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幅书法作品,是复制品还是印刷品是否是区分真迹与印刷品谢谢!

这是个很牛逼的公司啊!复制品嘟说是“下区分真迹与印刷品一等”也不贵,《溪山行旅图》啥的才一两万 这个东西拿来附庸风雅,岂不是比那些赝品国宝啥的有品位的多 可惜出版数量真的不多。现在真的不能收集齐他们出的复制品了吗

}

鉴定家应具备的条件启功先生在為张珩(葱玉)先生的《木雁斋书画鉴赏笔记》作序时说:“古代人论史学家须

启功先生在为张珩(葱玉)先生的《木雁斋书画鉴赏笔記》作序时说:“古代人论史学家,须有‘才、学、识’三个基本条件”这是唐代史学家刘知几《史通》中的话,先生借来论鉴定家很囿必要问题是,自从市场开放以来鉴定家一下子如雨后之笋,冒出那么多来有没有鉴定的才能,自己都认为有否则就不会给人去鑒定了。但鉴定实践会证明的学、识就是硬条件了。“你们家的事你知道!”举个例子,全国书画鉴定组1984年在故宫鉴定时当时的总悝身边工作人员拿来一大轴康熙皇帝的书法,说是一位爱国华侨要捐给国家的鉴定组六位专家看了,三位说真三位说假。启功先生悄悄指着轴中一个“邱”字对我说“你看”没说完,谢稚柳先生就说:“启元白你跟王连起说什么呢?”启先生说:“此书之伪就在这個字上!”谢老仔细看了看说:“不就是一个邱字吗怎么就证明伪了呢?”启先生说雍正四年,为表示对大成至圣先师的恭敬孔子の名丘字要避讳,加耳刀作邱康熙都死了四年了,怎能按儿子的这个圣旨这么写呢!谢先生当时找补了一句:“你们家的事你知道!”其实,这是有书可证的这就是陈垣先生的《史讳举例》。四十年前初见先生时,先生就告诉我要必看此书才、学、识在书画鉴定嘚重要性例子很多,如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故宫搞碑帖的一位老专家,带着他的弟子施安昌等在四川发现了一部《潭帖》,报国家文物局说是重大发现我在文物社看到,发现有问题当着老专家的面没敢说什么。

《潭帖》是北宋庆历年间刻的帖居然有南宋高宗的题、押,我就请启功先生看别的都不讲,先生首先指出一个硬伤:其卷九刻有李白书《庐山归去来诗帖》其诗是王安石《代陈景元书于太┅宫道院壁》,这是只知背《校碑随笔》的专家无法比拟的

《妙法莲华经卷五》  首都博物馆藏

以上讲的是鉴定家必须具备的三个基本条件。例子还有很多我根据古今尤其是当今书画的问题,认为还应为鉴定家增加一个基本条件仿启先生例,同样从史学家对治史者增补嘚基本条件要求“德”这是清代章学诚《文史通义》提出来的。当下对我们的鉴定家来说,似乎尤其重要因为书画之所以需要鉴定,直接同价值即利益和损失相关关于金缕玉衣鉴定的问题,就是一个例证!特别是鉴定工作本身就是识真辨伪,正讹纠谬揭露作伪劣行是必须的。正讹纠谬是纠正以往鉴定的误解错判能做这个工作主要是靠前面说的这方面的才学识,是扬己之长揭人之短但这是没辦法的事。这就要注意了就是要避免让人感觉是扬己露人。全真教主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书画委员们曾鉴定过赵孟頫的《妙法莲华经卷》,是承认区分真迹与印刷品的让估价,我说我是知物不知价非要估,二百万拿不下来吧一位同仁说二百万?五千万能拿下来就鈈错!后来果然是六千万!只是没经过几年国家单位要收购时,包括先前估价比我靠谱多了的那位老兄又说有问题了我又发火,说了┅句——“给公家看东西都有问题!免得将来负责任,给私人鉴定都是真的,说人家东西假不给鉴定费了!不是有的人鉴定,都被稱为全真教主了呢!”

中国治学传统方法应用于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而不单讲而西方人讲方法论,本身就是研究的课题和成就徐先生《古书画鉴定概论》、张珩先生《怎样鉴定书画》,应当是专门讲古书画鉴定的书了但书中并没有今天一些人文章中讲的用了什么什么方法,而是就书画本身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最多的是以掌握的书画家区分真迹与印刷品特征,揭露种种作伪的方法非要讲我自己的鑒定方法,其实是很简单的就是:

出自《汉书》卷五十三,景十三王传第二十三河间献王刘德传:“修学好古实事求是”。

出处更早《礼记·中庸》:“上焉者虽善无征,无征不信,不信民弗从”。关于无征不信的问题,一个是方法,要有可靠证据即是逻辑思维中的充足理由律。另一个就是诚信问题鉴定不能有私心、偏心、别有用心。这方面的例子不好讲具体。有一次在首博鉴定要收购的东西峩说了一句得罪人的话:凡为私人鉴定,一般都说真的凡为公家鉴定,看不明白就全说假的免得买回来要负责任。

世间万物各有其特征鉴定书画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们不排除利用一切相关知识、科技手段来帮助我们从事这项专业工作但思维分析要科学,不能鈈着边际

四、具体到书画鉴定——识真才能辨伪

1、辨伪的基础是识真。鉴定的前提是识真识真的本领是书画鉴定的根本,识真才能辨偽2、辨伪的过程是对各种作伪手段的准确认识。辨伪靠什么辨伪靠脑子里的真样本,清晰、准确地掌握真样本鉴定起来就有把握。3、要有严格谨慎的态度即所谓“多闻阙疑”、“多见阙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两多的后面,都是“慎言其余”这是孔夫子的话。这对于我们鉴定、写文章非常具有指导意义——不要过分地发挥言深

“识真才能辨伪”。鉴定要心平气和、实事求是不能為了辩护而强词夺理。

书画作伪的最早的时间和人物问题

书画收藏首先需要鉴定因为要区别真伪优劣,但书画作伪起于何时人们讲的並不一致。尤其是研究鉴藏史这个问题是应当搞清楚的。史树青先生在《书画鉴定经验谈》(1981.9《知识》后收在他的《书画鉴真》书中)中说:“书画伪品,在唐宋时期即已出现唐代初年很多古人名迹,就有人临摹或双勾,或廓填或集字,多数人是公开的但是后囚往往把它们定为区分真迹与印刷品,到宋代就有人专意作伪了。”

史先生讲书画作伪就想到唐代的法书复制,而认为“有人专意作偽”是“到宋代”人们都知道史先生很博学,但不知为什么忘了虞龢《论书表》中关于南朝会稽吴兴一带伪作王羲之、王献之书的记载:“羲之为会稽献之为吴兴,故三吴之近地偏多遗迹也又是末年遒美之时,中世宗室诸王尚多素嗤贵游不甚爱好,朝廷亦不搜求囚间所秘,往往不少新渝惠侯雅所爱重,悬金招买不计贵贱。而轻薄之徒锐意摹学以茅屋漏汁染变纸色,加以劳辱使类久书,真偽相糅莫之能别。故惠侯所蓄多有非真。然招聚既多时有佳迹,如献之吴兴二牋足为名法。孝武亦纂集佳书都鄙士人多有献奉,真伪混杂

这里不仅记载了有人作伪二王书,而且还具体记载了作伪的方法:仿真、染色、揉皱就是做旧。按虞龢是南朝刘宋时人所记不计贵贱收罗二王书法的新渝惠侯刘玠,卒于公元453年要早于北宋五百余年。而另一些专家讲书画鉴定、鉴藏都说最早的书法作伪昰张翼仿王羲之表,南朝宋羊欣、齐王僧虔都曾记张翼仿王羲之表事王僧虔《论书》记云:“张翼书右军自书表,晋穆帝令翼写题后答祐军右军当时不别,久方觉云:‘小子几欲乱真!’”虽然从绝对意义上张翼这也算作伪,但实际上只是晋穆帝同王羲之开的一个玩笑而当时确有作伪王羲之书者,同文记:“康昕学右军草亦欲乱真,与南州释道人作右军书货”今有《中国美术鉴藏史稿》论及这幾人曰:“张翼、康昕、南州释道人等同时代人模仿右军书,均达到乱真程度即便不一定出售射利,也说明名迹真伪之鉴别在当时已殊屬不易”其他人论书画真伪鉴定,似乎也没有人言及当时人作王羲之伪书“出售射利”的而当时康昕、南州道人的“作右军书货”,僦是“出售射利”“货”字,《说文解字》谓财也所以孔颖达疏《书·洪范》曰:“货,则金玉布帛之总名。”这个货字,在晋代就是当作“卖”字用的。《晋书》卷四十三,列传十三《王戎传》:“家有好李,常出货之。恐人得种,恒鑽其核,以此获讥于世。”《世说新语》“俭吝”记王戎的此条,“货之”更直接写为“卖之”。由此可证,康昕、释道人两人,不能同张翼同日而语为“不一定出售射利”,而就是仿造王右军书以“出售射利”《晋书》、《世说》并不难懂,不应该不理解王僧虔同文还记载了伪作王献之书法的人:“謝灵运书乃不伦,遇其合时亦得入流。昔子敬上表多中书杂事中皆自书窃易真本。相与不疑元嘉初方就索还。”

大诗人居然监守自盜!谈鉴定鉴藏史者似乎未言及至于书法作伪的其实还要早好多年。而且不仅限于“出售射利”而是直接为了图财害命。《世说新语》卷下“巧艺篇”记大书法家钟繇之子钟会“善学人书”能仿当时著名画家荀勗的字骗了人家的一口宝剑:“荀有宝剑,可值百万常茬母钟夫人许。会善书学荀手迹,作书与母取剑仍窃去不还。”

这是书法家利用书法骗人得了便宜。但画家也不白给该书接下来昰:“荀勗知是钟而无由得也,思所以报之后钟兄弟以千万起一宅,甚精丽未得移住。荀极善画乃潜往画钟门堂,作太傅形象衣冠状貌如平生。二钟入门便大感恸,宅遂空废”

当时认为,荀的报复大于钟给他造成的损失数十倍不仅图财,钟会还利用书法作伪矗接“害命” 该书同一章节记:“伐蜀之役,于剑阁要邓艾章表皆易其言,令词旨倨傲多自矜伐。艾由此被收杀也”

钟会的行为囹人不齿,但我们讲书画作伪的历史不能不提到他。

关于《兰亭序》的几个问题

之所以谈这个问题是因为从上世纪兰亭论辩到最近,嘟有人以天一阁丰坊(道生)刻的神龙兰亭即冯承素摹本来否定故宫藏的神龙本墨迹。神龙本是传世兰亭墨本中最近于区分真迹与印刷品的一件原本就众说纷纭,今又平添混乱所以要讲一讲。唐内府有收藏玺印韦述《叙书录》记太宗时收大王及小王、张芝等书“以貞观字为印,印缝及卷之首尾”玄宗时“上自书开元二字为印,以印记之”都是钤于区分真迹与印刷品之上的。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三“叙古今公私印记”记“太宗皇帝自书二小字作二小印【贞】【观】”“玄宗皇帝自书开元二小字成一印【开元】”,并录当时官印集贤印、秘阁印等其中录有以朝廷年号为印者“更有元和之印,恐是官印多印搨本书画。”张彦远没有将其当作唐宪宗李纯的年號玺印就是因为它多印在搨本书画,即摹本复制品上这一点非常重要,就是皇家玺印只印在区分真迹与印刷品之上唐人只记载了盛卋的两个年号玺印。今传世有王羲之《兰亭序》的唐摹善本因元代收藏家郭右之题跋中有“此定是唐太宗朝供奉搨书人直弘文馆冯承素等奉圣旨于兰亭区分真迹与印刷品上双勾所摹。”这本是一句推测语冯承素后还有一“等”字,就是说还可能是冯的同事如赵模、诸葛贞、韩道政,甚至汤普彻、解无畏等当然,冯承素摹的兰亭确实有岳珂《宝真斋法书赞》卷七就记了:“贞观五年臣冯承素奉敕摹”的《冯承素兰亭二十八行》。这个摹本摹的确实好若干字的形态都符合米芾论苏氏藏第二本兰亭的特点。因为帖前引首有“神龙”二芓小印人们便认为这是唐中宗朝唐内府所藏,因此又称“神龙兰亭”

王羲之《兰亭序》故宫博物院

此本明代丰坊曾经勾摹上石,其石紟在宁波天一阁丰道生上石时,妄加了历代许多皇家玺印和名家藏印如“贞观”、“开元”、“淳化”、“大观”、“宣和”、“政囷”、“绍兴”等玺印以及褚遂良、米芾、杨镇等人藏印。从此各种时代宋拓、元拓、明拓的神龙兰亭都出现了其实都是从这个丰刻本妀头换面来的,只在坊间流传但也有些鉴藏家上当。

《神龙兰亭丰坊刻本》  原石藏浙江宁波天一阁

但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唐兰先生忽囿新说,说故宫藏的冯摹兰亭是从丰刻本复制来的唐先生当年为配合康生指使郭沫若否定兰亭,人们多不以为意前些年又有人持此说宣讲。其实丰道生这一伎俩是难以骗实事求是的人的因为:

一、唐内府印只钤在内府珍藏的书画区分真迹与印刷品上。摹搨的法帖是复淛品用来赏赐或充当弘文馆教材的(见十七帖馆本后识语),不可能用皇帝的玺印二、唐人只记盛世贞观、开元有藏印,所谓“国署姩名家标地望”,“贞观开元文止于二”。中宗是朝廷再次陷入混乱的时期:太平公主专权韦皇后干政,文物书画大量从内府散出驸马武延秀从内府弄来的文物改头换面重新装裱,因为太多怕自己也搞不清楚就在最好的上面题上一句少数民族话所谓“虏语”、“特健药”,以示区别(《法书要录》卷三武平一《徐氏法书记》)所以所谓神龙小玺,是非常值得怀疑的不足以为珍品收藏之可信标誌的。

丰道生是摹自神龙本还有一个无法掩饰的铁证。就是神龙本上从许将到石苍舒等宋人的观题都是从吴炳本定武兰亭移来的如果豐氏刻的是另外一个什么古本兰亭,它就同许将等题不会有任何关系但丰氏刻本有许将一跋,就足以说明他摹的底本就是今天藏于故宫嘚这个墨迹本另外,天一阁本上有那么多玺印和唐宋藏印是传世任何一件文物都不可能有的而且从“贞观”到“大观”、“宣和”,瑝家的玺印所钤位置都有严格部位哪有如此乱钤的呢!其实,神龙本倒真有一个复本《中国美术全集》所用,就是本朝的摹本

冯承素摹兰亭序卷   左:故宫博物院  右:中国美术全集印本

赵孟頫的鉴定与鉴定赵孟頫

赵孟頫善鉴,见于杨载为之所撰的《赵孟頫行状》其中訁及他“尤善鉴定古器物,法书名画年祀之久近,谁某之所作与其真伪,皆望而知之不待谛玩也。”周密的《云烟过眼录》记录了趙孟頫乙未(元贞元年)四十二岁从大都回吴兴带回的文物法书有虞世南、李北海、颜鲁公等人帖,画有王维、李思训、韩干、周昉、吳道子、黄荃、徐熙、董元、李成、李公麟等作品所录今天仅存于世者则只有一韩滉《五牛图》。赵孟頫书画题跋自跋书画不计,今存世尚有三十余件从这些题跋看他的鉴定很有意思,有些原本无款的作品他鉴定后就定名了如《五牛图》定为韩滉,《朝元仙仗图》萣为武宗元《文赋》定为陆柬之等等。但有些跋如两跋保母砖,可证早年是相信此物的但后来都不提了,不知认识上有何变化至於跋王羲之《大道帖》,我就不懂了是当时年轻,还是今天所见之帖非子昂所跋原物我总觉得赵不至于将今天的《大道帖》当作王羲の区分真迹与印刷品的。

赵孟頫的题跋很能体现他的人品性格以《快雪时晴帖》跋为例,这本是奉敕恭跋的事当然不能说是假的,所鉯他说“今乃得见区分真迹与印刷品臣不胜欣幸之至。”但是他开始已经下了断语:“东晋至今近千年书迹传流至今者绝不可得!”洏跋韩滉《五牛图》更有意思,其第三跋云:“此图仆旧藏不知何时归太子书房”,他自己如此珍爱的名画曾先后两跋,怎么可能不知何时归了太子书房呢!只能说此图不是被巧取就是被豪夺,而碍于权势不能明说,但赵子昂还是说出来了!

赵孟頫书画的复杂性大镓是知道的像《百尺梧桐图》,全国书画鉴定小组两位专家写文章观点完全相反《山水三段卷》吴湖帆先生以及张大千、王同愈等老┅代先生都认为是真的,鉴定组专家徐先生认为前两段真后一段疑,谢稚柳说“赵画发表时曾有款,后去了”而《三清殿记》、《為清夫书洛神赋》,这样标准的赵书我们尊敬的傅申先生当年就定为伪品的。清内府藏伪赵书之多远超过区分真迹与印刷品,那些行書轴大多出于詹僖、詹仲和。清内府收了两件《襄阳歌》《石渠续编》居然当作了一件。

赵孟頫 《百尺梧桐阁图》  上海博物馆

赵孟頫《山水三段》(局部) 上海博物馆藏

《山水三段》后管道升《双钩竹》

赵孟頫 《为清夫书洛神赋》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藏

赵孟頫 《重修玄妙觀三清殿记》  台湾私人藏

赵孟頫 《襄阳歌》  故宫博物院藏

今天谈赵孟頫鉴定或鉴定赵孟頫时间都不够我曾发表过一些关于赵孟頫书画真偽的文章,包括讲吴湖帆先生收藏文章中对上博三段赵画山水的鉴定下面几件作品(都是我们故宫的一级品)我认为还是有问题的。绝茭书我已写过文章了

赵孟頫 《快雪时晴图引首》  故宫博物院藏

文徵明的鉴定与鉴定文徵明

文徵明也既是鉴定收藏家,又是著名的书画家相对于赵孟頫,尤其是董其昌他没有那么多“命名式”鉴定。他对同时人的题跋多行书而对前代名迹,则多用工谨的小楷两者还囿隶书甚至篆书题者。在题跋前代名迹时文氏表现的极为恭敬认真,考证帖中的史实、人物、创作的时间及作品的风格作者在书法史仩的地位等等,基本上都是详实准确的但亦有个别处考错,这在当时条件下也是难免的如颜真卿《刘中使帖》后有元王芝、鲜于枢、張晏、白珽、田衍等跋,乔篑成观款这些跋中,王芝王子庆和田衍田师孟二人跋是他们书法传世的孤本特别是王子庆,是元前期的著洺收藏家文徵明跋中则误将王芝作了王英孙。其实周密《云烟过眼录》中二人都标出了字、名、号王芝是:“王子庆芝号井西所藏”,王英孙是“王子才英孙号修竹所藏”

文徵明  《跋颜真卿刘中使帖卷》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文徵明的这些题跋,不仅帮我们进一步了解相關帖的文意内容、鉴藏情况对我们鉴定文徵明小楷书法亦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三年前一位朋友比较天津博物馆藏《老子列传卷》与旅顺博物馆藏《老子列传卷》的优劣好坏这两件全国书画鉴定小组都收入图录而没有真伪意见,当然是当作区分真迹与印刷品的了我僦请他拿出影印的辽宁藏《王氏一门法书》后的文小楷跋做个比较,很明显凡名作后文跋小楷除瘦硬外,都有一种拗强不平的劲头而這两件老子列传,都写得较为协调平正相对显得雍容些,水平都很高

文徵明《老子列传册》  天津博物馆藏

文徵明 《跋王氏一门法书卷》辽宁省博物馆藏

这些相对不那么较劲的文氏所书之帖有不少,名迹题跋中则只有东坡的《赤壁赋》从文嘉《钤山堂书画录》可知,所謂文徵明补《赤壁赋》残损部分实际上是文彭冒其父之名干的。这类字面貌也不尽相同如故宫藏的《草堂十志图》,写这么好如果否萣它是区分真迹与印刷品真让人于心不忍,但以传世名迹的可靠文跋比他们之间的区别你能不承认吗?

文徵明《跋苏轼前赤壁赋卷》 囼北故宫博物院藏

文徵明《草堂十志册》 故宫博物院藏

以往讲书画鉴定遇到双包案、多包案,一般其中至少有一件是真的但我发现吴門则是一个例外。下面只举一件文徵明为王宠南京赴考画的停云馆送别图大家看看吧。

文徵明《停云馆言别图》 日本桥本末吉藏

文徵明 《松石高士图》天津博物馆藏

文徵明《绿荫清话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文徵明《绿荫清话图》故宫博物院藏

此为《绿荫清话图》 区分真迹與印刷品诗则是一首。

董其昌的鉴定与鉴定董其昌

董其昌的问题似乎比赵孟頫更复杂这是因为:

一、董时代更近,作品无论真伪都更哆二、他的代笔人也更多而本人似乎也不太要求这些人更像自己三、中国书画从宋元到明清其用笔的精准细微要求越来越松。

以山水为唎赵、文与董的区别是明显的,而且赵、文都有画以书法用笔训练极其严格的君子画题材,书法赵、文也是真草隶篆都写董一笔兰竹不画,书法亦多行草所以他的作品也就比赵、文更容易仿学。特别是他将赵孟頫绘画的书法用笔的“笔法”完全改成了所谓能体现文囚意趣的“笔墨”大大降低了绘画的技艺难度。董其昌鉴定的古书画今天看到的也远较赵、文为多,特别是命名式的鉴定有那么多嘚无款古书画,经老董一鉴就都是有作者的作品了有的是他粗心,没有看当时人题跋如李结《渔社图》,周必大已经明白讲是李结怹却硬指为王诜《西塞渔社图》,后人一直便跟着这样叫是傅熹年指出人们才改正了。这些问题中有很多趣事今天只谈谈他鉴定王维畫的问题。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记:“金陵胡秋宇太史家旧藏《江干雪霁图》虽无款识,然亦非北宋画苑及南渡李刘马夏辈所办也馮开之祭酒以贱值得之,董玄宰太史一见惊叹定为王右丞得意笔,作跋几千言赞誉不容口以此著名江南。”

其《容台集·别集》卷四,有其跋王维《江山雪霁图》,讲他将这件东西定为王维的根据,是他认为赵孟頫是学王维的,而这张画“宛然吴兴小幅笔意也”,于是此画便定为王维作品了。更荒唐的是他对宋徽宗《雪江归棹图》的题跋:“宣和主人写生花鸟,时出殿上捉刀虽着瘦金书、小玺,真赝相錯十不一真。至于山水惟见此卷。观其行笔布置所谓云峰石色,迥出天机;笔意纵横参乎造化者。是右丞本色宋时安有其匹也。余妄意当时天府收贮维画尚多或徽庙借名而楚国曲笔,君臣间相倡和为翰墨场一段簸弄,未可知耳王元美兄弟藏为世宝,虽权相跡之不得季白得之。若遇溪南吴氏出右丞雪霁图卷相质便知余言不谬。二卷足称雄雌双剑瑞生莫生嗔妒否。戊子夏董其昌题”

此圖有明显的李郭画影响,已经是皴染兼施的明显宋人画法董其昌却为了给他的南北宗祖宗找作品,根据其“妄意”断为唐代王维画我茬2006年第二期故宫院刊上发表过一篇《从董其昌的题跋看他的书画鉴定》,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翻翻

宋徽宗 《雪江归棹图卷》  故宫博物院

董其昌 《 跋宋徽宗雪江归棹图卷》  故宫博物院藏

董其昌本人的书画真伪问题更多,其中很多董氏书画的双包案、多包案让人很难分辨。去姩上博的董其昌展进一步证明了这种情况。

董其昌《夜村图》 区分真迹与印刷品 、临本

董其昌《钟贾山阴望平原村景图》故宫博物院藏

董其昌《钟贾山阴望平原村景图》 2004年香港佳士得春拍

董其昌 《钟贾山阴望平原村景图》  美国私人藏

董其昌伪画之多最典型的例子是上海書画出版社编的《董其昌画集》。其正编六十五件作品伪品约占了五分之二。去年董其昌展时我在上博曾对公众作过一个讲演,简单評析了其中的十六件伪品

完全不类,时代当晚很多

气质差、糙当为朱昂之伪

这种仿米,从款书区别字太差

老松江,同样看款书容易區分

皴法混乱树石基本功差的很多;书画都粗劣;有蓝瑛影响;坡石妄生圭角,看此类画方知董笔墨的好处

不全后有董关于笔墨的那段话,此图之伪正在于笔墨太差

自题玄宰仿子久笔,边题有谢稚柳先生题“子久遗格此思翁前期画,己巳新春壮暮翁谢稚柳观因题。”谢先生讲的很对确实是黄公望“子久遗格”。但是谁仿的呢如果朋友们有人看过故宫去年的四王展,当会发现此图是学四王的人汸的当年我问徐先生,我觉得既有烟客仿黄还有点石谷,但又看着新先生仔细看后大声说:“奇怪,怎么是醉石师的东西!”先生學书画老师中有李涛,字醉石听众朋友有见过李先生画的可作此较。

董其昌《烟岚云水图轴》

12《石泉松柏图轴》书画都差很远

13《山市晴岚轴》老松江

14《水墨山水轴》气息新似张大千笔

15《仿米云山轴》书法低劣,画妄生圭角

16《赠柯雪山水卷》董其昌将文人画同画师区分从此图与紧接此图后的《岩居图》相比,就能体现出来如果款书好,或可视为代笔因为赵左、沈士充之流,就是此类画画前有董氏大字行书题。中间王铎小楷一行如熟悉王氏书法者,很容易判断画册未印,但上海展览时是作为区分真迹与印刷品展出的

《董其昌画集》前有卢辅圣先生写的《董其昌画集序》,这位先生大概自己也知道这里有明显的真伪问题,所以在前言发了这样一通高论:“無论这些赝品如何有礙区分真迹与印刷品的纯粹性却照样能够传达作者绘画思想及其图式系统的多重信息。这是因为所有得以混珠的贗董,其实都是对真董艺术思想、艺术风格、艺术技巧乃至艺术价值的发现和运用既然如此,又何必非得像古董商那样斤斤于一成不变嘚真伪得失呢!”

语言虽然有些晦涩绕舌和啰嗦但意义很明确,就是作者从伪品中发现的种种好处这不由得使我想起鲁迅先生的两段話:“红肿之处,艳若桃花溃烂之时,美如乳酪”(《随感录三十九》)“瑜中求瑕,屎里觅道”(《题未定草六至九》)要说的昰“瑜中求瑕”,非其所能“屎里觅道”原本也与我辈无干,但自己不懂真伪反而还要骂鉴别真伪者“像古董商”就显得恶劣了!当姩此公此论曾引起徐邦达先生、方闻先生等中外学者的极大愤慨。其实我倒不计较因为辨别真伪而被说成“古董商那样”。而是担心洳果我们不去计较书画真伪,高兴的恐怕只有“古董”奸商了!董其昌书画为什么难以鉴别清叶廷琯《欧陂渔话》引了两则清人的记载,或对我们有所启示:

康熙时萧张翀《淞南识小录》:“新安一贾人欲得文敏书而惧其赝也谋诸文敏之客。客令具厚币介入谒,备宾主之礼命童磨墨,墨浓文敏乃起,挥毫授贾贾大喜拜谢。持归悬堂中过客见之,无不叹绝明年,贾复至松江偶过府署前,见肩舆而入者人曰“董宗伯也”。贾望其容绝不类去年为己书者。俟其出审视之,相异真远甚不禁大声呼屈。文敏停舆问故贾涕泣述始末。文敏笑曰:‘君为人所绐矣怜君之诚,今可同往为汝书’贾大喜再拜,始得真笔看归以夸人,而识者往往谓前者较工也”

叶氏评曰:“此文可见名家随意应酬之笔,常有反出赝本下者可遽定真伪手工拙间乎?”我要问赵孟頫、文徵明有这种情况吗

方蘭坁《论书》:“思翁尝为座师某公作书,历年积聚甚多一日试请董甲乙之,乃择其结构绵密者曰:‘此平生得意作,近日所作不能有此腕力矣。’某公不禁抚掌曰:‘此门下所摹者也’乃相视太息。”

叶氏评曰:“此事正可与前事相印证思翁自赏且如此,人安能以鉴别无讹自信乎”我觉得这段有点儿恶意:把老董的书法水平和鉴别能力都贬低了!

近代博物馆出现给书画鉴定应当带来的变化

这從我在王季迁先生家的一次谈话说起,1999至2000年我访美期间常到王先生家聊天,他要我称他师伯因为他是我的老师徐邦达先生的师兄。有┅次饭后谈及:“邦达看画太严他反而说我看画太宽,你怎么看”我说徐先生供职在博物馆,只收不卖唯恐为国家买了假的。而且囿了在博物馆的这个专职就是要你专门研究,所以会越来越认真也可以说越来越严。但我是相信供职于博物馆不牵扯到个人利害应當是比较客观的。这在吴湖帆先生同徐邦达先生的比较中就可以看出来张珩有的地方介乎于两者之间,其《木雁斋》记颜真卿《竹山堂聯句》这种东西张先生不应该看不出来。

有意思的是赵孟頫的《临圣教序》据张先生、徐先生、程琦讲,现在的年款皇庆二年三月二┿五日原为皇庆三年,因为当年改元延祐而赵孟頫因为回老家杭州,不知朝廷改元后人挖掉一小横是无知。张、程都有书这么讲徐先生最后看到我找的证据不再坚持了。赵跋《五牛图》第三段书于延祐元年三月十二日,早十三天已经改元怎么十三天后还用皇庆姩号呢?

赵孟頫 《跋五牛图》

我这一谈本应叫博物馆出现给书画鉴定带来的变化但加了“应当”二字,是因为鉴定并没有因为是一种职業没有了个人直接利害关系,就会真的变得客观了今举二例,杨仁恺先生《国宝沉浮录》讲张大千得到燕文贵《溪风图》“燕氏在繪画艺术上开派创新,成就卓然他传世的几件作品日久弥新,光芒四射!张大千从东北货中收购到《溪风图》一卷便是继传世的《溪屾楼观图》《烟岚水殿图》《江山楼观图》三件区分真迹与印刷品外的又一瑰宝。”夸赞“张大千先生独具眼力仅用黄金十二两从徐邦達手中转让。徐是从琉璃厂辛衡山手购入”接着还要不厌其烦的讲其他人高价买卖燕文贵的伪画《秋山萧寺图》,再次夸赞张大千的精奣这其中对张大千和徐先生的态度春秋笔法,用意明显1999年我在美国访问工作期间,杨仁恺先生同启功先生等参加《溪岸图》会12月23日丅午,同杨仁恺先生等一起看到一件《溪岸图》我等再三请杨先生发表看法,但他始终竟一言不发我只好说,您书上讲它是区分真迹與印刷品是瑰宝,还光芒四射怎么不说话呢。没想到老人家竟说“说区分真迹与印刷品是听贵老师说的!”《溪风图》徐先生转售张夶千后从张手却出来两件,另一件我在台北亦曾寓目比这件不仅旧,而且已昏暗模糊到不辨形模无论真伪,更不能“光芒四射”!當年从伪满皇宫散出被撕坏在裱被冲洗成这个样子,元人部分残跋今藏故宫

燕文贵  《溪风图》

苏轼《竹石图》卷,徐先生断为伪迹楊仁恺先生从中促成售与邓拓。其《国宝沉浮录》记其事曰:“(邓拓)委托我从旁代为疏通由于邓拓的诚挚感动了对方,总算完美解決我也引为快慰。孰知在‘文革’中邓本人为此蒙罪,不许剖白而自杀身殒我竟被当作‘三家村’东北代理人,亦随之蒙受屈辱這都是后话。问题还没有结束文博界个别专家一直不承认苏氏作品为区分真迹与印刷品……”应当指出,凡经过文革的人都知道邓拓哃志文革之初即被罗织罪名迫害致死,完全是当时的政治原因跟一件书画本身的真伪完全没有关系。徐先生根据此画本身的时代风格、筆墨特点、水平高下特别是款书“轼为莘老作”的拙劣断此为伪迹,亦同邓拓同志含冤被害毫无关系即便是非常之真的革命同情心和非常的义愤,都同科学的鉴定工作毫无半点关系!

苏轼  《枯木怪石图卷》

苏轼款 《潇湘竹石图卷》中国美术馆藏

故宫博物院藏有唐寅《贞壽堂图卷》此卷原本是吴中文人为苏州周希正之母的祝寿诗文,贞寿堂是周希正官山东嘉祥奉养其母楼氏居住的堂号时间当是吴一鹏詩年款(成化丙午),李应桢之所以作序称为《贞寿堂诗序》证明当时只有诗唐寅的图应当是后补的。但《过云楼书画记》却把吴书的姩款当作了唐寅画的时间很多人研究人云亦云,但实际上唐寅此时书画都达不到这个水平所以又有人考证这应当是唐寅二十六岁时的莋品。因为周希正之母卒于这一年唐寅二十六岁时所书自书诗,要比此图题稚嫩的多我从唐寅绘画特别是书法的演变断此为三十七岁咗右。

唐寅《贞寿堂图 》故宫博物院藏

唐寅 《自书旧作诗》故宫博物院藏

如唐寅的《风木图》也没有年款同样题跋中有黄姬水跋有年款壬戌。有研究唐寅的先生便将之定为唐寅三十三岁作而且是为黄姬水作。问题是唐寅三十三年时黄尚未出生。而黄在世时的壬寅唐寅又去世三十九年。我根据《风木图》题字的风格断为三十六岁左右时作由于人们对绘画创作时间认识存在差异,对时间判断上有不同昰可以理解的但有时过于顾左右而言他,甚至完全为了扯关系把本来要讲的事扯乱了,就不免要闹笑话

唐寅《风木图》卷  故宫博物院藏

杨仁恺先生1984年全国书画鉴定组故宫看画时看过《贞寿堂图》,但他为《中国美术全集·绘画·明代卷》写前言时不看画本身,却要“據《明代四大家》(世界书局版)载唐寅在成化二十二年十七岁时,为沈母作寿画《贞寿堂图》为贺,吴一鹏跋语说:‘岁丙午子畏年止十七,而山石树枝如篆籀人物衣褶如铁线,少谐若是岂非天授?’由此可知唐子畏(寅)和沈氏的交谊不同一般,非泛泛之茭可比当是沈氏所器重的青年。”贞寿为“周母致祝”,是周希正之母何以变作沈母了呢?原来沈母的儿子名周!真是迁想妙得!洏且看看吴一鹏的题可知吴氏仅一诗题,落一干支年款“岁丙午……岂非天授”云云皆过云楼著录语。为了讲与邓拓的关系将鉴定嫃伪的依据转到人上,而无视书画本身反映的情况(吴一鹏题)讲唐寅的画却要引江兆申先生明显错误的书。而为了扯唐寅与沈周的关系竟将周希正的姓与沈周的名混为一谈!实事求是,怎么就这么难呢!

文史知识在书画鉴定中的作用

清彭元瑞在他的《知圣道斋读书跋尾》中说:“从来赏鉴家多不学即文、董亦不免。”很多时候不是鉴定家不学而是文献太多,有位历史学家编了多种画家史料给这方面的研究带来很大方便。但在李唐入南宋画院这一点上就是轻信了画史画论而没有了解这段历史。他说李唐“北宋灭亡后与弟子萧照南渡,建炎间(宋高宗的第一个年号1127年——1130年),仍入画院为待诏阶成忠郎(正九品),时年已八十”从《宋史》高宗本纪及《彡朝北盟汇编》、《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等书可知,整个建炎年间宋高宗都是在逃避金兵逮捕中渡过的,至绍兴三年才到杭州在绍兴七年之前,究竟是定都建康还是杭州都没有决定下来。这之前(甚至之后数年)的建炎年间杭州根本不可能有画院,我是文革时读的這些历史书三十年前看到这位先生这段话,就引起我对《晋文公复国图》真伪的兴趣同样,当我看到胡舜臣、蔡京《送郝玄明使秦书畫合璧卷》的被送者名“郝玄明”时我就断此图必伪了。因为生在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十月七日之后的宋人特别是为官之人,名字是鈈可能有“玄”字的应当说书画鉴定,重视书画著录以外的文献同学者、教授们介入有关,以张珩先生与启功先生相比就可以明显看出来,张先生不仅眼力好书画著录也极为熟悉,但对正史、诗文集、野史笔记、典章制度等几乎涉及不多以讳例为例,几乎没有注意到所以启功先生能断《张旭四帖》是宋人书,张先生则心存疑虑甚至认为有真的可能。《潭帖》北宋庆历年间刻的帖,居然有南浨高宗的题、押我就请启功先生看,别的都不讲先生首先指出一个硬伤:其卷九刻有李白书《庐山归去来诗帖》,其诗是王安石《代陳景元书于太一宫道院壁》这是只知背《校碑随笔》的专家无法比拟的。

辽宁省博物馆藏有北宋的两件敕书:

一、《蔡行敕》后有黄庭坚、王祎等伪跋,称宋太宗书清宫旧藏,刻入《三希堂帖》二、《圜丘敕》,袁桷跋考为大观四年事文物出版社珂罗版印行,杨仁恺先生所撰说明皆归为宋徽宗赵佶书张珩先生《木雁斋》评《蔡行敕》云:“此卷书法流丽遒媚,乃宣和晚期所书行书中当推第一”,该书评《圜丘敕》云:“或谓是内监学徽宗者所书然亦无据,姑仍旧称以俟考焉。”

徐邦达先生则认为两敕皆非宋徽宗书除书法水平外,徐先生找到两条文献证据

一、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卷一一的“亲笔与御笔内批不同。”说:“本朝御笔、御制皆非必人主亲御翰墨也。……又有所谓‘亲笔’者则上亲书押字,不必用宝”二、刘克庄《后村大全集》卷一〇三“徽宗宸翰”:“外庭以有御押者为真……然无御押,但以小红印印其上云违以大不敬论者,皆内臣杨球、杨补辈为之所谓‘东廓御笔’也。”

其实《宋史》讲的很清楚其卷四百七十二记:“初,国制凡诏令皆中书门下议,而后命学士为之至熙宁间,有内降手诏不由中书门下議,盖大臣有阴从中而为之者至京则又患言者议已。故作御笔密进而丐徽宗亲书以降,谓之御笔手诏”明确指出当初国家规定,这些诏令都由丞相们议定令翰林学士们来写的。蔡京当政居然敢私自“故作御笔”,让徽宗签署颁布如果蔡京书收敛一下自己的拗强傾侧,而仿徽宗书的畅朗飘逸蔡京是能写出《蔡行敕》这样的“御笔手诏”的。《圜丘敕》应当就是杨球们的代笔书

宋徽宗《题文会圖》 台北故宫博物院

从1983至1989年,有国家文物局组织的全国书画鉴定小组对全国省市博物馆进行巡回鉴定。不少文章讲鉴定组历时八年不僅全国鉴定,还为国家培养了人才但看看记录鉴定小组的二十四大本鉴定图目和十大图录,就会发现原本记录专家对不同鉴定意见的注釋1985年9月以后,就再也没有徐邦达先生和启功先生两位的鉴定意见了两书的编后记是这样交待的:由于工作及身体方面的原因,启功同誌、徐邦达同志未能参加第几期几期鉴定工作的全过程这样一个空前绝后的工作竟然绝大部分没有留下两位先生的意见。徐先生退出鉴萣组有他1985年9月发的退出鉴定组的声明。启功先生当时的态度见他给傅熹年先生的信件1987年下半年傅熹年先生访美没有参加当时在河北、河南、山西、天津等地的鉴定,在记录鉴定的图目和图录中这些省份居然只有一条专家关于真伪的意见!

河南省博物馆有一件郑板桥《艹书七律诗轴》,确实是七言八句但前两句“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既不讲平仄,押的还是仄声韵怎么能是律诗呢?畧喜唐诗的人应当知道这是李贺的《金铜仙人辞汉歌》因为纸不够,郑板桥就少写了四句把我们的专家给忽悠了。

郑燮  《七律诗》河喃博物院

要知道徐、启、傅不在能说话的已经极其有限了。有些画专家应当能发现问题的,如这件文徵明的《竹石乔柯图》自题:“甲午夏六月过履仁书斋,戏笔竹石乔柯图”书画皆仿文氏,有相当的水平一般的人看不出来情有可原。但履仁是王宠早年的字后妀为履吉,卒于嘉靖二年癸末(公元1523)甲午为嘉靖十三年(公元1534),王宠已逝世十一年了当然不可能是文徵明活见鬼。

文徵明 《竹石喬柯图》吉林省博物馆

最后还有一件与鉴藏有关的事请消息灵通的朋友帮忙打听一下,下面这段赵孟頫跋的定武兰亭序本帖以及原裱在┅起的宋人画兰亭图现在在哪里?

赵孟頫 跋定武兰亭帖

后来我几次问杨先生因为我还想看兰亭拓本和图,老先生都告诉我已经捐给辽寧省博物馆了2008年夏我在余辉主任的陪同下专程到辽博看这件东西,没想到辽博同志告诉我根本没有这回事。我研究赵孟頫研究兰亭所以一直惦记着这件东西。前年我得知赵的兰亭跋已经拆下单独拍卖了我原本认为文物的拆改移挪只有在万恶的旧社会为渔利而不惜破壞文物的人才干的出来,今天只有感慨系之了要谈鉴藏,不能不想到此事兰亭帖、兰亭图今天在哪里呢?

说明:文章根据文章根据王連起老师讲座现场录音及ppt整理未经原讲者审阅,文字有删减来源:荣宝斋

?1948年5月生于山东省嘉祥县。1966年高中时因文革动乱中断学业乃自修文史。先从李卿云先生学习碑帖及书法赏鉴后拜徐邦达先生为师,在古书画特别是碑帖鉴定方面更受到启功先生的悉心指教。1979姩春调至故宫博物院研究室,长期任徐邦达先生的工作助手从事古书画研究鉴定工作。1999至2000年、2003至2005年在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普林斯顿夶学、香港中文大学做访问研究员。现为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多年以来,在中国古书画史论方面既得先生们识真辨伪、文史考订的治学方法又能做到见必己出、不袭前人、有所发现。曾发表古书画及碑帖真伪鉴考性學术论文百余篇目前结集出版的论文集有《中国古书画鉴定与研究·王连起卷》、《赵孟頫书画论稿》。在赵孟頫问题、兰亭问题、历代汇帖问题等真伪鉴定方面的成就得到国内外权威专家的公认,是当代能在古代法书、绘画及碑帖三个方面都有深入研究的专家。

关键字: 内容标签:兰亭,区分真迹与印刷品,真伪,古书画收藏 古书画鉴定 王连起 王羲之《兰亭序》 《潭帖》 《妙法莲华经卷五》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区分真迹与印刷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