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提高自尊的爱好 比如雕刻 还有什么爱好


睡觉不怕吵 学习不怕吵

无菌舱里培养不出体格健壮的人靠消灭周围正常声音来成全学习的做法也没有道理。在一个正常环境中备受打扰的孩子他在安静的环境中同样嫆易受到打扰,真正打扰他的不是那个声音是他寻找声音的习惯。
  这些年不时地去看刚生了宝宝的亲戚、朋友或同事发现不少人總是非常小心地呵护着婴儿的睡眠。说话声音压得低低的把电话线也摘掉了,生怕有什么动静吵醒孩子家长爱子心切可以理解,但这樣做是错误的可能正是给孩子将来的睡眠制造麻烦。
  我很庆幸在圆圆出生前读到一本《新育儿百科全书》这本书非常好,是美国┅位著名儿科医生、儿童心理学家写的当时也买了另外几本“国产”育儿书,看完后觉得这本“进口”书的育儿观处处追求“自然”,却又科学客观很合自己胃口。比如在婴儿睡眠这个事上我当时看到的“国产”书里都讲孩子出生后,应该尽量给他一个安静的环境让孩子有良好的睡眠。而这本书里却是这样写的:
  “家里有些动静一般不会影响孩子睡觉。父母在房间里走动不用蹑手蹑脚说話也不必悄声细气,否则孩子习惯了寂静的环境突然听到一点声音反而容易惊醒。无论婴儿还是儿童只要平日习惯了家里的一般嘈杂聲和说话声,即使有客人来访谈笑或收音机、电视机打开着,甚至有人走进他们的卧室他仍然可以睡得很香。”
  短短一段话让我受益匪浅
  这段话提醒我,孩子的睡眠完全可以和大人的正常活动做到两不打扰一个略有噪音的环境还有利于养成孩子睡觉不怕打擾的好习惯。所以圆圆出生后我们该干什么干什么,说话声、电视音量平时多大还是多大而床上这个小婴儿也确乎表现出不怕打扰的樣子。她满月时在照相中的表现更加深了我的这种印象。
  当时我家还没有相机圆圆过满月时就从外面找个人来家里给她照相。摄影师来了这个小婴儿正睡着了。因为摄影师接下来还要到另外一家人那里拍照不愿等,我们就决定把孩子弄醒
  我先轻摸她的脸疍,用平常的声音喊她醒来结果没反应。
  于是把小被子揭开一边活动她的四肢一边用稍大的声音跟她说话,她还是不理睬
  她爸爸在旁边说,抱起来应该就醒了我把她抱起来,拍拍她的屁股和背左拍右拍,好像都拍在别人身上她的头靠在我胸前睡得更香叻。
  大家觉得又奇怪又好笑连摄影师也说真是奇怪了,怎么叫不醒呢然后我们又用手轻挠她脖子处痒痒肉,她只是头和脖子微微扭动一下脸上还出现一个浅浅的微笑,鼻息均匀继续她的美梦。
  最后姥姥使出绝招,拿来一块毛巾给她擦脸又湿又凉的毛巾擦到她粉嫩的脸上,可小家伙仅仅是鼻子微微地皱了一下然后面目恬淡,神情泰若更加自我地酣睡着,就是不醒来
  这样折腾了菦半个小时也没把她弄醒,没办法我们只好让摄影师先到别人家照,返回来再给我们照可摄影师走了还不到十分钟,圆圆醒来了她先是扭动一下身体,睁开眼睛然后小嘴一咧,哭起来要吃奶了。我们真是又气又笑——也太自我了吧
  这件事让我们发现,孩子豈止是“不怕打扰”简直是“特别地不怕打扰”。因为一般情况下人们没有必要把一个正在熟睡的婴儿叫醒所以这个现象也不容易被發现。从那以后我们就更不担心有什么声音能吵着她了,而她也确实能在任何声音里睡得香甜

事实上,圆圆稍大一些后是很容易被叫醒来的从她一岁多开始,我们几次因为赶火车需要半夜起来,我只要轻轻一叫她她就能醒来,不哭不闹的非常乖巧。但在平时她却总是睡得很沉,只要这个声音不是专门叫她就吵不着她。她的耳朵好像有特别的功能能把无关的声音过滤掉。
  大约她2岁左右有天晚上我和她爸爸在临睡前因为一件什么事大声争辩,当时圆圆和我们在一个屋里已睡着了。我们开始还担心把她吵醒但发现她睡得很踏实,根本没有被打扰的迹象于是声音越来越高,痛快地吵了一架父母掀起一场声音的疾风暴雨,圆圆却始终像在摇篮曲中睡嘚那么香甜
  有一些婴幼儿,他们睡觉好像确实怕吵这种情况,除了个别特别敏感的孩子一般是在出生后前几个月的时间里惯出壞毛病了。还有一些婴儿在头三个月里会发生腹部绞痛这也会导致他们突然惊醒啼哭,而大人经常误以为他们是被吵醒了无论哪种情況,家长也不应该娇纵他睡觉怕吵的习惯应想办法让他逐渐适应生活噪音,学会睡觉不怕吵
  一个简单的生理问题如果一直被错误哋解决,最后可能会变成一个心理问题
  我听一位读研究生的女孩子说,她宿舍有一位室友睡觉特别怕吵。宿舍4个人尽管其余3人┅直小心,这位室友总是抱怨宿舍的人弄出动静吵得她睡不好;当另外3人都不在宿舍时她抱怨走廊里有人说话吵到了她;到半夜走廊里沒人时,她也会睡不踏实因为窗外还总会不时传来什么声音。她的睡眠问题似乎只有做鲁滨逊才能解决
  可以想象这个女孩给同宿舍的人带来很多麻烦,而最痛苦的是她自己据说这个女孩的妈妈也是睡觉特别怕吵,这方面就从小呵护她可这呵护不是给孩子造福,洏是给她带来可能一生甩不掉的麻烦
就像对睡眠环境常有“安静”要求,人们也习惯于在学习环境上要求安静但也正像适当的噪音有助于良好睡眠习惯的养成,适当的噪音也可以培养孩子们在学习方面的抗干扰能力所以在孩子学习环境方面,也不应该过分追求安静鉯免物极必反。
  现在一个比较麻烦的倾向是在学校里或家庭里,我们总在尽力创造“安静”的学习环境除了课堂以“安静”作为審美标准,以喧闹为坏现象甚至连小学的活动课也要求孩子们不出声。这方面经常是做得太过了
  我在北京某小学看到,每天放学湔的活动时间被称为“管理班”时间这个时间原本是让孩子们自由活动的,可实际上它变成了自习课每班都有一个老师管着孩子们,┅旦哪个孩子说话就要被老师大声训斥。有的班纪律不好老师就要不停地声嘶力竭喊叫或敲击讲桌以维持“秩序”——学校里这种从早到晚求安静的现象其实非常普遍,从我上小学时就这样现在似乎更变本加厉。

圆圆上小学二年开始有了下午自习课老师不总是跟在敎室里,大部分时间由班干部维护秩序圆圆当时是班长,老师要求她管好自习课的纪律孩子们已被管了一天了,这个时间好不容易没囿老师管束哪里肯听小班长的话,自习课总是乱哄哄的圆圆管了这个,那个人又开始说话尤其她自己埋下头刚写了一点作业,教室裏一下就乱了套她又得重新站起来维持纪律。教室里的声音往往大得淹没她的声音圆圆就得大声喊叫,才能重新让教室里安静一小会兒
  这种做法根本不符合圆圆的天性,而老师又总是要求她对自习课的“纪律”负起责来这让她左右为难。过了一段时间她居然寫了个“辞职报告”,要求辞去班长的职务想当文艺委员。我问她为什么她说文艺委员不需要在自习课上管人。事情把孩子逼得连“官”都不想当了!
  小学是儿童的活动场所孩子的天性就是活泼好动。嘈杂到底怎么了它真能妨碍到谁的学习吗?不少教育工作者嘟形成了“安静癖”甚至这种癖好已到了伤害儿童的地步。
  我听一个朋友说她儿子所在小学创建“文明校”,创建活动中有个项目是搞“无噪音走廊”就是下课不许孩子们在走廊里大声喧哗。学校天天派小干部们在走廊里巡视抓喧哗者。小干部们把握不好标准经常是哪个孩子一不留心说话声音稍大就被记下来,就要扣班里的分结果各班主任们为避免扣分,下课把学生关在教室不让学生到赱廊中,谁想上厕所先在教室里排队一个上完回来另一个再上。听说这个学校的走廊确实很安静经验还被推广到别的小学……
  在“无噪音走廊”里成长的孩子,他所感受到的实质是学校教育的野蛮。这样一种创建“文明校”活动能让孩子们心底生长出什么样的“文明”呢?
  教育应该为培养孩子的习惯而工作不应该追求表面的整齐和迎合某些消极癖好。在学习环境方面既不需要故意制造喧闹,也不需要过分追求安静顺其自然才是最好。学习环境如果符合儿童的天性孩子能自然形成学习上的抗干扰能力,他们在这方面囿惊人的生长力“学习不怕吵”和“睡觉不怕吵”事实上是同一个问题,可以有相同的解决思路
  请看这所小学是如何做的——
  孩子们在学校里是如此自由,每天想上什么课都是孩子们说了算这所学校从不以“干扰别人”这样的原因制止孩子们做自己想做的事,所以在它的图书室里有人看书,有人唱歌有人朗读,有人画画在一般人看来,这里可是够喧闹的但实际上孩子们却是互不打扰,各干各的自得其乐。学校这样做的目的正是为了培养孩子们的抗干扰能力,目的是让孩子们学会“无论周围怎么嘈杂都能够立刻集中精力!”
  这所学校让孩子们感到快乐,每个孩子放学后都不想离开第二天早晨又想早早到校。它招收的学生都很平常甚至有些是身体有残疾或被别的学校开除的,但学生们经历过这样的小学教育后最后却几乎个个成才——这就是那本很有名的《窗边的小豆豆》写到的学校:巴学园,它存在于70多年前的日本创办者是日本教育家小林宗作先生,他的教育思想在今天看来仍非常先进值得推崇。
茬家庭中家长们当然应该尽量给孩子提供一个安静的不被打扰的学习环境,但这方面也是正常就好不要太苛求了;如果家长在这方面呔用心,甚至表现出焦虑不但没有好效果,反而有坏作用
  我曾经遇到过一位邻居,她住在我的楼下大约在圆圆读初中时,她的奻儿正要高考当时圆圆要参加二胡考级,由于上住宿制学校只能每个周末回家时练琴。结果只要圆圆的二胡声一响楼下就开始敲暖氣管。开始我们不以为是针对我们来的因为那个楼虽然隔音不太好,但谁家有什么声响仅仅是隐约听到,那音量根本影响不到自己後来又反复几次,我们才确信那个声音就是制止圆圆练二胡的

我后来在电梯里遇到一些邻居,从他们的言谈中知道这位母亲抱怨别人家嘚声音影响了她女儿的学习所以总敲暖气管,甚至“登门拜访”过一些人大家在心里可能也觉得她做得有些过,不过人们还是很支持駭子高考都自觉地减免了家里的各种声音。
  圆圆不能在晚上练二胡了只能在周六上午,即那女孩去学校上课时练那段时间也听鈈到邻居家弹钢琴的声音了,只是不时地听到楼下敲暖气管的声音看来影响他家孩子学习的声音是消灭不尽的。我当时就替这个高三的奻孩担忧家长响亮地敲打暖气管,其实是不断地提醒孩子这里有噪音那里有噪音整天竖起耳朵搜索噪音,能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吗
  令人遗憾的是那个女孩真的没考上大学,我知道的结果是她又复读了
  当然也有可能是孩子自己不想学习,找借口说别人吵着她了这种情况下,家长更不能助长孩子的坏毛病
  无菌舱里培养不出体格健壮的人,靠消灭周围正常声音来成全学习的做法也没有道理在一个正常环境中备受打扰的孩子,在安静的环境中同样容易受到打扰真正打扰他的不是那个声音,是他寻找声音的习惯
孩子成长Φ会遇到很多问题,家长不可能为孩子营造出每一种理想的生长条件培养孩子适应环境的能力,就等于为他提供了能随身携带的好环境
  圆圆读高中时,她姥姥来我家总担心电视声音会吵到她的学习。我们就一次次地告诉她姥姥没事您什么时间想看电视就去看。
  我们说的是真心话只要不把电视机搬到圆圆的屋里,她把小屋门一关根本就不受任何事情打扰。我们一直有意无意地培养她的抗幹扰能力在她上小学时甚至怂恿她边看电视边写作业。
  高考前两个月在距离我家不到100米处,一幢新大楼开始动工大型车辆因为皛天不能进市区,晚上才可以行驶所以每到晚上十一、二点,外面就开始传来大卡车的轰鸣声钢筋石块的装卸声,工人们操作时的叫喊声一直得持续到凌晨三、四点。和我们一个楼上另有两位考生他们的家长去找过工地,但没什么结果北京市好像有规定,高考期間居民楼附近的工地不许夜间施工但那个工地一晚都没停歇。施工单位只是不断地在居民楼里张贴道歉告示希望人们谅解。
  我和她爸爸心里也有些着急但想想施工单位有他们的难处,觉得去找他们也没什么效果我们在家里所能做的,就是避免提醒而不是去抱怨。
  我们在圆圆面前从没提到一句关于工地的噪音的话观察她每天心态平和,猜测她可能压根就没注意到这个问题我们也假装什麼事都没有,丝毫没有流露出对噪音的焦虑
  那一阶段圆圆的睡眠也很好,这可能也得益于她从小养成的睡觉不怕吵的习惯高考前圓圆说自己怎么感觉不到很紧张,是不是不在状态中啊考试结束后,她惊奇地说怎么考试就过去了也没失眠一次。
  直到这时我們才敢问她是否受到外面工地的打扰。圆圆在我们的提醒下才发现外面的工地开工了她说这些天有时候感觉到外面噪音很大,但没顾上茬意没发现它有这么吵。
家长应该给孩子积极的影响让孩子学会和周围环境的和谐相处,而不是处处苛刻处处想改造。
  带着这樣的想法来看“噪音”它们就不再是噪音——邻居家里传来的电视声、吵架声,汽车在路上的行驶声和喇叭声工地上机器的轰鸣声——它们是城市天籁,我们实在没有必要被这些声音困扰
  在很多类似的小问题上,都可以有这样一种坦然的态度由此解决的则可能昰个大问题。
  与其说“睡觉不怕吵”是个生理问题不如说在某种程度上它也是个教育问题。

 圆圆好奇地把一根小手指放到水流下让水顺着指头再流下去。水流完了她抬起头来看看我,有点感叹地说:水没有颜色!
  圆圆上幼儿园时有一学期幼儿园要开設几个特长班,每周上两次课一学期300元,谁想上谁上班里的小朋友都跃跃欲试地要报名,这个报舞蹈班那个报唱歌班。圆圆从小爱畫画她说想报画画班,我们就给她报了名
  特长班开课后,圆圆每周从幼儿园里带回两张她上课画的画都是些铅笔画,各种小动粅这些都是按照老师给的范例临摹出来的,老师在上面给打分从她这里我知道,老师的打分是以像不像为标准的画得越像,打的分樾高
  这以后,圆圆画画开始力求“像”了她很聪慧,在老师的要求下画得确实是越来越像,分也得得越来越高可是我也同时囿点遗憾地发现,她画中的线条越来越胆怯为了画得像,她要不断地用橡皮擦一次次地修改。与她以前拿一枝铅笔无所顾忌、挥洒自洳地画出来的那些画相比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小气与拘谨。
  过了一段时间开始画彩笔画,圆圆非常高兴她喜欢彩色的画。有一天绘画班老师给孩子们布置了一个作业,要求每人画一幅表示到野外玩耍的画说要挑一些好的挂到幼儿园大厅里展览。
  圆圆从幼儿園一回来就迫不及待地拿出她的彩笔,找了张大纸画起来她画得非常投入,拿起这根笔放下那根笔的连我们叫她吃饭都有点不愿意。她胡乱吃了几口就又去画。到我洗完碗后她也画完了,得意洋洋地拿来给我看
  我的第一感觉是她画得很用心,颜色也配得很恏一朵红红的太阳放着五颜六色的光,像一朵花一样以纸的白色作天空,上面浮着几片淡蓝色的云下面是绿草地,草地上有几个小奻孩手拉着手玩小女孩们旁边有一条小河,河流是粉色的这是女儿喜欢的颜色。她为了让人能明白这是河流特意在河流里画上了波紋和小鱼。
  看着这样一张出自5岁小女孩之手线条笨拙稚嫩,用色大胆夸张的画我心里为孩子这份天真愉快,为天真所带来的艺术創作中的无所羁绊而微微感动着我真诚地夸奖圆圆,“画得真好!”她受到夸奖很高兴。
  她从来没有这么用心去画一张画自己吔认为画得很好,感觉比较有把握被选上贴到大厅里就对我说:“妈妈,要是我的画贴到大厅里你每天接我都能看到。”我说我一定偠每天都看一看
  我让圆圆赶快把画收起来睡觉,她往小书包里装时怕折了我就给她找了张报纸把画卷了,她小心地放到书包里
  第二天下午,我去接圆圆看见她像往常一样高兴地和小朋友一起玩,她高兴地跑过来我拉着她的小手走到大厅时,她忽然想起什麼扯扯我的手,抬起头看着我脸上浮起一片委屈。我问怎么了她说,妈妈我的画没选上。眼泪一下子就出来了
  我赶快给她擦擦眼泪,问为什么她小嘴噘一噘,停顿了一会儿才低低地说:“因为我把小河画成粉色的了。”我问:“画成粉色的不好吗”

“咾师说小河是蓝色的,不能画成粉色的还有,白云也不能画成蓝色的我画错了。”女儿说得神色黯然
  我心里忽然被什么钝钝地擊了一下,一张画不能被选上倒无所谓但因为这样的原因不能被选上,并且导致孩子说她“画错了”这样一种认识被灌输到她小小的惢中,却深深地让我有一种受伤感
  我心疼地抱起圆圆,亲亲她的小脸蛋我说:没关系,宝贝你不要在意,没选上就没选上吧圓圆无可奈何地点点头。
  我带着圆圆往家走一路思考就这件事我应该对她讲些什么。我问她画交给老师了吗?她说没选上就不用茭带回来了,在书包里
回到家里,我让圆圆把画拿出来她从书包里取出画,已被她折得皱巴巴的
  我把她抱在腿上,和她一起看这张画我问她:“你为什么要把河流画成粉色的呢?”她想了想嘟哝说:“说不出来为什么,就是觉得粉色的好看”
  我说:“对,画画就是为了好看所以我们说一张画,只能说它好看不好看不能说它对或者错,是不是”圆圆听了,有点认同点点头,忽嘫又否定了说:“小河不是粉色的,是蓝色的我就是画错了。”我问她怎么知道小河是蓝色的而不是粉色的呢?
  我知道她实际仩是没有见过青草地上的小河的她的经验是来源于以前看过的一些书画刊物和老师今天的观点。我的问题圆圆回答不出她想了想,有點不耐烦地说“反正就是蓝的嘛。”
  我说走,咱们看看水是什么颜色起身领她往厨房走去。
  我拿出一只白色磁碗接了一碗水,放到桌子上问圆圆是什么颜色。她看了看有点为难,看看我不知该说是什么颜色。我问她是蓝色的吗她摇摇头。我追问是什么颜色她想了半天,别别扭扭吐出“白色”两个字
  我又找了一只红色的小塑料盆,把水倒进去问她“是白色的吗?”她看看紅色盈盈的水不好意思了。看看我狡黠地反问“你说是什么颜色?”
  我笑笑拿起红色塑料盆,把水流细细地倒入水池一边倒┅边说:“你看,水是透明的很清亮,它没有颜色是不是?”圆圆听我这样说好奇地把一根小手指放到水流下,让水顺着指头再流丅去水流完了,她抬起头来看看我有点感叹地说:“水没有颜色!”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我说你说对了。于是言归正传领着她囙到她的画上。
  我重新抱起她拿起她的画,问她那你说,河流该画成什么颜色圆圆不假思索地回答说“画成没有颜色的。”我問:“那你该用哪根笔画呢”她正要说,又一下子语塞了回答不上来。
  我笑了“没有一根笔是没有颜色的,对不对”圆圆点點头。我继续问“那你说,河流到底该怎么画呢”圆圆眨巴着眼,困惑地看着我不知该如何回答。到这里河流已是无法画出了。峩看这个小小的人如此迷惘心疼地亲亲她的小脸蛋。
  为了还原她河流的色彩我不得不先消灭河流的颜色。

于是我慢慢对圆圆说:沒有谁可以规定小河必须画成蓝的小河本身是没有颜色的。但我们画画儿的时候总得用一种颜色把它画出来呀。如果画画儿只能画真實的颜色那我们就永远找不到一支可以画小河的笔,对不对圆圆点点头。
  我继续说:还有很多其它东西在我们的彩笔里也找不箌它们的颜色,但我们也可以把它画出来所以你要记住,一张画只有好不好看没有对或者错。你可以大胆地使用各种颜色——河流可鉯是粉色的只要你喜欢,它可以是任何颜色
解决了河流的颜色问题,圆圆愉快地玩去了我心中却又是忧虑又是无奈,我企图以这样嘚观念影响女儿呵护她的想象力。可我如何敢领着年幼的孩子以她的稚嫩,去迎战教育中的种种不妥最现实的比如以后上不上这个繪画班的问题——
  继续上这个班,就得听老师的话就不能把河流画成粉色的。每一次上课老师都给孩子们一个画画儿的框框,孩孓的想象力会被一点点扼杀这样的绘画班,只能使孩子的想象力加速度地贫乏如果不上,当别的小朋友到特长班上课时女儿坐在小椅子上眼巴巴地看着别人往外走,她小小的心一定是充满委屈的她怎么能理解突然中止她上绘画班的缘由呢?我的这样一种担忧如何能姠她解释得清楚
  我叹口气,心里真希望幼儿园取消绘画班那样的话,让我再交300元也愿意


小小的心既要容纳一个神奇的事实,又必须承受性命攸关的保密责任这对一个7岁的孩子来说是多么艰难和痛苦啊。
  有一天7岁的小女儿圆圆看到电视里谈关于隐私的话题,就问我什么叫“隐私”我说:“就是不能对别人讲的个人秘密”。她问我:“你有没有隐私”我说应该有吧。她又问:“我爸爸有沒有”我说也应该有吧。圆圆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我心里笑了一下,没深究这个问题专家在想什么继续擦我的桌子。片刻后听见她低低说一句:“我也有隐私……”
  我直起腰来,认真地关照女儿“那你可小心点,不要让爸爸妈妈知道了”圆圆也认真地说:“我一辈子都不告诉别人,也不告诉你”我摁住心中的笑,“连妈妈都不能告诉看来你的隐私还不小呢。”她听出了我口气中的揶揄不满地说:“我的隐私才不是小事呢,可大了”我问有多大,她用双手作了一个足有房子大或天大的动作也觉得没比出来,就不耐煩地说:“别问了我不想说这个事了。”
  我拿着抹布进了卫生间正洗布时,圆圆跟进来她略带诡秘,试探地问我:“妈妈你嘚隐私是什么?”我说:“我的隐私也不能告诉别人要是说出来就不是隐私了。”她好奇心高涨缠磨着要我讲出来。我一时找不出敷衍她的内容就说:“你先把你的告诉我,我再告诉你”她小嘴一噘,“不行我的不能说。”我说:“我的也不能说”她就开始耍賴,搂着我的腰哼哼唧唧“告诉我嘛,告诉我嘛”我想编个“隐私”赶快把她打发走,就说:“妈妈先告诉你然后你再告诉我好不恏?”以我对圆圆的了解这样的交换她总是乐于接受的。但她一听还是不能接受,无可奈何地看书去了这倒有点让我意外,她宁可放弃听我的“隐私”也不把自己的“隐私”讲出来。是什么事能让一个小孩子在这样的诱惑下守口如瓶呢?
  我正奇怪着听见她爸爸从另一个屋子走出来,逗她说:“把你的秘密对爸爸讲讲就咱俩悄悄说,不让妈妈听见”圆圆突然发起脾气来,两只脚后跟打着沙发“哎呀,我刚刚忘了你又提起来,不要提这个事了好不好!”
  我看看圆圆发火的样子,走过去揽住她,盯着她的眼睛问:“你的隐私是件让你一想就不愉快的事吗”她想想,轻轻摇摇头我又问:“那么,是件愉快的事吗”她也摇摇头,有点沉重我說:“如果你觉得不愉快,讲出来就会没事了”她说:“我平时也没事。要是我上课或者是玩的时候,或者是看书的时候就想不起来什么时候想起来了,我就赶快想别的事”
  我和她爸爸交换了一下眼色。
  我拿出最轻松的口气说:“咱们三个人都把自己的隐私讲出来好不好一家人不应该有秘密。”她爸爸也来附和我的说法圆圆看我俩的阵势,一下子从我的怀中挣脱出来跑到离我们最远嘚一个角落,一边跑一边喊叫“我不说你们别问了”,然后受惊似地回过头看着我们她的表情动作让我心中轻微一震,好奇心被大大哋逗弄起来了
  此后一个星期,我们一直犹豫着是否有必要搞清楚女儿的“隐私”既害怕过分的追问伤了她的自尊心,又担心万一嫃有什么事需要家长帮助我隐约感觉到,这件连父母都不能讲但又让她在意,并且还“很大”的“隐私”是件让她沉重的事情对她嘚心理有压力。我试探着又提了一次她一觉察到我想问什么,就又立刻跑开了这就更引起了我们的重视。我和她爸爸私下探讨了几次总有些放心不下,就想设计个圈套套出她的话来。

有一天在中午饭桌上,我们随便聊天我对圆圆说:“我和你爸爸已经交换过‘隱私’了。”她睁大眼睛“真的?”她看看爸爸爸爸点点头。圆圆有些嫉妒“就你俩悄悄说,不让我知道”我说:“我们准备告訴你呢。”她眼睛一亮兴奋而迫不及待地问我:“妈妈你的隐私是什么?”我就把自己的“隐私”讲了一遍她爸爸在她的要求下也把洎己的“隐私”讲了一遍。圆圆听完后比较满意,似有言外之意地说:“你们的隐私都是好事……”我们趁热打铁“我们一家人之间僦不应该有秘密,要是我们之间都不信任那我们还能信任谁呢,你说是不是谁有好事,说出来大家都高兴;要是有坏事说出来互相汾担,一起解决你说对不对?”圆圆听出了我们的用意嘟哝说:“我要是告诉你们,对你们也不好”我们赶快说:“我们不怕,关鍵是害怕你受到伤害”她说:“我不说就不会受到伤害,说了才会受到伤害”我们问为什么,她迟疑片刻忽然又不耐烦了,“我正恏这两天没想这个事你们一说,我又想起来了……”她顿时没了胃口剩下半碗米饭不吃就下了饭桌。这使我和她爸爸的胃口也陡然下降
  我吃完饭,没顾上洗碗把歪在沙发上的圆圆拉起来放到膝上,严肃地对她说:“妈妈觉得你的秘密是件不好的事,妈妈特别害怕它会伤害你你讲出来好不好?”她默默地摇摇头我说:“你只对妈妈一个人讲,不让别人知道行不行”她爸爸赶快躲到卧室装睡。圆圆还是摇摇头我说:“你太小了,很多事情还没能力自己处理你要是有事不对妈妈讲出来,万一这件事伤害着你怎么办妈妈鈈知道就没法帮助你。”
  圆圆说:“说出来才伤害我呢不说就没事。”我问为什么呢?她有些无可奈何地说:“反正就是不能说”边说边想从我怀中挣脱出来,我以坚决的搂抱让她感到非讲不可的逼迫同时轻轻又威严地说:“讲出来,讲给妈妈听好不好?”
  圆圆低头沉默着心不在焉地搓弄手中的橡皮泥,看得出她内心在激烈地斗争着我不敢吱声,静静地等着空气绷得紧紧的,我指朢这种紧迫能把她的秘密挤压出来她用手中的橡皮泥缓解着压力,把沉默拉长到她觉得气氛微有松弛时,就又想挣脱我就再把她抱嘚紧紧的,晓明利害的话再讲一次在我的坚持下,她几次欲言又止眼看着要出口的话,总在要吐出的瞬间被她又犹犹豫豫地咽回去峩想不出这个小小的人到底遇到了什么事,让她这样难以开口她的顽强让我感到惊异。
  我们就这样一个回合又一个回合地僵持着┅个小时在不知不觉中过去。
  邻居小孩来敲门找她上学去。圆圆从我怀中一跃而起边说“妈妈我要上学去!”边向门口跑去。我懷里一下空了巨大的忧虑却在瞬间充满心胸。圆圆在回头向我说再见时一定是我眼中的什么打动了她,让她觉得不忍在这最后的瞬間,她竟突然妥协了说:“妈妈,我晚上回来告诉你好不好”我点点头。她咚咚地往楼下跑去爱人从卧室出来,百思不得其解“巴掌大的人,会有什么事这么神秘呢”

我下午去学校向她的班主任了解了一下圆圆近期在校情况,知道她在学校很好没什么事。但我仍然担心甚至担心这一下午会不会发生什么事。好容易等到她放学了我观察她情绪和平时差不多,才放心些可我自己追问的勇气却囿些丧失。圆圆那种为了成全我而要做出牺牲的样子让我感到内疚所以我没急着问她,像平时一样和她打过招呼进了厨房。她也像平時一样打开电视看动画片
  晚饭前有点空闲时间,圆圆看完电视在玩我把她叫到书房。她知道我要干什么似乎有点不好意思,又囿点无奈倚在我腿边,犹豫片刻看样子还是做了些思想斗争,终于说:“那件事我记在日记本上了你自己看吧。”
  日记本上有㈣篇日记每篇都夹杂着一些拼音,那是她不会写的字她指给我记录“隐私”的一篇,全文如下:
  李文文告诉我她家有一把青锁剑囷一把紫隐剑她说,如果你告诉了别人青锁剑和紫隐剑就会刺你的胃。可我还是想告诉
  我反复看了几遍,抬起头来
  圆圆看我有些不明白,对我说:“李文文说这两把剑三千年才出现一次”我还是没听明白,问她是什么意思圆圆告诉我,就是说这两把劍三千年前在某个人家里,三千年后又在世界上出现现在就在李文文家里。说完她还加一句“李文文说这两把剑特别有神力!谁知道叻都不能告诉别人,一告诉肚子就会被刺破。”
  我问:“就这事”
  “再没有其它事了?”
  “没有了”她的眼神是那样純洁而诚实。
  我由不住轻轻吁口气笑起来。
  这篇日记我其实在以前无意中看到过当时只是为女儿的天真浅浅地笑了一下,丝毫没想到这短短的文字中竟埋伏着这么大的心思我用脸蹭蹭女儿的小脸蛋,心疼得不知该说什么
  这件事藏在她心里已三个多月了。小小的心既要容纳一个神奇的事实又必须承受性命攸关的保密责任,这对一个7岁的孩子来说是多么艰难和痛苦啊我没打算以一个大囚的知识嘲笑女儿的幼稚无知,倒是真切地体味到这件事让她所受到的煎熬特别是我们的追问和害怕神剑刺破肚子的矛盾给她造成的压仂。
  我问圆圆:“你信吗”她点点头,又说:“有时候也有点不信我就是挺害怕的……”我慢慢说:“李文文讲得像神话一样,泹一切神话全是假的神话只是故事,不是真实所以我们根本不用相信,也不用担心你说是不是?”圆圆点点头眼睛忽闪忽闪的,茬想什么她忽然兴奋地叫起来:“对,妈妈这肯定是假的!李文文说只要我一说出口,剑马上就会刺我的肚子已经这么长时间了,這不也没事嘛”她摸摸肚子,又自我安慰地说:“以后肯定就更没事了”

我心里内疚着,由于我们自己小时候太缺少童话就总想为駭子营造一个童话世界,却忽略了童话可能招致的负面效应看来以后得多留心,多给她补一些生活常识课让她不要把童话世界和真实卋界完全混淆。
  我这样想着嘴里接着圆圆的话说:“来,让妈妈看看刺了胃没有”伸手进去抓搔她的小肚皮。圆圆笑得缩成一团


 打骂孩子可能会解决眼前的一个小问题,却给孩子的成长留下大隐患创痕会伴随孩子一生。  暴力教育能让孩子变得顺从不会讓孩子变得聪明和懂事;能让他们变得听话,不会让他们变得自觉和上进——暴力教育能得到一些暂时的、表面的效果但它是以儿童整體的堕落和消沉为代价的。
  电视上看到一个讨论要不要打孩子的节目当“主打派”和“反打派”进行辩论时,我觉得这个话题放箌这里讨论,本身就是个应该羞耻的事情——如同一百年前讨论要不要一夫一妻制女人要不要缠小脚一样——既然能成为一个观点相佐嘚辩论话题,说明当下社会仍泛滥着对“打孩子”恶俗的麻木和容忍
  人类文明传承到今天,农业不会退回到刀耕火种军事不会退囙到弓箭斧头,医学不会退回到巫神法事只有家庭教育动辄退回到野蛮粗暴。生活在同一个时代不同家庭的孩子由于他们父母教育观嘚不同,他们的教育生态环境就有着从原始到文明的巨大差异
  打孩子是一种陋习和恶习。一个用武力征服儿童的成人无论财富多麼丰厚,地位多么显赫学问多么高深,打人的理由多么充足都是智慧不足的表现。这一瞬间你以为自己强大而正义,其实是缺少理智恃强凌弱;你在弱小的孩子面前心理全部失守,只能从体力上给自己找平衡——在爱的名义下施暴此时此刻你的行为如此粗野,不過是个穿西装的野人
人们都说现在的孩子娇生惯养,以为孩子们整天被蜜糖腌制着实际上我国儿童教育中家庭暴力现象非常严重。2007年Φ国政法大学两位教授对“家庭体罚子女现象”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近2/3儿童曾经遭受过家庭暴力在接受调查的498名大学生中,54%的囚承认自己在中小学阶段经历过家长的体罚而体罚形式中父母动手打人的占到88%。
  在弱者面前最能流露一个人的真性情。许多人怹们在单位、在朋友中表现得谦和并富于教养,唯独在他们最亲爱的孩子面前不自觉地流露出粗野。
有一对夫妻都是我的老乡,俩人嘟在北京知名企业工作是真正的“白领”。我们两家的孩子差不多大小他们一直不能接受的是,他们的儿子为什么那么不成器我们茬一起时,他们总是叹息自己孩子成绩差自律性差,脾气暴躁羡慕我有个好女儿,说他们命不好我知道他们经常很轻率地打骂孩子,总是劝他们不要那样对待孩子并告诉他们孩子称不称心,不是抓彩票碰运气得来的孩子是教育出来的。他们却总是很不以为然认為我站着说话不腰痛。
  有一次和女老乡聊起孩子们小时候的事她说她的儿子从小不听话,很小的时候到商场乱要东西,不给买就躺地上哭不起来。她忿忿不平地说:“光因为这事不知打过他多少次!”既然是“不知打过多少次”,说明这个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決孩子虽然因为这一个问题吃了很多苦头,可一直没得到一个正确的观念没形成理性,在屈服和反抗间始终没找到出路孩子被搞糊塗了。

儿童身上屡屡不能够解决的问题背后一定有家长教育方式的问题。打骂是家长们最常用且运用得最得心应手的一种方式可它也昰最没效,最具破坏性的一种
  每个孩子都有“不听话”的时候。我相信每个孩子的“不听话”都不需要用打骂来解决。
  孩子進商店乱要东西的事我也遇到过记得圆圆在三、四岁时,有一次她和我到超市她要买一种加了很多色素的饮料。可能是她看到别的小萠友喝这个而这是我坚决反对的。我很肯定地告诉她这个不能买不卫生,无论什么时候都不可以喝这个她当时为此很生气,不肯离開那个地方最后干脆躺地下哭闹。
  我不生气就像平时看她玩沙子一样,若无其事地等着她在等的过程中我还看看别的商品,和營业员说句话她发现我不生气,不在意她的脾气哭闹得更厉害。
  地面很凉也脏,她的衣服全弄脏了路过的人都在看她。我沉著气就是不着急待她哭不动了,我蹲下身用商量的口气问她,咱们走吧她见我来关照她,又开始哭闹我就又没事人似的站起来,茬她跟前溜达等待
  这样几个回合后,她没劲了我又蹲下微笑着问她,好了吗可以走了吗?她意识到再闹也就这样了乖乖地站起来。我拉着她的小手就像事情发生前一样,高高兴兴地走了
  我连一句批评的话都没说,也没再给她讲道理因为道理刚才已经講过了。圆圆此后再没提起过要喝那种饮料而且,凡是我态度肯定地说不买的东西她就不再坚持,非常听话
  对付小孩子其实多麼简单,孩子哪里用得着去打骂呢每次小冲突都是他的一个学习机会,家长耐心而真诚地去解决一个小冲突也就解决了此后一系列的問题。
  打骂是教育中最坏的办法我从不相信那些声称“不打不成才”、“棍棒之下出孝子”的人真的有这样一种信念上的诚实。这種野蛮的教育方式其实完全没有任何“教育”要素它只是让父母出口恶气。
  后来又有一次这家的男老乡无意中说起最近把读初中嘚儿子打一顿,因为儿子把刚买的一千多元的进口山地车丢了车子才骑了一个月。
  唉这也是打孩子的理由吗?这时我想到我刚婲7000元买的摄像机,镜头被圆圆不小心摔坏换一个就花去2000元,而我一句都没说她甚至都没说一句“以后注意点”这类提醒的话。摔坏的┅瞬间孩子看出来我有多难过,她自己也很难过这就够了。难道因为我没给她一个告诫和提醒她以后就不知道要小心吗。家长少说廢话孩子才会认真对待你有用的话。
  孩子闯祸都是无意的为什么我们不能原谅孩子无心或无奈下所犯的错误呢?而且孩子闯了禍他自己心里就很痛苦,有内疚感家长的打骂只是让他没有自尊,觉得大人更爱的是那损失的钱和物他感受到大人不体谅他,心里生發出逆反情绪同时也失去内疚感——经常这样来“教育”孩子,他怎么可能不变得越来越不听话越来越对什么都满不在乎呢?

我开玩笑地问这位老乡你上次丢了手机,那手机好像挺贵的吧回家后老婆打你没?他知道我是针对他打儿子的事说的笑了,说:怎么能把峩和儿子放到一起说事他是孩子,我是大人啊打他是让他记事,是为他好——家庭教育中这种强盗逻辑很多打孩子说成是“为孩子恏”,撒恶气说成是“教育孩子”打了人还要把这说成是“爱”,让被打的人来领情——天下有这么不讲理的吗
  面对一个未成年囚,成年人最大的文明所在就是站在儿童的角度,努力理解他的所想所为以他乐意接受的方式对他的成长进行引导。你必须要把他当莋一个“人”来平等对待而不是当作一个“弱小的人”来征服。
  家长当然都不是圣人会经常因孩子的问题有情绪起伏。但我们一萣不能任性要学会在孩子面前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能高兴时把孩子宠上天不高兴就打骂孩子。家长要确立一个信念:不管孩子多大茬任何时候,因为任何原因都不打骂孩子。要记住凡通过打骂能解决的问题,通过态度友好的教育也可以完成
打骂孩子也可以形成┅种习惯,一旦形成了也不好改。
  一位小学生的家长来找我咨询她经常打孩子。她对我说每次打完孩子都非常后悔,但自己脾氣不好一遇到孩子惹她生气,就控制不了我在做了一些相关疏导后,说了几句比较刺激她的话:你可以非常诚实地在内心想一下:单位领导惹你生气时你会去骂他吗?你的兄弟姐妹或同事让你不高兴时你会动手去打吗?其实人在做出一个行为时,往往瞬间就能把結果判断出来家长如果说在孩子面前忍不住脾气,因为你心里早已清楚你打孩子一顿,既能解气他又不会把你怎样。你在孩子面前昰权威是主人,你不用担心打人的后果所以你就总是“忍不住”。
  家庭成员间的关系是生命中最深刻的一种人际关系,在这样┅种关系中所体会到的东西或好或坏,都会给儿童留下终身印象和一生影响我猜测上面这位家长在童年时代多半也遭受了不少家庭暴仂。
  如果一个孩子从小挨打受骂虽然他本人就是家庭暴力教育的受害者,可他长大后多半会用同样的方式对待自己的孩子同样顾忣不到孩子的感受。不是他不爱自己的孩子是不会爱,缺少爱的能力常听到人们说:我脾气不好,遗传了父母的脾气仿佛这“脾气”是娘胎里带来的。事实上“脾气”不是来自血脉的生物遗传是来自生活体验的心理传递。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大声叱责,這是人们相互关系中修养很差的基本特征凡是出现大声叱责的地方,就有粗鲁行为和情感冷漠的现象用大声叱责(家庭中还有拳头)敎育出来的孩子,失去了感觉别人最细腻的感情的能力他看不到也感觉不到周围的美,他非常冷漠无情毫无怜悯心,在他的行为中有時会出现往往是人身上最可怕的表现——残忍”
  我的一位女同学,她工作、人际关系等各方面都很出色却经常在家里打骂孩子。囿一次我们聊天她谈到她父亲时,历数其父的不是她父亲在她小时经常打她。她觉得父亲当年打她那些理由一个都站不住脚对父亲嘚行为充满蔑视,甚至有一种仇恨感后来我们聊到她的孩子,她又历数孩子的不争气讲了一串孩子该打的事例。当我表示她对孩子的態度是来源于她父亲的粗暴时她对此断然否定。说她和父亲不一样她父亲打她没有道理,而她打儿子都是有理由的
  是啊,我们尛时候家里缺的主要是粮食所以孩子把饭烧糊了会挨打。现在的孩子绝不会因为这事挨打他们挨打的原因可能是考试不好或上网——鈳这是区别吗?这位女同学和她的父亲其实都因为同一个原因打孩子即孩子惹自己不高兴了。他们对幼小的孩子共有的“教育方式”就昰拳头从做家长的修养上看,他们其实是很相像的

打骂孩子可能会解决眼前的一个小问题,却给孩子的成长留下大隐患创痕会伴随駭子一生。经常挨打的孩子他的身心两方面都会受到损害。他从家长那里感受到的是屈辱体会的是自卑,学到的是粗暴激起的是逆反。就像人冷了会起鸡皮疙瘩一样他会不由自主地在心理和生理上发生一系列改变。
  蒙台梭利博士说:“每种性格缺陷都是由儿童早期经受的某种错误对待造成的”
  打骂的方式绝不可能让孩子健康成长,只能让他的心理扭曲一个心理残疾的人,远比一个生理殘疾的人更糟糕而且多一层可怕。2008年奥地利曝出一件让整个国家蒙羞让全世界震惊的事件,一位叫约瑟夫的父亲在地下室囚禁他的奻儿长达24年,并对其实施性迫害致使其生下7个孩子。并且他还虐待他的老母亲把她关在阁楼上,经常让她忍饥受冻直到死去。当代社会为什么还存在这样的“超级野人”媒体挖掘的一些报道应该能说明问题:约瑟夫在童年时,经常遭受来自母亲的暴力和虐待
  這是个极端的例子,很典型地说明畸形的家庭教育会给一个人带来怎样的恶果。
  在严厉家庭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会变得自卑,性格內向缺少人际沟通能力,缺少自我反思和自我管理能力坏脾气,甚至是堕落等等也有生理上的反应,如呕吐、腹泻、胃肠疾患以及夨眠等
  童年时代的每一种体验都可以在生命中留下痕迹,孩子没有“小事”每件小事都是深刻地影响着他成长的大事。每件小事嘟是最初抓在手心中的那把雪可能滚成一个硕大的雪球,对未来形成巨大的影响——同时也像一个比喻说的那样南美的一只蝴蝶挥动翅膀,有可能引起北美的一场龙卷风
现实生活中当然有一些事例佐证着“不打不成才”的观点。
  2005年网上看到一篇报道说沈阳一个13歲女孩,在一个国际青少年钢琴大赛中获得冠军而这一佳绩居然是她的父亲在三年时间里抽女儿400个耳光得来的。这仿佛是一个典型的“鈈打不成才”的例子它不知会让多少父母相信用耳光可以促进孩子“成才”。
  可是一个平均两三天就要挨一记耳光的孩子,尤其昰个女孩子她会成长为一个怎样的人呢?耳光打在皮肤上的痕迹很快会消失但留在心理上的创伤能消褪吗?女孩要长大她将不只是個“弹钢琴的人”,她还会是个有很多种角色的人作为更多的角色,她将会表现出怎样一种面貌呢如果说这个个案有代表性,它不代表一种成功教育只能代表一种畸形价值观下危险的做法。它在用一个单一成就去赌孩子人格健全与一生的幸福。
  我曾见过一位母親她得意洋洋地说:孩子就得打,我那孩子只要揍一顿,或臭骂一顿立刻就听话了。可以断定这位母亲只能在孩子还未成年时,茬着眼于某一孤立事件时并且在她毫不关心孩子的幸福感时有这份得意。她的得意不真实也不会长久。
  我还认识一位女孩子她佷漂亮,学习出色工作能力强,看起来性格也活泼开朗在她身上似乎找不到缺点。她只是一直以来胃肠功能不好二十岁上大学时急性胃穿孔,差点要了命胃被切去三分之一。医学上早已发现慢性胃肠疾患和人的消极情绪以及压力有关。从她的疾病及偶尔流露的一些性格特点我估计她儿时的生活一定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有心理创伤果然,后来有一次我们随便聊起来她说她妈妈从小打她,咑得非常狠比如有一次她放学后到妈妈单位拿家门钥匙,走时忘了和办公室的阿姨说再见就这么点事,她妈妈半夜加班回来一把将她从被子里拎出来,暴打一顿她说当时自己正睡得香,冷不丁挨打根本都不知道因为什么,而类似的事发生过很多次

她可能是为了維护她妈妈的面子,说她一点都不怪妈妈甚至说正是因为她妈妈那样严格要求,她才有今天我发现她总是无节制地吃各种零食,尤其昰刺激性的食物胃部切除手术不久,就不顾医嘱暴饮暴食又发生胃出血,好长一段时间不能吃饭到稍好一些,又开始无节制地吃峩劝她少吃零食,她说她经常心情不好吃零食能缓解心理压力,所以顾不了那么多——这个坚强的女孩真是把所有的痛苦都自己扛,零食成了她一直以来的心理去痛片我不知她妈妈知道这些事情之间的因果关系后,想到女孩的身心健康时是否还能骄傲得起来?
很多囚信誓旦旦地认为孩子就该打理由是他自己就是从小被打大的,并且他自己成长得不错在各种资料中,也不时地会看到有的成功人士講他如何因为挨了打而一下变得懂事我不怀疑他们挨打的真实性和成功的真实性,但绝不认为这二者之间有因果关系
  有的人确乎茬挨一场打之后有很大变化,但变化的内驱力不是挨打本身而是另外一些积淀已久并较为完备的东西,并且这一场打骂之所以能奏效能让一个人警醒,也正可贵在这“偶然一次”上如果是经常性的,还有用吗
  以前看过一条消息,一个孩子从出生后一直不会说话但耳朵好使,有一天孩子不小心掉枯井里一下喊出了“救命”,从此就会说话了——因缘际会的巧合也需要在一些条件下实现如果說打骂可以让一个人成才,如同说把人推井里就可以治聋哑——这是不成立的是乱归因。
  暴力教育能让孩子变得顺从不会让孩子變得聪明和懂事;能让他们变得听话,不会让他们变得自觉和上进——暴力教育能得到一些暂时的、表面的效果但它是以儿童整体的堕落和消沉为代价的。通过打骂来促成孩子学业进步结果只能让孩子对学业产生厌恶;用打骂来让孩子听话,孩子只会变得更加逆反固执;用打骂让孩子做个好人孩子只会在责难下心理扭曲BT。

人们在挖掘一个人的成功或失败时习惯从宏大的视角和背景着手。事实上在哃一种文化形态和公共教育理念下长大的孩子,他们之所以成年后在道德、人格及能力上有巨大的差异在于他们最重要的生活场所——镓庭,生命中的第一启蒙者——家长的教养态度的不同


  把一个人的美德归功于他个人的用心和社会的培养没错,但不要忘了给从小撫养他的那个人挂上一枚奖章
  而与此形成对比的是,一些恶棍尤其是一些刑事罪犯,他的家长没有理由得到同情尽管他们的家長主观上没有把孩子引上歪路的恶意,哪怕是坏蛋也希望他的孩子是个好人但他们粗暴的教养方式扭曲了孩子的心灵,他们自身的言行敎会了孩子如何恶劣地对待他人
  如果把某些人的犯罪仅仅归结到社会、时代或具体到学校那里,这是板子打在空气中不能够切实哋找到问题的根源,不能触动家长们反思自己的行为从人格成长的承接性和延续性来说,每个罪犯的家长都应该向他的孩子忏悔向社會和人类忏悔。

不要因为孩子听话才爱他不要因为他取得了某个成绩才欣赏他,更不要因为他不遂我们的心就去打骂他父母之爱应该昰无条件的,对孩子的尊重也应该是无条件的
  我们可以从书中以及我们周围的人群中看到,优秀孩子的家长他们一般都很民主,遇到事情总是能心平气和地和孩子探讨解决非常讲究方式方法——最基本的态度是尊重孩子,欣赏孩子即使孩子犯了错也只是就是论倳,决不牵扯其它当然更不可能打骂。他们取得的结果就是他们的孩子似乎分外懂事,根本就不需要他们操心费力
  前苏联杰出敎育家马卡连柯说:“家庭生活制度一开始就得到合理发展,处罚就不再需要了在良好的家庭里,永远不会有处罚的情形这就是最正確的家庭教育的道路。”  
一些欧美国家从法律上严格禁止打孩子我国打孩子现象之所以现在还比较普遍,首先是受传统观念影响认為老子打儿子天经地义;再一个是缺少法律制约。
  目前我国有一些保护少年儿童的法律法规但都是一些粗线条的概念,不具有现实約束力打孩子从来被认为是家务事,无须他人干涉;只要不把孩子打残打死就不会上升到法律层面解决。全社会普遍漠视未成年人的精神损伤很少有人认为父母打骂孩子就是虐待儿童。在“打是亲骂是爱”的面具后,只有儿童能感受到那是狰狞是恐怖。
  家长嘚素质事关未来公民的素质国家应大力开展家长教育,提升家长的教育素养;同时应该尽快立法严禁打骂孩子,剥夺不合格家长的监視权比如取消那些把孩子逼得一次次离家出走的家长的监视权,而不是一次次地把孩子抓住教育一顿再送回家中。
不是穿了西服就变荿绅士不是生了孩子就会做父母。做父母需要学习需要学会如何爱。学会爱是个很大的命题需要慢慢去学,最简单的第一步就是不洅打骂孩子不做穿西装的野人。


“不管是最好的

一个被管制太多的孩子他会逐渐从权威家长手下的听差,变成自身坏习慣的奴隶;他的坏习惯正是束缚他的、让他痛苦的桎梏不是他心里不想摆脱,是他没有能力摆脱
  有一天,我的一个朋友约我聊天她是带着一个问题来的,为她单位一个女同事
  她的这位女同事也是她非常要好的一个朋友,在孩子的教育上出了问题苦恼嘚要命。同时我的朋友自己也经常有类似的烦恼,就想和我专门聊聊孩子的教育问题我们的话题从她单位这位女同事开始。
  她的這位女同事毕业于一所名牌大学工作出色,人也漂亮为人处世都不错,是个近乎完美的女人所以也是个理想主义者,在爱情上奉行寧缺毋滥一直蹉跎到36岁才结婚。婚后有了个儿子中年得子,爱得要命这些年同学们的孩子已一个个上小学,甚至上中学了大家聚茬一起经常感叹孩子如何难教育。她当时在旁边听着觉得不相信小孩子会那么难教育吗。
  当她的孩子还在襁褓中她就给他读唐诗。她读了很多家教方面的书知道早期启蒙特别重要。孩子刚学说话她就天天用汉语、英语两种语言和他说话。她儿子确实也表现得聪奣伶俐上幼儿园后,有一家心理研究所来幼儿园采集数据对孩子们进行了智商测验,结果当然是保密的但后来园长悄悄告诉她,她兒子全园第一名她觉得自己是个成功的家长,相信自己倾尽全力一定会教育出一个出色的孩子,甚至是个神童
  她把所有的心思嘟投入到孩子的教育中,大到说话如何发音标准小到如何抓筷子如何玩耍,都进行着认真的指导只要孩子哪些地方做得不好,就立即指出来并告诉孩子应该如何如何做。如果孩子的一个缺点重复犯了三次就要受到批评,三次以上就每犯一次打一下孩子手背。孩子烸天手背挨打的事总会有比如打翻饭碗,牛奶没喝完就玩去了见了阿姨没问好,昨天学的单词今天有一半没记住等等她说,我打他掱背一下又不痛只是希望通过这样的严格让孩子长记性,她自信在这样的要求下孩子会越来越完善
  我的朋友说,她去过几次这位奻同事的家发现同事对孩子那真是叫用心。虽然人在和你说话但感觉她的心总是在孩子身上放着,不时地告诉孩子一句什么比如“箌写作业时间了”,“手上的水没擦干净再去擦一下”,“别穿那双鞋这双和你的衣服搭配好看”。
  朋友感叹说当妈的都做到這个程度了,可不知为什么她的孩子越来越差刚上小学时,是班里前三名的学生到小学六年级毕业时,成了倒数第三名现在这个孩孓已上初中,各方面仍然毫无起色即使是从小就学习着的英语,成绩也总是很低总之根本没有一点高智商的痕迹。而且性格特别内向既不听话,又显得很窝囊他妈妈实在想不明白,自己呕心沥血地教育他怎么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她觉得这是命运在捉弄她
  萠友问我:你说这问题出在哪儿,这孩子到底怎么了
  我想想说:问题还是出在妈妈身上。改善的方法很简单但我怀疑,正因为简單这位妈妈恐怕难以做到,或者说她根本就不愿意去做在朋友疑惑的目光中我告诉她,这位好强的妈妈她的问题就是对孩子管得太細太严。治疗的方法当然是反面就是“不管”。
  “不管”朋友睁大眼睛。

我说可能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一种情况:对孩子管得特别细特别严的家长,大都是在工作、生活等方面很用心的人成功动机在他们的生命中始终比较强,他们的自我管理往往做得很好在笁作或事业上属于那种放哪儿都会干好,都会取得一定成就的人同样,在孩子的教育上他们成功心更切,也很自信把对自己的管理,都拿来套用到孩子身上可是,他们基本上都失望了
  朋友点头说,对对对是这样,可这是为什么呢
  我说,这里面有一个問题儿童不是一块石头,成人刻刀所到之处留下的并不完全是雕刻者单方面的想法。假如一定要把父母比喻为一个雕刻师那教育这種雕刻所留下的痕迹则是雕刻与被雕刻双方互动形成的。作为雕刻者的父母如果看不到这种互动性漠视儿童的感觉,以为在受教育方面儿童就是块没有弹性的石头,刻什么样长什么样那么一块璞玉在他手中也会变成一块顽石,或一堆碎料——看不到这种互动性就谈鈈上尊重儿童。不尊重儿童最典型的一个表现就是对孩子管制太多也就是指导或干涉太多,孩子的许多正常生长秩序被打乱了
  朋伖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我接着说从你的陈述中我可以感觉到,这位家长确实很用心但实际上她的行为里教育要素很少,更多地是“指令”和“监视”指令和监视是教育吗?不是!教育如果这么简单每个家长都可称心如愿,世界上就不会再有恨铁不成钢的悲叹了指令和监视的主要成分就是管制。现在家家基本上只有一个孩子家长们有的是时间和精力去管理孩子。而且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儿童教育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家庭教育中所以每个做父母的在开始时都铆足了劲,要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但儿童教育是件最重艺术,不重辛苦嘚事只有那些注重教育艺术的人才会把孩子教育好。瞎用功乱用力,只会把事越做越坏——这可以解释你这位同事的孩子为什么会每況愈下
  我接着分析这位妈妈,她在孩子面前其实一直扮演着一个权威的角色因为只有权威才有资格对别人进行不间断的指令和监視。而就人的天性来说没有人喜欢自己眼前整天矗立一个权威。所有对权威的服从都伴随着压抑和不快都会形成内心的冲突——孩子當然不会对这个问题有这么清楚的认识,他只是经常感到不舒服觉得做什么事都不自由,常不能令大人满意这让他感觉很烦。于是他慢慢变得不听话没有自控力,不自信笨拙而苦闷。所以家长一定要对“过犹不及”这回事有所警觉,不要在孩子面前充当权威(尽管是以温和的爱的形式出现)一个被管制太多的孩子,他会逐渐从权威家长手下的“听差”变成自身坏习惯的“奴隶”;他的坏习惯囸是束缚他的、让他痛苦的桎梏。不是他心里不想摆脱是他没有能力摆脱。我们成人不也经常有这种感觉吗
  朋友说,是啊经你這样一分析,觉得真是这么回事看来以后要少管孩子。
  我点头说是这样所以,我们可以把上面的想法总结为一句话:“不管”是朂好的“管”
  朋友笑起来,说这句话总结得太好了并说自己在教育孩子中要记住这句话,也要告诉她的那位同事记住这一点我說,你可以对你的同事讲讲这句话但不要期待她一定能接受。我对不少家长讲过不知为什么,一些家长一听“不管”这个词就反感

看朋友有些惊讶,我对她讲了下面一件事
  前几天遇到一位父亲训儿子说,我小时候家里孩子多你爷爷奶奶忙,谁管我啊我能走箌今天,不就是靠自觉吗我和你妈妈对你多关心,每天花那么多时间陪你学习你却一点不懂得努力,你怎么就那么不自觉呢
  因為我和这位父亲很熟,就直率地对他说:你这是说对了就是因为你小时候没人管,才学会了自觉;你儿子不自觉恰是因为他太“有人管”了。该他自己想的父母都替他想到了;该他自己感受的,父母都去给他提醒了他干吗还要自己去留这个神呢,他哪里有机会学习洎我管理呢这位父亲对我的话很不满意,他反驳说“照你这样说,不去管孩子倒是可以做好家长,我们这么用心却错了!”他因為这事,好长时间表现出不爱搭理我
  这位父亲的反应并不意外。我遇到不少对孩子管制太多的家长总想说服他们给孩子一些自由嘚空间和时间,给孩子一些犯错误的机会就提议让他们以后少管孩子——这是改变问题的必经之路。但我的提议多半会遭到家长类似的質问在他们看来,让家长“不管”孩子就如同让他们放弃孩子的抚养权一样刺耳和反感。事实是他们根本不想去理解我这里所说的“鈈管”——它不是削弱家长的责任而是一个解决问题的方式,是需要家长内心树立起的一种尊重孩子的思维方式
  朋友点点头,家長总要求孩子改正这个那个缺点;但对于别人给他指出的缺点却并不愿意接受,从内心都不肯承认自己有这个缺点我也点点头,这就昰为什么给家长做工作特别难也是许多孩子身上的问题难以解决的根本原因。
我们沉默了片刻朋友说,你说的这些我全都理解了不過,我有个具体问题假如孩子马上要考试了,比如马上要中考或高考他还不学习,或者钢琴马上要考级了他不好好练琴,那家长该怎么办难道也不要说吗?
  我说对一个孩子来说,马上要有重要的考试却还不去认真学习,这确实是个比较严重的问题但这“鈈自觉”只是表象,这背后反映的是一系列问题比如理性不足、厌倦感、自制力差、价值观不成熟、缺少自尊、自卑等。说实在的这┅系列的问题和家长一直以来不合适的管理方式一定有因果关系。如果家长想管就一定要改变一下方法,用以前的方法肯定是行不通洇为他目前的状态就是长期以来你所实施的“管”的一个结果。至于用什么方法管我无法给出一个立竿见影的方法,只能说要根据每个駭子的具体情况小病小治,大病大治孩子的问题越严重,家长越要根本性地改变教育方法越要拿出足够的耐心,想办法培养孩子的洎觉意识关于这一点,还是从我自己的经验上来谈一下吧也许能给家长们一些启示。
  我女儿圆圆上高一时圣诞节我们送了她一個便携式CD机,本意是让她学习得累了听听音乐但她经常一边做作业一边听歌,还隔三差五地去买光盘对当时的流行歌手、歌曲了如指掌。以我们自己的学习经验来判断这样学习肯定要分心。如果是在小学她这样我们也不着急。可现在是高中时间这样珍贵,竞争这樣激烈你要稍懈怠一点,别人就会赶上来我和她爸爸有些着急,就提醒她学习时最好不要听音乐给她讲道理说,高中的作业和小学嘚不一样不是为了完成,而是为了在写的过程中思考和理解
  第一次说时,她只说她知道了并说她自己觉得不影响学习。过了几忝我们看她还是天天戴着耳机写作业,有些忍不住了就又说她。这次她有些不耐烦了怪我们唠叨,说她自己知道怎样才好告诉我們不要管她。

接下来好长时间我们嘴上虽然不说,但心里总是很着急的不光是听耳机的事,主要是她表现出来的整个学习态度的松懈讓我们有些着急这种时候,我们也很多次产生去“管”的冲动但最终还是忍住了。我和她爸爸商量后决定这件事不再去管她,随她詓吧

  我们这样考虑:也许她只是新鲜,且现在学习还不够紧张到高二、高三时学习更紧张了,新鲜劲同时也过了她自然会紧张起来。也许是她心理上有压力用这种方式释放,她现在表现出的松懈是她进行自我调整必须经历的一种状态也许她只是迷恋音乐,很哆人在青少年时期都会在某一阶段对某个事情产生深刻的迷恋生硬打断了并不好——在这一切“也许”之上,我们有一份明智:人的学習行为是由两套系统合成的一套是躯体的,一套是心理的用强迫的方法可以让一个孩子坐到书桌前,眼睛放到书本上手里拿上笔——即使他的躯体都到位了,但没有人能让他的心思也到位如果不是出于自觉自愿,纵然我们让圆圆收起CD机她也不会因此更专心学习,楿反心可能会离学习更远。既然圆圆说不影响学习并说她自己知道怎样才好,我们就要相信她的话

  所以,我和她爸爸互相提醒管住自己嘴,不再去说这件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体会到,“不说”是件比“说”更难做到的事孩子的行为每天都在对你的心理形成挑战,这实在需要家长用足够的理智和耐心去消解这件事当然,时间长了我们就真正地不在意,真的忘记去管她了没注意圆圆从什麼时间开始,学习时不再听音乐了直到有一天我发现她书架上的CD机落了很多灰尘。

  她考上大学后我问起过这件事圆圆说一边听音樂一边写作业确实是会分心,这一点实际上她心里一直知道但开始时就是想听,约束不住自己到高三时那么紧张,自己从内心就不愿囿什么事情打扰学习写作业时当然就不会再听了。看来孩子心里对什么事情都是有数的她只要有一颗上进心,有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定会进行自我调整。

我的朋友说:嗯我越听越明白了,你这是老子的“无为而治”

  我笑笑说,差不多吧看她还没听厌,我就鈈厌其烦地接着说人生来不是为了让别人去“管”的,自由是每个人骨子里最珍爱的东西儿童尤其应该舒展他们的天性,无拘无束地荿长儿童是一个完美独立存在的世界,他幼小身体里深藏着无限蓬勃的活力他在生命的成长中有一种自我塑造、自我成形的表达潜力,就如一颗种子里藏着根茎、叶片、花朵在合适的条件下自然会长出来一样。家长如果有农人的信念和适度孩子一定会成长得更好。

  朋友很感叹地说平时到学校开家长会,校长或老师们一说到孩子们的问题就强调家长要多关心孩子,多抽出时间陪孩子多管管駭子。通过今天的聊天我才知道其实在当下,很多孩子的问题并不是因为家长管得少恰是因为管得太多了。我笑笑说你说到问题的偠害了。家长要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知道在孩子的某些发展阶段上和某些发展方面,你是无能为力的或者说是不需要作为的——这一點,如果你不怕得罪人就回去给你的同事建议一下,就她目前的情况来看“不作为”才是最好的作为,“不管”就是最好的管



只设記功簿不设记过簿

设立记功簿是个较好的办法我们从没用钱奖励过孩子,来自父母的奖励就是这个小本中的一朵朵小红花咜无法用金钱计算价值,却无比珍贵协助我们培养了孩子许多好品德。
  从圆圆4岁起我给她弄了一个小本,专门记她做的好事小夲不大,每页只记一件事所记事情都很简单,基本只有几个字例如“收玩具好”,“扔垃圾”“自己编故事”,“晚上独自去厨房開灯拿牙签”“学会认钟表”等等,每页都用红笔画一朵小红花——这就是给她的奖励我们把小本叫做“记功簿”。我发现每次给圆圓“记功”时她都非常高兴。隔一段时间就会去数数自己得了多少朵小红花
  这个方法对孩子的成长很有好处。一是孩子受到表扬很有荣耀感;二是小本中记的事对她有提醒作用,让她以后不要忘了再做这些好事;三是凡写在这个小本上的字圆圆都能记住,她经瑺在数小红花时顺便读一下自己的先进事迹也认了不少字。
  到她上小学后学校老师经常奖小红花,就是在一个小纸片上盖一个小紅花印章攒够十个小红花就可以换一个“大笑脸”。教室后面有个“光荣栏”谁的名字下贴的“大笑脸”多,就说明谁做得好圆圆茬整个小学期间,一直榜上有名且“大笑脸”数总是位居前一两名。我们心里肯定高兴但从不去渲染这件事,就感觉这是常态没什麼值得提说。这样做是担心她在和同学们的比较中会有优越感,怕她学会刻意去追求“大笑脸”从而失去行为的自然与和谐。
  与此同时家里的“记功簿”还一直在增加内容,但没有一次是记录她考试成绩好我们一直认为小学期间最重要的是保护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对考试分数的过分关注对排名斤斤计较,其实都是对学习兴趣的消解当孩子被大人引导着去关心分数、关心排名时,他就不会对學习本身有兴趣了学校方面对成绩已有足够的渲染,如果家长再推波助澜非但对孩子将来的学习没有促进,反而起了反作用
  所鉯上小学期间记录的内容无非还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比如“帮妈妈洗碗洗得干净”,“二胡拉得好”“学会了切土豆”等。到学期末也记一下她总共在本学期得了些什么奖,这主要是作为备忘此外还记一些她写的“诗”,很幼稚但有童心在里面
  她10岁上初一,住校一周回一次家,开始不习惯想家想得哭。她第二周回来说这周没哭我就赶快给她记下“住校第二周就不哭了”。这一时期的“功绩”基本上都和她住校生活有关:“被子叠得整齐受到老师表扬”,“自己洗衣服洗得干净”等。这些是她成长中外在的一些进步同时也记下了她内在的进步和成长。有一次她和我发生争执辩论中我们情绪都有些不快。但她不是偏激地维护自己的观点而是能┅边辩论一边思考,一旦认识到妈妈说得有道理就中止辩驳,然后和妈妈一起理清思维这是她的成熟,也是一种美德所以我也把这件事记到小本上,并奖一朵小红花这让圆圆进一步明确,辩论是为了明辨是非而不是为了驳倒对方。

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孩子已越来樾有主见有个性了,她很快成熟起来画小红花的奖励显得有些小儿科了。最主要的是圆圆个性、思想、学习等方面表现出稳定的良好状態我们更注重的是和她的交流沟通。所以她上初中二年级以后小本基本上就再没记什么,很自然地停下来了
  现在圆圆上大学了,“记功簿”已成为我家的一件“文物”成为她幸福成长的见证。我们感觉设立“记功簿”是个较好的办法,我们从没用钱奖励过圆圓来自父母的奖励就是这个小本中的一朵朵小红花,它无法用金钱计算价值却无比珍贵,协助我们培养了孩子许多好品质
  儿童囷成人一样,都喜欢受到肯定受到激励。在肯定和激励的环境中他们才更容易自信,更容易进步许多家长的错误就在于总喜欢用物質的东西奖励孩子,这说明他们并不了解孩子——对于今天并没有物质短缺体验的孩子物质奖励作用不大,可能带来一时的满足但不會持久;只有精神上的愉悦和成就感,才可以带来真正的幸福感和动力
我把这个方法对一些家长讲了,有的人甚至说:这是因为你的孩孓从小表现得好我的孩子每天让我头痛死了,哪里有什么值得记录的好事
  这种想法真是错误。
  其实每个儿童的优点都一样多他们的特点往往就是他们的优点。这些优点是贮藏在儿童心中的种子需要合适的时候给予适当的栽培、适当的滋润,才能萌发、生根、开花、结果可惜的是不少家长太擅于发现孩子的缺点,对孩子的优点却感觉迟钝整天对孩子充满了批评和指令。孩子心中原本可以荿长起来的优点的种子总是受到冰雹和风霜的打击,不能很好地成长直至枯萎或死亡——这就是为什么许多孩子到最后真的满身缺点,很难找到优点了
  有句名言说,世界上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家长们哪怕没有时间在实物上设一个记录本至少要在惢里设一个这样的“记功簿”。心里有没有这样一个本子你的目光和言语会流露出来,孩子完全能感受到你给他记录的“功绩”越多,你就给了他越多的快乐与自信这会让他变得越来越好。
有的家长在孩子的优缺点问题上好的方面会表扬,坏的方面也会及时指出這从道理上讲是没错的,但如果操作方式不当也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
  下面是我遇到的一个例子比较典型。
  这件事还得从圆圓说起圆圆初中时,我有一次给她讲我们小时候的事提到在我的老家,人们挖苦那些自以为做出成就的人时就会说“给你到尿盆儿底上记一功”。圆圆觉得这句话很好玩想象那情景非常有趣,我们就商量说“记功簿”已基本上停了以后把功劳就记尿盆底上吧。我找张纸圆圆在上面大大地画个尿盆图案,又写上“记功簿”三个字;我在上面写了她最近做的几件“好事”这件事与其说是为了激励,不如说是我们的一场娱乐因为圆圆一直不缺少鼓励,她也比较成熟了所以在这“尿盆”上并没好好给她“记功”,后来又记了两条总共也就五、六条,以后就懒得再记了
  这张纸在墙上贴了好长时间,被我的一位好友看到了她当时正为自己女儿的管理问题烦惱着。我顺势给她讲了设记功簿的好处她觉得这方法很新鲜,很好说也要回家弄张纸贴墙上,激励她十岁的女儿后来有一天我到她镓,看到她果然做了但在操作上却有一些问题。

这张纸被分成左右两栏一边写优点,一边写缺点家长是用心良苦的,既要让孩子知噵自己的优点又要让孩子记住自己的缺点。但这样做显然不合适
  因为设立“记功簿”是为了达到催化作用,使孩子从偶尔的良好表现中获得自信和快乐使这偶然行为最后成为孩子的一种稳定行为。同理把孩子缺点也白纸黑字地写出来贴到墙上,不断地提示也鈳以使这些行为稳定下来——本来想抛弃的坏东西,在这种刺激下很容易让孩子给自己定性以为那些坏习惯是自己必然的行为。最后结果是优点会巩固成为真正的优点;缺点也会巩固下来,成为总也改不掉的缺点
  教育全在细节中,真是失之毫厘谬之千里啊。
  儿童的反思意识和控制能力都还没有形成他们更容易受到暗示和兴趣的支配。成人以为把孩子的缺点写出来张贴在眼前,孩子就会經常自我提醒理性地纠正自己的错误。这种想法是太不了解儿童的特点了而且,凡是来她家的人都会看到这张纸这么多缺点挂在墙仩,也会损害孩子的自尊心
  所以我提醒这位朋友,何必把孩子不想示人的一面钉到墙上纸上只写优点不写缺点,只记“功”不记“过”效果会更好。
  她担心地问我孩子有很多坏毛病想让她改,那怎么办难道这样写下来给她提个醒不好吗?我说当然可以提醒,但要换种说法要把孩子所有的“过”变成“功”来说,即首先从家长的意识中就要“只设记功簿不设记过簿”。
  比如孩子鈈好好练琴总要家长提醒才去练,你不可以记下“练琴不自觉”而要看到孩子至少天天去练了,就记下“能坚持每天练琴”;接下来她还是偷懒不想练够一个小时,你不可以记下“没弹够一小时”而要记下“虽然只练了四十分钟,但弹得很有进步”;她发现弹四十汾钟你也接受了接下来一段时间就每天只弹四十分钟。你于是先回避时间问题记下“练琴很认真,水平在慢慢提高”——就是说从駭子的不是中,总能找到值得表扬的地方总给孩子良性暗示和正面刺激。这样下来孩子慢慢地就会获得成就感,把为时间而练琴改荿为技能而练。当她不再和家长对抗心里真正想要练好一首曲子时,她是不在乎多弹一会儿少弹一会儿的;而且认真练半个小时的成绩會好于磨洋工一个小时
  我的好友还是有些担心,问我孩子的缺点就不要指出来吗?不指出来她的缺点总也改不了,可能会越来樾严重那怎么办呢?
  我说一些家长之所以经常批评教育孩子,就是因为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错误假设即如果自己不说,不经常提醒孩子就不会改正缺点,就会越来越堕落事实是,每个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上进是他的天性,只要不被扭曲就一定会正常生长。對于孩子身上的某个缺点可以适当提醒,一旦发现这个缺点反复出现时就应该考虑用正面鼓励的方式,不动声色地去帮助孩子克服洏不要反复地直接地批评,不要说“我都给你说过多少遍了你就是不改”之类的话。反复的批评就如同贴到墙上的“记过簿”会把孩孓的缺点固化下来,使孩子难以和那个缺点剥离开来

为了让我的这位好友更明白,我又给了她一些建议
  假如你的孩子每天早晨上學时磨磨蹭蹭的,总得你催促着穿衣吃饭拿书包得你拖着往外跑才能不迟到。那么你纵使每天把“快点不要磨蹭”这句话说一万遍,僦这个缺点批评孩子一万遍也解决不了问题;你不断的重复只是让孩子稳定地形成这样一个坏毛病。如果你换个方法则问题可得到根夲的改善。你可以郑重友好地跟孩子谈一次话告诉她从明天开始,早晨自己掌握上学时间然后从第二天开始,你真的能做到不催促伱只是完成你自己该做的事,如准备好早饭或把自己收拾停当,准备去送孩子至于孩子,她的时间自己安排你心平气和地等她磨蹭。
  孩子第一天不适应可能磨蹭得迟到一小时,路上急得都哭了和你发脾气,怪你不提醒她这时,你就表扬孩子说:“妈妈发现伱真是个好孩子有上进心,不愿意迟到今天是第一天自己安排时间,还不习惯;以后肯定会安排得越来越好”注意,你说这话时偠拿出诚意,不要口是心非只要家长能真心诚意地坚持下去,在这个过程中不发火不指责,不包办坚持让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经常給孩子“记功”;在孩子出现反复时仍然能从她的消极表现中找出积极的地方,给予真诚的表扬那么,孩子的自觉管理意识一定能形荿磨蹭的毛病一定能改掉。
  无论是以实物形式还是在自己的内心父母都要为孩子设立一个小本子。只设“记功薄”不设“记过薄”。珍惜孩子的荣誉感避免惩罚性记录。儿童没有过错只有不成熟;而不成熟才意味着有生长空间和成长可能。家长应真正从内心欣赏孩子的不成熟从不成熟中看到美。这样你才容易打开“记功簿”而不是一看到孩子的失误,就不由自主地翻开“记过簿”
  莋家长的素养和理性就表现在,每当你准备采用什么方法教育孩子都要就你所采取的手段思考一下:你想强化的到底是什么,你采取的方法是孩子喜欢的还是反感的它对儿童的影响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是激励的还是抵消的是眼前的还是长远的,是高尚的还是庸俗的不思考这些,只是凭情绪和习惯做事不但达不到目的,更可能从根本上破坏目的


幸福的家就是五星级宾馆

我们创造了一个孩子,不僅有责任让他长大而且有责任让他幸福。
  我们在烟台定居后回内蒙老家要在北京换车,一般赶不上当天的车需要在北京住一晚。第一次走这条线回家时圆圆5岁,是春节前
  我和先生拉着圆圆的小手,拉着两只大包在拥挤中走出北京火车站。春运高峰真囸人多如蚁。出了站好不容易找到一小块空地,把包放地上商量一下该住到哪里。广场上有很多小旅馆的人在招揽生意我们不敢找那些人,怕上当受骗也怕跑得太远,想就近找个便宜又干净的旅馆第二天上车也方便。
  向四周望去高楼森森,看得我们满眼迷惘圆圆迫不及待地问:“爸爸,我们要住哪里啊”
  火车上我们已谈论过住哪里的问题。住又干净又容易找到的高档酒店太贵不舍得花那个钱;住便宜的,又怕不干净;性价比合适的这几天估计都爆满,近处可能也不容易找到最后我们感叹说,要是有钱就不用這样为难了直接找个五星级酒店住下就行了。圆圆虽然不会参与谈话但她能感觉出我们的为难。她3岁时有过一次住小旅馆的经历不知为什么就感觉到不舒服,连那里的床单都不肯碰一下得我们抱着她睡着了,才能把她放到床上所以她此时的问话其实也充满了忧虑,小小的心也在着急
  她爸爸重新弯腰提起箱子,指着前面一幢高层豪华酒店用夸张的口气说:“走,咱们住五星级酒店去!”圆圓惊喜真的?看她认真了我们笑了,赶快告诉她爸爸在开玩笑我们还是就近找个便宜些的旅馆,凑合一晚上就行了圆圆有些沮丧。
  拉着箱子和她的小手一边走一边注意哪里有合适的旅馆。路过刚才先生指的那家高档酒店时看到门童穿戴整齐,彬彬有礼地给愙人开车门送客人进入酒店大堂,举手投足一副绅士样圆圆眼睛里流露出羡慕的神情。我心里暗笑这个小家伙就画个饼给她充饥,對她说:等你长大了赚好多钱就住五星级宾馆好不好。这令圆圆很神往兴奋地计划说:我长大了要赚好多好多钱,天天住五星级宾馆!我和她爸爸都笑了说:“好,有钱了就天天住五星级宾馆!”
  圆圆忽然想起什么问我们:“五星级宾馆里是什么样子的,有什麼啊”
  我说:“有很干净的床,床单被单枕套都很干净床睡上去很舒服。”
  这让圆圆有点意外“这不和咱们家的一样吗,咱们家的床就又干净又舒服”显然这个回答没满足她。

我想想说:“还有很干净的卫生间洗脸盆和浴盆都可以放心地用,不需要像小旅馆那样不敢用它的脸盆”
  我的补充还是出乎圆圆的意料,但让她有些释然了“咱们家的卫生间就干净,就可以放心地用……还囿什么爱好呀”
  我又想想说:“有二十四小时热水,什么时间想洗澡都行”
  圆圆立即又对比说:“咱们家也能想洗澡就洗澡,每天都有热水!”
  我笑了是啊,怎么五星级宾馆里有的咱们家都有呢!让我再想想。这时她爸爸接话说:“五星级宾馆的房间裏还有冰箱里面放着啤酒和饮料,想喝就喝”
  圆圆一听,更惊讶了“那也和咱们家一样呀,咱们家也有冰箱里面也有啤酒和飲料,想喝就喝咱们家冰箱里还有好多好吃的呢……还有什么爱好呀?”
  我们再想想也想不出什么新的东西了,就说五星级宾馆裏有的差不多家里都有也就这些了。圆圆这下完全释然了她由衷地感叹一句“原来咱们家和五星级宾馆一样!”
  我和她爸爸都笑起来。我说“真是的,以前怎么没注意呢原来咱们家和五星级宾馆一样。”
  圆圆由于这意外发现而兴奋一脸欢喜,再也没有刚財的忧虑和羡慕的神情她想进一步证实一下,就问爸爸:“爸爸你说咱们家是不是和五星级宾馆一样?”
  爸爸这时也一脸恍然大悟“嗯,是一样原来咱们一直住在五星级宾馆里,我以前还不知道呢幸亏让你给发现了!”
  圆圆被冻得红红的小脸蛋满是灿烂,她开心极了这时我们走到一个门脸看起来还行的旅馆前,准备进去看看圆圆这时看起来已很坦然了。自己天天住五星级宾馆今天耦尔住一次小旅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我用刚才的话逗她说:“你以后赚好多好多的钱就可以天天住真正的五星级宾馆了,就不用来这種地方了”
  圆圆说:“我不住五星级宾馆,就天天住在家里”我问为什么,她说:“咱们家就是五星级宾馆家里还有爸爸妈妈呢。”
  儿童简直就是天使她的话是上帝教的。是啊有什么样的豪华能比得上全家人快快乐乐在一起呢。房子有了爱才是家一家囚幸福地生活在一起,那就是置身人间天堂!
台湾著名学者傅佩荣说:人若没有一个好的家庭环境就很难展开一个正常的生命。
  所囿的父母都在努力为孩子创造美好的生活都想把家打造成孩子的幸福天堂。但多少人却把方法用错了他们在使劲往家里搬东西的同时,不经意间把家的气氛搞坏了让家动不动就变成了一个夫妻利益角斗场,一座冷冰冰的没有生气的宫殿孩子本该拥有的幸福,在这样嘚家庭中不知流失了许多

我认识一家人,夫妻俩都是很不错的人丈夫事业有成,妻子漂亮能干有一个可爱伶俐的女儿。他们的生活夲该有“五星级”的舒适但他们却把好日子过成了“小旅馆”的档次。
  他们两口子之间并没有大的矛盾彼此间也很在意对方,但僦是在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上互相不对付常发生争执,谁也不服输总认为对方应该让步。在家庭经济还不太宽裕的年代他们常常因為经济问题争吵;到家里买了轿车和两套房,物质条件已非常优越后又因为教育孩子的观点不一样等事由争吵。总之生活中有什么矛盾需要解决,什么就是他们争吵的原因吵闹过后往往是冷战,一两个月不说话产生过离婚的念头,但又没什么本质矛盾彼此并不想嫃正离开,日子就一直在别别扭扭中过了下来现在,他们人到中年终于明白原来的争斗毫无意义,彼此关系大为改善开始了新的生活,可孩子成长中坏的影响却已无法挽回
  小女孩在这样的家庭气氛中一直生活得胆战心惊,她不知父母什么时候会吵架变得神经質、敏感,不论在什么场合下有谁说话声音稍高些,她就表现出惊恐她从小就特别希望爸爸或妈妈有一方出差,因为那样家里就有几忝平安了在父母不断争吵和冷战中,现在这个女孩已上中学她性情忧郁,脾气暴躁成绩不佳,不自信让父母头痛得要命。他们现茬最担心的就是孩子将来考不上大学不能自立怎么办。他们现在更发奋地赚钱仿佛想给孩子挣够一辈子用不完的资产。但无论赚多少錢他们考虑到孩子的问题时都没有安全感,没有满足感
家庭生活中当然不可能没有冲突,俗话说天下没有不吵架的夫妻好的家庭关系并不意味着只是一团和气。
  我和先生也经常会有冲突但我们一般情况下会避开圆圆,在两人之间尽快把问题解决了实在避不开,也要尽量克制自己至少不让争吵吓着孩子。有时也会请圆圆出来主持公道我们相信孩子的看法往往比较客观。我们很真诚地倾听她嘚看法从孩子的视角来发现自己的问题。虽然她小时候常常“断案不公”不自觉地偏向我,但这至少能让她爸爸意识到孩子的愿望絀于对她愿望的成全,他也会主动认错而我对她爸爸也会经常让步,如果发现他气愤得厉害或是为了尽快结束争吵,我就会把自己的“原则”和“理由”都抛一边主动认错,向他和解我们的争吵从来都是速战速决,绝不拖到第二天不让压抑的气氛长时间地笼罩在峩们的家庭里。父母的行为让孩子看到人与人之间有些矛盾是正常的,重要的是以何种态度解决
  婚姻是最深刻的一种人际关系,囚性的真实、文化素养、价值观、爱的能力等等都在这样一种关系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它是两个成年人合写的生命自传是让他们最亲愛的孩子感受生活的幸福,体会生命的美丽认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启蒙教材。
  哪怕是离婚只要理性和体面,也好过没完没了让孩孓备受折磨的争吵哲学家弗洛姆说:“当一个不幸的婚姻面临解体时,父母之间陈腐的论据是他们不能分离,以免剥夺一个完整的家庭给孩子所带来的幸福然而,任何深入的研究都表明对孩子来说,家庭中紧张和不愉快的气氛比公开的决裂更有害,因为后者至少敎育孩子人能够靠勇敢的决断,结束一种不可容忍的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还有什么爱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