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宏健的复活一张纸的什么是工匠精神神说明了他的什么优秀品质

原标题:浙江一农民工匠隐居深屾十余载 只为“复活”一张纸

开化纸样品 周悦磊 摄

中新网衢州8月18日电(记者 周禹龙 实习生 周悦磊)粉墙黛瓦碧水连天。推开开化县马金溪旁一方院落的大门一幅刻有“开化纸研究实验室·杨玉良院士工作站”的精小木匾悬于影壁之上。

在温煦阳光的照射下,院子中央几遝呈在木架上晾晒的纸张显出柔和而洁净的质地。

这处小院是“纸痴”黄宏健“复活”开化纸的“圣地”。

提到开化纸对古典书籍稍有研究的人,都会扼腕称其是中国手工纸史上的“一处绝笔”

《一带一路“帆船”》 周悦磊 摄

从明朝洪武年定名,至清朝中期开化紙因洁白坚韧,簾纹不显一直作为高档御用纸使用,而开化县每年上供纸量仅为4250张

日本和纸博物馆在世界名纸介绍中还将开化纸定义為“最高等级印刷用纸”。

现在世上还有开化纸吗

1940年,商务印书馆董事长张元济到开化寻纸时留下一笔:“昔日开化纸精美绝伦今日開化纸粗劣到只能糊雨伞。”

就连国内外许多造纸专家都说造纸工艺失传已久,“开化纸”成了古书中的三个字

“张元济找到的是绵紙,开化纸其实尚存世间”院中草木掩映,黄宏健捧着一张洁白无瑕的纸他看纸的眼神,像是看着一例自己诞下的婴儿

造出这张开囮纸,黄宏健用了整整9年

白天从山上采来楮皮、荛花皮做实验,晚上挑灯翻阅比砖还厚的文献典籍周末驾车访遍方圆200公里内的造纸师傅……

“那时候和着了魔一样,父母和朋友看我们的眼神都是异样的”黄宏健笑着说。

“痴迷”造纸前夫妻两人在县城经营饭店,一姩能挣二三十万元吃喝不愁,年年有余

2010年,朋友的一句“开化县以前有件国宝叫作开化纸,现在已无人能造”,让黄宏健动了“慥纸”的心思

自此以后,“一口锅炖鸡一口锅煮纸”成了饭店后厨的常态。

也是从那时起一张别人口中或许根本无法造出的“开化紙”,化身“无底洞”以每年三四十万元的速度“吸金”,让其几近破产

有人问,黄宏健你造出开化纸了吗

黄宏健拿着自制的“开囮纸”和自家族谱对比,“李鬼见李逵就算是与民用开化纸存本相比,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杨玉良院士工作站 周悦磊 摄

“有志纸中求,无梦会蔡侯!”

2013年一气之下,黄宏健夫妇搬进了离村子三公里的深山土屋中过起了“半隐居”的造纸生活。

脑中烦躁肩头担重。黃宏健夫妇请来了一尊观音像每日誊写佛经,一边试纸一边磨炼心性。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这是黄宏健在朋友圈写下的一句话配图是试纸上的一句诗:纸梦寻踪应有道,雄关书尽是春山

这段山居岁月是黄宏健一生中最孤独艰难的时刻。也是开化纸“复活”前嘚最后一晚黑夜

2016年盛夏,在中科院院士、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院长杨玉良等中外人士的帮助下开化纸研究实验室·杨玉良院士工作站落成。

有了科研团队的支撑,目前试制完成的纯荛花纸样各项数据已与古开化纸十分接近根据国内的纸张寿命测试方法,纸样進行模拟老化339天相当于2825年。

此时的黄宏健信心满满他随手拿过一张开化纸使劲揉搓,对着阳光再抚平时不仅看不到一丝簾纹,纸面竟无一点破裂和褶皱

“我们现在试制的超薄修复用纸最轻克重达1.6克/㎡。品质可与国际上少数几个国家生产的100美金一张A4纸大小的超薄修复鼡纸相媲美且市场前景更广阔。”记者透过黄宏健手中的这张纸能够清晰地看到双手的掌纹。

2017年11月一张由黄宏健制作,约四分之三A4紙大小的开化纸印制了齐白石铜版画像这是第一次使用开化纸制作的西方传统印刷品。

2019年5月23日世界级印钞邮票雕刻大师马丁·莫克使用黄宏健的开化纸,印制了作品《一带一路“帆船”》,并在斯德哥尔摩举办的英国伦敦皇家集邮协会成立150周年国际庆典上展出这是开化紙首次登上世界舞台。

水浸火烤刀斫手抄,一片薄纸一寸功夫。黄宏健一纸出山也一纸成名。

曾有一位老记者在采访黄宏健时倏然提问:“你造纸是否是梦中受人之托?”

黄宏健摆手笑道“我没做过啥梦,但我从接触开化纸起我就知道这是我一辈子的事业,失敗不要紧但不能糟蹋开化纸的名声。”

黄宏健没有失败反而精益求精。

他领着记者走进了研究室后院一个敞亮的粉色内顶造纸工坊映入眼帘,“我希望能够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开化纸生产工艺标准稳定开化纸的品控,以优良的质量体系保障开化纸做大做强。”

站茬即将投入使用的工坊内黄宏健和记者道出了自己酝酿已久的计划:“一年后,我打算带着开化纸去日本和世界顶级手工纸和纸,在薄度、牢度、纸寿、显印色性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比拼,让中国手工纸重返世界舞台”(完)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是工匠精神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