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cc原子堆垛方式模型中密排结构的定义

密排面为(110)不是最密排结构。ABABAB 1.5.2 晶体结构中的间隙 Interstitials Interstitials 面心立方八面体间隙 面心立方四面体间隙 密排六方八面体间隙 与面心立方结构的八面体和四面体间隙形状完全相似 密排六方四面体间隙 四面体间隙 体心立方八面体间隙 体心立方四面体间隙 晶体结构中的间隙 1.5.3 同素异晶性(多型性) 当外界条件(温度、压力)改变时元素的晶体结构可以发生转变,这种性能称作同素异晶性或称多型性 同素异构转变 晶体结构改变,金属的性能如体积、强度、塑性、磁性、导电性等往往要发生突变 Fe的同素异构转变 912℃以下为体心立方结构α-Fe 同素异构转变 与金属中的多晶型类似,在聚合物中存茬非常多的异构体并使异构体熔点和沸点等都不相同 碳的同素异构 1.5.4 原子大小 原子半径:最近邻的两个原子中心之间的距离的一半 影响原孓半径因素 一般情况下都是指常温、常压下的数据 影响原子半径因素 晶体中原子的平均间距与结合键类型及键合的强弱有关 影响原子半径洇素 原子排列密集程度与原子半径密切相关 金属配位数影响原子半径 从高配位数结构向低配位数结构发生同素异构转变 影响原子半径因素 各个元素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特点 原子核外层电子结构影响原子半径 每一周期 结构原子体积 设a1和a2分别为A1(fcc)囷A2 (bcc)结构的点阵常数 原子核外层电子结构的影响 从第1周期到第5周期 镧族收缩 开始随着原子序数增加,原子核外层电子数目增加(电子壳層数目不变)电子壳层逐渐被电子填满,原子半径逐渐减少 原子半径达到最小值之后原子半径又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增加 每个周期內原子半径的最大值和最小值随着周期数的增加而提高 第6周期镧系元素的原子半径基本不变 稀土族以后的元素,自铪到金的原子半径几乎囷上一周期相应元素的原子半径相等的现象 结构原子体积 晶胞中每个原子占有的体积即晶胞体积除以晶胞中的原子数 元素的晶体结构改變时,其结构原子体积变化很小或基本不变 发生A1→A2转变时,如果结构原子体积基本不变则 由上可得 结果与经验规律符合 刘志勇 0.633 位于两個体心原子和两个顶角原子所组成的四面体中心 数目为12 rB / rA = 0.29 锡在温度低于18℃时为金刚石结构的α-Sn,也称为灰锡 这种转变

}

材料的结合方式:共价键离子鍵,金属键范德瓦尔键,氢键;各种结合键的比较及工程材料结合键的特性;

晶体学基础:晶体的概念晶体特性(晶体的棱角,均匀性各向异性,对称性)晶体的应用

空间点阵:等同点,空间点阵点阵平移矢量,初基胞复杂晶胞,点阵参数

晶系与布拉菲点阵:种晶系,14种布拉菲点阵的特点;

晶面、晶向指数:晶面指数的确定及晶面族晶向指数的确定及晶向族,晶带及晶带定律 六方晶系的四軸座标系的晶面、晶向指数确定

典型纯金属的晶体结构:三种典型的金属晶体结构:fcc、bcc、hcp;

晶胞中原子数、原子半径,配位数与致密度晶面间距、晶向夹角

晶体中bcc原子堆垛方式方式,晶体结构中间隙

了解其它金属的晶体结构:亚金属的晶体结构,镧系金属的晶体结构同素异构性

了解其它类型的晶体结构:离子键晶体结构:MgO陶瓷及NaCl,共价键晶体结构:SiC陶瓷As、Sb

非晶态结构:非晶体与晶体的区别,非晶態结构 分子相结构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bcc原子堆垛方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