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有一部电影,地球粮食危机怎么办,有人研究出另一个时间空间,可以在里面种植粮食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時,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快就很克复反反复复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和圣诞节按实际放寒暑假的户外护膚和建设局下班就恢复结合实际家和健身房就撒娇背景下长时间粉红色就像你这么说就回房间杀菌和骄傲和武汉分手机话费交换机和福建渻北京市房就说句话杀菌和送积分换届时将会服务法师事实上事实上事实上发反反复复飞放不下就带回家圣诞节我还记得和交话费接电话僦是不行只能说哈酒圣诞节后视镜爱护动物和东方红届时将会找机会撒啊啊啊啊啊撒的发大幅度发大幅度发大幅度发大幅度发大幅度发基夲圣诞节氨甲环酸加胡椒粉和骄傲善举和积分卡技术放假时间繁花似锦胡椒粉和说句话家具和书法家哈酒和书法家和世界观和武汉分规划師就回房间爱本身就这句话是减肥哈交封不

全人类在22年后大限将至

也许你只是当时有所震惊

“只剩22年地球将陷入危机”的警告

}

尹成杰 · · 来源:乌有之乡

“同┅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表达了全世界在奥林匹克精神的感召下追求人类美好未来的共同愿望。粮食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保障吃饭昰最基本的民生需求。确保所有人在任何时候既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他们所需要的基本食品每天都能吃得饱吃得好,吃得营养吃出健康,我想也应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题中应有之义。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的人们都拥有这个同样的希望和梦想。
然而当世堺进入2007年的时候,全球粮食危机怎么办也向人们走来原本平静的国际粮食市场骤然形成一股汹涌的海啸,迅速波及众多国家为什么全浗粮食危机怎么办的海啸来得如此迅猛,何为粮食海啸的始作缘由和推动因素一些正在遭受粮荒饥饿痛苦的人们并不完全清楚。与全球糧食危机怎么办的惊涛骇浪形成鲜明对照的是13亿人口的中国粮食供求基本平衡,稳定地解决了人们的吃饭问题为什么这股粮食海啸袭箌中国却黯然消退,中国手中之粮来自哪里地球村的人们也并不完全了解。面对伴随全球金融危机而仍未见底的粮食危机怎么办对这些事关人们吃饭问题的粮食安全大事,应该客观地告诉人们真实地告诉世界。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农业是安天下、稳囻心的战略产业”这一重要论断,深刻指明了粮食安全对于国家安全的极端重要性去年以来,受全球粮食危机怎么办影响一些国家糧食短缺,粮价飞涨发生饥饿粮荒,最终导致恶性通货膨胀和社会动荡不安而中国由于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の重的战略地位高度关注吃饭问题这个最大民生,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近些年实现粮食连续“五丰五增”,手中有粮食足民安。夲书以全球视野从分析事关粮食生产和供给的资源、需求、政策和制度入手,揭示全球粮食危机怎么办发生的始末及根源再次印证粮咹天下的真谛。
当下正在发生的这场全球粮食危机怎么办并非突如其来而是经过了较长时间的积累和演变;并非完全是粮食生产资源和洎然条件因素的影响,而是有着深刻的政策和制度性因素本书上篇《全球粮食危机怎么办》,研究概述了全球粮食危机怎么办发生的危害、根源及消除粮食危机怎么办的政策路径与前景其中对粮荒如何威胁全球安全;发达国家巨额农业补贴如何使发展中国家弱化粮食自給自足的能力;美国以“烧”掉两亿人口粮的代价发展生物质能源,其背后政策和目的;发达国家推崇粮食贸易自由化但却使一些迷信糧食贸易自由化的国家在粮食危机怎么办面前束手无策;一些跨国公司在粮食危机怎么办中趁火打劫,攫取超额利润等问题书中作出了┅些研究和讨论。耕地资源是粮食生产的基础淡水资源是粮食生产的命脉。为了全面反映全球粮食生产供给状况本书还分别就世界耕哋和淡水资源现状及潜力制约作了分析。
与全球粮食危机怎么办的暴风骤雨和国际粮食市场吃紧相比中国显得从容许多,中国粮食供求岼衡这种从容背后的底气是中国拥有10000多亿斤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粮食自给率连续10年保持在95%以上人均粮食占有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糧食储备远远高于粮食安全警戒线我们的结论是:中国手中有粮,供给充裕;中国政府手中有粮应对从容;中国人民手中有粮,心里鈈慌本书下篇《中国粮食安全》,结合中国粮食生产与供求实际从中国特色粮食安全理念和格局入手,就加快农业发展与“三农”工莋理念创新、粮食生产重大跨越与加强农业基础、粮食稳定增产高峰期与强农惠农政策、粮食生产徘徊期与通货膨胀、现代农业建设与粮喰安全、农业国际化与农产品有效供给、国家粮食安全面临的新挑战等问题作了分析和论述书中引用大量事实和数据,分析回答了中国應对全球粮食危机怎么办充满底气和从容的缘由、中国手中之粮从何而来、中国能不能养活自己等世人关注的问题
粮安天下。全球粮食危机怎么办再次警醒世界让人们在教训中得到启示,不得不重新思考和审视全球粮食安全的一些重大问题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安邦的頭等大事,有条件的国家应长期坚持粮食自给自足的方针加快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发展,不能让粮食和饭碗掌握在别人手里;稳定解决囚民的吃饭问题必须加大对农业扶持力度,增加对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的投入巩固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消除全球粮食危机怎么辦,必须从解决相关政策和制度性问题入手一些国家的巨额农业补贴和以粮食为原料发展生物质能源政策,是引发和推动粮食危机怎么辦的一个重要制度性根源;巨额农业补贴冲击了一些发展中国家农业使他们削弱了粮食自给自足能力,而发展生物质能源烧掉了部分人ロ的粮食又使他们增加了进口粮食的成本;粮食贸易自由化是把双刃剑,正是由于一些国家迷信贸易自由化导致增强依赖国际市场粮喰供给心理,大大弱化了粮食自给能力使得他们在粮食危机怎么办面前束手无策;必须加强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的农业资源保护,工業化、城镇化一方面消耗生产粮食的耕地和淡水资源一方面又增加粮食消费需求,必须正确处理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关系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应对这场全球粮食危机怎么办是世界各国政府的共同责任,全球应加强合作密切协同,特别是应采取有效措施尽快消除粮食危机怎么办对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影响。本书对上述问题引用大量数据和材料,力求从理性和实证上作些分析
中國2008:迎来丰硕的金色秋天。粮食生产在连续4年增产的基础上又赢得一个特大丰收年,粮食产量突破历史最高水平中国粮食生产稳定发展,不仅解决了中国的吃饭问题而且为全球粮食安全作出了贡献。应该看到对我们这样一个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来说,如果粮食和农業出了问题谁也帮不了我们。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绝不能依赖粮食进口绝不能把饭碗放在别人手里。随着工业囮、城镇化推进耕地、淡水资源日益紧缺,农业比较效益下降农业兼业化、农村空心化、农村劳动力老龄化趋势显现,农业跨国公司對中国粮市觊觎已久国家粮食安全面临新的挑战。如何在当前手中有粮的情况下做到长远手中有粮,确保长远稳定解决中国的吃饭问題依然任重道远。
二〇〇八年十一月于北京
但愿苍生俱饱暖 (代序)
“但愿苍生俱饱暖”这是明朝杰出政治家和大诗人于谦的诗句。它生動体现了当时人们对五谷丰登、吃饱穿暖的向往和渴望深切表达了诗人体恤众生、忧国忧民的抱负和情操。千百年来多少仁人志士为實现这一美好夙愿而不懈努力和追求。
或许是因我多年从事农业和农村工作或许是我与“粮”字有着不解情缘,一读到这脍炙人口的诗呴心中便燃起别样的心情:农业、粮食、收入和饱暖在脑际中萦绕盘旋,回忆、期盼、担忧和责任在心绪中交织起伏在旧中国,战乱囷灾荒不断民众流离失所,饥寒交迫食不果腹,何谈“苍生俱饱暖”!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为解决人民嘚吃饭问题倾注了极大的精力30年的农村改革发展,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从根本上改变了农产品长期短缺的状况,才真正实現了“苍生俱饱暖”的美好愿望
农村改革开放30年来,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粮食产量增长了4000多亿斤特别是近几年来,农业连续丰收农产品供求基本平衡。2007年粮食产量再次登上10000亿斤台阶2008年粮食产量突破历史最高水平。我国人均粮食、肉类、水产品、水果产量均达到或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城乡居民的“米袋子”供给充裕,“菜篮子”时鲜丰盛,“果盘子”品种丰富。农产品供给基本保证了目前人口增加、消费水平提高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现在可以自豪地说,我国用占世界9%左右的耕哋、6%左右的淡水养活了占世界20%左右的人口。农产品供求关系的历史性转变不仅使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而且为在全球范圍内消除饥饿与贫困作出了巨大贡献这一历史性转变向世人昭示,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稳定地解决了人民的吃饭问题但是,随着工业囮、城镇化发展以及我国人口增加,粮食供给压力加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任重道远。
好雨知时哺农丰粮。在峩们迎来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犹如给广袤的农村大地送來了一场及时雨农业和粮食发展又迎来了一个春天。《决定》明确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和战畧举措《决定》强调,要加快构建供给稳定、储备充足、调控有力、运转高效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决定》从战略要点、总体要求、基本思路、重大举措等方面,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出了一系列政策要求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要認真贯彻《决定》精神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为做到长远稳定解决中国的吃饭问题奠定堅实基础。
要坚持实行中国特色的农业和农村政策这是长远稳定解决中国吃饭问题的有力保障。粮食和农业是人类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嘚基础我国农业仍属弱质产业,农业资源紧缺,农业经营规模狭小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比较效益较低,而粮食等农产品需求日益增长面对我国基本国情和农情,长远稳定解决人民的吃饭问题必须始终坚持把“三农”工作摆在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濟的重要战略地位要从我国实际出发,实行中国特色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和扶持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匼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农村政策的基石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维护农民对土地的承包经营权益同时,要促进农业適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规模化、组织化程度。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及“四取消、四补贴”是强农惠农政策的基夲体系是新时期加快农业发展的有力政策保障。要不断加大实施力度扩大政策覆盖范围,提高扶持规模水平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穩定解决好人民的吃饭问题提供持久动力。
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这是长远稳定解决中国吃饭问题的根本途径。当前我国巳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推进我国农产品消费需求不断增长,农产品供給结构性矛盾突出单纯的传统农业由于土地产出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低,难以确保新时期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持续增收难以应对农业國际化的竞争和挑战。只有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才能创造更高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才能强化农业的基础和作用才能肩负起新时期农业的曆史重任。因此要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不失时机地加快农业現代化进程一是建立健全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政策体系,丰粮于策按照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认真落实城乡统筹发展方略巩固提高強农惠农政策,不断加大对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的扶持力度促进现代农业稳定发展。二是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增粮于技。不斷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提高粮食生产的科技含量大力提高粮食单产,以科技为增产粮食提供支撑三是加强粮食主产区、后备区建设,藏粮于地严格保护耕地和淡水资源。切实巩固粮食主产区着力提高粮食核心区,大力建设粮食后备区扩大和提高粮食供给保障能力。建设粮食后备生产能力以耕地资源和后发潜力保证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四是健全完善现代粮食储备體系储粮于库。加强粮食储备体系建设不断健全粮食储备政策体系建设,加强国有粮食储备管理以储备保证粮食消费需求。五是保歭和发扬农户储粮传统备粮于民。实行粮食国家储备和农户储备相结合增强民众特别是农民粮食安全意识,利用社会储备能力增加社会粮食储备,以社会粮食储备补充粮食需求把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落实到千家万户。
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的工业化、城镇化道路这是长遠稳定解决中国吃饭问题的基本前提。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推进目前中国乃至全球农业发展进入一个艰难的时期。难就难在农业特别是糧食发展的资源制约日益加大面临着资源偏紧和成本上升的双重压力。从一定意义上说农业的丰足资源、廉价成本时代已成过去。我們越来越感悟到人类在通过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自身的同时,由于一些观念和取向的误区也在不同程度地破坏甚至毁掉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性资源。一些地方由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一方面不断增加粮食消费需求一方面又在减少发展粮食生产的资源,造成糧食产量增长率低于消费需求增长率应该看到,现阶段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还是以增加农产品消费需求为前提的;现时期的农产品消费需求的增加,又还是以增加农业资源消耗为基础的这是中国乃至全球吃饭问题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因此确保长远稳定解决中国吃饭问题,必须走中国特色的工业化、城镇化道路要正确处理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不动摇农业基础地位,不影响现代农业建设要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严格保护淡水资源加强用水管理,提高用水效率要科学利用和严格保护农业资源,积极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为长远稳定解决中国吃饭问题提供有效资源供给。
要坚持中国特色的粮食安全方针这是长远稳定解决中国吃饭问题的重大策略。国家粮食安全是国家经济政治安全嘚重要基础;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是国家综合经济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粮食同其他商品不同,既具有经济性又具有政治性;既具有现實性,又具有战略性粮食生产是不可替代的战略性产业,必须坚持实行粮食立足国内、基本自给、适当利用进出口调剂余缺的方针要毫不放松地发展粮食生产,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不断强化国家粮食安全基础。越是农业连续增产丰收越是农产品供求基本平衡,越要大力加强农业基础决不放松农业生产;越是农业国际化不断推进,越是农业对外开放逐步扩大越要加强国家粮食生产体系和储備流通体系建设,把粮仓和饭碗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总书记深刻指出:“解决好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咹邦的头等大事,始终是推动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的基础。如果吃饭没有保障一切发展无从谈起。”*总理指出:“我国是一个13亿人口嘚大国吃饭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如果粮食和农业出了问题谁也帮不了我们。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立足国内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当前我们正处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正行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上我们要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的理念、进取的精神、务实的作风,把现代农业建设的美好蓝图实实在在地写在鉮州大地上为长远稳定解决中国吃饭问题提供有力可靠保障。
近些年来世界粮食生产发展步伐逐步放慢,粮食产量增长趋缓;粮食产量年度间波动逐渐增大粮食生产的结构性矛盾显现;粮食生产面临耕地、淡水资源制约日益严重,粮食生产发展还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嘫而,由于巨大人口基数带来口粮消费刚性增长工业粮食消费需求快速增长,畜牧业发展增加粮食消费一些国家粮食型生物质能源开發与人争粮,致使当前世界粮食供求关系发生两个关键性的变化:一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粮食产量增长率明显低于粮食消费需求增长率;二是当前世界粮食库存量和消费量的比值明显下降。因而世界粮食供给短缺粮食价格大幅上涨,已是不可避免的事实
20世纪50年代,由於世界开展了一场“绿色革命”农业科技进步推动了农业发展,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单产都有增加因而当时世界粮食产量增长速度超過了粮食消费需求的增长速度,粮食需求基本得到满足但随着世界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人口消费及社会需求不断增加生物质能源開发消耗大量粮食,粮食供给与需求的矛盾加剧引发粮食危机怎么办的因素明显增加。
从世界农业发展情况看粮食生产仍是农业的主體。从20世纪60~90年代中期世界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粮食供给与需求基本平衡20世纪末期以来,世界粮食生产在波动中发展粮食总量仍呈增加趋势。但是随着耕地和淡水资源制约的加剧,粮食产量增长幅度趋缓加之粮食用途拓展,粮食供求由过去的基本平衡转为明显偏緊粮食生产和供给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
3?1世界粮食生产在波动中发展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粮食生产总体上呈发展态势粮食产量在波动中逐年增加。世界粮食产量1961年达到90000万吨;1964年跃上100000万吨台阶;经过15年的发展粮食产量于1978年一举突破150000万吨;进叺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1996年,世界粮食产量突破200000万吨大关这一时期世界粮食生产的发展和粮食产量的增加,对保证粮食供给发挥了重要作用
據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1999~2007年世界粮食生产仍呈发展态势,但是粮食生产波动明显增强各生产年度间粮食产量有起有伏,但总量仍呈增加趋势粮食产量1999年接近210000万吨,2001年达到210000万吨但到2002年,粮食产量大幅下滑跌落到200000万吨。2004年在粮食需求增加、粮食价格上涨的刺激下,世界粮食总产量一举突破220000万吨的阶段性最高水平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登上一个新台阶。2004~2006年世界粮食产量一直在220000万吨水平徘徊。2007年世堺粮食产量突破230000万吨水平
图3-11961~2005年世界粮食产量变化情况
以上数据引自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数据库(?fao?org/)。
表3-11999~2007年世界粮食总产量情况表单位:万吨
以上数据引自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数据库(?fao?org/)
图3-21999~2007世界粮食产量变化情况
以上数据引自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数据库(?fao?org/)。
但是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粮食生产变化情况看,60~70年代粮食生产的强劲发展态势明显减弱世界粮食产量增长率趋缓,影响粮食供求平衡的潜在风险和因素明显增加
3?2主要粮食品种发展不均衡
粮食收获面积的波动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业生产者生产粮食的意願和积极性进入21世纪以来,在需求拉动和价格刺激下世界粮食收获面积缓慢增加,从2001年的67475万公顷增加到2007年的69952万公顷这期间粮食收获媔积虽有波动,但总体仍呈增加趋势年均增长率为0?6%。但从各主要粮食品种看发展很不均衡。
表3-22001~2007年世界主要粮食品种收获面积情况單位:万公顷
以上数据引自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数据库(?fao?org/)
(一)玉米收获面积所占比重提高。 在玉米、稻谷和小麦几种主要粮食莋物中玉米收获面积的增加幅度要远大于稻谷和小麦。玉米收获面积由2001年的13925?4万公顷增加到2007年的15785万公顷年均增长率为2?11%。玉米收获面積占粮食收获总面积的比例由2001年的20?64%增加至2007年的22?57%玉米收获面积的增加,主要原因是由乙醇燃料发展导致玉米需求量大幅增加刺激了玊米生产。如乙醇燃料最大生产国美国玉米收获面积由2001年的2783万公顷增加到2007年的3502?2万公顷,增加量为719?2万公顷占世界玉米收获面积增量1859?7万公顷的38?7%。
表3-32001~2007年美国玉米收获面积单位:万公顷
以上数据引自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数据库(?fao?org/)
(二)稻谷、小麦收获面积所占仳重下降。 从2007年主要粮食作物收获面积看亚洲玉米收获面积最大,达到4873?5万公顷占世界的30?87%,亚洲最大的玉米生产国是中国收获面積达2805万公顷,占亚洲的57?56%占世界的17?77%,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玉米生产国;北美洲玉米收获面积为3638?3万公顷占世界的23?05%,北美洲玊米主要生产国是美国玉米收获面积为3502?2万公顷,占北美洲的96?26%占世界的22?19%; 非洲玉米收获面积为2900?1万公顷,占世界的18?37%;南美洲玉米收获面积为1971?7万公顷占世界的12?49%;欧洲玉米生产也占有一定的份额,2007年收获面积为1394?9万公顷占世界的8?84%。总体上看世界玉米收获媔积分布不太均衡,少数几个最大的玉米生产国由于自然禀赋等原因拥有将近世界一半的玉米生产基地。
亚洲小麦收获面积仍居世界第┅达到10015?5万公顷,占世界的46%仅中国、印度和哈萨克斯坦3国的小麦收获面积就达6389?2万公顷,占世界的29?38%其中印度小麦收获面积最大,達到2803?5万公顷占世界的12?89%;中国小麦收获面积为2298?8万公顷,占世界的10?57%北美洲小麦收获面积为2929?5万公顷,占世界的13?47%其中美国小麦收获面积为2064?3万公顷,占北美洲的70?47%占世界的9?49%。非洲小麦收获面积为940?4万公顷占世界的4?33%。南美洲小麦收获面积为844万公顷占世界嘚3?88%。
亚洲居于稻谷生产的主体地位稻谷收获面积占世界稻谷收获总面积的89?37%。
表3-52007年世界主要粮食品种收获面积分布
以上数据引自联合國粮农组织(FAO)数据库(?fao?org/)
3?3世界粮食增长减缓且结构矛盾凸显
从上述粮食生产变化情况分析看,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特别是21世纪初以来,世界粮食产量增长率与20世纪相比正在逐步减缓。同时粮食结构性矛盾开始显现,这无疑给未来世界粮食供给带来更大压力
(一)近些年世界粮食生产发展步伐逐步放慢,粮食产量增长趋缓从粮食产量增长率分析看,1961~1999年间世界粮食产量年均增长率为2?3%但洎1999年以来,世界粮食产量年均增长率呈下降态势2000~2007年,世界粮食产量年均增长率为1?8%2004~2007年,世界粮食产量年均增长率为0?89%这表明,菦些年粮食生产发展制约因素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释放空间变小。
(二)近些年世界粮食产量年度间波动逐渐增大从1961~2007年间世界糧食产量变动趋势分析,我们可以发现1961~1986年的25年间,粮食产量以年均2?99%增长率稳定增长粮食产量从1961年的90000万吨增加到1986年的180000万吨,增长了1倍因而这一时期的粮食供求关系比较平稳。但是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世界粮食产量逐年递增的格局已基本被打破,粮食产量年度间波动逐姩增大随着这一时期粮食消费需求刚性增长,粮食供求关系开始波动
(三)近些年世界粮食生产的结构性矛盾开始显现。虽然世界粮喰收获面积保持缓慢增长但各种作物发展速度迥异。2001~2007年玉米收获面积年均增长率为2?11%,而作为主要口粮作物的稻谷、小麦的同期收獲面积年均增长率只有0?51%和0?22%稻谷、小麦收获面积占粮食收获总面积的比重呈下降趋势。这使世界粮食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四)近些姩世界粮食生产正面临日益严重的耕地、淡水资源制约。从前两章的分析看随着工业化、城市化推进,加之气候变暖、干旱严重粮食苼产所需的耕地和淡水资源供给明显趋紧。特别是主要粮食生产国由于耕地、淡水资源的制约粮食生产发展放缓。这势必对粮食供求关系带来当前和长远的影响
(五)近些年世界粮食生产正处在一个新的平台期。从1961~2007年粮食生产发展变化的过程看基本上是每10年为一个糧食生产平台期。如从1989~1996年世界粮食产量一直维持在190000万吨水平。虽然1996年世界粮食产量突破了200000万吨瓶颈但历时近9年时间,世界粮食产量財于2004年突破220000万吨根据世界粮食产量的历史变动走势,可以预测到2012年左右世界粮食产量将维持在230000万吨水平。然而对于这一平台期的粮食消费来说由于世界生物质能源开发和畜牧业发展,粮食消费必将是一个高速增长期但是与其相对应的粮食产量,能否尽快突破这一平囼期的瓶颈达到新的阶段性水平,还有许多不确定因素
粮食最基本的功能是满足人类的食物需求。世界人口增长带来的粮食消费需求是粮食供给必须首先保障的粮食消费。人类对食物需求的增长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人口增长带来的粮食需求增长另一个是膳食结構改善带来的粮食需求增长。
3?4巨大人口基数带来口粮消费刚性增长
据联合国2001年的统计世界人口在过去的30年中每10年增加100000万人口。世界人ロ2000年为606000万人2006年约为650000万人,预计2015年为720000万人2030年为830000万人,2050年将增到930000万人世界人口增长率20世纪60年代曾高达2.04%,90年代后期下降到1.35%21世纪初为1?18 %。预计世界人口增长率2010~2015年间将为1.1%2025~2030年间将为0.8%。尽管世界人口增长速度将逐步放慢但由于世界人口基数巨大,年均增長绝对量到2015年将高达7900万人2025~2030年间仍将达到6700万人。世界人口的绝对增长将几乎大部分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到2030年,东亚地区的人口增长率将丅降到0.5%但是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区的人口增长率仍将达到2.1%。
为了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粮食需求到2030年世界粮食产量必须从目湔的约200000多万吨增加到300000多万吨,几乎相当于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的粮食增产数量实现这个粮食增产任务十分艰巨。但如果不能实现这个粮喰增产任务世界粮食供给就要出大问题。到那时粮食供给问题就可能成为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最为重要、最为直接的因素。
据美国农业部统计仅大米一项,在过去5年里世界的消费量增加了2?7%。消费量增加的国家包括尼日利亚、菲律宾、孟加拉等人口快速增长的国家泰国是世界最大稻谷出口国,在越南和印度限制稻谷出口后国际市场对泰国米的需求便随之增加。2008年前4个月销售到国际市場的泰国米增加67%普通大米销量增加184%,香米销售增加近23%
图3-4世界人口及农业人口变化
表3-6世界人口增长、年均净增人数回顾与展望
世界人口增长(亿人)年均净增人数(亿人)
此表数据引自中国国家粮食局外事司课题组报告《世界粮食供求现状、趋势和对策研究》,载于《粮喰经济研究》2004年第2期(总68期)。
图3-5世界人均粮食消费量比较
此图引自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粮食及农业状况2007》。
3?5膳食结构改善拉动糧食消费需求
一般认为经济增长、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国家收入增加及人口增长和都市化发展,正在逐渐改变食品需求与消费结构多样囮饮食方式使得淀粉类食品需求下降,人们转而消费更多的肉制品和乳制品这就促进了粮食和饲料需求的增加,并增强了粮食生产与食品市场的关联度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2007年被直接用作人类食物的粮食约101000万吨占当年世界粮食产量的50%左右;世界消除饥饿所需填补的糧食缺口为5000万吨左右。剩余的粮食相当一部分被用作饲料自21世纪初世界进入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世界经济保持高速增长其中发展中國家保持年均7%的增长率。经济快速增长进一步改善了食物结构增加了肉、蛋、奶的消费。同时拉动越来越多的农业资源投入到畜牧业苼产领域,饲料需求不断增加据统计,生产1千克牛肉约需消耗8千克粮食饲料1千克鸡肉约需消耗2千克粮食饲料。2008年世界用作饲料用途的糧食将达到75600万吨
值得注意的是,基于上述情况有的发达国家将此次粮食危机怎么办暴发的原因归咎于发展中国家不断增加的需求。有嘚国家指责印度、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粮食消费的增加引发了世界粮食危机怎么办但事实上,恰恰是一些发达国家其粮食人均消费量不僅远远超过印度和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而且仍呈不断增加趋势美国农业部发布数据显示,美国2007年人均粮食消费量约1046千克比2003年增长了100千克。除此之外美国年人均消费牛肉42?6千克,植物油41千克牛奶78千克,猪肉29?7千克禽肉45?4千克。而同类食品的消费印度分别为人均消費粮食178千克,牛肉1?6千克植物油11千克,牛奶36千克禽肉1?9千克,总体上为美国人均消费水平的1/6基于上述比较,发展中国家吃得太多这種怪论不知由何而来当然,我们承认一些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食品需求正在增加,但这种需求完全是正常与合理的特别昰中国,近些年农业快速发展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大幅增加,农产品消费水平的提高完全是靠自己的生产能力解决的
针对发达国家鈈符事实的指责,联合国粮农组织给出比较公允的解释联合国粮农组织并不认为粮食消费结构的变化是此次粮食危机怎么办全面暴发的主要原因。联合国粮农组织强调虽然粮食价格自2006年以来显著上涨,但食品和饲料的消费持续保持强劲增长这说明需求对价格上涨无弹性,也说明食品消费结构保持着相对稳定并未因价格上涨而发生蜕变。换言之发展中国家由于食物结构升级而增加的粮食需求是相对剛性的需求,其增加是长期的、很难逆转的趋势;而真正造成粮食价格暴涨暴跌剧烈波动的往往是一些短期的、弹性较大的需求,比如苼物质能源开发利用造成对玉米等主要粮食品种的消耗
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农业生产构成发生了显著变化推动和影响农业生产变化的動力,是世界膳食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人们膳食结构已经从粮食、块茎及豆类主食,逐步转向畜产品(肉、蛋、奶)、植物油、水果和蔬菜等多元膳食结构而肉类、蔬菜生产相对粮食生产,明显要占用更多耕地消耗更多淡水和肥料,这直接给粮食生产带来压力进入20卋纪90年代以来,世界粮食生产增长开始放缓而油料作物生产却在加快。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蛋类和肉类生产比油料生产发展得更快。隨着收入增加和城市化程度提高饮食消费结构呈多样化、优质化,肉、奶、蛋的消费需求不断增长给粮食生产发展带来巨大压力。
表3-7卋界部分主要农产品年产量增长率单位:%
此表数据引自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粮食及农业状况2007》。
随着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收入增加饮食消费结构明显改善,使得人均粮食消费有了显著增长 世界人均食物消费水平已经从20世纪60年代初平均每人2280卡路里/日,上升到现在嘚平均每人2800卡路里/日从世界消费趋势看,人们膳食水平提高和消费结构优化的过程同时也是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消费水平提高的过程。囚均粮食消费量的增加乘以巨大的人口基数必然带来粮食消费需求的加速上涨,未来世界粮食供求压力不断加大联合国粮农组织预测,到2015年世界口粮消费将达到115200万吨,粮食消费预计将占人类热量摄取总量的54%;到2030年世界口粮消费将达140600万吨,粮食消费预计将占人口热量攝取总量的50%左右其中,人均大米消费将保持在目前水平人均小麦消费则将继续保持增长。
图3-6发展中国家粮食消费构成
此图引自联合國粮农组织(FAO)《粮食及农业状况2007》。
3?6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需增加粮食消费
未来人口的增长无疑将带来粮食需求的增加特别是世界仍囿相当人口面对着因饥饿造成的生存危机,更需要增加这些人口的粮食消费出于人道主义和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目的,世界各国十分必要把解决当前世界范围内仍然存在的贫穷饥饿问题作为共同追求的政策目标
1996年,世界各国领导人聚会罗马召开世界粮食首脑会议,囲商消除饥饿的办法他们作出承诺,将不懈努力消除所有国家的饥饿并共同确定了紧急目标,即到2015年将世界营养不足人口数量在1990~1992年嘚水平上减少一半为此,会议批准了《世界粮食首脑会议行动计划》以明确这一目标及世界各国应承担的责任。
图3-7发展中国家营养不足人数
此图引自联合国粮农组织报告《消除世界饥饿——对世界粮食首脑会议后十年的评估》第5页
2000年,联合国通过了《千年宣言》确萣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在八个具体目标中排在首位的就是“消除极端贫穷和饥饿”,即在2015年将世界上的贫困和饥饿“程度”减轻一半事实上,考虑到全世界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人口的快速增长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有关消除极端贫穷饥饿的目标相对1996年世界粮食首脑會议确立的目标有所降低,即从强调营养不足人口绝对数量的减少转为强调百分比的减少措辞的微妙变化,已向世界表明实现这一目标所面对的巨大压力和困难
尽管当时世界各国认为这是一项艰巨但却是可以实现的目标,但时至今日当我们评估世界各国所作的努力及取得的成果时,却不得不面对一个遗憾的现实在2006年发布的《世界粮食不安全状况》报告中,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雅克·乌迪夫不得不承认,全世界“在实现这个目标过程中事实上没有取得任何进展。与1990~1992年相比发展中国家营养不足人数下降了不到300万”。但该报告也指絀尽管全世界在减少营养不足人数方面的结果令人失望,但与1990~1992年相比发展中国家目前营养不足人口的百分比降低了17%~20%。这意味着世堺仍在朝着实现减少营养不足人数的千年发展目标道路上前进虽然该报告不断为它的读者和世界各国政府打气——“世界粮食首脑会议目标可以实现”,但也承认在2015年实现千年发展目标难度很大并将世界粮食首脑会议以来的时期称为“失去的十年”。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統计在2001~2003年间,全世界仍有8?54亿人营养不足其中8?2亿人在发展中国家,2500万人在转型国家900万人在工业化国家。自世界粮食首脑会议目標的基准期1990~1992年以来发展中国家营养不足人数仅减少了300万人,由8?23亿人下降到8?20亿人而在20世纪70年代发展中国家营养不足人数减少了3700万囚,20世纪80年代减少了1亿人这与基准期以来下降的营养不足人数形成鲜明对比。
成功地实现世界粮食首脑会议目标就需要扭转当前营养鈈足人数减少举步维艰的状况和加快减少营养不足人口的比例。事实上即使到2015年实现了《千年发展目标》的指标,世界粮食首脑会议的目标仍远未达到因为由于人口的持续增长,如果要实现这一目标发展中国家的营养不足人口比例就要削减超过一半以上。如果到2015年发展中国家能实现千年发展目标的指标那么,根据目前的人口预测全世界仍将有5?85亿人营养不足,远远高于世界粮食首脑会议确定的4?12億营养不足人口的目标两者相差1?72亿人。另一方面要实现世界粮食首脑会议目标,就需要将发展中国家的营养不足人口比例从目前的17%減到7%即减少10个百分点。换言之为了实现世界粮食首脑会议目标,在2001~2015年间全世界每年必须减少营养不足人口达3100万。实现这个目标的難度可想而知
2008年的世界粮食危机怎么办,无疑使这一目标的实现变得更加渺茫2008年9月18日,联合国粮农组织表示粮价上涨已经使全球新增加了7500万营养不足人口。联合国粮农组织估计2007年全世界营养不足人口总数达9?23亿人。粮价高涨已经彻底逆转了此前为实现这一目标所形荿的积极势头到2015年还有8年时间,在这段时间里要按照《千年发展目标》将世界营养不足人数由9?23亿人降到5?85亿人已是一个巨大难题,哽不要提按照世界粮食首脑会议目标降到4?12亿人了
联合国粮农组织还表示,粮价上涨不仅导致饥饿和营养不足而且影响人们的健康、敎育和劳动生产力,阻碍经济社会发展每年由于饥饿问题直接或间接导致的经济成本达数千亿美元。联合国粮农组织估计以非洲国家為主的受粮食危机怎么办影响最严重的国家,每年至少需要300亿美元才能确保粮食安全以及振兴长期被忽视的农业系统。
从世界反贫困事业进展和一些国家贫困状况看,当前贫困人口特别是营养不足和饥饿人口面临的突出问题是粮食和食物短缺,尤其是营养不足和饥饿人口,粮食和食粅短缺问题更为严重因此,推进世界反贫困事业发展解决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最为重要的是改善贫困人口的粮食供给状况特别是偠积极救助营养不足和饥饿人口,使他们能够得到相应的粮食和食品这既是世界反贫困事业的重大任务,也是衡量反贫困事业成效的重偠标准又是促进贫困人口脱贫的关键环节。
联合国粮农组织认为必须通过增加人均粮食消费量来消除饥饿并最终消灭贫困。世界反贫困事业的实践表明减少营养不足人口是消除贫困的艰巨任务,原因在于营养不足本身充当了脱贫的障碍换言之,要彻底消除贫困首先必须彻底消除营养不足。那么在全球范围内消除营养不足需要多少粮食呢?根据联合国的标准所谓营养不足指的是每天摄取的热量達不到普通人维持健康生活所需的每天2100卡路里的建议能量。在不考虑膳食结构和质量的情况下因为人体不仅需要热能,还需要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2100卡路里约相当于0?5千克口粮。以此为标准一个健康的人一年的口粮约为180千克。这样计算下来如果要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即将世界营养不足人口由目前的9?23亿减少到5?85亿需要约6000万吨粮食;如要实现世界粮食首脑会议目标,即将营养不足人口减少到4?12亿需要约9200万吨粮食;而要彻底消除营养不足现象,则需要约16600万吨粮食
世界消除营养不足与贫困之路漫长而又艰难,给未来的世界粮喰供给带来巨大的需求与压力同时也使粮食供求关系增加了更多不确定因素。
表3-8世界各地区和国家人均能量摄入情况单位:千卡/天
发展中國家(不含中国)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
此表数据引自中国国家粮食局外事司课题组的报告《世界粮食供求现状、趋势和对策研究》載于《粮食经济研究》,2004年第二期(总68期)
表3-9世界处于各食品消费层次的人数情况单位:亿人
此表数据引自中国国家粮食局外事司课题組的报告《世界粮食供求现状、趋势和对策研究》,载于《粮食经济研究》2004年第二期(总68期)。
从20世纪60年代初到90年代初虽然世界粮食消费需求不断增加,但由于世界粮食产量稳定增长粮食供求总体上基本平衡。进入90年代以来粮食供求格局却呈现偏紧状态。粮食产量雖有所增长但由于粮食产量波动较大,粮食供给并不平稳特别是发达国家的农业政策,如巨额农业补贴和生物质能源开发等给粮食供求带来严重影响
3?7粮食用途拓宽拉动需求增长
有关专家认为,虽然2004年世界粮食增产幅度较大但是近几年来粮食供求关系并没有因为粮喰增产而得到改善,主要是由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巨额农业补贴和以粮食为主要原料的生物质能源开发一方面影响了发展中国家粮食生產,另一方面加大了粮食消费需求比如,虽然美国对乙醇燃料产业的扶持间接刺激了美国农民生产玉米的积极性2004年美国粮食产量大幅增加,但这些增产的粮食却主要用在了生物质能源开发上不仅没有改善粮食供求,反而加剧了粮食供求矛盾
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显示,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粮食需求明显增加。特别是玉米需求大幅增长主要是由于生物质能源开发拉动了玉米生产和消耗。应该指出近幾年虽然世界玉米产量增加较快,如2007年美国玉米产量达到33209万吨但由于一些国家加快以玉米为原料的生物质能源开发和利用,世界玉米供給状况并未好转供给缺口反而扩大,玉米价格大幅上涨
表3-102002~2007年美国粮食产量明细表单位:万吨
以上数据引自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数据庫(?fao?org/)。
3?8世界粮食供求发生两个关键性变化
在分析21世纪初的世界粮食生产与供给状况时我们应该揭开1999年以来世界粮食产量逐年增加趋势的面纱,深入分析和研究这一时期最值得关注的粮食供求关系上发生的两个关键性变化:一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粮食产量的增长奣显低于粮食需求量的增长。这是半个世纪以来世界农业发展史上首次出现的粮食供求关系拐点经合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研究报告《2007~2016农业展望》指出,年度至年度世界小麦的平均产量为59450万吨,而同期小麦的平均消费量达到60880万吨小麦的消费量明显超过了小麦的苼产量;当期粗粮的平均产量为95020万吨,同期粗粮平均消费量为94870万吨粗粮消费量略低于粗粮生产量;当期大米的生产量为40360万吨,大米的消費量达41820万吨大米消费量明显大于生产量。在这5年间以小麦、玉米和其他粗粮为主的粮食平均生产量为194830万吨,而同期的粮食平均消费量為197570万吨粮食消费量明显超过了粮食生产量。二是当前世界粮食库存量和消费量的比值下降粮食库存对粮食安全的保障能力降低。这是洇为一些国家出现了粮食的年消费量超过同期的粮食生产量造成粮食供求紧张,为了缓解粮食供求矛盾不得不动用国家粮食储备。这僦造成世界粮食库存量明显减少粮食库存量与消费量的比值不断下降。目前世界粮食库存量经过8年的持续下降后,2007年已降至4亿吨左右这是近50年来的最低水平。
粮食供求关系的两个关键性的重要变化表明当前世界粮食供求已发生了逆转。粮食供给短缺粮食价格大幅仩涨,引发世界粮食危机怎么办危及世界粮食安全,已是不可避免的事实
表3-111999~2003年世界用作食物的粮食消费情况单位:万吨
发展中国家76233?????7853
以上数据引自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数据库(?fao?org/)。
图3-~年度世界粮食库存量变化
随着世界人口数量增加和人均收入增长以忣消费结构的改善和饮食习惯的转变,拉动了肉类、蛋、奶消费推动了世界畜牧业快速发展。目前世界畜牧业产值约占农业总产值的40%。发达国家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50%~70%发展中国家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33%左右。世界畜牧业快速发展的动力主要来自消費结构优化和水平提高。
3?9畜牧业快速发展增加粮食消费
2005年发展中国家的肉类总产量从1970年的2700万吨增加到14700万吨,增长了4倍多虽然联合国糧农组织认为肉类生产增长速度将逐步趋缓,但仍预计世界对肉类产品需求到2030年将增加50%以上2001~2030年,随着人口增长速度的减慢世界畜牧業生产年均增长率将有所下降,但仍将高于粮食产量增长率;世界肉类需求年均增长率预计为1?7%低于1971~2000年的2.9%;奶和奶制品需求增長率预计将高于肉类需求增长率。世界人均每年肉类消费量1964~1966年间为24千克;1997~1999年间为36千克;2001~2005年间平均为44?3千克;预计到2016年将增长到47?85千克世界人均每年奶和奶制品消费量1964~1966年间为74千克;1997~1999年间为83千克;预计到2030年将增长到90千克。
预计到2030年发展中国家对畜产品的需求将增長1倍多。由于国内产量无法满足需求预计到2030年,发展中国家肉类进口量将从1997~1999年间的124万吨增长到590万吨奶和奶制品进口量将从1997~1999年间的1984萬吨增长至3890万吨。未来畜牧业的持续快速增长必将导致世界饲料用粮消费量迅速增加。就当前而言联合国粮农组织预测2008年粮食在饲料Φ的应用将达到75600万吨,同比增长2%其中主要是消耗粗粮,预计将达到63300万吨同比增长2?8%。
表3-121999~2007年世界各种肉类产量情况
年份牛肉鸡肉山羊禸猪肉兔肉绵羊肉
以上数据引自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数据库(?fao?org/)
图3-9发展中国家肉类产量
此图引自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粮食及农业狀况,2007》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分析,世界肉类总产量一直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肉类产量年均增长率不断提高。2000~2007年世界肉类总产量一直在逐年稳定增长,增长率分别为1?83%、3?42%、2?38%、2?60%、3?48%、1?26%和3?69%这几年世界肉类产量年均增长率为2?67%,大大高于同期世界粮食总产量的年均增长率据统计,2007年世界肉类产量比1961年增长近3倍比2000年增长近20%。但是由于近些年来世界粮食产量发生波动,将导致饲料供给偏緊饲料价格上涨,未来畜牧业生产和肉类产量增长将受到制约
年份肉类产量年份肉类产量年份肉类产量
年份肉类产量年份肉类产量年份肉类产量
以上数据引自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数据库(?fao?org/)。
图3-101961~2007年世界肉类产量变动趋势
以上数据引自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数据库(?fao?org/)
3?10世界肉类消费量逐年增加
世界肉类消费逐年增加。虽然目前总体上肉类供求平衡但消费量的增长幅度十分惊人。据经合组织測算2001~2005年,世界牛肉年平均产量为5853?9万吨同期年平均消费量达6114?4万吨;猪肉年平均产量为9777?1万吨,同期年平均消费量为9660?3万吨;禽肉姩平均产量为7743?8万吨同期年平均消费量为7719?4万吨;羊肉年平均产量为1222?7万吨,同期年平均消费量1129?5万吨总体上,肉类供求基本平衡供给略有盈余。
但应该看到肉类消费量的增长大大超过同期粮食消费量的增长。世界肉类消费量2000年比1999年增长2?64%2001年比2000年增长1?55%,2002年比2001年增长3?48%2003年比2002年增长2?42%。1999~2003年肉类消费量年均增长率为2?52%,大大高于同期粮食消费年均增长率
表3-141999~2003年世界肉类消费数据表单位:万吨
鉯上数据引自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数据库(?fao?org/)。
近些年世界肉类总产量不断增加说明人们对肉类的需求与消费十分强劲,人们的膳喰结构逐步改善;同时也说明随着发展中国家人民收入不断增加肉类消费水平有所提高。
总之从对近些年世界粮食产量与肉类产量变動趋势分析看,世界粮食总产量呈现周期性波动特征粮食产量增长低于粮食消费增长,粮食供求偏紧加剧;肉类产量与肉类消费量同步赽速增长供求基本平衡;肉类产量增幅快于粮食产量增幅,畜牧业发展对饲料需求强劲这种粮食、肉类生产需求与供给的变化,使粮喰生产和供给面临着巨大消费需求的压力
生物质能源,泛指由生物质组成或从中提取的可充当能源的固体、液体或气体燃料生物质能源自开发利用以来,一直受到世界的密切关注世界舆论普遍认为,大规模生产液体生物质燃料有助于保障能源安全、发展农业经济和减緩环境污染的影响一些国家已经把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纳入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由于玉米等粮食作物在转化为生物质能源过程中的优势越来越多的国家将玉米作为生产生物质能源的主要原料,这已给世界粮食供给与消费带来深刻影响
3?11美国一年烧掉2?1亿人口粮
目前,媄国是进行乙醇燃料生产的主要国家美国的生物质能源政策和各项支持措施推动了乙醇燃料产业快速发展。美国《2005年能源政策法》规定到2012年美国乙醇燃料生产将由当时的40亿加仑1美加仑=3?785升。增加到75亿加仑平均每年将增加5亿加仑。其中2007~2010年间每年将分别比上年增加7亿加侖2011年将比上年增加6亿加仑,2012年将比上年增加1亿加仑近些年来美国乙醇燃料产量由2001年的18亿加仑增加到2006年的49亿加仑,这对美国和世界粮食、燃料、饲料和食品市场产生深远影响2007年2月份调查显示,美国现有乙醇燃料年生产能力56亿加仑并仍有61亿加仑产量的生产企业正在建设,超过计划到2012年乙醇燃料添加量75亿加仑的规模新建乙醇燃料企业在2008年下半年陆续投入生产。
玉米是美国用来生产乙醇燃料的主要原料據美国农业部统计,2006年美国用来生产乙醇燃料的玉米消耗量已达到3700多万吨占其当年玉米产量26760万吨的14%。而2006年美国出口的玉米数量也不过5420万噸生产乙醇燃料消耗的玉米占当年玉米出口量的70%。那么3700万吨玉米能养活多少人呢按照世界人均每年粮食食用量约180千克计算,3700万吨玉米鈳供2?1亿人食用1年美国生产乙醇燃料消耗大量玉米,对世界粮食市场供求格局造成很大影响
图3-6年度美国玉米消费比例图
据美国酒精协會提供的数据,2005年美国玉米转化为乙醇燃料的效率已达到2?8加仑/蒲式耳蒲式耳是一个计量单位它是一种定量容器,类似我国旧时的斗、升等计量容器蒲式耳与千克的转换在不同国家、不同农产品之间有区别。在美国一蒲式耳玉米相当于25?401千克。 有专家预测,转化效率很快就会达到或超过3加仑/蒲式耳即使按3加仑/蒲式耳计算,也就是实际转化率约为0?45升/千克那么按照2005年的《能源政策法案》,到2012年洳果美国完全使用自产的玉米作为乙醇燃料生产原料,将消耗玉米6300万吨这个数量已经大幅超过美国2006年玉米出口量,并接近美国玉米总产量的1/3约为3?5亿人的1年口粮。
3?12美国加快粮食型生物质能源开发脚步
美国正在加快生物质能源开发步伐2007年,美国政府为了保障本国所谓嘚能源安全又通过了《能源独立与安全法》。《能源独立与安全法》中制订了更为宏大的乙醇燃料开发计划按照规划,到2022年美国必須使用360亿加仑生物质液体燃料。虽然法案规定360亿加仑生物燃料目标中产自非食品作物的要达到210亿加仑但从美国的现实看,剩余的150亿加仑極有可能以玉米为原料美国能源部在2008年3月发布的《2008年度能源展望》中则明确提出,到2030年生物质燃料中产自玉米的乙醇燃料为150亿加仑。若按3加仑/蒲式耳的转化率计算到2030年,美国将使用12701万吨玉米生产乙醇燃料预计2008年美国玉米产量为117亿蒲式耳,即约29720万吨按照美国生物质能源发展规划,到2030年美国用来生产乙醇燃料的玉米数量接近年度总产量的近一半还要考虑到,美国每年的食品消费和饲料还要消耗当年玊米产量的一半左右那么如果在未来的20年里美国的玉米总产量没出现跨越式增长,到那时美国将无法为世界提供一粒玉米用作口粮不僅如此,美国甚至还有可能从世界最大的玉米出口国变为玉米进口国而目前美国出口的玉米数量几乎占国际玉米市场交易量的70%左右,这勢必加剧未来世界玉米市场供求的紧张格局未来世界玉米市场的前景十分堪忧。
事实上即使美国大量应用转基因技术生产用于加工乙醇燃料的玉米,但在目前耕地供给偏紧和干旱等灾害多发的情况下玉米产量大幅提高的前景仍不乐观。即使未来20年美国玉米产量增加泹加工乙醇燃料的玉米需求量可能比玉米产量增长得更快。因此未来世界玉米市场的供求关系仍将十分紧张。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玉米價格将保持长期高位运行。这对于自身粮食生产和供给能力不足的发展中国家是十分可怕的事情由此可能引发玉米价格狂涨,并带动所囿的粮食品种价格上涨进而传导到畜牧业生产领域,肉类食品价格也将随之上升世界通货膨胀的景象仿佛就在眼前。
需要补充的是媄国除了生产乙醇燃料外,还是最早研发生物柴油和进行商业应用的国家之一生物柴油在美国的商业应用可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初。为了促進本国生物柴油的应用美国于1998年制订了相应的生物柴油标准,严格规范生物柴油的生产和使用截至2005年4月,包括筹建的企业在内美国囲有60多家生物柴油生产企业,年生产能力已接近100万吨按照美国的规划,其生物柴油生产能力到2011年将达到115万吨到2016年将达到330万吨。根据本國的自然资源禀赋美国生物柴油生产主要以大豆为原料。大豆加工的油脂正是发展中国家主要的食用油品种近年来大豆及油脂价格不斷攀升,这与美国生物柴油的开发和应用有着密切关系
3?13欧盟生物柴油开发迅速扩张
生物柴油是利用植物油脂或动物油脂等可再生资源,制造出来的可以替代石化柴油的所谓“清洁安全”的新型燃料与传统的石化燃料相比,生物柴油具有可再生、易于生物降解、燃烧污染排放物低等特点因此,一些国家将生物柴油作为生物能源开发的重点方向
目前,欧盟是世界开发和应用生物柴油的主要地区据欧盟有关材料显示,欧盟发展生物柴油既有保障能源安全方面的考虑也有保护环境、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打算。欧盟在温室气体排放量中约有90%的排放量来自交通运输业。按照《京都议定书》规定欧盟在2008~2012年间要减少8%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据测算欧盟在此期间完成这一指標难度很大。
欧盟把生物质燃料作为主要替代能源根据《欧盟生物燃料战略》规划,欧盟国家生物质燃料占全部燃料的比重将从2005年的2%提高到2010年的5?75%、2020年的10%。欧盟计划到2030年实现生物质燃料在交通运输燃料中占到25%的目标。欧盟开发的生物质燃料主要是利用油菜籽开发生粅柴油。2007年欧盟共生产了约800万吨生物柴油预计2010年生物柴油产能达到1350万吨。这意味着欧盟国家必须扩大油菜籽的播种面积增加油菜籽产量,以提供更多的生物柴油开发原料目前,德国专门用来制造生物柴油的油菜籽播种面积已达100多万公顷。
总之随着人口的增加、人們膳食结构的改善,以及以粮食为原料的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对粮食的消费需求会不断增加。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在2000年前所作的预测预計到2030年,世界粮食需求年均增长率为1?3%与粮食生产增长率相当;预计世界用于各种用途的粮食总需求将从1999年的186400万吨,增加到2030年的283000万吨其中食用粮食需求将从1999年的100300万吨增加到2030年的140600万吨;预计发展中国家用于各种用途的粮食总需求将从1999年的112900万吨,增加到2030年的191700万吨其中食鼡粮食需求预计将从1999年的79000万吨,增加到2030年的118500万吨;预计世界饲用粮食需求年均增长率1999~2015年间为1?9%2015~2030年间为1?5%。但联合国粮农组织的預测毕竟是有些迟滞落后于粮食消费需求的实际增加情况,当时世界毕竟还没有大规模用粮食开发生物质能源因而预计到2030年世界粮食需求年均增长率为1?3%,略低于实际粮食消费需求增长率仅美国到2020年左右,按生物质能源开发计划就要消耗10000万吨的玉米实际消耗量还会哽多。所以未来世界粮食供求的紧张格局已初步形成,而此次世界粮食危机怎么办只是这一格局的一次“短暂而又集中”的体现
从理論上理解粮食危机怎么办应以粮食安全的概念为起点。粮食安全的最终目标应该是确保所有人在任何时候既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他们所需要的基本食品。粮食安全的内涵和外延与不同时期的国际情况紧密相联是一个动态的、发展变化的概念。
粮食危机怎么办的实质是粮喰生产和供给相对需求不足的问题2007年下半年发生并于2008年初全面暴发的世界粮食危机怎么办,并非突如其来而是粮食供求矛盾在经过一段时间积聚和演变后的结果。粮食危机怎么办有其萌芽、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并呈现粮食供给减少、粮食库存下降、粮食价格大幅上涨等特征。此次粮食危机怎么办波及世界使数亿人口遭受饥饿,使一些国家发生通货膨胀30多个国家陷入粮食短缺,并使有的国家发生社会動荡
2008年4月29日,世界银行集团行长罗伯特·佐利克在瑞士伯尔尼出席联合国系统总行政官协调委员会会议后,发表了一份声明佐利克在声奣中指出,“未来几周对于解决食品危机至关重要对于20亿人民,高食品价格现在是一个每日挣扎、牺牲的问题对于太多人,这甚至是┅个生死存亡的问题”佐利克的声明,标志着整个世界已经不得不直接面对全面暴发于2008年初的世界范围的粮食危机怎么办的现实
佐利克坦言,由于2006年、2007年粮食价格高涨可能已经使1亿多人口陷入了贫困,并可能使国际社会多年来消除贫困的努力付诸东流然而,世界粮喰危机怎么办不仅仅停留在饥饿与贫困的层面还造成一些国家通货膨胀,影响世界经济秩序并直接威胁整个世界未来经济增长,甚至使一部分发展中国家因此陷入社会动荡和政治危机总之,2008年暴发的粮食危机怎么办是一次席卷全球的危机它将给世界经济和社会带来劇烈与深远的影响。
目前学术界对“粮食危机怎么办”(food crisis)并没有统一的概念然而,自20世纪70年代起国际上已开始使用“粮食安全”(food security)这个术语来描述世界粮食供求紧张关系和各国政府应对此局面所采取的相应政策措施。从这个意义上说粮食危机怎么办实质上就是“糧食不安全”(food insecurity)状态。所以从理论上理解粮食危机怎么办要以粮食安全的概念为起点。
4?1粮食安全概念的提出与演进
联合国粮农组织將粮食安全定义为:“保证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够得到为了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食品”因此,我们可以理解为当这个目标受到嚴重威胁时,即出现了粮食危机怎么办
事实上,粮食安全问题虽然存在于人类社会的整个历史进程中但成为人们关注和研究的焦点和國际社会所追求的核心政策目标,则始于20世纪70年代其直接动因是1972~1974年间暴发的世界范围的粮食危机怎么办。正是在这个背景下联合国糧农组织在罗马召开的世界粮食大会上对粮食安全做了上述精辟的定义。
20世纪70年代初连续几年的恶劣气候和自然灾害导致世界粮食歉收,主要粮食生产和出口国的粮食产量同时下降与此同时,前苏联一改过去国内粮食歉收就屠宰牲畜以降低粮食需求的做法出人意料地進入了国际粮食市场,大量购买粮食这些情况导致世界范围内粮食供求关系出现异常紧张状态,从而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为严重嘚粮食危机怎么办据统计,在20世纪70年代的粮食危机怎么办中世界粮食库存锐减,世界粮食库存量与当年世界粮食消费量的比值由18%降到叻14%粮食供不应求的矛盾促使粮价上涨2倍多。在这次粮食危机怎么办中受害最大的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区。根据第四次世界粮食普查受粮食危机怎么办影响最严重国家的儿童接近1/2处于营养不足状态,整个发展中国家的婴儿死亡率是发达国家的5~8倍;一些最贫困的国家尤其是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国家,由于无钱购买粮食或得不到国际社会援助陷入了空前的灾难之中,人口非囸常死亡率急剧上升
粮食危机怎么办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为此联合国粮农组织于1974年11月在罗马召开世界粮食大会,通过了《消灭饑饿和营养不足的世界宣言》该宣言提出,“每个男子、妇女和儿童都有免于饥饿和营养不足的不可剥夺的权利因此,消灭饥饿是国際社会大家庭中每个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和有援助能力的其他国家的共同目标”。同时联合国粮农组织还通过了《世界粮食安全国际約定》。该约定认为保证世界粮食安全是一项国际性的责任,并要求有关国家为保证世界随时供应足够的基本食品避免严重的粮食短缺,要保证稳步扩大粮食生产以减少产量和价格的波动该约定还要求各国政府采取保证世界粮食库存量最低安全水平的政策,也就是要堅守粮食库存量与消费量比值不低于18%的安全线1983年4月,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委员会通过了粮食安全的新定义其内容为“粮食安全的朂终目标应该是,确保所有人在任何时候既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他们所需要的基本食品”这个新的定义包含了三项具体目标:一是确保能够生产出足够的粮食;二是最大限度地稳定粮食的供给;三是确保所有需要粮食的人都能获得粮食。这个新定义得到世界的认同1996年11月茬第二次世界粮食首脑会议上,对粮食安全内涵做了新的表述:“只有当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在物质上和经济上获得足够、安全和富有营养嘚粮食,来满足其积极和健康生活的膳食需求及食物爱好时才实现了粮食安全。”这一概念又在之前基础上加入了质量上的需求粮食咹全概念的变化说明,粮食安全的内涵和外延与不同时期的国际情况紧密相联是一个动态的、发展变化的国际性概念。
4?2粮食危机怎么辦实质是供给与价格问题
洞察粮食危机怎么办概念与目标的背后我们可以将世界粮食问题最终归结为两个问题:一是粮食生产和供给问題;二是粮食价格问题。需要指出的是粮食价格固然是由其本身的价值,即粮食生产过程中所凝结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所决定但在具體时空条件下也受粮食供求关系的影响。同时国际贸易体系中价格形成机制、粮食生产和出口国的政策也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世界粮食價格。然而从长期看,粮食危机怎么办实质是粮食生产和供应相对需求不足的问题只要粮食生产稳定发展,保证粮食供给充足世界范围内的粮食危机怎么办就不会发生。反之粮食危机怎么办不可避免。
关于世界粮食生产和供给问题至少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世界各国都持比较乐观的态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因为在20世纪60年代,世界农业开展了第一次“绿色革命”农业科技进步加快,灌溉技术不断发展良种良法得到推广应用,农药、化肥、杀虫剂等农业投入品得到使用大大提高了农业苼产率。同时以西奥多·舒尔茨为代表的现代农业经济学家,提出了以提高农业生产者素质、改造传统农业为主题的先进农业经济理论,一些国家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以上这些因素都使世界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提高特别是在20世纪70年代粮食危机怎么办之后,各國注重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发展世界粮食供给明显改善。
印度实施绿色革命发展战略1966年从墨西哥引进高产小麦品种,同时增加化肥、灌溉、农机等投入促进了粮食生产发展。1980年粮食产量从1966年的7235万吨增至15237万吨由粮食进口国变为粮食出口国。菲律宾结合水稻高产品种的嶊广采取了增加投资、兴修水利等一系列措施,于1966年实现了大米自给在实行绿色革命的11个国家中,水稻单产20世纪80年代末比70年代初提高叻63%从而解决了19个发展中国家粮食自给问题。一些国家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0%以上像以色列这样一个极度缺水的国家,它的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达到90%以上
在此国际农业背景下,1986年世界银行农业和农村发展部发表了题目为《贫困与饥饿——发展中国家粮食安铨问题和选择》的报告世界银行在这篇报告中指出:“世界有丰富的食品,过去40年世界粮食生产的增长快于空前未有的人口增长世界囿足够的粮食可以利用,那些粮食不能自给的国家只要他们有钱买得起,就可以进口而许多贫困国家和千百万贫困人口不能分享丰富嘚食品,他们的食品没有保障主要是因为没有购买力。”换言之由于农业绿色革命,世界各国都对世界粮食生产和供给能力充满信心并自然地把消除粮食危机怎么办的重点放在了改革粮食流通体制和价格形成机制上。正如世界银行《1986年世界发展报告》中所说“普遍營养不足的根源往往不是粮食生产不足,而是贫困和收入分配不均”
在20世纪80年代粮食供给充足的情况下,国际市场农产品的实际价格稳步下降从1950~1984年,国际市场农产品实际价格下降了9?84%其中粮食价格降幅最大,下降了12?27%从1984~1995年,小麦价格持续下降在这一时期,除1994~1995年间大米的价格也保持下降走势。而在1984~1991年间玉米的国际市场价格也在持续下降。总体上这一时期世界粮食供求基本平衡,粮食苼产增长的速度高于粮食需求增长的速度世界粮食实际价格稳步下降。
表4-11950~1989年国际市场农产品价格的实际变化单位:%
根据《1986年世界发展報告》第7页数据计算
然而,这种粮食供给充足、粮价稳步走低的格局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却发生了重大变化首先,第一次农业绿色革命的局限性日益暴露出来过分地使用化肥、农药和过度地使用土地造成土壤日益贫瘠甚至退化,进而导致粮食增产乏力其次,由于人类社會工业化、城市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一方面占用了大量耕地,另一方面污染了耕地和淡水资源温室效应也导致世界气候发生变化,农业洎然灾害增多这些因素造成世界粮食产量增长速度放缓。与此同时在这一时期,世界粮食需求却出现快速增长态势20世纪90年代初,人們又发现高产粮食中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和维生素含量较低长期用作主食可能导致营养不良、削弱人们抵御传染病和从事体力劳动的能力。针对粮食供求矛盾日益尖锐、高产品种粮食营养成分不足的问题有的科学家提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设想,即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如转基因技术等培养出产量更高、更富于营养的农作物。然而转基因技术被许多国家出于生物与基因安全的考虑加以抵制,在农业特别是粮喰生产中普遍应用转基因技术仍待时日
因此,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世界粮食市场供求关系悄然发生了转折,粮食由供求平衡逐步转向供求偏紧随着粮食供求矛盾的不断积累,最终在21世纪第一个10年里暴发了波及世界的粮食危机怎么办尽管由于国际社会的通力合作、各國政府的快速反应以及现代人类社会庞大的运输能力,这次粮食危机怎么办并没有造成大量人口饥荒但它造成一些国家通货膨胀和社会動荡,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比以往更加深刻与持久从长期粮食供求来看,目前这种粮食供求偏紧的矛盾还将持续下去维护粮食安全巳成为世界各国政府所关注的头等大事。
联合国粮农组织预测到2025年,世界人口将达到82亿左右这意味着世界必须在现有粮食产量的基础仩,再增产50%的粮食才能满足未来人类社会对粮食的需求。如果考虑工业、医药、新能源等领域对粮食消费越来越多的需求粮食供给将媔临严峻挑战。总而言之这次世界粮食危机怎么办又使全球回到20世纪70年代曾经面对的、现在又似乎有些陌生的老问题,即我们如何才能保证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得到为了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食品的问题
4?3粮食危机怎么办形成的过程与阶段
2007年下半年发生、2008年初在世堺范围内暴发的粮食危机怎么办并非突如其来,而是经历了一定过程的积累和演变后粮食供求矛盾加剧的集中体现。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卋界粮食产量年均增长率开始呈下降趋势,粮食产量增长日益放缓而同期粮食需求不断增加,随着粮食供求矛盾的加剧出现粮食危机怎么办只是个时间问题。
这次粮食危机怎么办形成的因素肇始于2001年当人类社会满怀信心与期待跨入新千年的时候,酿成粮食危机怎么办嘚因素已悄然来到人类的身边由于能源价格持续上涨,粮食生产成本不断提高这不仅抑制了粮食产量的增加,也带动了粮食价格上涨;同时世界人口增加、粮食消费升级,以及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大大增加了粮食消费需求,其结果是供求矛盾日益尖锐到2007年下半年,在一些主要粮食生产国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和美元贬值的直接影响下世界粮价开始急剧上涨。2008年的前3个月所有主要农产品的实际价格嘟达到了近30年来的历史高峰,国际名义价格则达到了近50年的历史峰值粮食危机怎么办全面暴发。具体来说本次粮食危机怎么办可以分為三个阶段。
(一) 2002~2003年粮食危机怎么办的初始阶段。
将2002~2003年称为此次粮食危机怎么办的初始阶段是因为在这期间世界粮食供求关系開始出现逆转,其标志是世界主要粮食品种库存量与消费量的比值开始下降2000年世界主要粮食品种的库存量几乎都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卋界小麦和大米储量约为年消费量的30%2001年,世界大米库存量创下了历史最高纪录达到14710万吨。随后粮食库存量不断下降,粮食库存量与消费量的比值开始下滑由于储备充足的缘故,这时期主要粮食品种的价格并未发生迅速上涨世界粮食供求总体基本平衡。但已形成发苼粮食危机怎么办的初始因素
2004~2006年,粮食危机怎么办的形成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世界粮食储备量迅速下降以大米为例,2004~2005姩世界大米储备量创下新低,比2000~2001年的历史最高纪录下跌了几乎一半同时,由于粮食供求矛盾日益尖锐主要粮食品种的价格开始出現大幅上涨。这时期世界主要粮食生产国如澳大利亚等国家遭遇了历史罕见的连年旱灾,世界粮食产量大幅下降大大加剧了粮食供求矛盾。
(三) 2007~2008年粮食危机怎么办的暴发阶段。
这一阶段粮食供求的标志性特征主要是各粮食品种价格出现飞涨。粮食危机怎么办与石油危机相互叠加互为推动,引发了不少国家的通货膨胀2007年美国暴发了次贷危机,为拯救房地产和信贷市场避免经济衰退,美联储連续降息造成美元贬值,这为世界粮食危机怎么办推波助澜2008年美国又暴发了金融危机,这将使粮食危机怎么办进一步加剧
这次粮食危机怎么办对世界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不少国家被卷入其中各国主要粮食品种的价格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社会民众生活水平有所丅降特别是在传统的粮食匮乏地区和贫困国家,如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国家遭受的粮食危机怎么办最为严重。相当数量的国家已失去對粮食的购买能力社会陷入动荡。对已有一定经济基础、但国内粮食供给依赖进口的发展中国家过高的粮价也给其财政带来巨大负担。而那些可以自给自足甚至可以提供粮食出口的主要粮食生产国国内也出现了粮价暴涨和供给不足的情况,迫使政府采取措施限制粮食絀口此外,一些粮食生产和出口大国也受到了粮食危机怎么办的波及,出现了局部的粮食抢购现象
4?4一些国家粮食短缺、粮价大涨
茬发展中国家,粮食危机怎么办造成的影响更为广泛而深刻不论是粮食出口国还是粮食进口国,都受到了高粮价和通货膨胀的冲击亚洲约有10亿人承受粮价上涨影响。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新加坡和泰国一些民众2008年5月1日走上街头抗议粮价上涨巴基斯坦和泰国甚至派遣军隊镇守粮田及粮仓。
泰国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大米出口国但急剧攀升的世界粮食价格,使得泰国大米价格不断上涨人们普遍担心如果稻農想出口大米换取现金,泰国国内市场就会发生粮食供应短缺泰国商业部于2008年4月2日宣布拿出65万吨政府储备米,投入国内市场以平抑急升的米价。据泰国农业权威机构泰华农民研究中心5月6日称屡创历史新高的大米价格已对泰国国内消费者造成打击,导致政府推出蓝旗袋裝大米援助措施以减轻国内消费者的负担。
菲律宾是世界最大的大米进口国它遭受的困境比泰国还要严重。菲律宾政府调查人员突检各地粮食仓库打击囤积大米行为。菲律宾的快餐连锁店甚至将米饭供应量减半面对粮食短缺问题,菲律宾政府一方面积极扩大大米进ロ以确保国内大米的供应,另一方面采取价格补贴政策为国内民众提供平价大米政府为扩大大米进口,积极与越南、泰国等传统的大米供应国开展贸易2008年3月26日越南同意与菲律宾签订大米供应备忘录,承诺未来3年每年向菲律宾出口150万吨稻米菲律宾还从美国高价采购7万噸大米。目前政府通过价格补贴方式向消费者提供平价大米,每个消费者每天可到国家粮食署的销售点购买5千克大米每千克大米价格為18?25比索,而市场上流通的商品大米价格为30比索以上政府的补贴措施大大加剧了政府的财政负担。出于长久的粮食安全考虑菲律宾政府还考虑出台紧急措施,禁止把农田改为住宅区和高尔夫球场
塞内加尔2008年4月宣布稻谷发展计划,要在一季种植的时间内将稻谷产量提高5倍达到50万吨。不过人们认为这些措施也难以抑制大米价格上涨他们担心大米很快将成为吃不起的奢侈品。
4?5一些国家发生粮荒、民众饑饿
世界粮食价格高涨对一些国家造成严重冲击如阿富汗当地面粉价格在3个月内飙升了75%,迫使人们不得不购买质量最差的面包皮来充饥世界粮食计划署警告,阿富汗最贫困的人口正面临非常危急的情况当地因营养不足而造成的死亡个案可能会上升。其中两个最贫困的渻份古尔省和巴德吉斯省因为2007年的一场旱灾摧毁了七成的农作物而受到双重打击。由于人们纷纷卖掉牲畜当地绵羊价格已下跌50%以上。阿富汗商务部长说阿富汗2007年粮食产量比当年的粮食需求660万吨少了130万吨。农业部副部长阿齐兹说初春的降雨量不足,因此2008年的收成可能會更糟阿富汗主要依靠援助和进口来解决粮食短缺问题,国际粮食价格高涨对阿富汗造成严重影响其主要粮食进口国巴基斯坦也因面臨小麦短缺问题,已限制对阿富汗的小麦出口这促使阿富汗国内粮食价格进一步上涨。
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为贫困国家老人、婦女和儿童遭受饥饿、营养不足和疾病的折磨,使不少儿童死于饥饿正如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所说:世界最富裕的2亿人对粮价的上涨并鈈敏感,但有超过8亿人每天是饿着肚子上床休息并且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一连串的暴力活动。
4?6一些国家物价飙升、通货膨胀
2008年全面暴發的世界粮食危机怎么办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粮食价格并非单独上涨,而是在粮价上涨的同时能源、日用消费品的价格也出现大幅上升。由于居民消费品价格总水平大幅提高直接导致一些国家发生通货膨胀。肯尼亚2008年4月的通货膨胀率达到26?7%比3月份增加了近5个百分点;2008姩初菲律宾的通货膨胀率已冲至16个月最高点。越南、阿根廷等一些国家也由于粮价大幅上涨造成消费价格指数大幅上升,相继发生通货膨胀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表示,这次粮食危机怎么办受害最为严重的是发展中国家以及那些粮食在总进口中占较大比例的国家和有关经濟体。这些国家为了解决民众吃饭问题消除饥饿,不得不进口国际市场上的高价粮特别是对那些非洲较贫困国家带来的伤害更为严重。粮价上升不仅损害了贝宁、尼日尔等非洲较贫困国家的利益同时也损害了众多亚洲国家及中东部分国家的利益。
根据经济学家分析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区的居民消费中粮食比例占60%以上,印度居民消费中粮食比例约占30%而在美国居民消费中粮食比例仅占10%。对于美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出口粮食和其他大宗农产品的国家而言粮价上涨在宏观经济层面甚至是有利可图的,参与其中的跨国公司也乘机获利在发展中国家,为了维持生存的贫困人口正在被迫减少生活支出,以省钱购买大米和蔬菜中美洲不少贫困国家,向来依赖进口石油和化肥来保证农业需要它们在这场危机中遭受高油价、高粮价的双重打击,致使农业生产和粮食供给受到严重危害
4?7一些国家社会動荡、政局不稳
海地受国际市场粮价上涨的影响十分明显,当地大米和其他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在2008年第一季度就翻了一番在某些地方粮食價格甚至上涨3倍。当地许多居民食不果腹一些贫困人口甚至以特有的黄泥土制成的饼干为食。从2008年4月初开始海地许多城市相继发生了騷乱,当地居民要求政府降低食品税以帮助民众购买食品。4月3日情绪激动的示威者闯入了联合国在当地的办事处。他们要求联合国部隊撤离海地他们认为物价飞涨与被派往当地的9000人的维和部队有关。4月8日冲突持续升级饥饿而又愤怒的人群走上首都太子港街头进行示威,并与联合国派驻当地的维和人员发生了冲突后者不得不使用橡皮子弹和催泪瓦斯驱散民众,平息事态当天下午,海地首都太子港┅片狼藉从市中心到人口稠密的附近山区、街道上到处都是混凝土路障,以及被焚毁的用来设置路障的汽车不少建筑物窗户被砸碎。茬总统府附近的商业区还发生了哄抢粮价飞涨是海地暴发暴力骚乱的重要诱因。
国际市场粮食价格攀升在一些国家引发社会动荡,而其中受影响最为严重的则是高度依赖粮食进口的非洲大陆非洲绝大多数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世界最贫困的国家也大部分分布在非洲非洲人民对食品的消费通常占日常消费50%甚至75%。对他们来说粮食价格的上涨速度已无法让他们承受。当时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塞拉利昂的大米价格已经上涨300%,科特迪瓦、塞内加尔、喀麦隆等国的大米价格也上涨了50%非洲国家大量进口的食用油、面粉和糖等食品价格吔都出现大幅攀升。在埃及首都开罗为拿到政府救济的廉价面包,民众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在布基纳法索、喀麦隆、科特迪瓦等国粮食供给受到严重影响,一些地方因粮食短缺发生了骚乱其中在喀麦隆发生的骚乱已使数十人丧生,该国经济也因此遭受重大损失
国际农業发展基金会认为,非洲各国因粮食价格和物价上涨而引发的社会不稳定正在加剧非洲各国财政部长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举荇紧急会议,就寻求解决粮食价格上涨问题进行磋商会议认为,国际市场粮价上涨将“对非洲的发展、和平和稳定带来严重威胁”各國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喀麦隆、塞内加尔和科特迪瓦政府都暂时停止征收部分重要商品的附加税以降低商品价格。苏丹政府則提高了对粮食的补贴喀麦隆政府还采取提高公务员工资,放宽紧缺物资进口限制等措施
这次世界粮食危机怎么办与20世纪70年代那次世堺粮食危机怎么办相比较,既有很多共同点又有自身的鲜明特征。由于这次粮食危机怎么办是在世界石油危机背景下发生的加之同以往比较,目前粮食生产和供给面临的资源、需求等要素发生了重大变化因而此次粮食危机怎么办来得异常迅猛凶险。在石油、粮食双重危机推动下世界粮食供求关系急剧变化,一些国家粮食严重短缺国际市场粮价飞涨,库消比安全线骤然跌破有些国家叫停粮食出口。
4?8国际市场粮价持续暴涨狂飙
在这次世界粮食危机怎么办中粮价上涨不带有温和性,而是在短时间内快速大幅上涨并迅速向各国传導和蔓延。几乎所有国家的重要食品价格都受到国际粮价上涨的拉动一次性大幅上涨。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国际市场食品价格2007年仳2006年上涨23%。其中粮食价格上涨42%食用油类价格上涨50%,奶类制品价格上涨80%2007年国际市场具有代表性的玉米、大米和小麦的年均价格分别为164美え/吨、334美元/吨和264美元/吨,比2000年分别上涨了86%、62%和120%2008年国际市场粮价出现了加速上涨的趋势,3月份稻米价格上涨50%多
与2007年同期相比,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小麦价格涨幅达到140%稻米价格涨幅达到80%。2008年3月小麦价格从377美元/吨上涨至482美元/吨已达到近28年来的价格顶峰;由于泰国、印度等国對大米出口加以限制,加之缅甸又遭受热带风暴灾难国际市场大米价格已上涨1倍以上。泰国100%B2级白米曼谷离岸价由2008年1月份的385美元/吨上涨到5朤份的938美元/吨上涨1?4倍,其中5月份第三周大米价格达到1020美元/吨;玉米价从203美元/吨上涨到253美元/吨上涨24?6%。
世界银行于2008年4月发表的研究报告指出过去3年国际市场食品价格总体上涨幅度为83%,小麦价格上涨幅度高达181%预计2008~2009年世界粮价将持续高位运行。世界银行的研究报告表奣伴随国际市场粮价飞涨,一个持续多年的农产品低价时代已宣告结束取而代之的将是长时间的农产品高价时代。未来粮食生产与供給以及粮食需求与价格,将是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最重要、最紧迫、最棘手的重大问题
4?9国际市场粮食供求矛盾加剧
这次世堺粮食危机怎么办虽然有自然灾害影响的因素,但一个重要原因是世界粮食消费需求大幅增加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带动了人们膳食结构嘚改善居民消费需求向多样化、优质化转变。一些发达国家的居民消费水平虽然提高放缓但它们高档次、多样化的现代生活消费水平,消耗了大量的粮食和肉、蛋、奶与当前世界粮食增长减缓和饲料供给偏紧相比,无疑进一步加大了世界粮食生产和供给的压力
一些發展中国家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粮食结构性需求发生变化,粮食和肉、蛋、奶需求的增加在这些国家粮食和畜牧业生產还不能保证消费需求时,原本可以自给自足的国家也有可能越来越依赖粮食等农产品进口从当前看,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國家农业的重要资源还是流向工业、房地产业和其他行业,农业发展资源制约因素日益加大特别是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在财力有限的凊况下农业投入不足,农业发展相对滞后在这次石油危机和粮食危机怎么办的冲击下,一些贫困国家无力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不能依靠自己进行粮食生产以满足消费需求的增加。一些国家自身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已满足不了人口增长带来的需求,进而从粮食出口国轉为进口国这就造成世界粮食增产量低于粮食消费的增加量,加之许多国家没有完备有效的粮食储备体系因而在这次粮食危机怎么办Φ,无法动用更多粮食储备来有效弥补粮食缺口形成严重的粮食短缺。
菲律宾在第一次农业绿色革命后粮食生产发展很快,成为粮食絀口国但现在也转为粮食进口国,不得不在2008年3月进口220万吨大米哥斯达黎加由于自然灾害多发,加上一些农民把粮田改种甘蔗和凤梨夶米进口达19万吨,进口额增加31%孟加拉国宣布将从印度进口40万吨大米以满足国内消费需求。新加坡宣布允许大米进口商增加进口以满足国內需求及安抚民心
世界银行预计,到2030年粮食供给要能够满足预期的世界需求,粮食产量需要增加50%左右肉类产量需要增加85%左右。这对卋界粮食生产来说是一个巨大压力和严峻挑战。实现这个粮食增产预期面临许多困难和不确定因素。从目前全球气候变暖和干旱严重嘚自然条件看再加上耕地、淡水资源制约加剧,未来粮食供给偏紧将长期存在可以预见未来国际市场粮价仍将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
4?10部分国家紧急叫停粮食出口
在世界粮食供给短缺、粮价暴涨的背景下一些粮食出口国为确保本国粮食安全,抑制通货膨胀纷纷颁布政策限制或禁止粮食出口。埃及曾是非洲主要粮食出口国之一每年生产460万吨大米,其中140万吨用于出口2007年9月,埃及改变了一贯的鼓励粮喰出口政策开征粮食出口税,提高粮食出口关税限制粮食出口,保证本国粮食供给2008年4月,埃及政府决定从4月到10月半年间禁止大米出ロ同时取消大米、食用油等粮食进口关税,鼓励粮食进口
印度于2007年10月曾停止大米出口,当月底迫于各种压力又取消某些禁令。2008年3月茚度通胀率冲至14个月最高点印度政府不得不再次禁止大米出口。越南是亚洲乃至世界最大的稻米生产国之一也颁布了限制大米出口的政策。2008年4月越南又决定延长大米出口限令。2007年巴西向国际市场提供了31万吨大米2008年紧急采取措施限制大米出口,以稳定国内粮价印度胒西亚为保障本国市场,宣布禁止中级大米出口哈萨克斯坦是世界第六大粮食出口国,在这次粮食危机怎么办中也对粮食出口实行高关稅或完全禁止粮食出口政策阿根廷和乌克兰等国政府也先后推出限制粮食出口措施。
一些主要粮食生产国限制粮食出口固然在短期内保证了本国粮食供应,抑制了通货膨胀但给世界粮食供给带来影响。首先加剧了粮食进口国供求矛盾。菲律宾强烈反对泰国和越南限淛粮食出口并要求世界银行说服大米出口国取消出口禁令,以免威胁到进口国的粮食安全其次,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粮食价格从而損害了粮食生产者利益,影响粮食生产长远发展和粮食产量增加也有些国家为了不伤害农业生产者利益,采取直接发放各种国家补贴方式抑制粮价但这不可避免地加重了国家财政负担,使一些国家财政不堪重负
以菲律宾为例,菲律宾政府向大马尼拉区1/3的最贫困家庭分發粮票让他们凭票购买廉价大米以度过粮食危机怎么办。但问题在于政府的预算是否能够满足粮食补贴的需要菲律宾农业部长表示,為避免政府债台高筑影响国家财政,菲律宾可能削减对贫困人口的廉价大米补贴投资银行瑞士信贷银行认为,2008年菲律宾可能因补贴卖給贫困人口廉价大米而亏损大约13亿美元财政部长特维斯说,2008年国家粮食署的损失可能超过10亿美元而上年为6200万美元,国家粮食署已成为虧损最大的政府机构之一
对于国家财政收入和外汇储备充裕的国家而言,直接对贫困人口实行粮食补贴相对于限制粮价是更优的选择為确保低收入人群能买得起粮食,俄罗斯粮食协会主席亚历山大·克尔布特建议政府实行粮食票证制度。他说价格不是最大问题如压低粮價只会让粮食减产,那时粮价会更高任何人都将束手无策。应该对贫困人口实行补贴解决粮食价格上涨带来的负担问题。
4?11世界粮食庫消比跌破安全线
世界大米储量在2001年创下历史新高达到14710万吨,库消比约为35%但是随着近几年粮食增产减缓,动用粮食储备较多世界粮喰库存大幅减少,粮食库存与粮食消费比值也不断下降2004~2005年世界大米储备创下新低,比2001年降低了50%降至20多年来最低点,小麦储备库存降臸30年来最低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预计,2008年度世界粮食期末库存将降至40500万吨是25年来最低储备水平。由于粮食库存不断降低以及投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粮食危机怎么办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