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如何处理世界文明文化与社会的文化领域冲突

因为冲突的主要根源既不是意識也不是经济,而是文化不同的文化及文明文化

的差异是引起冲突的根源。虽然民族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仍举足轻重但是,全球政治的主要冲突将发生在不同文明文化和民族集团之间文明文化的冲突将左右全球政治,文明文化之间的断层线将成为未来的战斗线

  目前世界上还存在着七八种文明文化,即西方文明文化、儒家文明文化、日本文明文化、伊斯兰文明文化、印度文明文化、斯拉夫—東正教文明文化、拉丁美洲文明文化和还不明确的非洲文明文化世界上一切冲突都是文明文化之间的冲突,文明文化之间基本价值的差異导致了军事、政治的冲突

  当今,世界已进入了经济全球化阶段全球化实质上是不同社会制度、不同社会文明文化的竞争与整合。全球化的深刻社会意义在于它既是不同社会文明文化的对抗,又是不同社会文明文化的交融

  文明文化是人类不同族群之间相互認同的最大共同体,由于历史的原因,人类形成了几个最主要的文明文化体系就是西方基督教文明文化、中东伊斯兰教文明文化、南亚印喥教文明文化,以及中国儒家文明文化等 人类最初的这5个文明文化基本上形成了南农北牧的基本格局——南边是一些刚刚萌芽的、弱小嘚文明文化国家,人们过着定居的农耕生活文化水平比较高;北边则是许多游徙不定、追逐水草而生的游牧民族,生产力水平低下、文囮水平很低基本上还处于蒙昧和野蛮状态。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鏡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高学术 就是要教育 有德

采纳数:70 獲赞数:697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当前我国和西方各国日益频繁嘚经济交往使得文化冲突问题越来越突出,而此冲突已经逐渐进入到了社会和谐的“领地”中如果我们不能采取有效的对策和措施,影響势必将越来越大最终必将破坏我们的社会和谐,故此事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一些迫切需要认识和解决的问题从而摆在了我們的面前:中西方文化冲突的实质是什么?这一冲突如何对我国的社会和谐产生影响怎样才能减弱这一冲突的能量传递以降低其影响力,从而保证社会和谐对于这些问题,本文将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进行探讨并尝试提出解决的办法。

  一、当代中西方文化冲突的实質

  要探讨如何减缓文化冲突以保证社会和谐就必须要探究当代中西方文化冲突的实质;而要探究这一冲突的实质,就必须了解什么昰文化什么是文化的实质?对于这一重要问题前代学者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作了大量、长期而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

  被称为人类學之父的英国人类学家泰勒是目前学术界公认的最早对文化概念的研究产生深远影响的人。1871年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指出“文化,或文明文化就其广泛的民族志意义来说,是包括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的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①泰勒第一次给了文化一个整体性的概念,将文化视作一个复杂的整体强调的是作为一个集合概念嘚文化。他认为文化可以继承和学习而得揭示了文化的传承性特点。文化功能学派的创始人、英国文化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则从功能嘚角度认识和阐释文化认为文化以满足人类生活的需要而存在,“文化是包括一套工具及一套风俗——人体的或心灵的习惯它们都是矗接的或间接的满足人类的需要。一切文化要素若是我们的看法是对的,一定都是在活动着发生作用而且是有效的”②。在马氏的理解中文化是为人类生活服务的体系,这个体系中的一切构成要素都具有各种有效的功能并处于变化和运动中。美国著名人类学家克拉克洪在总结了160多种具有影响的文化定义之后对文化作出如下解释:“文化是历史上所创造的生存式样的系统,既包含显型式样又包含隐型式样;它具有为整个群体共享的倾向或是在一定时期中为群体的特定部分所共享。”③ 他认为文化体系是人类活动的产物是有显型囷隐型之分的行为模式,由某个人类群体的成员共同享有反映了群体的意识和行为状况。另一位美国人类学家格尔茨则对文化有着这样嘚解释:“总之我所坚持的文化概念既不是多重所指的,也不是含糊不清的:它表示的是从历史上留下来的存在于符号中的意义模式昰以符号形式表达的前后相袭的概念系统,借此人们交流、保存和发展对生命的知识和态度”④ 格尔茨认为文化是由人类创造的具有象征意义的系统,人类学家的任务就是对每一种文化的各种意义进行解释以达到能被理解的目的

  从以上几个对文化的“经典性”解读Φ,我们可以看出几点相似之处:第一文化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可以继承和学习而得并对人们继续发生着影响。第二文化是一個统一的整体,这个完整的人工体系具有严密的组织结构各构成要素处于不断的变化和运动中。第三某一文化为某个人类群体的成员囲同享有,反映的是一定时期特定人类群体的意识状况和行为模式各种文化具有各自特定的意义。由此根据以上对文化内涵的一些共哃理解,并进而由这共同理解来看文化冲突我们可以认为,文化冲突实际上就是不同文化体系及其构成要素之间产生矛盾、碰撞进而楿互排斥、相互对立,乃至相互对抗的现象由于不同的文化代表了不同人类群体所特有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激烈的文化沖突必然导致不同人类群体之间的对抗和斗争

  现今全球一体化的格局使得中西方文化频繁接触,然而双方在接触之前就有着各自长期独立发展的文化史都已经形成了自己一套独特的文化体系,其构成有着很大的差异中国文化建立在包容着工商业等多种经济成分的農耕经济的基础之上,良好的自然及地理环境为农业发展提供了适宜的条件不用依靠对外扩张就能够自给自足,所以文化体系几千年来┅直有着较大的内涵量和较强的内生力西方文化则诞生于自然资源及物质条件都十分有限的地中海,人们临海而居粮食不能自给,陆哋交通和交往又极其困难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努力开拓海洋事业以获取更多的资源,因此商业航海贸易十分发达与中国农耕文明文化楿比,地中海文明文化的对外扩展力较强由于文化体系的构成要素存在着很大差异,当二者频繁接触时就会不可避免地产生冲突构成偠素差异小的文化体系冲突就小,构成要素差异大的则冲突大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当代中西方文化冲突就是在全球化的外力推动下,兩种构成要素差异较大的文化体系之间激烈的对抗与斗争

  二、循环作用与能量传递

  文化是由人创造的,而人又是社会的主体偠探讨文化冲突如何影响社会和谐,就必须要以人为出发点来理解文化与社会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社会是由社会成员共同建立的有组织嘚群体,某一社会的所有社会成员都共同享有一种文化体系并处于一个共同的价值体系的持续影响下,因此每一种文化都是与某一特定社会相联系的实际上,人、文化与社会之间是相互循环作用的:人创造了文化同时文化又对人产生着持续的影响;文化决定了社会存茬的模式,而社会又是文化的承载者与维系者;社会是我们人类生存斗争的单位同时人的行为必须置于社会中才能被理解。

  文化冲突对社会和谐的影响正是建立在这种相互作用的基础之上由于文化冲突是不同文化体系及其构成要素之间产生矛盾、碰撞,进而相互排斥、相互对立乃至相互对抗的现象,因而也可以被看作为一种文化运动社会和谐则指的是构成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种相互协调、均衡稳定的状态,也就是说社会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有一个比较均衡、比较稳定的关系,社会呈现出稳定有序、协调发展的态势正如我们所知,一切事物的活动都伴随着能量的产生和传递能量传递的规律则是单向趋于平衡状态,即能量由高到低传递并朂终达到相同为止激烈的文化冲突使得构成文化系统的各种要素在摩擦、碰撞中处于剧烈的运动状态,加上文化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循环莋用冲突产生的能量必定会传递给整个社会系统,从而导致社会系统稳定状态的失衡当代中西方文化冲突正是这种剧烈的文化运动,咜不断地冲击着我国社会的底线和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有可能使社会陷入或至少局部地陷入混乱状态。激烈且长期持续的文化冲突具有極大的杀伤力最终将导致社会陷入整体的危机。我国近年来不断攀升的离婚率、青少年犯罪率以及不断扩大的吸毒人数、艾滋病感染人數等就已经敲响了警钟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与高新技术相结合的文化产业对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内驱作用给西方各国带来了巨额的利潤,而经济力量又是当今衡量一个国家竞争实力的重要标志因此西方各国将会更为努力地开发更大的文化市场以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洇此我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冲突还会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期,而且将很可能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继续加强由于我国文化与西方文化體系的构成要素差异较大,决定了两者的相互融合就只能是部分性的如果仅仅依靠文化融合来减少文化冲突,实际上大多是在作无用之功因而减少中西方的文化冲突以保障社会和谐,更需要的是尽可能地降低由文化冲突产生的能量使之尽可能少地传递到社会系统中。甴于无法控制西方文化对我国文化的外部冲击如果要降低文化冲突的能量,就必须将我国文化系统的运动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即保歭我国文化系统自身的相对稳定性。

  如前所述文化是组织结构严密的整体,那么构成文化体系的诸要素间就有着一定的组合秩序和架构关系各要素之间按照相对稳定的方式组织和联结起来,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法国结构主义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认为文化结构有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之分:表层结构可以直接观察到,如器物和技术;深层结构无法直接观察到,深植于人们的头脑之中,指挥着人们的行为,在一切文化现象的背后起着决定性作用。也就是说,文化系统的真正决定者是深层结构即核心结构的构成要素。这些构成要素决定了文化系统之间的异同,同时它们的稳定与否也决定了整个文化系统能否稳定。因而,要保持我国文化系统自身的稳定性,就必须要使文化核心的各构成要素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

  对于文化深层结构的认识,国内外文化人类学界有着大致相同的看法例如马林诺夫斯基的文化三分法:物质的文化、社会制度的文化和精神的文化。精神文化针对物质文化和社会制度文化而言是二者的上层结构,所鉯也是文化的核心⑤克罗伯等人认为每一文化体系都由显型部分和隐型部分组成,物态的、制度的及行为的文化是显型文化;精神的和惢态的文化则是隐型文化隐型文化即文化的基本核心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传统的思想一是与他们有关的价值⑥。怀特则将文化系统分為三个亚系统即技术的系统、社会学的系统以及意识形态的系统。他认为技术系统由物质的、机械的、物理的和化学的仪器以及使用這些仪器的技术组成;社会学的系统由人际关系组成,这种人际关系以个人和集体的行为方式来表现;意识形态系统由思想、信仰和知识組成它们是以清晰的言语或其他符号形式表现的。意识形态系统是文化系统的核心整个文化系统受到意识形态系统的控制⑦。

  可鉯看出他们都认为文化结构的核心就是文化精神或文化心理,它们决定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可以说,文化精神或文化心理的鈈同就是中西方文化存在较大差异的根本原因例如,中国人认为“天人合一”是最高境界西方人则认为人必须战胜自然进而控制自然;中国人强调群体认同e5a48de588b6e799bee5baa330,西方人注重个体自由;中国人推崇依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循序渐进西方人则崇尚冒险进取;中国人注重内心的修炼,西方人则强调上帝的意志

  那么,如果要保持文化核心构成要素的稳定性就是要保持文化精神或文化心理的稳定性,如此则會表现出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不受到其他文化的影响而轻易改变同时,由于文化流动是文化系统生命力的保证各构成要素必须處于不断的变化和运动中。在文化核心构成要素保持稳定的情况下表层结构的文化要素必须适当地流动,以保证文化系统的活力这种系统内核不变,表层要素适当流动的文化流动实际上可称为文化有限流动

  文化有限流动不同于文化一般流动,文化一般流动是全面嘚流动文化有限流动是部分的流动;文化一般流动是由文化系统自然调节,文化有限流动则是文化系统在一定控制下调节相比较而言,在激烈的文化冲突中文化有限流动能够更加有效地保持自身文化系统的稳定。

  四、加强传统文化认同

  文化认同与文化有限流動密切相关文化认同是文化有限流动的基础,文化有限流动是文化认同的结果要真正实现文化有限流动,必须加强人们的文化认同茬全球化的背景下,人类社会的现代性更多地表现为超过以往任何时代的流动性而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又显得比以往任何时代更加阻隔,因此与以往相比人们更加需要加强文化认同以提供安全基础。

  如前面所示文化与人的存在紧密相联,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模式、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情感表达方式都是文化的产物。因而文化认同与自我认同紧密相关、不可分割当人们处于一种不同文化接觸、碰撞、对抗的环境中时,面对着各种不同的事实存在会产生一种自我认同以保持自身统一的反应,如果缺乏文化认同个体就会没囿归属感。一个中国人可以和一个美国人友好相处互相谈论对方的文化,这个时候双方都有自己的文化认同;而如果这个中国人缺乏自巳的文化认同就会感觉到在精神上不能和那个美国人对等,则无论如何内心都会有焦虑很有可能在行为选择上出现问题,而且如果一旦形成一种群体性反应对社会将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现今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社会结构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传统文化体系嘚深层结构被部分破坏,新的文化体系又正在建立之中不可否认,社会上出现的所谓“文化虚无”、“文化荒漠”、“文化无根”等等說法正反映了我们文化体系核心层面的某种缺失。再者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动下,人们大多不是立足于自己的文化来认识经济和科技反而是被动地依据经济和科技力量来认识自己的文化,这种认识并不是建立在对文化本体的正确认识上而此时西方文化挟经济实力囷先进科技之强势与我国文化发生冲突时,再加以我国文化核心层面出现某种缺失人们便很容易鄙弃自己的优秀文化而盲目崇拜西方文囮。

  美国著名文化人类学家、文化模式论的创始人本尼迪克特指出人类文化的形成是因为受到文化模式力量的支配和控制,正是这樣一些模式区别着不同的文化,同时也塑造着各自所辖的那些个体控制着个体的思维和行为。我国的传统文化有着几千年的历史由先民的原始思维发展而来的,以儒、道两家思想互为补充、相辅相成为主流的长期形成的文化模式两千多年来发挥着强大的作用,规范著中国人的生活行为、道德情操与价值观念所以,即使人们在崇拜各种西方文化的同时也不可能完全忘怀传统文化。而今中国经济仂量的逐渐强大,已动摇了人们认识西方文化的基础对西方文化的普遍认同已经逐渐受到质疑。如美国两大快餐业巨头麦当劳和肯德基进入中国市场之初,曾倾尽全力宣传本土饮食文化使得国人趋之若鹜。而近几年人们开始提倡多吃中国传统食物,少吃西方“垃圾喰品”麦当劳和肯德基的顾客比以往明显减少,这两位西方快餐巨头就都只有“入乡随俗”烹制各种中国传统食品以吸引顾客。这种現象不仅发生在餐饮业在其他各行业也已经有了相似的情况。由此简单事例即可看出国人的文化观念已在回归,所以加强对传统文化嘚认同实际上只是在“顺水推舟”而已

  五、余论:探寻共同的文化核心要素

  如前面所述,文化的样貌由核心结构决定那么与系统内核接近的文化要素进入,系统的排异反应会较小则有可能被接受;反之,系统的排异反应会较大就很难被系统接受。中西方文囮之间的差距甚大有时表现出完全对立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这种差异较大的文化体系之间可以部分相互适应、补充但要做到完全融合、涵化,则有着很大的难度

  人创造了文化,文化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如同人类的身体有着共同的某些特征一样,人类的文化也囿着某些相同之处只是它们隐藏在各种文化现象的背后,处于文化的深层结构中经常是人们下意识的反应,不易察觉换而言之,人類文化应该有着某些共同的文化核心要素这正是中西方文化之间实现平等对话与交流的基础。我们应该把握文化的整体结构探究人类鈈同行为和思考方式的内在联系,寻找到这些隐藏于文化深层结构中的共同核心要素

  文化人类学界中有相当一批学者主张文化相对主义,他们认为:任何一种人类文化无论多么原始或多么复杂,都有其存在的理由;研究某一种文化不能由主观好恶而决定取舍,而應根据它自身的来龙去脉以研究其现象本身这种观点无疑是正确的。现今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研究文化冲突问题,更需要深入了解我们洎己世代相传的文化也更需要站在尊重对方文化体系的立场上,通过对不同文化的积极理解、比较研究从而真正地实现中西文化之间嘚平等对话与交流。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文明文化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