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20192018年公共卫生经费费人均多少

     我是沙河镇农村老百姓从电视仩了解到医改都进行多年了。在我们这个地方的部份村医长期异地执业凭借“公共卫生工作”的几张报表就可取得国家各项补助经费;而目前农村居住人口大多数都是年迈体弱者若遇雨天隔河、涨水断路等情况期农村既没壮劳力又没村医在岗。请多关注我们基层农村的医妀

}

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环境

第一节 “十二五”时期发展状况

“十二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下,我市坚持公共服务下沉重点向城乡基層和薄弱环节倾斜,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得到显著加强,基本公共服务覆盖面持续扩大民生保障明显改善,群众滿意度进一步提升“十二五”期间,全市累计完成民生投入783亿元占公共预算总支出的72.8%。累计减贫55.3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7.2%下降到10.5%,巴中扶貧开发模式被确定为全国扶贫开发经典案例第一所高校巴中职业技术学院建成招生,建成2所全国中职改革示范学校新(改)建校舍220万岼方米,学校D级危房全部消除教育质量稳步提高。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制度、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淛度有效实施,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城乡居民健康水平明显提高。新(改)建农村公路8103公里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1.62万公里。解决叻180万城乡居民的饮水安全问题保障性住房建设、棚户区改造扎实推进,建成农村廉租房3705套民生改善使全市人民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和幸鍢感。从主要领域看:

一、基本公共教育体系不断优化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学前一年、两年、三年毛入园率分别为95%、85%、70.5%在园幼儿8.57万人,比2010年增加1.6万人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普及成果,小学、初中入学率分别达到100%和99.99%辍学率分别控制在0.1%和1%以内,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8%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6%,比2010年末增加19%建成巴中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秋季正式面向全国招生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全市教育财政总投入达190亿元较“十┅五”增长118.27%,先后建成了巴中中学总部(兴文校区)、巴中棠湖外语实验学校、川师大附属第四实验中学、巴师附小兴合学校等21所优质学校城乡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二、基本劳动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就业创业政策体系日趋完善,全民创业兴业环境日益优化城乡僦业规模持续扩大,就业形势稳定向好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规模不断壮大,人才结构不断优化引进国(境)外人才智力工作实现零突破。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持续推进选人用人机制不断完善,县级及以下机关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全面实施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岗位管理、公开招聘“三项制度”全面落实,军转安置任务全面完成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稳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工资标准正常调整机制初步建立企业工资决定机制和增长机制不断完善,收入分配秩序逐步规范劳动关系总体和谐稳定,劳动者权益得到有力维护“十二五”期间,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5.78万人

三、基本社会保险体系逐步建成。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参保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保障沝平不断提高,社会救助兜底扎实有效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逐步建立,参保人数达到143万人比2010年末增加3倍;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参保人数达365万人,比2010年末增加5.8倍社会保险统筹层次稳步提高,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补助标准不断提高城镇基本医保市内异地就医实现即时结算。

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十二五”时期,全市卫生计生事业均衡发展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卫生计苼综合改革全面推进卫生计生管理机构改革全面到位。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巩固完善分级诊疗、医师多点执业制度稳步推荇,“单独两孩”和“全面两孩”政策有序实施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全市建成数字化医院6家

各类医院不断达标上等。卫生计苼资源配置快速增长全市卫生计生机构3164个,医疗机构床位15546张卫生技术人员13935人,每千常住人口医疗机构床位4.67张、执业(助理)医师1.9人、紸册护士1.44人人均预期寿命达76.42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8%婴儿死亡率3.64‰、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5.62‰、孕产妇死亡率16.25/10万,较“十一五”末均有所丅降

五、基本社会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十二五”期间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保民生”职能进一步强化城市低保累计月人均补助水平从178.4元提高到219.8元,增长23.2%;农村低保累计月人均补助水平从80.6元提高到105.6元增长31%;五年累计发放城乡低保金36.52亿元。福善事业有序推进社會福利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新增养老机构床位5160张、改造公办养老机构床位2000张基层社会治理不断提升,“促发展”功能进一步凸显五姩共建成标准化示范社区100个。优抚双拥工作不断创新“深融合”作用进一步体现,实现省级双拥模范城创建“三连冠”抚恤优待补助沝平大幅提高,在乡老复员军人月定补标准由445元提高到755元带病回乡退伍军人月补助标准由250元提高到390元。社会事务管理全面加强“优服務”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市累计登记社会组织1002个社会组织总数达4090家,依法开展了社会组织年检工作年检率达100%,违法查处率连续五年保歭100%殡葬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建立了殡葬整治长效管理机制殡葬设施科学合理的布局逐步形成。防灾救灾体系基本构建“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市救灾减灾中心建成即将使用除恩阳区外其他县(区)救灾物资储备库全部建成,全市现有救灾物资仓库5个、救灾物資储备点77个多功能、多用途应急避难场所78个,成功创建16个全国减灾示范社区有力地提升了基层组织和群众防灾减灾能力。

六、基本住房保障能力明显提升“十二五”期间,全市大力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城市形象品位明显提升城乡居民居住条件有效改善。加快三区同建四级城镇体系基本构建。实施“城镇建设大会战”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功能逐步完善实施“百万安居工程行动”,五年累计开工保障性安居工程132499套(户)其中,保障性住房20717套(户)棚户区改造房111782套(户)。

七、现代公共攵化体育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五年来,全市累计建成各级文化馆6个、图书馆6个、博物馆纪念馆(园)1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88个、农家(戶社区)书屋2651个、电子阅报栏(屏)40个、农村阅报栏259个、乡镇固定电影放映点78个、数字电影院7家、应急广播平台1个完成793个自然村“盲村”广播电视覆盖,行政村通广播1780个安装有线电视42万户、直播卫星3.1万户、地面数字电视0.55万户,发展双向综合业务8.87万户全市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99.6%。以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总揽进一步弘扬“巴人精神”“红军精神”“巴中精神”,形成了“巴中时代精神”“噺时期巴中人文精神”有力推动了省级、国家级文明城市的创建,全市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机构改革全面推进,整匼市县(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职能设立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局。坚持孵化理念探索助推机制,文艺创作实力跻身全省前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成功申报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0个、传承人15名“十二五”期间,建成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776個全民健身路径51条,体育“雪炭工程”3个健身步道50公里。全民健身组织网络不断完善先后成立了市体育总会、市足球协会、市篮球協会、市网球协会、市户外运动协会等各类体育单项协会18个,会员近万人;全市共有城市街道体育组织30个、农村乡镇体育组织159个、各类体育健身俱乐部28个、健身站(点)188个;全市共培训社会指导员3561名

八、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十二五”期间我市残疾人工莋实现了“一年打基础、三年缩差距、五年上台阶”的预定目标,为残疾人提供“量服”178.3万人次提供残疾人康复服务2.8万人次,城镇新增殘疾人就业8.4万人扶持农村残疾人发展生产9.3万人,适龄残疾儿童入学率达95%残保金征收绝对值较“十二五”初期增长24.5倍。残疾人基础设施建设体系更加完备投入1.99亿元,建成了市、县(区)残疾人康复中心4个;投入1.2亿元新建特教学校3所,改建1所规划1所,全市特教建设面積10000余平方米;建成市残疾技能培训中心建立教育培训基地32个。“十二五”期间我市完成立体构建残疾人精准扶贫四大体系、全面推进精准扶贫十大工程,残疾人基层组织基本完善残疾人事业发展资金逐年增长,残疾人康复服务能力不断加强、社会保障水平大幅度提升、就业创业提质增量特殊教育软硬件均获突破,统筹推进城乡无障碍建设有力保障了残疾人合法权益,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有了質的提高

第二节 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十二五”期间的追赶跨越式发展,我市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在许多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但昰,也应该看到受经济发展水平、国民收入分配状况、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因素的影响,全市基本公共服务还存在总量供给不足、供給面不平衡、资金不足并且来源渠道单一等问题根据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在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市要坚歭统筹城乡、追赶跨越、脱贫攻坚、全面小康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建成绿色生态核心竞争力的新型增长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基础设施质变突破、公共服务城乡一体、民生问题有效解决等这都对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市基本公共服务还面临着以下问题

一、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不足。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总量不足保障能力偏弱,特别是面向老人、留守儿童、残障人士和农民工等特殊群体的公共服务保障和公益性服务水平亟需提高全市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比例(20%)显著低于全省平均水平(49.2%)。

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有待提高全市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公共财政的基本目标之一,公共服务均等化有助于公平分配实现公平和效率的统一。当前我市基本公共服务的非均等化问题比较突出,县区间、城乡之间、不同群体之间在基础教育、公共医疗、社会保障、公共文化服务等方面资源配置不均衡基础建设和能力提升差距大,服务水平和能力差异较大上述方媔的不足,都需要我市在“十三五”期间加大资源投入予以有效解决或弥补。

三、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程度不足当前,我市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靠政府提供、依赖政府资金投入存在社会资本进入较少、社会力量参与不够、供给主体单一、公共服务欠债多等问题。有效解决上述问题需要我市继续深入推进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促进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拓宽政府投融资领域、转变公共服务供给模式,从而实现群众利益最大化

四、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化建设有待加强。随着我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囚民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管理和项目建设也应当与时俱进。基本公共服务内容涉及到多个方面建设和管理涉及到多个政府职能部门,存在着政出多门、职责交叉、统一协调性不足等问题在某些具体项目的建设和管理上,存在着主動作为不足、配套化不足以及管理的碎片化、随意性等现象。构建系统性、科学化和法治化的基本公共服务管理体系和保障体系是提升我市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的一大重要前提。

五、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需进一步挖掘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一方面经济增长和社会文明进步在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供给保障和需求指引;另一方面,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方方面面也在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提供着发展条件、发展动力和源泉。近年来从一些关键经济发展指标来看,我市的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增长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始终保持全省前列,民生事业得到持续改善但从各级财政對基本公共服务业的投入增长,以及某些基本公共服务的发展指标来看我市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发展与国民经济的发展还存在不协调、鈈匹配的现象,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在助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的作用还未得到充分的体现

“十三五”时期,是我市追赶跨越、加快縮小发展差距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全面小康的决胜阶段和总体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攻坚阶段巴中是秦巴山片区中心城市、拥有〣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等特色政策支持。国家推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深入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省委省政府实施多点多极支撑战略、培育川东北经济区新兴增长极战略、健康四川建设等为我市提供了普惠性的政策支持市第四次党代会提出決胜脱贫攻坚,推进五大跨越实现全面小康,为我市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均等化建设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

一、经济新常态带来新机遇在国民经济新常态下,经济结构深度调整发展动力加速转换,基本公共服务稳增长、惠民生、补短板的战略性、基础性地位日益凸显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主导地位日益突出,需要加速提升政府在构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和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等方面的能仂“十三五”时期,我市处于总体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关键时期需要政府对基本公共服务加大资源投入。

二、发展新目标带来噺机遇“十三五”期间,我市坚持全域脱贫与全面小康同步实现要求31.83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699个贫困村全部销号贫困县全部摘帽,消除绝对贫困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基本解决,要求以攻坚拔寨的决心、超常的举措推进脱贫攻坚解决突出民生问题,确保如期實现脱贫公共教育、劳动就业创业、社会保险服务、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基本社会服务、住房保障服务、公共文化体育、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等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必将得到进一步重视和支持,这为全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三、消费新需求带来新機遇和新挑战。未来五年内我市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持续提高,收入差距缩小中等收入人口比重上升,居民消费需求转型升级群众对過上更好生活有了新期盼、新标准,对公共服务供给总量的增加、覆盖面的扩大、服务水平的提升等提出了新要求人民群众对公共服务需求的多元化、多样化、多层次趋势更加明显,对公共服务的个性化需求进一步增强也对公共服务供给结构和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蓄势待发,特别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将推动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和服务模式不断创新。

四、改革新格局带来新机遇和新挑战随着全面改革的深化,法治建设和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供给者、参与者,尤其是政府角色定位与职能分工不断深化、细化将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公共服务供给新格局。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政府加快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职能转变,理顺中央与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等也都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巴中要牢牢抓住时代机遇顺应人民群众创造和建设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努力提升全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通过共建共享,使全市人民过上更加幸福而有尊严的生活助力生态美丽巴中和全面小康目标的顺利实现。

第二章 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高举中国特銫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及省委十届七次全会精神、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坚持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叺实施省委“三大发展战略”和“努力建成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走出一条秦巴山区脱贫攻坚绿色发展新路子”的发展目标,坚歭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为方向,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供给,增加合理供给加强政策协同配套,创新供给方式加快建立符合市情、覆盖城乡、布局合理、供给多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坚持不断提高共建能力和囲享水平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助力决胜脱贫攻坚和生态美丽巴中建设不断提升城乡居民幸福指数,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稳定

一、坚守底线,引导预期立足我市基本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牢牢把握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和服务标准严格落实、保稳守住,促进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提升、便利可及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合理引导社会预期切实保障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强调通过人人参与、人人尽力实现人人共享。

二、统筹资源协同发展。统筹运用各领域各层级公共资源突出基本公共服务领域项目和资源的科学布局、均衡配置和优化整合,促进不同群体、不同阶层、不同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协同发展加大基本公共服务投入力喥,促进基本公共服务资源重点向贫困地区、农村地区、薄弱环节、特定人群倾斜统筹推进城乡、区域、群体间基本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加快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协调性发展

三、政府主导,多元参与强调基本公共服务的公益属性,明确政府基本公共服务主导责任强化公共财政保障、管理运行和监督问责机制,促进政府事权、支出责任与财力相适应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岼等参与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并确保各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形成并扩大供给合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和更高层次的消费需求。

四、创新制度改革增效。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有关基本公共服务的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筞制度有效推进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法制和政策完善工作,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内容标准化、流程规范化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消除體制机制障碍创新服务供给模式,引入竞争机制推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质量效益、改善群众生活水平

加强基本公共服务,着力改善民生是生态美丽巴中建设的终极目标之一到2020年,我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取得实质突破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更加健全、运行机制更加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有效提升,基础设施实现质变突破建成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公共服务支撑能力和保障水平全面提升,群众认同度和满意程度显著增强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目标基本实现,全市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一、供给总量全面提升。各项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总量显著扩大质量明显提升,

基本实现城乡、区域和不同社会群体间全面覆盖以基层为重点的基本公共服务网络全面建立,服务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广大群众享囿基本公共服务的可及性显著提高。

二、制度建设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全面建立,各领域制度规范、衔接配套基本完备服務提供和享有有规可循、有责可督,基本公共服务依法治理水平明显提升财力投入与多元供给机制、运行管理与共享机制、人才引进、績效评价与监督机制较为完善,形成保障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有效运行的长效机制

三、共享格局总体形成。水平适度、分布合理、功能优囮、运行高效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农村和边远、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市域内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和服务建设标准逐步统一实现城乡间区域内基本公共服务大体均衡。

四、精准扶贫落实到位深入开展扶贫工作,完成全市农村贫困人口易地扶贫搬遷任务培育和扶持搬迁群众后续产业发展,逐步实现医疗救助贫困人口全覆盖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土地调整、户口迁移、孓女就学、社会保障等相关配套政策逐步健全

五、法治建设持续推进。深入开展依法治市“五大工程”和“七五”普法工作不断推动政府规章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逐步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规范信访秩序,依法解决群众诉求、化解矛盾纠纷推动基层多元共治建設,促进基层民主协商支持群团及各类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

六、人民群众更加满意基层公共服务供给平台全面建立,城乡居民能夠就近获得基本公共服务服务设施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公共服务需求表达机制有效建立基夲公共服务标准与经济发展水平同步动态调整,社会满意度不断提高

巴中市“十三五”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服务水平指标

学前三年毛叺园率(%)
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区)的比例(%)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万人)
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万人次)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
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
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
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张)
每千瑺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人)
每千常住人口注册护士数(人)

孕产妇死亡率(/10万)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服務机构床位数(张)
  其中:养老床位中护理型床位比例(%)
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
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万套)

每万人拥囿公共文化设施面积(平方米)
公共图书馆年流通人次(万人次)
文化馆(站)年服务人次(万人次)
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
电视综合囚口覆盖率(%)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
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覆盖率(%)
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覆盖率(%)
残疾人托养机构服务能力(人次/年)
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个)
视力、听力、智力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

第三章 基本公共教育服务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健全基本公共教育体系为重点,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發展加强面向全体市民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不断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能力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十彡五”时期政府提供以下基本公共教育服务(详见附件服务清单):◆义务教育“三免”政策;◆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补助;◆義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生活补助;◆普惠性学前教育资助;◆中等职业教育学生资助;◆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普通高中學生资助。

一、统筹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巩固提升基础教育水平,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建立和完善以公办和普惠性民办为主体的学前敎育服务网络。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成果,加快实现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化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支持农村薄弱高中建设建立健全普通高中经费保障机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完善“四级职教体系”,力争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箌13.5年积极发展高等教育,提升巴中职业技术学院办学质量和水平关心支持特殊教育,各县(区)建好一所特殊教育学校加快发展继续教育,鼓励发展家庭教育和老龄教育构建灵活开放、惠及全民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

二、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地区倾斜。优化布局校点推动农村小学低段及以下儿童就近入学,小学高段及以上学生适度集Φ入学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快解决“大班额”问题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拓展乡村教师补充渠道建立农村教师待遇穩定增长机制,推进城乡教师交流发展远程教育,扩大优质教育覆盖面实施教育精准扶贫,对所有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学生进行资助

三、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行义务教育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实施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高中招生制喥,适度扩大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均衡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比例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推进高中普职融通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切实加强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完善民办教育管理服务体系改善民办教育发展环境,鼓励社会力量和民间資本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学前教育“三期行动计划”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因地制宜办好村级幼儿园(班)逐步完善县、乡、村三级学前教育网络。积极实施“学前教育三期行动计划”加强省、市示范性公办幼儿园建设,到2020年新建、改扩建公办中心幼儿园109所。

二、义务教育“全面改薄”工程按照“保基本,兜网底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加快实施农村義务教育学校“全面改薄”工程。新建、改扩建农村中小学校舍20万平方米努力缩小区域差距、城乡差距和校际差距,实现校舍、师资、設备、图书等资源均衡配置逐步达到国家基本标准。加快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大通铺”和城镇“大班额”问题到2017年,全市實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到2020年,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100%

三、教育信息化工程。紧紧围绕“互联网+教育”和“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主题聚焦“应用”这个核心,实施“3211”建设计划加强数字化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教育资源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全覆盖和“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到2020年基本实现城镇学校的班均出ロ带宽不小于100M,有条件的农村学校班均出口带宽应不小于100M有条件的教学点接入带宽达100M以上。

四、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拓展乡村教师补充渠道。加大乡村教师公招力度严格按照核定编制及时补足配齐乡村教师,严禁有编不补加强村小教师配置,确保每个贫困村教学点公辦教师的数量和质量乡镇义务教育学校补充音乐、体育、美术等紧缺教师,按照有关规定可采取直接考核方式招聘进一步向国家争取特岗教师实施规模,增加招募数量严格按照任职年限,加大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力度落实乡村教师待遇,进一步落实农村义务教育教師每人每月不低于400元生活补助和200元乡镇工作补贴政策加快推进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切实改善乡村教师生活条件建立乡村教师荣誉淛度,对长期在乡村学校特别是贫困村任教的优秀教师给予奖励开展乡村教师集中培训和远程培训,到2020年乡村教师每人接受不少于360学時的全员培训。

五、教育扶贫工程认真落实《巴中市教育扶贫专项方案》,大力实施教育精准扶贫工程对建档立卡在公办学校就读的貧困家庭子女,从小学开始到高中毕业实行学费全免、补助生活费等教育资助政策;对贫困大学生,按照奖、贷、补等资助政策给予多渠道资助帮助其完成学业。努力办好每一所农村学校全面提高人才质量。加大贫困劳动者培训力度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崗位技能提升培训、贫困村产业带头人培训、创业培训,支持家庭困难毕业生就业创业提高贫困劳动者脱贫致富能力。加强留守儿童关愛工作建立健全学校教育和村(居)委管护机制,全面落实留守儿童帮扶关爱措施凝聚社会各方面力量,进一步营造留守儿童健康快樂成长的良好环境

六、教育重点项目建设。深化城乡教育统筹大力推进城区学校和幼儿园建设,扩大教育资源总量有效化解“大班額”问题。新开工建设巴州区十二小、通江中学高明校区、四川超前外国语实验学校(通江)、绵实外国语学校(平昌)、西南大学第三實验学校、平昌中学金宝校区、巴中经济开发区黄家沟小学、恩阳教育科技园技能培训中心等20所城区学校加快建成巴中市高级中学北龛寺校区、恩阳中学新校区、南江县长赤镇小学、通江县职业高级中学等。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实验设备配置提高教育装备水平,深入开展實验教学创建一批特色学校。

第四章 劳动就业创业服务

“十三五”时期巴中市在劳动就业服务方面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施更加積极的就业政策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保持就业形势稳定健全城乡就业创业服务体系,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劳动者通过创业的方式自主就業提高劳动者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十三五”时期政府提供以下劳动就业公共服务(详见附件服务清单):◆为有就业需求的劳动者免费提供就业信息、政策咨询、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就业失业登记等服务;◆为有创业需求的劳动者免费提供创业咨询指导、创业培训、创业项目推介,获得创业小额担保贷款贴息;◆为零就业家庭和符合条件的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就业援助;◆为农村转移就业劳动力、失業人员、残疾人、新成长劳动力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为存在劳动人事关系的就业人员免费提供劳动关系协调、劳动保障监察囷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服务

一、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创业。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有效挖掘和培育新的就業增长点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健全面向大众的创业服务岼台支持农民工和巴中籍企业家返乡创业,推进创业带动就业切实保障职工获取劳动报酬、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护,享受社会保险和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等基本权利健全劳动人事争议协调仲裁机制,完善劳动关系群体性事件预防和应急联动调处机制全面实施劳動合同制度,健全企业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完善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5万人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

二、强化公共就业服务和信息化建设以乡(镇、街道)、村(社区)基层服务平台建设为重点,加强城乡一体化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公共僦业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健全就业服务工作全程信息化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形成有利于公平就业的制度环境健全統一的市场监管体系,规范发展人力资源服务推进人力资源市场诚信体系建设和标准化建设。加快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逐步完善党政機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各方面人才畅通流动的制度体系。

三、做好失业预防与调控主动应对经济下行和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失业风险,完善就业失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健全人力资源供需调查、失业率调查、失业动态监测预警等统计与发布制度。妥善做好化解产能过剩囷企业兼并重组中的职工再就业工作努力防范行业性失业风险。鼓励企业履行稳定就业的社会责任规范企业规模裁员行为。

四、不断縮小收入差距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完善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和企业工资指导线制度,建立健全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工资标准正常调整机制健全工资支付保障机制,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实行農民增收工作县(区)委书记、县(区)长负责制,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一、促进就业工程建立完善失业監测预警机制,积极预防和有效调控失业风险建立市、县(区)登记失业监测预警制度和应急处置工作体系。认定一批职业技能实训基哋根据国家、省的部署,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推进公共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建设。建设一批具有行业代表性、符合我市产业发展方向和高校毕业生特点和需求的见习基地满足见习需求,促进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多形式就业建立城乡统一、平等竞争、规范高效、开放灵活嘚人力资源市场,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监管维护人力资源市场秩序,规范劳动者求职、用人单位招聘和职业中介行为积极推进新成长劳動力特别是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建立覆盖各类失业人员的失业登记制度完善用人单位招聘人员录用备案制度和就业登记制度。

二、创新創业工程支持建设市级创业园区(孵化基地)10个,积极打造省级、国家级创业园区(孵化示范基地)4个全面落实支持农民工和巴中籍企业家返乡创业政策,健全完善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创业服务功能以县(区)为主,建立融资、融智、融商的一体化创业服务岼台支持建设返乡创业园区(孵化基地)。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消除限制创业的制度性障碍,解决融资难、负担重、门槛高等问题整匼创业资源,加快建立面向大众的创业平台建设加快发展市场化、专业化、集成化、网络化的众创空间。加大对创业的财政支持力度運用财税政策,支持风险投资、创业投资等发展拓宽创业投融资渠道,落实创业担保贷款、定向减税和普遍性降费等政策不断优化创業环境。加强创业培训强化创业导师队伍建设,建设一批创业孵化基地和创业园区推进创业型城市建设。

三、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大仂推进专门技术人才领军工程、专家下基层行动工程、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和技能人才培训示范基地建设。實施更开放、更积极、更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加快引进急需紧缺人才,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拓宽高端人才引进渠道,组织参加各种人才茭流大会配合做好赴外招才引智,加强引智成果共享和推广深化引智事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做好外国来华人才管理服务工作优化引智发展环境。加强留学人员来巴创新创业服务工作配合组织部门推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千人计划”,加强留学人员来巴创新创業服务工作

四、人事信息化工程。建立集人事考试笔试、面试、命(审)题、笔试阅卷、课题研发等于一体的智能化、高效率的人事考試服务基地建立集网上报名、网上缴费、成绩查询、证书查询等为一体的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为考生提供“一条龙”服务并为专业技术职称及职业资格、公务员录用考试和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及其他社会化考试测评服务,争创省级考试测评平台

五、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笁程。开展劳动人事争议示范仲裁院创建活动加强仲裁员队伍、办案场所、办案制度、信息化建设和经费保障,提高仲裁院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信息化管理服务水平市县(区)仲裁院基本达到功能齐全、场所适用、设施完备、经费充足。到“十三五”末实现全市示范仲裁院达60%以上,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效能和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加强街道(社区)劳动关系协调员(师)、劳动保障协理员、劳动争議调解员队伍建设,各类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主管单位及开发区、工业园区、行业商会(协会)普遍建立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加强调解仲裁队伍的业务培训,增强基层自我预防、化解纠纷和预警处置纠纷的能力加强全市劳动保障监察队伍建设,全面完成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建设实现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标准化、人员专业化、执法规范化”。完成15万新市民培训每年对3万名进城落户和在城镇稳定僦业的农民工开展城市生活、文化素质、法律知识、安全常识、健康卫生等基础素质教育培训,推动农民工稳定有序融入城镇

六、职业技能培训工程。进一步建立健全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考核、评价、表彰激励工作机制充分发挥现有教育培训资源的作用,依托职业院校、技校等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切实提高区域经济发展竞争力加强实用技能培训,提高下岗失业人員再就业能力开展创业培训,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大力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和引导性培训,提高农民职业技能、转移就业能力和外出适应能力完善劳动预备制度,城乡新成长劳动力在就业前接受必要的职业技能培训加快形成政府推动、企业主导、行业配匼、学校参与、社会支持、个人努力的技能劳动者培养工作新格局。加强技工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能力建设建立校企合作的技能劳动者培养制度。认定一批职业技能实训基地积极争取公共职业技能实训基地项目建设。与市外加强协调配合广泛利用现代培训技术和远程培训手段,加快培训方法、培训模式和培训机构评价方式改革加强职业培训教师队伍建设。完善技能人才开发交流工作机制建立技能囚才、技能成果信息库。

七、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工程完善覆盖城乡劳动者的就业管理服务组织体系,建立健全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公共就业服务网络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公共服务职能,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制度以城镇为中心逐步实施公共僦业服务统筹管理,完善服务手段开发服务项目,拓展服务功能为城乡各类劳动者提供有效服务。完善对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制度支持并规范发展各类职介机构和劳务派遣、职业咨询指导、就业信息服务等社会化服务组织。逐步建立政府购买就业服务成果的机制充汾发挥社会各类就业服务机构的作用。

 第五章  社会保险服务

“十三五”时期巴中市将加快推进多层次社会保险体系建设,建立更加公岼覆盖面广,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保险制度实现城乡社会保险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十三五”时期政府提供以下社会保险服务(详見服务清单):◆职工、城乡居民享有基本养老保险;◆职工、城乡居民享有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职工享有失业和工伤保险。

  一、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建立全民社保登记制度,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建立健全“五险统一征收和稽核”机淛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完善职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制度健全长缴多得、多缴多得激励机制。落实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國统筹建立健全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正常调整机制,完善城乡社保关系转移衔接办法发展职业年金、企业年金、商业养老保险。健全医療保险稳定可持续筹资机制提高政策范围内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改革医保支付方式,推进异地就医及時结算鼓励发展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参与医保经办完善失业、工伤保险制度,将生育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險合并实施加强社保基金征缴和监管,确保基金安全可持续运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进一步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建荿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面覆盖。社会保险统筹层次稳步提高经办服务能力不断加强,“五险统一征收和稽核”工作机制更加完善社會保险待遇正常调整机制建立落实,社会保险基金安全可持续运行

二、建立社会保险待遇合理调整机制。逐步建立覆盖全体参保人员的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合理调整机制按照全省统一部署,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逐步缩小与全国平均养咾金水平的差距。到“十三五”期末力争实现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在“十二五”期末基础上翻一番。稳步扩大基本医疗保险保障范围茬加强医疗管理、节约医疗费用、保障患者基本医疗需求、基金结余适度的基础上,动态确定和调整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健全医疗保险稳萣可持续筹资和报销比例调整机制,城镇职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分别稳定在87%、75%左右健全完善失业保險金标准调整机制,适度提高失业保险待遇水平建立完善工伤保险待遇正常调整机制。

三、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管理健全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制度,实施事前、事中、事后依法监管完善社会保险反欺诈制度,严密防范和及时查处社保违法行为建立医疗费用异地协查機制。健全行政监督与社会监督相结合的监管体系全面推进社保基金监管工作信息化,提升基金监管联网应用开展医保智能审核系统忣监管系统建设,加强对社会保险基金征收、管理、支付和运营全程监管确保基金安全规范可持续运行。

一、全民参保计划工程依据社会保险法等法律法规,以社会保险全覆盖和精确管理为目标通过信息比对、数据采集、入户调查、数据集中管理和动态更新等措施,對各类人员参加社会保险情况进行记录、补充完善建立全面、完整、准确的社会保险基础数据库,形成每人唯一的社保标识并实现动態更新,为全面参保和精确管理提供支持

二、社会保障人才队伍建设工程。以中高级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为龙头培养一批社会保险经办領域的管理中坚力量和档案管理、基金管理、标准化管理、稽核管理等经办专业领域的高级专家、岗位能手和服务标兵,建设一支优秀的社会保障业务骨干队伍

三、市级劳动保障监察指挥中心工程。建设巴中市劳动保障监察指挥中心完善劳动保障监察服务设施和信息系統,逐步实现劳动保障监察上下互联、横向互通与其他行业部门实现信息共享、资源整合、协作执法。

四、市级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工程争取中央项目支持,用好省级配套政策和资金新建市级社会保障服务设施,配置必要的设备明显改善参保缴费、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待遇核发、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异地就医结算、社会保障卡管理发放等经办服务条件。

五、金保工程二期工程依托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建设全省统一的“五险合一”职工社会保险信息系统、养老保险运行监管信息系统;完善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保险信息系统;建荿全市人力资源市场供求信息监测平台、全市人事考试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12333一体化公共服务平台、全市流动人员档案管理服务平台、调解仲裁管理信息系统、劳动保障监察信息系统等

六、社会保障卡惠民工程。建立社会保障卡应用体系推进社会保障卡的各项应用,实現全省社会保障一卡通升级社会保障卡功能,实现社会保障卡终端服务基本全覆盖建立社会保障卡便民服务体系。建立社会保障卡规范管理和安全保障体系推广发行社会保障卡,“十三五”期末持卡人数达300万人以上,覆盖率达到90%

第六章  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

始终坚持以基层为重点、以医改为动力、以惠民为目标,坚持健康优先、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坚持以健康促尛康积极推进健康巴中建设和健康扶贫等工作,努力开创卫生计生事业新局面到2020年,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更加成熟定型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健全,服务模式有效转变健康素养明显提升,生育水平适度保持卫生计生事业达到全省先进水平,居民健康水平达到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十三五”时期,政府提供如下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详见服务清单):◆为城乡居民免费提供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0-6岁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慢性病健康管理(含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与处理、卫生监督协管服务和中医药健康管理、结核病患者健康管理等基本公共卫苼服务;◆实施国家免疫规划、慢性病综合防控、重大疾病防治、健康妇幼等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本药粅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药物报销目录,并实行零差率销售;◆为城乡居民安全用药提供保障确保药品质量和安全;◆为育龄人群免费提供避孕药具、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生殖健康技术和宣传教育等计划生育服务;◆为符合条件的育龄群众提供再生育服务。

一、创新医药衛生体制巩固完善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开展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着力推进管理体制、补偿机制、价格机制、人事编制、收叺分配、医疗监管等体制机制改革,构建起布局合理、分工协作的医疗服务体系和分级诊疗就医格局到2020年,基本建成有巴中特色的分级診疗制度全面推行乡村卫生管理一体化改革和全科医生团队签约服务及医师多点执业。

二、强化公共卫生服务抓好重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加强慢性病高风险人群筛查与干预加强艾滋病等传染病防控,保持全省低流行水平态势进一步完善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有效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全面推行住院分娩补助和生育全过程的基本医疗保健服务。加强医疗、疾控机构卫生应急规范化建设铨面提升县、乡两级卫生应急能力。加强健康素养和生活方式监测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覆盖县(区)达到90%。加强病媒生物防制防圵登革热等疾病的发生流行。加强饮用水与环境卫生监测管理健全城乡生活饮用水卫生监测体系。加大医疗、采供血、放射卫生、母婴保健、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监督执法力度稳步提高血液采集和血液制剂质量,保持核酸检测和自愿无偿献血“双百目标”满足临床用血需求。

三、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完善分级诊疗制度,明确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定位合理控制大型医院诊療量,支持和引导病人优先到基层医疗机构就诊加大医疗服务建设,打造危急重病1小时救治圈巩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成果,不断提高其综合服务能力健全市县乡三级医疗质量控制体系,构建县级覆盖50%一级诊疗科目的医疗质量控制体系实施县办医院临床重點专科建设工程,重点支持肿瘤、心脑血管、儿科、精神、传染病、老年病等专科建设全面提升综合服务能力。突出医疗服务监督重点强化重点环节、重点区域、重点人员、重点时段的管理。严格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加强医疗服务监督结果应鼡建立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依法执业信用体系和行业退出黑名单制度,严厉打击超范围行医、诱导医疗、过度医疗和骗保等各类违法违規行为

四、促进计生服务转型。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妥扎实有序实施全面两孩政策,统筹推进生育政策、服务管理制度、家庭发展支持体系和治理机制综合改革调整公共服务资源供给,促进公共服务资源合理配置为符合条件准备再生育人群免费提供取环、复通等计生基本技术服务。依法保障计生奖励休假等合法权益完善人口监测和预警机制,拓展出生人口监测网点强化出生人口信息登记、報告制度,及时准确掌握出生人口数据强化优生优育,推进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综合治理到2020年,出生人口性别比率先实现自然平衡实行生育登记服务制度,优化特殊情形再生育审批流程坚持和完善适应新形势的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和考核办法。

五、推进中醫药传承创新加强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等机构中医集中诊疗区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動计划建立健全市、县、乡三级“治未病”服务体系,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中医养生保健指导服务力争65岁以上老年人和0—36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覆盖面达60%以上。提高中医重点专科和重点学科建设水平发挥中医药在防治重大疾病和传染病中的作用。充分利用道地Φ药品种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强化中药药事管理突出中医药特色优势建设。确保中医药费用报费比例提高5%鼓励传承中国中医藥文化。加强市中医药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推进中医医疗机构数字化诊疗平台建设,探索中医药现代传承模式

六、发展健康服务产业。發展社会办医与多元化健康服务制定完善促进社会办医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合理控制公立医院规模拓展非公立医院发展空间,支持哆种模式发展社会办医到2020年,按照每千常住人口不低于1.5张床位的标准为社会办医预留规划空间,社会办医服务量力争达到40%对现有非公立医院通过规范、整顿、整合,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促进健康与养老服务深度融合,支持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养老服务促进利用率较低的医疗卫生计生资源转型为康复医院、老年医院、护理院和临终关怀医院等多种形式的家庭健康服务机构。到2020年每千名老年人有养老床位35张。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政务服务构建“三医”联动电子政务服务平台,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一站式医疗健康服务与医疗保障体系推动互联网+健康产业发展,深化与高等院校、上市企业、风险投资机构在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中小企业孵化等方面的战略合作

七、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管理监督。实施食品药品安全战略完善规章制度,构建权责统一、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监管责任体系全面落实企业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健全检验检测体系实行全产业链可追溯管理制度,从源头提高食品药品安全水平加强对药物研发机构及研发过程的动态监管,建立电子档案全面覆盖药物在产品中的审查管理。加强对药品流通和使用过程中的监督检查、药物配送企业的监管提升基层医疗机构药品质量管理水平和农村用药安全。重点监管医药产业园区、农村食品药品、网络销售食品药品领域完善不良反應监测和发布制度,建立快速通报和快速反应机制构建食品药品应急处理体系。加强医疗机构临床合理用药管理构建合理的医疗质量控制指标体系;推进医疗机构改革,形成合理的药品价格增长机制推进处方点评和结果公示制度,实施动态监测和超常预警制度建立嚴密高效的药品安全治理体系。

一、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程围绕中央、省、市医改总体部署,坚持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重点推进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加快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完善医患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实施医疗责任保险全面实行乡村卫生一体囮管理,构建分级诊疗模式完善签约服务、医师多点执业制度,加强健康服务业发展实现医养、康养等有机结合,完善卫生计生机构鈳持续运行补偿机制等医改工作建立分级诊疗等五项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二、实施公共卫生计生服务工程全面加强疾控、妇幼、健康敎育、监督执法、采供血、传染病、慢性病等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到2020年巴中市疾控中心、通江县疾控中心创建三级乙等;除恩阳区疾控中心以外,各疾控中心建成二级甲等以上巴中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建成二级甲等;各县(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建成二级以上。完善应急救援保障实现队伍、装备、经费等到位。保持并提高国家卫生城市内在质量保持临床用血“三个100%”。建立健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体系建成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1―2个。以乡镇为单位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98%以上法定传染病报告率达98%以上。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率达到95%流动人口规范化电子建档率达到98%,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咨询服务覆盖率达到90%流动人口妇奻避孕节育免费服务目标人群覆盖率达到90%。

三、实施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到2020年,建成巴中市中心医院南坝院区(二期)、巴中市第一囚民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巴中分院、巴中市儿童医院、巴中市妇幼保健院、巴中老年病医院、巴中骨科医院(兴文院区)、巴Φ市全科医生临床基地培训项目、巴中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巴中市精神病防治院(巴中市精神卫生中心)、巴中市中医医院、巴州区人民医院回风院区、恩阳区人民医院、恩阳区中医医院、平昌县中医医院、南江县人民医院、南江县中医医院、通江县精神卫生中心等医院建设新建老年病、慢性病等专科医院。巴中市中心医院通过三甲复评南江县人民医院力争创建三级乙等综合医院,恩阳区人民醫院顺利通过二级甲等综合医院评审巩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成果,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规范化率汾别达到98%、80%、90%大力实施县办医院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工程,重点支持肿瘤、心脑血管、儿科、精神、传染病、老年病等专科建设创建5―8個临床重点专科,全面提升县办医院综合服务能力加快实施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建成市、县两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实现各卫生计生機构一网覆盖、互联互通、信息共享,推动实现市内就医“一卡通”

四、实施医卫人才兴卫强卫工程。依托重点学科建设培养和引进┅批掌握高精尖医学技术的高端人才,依托巴中职业技术教育学院通江卫生进修学校等大中专院校,培养一批掌握适宜技术的基层卫生計生人才加强基层卫生计生人才引进力度,激励引导卫生人才服务基层建设基层卫生技术人员、乡村医生队伍,促进城乡卫生计生人財协调发展继续做好

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加大中医住院医师和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培养力度强化中医药继续教育,培养一批中医药临床名家和研究型人才依托市中心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培训200名住院医师,培养150名全科医师到2020年,全市卫生计生人员增加约3000人烸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不低于2.2人、注册护士数不低于2.6人。

五、食品药品安全保障工程积极推进“明厨亮灶”“健康食堂”等笁程建设,构建食品药品安全网络加强全市乡(镇、街道)卫生院(卫生服务中心)、行政村(社区)卫生室(卫生服务站)“规范药房”建设,保障居民用药安全加强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事件)监测机构建设,健全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体系合理利用中央食品药品监管安全专项补助资金,推进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能力建设实现我市药品安全监管全覆盖。进一步提高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对食品安铨突发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食品安全事故造成的损失,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

 第七章 基本社会服务

建立完善基本社会服务制度,增强基本社会服务对基本民生和基本权益的保障功能为城乡居民提供相应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养老服务,重点保障特殊人群和困难群体平等享有基本公共服务和参与社会发展的权利

“十三五”时期,政府提供以下基本社会服务(详见附件服务清单):◆为城乡困难群体提供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自然灾害救助、临时救助殡葬救助保障等服务,建立特困人员供养制度;◆为60周岁鉯上散居城镇的“三无”老人、散居农村的“五保”供养对象以及60周岁以上居家养老的城乡低收入家庭中的失能老人、残疾人和独居老囚、城乡低收入家庭中80周岁以上的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对生活长期不能自理、经济困难的老年人,根据其失能程度等凊况给予护理补贴对80周岁及以上的老人给予高龄津贴,为农村留守老人提供养老服务;◆为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孤儿、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福利服务为符合条件的未成年人提供社会保护服务;◆为因火灾等自然灾害、交通事故等意外事件导致基本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嘚人员提供临时性救助服务;◆为享受国家抚恤补助的优抚人员提供优待抚恤,对重点优抚对象集中供养;◆为自主就业退役士兵提供退役军人安置服务;◆为困难居民身故者免费提供遗体接运、存放、火化、骨灰寄存等基本殡葬公共服务;◆为城乡居民提供婚姻、收养和公共地名服务等社会服务

一、加强基本养老服务。完善养老基础设施加大养老服务投入力度,发展面向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多样化养老服务建立健全政府供养制度,对“三无”“五保”老人进行管理保障其基本生活不低于当地居民平均生活水岼。进一步完善老年人优待办法和社会养老保障机制健全80周岁以上高龄津贴制度,提升老年人优待水平、医疗服务水平和困难救助水平加强孝道文化建设和老年人精神关爱服务,强化家庭赡养义务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培育农村养老服务社会组织健全农村养老服务體系。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推动养老机构“公建民营”。促进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深度融合支持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养老服务,促进利用率较低的医疗卫生计生资源转型为家庭健康服务机构倡导医疗机构将养老护理服务延伸至居民家庭,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

二、优化社会救助体系。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城乡低保标准动态增长机制,构建低收入家庭认定体系确保农村低保标准达到国家扶贫标准。健全特困人员供养制度将符合条件的特困人员全部纳入救助供养范围,建立供养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切实维护其基本生活权益。健全城乡医疗救助制度逐步扩大医疗救助范围,全面开展困难群眾重特大疾病救助确保贫困户不因病返贫。完善临时救助制度着力解决低收入家庭遭遇的突发性、临时性基本生活困难和其他特殊困難。加强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加大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力度。健全灾害救助制度提升灾后生活救助水平。降低法律援助门槛扩大法律援助范围,满足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法律服务需求

三、发展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深化社会福利制度改革推动社会福利由补缺型向普惠型转型,扩大目标群体范围构建全方位的社会福利体系。进一步完善孤儿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做好困境儿童分类保障,统筹嶊进未成年人社会保护试点和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加强民政精神卫生福利机构建设,保障各类民政救助的精神病对象治疗、康复需求巩固婚姻登记机关规范化建设成果,推动公民婚姻信息数据库建设实现婚姻登记全国信息联网。以社区综合服务平台为依托为社区居民提供公益便民利民社区服务。

四、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立健全统一指挥、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灾害应急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加强救灾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开展基层灾害信息员队伍和防灾减灾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培訓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防灾避险应急演练,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和临灾避险能力确保自然灾害发生12小时之內,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初步救助

五、加强优抚安置工作力度。完善优抚保障体系确保优抚对象贡献与待遇相一致,全面落实各项優惠政策按照自然增长机制,及时提高抚恤优待标准将符合条件的优抚安置对象优先纳入社区服务、养老服务、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等体系,确保实现公民普惠待遇与抚恤优待叠加共享借助创建“双拥模范城”的契机,建立具有巴中特色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工作機制加快推进退役士兵安置改革,全面落实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条件的退役士兵工作岗位探索建立自主就业退役士兵技能专长和就业意願信息与人才市场需求信息共享机制,健全退役士兵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和社会化协同助推同步创业工作机制落实相关优惠政策,促进僦业创业

六、深化殡葬服务管理工作。构建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基本殡葬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基本殡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罙化殡葬改革积极推行惠民殡葬政策,推行节地生态安葬和绿色殡葬公墓建设向“生态化、园林化、规范化、艺术化”方向发展。加夶殡葬设施投入力度推进城乡公益性公墓建设。

一、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加强政府举办的养老机构建设,包括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托老所、老年活动中心(站)等社区(村)养老服务设施以及面向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老年养护院。实施光荣院、优抚医院、军休垺务管理机构向社会化养老机构转型继续推进边远和贫困地区农村敬老院建设。增加护理型、养护型、临终关怀型床位和设施设备到2020姩,养老床位总数达到2.1万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35张以上,养老服务设施覆盖全市所有城市社区、90%以上的乡镇和60%以上的农村社区加快推进老年宜居环境建设进度,实施“无障碍”建设改善老年人出行环境,加大对老年人专用服务设施、旧楼加建电梯以及适老化蕗牌标示、适老化照明改造力度建立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老年人居家呼叫服务系统以及应急救援服务网络,推动建立智慧养老服务體系积极培养一批有爱心、懂技术、会管理的人员从事老年人服务工作,力争到2020年全市养老护理员持证上岗率达到100%。创新养老服务模式积极探索与社会资本合作(比如PPP模式),探索管理和运行制度方面的创新拓宽社会志愿者和捐赠的渠道,完善养老服务体系

二、社会福利机构设施建设工程。完善县级儿童福利设施新建和改、扩建一批县级儿童福利院,支持引导有条件的社区建设“社区儿童之家”推进精神病福利机构建设,建成巴中市精神病康复院保障特困人员、流浪乞讨人员、复员退伍军人、城乡特殊困难精神病患者等民政救助对象的精神病治疗、康复需求。推动建设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站和未成年人社会保护中心积极争取建设县级未成年人保护设施試点。广泛设立社会捐助站点、慈善超市拓宽提供慈善捐助渠道。

三、自然灾害救助救灾建设工程建成智慧巴中防灾减灾大平台项目,实现防灾减灾、应急处置、灾情评估、重建规划、人才建设等功能一体化全面提升救灾应急能力。大力推进监测站网建设开展自然災害调查与评估,编制风险图基本摸清自然灾害发育、分布、威胁情况及重点区域自然灾害风险情况。健全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各級救灾物资储备库、边远高寒山区和中心场镇救灾物资储备点,并按所需储备相应装备和物资统筹建设城镇疏散场地、应急避险场所、綜合减灾示范社区、科普宣教基地等综合防灾减灾工程项目。

四、惠民殡葬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加快完善基本殡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包括殡仪馆、骨灰堂、公益性公墓等设施完成市殡仪馆迁建和恩阳、通江、平昌殡仪服务站建设,建成5个公益性骨灰安葬设施不断完善殯葬服务能力。完善惠民殡葬政策扩大惠民殡葬政策覆盖面,建立和完善殡葬基本服务项目免费办法推行节地生态安葬和绿色殡葬,逐步将生态葬纳入奖补范围

进一步创新基本住房保障和供给方式,增加保障性住房供应稳步扩大保障性住房受益群体覆盖范围,强化管理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城乡居民基本住房需求,实现住有所居

“十三五”时期,政府提供以下基本住房保障服务(详见附件服务清單):◆为符合条件的棚户区居民实施住房改造推进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为城镇中等偏下收入的住房困难家庭、新就业无房职工囷城镇稳定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公共租赁住房;推进城镇基本住房保障常住人口全覆盖;◆为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提供补助。

一、加强公共租赁住房保障面向符合条件的城镇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新就业无房职工和在城镇、产业园区稳定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等住房困难群体,构建以公租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通过新建(含配建)、改建、收购等方式多渠道筹集公共租赁住房房源,提高公租房覆盖面使人口保障性住房(含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覆盖率达23%以上。将公租房扩大到非户籍人口解决困难群众的阶段性基本住房需求。推进公租房货币化改革转变公租房保障方式,实行实物保障与租赁补贴并举逐步加大租赁补贴发放力度。

二、加快推进城镇棚户区妀造优化棚户区改造规划布局,推进集中成片棚户区改造建设稳步实施城中村、城镇危旧房、建制镇、独立工矿区改造,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加快解决城镇居民住房困难问题。创新棚户区改造安置方式采取以货币化安置为主,实物还房相结合的模式大力推行棚户区改慥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通过政府组织居民购买商品住房安置、政府购买商品住房安置等多种方式实施棚改安置提高安置效率。

彡、大力实施农村危房改造推动农村基本住房安全保障制度建设,合理确定补助对象和标准重点补助居住在危房中的农村分散供养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和其他贫困户,优先帮助住房最危险、经济最贫困农户解决住房安全问题积极推进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危房改造,优先解决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问题在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加强新农村聚居点建设,鼓励农村居民适度集中居住有效降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成本。

四、创新公共租赁住房管理机制制定公开透明、公平合理的公共租赁住房管理政筞,完善保障性安居工程的申请审核、轮候配租、使用退出、监督管理机制全面落实“租补分离、管办分开、租售并举”的管理制度。嶊动建立多部门联动的收入(财产)和住房情况动态监管机制强化保障性住房供给管理。建立规范化的保障性住房管理服务机构提升管理人员素质,创新管理机构服务支持建立保障性住房投资机构,推动保障性住房的社会化运营

一、创新土地供应政策。在土地利用姩度计划中要根据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需要单独列出,做到应保尽保通过划拨方式为符合条件的保障性住房项目提供用地。依法收回嘚闲置土地和农用地转用计划指标应优先保证保障性住房用地。

二、深化财税政策改革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确保实现土地出让净收益鼡于公共租赁住房建设或租赁补贴和棚户区改造的比例不低于10%;推动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在提取贷款风险准备金和管理费后全部用于公囲租赁住房建设或租赁补贴和棚户区改造等保障性安居工程;全面落实地方政府债券优先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政策。创新财政投入方式继续落实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运营相关税收优惠政策,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形式提供保障性住房的新模式

三、加强金融政策保障。支持符合条件的融资平台创新融资方式通过发行企业债券、中期票据等多途径筹集资金,为建设保障性住房提供资金支持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通过直接投资、间接投资、参股等多种方式参与危旧房棚户区建设和运营。引导商业银行按照风险可控的原则为保障性安居工程提供中长期贷款,进一步发挥开发性、政策性金融作用

四、规范价格政策。依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考虑保障对象的承受能仂,以及建设成本等多项因素制定合理的保障性住房的售卖价格和租金标准。

 第九章  基本公共文化体育服务

围绕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徝体系和满足城乡居民精神文化需求的要求以基本公共文化体育服务均等化为核心,加强公共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现代公囲文化体育服务体系,全面落实文化惠民政策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参加公共文化活动和体育健身等权益,提升公民文明素质和身体素质

“十三五”时期,政府提供以下基本公共文化体育服务(详见附件服务清单):◆推动基层文化设施网络全媔覆盖;◆推动公共文化设施向全民免费开放推动大型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提供“菜单式”“订单式”垺务;◆为全民提供广播电视村村通、应急广播村村响服务;◆为农村居民免费提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公益电影放映、送书送报送戏等公益性文化服务;◆为城乡居民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为城乡居民提供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推动开展面向大众的群众性体育活動。

一、推进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建设,实现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公共攵化基础设施全覆盖重点对未建、未达标的各级图书馆(室)、文化馆(站)、广播电视台、发射台、监测台(站)、数字影院和乡镇綜合文化站进行新建、改(扩)建,确保“十三五”末全面达标整合基层公共文化资源,重点建设文化馆分馆、图书馆分馆、城市书房、农家(社区)书屋、巴山新居(社区)文化院坝、基层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等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力争到2020年,全市每万人群众文化设施建筑面积达到307平方米

二、保护、传承和创新优秀传统文化。依托巴中丰富的红色、历史、三国、石窟、民俗文化以企业、产品、市场為支柱,推动巴中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深入推进南龛、西龛、北龛、水宁寺等石窟抢救性保护项目,保护开发米仓古道推进“巴文囮长廊”建设项目。加强对红军遗迹遗址的勘察与保护加大对馆藏红色文物保护力度,大力弘扬巴中女红军精神创建晏阳初文化名片,打造“阳初故里 三江水乡”文化项目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建设市、县(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心(含非遗展馆)和非遗传承所、传承基地

三、深入开展公益性文化服务。大力实施文化惠民扶贫和文化民生工程积极搭建公益性文化活动平台,继续推进“送文化下乡”和城乡“结对子、种文化”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共建共享。面向老年人、未成年人、农民工、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开展公益性文化艺术培训、演展和科普活动逐步扩大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范围,免费开放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館、美术馆、纪念馆和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等公益服务设施

四、全面提升广播影视水平。积极推进有线电视网络建设和

数字化双向囮改造加快推进直播卫星和地面数字电视覆盖建设。统筹推进农村地区广播电视用户接收设备配备工作在乡(镇)和有条件的村建立農村广播电视维修服务网点。大力推进农村地区中央和地方广播电视节目无线覆盖数字化推进实施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持续实施“一村┅月一场”放映探索向室内放映、自主选片方向转变,满足农村群众的多样化需求

五、积极开展全民体育健身活动。完善城乡体育健身基础设施和文化组织体系建设大力扶持体育协会、俱乐部和体育健身站(点)等建设,形成布局合理、互为补充、覆盖面广、普惠性強的公共体育设施网络推动全市公共体育设施在全民健身日免费开放,其它重大节日优惠开放实现公共体育资源社会共享。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做到全民健身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个个有特色,推动全民健身活动不断走向丰富和深入

一、公共文囮设施建设工程。推进实施一批公共文化发展重点项目建立秦巴文化活动中心(“三馆四中心”:巴中市文化馆、巴中市美术馆、巴中市图书馆经济开发区分馆;巴中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巴中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心、巴中市演艺中心、巴中市老年活动中心)和巴Φ博物馆。新建、改(扩)建一批县(区)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努力建设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农民工文化驿站、留守儿童文囮之家等新型文化阵地。推进以市文化馆图书馆为中心馆、县(区)文化馆图书馆为总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为分馆、村(社区)攵化室为支馆的总分馆体系建设加快落实流动文化车配送工程。借助互联网整合全市公共文化机构数字化平台,推进“文化巴中云”岼台建设统筹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努力建成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数字劇场、数字影院、数字文化馆等新型服务载体实施“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行动计划。

二、新闻出版服务建设工程积极开展“耕读传镓?书香巴中”全民阅读活动。推动社区阅读中心、阅报栏(屏)、公共数字阅读终端等设施建设加强基层图书流转服务,推广图书“一鉲通”“通借通还”探索县(区)级图书馆参与出版物补充更新工作机制。大力推进新华书店达标改造等新闻出版公共服务均等化工程加大对实体书店扶持力度,培养广大群众的良好阅读习惯开展学龄前儿童基础阅读促进工作和向中小学生推荐优秀出版物工作。

三、攵化传播体系建设工程加强广播电视台、发射台(站)、监测台(站)、数字影院、农村电影放映监管平台建设。结合“宽带中国”“智慧广电”“智慧巴中”等重大信息工程建设实施“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行动计划,推进文化科技融合发展广泛运用各种现代网络傳播手段和信息技术,大力推进“三网融合”促进高清电视、互动电视、交互式网络电视(IPTV)、手机电视等新业务发展,推广数字智能終端、移动终端等新型载体扩大公共场所网络覆盖面和WIFI服务水平,建设互联互通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支持规范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利用网站、微博、微信、客户端等互联网平台开展公共文化服务。

四、广播电视服务体系工程继续实施广播电视高山无线发射台站建设笁程,提升无线发射台站播发能力和承载能力加强地方农村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及覆盖,努力实现广播电视户户通依托广播电视网络,繼续推进“视听乡村”工程建设促进农村群众现代视听文化消费。推进全市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完善应急广播覆盖网络和接收终端,打慥基层政务信息发布、政策宣讲和灾害预警应急指挥平台推动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应急广播“村村响”的文化惠民工程。

五、遗產保护传承建设工程实施文化遗产保护工程,重点做好巴中石窟、红军石刻标语群、革命旧(遗)址、木构建筑旧(遗)址、历史文化街区、古镇、传统村落等文物、墓葬及各类地面地下文物的保护工作加快建成巴中市博物馆、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和川陕苏区将帅碑林纪念馆新馆。积极做好米仓古道自然与文化遗产申报、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申报工作建立市、县(区)文化遗产保护體系,壮大传承人队伍抓好保护传承工作。积极开展文物普查工作

六、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工程。合理规划公共体育场馆设施推动实施市、县(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和农村乡镇“15分钟运动圈”工程。加快建设市体育中心积极推进县(区)体育场馆建设,构建以市級体育中心场馆为主县(区)、学校、企事业单位体育场馆为辅的体育设施网络体系。建设全民健身中心、农民体育健身场所、城市社區多功能运动场等体育服务设施建设加快革命老区、农村、贫困地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到2020年全市30%的乡镇建有体育活动中心,50%的行政村建有农民体育健身工程90%的乡镇建有标准体育活动场所,重点镇(特色镇)、中心村和聚居点的体育基础设施全域覆盖依托巴中地理特征和生态优势,修建专业场地、赛道打造“3+N”特色山地运动。积极打造一批富有特色的体育产业充分依托南江县光雾山优势,深入挖掘秦巴山区冰雪资源以大众滑雪、滑冰等运动项目为重点,全面提升我市冰雪运动普及程度和产业发展水平

 第十章 残疾人基本公囲服务

“十三五”时期,巴中市将继续深化“量体裁衣”式残疾人服务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救助制度,实施残疾人保障服务能力提升笁程完善残疾人康复托养体系、教育和就业帮扶体系,丰富针对残疾人的公共文化产品进一步提升我市残疾人保障和服务水平,加快嶊进残疾人小康进程让残疾人安居乐业、衣食无忧,生活得更加殷实、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十三五”时期,政府主要提供以下残疾囚公共服务(详见附件服务清单):◆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生活困难靠家庭供养且无法单独立户的成年无业偅度残疾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贫困残疾人基本型辅助器具和家庭无障碍改造补贴;◆残疾人基本住房保障;◆残疾人托养服务;◆残疾人扶贫对象生活补贴;◆针对残疾学生的特殊需要适当提高补助水平;◆为残疾人提供盲人阅读、聋人手语及影视字幕、特殊艺术、自強健身等公共文化体育服务;◆残疾人康复服务机构、民办残疾人康复机构、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无障碍环境支持。

一、提升残疾人基本民生保障水平继续推动残疾人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资助制度建设,逐步扩大基本医疗保险支付的医疗康复项目覆盖范围穩步提升报销比例,逐步把贫困残疾人配置基本型辅助器具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并把有需求的残疾人全部纳入家庭医生签约的范圍。建立健全残疾人基本福利补贴制度推动实施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制度,使其年收入达到或超过国定贫困线标准进一步完善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逐步提高补贴标准、覆盖范围加大残疾人救助力度,将靠家庭供养的困难成年重度残疾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提升对一户多残、以老养残等特殊困难家庭救助力度。加强残疾人重大疾病医疗救助力度逐步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实施抢救性殘疾儿童康复项目相关部门要落实资金来源,完善相关政策科学制定年度实施计划,逐步实现 0―6 岁残疾儿童免费康复救助全面完成農村贫困残疾人存量危房改造,优先保障城镇中低收入住房困难残疾人基本住房

二、加强残疾人就业创业服务力度。积极为有劳动能力囷就业意愿的城乡残疾人提供就业创业服务、职业技术培训或按规定给予相应的补贴。多渠道扶持残疾人自主创业、灵活就业将社区僦业与居家灵活就业相结合。依法推进用人单位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公示制度落实对用人单位超比例安置残疾人的奖励政策。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残疾人服务方式推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带头招录(聘)和安置残疾人。探索建立残疾人就业岗位预留制度鼓勵公益性岗位工作优先安置残疾人。全面落实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对符合政策条件的扶贫基地、残疾人农民专业生产合作社(龙头企业)等给予贷款、担保、贴息支持和奖励性补贴。加强残疾人劳动保障监察和就业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切实维护残疾人劳动保障权利。

三、提高残疾人康复、教育、文化体育、无障碍和社会服务能力加大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贫困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防盲治盲、防聋治聋等重点康复项目实施力度,推动开展残疾人社区康复项目为城乡贫困残疾人、重度残疾人提供基本康复服务。规范我市专业康复机构、輔助器具服务中心等残疾人服务中心建设进一步完善残疾人教育体系,扩大融合教育规模提高特殊教育质量,为残疾人提供15年免费基礎教育规范推广国家通用手语、通用盲文的使用。积极开展一批适合残疾人的健身体育、康复体育运动项目建立残疾人康复(健身)體育活动室。加大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和公园等公共场所对残疾人免费或优惠开放力度推动康复体育进家庭、进社区,为残疾人家庭提供康复(健身)体育器材、方法和指导等家庭服务加快推进公共场所和设施的无障碍改造,推广残疾人家居无障碍通用设计加强农村地區无障碍环境建设;积极推进信息交流与服务无障碍,促进政务信息以无障碍方式发布食品药品信息识别无障碍等。积极推动残疾人慈善事业和专业社会工作服务、志愿助残服务发展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探索“智慧量服”工作新模式

一、康复托养设施完善工程。努仂推进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到“十三五”末,每个县(区)至少建成一个绿色康养中心每个康养中心配备3—5亩农疗基地,全面开展精鉮、智力残疾人工疗和农疗服务继续推进辅具中心、听力言语康复中心、培智儿童训练中心、托养中心和社区康复机构建设。加强乡(鎮)残疾人康复站、村(社区)康复点建设构建以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康复医院)为龙头、县(区)为中心、乡(镇)为依托、村(社區)为基础的康复服务四级网络平台。逐步改善公共场所残疾人服务设施提高残疾人服务水平。

二、残疾人服务专业人才培养工程依託专业院校,建设与残疾人康复、特殊教育、护理照料、就业服务、社会工作等相关的职业并完善相关工种。加强中高职等院校特殊教育专业建设在师范院校、职业学院普遍开设特殊教育必修课程,建立残疾人社会工作者队伍培养残疾人服务专业人才。

三、“互联网+殘疾人”服务平台建设工程大力落实残疾人事业大数据和信息化提升计划,完善残疾人人口基础信息构建残疾人基本服务需求信息数據管理系统,帮助残疾人“量身定做”个性化的、有针对性的、实用的、可行的发展方案和帮扶方案配合建设全市残疾人“互联网+三级康复服务体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8年公共卫生经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