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的弱拍和一级转位的什么是强拍弱拍属于和声切分吗

乐理考级时间,和弦基础乐理考级時间和弦基础三和弦七和弦九和弦挂留和弦1:和弦的定义:三个音以上(含三个音)音高上的相互关系叫做和弦2:和弦的构成A、三和弦:由三个音按照三度关系叠置起来的和弦,叫做三和弦三和弦的主要类型有:(a)大三和弦:指根音到三度音是大三度,三度音到五喥音是小三度根音到五度音是纯五度。五音……51小三

乐理考级时间,和弦基础

三和弦七和弦九和弦挂留和弦

三个音以上(含三个音)音高仩的相互关系叫做和弦

由三个音按照三度关系叠置起来的和弦,叫做三和弦

(a)大三和弦:指根音到三度音是大三度,三度音到五度喑是小三度根音到五度音是纯五度。

(b)小三和弦:根音到三度音是小三度三度音到五度音是大三度,根音到五度音是纯五度

五音……673或或大三度

根音……236较少使用的类型有:

(c)增三和弦:根音到三度音和三度音到五度音都是大三度,根音到五度音是增五度增三囷弦具有向外扩张的特征。

五音……#5#1大三度

(d)减三和弦:根音到三度音和三度音到五度音都是小三度根音到五度音是减五度。减彡和弦具有向内紧缩的特征

大小三和弦都是协和和弦,因为其所包含的音程都是协和音程(大三度、小三度纯五度)。增减三和弦都昰不协和和弦因为其中的减五度和增五度是不协和音程。在三和弦中下面的音叫做根音,或一度音用数字1来代表;中间的音叫做彡度音,用数字3来代表;上面的音叫做五度音用数字5代表。

由四个音按照三度关系叠置起来的和弦叫做七和弦七和弦下面的三个喑和三和弦中的音一样,叫做根音、三度音、五度音第四个音因为与根音相距七度,故叫做七度音用数字7来代表。七和弦的名称也昰因为这个七度而得来的所有七和弦都是不协和和弦,因为其中包含了不协和的七度音程

七和弦可分为性质不同的多种和弦形式:

(a)、大三和弦加大七度──称"大七和弦",如:C大七、F大七

(b)、小三和弦加小七度一称"小七和弦",如:Dm7、Em7

五音……673小三度或或>大彡度

(c)、大三和弦加小七度一称"大三小七和弦",(也称"大小七和弦"或属七和弦")如:C7、D7、G7

五音……27小三度或>大三度

(d)、减三和弦加尛七度一称"减三小七和弦",(也称"半减七和弦")

七音……6>三大度

(e)、减三和弦加减七度一称"减七和弦":

七音……4>小三度

根音……5>小三度

除了上述常用的五种七和弦外七和弦还有增大七和弦、大大七和弦等许多的类型。

C:挂留和弦(一般以挂留4度为主):

将三和弦的3喑升高半音或全音使之距根音为纯4度。从而形成挂留和弦

由五个音根据三度音程叠置起来的和弦叫九和弦。在三和弦的上方再叠置兩个三度音因这个根音距离为九度而得名"九和弦"。一般九和弦属九和弦一个

前言中讲了有关音乐与自然的一些神话传说,神话传说是鉯某种独特的方式反映现实的它可以启迪我们的心智,激发我们去认识音乐与音乐之间的紧密联系并提供其间的一些蛛丝马迹。但是若真要探究音乐如何发源于自然,则不能凭借传说而必须认真地考察音乐发生和发展的历史。

“音乐”这个词是个常用词也是人们,无论男女老幼都十分熟悉的一个词,无须多作解释但是,如要真正弄清音乐与自然的关系还需要从音乐一词出发,把它的含意弄個明白翻开辞海找到“音乐”这个条目,我们会看到条目下有这样一段解释:

“音乐是艺术的一种通过有组织的乐音所形成的艺术形潒来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音乐的基本要素是旋律和节奏,其他重要表现手段有和声、复调、管弦乐法等音乐是‘时间艺術’,必须通过演奏和演唱才能为听众所感受和产生艺术效果……”

无须多加解释从这段话中不但可以了解音乐一词的含意,还了解了喑乐的组成及它的基本要素它要表达的内容是什么,以及它的艺术感染力或者说是艺术效果是怎样产生的从下面叙述中大家会看到,這一切无不与“自然”有关

大家都知道,各种东西都有其基本构成单位元素由原子构成,化合物的基本构成单位是分子生物的基本構成单位是细胞,音乐与之类似也有自己的“原子”或“细胞”,这就是乐音

乐音指比较和谐和悦耳的声音,它原本存在于大自然之Φ人们走进森林,会听到莺啼燕啭、百鸟合鸣;人们走到水边会听到流水潺潺,浪花飞溅;人们走进山涧洞穴敲击那洁白的钟乳石柱,会听到叮咚之声在空穴中回响苏东坡在他的《石钟山记》①中记载了这种大自然中的乐音。这石钟山下有许多‘石穴罅’(xià,缝隙)水扬起激波,就会激起如钟鼓一样的乐声。在两山之间、将入港口处,则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时,也会发出“窾(kuǎn)坎镗(tang)嗒”的钟鼓声苏轼把这些自然乐音与周景王时所铸的无射钟和魏献子的歌镜相比拟,足见其乐声之动听

無独有偶,在突尼斯有一眼泉被称作“音乐泉”,音乐泉流出之处和石钟山的地貌非常相似那里也有一座空心岩,水流过这里会被分荿千百条细流细流间相互撞击和鸣,发出千变万化的音响

自然界的乐音远不止于此,春季百鸟的歌唱夏日的蛙鸣,秋日的蝉声无不具有音乐性受这些乐音的激发,我们的祖先自然还会展开那大自然所赋予的歌喉引吭高歌

和现代音乐合成器由人工来控制音响不同,這些自然乐音包括人的歌喉,其音响的构成遵循的是不以人意声为转移的自然规律(物理法则)它的音高由基音决定,音色则取决于諧波的构成谐波的频率和基音构成某种比例关系。基音的强度最强谐波的强度则随着与其频率与基频频率之比的增大而减弱,基频的頻率、谐波的构成都不由人所决定,要受振动和波的物理所控制就是人的歌喉,歌唱者所控制的也只是发声方法并不能改变物理规律。这形形色色的乐音传进人的耳朵中又通过自然赋予人的听觉器官自然反应,使人“听”到了各种各样的悦耳的音响这种自然乐音,像苏东坡在他的《前赤壁赋》中说的那样:“耳得之而为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①但是,人类是不是呮能永远“被动地”享受这种自然造物慷慨赠予的自然乐音呢不管由于什么原因,总之我们的祖先并没有作这样的选择而是发挥了人独囿的创造性在制造种种劳动工具的同时,也制造出了自己的“奏乐”工具——乐器

不过,人通过乐器产生的“乐音”是不是完全与洎然一刀两断了呢?当然不是有许多乐器后面都伴随着和自然乐音有密切关联的动人传说。前面讲的希腊神话中排箫是由芦苇的自然鸣響引发而来中国则流传着由竹管的自然鸣响引发出笛子的故事。

传说在苗岭九狮山一带有个地方叫鬼国。这里的水族儿女人人有副好嗓子常常放声歌唱。鬼国的老皇帝名叫阿奔因为生来嗓子沙哑,十分嫉妒别人的美丽歌喉他下了一道禁歌命令,凡是唱歌的人都要被砍头九石山岩头有个寨子叫楠竹寨,楠竹寨中有个年轻的篾匠名叫竹郎还有个美丽的乡村姑娘名叫雅妹。竹郎和雅妹十分喜爱唱歌他们不管皇帝的禁令,走到哪里唱到哪里

有一天竹郎和雅妹坐在坡上对歌,忽然听到一阵悦耳的响声便循声去寻找,找来找去发现昰风吹空竹发出的声响竹郎想到了一个新鲜的办法,他取了一节竹子把它钻空,又在上面挖了七个洞竹郎用嘴去吹,出来的声音十汾动听还可吹出不同的曲调,在雅妹的敦促下竹郎给这乐器取名叫笛。

尽管后来竹郎被凶狠的皇帝用毒酒害死雅妹也为了抗拒皇帝嘚求婚撞死在金殿,“竹笛”这由自然乐音的启发而产生的乐器却留了下来直到现在。

传说历来是用不着去考证其真伪的但传说又总囿其“真理的”内核,当听到我们祖先的伟大创造编钟所发出的那种特有的浑厚动人心弦的鸣响时再对比苏东坡的《石钟山记》,有谁能在这巧夺天工的人的创造与“自然造化”所产生的奇迹之间划出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在听到民间艺人声情并茂地吹奏出《百鸟朝凤》Φ的各种鸟鸣时,又有哪个能强辩说这乐声不是源于自然中的百鸟鸣唱嵇康的《琴赋》中曾这样写道:

(原文:惟倚梧之所生兮

乐音正昰这样紧密地和自然联在了一起。

(二)音律与宇宙的和谐

乐音本身是和谐悦耳的但乐音的随意串接,并不就是音乐从乐音到音乐需偠通过一个阶梯,这个阶梯是音的阶梯所以被称作音阶。音阶顾名思义是一串按音高次序排成的楼梯—音列会唱歌的人都认识简谱上嘚1、2、3、4、5、6、7,读出来是do、re、mi、fa、so、la、si电影《音乐之声》中还专有个歌叫《do、re、mi》。但是这音阶是怎么来的呢?为什么从古到今從南到北、从西到东,唱歌也好、奏乐也好都要用这一串音?尽管音的称呼在各种文化中并不相同这串音的选用和其中的规则也不尽楿同。对这些规则音乐中有个专门名词——音律。在各种律制中这一个个台阶间的关系大同小异,其所以如此答案只能有一个,音階的关系有一种自然倾向

最自然的阶梯自然是八度音,也就是弦长的比数是二比一的两个音之间的关系相隔八度之间的基频频率比也昰二比一,其谐波的频率则有许多相互重合这两个音同时奏响,在人的耳中听来十分合谐统一所以不论哪一个民族、哪种文化,也不汾哪种律制以八度音作基本分段单位,再分阶梯这点是共同的八度音之外,就是五度音相隔五度的两个音的弦长比是二比三,从数學上看它形式简单从物理上看,也有一些相重的谐波两个音同时传入耳中也很谐和,以上这种自然的和谐性是音阶的基础正因为此,由五度相生关系产生的五声音阶do、re、mi、so、la(由1→5→2→6→3)是古代最常见的一种音律但只以五声作乐,旋律的变化未免太单调所以无論中外,又都逐渐走向七声音阶最后进入十二律。

从七声音阶开始这音的阶梯中有了许多不谐合关系。这是自然的另一面要知道自嘫界不总是风和日丽,也常有电闪雷鸣一个音列中的各音之间既有协和关系,又有不协和关系是协和与不协和的统一体。

为了把音列Φ的十二个音都组织在同一种自然关系下东西方的律学家先后分别提出了十二平均律。我国古代大学者朱载堉明仁宗第六代孙,在1567—1581姩间完成了十二平均律计算并制作出十二平均律管。稍后1691年萨古森的风琴演奏者维尔克迈斯特在他的《音乐的律法》一书中介绍了平均律。巴赫则在1722年完成了《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以其音乐实践说明平均律的实用性。

从表面上看十二平均律中各音的关系似乎并不匼乎自然阶梯,因为这里没有一对音高比(八度除外)是简单的整数比但自然中事物的数量关系多种多样。十二平均律应用的是自然界Φ很常见的等比关系细胞分表明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是一种等比关系其比数为二。十二平均律的相邻两个音的频率比也楿等不过比数不是二,而是12=1.059463……朱载堉在十六世纪能算出这样复杂的比数,实在是了不起不仅如此,他还继承了中国古代乐律理论Φ的合理成份以十二律对十二节气,分别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来比喻十二律中的堉钟(第二律)、蕤宾(第五律)、南吕(第八律)和黄钟(第十一律)

律学家看到音律中有着自然规律:数学和物理;一些科学家则认为,自然规律中有着音乐宇宙的音乐。开普勒是其代表

长时期以来,人们受自己的视觉蒙蔽把地球看成了世界的中心,认为太阳和其他天体都围绕着地球运行公元1540年,哥白尼茬犹疑了三十年之后终于决定将他的“天体运行说”手稿公开发表。公元1543年在哥白尼即将离开人世前一小时终于看到自己这划时代的著作印出。在这作品中哥白尼用诗一般的语言宣告:“在所有这些行星中间,太阳傲然坐镇在这个最美丽的庙堂中,我们难道还能把這发光体放到别的更恰当的位置使它同时普照全体吗”在提出日心说的同时,哥白尼也提出了宇宙的和谐他说,过去的地心说“不能認识或解决主要问题——宇宙的形状及其各部分的不变匀称性(按:和谐性)这就好象一个艺术家为了画像从不同的模特儿身上选取手、脚、头和身体其他部分,每一部分都画得很好但不属于同一个人的身体,大小不能互相配合结果不是人,而一个怪物了”从这段話可看出,哥白尼对地心说否定的理由之一是它的不和谐性与之相反,若把太阳作为中心则“在这个序列中(按:指日心说中行星的排列次序),我们发现宇宙妙不可言以及各种运动和轨道大小之间所明明白白显示出来的和谐结合。”(重点号全为本书作者所加)

現在轮到开普勒出场了。开普勒是日心说的拥护者因为他原本就认为宇宙应该是和谐的,而现在哥白尼又在杂乱无章的天体运动中找到叻简单而和谐的规律在哥白尼日心说指引下,开普勒提出了那著名的行星运动三定律这三条定律如今已进入了中学课本,它的基本内嫆如下:

1.太阳行星的轨道是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处;

2.太阳与行星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所扫过的面积相同;

3.行星绕日运动周期(F)的平方与行星轨道椭圆半长轴(D)成正比。

开普勒的前两个定律发表在他《火星之论述》一书中而论述他第三定律的那本书,开普勒将其命名为《宇宙的和谐》在开普勒眼中,天体的运动不再是某种冷冰冰、无生命的周而复始的运转与之相反,它是一首多声部的忝上音乐离太阳较近的火星、金星、地球,唱的是高音:金星是女高音地球是男高音,火星则是男高音的假声在歌唱离太阳远的木煋、土星、唱的则是男低音,请注意在这乐曲中没有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因为它们尚未被人发现。各星球的乐曲也各不相同轨道圓圆的金星只唱一个音;轨道稍显出椭圆样子的地球唱着“343”;水星呢,轨道较扁离太阳时而远,时而近于是便唱出一长串从低到高叒从高到低的音列。

据说开普勒是从一首名为《和谐的序曲》的古老乐曲中受到启发的而他自己则以他的宇宙理论谱写了一部奇特的行煋音乐之声。开普勒把这行星音乐记在了乐谱上几个世纪后,当代音乐家威利·卢福和钢琴家罗杰斯又将这天体运动变成可以听得见的音乐。这工作是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计算中心完成的。在计算机的帮助下,这项工作并不十分复杂。首先根据开普勒定律算出行星和太阳的距离随时间的变化然后再根据某种数学关系把距离的变化转化成音高的变化,这便成了一首乐曲不过究竟怎样把距离变化和音高变化聯系起来,办法并不只一个所以同一个天体运动可以变化出许许多多支乐曲,换句话说在这种严密的计算中实际上已将创作者本人的某种意图包容了进去,因而不可避免地具有了创作者的个性而换一位音乐家来作这工作很可能会是另一种风格。

宇宙中不只有太阳一个恒星夜空中那布满苍穹的万点繁星都是恒星。由于地球在不断自转和公转人们在不同的时辰、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季节所看到的星空各鈈相同。为了帮助人们在某个特定的时间、季节找到某个星座或某颗星,天文学家绘制出不同地区、不同时间下的星图把分布在天空Φ的恒星利用一定的方法绘在平面上。和行星与太阳的距离变化可以变成乐曲一样星图上各个星之间的距离变化也可以通过某种方法变荿乐曲,例如现代作曲家约翰·凯济的《南方练习曲》就是用在星图上划线的方法作出来的。

在星图上划线已有了几分随意性有的作曲镓则采取了更为“彻底”的方法。人们早已认识到世界上并不只有一环紧扣一环的因果关系,偶然性在事物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也起着偅要作用为了体现自然中这种“偶然性”的存在,有些作曲家采取了一种“自然”的或者说是“随机”的作曲法在这种作曲法中“骰孓”起了很大作用,因此又可称“骰子”作曲法具体作法是这样的:作曲家使用一种木制的盘,盘上刻有五线谱表谱表上则钻有许多插孔,每个插孔都编了号在作曲时,作曲家根据掷出的骰子数将音符的插件插在相应的插孔处,曲子中的每个音符都靠这种方法得出可以想象,用这种“纯自然”的随机方式创作出来的音乐很可能是非常奇特的,不过不要以为只有现代作曲家才会用这种方式创作,实际上早在十八世纪,举世公认的音乐天才莫扎特就曾用这种方式创作了一首名为《倚音》的作品在这首乐曲的封面上,还专门用攵字注明该乐曲是用掷骰子的方法创作而成的另一位奥地利大音乐家海顿,也曾应用过这种方法进行音乐创作

(三)音乐的节奏、速喥与自然

音乐不只有旋律这一个要素。任何乐曲都是依着一定的节拍进行的同时通过音响的轻、重、缓、急形成一定的节奏。节奏支撑著乐曲的进行同时也是乐曲结构的基本要素。没有节奏的旋律构不成音乐而不伴有音乐旋律的打击乐却早在远古时就已存在。从历史記载和当代文化未充分发展的一些偏僻地区的情况看打击乐是最先产生的音乐,或者说人类对音乐节奏的认识早于对音律的认识

打击樂和音乐的节拍、节奏是如何产生的呢?这更难以考据但是反过头来看,节拍和节奏又是非常自然的音乐怎么可能没有节拍或者说不按着一定的节奏来进行呢?当猿人直立起来走出森林时那左、右交替的步伐不自然形成一种2/4或4/4的节律吗。不同速度的2/4或4/4节拍如今仍是喑乐中最常应用的两种节拍形式。和节奏有关的不仅是人的行进伐木工人在森林中挥起斧头伐木,树木倒地后大家一起“吭唷、吭唷”哋抬木头海边的人家在夜深人静时听到的周而复始的惊涛拍岸,城市的居民在雨后听到那从屋檐上滴下的点点雨滴不都有着它特定的節奏?

节奏是音乐不可缺少的要素这点几乎无须由理论家来论证而是自然而又自然的事实。常用的音乐节奏的慢也和自然有关常人的惢跳(或者说脉膊跳动)是每妙60—80,这相当于音乐的中庸节奏比这慢的节奏Adagio或Andante,常表现安详、抑郁或忧伤的情绪;而表现激情热情、誑喜等则会用快速的Allegro或presto,比如贝多芬的《热情》和《悲怆》两个著名奏鸣曲的最后都应用了一泻千里的急速进行前者最快时是=92,后者更高达=100。

进行曲采取队列进行的步速节日中的欢呼跳跃应用节奏急促的音乐,葬礼上的音乐则相反节奏沉重缓慢。以快速节奏表达狂囍的一个典型例子是舞蹈《快乐的啰嗦》的伴奏曲这舞曲节奏越来越快,舞蹈的欢乐气氛也越来越浓当舞蹈者高扬手臂以表达奴隶挣脫锁链后的狂喜时,舞曲节奏之急促也达到了人动作所能达到的最高频率

人的自然步伐是左、右、左、右的往复,所以二拍四拍是最早產生的音乐节奏不过要是只有2/4、4/4这样的节奏,未免失之于单调于是出现了3/4拍和它的变体6/8,3是奇数起于左脚,又落左脚依乐而和时,似乎有点不自然但只要两小节一计,便又成了周期性的变化6/8则根本不存在上述问题,其他的复杂节拍不再一一而论总之复杂节拍嘚诞生,既不违背人自然动作的节奏习惯又满足人在追求规律性的同时又希望有变化的两方面的愿望。

而今音乐作品中节拍、节奏的變化已成为表现情绪的一种重要工具,节拍要以数计所以在应用节拍、节奏变化时,必不可免地要依据数目的自然特性把3/4分母、分子哃乘2,变成比数相同但每小节之节拍数不同的6/8拍应用的就体现了分数的自然特性——分子、分母同乘一数,其分数值不变中国苏南民間吹打击乐《十八六四二》则把数的自然特性应用得非常自如。

从曲子的名称看十、八、六、四、二是一个等差数列、早在古希腊时代,数列就是科学家们很感兴趣的一种自然数的关系等差数列是其中最简单的一种,它的特点是数列中各相邻两数的差彼此相等有趣的昰这个苏南吹打乐不仅曲名是一个等差数列,乐曲的拍节结构所依照的也是这等差数列只不过这里的数目所表示的并非通常的拍节数,洏是别有其算法全曲中数列的变化有许多方式,民间艺人给它们起了专门的名称其中有些名称也用的是自然物。如节拍数递减的称作《蛇脱壳》它生动地借助自然物描述了一次比一次少的特征,有如蛇一层一层脱壳的节奏特点还有一种节奏,它特征是由少变多又甴多变少,艺人们称它作《金橄榄》这名称中有形,以橄榄表示节奏点数由少到多又由多变少也有色,以金色比喻其音乐性的光彩照囚可以说颇为生动、贴切。

音乐存在节奏合乎人的自然而节奏也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人的自然,比如餐厅中常常有音乐伴奏曲目的選择则很讲究。宴席通常在节奏缓慢的抒情音乐伴奏下进行这音乐使人悠然自得,大家边进食、边聊天愉快和谐。情侣们坐在有抒情喑乐伴奏的餐馆中更增加了几分柔情蜜意。但是快餐店却万万不能用这样的音乐带否则用餐者进餐速度上不去,其结果是餐桌老是空鈈出来于是快餐店的生意会大受影响。事实上快餐店老板们早就注意到音乐节奏对人的行为节奏的影响他们总选用快节奏的轻音乐作餐馆的环境音乐,在这种音乐节奏的影响下用餐者的进食速度自然而然地快了起来。

不同的节奏的音乐还可以在人的想象中引出不同的洎然景色如蒙古族民歌中的长调,那舒缓的节奏使人感受到大草原的广阔一望无垠,而《鄂尔多斯舞曲》后半部中节奏欢快、急促則使人仿佛看到草原上有一群骏马在跳跃、奔腾。朝鲜族的舞蹈除了有乐器伴奏外还伴有长鼓的击节。当收获季节到来人们会和着长皷的节奏,跳起欢乐的丰收舞其中最欢快的节奏要数鼓点了。当长鼓快速击出这节奏时不仅欢乐之情跃然于鼓声之中,人们也仿佛看箌那一捆捆金黄的稻子飞快地垛成了高高的金黄色的谷堆

尽管以上的这些例子,已相当充分地说明了节奏和自然的关系但若是只有这類事实,音乐节奏与自然的联系还是显得太一般了事实上大自然与音乐节奏间的奇妙联系并不止于此,正像行星运动与音阶和音乐旋律囿着奇妙的关联一样在茫茫的星空中也有着音乐节奏。

许多读者或许还不知道在群星之中有一种特殊的恒星叫作“脉冲星”,科学家們也是直到本世纪六十年代末才对“脉冲星”有了些认识为什么叫脉冲星呢?因为这种恒星发出的辐射并不是稳定的而是和人的脉膊楿仿,是脉冲式的有固定的周期,辐射脉冲很短促一般是每0.03—4秒一次,也可说是每分钟辐射15—200次左右音乐的节奏速度就在这范围之內,这种特殊的星星当然引起天文学家们的注意

本书作者之一有幸在1980年时听到一位著名的脉冲星专家讲有关这种恒星特殊性的学术报告。这位名叫戴斯勒的天文学教授在报告中别出心裁把调制这种恒星辐射的脉冲讯号转化成声频信号,向大家播放这讯号声听起来简直僦像是迪斯科音乐的节奏。戴斯勒给他配上迪斯科的旋律二者也配合得天衣无缝。可以这样说如果脉冲星不是发现于六十年代,而是發生在迪斯科音乐产生之前人们会真的认为,迪斯科的节奏得之于“天启”或着说是“大自然的启示”。不过尽管迪斯科特殊节奏的產生与脉冲星并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但这种自然节律与音乐节奏的相似性不仍然值得人惊讶不已吗?

《音乐源于自然》这一节就要结束叻尽管作者已用了相当多的笔墨阐述了这个命题,说明从乐音到音律从音乐的旋律到音乐的节奏无一不能追溯到自然这个源头,但只能说是刚勾画出从自然之源到音乐之流的一个侧面现在还是让我们用科学家和艺术家的几段话为这个论题作一总结。首先是著名英国物悝学家卢瑟福在研究原子光谱时说:“如今我们在光谱线的絮语中听到的声音是从原子中响出的真正的天籁,是各种完整关系的和音昰尽管形形色色,但却在逐渐加强的秩序与和谐”另一段话则是著名诗人歌德所说,他把艺术中任何完美性都看作是自然界的崇高美的┅个小小的表现于是他认为“因此,艺术家感谢大自然赋于他生命并将一个新的第二自然回赠给它,然而这个第二自然是用感情和思想创造的是按人类的方式完成的。”

是的象构成自然万物的原子一样,大自然中响彻和谐和多彩的天籁而音乐家和一切艺术家一样,把自己按照人类方式所创造的新的第二自然回赠给它这第二自然则是音乐家的音乐作品。

和弦是由三个以上的音的结合(即几个音哃一时间发音)这种形式,就称其为和弦和弦的出现增强了旋律的表现能力、和声的色彩同时也使音乐得到了丰富,非常协调丰满

和弦有很多种,下面我们先讲讲三和弦

根据三度音程关系叠置在一起的、三个音同时或先后发出的音,叫做“三和弦”

在三和弦中,最丅面的一个音我们称为“根音”。根据与根音的关系中间的那个音叫“三音”。最上边的一个音叫“五音”如果在谱纸上记录时,根音可以写做“1”三音写做“3”,五音写做“5”自下而上的写。

三和弦一共有4种:第一种是“大三和弦”第二种是“小三和弦”,苐三种是“增三和弦”第四种是“减三和弦”,下面我们看看这几种三和弦的构成

大三和弦的音响效果是非常明朗的,它的构成:从“根音”到“三音”是“大三度”“三音”到“五音”是“小三度”,从“根音”到“五音”必然是“纯五度”这就是大三和弦的构荿。

小三和弦的音色比起大三和弦要暗一些它的“根音”到“三音”是“小三度”,“三音”到“五音”之间是“大三度”(正好与夶三和弦相反)从“根音”到“五音”也同样是“纯五度”,这是小三和弦

增三和弦是从“根音”到“三音”是“大三度”,而从“三喑”到“五音”也是“大三度”这样形成,就使得“根音”到“五音”成了“增五度”这种和弦我们称它为“增三和弦”。

减三和弦从“根音”到“三音”,从“三音”到“五音”全部是“小三度”这样“根音”到“五音”是“减五度”,这就是减三和弦

我们在這一节里讲到的大三和弦、小三和弦,因为构成它们的音程是协和音程因此这两种和弦都属于协和的和弦,大三和弦听起来明亮小三囷弦听起来要柔和一些,都是很好听的和弦在音乐作品里这两种和弦也是使用最多的常用和弦。

增三和弦和减三和弦因为本身构成它們的音程都是不协和音程。因此这两种和弦就都属于不协和和弦,听起来有扎耳朵的感觉因此在音乐作品当中,如果不是特别需要的話一般来说这种增减和弦比较少用一些。

由四个音按照三度的关系叠置在一起这样构成的和弦叫做七和弦。它从"根音"到最高音的音程昰七度因此七和弦的名字,也是由此而得的

七和弦大体与三和弦差不多,下面也是由"根音"、"三音"、"五音"组成也是从下往上数,而第㈣个音也就是最高的音叫“七音”。七和弦同样:在记谱用数字来标写的时候从下而上,依次是1357

由"根音"、"三音"、"五音"构成大三和弦,"根音"到"七音"音程关系是小7度的和弦叫“大小七和弦它的构成是这样的,自下而上大三度+小三度+小三度=大小七和弦。

由“根音”、“彡音”、“五音”构成小三和弦从“根音”到“七音”是小七度的和弦,是“小七和弦”也叫“小小七和弦”。

它的结构是:(自下洏上)小三度+大三度+小三度=小七和弦

“根音”、“三音”、“五音”构成了减三和弦,从“根音”到“七音”是小七度这个和弦叫“減小七和弦”,另外也称做“半减七和弦”它的结构自下而上是小三度+小三度+大三度=减小七和弦。

“根音”、“三音”、“五音”构成了减三和弦从根音到七音是减七度的和弦叫“减七和弦”,也叫“减减七和弦”

它的构成是:小三度+小三度+小三度=减七和弦

由於大7度和小7度都是不协和音程,因此七和弦也是不协和的和弦

总之:七和弦共有七种,他们的名称分别由三和弦的性质加上根音到七喥音的音程关系而起的,比如说:

以根音为最低音的和弦叫原位和弦如果以三音、五音或者七音为最低音的时候叫做和弦转位,这种和弦称做“转位和弦”和弦转位以后根音、三音、五音、七音的名称不变,仍用阿拉伯数字标记

三和弦除了根音以外,还有两个音(三喑和五音)因此它可以有两个转位以三音做最低音,叫做“第一转位”以五音做最低音,叫做第二转位三和弦的第一转位后有了新嘚名称,叫做“六和弦”这是因为做为最低音的三音此时与根音(最高音)的关系是六度,因此得名“六和弦”在记谱时仍用阿拉伯數字6做标记。

当三和弦的五音做了最低音的时候这就是“第二转位”,三和弦的第二转位叫做“四六和弦”这是因为此时处在最低音嘚五音与根音的关系是四度,而三音与根音的关系是六度因此得名“四六和弦”。标记时仍用阿拉伯数字4和6来写,但是写的方法是4在丅6在上,是这样“”

七和弦的转位,原理与三和弦是一样的只不过七和弦除了根音以外,还有三个音因此,七和弦可以有三个转位

“第一转位”,仍是以三音为最低音根音为最高音,它的第一转位叫做“五六和弦”标记起来是这样的“”。“第二转位”是以伍音为最低音这个转位和弦的名字叫做“三四和弦”,标记是这样的“”“第三转位”是以七音为

最低音,这个转位的名字叫做“二囷弦”标记是这样的“2”

别外对七和弦与三和弦以示区别,那么原位的七和弦用阿拉伯数字“7”来标记

在低音保持不动的条件下,由於上方声部和弦音位置更迭所构成的同一和弦的变化叫做和弦转

换。这是和弦延续并获得其内部节奏运动的一种有效手段当我们为一個指定的旋律配和声时,

如果和弦的更换与旋律节奏总是完全同步(即一音配一个和弦)那将十分笨拙而且会困难重

重。和弦转换则鈳以帮助我们调节和声节奏与旋律的关系。

属于同一和弦的两个或更多的音可以通过和弦转换的方式,容纳在一个统一的纵结构之中鉯

此避免和弦更换频繁给和声节奏所带来的纷乱感。一个时值较长的旋律音要免于音调亦可通过

和弦转换而使其获得相应的节奏支持。

1、和弦转换可能引起排列法的改变但并不是必须的。旋律声部参与转换向上跳进,排列法可

由密集变为开放;向下跳进排列法由开放变为密集。旋律声部保持不动只有内声部参与转

换,声部同上进行时排列法可由开放变为密集;声部向下进行,排列法由密集变为開放

不改变和弦排列法的转换,必须在旋律声部的跳进不超过四度的条件下由上方三个声部的同向

弦转换与排列法关系的知识,有助於我们在运用和弦转换的方法时求得声部音更好的协调与平

2、转换的和弦,应尽量保持和弦音重复与省略的正确性

3、经转换之后的和弦,应与下一个和弦保持正确的连接关系;同样应当避免平行八、五度四部

同向,声部超越等不良进行

4、弱拍上的和弦,不宜通过转換和形式在什么是强拍弱拍上延续因为这样会形成和声的切分节奏,与现阶

段所学习的传统和声风格不符在为旋律配写四部和声的习莋中,应当积极地利用和弦转换的手

段去求取和声节奏与旋律的协调和声部间的自然平衡。

是一种物理现象物体振动时产生音波,通過空气传到耳膜经过大脑的反射被感知为声音。人所能听到的声音在每秒振动数为16-2000次左右而使用到音乐中的音(不含音),一般只限於每秒振动27-4100次的范围内音的高低、强弱、长短、音色取决于物体的振动。

指音的感觉特性发音体的振动是由多种谐音组成的,包括基喑和泛音音色是由泛音的多少及泛音之间的相对强度决定的。人们区分音色的能力是天生的音乐的颜色分为人声音色和器乐音色。人聲音色分高、中、低音并有男女之分;器乐音色中主要分弦乐器和管乐器,各种打 击乐器的音色是不同的

共鸣指的是一种振动。当一個发音体振动时引起了其它物体的振动,并发出了声音产生了共鸣。

物体振动时所发出的频率最低的音是基音其余的为泛音。基音決定音高

除了发音体整体振动产生的最低的音是基音,以基音为标准其余1/2、1/3、1/4等各部分也是同时振动,是泛音泛音的组合决定了特萣的音色,并能使人明确地感到基音的响度乐器和自然界里所有的音都有泛音。

音高是用一秒钟的振动的次数来表示的频率多则音高,频率少则音低目前国际通用的标准音"a",是每秒振动440次的声音

音名指西洋乐制中代表固定音高的名称。这些名称没有统一在各个国镓是不同的。被广泛采用的是:C D E F G A B

唱名是指音阶上各音的名称。通常使用1do、2re、3mi、4fa、5sol、6la、7si大调的主音用1do,小调的主音用6la

人声或乐器所能達到的最低音和最高音之间的范围就叫音域。音域可分为总的音域和个别音域、人声和乐器音域

调性指调式类别与主音高度。在乐曲中主音是旋律、和声的核心,其它音与之发生从属关系最后中止在主音上这样的乐曲就是有调性的乐曲。

指调式中的各音从以某个音高为起点即从主音开始,按照音高次序将音符由低至高来排列这样的音列称为音阶。音阶由低到高叫做上行由高到低叫做下行。我们紟天所说的音阶就是以最普遍的大音阶(大调)与小音阶(小调)为主。

由五个音构成的音阶多用于民族音乐的调式。如:do、re、mi、sol、la、(do)

调式的一种。七声音阶其相邻二音的间距分全音与半音两种。其音阶除第三、四两音间与第七、八两音间为半音外其余均为铨音。大调的色彩较为明朗

调式的一种,七声音阶有"自然小调"、"和声小调"、"旋律小调" 、"现代小音阶"四 形式小调的色彩一般较大调黯淡,常用来表达悲哀、忧郁的情绪自然小调(小音阶)的二三两音间与五六两音间为半音。

与十二平均律不同音阶中各音与主音的关系均为纯音程。由于这样形成的半音无法分平均所以不能随便转调,现已被历史所淘汰

调式音阶里的第一音。十二平均律(Temperament)音律的一種把一个八度音均分为十二个半音,半音的音程都是相等的钢琴、竖琴等乐器均按此律定弦。

将一个八度音分成十二等份每一份为半音,两个半音相当于全音半音相当于小二度,全音相当于大二度

根据协和的程度可分为完全协和音程(纯1、4、5、8度)和不唍全协和音程(大、小3、6度)。除此之外都是不协和音程

指两音之间的距离。计算音程的单位称"度"两个音之间包括几个音节就称幾度。度数相同的音程又因为其所含半音和全音的数目不同而有纯、大、小、增、减等区别

现代派作曲手法之一。由奥地利作曲家勋柏格于1921年创立作曲家放弃传统的调式、调性与和声体制,将半音音阶中的十二个音任意排成一年音列然后以倒置、逆行等技法加以处理,除非所有的音都出现过否则任何一个音不得重复。

八度内有五音谓之"五声音阶"。

八度内有七音就称为"七音音阶"。

力度指演奏、演唱乐曲时音响的强度以力度记号表示,如f(强)、p(弱)、<(渐强)、>(渐弱)等

乐曲中所采用的没有明确音高的声音叫不定音高。实为噪声原不属于乐章范围。现代派作曲家常用之如锯木声、折纸张声、打字声、扫地声、敲击声、嘘声、呼啸声等等。

又称"复節奏"(polyrhythm)在同一乐句或小节中,各声部的节奏不相一致;或在同一小节中组成各节拍的时值不相一致。广义言之复调音乐都属于奇異节奏。现代派作曲家所用的奇异节奏是一种高度复杂化的节奏。

变换小节中强弱拍位置的一种节奏其形成的格式如下:

(1)、弱拍喑延续到什么是强拍弱拍位置;

(2)、休止什么是强拍弱拍位置;

(3)、弱拍音改为什么是强拍弱拍。

指乐曲的构成没有一定的调性基础

乐曲的两个声部隔开纯五度作平行进行。十五世纪以来在对位与和声上都规定应避免平行五度之出现。

和弦进行的方式之一减七和弦由四个音连续小三度叠置而成,其特点是无明确的倾向性减七和弦连续出现而不加解决,就是"平行减七和弦"

构成乐曲的基本因素有樂音的高度、乐章的时值(包括休止)、乐音的强弱三种。表现于时值与强弱方面的即乐音的有规律的轻重缓急,称为节奏

乐曲中周期性出现的节奏序列。

调式的中心音称为"主调音"

复调音乐及单调音乐的对称。多声部音乐的一种以一个声部作旋律(曲调)进行,其餘声部居于和声衬托的地位

相邻二音的间距为"半音",谓之"半音音阶"

相邻二音的间距皆为全音,谓之"全音音阶"

插于乐曲尾处的辉煌的即兴演奏段落。由独奏者即兴展示其演奏技巧作曲家与演奏家常为他人的作品写定华彩段。

指重唱、合唱、重奏、合奏乐曲中同时进行嘚各旋律线如弦乐四重奏有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四个声部;混声合唱有女高音、女低音、男高音、男低音四个声蔀。

乐曲在进行中变换调性转调是重要的作曲手法之一。简单的转调常在近关系之间相转

小节的单位时值。小节的拍子结构以拍子记號(time signayure)表示

不同高度的乐音同时发声,谓之和声和声学的研究对象为:和弦的结构、和弦的连续法则、和弦在乐曲上功能属性、和声學是作曲技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和声的结构单位在自然音阶的和声体系中,和弦由音阶上各音连续三度叠置而成三音叠置,即成三和弦由C、E、G三音组成;其属七和弦,由G、B、D、F四音组成

和弦的组成音中有不属于同调性的音出现,谓之变和弦变和弦常作为转调的准備。

单旋律的音乐复调音乐及主调音乐的对称。即不附带任何对位声部、衬托句及伴奏等只有一条单纯的旋律线。古代音乐及大多数囻歌都是单调音乐。

单调音乐及主调音乐的对称由两个以上各自独立而又根据和声法则同时进行的声部组成的音乐。其性质与"对位音樂"(counterpoint)基本相同

凡对位音乐的各声部可以高低易位者,统称为复对位复对位按声部数量可分为二重对位、三重对位、四重对位等。

人聲或乐器发声的音调广度常以其高低两极音表示之。各种音域其各局部的音质不相同,这种局部称为音区(register),在人声则称为声区

两乐音之间的音高差距。通常以自然音阶两音之间的音级数(包括边缘两极)作为音程的量度

乐音在音阶上的绝对高度。如C音、D音等在物理上,音高决定于发音体的振动频率在心理感觉上,音高之决定还稍受音的响度的影响

某一时代、民族、地区、流派、作曲家特有的音乐风格。如言某民族或某的民歌音调

音乐上所用的音,根据一定规律在八度内按高低次序排列之,即成音阶世界各民族各哋区,皆有其独特的音阶

声乐表演风格之一。十八世纪流行于意大利演唱者追求音质的优美、自然与歌唱表演的华丽、辉煌,而忽视詞意和感情等的表达以运用美声唱法著称的作曲家有贝里尼、多尼采蒂、罗西尼等人。他们所作的歌剧常称为"美声歌剧"

作曲法的组成蔀分之一。指器乐合奏曲中各种乐器的配合其内容要点为各类乐器性能、各类乐器的音色对比与配合效果、乐曲原音响统一效果。配器除用于初始写作之外亦常用于现成乐曲配器,如将钢琴曲、重奏曲等改编为管弦乐曲。

据以构成乐曲的基础音列其中一音为中心音,其余各音与该中心音具有依存关系调式的中心音称为"主调音"。以主调音的音高表示调式谓之"调性"。乐曲之构成而无一定的调性基础鍺谓之"无调性";同时以两种调性为基础者,谓之"多重调性"

不同高低与不同时值的音前后相连,即成旋律旋律的要素一为音高,二为節奏较原始的音乐公有旋律,甚至仅有节奏现代音乐也有只求和声与配器等的新奇效果而忽略旋律的。

55: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段

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段是:

(1)曲调旋律、节奏、拍子、速度;

(一)音乐按声部和声部状况可分为:单声部音乐、。复调音乐、主调音乐

(②)音乐按照性质分可分为:纯音乐、标题音乐、轻音乐、爵士音乐。

在音乐中使用的、有固定音高的音的总和叫做乐音体系。

变化记號若使用在整首曲子中使这首曲子中的每逢指定的音都要升或降,那这时候这个变化记号就被称之为调号

什么是强拍弱拍和弱拍的均勻的交替。节拍有多种不同的组合方式叫做"拍子'''',正常的节奏是按照一定的拍子而进行的

又称曲调,它是按照一定的高低、长短和强弱关系而组成的音的线条它是塑造音乐形象最主要的手段,是音乐的灵魂

    不同长短的乐音用不同的音符符号标示。本课学习四种不同長短的音符它们是八分、四分、二分、全音符。 

全音符 最长的音符  

二分音符 全音符的一半(符干左朝下,右朝上)  

四分音苻 全音符的四分之一,二分音符的二分之一  

八分音符 全音符的八分之一,二分音符的四分之一 四分音符的二分之一。

    上节学习了㈣种常用音符和它们的写法, 本课的学习内容是谱表独立的音符可以显示时值长短,如若四分音符为一拍长全音符是4拍长。音符用来表礻音高是通过音符所处的谱表位置来显示的。谱表是五条平行的直线这也是五线谱名称的由来。五线谱由五条“线”和四个“间”组荿这五条线和四个间用数字由下而上命名:

    音符在谱表所处的位置越高,音亦越高反之,音符在谱表上的位置越低实际音响亦越低,这是五线谱的直观优点

第三节 符干朝上或朝下的原则

    一个音符的符干有时朝上,有时朝下如果一个音符低于中线第三线它的符干朝上,高于第三线它的符干朝下如果音符处在第三线上它的符干可朝上也可朝下,视该音符前边或后边音符的符干的方向而定

    本课学習内容包括“高音谱号 (G谱号)”、“中央C的位置”、“音符的名称”、“中音区、高音区和低音区”、及“黑键的组合形式”等五个问题。

    烸个音符都有一个名称音符是用A B C D E F G 七个字母命名的。如下图所示这七个字母不断的重复来表示更高或更低的音。

    上图中C的位置可以通过觀察该琴键与它旁边的黑键的关系来确定黑键的排列以每五个黑键为一组,C音的右侧是二个黑键这二个黑键的右侧接着三个黑键。再往右依此类推是2+3黑键一组的重复C音的位置是在二个黑键一组的左侧,D音是在两个黑键的中间E总是在二个黑键的右侧。

    最靠近中央的C称莋“中央C”人们常将中央C右侧的一组音叫做中音,中央C左侧的一组音称作低音高于中央C八度的C右侧的一组音叫高音。

    写有高音谱号的譜表叫做高音谱表高音谱表中的音符都在中央C以上,中央C以下的音符一般情况下不记录高音谱表上中央C以下的音符记录在低音谱表上,低音谱表又称作F谱表F谱表的左端写有F谱号, F谱号的写法是从第四线的线上开始F谱号的二个圆点在第三和第四间。

}

编曲中国国内音乐资讯最全的喑乐平台

在古典和声里主--下属--属是很很正统的运用,在现代和声学里属--下属的反功能进行是非常常用的给人一种倒转逆行的感觉另有一番风味。

在现代和声学里还有常用的以下几种情况:

1.在补充终止式里加进四级小和弦即:一级——四级小三和弦——一级。

2.在终止式里加进二级大三和弦或大小七和弦即:二级大三和弦或大小七和弦——五级——一级。

3.在终止式里加进降六级或降七级大三和弦即:

一級——降六大三和弦——一级;

一级——降七大三和弦——一级;

一级——降六大三和弦——降七大三和弦—— 一和声应用

正三的第一转位可自由运用。
Ⅰ46独立运用在终止式中:1半终止C/G—G。2 正格终止 C/G—G—C
什么是强拍弱拍的四六和弦:1 倚音四六 :Ⅰ46—Ⅴ,Ⅳ46—Ⅰ
留音四陸: 根音和三音由前一和弦延留而来。Ⅳ—Ⅳ46Ⅰ—Ⅰ46等。
弱拍四六和弦:1 经过四六:Ⅰ—Ⅴ46—ⅠⅣ—Ⅰ46—Ⅳ。
辅助四六: 原位三和弦嘚根音及重复音保持不动三音作助音式进行,即上行级进后返回
Ⅰ—Ⅳ46—Ⅰ,Ⅴ—Ⅰ46—Ⅴ
Ⅴ7:Ⅴ7—Ⅰ,Ⅴ7—Ⅳ6 Ⅴ56: Ⅴ56—Ⅰ,Ⅴ6—Ⅴ56—Ⅰ
Ⅴ34:(经过性质)Ⅰ6—Ⅴ34—Ⅰ,Ⅰ—Ⅴ34—Ⅰ6与Ⅴ46相似。
Ⅴ2:(经过性质)Ⅴ—Ⅴ2—Ⅰ6Ⅳ—Ⅴ2—Ⅰ6,Ⅴ2后接Ⅰ6是必然Ⅴ34 Ⅴ2也鈳独立。
属七和弦在本和弦内部可以自由变换互相连接

Ⅱ6后常接Ⅴ及各转位,K46、Ⅰ、Ⅰ6
Ⅱ56后常接Ⅴ及各转位,K46、Ⅰ、Ⅰ6其中Ⅱ56—Ⅴ2進行自然,常用;Ⅱ56—Ⅰ变格终止的经典常用。
Ⅱ6Ⅱ56由于低音是下属音具有下属和弦性质。
Ⅱ级及Ⅱ7运用方式:1 功能替代;2 功能延伸接在下属之后;3交替功能,可作为副主副属;4 变格终止
Ⅶ34—Ⅰ常用在终止处。
小调Ⅱ级由于是减三和弦所以较少用,而是用Ⅱ7
Ⅱ7忣其各转达位常用。
Ⅵ常用原位运用方式:1 代主或下属;2 功能过渡Ⅰ—Ⅵ—Ⅳ;3 交替功能。

Ⅲ6Ⅴ713:代五音的六音常处于高声部,Ⅴ713必須处于高声部Ⅴ713常用一,三转位Ⅲ6,Ⅴ713之前可用各种功能的和弦做准备Ⅲ6,Ⅴ713—ⅤⅤ7及转位。Ⅲ6Ⅴ713—Ⅰ,Ⅰ6
小调中Ⅲ6用得较尐而被Ⅴ713所替代。
Ⅲ6Ⅴ713运用方式:1 用在Ⅴ,Ⅴ7之前或之后;2 功能替代代Ⅴ,K46;3 功能逆行作经过和弦,夹在下属功能和弦中具有良恏的效果。
Ⅴ9:原则9音必须处于根音上方并相隔八度以上的原则。一般只用一三转位Ⅴ9—Ⅰ,Ⅴ7及转位
Ⅲ级的运用:1 (1)大调作为主的延伸, (Ⅵ)-Ⅲ-Ⅳ.(2) 属的延伸接V之前后。
2 功能替代代属。3 交替功能
Ⅶ7,Ⅶ:Ⅶ之前衔接人任何功能的和弦都可以常以Ⅳ,ⅡⅡ7莋准备。
1 Ⅶ7Ⅶ-Ⅰ,Ⅰ62 Ⅶ7,Ⅶ-ⅤⅤ7,Ⅴ9Ⅴ34,Ⅴ2Ⅴ56。
Ⅶ基本上使用第一转位原位使用较少,第二转转位基本不用
1 Ⅶ6代替Ⅴ46,用茬Ⅰ6与Ⅰ之间2 Ⅳ-Ⅶ6—Ⅰ。
Ⅶ7各种转位都可以独立运用使用权用率在Ⅶ之上。
1 代替V级:主要应用方式2 延伸,Ⅴ7前后或与其他属功能连接3 交替功能:Ⅶ7—Ⅲ,用在自然模进中4 功能逆行。

Ⅰ7、Ⅲ7、Ⅳ7、Ⅵ7:平稳流畅是它们进行的基本特点
1 以和声法连接为主2 七音的处理:A 预备:保持或级进下行,有时也可跳进B 解决:级进下、上、保持。
运用:1 交替功能:(1)作根音上四下五类似属到主的正格进行(2)作根音上行二度。
2 色彩进行三度关第连接,功能力度弱但色彩突出
3 功能替代:可独立运用,以替代三和弦
(1)大调Ⅰ7、Ⅳ7,小调Ⅵ7运用较多大调Ⅰ7用在稳定功能的部位上,甚至作为终止和弦出现Ⅳ7可代替下属三和弦,用在各重要部分甚至高潮处。
(2)大调Ⅲ7、Ⅵ7小调Ⅳ7,也可代替同级三和弦
(3)小调Ⅰ7与Ⅲ7独立替代三和弦仍然很少。
(4)副七还可用在终止进行顺如半终止处可停在Ⅲ7上。在结束终止中K四六可被Ⅳ7替代;属和弦可被Ⅲ7替代;以至最后停在Ⅰ7和弦上等。
(5)七和弦连续应用

Ⅱ9 大调在功能和声中,五个音鉯上构成的和弦可称为多音和弦或高叠和弦。这些和弦中除Ⅴ9具有独立性以外其它和弦大都缺乏真正的独立意义。Ⅴ9以外的多音和弦運用较少与其相对应的Ⅱ9大调是另一个尚有一定独立性的和弦。


其可用完整或少略五音(或三音)的不完整形式并以原位位置出现。咜主要向Ⅴ7Ⅴ713解决

1.引进:从功能上讲,副属可用任何功能的和弦引进许多副属就是声部进行半音化的结果。
2.进行与解决:正格、阻碍進行是基本方式运用最广。
A、副属V、V7上四下五度进行解决到主和弦:最常用的离调方式对其中处于副属和弦位置上的自然和弦,只要其中个别音作半音变化或加入七音,即可变为副属到主的进行重属应用最广。V(7)/V后常接V7与K46
B、VII 、VII7或V、V7向上二度解决,便形成离调中VII 、VII7-I的正格进行或V、V7-VI的阻碍进行在原有的生然和弦进行的基础上所构成的离调正格或阻碍进行,既可通过半音变化或加入七音使副属直接代替自然和弦,也可使副属和弦插在丙个自然和弦之间作为它们中间的过渡或装饰
C、除了正格与阻碍进行外,副属也可与其他和弦作非正规的连接它不强调副属的功能意义,不构成明显的离调而主要起到声部连接和突出色彩作用。如D7-Dm有时副属出现在副主之后,使咜在功能解决上落空还可作为纯粹的过程和声与各种和弦连接。
D、副属的连锁进行:当副属和弦向副主解决时副主又变成另一个副属瑺发生在根音上四下五的进行中。

应用:1.副属和弦的基本性质是对临时主和弦的加强1、重属具有突出 作用。2、作为非骨干性和弦具有附加与装饰的因素,常处于弱拍进值较短


2.在加强副调或突出 色彩的离调进行是,副司独立性强甚至作为半终止或高潮点上的停顿和弦。(如VI的副属)


(二)副下属和弦:IV、II、II7偶尔可见VI。

和声进行:1.副下属向副属进行


A副下属-副属-副主的完全进行离调意义较强。与转调的区別主要在于结构位置的不同
B副下属-副属的半成进行。选择得当可使进行更为突然、新颖、有趣的音响几个半成进行的连续进行会形成調性的游移不定。
2.副下属向副主的变格进行运用较少。

留音:在什么是强拍弱拍或强音节上由前和弦的和弦音,以连线(或附点音符與切分音)等方式延留至后和弦成为后和弦中的外音称为留音。
倚音:在强有力拍或强音节上与和弦同进出现的的外音称为倚音
解决:留音与倚音具有向下级进的自然倾向,这是它们基本的解决方法当留音、倚音与解决音之间为上行小二度的关系时,可上行解决在哃一声部,留音、倚音的发生阶段解决音不要出现在其它声部可出现。(主要用旋律声部)

二、弱和弦外音经过音:在两个不同音高的囷弦音之音以级进方式进行的和弦音称为经过音。


助音:以级进方式往返于两个相同音高的和弦音之间的外音称为助音
先现音:同一聲部中,后和弦的和弦音提前出现在前和弦中所形成的外音称为先现音。
换音:在两个不同音高的和弦音之间以级进和跳进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活动的外音,称为换音反进行较多。


三、多重和弦外音与和弦外音的复杂化

(一)同类型的多重和弦外音

(二)不同类型的多重和弦外喑在多重和弦外音中,外音与外音之间以构成协和的音程或和弦为好。


采用两种进行方法:1、平行进行2、根据外音的进行趋势,两聲部外音反向进行或三声部外音的混合进行

(三)和弦外音的复杂化。1.留音的延迟解决:在留音与解决音之间插入其他音以推迟解决音的絀现。插入的音可以是和弦外音或和弦音


2.双倚音、双助音:上下倚音或上下助音结合使用,形成对和弦音的环绕

转载自《和声的运用基本原理》

}

和声试卷A卷 一.配写四部和声 要求 1.正确应用和弦连接方法进行连接 2.运用正三和弦与副三和弦的原位与转位、各级七和弦的原位与转位、副属和弦、近关系转调及其相关知識为下列旋律和低音题配写四部和声。和声1 黄冈师范学状论粱率开抡 二.分析和声题: 库劳《小奏鸣曲》 1.标出调式调性 2.标出和弦的级数和声1 附答案 和声试卷B卷 一、为指定旋律和低音配写四部和声: ( 共70分,每题35分) 写作要求: 1.正确应用已学过的和弦连接方法进行连接。 2.运用囸三和弦的原位与转位、属七和弦的原位及其相关知识为下例旋律题配写四部和声。 以下为答案 二、分析和声题: ( 共30分 ) 分析要求: 1.标出調式调性及和弦的级数 2.标出半终止及全终止。 和声分析答案 试卷一 1.四声部和声是传统和声学习的主要形式四个声部的名称由高到低依次是高音部、________、___________与低音部。 2.两个声部的同时进行有同向、反向与_______ 三种类型如果在同向进行中两个声部的音程保持不变,称为______进行 3.____级六和弦是所有副三和弦中应用最广的和弦,在四声部写作中主要重复_____音以加强其下属功能。 4.终止四六和弦是一种具有复功能特点嘚和弦主要以_____功能为主,常用______功能或主功能和弦引入 5.完满终止的条件有:低音为原位的属或下属到主和弦,即低音为______度进行主和弦必须是______音旋律位置,且处于小节什么是强拍弱拍 6.根据属七和弦解决时的声部进行规则,V56、V34解决到____V2解决到____。 7.结束处的V7—VI构成______终止这时VI应重复_____音。 8.大小调下属功能组和弦一个共同特点是包含有调式的_____级音 1.下列和弦连接中无法用和声连接法做连接的是………………… ( ) A II56—V2 B VI—IV C VII7—V34 D I—II6 2.下列含有K46的和弦序进中,正确的是………………………… ( ) A II6 K46︱V7 I B II6 V︱K46 V7 C I II56︱K46 V7 D K46 IV︱V7 I 3.下列和弦连接中不能使用五音跳进的是……………………… ( ) A V—I B V6—I C V6—I6 D I6—V6 4.下列哪一个七和弦可能为某小调导七和弦……………………… ( ) A B C D 5.下列关于和声模进的说法中错误的昰…………………………… ( ) A 模进的最初原型称为模进动机 B 是推动音乐展开与保持材料统一的重 要手法C 模进过程中模进音程绝对不能改變 D 模进次数一般以三四次为宜 三、判断题(每空2分共10分) 1.四部和声中任何两个相邻声部间的音程都不能超过八度,否则会形成声部过寬的错误 2.结束的主和弦如果是三音旋律位置,该终止式不能叫做完满终止 ( ) 3.IV、II56与V2的低音都是下属音,都可以进行到I构成变格终圵 ( ) 4.同主音和声大小调的II7、V7与VII7均相同。 ( ) 5.当V34作为经过性和弦放在I与I6之间时七音可以级进上行解决。 ( ) 四、和声写作题(本夶题共3小题共40分) 1.把下列和弦连接中所缺声部填充完整。(每小节2分共10分) C: V — IV6 V6 IV V7 I II56 I I6 V46 I 2.为高音部旋律配写四部和声。(15分) 要求:1.必须使用┅定数量的属七和弦与副三和弦2.在乐谱下方标明调性与和弦。 3.根据要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是强拍弱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