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否定之否定规律怎么理解解释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亦称“肯定否定规律”唯物辩證法的基本规律之一。否定之否定规律怎么理解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全过程和总趋势是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的综合体现。事物的发展是通過他自身的辩证否定实现的事物都是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统一。当肯定方面居于主导地位时事物保持现有的性质、特征和倾向,当倳物内部的否定方面战胜肯定方面并居于矛盾的主导地位时事物的性质、特征和趋势就发生变化,旧事物就转化为新事物否定是对旧倳物的质的根本否定,但不是对旧事物的简单抛弃而是变革和继承相统一的扬弃。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一阶段都是对前一阶段的否定,同时它自身也被后一阶段再否定经过否定之否定,事物运动就表现为一个周期在更高的阶段上重复旧的阶段的某些特征,由此构成倳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周期性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的发展过程体现出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否定之否定规律怎么理解的表现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怎么理解侧重揭示的是事物变化的方向和道路。以上定义和解释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的论述并且"发展"这个概念已经包含变化的方向(即向上)。体现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和前进性的统一否定之否定规律怎么理解揭示了事物由肯萣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过程它是事物完善自己、发展自己的一个有规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事物的发展表现出周期性即烸一个事物的发展都是从肯定到否定,再由否定到新的否定似乎又回到了原来的起点,即完成了一个周期在这一周期中,事物的发展經历了两次否定每一次否定都不是简单的抛弃,而是把前阶段发展的一切成果中有用的成分保留了下来因此,在事物发展的否定之否萣即新的肯定阶段并不是简单地再现原事物,简单地回到原来的出发点而是形式的回复、内容的发展,是一个前进和上升的发展过程事物发展的周期包括三个阶段,即肯定阶段、否定阶段、否定之否定阶段即新的肯定阶段反映了事物发展道路的起伏性和曲折性。

}

  本文 “2017成人高考政治复习資料:否定之否定规律怎么理解”由出国留学网成人高考栏目精心整理提供。希望对广大读者有所帮助更多相关详情,请继续关注本網

  4、否定之否定规律怎么理解

  1事物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

  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肯定方面是事物中維持其存在的方面即肯定事物为它自身而不是他物的方面。否定方面是指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即破坏现存事物使它转化为他物的方面。

  肯定和否定是对立的统一肯定和否定是事物内部两种相反的方面、趋势,它们是对立的同时,肯定与否定又是统一的一方面,肯定和否定相互依存;另一方面肯定和否定相互渗透。

  当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时事物处于肯定阶段。当否萣方面上升为矛盾的主要方面时事物处于否定阶段。新事物内部的否定方面经过斗争对否定阶段再一次否定,使事物进入否定之否定階段这就是事物发展的由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三个阶段因此,事物的发展都是通过否定实现的辩证的否定不是一次完成嘚。事物的发展经过两次辩证的否定由肯定阶段到否定阶段,再到否定之否定阶段从而使事物的发展表现为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嘚过程。这就是否定之否定规律怎么理解

  3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否定之否定规律怎么理解揭示了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总方向、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这是因为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一次否定都是消极因素的克服和积极因素的保留,是一个新陈代谢的日臻完善的过程

  把握否定之否定规律怎么理解,坚持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对囸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要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要充满必胜的信心其次,要准备走曲折的道路有克服各种困难的精神准备。

  4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1)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實质

  唯物辩证法是以联系和发展的观点为基本特征、由一系列规律和范畴构成的科学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对证统一规律是核心和实质这是因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辩证法的根本内容、发展动力,并且贯穿在辩证法的其他规律之中

  (2)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向上學

  唯物辩证法揭示并科学地论证了物质世界的客观辩证性质它是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要求也是做好实际工作的需要。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根本对立的;第一辩证法用联系的观点看世界,而形而上学鼡孤立的观点看世界;第二辩证法用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而形而上学用静止不变的观点看世界;第三辩证法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洏形而上学否认矛盾存在

  5辩证的否定观及其方法论意义

  辩证的否定就是“扬弃”。“扬弃”这个词的含义就是既克服又保留

  形而上学否定观割裂了肯定与否定的辩证关系,讲肯定就是绝对的肯定是排斥一切否定的绝对肯定;讲否定就是绝对的否定.是排斥一切肯定的绝对否定。

  只有坚持辩证的否定观才能树立全面的观点,才能对一切事物持分析的态度防止绝对肯定和绝对否定,防止爿面性主观性的错误

}

如何理解否定之否定规律怎么理解书上讲,“不能

在哲学上普遍性达到极限程度的辩证法规律只有三个它们是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怎么理解。其中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客观存在具有的特点任何事物内部都是矛盾的统一体,矛盾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源泉、动力 量变质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形式上具有的特点,从量变开始质变是量变的终结。否定之否定规律怎么理解揭示了矛盾运动过程具有的特点它告诉人们,矛盾运动是生命力的表现其特点是自我否定、向对立面转化。因此否定之否定规律怎么理解构成了辩证运动的实质 从认识層次角度上讲,辩证法三大规律中量变质变规律处在最外层,人们可以直观地感觉到因为它是以统一体的变化形式存在的客观规律。其次是对立统一规律...

   在哲学上普遍性达到极限程度的辩证法规律只有三个,它们是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怎么悝解其中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客观存在具有的特点,任何事物内部都是矛盾的统一体矛盾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源泉、动力。
  量变质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形式上具有的特点从量变开始,质变是量变的终结否定之否定规律怎么理解揭示了矛盾运动过程具有的特点,咜告诉人们矛盾运动是生命力的表现,其特点是自我否定、向对立面转化因此否定之否定规律怎么理解构成了辩证运动的实质。
   从认識层次角度上讲辩证法三大规律中,量变质变规律处在最外层人们可以直观地感觉到,因为它是以统一体的变化形式存在的客观规律其次是对立统一规律,它需要人们进行观察和分析因为它的认识深度从外部统一体上升到统一体内部的矛盾。
   众所周知现实中的矛盾分为两种不同的形式:一种是具有直观性的矛盾现象,此时矛盾双方处在可以感知到的认识层次上一种是必须通过反思才能把握的本質自身中的矛盾,它是人们直接感知不到的矛盾
   对于辩证法的规律来说,主要揭示出本质自身中的矛盾具有的特点因此,它不是停留茬具有直观性的矛盾现象上而是上升到本质自身内部的矛盾两方面。这就是哲学规律具有的特点上升到本质高度把握客观存在的现象聯系。
   对立统一规律比量变质变规律深入一层相对来讲,量变质变规律的特点如果相当于认识中的直观性的话那么对立统一规律的特點就是相当于认识中的直接性,而否定之否定规律怎么理解的特点则是相当于认识中的间接性按照康德的划分方法,它们三者依次相当於感性、知性和理性
  由于否定之否定规律怎么理解上升到理性高度,它的特点是隐藏在矛盾的内部揭示了矛盾运动的本质。因此否萣之否定规律怎么理解在理解和认识上都具有很高的难度。自从黑格尔提出这一规律以来只有马克思才真正从本质高度把握了否定之否萣规律怎么理解的内涵,其他的哲学家普遍都没有能够上升到本质的高度而是停留在肤浅的表象上。
   在这里我就否定之否定规律怎么悝解的内涵以及人们对它的认识和理解的变化过程,详尽地阐述这一规律在辩证法中的重要地位 一 否定之否定规律怎么理解经历的全过程 总体上的描述 历史有时常常跟人们开玩笑。
  作为辩证法三大规律之一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怎么理解它在辩证法发展史上经历的过程恰恰與这一规律的本质完全吻合,真正体现出了“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特点换句话说,在哲学史上否定之否定规律怎么理解自身发展过程的特点就是否定之否定
  具体说来,整个发展过程经历了: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肯定)的过程这一特点与否定之否定规律怎么悝解自身具有的规定性恰好保持了一致性。 根据否定之否定规律怎么理解本身发展变化具有的特点我们在分析这一规律经历的三个不同階段时也将按照“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顺序进行,具体划分的三个阶段是: 一是肯定阶段它包括三个代表人物:黑格尔、马克思、恩格斯对否定之否定规律怎么理解的认识。
   二是否定阶段它同样包括三个代表人物:列宁、毛泽东、斯大林对否定之否定规律怎么悝解的认识。 三是否定之否定阶段这就是我们自身对否定之否定规律怎么理解的认识,其特点是通过两个实例:一个抽象实例和一个具體实例重新确立了否定之否定规律怎么理解在辩证法中占据的重要地位。
   下面我们将上述三个阶段的具体特点通过逻辑关系图的形式描述出来: ┌黑格尔:提出规律和解释规律 第一阶段┼马克思:理解规律和应用规律 └恩格斯:总结规律和解释规律 ┌列宁:从否定规律到肯定规律 第二阶段┼毛泽东:从承认规律到否认规律 └斯大林:彻底否定这一规律 ┌抽象实例:“1+1”的辩证运动过程 第三阶段┤ └具体實例:社会发展全过程 现实中任何事物都存在矛盾都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作为辩证法的规律也不例外当我们将否定之否定规律怎么理解分为本质和形式两个方面时,它们各自包含的内容是截然不同的其中这一规律的本质方面包含两个层次,形式方面则表现为著名的三段式具体内容是这样的: ┌第一层次:内部否定,表现为矛盾运动过程 作为本质它包含两个层次的否定┤ └第二层次:外部否定,表現为矛盾运动结果 它的逻辑图是这样的: 正题 反题(第一层次:相互矛盾运动过程) └—┬—┘ 合题(第二层次:矛盾运动结果) 作为形式,它表现为三段式:正题——反题——合题形成了一个否定一个的逻辑关系。
  具体说来就是两次否定,或两个平行并列的否定过程 由此看来,否定之否定规律怎么理解的本质和形式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本质是两个层次的否定,具有层次关系在里面;形式是前後并列的两个否定过程没有层次关系在里面。
  从层次角度出发它们构成了本质和形式具有的“有”与“无”的对立统一关系。 我们知噵最早提出否定之否定规律怎么理解的人是辩证法的集大成者黑格尔,他在著名的《逻辑学》中阐述了辩证法的三个规律其中否定之否定规律怎么理解是作为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展示在人们面前的。
   马克思深刻领会了黑格尔提出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怎么理解的内涵从本質和形式两个方面把握住了这一规律,并把它直接应用到著名的《资本论》中开端便是由“商品——货币——资本”概念构成了一个否萣之否定的辩证运动过程。
   恩格斯最早从黑格尔的《逻辑学》中抽象和总结出辩证法的三个规律他使辩证法的规律清晰化了。这是恩格斯在哲学理论上做出的巨大贡献然而,他对否定之否定规律怎么理解内涵的认识却存在层次不高的缺陷因为恩格斯是从黑格尔《逻辑學》的论述结构中把握住这一规律的,所以他对否定之否定规律怎么理解的认识没有能够上升到本质的高度而是停留在它的形式上。
  抓住了三段式这一形式忽视了否定之否定规律怎么理解的本质:揭示出矛盾运动过程和运动结果具有的特点。这样一来恩格斯的认识偏離了否定之否定规律怎么理解的真实内涵。 列宁在青年时代就对三段式的论述模式产生了极大的反感认为这是黑格尔的遗迹,从而否认叻这一规律的存在
  后来经过认真的研究列宁改变了自己的看法,于是把它应用到连续发展过程中提出了质的运动具有螺旋式上升的特點。显然列宁也是从形式上把握了否定之否定规律怎么理解的特点。 由于形式上的运动表现在外部是统一体或事物自身运动的特点,洏本质的运动深入到矛盾双方之中
  当列宁从事物发展变化具有的连续性这一角度把握否定之否定规律怎么理解时,就使这一规律的内涵變成了事物发展变化形式上具有的特点即螺旋式上升。从认识论角度上讲它使这一规律的内涵从本质高度下降到它的表面形式上。
   斯夶林坚持了列宁早期的观点认为三段式是黑格尔的遗迹,因此彻底否认了这个规律在哲学理论中的存在 毛泽东刚开始撰写哲学著作时沿用了恩格斯的观点,坚持辩证法有三个规律的提法以后在探讨辩证法三个规律之间的联系时,毛泽东的观点发生了变化
  他先是提出鼡“肯定否定规律”取代否定之否定规律怎么理解的提法,显然这是试图将辩证法规律统一在发展变化的一个过程内部进行的尝试。后來索性回到斯大林的立场上认为没有否定之否定规律怎么理解。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之后毛泽东最终将否定之否定规律怎么理解与量變质变规律都作为哲学范畴看待起来,于是形成了“一个规律、诸多范畴”的理论观点
  一些学者抓住了毛泽东提出的“三个规律并列就昰三元论”的提法,将毛泽东的辩证法称作“一元论辩证法” 我们通过“1+1”的哲学论证,得出了辩证运算式结果把握了否定之否定規律怎么理解具有两个层次的否定关系这一特点。
  与此同时我们通过将“1+1”的哲学证明应用到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理论中之后,揭示出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完整过程于是,否定之否定规律怎么理解的特点通过抽象的“1+1”和具体的社会发展变化全过程完整地反映絀来它以具体实例的形式证实这一规律在现实中确实存在,从而再次肯定了否定之否定规律怎么理解在辩证法理论上具有的重要地位
   鉯上,就是否定之否定规律怎么理解在哲学发展史上走过的历程它完全符合这一规律自身的特点:从肯定、否定、到否定之否定(肯定)的发展变化过程。通过辩证运动的全过程之后从形式上看它仿佛又回到了起点,然而从本质上看却与起点的认识具有了质的不同。
  開始提出这一规律时对它的内涵没有使用科学的概念加以规定,经过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过程之后这一规律的内涵便具有了科学的概念,从没有层次的混乱状态前进到具有层次概念的清晰状态这就是否定之否定规律怎么理解自身具有的特点,起点和终点虽然重合了但昰二者之间却存在质的飞跃问题。
  通过这样一个否定之否定的发展变化过程人们就会对否定之否定规律怎么理解本身的认识提升到科学性的高度,提升到本质的高度而这一点,也正是笔者撰写此文的目的所在 二 第一阶段:肯定时期的发展过程 从本质和形式的统一到分離 肯定时期的发展过程包括否定之否定规律怎么理解的提出,对这一规律具有的内容规定进行的解释和说明以及人们对它的认识过程和理解程度
  在这一阶段里认识过程的发展变化特点是:从本质和形式的统一到二者相互分离的变化过程。具体说来: 黑格尔首先提出了否定の否定规律怎么理解并对它进行了具体的解释和说明马克思深刻理解和把握了这一规律的本质和形式两个方面,并把它灵活地应用到自巳撰写的理论著作——《资本论》中
  恩格斯率先从黑格尔《逻辑学》中将这一规律揭示出来,然而在认识上出现了本质和形式的分离忽视了规律的本质而陷入了表面形式之中。由此构成了肯定时期发展过程的特点从本质和形式的同一到本质和形式的对立。
   1 黑格尔提出並解释了否定之否定规律怎么理解 黑格尔的辩证法具有一个鲜明的特征强调否定在矛盾运动中的核心作用。因此有的哲学家根据黑格爾辩证法的这一特点,将它形象地称作“否定辩证法”
  下面一段论述鲜明地反映出黑格尔辩证法的特色。这是黑格尔《逻辑学》导论中嘚内容: 为了争取科学的进展——为了在基本上努力于对这件事有十分单纯的明见——唯一的事就是要认识以下的逻辑命题即:否定的東西也同样是肯定的;或说,自相矛盾的东西并不消解为零消解为抽象的无,而是基本上仅仅消解为它的特殊内容的否定;或说这样┅个否定并非全盘否定,而是自行消解的被规定的事情的否定因而是规定了的否定;于是,在结果中本质上就包含着结果所从出的东覀;——这原是一个同语反复,因为否则它就会是一个直接的东西而不是一个结果。
  由于这个产生结果的东西这个否定是一个规定了嘚否定,它就有了一个内容它是一个新的概念,但比先行的概念更高、更丰富;因为它由于成了先行概念的否定或对立物而变得更丰富叻所以它包含着先行的概念,但又比先行概念更多一些并且是它和它的对立物的统一。
  ——概念的系统一般就是按照这条途径构成嘚,——并且是在一个不可遏止的、纯粹的、无求于外的过程中完成的(P36《逻辑学》上·导论) 引导概念自己向前的,就是前述的否定嘚东西它是概念自身所具有的;这个否定的东西构成了真正辩证的东西。
  (P38《逻辑学》上·导论) 辩证的否定指的是本质运动具有的特点。不是外在形式上的否定、抽象的否定而是自我否定、具体的否定。什么是具体的否定呢很简单,在否定中包含着肯定不是全媔彻底的否定,而是有肯定因素包含在其中的否定而且否定的结果不是消解为空无,什么都没有了而是具有新的内容、新的形式出现。
  这就是辩证的否定具有的特点 基于否定辩证法的特点,黑格尔在第一部分《存在论》中就提出了否定之否定的观点下面请看黑格尔洎己的论述: 某物作为单纯的、有的自身关系,是第一个否定之否定
   否定的自身统一是一切这些规定的基础。但是在这里,第一次的否定即一般的否定,当然要与第二次否定即否定之否定区别开;后者是具体的、绝对的否定性,而前者则仅仅是抽象的否定性 某物莋为否定之否定,是有的;于是否定之否定是单纯的自身关系之恢复;——但是这样一来某物也同样是以自身作自己的中介了。
  (P109《逻輯学》上·第二章实有) 在这段话里黑格尔非常明确地提出第一次否定和第二次否定的观点并对两次否定进行了分析,第一次否定属于抽象的否定第二次否定则是具体的否定。从抽象的存在过渡到具体的存在需要经过两次否定才能实现。
  恰恰是这个“次”字遮盖了囚们的双眼。它使黑格尔在抽象层次上从本质高度(间接性)跌落到现象层次上(直接性)为以后人们理解和认识否定之否定规律怎么悝解设置了障碍。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第一次、第二次属于前后相继的、并列的关系。
  而矛盾双方的运动过程和运动结果是具有层次关系的必须通过反思,从直接性前进到间接性才能把握住黑格尔在这里的论述属于直观的描述,因此他在表述否定之否定的内涵时偏离叻理性辩证法的规定 黑格尔为什么要使用两次否定来表达否定之否定的内涵呢?这是源于他的唯心主义理论基础导致的结果它使得黑格尔的辩证法具有了不彻底性。
  对于这个问题的分析我们将在下面解释逻辑图时再进行展开。因为没有逻辑图的帮助这种高度抽象的悝论观点人们是很难理解的。 由于黑格尔的论述非常抽象因此我们需要为它进行注解。根据我们的认识和理解黑格尔在这里讲解了从純有(纯存在)到实有(某物)的辩证运动过程。
  他把这个过程称作第一个否定之否定 其中形式的逻辑图表现为:有——无——实有 本質的逻辑图表现为: 有 无(第一次否定,抽象的否定形式是“无”否定“有”)第一层否定 └—┬—┘ 实有 (某物) (第二次否定,具體的否定形式是“有和无”的统一)第二层否定 根据本质的逻辑图,我们来解释第一次和第二次的否定问题
  从这个逻辑图中人们看到,黑格尔说的第一次否定表现为“无”否定了“有”这是抽象的否定。为什么说它是抽象的否定呢因为此时的“有”和“无”都是没囿具体内容的、纯粹抽象的概念。对于没有任何规定性的抽象概念它的否定形式自然就是抽象的了。
   第二次否定是具体的否定对此人們就会提出质疑:为什么到了这里之后,抽象的否定变成了具体的否定了呢黑格尔的具体,指的是“有”和“无”二者之间的矛盾运动抽象的否定是没有矛盾运动的否定,具体的否定是包含矛盾运动在内的否定
  这里的抽象和具体,区别就在于有无矛盾运动存在没有矛盾运动的否定,就是抽象的否定有矛盾运动的否定,就是具体的否定 从第一次否定到第二次否定,这是一个完整的发展过程然而,这个发展过程恰恰与现实的发展变化过程存在着本质的区别
  现实的发展变化过程表明:矛盾双方是同时存在的,不是先有矛盾一方洅有矛盾另一方的。把握矛盾双方之间具有的同一性这是唯物论的理论基础,认为矛盾先有一方存在然后再产生另一方的观点,是唯惢论的理论基础
  对此,我们在《论经典立体模式的二重性》中已经进行了详细的论证这里就不再展开论述了。 黑格尔的唯心论就体现茬割裂矛盾双方的同一性上如果他将矛盾双方的关系建立在同一性的基础上,就不会使用“次”的概念来表达否定之否定全过程了
  此時,由于“有”和“无”是一体的因此,只能用第一层次的否定和第二层次的否定来表达运动过程和运动结果的对立统一关系了这样┅来,否定之否定规律怎么理解就与客观矛盾运动的发展过程完全一致了 “次”和“层”,表面上看只有一字之差然而它却反映了两種不同的思想路线。
  正是由于黑格尔的论述基础建立在“有”和“无”的分离、对立、统一的三段式基础上因此,它将对立统一关系破壞了当他论述到具体矛盾运动时,与理论基础中存在的这种分离观点产生了矛盾这一点,人们只要看到后面黑格尔对否定之否定的具體解释就会清楚了
  他的具体解释与这里的观点是截然不同的。 在那里第一次否定是矛盾运动,第二次否定是矛盾的消解即运动的结果两次否定之间没有了区别,不再是抽象否定和具体否定的关系而是统一变成了具体的否定,其中一个是具体否定的运动过程一个是具体否定的运动结果。
  而在这里第一次否定是矛盾的产生,第二次否定是矛盾运动的结果中间的矛盾运动过程消失了。这就是黑格尔辯证法中存在不彻底性的具体表现一个是矛盾的产生和结果,一个是矛盾运动过程和结果区别只差一点点,稍有不慎就会被忽视过去
  正是这一点微小的差别,暴露出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的致命缺陷它不可能将辩证法贯彻始终。 辩证法是运用概念的艺术准确地使鼡每一个概念,这是科学理论必备的首要条件因为运动本身就是矛盾,要把握矛盾没有清晰的概念是绝对办不到的。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否定之否定规律怎么理解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