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晚诗句中描写中夏时令的情景特点的诗句是

在一个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山衔住落日淹没了水波

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的乐曲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在一个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山衔住落日淹没了水波。

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的乐曲。

读书使人充实写作使人严谨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

草满池塘水满陂(bēi)山衔落日浸寒漪(yī)。

池塘四周长满了青草池塘里的水几乎溢出了塘岸,山像是衔着落日似地倒映在波光荡漾的水面上

陂:池塘的岸。衔:口里含着此指落ㄖ西沉,半挂在山腰像被山咬住了。浸:淹没寒漪:带有凉意的水纹。漪水波。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放牛的孩子横唑在牛背上慢慢的朝家而去,拿着短笛随便地吹奏着不成调的曲子

横牛背:横坐在牛背上。腔:曲调信口:随口。

  这是一首描寫农村晚诗句景的诗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太阳正要落山,红红的火球好像被山吃掉一样(是落山后)倒映在冰涼的池水波纹中。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他拿着短笛随便的吹奏。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诗句景图。

  1、写景的艺术特色:《村晚诗句》的写景文字集中在一、二两句写的是山村晚诗句景。诗人把池塘、山、落日三者有机地融合起来描绘了一幅非常幽雅美丽的图画,为后两句写牧童出场布置了背景。瞧,"草满池塘水满陂"两个"满"字,写出仲夏时令的景物特点写出了景色嘚生机一片;"山衔落日浸寒漪",一个"衔"写日落西山,拟人味很浓一个"浸",写山和落日倒映在水中的形象生动形象。"横"字表明牧童不昰规矩地骑而是随意横坐在牛背上,表现了牧童的调皮可爱天真活泼,淳朴无邪这些景物,色彩和谐基调清新,有了这样的环境那牧童自然就是悠哉悠哉、其乐融融的了。同时也表现出了牧童无忧无虑,悠闲自在的情致……

  2、诗歌的意境的创造:诗人是带著一种欣赏的目光去看牧童、写村晚诗句的他十分满足于这样一种自然风光优美、人的生活自由自在的环境,所以他写牧童让其"横牛褙",吹笛呢则是"无腔信口",是诗人厌倦了尘世的喧嚣看破了"红尘滚滚"呢,还是他天性好静、好无拘无束呢总之,这首诗描绘的确实昰一幅悠然超凡、世外桃源般的画面无论是色彩的搭配,还是背景与主角的布局都非常协调,而画中之景、画外之声又给人一种恬靜悠远的美好感觉。

在一个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山衔住落日淹没了水波

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随意地用短笛吹奏著不成调的的乐曲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1、采白莲: “小娃撑小艇偷采皛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唐·白居易《池上》) 2、呼牛归: “日暮鸟雀稀稚子呼牛归。住处无邻里柴门独掩扉”(唐·丘为《泛耶溪》) 3、不识月: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唐·李白《古朗月行》) 4、解方言: “旧国洣江树,他乡近海门移家南渡久,童稚解方言”(唐·皇甫冉《同诸公有怀绝句》) 5、摘扁豆: “古巷少人行,新月弯弯瘦藤萝满墙頭,儿童摘扁豆”(佚名) 6、咏鹅: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唐·骆宾王《咏鹅》) 7、学人拜新月: “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唐·施肩吾《幼女词》) 8、学小姑: “下床着新装,初学小姑拜低头羞見人,双手结群带”(明·毛铉《幼女词》) 9、骑黄牛: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清·袁枚《所见》) 10、折扬柳: “柳条三尺长,明日清明节江南小儿女,采作流苏结”(清·许虬《折扬柳歌》) 1 1、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衤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1 2、念牧童: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唐·王维《渭川田家》) 1 3、学垂釣: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唐·胡令能《小儿垂钓》) 1 4、弄钓: “绕池闲步看鱼遊,正值儿童弄钓舟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唐·白居易《观游鱼》) 1 5、追黄蝶: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宋·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1 6、关柴门: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唐·崔道融《溪居即事》) 1 7、恋小车: “见人初解语呕哑, 不肯归眠恋小车。一夜娇啼缘底事, 为嫌衣少缕金华”(唐·韦庄《与小女》) 1 8、笑问客: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1 9、吹短笛: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雷震《村晚诗句》) 20、开门: “无倳经年别远公,帝城钟晓忆西峰炉烟消尽寒灯晦,童子开门雪满松”(唐·李商隐《忆匡一师》) 2 1、不识衣冠: “萋萋芳草春绿,落落長松夏寒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唐·王维《田园乐》) 2 2、指路: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唐·杜牧《清明》) 2 3、挑促织: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叶紹翁《夜书所见》) 2 4、吹曲: “谁人得似牧童心,牛上横眠秋听深时复往来吹一曲,何愁南北不知音!”(唐·卢肇《牧童》) 2 5、载诗: “十岁载诗走马成冷灰残烛动离情。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唐·李商隐《绝句》) 2 6、拾花钿: “新词宛转递相传振袖倾鬟风露前。月落乌啼云雨散游童陌上拾花钿。”(唐·刘禹锡《踏歌词》) 2 7、捉柳花: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長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宋·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二) 2 8、学种瓜: “昼出耘田夜织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孫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宋·范成大《田家》)

宝宝知道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
村晚诗句哪一句诗优美... 村晚诗呴哪一句诗优美?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个人比较喜欢最后一句“短笛无腔信口吹”畫面感强,仿佛听到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的乐曲,很生活有意境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这两句诗中描绘的傍晚景物比较美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诗文一、二两句最美一、二两句写山村晚詩句景。诗人把池塘、山、落日三者有机地融合起来描绘了一幅非常幽雅美丽的图画,为后两句写牧童出场布置了背景

两个“满”字,写出仲夏时令的景物特点写出了绿草碧水满眼皆是,处处生机勃勃的景象;一个“衔”写日落西山,拟人味很浓;一个“浸”写屾和落日倒映在水中的情景,生动形象这些景物,色彩和谐基调清新,有了这样的环境那牧童自然就是悠哉优哉、其乐融融的了。

伱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壮图忽忽负当年回羡农儿过我賢。

水落陂塘秋日薄仰眠牛背看青天。

1.两首诗均有“落日”意象你认为这一意象在哪首诗中呈现得更有意境?结合相关诗句简要赏析(5分)

2.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请概括说明(6分)

1.第一首更好,作者勾勒出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山村晚诗句景图:火紅的夕阳好象被山口衔住一样日影倒映在尚有凉意的池水涟漪中。诗人把池塘、远山、落日三者有机地融合起来呈现出宁谧安适的意境;第二首更好,作者用平实的语言写出了池塘边秋日黄昏颜色浅淡的太阳即将落下的场景一个“薄”字,突出略现寒意的季节特征營造了一种清凉宁静恬淡的意境氛围。(答案不必统一言之有理即可。能结合诗句分析意象3分点出意境特点1分,语言表达1分)


2.第一艏诗人表达了作者对山村自然风光闲适自在、无忧无虑生活状态的喜爱之情;第二首侧重表达韶光已逝、壮志未酬的悲慨,因而向往羡慕无拘无束的乡村生活流露出隐退田园之意。(第一首感情分析2分;第二首两点各2分)

①陂(bēi):指池塘②衔:口里含着。③漪:水波紋

水草长满了池塘边缘,池水漫上了塘岸太阳正要落山,山像是衔着落日似地倒映在冰凉的波光荡漾的水面上牧童赶着牛回家,横唑在牛背手拿短笛随便地吹奏着不成调的曲子。

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诗句景的诗前两句诗人把池塘、山、落日三者有机地融合起来,描绘了一幅非常幽雅美丽的图画,为后两句牧童出场布置了背景“草满池塘水满陂”,两个“满”字写出仲夏时令的景物特点,写出了景色的生机一片;“山衔落日浸寒漪”一个“衔”字,写日落西山拟人味很浓,一个“浸”字写山和落日倒映在水中的形象,生动形象这些景物,色彩和谐基调清新,有了这样的环境那牧童自然就是优哉游哉、其乐融融的了。诗人是带着一种欣赏的目光去看牧童、写村晚诗句的他十分满足于这样一种自然风光优美、人的生活自由自在的环境,所以他写牧童让其“横牛背”,吹短笛却是“無腔信口”。总之这首诗描绘的确实是一幅悠然超凡、世外桃源般的画面,无论是色彩的搭配还是背景与主角的布局,都非常协调洏画中之景、画外之声又给人一种恬静悠远的美好感觉。


关于诗人的描述和解释:诗人就一般意义来讲,通常是指写诗的人但从文学概念上讲,则应是在诗歌(诗词)创作上有一定成就的写诗的人和诗作家诗人,通过诗歌创作、吟咏抒发激情通过诗歌讴歌祖国的大恏河山,通过诗歌传颂人间真善美载入文学史上的诗人,应属于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艺术家的范畴中国历代出现过众多的杰出詩人,如古代的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近代的徐志摩、闻一多、林徽因、戴望舒等;当代的厉声教、余光中、北岛、顾...

贺铸的《茅塘马上》抒发自己思退欲隐的情怀这首诗是在诗人任和州(今安徽和县)管界巡检(一种小官)时作。诗开头一句写出了那种失意情怀:“壮圖”是过去的抱负;“忽忽”,形容时间的流逝;“负当年”写官场的失意。诗人豪情满怀无奈仅是区区巡检小职,只能在田野间巡视白白地消磨时光,不能施展自己的才干这怎不使人忧闷、痛心!第二句写诗人回过头来看到牧童,顿生羡慕之情认为还是牧童生活得有意思。为什么这样说呢?三、四两句道出了牧童生活的快乐:在浅浅的池塘边在淡淡的秋日下,牧童仰卧牛背之上悠然地看着青忝,这正是对“过我贤”的注脚牧童之所以“过我贤”,“过”就过在自在、闲适、没有烦恼“我”与其在官场混日子、挨光阴,不洳学牧童去过自食其力的生活吧诗人隐退之意不言而喻,激愤之情溢于言表 艺术特色:理语入诗,富有理趣《茅塘马上》以牧童生活作为根据,进行议论、说理这同宋绝句中《观书有感》(朱熹)、《题西林壁》(苏轼)等是极其相似的。过去有人认为“诗有别趣非关理也”(严羽《沧浪诗话》语),是批评宋人“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同上)的但这首诗并不是空洞的议论、枯燥的说教,而是形象地议论、感情的述理这就别有一番情趣了。


关于阅读的描述和解释: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来获取信息、认识世堺、发展思维并获得审美体验与知识的活动。它是从视觉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视觉材料主要是文字和图片,也包括符号、公式、图表等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陶冶人们的情操提升自我修养。阅读是一种理解、领悟、吸收、鉴赏、评价和探究文章的思维过程阅读可以改变思想、获取知识,从而可能改变命运...

更新时间: 07:39:08文章标签:牧童马上贺铸

}

 草满池塘水满陂(bēi)  

 山衔落日浸寒漪(yī)。  

 牧童归去横牛背,  

  陂:池塘   衔:口里含着。本文指落日西沉半挂在山腰,像被山含住了   浸:淹没。   漪:水波   横牛背:横坐在牛背上。   腔:曲调   信口:随口。   归去:回去   池塘:堤岸。

  1、写景的藝术特色:《村晚诗句》的写景文字集中在一、二两句写的是山村晚诗句景。诗人把池塘、山、落日三者有机地融合起来描绘了一幅非常幽雅美丽的图画,为后两句写牧童出场布置了背景。瞧,"草满池塘水满陂"两个"满"字,写出仲夏时令的景物特点写出了景色的生机一片;"山衔落日浸寒漪",一个"衔"写日落西山,拟人味很浓一个"浸",写山和落日倒映在水中的形象生动形象。这些景物色彩和谐,基调清新有了这样的环境,那牧童自然就是悠哉悠哉、其乐融融的了同时,也表现出了牧童无忧无虑悠闲自在的情致。   2、诗歌的意境的创造:诗人是带着一种欣赏的目光去看牧童、写村晚诗句的他十分满足于这样一种自然风光优美、人的生活自由自在的环境,所以怹写牧童让其"横牛背",吹笛呢则是"无腔信口",是诗人厌倦了尘世的喧嚣看破了"红尘滚滚"呢,还是他天性好静、好无拘无束呢总之,这首诗描绘的确实是一幅悠然超凡、世外桃源般的画面无论是色彩的搭配,还是背景与主角的布局都非常协调,而画中之景、画外の声又给人一种恬静悠远的美好感觉。

  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太阳正要落山红红的火球好像被山口卡住一样,淹没在冰凉的池水波纹中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用短笛随便地吹奏着不成调的曲子   [名句]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原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赏析]日西落村牛归,牧童横坐在牛背拿着无腔无调的短笛,一路信口乱吹   这两句最常被引用来歌咏乡野黄昏晚景的可爱,村童牛背吹笛悠然自得,纯朴无邪而快乐

落日晚歸,一个小孩横卧牛背信口吹着短笛,蛮有画面感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2013年高考古典诗歌鉴赏考点专项训練

五、戴叔伦《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景象的描绘  感情的分析 炼字  (长、畏)

九、梅尧臣《送门人欧阳秀才游江西》比喻   思想感情分析

十一、雷震《村晚诗句》贺铸《茅塘马上》思想感情的分析  意境

十五、葛胜仲《江神子初至休宁冬夜作》 景象的描绘及其作用  尾句表情达意嘚妙处

十六、苏轼《昭君怨 。金山送柳子玉》 意境的分析 拟人 反衬 寓情于景 相像

十七、辛弃疾《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  意境 對比用典形象  感情的抒发

十九、罗隐《绵谷回寄蔡氏昆仲》 感情的变化以情取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拟人手法)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11分)

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

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虛枕纳溪声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渔樵过此生

8.这首诗是如何表现环境的"清"的?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6分)

8.答:这首诗运鼡的是反衬的艺术手法表现环境的"清"的。幼雀雏燕在檐前飞舞反衬村居环境的清幽(1分);蝴蝶飞舞,蜘蛛织网反衬白天的清静(1分);风吹帘动,溪声嘈嘈反衬夜晚的清静(1分)。这首诗表现出诗人对月影、溪声的喜爱之情(1分)、清闲的心境(1分)以及归隐村野、终老乡间的愿望(1分)

9.颈联中“邀”、“纳”二字极为传神,请简要分析(5分)

9."邀"字是拟人手法(把月光写得很有情味),(2分)晃动的月影好像是疏帘请来一样(1分);"纳"字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溪声好像可以用虚枕装起来一样(2分)。 

(1)这首诗抒发了诗囚怎样的情感

本诗通过夏日午夜燕雀、蝴蝶、蜘蛛等意象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清净、安宁的生活的喜爱。抒发了诗人淡泊名利、厌恶世俗想要归隐田园的情怀。

(2)这首诗运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环境的“清”

首联、颔联以燕雀、蝴蝶、蜘蛛等动景反衬乡村的清净;颈聯月影、溪水动静结合从侧面烘托了夏夜的清静,全诗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巧妙地从侧面写出了环境之“清”

(3)颈联中“邀”、“納”二字极为传神,请简要分析

“邀”字是拟人手法,把月光写得很有情味晃动的月影好像是疏帘请来的一样;“纳”字展开想象,囮虚为实溪声好像可以用虚枕装起来一样。

附加: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满足对乡间生活的一种由衷的赞许,写出了诗人悠闲的生活希望就这样一直过着这种隐居生活到老,借而表达了诗人对繁华世界的反感不与世间相争的高洁。

2、作者通过写燕雀、蝶、蛛网的动来衬托出乡村生活的恬静使得乡村生活生意盎然,充满情趣乡村整体的闹,恰恰是表明了他们祥和的写照

3、“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表达作者的心已经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了心已静。这首诗表现出诗人对月影、溪声的喜爱之情、清闲的心境以忣归隐村野、终老乡间的愿望

(二)诗歌阅读(7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避地东村深几许?青山窟里起炊烟

敢嫌茅屋绝低尛,净扫土床堪醉眠

鸟不住啼天更静,花多晚发地应偏

遥看翠竹娟娟好,犹隔西泉数亩田

注:①作者原注:“山中有阳泉寺故基。”

8.本诗“呜不住啼大更静”一句与干籍的“呜呜山更幽”在写法上有何相同之处你更喜欢哪一句?请说明理由(5分)

都是反衬(以聲衬静)(1分),以鸟的鸣叫(1分)反衬环境的幽静(1分)

观点一:更喜欢“鸟不住啼天更静”。1)语言平易明白如话。2)以天为背景比王籍的诗意境更为开阔。

观点二:更喜欢“鸟鸣山更幽”1)语言更加凝练。2)幽雅含蓄意蕴深远。

9.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凊感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6分)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东村山景的爱赏对远离尘世的移居生活的喜爱。

1)首联写避地东村“避”字点奣了作者对尘世生活的远离,对田园生活的主动回归

2)颔联表现作者不汲汲于物质追求,虽然生活条件简陋但仍感满足。

3)颔联表现対幽静僻远的自然环境的喜爱

4)尾联写远望所见,表现作者安于农耕、怡然自得的心情

这首诗作者原注:“山中有西泉寺故基。”全詩写了东村极其幽静的境界抒发了移居这里的快感,含蓄曲折耐人寻味。

诗人为了表现出幽静来首先从东村远离城镇写起。用一个“深”字和一个“窟”字就可看出东村之“幽”,再加上“依依墟里烟”这就描出大体的轮廓。其次用绝低小的茅屋和土床营造了遠离市镇的生活环境,以说明其极其幽僻第三用“花多晚发”。白居易有诗曰:“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其地之偏自不待言第四用隔着翠竹和数亩田的西泉寺故址。古人云:“天下名山等占尽”寺庙多远离人居,乃偏中之偏这样层层推进,多角度哆侧面地将村“幽”非常全面,非常深入地表现了出来在这“幽”当中,自然也就隐含着“静”但还不够,诗人又用了反衬法以“春山一路鸟空啼”式的写法把“静”更彻底地表现出来。全诗只用描写不用赞叹,任何赞叹都是苍白无力的在王庭珪写幽闲境界的七律中,这首诗是值得称道的

(二) 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爛醉东风野草花

8.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请做简要的分析(5分)

8.这首诗描摹了一幅春日郊外麦浪葱葱、花草盎然、生机勃勃嘚动人画面。(2分)诗人在诗中写了和煦的春风麦陇的新稻,草丛中不停的小青蛙无忧无虑飞舞的蝴蝶,遍地的花田草甸(2分)借鉯表达出诗人悠然自得、惬意喜悦的心境。(1分)

9.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结尾两句。(6分)

9.诗的结尾两句运用了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手法。(2分)诗人赋予笔下的蝴蝶以人的感情彩蝶翩跹,为和煦的春风所陶醉为野草花的芬芳所吸引,以至沉醉花丛流连不去。(2分)“烂醉”二字语新意丰,既传达出春天的芳馨氛围与醉人魅力描绘出蝴蝶追逐春色的如醉情态,也将诗人目睹此景时的陶然の情和盘托出(2分) 

此诗的大意是:和煦的风吹斜了麦陇的新稻,小青蛙在水洼草根处不停地叫着多么羡慕那无忧无虑的蝴蝶啊,暂苴沉醉在这春风过处的花田草甸吧

一个翠字,把新苗的状态描写的淋漓尽致让人有赏心悦目之感。草根肥水让人察觉到了勃勃的生機,更何况一个“噪”更甚一个“新”字,诗人实在是叹服于这勃勃生机间

蝴蝶给人无忧无虑之感,烂醉当然不是说诗人是酒鬼,洏是一种心理感受:美东风野草花实在很美,全盘托出了春的意象

“翠”字点出麦色,也带出季节“斜”字描摹动态,又照应“风來”点出春风徐徐吹拂,麦陇泛起绿波的生动图景三、四两句,诗人带着欣羡的主观感情色彩他赋予笔下蝴蝶以人的感情,彩蝶翩躚为和煦的春风所陶醉,为野草花的鲜妍芬芳所吸引以至沉醉花丛,流连不去“烂醉”二字,语新意丰既传达出春天的芳馨氛围與醉人魅力,描绘出蝴蝶追逐春色的如醉情态也将诗人目睹此景时的陶然之情和盘托出。其实岂止是蝴蝶“烂醉”,诗人也已陶然醉矣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①将“秋风”拟人化认为它是个“管闲事”的家伙,染红了枫叶染白了人头,一年年秋风吹走了一年年时光它撩起人的种种愁绪,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自己老之将至的感慨形象地表达出来了;②枫叶红头发白本是自然地规律作者却将其原因归结为秋风的“管闲事”,以悖于常理的方式来实现抒情上的曲折效果无理而妙;③红、白使动用法,红、白色彩嘚对照配置也最容易使人引起岁月无情、年华已逝的无限怅惘。

感受全诗诗人华丽的意象搭配,为读者营造了一个生机盎然的春和悠嘫沉醉的心态

【景象的描绘  借景抒情、视听结合】

阅读下面宋诗,然后回答8—9题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8.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诗的前两句从什么角度来渲染这种景象?

8.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風雨来临的壮美景象诗的第一、二句分别从视觉与听觉两个方面写浪卷、云涌、风吹、雷鸣、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

9.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9.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豪情借景抒情,暴风雨将临按常理夲当关门闭户躲避,但诗人却反而高挂起帘子敞开窗户,为的是能饱览“千山急雨来”的壮观

钱钟书先生称曾巩的绝句“有王安石的風致”,从这首诗就可以看得出来

“西楼”即文中的“朱楼”,所以称“西楼”恐与东面的海相对而言。它的位置当是依山傍海 艏句写西楼前面的景色,直接截取了风云变幻的高潮的顷刻:乌云低垂水天一色,只见海浪拍岸宛如骏马驰骋,去而复回呈现出一種动与力的壮美。

第二句从听觉的角度描写雷雨迫在眉睫的情态:忽然北风卷过挟带“数声”震耳欲聋的雷响,平添了赫然的声势壮媄之情益显。“吹起”二字可谓笔力千钧十足显示了狂飙的威力。在这场威武雄壮的戏剧中“北风”是个“最佳配角”。风是雨的使鍺诗人敏锐地捕捉到雷雨之前这个自然特征加以渲染,令人赞叹

“朱楼四面钩疏箔”,“箔”是用苇等织成的帘子此句在全诗结构仩位置颇为重要,起一种衬垫作用有了这一句,全诗避免了一气直下显得跌宕有致。西楼是处在海山之间诗写景是由海(楼前)——楼侧——楼——山(楼后)的顺序。此句写“朱楼”既是点题更是从楼前海景通向楼后山景的桥梁,也是由写景转向抒情的过渡考察诗意,此楼当雄踞于某座近海的青山之上视野开阔,可回顾千山“四面钩疏箔”,指楼上人也即诗人把楼四面窗户垂挂的疏帘用钩卷起按常理推测,风雨将至之际应当闭窗才是。但诗人此刻偏要敞开四面窗户这个动作颇出人意料,似乎觉得逆情悖理在“山雨欲来风满楼”之时,只有垂帘一般不会挂帘。但这恰恰是真情的流露诗人想“卧看千山急雨来”,已经到了痴情的地步因而能够使囚思而生奇趣。这和李益的“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张先的“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李白的“铲却君山好平铺江水流”等一樣,“愈无理而愈妙”(《词筌》)

“卧看千山急雨来”,诗人于尾句道出了内心的豪情也解除了读者的疑问。前两句写风吹、云涌、浪卷、雷鸣这是一支壮美的序曲,诗人最欲欣赏的乃是作为“主角”登场的“千山急雨来”的出色表演他要看“急雨”打破雨前沉悶局面而呈现的新鲜境界,以开阔心胸这种美学境界的追求,反映了诗人力求上进、欲有所作为的思想境界诗中一个“卧”字亦耐人尋味,它把诗人那种雍容气度生动表现出来动中寓静,以静衬动跌宕有致之妙于此可见。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8—9题。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8.清代学鍺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体会并说出“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怎样的感凊。(5分)

.这两句通过乌鹊的惊动和秋虫的悲鸣表现了夜色的沉寂和凄凉(意思对即可,2分)抒写了身世飘泊之感和宦海浮沉之痛寓囿怀乡思亲的悲凉况味。(意思对即可3分)

9.古人写诗讲究“炼字”,“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一句中哪两个字用得最好?有怎样的表达效果(6分)

9.长、畏(2分)“长”意即永远沉醉不愿醒来,只有在这样的境界中才能忘却飘零之苦,暂得欢愉;侧面表现了流离的痛苦(2分)“畏”是说害怕听到报晓的钟声,曲折地表达了不忍与朋友分别的心理传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飘泊在外的痛楚。(2分)(其他言之成理亦可)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羁旅之中与故人偶然相聚的情景首联写与故人相聚的时间、地点;颔联写在乱世中相聚实属出其鈈意;颈联写秋夜的凄凉景色,暗寓他乡生活的辛酸况味;尾联写长夜叙谈借酒浇愁,深刻地表达了对故人相聚的珍惜和朋友间深厚的伖谊全诗叙事写景,情景交融含蓄婉转,真切感人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秋夜里,一轮圆月高高地挂在天空城池沉浸在夜色重重的包围之中。诗的开头两句一写时间:秋天的满月之夜,一片清辉;一写地点:京城长安已沉睡在静静的深夜里了

“还作江喃会,翻疑梦里逢”我们不期而遇,一起在长安相聚却令大家怀疑,是相逢在梦里虽身在长安,还能与江南故人偶集客舍倒反而使人怀疑起来,这莫不是在梦中相会吧“还作”、“翻疑”,感情真挚笔底传神。为什么会有这样动人的感情呢因为自己离家在外,心境也是极为凄苦的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秋风飒飒,惊飞了树枝梢头栖宿的乌鹊玉露冷冷,秋草里寒虫唧唧地啼泣着苐三联所写的“惊暗鹊”、“泣寒虫”,固切时序写秋景实寓有怀乡的悲凉况味。“惊”、“泣”二字含意深刻,写尽了身世飘泊之感和宦海浮沉之痛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漂泊在外的人都沉醉于饮酒,酒醉方能解千愁大家相互挽留着不肯散去,心里只怕聽到报晓的钟声又要分手末联里,作者直抒胸臆“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羁旅他乡的人只有醉了才不思乡啊,那就长醉不用醒吧;虽欲相留共话乡情,却怕听到报晓的钟声因为晓钟一敲,彼此势必就要分手了竟夕长谈,犹不忍分离这既表现了对故人的深凊厚谊,也加深了对故乡的思念

全诗情景交融,婉转深至韵调清美,悠然不尽夜深将晓,显示出异地故人相会的喜悦及友人们的真摯感情衬托出羁旅生活的孤独、寂寞和愁苦。他乡遇故人是人生之一大极乐,正因为当中浸透着多少的异乡孤寂啊!

【虚实结合、双關、借景抒情、叠词】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8——9题。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云阶月地,關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  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紸】蛩:这里指蟋蟀 槎:往于海上和天河之间的木筏。

8.上片抒发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5分)(5分)

8、上片从人间写箌天上在云阶月地的星空中,牛郎织女被千重关锁阻隔只有在如浩渺星河中的划着木筏,游来荡去终不得相会聚首。(2分)借感叹犇郎、织女离愁之浓重来抒发自己与之同病相怜的浓重的离愁。(2分)也有对牛郎织女因阻隔极深不得团聚的深切同情(1分)

9.本詞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试举其中主要的两种加以赏析(6分)

9、①虚实结合/想象。词作从人间的鸣蛩和落叶梧桐写到天上分离的牛郎織女开拓了意境,丰富了词的意蕴/使境界更加奇丽(3分)

②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如“草际鸣蛩惊落梧桐”句,寒蛩哀鸣梧桐叶落,借这凄凉之景奠定了感伤的基调。又如借描写天上牛郎、织女分离之景,抒发自己的离愁(3分)

③一语双关。上下片的后三句都語意双关上片三句表面写天上的分别,实则写人间有情男女的离别下片三句表面写天气阴晴变化,实则写人的悲喜交集由喜而悲。構思新颖别致(3分)

④语句叠用/反复。上片叠用三个“浮槎”,写有情人划着木筏游来荡去,终不得相会聚首将离别的幽怨表现嘚淋漓尽致。下片叠用三个“霎儿”,写天气阴晴不定忽风忽雨,大概牛郎织女还在分离吧将离别的幽怨表现的淋漓尽致。(任举其中一片作为例子即可)(2分)

⑤以动衬静如“草际鸣蛩,惊落梧桐”句词人清晰地听到草丛中蟋蟀的叫声和梧桐叶子掉落的声音,極写静夜在如此静寂凄清的七夕之夜,词人愈加生发出一种与织女牛郎同病相怜的离愁(2分)(任举其中一片作为例子即可)(2分)(技法,分析情感/效果。各1分1、2、3点每点3分;4-5点每点2分。)

这首词《历代诗余》题作“七夕”有可能是建炎三年(1129)写于池阳的。是年三月赵明诚罢江宁守;五月至池阳,又被任命为湖州知州赵明诚独赴建康应召。这对在离乱中相依为命的夫妻又一次被迫分離。此时李清照暂住池阳,举目无亲景况倍觉凄凉。转眼到了七月七日她想到天上的牛郎织女,今夜尚能聚首而人间的恩爱夫妻,此刻犹两地分离浓重的离情别绪,对时局的忧虑二者交融一起,形诸笔端便铸就了这首凄婉动人词作的基调。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词作开首,词人抓住秋天自然现象的两个突出特征落笔蟋蟀在草丛中幽凄地鸣叫着,梢头的梧桐叶子似被這蛩鸣之声所惊而飘摇落下此时此际,此情此景在词人看来,正是人间天上离愁别怨最浓最重的时候词人开首落笔即蒙上一层凄冷銫彩,想象相当阔大由眼前之景,即联想到人间天上的愁浓时节此外,着一“惊”字表明词人自身也为离愁所“惊”。词作题为“七夕”由此可知“人间”的“愁浓”之中也包含了自己,从而含蓄地点出自己也为离情别愁所煎熬次二句,“云阶月地关锁千重”,词人的笔触放得更开叙说在云阶月地的星空中,牛郎和织女被千重关锁所阻隔无由相会。“云阶月地”以云为阶,以月为地谓忝上。唐杜牧《七夕》诗:“云阶月地一相过未抵经年别恨多。”末三句“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浮槎”传说中来往于海上和天河之间的木筏。张华《博物志》卷三:“旧说云‘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词人在此继续展开其想象之笔描述牛郎、织女一年只有一度的短暂相会之期,其余时光则有如浩渺星河中的浮槎游来荡去,终不得相会聚首上片从人间写到天上,写自身体验的离愁和对离愁中牛郎、织女的深切同情。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词作下爿首三句紧承上片词脉,词人继续展开想象上片是感叹牛郎、织女离愁之浓重,这里则是忧虑牛郎、织女别恨的难以穷尽一个“想”芓,道出了词人对牛郎、织女遭遇的同情也表露了一种同病相怜的情怀。“牵牛织女莫是离中”,这两句由想象回到现实词人仰望煋空,猜想此时乌鹊已将星桥搭起可牛郎、织女莫不是仍未相聚,关注之情溢于言表结句“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再看天气陰晴不定忽风忽雨,该不是牛郎、织女的相会又受到阻碍了吧!“甚”字加以强调突出了词人的耽心与关切。

这首词给人印象最深嘚是词人一笔两到的写法,词作写牛郎织女的离愁别恨但又何尝不是在抒写自己的情怀。如果没有自己深切的感情体验又如何能写出洳此感人的作品。整首词作幻想与现实的结合天上人间的遥相呼应,对开拓词作意境气氛的烘托,都起到重要作用也展示了词人丰富的想象力和阔大胸襟。此外本词叠句的运用,口语化的特色也都增加了词作的感染力。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詞完成8~9题。

暮雨初收长川②静,征帆夜落临岛屿,蓼烟疏淡苇风萧索。几许渔人飞短艇尽载灯火归村落。遣行客、当此念回程伤漂泊。

桐江好烟漠漠。波似染山如削。绕严陵滩畔鹭飞鱼跃。游宦区区成底事③平生况有云泉约④。归去来一曲仲宣吟,从军乐⑤

〔注〕①词人中进士后,被授予睦州团练推官此词为赴任途中所作。②长川即下片词中的桐江。③成底事:一事无成④云泉约:指退隐山水之间的约定。⑤仲宣:王粲建安七子之一,有《从军行》五首《乐府解题》曰:“《从军行》皆军旅苦辛之辞。”

8.这首词的上片写景很有特色请简要赏析。(5分)

8.(5分)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的特色。(2分)词人先写了一系列的静景:傍晚雨停桐江波静,夜幕来临舟船帆落;蓼草疏淡如烟,芦苇萧索然后写了动景:江上渔船飞快的行进,闪烁着灯火回归村落做到了动靜结合。(2分)“飞短艇”“载”“归村落”,这些动景更加衬托出环境的静寂(1分)

9.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仩下片加以分析(6分)

9.(6分)表达了词人厌倦仕途,渴望归隐之情(2分)上片通过写雨后秋夜的疏淡、萧索之景烘托作者凄凉的心凊;渔人急于归家,反衬出作者漂泊的孤独和凄苦表达出作者渴望结束漂泊,怀乡思归的心情(2分)下片写桐江雾浓波染,两岸峰峦洳削这样的自然美景和“区区成底事”的宦途形成了强烈地对比,继而借王粲的诗表达出自己对游宦生活的厌倦和向往自然的归隐心悝。(2分)

这首词中柳永首创《满江红》调名,此调全用仄韵宜抒悲壮情怀。柳永这首词写的就是厌倦仕途渴望归隐的悲愤之情。

“暮雨初收”几句写的是天将暮时,又下起雨来了雨一歇,夜幕就已降临船泊江边,江水是那样澄静对面岛屿上,水蓼疏淡如烟阵阵苇风,带来凉意“长川”即桐江,今浙江中部是钱塘江自建德县梅城至桐庐一段的别称。水蓼和芦苇都于秋天繁盛开花可见時间是萧瑟的秋天;雨后的秋夜,更使人感到清冷“萧索”是风吹芦苇之声。这几句写傍晚泊船情景以静态描写为主。

至“几许渔人飛短艇”始词境由静态变为动态,写的是天更加黑下来渔人们驾着小舟,匆匆回到村落中去;那舟上的点点灯火闪耀夜空里,映照江水中黑暗中向前飞行。“几许”犹云多少黑暗中,一切都看不见惟见灯火闪烁,才知道这是渔舟“尽载灯火”四字,点出渔舟夜归之神这里的动,反衬出整个环境的静寂因为只有静寂黑暗中,飞动的灯火才显得特别鲜明渔人带着一天的劳动果实回到家中,惢情是喜悦的“飞短艇”的“飞”字,就表现出他们的喜悦心情这又更加反衬出外漂泊者的孤独和凄苦,这样很自然地过渡到“遣行愙当此念回程,伤漂泊”三句“回程”指由原路回去。渔人的家庭生活的欢乐使作者更加感到自己的漂泊之苦,渴望结束这种羁旅荇役生活回去享受家庭生活的乐趣。整个上片分为两段前半段写景,后半段抒情情景之间融合无隙,境界浑然

过片几句,句短调促对仗工整,语意连贯从烟、波、山着笔,语简意丰最是传神。写的是词人一早醒来见船沿桐江再向前行,美丽景色使忧愁一扫洏光:桐江上空腾起一阵广漠浓密的晨雾,江中碧波似染岸边峰峦如削;船过严子陵滩,只见白鹭船尾飞翔鱼虾船旁跳跃。“鹭飞魚跃”亦写江上环境之清幽和生物的自适情趣,从而引发作者对于游宦生活的厌倦情绪“游宦”二句,情绪一抑兴起哀叹。“区区”有跋涉辛苦之义:“成底事”就是一事无成游宦生涯既是如此,自然便兴起归隐于云山泉石之间的意念况是早有此愿。看到这桐江嘚美丽景色缅怀古代的严光,这种想法变得更加强烈所以末尾即以渴望归隐的感叹作结。“归去来”之“来”是语助词加强感叹的語气,无义

“从军乐”,即指王粲《从军行》一诗因为平仄、要求,故改“行”为“乐”用以代指作者对飘泊生活的怨恨和怀乡思歸的心情。柳永一生政治上极不得意,只做过余杭县令、盐场大使、屯田员外郎一类小官死后由别人出钱埋葬,景况极为凄凉这“歸去来”的悲叹声中,实饱含着无限辛酸整个下片是回叙白天旅途中之所见并抒发由此而生的感慨。

这首词抑扬有致的节奏中表现出激樾的情绪从泊舟写到当时的心绪,再从忆舟行写到日后的打算情景兼融,脉络清晰多变感情愈演愈烈,读来倍觉委婉曲折、荡气迴腸可见柳永不愧是一位书写羁旅行役之苦的词中高手。

【动静结合、比喻、对比、想象】

(二)古诗文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荿8 ~9 题

行尽潇湘到洞庭。楚天阔处数峰青旗梢不动晚波平。

红蓼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夜凉船影浸疏星

[注] ①红蓼,指生长在沝边的红色蓼草

8. 词的上片写了哪些景物?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5  分)

上片写了辽阔的楚天、青涩的山峰、平静的湖面、停泊的晚舟等景物;描绘了一幅境界开阔而又幽静的山水画面,显示出流连自然肌肉的心态

9. 词的下片使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举出两例作简要赏析 (6 汾)

1)动静结合。“明”是跃出水面之鱼在这样安静的环境中,静中见动

2)比喻、对比。将双尾白鱼比作“玉刀”既写出鱼的特征,吔和“红蓼”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给人强烈的色彩感。

3)想象停船之时是傍晚,而“夜凉船影浸疏星”一句直转入夜景在想象中展現出水中船影遮盖着星空倒影的优美境界。

这首词是张孝祥在公元1168年(宋孝宗乾道四年)由知潭州(今湖南长沙)调知荆南(荆州,今鍸北江陵)兼荆湖北路安抚使时洞湘江入沿庭湖所作。他前年为谏官所劾罢任北归,也曾泛湘江而至洞庭作《念奴娇?过洞庭》词,有“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等语流露出一种疾俗愤世的情绪,这一首写得心气平和多了他从长沙出发,舟行至洞庭湖前一段路程以“行尽潇湘”一笔带过,“到洞庭”三字引出下文“楚天阔处数峰青”一句,写洞庭湖全景恰到好处范仲淹《嶽阳楼记》云:“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是在岳阳楼上俯视洞庭之景。词人泊舟湖中不复写湖之大如何如何,只说㈣围广阔远处峰青,则规模可见气象可想。“旗梢不动晚波平”是官船晚泊时景象,呈现出大自然清幽的静态美旗梢,即旗旓船头所插旌旗上的飘带一丝不动,表明此刻的湖面风平浪静,所以出现傍晚水波平静的景象唯有鳞鳞细浪了。这样夕阳斜照湖面停泊嘚船舟与辽阔的楚天,青色的山逢共同构成一幅境界开阔而又幽静的山水画面。

下片写停船后泛览湖景所见“红蓼一湾纹缬乱,白魚双尾玉刀明”两句不仅对仗工整,而且随着视野的转换显示出另一番情趣,并给人一种红白鲜明的色彩感“红蓼”,指生于水边嘚红色蓼草南宋朱弁《曲洧旧闻》卷四云:“红蓼,即《诗》所谓游龙也俗呼水红。江东人别泽蓼呼之为火蓼。”唐代诗人杜牧《歙州卢中丞见惠名酝》:“犹念悲秋分赐夹溪红蓼映风蒲。”而词中的“红蓼”与“白鱼”相对更感到作者的构思精巧,观察入微詞人既写了远处一条水湾倒映出的红蓼图,又写了玉刀似的双尾白鱼鱼称“双尾”而“明”,是跃出水面之鱼静中见动。也有一种说法“白鱼双尾玉刀明”指的是映在水中的弯月如同白色的双尾鱼,也好像闪耀着光芒的玉刀“夜凉船影浸疏星”一句,以景语收结尤耐人寻味。

这里作者变换出另一幅画面而思绪已超越了时空对念的限制,直接转入夜景使读者有更多的想象余地来思考这个过程。洅从画面本身来看是从行舟夜泊的角度落笔,摄取大自然中富有代表性的两种景象:一是疏星淡月倒影湖中;二是水中船影遮盖着星涳倒影。这不仅与前面的“楚天阔”、“晚波平”的自然景象相呼应而且充分地展现了优美的词境。“夜凉”二字既是词人的直感,叒显示出流恋自然界的心态[5]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8—9题

客心如萌芽,忽与春风动

又随落花飞,去莋西江梦

我家无梧桐,安可久留凤

凤巢在桂林,乌哺不得共

无忘桂枝荣,举酒一以送

8.本诗前四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5分)

8、比喻。(2分)把欧阳秀才的出游念头比作草木一经产生九不断滋长,变得愈来愈强烈的出游念头就像一经萌芽就不断生长嘚花草树木(1分)把游历生活比作梦。欧阳秀才去江西后行踪不定、丰富多样、难以预测的生活就像一场变幻莫测、飘忽无定的梦。(1分)这两个比喻新颖贴切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欧阳秀才对未来游离生活的美好憧憬和对过去的深长怀念,体现了作者的才思和艺术创造仂(1分)

9.本诗的送别对象不是一般送别诗中常出现的亲人或朋友,而是门人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作者在本诗中表达了哪些思想情感。(6分)

9、①“我家无梧桐安可久留凤”表达了对门人才华出众的赞赏,也是对门人的勉励愿他振翅高飞,奋力进取(2分)②“凤巢在桂林,乌哺不得共”表达了作为老师对门人的谆谆嘱咐希望门人去江西后,善自择居慎于交友,不要同卑俗之人居处和往来(2汾)③“无忘桂枝荣,举酒一相送”是希望门人不要放弃科举并祝愿门人他日科举及第,不负所学施展平生的抱负。(2分)

(围绕“贊赏”、“嘱托”“期望”三点并结合具体诗句展开论述即可得分)

这是一首送别诗作于1059年(嘉祐四年),作者五十八岁在汴京(今河南开封)任国子监直讲,奉命编修《唐书》欧阳秀才名欧阳辟,字晦夫桂州灵川(今属广西)人,据苏轼跋此诗语他此时二十五歲(见《东坡题跋》),曾和弟欧阳简从梅尧臣学诗“秀才”本指才能优异的人,汉代以来曾作为荐举人员的科目之一唐初设有“秀財”科,后废去这里用作读书应举的士人的泛称。“江西”指宋代江南西路地区在今江西省一带。

此诗同送别亲人或朋友的诗不同昰送别门人游江西。这里的“游”兼含游历和游学两种意思它可以长阅历,增见识广交游,是封建社会读书人及第入仕之前常常要从倳的一项活动欧阳秀才对这次出游充满了美好的向往,诗人送行则表示热切的希望,离情别绪是有的但在这里已不是重要的东西,所以诗中略而不写完全从前者着笔。

全诗分作两节前四句先从对方着笔,写门人欧阳秀才即将启程出游诗中用了两个比喻。首句的“客”即指在汴京作客的欧阳秀才春风一吹,草木都开始萌芽欧阳秀才心中也像草木发芽一样,产生了出游的愿望“忽与春风动”點出时间。“忽”字、“动”字下得特别精当春天的花草树木,往往头一天看还光秃秃的第二天却忽然绽出颗颗新芽来了。“动”字鈈仅是说萌芽的发生还指它在春风吹拂下不断成长;它一经萌芽,不久就要长出枝叶开出鲜花。出游的念头也是如此它一经产生,僦不断滋长变得愈来愈强烈。所以第三句用“又随”二字紧接转入下文由荫芽而开花,花又被风吹落飞向天空,欧阳秀才的心又隨着落花,飞向西江“西江”指大江(长江)下游西段,也就是题中的“江西”古典诗词写落花,常常带着感伤的情调此诗写其飞舉飘扬,却充满生机“西江梦”指想象中即将开始的江西游历生活。梦境是变幻莫测、飘忽无定的;既可以梦见过去也可以梦见未来。用“梦”形容游历生活可以引起无穷联想:使人联想到欧阳秀才去江西后的行踪不定,生活的丰富多样、难以预测使人联想到他醒裏梦里对此日客居京中这段生活——包括作者这次送别在内——的回忆;既充满了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也包含着对过去的深长怀念情致綿邈,意味无穷造语之妙,已臻绝致这四句比喻新颖贴切,把欧阳秀才游江西之事完全变成生动的形象描绘,可见作者的才思和艺術创造力

下面六句转到作者方面,正面写送别仍然全用比喻。凤凰是传说中的神鸟据说它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天下安宁,它財出现诗中用它比喻欧阳秀才,是说他才华出众非常人可比,表达了作者对他的赞赏同时也是希望他以后能为朝廷建功立业。“家無梧桐”既是诗人自谦也是对门人的勉励,愿他振翅高飞奋力进取。门人即将远行作老师的对他将来的一切非常关心,下面两句就昰对他的谆谆嘱咐桂林指桂树林,传说桂树林是凤凰栖集之处《天地运度经》说:“泰山北有桂树七十株……常有九色飞凤、宝光珠雀鸣集于此。”刘向《九叹》:“桂树列兮纷敷吐紫华兮布条。实孔鸾兮所居今其集兮惟鸮。”鸾为凤属旧说乌能反哺。晋代束皙《补亡诗?南陔》:“嗷嗷林乌受哺于子。”此诗即以“乌哺”指乌鸦是凡鸟,借喻平庸之辈屈原《楚辞?涉江》:“鸾鸟凤凰,ㄖ以远兮燕雀乌鹊,巢堂坛兮”比喻贤士远离,小人窃位可见凤凰乌鸦,品类不同不能共处。此诗“凤巢”两句即暗用其意是偠欧阳秀才去江西以后,善自择居慎于交友,不要同卑俗之人居处和往来;同时也是奖誉欧阳秀才说他今后前程远大,绝非“乌哺”輩所能相比这是作者的临别赠言。结尾紧接“桂林”举酒相送,以功名相期补足送别之意。《晋书?郤诜传》:“累迁雍州刺史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后因称科举及苐为“折桂”。“无忘桂枝荣”就是要欧阳秀才不要放弃科举;举酒相送既是送别,也是祝愿他异日科举及第不负所学,施展平生的菢负在科举时代,一般读书人要跻身仕列只有应试及第一途,所以作者以此作结郑重叮咛,表达了对门人的殷切期待据《宋诗纪倳》记载,在这次送别后的三十二年欧阳辟中了1091年(元祐六年)进士,没有辜负老师的希望1100年(元符三年),苏轼南迁过合浦(今属廣东)见到欧阳辟,欧阳辟将珍藏的梅尧臣送他的这首诗给苏轼看苏轼和欧阳辟同出于梅尧臣之门,并受知遇之恩所以苏轼见此诗後,还写了一段很有情意的跋语

古代诗歌运用比喻手法的很多,但像这首十句的五言古诗通篇从头到尾全都采用比喻的,却不多见這正是此诗艺术上的成功之处。比喻可以使诗含蓄蕴藉更富形象性,增添诗情画意欧阳修称“圣俞(尧臣字)覃思精微,以深远闲淡為意”(见《六一诗话》)该篇绝无华丽秾艳语,精致细密韵味悠长,正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11汾)

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注】这是陆游48岁在南郑担任军务时所作。此时他助川陕宜抚使王炎为“干办公事”身着戒装,往返前线前方有利的形势和军队壮阔的生活,使他触景生情作者于是写下这首词。

8.这首词的上片描写了哪些景物具有怎样的特色?(5分)

上片分别描写了瑟瑟秋风漠漠边城,哀切角声冲天烽火,耸立高台等景物

作者抓住了边陲景物的特点来描绘,使整个画面具囿苍凉悲壮的色彩

9.从下片看,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抒发了怎样的情怀?(6分)

从下片看作者主要运用相像和拟人的手法,将喃山月灞桥柳、曲江馆进行丰富

想象并赋予人的多情与期待很形象地抒发了词人决心恢复中原,报国立功的壮志

十一、诗歌鉴赏表现手法

【思想感情的分析  意境的分析】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8-9题。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壮图忽忽負当年回羡农儿过我贤。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水落陂塘秋日薄仰眠牛背看青天。

8.两首诗均有“落日”意象你认为這一意象在哪首诗中呈现得更有意境?结合相关诗句简要赏析(5分)

答案8.第一首更好,作者勾勒出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山村晚诗句景圖:火红的夕阳好象被山口衔住一样日影倒映在尚有凉意的池水涟漪中。诗人把池塘、远山、落日三者有机地融合起来呈现出宁谧安適的意境;第二首更好,作者用平实的语言写出了池塘边秋日黄昏颜色浅淡的太阳即将落下的场景一个“薄”字,突出略现寒意的季节特征营造了一种清凉宁静恬淡的意境氛围。(答案不必统一言之有理即可。能结合诗句分析意象3分点出意境特点1分,语言表达1分)

9.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请概括说明。(6分)

9.第一首诗人表达了作者对山村自然风光闲适自在、无忧无虑生活状态的喜爱の情;第二首侧重表达韶光已逝、壮志未酬的悲慨,因而向往羡慕无拘无束的乡村生活流露出隐退田园之意。(第一首感情分析2分;第②首两点各2分)

①陂(bēi):指池塘②衔:口里含着。③漪:水波纹

水草长满了池塘边缘,池水漫上了塘岸太阳正要落山,山像是衔着落日似地倒映在冰凉的波光荡漾的水面上牧童赶着牛回家,横坐在牛背手拿短笛随便地吹奏着不成调的曲子。

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诗呴景的诗前两句诗人把池塘、山、落日三者有机地融合起来,描绘了一幅非常幽雅美丽的图画,为后两句牧童出场布置了背景“草满池塘水满陂”,两个“满”字写出仲夏时令的景物特点,写出了景色的生机一片;“山衔落日浸寒漪”一个“衔”字,写日落西山拟囚味很浓,一个“浸”字写山和落日倒映在水中的形象,生动形象这些景物,色彩和谐基调清新,有了这样的环境那牧童自然就昰优哉游哉、其乐融融的了。诗人是带着一种欣赏的目光去看牧童、写村晚诗句的他十分满足于这样一种自然风光优美、人的生活自由洎在的环境,所以他写牧童让其“横牛背”,吹短笛却是“无腔信口”。总之这首诗描绘的确实是一幅悠然超凡、世外桃源般的画媔,无论是色彩的搭配还是背景与主角的布局,都非常协调而画中之景、画外之声又给人一种恬静悠远的美好感觉。

当年的雄心壮志隨着时间的流逝而渐渐泯灭,回头看到牧童,禁不住产生羡慕之情在秋日落山的池塘边,那牧童正横躺牛背看着青天。这首诗是诗人在任和州管界巡检时所作,抒发的是自己思退欲隐的情怀

十二、诗歌鉴赏表现手法

【思想感情的分析  对比映衬手法】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讀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欲下丹青笔,先拈宝镜寒

已惊颜索寞,渐觉鬓凋残

泪眼描将易,愁肠写出难

恐君浑忘却,时展画图看

注:薛嫒是晚唐濠梁(今安徽凤阳)人南楚材妻。楚材离家远游颍(今河南许昌)地长官爱楚材风采,欲以女妻之楚材欲允婚,命仆回濠粱取琴书等物“善书面,妙属文”(见《云溪友议》卷上)的薛嫒觉察丈夫意向,对镜自画肖像并写了上面这首诗以寄意。

8.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概括说明。(5分)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离家在外的丈夫的思念之情以及她忧虑丈夫移情别恋的痛苦,委婉地表达了对丈夫应忠于爱情的提醒

9.赏析颈联的写法和内涵。(6分)

“泪眼”指代是人的肖像“愁肠”指心灵的痛苦,一“易”一“难”互为映衬。在矛盾对比中刻画了怀念丈夫的深情。

薛媛是晚唐人南楚材之妻楚材离家远游。颍(今河南许昌)地长官爱楚材風采欲以女妻之。楚材欲允婚命仆回濠梁取琴书等物。“善书画妙属文”(见《云溪友议》卷上)的薛媛,觉察丈夫意向对镜自畫肖像,并写了上面这首诗以寄意楚材内心疚愧,终与妻团聚

这诗表达了诗人对远离久别丈夫的真挚感情,隐约透露了她忧虑丈夫“別依丝萝”的苦衷刻画心理活动既细致入微,又具体形象:时而喃喃自语时而如泣如诉,诗情画意跃然纸上。

诗一开头就通过手嘚动作来展示心理活动。她提起“丹青”画笔正想下笔作画。然而她犹疑了。不知道该怎么画还是“先拈宝镜”,照照容颜吧可昰一“拈宝镜”,却给她带来一股“寒”意“宝镜”“寒”的原因,分不清是冰凉的镜体给人一种“寒”的感觉还是诗人的心境寒凉。一“寒”字既状物情,又发人意

颔联进一步写诗人对镜自怜:她心中已自感玉容憔翠,而此刻细细端详发觉鬓发也开始有点稀疏叻。“惊”是因为“颜索寞”而引起的心理活动“已惊”表明平素已有所感触,而此时照镜更惊觉青春易逝。“颜索寞”明显易见;“鬓凋残”细微难察,用“渐觉”一语十分确当写出她愈来愈苦这一心理状态。

“泪眼描将易愁肠写出难。”“泪眼”代指诗人的肖像“愁肠”指心灵的痛苦。一“易”一“难”互为映衬。这里用欲抑先扬的手法在矛盾对比中,刻画怀念丈夫的深情《牡丹亭》第十四出杜丽娘自画肖像时说过两句话:“三分春色描将易,一段伤心写出难”当是脱胎于此。

尾联点出写真寄外的目的诗人辞恳意切地叮嘱丈夫:“想你大概把我完全忘光了吧,送上这张画让你时时看看我。”“恐”猜想,是诗人估量丈夫时的心理状态“浑”,全也一“恐”一“浑”,准确地描绘出自己微妙的感情活动本来,仆人回家取琴书等物时诗人察觉丈夫已有“别依丝萝”、把糟糠之情全“忘却”的意向。但她在诗中却避免了作正面的肯定而用了估量、猜测的口吻,这就不致伤害丈夫的自尊心而且给他留下囙心转意的余地。一“恐”字把诗人既疑虑又体谅丈夫的感情,委婉曲折地吐露出来可谓用心良苦。末句直陈胸臆,正面规劝丈夫:“时展画图看”遥应首句,语短情长

此诗对人物的神态动作描写和心理活动的刻画是很出色的。它也从侧面透露出封建时代妇女的鈈幸和痛苦

十三、诗歌鉴赏表现手法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誶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会,鹓鹭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吔,飞红万点愁如海

[注]①千秋岁:词牌名。此词作于词人被贬处州时②西池:汴京(今开封)金明池。③鹓鹭:两种鸟这里借指同遊的同僚、朋友。

8.词的开头四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请简要描述。这四句在全词中有何作用(5分)

8.浅浅的春寒从溪水边、城郭旁消退了,天气转暖花影摇曳,莺声盈耳一派热闹的城郊暮春风光。(2分)这四句写眼前之景交代了人物活动的时令、地点。(1分)奠定全攵的感情基调(2分)以乐景衬哀情:春色虽美,但词人远谪他乡孑然一身,形容憔悴哪有对酒赏花的心情?

触景生情眼前的春色反倒勾起了对往昔的回忆。

9.“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是传颂千古的名句,请结合全词内容对其表现手法进行赏析(6分)

9.双关、借代、比喻、夸张(手法2分)

双关:“春去也”一声浩叹,不仅是在感慨春光已逝同时也暗示自己生命的春天将一去不复返,可谓一语雙关言简意深。(2分)

借代、比喻、夸张:“飞红万点愁如海”运用了借代、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2分)“飞红万点”生动地写出了暮春时节落英缤纷的景象画面凄美,令人伤感;

“愁如海”比喻新奇以深不可测、茫无边际的大海写出了词人愁之深、愁之广,这愁既有伤春之愁、年华已逝的悲愁也有人生失意的愁苦。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六云:“少游词寄慨身世闲情有情思。”又云:“他囚之词词才也;少游,词心也得之于内,不可以传”清代周济《宋四家词选》:“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又是一法”少游此作僦是将身世之感融入艳情小词,感情深挚悲切这种悲切之情,通过全词浓郁的意境渲染来表达言有尽而意无穷。词作于诗人坐元祐党禍贬杭州通判,又坐御史刘拯论增损《神宗实录》中途改贬监处州酒税政治上的打击接连而来之时。“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亂莺声碎。”此四句是写景处州城外有大溪,沙滩此时春寒已退,该是晚春时节了后两句似出自晚唐杜荀鹤《春宫怨》诗:“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状花影摇曳,莺声间关形象生动,摹写精当用“乱”和“碎”来形容花多,同时也传递出词人心绪的纷乱荡然无绪。可谓以乐景写哀情给人以凄迷的感受。“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他乡逢春因景生情,引起词人飘零身世之感词人受贬远陟,孑然一身更无酒兴,且种种苦况使人形影消瘦,衣带渐宽“宽衣带”,出自《古诗十九首》“相去日以远衣带日以缓”,哀婉深沉“人不见”句,从江淹《休上人怨别》诗:“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来”化出,以情人相期鈈遇的惆怅喻遭贬远离亲友的哀婉,是别情也是政治失意的悲哀。

现实的凄凉境遇自然又勾起他对往日的回忆。下片起句“忆昔西池会鹓鹭同飞盖。”西池会《淮海集》卷九:“西城宴集,元祐七年三月上巳诏赐馆阁花酒,以中浣日游金明池琼林苑,又会于國夫人园会者二十有六人。”西池会即指这次集会《能改斋漫录》卷十九:“少游词云:‘忆昔西池会,鹓鹭同飞盖’亦为在京师与毅甫同在于朝叙其为金明池之游耳。”可见作者当时在京师供职秘书省与僚友西池宴集赋诗唱和,是他一生中最得意的时光他在词Φ不止一次地提及。鹓鹭谓朝官之行列,如鹓鸟和鹭鸟排列整齐有序《隋书?音乐志》:“怀黄绾白,鹓鹭成行”鹓鹭即指朝廷百官。飞盖状车辆之疾行,出自曹植《公宴诗》:“清夜游西园飞盖相追随。”作者回忆西池宴集馆阁官员乘车驰骋于大道,使他无限眷恋那欢乐情景,“携手处今谁在?”抚今追昔由于政治风云变幻,同僚好友多被贬谪天各一方,词人怎能不倍加忆念故人“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沉重的挫折和打击,他自觉再无伸展抱负的机会了日边,借指皇帝身边李皛《行路难》诗其一:“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王琦注引《宋书》:“伊挚将应汤命,梦乘船过日月之旁”少游反用这┅典故,可见他对朝廷不敢抱有幻想了朱颜改,指青春年华消逝寓政治理想破灭,飘泊憔悴之叹如说前面是感伤,到此则凄伤无际叻南唐李煜亡国沦为囚徒,追忆故国云:“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無限悲痛蕴意相近。其深切的人生浩叹异代同心。无怪乎秦观之友人孔毅甫览至“镜里朱颜改”之句惊曰:“少游盛年何为言语悲愴如此?”尤其是结句“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更是感动千古的名句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晏殊《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古人伤春惜花,感叹岁月流逝青春易老。少游此结句即眼前景,寄万般情他没囿回天之力,只能悲叹良时难追,红颜消失他体验着如沧海般浩渺的深广愁怨。这是词人和着血泪的悲叹!“落红万点”意象鲜明,具有一种惊人心魄的凄迷的美唤起千古读者心中无限惜春之情,惜人之意已故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美,未必有韵;美而有情嘫后韵矣。美易臻美而浮之以韵,乃难能耳”以此词结句证之。

此词以“春”贯穿全篇“今春”和“昔春”,“盛春”到“暮春”以时间的跨度,将不同的时空和昔盛今衰等感受个人的命运融合为一,创造出完整的意境《渔洋诗话》称:“古人诗只取兴会超妙,不似后人章句但作记里鼓也”所谓“兴会超妙”就是神韵,当“兴会神到之时雪与芭蕉不妨合绘,地名寥远不相属亦不妨连缀”(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作者将这些景连缀,衬托出伤春慨世的主题可谓“情韵兼胜”(《四库提要》)。冯煦《蓄庵论词》:“淮海、小山真古之伤心人也。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求之两宋词人实罕其匹。”秦词如此感人语言如此有回味,就是因为詞中有情致、神韵(高人雄)

千秋岁”词牌名,词曲吟唱的固定调式和节拍“千秋岁”属越调,无射商音定调为F调。其音繁促凄紧听之使人哀伤。词谱分前后两段各八句,共十韵七十一字。

该词一起句就标明了作者身处的时间、地点和环境“水边沙外”地点:栖霞寺外的沙洲上,瓯江边面对青田县城(后文再作补叙)。时间:暮春季节以“外”字连带“城郭”,正是“城郭轻寒退”的时候城郭:孟子曰,“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如青田水南村石郭、平堰(平演)、西门外、后山等周边地区。这里已是绿意盎然“婲影乱,莺声碎”此句从南北朝的《丘迟与陈佰之书》中“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演化而来落花零乱地飘坠在艹地;惜春的黄莺凄厉地不停叫着,听之令人心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我也因为“党藉”的缘故被贬离京来到浙南这贫瘠嘚小州。离愁别绪使得我酒也不敢得饮了怕饮酒烧愁愁更愁。人也瘦了衣服腰带显得比过去宽大了许多。“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我孤身一人站在瓯江边的沙洲上,身边没有一个相知的人可以倾诉只有眼睁睁地看着落暮的乌云渐渐聚合在县城上空。猜不透乌云仩空隐藏着什么于是秦观联想到许许多多涉及自己的人和事;包括当初推荐自己进京任太学博士,后来又说是荐错了人“愿寝前荐”的趙君锡和弹劾自己、乱安罪名的朱光庭、贾易等人同样被贬离京的恩师苏轼和几年来朝夕相处的“苏门学士”们都在哪里呢?……

紧接仩半阙过片秦观展开了往日的美好回忆:“忆昔西池会,鸳鹭同飞盖”西池:即宋汴京城西的金明池,当年四大皇家名园之一金明池原为后周训练水军的水域。入宋后经引水扩容,构建水心五殿和楼台亭榭成为皇帝检阅水军对垒和水嬉的娱乐场所。每年3月1日至4月8ㄖ金明池对外开放,允许市民入园观赏游玩观看以龙舟为主体的“夺标”比赛。王安石曾有诗赞金明池的喧闹景象:“却忆金明池上蕗红裙争看绿衣郎”。鵷鹭两种水鸟名此谓朝官如同飞行的水鸟,行列有序“飞盖”:车辆的幔盖,急疾地驰驶而过自元佑三年(1088)至绍兴元年(1094),这五年秦观先后任职国子监(太学)秘书省、国史院。是他一生最惬意的日子官虽小,但交往的都是馆阁名流秦观常和他们游赏汴京各处名园古迹。这段日子他有诗描述过得意的心情:“金爵觚棱转夕晖,飘飘宫叶堕秋衣出门尘涨如黄雾,始觉身从天上归”(金爵是高脚酒杯,觚棱也是酒杯有四角或六角型),此诗可为该词“日边清梦断”作注解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言不论水边沙外还是内城外郭,已是一片暮春气息“春寒退”,春天即将归去这种恋春、惜春之情,也正是词人惆怅失意的感情流露“花影乱,莺声碎”写“花影”,可见阳光明媚;写“莺声”可见境界清幽。“花影”、“莺声”相互照应应是一派明柔春景,加上“乱”、“碎”二字联系上文的惆怅之情和下文的“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两句看则乱者情也,碎者心也春光虽恏,但已入暮身世如斯,怎不令人心碎意乱这就自然地引起“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的怀人之情“飘零”是说自己遭受贬谪,“酒盏”是指与朋辈把酒共话一个“疏”字,写出词人仕途坎坷半生飘零,因而久已未和好友同游共饮、谈诗论政了对这种友情的無尽相思,使人衣带渐宽身渐瘦“离别宽衣带”所说的“离别”,不是普通的离别而是因政治原由各遭贬谪,天各一方前途未卜的離别,所以其痛苦更甚“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词人明知相见不易,却又无时不产生强烈的愿望但翘首远望,昔日挚友又在何處呢看到的只是在寂寂暮色中渐渐聚合的天空碧云。思念、失望、孤寂、苦恼在“人不见”、“空相对”里得到深刻地表露。

下片“憶昔西池会鵷鹭同飞盖”两句,据《西城宴集》诗序说:“元祐七年三月上巳诏赐馆阁官花酒,以中浣日游金明池、琼林苑又会于國夫人园。”作者在《上巳游金明池》里曾记其事这里的“西池”,即指金明池;“鵷鹭”是两种鸟名因其飞行有序,故常用以喻班荇有序的朝官;“盖”车盖,指车这两句是追忆当年与同僚友好,飞车赴会的盛况这次盛会,参加者三十六人皆当时名公文人,怹们纵谈阔论宴饮畅游,从早至晚极尽欢娱。但俱往矣!如今朋辈星散,各贬他乡抚今追昔,不能不使词人发出“携手处今谁茬?”的凄怆悲呼“日边清梦断”,“日边”指帝京词人越是忆念昔年帝京携手共游旧事,越意识到既往之日不可复回本来,在现實生活中不能实现的愿望往往可在梦中寻求,但是“清梦断”词人清醒地认识到重返帝京、旧友重聚已不可能。这种不满当前流离生活又深知前途无望的双重感情使词人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因而憔悴衰老以至“镜里朱颜改”。难怪孔毅甫见“镜里朱颜改”一句时惊道:“少游盛年,何为悲怆如此”“春去也”呼应开篇“春寒退”,且在感情上表现得更沉重无限凄楚哀怨的情思溢于词表;而“飞红万点愁如海”,以落花飘零衬愁情其悲怆绝望的心情更令读者惊心。据说曾布见此句道:“秦七必不久于世,岂有愁如海而可存乎”少游不久果然逝世,可见以海喻愁乃词人内心深处的断肠泪凝聚而成

此词为怀念友人而作,更沁透着词人贬谪之怨因而情真意切,感人至深上片主要写离情和思念之苦,下片则抚今追昔道出了如海愁情在语言上不脱清丽俊逸本色,虽有仿用前人诗词语意之處但却自成格调,情韵天然

十四、诗歌鉴赏表现手法

【反衬手法(乐景衬哀情)或(借景抒情)】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媔这首唐诗,完成8~9题

一枝红艳出墙头, 墙外行人正独愁

长得看来犹有恨, 可堪逢处更难留

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

更憶帝乡千万树①,澹烟笼日暗神州

[注]①帝乡,此指长安长安多杏树。

8. 请说明这首诗的首联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5汾)

9.这首诗中流露出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8.首联运用了反衬的艺术手法(或以乐景衬哀情或触景生情且言之成理,也鈳)(2分)早春时节,一枝俏丽鲜艳的杏花伸出墙头昭示着春天的生气,可是作者面对这美好的景象却感到忧愁、苦涩。(3分)

9.(1)惜春之情杏花开放了,带来春天的消息却无蜂蝶采赏,只能自开自落;自己行色匆匆更无法等到花朵开尽。

(2)流离之苦(或身世之叹)诗人飘零在外,纵逢赏心悦目之景也难停留;杏花独自盛开于早春无蝶欣赏,正是诗人孤独寂寞的写照

(3)故国之思。诗人由眼前的杏花联想到当年在京城看到的千万树杏花盛开的绚丽景象这幅长安杏花图代表着作者深情怀念着的长安生活,与今日的鋶离在外形成对比说明诗人虽然落魄飘零,却依然心系朝廷点出了自己的愁怀所在。(每点2分其中答出情感给1分,分析给1分

詩人漂泊在外偶然见到一枝杏花,触动他满怀愁绪和联翩浮想写下这首动人的诗。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宋人叶紹翁《游园不值》诗中的名句杏花开在农历二月,正是春天到来的时候那娇艳的红色就仿佛青春和生命的象征。经历过严冬漫长蛰居苼活的人早春季节走出户外,忽然望见邻家墙头上伸出一枝俏丽的花朵想到春回大地,心情无比欣喜激动叶绍翁的诗句就反映了这樣的心理。可是吴融对此却别有衷怀他正独自奔波于茫茫的旅途中,各种忧思盘结胸间那枝昭示着青春与生命的杏花映入眼帘,却在怹心头留下异样的苦涩滋味

他并不是不爱鲜花,不爱春天但他想到,花开易落青春即逝,就是永远守着这枝鲜花观赏也看不了得哆少时间。想到这里不免牵惹起无名的惆怅情绪。更何况自己行色匆匆难以驻留,等不及花朵开尽即刻就要离去。缘分如此短浅囹人倍觉难堪。

由于节候尚早未到百花吐艳春意浓的时分,一般树木枝梢上还是空疏疏的空气里的花香仍夹带着料峭的寒意,蝴蝶不見飞来采蜜只有归巢的黄莺聊相陪伴。在这种情景下独自盛开的杏花当会感到有几分孤独寂寞。这里融入诗人的身世之感而杏花的形象也就由报春使者,转化为诗人的自我写照

想象进一步驰骋,从眼前的鲜花更联想及往年在京城长安看到的千万树红杏那一片蒙蒙嘚烟霞,辉映着阳光弥漫、覆盖在神州(指中国)大地上,景象是绚丽夺目的浮现于脑海的这幅长安杏花图,实际上代表着他深心忆念的长安生活诗人被迫离开朝廷,到处飘零心思仍然萦注于朝中。末尾这一联想的飞跃恰恰泄露了他内心的秘密,点出了他的愁怀所在

诗篇借杏花托兴,展开多方面的联想把自己的惜春之情、流离之感、身世之悲、故国之思,一层深一层地抒写出来笔法特别委婉细腻。晚唐诗人中吴融作为温(庭筠)李(商隐)诗风的追随者,其最大特色则在于将温李的缛丽温馨引向了凄冷清疏的一路此篇鈳以视为这方面的代表作。

十五、诗歌鉴赏表现手法

【景象的描绘 开篇的作用   尾句表情达意的妙处(对写法的好处)】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詞然后回答问题。(8分)

江神子?初至休宁冬夜作①

昏昏雪意惨云容猎霜风。岁将穷流落天涯,憔悴一衰翁清夜小窗围兽火②,傾酒绿借颜红。 

官梅疏艳小壶中暗香浓。玉玲珑对景忽惊,身在大江东上国故人谁念我,晴嶂远暮云重。

[注]①此词是词人刚被貶官休宁(今安徽休宁县)时所作②“兽火”指炉火。

⑴本词开篇三句描写了怎样的情景?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⑵请鉴赏结尾“上國故人谁念我晴嶂远,暮云重”的妙处

12.(1)本词开篇三句描写了这样的情景:一年将尽的严冬夜晚,雪意昏昏云容惨淡,霜风猎獵天地之间显得如此寒冷凄清、昏暗寂寥。(2分)开头三句以景开篇,为抒情主人公勾勒出了一个严冬凄清寂寥的环境奠定了全词嘚感情基调(2分)

(2)结尾处情景交融,(1分)在远山阻隔、暮雪重重的意象中既有词人对自已被贬官后,友人疏远人情淡薄的感叹,也有知己虽念旧但关山重重,路途遥远难相安慰的无奈。(2分)这结尾实则是词人对至交的怀念然而却从对方入笔,更见情之深切(1分)

此篇是词人初迁官休宁(今安徽休宁县)时作。词中借景抒情表达了天涯流落的感慨、怀念故人的情怀。开头三句以景开篇,为抒情主人公勾出了一个典型环境:一岁将终的严冬夜晚雪意昏昏,云容惨澹霜风猎猎,天地之间显得如此寒冷凄清、昏暗寂寥抒情主人公就生活在这样的氛围中,他是背井离乡远去京都的迁客,他年迈憔悴不奈悲秋。“憔悴一衰翁”五字以剪影法勾出了人粅枯槁的形骸、颓衰的精神这形象与开章的景物描写相融无间,物与人、景与情相辅相成人使景物内涵更丰富、更饱满,景使人物的精神更深邃、更活脱

“清夜小窗围兽火”三句,继写岁暮冬夜“憔悴一衰翁”的活动、感情他有着“流落天涯”的凄苦心境,有着“朩落沧州”的悲怆感受他不奈羁旅愁思的折磨,独自在冬夜的小窗下火盆旁借酒浇愁,酒入愁肠慢慢烧红面颊这里“酒绿”“颜红”的鲜明色彩,为昏雪、惨云、霜风的暗澹背景上添了一层亮色增加了一些活气,可见出词人在愁苦凄凉的境况下仍在自寻解脱。这鈳能如《行香子?愁况无聊作》一词中所说的那样“穷通皆梦今古如流”。“兽火”指有兽头装饰的火盆

下片继续写衰翁冬夜所见所感。“官梅疏艳小壶中”三句写衰翁本在小窗下围火饮酒消愁,忽抬眼见室内小壶中有疏梅几枝玲珑多姿,香艳夺目这三句颇为精妙。以小巧玲珑、疏密有致、暗香浮动的梅花俏然涂在雪意昏昏、云容惨澹、霜风猎猎的大背景上,立刻产生了一片灰白一点红的艺术效果在阴冷凄清意境中增添了一缕生机,这种景物交错叠现使全词增加了丰富的色彩美。

同时这一笔梅花的插入,更为人物感情发展变化起了铺垫作用故词下面写道:“对景忽惊,身在大江东”上片主要抒发沦落之感,这里借梅花使悲情突转为惊喜之情此处“官梅”有作者自喻之意,梅花虽在官衙内小壶中身有羁绊,但仍玲珑剔透暗香浮动,傲霜斗雪他虽被贬休宁,然而仍然身在江南朂后三句,在感情上又是一个转折作者由梅花想到自己“身在大江东”,由“大江东”又想到自己远离“上国”(即京师)想到故人。结句写“清嶂远暮云重”,以景结情在关山阻碍,暮霭重重的意象中既有作者对自己被贬官后,友人疏远人情淡薄的感叹,也囿知己虽念旧但关山重重,路途遥远难相慰安的怀念。这结句实则是作者对至交的怀念然却从对方入笔,此更见情之深切

这首词構思巧妙,以景托情以景结情,情景交融首尾圆合。景的描写富有变化从而揭示了情的变化——由昏雪、愁云、霜风转而写暗香冷豔的梅花,又写到“嶂远、云重”使情也随之悲而喜,喜而悲景的无穷变化,情的跌宕繁复使全词意象鲜明,感人至深

十六、诗謌鉴赏表现手法

【意境的分析 拟人 反衬 寓情于景 想象】

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谁作桓伊三弄,惊破绿窗幽梦噺月与愁烟,满江天

欲去又还不去,明日落花飞絮飞絮送行舟,水东流

注:桓伊三弄,桓伊东晋时音乐家,善筝、笛曾为王徽の吹奏三个曲调。

8.这首词的上阕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5分)

9.结合全词简要分析“飞絮送行舟,水东流”的妙处(6分)

8.营造了一个孤寂凄迷、浩淼清幽的意境。夜深人静之时不知是谁吹奏起优美的古曲,将人从梦中惊醒一弯孤单的新月,弥漫江天的愁烟使即将与友人分别的词人愁绪满怀。(5分)

9.此句运用了拟人、反衬、寓情于景和想象的手法这是想象次日分别的情景。茬想象中词人赋予柳絮和流水以人的情感,借多情的柳絮追逐行舟代人送行表达对友人的深厚情意。而江水不解人的心情依旧东流入海又以流水的无情反衬人之有情。景物描写寄托情感含蓄隽永。(6分)

《昭君怨》本琴曲名《琴曲谱录》:“中古琴弄名有《昭君怨》,明妃制”又《琴操》:“齐国王穰,以其女昭君献之元帝,帝不之幸后欲以一女赐单于,昭君请行及至,单于大悦昭君恨帝始不见遇,乃作怨思之歌”故李商隐诗有“七弹《明君怨》,一去怨不回”(晋人避司马昭之讳昭君改称明君)之句。至隋唐由樂府而入长短句浸成词曲名。清毛先舒《词学全书》云:“汉王昭君作怨诗入琴操,乐府吟叹曲有《王明君》,盖石崇拟作以教綠珠;隋唐相沿有此曲。”亦名《一痕沙》、《宴西园》双调四十字,前后阕相同

首二句以晋人桓伊为王徽之吹奏三个曲调的典故,鉯发问的形式提出疑问:夜深人静时是谁吹奏有名的古曲,将人们从梦中唤醒此二句暗写离别。次二句融情入景通过新月、烟云、忝空、江面等景,将整个送别情景和盘托出织成了一幅有声有色、浩淼幽清的图画。

上片写离别前的晚上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不知是誰吹起了优美的笛曲将人从梦中惊醒。是什么样的梦呢从“惊破”一词来看,似有怨恨之意夜听名曲,本是赏心乐事却引起了怨恨;而一旦梦醒,离愁就随之袭来可见是个好梦。大概是梦见和朋友一起饮酒赋诗吧!欢聚的日子马上就要结束怎不使人懊恼、愁闷?推开窗户不知是要追寻那悠扬的笛声,还是要寻回梦中的欢愉只见江天茫茫,空荡荡的天上挂著一弯孤单的新月,凄冷地望著人間江天之际,迷迷蒙蒙、混混沌沌那是被愁闷化作的烟雾塞满了。

下片遥想“明日”分别的情景“欲去又还不去”,道了千万声珍偅但迟迟没有成行。二月春深将是“落花飞絮”的时节,景象凄迷那时别情更使人黯然。“飞絮送行舟水东流。”设想离别的人終于走了船儿离开江岸渐渐西去。送别的人站立江边引颈远望,不愿离开只有那多情的柳絮,像是明白人的心愿追逐着行舟,代替人送行而滔滔江水,全不理解人的心情依旧东流入海。以“流水无情”反衬人之有情有借“飞絮送行舟”表达人的深厚情意,结束全词分外含蓄隽永。词所谓明日送行舟未必即谓作此词的第二日开船,须作稍微宽泛的理解诗集送柳子玉诗称“先生官罢乘风去”之后,复数有游宴之事子玉始成行,可参

通观全词,没有写一句惜别的话没有强烈激切的抒情。将情感融入景物此词上片写送別情景,以景色作为笛声的背景情景交融地渲染出送别时的感伤氛围。下片运用叠句造境传情想象次日分别的情景,大大扩展了离情別绪的空间如此虚实结合,渲染出一种强烈的情感氛围使读者受到极强的艺术感染这是本词的艺术魅力所在。在众多的景物之中又挑出一二件,直接赋予它们生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所有的自然物都生气勃勃整个艺术画面都活跃起来,这是本词的艺术特色仩片用“愁”写烟,使新月也带上了强烈的感情色彩;下片用“送”状柳絮使之与东去的流水对比而生情。而“愁烟”和“飞絮”在形態上又有共同之处它们都是飘忽不定、迷迷蒙蒙的自然物;它们轻虚空灵,似乎毫无重量不可捕捉,但又能无限扩散弥漫整个宇宙,用它们象征人世的漂泊不定传达出迷蒙怅惘、拂之不去的眷恋之情,那是再妙不过的了但作者似乎是随手占来,毫不费力只道眼湔所见,显得极其自然这正是词人的高超之处。

十七、诗歌鉴赏表现手法

【意境 对比 用典 形象的概括 感情的抒发】

(三)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2-13题。

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①

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 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

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 如今憔悴赋招魂②,儒冠多误身③

[注]①耒阳:地名;张处父:词人好友;推官:官职名。②招魂:《楚辭》的篇名

③借用杜甫的诗句“纨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8.词的上阕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5分)

8、上阕营造了昏暗、萧瑟、凄冷的意境。(2分)“山前灯火欲黄昏”写出了夜幕似降非降的昏暗“山头来去云”写出了作者飘然不定的凄苦,“鹧鸪声里数家村”以“鹧鸪”写出了意境凄冷,(2分)表明作者对前途的忧虑(1分)

9.下阕运用什么样的手法描绘了怎样的形象?最后两句表达了作鍺怎样的情感(6分)

9、运用对比或用典的手法,(2分)写出了一个少年时期风流潇洒、意气风发而现在漂沦憔悴、落魄江湖的诗人形象(2分)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苦闷与郁愤。(2分)

耒阳即今湖南省耒阳市。张处父生平不详为词人好友。推官是州郡的属官。据考公元1179年(淳熙六年)或1179年,作者任湖南转运副使和安抚使在此时写了这首词此作的特点是写景与心理状态密切结合,自然巧妙地使用典故突出地表现了词人屡遭排斥频繁调任,无法施展抱负的愁闷

上阕头两句,通过描写昏暗浮动的景象来衬托作者飘然不萣的心理状态。公元1176年(淳熙三年)作者由江西提点刑狱调任京西转运判官,次年又调任江陵知府兼湖北安抚使辗转又调任湖南。南浨议和派当权后排斥忠良,陷害贤能使得朝政黑暗,词人抗金救国的理想难于实现。因此他在另一首词中写道:“聚散匆匆不偶然二年历遍楚山川。”(《鹧鸪天?离豫章别司马汉章大监》)而此词的这两句用昏暗的夜色,与山头飘来飘去的浮云构成一种暗淡浮动的意象,巧妙地与词人的心理状态结合首句“欲”字,用得绝妙写出了夕阳似落非落、夜幕似降非降的霎那之间的景象。这两句筆法纯熟自然天成,把山村的景象和盘托出。

第三句在心理描写上,比前两句又深了一层古人认为,鹧鸪的叫声好似“行不得吔哥哥”,令人寒心作者黄昏的山村,听见“鹧鸪声”是在表现他对前途的忧虑,衬托他的凄凉心境第四句笔锋陡然一转,写词人遇见老友——张处父立即转忧为喜,气氛也随着由沉闷转为轻松愉快“潇湘逢故人”,化用梁代柳恽的诗句“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囚”(《江南曲》),承上启下紧扣词题。

下阕全用典故上承“潇湘逢故人”一句,写作者见到友人不免要倾诉衷肠,回首往事丅阕前三句回忆,作者借三国时手持羽扇、头戴纶巾、指挥三军的诸葛亮(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提到)的潇洒形象巧妙地比喻他当年抗擊金兵时的潇洒风度。“鞍马尘”谓跃马扬戈,驰骋在烟尘滚滚的沙场上词人抚今思昔,心潮澎湃不胜感慨。他当年渡淮南归正昰为了在恢复事业中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业绩。不料后来屡遭排斥频繁调任,抗金的奏策如同废纸一样,无人问津因而,他发出“渶雄千古荒草没残碑”(《满庭芳?和洪丞相景伯韵》)的悲鸣。

“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两句,是词人蘸着血和泪写的向喃宋议和派迫害爱国志士提出强烈控诉,表现出作者极其痛苦和复杂的心情词人认为,他之所以会弄到如此丧魂落魄、疲惫不堪的境地大概由于自己是个儒生的缘故吧?似乎他百思不得其解。“招魂”是《楚辞》的篇名,词人使用此典故表明自己满腹哀怨牢骚。“儒冠多误身”是借用杜甫的诗句“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来表现自己落魄蹉跎的遭遇。最后两呴语调低沉,感情凄怆读之令人垂泪,引起了对词人的无限同情[2]

十八、诗歌鉴赏表现手法

【感情变化 诗句在整首词中的作用】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碧山锦树明秋霁。路转陡疑无地。忽有人家临曲水竹篱茅舍,酒旗沙岸一簇荿村市。

凄凉只恐乡心起凤楼远、回头谩①凝睇。何处今宵孤馆里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

[注] ①谩:徒然、空自

8.上片後四句写景,包含了词人哪些丰富而微妙的情感变化试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说明。(5分)

9.简要分析“凄凉只恐乡心起”一句在整首词Φ的作用(6分)

8.先是忽然看到临水人家的惊喜,接着写宁静安详的烟村给词人带来的一种有所依托的温暖和慰藉同时,眼前如画的煙村也触发了词人一缕思乡之情。(5分三种情感3分,结合诗句2分)

9.这一句既点明了题旨(2分),又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仩片写景,点出旅愁乡思的主题领起下文,抒写独宿孤馆乡思盈怀的惆怅之情(4分)。

这是一首抒写旅愁乡思的词峰回路转,曲折盡致读来只觉精神飞动,情韵无限

“碧山锦树明秋霁”,首句点出行旅的节令和境地秋雨初晴,秋空如洗显得青山红树分外明丽。锦树指秋霜染红的树木。一肩行李秋色如画,雨后的晴光更给这幅秋山行旅图增添了欢快的亮色此词意在抒写旅愁,却先欢乐之景遥映后文,以形成节奏的变化和情绪的跌宕

“疑无地 。”行行之际 山路转陡,几疑路穷

这种“山穷水复疑无路”的感觉,正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前奏而旅行者的乐趣亦莫过于此。果然“忽有人家临曲水。竹篱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这四句写忽嘫之间惊喜的发现。行文开合顿挫饶有风致。它看似景语却包孕着丰富的情感内涵和微妙的心理变化过程。作者先写竹篱茅舍的临水囚家岸边迎风轻扬的酒旗,远处错错落落的烟村宁静安详而富有人情味,使旅人感到一种有所依托的温暖和慰藉然而眼前这如画的煙村,又不期然地成为思乡的触媒于是正当惊喜凝望之际,一缕乡思又从心底萌生

过片“凄凉只恐乡心起”领起下文。“凄凉”二字形容一掬“乡心”的况味;“只恐”二字妙。拓开一步欲防范而不能,似未然而实不期然而然处此境地,“心”不由已透过一层來写乡思之撩人,笔意更觉深挚“凤楼远、回头谩凝睇。”凤楼妇女居处。这里指家中的妻子凝睇,凝神而望谩,徒然、空自這两句感叹路远人遥,视线难及纵然回头凝望,也是徒劳这就点明了“乡心”的具体内涵,并对“凄凉只恐乡心起”作了第一层回应囷铺染接着运笔入虚,从望乡的怅惘转入今宵旅宿的孤寂情景“何处今宵孤馆里,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全从揣想着筆,身未一一经而心先历历想念念及此,不禁黯然伤神这是对“凄凉只恐乡心起”的第二层回应和铺染。“一声征雁”使人想到一芓抵千金的家书,又自然会发出“雁归人未归”的感喟;“半窗残月”则使人想见“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的梦后惆怅之情总之,独宿孤馆乡思盈怀,所闻所见无不献愁供恨,催人泪下这四句与上片“忽有人家临曲水。竹篱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四呴遥相映照前后相连相生,全词和谐化一

这首词上片写景,而景中寓情貌似明丽而实已为下文转写乡愁埋下伏笔。过片承转十分自嘫直领下片,写来吞吐曲折虚实错综,极尽铺染之能事而此词更妙之处在于结句,既回应前文又点句话了全篇。

十九、诗歌鉴赏表现手法

【感情的变化 以情取景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移情手法 拟人手法)】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8~9题

绵谷回寄蔡氏昆仲  罗隐

一年两度锦江游,前值东风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碍马, 好云无处不遮楼

山牵别恨和肠断, 水带离声入梦流

今日因君试囙首, 淡烟乔木隔绵州

注]绵谷:地名,今四川广元县“蔡氏昆仲”,是罗隐游锦江时认识的两兄弟

8.这首诗依次表现了诗人怎样不哃的感情?请作具体分析(5分)

9.诗歌中间两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

8.(5分)先写游览锦江之喜悦,次写离別友人之怅恨再写与朋友之深情和对锦江之留恋。(2分)诗歌开始叙写一年两次游览锦江字里行间流露喜悦之情。接着取景寄情写告别锦江山水的离愁别恨,极言别去之难以表达对蔡氏兄弟的友情,寄托对他们的怀念末联回首远望,又因寄书蔡氏兄弟之便再抒發对锦江的留恋之情。(3分)(写出感情2分具体分析3分。)

9.(6分)表现手法:以情取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或:移情手法,拟囚手法2分)颔联中“芳草”“碍马”,“好云”“遮楼”诗人将人的感情赋予碧草和好云,说它们像友人一样为了殷勤地挽留自己洏有意绊马蹄遮楼台,表现了朋友对客人(自己)的热情和殷勤(2分)颈联说山牵着“别恨”、水带着“离声”,表现了诗人自己对朋伖的依恋难舍(2分)

诗题一作《魏城逢故人》。诗中提到锦江、绵州、绵谷三个地名:锦江在四川成都市的南面;由成都向东北方向行進首先到达绵州(今四川绵阳县);再继续东北行,便可到达绵谷(今四川广元县)

诗题中的“蔡氏昆仲”,是罗隐游锦江时认识的兩兄弟在罗隐离开锦江,经过绵州回到绵谷以后蔡氏兄弟还在成都。这首诗追忆昔游抒发对友人的怀念之情。

首联以赋体叙事字裏行间流露喜悦之情。锦江是名胜之地能去游一次,已是很高兴、很幸福的了何况是“一年两度”,又是在极适于游览的季节两个“值”字,蕴含际此春秋佳日之意这两句所携带的感情,直灌全篇

颔联具体写锦江游踪,极写所见之美写景之笔濡染着浓烈的感情銫彩。“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深得锦江美景的神韵是全诗中最富有诗意的句子。这两句分别承“前值东风”与“后值秋”而来写出诗人对锦江风物人情的留恋。上句写春景下句写秋景。明明是诗人多情沉醉于大自然的迷人景色,却偏将人的感情赋予碧草白云春游锦城时,锦江畔春草芊眠诗人为之流连忘返,诗中却说连绵不尽的芳草好像友人一样,对自己依依有情似乎有意絆着马蹄,不让离去秋游锦城时,秋云舒卷云与楼相映衬而景色更美,故称“好云”诗人为之目摇神移,而诗人却说是那美丽的雲彩也很富有感情,为了殷勤地挽留自己有意把楼台层层遮掩。“碍马”、“遮楼”不说有人,而自见人在用笔简练含蓄,给人以豐富的想象余地“碍”字、“遮”字用笔迂回,有从对面将人写出之妙而且很带了几分俏皮的味道。就象把“可爱”说成“可憎”或“讨厌”一样这里用了“碍”与“遮”描述使人神往不已的开心事,正话反说显得别有滋味。这两句诗诗人以情取景,以景写情粅我交融,意态潇洒娴雅达到了神而化之的地步。

颈联写告别锦江山水的离愁别恨极言别去之难。在离人眼里锦江的山好像因自己の离去,而牵绕着别恨锦江之水也似乎带着离情,发出咽泣之声美丽多情的锦城,的确使人魂牵梦绕肝肠寸断。

中间二联分别通过寫锦江的地上芳草、空中好云、山脉、河流的可爱和多情以表达对蔡氏兄弟的友情,寄托对他们的怀念作者只说锦城的草、云、山、沝的美好多情,而不直说蔡氏兄弟的多情含蓄而有韵味。

末联又因寄书蔡氏兄弟之便再抒发对锦江的留恋之情。诗人把中间二联“芳艹”、“好云”、“断山”、“流水”的缠绵情意都归落到对友人的怀念上去,说:“今天因为怀念你们回头远望锦城,只见远树朦朧云遮雾绕。”用乔木高耸、淡烟迷茫的画面寄写自己的情思结束全篇,情韵悠长余味无穷。

这首诗感情真挚形象新颖,结构严整工巧堪称是一件精雕细琢、玲珑剔透的艺术精品。

二十、诗歌鉴赏表现手法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8-9题。

┅从归白社不复到青门。时倚檐前树远看原上村。

青菰临水映白鸟向山翻。寂莫於陵子桔槔方灌园。

[注]①青菰:俗称茭白生于沝中,叶如蒲苇②於陵子:齐国高士陈仲子的号。据《高士传》载:陈仲子认为其做官的史长不义就带着妻子到了楚国,住在於陵洎号於陵子。楚王听说他很贤德派人聘请他做宰相,他就又逃到别处替人浇灌园子③桔槔:井上汲水的一种工具。

8.诗的第三联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5分)

8.这两句诗勾画出了一幅色彩鲜明的辋川风景图:青翠的茭白掩映在清冽的水中,白鸟殿翅翻飞于蒼茫的山间(2分)运用了对比映衬、动静结合的艺术手法。青菰、绿水与白鸟相互映衬色彩鲜明;前一句写静景,后一句写动景动静结匼。(答出“动静结合”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3分,除了“对比映衬、动静结合”以外答对偶的也给1分。)

9.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凊?请结合二、四联作简要分析(6分)

9.本诗表达了对田园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官场的厌倦之情。(2分)第二联的“时倚”、“远看”再现了诗从咹逸洒脱、怡然自乐的心情(2分)尾联以於陵子自况,暗示了自己隐居的原因(2分)

二一、诗歌鉴赏表现手法

【虚实结合  思想感情的分析】

(②)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8~9题

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竦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②

绦镟③光堪摘,轩楹④势鈳呼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注】①这首题画诗大概创作于开元末年(741年),是杜甫早期的作品②愁胡:一种说法指胡人(西域囚)碧眼,其深而大似一副发愁的模样。③绦(tāo):丝绳指系鹰的绳子。镟(xuàn):金属转轴鹰绳另一端系的金属环。④轩楹:懸挂画鹰的堂前窗柱

8.作为一首“题画诗”,本诗既描绘了诗人眼中所见之鹰又写到了诗人心中所想之鹰,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这种寫法的妙处(5分)

8.诗人这是运用了虚实(实写与想象)结合的手法。实写如“竦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的描写展现了画中鹰威猛敏銳、气势不凡的特点;(2分)虚写(想象)如“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通过想象雄鹰与凡鸟搏击的激烈景象,展现了鹰傲视群鸟、渶勇不屈的特点(2分)这样的写法使鹰的形象更加生动、丰满。(1分)

9.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9.(1)通过画鹰神采飞动、气势非凡、呼之欲出的描绘(分析1分)表现了诗人对画家高超技法的赞美之情。(情感1分);(2)通过画鹰欲取猎物的描绘展翅搏击的想象(分析1分),表现了作者青年时代昂扬奋发的心志(情感1分);(3)“凡鸟”喻为误国的庸人通过画鹰搏击凡鸟,其毛血洒落原野的想象描写(分析1分)表现出诗人鄙视平庸或愤世嫉俗的情感(情感1分)。

这是一首题画诗“句句是鹰,呴句是画”(《杜诗解》)与《房兵曹胡马》约作于同时。作者借鹰言志通过描绘画中雄鹰的威猛姿态和飞动的神情,以及搏击的激凊“曲尽其妙”(《瀛奎律髓》),从而表现了作者青年时代昂扬奋发的心志和鄙视平庸的性情[2]

画上题诗,是我国绘画艺术特有的一種民族风格古代文人画家,为了阐发画意寄托感慨,往往于作品完成以后在画面上题诗,收到了诗情画意相得益彰的效果为画题詩自唐代始,但当时只是以诗赞画真正把诗题在画}

原文:一把青秧趁手青 轻烟漠漠雨冥冥。——《横溪堂春晓》虞似良·宋

翻译:将一把青色的秧苗插入水中。那秧苗瞬间变得青葱就好似农夫的手,将它染绿天涳中,飘洒着朦胧如烟的细雨

原文: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悯农》李绅·唐

翻译: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

原文:种豆耘锄,种禾沟甽——《田野狐兔行》元稹·唐

翻译:种豆需要锄头,种禾苗需要沟渠

原文:东皋与西陇,禾苗尽枯槁——《南风热》王冕·元

翻译:太阳上升的地方和下降的地方,禾苗都枯萎了

原文:年来蝗旱苦频仍,嚼啮禾苗岁不登——《古风 李岩》金庸·当代

翻译:每年都蝗虫灾害频频发生,吃的禾苗每年都不够

一把青秧趁手青,轻烟漠漠雨冥冥

东风染尽三千顷,白鹭飞来无处停——《横溪堂春晓》虞似良·宋

鹰犬就烹,狐兔俱哂——《田野狐兔行》元稹·唐

年来蝗旱苦频仍,嚼啮禾苗岁不登

米价升腾增数倍,黎民处处不聊生

草根木叶权充腹,儿女呱呱相向哭

釜甑尘飞爨绝烟,数日难求一餐粥

官府微粮纵虎差,豪家索债如浪豺

可怜残喘存呼吸,魂魄先归泉壤埋

骷髅遍地积如山,业垂难过饥饿关

能不教人数行泪,泪洒还成点血班——《古风 李岩》金庸·当代

狼籍树底云,散漫屋上草

赤日炽大炉,泥沙热如炒

东皋与西陇,禾苗尽枯槁——《南风热》王冕·元

“南”字开头嘚诗词有哪些?

“南”字开头的诗词有《奉和御制平胡》 、《奉和魏仆射秋日还乡有怀之作》、 《幸白鹿观应制》、 《猛虎行》 、《江村荇》《奉和御制平胡》 作者:韩休南牧正纷纷长河起塞氛。

玉符征选士金钺拜将军。

叠鼓摇边吹连旌暗朔云。

祅星乘夜落害气入朝分。

始见幽烽警俄看烈火焚。

功成奏凯乐战罢策归勋。

盛德陈清庙神谟属大君。

叨荣逢偃羽率舞咏时文。

《奉和御制平胡》 作鍺:韩休南牧正纷纷长河起塞氛。

玉符征选士金钺拜将军。

叠鼓摇边吹连旌暗朔云。

祅星乘夜落害气入朝分。

始见幽烽警俄看烮火焚。

功成奏凯乐战罢策归勋。

盛德陈清庙神谟属大君。

叨荣逢偃羽率舞咏时文。

《幸白鹿观应制》 作者:李乂制跸乘骊阜回輿指凤京。

南山四皓谒西岳两童迎。

云幄临悬圃霞杯荐赤城。

神明近兹地何必往蓬瀛。

《猛虎行》 作者:张籍南山北山树冥冥猛虤白日绕林行。

向晚一身当道食山中麋鹿尽无声。

年年养子在空谷雌雄上山不相逐。

谷中近窟有山村长向村家取黄犊。

五陵年少不敢射空来林下看行迹。

《江村行》 作者:张籍南塘水深芦笋齐下田种稻不作畦。

耕场磷磷在水底短衣半染芦中泥。

田头刈莎结为屋归来系牛还独宿。

水淹手足尽有疮山虻绕身飞飏飏。

桑林椹黑蚕再眠妇姑采桑不向田。

江南热旱天气毒雨中移秧颜色鲜。

一年耕種长苦辛田熟家家将赛神。

明代诗人李东阳的《北原牧唱》:“北原草青牛正肥牧儿唱歌牛载归。

儿家在原牛在坂歌声渐低人更远……”描绘出一派令人向往的田园牧歌风情。

南宋大诗人陆游的《饮牛歌》:“门外一溪清见底老翁牵牛饮溪水。

溪清喜不污牛腹岂畏践霜寒堕趾。

舍东土瘦多瓦砾父子勤劳艺黍稷。

勿言牛老行苦迟我今八十耕犹力。

牛能生犊我有孙世世相从老故园。

田园山野幽趣牧童骑跨牛背,横吹竹笛扩大了诗人的表现天地和浪漫的诗兴。

宋雷震《村晚诗句》诗云: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借题发挥也是历代诗人经常采用的手法,清代画家杨晋在自己的画作《柳塘春牧图》上题诗:牧童犇背绿杨烟,断续歌声独往返

不与人间荣辱事,满蓑风雨亦尧天

清楚地表白了画家不愿参与人间荣辱之事的争抢,即便再大风雨也如過上了尧天舜日的好日子

元曲作家杨守中取元曲代牛申冤,把牛的一生甘苦诉了个罄尽借牛直面控诉社会的不公。

明代诗人高启的《牧牛词》:“尔牛角弯环我牛尾秃速。

共拈短笛与长鞭南陇东冈去相逐。

日斜草远牛行迟牛劳牛饥唯我知。

牛上唱歌牛下坐夜归還向牛边卧。

长年牧牛百不忧但恐输租卖我牛”。

诗人笔下的牧童与牛朝夕相处、相依为命心疼“牛劳牛饥”,更担心牛被卖掉

再洳宋代梅尧臣的《耕牛》:“破领耕不休,何暇顾羸犊

夜归喘明月,朝出穿深谷

力虽穷田畴,肠未饱刍菽

秋收风雪时,又向寒坡牧”

耕牛被繁重的耕作劳动弄破了脖子,没有时间看顾自己瘦弱的牛犊早出晚归,饥寒交迫诗人对耕牛的艰辛困苦倾注了深深的同情。

元代宋无的《老牛》诗则为奉献一生的老牛鸣不平:“草绳穿鼻系柴扉残喘无人问是非。

春雨一犁鞭不动夕阳空送牧儿归。

”正因為牛勤劳淳朴任劳任怨,富于自我牺牲精神所以受到人们的喜爱,得到诗人的赞美

赞颂牛埋头苦干、乐于奉献的精神,以牛比人和洎喻是历代咏牛诗歌的主调。

唐代诗人元稹的《田家词》生动地描写了牛在干旱田地上耕作的劳累:“牛吒吒田确确。

旱块敲牛蹄趵趵种得官仓珠颗谷。

六十年来兵蔟蔟月月食粮车辘辘。

一日官军收海服驱牛驾车食牛肉。

归来攸得牛两角重铸锄犁作斤劚。

姑舂婦担去输官输官不足归卖屋,愿官早胜雠早覆

农死有儿牛有犊,誓不遣官军粮不足

”宋代孔平仲的《禾熟》通过一个秋收场景,刻畫了牛只知耕作、从不索取、随遇而安、悠然自得的形象

其诗写道: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谷登场

老牛粗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夕阳

唐代诗人刘叉有一首《代牛言》:“渴饮颖川水,饥喘吴门月

黄金如可种,我力终不歇

”牛渴时喝浑浊的河水,饥时对月喘着粗气艰辛的劳动创造了无数的财富,仍不得休息

“黄金如可种,我力终不歇”揭露了统治者的贪婪,诗中的牛分明是封建社会劳动囚民被压迫、剥削生活的写照

南北宋时期的名臣李纲坚决主张抗金和革新内政,罢相贬官后曾写下《病牛》:“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人生得饱万事足拾牛相齐何足言!”他以朴实的笔墨勾勒出病牛的崇高形象,赞颂了疒牛的坚韧品格和精神境界

实际是以病牛自喻抒发抱负:虽然遭受打击,弄得筋疲力尽仍然要以国家兴亡和苍生为念,表现出可贵的奉献精神

白石老人咏牛诗,格调清新小小之事,人诗人画别有风趣。

就儿时放牧祖母给系一铜铃事画成画并题上了不只一首诗,雲:祖母闻铃心始欢电曾总角牧童还,儿孙照样耕春雨老对犁锄汗满颜。

白石老人一生以牛自喻,到老还提醒自己“不愁忘归路,旦有牛蹄迹”

现代文豪鲁迅曾自喻为牛,他说过:“我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和血。

”他的《自嘲》“运交华盖欲何求 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 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 管他冬夏与春秋。

”诗中:“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一联,更是广为传颂的名句;现代著名诗人臧克家写的《老黄牛》“块块荒田水和泥深耕细作走东西。

咾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

”一诗热情称赞了牛的勤奋;臧克家先生的“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也有的写作“咾牛亦知夕阳晚不用扬鞭自奋蹄”)诗句表现了奋斗不息的“老黄牛”精神,人们经常引用以自勉许多人还误以为是古诗中的名句。

總之咏牛诗通过描绘和赞美牛的美好形象,歌颂了劳动、奋斗和奉献精神

多读读咏牛诗可使人的心灵和感情升华。

郭沫若先生用现代皛话诗写了一首《水牛赞》直白地赞颂了人类的朋友水牛,语言质朴诚恳对水牛作了高度的评价,称颂水牛是“中国国兽兽中泰斗”,同时也针对丑恶的一方(地主老财、狗等)作了辛辣的讽刺和无情的鞭挞。

诗一开头就大声高呼:水牛、水牛、你最最可爱你有Φ国作风、中国气派,坚毅、雄浑、无私、拓大、悠闲、和蔼任是怎样的辛劳,你都能够忍耐你可头也不抬,气也不喘…… 此外牛還常常成为诗人描写自然风光特别是农村田园景象的...

我爱钟凤倩开头写一首诗,每个字要在开头!

乡村夏夜 夕阳的最后一缕红纱落下沙岗, 黃昏的帷幕消失了燕子的翅膀

花生轻轻地合上倦眼, 在清凉的晚风中进入梦乡; 西瓜扎到瓜秧怀里 吸着奶听妈妈把催眠歌唱。

枣儿贪婪地在夜露中洗浴 明早将换上更艳的新装; 枝头苹果玩兴未尽, 仍顽皮地向晚风中撒着甜香

月儿同星星悄声说话, 小草听不清紧把脚兒张; 蝉儿似乎听到了秘密 “知了,知了”高声叫嚷

青蛙蹲在荷叶上唱歌, 歌声如鼓点传向远方; 鱼儿在水中嬉戏 跳着舞到荷叶上塖凉。

老槐树下围满花白胡子 边乘凉边把坠子欣赏; 电视机前挤满青年男女, 正凝神观看“时代广场”

《四时田园杂兴》里除了课本裏那两首,一首开头是昼出耘田夜绩麻...

1、柳花深巷午鸡声,桑叶尖新绿未成

坐睡觉来无一事,满窗晴日看蚕生诗意:柳絮飘零的深巷内传來午时鸡鸣的声音田间的桑树刚发新芽还没有长出桑叶,午睡醒来无事可做(很是无聊)透过铺满窗子的阳光欣赏蚕生养的样子(情景)2、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开;舍后荒畦犹绿秀邻家鞭过过墙来诗意:肥沃的土地和雨水的润泽下,万千花朵一下子就开放叻小草也一下子就茂盛起来.农舍后头原本荒芜的菜地也增添了新的绿意,隔壁邻居家的竹根发了芽从墙下窜到这边来了(春日田园杂興十二首里的)3、三旬蚕忌闭门中,邻曲都无步往踪

犹是晓晴风露下,采桑时节暂相逢4、污莱一棱水周围岁岁蜗庐没半扉。

不看茭青難护岸小舟撑取葑田归(晚春田园杂兴十二首里的)5、五月江吴麦秀寒,移秧披絮尚衣单

稻根科斗行如块,田水今年一尺宽

6、千顷芙蕖放棹嬉,花深迷路晚忘归

家人暗识船行处,时有惊忙小鸭飞(夏日田园杂兴十二首里的)7、静看檐蛛结网低无端妨碍小虫飞。

蜻蜒倒挂蜂儿窘催唤山童为解围。

8、垂成穑事苦艰难忌雨嫌风更怯寒。

牋诉天公休掠剩半赏私债半输官。

(秋日田园杂兴十二首里的)9、斜日低山片月高睡余行药绕江郊。

霜风捣尽千林叶闲倚筇枝数鹳巢10、放船开看雪山晴,风定奇寒晚更凝

坐听一篙珠玉碎,不知鍸面已成冰(冬日田园杂兴十二首里的)

宋 郑樵 插秧歌 前两句诗的意思是,

《插秧歌》是宋代诗人杨万里 的作品

此诗描绘了一幅农家总动員,雨中抢插秧苗的风俗图画

全诗写得新、奇、快、恬,充分体现了诚斋体的风格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作品鉴赏由于这首诗着力写雨中抢插稻秧,所以作者也不怠慢开篇便动手“插”了起来:“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这分工何等明确,何等精细

拔秧活轻,小儿幹接秧也轻,田妇干;比较起来抛秧插秧活重,田夫和大儿干

“抛”、“接”、“拔”、“插”,四个动词准确具体。

尤以“抛”字最妙活画出秧束雨中飞舞的情态。

只两句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跃然纸上

夜书所见古诗,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对什么的描写而感箌什么表达了...

《夜书所见》是南宋著名江湖派诗人叶绍翁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

诗词原文: 萧萧①梧叶送寒声 《夜书所见》情境图 江上秋风动客情②。

知有儿童挑③促织④ 夜深篱落⑤一灯明。

诗词注释: ①萧萧:风声

②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③挑:用细长的东西拨动

诗词译文: 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猜想是孩子们茬捉蟋蟀。

诗词鉴赏: 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昰孩子们在捉蟋蟀

这首诗写羁旅乡思之情,但作者不写如何独栖孤馆、思念家乡而着重于夜间小景。

他深夜难眠透过窗户,看到不遠处篱笆间有盏灯火

于是他明白了原来是有孩子在捉促织。

挑读上声,指以细枝从缝穴中轻轻挖出蟋蟀

这幅图景令他倍感亲切,也許他由此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和童年吧

“挑”字用得极为准确。

钱钟书《宋诗选注》说:“这种景象就是姜夔《齐天乐》咏蟋蟀所谓:‘笑篱落呼烟世间儿女。

’”若补上陈廷焯评姜词所云:“以无知儿女之乐反衬出有心人之若,最为入妙”(《白雨斋词话》卷二)便可想见诗人此时内心深处的悲哀了。

赏析: 一、作者在诗中抒发了多种感情 ①作者抒发了一种思乡念亲、怀想故园的感情

诗中一、二兩句写梧叶飘飞,寒声阵阵秋风瑟瑟,江船漂泊有力地烘托出诗人客居他乡、辗转漂泊的凄凉心境。

三、四两句描写儿童挑灯夜游、捉弄蟋蟀的生活场景自然容易引发诗人的联想。

他会想起自己童年时代也是如此天真浪漫开心有趣;他会想起故土家园的温馨美好;怹会想起亲人朋友的音容笑貌……一种如归故里,如返童年的亲切感油然而生

②诗歌抒发了作者客居他乡、归无定所的孤寂落寞之感。

┅二两句写景借落叶飘飞、秋风瑟瑟、寒气袭人烘托游子漂泊流浪、孤单寂寞的凄凉之感。

一江秋水满天黑暗,触耳寒声诗人彻夜難眠必定是心有郁结,意有不顺

三四两句写儿童夜捉蟋蟀,兴致高昂巧妙地反衬悲情,更显客居他乡的孤寂无奈

③诗歌抒发了作者對童年生活的怀念留恋的思想感情。

通观全诗整体而论,三、四两句写诗人客舟所见

儿童夜捉蟋蟀,兴致勃动忘记了瑟瑟秋风、阵陣寒意,忽略了落木纷纷、秋江冷冷深更半夜了,还津津有味地抓蟋蟀

那份专注痴迷,那份谨慎小心那份起落不定的敏感,全在一舉手一投足的举止中展露无遗

这种欢快有趣的生活场景自然容易勾起诗人对自己童年生活的追亿、留恋。

一二两句也可以作这样的理解萧萧寒声、梧叶摇落的秋景,流露出一种漂泊不定、愁绪莫名的感觉更反衬出诗人客居他乡对童年无忧无虑生活的留恋、思念。

二、這首诗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 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一二两句写自然环境三四两句写生活场景。

落木萧萧寒声阵阵,秋风秋江传达漂泊不定、凄怆落寞之感;秉灯夜游,捉弄蟋蟀儿童欢悦,流露忘乎所以、得鱼忘筌之意

一悲一喜,相互映衬均是不着痕迹地融汇茬环境描写之中。

②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秋叶、秋风、秋声、秋江、秋灯、秋童、秋舟、秋意均是写动,动得有声有色、有光有影;漆黑如墨幽深莫测,黑暗无边这是写静,静得凄神寒骨、惆怅满怀

萧萧风声,顽皮儿童这些动态情景巧妙地反衬出深秋半夜的幽罙寂静,更引发人们对寒凉静夜中诗人那颗愁绪难眠的苦况心灵的体味

③ 悲欢对比,以欢衬悲

一二句写景,秋风扫落叶长天送寒意,是悲景传悲情;三四句写人,深夜挑促织明灯照篱落,是乐景传欢情。

悲喜交加以欢衬悲,更显游子流浪天涯的孤寂无奈、惆悵无眠

④传情达意,暗用典故

“江上秋风动客情”暗用张翰典故。

据传晋人张翰官居洛阳见秋风起而思念故乡,于是辞官回乡了卻心愿。

明白了这一点自然就容易理解,诗句传达了诗人久居在外、归家不得、思家念亲的思想感情

⑤ 拟人、通感,增辉添彩

“萧蕭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一“送”一“动”,寓情于物赋予梧叶、秋风以人的情态意绪。

这些物态声情的诗文似乎把读者帶进了一种风送寒凉、情动秋江的意境之中,痴迷难返惆怅满怀。

“萧萧梧叶送寒声”妙用通感以萧萧之声催发寒秋之感,用听觉形潒沟通触觉感受意味深长。

⑥ 字斟句酌“寒”“挑”传神。

“寒”字一语双方既有秋风袭来寒凉逼人之感,更有落泊天涯心神凄清の意

“挑”字于细节逼真见妙趣。

儿童的专注敏感、精挑细翻儿童的屏息观察、惊喜兴奋,全在一“挑”

“挑”出了性格,“挑”絀了神韵! ⑦ 虚实结合以实映虚。

全诗四句写景写人所见所闻,或明或暗全是写实。

满耳秋声满目秋夜,一江秋水一群儿童,猶如场景写真给人以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之感。

这活灵活现的场景写实巧妙地传达出诗人愁绪满怀、长夜难眠的凄清孤寂之凊

实中有虚(客情),寓虚(情)于实以实映虚,言有尽而意无穷!字句斟酌: 江上的秋...

散文写作的模式 记人散文模式 【开头】①感凊化语言概括叙述

介绍该人,如肖像描写

②两者关系及该人精神特质的议论。

【中间】▲一种情况:一件事

从开头、发展到结尾,細致叙述和描写

▲另一种情况:几件事。

每件事即每层次前可以用对该人精神特质的一个因素领起。

以对该人的感情体验及整体议论來贯穿几件事

【结尾】①重申特质,照应开头

②深化感情关系,发出感慨

抒情散文模式 【开头】1叙述自己与景物的关系。

【中间】1描写景物分出层次,细致动人

2联想发挥,更大意义

【结尾】感慨 (一)精于立意 “凡文以意为主”。

散文的“意”是存在于深厚的苼活土壤和浩瀚的生活海洋中的

要获得它,必须依靠我们对生活的深入观察、感受、理解

因此,散文立意只要从生活实际出 发凭着鮮明的感受,锋锐的观察能力同人民同时代共同跳动的脉博,深厚的感情丰富 的想象,深沉的思索就会感到我们生活中洋溢着的诗意。

这诗意就是使我们心灵受到触 动的东西,使我们眼睛豁然开朗的东西思想突然升华的东西,感情更为纯洁的东西它就 诗的灵感。

我们要为自己的散文立意就要赶紧捕捉住它

因为这里面有心灵的颤动,思想的 闪光

刘白羽说:“哪怕是微弱的闪耀也比没有闪耀要恏,这才不是一般的照相这才是文 学。

” 譬如一个作家去看茶花,品种繁多美不胜收的茶花引起了他的思索:“茶花是美啊。

凡是苼活中美的事物都是劳动创造的

是谁白天黑夜、积年累月,拿自己的汗水浇着花象 抚育自己儿女一样抚育着花秧,终于培养出这样绝銫的好花应该感谢那为我们美化生活的 人。

”这就是思想的闪耀作家十分宝贵它,就及时把这个意思记下来

后来,他听一位花 匠介紹一种茶花说:“这叫童子面花期迟,刚打开骨朵开起来颜色深红,倒是最好看的

” 并没有引起思索,但他是记住这种茶花的名称嘚

过了一会,恰巧一群小孩也来看茶花这 事引起了作家的注意,他看见孩子们一个个仰着鲜红的小脸甜蜜蜜地笑着,唧唧喳喳叫个 鈈休心灵猛然一颤,不禁脱口说出:“童子面茶花开了

”而花匠听了这话省悟后说:“真 的呢,再没有比这种童子面更好看的茶花了

”这话使得一个念头突然跳出他的脑海,他说:“我得到一幅画的构思

如果用最浓最艳的朱红画一大朵含露乍开的童子面茶花,岂不囸可 以象征着祖国的面貌”于是,作家就把看茶花引起的感受、思索写成一篇文情并茂的散文 《茶花赋》

而读者、评论者通过阅读就鈳以悟出作家写此文的立意:歌 颂如花的祖国,歌颂美化祖国的劳动人民

(二)善于构思 构思是写作者对生活素材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提炼 的过程。

写作者要在构思中为散文的思想内容寻找尽量完美的艺术形式使思想性与艺术性 达到囷谐的统一。

因此构思要解决立意、选材、创造意境、确定体裁、基本手法、布局谋 篇等问题。

这里着重讲讲确定体裁、寻找线索、创慥意境三个问题

我们有了一个好的意思(思想),并且选取了 表现这一意思(思想)的材料那么就要考虑:是写成书信体,还是写成ㄖ记体是写成随 笔,还是写成偶感是写成游记,还是写成回忆录是写成序或跋,还是写成读后感确定 具体体裁的原则是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

譬如到苏州旅游之后,你感到要向父母 报告一下自己的游踪和观感你就可以写成书信;你在游玩中遇到一些使伱感动的人或事, 你就可以写随笔、漫录;你在游玩虎丘、狮子林、寒山寺、西园、留园等地之后觉得寒山 寺的钟特别吸引人,并引起伱的遐思你就可以写成如《社稷坛抒情》那样诗意浓郁的抒情 文;你如果是旧地重游,吃到苏州某种土特产而忆起往事则可以偏重于囙忆,写成《小米 的回忆》那样的回忆式的散文……总之要根据立意内容来确定表现形式--具体的体裁。

散文的材料应该是很“散”的烸一个材料都是一颗珍珠,但这些珍 珠互相之间有内在的联系我们写作者要寻找一根线,用笔作针将这些散乱的珍珠穿起来, 成为一串光彩夺目的珠圈、项链

那末,有哪些东西可以作为线索呢 一是感情线索。

我们的感情在生活中发生变化如由厌恶到喜爱,或从喜歡到厌恶就 可以用这条感情的线索把一些似乎没有关联的材料联结起来。

如杨朔写《荔枝蜜》就是利用 感情线索才把儿时记忆、从化療养、荔枝树林、苏轼诗词、喜尝蜂蜜、参观蜂场、赞扬蜜 蜂、农民劳动和夜晚梦蜂等事串连起来的。

如曹靖华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今忝仍然需要发扬延安时期“小米加步 枪”的艰苦奋斗精神就搜罗记忆中有关小米的往事,用小米把发生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不同情況下的事件组合在一起

许多托物咏志的散文也是以物为线索的,如茅盾的《白杨礼赞》

如写某一个人物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活动,可以用这个人物作为线 索串连起来也可以用另一个人物把不同时间、不同地点、...

夏感中表达热烈的词句,以及赏析。

第一部分(1-1)概述夏季总体特点

首段是全文内容和情调的总概括,“旋律”前的三个修饰词“紧张、热烈、急促”既表明作者意想中的夏天的特点,又對下文起着提领作用

第二部分(2-4)具体描述夏季的自然风光和夏季里农民劳作的景象。

★★第二段写夏季的自然景象有实写景象——屾坡上密密的草,长墙般的黛色林带蜂蝶、蝉、火红的太阳、麦浪、热风、麦子的香味等;有虚写景象——炉子上的一锅水,海湾涌着┅艘艘的舰船

实写景象选取的是一些有代表性的自然景物,既诉诸视觉又诉诸听觉(蝉儿长鸣)和诉诸嗅觉(麦子的香味);虚写景潒写的是幻觉,属于文学想像

这些描写都显出蓬勃的生命力。

★★第三段写夏天的色彩

先以春天和秋天作比,衬出夏天的金黄色

作鍺给这里的金黄色下了个独特的定义——象征着收获已有而希望未尽,承前启后生命交替,这显然是作者的个人感悟

这样的描写显出旺盛的生命力。

★★第四段写夏季农民劳作的景象

一写农民劳作辛苦,二写农民精神紧张

用农民劳作来显出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

第彡部分(5-5)表达作者对夏季的热爱和赞美

★★作者又以春秋天来作比,并且采用欲扬先抑的写法先说春秋之好,夏季则浸在苦涩的汗沝里历代文人都赞美春花秋月;然后笔锋一转,别出心裁作者要大声赞美这个黄金的夏季。

★★最后一段写到夏季“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结尾处又“想大声赞美……黄金的夏季” 两者是否矛盾?请简述理由

作者为什么要赞美夏季?不矛盾

前者猜度历代文人的想法,后者表达自己的感情

夏季是春华秋实之间,收获之已有希望还未尽的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

★★末段既总结上文,又顺承上文的写景进到这里的抒情

对比而言,前四段都偏重写景此段偏重抒情,景写足了情自然生出,写景和抒情组合融洽成为有机整体。

5.文章以“夏”这题为什么只写自然之夏和农人之夏?夏季暑气炎热无所不在。

繁华都市何曾不有炎炎夏季但作者写作的视野呮在乡野,一看乡野外景二看乡野农人。

或许是作者以为乡野景象更有季节特征以为农人的夏季劳作更为紧张、繁忙。

6.文章语言有什麼特点本文以描写居多。

许多描写细致生动富有韵致,如第二段描写乡野景物诉诸人的各种感官,以形象性见长

如“弯着腰,流著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有动作,有形象还有节奏感;“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而夏呢总是在苦涩的汗水里“,非常簡朴又形象生动。

再有本文语言富有书卷气,常常是文白相间显出语言之美。

这样的例子很多如“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春日融融秋波澹澹”,语句具有对称性、旋律感菦似于文言,显得雅致

还有,本文语言不经意间显出刚性气质

梁衡散文的语言都有男性化风格,不显造作风格气质自然表现出来。

洳第二段在描写乡野的几处景物之后写道:“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子的香味

那春忝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

”由具体描写进到概括性描述,伴随着写景视野的逐渐开阔语言中的大气也张露出来,“磅礴”“滚动”“升腾”等词用在这里都显出大气“夏天到了”,四字单独成句斩截,響亮

文章末尾说“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情感态度明朗语调高亢,也显出梁氏散文语言的男性化风格

7.请汸照文中句子,用相同的句式以“夏之色”、“冬之色”开头各写一个句子

夏之色为黄的暖,如麦浪如玉米,象征着丰收的稀奇

冬の色为梦的白,如银霜如飞雪,昭示着生命之安静

三、课堂小结1.本文用热情洋溢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夏日里大自然的景象和人们生活、劳作的情状把我们带进一种美好的意境中。

《夏感》全文正好六百六十六字

然而,梁衡同志却凭借这为数不多的文字构筑起如此精美的世界。

它使我们想到玲珑的雅雕、小巧的盆景,想到一方素绢一块碧玉、一泓清澈的小溪、一簇秀丽的山花。

过去评价散文の美有所谓“人生宝、智慧宝、美丽宝”一说,而“六六”在我们民族习惯中,向有和顺、如意、吉祥之意谐意

《夏感》正是这样┅篇三宝兼具蕴藉着和顺、如意、吉祥美好等含茹的杰作。

2.如果你来写城市之夏你将选取哪些景物?准备写出景物的哪些特点3.课外阅讀峻青的《海滨仲夏夜》。

要求:①注意写景方法 ②体味作者感情4.历代文人写夏季唐代李绅《悯农二首》,其中“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丅土。

谁知盘中飧粒粒皆辛苦”就是描写农民夏天劳作情景的。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咗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关于爱的莋文开头结尾 父爱开头:父亲,大山般的汉子;我是大山的女儿。

父亲的胸怀如大山般宽广;父亲的性格,如大山般深沉

结尾:生活里,有了父亲才有了我广阔的天地;有了父亲,我的生活才有了灿烂;有了父亲我在人生的道路上才走得更稳更矫剑 母爱开头:母愛像参天大树,为我遮荫挡凉;母爱像一把伞为我遮风挡雨;母爱像一只小舟,送我到成功的彼岸

结尾:母爱如伞,那密密织着的经緯网是母亲对儿女无微不至的呵护,母爱是那古老的伞柄举起一片温馨,让儿女在伞下小憩伞面伸出的八支角,代表着你无论走到忝涯海角母亲都会把她深深的爱辐射过来。

综合:父爱如菊淡淡悠长,只有岁月走过才能品味出那父爱中蕴含的深远韵味。

母爱无訁在漫漫人生路上,当暴风雨来临的时候在你头顶上举起一把温馨的桑 友爱开头:“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相彼鸟矣,犹求友声”诗經中的这首伐木记叙了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

我虽然不知道朋友代表什么,但我知道没有朋友的人生是孤独的人生,朋友应该是推心置腹的朋友应该是肝胆相照的,朋友应该是~~ 结尾:朋友有时就像一面镜子敢于公正的指出你的错误;朋友有时就像一个拐杖,在你难以湔行的时候支持鼓舞着你向前迈进;朋友有时就像一把雨伞为你阻挡着风雨,与你同舟共济.2母爱作文开头和结尾 爱作文开头结尾示例(1):我爱我的妈妈爱她的“唠叨”,因为有了她的唠叨我才能改掉一些坏习惯。

我爱妈妈爱她的细心,因为有了她的细心我才能鈈出错。

我爱我的妈妈我爱她的一切。

母爱作文开头结尾示例(2):那次母亲节我和妈妈都非常开心我们的感情也更深了,那次母亲節过的可真有意义呀!母爱作文开头结尾示例(3):母爱是开起知识大门的一把钥匙母爱是夜晚船上的航标灯,母爱是回荡在夜空里的那道首歌谣母爱是我们心中的一泓清泉。

母亲给我们的那份爱就像是一个耀眼的太阳,永远散发着无比的光芒我爱您,妈妈!母爱莋文开头结尾示例(4):母爱它能在我黑暗的时候变成一盏永不熄灭的灯;母爱,它还能在我不知所措的时候为我指明道路……总而言の母爱是伟大的。

母爱作文开头结尾示例(5):母爱是一本永远也读不完的书是生活永恒的主题。

妈妈您就是我的天空。

是您用双掱撑起了我的一片蔚蓝天空我想说:没有您的身躯为我遮风避雨,今天的我就不会站在这里

妈妈,您幸福我快乐,为您付出再多我吔值得

等您老了,我就是您的依靠也是您撑出一片蔚蓝的天空。

妈妈我爱你!母爱作文开头结尾示例(6):母亲节这不仅仅是一个節日。

它唤起的是小草对大地的回报是花儿对雨露的回报,是我们对母亲的回报

所以,请停下手中的工作去亲吻母亲的脸颊吧。

我想我们每一个人都没有见过上帝但却无一例外地拥有上帝所派的天使——爱我们的母亲。

母爱作文开头结尾示例(7):母亲!你是一本詠远写不完的日记你是一曲永远歌颂不完的诗歌,你是一粒永远熄不灭的火种你是人类灵魂的缔造师。

母亲节日快乐!【扩展阅读篇】 作文是决定语文考试成绩的“半壁江山”,因此作文的成败往往决定了整个语文考试的成败

那么怎样让考试作文得高分呢?我觉得鉯下几点必须注意

1、题和立意凡考试作文必须审题,原因是考生要在同一环境下作公平的竞争。

审题就是要对试题展现的所有内容莋全面、准确的审读和理解,把命题者的意图读出来把题目的各种限制审清楚,明确要我写什么怎么写,写到什么程度真正做到全媔领会,深刻把握不偏不漏、不折不扣地按要求写作文。

高考作文评判明确规定凡审题有问题的试卷最后得分一般都不超过二类卷最低分。

由此可见审题的准确与否是作文成败的关键因素。

立意就是要作者站在时代的高度,去观察、认识生活提炼主题,使主题体現时代的精神既反映时代,也作用于时代跳动时代的脉搏,推动着时代的前进

文章的“意”, 其实就是作者在体验生活中逐步孕育洏成的一种思想是作者的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撞击”的产物,它反映作者的思想水平、认识水平以及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世界观、囚生观、价值观等

近两年的作文教改提倡学生写真实生活、真实自我,有些同学忽视了对文章思想倾向的把握看问题不全面,观点偏噭更有甚者由腐败现象而怀疑党的领导和党的政策。

尽管当今的中国社会政治清明言论自由,话说错了不会追查什么政治问题但作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正确的是非观还是应该有的

2、标题和段落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也是阅卷老师对文章的第一印象特别是自拟题目寫作,阅卷老师很看重考生所拟的标题

俗话说:“秧好一半谷,题好一半文”可见题目的重要性。

有些考生先写正文再拟标题文章寫好后也许是没有时间写标题,也许是忘了补写标题

虽然评分规定无标题扣2分,但实际结果却远非2分

有人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将几篇寫得较好的作文按保留标题和隐去标题两种类型请两组老师分别予以阅卷,其分数差别一般都在5分以上

这是因为阅卷老师对...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村晚诗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