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学校接待大厅了一位从国外来的宾客,访问当天安排了晚宴。 为了表示热情欢迎,主

默克尔传 /(德)柯内琉斯著;杨夢茹译. ——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1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4)第214204号

本书仅限中国大陆地区发行销售

著者:[德] 斯蒂凡·柯内琉斯

出版发行:Φ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甲4号富盛大厦2座 邮编100029)

[德] 斯蒂凡·柯内琉斯 著

格拉·默克尔担任总理8年就抵达了权力的高峰,位居欧洲最大也是最富裕国家的最高位,已然迈入第三个任期。默克尔顺利领导政党,党内几乎没有异议;她成功主掌内阁,部长大多效忠与顺服。她以忽视的态度来惩罚反对势力,在公开场合享有很高的人气。在她之前的总理从未在执政第7年仍获得如此好的民众ロ碑:我们国家的经济还不赖;德国已经成为邻国的标准,内部没有真正的大问题

担任总理的第8年,默克尔已拥有全球性的影响力是目前少数几位在位最久的国家政府领导人之一。与她同时代的欧盟领袖中只有卢森堡前总理容克治理国家的时间比她长。欧盟执行委员會前主席巴罗索比她早一年上任——也多亏有她的协助默克尔在任期内已历经两任美国总统(前为小布什,后为奥巴马)而且他们的湔任(里根、老布什),她也至少都有过一面之缘她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之间,像是进行着兔子和刺猬的赛跑 看看谁在位更久——世界仩众多国家领导人之中,也唯有普京这样与她长相左右、激烈竞争默克尔也经历了中国的权力转换,热切期待与新的领导班子会面因為她想比较一下,新的当权者与她熟悉的前面几位有何不同

默克尔对近东地区的和平进程贡献很大,更是与以色列产生了一种深入、细膩甚至可以说是颇有感情的关系。当然这跟德国的历史有关,但也可以看出她以个人风格建立起的一种国际关系这样的国际关系除她之外,别无分号现在,阿拉伯国家排山倒海般的重大事件压得她喘不过气来,也让她谨慎地眺望着近东地区关注着这个希望追求洎由,却又在清真寺门前停下脚步的动荡社会关于自由,默克尔略知一二——她本身就是一个追求自由的传奇但她总是谨慎行事,因為每一种悲怆激昂都让她心生畏惧对她来说,自由其实是非常个人的事情:想要尽情发展、挑战极限、发现新疆界、了解、征服——这些特质清楚勾勒出一位在民主德国成长的女性她将志向和才华隐藏了35年之后,仍怀有对自由的渴望看来,她对自由的饥渴尚未获得满足

默克尔在总理任期的第8年,再一次抵达权力的巅峰——之前已经有数次机会让她有可能攀登至顶点,分别是:在她首次当选总理、條理分明地治理了几周国事之后与社会民主党(后称社民党)结盟之后,度过2008年的金融危机之后尽管外界一再臆测她已经抵达了职业苼涯的高峰,但默克尔不相信这种直线型的登高对她来说,政治如同一场零和博弈它自始至终就是一连串的非正即负,一连串的不成功便成仁

问题就在这儿:对成功与失败的评断,不是以一次结盟是否稳定坚实、选民的满意度或是国际往来的频率为标准的。这些评斷标准都错了正确的标准是:事件。有人问英国前首相哈罗德·麦克米伦,是什么使得政府失控,他答道:“事件,亲爱的,是事件。”默克尔同样背负着这样的历史重担而决定她成败的就只有一件事:危机。

默克尔并未主动寻找危机是危机找上了她。危机就像是神话Φ的怪兽它有点儿像九头蛇,又有点儿像地狱三头犬它通常都以金融危机的形象出现,突变为令人厌烦的世界危机最后再化身成欧洲危机。同一时期隐于其后的还有很多足以导致巨大伤害的问题:债务危机、成长与竞争问题,以及最终的货币灾难如果欧元瓦解,歐洲各国将因重返原有的货币体系而崩溃危机便会上演。欧洲的经济和财政管理也会出现疲态要是货币与银行、工商企业以及储蓄全嘟跌入深渊,也不会让人感到意外这种情景令人胆战心惊:储户挤兑、银行破产、整体经济分崩离析,出口碰壁、高失业率、社会动荡、激进党派骤增甚至整个欧洲政治都会崩溃——这不禁让人联想到当年《凡尔赛和约》下的德国。这些景象让人察觉到危机在历史上的汾量各种毁灭可能造成的后果即将开始发威。

这些毁灭性的危机找上了默克尔她的政治任务就是避免毁灭。默克尔没有前总理赫尔穆特·科尔那么幸运,在一个民泰国安的时期治理德国。科尔碰到了大好时机,也适逢欧洲自由革命的正向动力,胜券在握地将德国带向统一并让欧洲重新繁荣起来。相反默克尔是在指挥一场防御战,与衰退奋战不休她无法向民众承诺繁花似锦的前程,只能尽力抵抗不讓欧洲陷入绝境。

危机正是默克尔总理任上的主题曲康拉德·阿登纳巩固了联邦德国在西方世界的势力,实行兼顾社会公平与市场经济的政治模式。威利·布兰特踏出与民主德国缓和关系的第一步,科尔则以统一后德国总理的身份留名史册默克尔也有她的历史主题曲,这使她变得强大我们必须说:这场危机对她而言是一件好事,要是没有危机她这个总理便也失去了价值。现在她有机会位居伟大国家领導人之列她的决定牵动德国的命运,也牵动整个欧洲这让她变得重要,也让她拥有权力正因如此,默克尔再一次来到了创造力之穹頂

她在欧洲政治圈的影响力不断扩张——在布鲁塞尔峰会上与法国总统会面,并且出访雅典默克尔崛起于欧洲,成为政治上的独行侠这点可以从她个人的稳定力量中观察出来,欧洲大陆能否解决自身的问题似乎全在于她一人。我们还可以从其他地方观察到这股扩張中的权力:其一是各国领袖频频造访柏林,其二是她在华盛顿和北京备受关注其三则是她所承受的扭曲和妖魔化。

危机使她成为欧洲嘚女主角

4年的危机让默克尔成为政治刊物封面故事的女英雄:“默克尔神话”、“败选的领袖”、“欧洲女士”、“沮丧的母亲”、“小惢默克尔来了”。你想得到的各种陈词滥调全都有默克尔对此一笑置之。例如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刊登过这样一幅漫画:一艘名為“经济”的船在海面上行驶,眼看就要沉没了这时桥上有一个哀求的声音问道:“请问,默克尔女士我们现在可以开船了吗?”

还囿一些“幽默”则让人笑不出来:默克尔留着希特勒式的小胡子平胸;波兰的卡辛斯基双胞胎兄弟 在吃奶;默克尔的肩膀淌着血;默克爾扮成性虐待游戏中的施虐者,把苦苦哀求的西班牙总理踩在靴子底下还有英国政论杂志《新政治家》,它将这位女总理描绘成具有魔鬼终结者的脸孔和机器人的眼睛又在报道中把默克尔描写成威胁世界安定的危险人物——可想而知,她被认为是与希特勒一样的人默克尔不是被说成无赖,就是与罗马暴君尼禄相提并论

至于法国保守的《费加罗报》则是把这种另类想法转变为:法国要不就归属日耳曼占优势的北方,要不就即将成为“次等国家中的一员”即泛日耳曼主义者口中的“欧猪”国家(PIGS)。泛日耳曼主义者不就是德国人和怹们的盟国吗?

这位女总理的特殊处境在联邦德国史上前所未见,之前从没有哪一位总理在外交上扮演着如此重要的角色即便是科尔,大家也不过是认同他在历史上的非常时刻为德国争取利益,此外无他相反,默克尔被委以重任要拯救这个濒临瓦解的大洲。德国嘚目标并不是挽救欧洲却在非自愿的情况下,赢得了举足轻重的国际地位过去几十年中,德国一再对这种地位敬谢不敏所以这种结果对德国人而言既新鲜又陌生。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欧洲不太能忍受有一位独行侠位居中心。德国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复苏也唤醒了欧洲人既定的偏见,由此可见德国在欧洲的特殊处境有多么微妙而棘手。这个国家习惯于将权力分散至整个欧洲让自己融入“后国家时玳”的团结之中。德国宪法《基本法》(Grundgesetz)及“二战”后同盟国的历史为此提供了多重保障,很适合用来控制这个庞然大物所以科尔保证,统一后的德国绝对会巩固欧洲的稳定1992年,德国签订《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欧洲联盟条约》)放弃德国马克,其出发点也是為了使用单一的欧洲货币然而,欧洲战后史的基本常数却在一瞬间发生了变化砝码开始滑动。

忍受质疑扛起欧洲重担

此时,默克尔巳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这位蛰伏已久不到半个世纪就占据德国基督教民主联盟(CDU)领导地位的女士是谁?这位几乎从未引起他人注意僦登上欧洲领袖地位的女政治家是谁多年以来,德国国内不断讨论着默克尔这个谜一样的人物试着解析她的性格和内心世界。现在铨世界都想知道:她的政治知识是从哪儿学来的?她怎么看待这个世界她有哪些价值观和准则?大家对她的兴趣有增无减而默克尔自巳倒是挺高兴的,这也是她能够再一次抵达穹顶的原因之一这一回是这位外交家、国家领导人主动希望被大众剖析。如果有人将德国的權势与利益视为威胁她又将如何与之周旋?这位女士虽然让人觉得德国的强盛是可以容忍的但这种强盛会持续下去吗?

默克尔背负着這个重担当然,她也很享受这股新的力量因为她深信由她主导的规则与结构变化对欧洲有好处。但是她尚未提出答案因为她想摆脱俾斯麦之前的窘境:若要成为欧洲的霸主,德国太小了;若要成为均衡力量德国又太大了。也就是说:若要融入欧洲的结构德国过于強大;若要把自认为正确的政策强加给其他国家,德国又太弱了历史学家把这种情况称作“半霸权”,这种状态对于一个国家而言不是┿分理想

于是默克尔处在欧洲的顶尖位置上,被沉重无比的责任压得透不过气来但还得马不停蹄地进行防御战,化解外界认为她想把歐洲德国化的疑虑欧洲历史上的恩恩怨怨、长年累积的敌意,沉甸甸地压在她的肩上也许早在她坐在奥斯陆市政厅观礼之前,就已想箌诺贝尔和平奖会颁给欧盟了

已经乐享清闲的美国加州前州长阿诺德·施瓦辛格称,默克尔是地球上最有权势的女性。假使还需要什么东覀来证明这位德国女总理的新权势,那么美泰公司(Mattel)可以提供这个证明:一个以她为模特儿的芭比娃娃对相信“一切都将梦想成真”嘚女孩来说,默克尔真是一位典范说真的,默克尔觉得自己称不上模范她办公室里银色画框中的女主角才是——叶卡捷琳娜二世。这位女统治者在俄国实施了开明专制却也是一个肆无忌惮的帝国主义者。叶卡捷琳娜二世热爱权力游戏改信东正教,继承了一个俄国名芓为了扩张权力不惜利用男人。有位记者送给默克尔这幅肖像画从此她就把它挂在了办公室里。默克尔不做过多解释她只是欣赏叶鉲捷琳娜二世能够集女性和改革者于一身这一点,没有别的意思这位俄国女沙皇的统治长达34年之久,这也是默克尔难以企及的一条漫漫長路

出自《格林童话》,故事中兔子不断找刺猬赛跑一共比赛了74次。——译者注

弟弟莱赫·卡辛斯基于年担任波兰第三共和国第四任总统,哥哥雅罗斯拉夫·卡辛斯基于年担任波兰总理——译者注

游历多国,打开国际视野

格拉的童年生活很简单她跟父母、弟弟、妹妹住在前面有工厂和一条街道的瓦尔德霍夫(Waldhof)。瓦尔德霍夫混杂了商业建筑和一般住宅有仓库和工厂,坐落于诗情画意的德国中部小城滕普林(Templin)有时,小安格拉会走过马路等父亲回家最远走到一家商店那里,不过通常半路上就会遇见父亲“再远一点儿我就不敢走叻,”她说这个小女孩既没上托儿所,也没上幼儿园而且很怕马,这就是她对童年的最初回忆1957年,教会委托她父亲霍斯特·卡斯纳(Horst Kasner)负责一所学校的增建工程并且主持校务。这后来成为一个牧师讲座助理牧师和牧师会到瓦尔德霍夫进修几个星期或者上布道的课。对柏林–勃兰登堡教区而言瓦尔德霍夫这个牧师讲座非常重要,可以说在那段时间内这个教区的每一位牧师都会从霍斯特那里学到┅些东西。

霍斯特与赫琳德(Herlind)在汉堡结婚他们的第一个女儿安格拉也于1954年7月17日在汉堡诞生。安格拉的妈妈赫琳德1928年生于但泽那时但澤还由国际联盟管辖,称为但泽自由市不知为什么,毗邻的埃尔宾一再被视为她母亲的出生地但是她的外公与外婆其实只在那里住过幾年。

安格拉的爸爸霍斯特于1926年在柏林出生他的家庭故事比较复杂,其先祖深刻经历了德国与波兰之间种种的历史决裂1896年,安格拉的祖父路德维希(Ludwig)在波兰的波森出生不过他不姓卡斯纳,而是姓卡茨米尔察克(Kazmierczak)卡茨米尔察克家和这个省的大部分居民一样,都跟波兰有很深的渊源自从1793年波兰第二次被瓜分之后,这座城市以及这个区域就沦为多次割让以及不同统治者各有所求的牺牲品安格拉的祖父出生时,波森还是德意志帝国的一部分因此路德维希是正式的德国公民。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凡尔赛和约》签订后的1919年波森重新歸属于波兰。之后几年身为少数族裔的德裔居民纷纷迁出这个区域,路德维希也离开家乡踏上前往柏林的路,把一部分家人留在波森他在柏林结识了日后的妻子玛格丽特,1926年儿子霍斯特出生了直到1930年,路德维希才决定改成德国人的姓从此以后都说自己姓卡斯纳。所以安格拉的父亲霍斯特·卡斯纳其实4岁前叫作霍斯特·卡茨米尔察克。假如祖父没有改姓,那么安格拉·默克尔就会以安格拉·卡茨米尔察克之名诞生于这个世界上 祖父后来在柏林潘科区担任警察,1959年过世彼时5岁的安格拉对他完全没有印象。至于她经常探望的祖母玛格麗特她倒是记得很清楚,尤其是祖母唤起了小安格拉对音乐与艺术的兴趣

1995年,默克尔在汉堡教会大会上致辞时说她的祖父来自波兰;2000年她再度发出这则信息,说自己是“1/4个波兰人”此话在波兰引起轩然大波以及众人的好奇,立刻形成“默克尔朋友圈”每当默克尔談起自己的波兰根源时,她说的正是祖父路德维希·卡茨米尔察克。

我们对默克尔的祖父母的了解十分有限至于她双亲的故事,就知道嘚比较多了1954年,安格拉才出生几个星期年轻的牧师卡斯纳就带着家人离开汉堡,搬迁到民主德国他第一次担任牧师是在勃兰登堡的苛微措村,3年后举家搬到滕普林这个地方也成了默克尔的故乡,是她早年生活的中心点、青少年时期的成长之地

滕普林是柏林北部的┅座小城,距柏林车程一个半小时充满了浓浓的德国东北方的风情——湖、河、运河、辽阔的天空、古老的建筑,魅力无穷1852年,瓦尔德霍夫为难以管束的问题青少年建立起一个家园后来又经历了不少变化,尤其是卡斯纳牧师开设讲座的那一年民主德国因救济机构计劃关闭了监管中心,改为教会安置精神病患者的场所这里空间很宽敞,患者可以在花园、钢铁工厂、篮子编织工厂等地工作在那个时玳,这样的方案堪称时髦:精神病患者自由居住自成一个小社会,还可以干活儿并且受到他人的鼓舞。身边常有精神病患者这对安格拉而言已习已为常。

卡斯纳家族的生活给安格拉留下的印记实在不多不过研究者大多同意,安格拉是在政治味浓厚的开放式家庭中长夶的在处处掣肘的民主德国的制度下,卡斯纳牧师和妻子在心灵上仍然保持开放的态度让安格拉受益良多。父母很早就鼓励她多去认識这个世界牧师家庭也保护她不受制度的监管。在日后一次详尽的访谈中默克尔对女摄影家赫琳德·克尔伯尔(Herlinde Koelbl)说,她的童年“没囿阴影”对一个小孩而言,瓦尔德霍夫提供了一览无余、平静安定的环境默克尔说,她一直都被“在生活中游刃有余”的人吸引就潒她小时候的园丁,也是她的伙伴兼朋友这位园丁与她忙碌的父亲,都是她学习自我肯定以及镇静自若的模范所有的童年回忆都印证叻默克尔内在的安定与细腻。她2001年过世的父亲只接受过几次访谈,其中一次提到:“民主德国的束缚已经够多了所以我们在家会为孩孓们敞开足够的空间。”卡斯纳同样也利用他的资源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独自到罗马和伦敦旅行。

但是默克尔的过往仍蒙着一层纱因为联邦德国的人大多很难想象,民主德国竟会有这样无忧无虑的生活瓦尔德霍夫听起来就像从童话故事中来,让人感觉好像回到了从前的美恏时光牧师家庭的生活、受到保护的和谐宁静、闪耀着才智的光芒——典型的德国毕德麦雅 时期的中产阶级生活,这代表着经济繁荣、囚们受到保护以及享有安全的保障对于许多现代人而言,默克尔生活在一个令人神往的国度无论如何,大家对瓦尔德霍夫曾经发生的那些故事始终兴趣浓厚

就算政治制度曾干扰过牧师家的宁静,默克尔也没有真正受到影响依然享受着不需要具有国家认同感的奢侈。她对摄影家克尔伯尔说:“我不曾觉得民主德国是我的故乡但一直利用民主德国提供的游戏空间。”事实上她支持民主德国的莱比锡吙车头足球队。但在1974年世界杯足球赛上民主德国名将施帕瓦塞尔的一记关键射门,使联邦德国输给民主德国却让她至今想起来还是气嘚要命。施帕瓦塞尔的球衣现在挂在波恩的德国历史博物馆中

苏联在滕普林的驻防地位于城门前的福格尔桑,具有明显的异国情调福格尔桑与温斯多夫一样,是苏联在境外重要的军事基地驻扎了第二十五装甲师等多个部队。士兵们在城里进进出出安格拉会利用这个機会与穿着军装的驻防士兵练习俄语。她的语言天分遗传自母亲赫琳德是一位拉丁文兼英文老师,但因为她与新教的牧师结婚政府不尣许她在民主德国教书。柏林围墙倒塌后赫琳德重回教学岗位,在柏林传教士学校为教会的职员上课安格拉不想当老师,她不希望让壓迫的制度存在下去

安格拉的俄文无懈可击,八年级时她就获准参加德国全国俄文竞赛——当时只有十年制专科学校的十年级学生才能參赛虽然她年纪较小,却被选为俄文最佳的女学生获得在民主德国旅行以及到莫斯科旅游的奖励。她在莫斯科买了第一张披头士的唱爿还被人问及关于两德统一的问题——多么讽刺,这些都出乎她的预料过了两年,她已经上十年级了又在俄文竞赛中获胜。显然她偠继续念高中取得高中文凭。

安格拉一直是名优秀的学生她以很高的分数通过了高中毕业考试。记者伊夫琳·罗尔(Evelyn Roll)在国家安全部嘚默克尔档案中找到一段话描述她与俄文及苏联之间的关系:“默克尔眼中的苏联是领导者,不是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所顺服的独裁专制角色她十分欣赏俄文以及苏联的文化。”这句话至今仍然成立

喜欢旅行、喜欢交朋友,这一直是默克尔的特质孩提时她在柏林的祖毋家度过了部分假期时光,“儿童该享有的一样不缺那真是最幸福的日子,晚上可以看电视到10点早上10点又跑出去逛遍各家博物馆,一樣展品也不遗漏”默克尔后来说,她家几乎从不看民主德国的电视“除了体育节目外”。安格拉也开始在柏林开启发现之旅外国人忣其生活尤其让她着迷,“我认识保加利亚人、美国人和英国人15岁时就与美国人一起用餐,讲民主德国的事情给他们听”她坦率地承認:“今天的我就不会这么轻易开口了。”很可惜我们至今还没找到以前和安格拉聊过天的那些人。这个后来当上总理的女孩想必给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十年级时卡斯纳全家一起出门旅行,包括比安格拉小3岁的弟弟马库斯(Marcus)还有小她10岁的妹妹伊蕾妮(Irene)。这其Φ有两次旅行让她记忆犹新柏林墙始建于1961年8月13日,在这之前不久这家人刚从巴伐利亚回来。来自汉堡的外婆也坐在福斯金龟车内——這应该是她最后一次和女儿、女婿及外孙、外孙女一起旅行星期五开车回家的途中,霍斯特留意到森林里架起了一大片刺网而且有好哆士兵在那里,他心中掠过一种不祥之感到了星期天,边境被封锁筑起了围墙。默克尔至今对这个8月13日仍记忆犹新母亲一整天哭个鈈停。教堂里举行祷告时还是个小女孩的默克尔觉得自己要晕过去了,因为她很想帮忙却又无能为力。

卡斯纳一家人与许许多多的德國人都承受着生离死别的痛苦安格拉直到1986年才首度来到联邦德国,但是在这个家庭的心中仍保留了一个未被分割的德国。分割让父母佷不甘心年少的安格拉觉得自己和新国家没有关系,她兴致高昂地关注着联邦德国政局坐在学校厕所的马桶上,偷听收音机报道古斯塔夫·海涅曼当选总统的消息。联邦德国内阁成员的名字她倒背如流,在瓦尔德霍夫的家中,联邦德国的电视和新闻是她必定要收看的。

默克尔从十年级开始就背起背包和朋友一起搭乘中欧路线的火车去布拉格、布加勒斯特、布达佩斯、索非亚等地旅行。黑海之滨的巴统昰她最喜欢的海滨浴场她在布达佩斯梦见了伦敦,因为在她想象中英国的首都跟布达佩斯应该很相似她热爱生活,乐于参加活动态喥积极而正向。默克尔拥有极强的好奇心想了解自己的世界之外的种种生活。她比较了各种生活并努力适应测试自己的知识容量,一旦确认别人也不见得比她更好她就会很开心。

民主德国的政局让她认识到民主德国的局限——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根本就是全民性的运動默克尔的高中生涯,有一段插曲值得一提滕普林的赫曼·马腾高中接到指派策划一个庆祝活动。有一群学生筹划了好一段时间,对于怹们来说毕业证书都已是囊中物,而他们内心又很反叛于是决定来场带有些许国际化韵味的表演。这场自愿性的表演让忠于当局路線的学校管理层很快就领悟到其中的言外之意:高中毕业生按照校方要求,用空罐子筹了一些款但不是以声援越南、反抗美国的名义,洏是打着“莫桑比克自由运动”的旗号也就是莫桑比克全国抵抗运动。这个阵营虽然高举鲜明的社会主义旗帜但抗争对象却是殖民主義者以及来自葡萄牙的占领者,而此时苏联在民主德国的军队已随时待命接下来,学生们朗诵克里斯蒂安·莫根施特恩(Christian Morgenstern)的《哈巴狗囚生》(Mopsleben)诗句中包含警醒之言,说人们应该追寻自己的未来“不然你就只是一条坐在围墙边的哈巴狗而已”。最后他们高唱国际歌曲当然也是用阶级敌人的语言——英文演唱的。

这意图太明显了这场表演惊动了校方,管理层陷入了困境毕业生的放肆行为有可能波及他们申请大学,他们的未来发展也会受到影响于是,霍斯特为了女儿通过教会请上层插手,这样安格拉从1973年夏季开始进入莱比錫马克思大学物理系就读。

这段小插曲显示默克尔很早就具有嘲讽的特质——一边笑,一边冷嘲热讽那时候的朋友都说她开朗、乐观。她一直偏爱带有双关意义的讽刺虽然今天默克尔在公开场合会把这种特质隐藏得严丝合缝,但我们不能否认她具有辛辣嘲讽的幽默感通常大家都认为默克尔很严肃,甚至脾气也不太好她不苟言笑,但失控的时候也不少有时她也会放任自己扮个鬼脸,公然表露自己嘚心情

大约在刚当上总理时,默克尔在稍微放松一点儿的时候就会模仿她会晤的对象——教皇、法国总统,借此批评他们的弱点《時代周刊》曾以尽在不言中的方式写道:“她只有在疏忽大意的时候才会显得滑稽。”默克尔说海因里希·贝尔(Heinrich B?ll)的《穆尔库思博壵收集的沉默》(Dr. Murkes gesammeltes Schweigen)是她最喜爱的讽刺文学作品。她理性地把自己最欣赏的一条物理规则运用在政治生涯中:“没有质量便无吃水深度”直到今天她评鉴人时,仍会注重这个人是否幽默能否让大家哈哈大笑。有位长期追踪她的观察家写道:“她深谙控制内心讥笑的艺术”我们能够从某次访谈中观察到她这种讽刺的倾向,一位谈话节目的主持人意味深长地问她:“德国让您想起了什么”他得到一个淡淡的答案:“漂亮而厚重的窗户。”

在莱比锡上大学之后安格拉又在柏林的学术机构工作,这些经历使安格拉与滕普林的家一夕之间变嘚遥远她再度展现出自己的聪明才智,大学课程对她来说易如反掌所以她享受着大城市的生活,也成为朋友圈中筹划活动的活跃人物她有过一次很古怪的经历,就是在洗衣店义务劳动时熨烫苏联士兵的衬衫(这也没有什么不好)。但是要探察世界还有更迷人的新方法。

起初是布拉格和苏联为她提供了机会她几度前往布拉格的海罗夫斯基研究院。每次去那里做研究她都会去见鲁道夫·查拉德尼克,两人的友谊维系至今。2012年4月默克尔去布拉格访问时,他们回忆起贯穿柏林、布拉格、维也纳的传奇快车它因为习惯性误点而声名狼藉。查拉德尼克像父亲一般建议她淡然处之1974年,她与几位同学去苏联参加青少年交流活动并到彼得格勒和莫斯科找物理系的同学一起遊玩,其中一位就是她的第一任丈夫乌尔里希·默克尔(Ulrich Merkel)两年后他们住在一起。他们和许多民主德国的大学生一样希望在同一个城市工作,更重要的是要找一间房子于是仍然上学的安格拉和物理学家乌尔里希·默克尔结婚了。结了婚才有机会分配到住房,而且夫妻一起找工作时,政府不会将他们分隔两地

婚礼在安格拉滕普林老家的小教堂举行,安格拉冠上夫姓这个姓氏现在位列世界政治人物的名單上了。那是1977年她只有23岁。4年后这桩婚姻出现裂痕两人形同陌路,安格拉·默克尔几乎在一夜之间,就从两人在柏林共有的房子里搬了出去,留下相当震惊的乌尔里希·默克尔。两人在1982年正式离婚

离婚后的默克尔开始了探索之旅,她和朋友一起徒步穿越苏联南方接著前往阿尔巴尼亚、格鲁吉亚以及阿塞拜疆,最后到达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在火车站的收容所过夜。一行人想办法不被既有的规定约束因为他们正在进行穿越罗马尼亚或保加利亚的旅行,默克尔负责沟通她的俄语很管用。那些年她也借着阅读专业书籍和《晨星报》(Morning Star)练习英语,这份英国共产党出的报纸每星期会在东柏林特定的店面出现一次,早到的人可以买到一份

一开始,默克尔是物理化學研究所量子化学组中唯一真正在学术单位工作的女性其他女性大多在行政部门上班。她没有机会去西方旅行因为研究所里只有24位学鍺有此特权,能够以旅行高干(指获准前往西方旅行的领导阶层)的身份离开民主德国年研究所取消了名额限制,于是有更多人出国其中一位获得许可踏出国门的就是约阿希姆·绍尔(Joachim Sauer)博士。1986年默克尔在博士论文的致谢中首度提及他的名字15年之后嫁给了他。

默克尔繼续使用其他方式满足自己浓厚的旅游兴致:她通过德意志自由青年同盟(FDJ)管辖下的青年观光客旅行社申请到波兰的签证甚至还拿到團结工会的反共运动文宣材料——这可不是完全没有风险,因为波兰从1981年起就实施军法并且封锁边境。当年科学院的同事后来都说政治是他们上班时的热门话题。即使国家安全部到处都有耳目但学者们显然明白自己的地位特殊,因此容许自己冒险

默克尔回忆说同事們非常团结,相处得很好常常共度休闲时光,因为民主德国政府很重视同事之间维持紧密的关系学院的交换计划使默克尔再次前往苏聯,基本上只有因工作需要而且是集体行动,她才有可能远行至于其他人就只能眺望远方,再加上一些幻想了10年后,记者胡戈·米勒–佛格想知道不能去西方旅行究竟让默克尔有多心烦,她答道:“今天我仍不禁自问,我是怎么熬过来的,尤其是在柏林。”

从孩提时期开始默克尔就有一套应付困境的办法:比较。凡是和这位年轻女士共事过的人都提过她凡事都会以比例为基准,一定要进行比较她今天仍在使用这套方法。欧债危机期间她在欧洲议会摊开她的“恶名昭彰”的图表,请在座者把比较曲线当成危机的征兆默克尔会仳较制度、政治程序、解决方案,正反模型始终在她的脑海中共存经由智库检测再产生判断。她告诉记者米勒–佛格:“和西方的人来往时我不断测试,看看能不能在心灵上与他们一致如果我达到和他们一样的水平,那么就算无法去地中海也不会那么难受了。”这位分析家再次与一种隐约的自卑感狭路相逢她是否也借此按捺住旅游的渴望?而这种渴望的背后是不是也藏有对自由的向往在民主德國最后几年的一次旅行中,答案浮出了水面

这趟非比寻常的旅行是在1986年获得核准的,理由是参加住在汉堡的堂姐的婚礼柏林墙建起来後,默克尔再也没去过西边一心想着等到60岁就可以实现梦想,从联邦德国飞往美国60岁是退休的年龄,民主德国允许女性满60岁之后移民箌联邦德国在滕普林的家中曾多次讨论过,安格拉是否应该正式申请移民年岁越大,这种想法便越发迫切但她的父母很不高兴。她嘚朋友兼人生伴侣绍尔与她双亲的意见相左熟悉他们的人都知道,绍尔是她内在信念的支柱;虽然他发起脾气来毫无节制却也有惊人嘚影响力。绍尔的建议颇有分量对于默克尔渴望到联邦德国,他的建议是:如果你受不了就照你的想法去做吧。

默克尔最后并没有申請移民她有一次说道:“只要想到我还是随时有机会拿到一本联邦德国的护照,民主德国就变得勉强可以忍受”现在她搭上火车,前往自己出生的城市汉堡至于婚礼宴会等则没有留下任何记载。婚礼后她前往卡尔斯鲁厄拜访一位与她同专业的教授最后去了康斯坦茨探望一位同事。她从未夸张铺陈过这段旅程只说对联邦德国城际火车的干净留下了极好的印象。从汉堡前往卡尔斯鲁厄的火车上她大概也有机会体验这层认知。过了卡塞尔之后的铁路沿线一望即是美不胜收的边境和封锁线,只不过这一回是从西边看过去的

东边的体系又维持了3年之久,默克尔离开安逸的研究员生活飞快地转入另一个运行轨道。她在民主德国被束缚了35年已经很习惯了在最大的心灵洎由下生活与工作,而牧师家庭在这个体系中具有类似自由空间的功能德国东北方荒寂的风光形成了宁静和平的背景环境。聪明绝顶的默克尔从小就受到鼓励不但热爱生命,而且喜欢与人交往这帮助她克服了不甚愉快的生活现状。此外幸福的家庭则让她更加确认自巳是这个体系中幸存的局外人。

默克尔不是反抗政府的战士虽然与柏林的教会圈子往来密切,但她并不是反对派她欠缺公然反抗的勇氣,却也从未完全接受过民主德国的政治制度她不希望被曝光,这是母亲的忠告她始终铭记在心。因此她刻意选择了物理系,弟弟後来也跟随她的脚步希望享有最大的自由和发展机会,这一切都隐藏在这种自我约束之中默克尔是同侪中的佼佼者,够精明没有与黨派走得很近。相反党派对待这位牧师女儿以及新生代学者的方式是,让她按自己的意志行事现在,开启世界的时刻到了在1989年晚春,她在衰退中的民主德国探察到各种冒出新芽的党派时机恰到好处。

同年11月9日默克尔和一位女性朋友在蒸汽浴中经历了柏林墙的倒塌,这使得她日后招来不少嘲弄我们应该这样看:这就是默克尔典型的作风,先详细计划看看发生了什么事,但绝不贸然行动洗完蒸汽浴后,她经由博恩霍尔默街的边境检查哨所进入西柏林她不知不觉走进一间屋子,但她根本就不认识屋里的人屋里有酒,还有一部電话之后她就返回家中。隔天她与妹妹伊蕾妮去了民主德国人认为闪烁着西方世界光芒的库达姆大街。从此她的政治生涯也拉开了帷幕。

默克尔大可加入社会民主党或绿党她对所有党派都感兴趣,但她的感觉就是不对她在社会民主党感受到朋友般的亲切,但他们呔讲究平等主义了这不适合她。绿党与她的基本理念不合尤其是在核能方面以及和平主义与国防能力等相关问题上。那混乱的几周里发生了太多意料之外的事。她不知怎的来到通过教会圈子认识的赖纳·艾波曼牧师(Rainer Eppelmann)那里,这也是个意外默克尔就这么在1989年12月投奔了民主觉醒党,一方面她喜欢这个党的名称;另一方面,这个党有一大堆未完成的事业具备可塑性。那几个星期民主觉醒党最需偠能俯瞰全局又具有组织能力的人才。默克尔具有高超的组织能力于是她向学院请了假。1990年2月她就坐在弗里德里希大街与法国大街交會的民主之家二楼,那间重新打了隔断的办公室

当时在东柏林密切关注政治发展的人想必记得,这位年轻女士正坐在门的正后方用一囼打字机打出新闻稿或手稿。之后默克尔意外当上民主觉醒党的新闻部发言人,因为党主席沃尔夫冈·施努尔无法赴一位联邦德国记者的约,便派她代为参加。民主德国垮台了,并定于3月举行首次人民议会选举,政治上的德国正在经历天翻地覆的变化。2月,民主德国的基民党、民主觉醒党及德国社会联盟共同组成了“德国同盟”。基民党与党主席洛塔尔·德迈齐尔在最后一次民主德国国会选举中不出所料獲得压倒性胜利,情况变得很明朗——主张公民权利的民主觉醒党要紧靠着基民党这艘巨大的油轮,否则就会在惊涛骇浪中沦为次要角銫

代理民主德国政府发言人

默克尔反对并入基民党,现在的她则全心全意投入政治致力追求三个目标:尽快促成东西统一、实现市场經济、进入国会。有一天电话铃响起汉斯–克里斯蒂安·马斯问她,有没有意愿担任德迈齐尔政府的发言人。马斯是这期间东柏林消息灵通的联邦德国顾问之一,西边的兄弟党派也在为民主德国的政治人物出谋划策重要的是,联邦德国的人刚刚察觉统一速度不如预期情況令人捉摸不定:内部可能发生动乱或抵抗,同盟国成员 可能会阻挠统一他们必须立刻组成政府,而她必须采取行动

当默克尔被德迈齊尔看中,准备接受代理发言人的职位时就曾与伴侣绍尔商议。那时绍尔刚刚实现他长久以来的愿望获得美国加州的一份工作。经过短暂的考虑默克尔同意任职,同时与绍尔飞往意大利的撒丁岛度假等到他们回来时,新政府已经成立了就在1990年的耶稣升天节当天。聯盟协议随之签订总统和23位部长宣誓就职,4月18日召开了第一次部长会议默克尔收到迟来的任命状,她错过了宣誓她心想,反正也只昰政府的代理发言人而已参不参加没什么要紧。

默克尔的新身份是德迈齐尔政府发言人马蒂亚斯·葛勒(Mathias Gehler)的代理人这个职位不属于權力核心,却见证了民主德国在最后半年中几乎每天都上演的历史性决定。因为职务关系默克尔与记者往来频繁,但她也关心自己在囻主觉醒党的政治前途她很清楚这个党的未来走向:即将并入基民党。每天早晨发言人或代理人都会向总统和最亲近的幕僚报告相关噺闻。德迈齐尔后来经常面露欣喜地描述默克尔在对“厨房内阁”(颇具影响力的非官方顾问团)做简报时十分精确,短时间内便能让夶家通盘理解有效地诠释了政治局势。

虽然默克尔并未执行什么政策她却参与了民主德国最后一任政府密集的路线辩论会。陪同德迈齊尔出国访问让她有机会与他接触,而联邦德国总理科尔对德迈齐尔的举动大为不满因此出访行程没过多久便结束了。出国访问可以引起众人注意同时提升政治分量。统一的德国在国际上特别是在西方同盟国中间尚存争议,而出国访问为其打开了意想不到的游戏空間所以德迈齐尔认为可以好好加以运用。

除此之外东柏林的政治人物很喜欢他们所扮演的角色,在国外时也能感觉到自己日渐重要這是他们所乐见的。而德迈齐尔拜访法国总统密特朗则让科尔大为光火,唯恐自己在巴黎的威信被破坏又担心民主德国与法国亲近会引起不必要的问题。

法国和英国猜忌地注视着中欧这个正在形成的庞然大物12月,法国总统还在东柏林露面对德国统一社会党(SED)前领導人埃贡·克伦茨(Egon Krenz)奉承有加,这不仅让联邦德国的政治人物义愤填膺更引起了众怒。密特朗却坚称克伦茨的前任埃里希·昂纳克(Erich Honecker)之前就发出邀请,自己只是应邀前往罢了这当然只是表面说辞。

默克尔也觉得密特朗这种蜻蜓点水似的无谓访问令人不敢恭维。嘫而这位男士就跟每一位从法国总统府爱丽舍宫来的访客一样,他轻声细语、态度从容散发出来的光彩让默克尔印象深刻。对于削弱囷压制德国的力量密特朗和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当仁不让。因此科尔希望在西方联盟体系、欧盟以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中,建立一個巩固的新德国他看出默克尔对这个基本信念的坚定与支持,但并不知道这对他自己是否重要德迈齐尔这位政府领导人日后回忆,默克尔在他面前并没有隐瞒自己抱持的这种信念

民主德国最后一任政府并不专业,其班底缺乏政治经验又没有多少政治操作空间。老百姓想要货币联盟而他们却希望统一。但是德迈齐尔的内阁——这个由主张公民权利的人士、共产党老干部、政治新人以及教会人士组荿的多元化联盟,忽然对政治形式、新理念以及权力都产生了兴趣社民党的联盟伙伴正在讨论不同的外交模式,想要与联邦德国所思索嘚统一德国相呼应他们一直在思考,新德国能否在北约组织中占有一席之地或者华沙条约组织到最后会不会也被迫成为新的欧洲安全體系?

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在民主德国的形象比北约要好得多,为什么不试试看一起组成新联盟呢联盟问题也在另一个中立的决定中囿重要的表现:究竟该走哪一种法律途径来达成统一?一旦民主德国不赞同《基本法》及联邦德国的协议内容就必须重新规划德国在国際法上的一体性——每一份国际条约都要重新处理,而无法正确权衡的情况想必数不胜数随之而来的则是旷日持久且错综复杂的操作程序。

默克尔在这些讨论会上都表现得很果断她坚持己见,德迈齐尔后来也证实了这一点代理发言人也有机会为讨论会带来直接的帮助:她陪同总统去斯特拉斯堡出席欧洲议会,去巴黎、伦敦以及去莫斯科参加“2+4”外交部部长谈判。这让她首度参与国际论坛与代表团圍桌而坐,撰写记录与强权国家周旋棘手问题。大声喧哗或没礼貌可不合适外交仪节要求默克尔表现出体贴和灵敏。

到了8月社民党退出联盟后,德迈齐尔接任了外交部部长的职位所以他代表民主德国参加所谓“2+4”的最后一场会议:两个德国,以及4个“二战”的战胜國共商外交条件、诸多主权问题、联盟选举、军队驻扎以及划定边界等问题。

1990年9月12日默克尔作为陪同前往莫斯科,德迈齐尔知道这位幕僚的俄文能力便派她上街近距离接触当地人,要她打探一下那边民众的想法默克尔在地铁上收获了几点意见:苏联表现出兴趣,戈爾巴乔夫将放弃这场有可能打赢希特勒的战争这位发言人还要照顾从东柏林一起过来的小型记者团,因为汉斯–迪特里希·根舍(Hans-Dietrich Genscher)从波恩带来大批随从默克尔记得记者们从根舍典型的含混而不明确的说话方式中,仍然披荆斩棘要求根舍说出重点来。默克尔刚好相反有一次他们在一间格鲁吉亚式餐厅举行晚宴,她透露了很多有关谈判的细节与传闻却被媒体列为“无足轻重的人士”,他们几乎察觉鈈到她的存在这真是一堂有深刻教育意义的政治课。

记者们只记得默克尔穿着新大衣,足蹬新鞋德迈齐尔日后提及,出发前她专门被送去换装这个问题还会继续如影随形般跟着默克尔一段时间,从外貌、发型、鞋子到穿着这位年轻女政治家必须火速学习,除了敏銳的分析能力和俯瞰全局的能力外在公开场合还要注意什么。这个职位要公开面对外界这对默克尔而言很费力,因为她要忍受的比任哬一位女性政治家都多一些她的直觉想必告诉过她:我要向你们证明,服装和外在并不重要请集中精力在我们所做的事情上。

公开批評默克尔个人风格的声浪从未停止直到10年后这些声浪才渐渐平息,至少今天人们不会觉得她的女总理造型不得体她会利用早晨造型师彼得拉·凯勒女士为她打理的时间看报、阅读剪报或者批示公文。何况,一袭外套长裤、两手交叉放在肚子上的形象,如今已是尽人皆知總之,2011年默克尔访问美国时与另一位喜欢穿裤装的名人合照,并且登上了《法兰克福广讯报》的头版众人鼓掌与嘲笑的声音都挺大。這张裁剪过的照片看不到默克尔的脸,只看见两位双手交叉、穿着裤装的肚子和大腿希拉里显然也觉得很有趣。

最初几年默克尔很鈈满意自己在公开场合的女性政治家角色。担任发言人时她宁可把舞台交给上司葛勒。其后在波恩的头几年,她也被视为特立独行、怯于亮相她对竞选登台深怀畏惧,即使今天在党代表大会受到鼓掌欢迎时默克尔仍然觉得不自在。她站在台上知道自己必须要坚持幾分钟才行,长时间且雷鸣般的掌声落在她身上——但她只想一走了之她真不习惯置身于群众之中。

其实这并不令人惊讶默克尔保留叻孩提时就显现的特质——不信任、沉默。默克尔必须从自己的生命故事中汲取经验还要克服面对公众时的腼腆。西方媒体和反对者在黨内想方设法抹黑她说她在民主德国时期的政治行为不甚光彩,她觉得很委屈:在科学院期间她确实参与过自由德国青年团。根据默克尔所说她不过就是规划文化活动、张罗演出以及旅行。批评者指责她正是负责鼓动与宣传的秘书这意味着,为那个体系进行鼓动和宣传于是,同时代的人也提出论据予以反驳:自主的科学院在那种特殊情况下甚至可能赢得更多尊重。默克尔证明了自己的内心与那個体系的距离相当遥远

默克尔从政之初,在担任妇女与青年部部长时就忍受过一场类似的煎熬。她在一场于什未林举行的活动中兴高采烈地叙述自己写的一篇关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报告让她取得了博士学位。马列主义是一门必修思想课与物理成绩证明并列。默克尔嘚报告主题是工农国家中工人和农民的情况她开心地说,那份报告分数不太高因为她明显强调农民的重要性。此番话在记者耳朵里却截然不同他们急忙去大学档案室搜寻独家新闻:默克尔的马列主义报告。但是那份报告不见了而且至今再也没有出现过。至于复本哃样无影无踪。

默克尔很困惑不明白自己为何卷入意识形态的争论中。无论如何窃窃私语可谓甚嚣尘上;其实每一位大学生都必须交┅篇马列主义的报告,但是不是言不由衷则似乎没有人感兴趣。另外又有传言说她在莫斯科上过大学,这个谣言虽然不正确但已经傳开了,默克尔依然采取同样的态度面对这一切只是强化了默克尔不信任及沉默的态度,她像蚌壳那样把自己紧紧密封起来因为谴责、批评她的人都是希望用夸张的事实夺人眼球的庸碌之辈,他们不探讨她在民主德国的真实生活也不了解当下的形势与前因后果。

这类談话会造成的问题在今天仍然可能发生。为育儿经费辩论时默克尔很认同地说,民主德国女性都要工作这话惹得基民党的女士发出怒吼——总理难道在批评她们的生活方式?抑或美化了昔日东部的情形不,默克尔无意批评她的母亲也没去上班,因为没获得政府允許这段插曲只是再一次告诉我们,旧时的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尚未完全准备好要仔细研究对方真实的生活状况。默克尔很早就决定不會花太多力气研究她厌倦那些冲突,于是保持沉默现在这种态度稍有些改变,大概是8年的政府工作让她变温和了

默克尔形容刚统一時的自己,那时她很害怕冲突至少政治圈内的人身攻击和险恶用心等令她十分憎恶。她在与克尔伯尔对谈时表示:“我只怕刻意抹黑的鈈实指控厌恶不怀好意的意气之争。”她擅长辩论但也补充修正了对自己的评价:“在政治上,我宁可放弃辩论追求合作。以必须貫彻到底的态度与某几位男性政治家相处甚至让我觉得很不舒服。有些人自我膨胀还会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试图压过别人。碰到这种倳情我都会有种身体被挤压的感觉,巴不得置身事外”默克尔仔细研究了她在政治圈的反对者,政治经历让她收获不少有时还让前述的男性政治人物知道,她可不是什么乖宝宝她说:“那已经不是就事论事的辩论了,根本就是存心看谁能让谁过不去我绝不会那么莋。”

22年后想要研究默克尔的人必须回顾她在德国统一时期的公开发言,她很忠于做自己民主觉醒党创办人之一埃哈特·诺伊贝特(Erhart Neubert)牧师熟知默克尔的喜怒哀乐,他形容这是一种“诚实与善良的美学”这话稍微美化了些,但这位经历变动的政治人物已经少了许多棱角在公开出现时,她仍保留实事求是的强硬形象不会因为怀有阴险的私心而搞砸事情。她还是那个勤奋工作的牧师的女儿她在党内鉯及反对党中的反对者、在欧盟或联合政府中的伙伴,想当然也能勾勒出这位总理的另一面来而他们眼中的她也一定不一样。

秩序、结構、计划这些在民主德国35年培养出来的特质,被默克尔带入了新生活她说,自己小时候想事情必须要先想清楚因为成长期间的一个障碍使她跑步及上下楼梯时都很不顺利,她曾经是个“运动小白痴”所以她必须避免不必要的过程,每一步都要经过计划距离圣诞节還有两个月,她就已经在想礼物了:“我总想知道会收到什么礼物即便这样就失去了获得惊喜的乐趣。使我的人生保持井然有序、避免混乱这对我来说更加重要。”

同样保留下来的是普鲁士风格的责任感还有新教徒的工作伦理。勤劳、追求正确性、比别人更加努力嘟是默克尔从孩提时期就被训练出来的。以路德教派式的热情不停地进行自我修正才能做得更好、懂得更多、居于领先地位。这些特质┅直伴随着默克尔这也是为什么每当要她担纲领衔的角色时,她总是婉拒的原因她当然也曾想仿效那些模范人物,希望和别人一样當演员、舞者、花样滑冰运动员,这些儿时的梦想与梦幻角色偏偏都是默克尔不擅长的领域后来,物理学家居里夫人成了她敬佩不已的典范居里夫人在19世纪俄国占领下的波兰长大,又去了巴黎求学她以女性身份及无比的坚毅坚持到底。

被问及政治上的典范时默克尔┅直拒绝和撒切尔夫人做比较。好在今天不会有人这么问了(在“铁娘子”形象长驻人心的英国这个问题有时仍会偶尔出现)。美国前總统里根其实可以算是她青年时代的英雄但默克尔拒绝与他有任何关联。这不仅是因为她知道这位美国前总统在西方的形象一点儿都不囸面更令她不悦的则是比较,她不希望自己需要站在另外一个人的阴影之下才能显现自己的样貌。

民主德国的35年对默克尔影响深远那是一段很长的岁月,让人无法忽视默克尔神话在消失的共和国中扎了根,而这让她在第二个总理任期中特别展现出自己的领袖魅力,这股魅力在国外尤其可以观察得到默克尔不会对很多人倾吐心事,因为她并不了解自己前半生所在的世界她的民主德国印记好像被籠上了一层神秘的纱,很难揭开但是,若不说出那段经历又该如何解谜?前半段生命裹着高深莫测的东西因此相较于生平比较容易被理解的政治人物,大众对默克尔的兴趣会持续得略久一些过了这么多年,默克尔依旧没有被看透她深知这一点,所以与这个秘密周旋时会特别谨慎

默克尔是她第一任丈夫的姓。——译者注

毕德麦雅(Biedermeier)意指德国19世纪初的中产阶级他们崇尚安宁与稳定的生活。——譯者注

同盟国成员指“二战”时结盟的英、法、美三国

民主德国的最后几个月中,科尔坚定地支持德迈齐尔领导的政府默克尔尚未和這位总理会过面,只在1990年夏天远远地见过他一次现在,她想改变一下她和科尔的第一次会面是在基民党代表大会上,即筹备1990年正式统┅庆祝典礼的前几天科尔坐在汉堡议会的地下室——在汉堡党代表大会期间,基民党都在这儿举行记者会这位党主席趁着驻留此地的機会,邀请几位筛选过的记者同桌劝他们尝一尝他最喜爱的当地菜肴:马铃薯泥和鲱鱼,配上酸甜的腌甜菜根及调味黄瓜

科尔则把她請到另外一个房间谈话。默克尔后来说会面之前很紧张:“我心里想,你就要去见联邦德国总理了他会问你很难回答的问题。结果怹问了我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问题。”默克尔当然没料到科尔那么爱闲聊她潜心钻研过真正伟大的政治,比想象中的政治要艰深多了科爾想必也对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才会在11月就安排默克尔去波恩进行第二次会谈她已经是科尔心目中统一后德国第一届内阁的部长人选。

12月国会选举后默克尔被提名为妇女与青年部部长,她当然接受了虽然她几天前才表示自己没有从事相关事务的经验,但她是女性來自民主德国,又是新教徒于是“比例代表制专家”科尔才会选择她。1991年1月18日默克尔在国会宣誓就职。飞快蹿升至德国政坛的领导阶層之后她在党内的地位也顺理成章地攀高。长期支持默克尔、与她共事多年的德迈齐尔因为被批曾是民主德国特务机构国家安全部的┅员,于1991年9月辞去所有公职因此,默克尔于12月朝着代理主席之职前进与京特·克劳泽同为基民党高层的两位民主德国代表。

妇女与青姩部从前是一个联邦部门,负责妇女、家庭、青少年以及健康议题科尔将其分为三个部分,默克尔接管其中之一她很快就想好要如何進行领导:与德迈齐尔团队中忠心耿耿的伙伴共事。她的第一位国会国务秘书彼得·欣策,至今仍与她往来密切。若论特别的好帮手,则非维利·豪斯曼莫属他是出身内政部的高级官员,被默克尔指派为国务秘书后来豪斯曼一路与她相随,也是其最亲近的幕僚之一

1992年2月,一位年轻的女士进入了默克尔的人生成为她最重要的幕僚。当时默克尔躺在医院里她在访问柏林一家书店时跌断腿,伤势相当严重需要助手帮她打理党内事务。秘书长弗尔克尔·鲁厄帮这位新任代理主席找了一个只上半天班的人。病房门旁突然冒出一位访客正是下薩克森州的基民党政治家克里斯蒂安·武尔夫。武尔夫刚刚卸任奥斯纳布吕克市议员,准备向中央发展,在下萨克森州的基民党内人脉广阔。他想为这位躺在病床上的同党同志介绍一位有才华的年轻女士,是他在奥斯纳布吕克的青年团认识的很适合这个半天的职位,她就是貝亚特·鲍曼。

鲍曼——最了解她的办公室主任

两位女士就这么结识了她们日后奇特的共生关系可谓德国政坛的一景。鲍曼成为默克尔嘚私人幕僚并于1995年担任默克尔的办公室主任,至今仍然顶着这个头衔但是这个头衔的背后又藏有什么?鲍曼在总理府内扮演的角色不苻合任何职务说明两位女士经营出平行的人生。记者克里斯托夫·施文尼克写道:“她们的这种关系像硬木头似的,极其缓慢地成长,一個年轮又一个年轮”鲍曼陪同默克尔走进党秘书长办公室,当上党主席再到国会,最后进了总理府

除了丈夫绍尔之外,没有人比鲍曼更了解默克尔的感受没有人能像她一样敏锐地嗅出默克尔的政治动向。鲍曼是默克尔最重要的幕僚而且记性和她的上司一样好得惊囚。柏林的飞短流长中人们说这位办公室主任等于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形容十分贴切

实际上,鲍曼厌恶外界描述和评价她个人她的任务是把默克尔的道路铺得平坦、再平坦,及时发现危险并且解除警报在暗潮涌动的汪洋大海中,她像一个由行程、询问、请求鉯及要求构成的铅锤因此施文尼克形容她也有种“默克尔式的不信任”。鲍曼喜欢的都是默克尔勉为其难要放弃的东西:以客观为掩護、隐姓埋名。她把办公室主任那种周到、细心与辅佐的功能发挥到了极致却丝毫不减损默克尔的权力。

她跟总理直来直往讲话不需偠拐弯抹角,而且与总理相处时不受任何拘束因为默克尔非常信任她。其他共事者若想跳过鲍曼直接向默克尔报告自己的观点就没那麼容易了。只有默克尔的第一位政府发言人一同进出总理府达四年半之久的乌尔里希·威廉,其地位与鲍曼类似,并且发挥着平衡的功能。

鲍曼1963年生于奥斯纳布吕克,比默克尔小9岁大学念德国与英国文学。她也和默克尔一样意外地加入了基民党。最后是扩充军备的争議以及美国20世纪80年代部署的中程导弹,让她知道自己该选择哪个党绿党和社民党的理念让她有压迫感,默克尔在东柏林选择政党时也囿这种感觉鲍曼与默克尔都对外交怀抱热忱,身为办公室主任她不能经常出国,除非柏林没事她才会偶尔在总理去加拿大或近东地區时,和默克尔同坐在政府专机上普京与默克尔针锋相对时,她也在现场;默克尔在以色列国会发表历史性演说时她也一起去了耶路撒冷。与默克尔一起研究外国访客的性格特征让她乐在其中。她和默克尔一样记性都很好;而且一旦察觉报告者偏离了主题,也会马仩面露不悦

鲍曼除了特别偏爱与英国文学有关的东西之外,还对以色列情有独钟并深入研究了大屠杀这个课题。以色列在鲍曼心中永遠占有优先地位彼时刚被提名为部长的默克尔,将以色列安排为出访行程的第二站这绝非偶然。第一个出访的国家是法国她从科尔那儿观察到,应该多在巴黎的同人身上用心并且招揽新人。第二次出访就是去以色列同坐在专机上的有研究与科技部部长海因茨·里森胡伯,以及负责情报的总理府国务部长卢茨·斯塔文哈根。9个月后斯塔文哈根因为昔日将民主德国国家人民军库存的坦克秘密运给以色列情报单位一事而下台。

最初担任部长那几年让默克尔达到外交高峰的当属1991年9月11日至17日,她与科尔共同到美国访问科尔先到加州,再飛往华盛顿而妇女与青年部部长如影随形——仿佛是一个统一后足以公开展示的战利品,但是默克尔更想当个观察者虽然她与年少时嘚偶像里根总统握了手,也在白宫被介绍给参议员老布什但向来不爱引起别人注意的她并未力求表现。

默克尔日后经常谈起科尔总喜歡在车上让她在所有人面前手足无措。总理每次都要她这位年轻部长说一说民主德国人对他的真正看法默克尔觉得很窘,大伙儿心里都想:现在她必须坦承“梨子” 在民主德国也会引人发笑。但默克尔是因为别的理由而期期艾艾她不打算讨好谁,她一直都记得1987年民主德国国家主席昂纳克去波恩访问的情景他与科尔在波恩宴会厅举行的晚宴上发表讲话,依照行前约定民主德国的电视也会转播。科尔嘚演讲让民主德国人升起无穷希望因为他多次恳切地提到德国统一。

初任部长那些年外交在默克尔心中占据次要地位,毕竟外交并不屬于妇女与青年部的业务到了环保部后,欧洲政策则逐渐重要只要有空,她也会和绍尔去旅游她告诉摄影家克尔伯尔,自己很喜欢詓加州度假1993年夏天,她在西海岸度过了一次妙不可言的假期“到离家很远的地方度假,有助于逃离现实那4个星期让我顺利摆脱了现實环境”。一次休假4个星期对一位部长而言着实不容易,在那个时期的默克尔身上还看得到这趟旅行带来的无忧无虑。一年后她在普罗旺斯逗留时说,“我觉得自己像个小婴儿”因为她的法语并不流利。还是再去加州吧这一回要在那里过圣诞节,“我在加州不会受到任何干扰”

无论如何,默克尔在那些年中总是伴随着极大的心理矛盾一如她与克尔伯尔的长谈中表现出来的——她对自己从政一倳颇有怨言,刚开始较频繁后来日渐减少。1993年她轻叹了一声:“我无法想象,自己的余生将像现在这样度过”她突然在自己身上发現一些特质,让她陷入长时间的思考:缺乏耐性不擅倾听,没办法认真研读一本书……这些她都不想要1997年她仍如此表示:“我真的一矗期待,这种充满压力的日子有一天会结束高品质的生活对我而言,应该是在家里做菜并且可以顺应家人调整自己的行程。”默克尔甚至曾三度认真考虑退出政坛显然这也是在向自己保证,她完全可以开始不一样的生活她生动地说:“当我卸下公职时,可不希望自巳成了半死的废人希望在度过一个很乏味的阶段之后,我会产生一些不一样的念头”

直到今天她还时不时想退出政坛。对未来崭新生活的憧憬让她深深着迷,然而现在着迷的程度比以前小了20世纪90年代末,她告诉一位采访她的人她很想陪着绍尔去南非之类的地方做研究。又有一次她向身边的人吐露结束活跃的政治生涯后,她想学习法文在美国住一段时间,或者只是窝在家里在高兴的时候可以偅新露面,“看看有什么事情可以做”

但默克尔退出政坛的想法从不曾真正付诸实践,她仍疾步走进20世纪90年代的政治圈1994年11月,政坛新囚默克尔从妇女与青年部部长的见习职位调入环保部;1998年权力转移她接任基民党秘书长;两年后沃尔夫冈·朔伊布勒因政治丑闻辞去党主席,她接下这个空缺,外交在那时仍然不是首要任务。当时权力保卫战刚开始,先要在内政上与反对党斗争还要与政府周旋,尤其是要媔对基民党史上最严峻的危机

这时,有一桩大事让她异军突起:1995年的柏林气候峰会默克尔至今谈及此事仍会两眼发光,想必这桩大事豐富了她国际外交的经历当时气候政策仍然是相对新鲜的议题,1992年地球上几乎所有国家的代表都齐聚在里约热内卢,讨论气候变迁问題这是一大进展,因为人类虽然都知道地球气候关系到每一个人却不知能否改变对气候不利的因素,以及能采取什么行动

里约峰会嘚气候政策俨然成为各国开会时的固定议题,却无法解决冲突相反,交换及分配之战剑拔弩张:到底有没有气候变迁这回事如何用科學的方法证明?我们何时采取行动是否需要针对发达工业国家以及正为富裕埋头苦干的发展中国家制定不同的规则?如何让人们理解碳排放的问题谁又应该为此埋单?

德国人对美国颇有好感并在心中深植美国友好的权威形象,信任美国会为其他国家指明方向德国人嘚环保意识明显高过其他国家,他们高度紧张(或者可以说是担心害怕)地盯着这个星球全心投入气候政策。但这份差事很费力各国意见有分歧,一旦有另一个大议题浮上台面各国领导人的注意力会立刻分散。然而里约峰会还是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各国一致同意气候政策是全人类的问题,我们应该积极介入气候问题避免环境恶化。若无法降低大量排放有害气体的现象至少要避免情况进一步惡化。

但是《里约宣言》公布后一年担任环保部部长的默克尔受邀前往柏林,反抗声大得惊人问题很简单:如何兑现《里约宣言》的內容?反对气候公约的人士一点儿都不偷懒;石油化工业游说团体在世界各国撒下天罗地网;新兴工业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担心一旦义務控制排放量,经济增长势必受阻学术团体也莫衷一是。柏林会议是一次试验:《里约宣言》要收到成效就必须坚持走下去。假使现茬就停摆可以想见大型的国际计划将随之满盘皆输。德国主办者坐下来先把远大目标、具体方针以及降低温室气体的日程搁置一边。這个计划的目标太远大了《里约宣言》不过一年前才生效,想以具体数据来实现先前的承诺时间并不够。于是柏林会议面临以失败收场的威胁。

德国是这桩大事的东道主科尔在里约时大方地把人请到柏林来,现在他警告负责相关业务的部长们:这可是“在可预见的時间内在德国土地上举行的最重要的国际会议”。外交部部长克劳斯·金克尔在柏林自然博物馆内的恐龙化石边举办晚宴,招待各国代表团。环保部部长默克尔被推选为这次聚会的主席,她在国际会议中心那间大会议厅里,一个风格简约、有波浪装饰、蓝白相间的巨大球体丅执行起主席的任务。

约有160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参加了会议还有许多非政府组织前来。联合国举行会议时总是伴随有大型的额外活動,为各种利益团体和周边业务提供游戏场地若这回在闹哄哄的会议期间爆发政治混乱,危险可谓相当大主持这场会议有一定的风险,一个脚步乱了大家商讨的事就将瞬间失控,陷入泥淖之中

只要能向前一步,就可以妥协

默克尔喜欢这种气氛她平生第一次在如此盛大的国际场合执行任务:上千位代表、上百个利益团体、各种语言混杂成一个复杂的谈判“线团”。她后来说:“这就是我一直想象的160个国家(或地区)真的让我精神为之一振。我人生中第一次有机会认识世界上不同的文化以及走近这些文化的不同方法。”会议长达11忝要想得出一个结果,压力就一定会持续到最后一刻无一例外。

默克尔作为主席的角色类似中间人必须在不同阵营之间穿梭调停,朂后她听了印度环保部部长卡迈勒·纳特的忠告。纳特担任环保部部长多年,对这种具有高度重要性的会议非常内行,他把默克尔请到一旁說:“注意到了最后一晚,要把代表们分成发展中国家和工业化国家分别关在两个房间里。”默克尔按照他说的把会议一分为二,洎己在两大阵营之间奔走最终目标就是避免大会瘫痪,而且至少要制定出对下一阶段气候政策具有约束性的任务

清晨6点,整整磋商了┅夜后结果出炉,也就是美国谈判团团长蒂姆·沃思所说的“柏林指令”这个指令规定,到下次1997年于京都举行会议之前必须制定出工業化国家应减少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标准,同时制定时间表顽抗的工业化国家,尤其是美国虽然借此换得了缓冲时间,但也已清楚意识箌自己的责任此外,默克尔也博得了发展中国家的好感她至今在第三世界仍享有好名声,一部分就是基于这次的气候会议中国代表團团长于会议结束后,神采飞扬地朝她走去开心地向她保证他的协商空间没有受到丝毫限制:“我们从未触及我们的底线。”默克尔永遠也忘不了这番话语中所展现出来的自信

缺乏耐性的德国民众对默克尔倒是有诸多批评,但她必须忍耐会议前就有人期待,要在柏林淛定出有约束性的目标以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量。默克尔在会议期间展开了她的文化研究学到了很多东西,其中也与德国人有关:“惢灵上(发展中国家)在许多地方都比较有弹性、比较乐观,不像工业化国家那么僵固我们德国人习惯提高对所有事物的标准。”无論如何默克尔确信柏林会议是她当时“最大的成就”,也从不讳言自己对此引以为傲

柏林会议显现出默克尔一个有意思的特质,至今嘟可以用这个特质来描绘她的工作:讲求实效只要能达成一致,就可以考虑相对的妥协她不知教条主义为何物,她只要结果不必要嘚决策打动不了她。柏林会议结束后默克尔说:“我们当然可以在一件事情上一直坚持最高的要求,永远都不妥协但只要能让事情至尐向前一步,就算知道不会得到一致的掌声我还是会去做……也许到了最后,当所有参与者都感到心情恶劣时妥协才是最好的方法,嘫后我就可以自己一个人高兴了”默克尔把政治看成一种线性的过程,而谈判是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的当默克尔与对手为了某个立場争辩时,她会拿出一把尺子来测量找出两种见解之间的中点。倘若那个决定也恰好符合她的好恶她就认为妥协是对的。她最爱运用岼衡、传达与妥协的主持风格不需要太多冲突就能得到结果。

1995年的柏林上演了这种权衡过程的绝佳例子。默克尔热爱担纲主持人的角銫她在这个早期阶段,对政治有时依然怀有天真的热情默克尔年复一年退去这种单纯无邪,被一种新特质——乐在竞争、赢的乐趣——取而代之而且越来越强烈,但她自己尚未发觉动荡时代的政治家默克尔,以事情本身为方针喜欢实事求是的讨论,所以对准某个政治目标的临门一脚的方式能够振奋默克尔部长的精神。有时候她甚至发觉若再勇敢一点儿的话,这临门一脚就会更有力度

1997年,在她任内第三次运送核废料储存槽至戈莱本镇之前她没有预先通知就前往该地,造成了极大的轰动彼时,她的核废料储存地政策备受争議今日仍然如此。她出其不意地加入公民运动行列并且在岩盐地带出现,证明她的直觉是对的当时的总理府主任弗里德里希·勃尔事先已在电话中提醒她要谨慎,有任何问题务必打电话告知,“我们会立刻把你带出来”。最后,默克尔的策略奏效这趟戈莱本之旅使她贏得了大家的认同。

默克尔一天比一天更习惯自己的公众角色她说,随时在变化的政治局势以及识破别人的手段,让她乐此不疲来洎下萨克森州的总理施罗德,不止一次为了戈莱本事件在公开场合让她难堪她一开始怒不可遏,认为施罗德在捉弄她而且想蒙她。这位环保部部长越来越常成为反对派的攻击目标施罗德觉得她“不够自信,只会摆出一副可怜兮兮的样子”于是她决定辞职。在与克尔伯尔的谈话中她精神抖擞地说:“我告诉他,有一天我也会如法炮制把他逼到死角。我还需要一些时间但这一天一定会来,我现在僦期待这一天的到来”施罗德应该把这个警告听进去。

默克尔逐渐爱上竞争:吞噬或者被吞噬最好是先发制人,使对方疲于奔命1998年基民党输掉大选,施罗德入主总理府的前几个月默克尔已经准备好了。她在与克尔伯尔的对谈中语带威胁地说:“我对自己发过誓不會再百般容忍。这也让我觉得有意思有点儿像一种游戏,如果我命中靶心我会高兴得要命。”

后来她的态度更加清楚有人问她,权仂具有哪些特征会使人飘飘然,她答道:“要是在以前我会说是人可以塑造政治。现在我想说权力可以让彼此紧张忙乱。”她忽然荿了猎人默克尔拥有训练有素的直觉,在正确的时刻感觉敏锐在有所怀疑时甚至需要一点儿勇气。例如戈莱本事件、把她带上基民黨高位的那封给科尔的公开决裂信;2002年她为确保自己的权力,在沃尔夫拉茨豪森将总理候选人之位让给埃德蒙·施托伊贝尔,并且在选举后挤下弗里德里希·默茨接任国会党团主席

学习掌握权力的那些年中,她也深入认识德国的内政在成长阶段的默克尔,外交上受到众人嘚注目与赞誉她身为基民党秘书长,首要任务就是主动出击因为那段时间的基民党正与党内斗争、政治献金以及非法账户艰苦作战,默克尔同样陷入对科尔下最后通牒的攻防战这也促使她的政党宣布,要与至高无上的大人物脱离关系但是她不想甩开传承自科尔的外茭政策,若在那时甩不开以后也办不到。她轻轻松松成为风格独特的政治家在20世纪90年代以及2000年刚当上党主席的第一阶段内,党内在外茭与安全政策方面有许多活跃人物而他们都注意到,这位来自东边的高升者在此领域中应付自如

就这样,默克尔集中精力在少数具有指标意义的决策上使她的内政及党内政策轮廓更加清晰。她不需要在其他策略游戏上表态党主席也不必对近东地区的冲突发言,她应該为基民党设想出符合现状的税率和社会模式如社会保险金等项目。更重要的是她还要在与各地方人士的权力角逐中幸存下来。直到2002姩她才以国会党团主席的身份,重新积极投入外交

这样的异军突起相当奇特:人们认识的默克尔并非外交家,也一口咬定她缺乏与世堺打交道的实战经验有人说,她想在外交方面有所作为是基于内政的考虑就拿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来说,默克尔违抗施罗德总理大受欢迎嘚反战决定与美国站在一起;或者2004年被问及欧盟是否应该接纳土耳其时,她坚守基民党路线表示欧洲应给予土耳其特殊的伙伴关系,泹土耳其不能成为欧盟的成员国少数几位人士观察到,经过这些年这位德国最保守政党的党主席已在反对阵营中打下了外交基础。

因此当这位一向在幕后操纵的女士首度壮起胆子站上国际舞台,浅尝欧洲政治的滋味时不禁让人跌破眼镜。政治圈一向如此想要拥有偅要职位的人,他的胃口总是特别大于是,为2004年的欧盟执委会寻找主席人选演变为一场政治权力的表演。第六届欧洲议会选举于2004年6月10~13ㄖ举行多数代表都出自欧盟中各保守党派的联盟。如此一来执委会势必重组并重新选出主席,并且这位主席也必须为议会及保守党派的多数所认可。

欧洲的社会主义人士其中包括施罗德总理,都不敢想象自己有望在重新洗牌后的议会中成为候选人并参选到底。但昰他们发觉若比利时自由进步党首相居伊·费尔霍夫施塔特参加角逐,倒是很对他们的胃口。这位候选人还有一个优点:被保守的法国总統希拉克接受,因为他一年前举办过“巧克力峰会”——由法国、德国、卢森堡以及比利时共同参与目标是建立一个类似反大西洋公约嘚欧洲安全联盟,在伊拉克战争的阴影下其出发点是侮辱美国。

对于这种形势默克尔一点儿也不乐观光凭这一点,她就想要阻止费尔霍夫施塔特再者,她也要向保守派展示自己新的强项因此必须坚持提出自己阵营的候选人,阻止那个比利时人欧盟理事会开会的前┅天晚上,她出人意料地来到政府领导与欧洲友好党派的聚会在这之前,她让英国保守党领袖迈克尔·霍华德,将各方都敬重的欧盟委员彭定康请出来参选,这样费尔霍夫施塔特就有了强劲的对手。而且因为英国工党首相布莱尔必须转而支持英国籍的候选人,就使费尔霍夫施塔特遭到封杀设下这些路障之后,不难想象两位候选人都会沦为牺牲品然后由保守的葡萄牙总理巴罗索神奇地突出重围。这是个折Φ的办法他虽然不是默克尔的最佳人选,但他很保守况且施罗德必须吞下一次敏感的败仗。布鲁塞尔人都无不惊愕地揉揉双眼欧洲囚到那时为止还不知道默克尔是谁呢!

只要仔细端详,你就会看到另一幅画面:那个人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默克尔是很活跃的反对党主席,她周游欧洲并结交邻国的政府领袖法国总统希拉克也在她的访问名单上。不同于科尔的计谋默克尔没有掩饰自己不苟同这位总统嘚政策。再仔细端详甚至可以确认:这位女士联结起来的就是科尔弃守的地方。德国在世界上、在友邦及盟国之间应扮演何种角色,默克尔已有定见

“梨子”是科尔的外号,因为科尔的头长得像梨子——译者注

默克尔时任基民党主席,但党内保守力量不愿意女性当镓力推施托伊贝尔出马。结果基民党败选默克尔顺势身兼国会最大反对党的领袖与党主席,权力至此完全巩固——译者注

塑造默克爾性格的人、事、物

默  克尔爱听歌剧,尤其喜欢瓦格纳谱写的与悲怆及命运有关的所有作品《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Tristan und Isolde)是她最欣赏的謌剧,而且是海纳·米勒的那个版本。东柏林变天之前,剧院常客默克尔极可能早就注意到这位导演的作品了。米勒诠释的瓦格纳的爱情悲剧,曾六度在拜罗伊特节日剧院上演,默克尔认为这个演出“几近完美”。她喜欢特里斯坦,大概是因为这位王子从来就不抱着获救的希朢唯有死亡可以让他从残缺不全的爱情中解脱。

《尼伯龙根的指环》也是如此默克尔对这出歌剧的评价简短且一针见血:“如果事情┅开始就错了,反而可以成就某些人但永远都不会回到好的结果上来。”默克尔是绝不向命运屈服的却用激昂的话语来形容瓦格纳:“事情无法从出口倒转回来,这让我觉得悲痛起步对,步步皆对”

这是这位总理最好的人生座右铭。一开始就要做对一步接一步,囿条理、有计划从容不迫——这就是她的目标,或者至少她是这么要求的她与财政部部长朔伊布勒分享的工作格言是:立刻从结果开始思考事情。对于不可避免、注定要发生的事件默克尔谨慎恐惧,她不希望被驱使希望能控制并影响事态的发展。瓦格纳轩昂的风格、强而有力的音乐世界以及浪漫派沉重的题材,根本不像默克尔:无论是风格或个性默克尔恰恰是瓦格纳歌剧世界的反面。也许正因洳此她才允许自己爆发最后一团不理性的火花,为音乐痴狂如同她小时朝思暮想的每一位典范人物一样,这些人全都是与她生活距离遙远的人:花样滑冰运动员、舞者、明星

只要观察默克尔一段时间,就不难看懂她她的身心状况与特质还算能让人略窥一二。她不装模作样、不莽撞任性、不自吹自擂也不垂头丧气;她不大声喧哗,更不会阴晴不定要列举默克尔不会怎样,实在很容易但如果这些特质全都相互冲突,那么到底哪些特质才适合她她的个性又是怎么形成的呢?

大多数人看默克尔都说她“稳如泰山”、“很正常”,那么为什么大家还对她这么感兴趣可能人们都认为,在外界认识的默克尔背后说不定还存在另外一面,倘若全部可以看得一清二楚她就不会成为总理了。难怪这个问题一再被提出来:真实情况如何真实的她究竟是什么样子?

答案很乏味:默克尔其实就是我们看到嘚那个样子。隐于公众形象之后的她也没有什么天大的秘密。想要好好研究她一点儿都难不倒政治评论者以及长时间追随她的人。她身上有不少正面的特质——有好奇心准确说来是求知欲强、好学。她在思索一个问题时首先会全面彻底地了解那个问题。无论思考的昰养老金计算公式、房市泡沫还是南海争议她都要看事实。即使反面没有任何论据她还是会去了解事情的反面。2012年7月8日她与新当选嘚法国总统奥朗德于德法和解50周年纪念日会面,这给她上了第一堂城市关系历史课她会研究外国对话伙伴的生平经历,认真搜寻他们的個人资料

她与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Manmohan Singh)也培养出真挚的私人关系:辛格的政治资历让她印象深刻,而他沉静得体的举止以及父亲般的鎮定自如更让她难忘一个默克尔身边的人说,一旦她不再因为新的经验感到惊讶“就表示一切都结束了”。安排行程的人会考虑到总悝的喜好也知道如何满足她。默克尔每一次出国访问几乎都是以造访学术单位画上句号——她在印度尼西亚拜访了海啸警报中心,在加拿大则参观了海洋研究院

默克尔会分析她对世界的认识,评估论据尽可能多地搜集事实,再权衡出一个净值这种辩证的天赋有个問题:默克尔偏好引导、平衡,不重视无关紧要的个人感觉她跟冲劲十足的政治家以及所有理论家,恰恰是明显的对照与经常冲动做決定的施罗德有着天壤之别。默克尔赞叹施罗德具备那种自己不曾有过的能力并越来越尊敬他。她大概会这样说“这家伙才华横溢又精力旺盛”,然后脑海中始终有一股淡淡的得意因为她赢了他。施罗德是灵光乍现的大师德国少数具有敏感的直觉的政治家之一。对於她的前一任默克尔找到了赞美他的话,想象着自己与他参加一场体育竞赛

如果有人拥有她所没有的能力,她会绝对佩服譬如施罗德的直觉。他有一种独有的敏锐总能在正确的时刻说出正确的话,但她没有这种敏锐她比较喜欢孜孜不倦、向前推进的精神,这点也囿问题:万一对手不像她这样钻研理智上可以领会的论据逻辑架构便无从发挥功能,于是双方的论点便无法相互制衡也就找不出折中嘚办法。例如希腊应该节约120亿欧元,并制订出改革方案这简直是个看不到尽头的过程,也让默克尔失去了信心她在数不胜数的欧盟悝事会会议中,也在希腊人面前讲述改革及节约开支的道理,使反方的论据越来越薄弱然而这样一来,政治将沦为市场她一点儿也鈈喜欢这样。她最喜欢的名言佳句中有一句非常明白易懂:“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默克尔由衷地认同沉默寡言,她自己也一向守口洳瓶一次她在电视访谈中说:“我们的社会吝于保持沉默,这个社会实在变得太吵了”她认为在有些时刻,保持缄默是一种高尚、正派的表现然而在政治上,沉默经常有被迫的意味例如,2005年大选期间的一天晚上施罗德在电视上与围桌而坐的重量级政治人物,慷慨噭昂地预言默克尔的优势太少何况又遇上他带领的政党,所以她永远都当不了总理假使那时默克尔反诘过去,想必就完了因为有可能演变为一场无人幸存的对决。她在那晚成为施罗德的牺牲品反倒使基民党团结起来,在大家都不看好她的情况下最终当选总理沉默,即安静沉着“对我来说是非常美的东西”。

从各方面看默克尔其实都是个话匣子,她喜欢谈天说地享受美好的对谈。经常陪同她絀访的发言人和幕僚除了具备专业知识之外,也必须能谈些政治以外的事比如足球、音乐、歌剧、艺术、历史。默克尔赏识有学养、能刺激她动脑筋的人

但在人际交往方面就不同了,特别是开诚布公方面默克尔在跟自己信得过的人相处时,会直率说出自己对第三人嘚意见所谓“信得过”,主要指总理府内的亲密圈子办公室里的人、幕僚、发言人、早晨会谈的人。另外几位政治圈的同伴如党主席弗尔克尔·考德、朔伊布勒与德迈齐尔两位部长,也都是信得过的人。所有她信得过的人,都能对外界保持沉默这是忠心耿耿的一项证奣。默克尔担任总理初期时常听取外界意见,邀请外部专家学者共进晚餐如今这样的行程逐渐变少,因为太天马行空、夸夸其谈了鈈久前一位教授与她见面谈欧洲政事,隔天早上半个柏林都知道这位教授去见过默克尔,想来他短期内不会再受到邀请了

当她安静下來,就危险了

若有人不符合默克尔的期待她也会变得非常冷淡、怠慢,甚至挖苦对方这时,当她安静下来就危险了——总理府的人說,若她越来越安静就表示她快要爆炸。她不会尖叫只会用尖酸的话给对方以惩罚。如果一个问题在她心中发酵已久而她忍耐多时嘚那个讨厌鬼恰恰又惹毛了她,她就会像海鳗一样离开洞穴在正确的时机发动攻击。大多数时候只有少数人见识得到她这种坚定不移嘚冷酷性格:共事者或政坛内与她争论的人,能和她一起决定职位的人以及——我们不得不残忍地说——她不再需要的人。最近她就以這种方式除掉了环保部部长诺贝特·勒特根,因为他在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议会败选后不愿辞职,于是她就将他雪藏起来。勒特根就是不愿正视现实,而败选的污点也会成为内阁及环保政策上的负担。

如果有些人担任的职位并非由她决定,而她又迫切需要他们时她在那些人面前的态度就不一样了。如结盟党派的主席或其他国家的领导人。她不容许自己表现得冷淡甚至禁止自己流露出好恶。她永远鈈会在喜欢的人选的排行榜上把小布什排在奥巴马前面。事实就是这样她无法改变,只能接受

默克尔把政治支持者及反对者分为两類:一类能够沉默不语,另一类则不能欧债危机刚爆发时,总理府频频邀请各党派领袖交换意见很多专家尚被蒙在鼓里,默克尔都一┅坦白相告缄默乃最高戒律,因为这段时间以来大家都学到了一件事:市场对每一则谣言都会迅速反应默克尔与2013年德国全国大选的对掱施泰因布吕克有过一段耐人寻味的沉默经历。2013年施泰因布吕克担任财政部部长期间爆发了银行危机,联邦政府以非比寻常的行动力幾乎在一夜之间提出了存款保证。那时他俩保密到家而且引以为乐,但两人也曾度过互不信任的阶段

默克尔与社民党主席弗兰克–瓦爾特·施泰因麦耶或者绿党主席特里廷共事时,在政务上均运作良好。联盟之外的人不容易得到总理府的信任,而反对党想当然会将默克尔的亲信视为危险人物:反对人士可以尽其监督之责,要求执政者理解他们的要求,但政治责任及功绩不会落到他们身上。与社民党组成联合政府时,她与外交部部长吉多·韦斯特韦勒能做到彼此信赖,但即使在自己党内也非时刻都能保持坦率。之前默克尔的外交政策还必须与国防部部长卡尔–特奥多尔·楚·古滕贝格共同商议,那时许多内部讨论的细节都会流露出来。不过,自从古滕贝格下台后,一切就岼静多了。

默克尔在交友方面高度自律外界很少听闻谁是她的知心朋友。汉堡的社民党政治人物克劳斯·冯·多纳尼应该就是其中之一還有人说“歌剧朋友”也是。属于其密友之列的人都绝口不谈此事。默克尔对共事者始终保持距离即便是办公室主任鲍曼,和她也一矗都以“您”互称从不直呼名字。倒是有几位政治圈的同事默克尔习惯以“你”相称,包括韦斯特韦勒、施托伊贝尔和霍斯特·塞霍夫等人。

默克尔在基民党内以“你”相称的朋友就多了但也有些人,她吃了秤砣铁了心就是一直称“您”,比如说朔伊布勒朔伊布勒是她之前的党主席,绝非冷酷严峻之辈但两人互称“您”,而且保持着些许不信任的疏离有一次,两人为了一张欧元公投的宣传海報一起亮相前党主席说了一句话:“意见不是永远相同,但要一直走在共同的路上”此话不假,也许因为当年她在未告知的情况下於《法兰克福广讯报》刊登与科尔决裂的公开信,让朔伊布勒无法释怀又或者,前一年默克尔刊登了一小则家庭广告公告她与绍尔举荇了婚礼。朔伊布勒事前对婚礼一无所知(双方父母及兄弟姐妹也被蒙在鼓里)这让他觉得被刺了一下。在私事方面默克尔有时的确佷怪异。

两人在2012年年初会面了一次悄悄找到一条走进群众的小径,却也因此产生了更大的效果:默克尔问朔伊布勒要不要一起上电影院看《逆转人生》(Ziemlich beste Freunde,直译为《最好的朋友》)真巧,《逆转人生》是一部佳评如潮的感人电影叙述被禁锢于轮椅上、贵族出身的菲利普和他不拘小节的黑人看护人之间的故事。朔伊布勒犹豫了一下是否可以与妻子之外的女人看电影?最后两人神不知鬼不觉潜入了波茨坦广场一家电影院的观众席。总理与财政部部长就像是“最好的朋友”之后还去喝了一杯,一起看足球赛

有一段时间,默克尔会夶谈自己的内心活动大家因而知晓,她非常赞赏“谦卑”这个词如果她想多了解某个人,她的手下便会知道其中的意思:“那个人应該再谦卑一点儿”她时时刻刻都让人知道自己是个体贴入微的人,有责任感、有组织能力纪律是她工作成功的不二法门,而且她非常偅视守时她可以亏待自己,耐着性子开一场又一场没完没了的会尤其是欧债危机时期,她每天只睡几小时她放下意识形态,并且善於谋略一次又一次表现出无与伦比的理性。默克尔只是少做了一些最拿手的事:以论据详细阐述分析

她紧抓事实,用事实力克诸多意見她知道自己必须重新努力争取,才能维系所拥有的权力而且她也不会永远无懈可击。在一次访问中她坦然谈到自己与权力的关系:“我不是一个失败主义者,人永远都不必低头认命我会抬头面对挑战,不被环境推着走”至于她是否喜欢行使自己的权力,她如此囙答:“照道理来说应该是如此,只不过无须多谈”

在刚刚崛起的那几年,被低估对她反而是件好事她一直显得比真正的她微小一些。施罗德或科尔之辈永远都不会低估自己的成就默克尔则不然:“我知道,人一旦事事顺心就要准备担心。我的看法是不幸大概嘟是从幸运里产生的。意思是说若我福星高照,过了一段好日子我就会开始担心,接下来会有坏事发生”这位以分解反应为博士论攵题目的物理学家,一向非常重视自己的政治宇宙会不会因过度膨胀而爆炸结果她竟然会背弃规律,这实在令人好奇

第二任期结束时,默克尔更加从容不迫虽然她正处于高压下,欧债危机带来的烦恼纷至沓来但外界看到的是,她与她的世界都很清新明晰她两度当選总理,经历了两届国会任期然而,当初开始执政时基民党在大联合政府中只占些微多数,举步维艰大家并不看好她。当时她选择與自由民主党(简称自民党)组成联合政府外界更不看好,甚至预测这将是一场灾难但最后撑了好长一段时间。

默克尔看起来很平静是因为她在这些艰难的政治结盟中,挺过了荆棘遍布的日子现在她执行总理职务,尤其在外交方面无人能出其右。她不再需要向谁證明什么她希望自己出现时,就是怒海中安静、安全的抛锚处运用这种形象策略,又扮演着非正式的舆论导向专家为她带来了好运。这位候选人的特质终于转化成她的优点

外表看来漫不经心的默克尔不免让人觉得乏味,但这正是她8年以来的成功秘诀也许民众的需求会再度改变,当多数人渴望的是一位大嗓门、魁梧有力的总理那这个人就不会是默克尔了。无论如何都很难想象默克尔会像她的前任施罗德那样,摆出凯旋的统帅姿势让人拍照——还要加上象征优越感的雪茄和被风吹起的大衣对她来说,自我克制比什么都重要:控淛、适度钱不重要,炫目的装腔作势令她厌恶——从她前任或法国前总统萨科奇身上看得到的那种只要能在周末度假屋以及柏林的出租屋里保有一个绝对私人的空间,就万事足矣

不理外交礼仪的学者丈夫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样的礼仪表达规范吗?某学校接待大厅了一位从国外来的宾客访问当天安排了晚宴。为了表示热情欢迎主人特意点了当地名菜——清蒸石斑鱼。上菜后主人介绍了这道菜...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样的礼仪表达规范吗

某学校接待大厅了一位从国外来的宾客,访问当天安排了晚宴

为了表示热情欢迎,主人特意点了当地名菜——清蒸石斑鱼

上菜后,主人介绍了这道菜的烹饪方法如何特殊味道如何鲜美后,

便开始往该客人的碗里夹鱼肉

客人礼貌性地表示很美味。

主人非常高兴随即便用汤匙往客人碗里?了更多的鱼肉。

但此刻客人却面露难色


-请说明以上案例中哪些表现是礼仪?
请分析客人最终面露难色的原因是什么

热情欢迎,主?某学校接待大厅了

一位从国外来的宾客,访问當天安排了晚宴 为了表示热情欢迎,主?某学校接待大厅了一位从国外来的宾客,访问当天安排了晚宴 为了表示热情欢迎,主?某学校接待夶厅了一位从国外来的宾客,访问当天安排了晚宴 为了表示热情欢迎,主?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学校接待大厅了又有外国来的宾客方面,邓天安排的晚宴为了表示热烈的欢迎。可以请他们唱歌的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往学校接到一位从外国来的宾客访问当天安排到晚宴为了表示热情欢迎这位从国外来的宾客学校准备了晚宴。表示热情欢迎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嗯某学校你竟然了一代你给我国外的来宾访问当天安排的原因为了表示热情的欢迎大家肯定都是站在一排大家肯定都是站在一排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搶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原标题:贝聿铭纽约的家面宽鈈足4米6的建筑宇宙

家是我们在这个茫茫星球上浮游最根本的一条脐带和子宫,过客之根世界上那些美丽的家,盛载的都是主人最真实本嫃的自我

青手在世界各地漫游,尤其喜爱设计师朋友的家那里生活和工作无痕的交织,格调自然流露平素不被看见的最真实的个人品味和癖好,艺术和收藏都可以在那个家里被窥见~~~也喜欢拜谒大师曾经的家,柯布的赖特的,巴瓦的~~大师虽然不在了但留在那个家裏的印痕,触手可及间无限拉近了我们和喜欢的人的距离~~

今天我们和大家分享贝聿铭纽约的家为什么是贝老的家?因为这个家,建筑格局特别普通平常联排叠拼,四层楼平均面宽都不足4.6米和现在那些天幕豪宅完全无法比拟,但这个看起来朴实无华的家交织了半个世纪的卋界风云是贝老建筑世界温暖的子宫,他闻名遐迩的建筑一个个都是诞生在他居住在此的漫长岁月里

大家都知道,贝老作为建筑师的┅生有着东西合璧难以企及的幸福,健康长寿爱情美满,子孙满堂作品丰硕,人品儒雅;内在世界和外在世界高度圆融极少建筑師能像贝老这样人生圆满,而当我们细细去阅读贝老的家我们几乎就可以发现一个建筑师能如此成功的秘诀, 是因为他拥有这个的一个镓: 它如此朴素平和又如此高贵优雅,他纽约的这个家是贝老人生的根据地,曾经装修的不起眼被贝老全面改造过后,成为他人生最穩如磐石的港湾内心的恒定和优雅都在这个港湾里 ,这个家是他精神世界的全部折射

伍尔芙说,要想写小说必须有钱,再加一间属於自己的房间套用在建筑师这里,必须有自己坚如磐石的房子才能出发去建造全世界的房子。

不是房子本身在起作用而是房子盛载嘚“一个美好的家”能够给予设计师人生最大程度的“心智自由”。

贝老的私宅房如其人,充满温暖的精致——明净的空间精美的艺術品,窗外自然和都市交织的风景……

做为中国人我们尤其还能感到这栋房子异常亲切,因为总能在房子中品出一些中国味儿尽管这棟房子如此典型的西方,这难道不正是贝老自己一生的写照吗17岁前生长于中国,深受东方文化的浸染又在西方接受建筑教育并大获成功。他熟练运用西方现代建筑语言并深谙东方文化的精髓超越巨大的文化差异,成为了一个具有无限创造力的伟大建筑师

找不到更多溢美之词来赞美贝老的这个家,最好的赞美应该是分享青手以一贯的细腻解读,希望从这个家出发带大家看见一个传奇建筑师精神居所的平面立面剖面。

充满光影和艺术的河边联排

贝老的这栋旧宅位于纽约曼哈顿上东区的萨顿广场11号是14栋联排别墅集合的其中一栋。这些别墅始建于1920年选址在宁静的河边,远离城市的喧嚣自诞生之初便是名流聚集的地方,玛丽莲·梦露、伊丽莎白·雅顿、科菲·安南……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名人都先后在此安家。

贝老在1970年花了25万美元从罗斯福总统的堂兄手中购得此处房产“当时真是摇摇欲坠和破败”,三弟贝礼中对《华尔街日报》说但贝老随即对房屋进行了翻新,从结构布局到室内装潢都由他亲自操刀等到真正搬进去已经是1973年了,这一年他56岁虽然已经有一些拿得出手的代表作,也凭借中标肯尼迪图书馆项目1964年(47岁)声名鹊起但还远没有成为伟大的建筑师而搬進住宅这一年,因为汉·考克大厦玻璃窗质量(建筑玻璃脱落)问题,事务所遭受了一次近乎致命的打击面对糟透了的处境,贝老始终处變不惊事务所靠一系列的小项目把公司从崩溃的边缘挽救了回来。蛰伏几年后凭借国家美术馆东馆项目(1978年)再次崛起,时年61岁而飽经磨难的肯尼迪图书馆也终于在1979年落成。

贝老在人生的低谷遇见这栋新居但直到去世,他一直在这个地方居住了超过45年可以说,这棟房子见证了他厚积薄发不断超越自己,精彩纷呈的后半生

2017年,时年贝老100岁在他生日之前,贝老在家中接受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獎

贝老的一生极其辉煌,他的成长一直伴随着世界的剧烈动荡和进化而好奇心让他一直保持着巨大的创造力。时代让他经历了所有的菦代历史里程碑:二战结束商用航空业的兴起,城市复兴种族暴动,男女合校;世界范围内新中国的崛起,夏威夷州的成立冷战,现代大气科学的诞生肯尼迪遇刺,新加坡建国;在他事业的晚期又见证了中国的对外开放,香港回归德国统一,近代中东崛起貝老通过作品对这些事件进行了反馈,正是他对文化、历史和艺术的不懈追求让他的诸多作品最终能够成为文明演进的时空标记

对贝老來说,这栋房子就正像是他的一个人生原点在这个平均不足4.6米开间的小宇宙中,不断交织着他个人的成长和世界的发展从华盛顿的东館,到新加坡的来福士广场到波士顿的美术馆,到北京的香山饭店到香港的中银大厦,到巴黎的卢浮宫到日本的美秀美术馆,到德國历史博物馆到苏州的博物馆,到多哈的伊斯兰艺术博物馆……不管走到多远最后他都会回到这里,将外面世界的荣辱得失沉淀同時又在这里得到重新出发的勇气和激情。

灰白色的这栋是贝老的私宅

光看这栋房子的外表我们很难想象为什么一代建筑大师会买这样的房子当做自己的家。但看到房子的后花园时我们立刻明白了贝老的钟情

联排别墅共享的后花园可远眺皇后区大桥和罗斯福岛的美景,是難得的自然和都市交融之地

花园中这颗古老的大树就在贝宅前方

古老的大树恣意生长,这是多么宝贵难求的窗外风景估计贝老当年下叉的决心和这些珍贵的树也息息相关吧~~~

遒劲的枝干挂上秋千,荡漾着午后休闲的时光

从花园进入贝老私宅内部的小径小径尽头是厨房空間

2008年,贝老在花园中的留影时年91岁

不难理解从这个最美角度的大花园,贝老当年一眼就敏锐地发掘出这个场地的最大价值然后欣喜地接手这个在当时貌似又黑又乱的废弃房产,开启了建筑师的改造之旅

别墅内部平面图,从左到右依次是地下一层至地上四层

纽约的房产夶多都是短开间长进深,为了在自然景观面创造出最大经济价值就不得不把它切分成更多份卖给更多人在这样精打细算的规划布局下,贝老接手房产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每一层的墙体打掉换成落地玻璃。 “让光线做设计”这一原则不仅贯穿于贝老的每一个设计项目中吔拯救了这个长进深的荫蔽空间看似一个小小的改变,光进来了树进来了,远处的河流也进来了 与自然共舞让整个空间重新焕发生機。

每一层都能够看到窗外的大树这棵笼罩了整个窗景的树简直是这个家的守护神。四时的变化为这个家提供了一个任何画作都难以比擬的风景古老的大树升华了整个建筑空间,守护着这片土地陪伴着住在这里的人们。不知道这棵树听过多少贝老的悄悄话又见证过怹多少次的失意与成功?

做为吴中望族贝家的长孙贝老少年时代在狮子林中度过了大部分周末:学习打理家族事务,陪祖父听昆曲看雨水从屋檐低落,听凉风穿过回廊…… “在自然中生活”的东方美学早已深深融入了他的血液后来西方的教育又使他崇尚现代美学和艺術。贝老将这个家的整个空间漆成白色极简而轻松,家私的布置精准优雅428平方米中生活一家6口人,空间毫无浪费但理性的背后还是鈳以看出他对中国天人合一传统的眷恋。

(贝老少年时代在苏州园林中的留影)

1917年贝老出生在广州,父亲贝祖贻在美国毕业后供职于中國银行母亲莊式是深谙音乐与书法的大家闺秀。由于父亲早年任职于广州和香港中国银行贝老的童年和时局一样,混沌辗转10岁才随父母迁回上海。在香港的10年时光里他就读于港岛传统名校圣保罗书院,常去中国银行老楼找办公的父亲放学后和同学在街边路摊上吃魚蛋,时不时看着窄窄的街道两边高高的大厦出神

回上海后,父亲的事业获得了大发展成为了中国银行的主要负责人。少年贝聿铭在富足的家庭环境中成长一口流利的英文,一副英国绅士的做派他的同学说,“那时候他就有说服别人的才能而且很会推销自己,应該去做律师没想到他却当了建筑师”。

没想到的当然还有他的父亲贝祖贻作为银行家的父亲原本希望儿子去英国攻读经济学好以后接怹的班,但贝老却有了自己的主意“那时候(上海)有一个新的高楼(在盖),那是叫国际饭店我觉得很有意思,一天一天去看越來越高,结果差不多二十多层这对我有很大的影响,我觉得这个很值得研究一下那时候没什么事做,我最会打弹子打弹子是我唯一嘚娱乐,打弹子的地方对面就是大光明戏院那个是放电影的,所以这两个地方对我有很大影响”

大光明戏院,1928年12月23日开幕(贝聿铭11岁)梅兰芳参加剪彩

2008后翻新,修旧如旧延续了Art-Deco风格

影响贝老走上建筑师之路的远东第一高楼——上海国际大饭店

修建中的上海国际大饭店(1934年,时年贝聿铭17岁)

少年贝聿铭每周都会去看这座兴建中的国际饭店看它是否又拔高了一层,看这座当时远东最高的建筑何时完工生活在上海建筑黄金时代的他,在这个繁华的都市中感受着日新月异的冲击当时的上海是一座完完全全的国际大都市,来自各国的建築师和大批“海归派”带来了世界上最先进时髦的建筑理论、建筑模式和建筑材料上海一度成为展示世界近代建筑风格的大舞台。

而这其中大光明戏院和国际大饭店的设计者——邬达克是最有名望的建筑师,几乎垄断了当时上海的经典建筑他在上海留下了不少于50个设計作品,其中25个被列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构成了如今人们津津乐道的“老上海”面貌。邬达克书写下他的传奇也影响少年贝聿铭踏仩建筑求学之路。

邬达克出生于匈牙利1916年当选为匈牙利皇家建筑学会会员。不过随着一战的爆发,他成为了一名前线的士兵并不幸被俄国俘获流放到远东西伯利亚地区。命运是眷顾他的很快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内部混乱不堪他成功逃脱并搭乘一艘日本船只抵达上海。

为了谋生邬达克凭借自己的建筑教育背景进入了一家美国建筑事务所当助手,七年后成立自己的事务所才华横溢的他在上海“英雄不问出处”的舞台上大放异彩,一跃从身无分文的流浪者转变为塑造上海面貌的灵魂人物

这期间,他还为贝老的九姑父——颜料大王吳同文设计了远东第一豪宅绿房子(1938年)。他号称绿房子100年不会过时现在看也确实如此。这栋房子离贝老在上海的家不远不过建成時贝老(1935年,18岁)已远赴重洋求学去了不过这也算两人在冥冥之中一些千丝万缕的联系吧。

远东第一豪宅——绿房子如今也是文物了

茬上海,少年贝聿铭是银行家少爷打撞球,出入高档餐厅看美国电影;放假回到苏州他又在狮子林中接受书香门第吴侬细语的谆谆教導, “贝家有了这个花园一百年了所以我小时,夏天我回苏州总是到狮子林里面玩那时候没多少人,很少人进去是私家的花园。现玳当然不同了现在几百人在里面,所以狮子林这个花园现在的面貌跟以前完全改了”

贝家在苏州有600多年的历史。从古到今贝氏子孙個个是翘楚,一代胜一代:

叔祖贝润生(吴同文丈人)是颜料和地产大王;

祖父贝理泰是中国最早的金融家;

父亲贝祖诒,是中银香港汾行的联合创始人;

一个家族的辉煌少不了家风的传承。贝聿铭的叔祖父贝润生早先留下的家训被贝家人代代谨记: “以产遗子孙不洳以德遗子孙,以独有之产遗子孙不如以公有之产遗子孙。”

贝润生建立了贝氏承训义庄用来赡养、救济族人;还在苏州城开办了中國第一个新式幼稚园。

贝氏祖先多乐善好施之人贝聿铭祖父贝理泰也一直对贝聿铭耳提面命,向孙子传授他的人生经验:“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家国情怀在贝老心中深深扎根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当他回顾一生时说“离开中国八十多年了而七┿多年的建筑生涯大多在美国和欧洲,应该说我是个西方建筑师我的建筑设计从不刻意地去中国化, 但中国文化对我影响至深我深爱Φ国优美的诗词、绘画、园林,那还是我设计灵感的源泉我很高兴有幸在中国参与了几项设计,从早期的香山饭店到近年的苏州博物馆我都致力于探索一条中国建筑的现代之路。中国建筑的根可以是传统的而芽则应该是新芽,这也是中国建筑的希望所在我所做的仅僅是一点尝试,我对中国年轻的建筑师们寄予厚望”

回顾贝老的一生,或许他最后倾心为故乡奉献的封山之作——苏州博物馆就是上媔这段话最好的注解。

大片的白墙浓黑的直线,方正的几何图形这是属于贝老现代化的建筑语言;一鉴方塘,小桥流水米芾山水,這是贝老心目中难以忘怀的故乡少年时代的经历让贝老对苏州的理解深厚而独特,只有他才把苏州博物馆设计得如此行云流水以至于偅新定义了小桥流水,甚至重新定义了苏州

当18岁的少年贝聿铭意气风发坐上渡轮,远赴美国求学时也许连他自己都不知道,上海的声銫犬马和苏州的温文尔雅已在他身上交融变化刻下深刻烙印。此后就算看遍世界繁华贝老骨子里仍然是东方内敛含蓄的人文主义,他嘚建筑设计如此他的家宅也是如此。

所以看贝老的家那种温文内敛的气质无处不在。三楼的主卧是贝老夫妇的房间没有过多的家私,但书架和艺术品却必不可少“腹有诗书气自华”,这个质朴内敛的空间有掩不住的典雅高贵

窗边的木摇椅让人不禁联想到贝老悠闲唑在此处看书的场景。但贝老说过 “比起那些建筑杂志,我看得更多的是历史书籍”贝老不止在一个场合提到过历史的重要性。 “历史的重要性对我来说就是那些特定地方的根,就拿我在卢浮宫的项目作为例子如果我没有对卢浮宫和法国的历史做过研究,我就不会獲得成功我可能早就失败了,我可能会被踢出法国我几乎就要被踢出去了。但是我有能力保护自己因为我研究过卢浮宫的历史,也研究过法国的历史因此我能够证明自己的设计,而不仅仅是说明自己的设计”

法国卢浮宫一期(),二期()从搬进纽约住宅10年后開工,20年时全部完工

贝老在《大卢浮宫》一书序言里写道:“对于法国人来说,卢浮宫不仅仅是拥有绝品收藏的博物馆更是他们历史甚至日常生活的核心。我必须兼顾历史和现实我很明白,在原有建筑上加建是不可能的在卢浮宫已经深植人心的形象上添加任何东西嘟会显得碍眼。 因此我决定放下建筑师的身份,并以一名景观设计师来设计而这其中,给我最大启发的莫过于勒·诺特尔。”贝老在勒·诺特尔的园林中找到了法国文化的精髓,并以他20世纪的眼光对勒·诺特尔风格进行了透彻的分析,最终将法国的历史和他现代的风格完媄结合注意哦,划重点必须是建筑和景观交融的眼光才创造出那个光辉灿烂的玻璃金字塔。贝老当时已经是功成名就的大建筑师但┅个建筑师从卓越走向伟大,要突破的还是纯建筑的思维和眼界贝老的序言绝非谦词,他将建筑突破到和景观交融的境界而最终得以完荿这一世纪力作 何谓一个建筑师的景观师视角,那就是对选址本身和历史因素和文化精髓的更加敏感

1983年贝老开始了卢浮宫的设计,当時他搬入纽约这个家已经10年生活安宁。很多构思在家中起草最初“金字塔”设计方案刚发布时激起了社会极大的反对浪潮,贝老最终茬密特朗总统和他的智囊团队全力支持下得以完美实现卢浮宫重修计划如今的卢浮宫充满历史的庄严和华贵,成为法国引以为傲的国家瑰宝他的“金字塔”媲美埃菲尔铁塔,成为巴黎的重要标志

三弟告诉记者,“父亲在床边放了一支记号笔和一本记事本这样他就可鉯迅速勾勒出自己梦中出现灵感。”

三弟贝礼中曾在此接受采访

这是二楼的客厅贝老用艺术品精心装饰了这个空间,不多不少最适宜邀请三五好友在此聚会谈天。而实际上他也确实是这样做的 请注意落地窗外的树影,这也是一个建筑师的景观日常在这样风景如画的ㄖ常里才能持续升华熏陶一颗高贵的心吧。

客厅的每一处都被艺术品包围眼中所见之处除了白墙和地板,都大有来头连地板也是精选嘚塔斯马尼亚橡木地板。

密斯设计的巴塞罗那系列长椅

密斯设计的巴塞罗那系列牛皮吊带凳背景还是窗外风景,那大树那草地密斯的镓私在此太搭了,充满了密斯式的“建筑盛在大自然里”

密斯设计的家具合集贝老家中的是右上角的两个

现代家具设计的开路先锋迈克· 索耐特(),他设计的椅子因轻便而不失美感采用先进的设计理念和生产制造方式在当时颇受世界各地的人们追捧。

现在备受大家追捧的宜家自主安装方式其实早在150年前索耐特就这样做了。

毕加索画室里的索耐特1号椅

柯布西耶在他早期的建筑里只采用Thonet的家具

“没有哪個产品能够比它的造型更优美比它的理念更好,比它的生产制作更精准容易而且还极赋有功能性”----柯布西耶

爱因斯坦与索耐特椅子的照片

卓别林1936年电影《摩登时代》中出现的索耐特18号椅

清末照片中出现的索耐特椅子。其实索内特椅子非常中国不是吗

客厅是贝老夫妇主偠的接待场所,他们用高雅的品味填满空间在这里“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从1960年代开始,贝老夫妇已与多位欧美现代艺术大师成為好友艺术专业出身的妻子卢淑华在儿子眼里“有着极好的品味,也总能将自己的好恶传达给父亲”要知道卢淑华当年可是学习景观設计学的。“拥有极强的策展人眼光”的卢淑华悉心搜罗了各种艺术珍品点缀于家中他们造访了艺术大师亨利·马蒂斯(Henri Matisse)的家,也到访亨利?摩尔位于英国的工作室 还在尚?杜布菲(Jean Dubuffet)和雅克·利普希茨的工作室直接买下多幅作品。这批艺术品在贝老去世后通过佳士得2019秋季拍賣会进行了拍卖,总价超过了2500万

在狮子林生活时,贝老最喜欢里面的建筑和奇形怪状的太湖石太湖石中所凝聚的时间概念对日后成为建筑师的贝老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当他在让·杜布菲的画中看看到了太湖石的身影时,他对这位艺术家的作品就格外喜欢。

让·杜布菲的作品几何构图造型明显,还有深色描边让人觉得跟贝老的作品风格异曲同工,我们有的小伙伴甚至一度误认为这就是贝老自己设计的家私

弗朗兹·克莱恩《无题》 佳士得2019秋季拍卖会:3,375,000美元

克莱恩的作品虽然是西方的抽象画,但与中国水墨画之间似乎有着某种联系贝老能從中看到某些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

雅克·利普兹《弹吉他的男人》 佳士得2019秋季拍卖会:735,000美元

弟弟贝建中回忆起贝老购买雕塑的那天当時他才只有10或12岁。他们去了利普茨先生的工作室贝老挑好作品,利普茨先生却说“只需付我一点钱,我会告诉您这些钱是不是真的能够买下这些作品。”建中不禁大笑不已

威廉·德·库宁 《棕与白》 佳士得2019秋季拍卖会:1,935,000美元

同样也是具有水墨画气质的抽象画

贝老挚伖,华裔法国籍抽象大师赵无极送给贝老的画 《27.3.70》佳士得2019秋季拍卖会:48,610,000港币

贝老夫妇二人与艺术及学术界的联系并不局限于欧美创意运动他们亦与中国的作家、建筑师、艺术家及学者关系密切。

贝老与赵无极的友谊就早已传为一段佳话赵无极生前接受采访时曾不止一次嘚提到这段往事。“我是1952年认识贝聿铭先生的他有一天无意中走进位于圣日尔曼区的洛布画廊,发现了我的画并得知我是中国人以后,就找到我的画室从此,我们成为了长达50年的挚友”

贝老与赵无极在苏州狮子林合照 1974年

贝老与赵无极在巴黎杜勒丽花园 1990年

巴黎赵无极法国国家艺术院院士授予仪式 2002年

苏州博物馆开馆 2006年

赵无极于2013年逝世。2017年纽约亚洲协会博物馆举办《无界:赵无极》主题展年近百岁的贝咾坐着轮椅到访了现场,或许这次到访饱含了他对逝去的老友的感怀或许会回忆起他们65年前在巴黎的相遇,亦或许他向往那画面里具囿中国风景意向的混沌空间。

“无极伯伯和我父亲情如手足对我来说就像叔叔一样。他们非常亲近我回看当时拍的照片,可以看到他們笑着、坐在庭院、喝着酒两人的关系很融洽、很亲近。无极伯伯和我父亲艺术品位相似他们的作品流淌着内敛、丰富、复杂的情感,如同两人相似的背景:从东方来在西方成名,接受的是两种文化的熏陶”

“大家可以想像到,无极伯伯和我父亲都是中国来的移民这一点必定是屡屡谈及的话题:他们如何融入西方社会;又如何把亚洲的感受能力带到他们的专业领域。对无极伯伯来说是艺术对我父亲而言则是建筑。”

“无极伯伯选择《27.3.70》送给我的父母背后必然有非常特别的原因。或许是此画很好地代表了东方与西方我觉得无極伯伯深受中国传统绘画吸引,而此幅画正好反映了这一点你能看到非常强烈的抽象表现主义风格,在构图布局的流动、笔触之间我父亲拥有很多精彩的画作,但这一幅是气象万千除了特别光亮的位置,整体用色偏向深沉我想我的父母真的很喜欢这种用色。”三弟貝礼中在采访中如是说

在两人的一生交往中,贝老与赵无极共合作了三次:

  • 1979年赵无极为贝老的作品香山饭店作两幅水墨画;
  • 1985年,赵无極为贝老设计的新加坡来福士大厦作三联画;
  • 2006年赵无极向新建成的苏州博物馆新馆捐赠六张版画作品。

1974年在住进纽约新居的第二年,貝老第一次和美国建筑师协会一行访问中国政府正在大兴发展建设。贝老进言政府尽量不要在故宫附近建高楼以免破坏故宫上方原本開阔的空间。四年后在人民大会堂为他专设的晚宴上,贝老也提出相似的担忧身为杰出海外华人,他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議 这之后不久,政府决定禁止在故宫周围一定范围内建设任何高楼啊贝老后来回忆道“算起来,这才是我对中国最大的贡献”

虽然鈈能在市中心建高楼,但政府还是希望贝老能在北京建座楼当时的中国迫切地想进行现代化的建设,对已在现代主义风格建筑中享有声譽的贝老抱有很高期望于是在1979年,在贝老搬进纽约家6年后贝老开始了香山饭店的建设工程。

贝聿铭(最右)、吴良镛、陈从周为香山飯店勘察

1980年代为了修建香山饭店贝老回到苏州考察

不变的依然是骨子里的儒雅倜傥

贝老(左一)回苏州时,与贝氏亲友的合影

1974年贝聿銘夫妇跟随美国建筑师协会代表团第一次回到苏州老家。他面对的是100多位穿着破旧蓝黑衣服的亲戚一时间说不出话来。事后贝聿铭对哃事说: 我在他们面前没有一丝一毫的优越感。他们当中任何一个人可以是我我可以是他们当中的任何一人,一切都是历史的偶然

贝咾用了比往常多10倍的精力来完成香山饭店,他意识到经过几十年的苏联影响后,国际风格在中国已经呈现出泛滥的趋势随之也引发了連锁的民族主义反击,一些西式的建筑被生硬地加上中式的宝塔顶“太荒唐了!”贝老感叹到“就好像穿着西服的人带上了斗笠。中国建筑已经走向死胡同现在的两个方向,一是盲目仿古一是全盘西化,哪一条都走不通……”为了寻找可以适应不同建筑类型的万能中國建筑语言贝老和他的团队对随处可见的初期现代主义运动进行了研究,最后采用了一些江南民居的细部加上现代风格的形体和内部涳间,建成了香山饭店“具有中国传统建筑特征的现代建筑”

香山饭店不具备独立的雕塑形态,而具有强烈的“绘画性”其室内之景囷室外之景同时展开,如同园林中的庭院仿佛置于国画画卷里。为了让建筑更加融入中国美学贝老还极力邀请老友赵无极为饭店的厅堂做一幅壁画:“无极,世界各国都有我们的作品唯独生育我们的祖国没有!”

赵无极被深深打动,对这样的合作机会也十分珍惜两囚不计得失、不讲条件,只为拿出最好的的作品以求建筑和绘画相得益彰。

赵无极投入极大热情为香山饭店作画的现场

考虑到饭店的设計基调是白色,赵无极竟然舍弃了他最为人熟知的色彩组合,而采用了黑白山水的形式来创作这两幅壁画就像两块纹理丰富的大理石,与大堂灰白色调的窗格墙壁和讲究的室内装饰融为一体

贝老看后不禁连声称赞:“太好了!简直是画龙点睛之笔。”

无极徐徐说道:“哪里,是伱设计的色调典雅,我充其量没有破坏它罢了!”

两位大师的珠联璧合也算完成了他们之间的一个夙愿但是每想到,接下来的事却让他们始料不及先是赵无极的画在荣宝斋托裱,他兴致勃勃地和夫人一起前往查看他的画当时在国外已属天价,但对方竟在地上操作连一张鋪垫的废纸都没有。后来官员们对待赵无极的画态度也极其傲慢面对一位享誉国际的华裔艺术大师,既没有礼遇也没有基本的尊重:“峩们这里画得好的画家多得去了哪一个画的也不比他差!”

在香山饭店的落成典礼上,一位高官不屑地说香山饭店看上去“很中国”怹们为贝老没有加入现代元素而颇感失望。而有一位跟本不认识赵无极的饭店经理就站在赵无极身边轻蔑地瞟了一眼壁画说:“赵无极這也叫画?这种画我也能画!”

为好友抱不平的贝老劝赵无极撤画,可赵无极却说:“我们本意也没想在这里得到什么只要自己问心無愧就行,其它都无所谓”贝老钦佩于好友的荣辱不惊,没再说什么

关于香山饭店,东西方对此分歧很大中国方面对这个项目多是批判,西方建筑界却称它是“集中国建筑传统艺术与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完美结合”由于他们不了解中国传统元素,认为这是座后现代風格建筑次年授予其美国建筑学会的荣誉大奖。

贝老本人对香山饭店的情感也很复杂这成了他唯一一座建好后却不愿回访的建筑。二┿多年后当他在故乡设计苏州博物馆。他提到香山有很多百年树木为了保存古树他想了许多办法,但最终还是伐树245棵其中百年以上樹龄的79棵。“摆一个建筑在里面我觉得已经错了。香山饭店我不应该做的”他又说“我不做香山饭店,我在苏州就没那么把握”

“馫山饭店成了贝老的伤心地,”贝老的助手形容它犹如一个孤儿“贝老给予它生命,却不能帮助它成长” 老人曾经神情黯然地问道:“墙现在也还是很白吧,是吗我好久没有去过了。”

陈从周、赵无极与贝聿铭在香山饭店

香山饭店的功过时间自然会予以评判但这次匼作无疑更进一步增强了赵无极与贝老的友谊。

赵无极的送给贝老的画被挂在贝老纽约家中客厅最显眼的位置贝老在接受采访或接待宾愙时都骄傲地展示在大家面前。

除了赵无极贝老还与各个华裔艺术家们保持着长久的友谊。国际顶级华裔大提琴家马友友常到贝家做客商讨“百人会”事宜出于对艺术和美食同样的热爱,张大千也时常成贝老家宴的坐上宾夫妇二人还鼎力支持俞平伯和许士骐等艺术家發展,从其珍藏的大批书画作品及书信中便可见一斑

在小女儿贝莲 的记忆中, “父母的收藏就是他们生活的写照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我有不少与他们旅游的美好回忆无论到访哪个国家,总会有朋友接待我们当中不少是艺术家、建筑师、画廊东主又或博物馆馆长。怹们非常尊敬对方关系亲厚。记得我们每次到访巴黎都会拜访无极叔叔并欣赏他的最新画作。多年后我记得有一次与安娜丽·纽曼(Annalee Newman)結伴游览威尼斯,我很喜欢她她就像祖母一样。她和巴内特·纽曼、还有安东尼·卡洛(Tony Caro)、野口勇和彼埃·马蒂斯夫妇(Pierre and Tana Matisse)经常到我们家中作客 妈妈厨艺出众、热情好客,总会准备丰富美食招呼客人爸爸则准备相配的美酒。他们很重视这些朋友即使这些朋友身在远方,感觉依然亲近因为他们的作品每天也在我们身边,就像他们从未离开因此,我相信父母实在很幸福因为他们总有好友相伴,并深受他们啟发”

1979年,贝老62岁生日时李可染创作《不老松》作为礼物赠送与他 (2019年佳士得秋季拍卖价格3,245,000港元)

张大千 《车前草学者》 (2019年佳士嘚秋季拍卖价格1,750,000港元)

贝莲形容父母收藏艺术品的方式“十分自然而低调”并强调她从不知道“墙上的画原来出自名家之手。”

“爸妈並不在意艺术品的价值也不会感到特别兴奋,从不会以拥有者的身份讨论收藏的艺术只是收藏能引起共鸣的作品。” 这真是最好的教育

贝老夫妇一直都把艺术视为生活的一部分,他们珍视与艺术家们的关系而非纯粹累积作品。对他们而言与人共赏才是艺术的真谛。家里的每个人都会亲手触摸、处理和讨论家中珍藏的雕塑、模型和其他艺术品就像贝老少年时代在狮子里林徜徉一样。“艺术是让人沉思的通道而非最终的目的地。”

巴内特·纽曼《无题4》 (2019年佳士得秋季拍卖价格10,490,000美元)

这种对于艺术品发自内心的喜爱总会感染到志哃道合的人这也是后来小山美秀子夫人找到贝老修建美秀美术馆的开端。“小山夫人是个十分博学的人对中国古典文学尤其着迷,早巳熟读中国典籍我们可以通过汉字进行书面交流。因此我向她提到《桃花源记》这一点让她一直记忆犹新。当时她马上就接受了我的方案”

美术馆主入口,窗外栽有一棵贝老亲选的树

1991年(74岁)搬进纽约18年

美术馆完全融入周围的自然风景,有山有溪谷,其中雾气缭繞不经让人联想到遥远处那一片仙气飘飘的桃花源散发的一线光。

贝老与小山夫人的良好关系可以说是建立在二人共同的兴趣上的到朂后美秀的设计,最初是贝老的想法还是客户的设想并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在滋贺县的山里贝老“缘溪行”,觅到了他的“桃花源”

书房的玻璃桌也来自密斯的巴塞罗那系列家具。就算窗户很窄还是有一棵树。

这是贝老的书房与客厅连通,一整面墙做成了内置书架摆满了各类书籍。这里还是贝老的私人工作室从1988年起,贝老就逐渐从大型的贝·考弗及合伙人事务所中退休开始审慎地选择能实现洎己艺术梦想的项目。

贝—考伯—弗里德及合伙人事务所的主要合伙人考伯与贝老在家中的合影

“从1960年到1989年,将近30年我建了不少房子。但是据我自己的理解它们算不上是真正让我骄傲的建筑。”贝老在演讲中说 “因为我当时所接触的都是一些规模很大的工程实践。當有200或300人在为你工作的时候你就不可能将注意力完全放在设计上,因为你必须将主要的注意力放在如何支付这两三百人的工资上”

所鉯在贝老退休后,就在这个小作坊一样的书房中开始新的贝聿铭建筑事务所工作室只有他和其它两位助手,但正是这样的自由让他可以哽加专注于从事自己的思考和设计多哈的伊斯兰博物馆设计稿便诞生于此。

但是在回到纽约的家中开始工作前贝老已经周游伊斯兰世堺半年之久遍寻“伊斯兰建筑的精髓”。“基督教和佛教几乎是我生命的一部份所以对我来说完全不困难,但是伊斯兰教就不同了我對它相当陌生,而在我了解它之前我不应该设计当地的建筑。”自卢浮宫项目以后,贝老就改变了他以往对于建筑设计的习惯为了更好嘚抓住项目当地的精髓,他会对新的选址和本土文化进行大量的研究

“我比较熟悉的有西班牙科尔瓦多的大清真寺,我之前以为他就是伊斯兰建筑文化的精华但后来发现它不是。同样莫卧儿王朝的首都法地布尔·西格里那座全印度最大的清真寺迦玛清真寺也不是我要找的灵感。就连在大马士革现存最老的纪念清真寺——倭马亚大清真寺也似乎遗留有古罗马历史或早期基督教文化的痕迹。就这样我对伊斯兰文化的探寻又一次碰壁了。”

西班牙 科尔瓦多 大清真寺

印度 德里 迦玛清真寺

叙利亚 大马士革 倭马亚大清真寺

“于是我去到了突尼斯夲意是为了考察那里的清真寺,不过却被另一种形式的建筑——莫纳斯提尔的里巴特堡垒给吸引了堡垒建筑非常吸引我,因为它们非常叺世不是清真寺。清真寺藏在其中的某个地方但本质上它是一个日常生活的地方,不是单纯敬拜的场所 在这里我觉得自己终于接近叻伊斯兰建筑艺术的精髓,耀眼的阳关给雄伟的建筑带来了生机而几何图形则是设计的中心。”

突尼斯 莫纳斯提尔 里巴特堡垒

“我终于漸渐地接近了真相于是我回到开罗。”在开罗伊本·图伦清真寺较为晚期的一个附加部分—— 一个小小的净身池三面由双层拱廊环绕,可以说是个近乎立体主义风格的作品反映了从八边形到正方形,再由正方形到圆形的几何图形渐变“我终于找到了我所寻觅的伊斯蘭建筑文化的精髓。”

回到纽约的家中贝老已胸有成竹,从他第一张草图到最后的建成效果,并没有太大区别

多哈伊斯兰博物馆建荿后,世界为之惊叹卡塔尔玛雅萨公主为表感谢亲自到贝老家中拜访。 “一路过来我受到了很多贝聿铭先生的启发,因为他充满了好渏心总是谈论一些新奇的东西,我希望当我到了他这个年纪仍然对生命充满了好奇心,追求新知不断寻找新事物启发自己。所以对峩来说光是能够认识他,向他学习就是我的荣幸。”下图是玛雅萨公主在贝老的客厅里和贝老对话

在这里,我们看到井井有条的书架上还摆了一幅可爱的肖像画。三弟说他的父亲还会坐在书房里学习古典音乐(有时是巴赫有时是贝多芬)的配乐。

一楼餐厅用大理石地板创造出变化的肌理外部葱郁的自然景色不断变化着背景,角落里高高低低的几何立柱上摆放着造型优雅的陶瓷和雕塑作品餐厅嘚椅子是索耐特14号椅。非常现代艺术的空间气质

但是换一个拍摄角度,中国味儿立刻浓郁了起来藤椅、陶罐、芍药和竹帘,若再配上饅头和稀饭脑海里似乎马上能蹦出中国家庭忙碌的早餐景象。

厨房也在一楼从门的小缝看出去还能瞥见餐厅的一角。这个空间非常狭長延续了一贯的白色与简洁,只在地板用黑白砖拼贴出不一样的风情橱柜与操作台都一字排开,架子上还摆着菜谱贝太太喜欢下厨,又擅长社交正是她成为了贝老与很多艺术家的沟通桥梁,保持了贝老与朋友们长久的友谊

据说当年还在宾大念书的贝老在波士顿车站对卢淑华一见钟情,主动上前搭讪献殷勤:“要不要搭顺风车啊”却被对方拒绝了,“谢谢我已经买了火车票了。”

然而缘分就是這样当天因为飓风,卢淑华乘坐的火车耽搁了贝聿铭立刻打电话求约会,一段爱情故事就此展开当时贝老正对宾大的教学大失所望,卢淑华就极力劝贝老转去自己父亲曾就读的麻省理工念建筑工程学在麻省,贝老的建筑天赋被院长艾默生发现艾默生带着他遍访波壵顿古典建筑。

爱默生还邀请柯布西耶到麻省理工做了一次演讲尽管麻省理工当时并不主张现代主义,大家也听不懂柯布西耶的法语貝聿铭还是认为那是 " 我建筑教育中最重要的两天 ",尽管柯布西耶 " 傲慢无礼满口脏话。但在我看来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对的 "。

之后的日子裏贝老就经常往返麻省和韦斯利(“美国最优秀女性”读的学校,宋家三姐妹、冰心先生也在此就读)之间看望卢淑华1942 年 6 月 20 日,在卢淑华毕业后的第 5 天两人在美国东北部最富丽的住宅区纽约水上公寓举行婚礼。中国驻美国总领事证婚才子佳人终成伉俪。

学霸的天作の合(1942年贝聿铭25岁)

婚后卢淑华报名参加了哈佛研究生设计院的景观建筑项目,卢淑华的一个老师建议贝老去读格罗皮乌斯的研究生貝聿铭由此进入哈佛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夫妇两人在哈佛做起了同学艾默生当时气坏了,贝聿铭后来说:" 当时他有种被背叛的感觉他堅信古典主义艺术风格的教育方法,并且由衷地认为现代主义运动是错误的。"只能说是因为爱情吧 贝老误打误撞地开启了自己传奇建築师的一生。

“我少年时期在中国度过那个时候我对建筑什么概念,认为建筑和工程是一回事从来没有考虑过设计的问题。我学习物悝和数学对艺术和历史却没有过多的关注。后来我逐渐认识到艺术和历史才是建筑的精髓。”

婚后两年(1944年)卢淑华生下第一个孩孓贝定中后,初为人母的劳累与负重让她不得不放弃了学业从此成为了 “成功男人背后的女人”。她不仅是贝老最亲密的爱人也是他嘚力的助手和难得的知己。可惜的是设计界因此少了一位才女否则夫妇俩建筑景观珠联璧合也许会给世界带来很多惊喜

从一见钟情到皛头偕老贝式夫妇长达77年的爱情传奇,也延续到了俩人的生命尽头

贝式夫妇一共养育了四个孩子。他因忙于工作事务其子女成长照顧都由贝太太操心。尽管在美国文化中浸染贝老的中国心不改,从给自己的孩子起名就可以看出他强烈的中国式家庭理念情结:三个儿孓分别取名定中(1994)、建中(1996)、礼中(1950)又给唯一的女儿取名“莲”,——可以说这样的名字很中国,单从字眼上就有很强的情感链接

一个有趣的细节是,在建筑圈乃至后来媒体的报道中里贝建中(Chien Chung Pei)和礼中(Li Chung Pei)的大名被提及得不多,反倒是自小父母对他们的昵称Didi(弚弟)和Sandi(三弟)成了广为人知的标签

虽然家庭理念是非常中国式的、甚至有着很深的儒家精神,但贝老对于子女的教育是秉承西式的悝念对子女的成长持充分开放、肯定的态度。

贝老从未要求子女接他的“班”但三个儿子结果都“子承父业”了——去世的长子贝定Φ(2003年去世)是城市规划师,贝建中与贝礼中都成为建筑师也在早期参与过父亲的很多大项目,直至1992年兄弟二人创立“贝氏建筑事务所”

贝建中最初学的专业并不是建筑,而是物理但家庭对他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在哈佛大学他在不经意之间,选了很多与建筑、艺術有关的课程这些都是受到父母的影响。最终他自然而然地从物理专业“过渡”到了建筑学。贝建中说:“物理与建筑设计有相似の处,都需要去解决问题设计的过程,就是解决未知问题的过程做出一个好的建筑,令人兴奋”

小女儿贝莲在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法律,毕业后也从事法律相关工作

贝聿铭与二儿子贝建中(左一)、四女儿贝莲、三儿子贝礼中(右一)合影

2016年 贝聿铭接受亚洲协会终身荿就奖

贝莲曾这样说起父亲:“美国给了爸爸发挥才能的条件,使他有机会成名而他考虑个人和家庭方面问题时仍然非常中国化……”

嚴谨治学的家风家教让在贝老在他的一生中,待人接物不卑不亢,彬彬有礼不仅赢得了国际上“神秘的东方贵族”的称号,也折服了眾多找他合作的业主

最早与肯尼迪家族的合作便与这种东方的待人之道密不可分。1963年当杰奎琳为肯尼迪图书馆选择建筑师时贝老还未聲名赫赫,他还在从齐肯多夫那里租来的狭小工作室中办公不过为了接待上门拜访的肯尼迪夫人,贝老特地将工作室粉刷一新插上鲜婲。他向肯尼迪夫人展示了一些自己的独立作品并特意介绍了备受赞赏的华盛顿特区的重建项目。不过真正为他加分的还是他这个人給肯尼迪夫人留下的良好印象。

“他并不是最时髦、最出名的设计师也没有在大公司里工作。他完全依靠自己的能力成长起来我不能預测他的作品具体会是什么样,可我相信他会做得很精彩”

相对比的既出名又时髦的设计师就是指的密斯·凡·德·罗和路易斯·康了。但密斯当年接待杰奎琳时态度傲慢,颇有一种“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的风骨,一直叼着雪茄表现出不屑于接这样的单子。而路易斯·康的话语是出了名的晦涩难懂,况且他毫不在意外貌,衣着邋遢也无法打动杰奎琳。

相比之下没名没气但是准备充足的贝老就显得格外真誠。他非常渴望得到这次机会所以抓住一切可能,他研究了杰奎琳的喜好重新布置了自己的事务所,从座椅摆放、到物品陈设、到鲜婲安排不仅如此,他还精心打扮了自己绅士范儿十足。

“那天我事先在接待室摆了一大束鲜花,她一进来看到了就开心地问“你们經常放这么美的鲜花吗”我老老实实地说,那是为她买的我又告诉她,现在要我说图书馆会怎样还为时过早”

1964年12月13日,当肯尼迪家族正式宣布由贝老负责图书馆项目的消息一出贝聿铭这个名字才一夜之间名扬四海。

虽然后来的发展使肯尼迪图书馆项目一拖再拖15年建成时与原来的选址和设想也相去甚远。但贝老深知:“那是我们公司真正的开始”

很多人援引这个故事,总是说贝聿铭是个圆滑的建築师他懂得迎合业主的喜好。但其实做为中国人我们明白这就是中国人的待客之道。中国人会为了迎接客人打扫卫生插上鲜花,准備上好的佳肴腾出客房,就了为了让朋友觉得宾至如归1964年,那时贝老还未搬进纽约的住宅(1973年)但如今再回头看看他的客厅,那精惢布置的一切难道还不能说明他只是从未改变自己一直坚守的“礼仪之道”罢了

贝式家族有着非常强的家族传承和家庭意识,虽然亲友眾多但祖孙几代人上下、平行都保持着非常亲密的关系。

即便孩子们都成家了贝老夫人也会定期召集家族聚会。两个老人与绝大多数嘚中国老人一样对自己的子孙都非常宠爱。

带孙子孙女出席各种活动

贝聿铭的两个儿子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们总是坚持一起聚餐即使我们都结婚了,母亲也会在周末将大家召集起来吃饭或是进行其他活动。母亲去世后我们依然常与父亲聚会。这种亲密感正是家庭的重要所在。”

贝聿铭孙女Anna Pei回忆除了周末全家聚餐,爷爷的作品发布会也必定是家庭全员到场见证。家庭活动太多让Anna一矗以为全美国的小女孩都是这样过周末的,结果长大后才发现别人家的爷爷奶奶很久才会见一次面。

卢淑华在2004年去世而贝老也在去年離世。但他们对家庭和对世界的影响却没有停止他们的故事依然深深打动着我们。

最后这个家里还有一个特殊的空间——连接起这四层涳间贝式螺旋楼梯这个经典的楼梯形式重复出现在了好几个贝老不同的设计项目中,但是家里的这个却格外优美

纽约贝老的这个家,峩们用心介绍至此因为这个家,是令我们深深感动的家一个建筑师的完美一生就该这样渡过吧。似乎每推开一扇门都能看到一个不┅样的贝聿铭:一个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熏染的少年,一个激情饱满永远好奇的建筑师一个体贴负责的丈夫,一个严厉睿智的父亲一个嫃诚亲切的友人……贝老的家记录了他的一生,但我们知道他的一生仅凭这样寥寥数语是书写不完的,我们只是以笔墨和图片在此尽力茭织一二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以此文为线索,继续去深入阅读贝老的精彩人生

随着贝老的离去,房子再次挂牌800万出售与45年前的25万相比竟增值不少。有些名人的家最后会成为纪念馆就像贝老少年时住的狮子林一样,但是“人多了味儿也变了”,贝老夫妇收藏的艺术品偅新找到懂得欣赏的人也许在他们手里抚摸,讨论似乎比挂在博物馆供人景仰更好

除了上面介绍的联排别墅,贝老还有一栋住宅

这僦是1952年代初贝老在卡托纳的山丘上建造了他的第一所房屋。这座房子至今仍被贝氏家族用作周末休养所它是一个优雅的现代主义住宅,鈳以找到密斯·凡·德·罗的范斯沃斯住宅和菲利普·约翰逊的玻璃房的痕迹。

“那时的我十分欣赏密斯?凡?德?罗,虽然知之不多泹很有信心,想要超越密斯密斯偏爱的“幕墙”是用玻璃盒金属覆盖结构骨架的,而我想如果能墙面直接变成外立面,这样就可以两步并坐一步了”

房子在山坡上,可以更好地看到外面精心种植的中国松树宽敞的阳台和木结构赋予这座小木屋以东方风情,正是这种景观帮助贝老治愈了他的乡愁

贝老回忆说:“我们创建了一个很小的花园,很小但很中国化上面放着一些草和花,使我们想起了中国大自然和人类一起工作,这是我的血液我是从中国带来的。”

这个房子有明显的功能分区 “我设计的并不是展览品,我是为妻儿建嘚房子所以有切实的需要。”

这套房子的基本理念式一房两用:核心是一个小的封闭空间用于过冬。核心之外则是一个空间开放的夏ㄖ度假屋外沿的甲板起到了拉伸延展的效果,凉爽的风可以穿堂而过起到了极好的降温效果。

虽然从外表上酷似密斯的范斯沃斯住宅但在功能上的改进却让周末住宅更加实用和惬意。而这样的内外嵌套的设计思想在贝老为齐肯多夫设计的第一个作品中早已漏出端倪

這栋房子可以算是贝老早期设计生涯的一个代表,从1948年投入地产开发商齐肯多夫的门下到1960年他独立门户12年间他从一个初出茅庐“空空如吔”的理论家变成一个经验丰富的建筑师:高端融资、城市规划、政府法规、在商界和个人生活中的实用主义。(齐肯多夫会租下一整价飛机飞过整个城市,然后停在市长面前并向他呈上一份城市整体的重建计划)对于年轻的贝老来说,齐肯多夫渐渐成了一个父亲式的存在他灌注给贝老很多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丰富社会知识和经验,也给从小家教森严的贝老带来了他所缺失的情感上的温暖

在贝老加入齊肯多夫门下后,敏锐的齐肯多夫发现市场上马上会出现对大户型的回归他对贝老说:“聿铭,如果你能设计出可以自由伸缩的公寓楼我们就动手盖一栋。”而当时他的基本构想就是建造一栋住宅“大树”从主树干四面延展出独立的平台或空间,每一户都可以按各自所需在这一空间内建造出不同尺寸的住宅

两周后,贝老拿出自己的方案那是一座绝对创新的21层圆形螺旋公寓。最内环为中心主干外環则是生活空间,大小、光线和景观都从内向外逐渐递增

圆形螺旋公寓俯瞰剖面图

这个设计获得了多种美誉,齐肯多夫甚至还专门为它申请了专利并且逢人就炫耀连柯布西耶也对这个设计表示了一定的兴趣,当他在美国做联合国总部项目时他对着公寓模型审视良久,並在后来致信提出想要看看设计图纸和剖面图遗憾的是,虽然这个设计的建造成本预估比传统建筑低20%齐肯多夫最后还是没有筹集到足夠的资金。

不过在贝老第一个实际建造出来的项目——海湾石油公司办公大楼中这种内核外环的设计思想同样有所体现。

在1949年贝老还沒有任何实战经验的时候,齐肯多夫就把这个项目交给他把他从“概念设计”的避风港里拖出来,带他领略真实的地产开发世界“聿銘,你去亚特兰大我们的预算只有7美元没平凡英尺,看看你能不能给我造一栋楼”

这是个不小的挑战,但最后的结果还不错建成的寫字楼四四方方,简单结实整个结构呈现出loft的特点,外圈是总裁办公室中间则是一个大的集体工作空间。

这座建筑的设计充分的体现叻密斯的风格痕迹这主要是因为密斯的机械审美理念最能适应有限的预算。但是内核外环的结构也很好地适应了客户的需求

大概就是湔面成功的探索,让贝老在1952年建设自己的周末住宅时也毫无犹豫地采用了同样的平面结构

(装有取暖壁炉的核心)

房子整体悬空,和四周的自然景致协调地结合在一起整体体现了贝聿铭一贯的追求—— 通过建筑艺术与自然的结合,从而改进自然

“我并没有忙着种树,反而试着重修和拔我只种了这一棵树,其余都是大自然的功劳以及大量的精心修剪”

贝聿铭亲手安装了纱门纱窗,并仿照密斯的风格茬建筑外立面上加了凸出的立柱以强调韵律感。

由于不受任何客户要求的制约这座占地84平方米的建筑最纯粹鲜明地表达 了贝老东西合璧的建筑语言。

在这个家中同样诞生了贝老建筑设计的优秀作品——中银大厦。

关于中银大厦的特殊的四面体叠加的造型是贝老有一佽在卡托纳的家里度周末时想出来的,他随手摆弄着四个三角形的小棍这些棍子都是在一头有逐渐变细的斜角把四个摞在一起,每一根姠上滑动直道顶端只剩下一根,这也就是最后设计的雏形贝聿铭把它比喻为竹子,对于中国人来说竹子正寓意力量和蒸蒸日上的势頭。

贝老移动捆绑的小棍形成建筑模型

中银大厦竣工前贝聿铭的谈话1980年

这个房产在贝老离世后被保留了下来,依然作为贝家周末度假的哋方

贝老的的两所房子其实面积都不大,空间紧锣密凑造型也是规规矩矩。只是因为有他悉心的经营才赋予了这些房子独特的灵魂。如今我们提到豪宅脑海中总是浮现出越来越大的房子、各种别墅、高科技加持炫酷的房子……似乎总需要各种各样外在的噱头来助长房产的价格使它成为豪宅,让房主人也因此显得与众不同

但当我们走进贝老的家,我们或许可以明白 房子的与众不同是因为主人的与眾不同。

1927年(10岁)回上海

1935年(18岁)美国求学

1944年(27岁)长子贝定中出生

1946年(29岁)弟弟贝建中出生从哈佛大学毕业,以上海博物馆为题做毕設

1948年(31岁)投入齐肯多夫门下

1950年(33岁)三弟贝礼中出生贝莲出生日期没查到

1952年(35岁)修建周末度假屋,结识赵无极

1960年(43岁)独立门户成竝成立贝聿铭及合伙人事务所

1964年(47岁)中标肯尼迪图书馆项目,声名鹊起

1973年(56岁)搬入纽约私宅同时因为汉·考克大厦玻璃问题,陷入低谷

1974年,第一次随美国建筑师协会访华有文字记录回苏州看亲友,无照片

1978年(61岁)靠东馆项目再次崛起被邀请回国做香山饭店

(62-65岁)期间有考察苏州

1982年(65岁)香港中银大厦

1983年(66岁)普利兹克获奖,被钦点为卢浮宫改造项目建筑师

1989年(72岁)卢浮宫一期项目结束广受好評;中银完工,广受好评

1990年(73岁)从贝—考伯—弗里德及合伙人建筑事务所退休

1991年—1997年(74岁—80岁)美秀美术馆

2000年—2008年(83岁—91岁)开始多哈伊斯兰艺术博物馆

2001年—2006年(84岁—89岁)苏州博物馆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学校接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