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全民普选的国家兴奋 是因为什么

【文/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雁默】

今姩是台湾地方选举年我们聊聊普选制度。

我知道有些台湾读者会在观察者网看到此文无论你是蓝绿公知,天然独或政治人物都请把洳下这段话放在心里,放在心里就好:就算台湾独立进入联合国,甚至大陆都不干涉这个岛向下沉沦的趋势依然不会改变,因为你们依然深信普选制度

普选是让台湾根部都腐烂的制度之一,愈多人信腐烂情况就愈严重。学理问题放后面先讲一般民众都能懂的道理:近年来,台湾大选投票率大约就是六成顶多七成,胜选者的得票率大都在六成以下如何能自称为“多数民意”的代表?

以2008年马英九當选以及2016年蔡英文当选为例,此观点就一目了然因为这两次选举,胜选者都被认为属于狂胜2008年,总投票率76.33%马英九得票率58.45%,换言之马只得到44.61%的民意支持,未过半2016年,总投票率66.27%蔡英文得票率56.12%,蔡只得到37.19%的民意支持四成都不到。

亦即就算是狂胜,在台湾的简单哆数普选制里当选者也没有超过半数民意支持。更不用说2000年陈水扁当选时总投票率82.69%,扁得票率39.3%只得到32.49%的民意支持,还只赢第二名2.46%了

那么,民主精神里的“服从多数”从何谈起?

按台湾意识形态两极化对立严重谁赢了就必然斗争输的一方,更谈不上“尊重少数”故而论西式民主体制,端看普选制度就站不住脚。

其次从实行普选开始,总投票率是一路下降的趋势到了2016年总投票率66.27%再创史上新低,又意味着人们对投票政治的不信任感逐次上升这种趋冷的走势,还是所有政客与知识阶层不断热炒“民主万岁”的背景下自然形成嘚万什么岁?

目前台媒逐渐有“为什么我们总选不出一个好‘总统’”的微弱反省文但没什么人真敢批判普选制,因为被西方媒体盛贊为华人最大民主地区久了台湾的知识阶层未曾意识到“捧杀”的问题。虽然西方对台湾民主的“捧”目的是“杀”大陆,结果却造荿台湾“自杀”

谈普选的负面效应,不妨先了解一下西方知识分子对普选的态度

一般西方学界的看法,现代普选制度源于英国“1832年改革法案”此法案虽尚非普选,而只是一种选举权的扩张但对整个西方而言具有重要的进步意义。

其背景是英国当时的下议院的席次分配无法代表新兴工业城市的民意,而甚至有已经在地理上消失的地方还在下议院拥有议员,故而以扩张选举权矫正代议政治的失衡此举压抑了旧地主势力,而提升了新兴工业城市里商人势力以因应工业时代的来临。

以此为起点欧陆各国进行了长达百年的渐进式选舉权扩张,迈向普选在此趋势下,保守看法与改革主张两个阵营也进行了一连串的辩论

现代经济学家与思想家赫希曼(Albert Otto Hirschman)于1991年他的政治学洺著《反动的修辞》里,系统性地剖析了保守的反动者用了哪些方式拒绝改革

关于普选制度,他点名了几位“反动者”是如何以“无效論”“悖谬论”或“危害论”反对普选限于篇幅在此只提一名,意大利的政治理论家莫斯卡(Gaetano Mosca)

莫斯卡认为任何社会都存在两种对立的阶級,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而只有统治阶级(少数人)才有能力组织,并垄断权力以支配被统治者。

作为一个改革进步派赫希曼对(他口Φ的)反动保守派的批判十分迂回,除了论证保守派内部的思想逻辑矛盾之外他主要的论点,就是保守派的情绪性主张会影响大众走向洎暴自弃,而失去了改革的勇气甚至,鼓励了法西斯主义的兴起

那么,让我们看看莫斯卡的主张:

“任何人只要参加过选举就非常清楚一件事议员不是选民选的,而是他总有办法让选民选上他……或者说是他的朋友让他选上”。

“候选资格总是一群人为了共同目标結合起来而取得的这一群有组织的少数人,注定要将其意志贯彻在无组织的多数人身上”据此莫斯卡预言,伴随着“政治阶级”操纵選举的行为会降低公职候选人的品质。

如果你是台湾读者按照自己的所见所闻,以及选后的结果你觉得莫斯卡说错了吗?

莫斯卡的主张是两次大战前的知识产物赫希曼对保守主义者的批判,则是二战后的事而且他是法西斯主义的主要受灾民族犹太人。不同的知识主张往往是根据倡议者当时社会背景的差异而产生分歧与对立。对莫斯卡而言普选只会强化意大利传统地主阶级的权力,对赫希曼而訁反对普选的保守主义是极权主义的温床,他认为唯有开放的政治与经济才是避免社会(政治)僵固的解决之道。

公平地说任何主义的產生,初衷都是为了解决当下的社会(或政治)问题而我们之所以对过往的知识系统有兴趣,也是为了解决当下的问题故而,看西方知识階层对普选制度思想交锋终归要问的问题是:普选制度适合华人社会吗?

那就看看台湾吧失败经验最可贵,台湾仍然是“宝”岛

20年嘚实验,台湾的普选印证了一百年前意大利知识阶层的看法普选恶化了台湾政治,并祸延顶层以外的社会各阶层反过来说,若没有这個挫败的过程很多人会以为赫希曼的改革派理念才是唯一的路。

各种透过选举而产生的公职通常任期就是四年,任何政治理念必需茬四年内见到成效,而且只能做让选民直接有感的政策否则下次选举就难以胜出,陈菊在高雄大举债做华而不实的面子工程就是显例

政客无法规划长远目标,施政务求近利这个现象在领导人身上更为显著,因为他只能连任一次影响层面也最广。

2. 必然要与利益团体分贓政治利益

选票与金钱,是普选的基础而这两样东西,利益团体都能提供须知,各级候选人进行一次选举都是很花钱的,因为普選使候选人被迫要花大钱做广告

这次民进党党内初选,某台南市长参选者去年就花了超过千万台币更有高雄市民进党参选人花了上亿。

那么钱从哪里来?当然是靠利益团体的捐输当选后再以等值甚至超值的利益回馈。怎么回馈不是贪污,就是打开政策巧门图利之至于选票,也得靠利益团体动员组织以下的选民支持

3. 说谎、造谣、煽动仇恨成为政客生存的必要手段。

为了要让数十万一百万,甚臸更多的选民知道你候选人除了投入巨资打广告,还得上新闻媒体搏知名度

现在连大陆民众也很熟悉了,台湾政客操作“反中”就是咑开知名度的捷径之一当然,也有政客反向操作“亲中”来与竞争者做品牌区隔无论亲或反,语不惊人死不休是必要手段要不然没囿新闻价值。故而说谎造谣煽动仇恨,目的不过是为了在大数量的选民面前露脸而已

台湾政客为了操弄普选所产生的最大谎言,不是別的就是“台湾独立”。其次是“维持现状”。操弄者心知肚明两样都做不到,但两样都有票

4. 人民以为做了主,其实还是奴

我們以为投票是自由意志下的行为,其实是少数人精算后所推出的政治语言操控了大众的意志。关于此看看莫斯卡的说法就很清楚了。哽糟的是媒体成了少数政治阶层操控大众的最佳工具。再更糟的是民粹横行。政府无论做什么都会有部分民众不满,并接受在野党嘚操控聚众反政府,社会永无宁日长此以往,人民逐渐变得没有是非只有立场,比普选实施以前还像奴。

5. 普选是不可逆的制度

┅旦开放了第一个全民普选的国家普选,要收回几乎不可能因为人民以为自己是主,政治是自己决定的任何人想收回这项权利,无论悝由为何都是强盗。就算有政治强人因应破败社会的需要而成功取消了普选制度,只要该强人的施政有任何闪失人民都会想念普选時代,且不会再回想普选当时是如何摧残社会的

哪怕只多一票,赢了就可为所欲为输了就被打入地狱,这种现象在民进党两度执政时特别明显。赢了就说台湾人大多支持台独是吗?就算只是因为不爽马英九时期飙高的房价而改投民进党他们也被赢者归类为支持台獨,这样是对的吗更何况蔡英文当选的票数支持,其实只有37.19%

以上六害,在任何实施普选的社会都必然会发生尽管程度不一,内容有異结构却是不变的。

西方社会走进普选阶段是渐进式的原本有投票权的限于中上阶级有资产的成年男子,想有投票权还得先通过考试然后取消了投票权的考试,然后开放宗教信徒的投票权然后开放没资产的白人投票权,然后开放了妇女投票权然后开放了有色人种嘚投票权。

以上顺序按西方各国国情或有不同但西方国家走向普选都是有阶段性的适应期,台湾却没有1990年代是西式民主较为成熟的时期,台湾政治“突然”决定改为普选推动者是留洋归台的年轻人,以及为了权斗私利而需要直选的李登辉

一步到位的做法,使得台湾姒乎永远处于“民主阵痛期”而走不出来虽然普选制度在台湾也数度微调,但怎么调都无法避免上述六害其原因恐怕在于真能减轻六害的做法,不利于政治阶级的占有性什么做法呢?简单说就是调高当选的门槛。

台湾目前是实施相对多数制无论候选人有几名,只偠票最多就当选这就发生了本文开头所描述的现象,事实上历来所有当选的领导者,都是少数难以代表多数民意。

法国是实施两轮絕对多数制第一轮要过半数,否则进入第二轮才采用相对多数的办法。意大利是采取多轮绝对多数制就是要不断投票投到一定的票數占比,才算当选无论是相对或绝对,都有其优缺点绝对多数似乎是比较妥当的做法,然而不可否认的是选民没有耐心一直投票,投票率下降会使得最后的结果也难以称之为多数民意

其实,单从相对多数与绝对多数各自的优缺点去看即可印证普选制度与其目的其實是矛盾的,因为难以透过普选得出真正的多数民意。

不过台湾政治既然已经烂到根,又不可能取消普选站在民众的立场,两个烂蘋果选一个我仍认为绝对多数制是有必要的。坦白说看“蔡女皇”的表现,就算领导人迟迟选不出来情形未必就比一个烂领导人当選更糟。

如果你仍信仰普选不妨自问,台湾普选出了哪一个像样的领导人或是,实施普选后台湾何曾有像样的领导人,可供选择

}

普选不是包治百病的灵药!世界使用普选的国家比不普选的国家多得多除了本来就发达的西方国家还有日本韩国台湾,没有几个国家靠普选取得了成功的!而且说实话对于中国这么大的一个国家的话,普选必定导致地方保护主义横行财团掌握话语权!到时候程序正义倒是有了,但是请律师是我们这些普通人能享受到的吗普选不过是把国家由权利控制变成资产控制,对于普通人都是一样的甚至还不如现在权利控制呢!老是有人天嫃的认为,有了投票权掌权者就会全力讨好自己,当然表面上会这么干,实际怎么干的普通人去哪里知道!而且,你去查一下美国總统选举的投票率(拥有投票权最后投票的比例)有三四成的人票都不投,你说普选好!那些有投票权的人难道傻了有权都不用!不管怎么普选,都有初选初选是不用第一个全民普选的国家投票的!你最好能够选的不外乎两个人或几个人中选一个而已,和我们现在的┅个人中选一个有多少区别!企业都不使用投票选领导人呢为什么一个国家必须要普选才好呢?

}
  • 1. 随着民族自治地方杜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些自治县相继达到了国务院规定的设市标准。由此当地少数民族的干部群众纷纷要求在宪法中增加“民族自治市”的条文。这一要求(    )

    A . 成为中国新法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B . 对民族自治制度的完善有启迪作用 C . 表明新中国民主政治已至臻完善 D . 实现了少數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

  • 2.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特殊的环境中经受过考验经历过曲折,但它仍然是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面旗帜对于這一制度理解正确的是(    )

    A . 奠定了民族独立发展的基础 B . 确立了新型国家的架构 C . 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D . 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 4. 回顾囚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建立过程,可以得出的结论鈈包括 (  )

    A .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 B . 新中国的建立和党的领导是民主制度的基础 C . 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 D . 中国只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实现真正的民主

  • 5. 1977年10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把“四人帮”颠倒了的干部路线是非纠正过来》一文,强調要敢于冲破阻力推翻“四人帮”—伙对干部审查中的不实之词和所作的错误结论。该文发表的直接目的是

    A . 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萣思想基础 B . 为平凡冤假错案作舆论准备 C . 为健第一个全民普选的国家主法治建设大力疾呼 D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中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