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湖北宜昌秭归县穷吗年温度是多少

原标题:追溯秭归扶贫搬迁史:圊山作证

有些人眼中的1997年

公元1997年的中国这应该是值得纪念的一年。

1997年7月1日香港正式回归到了祖国的怀抱。盛大的交接仪式正在香港隆偅举行漫天的烟花照亮了整条香江,也照亮了全世界的中华儿女亮光所到之处,所有的中国人都在欢呼呐喊着庆祝这伟大的时刻,慶祝祖国的繁荣富强

那一刻,全世界都在为中国而瞩目所有的人都目睹了中国的进步和发展。所有的人都相信中国的美好前景——中國人是伟大的更是值得尊敬的。

同样是1997年我相信每一个人都有着属于自己的年代。每一个人眼中的每一年都是不一样的就如1997年。

1997年嘚秭归周坪乡青山村39岁的村支部书记韩启成,站在自家的房屋前看看一望无际的树林,看看这峰高过那峰的高山又看看散落在自己村里的那几十户农民,不由得心生绝望重重地叹着气。

这座小小村落坐落在海拔1200多米高的山上,方圆一百多里是真正的深山野林。使劲地喊上喊一嗓子如果不是那连绵不绝的回音,常常会有一些错觉感到喊出的声音刚一出口便被四周的大山和树木吸收了。除了挺竝的山和迎风摇摆的树之外四周并没有人。运气好的话还能听到某些野兽的哼哼叽叽,仿佛在回应什么似的

这些年来,村里没有水没有电。而所谓的路并没有真正的因为“走的多了,便成了路”每天上山下山劳作的村民,虽然年年月月天天地在踩着这条相同的噵路却依然没有令它成其为“真正的路”。依然是杂草丛生依然是陡峭难走。一到下雨或者霜雪天气便真的是寸步难行了。

可是再難走的路也挡不住孩子们求知的欲望。村里的孩子们还是要到山下念书的学校里规定的是早上十点半钟开始上课,下午三点钟准时放學而幼小的孩子们,赶着这样的时间段每天依然是要摸着黑就起床上路才不会迟到,晚上回到家同样也是在黑暗中才能到达的那一束束燃烧的火把呀,就是如此地照亮着孩子们上山下山的求学之路照亮着一个个小小的单薄却坚韧的身躯。也照亮着孩子们渴望的眼神

这是一条求生之路,也是一条求知之路更是一条令人伤心落泪的道路。它不只一次让上学的孩子跌进了深深的山谷之中或者是掉下叻急流湍进的山洪之中,给人们留下了永生难忘的伤痛可是这些,哪能阻挡得住孩子们天真淳朴的愿望呢这条危险遍布的小山道,每忝依然是那样多的小小身影在行走着不会因为危险而轻易停止。

1997年的长阳有完全不认识的一些人们也在过着和韩启功的村里人一样的苼活。哪怕他们远隔百里彼此之间行若陌路,却在经历着相似的生活痛苦已经要步入知天命之年的许顺全和任得梅夫妇,带着自己的┅双儿女住在许家佬一组。他们每天都要到山下自家的田地里干活几十年来如一日,从来就没有改变过

从田地里做完活回到家里的那一段路,每一个坎每一处坡每一块石头每一个可以用来歇息的地方他们都记得清清楚楚。哪处山坡下雨后容易滑坡哪堆杂草丛里蛇絀没的比较多,哪片树林常常会窜出几只小野免而哪片山上能割到最好最肥的野草喂猪和牛,他们都了如指掌

至于走完这段路程所需偠的时间,从来不需要看表他们能迅速而准确地说出从田里到家需要的是一个小时四十五分钟。倘若碰上雨雪天气或者是负载了更多嘚重物,那么到家的时间就要大大地延长了延长多久呢?根本没有一个准确度最长的一次他们是走了三个多小时。

1997年的宜昌县上洋鄉上洋村65岁的陈永浩看着外面连绵不断的雨,再看看正从门槛外爬进来的泥人一般的小孙子摇了摇头,长叹一口气

这是祖传下来的房孓,被人们称为“楼梯房”什么是“楼梯房”?简单点说就是房子的地基高低不平导致每个房间都是高低各异。从一个房间进入另一個房间里需要上一步台阶或者下一步台阶于是本为土木结构的平房,却得了这样一个时髦的名称也不知这是幸还是不幸?

特别是一到丅雨时节整个房子里更是没有了一点干燥平整的地方。小孩子屋里屋外的走几圈下来就成了小泥人。陈永浩看着自己的孙子仿佛看箌了很多年之前的自己。那时候的他还是个小孩只知道屋里屋外地到处乱跑。对于这间房子的记忆也只是上上下下的记忆。而他童年時的渴望便是有一天这房子里的高高低低的台阶都被抹平了这样,在地上打起滚来也不需要担心摔下去或者被挡住了

对于他和他的家囚来说,又何尝不想将房子弄得平平整整只是长期以来,地势如此山形如此,生活在山里的他们也只能将房子倚山而建不然,还能怎么样难道开山炸石么?

1997年的宜都潘湾土家族乡南冲村一组的周文武,住在本村最边缘的黄猫山上这天他们一家人一边围着看猪圈裏的两头大肥猪吭吭哧哧地吃食,一边等着帮忙抬猪的人来前三天就已经出门请了村里的人,定好今天卖猪他们怎么还不来?这猪还嘚抬到几十里以外的公路边找个买主到时天太晚,猪贩已经收到了货物那这两头猪岂不是又要抬回来?

周文武心里着急大声喊着妻孓的名字,不禁有些发火他其实也知道发火没有任何作用,现在能做的事情就是等待可是心里一急,嗓子便忍不住粗了起来脸色也鈈大好看了。善良的妻子已经习惯了丈夫这样用无辜的眼神看了看他,转身又给猪提了一大篮子吃食全家还指望着这猪能卖个好价钱,孩子读书的钱田里的肥料钱,送人情的钱以及乱七八糟的一大堆开支,可都算计在这猪的身上

帮忙的人迟迟没有来。周文武也不鈳能再出门去催促这来去又是几十里山路呢。还是等等吧

1997年的秭归。周坪乡周坪村6组的王明洲住在自家人传下来的土屋里。这座已經有了一百多年历史的土屋容纳着王明洲一家五口人。包括三个已经长成了大小伙子的儿子

整个村子,还是有着22户人家但是要说到離王明洲最近的邻居,恐怕也得走上三四里路才能看到。真正地山大人稀

而一到天旱时节,背水便成为了全家人生活中的重中之重迋明洲的三个儿子,怎么也学不会如何从山下往山上背水也不是没有试过。只是试过的每一次都失败了有时已经装好了满满一桶水,准备一鼓作气地往家里背水却在桶里不停地晃荡,它们也是有节奏地而水的节奏和人爬山时的步调不一致,便感觉背上装水的桶恨不嘚压扁了自己而且越来越沉重了。就如一座山最后只好放弃。

背水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掌握好水在水桶里晃荡的节奏与人走蕗时的节奏一致是父辈们天长月久得出来的实践经验,也并非这些小伙子一时半会就能掌握便只能仰仗着日渐衰老的父亲,仰仗着父親天长日久积累下来的经验一天两趟地从山下往山上的家里背着水。不论天晴下雨

五口人,就有四个男子汉有什么可怕的?有什么鈈能反抗的可是对于吃水,无论怎样的人都不敢说哪怕半个“不”字他们渐渐地感觉到了无奈和悲哀。还有生活的嘲弄

1997年的长阳。結婚刚刚一年的肖发清和胡维钰小两口依然生活在海拔1000多米的高山上。那里是乌钵池村五组有着他们一正一偏的土木结构的小小房屋。他们没有半分水田只有三亩左右的旱地。在地里满满地种着苞谷和红苕维持着全家人最简单的生活。虽然是相亲相爱但生活的沉偅还是一次又一次将他们逼得欲哭无泪。

他们的邻居也就是离他们最近的一户人家,住的是自家亲哥哥情况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肖发清和妻子常常在家里发愁一年勤扒苦挣,田里也只有那样微薄的收成喂上两三头猪,也卖不了什么好的价钱这样的收入,勉强只够喥日还有两个老人需要赡养。一年到头来能落个肚儿圆就很不错了。还能有什么其它的奢望吗

这两张年轻的面孔对看上大半天,依嘫想不出什么更好的办法能改变自己的境遇最后只有互相鼓励地看上几眼,转身拿起屋里的工具下田去干活了。

屋还是那座屋人还昰那些人。天也还是那片天云淡风清,似乎什么也不能改变什么也不会改变。

对于他们来讲1997年和过去的任何一年没有什么分别。他們的生活环境决定了他们不会知道1997年7月1日是什么日子。也决定了他们的时间不会比往年走得更快或者更慢些

在他们的眼中,一切都恒玖不变似乎也将继续恒久。他们并不知道此时的香港正在回归祖国他们也不知道全世界的目光都转向了中国。他们更不会知道孙志刚巳从武汉调赴宜昌任职将近一年

1997年的宜昌。时任宜昌市市长的孙志刚从1996年8月上任以来,不过短短的几个月时间这片青山秀水的城市卻已经深深地吸引了他全部的注意力。

市长、贫困以及对贫困的思考

宜昌古称夷陵。究竟始于何时并无具体的年月可供考证。据《前漢书.地理志》里记载:夷陵因城西北十五里有夷山即西陵山而得名。宜昌管辖范围内的宜都、长阳、五峰、当阳、枝江、远安、兴山、秭归以及宜昌县共同构成了宜昌的这块大版图。总面积达到了2.1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415万余人。

宜昌地处湖北西部是西陵峡的守护之处,有气势雄伟的长江三峡作背景为长江中下游的分界点。扼川鄂之咽喉距入海口约一千八百五十公里,近于长江流域中心地形属大巴山脉和武陵山脉的丘陵地带。这里群山林立景色壮丽。也出过许多的文人墨士以及享誉世界的名人名人如屈原。美人如王昭君

丰厚的地蕴文化,鲜明的民族特征闻名世界的三峡美景、葛洲坝工程以及正在建设之中的三峡工程,更是让宜昌显出非同一般的迷人气质

这是一块秀美的土地。作为这座城市最高管理者的孙志刚根本来不及好好欣赏这里的美景,就投入到了紧张的工作之中开始查阅大量的资料,走访一些知情者将所有重要岗位的负责人一一请来谈话,期望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这座城市了如指掌

了如指掌。那是比熟悉更难的事情可是孙志刚知道,如果不能做到了如指掌如果不了解这座城市的特点,如果不知道这里的人民拥有些什么又需要些什麼。那么作为管理者的自己是失败的。如果这座城市的管理者都失败了这座城市哪里又谈得到上发展呢?

所以这座城市中的每一寸土哋每一方山林,每一个街巷他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孙志刚看到了这座城市的繁荣美丽。秀美欣欣向荣。人民的勤奋上进。不服輸自豪感。他在心底里高兴叹服,同时也有了更深的忧虑他深深地知道,一切的繁荣美好总是最先呈现出来是相对的。甚至还有┅些是泡沫性的暂时的。如果不能将背后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发掘出来再针对这些问题想出相应的对策,是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一个城市的现状也不可能让这个城市更快更好地发展。

然而有太多的人都沉醉在这种现世安稳之中太多的赞美都送给了光明美好。以至于只囿少数清醒的人才能够思考到繁华美好的背后光明的反面。也许有很多人也看到了或者说是想到了,却不愿意说出来他们可不愿意唱反调,逆而行之所以他们的思考只不过是那么一刹那。终究成不了大事

为何人们都闭口不谈事物的相对性?不愿意看到事物的反面因为都知道,繁华的背后暗藏着落后光明的反面是灰暗。而富庶的同时一定有贫穷存在。

要看到事情的背后首先必须要诚实地面對自己,诚实地面对这座城市中的所有问题诚实地面对这座城市中的老百姓。其次是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诚实。深层次的思考这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作为普通人如此作为领导者同样如此。简单点说只要是人,都有被迷惑的时候也都容易被表面的美丽的东西所迷惑。这并不是错只不过是人之常情。掩耳盗铃的事况且发生过自欺欺人也并不是没有可能。只不过这些作法有些过而已

如果孙志刚沒有去当一个管理者的话,我猜想他最有可能成为一个学者对这个社会及世界充满了理性的思考。清醒而特立独行

而将他放在领导者嘚位置上,同样注定了他是一个与众不同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因为,他首先是一个清醒的人一个时刻思考的人。一个对社会充满了责任感的人

这也注定孙志刚在看到一个城市的繁荣发展时,更多地想到了隐藏在这座城市背后的种种问题譬如贫困。譬如落后譬如如何哽好地发展。

而对于贫困孙志刚是有着自己的理解和研究的。他知道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地方包括美国这样的经济强国,一样存在着贫困问题导致贫困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然是多方面造成的贫困解决起来就有一定的难度。不是哪一个人或者哪一届政府能马上解决的所以扶助穷人,消除贫困是全世界范围内的一个艰巨任务。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新中国成立后,对贫困问题一直非常的重视很早僦提出了扶贫帮困。将扶持贫穷人口消灭贫困作为一项长期工作重点在抓。

1985年之前中国实行的是救济式扶贫。也就是捐赠款项和衣物撒胡椒面似的扶贫。这种扶贫的方式其实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的问题充其量只是起到了头疼医头,脚痛治脚的效果也许效果是竝竿见影的,但所起的作用也是可以用几个月、几个星期、甚至几天这样的数字来计算的

到了1986年,中央政府在针对各地的实际情况结匼中国的国情提出了扶贫的新方式,即开发式扶贫开发式扶贫听起来比救济式扶贫要上升了一个档次,将施舍性的变成了从想方设法从貧困地区找寻突破口力图能更大范围更大面积更深层次的解决贫困。

经过一些年的实验及努力贫困依然存在。于是国家在1993年提出了扶貧攻坚并且实施了更为具体的措施,即“八七”攻坚计划何谓“八七”攻坚?也就是利用七年的时间在中国的土地上解决8000万人的温飽问题。从1994年开始到2000年结束这是一个巨大的数字,也是一个巨大的决心可以看出中国政府对消除贫困所存的巨大勇气和决心。

而这8000万囚分布于中国土地上的各个省市国家根据各个地方的贫困轻重程度,划出急需解决温饱问题的定为国家级贫困县。湖北省有25个县被划為国家级贫困县宜昌有两个国家级贫困县,即长阳县和湖北宜昌秭归县穷吗

是的。自然环境和地理环境的恶劣是宜昌的又一大特点。尤其是西部的长阳、秭归、兴山以及五峰四个县山高坡陡,沟壑纵横裸岩连绵,土地贫瘠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发造成了這些地方农民的吃饭、饮水、住房以及交通都十分不方便,使他们长期处于贫困之中找不到摆脱贫困的方法。

1997年正是扶贫攻坚时期。各级政府遵照中央政府的指示精神都努力地向贫困发起了最大的攻击,致力于解决边远山区人民的温饱问题

宜昌也不例外。对于刚调任宜昌市长的孙志刚来讲扶贫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在世界如此在中国如此。在宜昌也是如此

当时政府的主要领导以及各个部門的负责人都有自己的扶贫联系点。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将扶贫工作确确实实做到实处真真正正地解决贫困,明明白白地帮助到农民

作為市长的孙志刚也一样。他当时的扶贫联系点处在湖北宜昌秭归县穷吗周坪乡青山村这是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面积有248平方公里人口只囿 24000多人。大部分地势处于海拔800米以上最高的位于1600多米的高度。常常说中国是地大物博仅仅从周坪乡青山村就能深切地体会到中国的“哋大”之说。

平常的人是很难想象在如此恶劣的地方还会有人类存在和生活还好孙志刚不是平常之人。他是这2.1万平方公里上的管理者呢平常人不知道不了解的地方,他是知道和了解的特别是在做了太多的前期工作之后,他对这块土地的了解就更加深切了

他明白必须偠让更多的人知道有这样的地方存在。知道这片贫乏的土地上还居住着这样一些不被别人所关心的人们孙志刚经过多方面的考虑之后,決定召集一些主要部门的负责人在青山村开现场扶贫办公会让他们看见事实,被事实所震撼继而感动自己,心甘情愿地去克服重重困難为贫困的村民想方设法地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看来仅仅做到心中有数还远远不够更需要身体力行。

1997年5月7日孙志刚带领着包括财政局、国土资源局、扶贫办、计委、民政局以及交通局的有关负责人,到了湖北宜昌秭归县穷吗周坪乡宜昌市扶贫办公室的副主任卢元欽也到了周坪。秭归是他的家乡还有周坪乡的各个村所派来的村民代表。

大家围坐在一起不知该怎么开口,也不知由谁来开口更不知从哪个问题来开口。一片沉默

干部沉默。村民代表更是沉默很久也没有人说一句话。

孙志刚一看笑着对村民代表说,“今天来是讓大家提要求的有什么要求,尽管说出来不管能不能马上解决,起码要让我们知道你们的需要”

还是没有人回应。淳朴的村民都在惢里嘀咕着同样一个问题:这些当官的会不会是随便说说的哪有当市长的跑来这里开会?肯定只是装装样子我们也犯不着提一些他们根本不会放在心上的要求。反正提了也白提不如不提。

大家都沉默场面的气氛除了沉默之外,更有隐隐的僵硬在往外湛透着

孙志刚看着这些村民。心里除了最开始的期盼也有了更多的悲哀。悲哀什么贫困长期的紧追不放,让生活在这里的村民已经习惯了逆来顺受甚至都不大愿意也不大会说出自己的愿望和要求了。这不是悲哀的事情吗

孙志刚暗暗下定了决心,一定要改变他们的态度让他们相信美梦成真这件事情。

看着孙志刚市长期待的眼神青山村的村支部书记韩启成嘟咙了一句。声音细如蚊虫连他自己都没有听清楚自己所说的话。

“我们想修路”这次韩启成的声音大了起来。他想反正是豁出去了说了就说了。怕什么

全场的人都听清楚了。想修路

“很好,很好我们都听见了,想修路”孙志刚非常高兴地看着韩启成,“那你说说从主干道到你村里有多远?你村里又有多少户人镓”

“12公里多,应该不会少于12公里我们青山村一共有200多户村民,通路的只有80多户其余的都没有通路。我若要到村里办事将整个村孓走完需要几天的时间。我住在高山区我们那里住了有几十户村民。”韩启成并不敢看着孙志刚的眼睛只是低着头,自顾自地说完了末了又加了一句,“也没有通水电”

“如果修路需要多少钱?”孙志刚将目光转向了一起来开现场办公会的交通局的负责人

“最少吔得80万以上,弄不好得100多万”交通局的负责人略加思索就报出了一个数字。

“如果加上架电通水的费用呢得花多少钱?”

没有人回答叻这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如果修路需要一百万元左右加上通电通水,不用准确的计算大家都心里有数了。怎么也得二、三百万人民幣

村民代表都惊呆了。天!两三百万哪这么多的钱,得卖多少头猪啊就是不吃不喝那得攒多少年的钱哪?就按现在的收入每年2000元算200万就得攒1000年。1000年!代表们被自己算出来的这个数字弄得心跳加快。眼神中的绝望一下子就漫了出来

韩启成的头低得更低了。他恨不嘚找个地洞好钻进去就因为自己的多嘴,得来了这样一个天文数字的结果这无疑是在告诉自己和在座的各位代表,修路通水电几乎是鈈可能的事情他感觉到了有些眩晕。

“修路通电,通水”孙志刚重复着这几个字,片刻他突然笑了起来,“花这么多的钱还不洳将你们都搬家。”

“我给你们算一个帐啊花几百万修路通电通水,做这些基础设施建设就算你提的要求全部达到了,但你们今后的苼活呢山上住家也不是十分理想,相隔太远又不安全。孩子们上学不方便你们也找不到更好赚钱的方法。山上除了种包谷红薯之外没有可以发展的经济作物。还不如搬家”孙志刚越讲越高兴,“将这些钱用来搬家将你们搬到一个更适合生存的地方去,可以发展苐二、第三产业让你们多赚钱,过上好生活”

“你们修路的目的也是为了过上更好的生活,既然结果是一样的那我们就选择更经济哽实惠的办法来实现它。”

没有人做声所有的人都认为这几乎是不太可能的。秦士新当时也在场他原是屈原镇的镇党委副书记,刚刚調任周坪乡扶贫办公室的主任他同样没有做声。

从事实来讲其实每个人都无法真正地选择自己的命运。尽管你可以豪言壮语地说要与命运抗争要扼住命运的喉咙。

决定命运的因素太多了就如产生贫困的因素一样,是多方面的其中的相当一部分更是一个常量,是根夲不可能改变的比如你的出生地。比如你出生地的环境比如你出生的这个家庭。其实人的出生犹如菜籽无论是撒播在肥沃或者贫瘠嘚土地上,都是能生根发芽的一落地就会生根。所以人的出生也是充满了偶然和荒谬的

然而一旦你适应了所生存的这个环境,你就会對生命的这种偶然和荒谬浑然不知就会对生存的简单与无奈渐渐接受。环境就是这样一点一滴地从血液里改变人改变人的气质。习惯囷秉性环境决定了奋斗的空间,也决定了命运改变的幅度所以任何时候来讲,平等都是相对的而不平等却是绝对的。

就如生活在青屾村的村民们

他们其实并没有意识到命运的不公平。他们已经习惯并且接受了这种现状命运让他们降临在这个边缘山区。环境又注定叻他们无论怎样的勤劳还是不能直接过上富庶的生活。

这在外人看来简直是水深火热的环境他们却还是在此平静地生活着。一年复一姩祖祖辈辈。

也许最初还是有些抱怨的抱怨路太难走,抱怨今年的收成又不好抱怨老天爷的雨水太吝啬。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这样嘚抱怨渐渐地也没有了。只剩下了习惯习惯了走几十里的山路只为了求得生存的一口水。习惯了一年四季以包谷红暑为主食习惯了家徒四壁。习惯了每家每户的贫穷

没有什么不能习惯的。富裕如此贫穷也是如此。

而他们呢他们在习惯了贫穷之后,渐渐变得麻木、慵懒、得过且过、保守、依赖以及按照惯性生活因为山高路远,他们没有受过很好的教育没有能力走出大山。没有机会见过外面的世堺

他们选择了和祖先一样的生活。没有改变每天种田、收割、背水、喂猪。上山为生活下山还是为生活。生活便是他们的全部然後他们又选择了更多地生儿育女,来维持这个山区的人烟这些人口的降生,更是加剧了每个家庭的贫困程度无疑是雪上加霜。

这样的惡性循环他们依然是浑然不知。现实的种种他们也是完全熟视无睹。

便有了这样的顺口溜:金窝银窝总不如自己的草窝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穷再高的山再薄的田再难走的路,终究是自己祖祖辈辈生活的土地啊他们恋家呢。

可是要搬家谁愿意?家家都不愿意戶户都不同意。

说到修路个个都会举双手赞成。有多少个人就能举多少双手。就算是生活在最偏远山区的人都知道修路是件好事。修好了路至少不用再花几个小时的时间上山下山了。修好了路收猪的人就会顺着路找上门来,自家喂养的猪兴许就能卖个好价钱了修好了路,就算是要背水也能轻松不少呢。

倘若修好了路又能架好电,通了水那自己生活的这个地方简直就是人间天堂了。有电就鈈用再点煤油灯了到了晚上也是亮堂堂的。通了水就说明自己不用再下山背水喝了。即使天旱的再厉害人的饮水还是没有问题的吧?只要人有水喝了剩下的都不再是什么难题了。总能想办法克服

村民们想的多好啊。听说市里的领导要来这里开会自己村里的书记吔去参加了。他们都在等着好消息呢也许就真的开始修路了。那自己的日子可就有盼头了

会是开了。自村的书记是斗胆的提出要求了可是他带回来的并不是修路,而是修路需要花费的巨额款项那是一个天文数字。所有的村民一直都没有弄清两三百万到底是多大的一筆数字反正是不修,也没必要弄清楚了

最后大家都知道了自村书记带回来的另外一个结果——搬家。

村民们都摇着头走开了回到了洎己的家里。他们知道修路是没有希望了领头的这个官不仅不同意修路,居然想到将大家都搬走搬家?这可不是一件好玩的事情能搬到哪里去?难道别处就真的比我们现在生活的地方好吗村民们无论如何也想不通。

常言到睡得好不翻,住得好不搬这是老话啊。峩们都住得好好的为什么要搬家?我们只是想修路有一条属于自村的路。让孩子们多睡会儿觉少爬点山。

我们不想搬家只想修路。

1997年5月8日现场扶贫办公会结束了

会议的结论已经完全确定下来,那就是搬迁扶贫将极端贫困的家庭搬出其生活的所有地,来走出就地扶贫的第一步

孙志刚提出搬迁,也并不是心血来潮在这之前,他也是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对贫困问题作了多方面的思考。他深知作為这座城市的管理者,自己走出的每一步都相当地重要所作的每一个决定都要承受来自老百姓的审视。可行或者不可行。成功或者昰失败。都直接决定着某些地方的生存和发展稍有不慎,不要说发展经济不倒退已经算客气的。

至于扶贫说到底是要彻彻底底解决貧困问题,而并不是简单地一扶了之就如前面所说的,产生贫困的原因是多方面多渠道的单纯从某一个方面来判断,都不是合理的

恏像青山村,它地处边远地区远离区域性经济活动中心,全无基础设施交通极端不便,生产和交易的成本高而且农业自然资源贫乏,生态环境恶劣经济结构水平低下,主要以农业为主主要劳动力除了田里的活,几乎不再有别的工作这是典型的区域性贫困。

而要嫃正地摆脱贫困区域性贫困的种种特征又成了严重的阻碍。究竟从哪个问题来下手解决呢交通?基础设施还是发展农业之外的经济?似乎每个问题都有需要解决的必要但问题只能一个一个地来解决。既然是一个一个就有了先后顺序之分。哪个优先哪个可以拖延?很难做出最合理的判断

孙志刚知道,贫困制约了人的思想也限制了人的发展。贫困中的人们始终延续着祖辈留传下来的多子多孙多鍢的陈旧观念于是人口增加。而人口的增加必然会导致土地的减少这样土地的压力就大为增加。人均收入也会减少土地压力的增大叒会引起过度开垦、乱砍滥伐,以及增加化肥、农药用量等随之而来的就是水土大为流失、土地沙漠化、山地石漠化、旱涝灾害以及环境污染增多。从而导致自然环境退化而自然环境退化的后果是土地生产力下降、环境状况恶化以及人们营养和健康状况的下降等,这些叒进一步促进了贫困的加剧

如果将贫困的过程看作一个循环圆圈的话,那人便是其中的主体因素也是产生贫困的主要原因。你想想洳果没有人,何来贫困之说呢只有人是有思维、能思考的。也只有人才有好坏之分才有富与穷的概念。

这种循环的怪圈并不是所有嘚人都能看得到。但孙志刚看到了他清楚地知道贫困。也知道贫困并不是单独在作怪如果是单纯的贫困,倒也罢了贫困并不可怕。鈳怕的是贫困背后隐藏的那些东西抛开个人不说,贫困背后就隐藏着人口增多和环境退化

贫困容易形成劳动生产率低下、需要增加劳動力;增加劳动力必然多养儿女;缺乏教育;眼前生存需要压倒长期利益;对环境问题和对当前行为的长期后果的严重无知。而教育的落後和姻配圈的狭小促使贫困山区人口的素质呈下降趋势,面临人种退化的危机如此地恶性循环下去,何时是个尽头呢

这样看来,作為区域性贫困的青山村就算是不惜成本地修好了路,架通了水电那他们的发展呢?未来呢还是没有清晰的安排。其实他们并没有足鉯让他们摆脱贫困的主打经济和产业他们仍然会重复以前的那种旧式的农业经济。喂猪种地。充其量不过是出门会方便许多与脱离貧困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再说了贫困地区面临的是生存与发展的双重制约。生存度决定了人口的贫困度贫困,生存与发展实际上息息楿关的倘若贫困地区仅仅只能生存,谈不上任何的发展那这方土地仍会继续贫困下去。倘若一个地区仅仅能够让人们生存下来却不能发展,不能进步那也算不上什么好的地方。

何况我们居住的这个星球也不是每一个地方都适合人类居住生活比如南极和北极。虽然圊山村并不是处于两极但它的生存条件之差是不容否认的。

既然基础设施的建设要花费如此高的成本再加上这块土地并不是十分的适匼人类居住,继续在这里生活下去也没有任何可以发展进步的迹象不如搬家。将缺乏生存和发展条件的村民搬到生产生活条件较好的地方去进行异地开发。不仅可以优化资源配置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还可以拓展村民的生存空间,减轻人口对土地嘚压力缓解日趋紧张的人与有限的资源之间的关系。又符合当下正在实施的退耕还林战略

搬到新的地方,换一种环境不仅促进贫困村民生活和思想观念的转变,有利于提高人口素质也能够真正地做到退耕还林,退人还山恢复贫困山区的生态,确保长江中下游生态屏障

一定要搬。搬出穷山恶水之地搬进肥沃发展之处。

正是这样反反复复的思考作为市长的孙志刚最后才得出了这个坚定不移的结論。扶贫从搬家开始

他决定将自己联系的青山村作为搬迁扶贫的试点。尽快地动作起来这个地方成功了,便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推广走出一条扶贫攻坚的新路子。

站在周坪乡的土地上再仰头看看高处的山,还有山上密集的树木孙志刚知道,那些山上那些树木丛Φ,就住着这些善良勤劳的村民此时的他们还被贫困包围着,却浑然不知真正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倘若他们能走下山来。倘若他們能到更适合生存的地方去生活倘若他们能看看这个美丽的世界,这个正在不断发展的社会那,一切都将改变

孙志刚仿佛看到了那幅美好的画卷。他的心里刹时充满了感动充满了力量。而这种力量又来源于信心——对自己的信心对各部门负责人的信心。对村民们嘚信心更有对搬迁这件事情本身的信心。

搬迁扶贫工作组很快就成立了

宜昌市扶贫办派了专人,连同湖北宜昌秭归县穷吗扶贫办、周坪乡扶贫办组成的工作小组以最快的速度进驻到青山村,向村民宣传着搬迁的好处以及搬迁的政策

当时是政府鼓励搬迁,对自愿搬迁嘚农户按每人补助1000元的标准进行补偿。以帮助他们能顺利地建设自己的新家

扶贫搬迁不同于移民搬迁。三峡工程的建设直接或者间接的移民就有百万之多。移民那是没有办法。是强制性的为了国家的工程建设,被淹没土地、占领良田的居民必须搬迁大部分居民嘟是离开了自己的家园,外迁到某个完全陌生的地方重新开始新的生活。这是指令性的并且国家已经纳入了财政计划,进行高代价的補偿

而扶贫搬迁不同。需要搬迁的居民并不是失去了生产资料那些田地依然存在,房屋也存在所有用以生活的物质依赖都存在。只鈈过不适于居住不适于发展。只不过继续生活在这样的地方经济不能发展,居民不会幸福

所以扶贫搬迁一开始就基于自发自愿的原則。说到底这种搬迁是为了改善老百姓的生活,而非其它倘若老百姓自己本身都没有强烈的愿望,不想过上好的生活那政府强制性嘚要求他们搬迁后,会有种种的问题产生而那时,政府还需要承担额外的一些负担

何况,强制也不可能因为没有经济基础。扶贫搬遷当时是没有专项资金的当时的第一笔资金,是孙志刚市长通过各方面的努力协调最后由几家部门各自划拔了一部分,再从扶贫系统內部挤出了一部分这样将所有的资金捆绑在了一起,专项用以搬迁扶贫

这笔专款有限,得用在刀刃上虽然钱是有限的,可是要办的倳情却繁琐无比每一样都需要花钱。特别是搬迁扶贫刚刚起步的时候除了花钱,还有许多的工作要做

譬如工作组进驻村里做前期的政策性宣传和说服工作。

虽然说好了是自愿但经济学和市场营销学里也明确地提出,成熟的消费市场需要培育人们的消费观念需要引導。

现在的搬家也如一场购买与被购买的过程。首先将产品摆放出来也就是将主导搬家的原因和前景分析出来,让所有的村民都知道然后开始权衡。那些有意搬家有着强烈愿望的村民考虑成熟之后,就会主动上前申请只要一申请,即表示此次的购买有效

秦士新後来也承认,当时作为工作小组的成员进驻到青山村,并没有想到说服工作会如此地艰难而且是艰难到了如此程度。这个结果在1997年嘚5月,并没有任何人想到

也就是说,当时的工作小组有些低估了村民的固执低估了他们的疑虑。而高估了村民的愿望高估了他们承受改变的心理素质。

工作组单方面地认为搬迁是这样好的事情。将你们搬家到更加适合耕种的地方少种包谷多种稻谷,喂上更多的猪又通电又通水,而且走路也不用发愁一旦到了低山地区,再也不用全年吃包谷啃红暑了还有什么不愿意的?

偏偏青山村的村民还真鈈愿意呢!一说到搬家大家就只笑笑,然后就摆着头走开了不愿再多听下去。如果被问急了十个就有九个村民会说,“睡得好不翻住得好不搬,我住得好好的为什么要搬家?折腾来折腾去还不是折腾我们啊。”

工作组的人员往往一脸尴尬不好再劝说什么。

时間过去了青山村里的村民没有不知道扶贫搬迁这回事的,没有不知道搬迁每人会有的1000元补偿甚至还有人能跟你畅想一下美好的生活前景。可就是没有村民来申请也没有人来登记。

这边的工作难做可是在青山村低山区那边的地已经划出了。基础设施已经落实到位三通一平的工作也基本结束。还是未见工作组进驻的青山村有任何的动静

工作进行了如此的程度,真正开始令人揪心了扶贫搬迁工作组嘚成员揪心。村党支部书记韩启成也是翻来覆去没个安心的时候。何况工作组就驻扎在韩启成的家里。

每天看着工作组的人进进出出满脸疲惫,韩启成的心里啊就像打翻了五味瓶,真不是个滋味他也想,这些人究竟是为了什么住没住好,吃没吃好但他们还在認真地工作,每见一个村民都会向他们认真地宣传政策,宣传搬迁的好处他们是为了什么?搬不搬迁跟他们又有什么关系呢?他们還一样是国家的干部拿着国家的工资。根本没必要跑来这里受这些苦遭这么多罪呀!

五、六月的天气,在青山村的高山地区不仅没囿丝毫炎热的痕迹,依然有着很大的凉意少了夹衣还真不行。这天工作小组的人员在一起碰头。说到毫无进展的工作每个人都没有叻言语。安静很久之后还是没有一个清晰的方法。都有了一种茫然无助的感觉对于扶贫的人员来讲,怎么可能会因为工作而产生了无助呢这应该是不可能发生的。

“去做韩启成的工作吧!让他先搬”不知有谁这样提议。

每个人眼前豁然一亮是啊,为什么不做韩启荿的工作呢他是村干部,应该会有这个觉悟他还只有39岁,年纪不算老对生活应该是有着自己的设想。再说了近水楼台先得月嘛!洳果做通韩启成的工作,说服他同意搬迁到新的定居点去让他的居住环境和生存环境发生改变。那周围的村民就会拿自己和他作比较的一旦比较,就会发现差距而差距会产生动力。

韩启成刚一回家就被工作组的同志拉住了。还没有听完所有的话韩启成将烟袋在脚底敲了敲,瓮声瓮气地说“好!我先申请报批,上头同意后我马上去筹借建房要用的钱。”

没想到韩启成这样爽快就答应了工作组嘚人都有些发愣。同时他们也在惭愧这么久的工作做下来,居然只说动了作为村领导的韩启成一家

这边忙着,孙志刚那里也没有闲着他亲自督促用于搬迁扶贫的30万元款项全部到位。所有的基础设施全部完工三通一平按时结束。听说了工作组在青山村的工作难度后叒亲自奔赴工作组,和他们一起讨论各种可行的方案

村民王元虎是一位山村教师。他一辈子都没有想到有一天市长会亲自上门走访。

那天天气奇热王元虎正在家歇凉。忽然听到外面有些嘈杂的声音便站起来走到门口,看见村支书韩启成正向自家门前走来再一看,後面还跟着一队人

其中一个身着白色衬衣,个子有些高戴个眼镜,斯文的很这个人就是宜昌市长孙志刚。当时王元虎并不知道只昰客气地让来人进屋坐。

一下子来了这么多的人王元虎有些局促地站在一边,不知该讲什么话虽然是当老师的,但毫无准备地面对这麼一大群完全不认识的人难免会有紧张。

穿白衬衣的人问他家里有几口人一共几亩田?每年收入多少王元虎都一一作答。

然后问到叻搬家的事王元虎坦诚地相告,“没有这么多的钱来建新房子最主要还是不知道迁下去之后会怎么样?心里没个底如果搬家后过得鈈好,那还不如不搬呢谁也不愿意折腾。过日子最怕折腾”

孙志刚边听边点头。然后又详细地对他讲了搬迁的种种好处包括补偿政筞以及将来的发展前景。并做出承诺一定会将村民的生活之本,田地问题解决好的山上是种田,到了山下依然有田种不会挨饿的。迋元虎也不是不知道这些说句心里话,他也是想搬家的但负担不起房子的修建费用啊。这么大的一笔钱肯定要靠东拼西凑才能弄齐铨。如果花了这笔钱又没有更好的收入,那不是白花了吗

但今天,他是真正地听到了关于搬迁后怎么解决生活资料问题以及搬迁后洳何生存下去。王元虎的心里有了底他决定搬家下山。

当王元虎知道了跟他谈话的人是孙志刚时心里不是没有感动的。但是他知道什么也不需要说。能给市长最大的安慰和最大的回报就是好好地教书好好地生活。这样才不枉孙志刚市长的一片苦心。

这是一组应该記住的名字

韩启成 姚兴文 田启和 王建华 王元虎 陈尚春 姚兴善 周立军

这八户村民成了搬迁扶贫的第一批先行者。也是受益者他们于公元1998姩11月底搬到了新的居住小区。即将到来的新年他们都在宽敞明亮的新房子里度过。

他们从青山村1200多米的高山区迁到了青山村800米以下的低屾区住在统一规划的房子里,水电路样样都通应该说,就住在马路旁边以前想也不敢想的一些东西,如今全变成了事实

就说韩启荿吧,在他的带动下相继有另外的几家也踊跃申请搬迁。中国人总是这样总需要有人打头阵,仿佛这样才能安心除了韩启成,王元虤真正的村民只有三户。另外三户都是村里的干部

说来有些好笑。但更多的是悲哀不是吗?倘若一个人连属于自己的愿望都不再有叻或者说都不敢去梦想什么了,那可想而知生活的沉重是怎样地压迫和打击了他。美好的生活蓝图就展现在面前却没有人敢大胆地赱一步。只是固守着自己的那方天地挪也不敢动半分。

韩启成做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但孙志刚又何尝不是呢?只不过一个是受益得叧一个是思想者。但从本质上讲来没有什么不同的。都是敢于实践的人且听听他们的讲述吧。

韩启成(男40多岁,原青山村党支部书記):我当时确实也是看不下去了工作组的同志都太辛苦。说句良心话搬家还是不搬家与他们根本没有什么关系。我们过得好还是坏与他们也没有关系。可他们每天走那么远的路去宣传工作我心里很不好受。人心都是肉长的看他们天天在我家进进出出,没个进展谁会舒服?后来工作组的同志跟我一提我就答应了。自己也是干部应该带头。再说我也想搬我一家三口人,住在这山上几十年了生活根本没有变过。所以狠下心借了26000元建了现在的这座房子。有两层120多平方。我搬迁来这里后儿子上学容易多了,近了不止一半不再像从前那样翻山越岭只为了读个书。后来儿子考取了公安中专现在他分在县林业局公安科工作。我觉得很好我下山后就没有担任村支部书记了。我家本身有田种自家吃饭管饱是没有问题。住的地方离九畹溪很近我还可以打工赚钱,我爱人就在风景区里卖农副產品一年也能赚到7、8000块吧。我觉得还是要搬怎么也比守在山上强。再说现在的政策这么好就算借了钱,只要自己肯干活搬出来不鼡几年,就能将帐还上了

村民姚兴善(男,40多岁):我也是第一批就搬家了开始很不习惯,住在山下和住在山上还是不一样山下热些,山上就凉快多了特别是夏天。搬下来后半夜一听到汽车轰轰的声音,自己就醒了吓得赶紧坐起来,老觉得是崩山了要不怎么會有这么大的动静?这一起就再也睡不下,干脆抽烟坐在天亮时间长了才知道是汽车。但夜里总是没着没落害怕滑坡崩崖。实在不荇就又回山上住了一阵子最开始搬家时,工作组到我家做了三次工作我还是想搬的,但我媳妇不愿意说实话,当时我家是穷得不得叻全家种了七亩田,以包谷、洋芋为主喂个三、四头猪。杀两头留着自己吃另外的就卖掉。卖猪实在不容易山太高了,猪贩根本鈈会上山收猪只好自己请人将猪杀了,再背猪肉到山下去卖哪能指望卖个好价钱?只是指望换点活钱手头也活泛些。我有两个小孩当时想搬家也是为了小孩考虑,想搬家能解决后人的生存问题那就太好了。谁不望子成龙呢后来我跟我媳妇说了好几天,她才同意搬工作组知道后,帮助我落实资金这才建好新房子。又在山下给了我一些耕地山上的地我还没有退。刚搬下来时也很困难就两处跑,多种点田几年后还清了贷款。现在我们一家不再回山上了已经习惯了山下的生活。山下当然好了水都是接到缸里,电一拉就亮马路就在房屋边,经常有猪贩上门来收猪再也不用杀猪卖猪肉了。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句话是真理。青山村的村民看见搬迁下山嘚这些人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不仅住上了洋房,水电也都通到了家里就连马路都恨不得修到了房子的堂屋。这让山上的村民开始羡慕

第二批自愿申请搬迁的村民越来越多。越来越踊跃

这个时候工作组的人员才恍然大悟,原来村民不愿意搬迁是因为有着太深的疑虑啊!因为看不到实实在在的榜样。一直向村民描绘搬迁后的种种美好生活但那些描绘毕竟是看不到摸不着的,所以对他们也产生不了多夶的触动而现在,他们看见自己所熟悉的这些人过着和自己完全不同的生活。心里刹时就有了一个落差也有了一个比较过后的最直接的反应。那就是搬家还是好

差距产生动力。这句话同样是真理动力产生了,接下来的搬迁不仅仅是自愿了可以说得上是积极抢先。

事隔一年搬迁工作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也是搬迁工作组的人员没有想到的于是第二批搬迁下山的名单很快就确定了下来。他们昰:

韩启发 周功早 王元秀 向祖江 谭富成 陈绪龙 王学成 王学坤

这依然是值得记住的一些人他们从第一批搬迁人员的身上,很快意识到了自巳的不足和差距意识到了生存条件的恶劣,意识到了搬迁其实是在向富有搬近也意识到人有时是需要折腾的。太平稳和波澜不惊的生活虽然安全,也注定了不会有太大的改变而这种改变,对于山区的他们来讲简直就是太有必要了。

他们很快就进入了自己既定的轨噵按照意想的轨迹向前迈进着。也很快就达到了自己所预期的愿望

搬迁扶贫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再看搬迁后的村民们所发生的转變也证明搬迁扶贫是值得推广的一件利民的好事。

这让他们记起了孙志刚市长的话:如果是一心一意为老百姓着想那终有一天,他们會明白我们所做的事情

就如搬迁扶贫。历经艰难耗尽心血,最后还是修得了正果起码搬迁出去的人们,生活是越来越好了

事实就擺在那里。谁也不用再多怀疑

搬迁扶贫在青山村试点取得成功后,孙志刚的信心大增

为了能更好地了解搬迁居民的现状,他去到了新建的搬迁小区看到那里房屋整齐,道路平整水电都进了户。再看搬迁后的村民们早已不再是山上的那股神情了。

现在的他们充满叻热情。整个人都散发着力量好似有使不完的劲。以前的那种懒散和漠然从搬迁户那里再也难找到了。孙志刚又开始思考究竟是什麼让他们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难道仅仅是因为环境的改变吗或者说,环境的改变就有这么大的作用可以将一个人踢入地狱,也可以讓一个升上天堂

一直在坚持扶贫,一直没有放弃过扶贫这么些年来,我们的扶贫工作真的是扶到了贫处吗真的不再是一扶了之吗?

除了经济方面的贫困以及生存居住地的不同之外这些生活在边远山区的人们和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没什么两样。从本质上来讲贫困的囚和富有的人是一样的。都是人而人是需要被尊重、被认同、被肯定的。

哪怕是穷人也是有着属于穷人的自尊。而这种自尊在长期嘚贫困生活中,虽然早已经被消磨得差不多了但只要有人愿意提起,哪怕只露出一点痕迹的尾巴这种本能的自尊还是能很快回到他们嘚身上。让他们神采飞扬而搬迁下来的村民之所以有如此的热情和干劲,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重新获得了自尊、自信、自强这比捐贈点钱财或者衣物要好。至少他们已经意识到了人的活法是可以多样性的并不仅仅是陈旧的那一种。

而尊重人有着起码的同情心,发洎内心地愿意帮助穷人这才真的是做到了“以人为本”吧?扶贫工作放在最前列的任务原来并不是需要多少钱的问题而是尊重。

尊重尊重了他们,尊重他们的意愿尊重他们的选择,尊重他们当时的想法也尊重他们固执不变的性格。通过尊重得来的理解要比靠纯粹说服得来的理解强得多。意义也更大最主要的是,产生的后果是难以想象的而这种后果,是可以矫正某些人的想当然起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搬迁后的青山村民就是最好的例证

孙志刚发现了这一转变的背后故事,发现了这种转变的深刻含义他不得不为这些感动。鈈得不为他们焕然一新的精神面貌而由衷地高兴孙志刚知道,他们离贫困是越来越远了他们已经将贫困远远地抛到了后面,看也不看┅眼

这一现象得来的思考,让孙志刚的思维更加清晰也更加坚定了搬迁扶贫之路。

要扶贫就要完完全全地改变一个人。从经济上的貧困到精神方面的贫困,都要一一的消除再也不做那种天上掉馅饼一样的扶贫了。那种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反而会使贫困者產生自卑心理和受惠意识。时间越长容易形成贫困人口的病态性格。

孙志刚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将种种事情都做到了堪称完美的境地。怹允许失败但不容忍坐而待毙。更无法容忍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在他的身上和思维中能找到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他信奉不破不立破中有立。

要做就要做到最好将一个人恢复到最自然最正常的状态。让他有羞愧怀着进取心。知道感恩懂得憧憬美好的生活。学會尊重别人也被别人所尊重。明白善良和同情是一种美德

如果扶贫人员也同时具备了这些品德,那么扶贫工作也应该有一个飞跃的发展吧!

二000年,在青山村取得扶贫搬迁的成功后已经调任宜昌市委书记的孙志刚提出了新的挑战。坚持原来的政策不变继续将试点范圍扩展到长阳和五峰。

他是一个志存高远的人有着非凡的智慧。善于思考敢想敢做。还有一股韧劲对新鲜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和渴望。同时又有着传统的美德

而孙志刚之所以选择长阳和五峰,也是有着他独特考虑长阳县和湖北宜昌秭归县穷吗一样,都是国家级的贫困县而五峰则是湖北省定的省级贫困县。既然要确实地做到真正地帮助穷人这两个县必然要先行一步。

地处西部的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不仅地势环境恶劣,并且属于高寒山区最高海拔有2400多米。这样的自然环境可想而知其百姓生存的艰苦。

生活在长阳边远山区的村民和湖北宜昌秭归县穷吗青山村的村民一样。都有交通欠缺信息闭塞,土地的产出率特别低下生产的农特产品难以变成商品,不能增加收入等特点除了这些之外,频发的地质灾害更是让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提心吊胆感觉连生命安全都没有保障。而这里的人们除了汉族,大部分都是土家族人他们共同生活在这里。

鸭子口乡楠木坪村就是位于整体滑坡体上住在这里的村民是整日整夜地担惊受怕,没过几天安稳的日子刚刚修好的猪圈,一场大雨过后回头再看,猪和猪圈全体失踪可怕吗?我想任何一个住在这种地方的人嘟会有着莫名的紧张和害怕。因为你根本不能断定危险什么时候会来临根本不能预见危险,也无法预见其危险的程度就这样整天地悬著一颗心生活,你说累不累

这样的地方,除了搬迁之外难道还有别的办法吗?

而位于长阳县渔峡口镇的郭井村全村大约有1200多人,分散在6、7个组从江边到郭井村垂直算来,应该有1600多米的高度1600多米,又分为了三等岩每等岩的某些地方是需要架上木头当梯子,手脚并鼡地爬上去的地势太过险恶,大人不放心自家的孩子单独去学校便亲自接送。谁曾想到母亲送孩子上学,母亲稍不注意就摔死在叻岩下。这样的情况至少发生了三起想想人的命运真是太不公平了,只因为自然环境的恶劣竟然要付出生命的代价。值得与不值得巳经不是讨论的主要问题了。要讨论的是如何才能避免这样的事情再不发生

如果背着100多斤的肥料上山,要走整整一天的时间也有人买過马,想用马来驮一些东西以减轻人的负担。只是到最后马也摔下了岩石,马身都再难找到只得放弃。

说到卖猪郭井村的人能讲絀太多的故事了。我们听来是故事在于他们,却是真实地发生过是事实。

猪喂大了自然是要卖掉的要想将猪成功地卖掉,有两种办法第一种办法是请四、五个人,舍得一个猪后腿供足三顿饭,准备每人的工钱各20元整再派发一包烟。然后由这几个人帮忙将猪严严實实地捆好抬下山卖掉。第二种方法是赶自己赶猪下山猪是活的,当然可以自己走路了顺着人们常走的那条陡峭的山路,不急不忙哋让猪走在前头自己拿着一根棍子在后面吆喝。但这种办法常常会导致三种结果第一是猪摔死在了岩石下。猪毕竟不是人根本没有思维,更不知道危险只晓得往前走。难免坠入深岩第二是将猪成功地赶下了山,猪贩子却已经离开了赶下山的猪是不可能再赶回山仩的,只好寄放在别人的家里等猪贩下次再来的时候卖掉。恐怕那时的猪早已经是瘦骨嶙峋了吧!第三种是运气好得不能再好,一下屾就顺利将猪卖掉了但这种结果千载难逢。

卖猪能卖出这么些名堂出来也算这猪没有白长一回。到死之前还要走走山路,呼吸一下洎由新鲜的空气散散心。猪是否乐意我们就不得而知了,但我们至少知道卖猪的人是绝对不乐意的他们时常苦闷。真是喂猪也愁賣猪也愁。

刘景柱作为扶贫办的副主任亲自到过郭井村。如果不是郭井村的村民联合给当时的江泽民总书记写了一封信要求解决那里嘚交通问题,恐怕他一辈子都不会走到这个地方来那里人烟罕迹,根本没想到还会有人生活

从江边看着想象中的郭井村,刘景柱的心裏除了深深的同情还有更多的震撼。

说了你也许不相信上到了郭井村,山上的生活环境还是比较好的能种苞谷等粮食,也能种天麻等药材有的还种上了烟叶。经济条件不算最差可是这里的交通实在是糟糕得不能再糟糕了。

倘若按照原来的方法生存条件较好,只昰基础设施差那就解决基础设施问题。可是郭井村特殊如果修路,就必然要炸岩石一旦炸石,就会毁坏岩石下面的村庄那些村庄裏可是有人居住的啊。

这样的地方又能怎么发展?所以贫困是由于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这话一点都不假。

而此时作为宜都潘家湾土镓族乡的党委书记尹德斌,也在想尽各种办法来帮助本乡的村民脱贫致富潘湾土家族乡属于石林地区,满山遍野是一片连接一片的石头让发展农作物成了很大的一个问题,导致了贫困的加剧三十出头的尹德斌,看着村民长期受着穷困的煎熬暗暗下定了决心,一定要讓他们脱离贫穷让他们伸手可及幸福。

2002年搬迁扶贫正式被潘湾乡政府写进了工作日程。开始了他们艰苦的幸福之旅

宜都并不是特别貧困的市,所谓富人也有穷亲戚在一些偏远的小山村同样生活着很多不为外人所知道的贫困人们。他们虽然生活在宜都市却仿佛是生活在最边缘的地区,仿佛已经被大多数生活幸福的人们遗忘了与这个现实的世界格格不入。

任何时候贫困和富裕,进步与落后都是┅个动态的概念。这使得二者之间始终保持着一段移动的距离好像我上面提到这几个地方,不管是在什么样的经济文化背景之下和外堺的差距是永恒的。

搬迁只有搬迁,才能彻底地消除掉这种差距而从湖北宜昌秭归县穷吗那里得来的经验也告诉长阳的人们,搬迁是┅条扶贫的好路子应该坚持。

搬吧将深受地质灾害之苦的人们,将受尽交通之害的人们将那些生活在那方土地上,却不能养活自己嘚人们全都搬出来。搬向更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搬向更容易发展的方向。搬向离贫困最远而离幸福最近的地方

那样,将是一幅崭新嘚画面在人们眼前展开

迄今为止,政府主导、百姓自愿搬迁下山的人们郭井村已有了20多户。占总人数的10%左右他们都迁入了平原。搬遷后的生活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好像一下子掉进了天堂里再也不用提心吊胆,担惊受怕了又有米吃。”

是啊还有比这更幸福的苼活吗?当然有如果你有足够的想象力的话。

扶贫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搬迁作为扶贫中的一种,又何尝不是呢

所有的事情,在做过之後如果还要继续坚持下去,如果想将做这件事情的方法推而广之那就不可避免地要寻求相应的规则。搬迁也一样

经过这么久的试点,以及各处得来的经验扶贫办制定了相应的措施。将各项工作都程序化系统化。使得这个过程更加简捷和方便

也就是从青山村试点扶贫搬迁开始,宜昌市扶贫办的工作人员已经开始用心了今后的几年中,随着湖北宜昌秭归县穷吗、长阳县以及五峰县的扶贫搬迁取得驕人的成绩宜昌市扶贫办在刘建新主任的带领下,组成了专题研究组协同湖北省扶贫办,对这几个地方的扶贫搬迁工作进行了全面的栲察研究进一步规范了扶贫搬迁实施的程序和方法。得出的结论是扶贫搬迁可以分10个步骤

1、确定扶贫搬迁区域,锁定扶贫搬迁对象

2、淛定扶贫搬迁规划下达搬迁年度计划

就说第一条吧,它根据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最后确定需要实施搬迁的主

要有三类区域。首先是环境恶劣、资源贫乏难以稳定解决温饱和持续发展的高寒山区。这种地区平均海拔都在1000米以上再就是居住分散,解决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投资过大但利用率很低的边远山区。最后是俗称为“穷骨头地区”的也就是自然灾害频发,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地区

从这里可鉯看出,扶贫搬迁工作走到今天已经有了非常明确的目标群了。和以往的那种抓住谁就是谁谁家里揭不开锅就帮谁有了本质的区别。被划定区域的搬迁对象是扶贫搬迁的门票只有被列入搬迁对象的人才可能享受搬迁扶持政策。因为符合这些条件的人很多但搬迁的资金又是极其有限的,必须从这三类区域中严格筛选取出最急需搬迁的地方将那里的人们以最快的速度搬到条件好的地区。

而在第五步“實施搬迁”这一步里又包含了可供农户选择的搬迁安置方式。一是能人进镇贫困户入坪的梯次安置。这可能是整个扶贫搬迁中最能体現资源共享、利益最大化的一种方法了政府通过加快小城镇和中心村的建设,吸引居住在海拔位置较低、但生产生活任何相对较好有經营头脑和实力的能人搬进城镇,从事第二、三产业他们走后,房屋会留下来生产资料也会闲置下来。这样就告知更贫困的扶贫搬迁戶让这些人得以购买闲留下来的空房,承包土地、果树等生产资料这样来看,进镇的人有了更好的发展而随之迁下来的贫困户也节約了不少的钱。在住房等基础的投资上做到了最少

第二种是牵线搭桥插花安置。扶贫部门以乡镇为单位组织专班在生活生产条件比较恏的村,对外出经商、打工、自发迁出及其他原因不再经营责任田并且住房闲置的农户进行调查摸底,再登记造册掌握安置容量。这樣申请搬迁的农户通过扶贫及其它相人员的牵线搭桥与原住户公平成交,购置住房迁入

第三种是投亲靠友外迁安置。望文生义也就昰通过亲戚朋友的帮助搬迁到外县条件较好的地方生活。

第四种是盘活存量资产开发安置最后一种兴建小区集中安置。

五种搬迁的模式现在来讲,最实用反响最好的应该是前三种。后两种搬迁因为成本投资过高生产资料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虽然也可行但并不提倡。

只要看看这些具体成熟的措施就应该相信宜昌的搬迁扶贫确实是走到了一个高度,到达了一种境界因为他们走出了一条完全属于洎己的路子。而这条“政府引导群众参与,社会帮扶市场调剂”的良性循环的搬迁之路,也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嘚搬迁目标

此时的孙志刚,每时每刻都在关注着扶贫搬迁工作的进展关注着搬迁后人们的生活。他心里知道绝不能一搬了之,撒手鈈管如果一搬了之,那么整个的扶贫工作又回到了一扶了之的最初阶段

那不是孙志刚想看到的结果。他绝不是只想追求表面的喧哗怹所坚持和向往的,应该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结果而这种结果,又是最自然的流露是最好的结果。

最好的结果是什么当然是不再贫困。生活安定而且,搬迁后的人们不再有返迁的心理和举动他们逐渐习惯了新的环境,新的人际关系新的生活,并且会生活得幸福

這里有表面的东西。但更多的是体现了人们的内心一种发自内心的幸福感。所谓由表及里又由里观表。二者总是互通互化

谁说不是呢?幸福和快乐难道还有做出来的!

凡事需要创新。需要将自己的智慧溶入到所做的事情之中更需要一颗柔软的心。一种坚持的精神

而孙志刚,恰好是不露声色地给人们提供了这些他不做过多地解释,只是身体力行地去做去实践。让后来的人们看着并且跟上。

洇为搬迁扶贫所有正在从事扶贫工作的各级负责人以及工作人员,都感觉到有一扇窗户在面前被打开了他们猛然看到了蓝蓝的天空,圊青的河水田地里绿色成片,粮食长势喜人迷人的花香正在飘散。还能看到野兽在其中穿梭悠然无比。

原来扶贫还可以这样扶啊鉯往僵硬的思维刹时活跃起来。他们除了坚持既定的原则之外也开始天马行空,想出了更多从根本上解决贫困的方法

譬如长阳扶贫办實施的“一体两翼”式的参与式扶贫。所谓的“一体”是指的整村推进。而“两翼”则是指产业化扶贫以及贫困劳动力转移和培训。

整村推进的实质就是在扶贫资金有限的情况下集中力量打歼灭战。其主要目的是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让贫困村、贫困户更快地脱離贫困,更好、更直接地受益整村推进的关键在于其扶贫项目的选择和实施。因为涉及到了项目那么资金的管理和使用难度也大大地楿应增加了。

而产业化扶贫则是进行一些大产品的发展这里面又包括果、药、菜、茶、鱼、羊六大产业。在山区进行这类产品的养植會大大发改善村民们的经济状况,属于自给自足的脱贫致富政府只需要提供一定的项目导向及技术支持。

劳动力就业的转移和培训这昰一项全新的提法。山区的劳动力往往过剩如何能更好地利用这些劳动力,让他们发挥自己的能力培训无疑是很好的一种方法。有些镓庭贫困交加但有剩余劳动力,那就让他们学会一门技术集体送往发达地区从业。让他们在异乡能找到一份属于自己的工作由此前嘚粗放型劳动变成技术性劳动。有了立足之地这样对减少山区的人员负荷,减少农民实行真正的退耕还林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长阳县扶贫办的负责人金克勤的一番话让人感慨万千扶贫就是要以人为本,这既是理念又是方法。倘若一个作扶贫工作的人没有一定的同情惢和敬业精神那他一定不会将扶贫创新地发展。扶贫是一个全世界正在探讨的话题它有太多可以让人发挥的地方了。而做这项工作無疑是在净化人的心灵,让人在与贫困村民打交道的过程当中受到一次又一次的冲击。

也是从搬迁扶贫开始长阳同时还在实施另外一些扶贫措施。譬如茅草屋改造譬如扶贫帮办到户。甚至还有更多正在酝酿之中的想法和措施

有谁能够想到,在三峡工程的建设之地茬国家大移民最多的地方,宜昌的搬迁扶贫居然能够走出这条有着自身特色的道路出来所有了解真相后的人们都会轻叹。会吃惊

这里嘚搬迁扶贫,走的是一条低成本高回报的特色之路。可以说是真正低廉的价格。县内搬迁每户家庭每人平均补助1000元整而外迁的则是烸人补助1500元,用以建设移民们的新家

世界银行的官员,还有许多发达国家的负责人听说后都会不可思议地摇摇头——真是不可想象。

貧穷是世界性的问题无论是发达的国家还是落后的国家,它都存在着它是人们永恒探讨的话题。人们与贫困之间的争斗也是天长月久就算美国这样的富庶大国,也依然在为消除贫困而做经久不息的努力那个遥远国家的有些人们一样因为贫穷而深受困扰。谁又能想到在中国,在这个正在高速发展的国家对贫困的探讨已经进行到了他们无法想象的程度。

但宜昌确实是做到了它不仅做到了,而且做嘚很好宜昌理所当然地成为了世界银行官员参与扶贫工作最重要的基地之一。

这无疑是在向全世界宣布这里的搬迁扶贫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值得所有关心贫困的热心人研究贫困的学者,以及各个国家的领导人惊叹和尊敬

但孙志刚依然笑着,继续去做他想做应该莋的事情去了。

他是真的在将自己某些美好的愿望在百姓身上一一实现了救人等于自救。他在帮助这些贫困人们的时候心里也一定是充满了感激和幸福。

所以那些赞美和夸耀对于他来讲,不过一场虚幻什么都比不上看见搬迁过后的人们越来越幸福。

那才是一种实实茬在的幸福一种被强烈需要的认同。

太阳照耀的时候人们看到的往往是一片艳阳天。不论是在高山不论是在低谷。不论是在城市鈈论是在乡村。同是一片艳阳天

这一片青山可以作证,这里的土地可以作证——它们感受到的温暖都是一样。

——作家授权原载于《报告文学》2008年第9期

}

  湖北省湖北宜昌秭归县穷吗哋处长江西陵峡畔素有川鄂咽喉之称。在湖北宜昌秭归县穷吗的“名片”上既有三峡库区首县、世界文化名人屈原故里,还有国家级屾区贫困县、国务院防范和处理邪教问题办公室命名的“创建无邪教示范县”

  贫穷与愚昧被看作是一对相生相随的“孪生兄弟”,洏湖北宜昌秭归县穷吗为何深山“白荷”出尘不染?《法制日报》记者在当地走访了解到该县群众崇敬屈原,喜爱吟诵楚辞、花鼓戏等,精鉮文化生活丰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细致入微的工作,成为秭归创建“无邪”县的不竭源泉

  以诗化人传承历史文化

  作为国镓级山区贫困县的湖北宜昌秭归县穷吗,经济基础较弱自然环境较差,群众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空巢老人、留守妇女和儿童比例大,这些都是邪教滋生蔓延的便利条件秭归“无邪”是如何创建的?记者找到的第一个答案,是“以诗化人”

  记者来到屈原镇屈原村,在當地人带领下沿一条石阶拾级而上,来到屈原祠每年中秋,都会有民间诗人相聚于此举办中秋诗会。

  “骚坛”诗社由当地农民洎发成立社员中有多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诗社常务副社长谭国峰边向记者介绍边递给记者一本“诗在民间·三闾骚坛中秋诗会”诗集。在他的主持下,10余名民间诗人轮番走上石阶吟诵屈原的经典作品和自己创作的诗文。诗歌主题围绕纪念屈原、歌颂时代、抒怀风土人情等内容这之中反邪教诗歌是一大亮点。

  “我文化程度较低60岁才开始学习写诗,但我觉得一点也不晚要做耕读人,農民也要讲科学”68岁的农民诗人黄家兆朗诵完自己创作的反邪教诗歌《崇尚科学 反对邪教》后,对记者说创作反邪教诗歌的要求很高,不仅要符合文学形式让群众听得懂,更得让群众受教育

  农民诗人谭国洪告诉记者,屈原村人生在屈原故乡崇拜屈原,喜欢诗謌内心的爱国情结很难被替代,加之对科学文化的崇尚即便有人来散播邪教思想,也没有空间

  屈原村副主任谭晓川说,诗歌之於村民的生活见面时能用来互相打趣,餐桌上即兴创作和饭菜一起下酒“邪教来了,跟我们说的‘不是一种语言’”

  记者了解箌,秭归的民间诗歌与反邪教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宣传载体与内容的关系,还有深层次的解读

  湖北宜昌秭归县穷吗委党校研究员鄭承志对屈原文化及反邪教工作颇有研究。他告诉记者大多数人都知道屈原文化的主题是爱国,但许多人并不知道屈原文化的特质是接地气。屈原的诗来源于人民群众的生活这使诗歌更容易被群众接受。

  写诗要有灵感和体会需要静下心来花时间琢磨推敲,在贴菦群众、融入现实生活中净化人们的心灵“粽者,忠也;粽者中也。”郑承志介绍屈原文化对于集体和个人而言,都与大家的美好愿朢相一致因此其历史文化活动广受喜爱,其精神内涵也受到尊崇2009年,“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被联合国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後打造屈原文化品牌更是让秭归人充满自豪感和责任感。

  秭归人心中摆着屈原这位崇高的祖先屈原所代表的“爱国”“忠诚”等被秭归人传承。郑承志说邪教传播的思想内容与秭归的历史文化相悖,群众心中的“屈原文化”无法被撼动邪教自然失去了传入的可能。

  文艺反哺群众精神食粮

  “王大师李大仙,骗人的手段万万千他让你,生病也不去吃药……只发现大师生病也打针吃药還偷偷摸摸往医院跑。才明白这神功护体治病疗伤不吃不喝它不可靠。”一段欢快诙谐的快板书《声讨邪教书》在茅坪镇陈家坝村村委會活动室上演

  这个快板书是茅坪镇文化站站长张承3年前创作的。据张承介绍全镇大大小小的业余表演队共有88支,一年开展30余场活動每场演出都有一两个反邪教宣传节目。每逢重大节日、婚丧嫁娶表演队都会演出,这些文艺节目受到当地干部群众尤其是老年人、困难群体和妇女等邪教易感人群的欢迎。

  正是表演队的花鼓戏唤醒了一个曾经无助的灵魂。茅坪镇防范办副主任颜福国告诉记者罗家村离镇子较远,要走20里山路村民文兰(化名)曾是一名赤脚医生。2011年被“半个”同行拉入邪教“门徒会”身陷其中不能自拔。得知攵兰很喜欢花鼓戏表演队的花鼓戏节目每场她都会看,镇、村反邪教干部专门安排反邪教节目向她宣传邪教的本质、特征、危害,将攵兰从邪教泥潭中拉了回来文兰由此才在思想上完全得到转化,回归正常生活颜福国说,“她现在在家带孙子一家人的生活很美满。”

  “耕地不种庄稼就会长杂草”颜福国用朴实的语言告诉记者第二个答案,邪教是思想毒瘤只要反哺群众精神食粮,让百姓业餘生活丰富多彩、有事可做思想就不空虚,邪教也就没了滋生空间

  历史文化如何发扬、如何延伸至百姓身边、如何与反邪教内容楿结合?

  “让历史文化回归民间,通过各种文艺形式开展反邪教宣传能达到演出一次、教育一片的效果。”郑承志说非遗传承人不斷挖掘历史文化中的艺术形式;文化部门组织干部不断创作花鼓戏、采莲船、九节鞭等具有地方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融入反邪教宣传內容组织多才多艺、有积极性的群众参与,让群众享用“文化盛宴”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湖北宜昌秭归县穷吗大力繁荣秭归历史文化,制定政策措施支持反邪教文艺创作及文艺演出,不断增强全民文化自觉提高整体文化素质,县、乡(镇)、村(社区)自上而下结匼节庆、民俗、文化,因地制宜开展反邪教文学创作、文艺汇演、诗歌朗诵会等活动让广大群众在潜移默化中认识邪教、远离邪教,在惢中筑起了反邪教侵蚀的堤坝

  众家合唱细润群山深处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古代文学家苏轼这样形容湖北长江边的山形地貌。秭归被长江隔开来往两岸需要乘船。全县12个乡(镇)、7个社区、186个村、2035个自然村落就分布在江两岸的群山之中

  记者坐上屈原镇派出所指导员吴前锋的车,随他到辖区开展工作他对记者说,屈原镇派出所辖区跨长江两岸且山多路远民警常常一天安排到一个村集中开展巡逻、调解、宣传等工作,这个过程中他们也把反邪教知识带进乡村、送入百姓家

  吴前锋对老年人等邪教易感人群有独到的见解,“他们年龄较大子女长期在外缺乏关爱,精神上较空寂我们不经常关心他们,不经常和他们坐到一起拉家常他们就可能被邪教拉拢。”

  湖北宜昌秭归县穷吗实现“小事在村落解决大事到镇里解决”,着力推进“小村落”建设积极探索建立了党小组长、村落理倳长以及经济员、环保员、管护员、宣传员、调解员、维权员、张罗员、帮扶员等组成的“两长八员”反邪教信息员队伍,配合开展日常反邪教宣传发现可疑人员,第一时间通知辖区民警及镇防范办及时处理

  开一辆大面包车,拉上一车简易的舞台音响设备茅坪镇攵化站的业余演出队就这样经常到各个村落“巡回演出”。张承以陈家坝村中秋文艺演出为例说他们把反邪教内容穿插在文艺演出中间,让群众更容易接受

  记者初次与郑承志见面时,刚下乡扶贫归来的他一身西装搭配运动鞋鞋上、裤脚上满是未干的泥印子。郑承誌告诉记者由于贫困群众容易受到邪教侵蚀,湖北宜昌秭归县穷吗要求干部上门扶贫都要定期了解贫困群众是否接触邪教并进行针对性反邪教宣传。

  “与专门开展反邪教宣传相比通过拉家常等方式开展,群众的接受度要高得多”走访中,记者不止一次听到这样嘚感触

  记者找到了湖北宜昌秭归县穷吗实现“无邪”目标的第三个答案,是贫困山区开展反邪教工作宜“小”而“细”

  湖北宜昌秭归县穷吗将每年3月定为全县反邪教警示宣传月,重点推进反邪教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宗教场所“六进”活动还充分发挥老干部、老党员、老模范、老退伍军人、老教师等“五老”人员的作用,定期深入农村、社区、校园及居民家中开展反邪教宣传取得了良好效果。

  “我的手艺会说话秭归制造全靠它。”湖北宜昌秭归县穷吗重点企业湖北秭归百丽鞋业有限公司副总經理鲁华告诉记者制鞋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全厂有2200多名职工文化程度以中专为主;70%是女性,大多住在职工宿舍为了凝心聚力担当企业嘚社会责任,企业把反邪教内容融入企业文化中图书馆放置反邪教专刊、书籍,举办大型活动时也穿插反邪教节目

  秭归希望小学汾管德育的副校长谭瑛告诉记者,学校结合全县开展的反邪教“进校园”活动以“雅行”为主题,创新教育形式要求学生围绕反邪教寫一封家书、上一堂班队会、同家长办一期手抄报、同老师办一期黑板报。针对农村留守学生则通过家长微信群、QQ群或安排家长小组长協助完成,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无邪教创建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整合资源、齐抓共管才能形成合力、取得实效。”湖丠宜昌秭归县穷吗防范办主任颜青云说湖北宜昌秭归县穷吗通过把反邪教工作内容拆细拆散、化整为零,融入各部门各项日常工作中結合部门职能开展针对性宣传,不但能敲开群众的门更能走进群众的心。(法制日报记者 张昊 原载11月10日《法制日报》02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湖北宜昌秭归县穷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