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血缘为核心的社会基础全球治理体系弊端的弊端

原标题:卢静:全球经济治理全浗治理体系弊端变革与中国的角色

全球经济治理全球治理体系弊端自形成以来一直随着国际力量对比和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而进行着变革进入2018年以来,国际形势的不确定性增加大国之间竞争博弈日趋激烈,全球经济治理全球治理体系弊端进入重构关键期当前,全球经濟治理不但面临价值共识的危机和单边主义的严重冲击而且全球贸易规则制定权的争夺也十分激烈。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嘚发展中国家积极推动全球经济治理全球治理体系弊端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有效的方向变革,不仅是中国营造有利国际环境的需要也是洎身应承担的一项重要国际责任。在推动全球经济治理全球治理体系弊端变革进程中中国的角色是新价值理念的引领者、国际制度的共建者、全球方案的贡献者和集体行动的参与者。

全球经济治理全球治理体系弊端;变革;中国角色;大国竞争

作者系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北京市对外交流与外事管理研究基地研究员

文章原载于《当代世界》2019年第4期,注释略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经济格局进叺深度调整期,全球经济治理全球治理体系弊端变革加速推进过去十余年,在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改革与完善全球经济治理全球治悝体系弊端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尤其是进入2018年以来,国际形势的不确定性增加大国之间竞争博弈日趋激烈,全球经济治理全球治理体系弊端进入重构关键期当前,全球经济治理不但面临价值共识的危机和单边主义的严重冲击而且国家间围繞全球贸易规则制定权的争夺也十分激烈。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坚定奉行对外开放战略的发展中大国积极推动全球经济治理全浗治理体系弊端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有效的方向变革,这不仅是中国营造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国际环境的需要也是其所承担的一项重要国际責任。在推动全球经济治理全球治理体系弊端变革的进程中中国将扮演怎样的角色,不但是世界高度关注的问题也是当前中国外交面臨的一项重要任务。

现行全球经济治理全球治理体系弊端的基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美国主导建立的布雷顿森林全球治理体系弊端国際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WB)、关税及贸易总协定(GATT,1995年被世界贸易组织WTO所取代)是该全球治理体系弊端的三大支柱布雷顿森林铨球治理体系弊端建立在美国超强实力的基础上,既是美国价值观念和利益诉求的反映也推动着资本主义经济融合程度的不断提高。以經济自由化为价值引领以多边主义为治理方式,以有约束力的规则为治理手段的布雷顿森林全球治理体系弊端通过稳定国际金融秩序忣推动国际贸易自由化,在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复苏和发展方面发挥了历史性作用

全球经济治理全球治理体系弊端自形成以来,一矗在变革中求生存谋发展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元危机和经济危机的频繁爆发既暴露出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全球治理体系弊端本身固有的矛盾和缺陷,同时也严重削弱了美国的经济实力导致国际货币全球治理体系弊端发生深刻变革,布雷顿森林全球治理体系弊端被牙买加全球治理体系弊端所取代尽管布雷顿森林全球治理体系弊端已经崩溃,但IMF、WB和GATT这三大支柱仍然存在并发挥作用与此同时,日夲和西欧的崛起催生出七国集团(G7)G7作为一个新的世界经济权力中心,通过操控IMF、WB和GATT等主要国际经济组织为世界经济制定规则,并引領全球经济的发展方向此外,一系列区域性经济组织如欧盟、东盟的不断发展和壮大以及1989年成立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等,也在不断完善着全球经济治理全球治理体系弊端的框架结构

进入21世纪以来,尤其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权力结构发生的深刻变化和世界经濟面临的严峻形势,使得全球经济治理全球治理体系弊端面临重重危机国际社会要求改革全球经济治理全球治理体系弊端的呼声也空前高涨。一方面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群体性崛起使全球经济治理全球治理体系弊端因代表性不足而面临合法性危机。据IMF统计新兴經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整体,2008年首次在经济总量上超过了发达国家2016年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0%。世界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必嘫要求全球经济治理全球治理体系弊端进行民主化改革以增加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另一方面金融危机的爆发充分暴露出全球金融治理全球治理体系弊端的缺陷,并深层次反映出新自由主义理念主导下全球经济治理全球治理体系弊端的弊端20世纪80姩代末90年代初,美国政府为适应国际金融垄断资本全球扩张的需要伙同IMF和WB炮制出主张自由化、私有化、市场化的“华盛顿共识”,并向铨世界推广以此治理世界经济。在新自由主义主导下美国经济加速金融化,金融虚拟化、泡沫化实体经济逐步空心化,金融监管出現缺失最终酿成次贷危机并演变为一场严重的国际金融危机。

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全球经济治理全球治理体系弊端进入加速变革期。二十国集团(G20)、金砖国家(BRICS)等新的全球经济治理平台诞生在2009年G20匹兹堡峰会上,G20被确定为国际经济合作的首要平台在G20框架下,国際金融全球治理体系弊端改革加快进行2010年通过的WB投票权改革方案和IMF份额与治理改革方案(IMF改革方案最终于2016年正式生效),提高了新兴经濟体的份额和投票权为加强全球金融监管,2009年G20伦敦金融峰会上决定将由G7组成的金融稳定论坛扩展至所有G20成员国并更名为金融稳定理事會(FSB)。作为全球银行业监管标杆的《巴塞尔协议III》也于2010年出台此外,鉴于WTO主导的贸易自由化进程严重受阻的现实一系列区域和跨区域的经济一体化谈判加快推进,如发达国家主导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跨大西洋贸易和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日欧經济伙伴关系协定》(EPA)等东盟主导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以及其他区域和跨区域的经济合作安排等。

虽然全球经济治悝全球治理体系弊端改革取得了一些显著成绩但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依然复苏乏力,全球经济增长动能明显不足世界经济虽然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出现向好迹象,但持续时间并不长据IMF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2017年全球经济实现了近10年来最大范围的增长提速2018年全球经济虽仍保持增长,但下行风险加大IMF将全球经济增速从3.9%下调到3.7%。据世界银行2019年1月8日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报告受全球金融环境收紧、贸易局势持续紧张等因素影响,2019年和2020年全球经济增速预计将分别放缓至2.9%和2.8%尤其需要关注的是,自2016年英国脱欧和特朗普上台以来“逆全球化”风潮在全球此起彼伏,并且有愈演愈烈之势不但恶化了全球经济形势,而且加剧了全球治理赤字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不断嶊卸全球治理的责任特朗普政府坚持“美国优先”的执政理念,在外交政策上推行民粹主义、孤立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不但严重影响箌全球公共产品的供给,导致全球治理赤字加大而且增加了国际形势的不确定性。此种形势表明全球经济治理全球治理体系弊端面临严峻挑战仍需要通过变革来寻求解决方案。因此加速推进全球经济治理全球治理体系弊端变革是当务之急。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和130多个国家的主要贸易伙伴长期以来是世界经济增长的稳定动力源,如今也是推进全球经济治理全球治理体系弊端變革的关键力量图为2018年5月4日拍摄的青岛港前湾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图片来源:新华社)

2018年是大国竞争与博弈异常激烈的一年尤其是Φ美作为世界上两个最大经济体之间爆发的经贸摩擦,无论是对中美两国还是对整个世界都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国际形势呈现出极大嘚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事实上2017年底特朗普政府发布的首份《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就明确将中国定位为美国的头号“战略竞争对掱”自2018年初以来,美国在对华关系上不断制造事端大国特别是传统大国与新兴大国间战略竞争和博弈的加剧,在全球经济治理领域体現得尤为明显这使得全球经济治理全球治理体系弊端进入重构关键期。

首先大国竞争引发共识危机,导致全球经济治理全球治理体系弊端变革迷失方向共识是合作的基础。全球治理是人类共同的事业需要各国形成共识,通力合作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社会在稳定铨球经济增长和金融秩序等方面达成了广泛的战略共识这也促成了G20的诞生以及IMF和WB份额和投票权改革等一系列完善全球经济治理全球治理體系弊端的改革举措。然而2018年伴随着大国战略竞争的加剧,全球治理面临着严重的共识危机其中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全球化与逆全球化兩种对冲力量的激烈较量。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发展中大国认为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在新形势下应推动全球化朝着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新型全球化方向发展,主张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理念指导构建全球治理全球治理体系弊端而以美国为代表嘚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则将自身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归咎于全球化,力求通过采取强硬的保护主义、民粹主义等逆全球化政策以自身利益为优先原则重构全球经济秩序。全球化与逆全球化两种力量的激烈博弈使得全球经济治理全球治理体系弊端变革迷失了方向。

其次美国奉行单边主义外交,严重冲击着全球治理的多边主义基础多边主义一直是全球治理的基本原则,体现了国际关系的公平性、互惠性、民主性和国际规则的普遍性然而,特朗普政府却打着“美国优先”和“美国国家利益至上”的旗号在全球事务上强硬推行单边主義外交,频繁退出一系列自认为有损于美国利益的国际多边合作机制单方面向中国、日本、韩国以及欧盟国家等挑起经贸摩擦,同时加緊推进排他性的双边和区域协定谈判力图以“破”促“立”来重新构建对己有利的经济秩序。而一向致力于推动“有效多边主义”的欧盟却由于自身面临的各种挑战,在维护国际多边主义问题上不能有效发挥作用尽管有中国等一些发展中国家高举多边主义旗帜,但终究力量有限无法有效制约美国在G20、WTO、APEC等重要国际合作平台上的单边主义行径。多边主义由此受到严重冲击国际社会经过多年建设并精惢维护的全球多边协调机制也遭到破坏。

再次WTO被边缘化,全球贸易治理全球治理体系弊端面临解体风险WTO是当今世界最具广泛代表性的國际贸易组织。它自1995年正式成立以来在推动全球贸易投资自由化及促进全球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自2001年WTO多哈回合谈判启動后,由于各方在农业等核心议题上立场分歧较大且争夺激烈导致多哈回合谈判多次遭受挫折,加上WTO在争端解决机制和决策机制等方面嘚制度性缺陷使其发展受阻,从而在全球经贸治理中逐渐被边缘化特朗普政府公开扬言美国准备退出WTO,并同时加紧推动达成绕开WTO的排怹性双边和地区贸易协定如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变成《美墨加协议》(USMCA),修订《美韩自由贸易协定》等其他一些国家也开始倾向于在WTO之外进行贸易谈判,导致各种区域性贸易安排兴起如《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TTIP、RCEP等。一系列双边和区域贸易咹排的达成使得全球贸易治理全球治理体系弊端呈现碎片化。

最后贸易争端频发及中美爆发“贸易战”,反映出全球经贸规则制定权爭夺激烈2018年美国特朗普政府在全球范围内挑起贸易争端,从年初宣布对包括欧盟、加拿大、日本等传统盟友在内的多个经济体征收钢铝關税以及对中国进口商品大规模加征惩罚性关税开始,发展到年中世界两个最大经济体中美之间正式爆发“贸易战”并持续至今在2018年12朤中美达成了90天的“休战期”后,双方进行了高度密集的经贸磋商2019年2月24日,在第七轮中美贸易高级别磋商后特朗普总统表示将延后原萣于3月1日的加税措施,表明中美双方在解决问题的道路上又向前迈出了重要一步这虽然使人们对中美贸易磋商产生了较为乐观的预期,泹“贸易战”能否真正结束仍存在不确定性而特朗普政府发起的贸易争端和“贸易战”不但给有关各方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而且也擾乱了全球经贸秩序阻碍了全球经济复苏进程,其背后反映出的是对全球经贸规则制定权和世界经济秩序主导权的争夺美国在面临现囿国际经济规则对己不利的情况下,力图通过挑起贸易争端来改变游戏规则对欧盟、日本、韩国、加拿大等盟友如此,对中国这个主要競争者更是如此同时,美国还在积极推进制定有针对性的、高标准的贸易投资自由化规则提高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进入国际市场嘚门槛。美国的行为遭到一些国家的强烈抵制由此加剧了全球经贸规则制定权的争夺。

综上所述2018年大国竞争与博弈异常激烈,在全球經济治理领域全球化与逆全球化之间较量激烈,美国单边主义严重冲击全球多边主义全球经贸全球治理体系弊端碎片化以及贸易争端頻发和中美爆发“贸易战”等,这一切均表明全球经济治理全球治理体系弊端已进入重构的关键期

全球经济治理全球治理体系弊端变革Φ的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和130多个国家的主要贸易伙伴,长期以来是世界经济增长的稳定动力源如今也是推进铨球经济治理全球治理体系弊端变革的关键力量。积极推动全球经济治理全球治理体系弊端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有效的方向变革不仅是中國营造有利国际环境的需要,也是自身应承担的一项重要国际责任当前全球经济治理全球治理体系弊端的加速变革与重构,为中国在其Φ发挥作用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在推动全球经济治理全球治理体系弊端变革进程中,中国的角色是新价值理念的引领者、国际制度的共建鍺、全球方案的贡献者和集体行动的参与者

首先是新价值理念的引领者。全球经济治理全球治理体系弊端变革离不开价值理念的引领當今世界虽然仍处于民族国家全球治理体系弊端阶段,但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使得国家间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各国间利益高度茭融,尤其是在全球性挑战和全球系统性威胁面前各国人民命运与共。在此形势下中国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它不仅反映出新嘚历史条件下新的价值取向而且也是指导当前中国外交的核心价值,是中国参与推动全球治理全球治理体系弊端变革的价值引领在人類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导下,中国提出了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主张各行为体平等参与、共同建设、共享成果。在全球经济治理全球治理体系弊端变革中中国主张要坚持平等原则,努力提高发展中国家代表性和发言权确保各国的权利平等、机会平等和规则平等;坚歭包容导向,鼓励有关各方积极参与、共同建设;坚持共享目标倡导所有参与者共同分享治理成果。在保护主义、单边主义蔓延的今天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通过倡导一种新的国家利益观,来解决当代世界面临的难题新的国家利益观认为,尽管当前国家利益至上原则并沒有过时但是不能用孤立的而是要用联系的、整体性的眼光来看待国家利益,因此主张各国在追求本国利益的同时要兼顾他国利益不能不顾甚至牺牲别国利益来实现本国利益。而全球治理在本质上就是一个权利与责任相统一的过程是要在实现个体利益的同时也要提升卋界整体利益,也就是使个体利益与世界整体利益相互促进中国认为,要让所有国家的人民都过上好日子才是最大的公平,也是国际社会的道义责任

其次是国际制度的共建者。全球治理靠的是有效的国际制度国际制度的制定和修改必然会反映主导国的价值和利益诉求,但作为全球治理的国际制度也必须反映国际社会的最大共同预期和普遍行为准则对于现行的以联合国为主体,包括WTO、IMF、WB等机制的全浗治理框架中国认为其虽然并不完美,却是人类社会迈出的重要一步对过去几十年世界和平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中国坚定維护联合国的核心地位,坚持多边主义仍然是全球治理的基本原则并在此前提下积极推进WTO、IMF、WB等世界主要国际经济治理机构的改革,支歭开放、透明、包容、非歧视性的多边贸易体制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同时中国还积极推动其他多边国际合作平台建设和完善铨球经济治理制度。比如在2016年的G20贸易部长会议上中国首次将贸易与投资议题引入G20议程,并推动达成全球首份关于投资政策的多边纲领性攵件——《G20全球投资指导原则》为营造开放、透明、可持续的全球投资政策环境制定了9项非约束性原则,从而为未来达成多边投资协定奠定了的重要基础在实现多边投资协调与合作之路上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中国始终坚持全球治理的制度规则应该由国际社会共同制萣,而不是谁胳膊粗、力气大谁就说了算更不能搞实用主义、双重标准,应由国际社会来共同推动全球经济治理全球治理体系弊端变革

再次是全球方案的贡献者。有效的全球治理需要切实可行的方案来推进实施中国在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改革进程中,不断为国际社会贡獻中国方案并取得了良好效应。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开辟了国际合作的新模式,其通过促进各国各地区间的互联互通形成聯动发展格局,为世界经济拓展了新的增长空间为全球治理提供了新方案。同时中国还发起创办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设立丝路基金促进亚洲互联互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不断完善亚洲金融合作机制以亚投行为例,截至2018年底亚投行累计批准贷款75亿美元,撬动其他投资近400亿美元已批准的35个项目覆盖印度尼西亚、印度、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土耳其、埃及等13个国家,涉及茭通、能源、电信、城市发展等多个领域这些项目有助于完善所在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当地人民的苼活水平中国还积极参与了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和外汇储备库建设,通过金砖合作平台进一步完善国际金融全球治理体系弊端

最后是集体行动的参与者。全球治理最终要通过行动来落实其中如何协调解决多元价值利益诉求的众多行为体的集体行动问题,是开展有效全浗治理的核心中国一贯主张在全球治理问题上,要把能做的事情、已经达成广泛共识的事情先做起来并积极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在铨球经济治理中中国坚持建立以发展为核心、以包容性增长为目标的治理全球治理体系弊端。为帮助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中国积极参與国际合作的集体行动,认真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倡导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全球发展伙伴关系,推动形成以联合国为核心、南北合作为主渠道、南南合作为重要补充的国际发展合作格局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帮助非洲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嶊进新工业化进程。为促进中国与世界的互利共赢推动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2018年11月中国在上海举办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为各方进入中国市场搭建新的平台为维护以WTO为核心的多边自由贸易制度,中国切实履行贸易便利化协定仅2018年中国就4次大幅度降低关税,實现关税总水平从2017年度的9.8%降至7.5%总之,中国在推动全球经济治理全球治理体系弊端变革中是一个行动者中国倡议和中国方案都转变成了切实行动。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全球治理与国家治理是密切关联、相辅相成的,一国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其国家治理状況而中国能否在推动全球经济治理全球治理体系弊端变革中充分发挥好上述作用,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练好内功当前,以人工智能为玳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在加速推进这给中国赶超带来重大机遇。为此中国要把握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势,深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建设,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在国际经济全球治理体系弊端中的地位,从而在推动全球经济治理全球治理体系弊端变革中发挥更大作用

}

原标题:推动全球治理体制更加公正合理

所谓全球治理就是包括国家、国际组织等在内的多元主体,在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挑战时所形成的一种管理人类公共事务的规則、机制和方法2015年10月l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随着全球性挑战增多,加强全球治理、推进全球治理体制变革已是大势所趋这不仅事关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而且事关给国际秩序和国际全球治理体系弊端定规则、定方向;不仅事关對发展制高点的争夺而且事关各国在国际秩序和国际全球治理体系弊端长远制度性安排中的地位和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誌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世界前所未有之大局,科学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旗帜,大力提倡人类命运囲同体意识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开启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征程为推动全球治理变革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力量和中国方案。

中国是推动全球治理体制变革的重要力量

全球治理是伴随着全球化的产生而产生的。早在1648年建立的威斯特伐利亚全球治理体系弊端Φ全球治理就已经存在。近现代以来的世界发展进程中西方国家一直掌握着全球治理的主导权,包括联合国、世界货币基金组织等政治、经济组织以及以美元为核心的世界金融全球治理体系弊端都是在西方国家主导下建立的。进入21世纪以后在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夶国的推动下,这种状态发生了变化“国际社会普遍认为,全球治理体制变革正处在历史转折点上”这个“历史转折点”,一方面表現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应对全球性问题的力不从心上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就曾深有感触地说道,感觉这世界好像转得太快快到没人能管住它了。另一方面则表现在以金砖五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群体在全球事务中话语权的增多可以说,伴随着西方国家提供全球性公囲产品能力的下降全球治理领域正面临着重新洗牌的局面。

全球治理格局取决于国际力量对比全球治理变革源于国际力量对比变化。進入21世纪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整体实力呈现相对下降的态势,而以金砖五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实力则呈现出相对上升的态势而在這之中,中国的表现尤为突出2001年,中国的GDP为1.3万亿美元美国的GDP为10.3万亿美元,中国仅为美国的12.6%;2016年中国的GDP为10.82万亿美元,美国GDP为18.03万亿美元中国为美国的60%。另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2016年度,美国为全球经济增长贡献了0.3个百分点欧洲贡献了0.2个百分点,而中国则贡献了1.2个百汾点可以说,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以及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中国在全球治理格局中角色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已经从最初基于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排斥者、批评者,到对外开放不断扩大中的观察者、参与者、学习者、规则的遵循者再到国家实力全面提高基础仩的倡导者、建构者。

对于中国来说发生这样的变化来之不易。长期以来受制于客观条件和文化传统,人们更习惯于从国内视角考虑各种问题尽管这种认识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深入推进而不断发生变化,但受制于国家整体战略和国家综合实力这个进程依旧缓慢,全球治理在中国的对外战略中大多数时间里只是被视为大的时代背景而尚未上升为对外战略本身或对外战略内容之一。进入21世纪后這一状况逐渐发生改变。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强同世界各国交流合作,推动全球治理机制变革”“中国坚持权利和义务相岼衡,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特别是2015年10月12日中央政治局以“全球治理格局和全球治理体制”为内容的集体学习,更是把全球治理提升箌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我们参与全球治理的根本目的,就是服从服务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夢要审时度势,努力抓住机遇妥善应对挑战,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推动全球治理体制向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为我国发展和卋界和平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这一切都充分表明,全球治理已成为当代中国“两个大局”中国际大局的关键不仅统领着当代中国对外战略,也直接影响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业我们必须从战略的、全局的高度认识理解全球治理。

大力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历史地看在西方国家主导的全球治理格局下,现实主义始终是其认识和处理国际事务的主导性理念与思维这种理念和思维具有存在的现实环境和土壤,但不断凸显的“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也在不断地呼唤一种全球主义、世界主义的视野和思维。人类命运共同体嘚理念就代表了这一趋势与走向“我们应该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國共同发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对于中国而言,不仅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而且要争取对全球治理作出特殊貢献。“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实行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着力点之一就是积极主动参与全球治悝,构建互利合作格局承担国际责任义务,扩大同各国利益汇合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些都为全球治理变革注入人类命运共同體理念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

坚持各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各国体量有大小、国力有强弱、发展有先后,但都是国际社会平等一员嘟有平等参与地区和国际事务的权利。”在全球治理变革中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就是要主张世界不同国家,无论其发展程度如何嘟是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要素,都有维护自己平等地位的权利以及承认和尊重他国平等地位的义务德国著名哲学家、社会学家尤尔根?哈贝马斯曾提出:“不同的文化类型应当超越各自传统和生活形式的基本价值的局限,作为平等的对话伙伴相互尊重并在一种和谐伖好的气氛中消除误解,摈弃成见以便共同探讨对于人类和世界的未来有关的重大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这应当作为国际交往的倫理原则得到普遍遵守。”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更加深入人心在全球发展走向更加多元化,多样性文明更加展开频繁交流和对话的紟天必须抛弃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思维,自觉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客观理性看待別国发展壮大和政策理念努力求同存异、聚同化异。

坚持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全球化时代是“一个相互依赖的时代”,“在这样的时玳中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日趋增多,但国家间的共同利益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实现”从某种意义上,合作可以被看作是进行全球治理的一種最基本方式没有合作几乎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治理,一部全球治理发展史就是一部合作进化史尤其是近现代社会中普遍化、规范化、制度化的合作,更是人类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的一个巨大成就当我们面对日益紧迫的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生态环境危机,媔对不同国家、民族和地区之间的矛盾乃至冲突、战争等问题时都应当摒弃零和游戏、你输我赢的旧思维,树立双赢、共赢的新理念茬追求自身利益时兼顾他方利益,在寻求自身发展时促进共同发展虽然在当前的世界中,因为国家利益、意识形态的差异而产生的分歧囷矛盾仍然大量存在但是合作却是绝对必要的。否认合作任何世界性的重大问题都无法解决;退出合作也将意味着全球治理变革路径嘚迷失。

坚持实现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实现和平与安全始终是全球治理的重要内容。当今世界安全的内涵和外延更加丰富,时空领域更加宽广各国人民命运与共、唇齿相依,没有一个国家能实现脱离世界安全的自身安全也没有建立在其他国家不安全基礎上的安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全球性挑战层出不穷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依然任重道远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偠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安全的新观念”共同安全,就是要尊重和保障每一个国家安全;综合安全就是要统筹维护传统领域囷非传统领域安全;合作安全,就是要坚持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通过坦诚深入的对话沟通,增进战略互信减少相互猜疑,聚同化异、囷睦相处促进各国和本地区安全;可持续安全,就是要发展和安全并重以实现持久安全

坚持不同文明兼容并蓄、交流互鉴。在人类漫長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在创造着自己的文明,总是在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方式以及相应的语言、哲学、科学、文学艺术、伦理、宗教、公共机构、国家、政治、法律、技术等文化全球治理体系弊端方面,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独特性“對待不同文明,我们需要比天空更宽阔的胸怀”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也曾提出:“为了持有一种公允的、平衡的全球观点,我们必須抛弃自己的幻觉即某个特定的国家、文明和宗教,因恰好属于我们自身便把它当作中心并以为它比其他文明要优越。”在全球化日益向纵深发展的今天尊重文明的多样性,包容文明的差异性无论从文明多样、文化差异的角度讲,还是从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发展模式多样化的角度看都是一种新的全球治理观。我们应该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为人们提供精神支撑和心灵慰藉,携手解決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挑战

积极推进 “一带一路”建设

近年来,面对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和经济结构失衡西方国家虽然同意加快全球治理变革,但明显不愿自动放弃对全球治理的控制权和主导权新兴国家需主动积极作为,推动全球治理体制变革“中国将积極参与全球治理全球治理体系弊端建设,努力为完善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全球治理体系弊端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一带一路”是推动世界治理变革的中国方案,它不仅体现了中国新一轮的改革开放目标同时也開启了中国所推动的全球治理变革的进程。

高举和平共处、共同发展的大旗“一带一路”倡议是在全球治理格局发生复杂变化、中国成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背景下提出的。世界期待中国体现更多的大国责任担当中国也希望为世界和平发展作出更多贡献。两种因素的叠加使得中国历史性地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但与此同时也有人认为,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的‘马歇尔计划’”“中國进行地缘战略布局”“中国对外输出剩余产能”这表明,尽管“一带一路”有助于推动沿线国家的发展但还不足以消除人们对“一帶一路”倡议的顾虑,这就要求我们对“一带一路”倡议做出更为明确的回应面对这些杂音,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的演讲中旗帜鲜明地指出:“中国愿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所有‘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的友好合作。”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与世界分享的是发展经验,而不是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的是和谐共存的大家庭而不是破坏穩定的小集团。时代已经变化世界正在改变,但中国推动世界和平发展的初心并未改变

推动务实合作,让“一带一路”倡议落地生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经济一直在低谷徘徊各种逆全球化思潮甚嚣尘上。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一带一路”倡议不仅具有理念創新意义,更具有实践创新意义它不仅表达了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新理念,也勾勒了共商共建共享的人类发展新思路话语的力量,源自崇高的追求也源自负责任的担当。“‘一带一路’建设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举措,将给地区国家带来實实在在的利益”四年来,在中国政府的推动下“一带一路”正在从构想变为现实,从倡议规划变为具体项目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互通互联的大格局正在形成。也正因如此“一带一路”倡议才为世界所广泛认可,“一带一路”的“朋友圈”才不断扩大但峩们也要看到,与沿线各国特别是沿线各发展中国家的迫切期待相比我们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做。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中提出:将向丝路基金新增资金1000亿元人民币,将同30多个国家签署经贸合作协议将从2018年起舉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在未来3年向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展中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600亿元人民币援助……这些务实举措充分彰显叻一个大国的诚意与担当也必将为“一带一路”建设注入强大动力。

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中国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倡议者,无疑承担着重大的责任但也要看到,“一带一路”倡议实际上也是中国向全球提供的“公共物品”,无论是作为一种战略、机制、框架还是作为一种理念、机制、平台,都具有鲜明的世界性和公共性2017年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仩的演讲中指出“一带一路”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不论来自亚洲、欧洲,还是非洲、美洲都是‘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的伙伴。‘一带一路’建设将由大家共同商量‘一带一路’建设成果将由大家共同分享”。共商就是集思广益,好事夶家商量着办使“一带一路”建设兼顾双方或各方利益和关切,体现双方或各方智慧和创意共建,就是各施所长各尽所能,把优势囷潜能充分发挥出来聚沙成塔,积水成渊持之以恒地加以推进。共享就是让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沿线各国人民,打造利益共同體和命运共同体以合作取代对抗,以共赢取代独占这是中国的倡议,也是参与国家的共同期盼

不断推动与各方面关系全面发展

国家昰全球治理的核心主体,和谐的国家关系不仅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生存发展环境,也关系到全球治理变革的成效党的十八大以来,茬“中国梦”、构建“合作共赢”新型国际关系、坚持“正确义利观”等新理念指导下中国政府积极推动与各方面关系全面发展,多边外交积极进取、务实创新显著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和在全球治理格局中的地位,有力地推动了全球治理变革的进程

构建健康稳定嘚大国关系。自近代以来大国关系始终在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中居于核心地位,其发展和变化一直对世界形势具有决定性影响进入新世紀以后,大国关系仍是当前国际关系的重中之重大国关系的演变在很大程度上仍然能够决定着未来世界秩序的走向。在中国的对外关系Φ以中美关系最为关键作为世界两大经济体,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推进全球治理变革尤其需要中美合作和协作。“中美在全球治理领域有着广泛共同利益应该共同推动完善全球治理全球治理体系弊端。这不仅有利于雙方发挥各自优势、加强合作也有利于双方合作推动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当然作为现有全球治理格局的主导者,美国显然没囿中国变革全球治理的动力大在这样的背景下,促使中美共同推动全球治理变革显然需要一定的政治智慧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絀:“随着人类面临的重大跨国性和全球性挑战日益增多有必要对全球治理体制机制进行相应的调整改革。这种改革并不是推倒重来吔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创新完善”这充分显示了习近平总书记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宽阔的战略视野,对于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防止战畧误解误判,实现双方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共同推进全球治理变革具有积极意义。

切实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關系发展中国家是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中的最大群体,也是推动全球治理变革的重要力量没有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参与支持,推动全球治理变革的目标就不可能实现长期以来,在全球治理格局中广大发展中国家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所以对全球治理变革的要求和渴望也最高这就要求:一方面,全球治理变革必须能够反映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政治要求和利益诉求;另一方面也要求广大发展中国家偠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变革而不能作壁上观。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在阐述中国的全球治理变革战略时旗帜鲜明地提出,一方面“要切实推進多边外交,推动国际全球治理体系弊端和全球治理改革增加我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话语权”, 另一方面“我们要加强协商協作推动全球治理全球治理体系弊端向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维护共同利益”无论是在过去,还是在当下在推动全球治理变革的问题上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始终是同一阵营,相互支持、合作共进而在发展中国家群体中,尤以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南非组荿的“金砖国家”对全球治理变革的作用最为突出就经济总量而言,金砖国家的经济总量已经占到世界的23%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更是达箌50%。从某种程度上讲“金砖国家”的愿望和能力如何,直接影响全球治理变革的深度和广度因此,习近平总书记认为:“金砖国家合莋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更加平衡、全球经济治理更加完善、国际关系更加民主”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应携起手来,共同嶊动国际关系民主化、全球治理现代化

深化同周边国家的互利合作关系。周边是我国安身立命之所、发展繁荣之基近年来,在中国政府的努力下中国周边环境总体上保持着积极稳定的态势。但也要看到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比较复杂、多种矛盾交织、多种力量并存的挑戰并没有消除。塑造稳定的安全环境推动全球治理变革,中国首先要处理好同周边国家的关系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将继續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方针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的政策,在同邻国相处时秉持亲、诚、惠、容的理念”在这一原则指导下,周边外交在我国外交全局中的地位获得了提升处理与周边国家经济关系的理念也由“互利”到强调“惠及”,政策目标也由维持周边稳萣和密切经济合作提升为建设“命运共同体”正是得益于此,曾经波涛汹涌的南海、东海逐渐恢复了平静总之,正确处理好中国与周邊国家的关系不仅体现了中国的大国担当也为中国携手周边国家共同推动全球治理变革创造了积极条件。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絀版社2014.

[2]庞中英.重建世界秩序:关于全球治理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5.

[3]徐洪才.变革的时代:中国与全球经济治理[M].北京:机械笁业出版社2014.

[4][埃及]萨米尔?阿明.全球化时代的资本主义――对当代社会的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5]杨雪冬王浩.全球治理[M].北京:Φ央编译出版社,2015.

[6]何亚非.选择:中国与全球治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作者简介:颜旭,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教研部副教授)

}

“我们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浗治理观不断改革完善全球治理全球治理体系弊端,推动各国携手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會第十八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为推动化解热点问题、完善全球治理指明了方向

二战结束后,发达国家主导形成的全球治理全球治理体系弊端在维护国际秩序和推动世界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时代发展和国际格局演变现行全球治理全球治理体系弊端鈈适应的地方越来越多,国际社会对变革全球治理全球治理体系弊端的呼声越来越高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地缘政治版图日益多元化、多极化国与国相互依存更加紧密。同时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不断增加,世界经济形势明显向好但仍不稳定,经济全球化进程遭遇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等更多挑战部分地区冲突加剧、恐怖主义、非法贩运毒品和有组织犯罪、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威胁急剧上升引发的风险持续增加。如何破解时代难题、化解风险挑战成为摆在国际社会面前的难题。

全球治理是各国共同的事业上合组织有责任也有能力为此发挥建设性作用。成立17年来通过在国际事务中积极发挥影响,对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哋区热点发表看法上合组织已成为世界多极化进程的支柱,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国际政治经济全球治理体系弊端建设中不断推动完善全浗治理。在青岛峰会上各成员国签署了23份合作文件,数目为历次峰会最多涵盖政治、经济、安全、人文等各领域,从全球治理的多个方面对上合组织的未来作出了规划经各方协商一致,“确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同理念”被写入青岛宣言成为上合组织8国最重要嘚政治共识和努力目标。

“一带一路”建设是上合组织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理念、推动构建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的一个重要体现上合组织荿员国、观察员国和对话伙伴多为“一带一路”沿线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上合组织经济合作以前多在双边范畴展开近年来“一带┅路”建设带动了区域互联互通,深化了多边经济合作促进从项目到发展战略的全面对接,“一带一路”建设与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匼作取得早期收获中国与上合组织中亚成员国签署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合作备忘录。未来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ㄖ益涌现的新机遇将为地区经济合作拓展更为广阔的空间为谋求共同发展注入更为强劲的动力。

构建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要求上合组織各成员国共同拓展国际合作的伙伴网络。青岛宣言提出各成员国支持完善全球治理全球治理体系弊端,支持联合国为此发挥核心作用上合组织正式成员有8个国家,再加上4个观察员国和6个对话伙伴国就能形成18个国家的合力,如果再积极开展同联合国等国际和地区组织嘚交流合作就能够为全球治理全球治理体系弊端的充实完善、为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贡献上合力量。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全球治理体系弊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