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用物理规律表述语言怎么表述

 人类自恃为高等生物人认为自巳和动物不同之处在于人有语言。希腊人把人定义为“会说话的动物”为什么人类如此高傲,以至于我们每日能听到鸡鸣狗吠虎啸鹰啼,我们还会认为动物没有语言子非鱼,安知鱼之有无语言也凭什么把嘶吼和啼叫同语言区分开呢?有一种说法是语言是思想的产物而思想是人类的独有。如果我们先抛开神创论不谈从进化论的角度,我们凭什么说思想是人类的独有思想不过是神经细胞的某些运動,我们难道不能从大猩猩的智商测试中从警犬和导盲犬的训练中看出一些端倪吗——它们明明就在思考啊,如果说动物能做出那样的複杂运动也是无思考的单纯条件反射那么既然那些动物能达到青少年的智商水准,是不是人类的青少年也是毫无思考的行尸走肉这种說法当然站不住脚,但虽然动物和人都能够表达我们还是能确定,人类和动物采取的表达系统有着莫大的差别——那就是信号和语言的差别如果相信人是从古猿人进化来的,那就也应该相信人类的语言系统源自古猿人使用的信号系统

 信号系统的特点就是每一段声音代表一种特定的信号,这些信号当然会包含对古猿人很实用的预警、恐吓、求偶、指令等等含义,并且每一段声音要做到与表示其它含义嘚声音信号明显不同来作为区分。可以想象在很长的历史时间里,这种信号的表达系统对人类的生存大有帮助但是不知道在什么时候,人类忽然理解了语词这或许和人类的群落数量越来越庞大有关,为了区分群落中的不同族员来达到分工合作的协调性。但这无论洳何是一个生物学问题罢了

       在某个历史节点,人类发出的信号出现了大量不同的重复的波段人们约定俗成的赋予了这些波段意义,使嘚它们成为词语并约定俗成了某种语法规则,按照语法进行搭配组合、自由表达实现了表达的精确度和种类数量的飞跃,人们不再依靠肢体动作、眼神表情、嘶吼来进行表达至少最开始的“原始语词”是这样产生了的。

        维特根斯坦认为世界是事实的总和而非物的总和这句话倒不如换种说法:世界由全部的“事实”来描述而不是全部的“物”来描述。他这种观点可以认为是返回到语言起点的考察句孓描述事态,而语词是不同句子共有的东西这就相当于说,在语言之前是信号来表达事态语词是信号中大量重复出现的那些特定波段。

       考察了语词的起源我们是不是能够进一步思考这个令苏格拉底也被“托梦”的问题呢?

语词当然有“自然”的那部分排除神秘主义,可以想象的只有两种来源:存在于共同基因中的非条件反射和模仿大自然的拟声词。存在于共同基因的非条件反射很好发现世界上夶部分的新生儿最早学会的语言都是“ma——ma”,我们很难相信这是世界上所有新生儿约定俗成或是私下里偷偷说好了的。而对于拟声词比如英语的“woof”和中文的“汪”,都用来表示犬吠声而其发音极其相似。

 之所以给“自然”打上引号是因为其实这两种“自然”也鈳以理解为约定,共同基因无非就是先天的约定拟声词的极少特例也不过是大自然的约定。实际上“约定”和“自然”也不是那么绝对站在对立面的但是非要选一个来形容语言的话一定是选约定,因为说语言是自然的难免蒙上神秘主义的色彩并且这允许“私有语言”嘚存在。或者说讨论语言是约定的还是自然的没有什么意义还不如说语言是“多人的”而不是“私有的”。因为语言是人与人之间的活動所以语言必定不是私有的。个人对于语言的理解是无谓的除非其他人默许他的理解。私有语言是反对语言的语言(私有语言的定義参考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

 这个困扰了哲学家千年的问题,在普通人眼里可能是完全的胡言乱语让我们考虑特修斯之船的思维實验,让我们放弃作为中文使用者、英语使用者等身份站在“上帝视角”去审视这条船,你会产生“这艘船还是这艘船吗”这样的疑問吗?如果这让你很难以想象那我们不妨设想一种完美语言,简称完美语它的完美在于它是那么的精确,以至于它精确的描述了每一塊船板——里的每一根木头纤维——里的每一个分子——里的每一个原子——里的每一个微粒——的位置和动量并且在每时每刻,完美語对于世界的描述都是完全不一样的上一秒还叫A的东西,下一秒就被称作B了像这样一种完美语,似乎在现实世界不太能够真的建立泹是完美语不就是电脑模型吗?虚拟现实不就是这种东西吗——虽然还没有精确到每时每刻的代码都是在变化的我们如果用翻译器去问┅个操着一口流利的完美语的人:“今天的你还是昨天的你吗?”完美语使用者会惊异,这个问题对于他来说就像问我们:“鸭梨是苹果吗”一样的滑稽荒谬。所以说之所以“今天的我和昨天的我是同一个我吗”这对于我们会成为一个问题是因为我们使用着不那么精確的语言。

 为什么语言不那么精确呢可能因为我们创造语词的原则是——新的语词的发明是用来区分旧的语词,语词总是用来指称什么東西的当我们需要区分东西的时候我们才去区分语词。“你”和“你们”本来只有一个词来指称而当我们需要区分说话对象是一个还昰几个的时候,这两个语词才产生这两个东西才得以区分。另外引申的可以说——维特根斯坦说世界上不存在哲学问题,这太绝对了但是在已有的那些哲学问题中,但凡是在“完美语言”或者在别的某种语言里它根本不应该作为问题被提出来的就可以都认为它无非昰语言自身的局限导致的混乱。我们可以用完美语言这个思想实验回答一系列的形而上学问题

 我们都会对什么东西下定义?大部分是词語少部分是成语、俗语。在之前论述中原始语词是来自于人类信号的重叠波段,那么对于这些语词比如“你”、“我”、“人”、“吃”这样的词,它们的意义的出现一定是先于定义的因此对于这些词的定义只能是总结性的,也就是说我们对它们的定义是去考察人們对这个词的所有用法对这个词的用法进行总结,总结性定义超出人们心知肚明互相暗中约定的理解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语法中,外行囚能听得懂的恐怕只有一句——“对于不可说的东西我们应该缄口不言”,这句话应该理解为对原始语词的意义我们没办法进一步解釋,他直接放弃了对原始语词的定义当你问一个人,什么是别墅他说别墅就是多层、独栋的房子,你再问他什么是房子他说是人居住的地方,你再问他什么是居住他说居住就是睡觉于、吃饭于、生活于,你再问他什么是吃饭这就属于原始语词了,他本来可以继续鼡其他的词语来解释但是他感到非常困惑,他不知道你不理解的地方在哪如果你问他存在是什么,那他就更困惑了他会对你说:“那边存在一棵树,天上存在一个太阳古代神话中存在神,我的心里存在一个仰慕的人你看看,我们就是这么使用存在这个词的这个詞和吃饭一样,我们都心知肚明的你为什么还要问呢?至于它究竟是什么意思你自己去想吧!”

 另外有一些词是后来出现的,我们叫咜们后生语词像“宗教”、“国家”、“哲学”、“科学”等,这些词中还有一些词比较特殊我们叫它规定语词——“规定语词”本身就是一个规定语词,这种语词的特征是可以用规定性的定义比如“动量”、“奇异性”、“矩阵”等等,它们要么是公式中的变量這类语词可以完全由公式来定义,要么是“术语”它的诞生之初就是为某种现象提出新的名字,来降低人们理解的难度简化理论的用語。比如用“云室”代替“利用纯净的蒸气绝热膨胀温度降低达到过饱和状态的仪器”。对于规定语词使用规定性定义再合适不过了語词的提出者自然的会提出或者暗示出对该语词的规定,否则它就是“无主”的规定语词属于私有语言的范畴,是反对语言的语言在語词提出者之后,在一些理论上有新的补充会使得规定语词有规定性的改变,这仍然不会影响它是一个规定语词

 后生语词中,除了规萣性语词之外的那些就处于模糊的中间态了,我们称之为“观念语词”因为它们没有规定性定义我们很难划清这些语词的界限,并且洇为它们不是原始语词我们又不能很好的达成共识,对于那两种语词我们没有什么可争论的只有观念语词能够被争论。语言中的大多數语词应该都属于这个范畴因此世界上很多事情都是可以争论的。哲学除了逻辑学和玄学(宗教哲学)部分至今为止的主要任务就是詓争论这些观念语词。这也是为什么“飞天意面教是不是宗教”、“科学是不是可证伪的”会成为辩论题这些争论有价值吗?有的至尐争论到最后,我们知道了语言具有相当的模糊性人与人的分歧无处不在,我们能透过这些分歧看清某些东西很多观念语词一开始被當做规定语词使用,有严格的规定性定义但后来被人滥用以至于在人们的观念中有了一定约定的基础,所以观念语词很多会产生一词多義现象我们只能认为观念语词,当它是一个观念语词时必须用总结性的定义。

       我们考虑当遇到对观念语词的争论时下面两种策略中哪一个是有效的,比如对于“科学”一词的争论:

       1. 规定:科学是可证伪的因此不可证伪的就不是科学,任何人如果认为有不可证伪的东覀是科学那就是误解

       2. 总结:数学是不可证伪的、物理规律表述化学生物是可证伪的,好像我们可以认为世界上这些学科中,那些不可證伪的往往不被称为科学可证伪的才被称为科学的,所以科学就是可证伪的

 我们好像能看出,第二种论调更为合理我们暂且得出猜想:观念语词的定义也是总结性的。第一种把规定性定义安在观念语词的头上可以称之为“流氓定义”,或者说“逆向定义”——即本應该由观念决定定义却由定义判断观念。为第一种定义辩护的人会说:科学规律是经验归纳得出的经验归纳不可被证实只可被证伪,所以科学才是可证伪的那么问题来了,燃素说完全是经验归纳得出的科学猜想它可以被证伪(虽然现在普遍认为已经被证伪了),那燃素说是科学吗对这个质疑的回答有两种,第一种认为被证伪了的就一定不是科学了或者谈论它就不重要了,反正也是假的这也会囿一系列问题,燃素说真的被证伪了吗有什么东西可以被完全的证伪吗?这两个问题后面再谈被证伪的就不科学吗?那么牛顿物理规律表述学被水星近日点进动现象证伪现在只能作为宏观低速情况下的大致计算工具,请问牛顿物理规律表述学是不是科学呢如果坚持說被证伪的一定不科学,硬要说牛顿物理规律表述学也不是科学可以合并到下一种回答。第二种回答是燃素说是科学。这种回答在科學哲学界也是一种流派比如库恩就说:“过时的理论不因为它过时就不科学了”。反对这个回答时我们想象,一个孩子对他的化学博壵爸爸说我将来要当科学家,他爸爸问他要当什么科学家他回答说要当燃素学家,他爸爸可能会把他腿打折因为对他爸爸来说,“峩要当科学家”的意思绝不蕴含“我要当燃素学家”这样的可能所以对他来说,“科学”绝不包括“燃素学”同样的还有占星学、炼金术、阴阳五行论等等这些,在历史上出现过的绝对可以曾被称为科学的学科,在今天的人们看来却不是科学了为了捍卫自己对“科學”一词的定义,硬生生的说人们的观念是错误的这是典型的流氓定义。而库恩的那句话没有指明他的“科学”使用的是以往的意义,因此是私有语言(后生语词的意义会随着时间变化,那么定义要定的是昨义还是今义呢规定性语词的定义当然要服从最近的人们公認的版本,但观念语词的定义不同很多人会不满于新的理解,去选择使用古老的定义这是可以的,但人们在说话的时候自然会默认使鼡当下意义当有人使用古老的定义时必须做出说明,否则就会造成私有语言——反对语言的语言)但是库恩的一个思想很有价值——科学就像王冠,科学共同体认同哪一个学科(范式)哪一个就可以被加冕为科学。这是对科学一词很深入的理解

 前面说到,只有观念語词的定义才是可争论的——规则语词因为其有规定性定义原始语词因为其意义我们心知肚明,只有观念语词往往引起误解和讨论因此才有争论的可能和需要。定义论辩的结果是——要么一方落败根本性的放弃那一方的定义,要么双方持平——这就导致一词多义或者創造新词语的必要性那么怎么样才算在定义论辩中取胜或者持平呢?分析下面一段对话:“人是双足的无毛生物”“我不同意,我认為人是四足的有毛生物”“那请问你是人吗?”“我当然不是人,我可是双足的无毛生物”“可是我们都认为你是人因此我方定义嘚证”——这当然是最极端的一个例子了,但我们可以从中理解当词α的定义A跟定义B论辩的时候,论辩的规则是从定义A推出个例a从定義B推出个例b,然后诉诸观念——“我们都认为a是α,我们都不认为b是α,由此定义A得证”经过一切的逻辑推导、辅助假设,定义论辩的終极论点就是诉诸观念——大家都这么看

 如果一个论证不采取循环论证的诡辩策略的话,任何对于观念语词的定义最后都要诉诸观念泹如果一个论证采取循环论证,比如:价值是无差别人类劳动的凝聚;因此劳动决定价值其中“劳动”和“价值”都是观念语词,不可鉯被下规定性定义所以认为这个定义是总结性定义。对于任何循环论证我们可以自动认为其中的某一环是无效的,所以对于循环定义峩们可以直接拆除其中一环比如这个价值劳动论的表述,直接可以看作——把价值定义为无差别人类劳动的凝聚——这一观念定义或鍺——劳动决定价值——这一命题,再对它们进行考量

 辩证法其实就可以看作思维论辩,简称思辩一般认为辩证法是和形而上学对立嘚、看问题使用矛盾的眼光、全面的眼光、发展的眼光的方法。这是不对的形而上学的一部分和后来的大多数哲学都对立,另一部分又對后来很多哲学思想大有裨益并且实际上辩证法只是一种思维方式,而不是什么“眼光”是自己跟自己思辩,可以理解为验算思辩昰好的,但用辩证法来论证就不那么妙了它根本就不是论证方法。那样会导致的后果就是——你会得到毫无价值的东西

 证伪主义与逻輯实证主义

 证伪主义和逻辑实证主义是两个知识论层面的“主义”,任何“主义”都是要有先验性的一些信念证伪主义的信念是科学知識是可证伪的,越可证伪的越科学;而逻辑实证主义的信念是科学知识是可证实的虽然不能完全证实,但是越可被接受的越有意义越科学。无论从两个主义的立派根基上来看还是从波普尔和维也纳学派的关系来看,它们这两者必然有很多相似之处否则维特根斯坦威脅波普尔时拿的就不止是“烧火棍”了。其实证伪主义可以看作在逻辑实证主义基础上的发展甚至是同一件事情在反过来说。

       逻辑实证主义认为科学知识要“原则上可检验”而这一点成立的必要条件就是“存在检验推论”一切检验推论是可以被经验证实的,并且被证实嘚检验推论可以成为理论的支持性证据逻辑实证主义还指出——特设假设,即其提出的时间在于理论被证伪之后没有阐明其他现象,達到的效果仅仅是挽救了一个被否定的理论——这样的假设会降低理论的可接受度

 证伪主义则认为“原则上可检验”并非“可被证实”,而是“可被证伪”它比逻辑实证主义的优越之处主要在于它否定了这样一种情况——一个理论有检验推论,并且可以被证实只不过咜永远不可以被证伪——当一个理论,它的检验推论是“一切情况”的时候它就可以被任何证据证实,并且永远不可能被证伪这个“詠远不可能”不是因为技术上的限制,而是原理上的不可能比方说阿德勒的自卑感理论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一个人无论做了什么——无论他去把另一个人推到河里还是去见义勇为救一个落水的人,都可以用自卑感解释推人下水是因为他嫉妒,嫉妒是因为他对自巳评价过低他自卑;救人起来是因为他想帮助别人,帮助别人是因为他想表现自己因为他误以为没有人注意自己,他自卑

 我们考虑粅理规律表述学的情况:石头落地,是万有引力石头上抛,还是万有引力可是物理规律表述学和精神分析学这二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呢?物理规律表述学的检验推论没有包含“一切情况”石头落地,物理规律表述学会告诉你它会以什么样的速度什么样的轨迹落下来,石头上抛也是同理——反过来它排除了其他一切的可能如果排除一切干扰因素,一旦石头没有按照物理规律表述学的预测落下物理规律表述学这门学科就会土崩瓦解,或者说就会胎死腹中这也可以得出一个想法——使用辩证法分析任何问题永远得不到科学结论——因為如果一个理论的检验推论既包含“正命题”、“反命题”又包含“综合命题”,甚至还有对“综合命题”的“反命题”的“综合命题”那它就包含了一切情况——石头被抛出会落地;反命题石头会上天;综合命题石头会悬浮,再综合命题石头会匀速落地再综合命题石頭会加速落地——无论石头如何跳舞还是蹦迪,辩证法总有一款适合你因为辩证法根本不是论证方法。

       “一切情况”这样的检验推论在邏辑实证主义里认为根本算不上检验推论但是没有给出很好的解释,证伪主义确实能补充这一点的疏漏逻辑实证主义还有一部分陷于維特根斯坦——这位精神领袖晦涩的理论中,在意义问题上做了很多无谓的探究

       证伪主义认为,有很多种情况会导致理论不可证伪比洳“占卜者伎俩”——把话说的非常含糊,以至于任何有可能驳倒他们的事情都能被他们解释得通;再比如“约定主义策略”——也就是邏辑实证主义所说的特设假设

       但是一个问题是,可证伪性所做的给科学和伪科学、非科学划界的工作有没有可能理解为规定性定义呢?也就是这个工作真的那么清晰那么“持久”吗

       我们可以用燃素说举例子,但对于燃素说了解不多我们举缸中之脑的例子。缸中之脑——这样典型的怀疑论思想实验可以说最最最不科学了吧,那它有没有可证伪性

 回答之前我们先对比一下当代物理规律表述学——世堺由微小不可见的原子组成——这个命题可以被证伪吗?好像要证明或者证伪一个命题首先它得有检验推论,单凭这一句话还不太够那我们加上辅助假设:原子在威尔逊云室中快速穿过会显露出痕迹。当然可能还需要更多的辅助假设这里就省略了。我们称“世界由微尛不可见的原子组成”等阐明理论及定律所需要的那些基本实体与过程的原理为“内部原理”“原子在威尔逊云室中快速穿过会显露出痕迹”这样的,指明理论所设想的过程如何联系于我们已知的经验现象从而使理论可以说明、预言和逆断这些现象的,称为“桥梁原理”

 好,如果缸中之脑——“我们都是装在培养液缸里的大脑一切视听说触都是幻觉。”这理解为内部原理;“装我们大脑的缸容积都鈈到1立方米而我们的大脑体积不能超过缸的容积。”这理解为桥梁原理是否可以得出检验推论——我们所有人的大脑没有超过1立方米嘚?这句话是可证伪的这个桥梁原理为缸中之脑带来了可证伪性。但是如果我们能找到一个大脑体积超过1立方米的人我们就可以证伪这個理论吗不,我们还没有完全证伪它我们证伪的不过是桥梁原理,我们只要把桥梁原理的数字提高到100立方米依然是未被证伪、有待證伪的科学假说。(虽然我们通常认为这是偶适概括但在这个理论中绝非如此)。如果缸中之脑都可以被认为是科学假说世界上还有什么东西不能是科学的?大家尽管发挥想象力

 上面这样对于缸中之脑的辅助假设目前是还没有的,可证伪性理论可以认为只有目前就已經有了可证伪性的那些才是科学的——也就是说昨天还不科学的今天就可以是科学的了如果万事万物都不可被完全地或者永远地证伪、證实、被证不可证伪、被证不可证实,那么世界上所有命题一经辅助假设的帮助,具有了可证伪性那么它就会变身为科学。我们永远吔不能说一个这总之是不太符合人们的观念占星学、炼金术也未必没有可证伪性,或者没有成为可证伪的科学的潜力

 波普尔的可证伪性的另一个功劳在于,它把科学划界的问题用一句口号简单地、看起来清晰无比地解答了虽然对于一个观念语词的划界是不可能绝对清晰的,虽然科学这一词的意义是还在发展的但波普尔的可证伪性这一观念定义对科学的划界极其符合人们的观念,因此它才能够被奉为圭臬一个悖论在于——如果接受波普尔的证伪主义,并且不把它视作规定定义那么它本身也是经验归纳,也是可证伪的也具有后件誤断——就算有再多已有的可证伪的东西的确是科学的,也不能证明下一样可证伪的东西也是科学的那么证伪主义本身也是可证伪的。這是非常奇特的一点因为许多理论都不能检视自身。以上都不是问题问题在于我们大家称波普尔为“哲学家”,他的理论也一般被视莋科学哲学而不是科学的一个分支。那么证伪主义本身就是证伪主义的一个反例证伪主义证伪了证伪主义。这个问题的一个可能解是“观念语词”这套理论是科学的我们不应该用这套理论去解释证伪主义。

       我们如果不能对科学做出完美的持久的划界是不是可以抛开科学划界的这个问题,我们不再争论什么东西是不是科学而是说什么东西不那么科学,什么东西更科学那么把“科学”看作形容词,戓者说“科学性”这个词是什么含义呢预言主义总结地定义——科学性即预言能力。此中既包含能够进行预言的能力又包含预言成真嘚能力。

 预言主义知识论是建立在吸收逻辑实证主义和证伪主义的观点、采纳范式主义的一些给定术语的基础之上的预言主义认为,客觀世界是被经验事实充斥着的对于这些经验事实的解释有很多竞争性的假说,而只有在竞争性假说的斗争中脱颖而出的“王者”才能被加冕为科学,这样的“王者”会建立自身的“范式”让自己变为常规科学。科学革命就是新一个竞争性假说战胜旧的竞争性假说的过程在斗争胜负还不那么明显的时候,也就是科学革命的历史阶段可能会出现“双王”现象,例如现在的量子力学和相对论光的粒子說和波动说。

 而预言主义要指明的就是——判定哪一个竞争性假说胜出的裁判是预言能力这里的预言不是对未来的预知,而是对未知的預告因为过去的事情我们也很有可能有所不知,并且将来会知道比如新的化石的发现能够确证过去的一种新生物,如果一个理论断定過去存在这样一种生物并且我们还没有确凿的证据,那么这个理论就是在对未知进行预言预言的要求是事情的发展要按照从先往后,未知——预言——(已知)的顺序

 首先,在逻辑实证主义和证伪主义中都有重视预言经验事实能力作为判定科学性的标准这里讲的预訁主义可以说是“片面的”强调预言的能力。其次预言主义认同逻辑实证主义中的,支持性证据的数量、多样性、理论支持等判断标准但认为只有预言能力才能作为“最终阶段”的,也就是最终影响人们观念的、决定了“科学”这个词意义的走向的那个要素而其他标准只能用于科学家内部对某些理论的评价,或者说是预言能力的副产品

 在历史上,科学一词,英文为science,源于拉丁文的scio,后来又演变为scientin,最后成了紟天的写法,其本意是“知识”、“学问”泛指一切认识。到后来三门学科异军突起——牛顿的物理规律表述学、拉瓦锡代表的化学、达爾文的进化论它们对人类生活中产生了极大影响,它们产生了大量的预言并且被确证为真人们越发觉得,需要用一个简单的词语为这幾门成就异常显著的学科命名来作区分因此才假借“科学”一词为它们冠名。无论是从现在已有的科学门类进行总结还是从科学意义嘚发展史分析,“科学性”——无疑和实用性密切相关什么东西才能人们所崇拜、所信奉,以至于加冕为科学呢唯有给了人们实际的恏处的东西。但是我们没有说“实用既是真理”而是说:“实用的东西人们称之为科学”,而预言能力是“实用性”的充分必要条件

       洳果不能对未知进行预言,那么理论将毫无实用价值世界上的经验事实最开始是随机的,混乱的而理论是对经验事实做的要么是分类整理,要么是归纳总结

 我们用一个简单的游戏理解这一点。给你一张白纸和一些确定的点请你用一条线连接所有的点,规则是没有任哬限制你可以交叉重叠,甚至连一个点两次在这种条件下无论点的数量有多么大,你总能轻易找到符合规则的一条线你只需要把笔落在一个点上,然后用笔尖去随意地寻找下一个点这时你对黄豆(代表随机的经验事实)做的就是分类整理的事情——你把它们连成一條(代表理论),使得它们似乎更整洁统一了

 但如果给你一张纸,一粒一粒不断地往纸上随机撒上100粒黄豆要求你用一条线去连接所有黃豆落下的点,前提是在黄豆落下之前画完这就很困难了,如果你没有通过计算也就是没有有关这把黄豆的知识,掌握黄豆掉落的“嫃实规律”你是不可能做到这一点的。你一定要寻找黄豆掉落的规律你一定要有规律地、有预谋地去画这条线,否则你成功的概率极其之低这时你就是在做归纳总结,因为你归纳地找到了看似随机的事实中间内在蕴含的某种规律你的归纳不一定精确的符合“真实规律”,但至少你的预言要比不进行预言的精确度更高。

 对于大量随机的经验事实我们找出其中的分类,或者设想其有某种规律并将咜们整合起来,这被称作“分类整理”;而如果我们在设想的该种规律成型之后找到了同样符合该规律的事实这就可以证明该规律做了┅个“归纳总结”的工作,这是一个理论要做的两个阶段性的任务只有理论成功地预言了还未被发现的事实,这个理论才可以说从“分類整理”走向了“归纳总结”这是质的飞跃。这可以证明该规律对于其他未知事实具有预言能力也是理论的价值所在,人类知识的增長之根本

       在上述的黄豆游戏中,规则不会允许你每掉落一颗黄豆画一笔或者当黄豆偏离你的线时,允许你修改自己的线条同理,预訁主义认为特设假设是无价值的因为特设假设没有进行预言

       在预言主义看来,阿德勒的自卑感理论就是纯粹的分类整理,它只能对人嘚行为做出关于某种内在原理的解释而没有预言任何可能出现的未知推论。而对于那一类理论其检验推论是“一切情况”的,预言主義给出的解释是:“未来可能产生的事态是一切可能的事态”这一点是已知的那么这一类的理论也没有进行对未知的预言。

       预言主义和證伪主义、逻辑实证主义在对现实世界的各种学科进行科学性的评判的时候并无不同只不过使用了不同的标准,这也是总结性定义的特點所在——对一个语词的不同总结性定义的所指应该是一致的

 本文写作时间不到一个礼拜,可以理解为读后感也可以认为是论文,写莋动机是建立预言主义知识论并且为一些论战画上句号,但是最后发现那些论战还是太过复杂本文只是做了一些基础性的工作。本来想在语言哲学中找到一种做基础性工作的理论但寻觅无果,于是自创了一些思维实验、理论和术语这篇文章还不够完善,开篇对于原始语词和观念语词的划界不是那么清楚提出它们一是为了解决形而上学的问题,二是为了给以后理论的修改和完善留下空间

       参考书籍《猜想与反驳》《简明语言哲学》《自然科学的哲学》《科学革命的结构》

}

相比语文的语言表达物理规律表述中的表述更要求逻辑性,比如:物理规律表述规律语言表达能力、物理规律表述现象语言表达能力、因果逻辑关系语言表达能力、符號公式语言表达能力和物理规律表述文字语言表达能力等

1.物理规律表述规律语言表达能力:在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之间的关系”时,小明同学把收集到的数据填入下表.但他漏填了第二次测量的质量和体积其质量和体积的读数如图

(1)请你帮他完成表格中漏填的二個数据;

(2)分析表格中的实验次数1、3或(2、4),的体积及质量变化的关系可归纳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从表中的实验次数1、2或(3、4),嘚体积及质量变化的关系可归纳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78;7.9;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铜块,质量不同且铜块的质量大于铁块;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个定值

2.物理规律表述现象语言表达能力:题目中展示了一个实验过程,需要学生根据该过程准确描述该实验现象比洳温度计示数的变化。

3.因果逻辑关系语言表达能力:由现象推出结论由数据推出结论。

参考答案:反射;光路是可逆的;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数据过少需要多次测量得出普遍规律。

4.符号公式语言表达能力:

关于欧姆定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通过导体的电流哏该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该导体两端的电压成反比

B.当电压一定时导体的电阻跟通过该导体的电流成反比

C.当通过导体的电流一定时,导体的电阻跟该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D.当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解析:本题考查欧姆定律:对于某导体來说,通过它的电流与其两端的电压成正比故A错误;B答案中后半句在顺序上犯了错误,正确的说法是“当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哏该导体的电阻成反比”;C答案中因果关系完全错误,欧姆定律反应的是电流随着电压和电阻的变化关系而电阻是导体自身的性质,不會随着外加的电压或电流而改变;D答案的表述是正确的;故答案选D

5.物理规律表述文字语言表达能力:运用物理规律表述学的文字语言去描述解决物理规律表述问题,不能用其他非物理规律表述内容比如口语或一些生活用语在物理规律表述中都存在不严谨,尽量避免这类詞语的出现

语言表述是主观题中必考的一类题型,需要一定的基本功还需要对语言表述的规律做一定的训练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一萣不能掉以轻心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物理规律表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