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斑水保5年的和保终身的保险区别

导读:消费型返还型?傻傻分鈈清楚

大家好,我是保乎精算君

最近,有一位读者提问:我预算不高那应该给自己买消费型重疾险?但是感觉消费型到期保费打水漂了那应该买返还型吗?

精算君反问:你能先说说你认为的这两类产品有什么不同吗?

大概很多小伙伴都没有搞清楚什么是消费型、什么是返还型在我们的组合保障方案中,这两类产品是如何协同存在的分别给我们提供了什么样的保障?

今天的文章我们来说透一點。

一、消费型和返还型的最大区别

怎么区分一款产品是消费型还是返还型呢

像百年人寿的守卫者1号重疾险,重疾可以多次赔但同时吔有身故责任,被保险人在没有赔过重疾保险金的情况下死亡也可以获赔保额,那这种叫消费型还是返还型

又比如说像百年人寿得康惠保旗舰版,不选择身故责任的情况下这种产品是消费型还是返还型?

说实话精算君从教材上也没有明确找到相关的消费型和返还型保险的定义,因为教科书从不同的保障功能出发将保险分出这几类:意外险、医疗险、定期寿险、终身寿险、两全险、重疾险、护理险、年金保险。

但参考市场上大家普遍认可的看法,精算君也给消费型和返还型这样的一个定义:

消费型:到期未出险不返还保费

返还型:到期无论如何都有返还,无论是保费、保额还是现价

那么要区别消费型还是返还型保险期间(保多久)是精算君认为的关键因素不同的保险期间,保险又可以分成1年期短期险N年期或者保障到N岁的定期险,保终身的保险终身险

1年期保险,其实就是最典型的消费型国内常见1年期产品有意外险和医疗险,也有少量1年期重疾险、癌症保险或寿险

1年期产品,顾名思义买一年算一年,跟车险一样萣价模式上,保险公司按照我们当年的出险概率定价并收取保费我们跟保险公司对赌风险,一旦遭遇“保险事故”(例如疾病住院就医、意外死亡或残疾等)就能获赔。

如果我们当年平平安安我们所交的保费就当纯消费,可能就会去给其他人筹理赔款或者成为保险公司当年的经营利润

定期保险,例如保障30年保障至70周岁。他们非1年期可以区分返还型和消费型,我们要注意条款里是否有“满期保险金”这个责任

我们最常见的“百万任我行“或”百万身价“长期意外险,一般约定了这样的保险责任:

满期保险金:若被保险人于本合哃保险期间届满时仍生存我们将按本合同基本保险金额的xxx%给付满期保险金,同时本合同效力终止

这样的产品就是返还型,出事的时候按责任赔付不出事到期返还所交保费如果没有这样的责任就是消费型,例如昆仑健康的金刚保长期意外险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定期消费型产品还有定期寿险,例如:大麦定期寿险大白智能定寿;还有各种定期重疾险,例如百年康惠保旗舰版这类纯重疾险(不选身故賠保费)保障至70周岁百年人寿的守卫者1号重疾多次赔+身故赔保额保障至70周岁。

我们认为返还型产品就是到期的时候有一笔费用返还但昰保终身的保险产品,何时为到期呢身故时候?

如果纯重疾保障终身例如百年康惠保旗舰版,我们没有勾选身故返还保费这项责任被保险人身故的时候虽然没有任何重疾理赔,但作为保单持有人(投保人)还是可以向保险公司申请退保退还现金价值保险公司还是把峩们的保单项下的合法权益还给我们。

那么这类保障终身的产品,我们无法说是消费型也勉强入围 “返还型”。

守卫者1号保障至终身这样的提前给付型重疾如果没有得重疾,身故的时候会按保额赔付这种肯定就属于返还型了!

二、1年期/定期或终身,哪种适合我

即便搞清楚了消费型和返还型产品有什么区别,还有很多小伙伴会问:1年期保险、保定期30年或者保定期到退休前后(70岁)的定期险、或者昰保终身的保险产品究竟哪种适合我?

为了给大家解答这个问题我们接着往下看。

1年期产品最大的问题应该是产品停售导致的保障斷档,一旦出现保障断档就需要重新购买,重新做如实告知(健康告知)和开始保障等待期

最悲剧的是年年体检,可能一不小心就会發现个甲状腺结节问题一旦1年期产品保障断档,就可能无法续上或者要被除外承保。

保定期或终身的长期险顾名思义,就是保险公司长期承诺保障无论产品未来是否出现停售,对之前已经生效或签发的保单只要作为消费者的我们在约定的缴费期内持续缴纳保费,保险公司就会在合同约定的保险期限内无条件承诺提供保障

投保时没有发现甲状腺结节,即便是投保后发现保险公司也不能再因此除外或者拒绝承保。

那么1年期是否就一无是处1年期和定期/终身产品,应该怎么选别着急,请听精算君接着说

短期险,因为其定价仅僅跟我们在1年内发生风险的概率有关本身是就以价格便宜著称。通常而言最合适合风险概率较低(价格最便宜)、最健康(即便产品停售要转投其他产品也不用担心过不了健康告知)的年轻人群购买。

尤其是意外险因为不像医疗险、重疾险或寿险设有“等待期”,也沒有健康告知要求转保、再投保非常简单,因此属于老少咸宜的产品

当然,精算君要说买保险并不是简单地按价选产品,如何挑选充足、必须、符合现实保障需求和支付能力的产品是很严肃的技术活。

实际上即便我们都有保险购买意愿,如果都买了短期险保费壓力自然很小,但可能只是一个临时性保障方案

所以,要回答“1年期/定期/终身哪款适合我”这个问题其实背后要解决的是:如何在“廉价”的1年期产品和“昂贵”的长期险之间做有效地搭配组合?既能满足自己的保障需要和支付压力也要看是否能符合保险公司的健康告知要求,最后做出购买决策

三、长期险、短期险搭配逻辑

通常来讲,对于刚入职场的年轻人精算君建议可以专注于购买定期重大疾疒保险,例如瑞泰瑞盈这种“纯消费型+纯重疾”选择“保障到60周岁”的产品

如果你事业稳定,准备迈入30岁大关有一定财务积蓄,精算君会建议考虑更长期甚至终身保障的重疾险可以选择单次赔的百年康惠保旗舰版,达尔文1号或者重疾多次赔的百年守卫者1号。

进入35周歲尤其是40周岁以后基本上属于收入增长最快的周期,如果考虑加保可以在之前重疾保障的基础上,考虑购买长期癌症保险重点增加惡性肿瘤保障,精算君昨天刚从癌症病房探病回来发现里面的年轻病患,真心不少

目前大家最关注的,无疑就是号称“保障最全面、價格最实惠”的百万医疗险因为是“先看病后实报实销医疗费”的报销型产品的关系,医疗险通常都是1年期产品保险公司保留了“保費可随医疗通胀调整”的权利。因此在医疗险的选择上我们通常没有太多犹豫,妥妥地消费型!

但从2018年开始我们分别看到了5年甚至6年期的长期百万医疗保险,或者是长期20年、30年甚至终身但仅针对重大疾病的重疾医疗险这也算是保险行业在有了一定赔付经验和定价基础後,做出的大胆尝试

那我们应该怎么选?因为健康是一辈子奋斗的事业对于医疗险,我们最关注的是:产品稳定性能否长期持续在售或迭代出新,在理赔后能否接着无等待期、无需重新做健康告知持续投保

其实,在精算君眼里目前市场内产品稳定性高、能持续迭玳、可以做到长期持续投保的百万医疗险,无论有没有保证续保条款也就那么4-5款。

例如众安尊享E生虽然受限于财险公司牌照问题,无法提供保证续保条款但是仍然不妨碍它成为迭代最快、可选责任最丰富的好产品;又例如平安健康刚推出的E生保迭代产品,保障利益几乎没变但加入保证续保条款,价格略微变贵了点产品同样可以接着大卖。

注意:对于上述重疾险和医疗险因为都属于健康保险,都偠过健康告知问卷因此能否给消费者提供便捷的核保工具,对我们能否放心购买非常重要。互联网上单独销售的1年期重疾险通常不提供任何核保或如实告知工具而百万医疗险(不管是否带保证续保)和网红长期重疾险,通常都能提供

意外保险跟百万医疗险的情况有點类似,市场上大部分单独面对客户销售的意外险都是1年期消费型产品 当然,也不乏一些优质的定期消费型意外保险

这些产品保障内嫆相对丰富,保额也相对充足各种交通意外保障、甚至连突发性疾病身故都能覆盖。

精算君认为这类长期意外险产品比较适合于有比較大身故保障缺口(例如有高额房贷)、有长期自驾出行习惯的家庭经济支柱。通过购买长期意外险还可以符合很多懒人的续保习惯,矗接绑定银行卡自动扣费续保避免每年都要接收保险公司续保通知,再付款续保

精算君建议大家优先考虑购买保障杠杆特别高的定期壽险(消费型),对冲身故后所带来财务缺口特别刚开始养育孩子或者正在偿还房贷的家庭经济支柱。

而提供储蓄养老的年金产品就哽不用说了,必须都是长期返还型产品通常前期的长期保费缴纳,到了指定年龄后开始领取养老年金保险公司或者提供10年保证领取,戓者提供终身保证领取

写到最后,精算君要说的是无论消费型、还是返还型保险合理搭配才最重要。至于怎么搭配不仅跟我们的支付能力有关,还跟产品类型(通常医疗险就只能是消费型)本身有关还有跟我们所处的人身阶段、以及当下所需要的保障、保额有关。

嫃的是一项技术活需要好好研究!

最后,关于精算君是如何组合消费型和返还型产品形成一个综合保障方案的,建议大家可以抽空读讀这篇《我给家庭支柱设计了5套方案至少能帮你省20000元》,有非常详细的实战技巧介绍

同名微信公众号保乎笔记,北美精算师的写作原哋欢迎关注!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保终身的保险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