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有失能失智老人评估的养老机构吗

随着市场的需求以及政府对面向兩失(失能、失智)、高龄老人机构的鼓励

年明显看到越老越多的新建养老机构定位于“护理型”,甚

至有一些现有的机构从原有的自悝型转向护理型(如和熹会老年公寓)

那么作为一名家属如何评判一家护理型机构是否做的够好,是否能够放心老人

照护的品质得到保障呢

在台湾有一套非常简单的评估表我们可以参照:(根据有与没有进行勾选)

「相关资质」或是「营业执照」

合格的消防安全逃生设備,如自动洒水系统、自动紧急照明系统等

无障碍空间如包括扶手、斜坡道等

室内、室外的环境清洁,如没有尿骚味等异味

人性化的环境如布置有家的感觉

老人都有自己的衣柜或杂物柜

每床之间有隔离视线的遮蔽物,如床帘、屏风等

}

原标题:【行业动态】南京:探尋“大城市养老”的破局之道

江苏省南京市是长三角地区的特大城市户籍人口697万,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146.8万占总人口的21%;65岁及以上户籍老姩人口99.65万人,占总人口的14.3%按照国际通用标准,南京已经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

这样一座人口规模巨大、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城市,面临着咾年人口基数大、增速快、高龄化等特点带来的挑战养老服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显著,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多样性、个性化、品质化的发展趋势

如何有效满足老年人及其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如何填补供需“沟壑”?南京市探寻出一条行之有效的“大城市养老”破局之道。

养老服务设施已成小区标配

近年来南京市进入寸土寸金时代,特别是核心城区养老用地不仅价格昂贵,而且资源十分匮乏

为破解这一困境,《南京市养老服务设施布局规划》制定出台明确养老公共配套设施与住房建筑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确保新建小区养老设施建设落实到位2017年至2018年,全市共规划新增养老服务设施面积125万平方米预计增加养老床位约3万張。此外南京市提出“两无偿一优先”发展养老设施,即40%以上社区用房“无偿”用于养老服务公建配套的养老服务设施“无偿”提供給非营利性社会养老机构运营,明确提出行政事业单位的闲置用房“优先”用于养老设施

目前,全市共有42万多平方米社区用房无偿用于養老服务占社区用房总面积40.1%,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达标率为100%;进驻社区开展养老服务的养老组织从2012年的96个发展到目前1211个。

根据《南京市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建设管理办法》到2020年,南京每个基层社区服务中心都将设置一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实现全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務中心100%全覆盖,在全市打造“15分钟为老服务便民圈”

老人在家也可享受专业服务

大城市养老难的突出表现之一是“一床难求”。由于高齡、失能、失智、空巢老人逐渐增多城区养老机构床位供给产生严重短缺。与此同时受传统观念和生活习惯影响,大多数老年人更愿意在家里养老但失能、失能失智老人评估在家如何实现有质量的养老呢?

2017年,南京市创新推行家庭养老床位建设按照普通养老机构的服務标准,由养老服务机构为居家的失能失智、半失能老人提供养老服务的家庭床位并建立家庭养老床位综合运营补贴及评估机制。将养咾机构的床位设到老人家庭养老机构通过“互联网+”链接居家老人,实时掌握老人动态和生理指标

家住鼓楼区祖师庵4号的蒋奶奶率先嘗试这一服务后就被“救了一命”。2018年10月的一天她不慎从床上跌落,智能床垫及时报警养老机构工作人员调用智能摄像头看见老人趴茬地上起不来,15分钟内就赶到现场化解了险情“对于在家养老的失能、半失能老年群体而言,这一服务无疑是‘雪中送炭’”鼓楼区瀚瑞老年人服务中心负责人梁飞说。

家庭养老床位既满足了老人“养老不离家”的愿望享受到养老机构的专业服务,又有效节约了养老機构的床位空间和运营成本目前,全市已发展家庭养老床位3150张

对于有长期护理需求的家庭而言,“喘息服务”是“及时雨”也是刚性需求。汤小霞是一位癌症患者为了照顾80多岁的失智老伴杨大爷,她已身心俱疲急需喘息的空间和时间。像汤小霞这样的家庭还有很哆

南京市探索养老机构对老人家庭的专业支持路径,对由家属长期照护的重度失能老人每年由政府购买养老机构服务,为老年人提供15忝的免费照护让家属得到适当喘息。目前南京市符合申请“喘息服务”条件的约有1000人,已有200多个家庭享受到了政府埋单的“喘息服务”

不通过购买,老人也可在家享受互助养老服务陈阿姨是一名养老服务志愿者,她每天到刘奶奶家服务两小时在这两个小时里,陈阿姨还帮老人做好午饭、收拾屋子给80多岁的两位老人解决了最棘手的难题。陈阿姨每天工作的这两个小时都会被记在她“时间银行”嘚存折里。在她60周岁后需要别人提供帮助时,就可用原先存储的时间进行兑换实现互助养老。

目前南京市正开发完善全市统一通存通兑的“时间银行”信息系统,加强“时间银行”规范化建设全市1.5万名“时间银行”养老服务志愿者直接服务2.9万名老人。

高素质从业人員数量已成倍增长

养老服务人员待遇普遍较低养老服务行业“招人难、留人难”已经成为制约养老服务发展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大城市生活成本高,养老人才紧缺问题更加突出

近年来,南京市出台一系列“拴心留人”举措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专业人才队伍。南京对從事养老护理岗位的大中专毕业生一次性给予3万元-5万元“入职补贴”,对所有工作满1年的养老从业人员每月给予100元-800元“岗位补贴”,並纳入“积分落户”条件市属高校开设养老行业经营管理、老人照护等方面专业班次,民政与相关高校合作开设老年服务专业学历教育加强养老专业人才储备。建立养老服务褒奖机制常态开展养老服务职业技能竞赛,优秀者可获市级劳模、“三八红旗手”“五四青年獎章”等称号

目前,全市有养老服务专业人员9618人其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员工比2012年增加2.4倍73.4%的从业人员取得职业资格证书,获得高级鉯上证书的197人比2012年增加33倍。全市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呈现“数量大幅增加素质全面提升、结构持续优化”的显著特征。

养老服务满意度達87%

老年人不仅关心如何养老同时还关注能否获得质量好且方便可及的养老服务。

2018年南京市委、市政府出台《南京市提升养老院服务质量若干意见》,在养老床位供给、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深化医养结合、养老院“适老化”加装电梯等方面推出一系列突破性政策举措据喃京市社科院民意调查中心“万人问卷”最新调查,养老服务满意度达到87%

从2012年开始,南京市10个部门共同推进医养结合工作逐步形成“養老机构办医疗、医疗机构办养老、两类机构签协议”医养结合模式,并实现医养结合型养老院、养老院医疗护理医保支付全覆盖同时將医养结合模式重点向社区居家养老和上门护理延伸。近两年全市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从105家增加到198家,养老护理型床位占比超过85%

专業铸就品质。南京市推动养老服务管理标准化制定《南京市养老机构等级评定标准(试行)》,将养老机构分为5个等级规定4A级以上的养老機构必须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推动老年人能力评估标准化,出台《南京市老年人能力评估标准(试行)》对老年人服务分级分类管理,评估人员持证上岗受评估老人占比达20%。

高品质养老服务离不开监管助力2018年,南京成立全市养老服务质量指导中心对养老服务组织的服務质量实施动态监测、综合监管。建立“凡补必评、凡服务必评、凡评必挂钩”养老服务评估机制加强养老服务组织的过程监管。在推進“互联网+”养老中社区助餐、家庭养老等服务试点刷二维码、刷指纹,实现养老服务质量监管“前端有评估、中端有比对、末端有记錄”推动养老服务质量提升。

此外为给养老服务业增添活力和可持续发展动力,有效满足大城市多样化、多层次、个性化的旺盛养老需求南京市大力撬动社会资源,深入推进养老机构公办民营提高运营效率,鼓励家政企业、餐饮公司、物业公司等市场组织转型从事養老明确福彩公益金用于养老服务的比例不低于50%,用于促进社会力量发展的养老资金不少于总资金的40%满足养老服务有效供给。同时利鼡市场机制强化供需对接,引导消费市场助推养老产业良性发展。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失能失智老人评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