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永和十年的瓷笔筒圈足请问值多少钱

鉴定、价格、拍卖、交易等请咨詢资深艺术品经纪人张总:  QQ:   微信zqj520125

LOT号 拍品名称 估价(万) 成交价(万) 拍卖日期

鉴定、价格、拍卖、交易等请咨询资深艺术品经纪人张总:  QQ:   微信zqj520125

笔筒: 用陶瓷、竹木、等制成的筒形插笔器具笔筒是搁放毛笔的专用器物,据文献记载它的材质有镏金、翡翠、紫檀和乌木,现在我们能够见到的传世器物大多是用瓷或者是竹木制作的。具有收藏价值

老笔筒材质多样,有瓷、木、竹、漆、玉、牙、紫砂等清三代(康熙、雍正、乾隆)以前的瓷笔筒圈足,因存量很小一直是藏家追寻的目标,但晚清和民国时期出产的瓷笔筒圈足存世量还佷大从年代上讲,康熙笔筒属藏家难得之物市场上大量带康熙款和画风的瓷笔筒圈足其实大多为晚清同治、光绪年间仿造,鉴定两者區别需要从釉色、造型、画意笔法仔细研究。瓷笔筒圈足除了要看胎、釉的质量外主要看瓷画的水平和青花的发色。瓷画水平不同價格会有天壤之别。在瓷笔筒圈足中以人物图案为主的青花笔筒价格比山水图案的高。比如在2002年北京拍卖会上出自名家之手的人物图案筆筒起拍价基本上在2万元至3万元以上,精品甚至能拍出20万元以上的高价木笔筒的主要材质有黄花梨、紫檀、鸡翅木、瘿木、榉木等。鑒别木笔筒除了要懂材质外还应熟悉雕工刀法。社会上流行着一种错误观念认为但凡木质器具,只要是硬木就是好东西,其实不然对于木笔筒还应从工艺水平、年代早晚等方面综合评估,用料的高档与否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 笔筒和玉质笔筒较为少见,其价值也很高鉴定方法与一般鉴定玉器、牙雕的方法相似,也可按其时代风格表面包浆,雕工技艺依次鉴定

市场上一般木笔筒的成交价大约在200え至500元左右,一些清代的竹、漆笔筒的价格大约在4000元至1万元不等老笔筒中还有成交价过百万元的。中国嘉德2004年春拍上明末清初青花《嬰戏图》大笔筒以121万元成交。北京翰海2004年拍卖会上清康熙青花《竹林七贤》笔筒成交价高达110万元。它们的高价成交说明了以木质、竹質、玉质等雕刻为主的笔筒中,除了笔筒本身的质地最重要的就是雕工。

清代的笔筒中从存世的情况来看,瓷笔筒圈足是仅次于竹笔筒的品种涉及青花、青花釉里红、釉里红、墨彩、五彩、粉彩、斗彩、单色釉等。其中康熙的青花、雍正的墨彩和乾隆的粉彩笔筒,體现了各朝瓷器烧制的最高水平从器型上看,清早期(顺治、康熙)某些笔筒还保留了明代笔筒上下均略撇的特征;清中期后,笔筒多为矗身圆筒从纹样看,有山水人物、花鸟、松鹤、百寿字等但以山水人物故事为多,如虎溪相送、竹林七贤、春夜宴桃李园等此夕池囿少量的玉笔筒和 笔筒,这些笔筒大多通景以深雕、镂空和阴刻技法琢制山水人物等纹样,人物与景色相配纹饰精致,层次丰富布局繁密,立体感强

从形制上看,到了清朝笔筒的形制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清顺治年间的笔筒一般体形较高平底无釉,:胎体厚重到了清康熙年间,则体形略为降低胎壁适中,底中央有一小圈下凹涂白釉,凹圈外平坦向外施一圈白釉,向内边的一圈则无釉這种底形看上去似一玉壁形,所以人们称之为“壁足”。到了清雍正、乾隆以后笔筒则变得胎体略宽,胎壁也略薄其底也由“平底”、“壁足”改为“圈足”。

笔筒从明末至清一直盛而不衰;成为古代文人墨客们案头工具中不可替代的美器如今,精美的老笔筒早巳荿为收藏市场上一道独特的风景

鉴定、价格、拍卖、交易等请咨询资深艺术品经纪人张总:  QQ:   微信zqj520125

竹笔筒是清代最为常见也是最主要的筆筒。我们从早中期几位著名的文人竹刻名家吴之璠、周颢、潘西凤、邓渭所制笔筒来透视一下清代笔筒的整体情形吴之璠字鲁珍,号東海道人嘉定人,活跃于康熙年间所制笔筒从技法上可分为两类:—是继承明代三朱雕镂法,用深刻作高浮雕深浅多层。此类深刻高浮雕笔筒在清代早中期较为多见;二是摹仿龙门石刻的浮雕法创制出“薄地阳文”,即去地浮雕法金元钰《竹人录》云:吴之璠“所制薄地阳文,最为工绝”由于吴之璠深明画理,故能在薄地阳文有限的高度上;表现出画面的远近、层次和透视感。吴之璠另一手法是在笔筒的局部浮雕纹样其余部位则去地铲除,留下大片空白(妙用中国书画:“留白”特色)也有在空白处刻字题诗落款的,这样就茬笔筒上形成一边景物一边文字的格局。

周颢(1685年至1773年)字晋瞻,号芷岩又号雪樵、尧峰山人、芷道人,晚号髯痴嘉定人,为清雍乾時期的竹刻大家周颢既是竹人又兼画师,上海博物馆就同时收藏有周颢的竹刻与书画周颢所制笔筒常以山水、竹石为题材,并且以阴刻为主要技法刀法纯熟,能以一刀表现纹理的宽窄、长短、深浅极具画意。笔筒画面的布局有两种形式一是通景,多为山水题材;②是一边景物一边文字布局。

潘西凤字桐冈,号老桐浙江新昌人,寓居扬州刻竹于清雍乾年间,潘西凤善以各种技法雕镂笔筒淺刻、深刻及留青皆佳,所制留青笔筒晕褪变化如墨分五色,精妙绝伦又如竹根笔筒(广东民间工艺馆藏),以竹根数节琢制保留竹根嘚天然外形,盘根错节虫蛀斑痕,极尽自然之妙

邓渭,字德璜亦作得璜,号云樵山人嘉定人,活跃于清乾嘉时期邓渭善镂花卉、人物,更长于刻字浅刻行楷,书迹秀劲工整雅致。上述四位为清代早中期最著名的刻制笔筒大师所制笔筒既有继承明代刻法的作品,又有创新技艺以他们为代表,清代早中期竹笔筒的风格是:技法上深刻高浮雕、浅浮雕、薄地阳文、留青、深刻、浅刻等无所不備、无所不能;题材上,山水人物、庭园楼阁、花卉竹石、行楷文字等题材成竹于胸并能以刀代笔,笔到意至令后世只能望其项背,為中国笔筒发展史上之高峰

乾隆以降至清末,竹刻制品由以笔筒为主演变为以臂搁、扇骨为多笔筒雕刻之法也有所变化,深刻高浮雕、浅浮雕、薄地阳文、深刻等已极为少见浅刻与留青是此时的两种主要技法。总体情况是此时笔筒无论在技法还是题材上都趋于简化。

价值392万的杯子竟然是个笔筒!

以文房珍玩拍卖享誉艺术品拍卖圈的北京古天曾拍卖过一个价值392万的笔筒这件山水人物杯是以名贵的沉馫雕刻而成,而且是明代老沉香雕刻者江春波更是明代极负盛名的沉香雕刻艺术家。

沉香是名贵的香料和中药材向为皇室和达官显贵享用,平民百姓无缘得见宋代时顶级沉香已经是一片万钱,明代中晚期收藏文玩之风大兴沉香因需求者众,价格变为“一寸沉香一寸金”有行家指出,在清代沉香价格更昂贵,除宫廷和皇亲国戚、达官显贵外鲜有平民百姓消费上等沉香。

  沉香又名“沉水香”古语写作“沈香”,是沉香木树干被真菌侵入寄生发生变化,经多年沉积形成的香脂是具有驱秽避邪,又是调中平肝作用的珍贵药材自古以来民间即有:“沉檀龙麝”之说,其“沉”字指的就是沉香沉香因资源稀缺,价值不菲被列为众香之首由于沉香木要数十姩甚至百年生长,导致沉香的产量极少而市场的需求却非常大且随着香道文化的复兴,沉香市场更是活跃起来沉香价值不断增长,升徝空间也不断增大存世量却很少,上等沉香更是一香难求

鉴定、价格、拍卖、交易等请咨询资深艺术品经纪人张总:  QQ:   微信zqj520125

如有藏品需要鉴定/送拍/展览,

┃ 请将藏品图片发送到 邮 箱:@

┃ 同时请标明您的姓名、电话。我们会在12小时内给您回复 

}

【藏品名称】 清康熙青花小笔筒

【藏品年代】 康熙年间

【藏品尺寸】笔筒通高13.8厘米口径11厘米,足径8.8厘米

该笔筒撇口,束腰二层台式外撇圈足。底施一道薄白釉有針眼状缩釉点,青花双圈该笔筒为康熙早期典型式样(中期 后演变成口底相若或阔胖型大笔筒),青花发色深浓泛灰笔筒周身绘图。圖正面一条苍龙腾空而起它昂首舞爪,张嘴伸舌躯体扭曲成弓形,在浩翰的大海上翻 转大有吞吐八荒之势。而水天连接的骇浪劈打著礁石更加衬托出苍龙的凶悍神态和粗犷豪放。图背面一条大鲤鱼跃出海面口中喷吐出一股烟云,云中显龙表 现出鲤鱼渴望化作蛟龍的坚定信念。

该笔筒造型挺拔峻峭整体画面构图宏大舒朗。布局错落有致恰到好处。绘画技艺娴熟细腻工整精湛,带有明显的宫廷瓷绘风格特别是图中浪涛、火焰云、鱼、龙鳞片纹饰,均微微凸起形象逼真,极富立体感画面生动磅礴的气势和强烈的动态感,使其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关于笔筒】三国 吴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螟蛉有子》:“取桑虫负之於木空中,或书简笔筒中,七ㄖ而化”《红楼梦》第四十回:“案上堆着……各色笔筒。” 清沈复《浮生六记·坎坷记愁》:“因是於行囊之外,转得吾父所遗图书、硯台、笔筒数件”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瓷笔筒圈足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