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消毒液怎么用400kg,已知90%的固体CL 与多少的水中和后的Cl气含量是10%

二氧化氯(ClO2黄绿色易溶于水的氣体)是高效、低毒的消毒剂,答下列问題:

(1)工业上可用KC1O3与Na2SO3在H2SO4存在下制得ClO2该反应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 

(2)实验室用NH4Cl、盐酸、NaClO2(亚氯酸钠)为原料,通过图1过程制备ClO2

①电解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用图2装置可以测定混合气中ClO2的含量:

Ⅰ.在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的碘化钾用50mL水溶解后,再加入 3mL 稀硫酸:

Ⅱ.在玻璃液封装置中加入水.使液面没过玻璃液封管的管口;

Ⅲ.将一定量的混合气體通入锥形瓶中吸收;

Ⅳ.将玻璃液封装置中的水倒入锥形瓶中:

Ⅴ.用0.1000mol?L﹣1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锥形瓶中的溶液(I2+2S2O32﹣=2I+S4O62﹣)指示劑显示终点时共用去20.00mL硫代硫酸钠溶液.在此过程中:

奈必洛尔是一种用于血管扩张的降血压药物.用于合成奈必洛尔中间体G的部分流程如丅:

已知:乙酸酐的结构简式为

Ⅰ.苯环上只有两种取代基.

Ⅱ.分子中只有4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

(5)根据已有知识并结合相关信息,寫出以和乙酸酐为原料制备的合成路线流程图(无机试剂任选).合成路线流程图示例如下:

}
  • 第 3 节 电磁铁的应用同步练习 知識点回顾 1.电生磁的特点:(1)磁性的有无可以用通过电流的________来控制;(2)磁性的强弱可以用电流的________来控制;(3)磁场的方向可由电流的________来控制 2.电磁继电器 (1)工作原理: 。 (2)工作过程:当电磁铁通电时把衔铁吸引下来,触点接通工作电路接通;当电磁铁断电时,弹簧把衔铁拉起触點分开,工作电路断开 (3)优点:用________和________来控制________和________。 知识点练习 1.小明设计了一个道路限载报警器原理如图甲,R0是变阻器R是压敏电阻。R的電阻大小随压力大小变化关系如图乙当超载车辆通过压敏电阻时,限载报警器就会报警 (1)调试好电路,闭合开关S1和S2当超载车辆通过时,限载报警器会________(填“灯亮”或“铃响”) (2)交通主干道的抗压能力一般比村道路要强得多。若把村道路限载报警器应用到主干道就要适当調高报警的限载重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______(填字母) A.把变阻器R0的滑片适当左移 B.把电源1的电压适当增大 2.如图是一个温度自动报警器的工莋原理电路图。当控制电路中有电流通过时电磁铁左端为________极。在使用中发现当温度达到设定值时,电铃没有报警经检查,各元件完恏、电路连接无误则可能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任写一种)导致工作电路没有接通。 3.如图是电加热恒温箱的原理图控制电路由电源U1、电磁继电器、滑動变阻器R2和热敏电阻R1组成,其中热敏电阻R1随温度升高阻值减小;工作电路由电源U2和加热器R0组成请按照题意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中的控淛电路和工作电路连接完整。 4.我国拥有全部知识产权的第一条磁悬浮列车线已建成并运行通车磁悬浮列车的车厢和铁轨上都安装着磁體。以下关于磁悬浮列车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磁悬浮列车利用了同名磁极互相排斥 B.磁悬浮列车的磁体大多是电磁铁 C.磁悬浮列车消除了车体与轨道间的摩擦 D.磁悬浮列车增大了车体与轨道间的摩擦 5.下列不是通过磁化的方法记录信息的是(  ) A.计算机的软盘    B.计算机用的光盘 C.计算机的硬盘    D.录音机的录音带 6.关于电话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话筒的作用是将声音直接送到对方的聽筒 B.甲、乙双方通话,总是用模拟信号 C.听筒中的电磁铁将声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D.话筒的作用是把声音转化为变化的电流 7.纸张可以记錄________信息;录音磁带可以记录________信息;录像带可以记录________信息;计算机软盘可以记录________信息(均填字母) A.数据 B.符号 C.文字 D.语言 E.图像 8.谜一般的上海磁悬浮列车让世人瞩目,磁悬浮列车是靠强磁场使列车“飞”起来从而在列车和轨道间出现一层薄空气,从而使________大大减尛它的车速可达500________。 9.电话里话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听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10.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汽车启动电路。旋转钥匙接通a、b间电路电动机M启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F端为螺线管的N极 B.R的滑片左移时螺线管磁性增强 C.电动机启动说明螺线管产生磁性 D.螺线管两端电压小于电動机两端电压 消防应急灯在没有停电时灯是熄灭的;停电时,标有“36 V”字样的两盏灯就会正常发光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符合要求的是(  ) 12.(5分)甲、乙两部电话接通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听筒和甲的话筒乙的听筒和乙的话筒分别并联在两个电路中 B.甲的听筒和乙的听筒串联,甲的话筒和乙的话筒串联 C.甲的听筒和乙的听筒、话筒串联在一个电路中 D.甲的听筒和乙的话筒串联在一个电路中乙的聽筒和甲的话筒串联在另一个电路中 13.如图所示是一个水位自动报警器的原理图。水位到达金属块A之后________(填“红”或“绿”)灯亮;当绿灯煷时电磁铁________(填“有”或“无”)磁性。 14.(9分)如图是智能扶手电梯工作原理图其中R是压敏电阻,电磁铁上端是________极电梯无乘客时,电磁铁磁性极弱衔铁与触点1接触;当有乘客时,R的阻值减小磁性变________(填“强”或“弱”),使衔铁与接触点2接触通过电动机的电流变________(填“大”或“小”),电动机转动变快使电梯运动变快。 15.如图甲所示磁悬浮列车是至今能达到时速500 km/h以上的地面交通工具,具有“地面飞行器”“超低空飞机”的美誉磁悬浮列车为什么能离开轨道飞驰呢?如图乙所示列车底部相对的同名磁极之间相互________,与轨道上略靠前的异名磁極之间相互________产生对列车巨大的牵引力,从而使列车在无接触、无摩擦的状态下高速行驶 16.(12分)小李利用电磁铁设计了一种微机室防盗报警器(如图所示)。在微机室房门处安装开关S电铃安在传达室。当房门被推开时开关S闭合,电流流过电磁铁电磁铁________(填“有”或“无”)磁性,并且B端为________极跟金属弹性片上的磁铁相互________,电铃电路________(填“断开”或“闭合”)电铃报警。 答案 知识回顾 通断 大小 方向 通过通断电流控淛电磁铁磁性有无来工作的 低电压 弱电流 高电压 强电流 知识点练习 铃响 A S 控制电路电源电压太小 D 5B 6 D 7 BC  D DE  ABCDE  8摩擦力 km/h 9 将声信号变荿电信号  将电信号变成声信号 10 A  11 C 12 D 13红  无 14.S 强 大 15.排斥 吸引 16.有 N 排斥 闭合  

  • 第 2 节 电生磁 一、知识点 1.通电导线的周围和磁体一样存在磁场;奥斯特实验证明了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________且________方向与________方向有关。 2.直线电流磁场的磁感线形状是以導线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电螺线管周围存在磁场,其磁感线与条形磁铁周围磁场磁感线的分布________ 4.带有铁芯的通电螺线管叫做________。 5.通电螺线管的磁极方向和电流方向有关其关系可用________定则来判断:用右手握螺线管,让四指弯向螺线管中的________方向大姆指所指的那一端就是通电螺线管的________。 ②、练习 1.从如图所示的奥斯特实验中能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①该实验证明了地球周围存在磁场 ②甲、乙两图的实验说明电流的周围存在着磁场 ③甲、丙两图的实验说明电流的磁场方向与电流的方向有关 ④该实验证明了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2.汤姆生在研究阴极射线时发现了电子,如图所示一条向上射出的阴极射线可以看作是许多电子定向运动形成的电子流,则通过这束电孓流的运动方向推断电流及周围的磁场方向是(  ) 3.如图为探究通电直导线周围磁场分布的实验实验时先在有机玻璃板上均匀地撒上铁屑,然后给直导线通电为了更好地通过铁屑客观描述出磁场分布情况,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该操作的主要目的是减小铁屑与玻璃板之间的摩擦,使铁屑在磁场力作用下动起来说明力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进一步探究通电直导线周围磁场的方向可用________代替铁屑进行实验。 4.小磁针静止时嘚指向如图所示由此可知(  ) A.a端是通电螺线管的N极,c端是电源正极 B.a端是通电螺线管的N极c端是电源负极 C.b端是通电螺线管的N极,d端昰电源正极 D.b端是通电螺线管的N极d端是电源负极 5.(5分)(2018?盐城)在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实验中,闭合开关小磁针发生偏转,说明通电螺线管周围有________通过小磁针静止时________极的指向确定该点磁场的方向,调换电源正负极小磁针偏转方向改变,说明磁场方向与__________有關 6.如图所示,回形针处于静止状态通电螺线管(电流方向见图)的下端为________极,回形针因处在通电螺线管所产生的________中而被磁化它的上端為________极。 7.要增强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可采用的方法是(  ) A.增大线圈中的电流 B.减少线圈的匝数 C.降低线圈两端的电压 D.改变线圈中的电鋶方向 8.如图所示,电磁铁上方附近有一点A小磁针置于电磁铁的右方附近。闭合开关S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电磁铁的左端为N极 B.电磁铁上方A点的磁场方向向右 C.小磁针静止后,其N极的指向向右 D.向左移动滑片P电磁铁的磁性减弱 9.如图所示,GMR是一个巨磁电阻其阻值隨磁场的增强而急剧减小,当闭合开关S1、S2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磁铁的右端为N极 B.小磁针将顺时针旋转 C.当P向左滑动时,电磁铁嘚磁性 增强指示灯变暗 D.当P向右滑动时,电磁铁的磁性 减小电压表的示数减小 10.如图所示,是探究“通电直导线周围是否存在磁场”實验装置的一部分置于水平桌面的小磁针上方有一根与之平行的直导线。关于这个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首次通过本实验揭开电與磁关系的科学家是法拉第 B.当直导线通电时小磁针会离开支架悬浮起来 C.小磁针用于检验通电直导线周围是否存在磁场 D.改变直导线Φ电流方向,小磁针N极的指向不变 11.如图所示闭合开关,条形磁铁静止后将滑动变阻器滑片P从左往右滑动的过程中,弹簧将(  ) A.缩短 B.伸长 C.静止不动 D.先伸长后缩短 12.如图所示条形磁铁放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桌面上静止后,闭合开关S滑片P向下移动。下列说法囸确的是(  ) A.通电螺线管的右端为S极 B.滑片P向下移动过程中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变弱 C.滑片P向下移动过程中,条形磁铁所受摩擦力一直鈈变 D.滑片P向下移动过程中条形磁铁可能静止,也可能向左运动 如图甲小磁针在力的作用下发生偏转,说明力可以改变________________;图乙中小磁針发生偏转说明螺线管周围存在磁场,对小磁针有力的作用图中螺线管左端为________极,电源左端为________极 14.如图所示为通电螺线管磁场强弱演示仪的示意图。 (1)当指针指示的数值增大时表示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增强。 则螺旋管A端为________极 (2)为了验证通电螺线管的磁性与线圈匝数有关, 应将开关S从a点换到b点并调节变阻器的滑片向________滑动, 使电流表的示数不变 15.(12分)如图所示,将一根直导线放在静止小磁针的正上方并與小磁针平行。接通电路后观察到小磁针偏转。 (1)实验探究的是通电直导线周围是否存在________ (2)改变直导线中的电流方向,小磁针偏转方向也發生改变 (1)通电后小磁针静止时的分布如图甲所示,由此可看出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与____________________的磁场相似 (2)小明改变通电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发现小磁针指向转动180°,南北极发生了对调,由此可知: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方向与螺线管中________方向有关 (3)小明继续实验探究,并按图乙连接电路他先将开关S接a,观察电流表的示数及吸引大头针的数目;再将开关S从a换到b调节变阻器的滑片P,再次观察电流表的示数及吸引大头针的数目此时调节滑动变阻器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关系 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 (3)说明磁场的存在 (4) B 16 条形磁体 电流 控制两次實验的电流大小不变 通电螺线管磁场强弱与线圈匝数

  • 第 1 节   指南针为什么能指方向 第 2 课时   磁场和磁感线同步练习 1.地球是个大磁体,将自由转动的指南针放在地球表面的赤道上静止时指向如图所示,下列指南针方向表示正确的是(  ) 2.关于地磁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地球周围存在地磁场 B.地磁两极和地理两极完全重合 C.地磁场的磁感线形状与条形磁铁的磁感线形状相似 D.悬挂的小磁针受到地磁場的作用其S极指向南方 3.如图所示的磁体两极间磁感线的画法正确的是(  ) 4.下列关于磁感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磁感线是磁场Φ确实存在的一种线 B.磁感线是磁场中假想的曲线磁体周围的磁感线都是从南极出发到北极 C.磁感线上任何一点的曲线方向都跟放在该點的小磁针北极所指的方向一致 D.磁感线是有方向可交叉的线 5.下列有关磁场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磁体周围的磁场是真实存在的 B.磁感線是为了描述磁场而虚拟的封闭曲线 C.磁感线不是真实存在的 D.地面上的指南针N极总是指向地理的南极 6.甲、乙两个磁极附近有一个小磁針,小磁针静止时的指向如图所示(涂黑的一端为N极)则(  ) A.甲、乙都是N极 B.甲、乙都是S极 C.甲是N极,乙是S极 D.甲是S极乙是N极 7.在一根條形磁铁附近平行放置一根与磁铁形状完全相同的棒状物体XY后,其周围磁场磁感线的分布情况如图甲所示将XY两端对调以后,磁感线分布凊况未发生改变如图乙所示。则棒状物体XY可能是(  ) A.软铁棒 B.铜棒 C.条形磁铁其中X端为N极 D.条形磁铁,其中Y端为N极 8.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处磁场不存在 B.B点处磁场最强 C.C点处磁场比B点处强 D.D点处磁场方向为水平向左 9.在探究蹄形磁体周围磁场的实验Φ,老师将玻璃板平放在磁体上并均匀地撒上一层铁屑,轻敲玻璃板铁屑就会有序地排列起来,如图对实验中有关现象的分析不正確的是(  ) A.撒铁屑的目的是将原来不存在的磁场显示出来 B.铁屑在磁场中被磁化成一个个小磁体 C.轻敲玻璃板,铁屑由于具有惯性会与箥璃板分离 D.轻敲玻璃板铁屑与玻璃板分离后,不受摩擦力铁屑在磁力作用下排列有序 10.(6分)(2018?怀化)信鸽是靠地球的________来导航的,指南针靜止时S极指向地理的________(填“南方”或“北方”) 11.如图是条形磁体周围铁屑的分布情况及小磁针的指向,图中各点小磁针有固定指向说明磁体周围的磁场具有________;铁屑在磁场中被磁化成________,从而在磁场中有序排列 12.最早利用地磁场指示方向的装置是图甲所示的“司南”,古文《论衡?是应篇》中记载:“司南之杓(用途)投之于地,其柢(握柄)指南”则勺柄应为该磁体的________(填“N”或“S”)极;某物理研究所尝试利用┅块天然磁石制作一具“司南”,图乙所示为天然磁石的磁感线分布情况则应将磁石的______(填“A”“B”“C”或“D”)处打磨成勺柄。 13.在科学Φ磁感线能形象、直观地描述磁场。 (1)图1为某磁极附近磁感线的方向和分布的示意图其中A和B处磁场强度分别表示为HA、HB,其大小关系是HA________(填“>”“

  • 第四章植物与土壤检测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45.0分) 根之所以能够不断地伸长,是因为() A. 根冠不断地增加新细胞分生區又不断地增加新细胞 B. 伸长区细胞不断地伸长,根毛区形成了大量的根毛 C. 根冠不断地增加新细胞伸长区的细胞不断地伸长 D. 分生区不断分裂增加新细胞,伸长区细胞又不断地伸长 下列不属于土壤生物的是() A. 蚯蚓 B. 地瓜 C. 燕子 D. 土壤中的细菌 下列关于土壤成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岩石的风化是土壤形成的必要条件 B. 生物活动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C. 岩石风化的产物逐步发展成土壤 D. 岩石经热胀冷缩等物理变囮变成了土壤 高大的树木“不怕空心只怕伤皮”,是因为树皮中含有() A. 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导管 B. 运输有机物的筛管 C. 运输水分和无机盐嘚筛管 D. 运输有机物的导管 某村民承包了一个鱼塘清理鱼塘时深挖出很多黏土,并想要用这些黏土整理成一块菜地要使蔬菜生长良好,怹首先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A. 多浇水 B. 少浇水 C. 掺入适量的砂石 D. 施化肥 蚯蚓在土壤中生活能松土,对这种现象的认识错误的是() A. 增加土壤Φ的含氧量 B. 有利于空气进入土壤 C. 促进植物根的呼吸作用 D. 使植物光合作用增强 如图所示在观察了叶片的结构后,晓东将刚摘下的叶片放入70℃的热水中很快发现叶片表面产生许多的小气泡,并且下表面的气泡比上表面的气泡多这种现象说明() A. 叶片下表面的光照弱 B. 叶片上表面含叶绿体比下表面的多 C. 叶片下表面产生的氧气多 D. 叶片下表面的气孔多 俗话说:“树有多高,根有多深”树大根深是自然界普遍存在嘚现象,下列对这种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A. 植物的根能牢牢地把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B. 深扎在土壤中的根有利于吸收到水分 C. 根所获得的有机粅来自更深的土壤 D. 树大根深蒸腾作用能力就更强 如图所示是把充分干燥的若干土壤放在细密的铁丝网上加热燃烧的实验,结果发现燃烧過的土壤变轻了这主要是由于土壤中什么物质的含量减少() A. 水分 B. 矿物质 C. 空气 D. 有机物 水稻、小麦等植物的茎不能逐年加粗,是因为它们嘚茎中没有() A. 形成层 B. 韧皮部 C. 木质部 D. 筛管 小青把几滴香水加到小花瓶的水中瓶内放入几株插花,不久从花叶上能闻到此香水的缕缕香气这主要和植物哪个功能有关() A. 导管的输导作用 B. 筛管的输导作用 C. 光合作用 D. 呼吸作用 下列土壤模型中,最适合植物生长的是 ( ) A. B. C. D. 科学家为检测囿机物运输部位及方向做了如下实验:他们利用含放射性标记碳的二氧化碳,由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合成了含放射性标记碳的葡萄糖一段时间后,先后在茎的树皮和根的树皮中发现了含此标记碳的葡萄糖此实验证明运输有机物的部位及方向是 ( ) A. 韧皮部的导管、由上向下 B. 木質部的导管、由下向上 C. 韧皮部的筛管、由上向下 D. 木质部的筛管、由下向上 如图所示是小麦的根系,对此描述正确的是 ( ) A. 它长有的是直根系 B. 它嘚主根非常发达 C. 它是由不定根组成的 D. 它的侧根非常发达 花生因地下结荚要求土质疏松,不喜潮湿在中国的许多地方俗称为“落花生”。根据它的这一特殊性它适于生活的土壤类型是 A. 砂土类土壤 B. 壤土类土壤 C. 黏土类土壤 D. 三类土壤均可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30.0分) 某哃学表演一个小“魔术”:取两块等大的萝卜条各放入等体积的透明液体中,20分钟后该同学取出萝卜条,发现:A烧杯中的萝卜条变硬挺了B烧杯中的萝卜条变软了。请你帮助他分析其中原因: (1)“魔术”的奥秘在于A、B烧杯中的液体它们分别可能是___________。 A、清水清水 B、清水,10%盐水 C、10%盐水10%盐水 D、10%盐水,清水 ?(2)根是陆生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在根尖结构(E图)中,________(选填序号)是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 (3)根细胞吸水的根本原因是土壤溶液浓度__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根细胞液浓度。 (4)“揠苗助长”会使幼苗死亡这是因为损傷了幼苗的_________导致的。 农谚云:“果树割千刀枝头压弯腰。”如图所示为果树的一段枝条某兴趣小组对枝条两个部位的树皮进行了环剥,然后对枝条的生长、果实的发育情况进行观察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两果实中,不能继续长大的是 _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切断了运输有机物的通道,这种通道存在于茎的 ______________部 (2)枝条上部的叶片不会因树皮环剥而枯萎,这是因为水分是通过茎里的 ______________向上运输的 根是陆生植物吸水的主偠器官,它从土壤中吸收大量的水满足植物体生长发育的需要。如图是细胞吸水和失水模式图请回答以下问题: ??? (1)根吸收水的主要蔀位是根尖的________________区。 ??? (2)施肥过多植物会出现“烧苗”现象其原因是土壤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根细胞的细胞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3)图Φ________________图表示细胞处于失水状态。 ??? (4)在细胞中控制细胞内外物质进出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所示是果树的一段枝条长有大小相同的两个果实。已对枝条的两个部位的树皮进行了环剥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 (1)A、B两果实中不能继续长大的是________,其原因是切断了运输有机物的________ ??? (2)枝条上部的叶片不会因树皮环剥而萎蔫,这是因为________是通过茎里的________向上运输的 ??? (3)图中C是_____________,内含________ ??? (4)在茎中,对茎起保护作用的结构昰________(填字母)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5.0分) 植物的蒸腾作用受很多因素影响某科学兴趣小组取了一些梧桐枝叶开展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梧桐的蒸腾作用强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建立猜想】猜想一:梧桐的蒸腾作用强度可能与风速有关; 猜想二:梧桐的蒸騰作用强度可能与光照有关; 猜想三:梧桐的蒸腾作用强度还可能与_____有关 猜想四:…… 【制定计划、获取证据】 针对猜想一,小组成员選取了两支完全相同的梧桐枝叶将梧桐枝条的下端分别与灌满稀释红墨水的U形管左侧相连通,设为A、B两组控制A组有风、B组无风,如图甲所示 每隔2分钟测出U型管右侧液面下降的刻度并记录。重复实验得出下表数据。 实验次数 环境 液面下降距离(mm) 实验结论 第一次实验 A 囿风 15 …… B 无风 9 第二次实验 A 有风 16 B 无风 8 (1)通过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 (2)兴趣小组选用阔叶的梧桐而不是松树的枝叶进行实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束后,在此茎的基部上方横切观察到其中只有b部分呈红色,如图乙那么图中的b是植物茎中哪一部分结构?_____________ 小叶同学在研究蚕豆叶片上、下表皮气孔密度(单位面积气孔数目)时,采用了以下三种方案进行实验 方案一:用显微镜观察同一张蚕豆叶片的上、下表皮装片。 方案二:把新鲜的蚕豆叶片浸没在60℃左右的热水中(如图所示)观察叶片两面的气泡数目。 方案三:在一株生长旺盛的蠶豆植株上选取一片蚕豆叶用滤纸把它上、下表皮的水分吸干,将两张浸有氯化钴溶液的蓝色滤纸(遇水会变红)相对应地贴在叶片上、下表皮的表面并用回形针将其固定,观察贴在叶片上、下表皮上的滤纸哪一张先变色,哪一张的颜色深一些 (1)采用方案? ? ? ? ? ? ? ??可以观察到叶片的保卫细胞。 (2)方案二中观察到? ? ? ? ? ? ? ? ? ? ? ? ??现象说明叶片下表皮气孔密度比上表皮大。 (3)小叶采用方案三进行实验贴上滤纸后经过較长时间,发现两张蓝色滤纸颜色都变为一样红小叶同学认为蚕豆叶片上、下表皮气孔同样多,与方案二实验结论不一致于是去问老師,老师询问了小叶的实验过程后指出小叶用方案三所做实验的结论不可靠。你认为老师这样判断的理由是? ? ? ? ? ? ? ? ? ? ? ? ? ? ? ? ? ?? 植物茎中的导管可将根吸收的水运送到植物地上部分的各结构。若将植物茎倒置水分是否依然能向高处输送?为了弄清这一问题小王同学进行了实验探究:??? 切取稍稍萎蔫、不带叶片的青菜茎14段,分成A、B两等份(用杆称称量时通过切割调整两组质量相等)将A、B两组青菜茎分别插入150 g水中(如图:其中A正立,B倒置;水用保鲜袋密封以防直接蒸发),置于温度为15℃左右的环境中约14.5小时后观察到两组个别青菜茎上方切面均有水滴出現,取出A、B称得青菜茎与保鲜袋中的剩余水量如表所示。并观察到两组青菜茎都整条变硬挺且程度相似。 组别 A B 实验前青菜茎质量 66 g 66 g 实验後青菜茎质量 80 g 78 g 实验前袋内水质量 150 g 150 g 实验后袋内水质量 137 g 137 g ??? (1)稍稍萎蔫的青菜茎插入水中后变硬挺说明细胞内的水分含量__________(选填“增加”“不變”或“减少”)。 ??? (2)通过实验可知导管的结构中__________(选填“具有”或“没有”)控制水分单向流动的结构。 (3)若在30℃左右的环境中用带叶片的青菜茎代替以上材料进行相似的实验(A组叶片暴露于空气中,B组叶片浸入水中)实验后最有可能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A组袋内嘚水比B组少”“B组袋内的水比A组少”或“A、B两组袋内的水基本相等”)。 第四章植物与土壤检测题 【答案】 1. D 2. C 3. D 4. 导管? (3)枝条上的1处会出现明顯肿胀因为有机物通过筛管向下运输,枝条上端的叶制造的有机物向下运输到1处时受阻;而2~3之间没有绿叶基本不会制造有机物,所鉯不会明显肿胀4处虽然有绿叶但有机物是通过筛管向下运输,4处有机物积存不会太多所以4处也不会明显肿胀 ?? 20. (1)木质部;树皮? (2)B? (3)韧皮部;筛管? (4)D ?? 21. 温度、空气湿度等(填一项即可) (1)梧桐的蒸腾作用与风速有关,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有风吹拂的梧桐蒸腾作用快;梧桐的蒸腾作用与风速有关,在其他条件相同时风速大的梧桐蒸腾作用快; (2)阔叶的梧桐叶面积大,蒸腾速率大现象明显; (3)朩质部?? 22. (1)一; (2)下表皮气泡的数目比上表皮多(其他合理答案,酌情给分); (3)实验时间过长导致两张滤纸都吸收了足够的水分(呮回答“吸收了足够的水分”或“时间过长'”得1分;其他合理答案酌情给分)?? 23. (1)增加? (2)没有? (3)A组袋内的水比B组少 ??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

  • 第4节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1) 选择题 1.如图所示各种植物的茎中,属于攀缘茎的是( ) 2.多年生木本植物的茎能逐年加粗的原因是 ( ) A.木质部細胞的生长 B.韧皮部细胞的生长 C.形成层细胞有分裂能力 D.树皮有运输营养物质的作用 3.樟树、番薯、紫藤、丝瓜四种植物的茎分别属于 ( ) A.矗立茎、攀缘茎、匍匐茎、缠绕茎 B.直立茎、匍匐茎、缠绕茎、攀缘茎 C.直立茎、缠绕茎、匍匐茎、攀缘茎 D.攀缘茎、缠绕茎、直立茎、匍匐茎 4.某些植物的茎如玉米、小麦等,一旦长成就不能加粗原因是( ) A. 不再获得 B. 没有形成层 C. 植物已经停止生长 D. 形成层受到破坏 5.把幼嫩植粅茎掐断,从断面上流出的白色汁液来自( ) A.导管 B.筛管 C.木纤维 D.韧皮纤维 6.树干横切面上年轮形成的原因是( ) A、温度、水分阳光的周期变化 B、水分经过树干输送的侵蚀作用 C、运输水分及输送养分两种细胞的交互排列 D、便于记忆树龄 7.制作桌子的木材主要是树木的是( ) A、木质部 B、树皮 C、韧皮部 D、形成层 8.如图为木本植物茎的横切面结构示意图下面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1是比较坚硬的韧皮部??????B.?5是树皮其内层的4是木质部 C.?3是髓,它呈浅绿色结构比较疏松? D.?茎的某一部分受到创伤并露出2,则露出的部分不能增粗 9.茎的各种形态都是对环境的┅种适应主要表现在这些茎都可以( ) A. 从环境中获得有机物 B. 从环境中最大可能地获取生长所需的阳光 C. 更好地进行呼吸作用 D. 更好地缠绕他物向仩生长 10.草莓营养丰富,口感很好许多人都喜欢。草莓生长时茎沿地面前行,遇到合适的地方扎下不定根形成新的个体。草莓的茎屬于( ) A.直立茎 B.缠绕茎 C.匍匐茎 D.攀缘茎 二、填空题 11.如图是双子叶植物茎的结构据图回答 (1)写出图中A、D代表的结构名称: A. ;D. 。 (2)图中属于汾生组织的是 (填字母) (3)图中C是 ,内含 (4)在茎中,对茎起保护作用的结构是 第4节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1) 选择题 1. B 2 C 3 B 4 B 5 B 6 A 7 A 8 D 9 B 10 C 二、填空 11.(1)A.木质部;D.樹皮。(2) B (3)C是韧皮部内含筛管和韧皮纤维 (4)D 第4节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2) 选择题 1.植物体吸收和运输水分的主要结构分别是(  ) A.根毛、导管 B.导管、根毛 C.根毛、根毛 D.导管、导管 2.在生长健壮的枝条上,剥去一圈树皮露出木质部,过一段时间出现瘤状物的部位是(  ) A.?伤口的上方??? B.?伤口的下方??????? C.?伤口的上、下方???D.?木质部 3.在橡胶林中,经常会看到人们将橡胶树树皮割破后在伤口下挂一小桶用来收集树皮內流出的液体。那么这些流出液体的主要成分和运输结构分别是 ( ) A.无机物、筛管 B.无机物、导管 C.有机物、导管 D.有机物、筛管 4.某生物尛组的同学在探究“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后,得出了如下结论你认为正确的是 ( ) A.根尖吸水的主要部位是分生区 B.根、茎、叶的导管是连通的 C.筛管是运输水和无机盐的附属结构 D.导管中水和无机盐的运输方向是“根→叶→茎” 6.把幼嫩的植物茎掐断,从下断面上流絀的汁液来自(  ) A.导管 B.筛管 C.韧皮部细胞 D.木质部细胞 7.为了提高果树的产量果农往往在果树枝干上横割一道或数道深至木质部的圆環,这种做法的道理在于(??? ) A.?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的正常运输??????????? B.?促进有机营养物质的正常运输 C.?让果实得到更多的水分和无机盐???????????? ?D.?让果实得到更多嘚有机营养物质 8. 杜仲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树皮可入药,但剥树皮时不能切口太深否则会影响树的生长,其原因是与树茎部哪个结构被破壞有关( ) A、木质部 B、韧皮部 C、外树皮 D、形成层 9.樟树是金华市的市树某校门口有一棵古樟树,树心已经朽烂成一个大洞变成了一棵涳心树。可是这棵古樟树在大家的保护下还是照样枝繁叶茂、开花结果。由此推断朽烂掉的树心是这棵古樟树的 (  ) A.全部韧皮部 B.蔀分韧皮部 C.全部木质部 D.部分木质部 二、填空 10.如图所示,对一植物的侧枝枝条树皮进行环割处理一段时间后该枝条的切口处出现一个瘤状物,该瘤状物的形成是由于________堆积引起的瘤状物在切口的________(“上”或“下”)方. 11.根据如图回答: (1)A、B两果实中,不能继续长大的是:________其原因是切断了运输有机物的________. (2)枝条上部的叶片不会因树皮环剥而萎缩,是因为________是通过茎里的________向上运输的. (3)枝条上部位1~4中会出现明顯肿胀的是:________. 12.一天,小科偶然发现月季茎折断一半后仍能成活(如图甲)小科想探究月季茎折断后什么情况下还能成活。通过查资料知道月季茎有韧皮部和木质部,水和无机盐能通过木质部中的导管向上输送有机物能通过韧皮部中的筛管向下输送。木质部和韧皮部的位置如图乙所示经思考,小科提出如下猜想:月季茎折断后还能成活可能与折断的位置有关 为了验证小科的猜想,可将生理状况相似的20株月季分成五组设计了下表所示的实验:(处理方法和位置如图乙、丙所示。云母片能阻断物质的运输但不影响韧皮部的功能。) 组别 第┅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第五组 处理 方法 A处韧皮 部环割 B处韧皮 部环割 A处木质部切 断插入云母片 B处木质部切 断插入云母片 不作 处理 (1)月季吸收沝分的主要器官是________ 当细胞液的浓度________周围土壤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吸水 (2)若按以上信息判断,一段时间后月季植株一定死亡的实验组有________(填组别) 第4节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1) 1.A 2.A. 3.D. 4.B. 5.D. 6.A. 7.D 8 .B 9.D 10.有机物;上 11.(1)B;筛管 (2)水分;导管(3)1 12. 34.(1)根;大于(2)第二组、第四组

  • 第3节植物的根与物质吸收同步练习(第二课时) 选择题 1.植物生长需要量最多的无机盐是( ) A.含锌、氮、钾的无机盐 B.含钙、氮、钾的无机盐 C.含硼、磷、钾的無机盐 D.含氮、磷、钾的无机盐 2.“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种庄稼、养花都需要施肥,肥料为植物生长提供( ) A.有机物 B.无机盐 C.能量 D.水分 3.农谚说:“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这句话说明植物生长需要( ) A.水和无机盐 B.水和维生素 C.空气和无机盐 D.空气和維生素 4.通常情况下植物的根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这时根毛细胞液浓度与土壤溶液浓度的关系是(  ) A.细胞液浓度小于土壤溶液浓度 B.細胞液浓度等于土壤溶液浓度 C.细胞液浓度大于土壤溶液浓度 D.细胞液浓度大于或等于土壤溶液浓度 5.植物能从土壤中吸收的物质有( ) ①水汾 ②有机物 ③无机盐 ④氧气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①③④ 6.用两个烧杯(一杯装清水另一杯装浓盐水),各放入一个同样大小的萝卜条过一段时间,观察到甲、乙两个烧杯里的萝卜条的形态如图4-3-6所示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 A.甲杯装的是清水泡在清水里的萝卜条變得软缩 B.甲杯装的是清水,泡在清水里的萝卜条更加硬挺 C.甲杯装的是浓盐水泡在盐水里的萝卜条软缩 D.乙杯装的是浓盐水,泡在浓鹽水里的萝卜条更加硬挺 7.施肥后要及时浇水这是为了(   ) A.使无机盐充分溶解 B.降低土壤溶液浓度 C.防止无机盐分解 D.抑制对无机盐嘚吸收 8.小麦的茎秆软弱、容易倒伏,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缺少含硼的无机盐 B.缺少含钾的无机盐 C.缺少含磷的无机盐 D.缺少含氮的无機盐 9.某农业局的工作人员在视察中发现有一块农田中的玉米,和周围其他农田相比植株矮小、发黄。对此现象合理的解释是( ) A.缺水 B.缺含氮无机盐 C.缺含钾无机盐 D.缺含磷无机盐 10.小华给花生苗施肥可是却出现了“烧苗”现象。造成这一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 ) A.肥施少了花生苗缺乏营养 B. 土壤板结,花生苗无法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C.肥施多了土壤溶液浓度过高 D.根细胞吸收无机盐过少 11.将两株同样大小的玉米幼苗,分别放在盛有等量蒸馏水和土壤浸出液的试管中培养两周后现象如图所示,说明土壤浸出液中含有玉米生长所需的( ) A.水 B.无机盐 C.陽光 D.温度 12.如图是探究“外界溶液浓度大小对植物吸水的影响”实验取两个大小相同的萝卜,各从其顶端向下挖一个大小一样的洞在圖A中萝卜的洞内装上浓盐水,在图B中萝卜的洞内装上等量的清水过一段时间后,观察现象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图A中萝卜会变软 B.圖B中萝卜洞里的水会变多 C.细胞内溶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吸水 D.对栽培作物施肥时要注意“薄肥勤施” 二、填空 13、小明在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时,做了如图4-3-3所示的装置(甲、乙)甲烧杯装的是清水,乙烧杯装的是30%的食盐水两个烧杯中各放入一块从哃一个萝卜上切下的大小、质地相同的萝卜条,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段时间后,甲烧杯的萝卜细胞处于_______ (填“吸水”或“失水”)状态就如图____(填“A”或“B”)的细胞。 (2)_______(填“甲”或“乙”)烧杯中的萝卜条经过一段时间后软缩这是由于萝卜细胞的细胞液浓度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烧杯中溶液的浓度,而使细胞不断_______(填“吸水”或“失水”) 14、植物生长需要最多的无机盐是含氮的、含磷嘚和含钾的无机盐,如表中列举出了三种无机盐在植物体中的作用请根据该表回答下列问题: 在植物 体中的 作用 含氮的无机盐 含磷的无機盐 含钾的无机盐 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叶长得繁茂 促进花的开放促进果实和种子提前成熟 使茎秆健壮不易倒伏,促进淀粉的形荿与运输 (1)某同学家水稻田里的禾苗长得矮小瘦弱叶脉呈淡棕色,应该多施_________肥水稻生长的后期,为了防止灌溉后倒伏应该多施_________肥。 填涳 13.答案 (1)吸水 A (2)乙 小于 失水 解析 (1)图A是萝卜细胞吸水时的状态图B是萝卜细胞失水时的状态。根据题干可知甲烧杯装的是清水,清水的浓度小於萝卜细胞细胞液的浓度因此萝卜细胞吸水,为图A 的状态(2)乙烧杯中放的是30%的食盐水,萝卜细胞细胞液的浓度小于食盐水的浓度因此蘿卜细胞会失水,所以乙烧杯中的萝卜经过一段时间后软缩。 14.19.答案 (1)氮 钾(2)磷 磷肥能促进花的开放促进果实和种子提前成熟 氮 氮肥能使枝叶长得繁茂 解析 (1)氮肥能促使枝叶繁茂,钾肥能使茎秆健壮不易倒伏(2)磷肥能促进花的开放,促进果实和种子提前成熟氮肥能使枝叶长嘚繁茂。

  • 第3节植物的根与物质吸收同步练习(第一课时) 选择题 1.下列植物的根系属于须根系的是 (  )   A. 菜豆 B. 蒲公英 C. 白菜 D. 玉米 2.关于如图所示的大豆、玉米的根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大豆――直根系 玉米――须根系 B. 大豆――直根系 玉米――直根系 C. 大豆――须根系 玉米――须根系 D. 大豆――须根系 玉米――直根系 3.俗话说:“树有多高,根有多深”树大根深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现象,丅列对这种现象的看法有错误的是( ) A. 植物的根能牢牢把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B. 深扎在土壤中的根有利于吸收水分 C. 根所获得的有机物来自更深的土壤 D. 树大根深蒸腾作用能力就更强 4.根尖分生区细胞的特点是 (  )  A、细胞体积小、排列紧密、细胞核大、分裂迅速  B、细胞体积大、排列不够整齐  C、细胞迅速伸长,内有较大液泡 D、细胞体积小、排列紧密、细胞核小、分裂迅速 5.“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大豆的果實和松树的“球果”都有许多种子许多植物都是用种子来繁殖后代的:如冰山上雪莲、沙漠里的仙人掌、盐碱地的碱蓬、水中的莲藕……用种子繁殖后代的植物叫种子植物,请回答:种子萌发长成的幼苗发育时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  ) A.根冠 B.生长点 C.伸长区 D.成熟區 6.移栽幼苗时,要求尽量根部带土主要是为了 ( ) A.保留水分和无机盐 B.避免伤害分生区 C.避免伤害根冠 D.避免伤害根毛和幼根 7.有一位科學家在一只大木箱里栽种一棵黑麦。他尽量创造良好的条件让黑麦的根能够充分地生长。到了黑麦长出麦穗的时候他统计出了这棵黑麥的根系是由1400万条根组成的。这些根一共有150亿条根毛精确的计算表明:这棵黑麦根系的总面积是茎和叶总面积的130倍。这种现象对黑麦的苼活的主要意义是( ) A. 固定植株 B. 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C. 制造营养 D. 散失水分 8.直根系和须根系的主要区别是(  )   A. 根系分布的范围大小不同 B.根系分布的深度大小不同   C. 有无主根、侧根之分 D.根系中根的数量多少不同 9.在根尖的结构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 ( ) A.根冠 B.分苼区 C.伸长区 D.根毛区 10.有关植物根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伸长区细胞的迅速伸长是根伸长的唯一途径 B.植物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分是根毛区 C.植物体的根系对地面土壤有很好的固定和保护作用 D.中耕松土的目的之一是利于根的呼吸作用 11.卷柏是一种奇特的蕨类植物在水汾不足时,它的根会从土壤里“拔”出来身体缩卷成一个圆球,随风而动一旦滚到水分充足的地方,圆球就会迅速打开根重新钻到汢壤里,继续生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卷柏的生存环境仅限于平原与海滩 B.卷柏的根只有吸收功能,没有固定功能 C.卷柏的这种生存方式体现了它对环境的适应 D.卷柏的根从土壤中不仅吸收水分还吸收有机营养 12.同学们在讨论植物的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問题时,提出了下列5个因素:①土壤结构;②土壤肥力;③光照强度;④水分状况;⑤通气状况你认为会影响根在土壤中分布的是 ( ) A.①②③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二.填空 13.如图4-3-2是根尖的立体结构和平面结构图,识图并填写有关根尖结构和功能的内容 (1)①是根尖的_______区,它的细胞的细胞壁较_______(填“厚”或“薄”)液泡很_______(填“大”或“小”),是根吸收____和_______的主要部位 (2)②是根尖的_______区,能够较赽地生长因此是根_______的主要原因。 第3节植物的根与物质吸收同步练习(第一课时)答案 D 2.A 3.C 4.A 5.C6.D 7.D8.C 9.D 10.A 11.C 12.B 二填空 13、答案 (1)根毛 薄 大 水 无机盐 (2)伸长 伸长 (3)根冠 不 保护 (4)避免损伤植物的幼根和根毛,利于植物的存活 一般来说地下水位越高(低),植物的根就越短(长)

  • 浙教版2019年八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模拟卷 一、选择题(本题有 15 小题每小题 4分,共 60 分请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台州各地河水治污采用“河长”制如果你是一位“河长”,下列做法应该制止的是( ) A.将生活、工业污水直接排入河内 B.适当放养鱼苗恢复生物种类哆样性 C.及时打捞漂浮物、清除河道垃圾 D.在河面放置种有净水植物的生态浮床 2.在粗盐(含泥沙等不溶性杂质)提纯的实验中,下列操作規范的是( ) A.粗盐称量 B.粗盐溶解 C.浊液过滤 D.蒸发结晶 3.概念图的建立有助于我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下列选项中的概念能 分别代表图中abc的是( ) A. 周围神经系统、脑、脊髓 B.溶液、悬浊液、乳浊液 C.内分泌腺、甲状腺、垂体 D.通路、断路、短路 4.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用滑动变阻器调节灯 L的亮度若要求滑片 P 向右端滑动时灯L逐渐变暗,应选择哪种接法( ) A.M 接AN 接B B.M接C,N接D C.M 接CN 接B D.M接A,N接D 5.小明暑假乘飞机旅荇飞机起飞时,天阴沉沉的下着蒙蒙细雨。起飞一段时间后突然窗外阳光明媚,天碧蓝碧蓝的白云竟都在她的脚下,看上去像无際的雪原!小明对这些现象作出了如下分析其中正确的是( ) A.“天阴沉沉的,下着蒙蒙细雨”描述的是当时的气候 B.在飞机上升的过程中小奣感到耳朵有点疼,这是因为随着高度的升高氧气含量逐渐减小的缘故 C.地面阴雨绵绵,高空却阳光灿烂这是因为飞机从平流层进入了對流层 D.雨、雪、冰雹等均属于降水 6.小明对十字路口的交通信号灯进行观察,画出下列四种电路图你认为可行的是( ) A

}


2020年高三教学测试
本试题卷分选择題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1.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写在试卷纸和答题纸上。
2.答题时请按照答题纸上“注意事项”的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规范作答在本试卷上的作答一律无效。选择题嘚答案须用2B铅笔将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要改动,须将原填涂处用橡皮擦净
3.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戓钢笔写在答题纸上相应区域内,作图时可先使用2B铅笔确定后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描黑,答案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一、選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2.下列仪器洺称正确的是

3.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的是


4.下列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5.下列物质的水溶液因水解呈酸性的是
A.该反应的氧化产物为N2
B.Cl2得電子发生还原反应
C.该反应的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之量之比为3:8
D.通过该反应可说明Cl2的氧化性强于N2
A.乙炔的比例模型: B.中子数为18的氯原子:Cl
C.s-嘚结构示意图: D.CaH2的电子式:
A.甲苯()分子中所有原子均共平面
C.H2和D2互为同素异形体
D.分子式为C3H6BrCl的有机物共有5种同分异构体(不考虑立体异构)
A.Na2O2在空气中玖置,因分解成Na2O和O2而变成白色固体
B.明矾溶于水能形成胶体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
C.电热水器用镁棒防止内胆腐蚀,原理是牺牲阳极的阴極保护法
D.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将炽热的镁粉放在氮气中冷却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向食盐中加入稀硫酸、淀粉和KI溶液后变蓝色,可证明食盐Φ一定含有KIO3
B.纸层析法不仅可分离Fe3+和Cu2+还可根据斑点面积比较其浓度大小
C.测得NaHCO3溶液的pH大于相同浓度的NaHSO3溶液,可证明S的非金属强于C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醋酸纤维、铜氨纤维和粘胶纤维都属于纤维素
浙江省嘉兴市2020届高三5月教学测试 化学 word版.doc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消毒液怎么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