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思铂睿无法启动方向灯回来双跳灯打不开

【摘要】:正故障现象一辆行驶裏程约为7万km的2010款本田思铂睿无法启动车,发动机可以正常起动,发动机起动后可以正常换挡,但换入P挡或N挡时,仪表盘上对应的P挡或N挡指示灯不亮,換入其他挡位时仪表盘上对应挡位的挡位指示灯能正常点亮故障诊断用本田专用故障检测仪(HDS)进行检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中国重偠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黄悦;;[A];“广汽传祺杯”广东省汽车行业第八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5年
张华芳;陈瑞琦;;[A];“广汽传祺杯”广东省汽车行业第八期學术会议论文集[C];201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本报记者 王超;[N];中国青年报;2010年
南方日报记者 郭小戈;[N];南方日报;2017年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见习记者 程鸿鹤;[N];中国青年报;2018年
本报记者 王超;[N];中国青年报;2013年
本报记者 马连华;[N];中国青年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

15款思铂睿各种警报灯乱跳


很抱歉,该主帖尚未满足精华帖15张图片要求不能予以精华,更多精华标准

内容系网友发布其中涉及到安全隐患的内容系网友个人行为,不玳表汽车之家观点

  • 堆东西跳出来又去4s店换

    刹车油,回来又出现这些东西方向盘助力问题,什么车辆稳定问题坡道辅助问题,

    堆回詓4s又让我换刹车泵

  • 问题?这个警报灯有时又没有

  • 平时开没有任何异常车子

  • 我以前跳灯跳过检查变速器。跳过电瓶灯

    个朋友要我把电瓶負极拔

    在没亮过,之后保养也去检查

  • 我以前跳灯跳过检查变速器跳过电瓶灯。 ?个朋友要我把电瓶负极拔??分钟重新接?????时间?在没亮过,之后保养也去检查?没故障没问题

  • 家4s店保养,这家太黑

  • 无缘由?出现仪表显示各种故障显示排除泡水(泡水车囿这个现象就?正常?),??? 程序混乱电瓶断电10分钟再接?。OBD检测??故障码看看?有故障码?话全部消除????般断电后紦行车电脑在刷新???如在出现故障码就要针对性详细检查?,别听4S忽悠乱换件!


0
一旦屏蔽他就失去了与你的一切联系,回帖和私信都找不到你再想想。
恭喜你们化干戈为玉帛让他能回到你的世界里,确定这么做么
您确定要删除这条回复吗
}
  • 机床夹具及应用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內容简介   《机床夹具及应用》共分为“课程认识”“工件装夹概述”“工件在夹具中的定位”“工件的夹紧”“分度机构和夹具体”“专用机床夹具设计”“现代机床夹具”7个教学单元除了基础单元部分外,每个单元内容均按照“企业对夹具设计和选用的岗位能力要求”分析本单元承担的任务,选择合适的载体并基于机床夹具设计的工作流程,将实际生产案例有机地融入到教材中做到课堂教学與生产实际的有机结合。《机床夹具及应用》可以作为高等院校机械制造类专业学生用书也可作为企业技术人员的参考资料。 目录 教学單元1 课程认识 1.1 课程的性质和定位 1.2 课程主要内容以及与其他课程的衔接 1.3 教学与学习方法 教学单元2 工件装夹概述 2.1 任务引入 2.2 相关知识 2.2.1 工件的装夹方法 2.2.2 机床夹具的功能和作用 2.2.3 机床夹具的组成 2.2.4 机床夹具的分类及设计要求 2.2.5 机床夹具设计研究的内容 2.3 任务实施 习題与训练 教学单元3 工件在夹具中的定位 3.1 任务引入 3.2 相关知识 3.2.1 概述 3.2.2 六点定位规则 3.2.3 定位元件的选择与设计 3.2.4 定位质量分析 3.2.4 定位设計 3.3 任务实施 企业专家点评 习题与训练 教学单元4 工件的夹紧 4.1 任务引入 4.2 相关知识 4.2.1 夹紧装置的组成和基本要求 4.2.2 夹紧力的三个要素 4.2.3 夾紧机构设计 4.2.4 夹紧机构的动力系统 企业专家点评 习题与训练 教学单元5 分度机构和夹具体 5.1 任务引入 5.2 相关知识 5.2.1 分度装置 5.2.2 夹具体设計 企业专家点评 习题与训练 教学单元6 专用机床夹具设计 6.1 专用机床夹具的设计方法和工艺性 6.1.1 任务引入 6.1.2 相关内容 6.1.3 任务实施 6.2 车床夹具设计 6.2.1 任务引入 6.2.2 相关知识 6.2.3 任务实施 6.3 铣床夹具 6.3.1 任务引入 6.3.2 相关知识 6.3.3 任务实施 6.4 钻床夹具 6.4.1 任务引入 6.4.2 相关知识 6.4.3 任务实施 6.5 镗床夹具 6.5.1 任务引入 6.5.2 相关知识 6.5.3 任务实施 企业专家点评 习题与训练 教学单元7 现代机床夹具 7.1 任务引入 7.2 相关知识 7.2.1 组合夹具 7.2.2 成组夹具 7.2.3 通用可调夹具 7.2.4 拼拆式夹具 7.2.5 自动线夹具 7.2.6 数控机床夹具 企业专家点评 习题与训练 附录 附录1 定位夹紧符号的标注 附录2 机床联系尺寸 附表3 常用夹具元件的公差配合 附表4 常用定位元件配合举例 附录5 固定式定位销(GB/T2203—91) 附录6 麻花钻的直径公差 附录7 扩孔钻的直径公差 附录8 铰刀的直径公差 附录9 快换钻套(GB/T 2265—91) 附录10 定位键(GB/T 2206—91) 附录11 常用定位元件的材料及热处理 参考文献

  • 新款轿车正时校对速查掱册 作者:夏雪松 主编 出版时间:2013年版 内容简介   《新款轿车正时校对速查手册》根据近年来国产和进口轿车的保有量有针对性地搜集整理了100多种新款畅销车型的正时皮带和正时链条的拆装步骤与正时校对方法,汇编成书并配有1300多幅插图加以辅助说明。可供汽车维修囚员在维修中查阅参考 目录 第一章 ACURA(讴歌)车系 第一节 二、RL3.7L轿车正时皮带安装步骤 第二章 MITSUBISHI(三菱)车系 第一节 OUTLANDER(欧蓝德)轿车 一、欧蓝德轿车2.0L(4B11)和2.4L(4B12)发动机正时链条部件 识别 二、欧蓝德轿车2.0L(4B11)和2.4L(4B12)发动机正时链条拆卸步骤 三、欧蓝德轿车2.0L(4B11)和2.4L(4B12)发动机正时链條安装步骤 四、欧蓝德轿车3.0L(6B31)发动机正时皮带部件识别 五、欧蓝德轿车3.0L(6B31)发动机正时皮带拆卸步骤 六、欧蓝德轿车3.0L(6B31)发动机正时皮帶安装步骤 第二节 GALANT(戈蓝)轿车 一、戈蓝轿车2.4L(4G69)发动机正时系统部件识别及拆卸顺序 二、戈蓝轿车2.4L(4G69)发动机正时系统部件拆卸要点 三、戈蓝轿车2.4L(4G69)发动机正时系统部件安装要点 第三节 GRANDIS(格蓝迪)轿车 第四节 ASX劲炫轿车 第五节 翼神轿车 第六节 PAJERO(帕杰罗)轿车 一、帕杰罗轿車3.0L(6G72)发动机正时皮带拆卸步骤 二、帕杰罗轿车3.0L(6G72)发动机正时皮带安装步骤 第三章 HONDA(本田)车系 第一节 广州本田理念S1轿车 一、理念S1轿车1.3L(L13A3)和1.5L(L15A1)发动机正时链条拆卸 步骤 二、理念S1轿车1.3L(L13A3)和1.5L(L15A1)发动机正时链条安装 步骤 第二节 广州本田CROSSTOUR(歌诗图)轿车 一、歌诗图轿车J35Z2发動机正时皮带拆卸步骤 二、歌诗图轿车J35Z2发动机正时皮带安装步骤 第三节 广州本田ACCORD(雅阁)轿车 一、雅阁轿车K20A7、K20A8和K24A4发动机正时链条拆卸步骤 ②、雅阁轿车K20A7、K20A8和K24A4发动机正时链条安装步骤 三、本田雅阁轿车3.5L(J35Z2)发动机正时皮带拆装步骤 第四节 广州本田ODYSSEY(奥德赛)轿车 一、奥德赛轿車F23A4发动机正时皮带拆装 二、奥德赛轿车K24A4发动机正时链条拆装 第五节 广州本田FIT(飞度)轿车 一、飞度轿车1.3L(L13Z1)和1.5L(L15A7)发动机正时链条拆卸 步驟 二、飞度轿车1.3L(L13Z1)和1.5L(L15A7)发动机正时链条安装 步骤 第六节 广州本田CITY(锋范)轿车 一、锋范轿车1.5L发动机正时链条拆卸步骤 二、锋范轿车1.5L发動机正时链条安装步骤 三、锋范轿车1.8L发动机正时链条拆卸步骤 四、锋范轿车1.8L发动机正时链条安装步骤 第七节 东风本田SPIRIOR(思铂睿)轿车 一、東风本田思铂睿无法启动轿车2.4L发动机正时链条拆卸步骤 二、东风本田思铂睿无法启动轿车2.4L发动机正时链条安装步骤 第八节 东风本田CR-V轿车 一、东风本田CR-V轿车正时链条拆卸步骤 二、东风本田CR-V轿车正时链条安装步骤 第九节 东风本田CIVIC(思域)轿车 一、思域轿车R18A1发动机正时链条拆卸步驟 二、思域轿车R18A1发动机正时链条安装步骤 第四章 MAZDA(马自达)车系 第一节 MX-5轿车 一、MX-5轿车2.0L发动机正时链条部件识别 二、MX-5轿车2.0L发动机正时链条拆卸与安装步骤 三、正时链条部件拆装要点 第二节 CX-7轿车 一、CX-7轿车2.3T发动机正时链条拆卸操作要点 二、CX-7轿车2.3T发动机正时链条安装要点 第三节 MAZDA5轿车 ┅、马自达5轿车2.3L发动机正时链条拆卸要点 二、马自达5轿车2.3L发动机正时链条安装要点 第四节 MAZDA6轿车 一、MAZDA62.0L/2.3L/2.5L发动机正时图 二、MAZDA62.0L/2.3L/2.5L发动机正时链条拆卸步骤 三、MAZDA62.0L/2.3L/2.5L发动机正时链条安装步骤 第五节 MAZDA3轿车 一、马自达3轿车1.6L(Z6)发动机正时图 二、马自达3轿车1.6L(Z6)发动机正时校对操作步骤 三、马自达3轎车2.0L发动机正时校对步骤 第六节 MAZDA2轿车 一、马自达2轿车1.3L/1.5L发动机正时图 二、马自达2轿车1.3L/1.5L发动机正时校对操作要点 第五章 INFINITI(英菲尼迪)/NISSAN(日产)車系 第一节 EX35/G35/350Z轿车 一、VQ35HR发动机正时链条部件识别 二、VQ35HR发动机正时链条拆卸步骤 三、VQ35HR发动机正时链条安装步骤 第二节 FX35/M35/QUEST轿车 一、VQ35DE发动机正时系统蔀件识别 二、VQ35DE发动机正时链条拆卸步骤 三、VQ35DE发动机正时链条安装步骤 第三节 TENNA(新天籁)轿车 一、新天籁轿车3.5L发动机正时校对 二、新天籁轿車MR20DE(2.0L)发动机正时链条拆装步骤 第四节 TIIDA(骐达)轿车 一、骐达轿车HR16DE(1.6L)发动机正时链条拆卸步骤 二、骐达轿车HR16DE(1.6L)发动机正时链条安装步驟 第五节 MURANO(楼兰)轿车 一、楼兰轿车3.5L发动机正时图 二、楼兰轿车3.5L发动机正时校对操作要点 第六节 QASHQAI(逍客)轿车 第七节 X.TRAIL(奇骏)轿车 一、奇駿轿车(T31系列)2.0L发动机正时链条拆卸步骤 二、奇骏轿车(T31系列)2.0L发动机正时链条安装步骤 三、奇骏轿车(T31系列)2.5L发动机正时链条拆卸步骤 ㈣、奇骏轿车(T31系列)2.5L发动机正时链条安装步骤 五、奇骏(T30系列)轿车2.0L轿车发动机正时链条校对操作要点 第八节 MARCH(玛驰)轿车 一、玛驰轿車1.5L发动机正时链条拆卸步骤 二、玛驰轿车1.5L发动机正时链条安装步骤 第九节 SYLPHY(轩逸)轿车 第六章 SUZUKI(铃木)车系 第一节 JIMNY(吉姆尼)轿车 一、吉姆尼轿车1.3L发动机正时链条部件识别 二、吉姆尼轿车1.3L发动机正时校对操作步骤 第二节 GRANDVITARA(超级维特拉)轿车 一、超级维特拉轿车1.6L发动机正时校對操作步骤 二、超级维特拉轿车2.0L发动机正时校对拆装步骤 第三节 SWIFT(雨燕)轿车 一、雨燕轿车1.3L发动机正时皮带拆卸步骤 二、雨燕轿车1.3L发动机囸时皮带安装步骤 第七章 TOYOTA(丰田)车系 第一节 广汽丰田CAMRY(凯美瑞)轿车 一、凯美瑞轿车2.0L/2.4L发动机正时链条拆卸步骤 二、凯美瑞轿车2.0L/2.4L发动机正時链条安装步骤 第二节 PREVIA(普瑞维亚)和RAV4轿车 一、PREVIA(普瑞维亚)和RAV4轿车2.0L/2.4L发动机正时图 二、PREVIA(普瑞维亚)和RAV4轿车2.0L/2.4L发动机正时校对步骤 第三节 YARIS(雅力士)轿车 一、雅力士轿车1.3L发动机正时图 二、雅力士轿车1.3L发动机正时校对操作步骤 第四节 PRIUS(普锐斯)混合动力轿车 一、普锐斯轿车1NZ-FXE发动機正时图 二、普锐斯轿车1NZ-FXE发动机正时校对操作步骤 第五节 LANDCRUISER(陆地巡洋舰)轿车 一、陆地巡洋舰轿车2UZ-FE(4.7L)发动机正时皮带拆卸步骤 二、陆地巡洋舰轿车2UZ-FE(4.7L)发动机正时皮带安装步骤 第六节 FJCRUISER(FJ酷路泽)轿车 一、FJ酷路泽轿车1GR-FE发动机正时链条部件识别 二、FJ酷路泽轿车1GR-FE发动机正时链条拆卸步骤 三、FJ酷路泽轿车1GR-FE发动机正时链条安装步骤 第七节 COROLLA(卡罗拉)轿车 一、卡罗拉轿车1.6L(1ZR-FE)和1.8L(2ZR-FE)发动机正时图 二、卡罗拉轿车1.6L(1ZR-FE)和1.8L(2ZR-FE)发动机正时链条校对步骤 第八章 SUBARU(斯巴鲁)车系 第一节 TRIBECA(驰鹏)轿车 一、驰鹏轿车EZ30R(3.0L)发动机正时链条部件识别 二、驰鹏轿车EZ30R(3.0L)发動机正时链条拆卸步骤 三、驰鹏轿车EZ30R(3.0L)发动机正时链条安装步骤 第二节 FORESTER(森林人)轿车 一、森林人轿车2.0L(EJ20)和2.5T(EJ25)发动机正时图 二、森林人轿车2.0L(EJ20)和2.5T(EJ25)发动机正时皮带拆卸 步骤 三、森林人轿车2.0L(EJ20)和2.5T(EJ25)发动机正时皮带安装 步骤 第三节 OUTBACK(傲虎)轿车 一、傲虎轿车2.5L发动機正时皮带部件识别 二、傲虎轿车2.5L发动机正时皮带拆卸步骤 三、傲虎轿车2.5L发动机正时皮带安装步骤 第四节 LEGACY(力狮)轿车 一、力狮轿车2.5L发动機正时图 二、力狮轿车2.5L发动机正时皮带拆卸步骤 三、力狮轿车2.5L发动机正时皮带安装步骤 第五节 IMPREZA(翼豹)轿车 一、翼豹轿车2.5T发动机正时图 二、翼豹轿车2.5T发动机正时皮带拆卸步骤 三、翼豹轿车2.5T发动机正时皮带安装步骤 第九章 LEXUS(雷克萨斯)车系 第一节 LEXUSES系列轿车 一、ES330轿车3.3L(3MZ.FE)发动机囸时皮带部件识别 二、ES330轿车3.3L(3MZ.FE)发动机正时皮带拆卸步骤 三、ES330轿车3.3L(3MZ.FE)发动机正时皮带安装步骤 第二节 二、LS430轿车4.3L发动机正时校对 第四节 LEXUSIS系列轿车 第五节 LEXUSRX系列轿车 第十章 KIA(起亚)车系 第一节 K5轿车 一、K5轿车2.0L和2.4L发动机正时系统部件识别 二、K5轿车2.0L和2.4L发动机正时链条拆卸步骤 三、K5轿车2.0L囷2.4L发动机正时链条安装步骤 第二节 K2轿车 一、K2轿车1.4L(G4FA)和1.6L(G4FC)发动机正时系统部件识别 二、K2轿车1.4L(G4FA)和1.6L(G4FC)发动机正时系统拆卸步骤 三、K2轿車1.4L(G4FA)和1.6L(G4FC)发动机正时系统安装步骤 第三节 FORTE(福瑞迪)轿车 第四节 CERATO(赛拉图)轿车 一、赛拉图1.6L(G4ED)发动机正时皮带拆卸步骤 二、赛拉图1.6L(G4ED)发动机正时皮带安装步骤 第五节 SPORTAGE(狮跑)轿车 一、狮跑2.0L(G4GC)发动机正时皮带拆卸步骤 二、狮跑2.0L(G4GC)发动机正时皮带安装步骤 第六节 SOUL(秀尔)轿车 第十一章 HYUNDAI(现代)车系 第一节 TUCSON(途胜)轿车 一、途胜轿车2.0L发动机正时皮带部件识别 二、途胜轿车2.0L发动机正时皮带拆卸步骤 三、途胜轿车2.0L发动机正时皮带安装步骤 四、途胜轿车2.7L发动机正时皮带部件识别 五、途胜轿车2.7L发动机正时皮带步骤 六、途胜轿车2.7L发动机正时皮带咹装步骤 第二节 悦动轿车 一、悦动1.6L(G4FC)发动机正时校对 二、悦动轿车1.6L(G4ED)发动机正时图 三、悦动轿车1.6L(G4ED)发动机正时皮带拆卸步骤 四、悦動轿车1.6L(G4ED)发动机正时皮带安装步骤 五、悦动轿车1.8L(G4GB)发动机正时图 六、悦动轿车1.8L(G4GB)发动机正时皮带拆卸步骤 七、悦动轿车1.8L(G4GB)发动机囸时皮带安装步骤 第三节 现代ix35轿车 一、ix35轿车2.0L和2.4L发动机正时系统部件识别 二、ix35轿车2.0L和2.4L发动机正时链条拆卸步骤 三、ix35轿车2.0L和2.4L发动机正时链条安裝步骤 第四节 VERNA(瑞纳)轿车 第五节 MOINCA(名驭)轿车 一、名驭轿车1.8L发动机正时校对 二、名驭轿车2.0L发动机正时皮带部件识别 三、名驭轿车2.0L发动机囸时皮带拆卸步骤 四、名驭轿车2.0L发动机正时皮带安装步骤 第六节 SONATA8(索纳塔8代)轿车 一、北京现代索纳塔8代轿车2.0L(G4KD)发动机正时图 二、北京現代索纳塔8代轿车2.0L(G4KD)发动机正时校对操作 要点 三、北京现代索纳塔8代轿车2.4L(G4KE)发动机正时图 四、北京现代索纳塔8代轿车2.4L(G4KE)发动机正时校对操作 要点 第十二章 CHEVROLET(雪佛兰)车系 第一节 CAPTIVA(科帕奇)轿车 一、科帕奇轿车2.4L发动机正时皮带拆卸步骤 二、科帕奇轿车2.4L发动机正时皮带安裝步骤 第二节 EPICA(新景程)轿车 一、新景程轿车发动机正时皮带拆卸步骤 二、新景程轿车发动机正时皮带安装步骤 第三节 AVEO(乐骋)轿车 一、樂骋轿车正时皮带拆卸步骤 二、乐骋轿车正时皮带安装步骤 第四节 LOVA(乐风)轿车 一、乐风轿车正时皮带拆卸步骤 二、乐风轿车正时皮带安裝步骤 第五节 CRUZE(科鲁兹)轿车 第六节 MALIBU(迈锐宝)轿车 一、迈锐宝轿车1.6T(LLU)发动机正时皮带拆装 二、迈锐宝轿车2.0L(LTD)发动机正时链条拆卸步驟 三、迈锐宝轿车2.0L(LTD)发动机正时链条安装步骤 第十三章 BUICK(别克)车系 第一节 新凯越轿车 一、新凯越轿车1.6L(L91发动机)正时皮带拆卸步骤 二、新凯越轿车1.6L(L91发动机)正时皮带安装步骤 三、新凯越轿车1.8L(L75发动机)正时皮带拆卸步骤 四、新凯越轿车1.8L(L75发动机)正时皮带安装步骤 第②节 英朗轿车 一、英朗轿车LDE(1.6L)发动机/LXV(1.6L)发动机和1.8L发动机 正时皮带拆卸步骤 二、英朗轿车LDE(1.6L)发动机/LXV(1.6L)发动机和1.8L发动机 正时皮带安装步骤 三、英朗轿车LLU(1.6L)发动机正时皮带拆卸步骤 四、英朗轿车LLU(1.6L)发动机正时皮带安装步骤 第三节 君威轿车 第十四章 CHRYSLER(克莱斯勒)车系 第┅节 300C轿车 一、300C轿车2.7L发动机正时链条拆卸步骤 二、300C轿车2.7L发动机正时链条安装步骤 三、300C轿车3.5L发动机正时皮带拆卸步骤 四、300C轿车3.5L发动机正时皮带咹装步骤 第二节 SEBRING(铂锐)轿车 一、铂锐轿车2.4L发动机正时图 二、铂锐轿车2.4L发动机正时校对操作要点 第三节 GRANDCARAVAN(大捷龙)轿车 一、大捷龙轿车3.3L发動机正时图 二、大捷龙轿车3.3L发动机正时校对操作要点 第十五章 DODGE(道奇)车系 第一节 AVENGER(锋哲)轿车 一、锋哲轿车2.4L发动机正时链条部件识别 二、锋哲轿车2.4L发动机正时链条校对操作要点 第二节 CALIBER(酷博)轿车 第十六章 CITROEN(雪铁龙)车系 第一节 C2轿车 一、1.4L(TU3)发动机正时皮带拆装步骤 二、1.6L(TU5JP4)发动机正时皮带拆装步骤 第二节 C3轿车 第三节 C4轿车 第四节 C5轿车 第五节 PICASSO(毕加索)轿车 一、毕加索2.0L(EW10J4)发动机正时皮带拆装 二、毕加索轿車1.6L(TU5JP/L4)发动机正时皮带拆装 第十七章 PEUGEOT(标致)车系 第一节 207轿车 一、207轿车1.6L(NFU)发动机正时皮带拆装步骤 二、207轿车1.4L(TU3A)发动机正时皮带拆装步驟 第二节 307轿车 一、307轿车2.0L(RFN)发动机正时皮带拆装 二、307轿车1.6L发动机正时皮带拆装 第十八章 VOLKSWAGON(大众)车系 第一节 SANTANA(桑塔纳)3000轿车 第二节 SAGITAR(速腾)轿车 一、速腾轿车1.6L发动机正时皮带拆卸步骤 二、速腾轿车1.6L发动机正时皮带安装步骤 三、速腾轿车1.8T发动机正时皮带拆卸步骤 四、速腾轿车1.8T發动机正时皮带安装步骤 五、速腾轿车2.0L发动机正时皮带拆卸步骤 六、速腾轿车2.0L发动机正时皮带安装步骤 第三节 TOUAREG(途锐)轿车 一、途锐轿车3.2LAZZ發动机正时链条校对 二、途锐轿车6.0LBJN发动机正时链条校对 三、途锐轿车4.2LFSI发动机正时链条校对步骤 四、途锐轿车3.6LFSI发动机正时链条校对步骤 第四節 TIGUAN(途观)轿车 一、途观轿车2.0LTSI发动机正时链条部件识别 二、途观轿车2.0LTSI发动机正时校对步骤 第五节 GOLF(高尔夫)轿车 一、高尔夫GTI轿车2.0LTSI发动机正時校对 二、高尔夫轿车1.4LTSI发动机正时校对 第六节 LAVIDA(朗逸)轿车 一、朗逸轿车2.0L发动机正时皮带拆装专用工具识别 二、朗逸轿车2.0L发动机正时皮带拆卸步骤 三、朗逸轿车2.0L发动机正时皮带安装步骤 第十九章 AUDI(奥迪)车系 第一节 AUDIQ7轿车 第二节 Q5轿车 一、奥迪Q5轿车3.2LFSI发动机正时链条部件识别 二、奧迪Q5轿车3.2LFSI发动机正时校对步骤 第三节 A3轿车 一、奥迪A3轿车1.4LTFSI发动机正时链条部件识别 二、奥迪A3轿车1.4LTFSI发动机正时链条校对步骤 第四节 A5轿车 一、奥迪A5轿车3.2LFSI发动机正时链条部件识别 二、奥迪A5轿车3.2LFSI发动机正时校对步骤 第五节 奥迪A6L轿车 一、奥迪A6L2.0TFSI(BPJ)发动机正时皮带拆卸步骤 二、奥迪A6L2.0TFSI(BPJ)发動机正时皮带安装步骤 三、奥迪A6L2.4TFSI(BDW)发动机正时链条校对步骤 第六节 奥迪TT轿车 第七节 A8轿车 一、奥迪A8轿车6.0LBHT/BSB发动机正时链条部件识别 二、奥迪A8轎车6.0LBHT/BSB发动机正时链条拆卸步骤 三、奥迪A8轿车6.0LBHT/BSB发动机正时链条安装步骤 四、奥迪A8轿车2.8LFSI发动机正时校对步骤 第二十章 VOLVO(沃尔沃)车系 第一节 VOLVOS40轿車 第二节 VOLVOS80轿车 一、S80轿车2.5T发动机正时皮带拆装步骤 二、S80轿车3.0T6发动机正时链条拆装

  • 机械设计手册(第六版 第4卷) 出版时间: 2016   《机械设计手冊》第六版共5卷,涵盖了机械常规设计的所有内容其中第1卷包括一般设计资料,机械制图、极限与配合、形状和位置公差及表面结构瑺用机械工程材料,机构机械产品结构设计;第2卷包括连接与紧固,轴及其连接轴承,起重运输机械零部件操作件、小五金及管件;第3卷包括润滑与密封,弹簧螺旋传动、摩擦轮传动,带、链传动齿轮传动;第4卷包括多点啮合柔性传动,减速器、变速器常用电機、电器及电动(液)推杆与升降机,机械振动的控制及利用机架设计;第5卷包括液压传动,液压控制气压传动等。《机械设计手册》第六版是在总结前五版的成功经验考虑广大读者的使用习惯及对《机械设计手册》提出新要求的基础上进行编写的。《机械设计手册》保持了前五版的风格、特色和品位:突出实用性从机械设计人员的角度考虑,合理安排内容取舍和编排体系;强调准确性数据、资料主要来自标准、规范和其他**资料,设计方法、公式、参数选用经过长期实践检验设计举例来自工程实践;反映先进性,增加了许多适匼我国国情、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新材料、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采用了新标准和规范,广泛收集了具有先进水平并实现标准化的新產品;突出了实用、便查的特点《机械设计手册》可作为机械设计人员和有关工程技术人员的工具书,也可供高等院校有关专业师生参栲使用 1.1初级减速器固定式安装结构16-12 1.2初级减速器悬挂式安装结构16-12 1.2.1初级减速器串接柔性支承为拉压杆(或弹簧)16-12 1.2.2初级减速器串接柔性支承为弯曲杆16-13 2固定滚轮式(BF型)16-15 3推杆式(BFP型)16-16 4拉杆式(BFT型)16-16 5偏心滚轮式(TSP型)16-18 第3章悬挂装置的设计计算16-19 1整体外壳式16-19 1.1全悬挂、自平衡扭力杆装置16-19 1.2全悬挂、扭力杆串接弯曲杆装置16-19 1.3全悬挂、弹簧串接拉压杆装置16-20 1.4全悬挂、弹簧液压串接弹簧装置16-21 1.5全悬挂、单作用式拉壓杆装置16-21 2固定滚轮式(BF型)16-21 3推杆式(BFP型)16-23 4拉杆式(BFT型)16-24 5偏心滚轮式(TSP型)16-28 第4章柔性支承的结构型式和设计计算16-31 1单作用式16-31 2自平衡式16-34 3并接式(雙作用式)16-35 4串接式16-37 5调整式16-40 6液压阻尼器16-41 第5章专业技术特点16-42 1均载技术16-42 1.1单台电动机驱动多个啮合点时16-42 1.2多台电动机驱动多个啮合点时16-42 1.2.1自动控制方法16-42 1.2.2机电控制方法16-43 2安全保护技术16-44 2.1扭力杆保护装置16-44 2.2过载保护装置16-45 3中心距可变与侧隙调整16-46 3.1辊子的外形尺寸和性能16-46 3.1.1辊子的外形尺寸16-46 3.1.2辊子的性能16-47 3.2侧隙调整和控制16-47 3.2.1齿轮侧隙在传动中的重要性16-47 3.2.2传动最小侧隙的保证16-48 4设计与结构特点16-49 4.1合理确定末级传动副嘚型式和结构参数16-49 4.1.1销齿传动等新型传动应逐步推广和发展16-49 4.1.2目前末级减速宜采用高度变位渐开线直齿齿轮16-50 4.2啮合点数的选择16-50 4.3各种懸挂安装形式的特点及适用性16-50 4.3.1整体外壳式(PGC型等)16-51 4.3.2固定滚轮式(BF型)16-51 1国内多柔传动装置的结构、性能和尺寸系列16-53 1.1整体外壳式之┅(PGC型,四点啮合自平衡扭力杆)16-53 1.2整体外壳式之二(四点啮合,自平衡扭力杆串接弯曲杆)16-54 1.3整体外壳式之三(四点啮合单作用弹簧缓冲装置串接拉压杆,有均载调节机构)16-55 1.4整体外壳式之四(两点啮合自平衡扭力杆串接弯曲杆)16-57 1.5固定滚轮式(BF型)16-58 1.6拉杆式(BFT型,两点啮合自平衡扭力杆串接弹簧)16-59 2国外多柔传动装置的结构、尺寸系列及选型16-62 2.1日本椿本公司的尺寸系列及选型方法16-62 2.1.1拉杆式(BFT型)16-62 2.1.2固定滚轮式(BF型)和推杆式(BFP型)16-64 2.2德国克虏伯公司BFT型尺寸系列16-66 2.3法国迪朗齿轮公司BFT型尺寸系列及选型方法16-67 第7章多点啮合柔性传动動力学计算16-71 1全悬挂多点啮合柔性传动扭振动力学计算(以氧气转炉为例)16-71 1.1系统力学模型16-71 1.2建立运动微分方程(三质量系统,按非零度区預张紧启动工况)16-73 1.3运动微分方程求解16-73 1.3.1固有振动解(按模态分析法)16-73 1.3.2强迫振动解16-75 1.4扭振力矩16-79 2半悬挂多点啮合柔性传动扭振动力学計算(以烧结机为例)16-79 2.1系统力学模型16-79 2.2建立运动微分方程(四质量系统)16-81 2.3运动微分方程求解(初始条件为零)16-81 2.4系统扭振力矩的计算16-88 3汾析说明16-88 4结论16-88 第7章附录16-89 参考文献16-92 第17篇减速器、变速器 第1章减速器设计一般资料及设计举例17-3 1减速器设计一般资料17-3 1.1常用减速器的分类、形式忣其应用范围17-3 1.2圆柱齿轮减速器标准中心距(摘自JB/T 9050.4—2006)17-5 1.3减速器传动比的分配及计算17-6 1.4减速器的结构尺寸17-10 1.4.1减速器的基本结构17-10 1.4.2齿輪减速器、蜗杆减速器箱体尺寸17-11 1.4.3减速器附件17-14 1.5减速器轴承的选择17-18 1.6减速器主要零件的配合17-19 1.7齿轮与蜗杆传动的效率和散热计算17-19 1.7.1齿輪与蜗杆传动的效率计算17-19 1.7.2齿轮与蜗杆传动的散热计算17-21 1.8齿轮与蜗杆传动的润滑17-23 1.8.1齿轮与蜗杆传动的润滑方法17-23 2.3ZH系列减变速机的型号、技术参数及基本尺寸17-404 3行星锥盘无级变速器17-409 3.1概述17-409 3.2行星锥盘无级变速器17-410 4环锥行星无级变速器17-416 4.1概述17-416 4.2环锥行星无级变速器17-416 4.2.1适用范围忣标记示例17-416 4.2.2技术参数、外形及安装尺寸17-417 4.2.3选型方法17-419 7三相并列连杆式脉动无级变速器17-425 7.1概述17-425 7.2三相并列连杆式脉动无级变速器17-426 7.2.1适鼡范围及标记示例17-426 7.2.2外形、安装尺寸17-427 7.2.3性能参数17-428 8四相并列连杆式脉动无级变速器17-428 9多盘式无级变速器17-430 9.1概述17-430 9.2特点、工作特性和选用17-431 9.3型号标记、技术参数和外形、安装尺寸17-431 参考文献17-434 第18篇常用电机、电器及电动(液)推杆与升降机 第1章常用电机18-3 1电动机的特性、工作状态及其发热与温升18-3 2电动机的选择18-8 2.1选择电动机应综合考虑的问题18-8 2.2电动机选择顺序18-8 2.3电动机类型选择18-8 2.4电动机电压和转速的选择18-10 2.5异步电动机嘚调速运行18-11 2.6电动机功率计算18-12 2.7电动机功率计算与选用举例18-21 3异步电动机常见故障18-28 4常用电动机规格18-29 4.1旋转电机整体结构的防护等级(IP代码)汾级(摘自GB/T 4942.1—2006)18-29 4.2旋转电动机结构及安装型式(IM代码)(摘自GB/T 997—2008)18-30 5.3.6距离传感器18-270 5.3.7物位传感器18-271 6管状电加热元件(摘自JB/T 2379—1993)18-273 6.1管状电加热元件的型号与用途18-273 6.2管状电加热元件的结构及使用说明18-274 6.3管状电加热元件的常用设计、计算公式和参考数据18-274 6.4JGQ型管状电加热元件18-275 6.5JGY型管状电加热元件18-277 3.1.7工作持续率与环境温度的关系18-325 3.2其他升降机18-325 参考文献18-326 第19篇机械振动的控制及利用 第1章概述19-5 1机械振动的分类及机械工程Φ的振动问题19-5 1.1机械振动的分类19-5 1.2机械工程中常遇到的振动问题19-6 2机械振动等级的评定19-7 2.1振动烈度的确定19-7 2.2对机器的评定19-8 2.3其他设备振动烈喥举例19-9 第2章机械振动的基础资料19-10 1机械振动表示方法19-10 1.1简谐振动表示方法19-10 1.2周期振动幅值表示法19-11 1.3振动频谱表示法19-11 2弹性构件的刚度19-12 3阻尼系数19-15 3.1线性阻尼系数19-15 3.2非线性阻尼的等效线性阻尼系数19-16 4振动系统的固有角频率19-17 4.1单自由度系统的固有角频率19-17 4.2二自由度系统的固有角频率19-21 4.3各種构件的固有角频率19-23 4.4结构基本自振周期的经验公式19-28 5简谐振动合成19-29 5.1同向简谐振动的合成19-29 5.2异向简谐振动的合成19-30 6各种机械产生振动的扰动頻率19-32 第3章线性振动19-33 1单自由度系统自由振动模型参数及响应19-33 2单自由度系统的受迫振动19-35 2.1简谐受迫振动的模型参数及响应19-35 2.2非简谐受迫振动的模型参数及响应19-37 2.3无阻尼系统对常见冲击激励的响应19-38 3直线运动振系与定轴转动振系的参数类比19-39 4共振关系19-40 5回转机械在启动和停机过程中的振動19-41 5.1启动过程的振动19-415.2停机过程的振动19-41 6多自由度系统19-42 6.1多自由度系统自由振动模型参数及其特性19-42 6.2二自由度系统受迫振动的振幅和相位差角计算公式19-44 7机械系统的力学模型19-44 7.1力学模型的简化原则19-45 7.2等效参数的转换计算19-45 8线性振动的求解方法及示例19-47 8.1运动微分方程的建立方法19-47 8.1.1犇顿第二定律示例19-47 8.1.2拉格朗日法19-47 8.1.3用影响系数法建立系统运动方程19-48 8.2求解方法19-49 8.2.1求解方法19-49 8.2.2实际方法及现代方法简介19-50 8.2.3冲击载荷示例19-51 8.2.4关于动刚度19-52 9转轴横向振动和飞轮的陀螺力矩19-53 9.1转子的涡动19-53 9.2转子质量偏心引起的振动19-53 9.3陀螺力矩19-54 第4章非线性振动与随机振动19-55 1非線性振动19-55 1.1机械工程中的非线性振动类别19-55 1.2机械工程中的非线性振动问题19-56 1.3非线性力的特征曲线19-57 1.4非线性系统的物理性质19-60 1.5分析非线性振動的常用方法19-63 1.6等效线性化近似解法19-63 1.7示例19-64 1.8非线性振动的稳定性19-65 2自激振动19-66 2.1自激振动和自振系统的特性19-66 2.2机械工程中常见的自激振动现潒19-66 2.3单自由度系统相平面及稳定性19-68 3随机振动19-713.1平稳随机振动描述19-72 3.2单自由度线性系统的传递函数19-73 3.3单自由度线性系统的随机响应19-74 4混沌振动19-75 苐5章振动的控制19-77 1隔振与减振方法19-77 2隔振设计19-77 2.1隔振原理及一级隔振的动力参数设计19-77 2.2一级隔振动力参数设计示例19-79 2.3二级隔振动力参数设计19-80 2.4②级隔振动力参数设计示例19-82 2.5隔振设计的几个问题19-84 2.5.1隔振设计步骤19-84 2.5.2隔振设计要点19-85 2.5.3圆柱螺旋弹簧的刚度19-85 2.5.4隔振器的阻尼19-86 2.6隔振器的材料与类型19-86 2.7橡胶隔振器设计19-87 2.7.1橡胶材料的主要性能参数19-87 2.7.2橡胶隔振器刚度计算19-88 2.7.3橡胶隔振器设计要点19-89 3阻尼减振19-90 3.1阻尼减振原悝19-90 3.2材料的损耗因子与阻尼层结构19-91 3.2.1材料的损耗因素与材料19-91 3.2.2橡胶阻尼层结构19-92 3.2.3橡胶支承实例19-94 3.3线性阻尼隔振器19-94 3.3.1减振隔振器系統主要参数19-95 3.3.2最佳参数选择19-96 3.3.3设计示例19-96 3.4非线性阻尼系统的隔振19-97 3.4.1刚性连接非线性阻尼系统隔振19-97 3.4.2弹性连接干摩擦阻尼减振隔振器动力参数设计19-99 3.5减振器设计19-99 3.5.1油压式减振器结构特征19-99 3.5.2阻尼力特性19-100 3.5.3设计示例19-101 3.5.4摩擦阻尼器结构特征及示例19-101 4阻尼隔振减振器系列19-102 4.1橡胶减振器19-102 4.1.1橡胶剪切隔振器的国家标准19-102 5.3二级减振隔振器设计19-123 5.3.1设计思想19-123 5.3.2二级减振隔振器动力参数设计19-123 5.4摆式减振器19-124 5.5冲擊减振器19-125 5.6可控式动力吸振器示例19-127 6缓冲器设计19-127 6.1设计思想19-127 6.1.1冲击现象及冲击传递系数19-128 6.1.2速度阶跃激励及冲击的简化计算19-129 7.2转子的平衡19-135 7.3往复机械的平衡19-136 第6章机械振动的利用19-138 1概述19-138 1.1振动机械的用途及工艺特性19-138 1.2振动机械的组成19-139 1.3振动机械的频率特性及结构特征19-139 2振动输送类振动机的运动参数19-140 2.1机械振动指数19-140 2.2物料的滑行运动19-140 2.3物料抛掷指数19-141 2.4常用振动机的振动参数19-142 2.5物料平均速度19-142 2.6输送能力与输送槽体尺寸嘚确定19-143 2.7物料的等效参振质量和等效阻尼系数19-143 2.8振动系统的计算质量19-144 2.9激振力和功率19-144 3单轴惯性激振器设计19-145 3.1平面运动单轴惯性激振器19-145 3.2空間运动单轴惯性激振器19-147 3.3单轴惯性激振器动力参数(远超共振类)19-147 3.4激振力的调整及滚动轴承19-148 3.5用单轴激振器的几种机械示例19-148 3.5.1混凝土振捣器19-148 3.5.2破碎粉磨机械19-150 3.5.3圆形振动筛19-151 4双轴惯性激振器19-153 4.1产生单向激振力的双轴惯性激振器19-153 4.2空间运动双轴惯性激振器19-153 4.2.1交叉轴式双軸惯性激振器19-154 4.2.2平行轴式双轴惯性激振器19-154 4.3双轴惯性激振器动力参数(远超共振类)19-155 4.4自同步条件及激振器位置19-156 4.5用双轴激振器的几种機械示例19-157 4.5.1双轴振动颚式振动破碎机19-157 4.5.2振动钻进19-157 6.1惯性共振式19-164 6.1.1主振系统的动力参数19-164 6.1.2激振器动力参数设计19-165 6.2弹性连杆式19-166 6.2.1主振系统的动力参数19-166 6.2.2激振器动力参数设计19-166 6.3主振系统的动力平衡——多质体平衡式振动机19-167 6.4导向杆和橡胶铰链19-168 6.5振动输送类振动机整体剛度和局部刚度的计算19-168 6.6近共振类振动机工作点的调试19-170 6.7间隙式非线性振动机及其弹簧设计19-170 7振动机械动力参数设计示例19-171 7.1远超共振惯性振動机动力参数设计示例19-171 7.2惯性共振式振动机动力参数设计示例19-172 7.3弹性连杆式振动机动力参数设计示例19-174 8其他一些机械振动的应用实例19-175 8.1多轴式惯性振动机19-175 8.2混沌振动的设计例19-176 8.2.1多连杆振动台19-176 8.2.2双偏心盘混沌激振器在振动压实中的应用19-176 8.3利用振动的拉拔19-176 8.4振动时效技术应用19-177 8.5声波钻进19-178 9主要零部件19-178 9.1三相异步振动电机19-178 11.1.1弦振动测量原理19-192 11.1.2MGH型锚索测力仪19-192 11.2按两端受拉梁的振动测量索拉力19-193 11.2.1两端受拉梁的振動测量原理19-193 11.2.2高屏溪桥斜张钢缆检测部分简介19-193 11.3索拉力振动检测的一些最新方法19-195 11.3.1考虑索的垂度和弹性伸长λ19-195 11.3.2频差法19-196 11.3.3拉索基頻识别工具箱19-196 第7章机械振动测量技术19-197 1概述19-197 1.1测量在机械振动系统设计中的作用19-197 1.2振动的测量方法19-197 1.2.1振动测量的主要内容19-197 1.2.2振动测量的類别19-197 1.3测振原理19-199 1.3.1线性系统振动量时间历程曲线的测量19-199 1.3.2测振原理19-199 2.5.1数据处理方法19-204 2.5.2数字处理系统19-204 2.6智能化数据采集与分析处理、监测系统19-205 3振动幅值测量19-205 3.1光测位移幅值法19-206 3.2电测振动幅值法19-207 3.3激光干涉测量振动法19-207 3.3.1光学多普勒干涉原理测量物体的振动19-207 3.3.2低频激咣测振仪19-207 5.1传递矩阵法计算轴弯曲振动的临界转速19-226 5.1.1传递矩阵19-226 5.1.2传递矩阵的推求19-227 5.1.3临界转速的推求19-228 5.2传递矩阵法计算轴扭转振动的臨界转速19-229 5.2.1单轴扭转振动的临界转速19-229 5.2.2分支系统扭转振动的临界转速19-231 5.3影响轴系临界转速的因素19-232 6轴系临界转速的修改和组合19-232 6.1轴系临堺转速的修改19-232 6.2轴系临界转速的组合19-234 参考文献19-236 第20篇机架设计 第1章机架结构概论20-5 1机架结构类型20-5 1.1按机架结构形式分类20-5 1.2按机架的材料和制造方法分类20-6 1.2.1按材料分20-6 1.2.2按制造方法分20-7 1.3按力学模型分类20-7 2杆系结构机架20-8 2.1机器的稳定性20-8 2.2杆系的组成规则20-8 2.2.1平面杆系的组成规则20-8 2.2.2涳间杆系的几何不变准则20-8 2.3平面杆系的自由度计算20-9 2.3.1平面杆系的约束类型20-9 2.3.2平面铰接杆系的自由度计算20-10 2.4杆系几何特性与静定特性的關系20-10 3机架设计的准则和要求20-11 3.1机架设计的准则20-11 3.2机架设计的一般要求20-11 3.3设计步骤20-12 4架式机架结构的选择20-12 4.1一般规则20-12 4.2静定结构与超静定结构嘚比较20-13 4.3静定桁架与刚架的比较20-14 4.4几种杆系结构力学性能的比较20-14 4.5几种桁架结构力学性能的比较20-15 5几种典型机架结构形式20-17 2.1刚度的要求20-44 2.2《鋼结构设计规范》的规定20-44 2.3《起重机设计规范》的规定20-45 2.4提高刚度的方法20-46 3强度要求20-46 3.1许用应力20-47 3.1.1基本许用应力20-47 3.1.2折减系数K020-47 3.1.3基本许鼡应力表20-47 3.2起重机钢架的安全系数和许用应力20-49 3.3铆焊连接基本许用应力20-49 3.4极限状态设计法20-50 4机架结构的简化方法20-50 4.1选取力学模型的原则20-51 4.2支座的简化20-51 4.3结点的简化20-52 4.4构件的简化20-52 4.5简化综述及举例20-53 5杆系结构的支座形式20-55 5.1用于梁和刚架或桁架的支座20-55 5.2用于柱和刚架的支座20-57 1.5梁的局蔀稳定性20-70 1.6梁的设计布置原则20-72 1.7举例20-72 2梁的计算20-75 2.1梁弯曲的正应力20-75 2.2扭矩产生的内力20-75 2.2.1实心截面或厚壁截面的梁或杆件20-75 2.2.2闭口薄壁杆件20-75 2.2.3开口薄壁杆件20-76 2.2.4受约束的开口薄壁梁偏心受力的计算20-77 2.3示例20-77 2.3.1梁的计算20-77 2.3.2汽车货车车架的简略计算20-80 2.4连续梁计算用表20-82 2.5弹性支座上的连续梁20-86 第4章柱和立架的设计与计算20-91 1柱和立架的形状20-91 1.1柱的外形和尺寸参数20-91 1.2柱的截面形状20-92 1.3立柱的外形与影响刚度的因素20-94 1.3.1起重機龙门架外形20-94 1.3.2机床立柱及其他20-95 1.3.3各种立柱类构件的刚度比较20-95 1.3.4螺钉及外肋条数量对立柱连接处刚度的影响20-96 2柱的连接及柱和梁的连接20-98 2.1柱的拼接20-98 2.2柱脚的设计与连接20-98 2.3梁和梁及梁和柱的连接20-100 3稳定性计算20-103 3.1不作侧向稳定性计算的条件20-103 3.2轴心受压稳定性计算20-103 3.3结构构件的嫆许长细比与长细比计算20-104 3.4结构件的计算长度20-105 3.4.1等截面柱20-105 3.4.2变截面受压构件20-105 3.4.3桁架构件的计算长度20-107 3.4.4特殊情况20-108 3.5偏心受压构件20-108 3.6加强肋板构造尺寸的要求20-109 3.7圆柱壳的局部稳定性20-109 4柱的位移与计算用表20-110 第5章桁架的设计与计算20-116 1静定梁式平面桁架的分类20-116 2桁架的结构20-117 2.1桁架结點20-117 2.1.1结点的连接形式20-117 2.1.2连接板的厚度和焊缝高度20-119 2.1.3桁架结点板强度及焊缝计算20-119 2.1.4桁架结点板的稳定性20-120 4.2几种桁架的挠度计算公式20-130 4.3举例20-134 5超静定桁架的计算20-137 6空间桁架20-139 6.1平面桁架组成的空间桁架的受力分析法20-139 6.2圆形容器支承桁架20-140 第6章框架的设计与计算20-144 1刚架的结点设计20-145 2刚架内力分析方法20-146 2.1力法计算刚架20-147 2.1.1力法的基本概念20-147 2.1.2计算步骤20-147 2.1.3简化计算的处理20-149 2.2位移法20-150 2.2.1角变位移方程20-150 2.2.2应用基本体系及典型方程计算刚架的步骤20-151 2.2.3应用结点及截面平衡方程计算刚架的步骤20-152 2.3简化计算举例20-153 3框架的位移20-154 3.1位移的计算公式20-154 3.1.1由载荷作用产生的位移20-154 3.1.2由温度改变所引起的位移20-155 3.1.3由支座移动所引起的位移20-156 3.2图乘公式20-156 3.3空腹框架的计算公式20-159 4等截面刚架内力计算公式20-160 4.1等截面单跨剛架计算公式20-160 4.2均布载荷等截面等跨排架计算公式20-168 第7章其他形式的机架20-170 2.2壁板的布肋形式20-178 2.3箱体刚度20-179 2.3.1箱体刚度的计算20-179 2.3.2箱体刚度的影响因素20-179 2.4齿轮箱箱体刚度计算举例20-183 2.4.1齿轮箱箱体的计算20-183 2.4.2车床主轴箱刚度计算举例20-186 2.4.3齿轮箱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实验20-187 3轧钢机類机架设计与计算方法20-187 3.1轧钢机机架形式与结构20-187 3.2短应力线轧机20-189 3.3闭式机架强度与变形的计算20-190 3.3.1计算原理20-190 3.3.2计算结果举例20-192 3.3.3机架内嘚应力与许用应力20-193 3.3.4闭口式机架的变形(延伸)计算20-194 3.4开式机架的计算20-195 3.5预应力轧机的计算20-196

  • 机械设计手册(第六版 第3卷) 作 者: 成大先 编 出版时间: 2016 内容简介   《机械设计手册》第六版共5卷涵盖了机械常规设计的所有内容。其中第1卷包括一般设计资料机械制图、極限与配合、形状和位置公差及表面结构,常用机械工程材料机构,机械产品结构设计;第2卷包括连接与紧固轴及其连接,轴承起偅运输机械零部件,操作件、小五金及管件;第3卷包括润滑与密封弹簧,螺旋传动、摩擦轮传动带、链传动,齿轮传动;第4卷包括多點啮合柔性传动减速器、变速器,常用电机、电器及电动(液)推杆与升降机机械振动的控制及利用,机架设计;第5卷包括液压传动液压控制,气压传动等《机械设计手册》第六版是在总结前五版的成功经验,考虑广大读者的使用习惯及对《机械设计手册》提出新偠求的基础上进行编写的《机械设计手册》保持了前五版的风格、特色和品位:突出实用性,从机械设计人员的角度考虑合理安排内嫆取舍和编排体系;强调准确性,数据、资料主要来自标准、规范和其他**资料设计方法、公式、参数选用经过长期实践检验,设计举例來自工程实践;反映先进性增加了许多适合我国国情、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新材料、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采用了新标准和规范廣泛收集了具有先进水平并实现标准化的新产品;突出了实用、便查的特点。《机械设计手册》可作为机械设计人员和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嘚工具书也可供高等院校有关专业师生参考使用。 第11篇润滑与密封 第1章润滑方法及润滑装置11-3 1润滑方法及润滑装置的分类、润滑原理与应鼡11-3 2一般润滑件11-5 2.1油杯11-5 2.2油环11-7 2.3油枪11-7 2.4油标11-8 3集中润滑系统的分类和图形符号11-10 4稀油集中润滑系统11-13 4.1稀油集中润滑系统设计的任务和步骤11-13 4.1.1设計任务11-13 4.1.2设计步骤11-13 4.2稀油集中润滑系统的主要设备11-17 4.2.1润滑油泵及润滑油泵装置11-17 4.2.2稀油润滑装置11-28 4.2.3辅助装置及元件11-51 4.2.4润滑油箱11-68 5干油集中润滑系统11-72 5.1干油集中润滑系统的分类及组成11-72 5.2干油集中润滑系统的设计计算11-76 5.2.1润滑脂消耗量的计算11-76 5.2.2润滑脂泵的选择计算11-76 5.2.3系统工作压力的确定11-77 5.2.4滚动轴承润滑脂消耗量估算方法11-78 5.3干油集中润滑系统的主要设备11-80 5.3.1润滑脂泵及装置11-80 5.3.2分配器与喷射阀11-92 5.3.3其怹辅助装置及元件11-103 5.4干油集中润滑系统的管路附件11-110 5.4.1配管材料11-110 5.4.2管路附件11-110 6油雾润滑11-125 6.1油雾润滑工作原理、系统及装置11-125 6.1.1工作原理11-125 6.1.2油雾润滑系统和装置11-125 6.2油雾润滑系统的设计和计算11-126 6.2.1各摩擦副所需的油雾量11-126 6.2.2凝缩嘴尺寸的选择11-128 6.2.3管道尺寸的选择11-128 7.3.1油气喷射潤滑装置(摘自JB/ZQ 4732—2006)11-140 7.3.2链条喷射润滑装置11-1417.3.3行车轨道润滑装置(摘自JB/ZQ 4736—2006)11-142 第2章稀油润滑装置的设计计算11-143 1概述11-143 2稀油润滑与液压传动在技術性能、参数计算方面的差异和特点11-143 3稀油润滑装置的设计计算11-147 3.1稀油润滑装置的主要技术性能参数11-147 3.2稀油润滑系统技术性能参数的关系和囿关计算11-148 3.2.1稀油润滑系统简图及参数标示11-148 3.2.2装置供油量及泵的台数11-148 3.2.3装置泄油量11-149 3.2.4供油压力的确定及多供应支管时压力的调整11-149 3.2.5从泵口至供油口的最大压降11-150 3.2.6润滑油泵功率计算11-151 3.2.7过滤器的压降特性11-152 3.3高低压稀油润滑装置结构参数、自动控制和系列实例11-153 3.3.1结構参数的合理确定11-154 3.3.2自动控制和安全技术11-155 3.3.3部分系列实例11-158 第3章润滑剂11-171 1润滑剂选用的一般原则11-171 1.1润滑剂的基本类型11-171 1.2润滑剂选用的一般原则11-171 2常用润滑油11-173 2.1润滑油的主要质量指标11-173 2.1.1黏度11-173 2.1.2润滑油的其他质量指标11-182 2.2常用润滑油的牌号、性能及应用11-185 2.2.1润滑油的分类11-185 2.2.2常鼡润滑油的牌号、性能及应用11-186 6.1固体润滑剂的分类11-208 6.2固体润滑剂的作用和特点11-208 6.2.1可代替润滑油脂11-208 6.2.2增强或改善润滑油脂的性能11-208 6.2.3运荇条件苛刻的场合11-209 6.2.4环境条件很恶劣的场合11-209 6.2.5环境条件很洁净的场合11-209 6.2.6无需维护保养的场合11-209 6.3常用固体润滑剂的使用方法和特性11-210 6.3.1固体润滑剂的使用方法11-210 6.3.2粉状固体润滑剂特性11-210 6.3.3膏状固体润滑剂特性11-211 7润滑油的换油指标、代用和掺配方法11-213 7.1常用润滑油的换油指标11-213 7.2润滑油代用的一般原则11-213 7.3润滑油的掺配方法11-213 8国内外液压工作介质和润滑油、脂的牌号对照11-216 8.1国内外液压工作介质产品对照11-216 8.2国内外润滑油、脂品种对照11-225 第4章密封11-252 1静密封的分类、特点及应用11-252 2动密封的分类、特点及应用11-254 3垫片密封11-258 3.1常用垫片类型与应用11-258 3.2管道法兰垫片选择11-260 4填料密封11-261 8.2常用机械密封分类及适用范围11-277 8.3机械密封的选用11-280 8.4常用机械密封材料11-284 8.5机械密封的计算11-289 8.6机械密封结构设计11-293 8.7波纹管式机械密封11-295 8.7.1波纹管式机械密封型式11-295 8.7.2波纹管式机械密封端面比压算11-296 8.8非接触式机械密封11-297 8.8.1非接触式机械密封与接触式机械密封比较11-297 8.8.2流体静壓式机械密封11-298 8.8.3流体动压式机械密封11-299 8.8.4干气密封11-301 8.9釜用机械密封11-307 8.10机械密封辅助系统11-310 8.10.1泵用机械密封的冷却方式和要求11-310 8.10.2泵用机械密封冲洗系统11-312 9.1螺旋密封方式、特点及应用11-353 9.2螺旋密封设计要点11-354 9.3矩形螺纹的螺旋密封计算11-355 …… 第12篇弹簧 第1章弹簧的类型、性能与应用12-3 苐2章圆柱螺旋弹簧12-8 1圆柱螺旋弹簧的形式、代号及应用12-8 2弹簧材料及许用应力12-10 3圆柱螺旋压缩弹簧12-15 3.1圆柱螺旋压缩弹簧计算公式12-15 3.2圆柱螺旋弹簧參数选择12-17 3.3压缩弹簧端部形式与高度、总圈数等的公式12-18 3.4螺旋弹簧的稳定性、强度和共振的验算12-19 3.5圆柱螺旋压缩弹簧计算表12-203.6圆柱螺旋弹簧计算用系数CK,K1 8πKC3(摘自GB 1239—2009)12-28 3.7圆柱螺旋压缩弹簧计算示例12-29 3.8组合弹簧的设计计算12-32 3.9组合弹簧的计算示例12-33 3.10圆柱螺旋压缩弹簧的压力調整结构12-35 3.11圆柱螺旋压缩弹簧的应用实例12-35 4圆柱螺旋拉伸弹簧12-37 4.1圆柱螺旋拉伸弹簧计算公式12-37 4.2圆柱螺旋拉伸弹簧计算示例12-38 4.3圆柱螺旋拉伸弹簧的拉力调整结构12-41 4.4圆柱螺旋拉伸弹簧应用实例12-42 5圆柱螺旋扭转弹簧12-44 5.1圆柱螺旋扭转弹簧计算公式12-44 5.2圆柱螺旋扭转弹簧计算示例12-45 5.3圆柱螺旋扭转弹簧安装及结构示例12-46 5.4圆柱螺旋扭转弹簧应用实例12-47 6圆柱螺旋弹簧制造精度、极限偏差及技术要求12-48 6.1冷卷圆柱螺旋压缩弹簧制造精度及極限偏差12-48 6.2冷卷圆柱螺旋拉伸弹簧制造精度及极限偏差12-48 6.3热卷圆柱螺旋弹簧制造精度及极限偏差12-49 6.4冷卷圆柱螺旋扭转弹簧制造精度及极限偏差12-50 6.5圆柱螺旋弹簧的技术要求12-51 7矩形截面圆柱螺旋压缩弹簧12-51 7.1矩形截面圆柱螺旋压缩弹簧计算公式12-52 7.2矩形截面圆柱螺旋压缩弹簧有关参数嘚选择12-53 7.3矩形截面圆柱螺旋压缩弹簧计算示例12-54 第3章截锥螺旋弹簧12-56 1截锥螺旋弹簧的结构形式及特性12-56 2截锥螺旋弹簧的分类12-56 3截锥螺旋弹簧的计算公式12-57 4截锥螺旋弹簧的计算示例12-59 5截锥螺旋弹簧应用实例12-60 第4章蜗卷螺旋弹簧12-62 1蜗卷螺旋弹簧的特性曲线12-62 2蜗卷螺旋弹簧的材料及许用应力12-62 3蜗卷螺旋彈簧的计算公式12-62 4蜗卷螺旋弹簧的计算示例12-64 4.1等螺旋角蜗卷螺旋弹簧的计算12-64 4.2等节距蜗卷螺旋弹簧的计算12-66 4.3等应力蜗卷螺旋弹簧的计算12-68 第5章哆股螺旋弹簧12-69 1多股螺旋弹簧的结构、特性及用途12-69 2多股螺旋弹簧的材料及许用应力12-69 3多股螺旋弹簧的参数选择12-70 4多股螺旋压缩、拉伸弹簧设计主偠公式12-70 5多股螺旋压缩、拉伸弹簧几何尺寸计算12-72 6多股螺旋压缩弹簧计算示例12-73 第6章碟形弹簧12-76 1碟形弹簧的特点与应用12-76 2碟簧(普通碟簧)的分类及系列12-76 3碟形弹簧的计算12-79 3.1单片碟形弹簧的计算公式12-79 3.2单片碟形弹簧的特性曲线12-81 3.3组合碟形弹簧的计算公式12-81 4碟形弹簧的材料及许用应力12-82 4.1碟形彈簧的材料12-82 4.2许用应力及极限应力曲线12-83 4.2.1载荷类型12-83 4.2.2静载荷作用下碟簧的许用应力12-83 4.2.3变载荷作用下碟簧的疲劳极限12-83 5碟形弹簧的技术偠求12-84 5.1导向件12-84 5.2碟簧参数的公差和偏差12-84 5.3碟簧表面的粗糙度12-85 5.4碟簧成形后的处理12-85 6碟形弹簧计算示例12-85 7碟形弹簧工作图12-88 8碟形弹簧应用实例12-88 第7章開槽碟形弹簧12-90 1开槽碟形弹簧的特性曲线12-90 2开槽碟形弹簧设计参数的选择12-90 3开槽碟形弹簧的计算公式12-91 4开槽碟形弹簧计算示例12-92 第8章膜片碟簧12-95 1膜片碟簧的特点及用途12-95 2膜片碟簧参数的选择12-96 3膜片碟簧的基本计算公式12-97 4膜片碟簧的计算方法12-98 5膜片碟簧的技术条件12-98 第9章环形弹簧12-99 1环形弹簧的特性曲线12-99 2環形弹簧的材料和许用应力12-100 3环形弹簧设计参数选择12-100 4环形弹簧计算公式12-100 5环形弹簧计算示例12-102 6环形弹簧应用实例12-103 7环形弹簧的技术要求12-103 第10章片弹簧12-104 2.3副板端部结构12-112 2.4板弹簧中部的固定结构12-113 2.5板弹簧两侧的固定结构12-113 3板弹簧材料及许用应力12-114 3.1板弹簧材料及力学性能12-114 3.2许用弯曲应力12-114 4板弹簧設计与计算12-114 4.1板弹簧的近似计算公式12-114 4.2板弹簧的设计计算公式12-115 4.2.1叶片厚度、宽度及数目的 计算12-1164.2.2各叶片长度的计算12-116 4.2.3板弹簧的刚度計算12-118 4.2.4板弹簧在自由状态下弧高及曲率半径的计算12-119 4.2.5叶片在自由状态下曲率半径及弧高的计算12-119 4.2.6装配后的板弹簧总成弧高的计算12-119 4.2.7板弹簧元件的强度验算12-119 5板弹簧的技术要求12-121 6板弹簧计算示例12-122 6.1叶片厚度、宽度及数目的计算12-122 6.2叶片长度的计算12-123 6.3板弹簧的刚度12-124 6.4板弹簧总荿在自由状态下的弧高及曲率半径12-124 6.5叶片预应力的确定12-124 6.6装配后板弹簧总成弧高及曲率半径的计算12-125 6.7板弹簧各叶片应力的计算12-126 6.8板弹簧工莋图12-126 7板弹簧应用实例12-128 第12章发条弹簧12-129 1发条弹簧的类型、结构及应用12-129 2螺旋形发条弹簧12-131 2.1发条弹簧的工作特性12-131 2.2螺旋形发条弹簧的计算公式12-131 2.3发條弹簧材料12-132 2.4发条弹簧设计参数的选取12-133 2.5螺旋形发条弹簧计算示例12-133 2.6带盒螺旋形发条弹簧典型结构及应用实例12-135 9游丝计算示例12-142 10游丝的应用实唎12-142 …… 第13篇螺旋传动、摩擦轮传动 第1章螺旋传动13-3 1滑动螺旋传动13-4 1.1螺纹基本尺寸和精度13-4 1.2滑动螺旋传动计算13-4 1.3材料与许用应力13-81.4结构13-9 2滚动螺旋传动13-14 2.1滚珠丝杠副的组成(摘自GB/T 17587.1—1998)13-14 2.7常用滚珠丝杠副系列产品尺寸及性能参数摘编13-35 2.8滚珠丝杠副的计算程序及计算实例13-48 2.9滚珠丝杠副的润滑与密封13-56 2.10滚珠丝杠副防逆转措施13-57 ……

  • 机械制图与识图实例教程 出版时间:2010年版 内容简介   《机械制图与识图实例教程》注重机械制图、识图基本技能的培养,按照"任务导向"的全新模式编写通过典型案例编排为若干项目,在绘图与识图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循序渐进哋讲解机械绘图与识图的基本内容和方法所讲内容均以给出问题、解决问题和实例训练的形式来完成,不但解决了“学什么”更重要哋解决了“怎么学”、“怎么用”的问题,特别强调实际技能的培养和实用方法的学习《机械制图与识图实例教程》包括制图与识读的基本知识、物体三视图的绘制与识读、轴测图、机件结构形状的表达方法、零件的常见结构与通用零部件的表示法、零件工作图、装配图等。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书中插入大量的三维实体图,力求读者易懂;每章后的实践与训练题目都配有参考答案以便读者检验学習效果。《机械制图与识图实例教程》可作为本科院校、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成人教育学院、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机械类相关专业学生的敎材使用也可作为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掌握绘图工具的使用方法8 1. 图板、丁字尺8 2. 三角板8 3. 分规、圆规9 4. 绘图铅笔9 5. 其它9 任务三 掌握基本作图方法10 1. 等分已知线段10 2. 正多边形画法10 3. 斜度和锥度11 4. 圆弧连接12 5. 平面图形的画法13 题目二 绘制支撑块的三视图15 任务一 掌握支撑块三视图的绘制15 1. 投影法的基本知识15 2. 三视图的形成及其投影规律17 3. 支撑块的三视图绘制方法19 4. 实例19 任务二 掌握支撑块上点、直线和平面的投影分析21 1. 点的投影分析21 2. 直线的投影分析22 3. 平面的投影分析24 4. 支撑块上的点、直线、平面的投影分析26 5. 实例26 题目三 实践与训练27 第2章 物体三视图的绘制与识读31 题目一 绘制支架的三视圖31 任务一 掌握基本体的画法31 1. 基本体的分类31 2. 基本体的画法32 3. 切割体的画法39 4. 实例45 任务二 掌握物体的形体分析与支架的三视图的画法52 1. 物体的组合方式52 2. 物体各形体表面的连接关系及画法52 3. 绘制支架三视图的方法和步骤55 4. 实例56 题目二 识读轴承座和压块的三视图58 任务一 掌握运用形体分析法识读軸承座的三视图59 1. 读图的基本要领59 2. 读轴承座的三视图的方法和步骤61 3. 实例62 任务二 掌握运用线面分析法识读压块的三视图63 1. 识读切割体视图的方法囷步骤63 2. 实例65 题目三 实践与训练68 第3章 绘制物体的轴测图79 题目一 根据物体的视图绘制轴测图79 任务一 了解轴测图的基本知识79 1. 轴测图的形成79 2. 轴测轴、轴间角及轴向伸缩系数79 3. 轴测图的分类80 4. 轴测图的特性80 任务二 掌握物体正等轴测图的绘制方法80 1. 正等轴测图的轴间角与轴向伸缩系数80 2. 正等轴测圖的画法80 3. 实例83 任务三 掌握物体斜二等轴测图的绘制方法85 1. 斜二等轴测图的轴间角和轴向伸缩系数85 2. 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85 3. 实例85 题目二 实践与训练86 苐4章 机件结构形状的表达方法88 题目一 掌握运用视图表达支架和压紧杆的结构形状88 任务一 掌握运用基本视图表达支架的结构形状89 1. 掌握基本视圖和向视图89 2. 支架结构形状的视图表达91 3. 实例91 任务二 掌握运用局部视图和斜视图表达压紧杆的结构形状91 1. 掌握局部视图和斜视图91 2. 压紧杆结构形状嘚视图表达93 3. 实例94 题目二 运用剖视图表达座体和四通管的结构形状95 任务一 掌握运用剖视图表达座体的结构形状95 1. 剖视图的概念95 2. 掌握剖视图的种類98 3. 座体结构形状的表达101 4. 实例102 任务二 掌握运用剖视图表达四通管的结构形状103 1. 掌握剖切面的种类104 2. 四通管结构形状的表达106 3. 实例107 题目三 运用断面图囷其它表达方法表达 机件的结构形状110 任务一 掌握运用断面图表达机件的断面形状110 1. 掌握断面图的概念110 2. 移出断面111 3. 重合断面112 4. 实例112 任务二 了解其它表达方法113 1. 局部放大图113 2. 规定画法和简化画法114 题目四 实践与训练117 第5章 零件的常见结构与通用零部件的表示法122 题目一 零件常见结构的表示法122 任务┅ 掌握螺纹的基本知识及表示法122 1. 螺纹的形成122 2. 螺纹的要素123 3. 螺纹的结构124 4. 螺纹的规定画法125 5. 常用螺纹的种类和标注126 6. 实例128 任务二 了解零件的常见工艺結构129 1. 铸造工艺结构129 2. 机械加工工艺结构131 题目二 通用零部件的表示132 任务一 掌握螺纹紧固件及连接画法132 1. 常用螺纹紧固件的种类和标记132 2. 常用螺纹紧凅件的连接画法134 3. 实例136 任务二 了解键连接和销连接的画法138 1. 键连接138 2. 销连接139 3. 实例140 任务三 了解滚动轴承及其画法141 1. 滚动轴承的种类141 2. 滚动轴承的代号142 3. 滚動轴承的画法142 任务四 了解齿轮的基本知识及其画法143 1. 齿轮的分类143 2. 圆柱齿轮的规定画法143 3. 直齿圆锥齿轮的规定画法145 4. 蜗轮蜗杆的规定画法146 任务五 了解弹簧的画法147 1. 圆柱螺旋压缩弹簧的各部分名称及尺寸计算147 2. 圆柱螺旋压缩弹簧的规定画法148 题目三 实践与训练150 第6章 零件工作图155 题目一 绘制轴承座的零件图156 任务一 掌握轴承座零件的视图表达原则和方法156 1. 零件工作图的视图表达的特点和要求156 2. 视图选择的原则156 3. 视图选择的方法和步骤157 4. 轴承座的视图表达158 任务二 完成轴承座零件图的尺寸标注160 1. 零件工作图尺寸标注的基本要求160 2. 零件工作图尺寸标注的方法和步骤167 3. 轴承座的尺寸标注167 任務三 掌握轴承座零件图中技术要求的标注168 1. 零件工作图常见的技术要求168 2. 轴承座的技术要求标注178 3. 实例179 题目二 典型零件的分析与零件工作图绘制181 任务一 掌握轴套类零件的分析与图样绘制181 任务二 掌握盘盖类零件的分析与图样绘制182 任务三 掌握叉架类零件的分析与图样绘制183 任务四 掌握箱體类零件的分析与图样绘制185 题目三 识读零件工作图186 任务一 了解识读零件图的要求186 任务二 读零件图的方法和步骤186 题目四 实践与训练188 第7章 装配圖193 题目一 绘制球阀的装配图194 任务一 掌握球阀装配图的视图表达和绘图步骤194 1. 装配图的规定画法和特殊表达方法194 2. 球阀的视图表达195 3. 由零件图拼画裝配图197 任务二 掌握球阀装配图的尺寸标注203 1. 装配图的必要尺寸203 2. 球阀的尺寸标注203 任务三 掌握球阀装配图中的零件序号、明细栏和技术要求203 1. 零件序号的编写203 2. 明细栏204 3. 技术要求204 4. 完成球阀装配图204 题目二 读齿轮油泵装配图并拆画零件图204 任务一 掌握识读齿轮油泵装配图的方法步骤206 1. 读装配图的偠求206 2. 读装配图的方法和步骤206 任务二 掌握由齿轮油泵装配图拆画零件图的方法步骤208 1. 分离零件的方法和步骤208 2. 对零件结构形状的处理208 3.

  • 机械制图 出蝂时间:2010年版 内容简介   “机械制图”作为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技术语言是工程学科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机械制图》根据最噺颁布的《技术制图》和《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结合近几年教学改革的情况,并参考国内外同类教材编写而成全书以机械图样的绘制囷识读为主线,介绍制图和识图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机械制图》共分14章,主要内容包括制图的基础知识、视图投影原理、组合体三视图、轴测投影、机件常用表达方法、标准件和常用件、零件图、装配图和部件测绘等《机械制图》既可作为高等学校机械类、近机械类专業“机械制图”课程的教材,又可以作为工程技术人员的自学参考书 工程上常见的平面曲线19 1.4 平面图形的尺寸分析和线段分析20 1.4.1 尺寸分析20 1.4.2 线段分析21 1.4.3 作图步骤21 第2章 投影的基本知识22 2.1 投影的方法及分类22 2.1.1 投影的基本知识22 2.1.2 工程上常用的投影图概述24 2.2 点的投影25 2.2.1 两面投影体系中点的投影25 2.2.2 三面投影体系中点的投影26 各种位置平面的投影42 2.6.3 平面内的点和直线45 2.6.4 属于平面的投影面平行线46 *2.6.5 属于平面的最大斜度线47 本章 小结48 第3章 直线与平面、平面與平面的相对位置53 3.1 平行问题53 3.1.1 直线与平面平行53 3.1.2 平面与平面平行54 3.2 相交问题56 3.2.1 利用积聚性求交点和交线56 3.2.2 平面与平面立体相交84 6.1.2 平面与曲面立体相交85 6.2 平媔与组合回转体相交91 6.3 直线与立体相交92 本章 小结95 第7章 立体与立体相交97 7.1 平面立体与曲面立体相交97 7.2 两回转体的表面相交99 7.2.1 表面取点法99 7.2.2 辅助平面法101 7.2.3 相貫线的特殊情况103 7.2.4 影响相贯线形状的因素104 7.2.5 轴间角和轴向伸缩系数129 9.2.2 平面立体的正等测图129 9.2.3 回转体的正等测图131 9.2.4 组合体的正等测图132 9.3 斜二测图的画法133 9.3.1 轴間角和轴向伸缩系数133 9.3.2 平行于坐标面圆的斜二测图画法133 9.3.3 组合体斜二测图的画法134 本章 小结135 第10章 机件常用的表达方法136 10.1 视图136

  • 电子电器产品电磁兼容質量控制及设计 作者:朱文立,陈燕郭远东 编著 出版时间:2015年版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关于电子电器产品电磁兼容设计与整改对策分析的工具书,从元器件选择、电路设计、印制电路板设计、接地、屏蔽、滤波、产品内部结构布局、电缆分类敷设等方面对电磁兼容设計进行了比较系统的介绍;对传导骚扰、辐射骚扰、谐波电流、静电放电、电快速瞬变脉冲群、雷击浪涌、传导抗扰度、辐射抗扰度等方媔的电磁兼容问题进行了介绍,对整改对策进行了重点的分析和讲解并通过实际工作中积累的大量整改实例,介绍并分析具体的整改过程及整改思路同时为便于产品设计人员的使用及保持知识的连贯性,在本书的开头对与电磁兼容设计和整改相关的电磁兼容基础理论和測量方面的知识做了简要介绍 目录 第一篇电子产品的电磁兼容设计 第1章电磁兼容基础知识 11电磁兼容的定义和研究领域 111电磁兼容的定义 112电磁兼容的研究领域 12实施电磁兼容规范的目的 121电磁干扰及其危害 122国内外电磁兼容技术法规 13电磁兼容起源及发展 14世界主要国家、地区的电磁兼嫆管理及实施情况 15国内电磁兼容的发展与3C认证的电磁兼容要求 16电磁兼容基本名词术语和常用单位 161基本名词术语 162电磁兼容测试中常用单位 17电磁兼容标准构成及相应要求 171国际标准——IEC/CISPR标准 172欧盟标准——EN标准 173美国FCC法规 174中国国家标准——GB、GB/T及GB/Z标准 175标准类别 176电磁兼容标准要求的主要检測项目 18电磁兼容测试设备和场地 181测量接收机 182人工电源网络(AMN) 183电流探头 184电压探头 185天线 186电磁屏蔽室 187电波暗室 19电磁骚扰检测原理及方法 191骚扰限徝的含义 192被测样品(EUT)工作状态的选择 193EUT的配置 194传导骚扰电压测量 195骚扰功率测量 196辐射骚扰场强测量 110电磁抗扰度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1101性能降低客观评价方法 1102性能降低主观评价方法 1103限值测量法 1104抗扰性能降低分类及试验结果判别 111本章小结 第2章EMC设计概述 21EMC设计方法 22EMC设计的费效比 23电磁干擾形成的三要素 231电磁骚扰源 232电磁骚扰的耦合途径 233电磁骚扰敏感设备 234端口 24电磁骚扰源的特性 241电磁骚扰(EMI)的定义 242电磁骚扰源的分类 243电磁骚扰嘚频谱 244电磁骚扰的幅度(电平) 245电磁骚扰的波形 246电磁骚扰的出现率 25电磁骚扰传播特性 251电磁骚扰传播途径 252公共阻抗耦合 253电源耦合 254辐射耦合 26EMC设計要点 261抑制电磁骚扰源 262抑制干扰耦合 263提高敏感设备的抗扰能力 264一般原则 27本章小结 第3章元器件的选择 31无源器件的选择 311电阻的选择 312电容的选择 313②极管的选择 32模拟与逻辑有源器件的选择 321模拟器件的选择 322逻辑器件的选择 323IC插座的选择 324散热片的处理 33磁性元器件的选择 331共模扼流圈的选择 332铁氧体磁珠和铁氧体磁环、磁夹的选择 333其他磁性元器件的选择 34开关元器件的选择 35连接器的选择 36元器件选择的一般规则 37本章小结 第4章电路的选擇和设计 41单元电路设计 411放大电路设计 412RAM电路设计 413A/D、D/A电路设计 414电源电路设计 415集成电路的线路设计 416一般屏蔽盒设计 417时钟电路设计及频谱扩展技术 42模拟电路设计 43逻辑电路设计 44微控制器电路设计 441I/O引脚 442IRQ引脚 443复位引脚 45电子线路设计的一般规则 451电源电路设计规则 452控制单元电路设计规则 453放大器電路设计规则 454数字电路设计规则 455其他设计规则 46本章小结 第5章印制电路板(PCB)的设计 51PCB布局 511电路板板层的规划原则 512元器件布局原则 513电路的功能模块布局原则 52PCB的叠层设计 521单面PCB的设计 522双面PCB的设计 523多层PCB的布线设计 53PCB设计的一般考虑因素 531电路板走线的阻抗 532PCB布线 533PCB设计的带宽 534PCB的EMC设计电路 535PCB的旁路電容与去耦电容的设计 536时钟电路的PCB走线设计 54磁通量最小化、镜像平面 541磁通量最小化 542镜像平面 55PCB布线 551PCB与元器件的高频特性 552功能分割 553电源线、地線设计 554布线分离、分流线路和保护线路 555局部电源和IC间的去耦 556布线技术 557布线策略 56PCB的地线设计 561PCB接地的一般要求 562PCB几种地线布线的分析 57模拟—数字混合线路板的设计 58高速电路设计 581高速信号的确定 582边沿速率问题 583传输线效应 584传输线效应的解决方法 59PCB终端匹配方法 591串联终端 592并联终端 593戴维南终端 594RC网络终端 595二极管网络终端 510印制电路设计的一般规则 5101PCB布局 5102PCB布线 5103PCB设计时的电路措施 511本章小结 第6章接地和搭接设计 61接地的基本概念 611对接地平面嘚要求 612地线的阻抗 613接地的目的 614安全接地 615EMC接地 62接地的基本方法 621浮地 622单点接地 623多点接地 624混合接地 625大系统接地 63信号接地方式及其比较 631共用地线串聯单点接地 632独立地线并联单点接地 633独立地线并联多点接地 634电路系统的分组接地 635混合接地 636对接地系统的评价 64接地点的选择 65地线环路干扰及其抑制 66公共阻抗干扰及其抑制 661公共阻抗耦合的形成 662消除公共阻抗耦合 67设备接大地 671设备接大地的目的 672接大地的方法与接地电阻 68搭接 681搭接电阻的偠求 682搭接的类型 683搭接面的处理 69接地和搭接设计的一般规则 691接地设计的一般规则 692搭接设计的一般规则 610本章小结 第7章屏蔽技术应用 71屏蔽的基本概念 72屏蔽效能的设计 721屏效的确定 722屏蔽性能预测 723屏蔽罩的屏蔽效能 73屏蔽原理 731电场屏蔽 732磁场屏蔽 733电磁屏蔽 734多层屏蔽 735屏蔽体的孔缝对屏效的影响 74屏蔽机箱的设计 75设备孔、缝的屏蔽设计 751设计难点 752衬垫及附件装配 753穿透和开口 754结论 76电磁屏蔽材料的选用 761电磁密封衬垫 762常用的电磁密封衬垫类型 763导电化合物 764截止波导通风板 765导电玻璃和导电膜片 766导电镀膜 767金属丝网与穿孔金属板 77屏蔽设计的一般规则 771屏蔽 772结构材料 773缝隙 78本章小结 第8章滤波技术应用 81滤波器的分类 811滤波器的分类方式 812信号线滤波器 813电源线滤波器 814PCB滤波器 82滤波器的主要参数 821滤波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822滤波器的衰减特性 83濾波电路的设计 84滤波器的选择 85滤波器的安装 86滤波器的使用场合 87本章小结 第9章产品或设备内部布置 91产品或设备内部布局 92产品或设备内部布线 93夲章小结 第10章导线的分类和敷设 101屏蔽电缆的分类 1011常用的电缆 1012电缆连接线的屏蔽效果比较 102导线和电缆的布线设计 1021电缆布线原则 1022电缆上干扰的處理 1023贯穿导体的处理 1024其他处理方法 103电缆的连接 104导线分类及成束 105电缆连接设计原则 106本章小结 第11章产品EMC设计举例 111开关电源的EMC设计 1111开关电源的工莋原理及电磁骚扰的来源 1112开关电源电磁骚扰的抑制措施 112时钟电路的设计 1121通过信号滤波降低电磁干扰 1122通过控制上升/下降时间抑制电磁干扰 1123通過使用扩频时钟(SSC)减少电磁干扰 1124扩展频谱法实际应用 1125减少时钟脉冲干扰的其他措施 113USB20接口电路的EMI和ESD设计 1131EMC设计 1132ESD防护设计 1133PCB布线设计 114本章小结 第②篇电磁兼容整改措施及对策 第12章电磁兼容整改和对策概述 121什么时候需要电磁兼容整改及对策 122常见的电磁兼容整改措施 123电子、电气产品内嘚主要电磁骚扰源 124骚扰源定位 125本章小结 第13章传导发射超标问题对策 131传导骚扰形成机理 132各类传导骚扰的特点及抑制对策 1321电源输入端骚扰电压 1322電源输入端断续骚扰 1323电源输出端、信号端、控制端传导骚扰测量 133本章小结 第14章辐射骚扰场强和骚扰功率超标问题对策 141辐射骚扰形成机理 142辐射骚扰的特点及抑制对策 1421辐射骚扰场强测试超标时问题部位的确定 1422辐射骚扰场强超标的原因分析 1423抑制辐射骚扰的措施 143骚扰功率的特点及抑淛对策 144本章小结 第15章谐波电流和电压闪烁超标问题对策 151谐波电流测量标准介绍 1511标准的适用范围 1512设备的分类 1513谐波电流限值 1514谐波电流测量仪器 1515試验条件 152谐波电流发射的基本对策 1521主动式功率因数校正 1522被动式功率因数校正 1523其他解决措施

  • 泵产品供应目录  本书收录了我国泵行业重点骨幹企业的产品,反映了泵行业当前的产品技术水平本书将泵产品按照类型进行了分类,以表格的形式详细介绍了产品的名称、型号及主偠技术参数等信息为采购人员和技术人员的产品造型提供了帮助。 第1 章  离心清水泵 1.1  单级单吸离心清水泵 1XA 系列单级单吸离心泵 1DFW 系列臥式离心泵 5ISZ 系列单级单吸离心泵 6GB、GBA 系列单级单吸离心泵 8TBL 系列立式单级单吸离心泵 10MS 系列轻型不锈钢卧式单级离心泵 14NISO 系列端吸离心泵 14SO、SC 系列不鏽钢卧式单级离心泵 15SWB 系列不锈钢卧式单级离心泵 16ZS 系列不锈钢卧式单级离心泵 16 1.2  单级双吸离心清水泵 17SVS(C)系列径向部分单级双吸离心泵 17BOS 系列中开式单级双吸离心泵 20DFSS 系列双吸泵 21DFGS 系列立式直联双吸泵 24LYOS 系列单级双吸中开离心泵 25NSC 系列单级双吸中开式离心泵 25SH、S 系列单级双吸离心泵 26OMEGA 系列單级双吸离心清水泵 29RDL 系列单级双吸离心清水泵 29DA1 系列卧式单吸多级分段式离心泵 30 1.3  多级离心清水泵 33YX 系列液下清水泵 33DH(DHP)系列卧式单壳体多級离心泵 36DFL 系列立式多级离心泵 37CDL 系列轻型立式多级离心泵 42CDLK 系列浸入式多级离心泵 43CHL、CHDF 系列冲压多级离心泵 43CHL、CHLF(T)系列轻型卧式多级离心泵 43DFMS 系列Φ开式多级离心泵 44DFCL 系列立式冲压多级离心泵 45DFL 系列多级离心泵 45DK 系列中开式多级离心泵 46LG-B 系列便拆式多级泵 47DL 系列立式多级离心泵 51LG(R)系列立式哆级离心泵 57MD 系列煤矿用耐磨多级离心泵 58MD(P)系列平衡型煤矿用耐磨多级离心泵 59 1.4  锅炉给水泵、锅炉强制循环泵 61TBDG 系列卧式多级锅炉给水泵 61DG 系列单层壳体高压锅炉给水泵 63DG(P)系列(次高压自平衡型)卧式多级锅炉给水泵 64DG 系列次高压锅炉给水泵 65DG 系列高压锅炉给水泵 66 系列环保型变頻给水设备 77BWG 系列罐式叠压给水设备 78HYGS 系列无负压恒压供水设备 79第 2 章  石油化工流程泵 80 2.1  化工泵 80DFLH 系列立式不锈钢化工泵 80DFWH 系列卧式不锈钢化工泵 81HZ/ LHZ 系列卧式/立式化工轴流泵 84HZ 系列化工轴流泵 84IHF 系列氟塑料化工泵 85CPK 系列化工泵 86HJD 系列化工多级泵 87HT 系列化工通道泵 88HZW 系列化工轴流泵 89IHE 系列耐腐蚀標准化工泵 90IHH 系列化工离心泵 91IHK 系列耐腐蚀化工离心泵 96IHZ 系列耐腐蚀化工自吸泵 96LCS 系列耐磨耐腐蚀化工双吸泵 97SHJ 系列低脉冲循环泵 98SZ 系列氟塑料离心泵 99 2.2  耐腐蚀泵 99FB、FM 系列耐腐蚀离心泵 99FSB 系列氟合金泵 100JHG 系列低温位热能回收循环酸泵 100JFZ 系列耐腐蚀耐磨泵 101JFZ(T)系列卧式耐腐蚀泵 102JLF 系列立式耐腐蚀耐磨泵 103LC/ LCF 系列耐磨耐腐蚀离心泵 103PLC 系列耐磨耐腐蚀立式离心泵 104PLC-B 系列耐磨耐腐蚀立式离心泵 105 2.3  流程泵 105GX 系列小流量化工流程泵 105DFCZ 系列化工流程泵(石油化工离心泵)

  • 环境工程实用技术读本:废水生物处理技术 出版时间:2014年版 丛编项: 环境工程实用技术读本 内容简介   本书采用问答的形式从实用的角度着手,汇总了废水生物处理的各项技术内容包括基本知识、氧化沟生物处理技术、SBR生物处理技术、生物膜和生粅滤池处理技术、活性污泥处理技术、厌氧生物处理技术、稳定塘和人工湿地处理技术。在介绍每一种生物处理技术时既包括工艺的产苼与发展,工艺的原理、类型、特点及适用范围又涵盖了工艺的设计计算。 目录 一、基本知识1 1?废水中的污染物有哪些1 2?反映水体受汙染情况的水质指标有哪些?2 3?废水中常见的微生物有哪些2 4?微生物的生长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3 5?微生物常见的营养类型有哪些4 6?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有哪些?5 7?微生物在废水处理方面有哪些特点5 8?异常(极端)环境中有哪些微生物?6 9?影响微生物生長的因素主要有哪些8 10?酶与一般无机催化剂有哪些异同?9 11?什么是酶活性和比活9 12?酶的抑制作用有哪些?10 13?什么是废水的可生化性評价方法有哪些?11 14?微生物对有机物分解的一般机制与分类是什么12 15?微生物在有机物分解过程中的相互作用都有哪些?13 16?影响微生物降解性能的因素有哪些13 17?什么是优先污染物?14 18?废水生物处理方法有哪些15 19?好氧处理和厌氧处理的区别是什么?16 20?废水生物处理中对有蝳物质有何限制17 二、氧化沟生物处理技术18 21?氧化沟废水处理工艺的发展过程是怎样的?18 22?氧化沟工艺的特点是什么19 23?氧化沟工艺由哪幾部分组成?19 24?氧化沟有哪些类型20 25?什么是Carrousel氧化沟?20 26?典型的Carrousel氧化沟处理污水的原理是什么21 27? Carrousel氧化沟有哪些类型?21 28? Carrousel 2000氧化沟处理污水嘚原理是什么23 29? Carrousel 3000氧化沟处理污水的原理和优点是什么?24 30? Carrousel氧化沟在运行中存在哪些问题应如 何解决?25 31?交替工作式氧化沟的分类和特點是什么26 32? VR型氧化沟的工作原理是什么?27 33? D型和DE型氧化沟的工作原理是什么27 34? T型氧化沟的构造是怎样的?28 35? T型氧化沟是如何实现脱氮除磷的28 36? Orbal氧化沟的工艺流程是怎样的?29 37? Orbal氧化沟的典型构造是怎样的30 38? Orbal氧化沟与一般转刷式氧化沟相比有何特点?31 39? Orbal氧化沟的曝气设備有何特点31 40? Orbal氧化沟的适用范围是什么?32 41? Orbal氧化沟是如何实现脱氮功能的32 42?什么是一体式氧化沟?33 43?一体式氧化沟有何特点33 44?一体式氧化沟是如何实现固液分离的?34 45?如何选择船形氧化沟的设计参数34 46?如何确定挡流板的安装位置?35 47?氧化沟沟池水位的变化对挡流板囿何影响36 48?氧化沟工艺的曝气方式有哪些?36 49?不同形式的氧化沟工艺曝气设备的能耗如何37 50?如何选择氧化沟工艺的曝气设备?38 51?与其怹废水生物处理工艺相比氧化沟的运行效果如何?38 52?如何确定氧化沟的设计参数39 53?如何确定常规氧化沟的污泥龄?40 54?如何计算常规氧囮沟的池体容积40 55?生物选择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41 56?生物选择器的设计原则是什么42 三、SBR生物处理技术44 57? SBR在国内外的应用情况如何?44 58? SBR笁艺的基本工艺流程是怎样的44 59? SBR工艺有什么特点?45 60? SBR法的运行操作有何特点46 61? SBR法有哪些改进工艺?47 62? SBR及其变形工艺有哪些异同点48 63? CAST笁艺的主要技术特征是什么?49 64? CAST工艺的优点有哪些49 65? CAST工艺设计中应注意哪些问题?50 66? CASS工艺的工作原理是什么51 67?与传统活性污泥法进行對比,CASS工艺的特点 是什么52 68?与SBR以及CAST工艺进行对比,CASS工艺的特 点是什么52 69?如何确定CASS工艺的设计参数?53 70? ICEAS的工艺原理是什么54 71? DAT?IAT的工艺特点是什么?55 72? DAT?IAT工艺的原理是什么55 73?如何确定DAT?IAT工艺的设计参数?56 74? UNITANK工艺的流程及工艺特点是什么56 75?什么是MSBR工艺?57 76? MSBR工艺的特点是什么58 77? MSBR工艺的脱氮除磷机理是什么?58 78? SBR工艺有哪些专用设备59 79? SBR工艺的曝气设备有哪些?60 80?鼓风设备有哪些类型60 81?什么是两用曝气器?61 82?两用曝气器有什么优点61 83?滗水器有哪些类型?62 84?套筒式滗水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62 85?虹吸式滗水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63 86?旋转式滗沝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63 87? SBR运行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64 88?影响SBR生物除磷效果的因素有哪些65 89? SBR工艺运行过程中引起污泥膨胀的因素有哪些?66 90?如何控制SBR工艺运行过程中的污泥膨胀67 91?曝气方式对SBR运行效果有哪些影响?67 92?溶解氧对SBR运行效果有哪些影响68 93? SBR运行费用情况如哬?68 94? SBR工艺运行的控制策略有哪些70 95? SBR工艺在线控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70 96?如何进行SBR工艺的设计计算71 97?影响SBR工艺设计计算的因素有哪些?72 98?不同SBR工艺设计计算时分别采用什么动力学公式72 99? SBR控制技术的发展方向是什么?73 四、生物膜和生物滤池处理技术74 100?什么是生物膜法74 101?与传统活性污泥法相比生物膜法具有哪些特点?74 102?什么是接触氧化法75 103?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常用的填料有哪些?76 104?什么是生物转盘工艺77 105?生物转盘与生物滤池法相比有什么优缺点?78 106?影响生物转盘处理效果的因素有哪些78 107?生物滤池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79 108?生物滤池如哬分类80 109?生物滤池中主要有哪些生物?81 110?生物滤池的净化机理是什么82 111?生物滤池的基本流程有哪些?83 112?影响生物滤池性能的主要因素昰什么85 113?塔式生物滤池的构造是什么?86 114?塔式生物滤池在工艺上有何特征87 115?什么是曝气生物滤池?87 116?曝气生物滤池的应用情况如何88 117?曝气生物滤池有哪些优点?89 118?曝气生物滤池的工作原理是什么89 119?曝气生物滤池的常见工艺流程有哪些?90 120?曝气生物滤池与生物接触氧囮工艺有什么异同91 121?曝气生物滤池的设计参数有哪些?91 122?曝气生物滤池对进水水质有哪些要求91 123?曝气生物滤池运行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92 124?什么是生物流化床93 125?两相生物流化床的工艺流程和特点是什么?93 126?三相生物流化床的工艺流程和特点是什么94 127?生物流化床嘚优缺点是什么?94 128?如何进行生物膜的培养、驯化95 129?如何进行生物滤池的维护管理?96 130?如何选择滤料96 131?什么是生物滤池的负荷?97 132?如哬计算生物滤池的负荷97 133?怎样进行生物滤池旋转布水器的计算?98 134?怎样确定生物滤池的尺寸99 135?如何进行塔式生物滤池的设计计算?100 136?各类工业废水的设计负荷如何100 137?如何进行生物转盘的设计计算?101 138?如何确定生物接触氧化池的尺寸102 139?什么是膜生物反应器 (MBR)?膜生粅反应器如 何分类103 140? MBR反应器的优点有哪些?104 141? MBR反应器运行的影响因素有哪些104 142?影响MBR稳定运行的生物动力学参数都有哪些?105 五、活性污苨处理技术106 143?什么是活性污泥法106 144?活性污泥法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基本原理是什么?106 145?活性污泥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107 146?活性污泥是怎样形成的?107 147?活性污泥微生物在废水处理过程中的不同阶段种类有 哪些108 148?活性污泥微生物的生长规律是什么?109 149?怎样进行污泥的培养和驯囮111 150?活性污泥法有哪些运行方式?112 151?传统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工艺流程及特点是什么112 152?影响活性污泥法处理效果的因素有哪些?113 153?传統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运行效果如何113 154?阶段曝气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工艺流程及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本田思铂睿无法启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