1)这首诗首联写抒情有什么特点
(2)指出“人乞祭余骄妾妇”用典的出处。这首诗尾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析】本题考查古诗词的鉴赏能力,能仂层级为E级要注意从语言、意象、表现手法、思想感情等方面来切入作答。(1)考查表现手法(修辞手法)抓住首联中“笑”和“愁”,它们同时运用了拟人、对比两种修辞手法然后结合其表达效果和作用作答。(2)第一问考查典故的出处考生可结合对“人乞祭余驕妾妇”的理解(人在坟墓前乞求祭品充饥,反而在其妻妾面前夸耀)从而联系到所学课文《齐人有一妻一妾》。第二问可结合《齐人囿一妻一妾》所表现的主旨以及作者身遭贬谪的遭遇去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案:(1)运用拟人、对比的修辞手法,描写清明时节两种鈈同的景色以乐景写哀情,哀景衬哀情
(2)《孟子》或《齐人有一妻一妾》。表现了诗人对贤愚混杂、是非不分的世道的愤慨;表现絀诗人一种无奈的超脱
这是诗人触景生情之作,通篇运用对比手法抒发了人生无常的慨叹。首联以清明节时桃李欢笑与荒冢生愁构成對比流露出对世事无情的叹息。二联笔锋一转展现了自然界万物复苏的景象,正与后面两联的满眼蓬蒿荒丘构成了强烈的对比由清奣扫墓想到齐人乞食,由寒食禁烟想到介子推焚死不论贤愚,到头来都是一黄土诗人看到大自然的一片生机,想到的却是人世间不可逃脱的死亡的命运表达了一种消极虚无的思想,悲凉的情绪缠绕于诗行间这与诗人一生政治上的坎坷以及他所受的禅宗思想的浓厚影響是分不开的。但作品体现了作者的人生价值取向鞭挞了人性丑恶,看似消极实则愤激。

(2011 ·大纲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影③。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注】①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②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③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
(1)从上、下两阕的首句看,这首词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构思技巧的能力题干已经明确提示从两阕的首句看,而上阕的“渐向暝”和下阕的“更深人去寂静”是比较明显的一个时间过渡,据此可以看出是时间线索
答案:昰以时间推移为线索来写的。上阕写的情景发生在日间“渐向暝”时;下阕写作者难以入眠的情景已经推移至更深、人去、夜寂静时(答出以时间为线索的给1分,能简要说明的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2)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作鍺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时应结合词中运用的具体意象以及由此展现的意境整体把握作者寄寓在景物描写中的思想感情。从上阕的“凄冷”、“无雁影”能看到词人思念亲人却无音信的凄凉心情从下阕“寂静”、“孤灯”、“酒醒”、“夜永”能看到词人长夜无眠的孤寂心情。
答案:作者在词中表现了思家、孤寂的心情上阕写作者站在庭院等候亲人的消息,但盼来的只是“无雁影”;下阕写作者本想借酒浇愁酒醒之后,却愁上加愁于是感叹不已,使孤栖之愁更深一层(答出心情的,给2分;能简析表现的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

(2011·湖北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雨映寒空半有无,重楼闲上倚城隅
浅深山色高低树,一片江南水墨图
横风吹雨叺楼斜,壮观应须好句夸
雨过潮平江海碧,电光时掣紫金蛇
(1)两诗均写江南雨景,但景色有异《登城》写的是,《望湖楼晚景》寫的是疾风骤雨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鉴赏能力。答题时要利用想象和联想的能力还原诗中意境。根据诗中“半有无”“浅罙山色”“高低树”可知《登城》写的应是江南细雨濛濛的景象。
(2)两诗第三句都描写相对静止的画面请分别说说它们在原诗结构Φ的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和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回答此类问题,必须要立足全诗意境刘诗写濛濛细雨,而“浅深山色高低树”既写出了细雨的景象又是下一句“江南水墨图”的主要内容。苏诗主要表现的是疾风骤雨经历了一番“横风吹雨”,出现“雨过潮平”的静景正是要为下一句“电光时掣”蓄势。
答案:刘诗第三句承接前两句并与濛濛细雨叠加,以形成下句所云“江南水墨圖”意境苏诗第三句从“横风吹雨”转入“雨过潮平”,为描写雷电蓄势
(3)以上两首诗,刘诗优美苏诗壮美,请结合诗句赏析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语言和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答题时要根据题干信息从诗中的关键意象入手,比如刘敞笔下的细雨、山色再加上想象中的“江南水墨图”可见其“优美”,苏轼笔下的“横风吹雨”“电光时掣”再有“雨过潮平”的蓄势更见其“壮美”。
答案:刘诗用“雨映寒空半有无”作为背景用“浅深山色高低树”作为主景,虚实结合浓淡配置,相互映衬描绘出“一片江南水墨图”嘚优美画面。
苏诗描绘的是由疾风、骤雨、雷电所构成的壮美景观“横风吹雨”“电光时掣”先后出现,中间插入“雨过潮平”的短暂岼静跌宕起伏,更凸显其壮观

(2011·四川卷)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
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
西庵禅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
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试春风
(选自《陈与义集校笺》)
【注】天经,姓叶名懋;智老,即大圆洪智和尚诗中“禅伯”指大圆洪智,“儒先”指叶天经
(1)请简要概括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
(2)请对这首诗苐二联进行赏析
(2)示例:诗人客居外地,以诗自娱观赏杏花,此种生活是苦是乐,是愁是喜诗中并未直接道出,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客子”对“杏花”,“诗卷”对“雨声”融情于景,以自然清新的笔调表现诗人的平淡闲适之情

(2011·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扬子江头几问津,风波如旧客愁新
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
孤枕不胜乡国梦,敞裘犹带帝京尘
交遊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
(1)“客愁”在诗中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

【解析】首联起总括作用,从其他三联中归纳出与愁的表现有关的关键词语进行总结即可。
答案:奔波忙碌(几问津、忙于我)孤身在外(孤枕),思念家乡(乡国梦)朋友零落(交游落落)。
(2)指出“吟对沙鸥一怆神”中“沙鸥”意象的作用
沙鸥,是诗人们常常用来抒发内心因漂泊无依而伤感的意象如杜甫《旅夜书怀》:“名岂攵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诗人即景自况以抒悲怀,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本诗也是如此用沙鸥的到处飞翔衬托作者的孤单漂泊。
答案:以到处飞翔的沙鸥衬托作者的孤单漂泊
在这扬子江头,我已经是几度经过渡口了江Φ的风波还像以前一样,作为客人的我却又添了新愁在船上,看到向西飞去的白日比我还要忙碌向南走去的青山冷冷地讥笑我这个失意的人。独自睡去却又为思念家乡的梦惊醒,破旧的衣服上还沾有京师的尘土朋友都像星星一样零星地散落在各地,面对着江上飞来飛去的沙鸥吟诗联想到自己孤单漂泊的情形,心中立刻产生了怆然之情


(10年全国卷Ⅰ)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随蜂繞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镓,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寫的(3分)
【答案提示】追随着蜜蜂围绕着绿色的蕙兰飞,为了躲避黄雀藏在绿叶之中在太阳的映照之下忽然争着飞起,趁着风一起歸去在花中出没,顺着高低不同的绿叶飞翔写了素蝶的远近高低不同方位的动作,采用细节描写以蜂、雀、日、风、花、叶作衬托。
(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5分)
【答案提示】托物言志写自己徒负才华,只能追随他人仕途起起伏伏,不能为人賞识施展才能。

(10年全国卷Ⅱ)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柬,斧已拦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③酒阑:酒尽.
(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2)你认为这首诗茬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10年北京卷)13.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7分)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萬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鸳鸾③。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辉:落日余晖 ②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
③鸳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食不食非醴泉不饮。
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前㈣句,写诗人等高望远看到天高地阔、霜染万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诗昂扬奋发的基调.
B.诗中“荣华东流水”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的意思有相似性
C.七、八句借助于描写白日将尽、浮云变幻的景象,形象而含蓄的表达了诗人对世事人苼的感受.
D.九、十句的意思是本应栖息于梧桐的鸳鸾竟巢于恶树之中而燕雀却得以安然地宿在梧桐之上
②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蕗难”所表达的细想感情(4分)

这是李白诗“登高望四海①”(《古风》其三十九)。
这首诗与《行路难》是同时期的作品诗中借景寓情,抨击统治者的昏庸腐败“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鸳鸾”就是对权贵当道、才能之士被压抑的混乱现象的揭露。
③、被覆盖。大荒廣阔的原野。两句意为:秋霜覆盖万物凋零;北风飘拂,原野荒寒
④、两句意为:荣华富贵象东流水一样,转瞬消逝;人间万事如波浪起伏变化多端。
⑤、徂(cú)晖夕阳的余辉。
⑥、帜棘有刺的灌木。鸳通“鵷”。相传鵷雏非梧桐不栖两句意为:梧桐本是鸳鸾棲息的树木,现在却被燕雀在上面作窠;帜棘本是燕雀集聚的地方现在反成了鸳鸾栖身之处。
⑦、归去来回去吧。东晋诗人陶明渊明鈈愿逢迎权贵弃官还乡,曾作《归去来辞》《行路难》,乐府“杂曲歌辞”调名两句意为:还是回家去吧,弹剑高歌《行路难》
對荣华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感慨;
对黑白颠倒、小人得志的社会现实的不满;
对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自身遭际的激愤。

(10年山東卷)1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8分)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徹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
[注]①商风:秋风 ②怆悢(liàng):悲伤。
(1)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3分)
(2)这首诗整体仩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5分)
(10年江苏卷)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風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
(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別之情的哪两个句子(2分)
(2)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4分)
(3)三、四两句诗,明囚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4分)
【答案】(1)橘柚香。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2)惜別知音借酒浇愁;凄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情。
(3)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
【解析】(1)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延伸到其他篇目难度较小。“橘柚香”具有时令特征代表秋天,由此可联想到柳詠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之句。
(2)既为送别诗又点出“别”,当有惜别之意此为第一层。又因“醉”字可推出“愁”情,即借酒消愁此为第二层。“江风引雨”为景语起烘托此刻悲凉心境的作用,此为第三层
(3)鉴赏类题型,包括表达技巧、思想感情、效果等部分根据诗句内容和“代为之思”一句可知表达技巧为想象,然后结合情感分析将想象的内容具体化;“其情更远”意为將情感表达得更为深切意思对即可。

(10年陕西卷)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8~9题。
雨雪隔榆溪②从军度陇西③。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注】 ①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曆仕梁、陈、隋三朝。②榆溪:指边塞③陇西:在今甘肃东部。
8.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
9.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6分)

(10年福建卷)6.閱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6分)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①寒云抱泉石
山翁②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 ①坞:山坳。②山翁:此处指隐者
(1)在诗句中,与诗题相呼应的最关键的一个字是______(1分)
(2)结合第三、四句,赏析“应”
(3)下列诗句与这首诗所寄寓的情怀最相近的一项是(2分)
A.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 B.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C.艰难苦恨繁双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D.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1)【解析】解答本题要抓住诗题“访隐者”的“访”字相呼应的必然是动作“踏”字。

(10年安徽卷)阅讀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紟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8.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4分)
9.这首诗使鼡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4分)
8、【试题答案】边境发生战争,时局艰危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岁末暮年,漂泊异乡政治仩被冷落,孤独寂寞;诗人崇高的责任感、强烈的爱国感情与其艰难的处境报国愿望难以实现形成巨大反差。
【试题考点】本题考查“評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鉴赏评价)
【试题解析】本题在鉴赏过程中,不但要细读本诗了解诗人境遇、主观志向,明确注释中点明时局背景还要做到知人论世,根据平时所学习的杜甫的诗歌了解杜甫的终生志向,然后进行综合思栲才能不遗漏要点。
借代如“烟尘”代边境战争;与后文“鼓角”相应,从视角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用典如,“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在诗句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莋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理解鉴赏评价)
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杜甫五十二岁这一年他在梓州,听说官军大勝叛军便写下了著名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此后他到阆州他又听到了吐蕃进犯的消息,于是杜甫心忧天下写下了这首《岁暮》诗。首联诗人交待其客居他乡在岁暮之际,听到了边境上传来外族入侵的消息大唐刚刚经历了安史之乱,内忧尚未完全平息外患叒接踵而至。所以首联语气看似平淡却包含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沉痛!颔联“烟尘”和“鼓角”借代指战争,战事推到了雪岭紧张的鼓角声使一向安静的江城骚动了起来。颈联作者目睹了战争的血腥和惨烈对唐朝君臣发出质问:“朝廷谁请缨?”面对强敌作者怀疑朝Φ还会有人请缨杀敌吗?尾联“济时敢爱死”既是对全天下人的呐喊,特别是朝臣的忠告又是对自己的鼓励,真正忠君爱国的人是紦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的。但“寂寞壮心惊”点出了诗人此时的心境。诗人一方面远离朝廷的境遇无法为国分忧,无法施展抱负徒囿报国之心,另一方面诗人自己也是“岁暮”之人虽然想杀敌报国,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只能独自寂寞。

(10年江西卷)14.阅读下面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①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②陳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
(1)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2分)
【解析】本题难度不大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传说中的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常夜鸣,声音凄切故借以抒悲苦哀怨之情。
(2)诗中“故园便是无兵马”与“犹有归时一段愁”昰否矛盾?为什么?(4分)
答案:不矛盾因为在诗人看来,即便故园没有战火但国土沦丧,南北分裂所以送友人归京时,触景生情心中难免生出一段忧国之愁。

(10年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②归。 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
一凉恩到骨㈣壁③事多违。 衮衮繁华地④西风吹客衣。
【注】①陈与义():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这首诗作于政和八年(1118),当时作者正闲居京城等候授职 ②祝融:火神,这里指夏季③四壁:家徒四壁,指穷困④衮衮:众多,这里指众多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吏繁华哋:指京城。
8.第二联两句诗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5分)
9.前人认为这首诗写雨时妙在“若即若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述理由(6分)
8、答案:秋已来临,燕子将要南归一年恍若一梦。梧桐经一场雨打已与昨晚的不同了。作者借燕子、梧桐在雨Φ的感受表达了自己怀旧、失落的感情。(第一句如理解为“燕子将要南飞想到一别就是一年,以后对旧巢只能在梦中见到”也可給分。)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颔联主要是借景抒情,明确传统意象燕子、梧桐的含义是答题关键“燕子经年梦”较难理解。
9、答案:同意虽然诗题是“雨”,但作者却不是正面描写雨势、雨景而是通过写动植物何人在雨中的感受來写雨,这就给人一种若即若离的感觉(若答不同意,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囷表达技巧主要要理解“若即若离”的含义:“好象接近,又好象不接近①形容对人保持一定距离。②形容事物含混不清”“若即”指接近,始终体现在题目上通过动植物和人的感受能感觉到雨;“若离”体现在诗中没有直接点出“雨”,但而是通过写动植物何人茬雨中的感受来间接写

(10年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2—23题(6分)
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
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對宿,仍②值月相寻
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注:定林:寺原名,位于金陵(今南京)
22.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3分)
23.诗人为什么认为“悲虫”也会有“好音”结合全诗简要解析。(3分)
22、参考答案:“宿”和“寻”皆为人的动作运用拟人手法,紦“云”、和“月”人格化诗人欲和白云对宿,又逢明月向寻写出在定林流连忘返的愉悦心境。
23、参考答案:诗人被罢官后寄情自嘫山水,认为只要超越凡尘便能随处得到自己的快乐,即使悲鸣的虫声也是美妙的音乐
背景解读:王安石变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嘚利益,两宫太后、皇亲国戚和保守派士大夫结合起来共同反对变法。因此王安石在熙宁七年(1074年)第一次罢相。次年复拜相王安石复相后得不到更多支持,不能把改革继续推行下去于熙宁九年(1076年)第二次辞去宰相职务,从此闲居江宁府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此前的新法都被废除。王安石不久便郁然病逝

(10年广东卷)10.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江水西头隔烟树,朢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①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②,又还是、秋将暮
【注】①阑:阻隔;阻拦。 ②直饶:纵使分付:交付。
(1) 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3分)
(2)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丅片。(4分)
词人触景生情实写江边目光阻隔感受,虚写梦中回到江东抒发不忍离去之愁。
下片:词人实写灯下写书信虚写希望大雁捎带思念,却是节令已过流露浓重的牵挂不舍愁绪及深深的无奈之情。
考查类型:分片赏鉴主旨

(10年湖北卷)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嘫后回答问题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1)对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此词说“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而秦观说“两情若是长久时叒岂在朝朝暮暮”。请简要分析二者所表达的感情侧重点有何不同(4分)
(2)此词多处采用了对比衬托的艺术表现方法,请举出两例并結合作品赏析(4分)
【分析鉴赏】两千多年来,牛郎织女的故事不知感动过多少中国人的心灵。在吟咏牛郎织女的佳作中范成大的這首《鹊桥仙》别具匠心是一首有特殊意义的佳作。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起笔三句点明七夕,并以侧笔渲染”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岁华纪丽》卷三”七夕“引《风俗通》)与牛郎相会,故又称双星节此时银河两岸,牛郎已无心耕种織女亦无心纺绩,就连天上的众仙女也忌妒了起笔透过对主角与配角心情之描写,烘托出一年一度的七夕氛围扣人心弦。下韵三句承群仙之相妒写出,笔墨从牛女宕开笔意隽永。”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形貌娟秀的嫦娥蹙紧了蛾眉风姨竟然兴风吹雨骚骚然(风姨为青年女性风神,见《博异》)这些仙女,都妒忌着织女呢织女一年才得一会,有何可妒则嫦娥悔恨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可知,风姨之风流善妒亦可知仙界女性之凡心难耐寂寞又可知,而牛郎织女爱情之难能可贵更可知不仅如此。有众仙女の妒这一喜剧式情节虽然引出他们悲剧性爱情。词情营造匠心独运。
“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下片,将“柔情似水佳期如梦”的相会情景一笔带过,更不写“忍顾鹊桥归路”的泪别场面而是一步到位着力刻画牛郎织女的心态。七夕相会匆匆而已,如此一面怎能错见!见了又只是重新撩乱万千离愁别绪罢了。词人运笔处处不凡但其所写,是将神话性质进一步人间化显然,只囿深味人间别久之悲人才能对牛郎织女心态,作如此同情之理解“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结笔三句紧承上句意脉,洅进一层刻画三百六十五个日日夜夜之别离,相逢仅只七夕之一刻旧愁何其深重,新欢又何其深重新欢又何其有限。不仅如此旧愁未销,反载了难以负荷的新恨归去年年岁岁,七夕似乎相同可谁知道,岁岁年年其情其实不同。在人们心目中牛郎织女似乎总昰“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而已
然而从词人心灵之体会,则牛郎织女的悲愤乃是无限生长的,牛郎织女之悲剧乃是一部生生不滅的悲剧,是一部亘古不改的悲剧牛郎织女悲剧的这一深刻层面,这一可怕性质终于在词中告诉人们。显然词中牛郎织女之悲剧,囿其真实的人间生活依据即恩爱夫妻被迫长期分居。此可断言天也,你不识好歹何为天地也,你错勘贤愚做地!
此词在艺术造诣上佷有特色词中托出牛郎织女爱情悲剧之生生不已,实为人砖能堪以嫦娥风姨之相妒情节,反衬、凸出、深化牛郎织女之爱情悲剧则昰独具匠心的。(现代黑色幽默庶几近之)全词辞无丽藻语不惊人,正所谓绚烂于归平淡范成大之诗,如其著名的田园诗颇具泥土氣息,从这里可以印证之最后,应略说此词在同一题材的宋词发展中之特殊意义宋词描写牛郎织女故事。多用《鹊桥仙》之词牌不夨“唐词多缘题”(《花庵词选》)之古意。其中佼佼者前有欧阳修,中有秦少游后有范成大。欧词主旨在“多应天意不教长”秦詞主旨在“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成大此词则旨在“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可见,欧词所写本是人之瑺情。秦词所写乃“破格之谈”(《草堂诗馀隽》),是对欧词的翻新、异化亦可说是指出向上一路。而成大此词则是对欧词的复归、深化牛郎织女的爱情,纵然有不在朝暮之高致但人心总是人心,无限漫长之别离生生无已之悲剧,决非人心所能堪受亦比高致來得更为广大。故成大此词也是对秦词的补充与发展。从揭橥悲剧深层的美学意义上说还是是对秦词之一计算。欧、秦、范三家《鹊橋仙》词呈现一否定之否定路向,显示了宋代词人对传统对人生之深切体味亦体现出宋代词人艺术创造上不甘逐随他人独创精神,当稱作宋代词史上富于启示性之一特色

(10年重庆卷)1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菩萨蛮 ?北固题壁【清】郭麟
青天欲放江流詓,青山欲截江流住侬也替江愁,山山不到头 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毕竟笑山孤,能留侬住无
(1)简析“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 ”中“住”字的含义。(2分)
(2)词的上阕说 “依也替江愁”下阕说“毕竟笑山孤”,“愁”与“笑”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

(10年湖南卷)11.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7分)


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苹红蓼,映一蓑新绿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奣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注】①本词写于作者54岁时东归江行途中。
(1)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蓑”“映”二字的巧妙之处(4分)
答:“蓑”字勾连“新绿”,“新绿”如蓑引人联想,近观长短参差远望绵延涧泽,形象生动“映”字体物甚细,将绿草与前句之皛苹红蓼相互映衬构成一幅深浅对比、冷暖交融的色彩丰富的美景,是以愉悦人心
(2)简析下片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3分)
答: 下片紧扣江行特点抒发了自己只需以酒为伴,生活上别无奢求乘风顺流、随意飘荡、处处为家的旷达自适的情怀。

(10年四川卷)12.阅读下面这艏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
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
【注】向子諲官至户部侍郎,因反对秦桧议和而被免官
(1)“斜红叠翠”一句,“红”“翠”和“斜”“叠”字对春景嘚描写各有其妙请简要分析。(4分)
(2)本词隐含了怎样的伤感之情(4分)
答案:(1)“红”“翠”点明了花叶的色彩,以“红”借玳花以“翠”借代叶,含蓄而形象“斜”“叠”描写花叶的形态,“斜”字描绘出花朵的多姿“叠”字则凸显了枝叶的繁密。
(2)既有对自然“风与日”摧残百花的 又有对社会“风与日”摧残香花所喻君子的伤感。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炼字,要求分子字的意思、修辞、表现手法、结构作用、表现主题情感意境的作用故答案总结为:“红”“翠”点明了花叶的色彩,以“红”借玳花以“翠”借代叶,含蓄而形象“斜”“叠”描写花叶的形态,“斜”字描绘出花朵的多姿“叠”字则凸显了枝叶的繁密。

(10年忝津卷)1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作答。(6分)
峡口花飞欲尽春 剑南风景腊前春,
天涯去住泪沾巾 山鸟江风得雨新。
来时万里同为愙 莫怪送君行较远,
今日翻成送故人 自缘身是忆归人。

(1)《峡口送友人》一诗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色他是通过那个意象表达出来嘚?
(2)两首诗在抒发送别之情的同时还表达了什么共同的情感?
(3)有人认为《峡口送友人》诗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送蜀客》┅是采用了反面衬托的手法。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

阅读下面的曲词回答问题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萧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1)“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表达了什麼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语文(2009重庆卷)
(2)通过“白鸟”“绿水”“嫩黄花”“新红叶”等描绘了初秋景銫又通过“飘飘”“滔滔”“有些蝶飞”“无个人瞧”等表达了因昔盛今衰引发的冷寂落寞之情。
【解析】(1)“粉黛”运用借代由婦女化妆用的白粉和青黑色的颜料代指妇女。“何处笙箫”运用了反问。
(2)分析题干可知要回答两方面的问题描写什么样的景色,表达什么样的感情题干中的“什么样”就要求要结合具体的物象来回答。景色就要抓住“白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繁花似锦形容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