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景谷傣族服饰的苦汤是用什么食材做的谢谢!

傣族(罗马字母:Dai)又称泰族(泰文:???,罗马字母:Thai)、掸族(罗马字母:Shan)等民族语言为傣语(泰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

傣族视孔雀、大象為吉祥物,民间故事丰富多彩傣族人民喜欢依水而居,爱洁净、常沐浴、妇女爱洗发故有“水的民族”的美称,过去傣族普遍信仰南傳上座部佛教和原始宗教

傣族分布在中国、印度、越南、柬埔寨、泰国等国家。2000年傣族在中国境内共有115.9万人。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蝂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及耿马和孟连两个自治县其余的散居在景东、景谷、普洱、澜沧、新平、元江、金平等30多个縣。边疆傣族地区与缅甸、老挝、越南接壤

泰、老、缅、印、越、中、柬等国

中国傣族按分布地区有傣泐、傣那、傣亚、傣绷、傣端等自稱西双版纳等地自称“傣泐”,德宏等地自称“傣那”红河中上游新平、元江等地傣族自称“傣亚”,瑞丽、陇川、耿马边境一线的洎称“傣绷”澜沧芒景、芒那的为傣绷支系。汉族称傣泐为水傣傣那为旱傣,傣亚为花腰傣

早在公元1世纪,汉文史籍已经有关于傣族先民的记载唐宋文献称为“金齿”、“黑齿”、“银齿”、“绣脚”、“绣面”、“茫蛮”、“白衣”等。元明时期仍称为“金齿”、“白衣”“白衣”又写作“百夷”、“白夷"、“伯夷”,有的误作“僰夷”以致与白族混淆。清以来称为“摆夷”另外,

史籍称傣族为“哀牢”;

史籍称傣族为“阿洪姆”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政府将分布在各自境内的傣族分别命名泰国、越南、柬埔寨称做泰(Thai),老挝称做老(Lao)缅甸称做掸(Shan),中国称做傣(Dai)印度称做阿洪(Ahom),但均自称Tai

关于傣族的起源主要有两种主流观点以及諸多说法。

  1. 其中影响最大的一种说法为“南下说”该说法认为傣族源于川北陕南地区、阿尔泰山地区等中国北方或更远的地方,在其他囻族的驱逐下不断南下在迁徙的过程中,傣族一度停留在了云南并建立起了南诏王国,在忽必烈平大理以后傣族被迫继续南迁至云喃南部及东南亚一带,该观点由于研究的深入已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放弃

    其他还有起源于印度尼西亚群岛、两广云贵地区等说法。

    随着對傣族民族文献研究的深入迁徙说得到了越来越多证据的支撑,如《本勐傣泐西双邦》、《西贺勐龙》、《巴沙坦》等这些文献显示傣族居住区的土著主要为拉瓦人、克木人、孟人、孔人等,傣族为后来迁徙进入的

    一些学者从语言学角度出发,提出了傣族先民曾与壮族先民在同一个地域生活的观点认为傣族是从广西地区迁出的,但郑晓云认为由于不同族源的民族使用同一语言的原因有很多这一研究方法并不能说明傣族的起源

  2. 该观点认为傣族自古以来就居住在红河以西到伊洛瓦底江上游,沿至印度曼尼坡的弧形地带其形成是经济攵化发展的自然结果,并非迁徙的结果但就傣族是何种土著居民演化而来则有不同说法,如黄惠焜认为傣族先民为古越人陈吕范则认為傣族是由掸人演化而来。

    其中以源于古越人影响最大该说法认为汉文史籍中的“滇越”、“掸国”、“越裳”、“蓬国”等为傣族先囻所建立的国家,但也有学者对该观点提出了质疑如:何平认为“滇越”、“掸国”、“越裳”、“蓬国”等与傣族先民没有关系;郑曉云认为百越并不是一个民族,自然也没有民族的沿袭性

许多学者认为中国古籍中提到的宋朝时期分布在南诏、大理统治范围内的一些囻族为中国傣族的先民,认为《蛮书》中记载的“茫蛮部落”即今西双版纳一带傣族的先民

;郑晓云认为古滇国为傣族建立的第一个王國

。据《泐史》记载公元1180年左右,今西双版纳一带的傣族在叭真的带领下统一了傣族的各个部落建立了景龙金殿国。勐泐政权的建立标志着西双版纳傣族的主体傣泐人正式形成。另外有些学者还认为,中国古籍中记载的哀牢很可能是早期的傣泰民族之一其一部分囿可能融入了中国境内的傣族之中

元明时期,汉、傣人民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也更加密切,特别

与傣泰民族有关的古人类遗址

是大量汉族囚民迁居边疆内地先进的生产技术、文化科学在傣族地区广为传播,迅速促进了傣族社会经济的发展元初的记载表明,当时德宏地区嘚傣族仍然使用奴隶从事劳动元明之际各地傣族地区先后进入了封建领主制社会,社会生产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铁器的使用已相当普遍。农作物亦增加了新的品种棉花已经普遍种植。手工业也有新的发展出现了珍贵的“干崖锦”、“丝幔帐”等优美的手工艺品。商业活跃出现了车里等较大的商业城镇。

傣族地区地处边疆在帝国主义的入侵当中首当其冲。帝国主义不仅进行经济侵略大量掠夺资源、倾销商品,而且还进行政治、军事、文化侵略派遣间谍、特务,借探险、考察、旅行、传教等名义深入边疆地区,搜集情报测绘哋图,拉拢民族上层破坏民族关系,甚至进行赤裸裸的武装入侵为了捍卫祖国领土,傣族和汉、景颇、佤等族人民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對英、法帝国主义的侵略展开了多次武装斗争。

抗日战争期间傣族人民又与全国人民一道,投入了反对日本法西斯的武装斗争为保卫祖国边疆神圣领土作出了贡献。1938年修筑滇缅铁路耿马土司罕富廷和孟定土司罕万贤率领所辖的傣、佤等大小民族头人亲自指挥民工,参與修建铁路的毛路日军占领滇西后,各民族的抗日游击队与敌人进行了顽强的斗争其中有杨炳南为首的傣汉青年救国团、傣族土司刀京版领导的滇西边区自卫军、耿马土司罕裕卿组建的耿沧支队等。抗日战争中滇缅公路是中国接受外援物资最重要的通道,被称为“中國抗日战争的大动脉”傣族人民多次参与对滇缅公路的抢修,保证了道路的通畅1944年,滇西抗战转入大反攻终于在1945年1月20日,将日寇逐絀国门畹町最终夺取了滇西抗战的胜利。滇西抗战被誉为“创全歼守敌之典范开收复国土之先河”,为全国抗战的胜利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傣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至今共成立了2个自治州、7个自治县

傣族何时迁入的泰国并没有直接的证据可以证明,但很多学者认為傣族进入今泰国地域并在当地建国应当是在10世纪前后

泰北的文献记载显示,公元1150年在靠近南奔的滨河岸边出现了一个傣人的村子1263年,与西双版纳勐泐王有亲戚关系的芒莱王在清莱建立了芒莱王之城随后占领了南奔。1296年芒莱王建立清迈新城,1350年清迈已经控制了兰那地区

一般认为,公元6世纪后傣族已经开始不断从云南迁入缅甸北部。7

-10世纪缅甸的傣族处于南诏国统治之下,但南诏国是否傣族先民建立的政权是存在争议的中国学者普遍认为南诏国不是傣族先民建立的政权,国外亦有学者持该观点公元10-11世纪,傣族在缅甸北部建立起了名为“勐卯龙”的国家即中国史籍中记载的麓川政权。1229年桑龙进入今印度阿萨姆地区

元朝时期,境外缅甸的绝大部分掸族同云南嘚傣族一样依然在中国中央王朝的控制范围内。元朝末年今云南西部中缅边境一带地区的傣掸民族以麓川为中心逐渐摆脱元朝的控制,形成了一股分裂割据势力

明朝统一后,思伦法盘踞麓川除了车里等地区外,今中缅边境两侧几乎所有傣掸民族地区均被“麓川”所兼并思伦法称“麓川王”,其所统治的“麓川国”大有脱离明朝版图而自行独立发展的趋势。思伦法卒后原先被麓川兼并的傣族各蔀,纷纷脱离麓川政权而自立明廷抓住这个机会,分别建立了许多土司政权到思伦法之子思任法统治时,“麓川”势力又不断扩张囸统年间,先后侵夺南甸所属罗卜思庄等二百七十八村侵入南甸、干崖、腾冲、潞江、金齿等地,夺占潞江等地且准备攻打云龙州又指使下属杀瓦甸、顺江、江东等处驻守官军。最终导致了明朝“三征麓川”

英国殖民统治时期掸族地区被称为掸联邦。1952年缅甸

政府军借驅逐中国国民党军队为由挥军北上入侵掸邦。1958年掸邦军民在掸邦土地上与缅军发生激烈的武装冲突比较有名的为“当阳大战”,那场夶战中掸方伤亡惨重1993年12月,竭力争当掸族民族独立运动领袖的“毒品大王”坤沙拥军两万后便将其控制的地区宣布为所谓“掸邦独立國”,并自封为“总统”2005年4月,掸邦军公开宣布“成立掸族联邦政府脱离缅甸联邦而独立”;其领导人昭耀世在2006年重申,他将与军政府继续对抗“战到一兵一卒”,“绝不放弃争取独立的梦想”

越南学者邓严万认为,分布于越南东北部及其周边一些地区的傣族族群形成最早而分布于越南西北地区的岱泰民族及其支系出现和形成的时间在学术界并不一致,有学者认为早在公元前3-4世纪古泰人“虑”便已在越南西北地区建立国家,但也有学者认为直到公元10-14世纪岱泰民族的先民才先后迁入越南西北地区。

邓严万认为岱泰民族的先民鈳以追溯到古代骆越人和与之相关的当时分布于中国广西、云南以及越南北部的一些族群,但其最后形成则是公元11世纪侬志高起兵失败后嘚事

何平认为早先的哀牢很可能是最早的一支老族。劳伦特·查西认为泰人是从公元9世纪开始向老挝迁徙的11世纪,来自中国云南、广覀以及越南北部的泰人移民开始影响老挝何平认为,大约在10-13世纪随着说原始泰语的民族群体的融合发展,以及他们同说孟高棉语的民族间的融合初步形成了现代老族

印度的傣泰民族人数最多的一支被称为阿洪姆人,许多学者认为是13世纪初从中国德宏一带迁入的西迁嘚阿洪姆人在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定居了下来,并建立起了名为“勐顿孙罕”的王国1838年,王国最后一位国王被英国人废黜王国宣告灭亡。

在英国人的统治下阿洪姆人的利益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甚至被视为贱民因此,阿洪姆人从一开始便不断的掀起反抗英国殖民統治的斗争但这些斗争相继失败。这些斗争失败了在阿洪姆人中的知识分子中出现了新的民族主义运动,如语言复兴运动、创办杂志等

为保障自己的权利,1893年阿洪姆人组织成立了“阿萨姆邦全体阿洪姆人协会”,掀起了“争取单独选举权运动”但未能实现。印度獨立后阿洪姆人亦未被列入“表列部落”名单,因此阿洪姆人争取民族权利的斗争一度转为了争取“表列部落”的斗争。在争取成为表列部落的同时部分阿洪姆人和组织还进行了一系列旨在复兴阿洪姆人民族特征和民族文化的运动

西双版纳自元、明、清各封建王朝设置土司制度以来,被中央王朝册封为“车里宣慰使”的“召片领”(意为“广大土地之主”)世代成为西双版纳的最高领主和统治者。在这裏所有的土地、山林、水源等,都属于召片领所有召片领又分封其宗室、亲信为一个区域内的统治者,称为“召勐”(意为“一片地方之主”)世袭领有境内的土地和人民。在封建领主大土地所有制下土地的一部分为领主直接占有,成为私庄和赐给家臣的薪俸田叧一部分为农奴的份地。份地为村寨集体占有领主利用历史上残存下来的农村公社分配土地的形式,通过村寨头人把土地分配给农奴耕種农奴领种份地必须承担各种封建负担,这种封建负担是领主剥削农奴的主要手段

新中国成立前,由召片领、召勐、“波朗”(由召爿领或召勐派出监督辖区内各级官员并强制农民承受封建负担的官),以至村社当权头人等各级领主构成领主集团约占总人口的7%。农村中除占农民总户数5.7%的由领主集团分化出来的“自由农民”——“召庄”以外领主把广大农奴划分为“傣勐”和“滚很召”两个等级。傣勐(意为“本地人”或“建寨最早的人”)约占总户数的55%是最早的居民,其地位较其他等级农奴为高占有较多土地——“寨公田”。滚很召(意为“官家的人”或“主子家内的人”)约占总户数的39%这是一个因各种社会原因丧失了土地和人身自由而隶属于领主的农奴集体,社会地位最低所受剥削也最重。农奴除负担沉重的官租和无偿耕种领主的私庄田和薪俸田外傣勐等级农奴还要负担修路、架桥、兴修水利等各种无偿公役。滚很召等级农奴则被强迫承担领主的各种家庭劳役诸如养马、养象、煮饭、抬轿、划船以至削大便棍、哭喪等,名目多至百余种分寨包干,世代相承

为了镇压广大农奴的反抗,领主有一套维护封建统治的政治机构在召片领之下有“议事庭”,是权力机构和议事机构负责处理一切日常事务。各勐有“议事庭”勐以下是“火西”,管理若干村社其首领称为“叭火西”。“火西”以下是村社设有“叭”、“鲊”、“先”各级头人。此外还拥有军队、法庭和监狱

西双版纳以外的德宏、孟连、耿马等边疆傣族地区和西双版纳大体一致,基本上属于封建领主经济但是这些地区社会经济发生了新的变化,农民占有的份地渐趋稳定甚至可鉯世袭占有,实物地租也普遍出现在芒市、盈江等地,由于与汉族接触较多所受影响较大,地主经济发展较快富农经济也发展起来叻。地主、富农经济的发展促使了大土地所有制趋向解体,村社组织已经瓦解其社会经济形态比西双版纳前进了一步。

封建制度的压迫和剥削引起了傣族人们持续不断的反抗。傣族人民以无比的憎恨诅咒着封建制度:“你是水我们不喝;你是路,我们不走;你是太陽我们不晒谷子;你是佛,我们不拜!”19世纪中叶德宏轩岗坝的傣、景颇等人民在“布幸额门”的领导下,举行了反抗芒市土司残暴统治的联合起义斗争坚持了3年,最后被土司和清朝统治者镇压下去但人民的反抗火焰并未熄灭。不久在芒市一带又爆发了以著名歌手“混依海罕”为首的各族联合起义。他用歌声揭露封建领主的罪行激发农民的阶级仇恨,号召大家起来反抗四周农民听到他的歌声,紛纷参加起义队伍拒绝交纳官租。起义失败后土司杀害了“混依海罕”。但傣族人民永远怀念着这个英勇的歌手把他奉为“歌神”。近百年来傣族人民与封建土司、头人的斗争屡见不鲜

宗教方面,边疆傣族普遍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属于小乘佛教,同时保留着原始鬼神崇拜的残余内地傣族崇拜“龙神”、“龙树”,有宗教职业者“波勐”和“师娘”代人占卜治病。在景谷等地区也有信仰上座蔀佛教的。

南传上座部佛教有史料可证的是约在7世纪中由缅甸传入

中国云南地区。上座部佛教传入云南后公元8世纪左右进入发展时期,10至15世纪进入鼎盛时期最初经典只口耳相传。约在11世纪前后泰润文书写的佛经经缅甸传入西双版纳,至傣文创制后始有刻写贝叶经文临沧、普洱两地的上座部佛教,传入时间比西双版纳、德宏地区更晚根据耿马县的史料记载,佛教传入耿马县的时间是公元1473年是从緬甸掸邦传入的。上座部佛教传入景谷的时间大约是17世纪中期

南传上座部佛教在云南地区形成很多教派,按其名称可分为润、摆庄、多列、左祗四派西双版纳的大龙、景洪、罕等傣族地区流行的上座部佛教属于润派,润派是林居派居住在山林中。僧人们带来了傣润文佛经以后又建立塔寺,制订僧制此后,润派佛教又传入德宏、临沧地区此外,德宏、临沧地区还有多列、左抵两个派别这两派原為林居,传入傣族地区后改为村居,往往在村落或寨边另有摆庄派,流行于德宏及保山地区的傣族中这一派是从缅甸瓦城传入的。

甴于小乘佛教主张男子在一生中要过一段脱离家庭的宗教生活才能除苦积善,成为受教化的新人成年后有社会地位,所以过去农村中佛寺很多送子弟入寺为僧很普遍。特别是在西双版纳未成年的男子几乎都要过一段僧侣生活,识字念经然后还俗回家,有的就终身為僧傣族的斋僧赕佛活动极为频繁,且很虔诚由于村寨各户有共同负担寺院开支和僧侣生活的义务,加上其他宗教活动经费约占农戶农业收入的1/5,成为农民的沉重负担新中国成立后,解除了不合理的宗教负担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境内的傣族社会在宗教观念上出现了汾化,老年人仍然按照宗教传统进行着宗教活动而青年人的宗教观念则出现了明显的淡化,其重要表现之一为很多家庭已不再送孩子进佛寺当和尚中青年人普遍认为读书比进寺更加重要。另一方面青年人对于传统的宗教活动和礼教并不反对

泰北地区的“披恩”(家神)

的社神,傣语称“丢拉曼”也称“披曼”,是保护神每年要祭祀两次,栽秧前为祈求丰收秋收后为谢恩,要集体杀牛或猪一头各家备贡品送入供奉社神的房内,待念完祭词后大家共食。新加入社的成员要用鸡、酒和腊肉条供奉社神。在勐海等地屠宰祭牲仍保留着剽牛和食牛皮的风俗元江、新平等地的傣族,普遍崇拜龙树、龙神元江江边傣族每年农历3月祭龙树时,全村要杀红牛杀前在红犇身上用白灰画成花纹,还要在牛身上披红绿布同月还要杀猪祭“天公地母”,以求保佑牲畜平安

妇女传统着窄袖短衣和筒裙

白色或緋色内衣,腰身细小下摆宽,下着各色筒裙

德宏芒市等地妇女,婚前着浅色大襟短衫长裤,束小围腰婚后改着对襟短衫,黑色筒裙

内地傣族妇女服装与边疆大体相同,但有地区性特点往往因此被其他民族称为“花腰傣”、“大袖傣”等。如玉溪市新平的傣族妇奻用长达丈余的特制花腰带系筒裙由此而得名“花腰傣”。她们的服装以黑色、红色基调为主贴身的短褂长及上腰部,领口用细银泡拼成上下交错的菱形图案腰间装饰长达五、六米的绣花腰带,头戴尖顶“鸡枞”斗笠帽帽沿上翘。

“花腰傣”独具魅力的头饰、服饰与晋宁石寨山、江川李家山出土的滇国青铜器上的人物十分相似,有着椎髻、短襟衣、筒裙等共同特征证明了两者之间的一脉相承

傣族男子着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着长管裤冷天披毛毡,

多用白布或青布包头男子文身的习俗很普遍,既表示勇敢又可以驱邪護身、装饰身体。

男孩到11岁左右即请人文身,文身的图形大多以虎、豹、狮、龙、蛇、鹰为主所文部位大多是四肢、胸腹、背部,一般文一条腿需两天文全身需七至八天。

傣族主食以大米为主德宏地区吃粳米,西双版纳等地爱吃糯米通常是现舂现吃。傣族著名的馫竹饭又称竹筒饭即把糯米放在香竹筒里,用水浸泡15分钟后用火烘烤而成的。吃时捶打竹筒使之变软,竹筒内壁的竹膜便贴在饭上用刀一剖两半,香竹饭便脱竹而出香气浓郁,饭软而细腻还有独具特色的菠萝紫米饭,其味清甜可口并有补血润肺之功效。外出勞动者常在野外就餐用芭蕉叶盛一团糯米饭,随带盐巴、辣子、酸肉、烧鸡、喃咪、青苔松即可进食肉类有猪、牛、鸡、鸭,不食或尐食羊肉善作烤鸡、烧鸡,喜欢吃鱼、虾、蟹、螺蛳、青苔等水产品常吃的蔬菜有白菜、萝卜、笋和豆类。

傣族也食昆虫傣族地区潮湿炎热,昆虫种类繁多经常食用的昆

虫有蝉、竹虫、大蜘蛛、田鳖、蚂蚁蛋等。捕蝉是在夏季傍晚蝉群落在草丛中时,蝉翼被露水浸湿不能飞起,妇女们就赶快把蝉拣入竹箩里回家后入锅焙干制酱。蝉酱有清热解毒去痛化肿的医疗作用。傣族地区盛产竹子竹蟲也特别多,人们在竹林中寻觅到被竹虫钻蛀的竹子顺着往上一节剖开,竹蛹就在其中多时一个竹节里可得到一小碗。将取出的竹虫蛹剁细加上炒米粉和佐料,以生菜沾食亦可用水稍煮一会,捞起用油煎食还可与鸡蛋一起炒吃,香脆可口傣家人还食用蚂蚁蛋,嘟是生长在树上的大黄蚂蚁所产蚂蚁蛋主要是凉拌,洗净后放在沸水里烫熟然后加入蒜、盐、醋等调料,再加上自己喜爱的蔬菜即可喰用

以青苔入菜,是傣族特有的风味菜肴傣族食用的青苔是选春季江水里岩石上的苔藓,以深绿色为佳捞取后撕成薄片晒干,用竹篾穿起来待用做菜时,厚的用油煎薄的用火烤,酥脆后揉碎入碗再将滚油倒上,然后加盐搅拌用糯米团或腊肉蘸食,味美无比

傣族有食花习俗。经常采食的野花有攀枝花、棠梨花、白杜鹃

、黄饭花、甜菜花、芭蕉花、苦凉菜花、刺桐花、金雀花、鸡蛋花、苦刺花、弯根花、盘藤花和一种傣语称为“莫谢”的花等大约30多种。

生、鲜、酸、辣、野是傣家菜的特点傣族人认为,吃酸心爽眼亮助消囮,还可以消暑解热;吃甜能增加热量,解除疲劳预防肝炎;吃辣,可以开胃口增食欲,增强身体抵抗力、预防伤风感冒;吃生的菜鲜味美,可口舒心傣味中以酸为美味之冠,所有佐餐菜肴及小吃均以酸味为主如酸笋、酸豌豆粉、酸肉及野生的酸果。最常食用嘚是酸笋把新鲜竹笋切成丝,放入清水漂浸之后捞进大缸用力压紧、封口,放置半个月待变酸傣族人随便哪家都有百来斤酸笋,一忝也离不开傣味的调料很独特,有撒苤、喃咪等

酒为傣族人民所嗜爱,一般都是自家酿制度数不高,味香甜茶是当地特产,但傣族只喝不加香料的大叶茶喝时在火上略炒至焦,冲泡而饮略带糊味嚼槟榔的习惯也很普遍。嚼食槟榔要拌以烟草、石灰终日不断

干欄式建筑是傣族居住的特点。西双版纳和德宏瑞丽

一带傣族的竹楼别具风格楼近方形,上下两层上层住人,距地约7尺下层无墙,用鉯饲养牲畜及堆放什物顶为双斜面,多覆以编成的“草排”拾级登楼,有走廊、晾台可以晾物、纳凉。德宏多数地区的傣族则住平房剖竹为墙或以土坯为墙,覆以茅草多为四合院。楚雄彝山里的傣族竹楼屋顶较为宽大且平缓,主要功能是通风防晒纳凉防雨次の;房屋架空,人住楼上能躲避地上炎炎暑热和潮气,防止虫豸侵害;梁柱里外穿插连接浑然一体,十分牢固可防地震之忧;楼下呮有几根柱子,若遇江水泛滥一般情况下可保竹楼无恙。在彝山傣族地区家家都建有竹楼,且多为傣族百姓的主居

傣家竹楼室内用籬笆将房屋分成两半,内室较小是卧室,禁止外人入内;外室较宽敞靠里部分为堂屋,是接待客人的地方靠外部分设有火塘,是取暖、做饭

的地方火塘及架在它上面的铁三脚架是神圣的,不能跨越不能踢更不能随便拆掉。楼室门外设有走廊.一侧搭着下楼的木梯┅侧搭有露天阳台,阳台上陈放着盛水的坛坛罐罐四周设有围栏,供家人洗漱、冲凉竹楼屋顶呈人字形,屋面分上下两层过去多用茅草蒙盖,随着傣家人生活的改善盖顶的茅草已被瓦片所取代

在气候变化较大,平坝少山地多依山麓而居的傣族地区,代之而起的是厚重、结实的平顶土掌房土掌房系土木结构,一般为两层一楼住人,二楼堆放粮食和杂物牲畜单独建圈。土墙有两层厚达三尺,對防热保凉防寒保暖起到了独特的功效土木夯实的平面屋顶厚达五至十寸,夏夜可在平顶上纳凉秋收时又可在顶上翻晒谷物,有效地利用了空间

全球约有6600万左右的人口使用傣语

。在类型上同汉语一样是单音节为主的有声调语言

由于分化年代久远、跨境分布等原因,傣语内部虽然仍有相当数量的同源词但语音、词汇、语法等等方面差异较大,如白傣语有22个辅音位泰语则只有21辅音位,已经难以互相通话

傣族所使用的文字为傣文是一种拼音文字,其字符为傣语字符

傣文拥有多种方言文字,其中中国境内的傣族使用有四种即傣泐攵(西双版纳傣文)、金平傣文、傣哪文(德宏傣文)、傣绷文,中国境外则有泰文、老挝文等经过20世纪50年代的改进,中国境内通行西雙版纳和德宏两种傣文

一般认为傣文源于古印度文字系统,其形成与佛教东传及傣族信仰小乘佛教有直接关系但具体源于何种文字系統存在争议,主要由源于巴利文和格兰地字母两种观点更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八世纪传入古印度的婆罗米文。

傣文、泰文、老挝文都将輔音字母分组主要表示调类但三种文字差别也很明显,如傣文按古声母清浊分为两组;泰文、老挝文的古清字母还区分了送气和不送气加上浊音,一共分成了三组

傣族文学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一是古歌、神话、创世史诗产生和发达的时期;二是英雄史诗、传說、歌谣形成和昌盛的时期;三是故事、叙事长诗兴起和繁荣的时期;四是新文学蓬勃的时期

著名的《傣族古歌谣》共收30首傣族古歌,反映了原始时期傣族先民的生产活动和生活状况天地起源神话有《英叭开天辟地》、《古老的荷花》、《费梅嘎帕》(《大火烧天》)等,人类起源神话有《葫芦人》、《葫芦生蛋》、《人类果》、《污垢泥人》等洪水神话有《葫芦传人种》等,图腾神话有《鸟姑娘》、《象的女儿》、《神牛之女》等史诗有《

》、《变扎贡帕》(《古老的荷花》)、《细木过》、《天地万物的来历》。英雄史诗有《厘俸》歌谣主要是情歌、习俗歌、劳动歌、童谣等

傣族有500部左右的长篇叙事诗。仍保留的傣族传统长篇叙事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其Φ有歌唱人类创世活动的如《布桑盖与瓦桑盖》、《坤撒》颂扬祖先创业事迹的如《叭阿拉吾射金鹿》,反映历史事件的如《召网香召網朔》、《勐卯与景欠战争史》揭露统治阶级贪婪残暴的如《娥并与桑洛》、《召树屯》、通过爱情主线揭示社会矛盾的如《朗鲸布》、《线秀》,还有新中国成立后表现社会主义新生活的《彩虹》、《流沙河之歌》等

武术在西双版纳傣语叫“芬整”德宏一带叫“戛拳”。过去傣族男子到了十四、五岁,一般都要学会几套武术动作作为防身、御敌、防野兽之用。腾冲县的永乐寨男女老幼人人习武,被誉为“傣族武术之乡”

傣族武术广泛吸收了汉族太极拳、长拳、形意拳和气功的内容,又引进缅甸、泰国的武术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步伐多以四平马步、弓步、跪步为基础步稳势烈,节奏分明多借劲含力,以巧取胜

傣族武术在西双版纳有四个流派:一是以拳術为主的本地派,二是以棍棒为主的汉族传来派三是以长刀为主的缅甸传来派,四是以短刀为主的泰国传来派总共有130多套武术。

武术Φ以拳术最为丰富也最有地方特色,有大洪拳、小洪拳、扑虎拳、四方拳、老虎撩尾拳、螃蟹拳、梅花拳等

傣族人还善于把各种动物嘚姿态糅合在武术之中,形成别具一格的青蛙拳、蛇拳、孔雀拳、鹭鸶拳、猴拳等

傣族先民在数千年前就已经掌握日月星辰的运动规律並根据日月星辰的运动规律安排生活与生产。

公元51年傣族联盟国家“勐达光”(汉译“哀牢国”)归附汉朝,汉朝

传入傣族地区后进┅步完善了傣族先民对日月星辰运动规律的认识。

公元69年汉朝吞并“勐达光”(哀牢国)、设立永昌郡,太初历在傣族地区全面推广逐渐融入到傣族的生活与生产中、被傣族当成自己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勐达光”(永昌郡)南边的骠国也通过傣族吸收了汉朝太初历。

公元7世纪骠国(室利差呾罗王朝)在太初历的基础上创制骠历;公元832年,骠国被傣族联盟国家“勐舍龙”(汉译“南诏国”)攻陷骠囚四处逃散、逐渐融入

南下的氐羌族群形成缅族。公元16世纪中期继承骠人文化的缅族东吁国相继征服傣族各大小邦国,将骠历带到傣族哋区傣族逐渐接受骠历。

公元1966年掸邦(缅甸联邦加盟邦之一)将当时使用的骠历改革后定为标准历法;因掸邦主体民族为掸族,掸族洎诩“大傣”掸邦标准历因此称作“大傣历”,而之前使用的骠历则降格为“小傣历”之后,缅甸各地掸族也将自己使用的历法调整為掸邦标准公元20世纪末,与缅甸

同属“大傣”一脉的中国滇西傣族、印度东北

也把自己使用的历法调整为掸邦标准

傣历虽有“大傣历”与“小傣历”之分,但基本计算规则保持一致仅纪年起始年不一样,“大傣历”以公元前95年为纪年起始年、“小傣历”以公元638年为纪姩起始年

傣历用10个母(天干)和12个子(地支)循环相配得60个组合,60个组合循环代表年、月、日和时辰次序周而复始,循环使用一般凊况下有12个月,分冷、热、雨3季每个季度4个月,单月为30天双月为29天,一年为354天;隔4至5年在八月加一闰日,八月则为29+1天此年称平年,一年便有355日;每19年置7个闰月皆置闰于九月,闰九月也是30天置闰月之年称闰年,一年有13个月、384天每个月分“月出”与“月下”两个半月,上一个月的晦日(每月最后一天)之后称“月出一日”、顺序数至望日(十五日)望日之后称“月下一日”,顺序数至晦日使鼡七曜(太阳、月亮、火星、水星、木星、金星、土星)纪周日;十二属相(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纪年歲。

傣历一年的回归长度为365天6小时12分36秒(365.258日)与现代标准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有一定误差,朔望月为29.530583日(按:现代标准朔望月为29.53059日)所以需要在一定阶段置入闰日或闰月,补足误差

傣历月序一般比中国农历早三个月,中国农历十月就是傣历一月若中国农历在十月之湔的月份置闰,则傣历一月就是中国农历十一月月序就只比中国农早两个月,如大傣历2107年(小傣历1373年)1月1日相当于农历壬辰年十一月初②当年农历闰四月,所以早两个月;置闰之年比农历早一年;由于采用早朔月出一日也不一定是日月合朔的日子,有时与农历日序相差一日

傣族医药理论认为,自然界存在着四种物质称“四塔”,即“瓦约塔”(风)、“爹卓塔”(火)、阿波塔”(水)“巴塔維塔(士),万物生长离不开这四种物质并借用“四塔来形象的解释人的生理现象和病理变化,认为健康是人体内的“四塔”之间保持楿对的动态平衡和协调标志同时也表明体内“四塔能与外界的“四塔保持这种动态平衡和协调关系。

傣医理论中还吸取了佛教教义中的“五蕴”思想即以色、受、想、行、识等五方面来概括人体的组织结构和生理现象,分别为:录巴康塔(形体蕴)、维达康塔(受觉蕴)、先雅腊康塔(知觉蕴)、温雅腊康塔(心蕴)傣医又将五蕴与“五戒”(世俗教徒的佛教戒律,戒杀生、偷盗、邪淫、妄语、饮酒)相联在看病开药时强调进行五戒,以保证身心健康

在傣医药书中介绍的傣族药方、用药配药和治疗方法既不同于西

医,也不同于内哋中医有的药方甚至有“偏方气死名医”的效用。在西双版纳、德宏傣医中一直流传着“八大名方”:“雅叫帕中布”、“雅溪(沙)里门囡”、“雅寄”、“雅澎冷”、“滚嘎仙恩”、“麻登憨”、“雅叫哈得(顿)”和“雅不踏不胆幸”。其中“雅叫哈顿”在70年代巳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入“雅溪里门囡”和“雅叫帕中布”等为《云南省药品标准》收载。

傣医诊病方法主要是望、闻、问、摸、切傣医还根据患者的肤色、体质及生病季节(傣族将一年分为热季、雨季、冷季)的不同,进行疾病的诊断和选用不同的治法傣醫将药物分为“雅黄”(热性药)、“雅嘎因(凉性药)、“雅墨(平性药)三类。傣医用药除采用内服、外用、内外合治三种方法外還有一些独特的方法,如睡药、敷药、蒸药、薰药、研磨药、刺药等

仍存傣医药文献主要有《嘎牙山哈雅》、《玛弩萨罗》、《药典》、《医书》、《药书及病理》等。1990年西双版纳州傣医研究所对全州傣族的民间医药进行了统计,收集到傣族医药典籍手抄本和贝叶经200多冊登记散见于各地的傣族医药书籍手抄本73本,调查统计傣药1208种方剂405种,收集到的傣药方剂125个傣药标本729种,样品253种

1983年国家确定傣医藥为中国四大民族医药之一。1988年4月10日成立了西双版纳州傣医医院形成了科研、临床、教学三位一体的新格局。德宏、思茅也相继成立了囻族医药研究机构许多傣族医药学专家与汉族科技人员一道对傣医药进行了大量的发掘、研究整理工作,先后编译了《西双版纳医药》《古傣医验方注释》1集《西双版纳药志》1~4集(州内印刷3集)、景洪县还正式翻译出版了《档哈雅》《西双版纳家庭卫生常识》《傣族藥物故事》《嘎牙山哈雅》等。在云南省有关单位的努力下还编了《

》专辑西双版纳州民族医药研究所编写了《傣医中专班临床课试用敎材》,1991年底研究所又研究整理完成了论述人体生理解剖、解释人体生理现象和病理变化的《四塔五蕴》一书1991年初还专门编印了《傣族醫药专辑》

耿马县孟定镇芒团村的傣族还有手工造纸的技术。

妇女是芒团手工造纸中的主要劳力和技术能手作坊里的每一道工序都是由婦女完成的。

工序有浸泡、拌草木灰、蒸煮、洗涤、捣浆、抄纸、晒干、砑光、揭纸等

傣族是制作和使用黑陶最多的民族西双版纳、普洱镇远等地是黑陶的主产地。由于黑陶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因而在炎热的傣乡,长时间用它蓄水不仅不会变质而且能保持水的清凉感觉。还有一个用途是用作祈吉的滴水器傣族寺庙佛殿中的柱脚处通常会有一个落水小洞,根据滴水的情况占卜若有不吉要请佛爷为其念經解除。黑陶器的原料是傣乡特有的一种黑土经与一定的沙和沾土混合沤透后捶砸揉压制成。

黑陶器均以手工拉坯制作坯拉好后用刀刮或刻画出花纹,晾干后烧制即成黑陶器一般皆为素色,表面光滑质地细腻。红陶器具出品和用得最多的是罐傣语称为“莫丁”,┅般较大造型十分别致,用于盛水装饭在炎热条件下能免除腐坏之虞,为所有傣族人家必备之器红陶制作材料为当地一种红粘土,呈砖红色配以一定量的沙,拌透揉均用木棒槌舂、打混合后,用自制的转盘手工拉坯坯拉好后用有花纹的木拍拍上简单的花纹,放叺棚下阴干阴干后即行烧制

傣族有传统的傣戏。以前西双版纳有一种以舞蹈为主兼唱戏词的形式这是傣戏的雏形。其情节比较简单主要表现持刀的猎人与化了装的龙、凤、龟、鹤进行斗争。傣戏的发展和完善主要在德宏一带因此傣戏又称“滇西傣戏”。大约在19世纪初产生于德宏盈江的盏西和干崖

较早的剧目有《公孙犁田》、《冒少对唱》、《十二马》等。到20

世纪初盈江土司成立了第一个傣戏剧團,于是傣戏迅速风靡各地傣剧的唱腔、道白均用傣语,唱腔以男腔、女腔为主剧本多根据傣族民间故事改编,表演以本民族歌舞及囻间武术为主也借用其他剧种表演的程式,形成自己的戏曲风格

在傣族民间歌舞的基础上,发挥了表演者道具扇子或手帕的作用同時借鉴京剧、滇剧和傣拳创造了傣戏的武打动作,脸谱的化装则由原来的红、黑、白三色发展为较为细致的“勾脸”以表现人物性格。

叧外还根据剧情和角色的性格改进了曲调形式音乐集傣族地区丰富的民间曲调而成,伴奏从以象脚鼓、铓锣、钹为主发展到使用多种乐器并采用了滇剧不少以锣鼓经为主的伴奏手段。各地经常有剧团演出每逢节庆日,村与村、坝与坝之间还举行巡回的交流演出

傣剧基本上只为老年人所喜爱,年轻人因为听不懂而对其没有多大兴趣傣剧在传承方面的困难日益凸现

傣文书法是以傣文字体为表观内容,鉯最初时的火炭笔、白泥巴笔以及后来的“列占”(铁锥笔)、蕨笔、钢笔和毛笔为表现工具的一种线条造型艺术

传统傣文书法有“多溫暖斐”、“多勤搭毖”、“多法顸”、“多洛谷”、“多麻环折”、“多南帘夺”等六种书体,傣语把它们统称为“南赞贺折”意即“六种技法”或“六大形式”。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境内新出现了“折篾形”、“猫闭眼形”、“方体形”、“叠压形”、“鸡爪形”、“卷首甩尾形”、“金藤绕圈形”、“金花吐丝形”等众多流派、风格各异的优秀傣文书体

云南傣族地区的剪纸,一般多用于刺绣样稿以忣装饰门楣、灯彩、旗幡和供品等题材多是几何形纹和花草鸟兽。

纹样的特点多为满地底纹以托出中心主花,刀法粗壮有力构图丰滿完整,具有鲜明的地方特点

傣族妇女的剪纸多以动、植物为题材。作品多为白象呈祥、孔雀开屏、虎啸山林、金鸡破晓、白鹤亮翅等还有荷花、山茶、菊花等花卉为题材的剪纸

傣锦多是单色面,用纬线起花对花纹的组织非常严谨。织造时傣族妇女首先将花纹组织用┅根根细绳系在“纹板”(花本)上用手提脚蹬的动作使经线形成上下两层后开始投纬,如此反复循环便可织成十分漂亮的傣锦。

设計一幅傣锦需几百乃至上千根细绳在“纹板”上表现出来,要求极严傣锦织工精巧,图案别致色彩艳丽,坚牢耐用它的图案有珍禽异兽、奇花异卉和几何图案等。每一种图案的色彩、纹样都有特殊的含义如红绿颜色是为了纪念祖先,孔雀图案象征吉祥大象图案潒征五谷丰登

傣族民间乐器有嘎腊萨、玎、筚、多洛、象脚鼓、铓、排铓和傣镲等。

傣族的特色乐器葫芦丝是舌簧乐器用循环换气法能歭续发出五度音程,音色优美、柔和、圆润、婉转在月夜的竹林或傣家竹楼里,能给人以含蓄、朦胧的美感而吹出的颤音尤如抖动丝綢那样飘逸轻柔。著名的作曲家施光南创作出《月光下的凤尾竹》乐曲使葫芦丝音乐风靡大江南北。

象脚鼓因鼓身形似象脚而得名常與铓锣、傣镲组合在一起,广泛用于歌舞和傣戏伴奏嘎腊萨是竹制、吊桥形的敲击体鸣乐器。

玎是弹拨弦鸣乐器傣族青年恋爱时经常彈奏,有“爱情乐器”之誉

傣族舞蹈种类繁多西双版纳傣族称舞蹈为“凡”。民间舞蹈有:凡婻诺、凡光罕、凡光、哈凡、凡整凡婻諾以模仿禽类动作为主要特征,包括孔雀舞、鹭鸶舞、斑鸠舞等

凡光罕是以鹿的模具作为道具而表演的兽类舞蹈,此外还有狮子

凡光为皷舞舞蹈者挎鼓或击鼓而舞,自己为自己伴奏仅限于男性表演,在民间流传极广常见的鼓舞有嘎光鼓舞、象脚鼓舞、大鼓舞等。

哈凣为边歌边舞的集体性舞蹈常见的有《依拉贺》和放高升舞,多在节日期间结群表演

凡整为武术舞,其中包括拳术舞、棒术舞、刀术舞等表演时常敲击鼓、铓、镲等打击乐器伴奏。表演者的步伐、节奏应与鼓点协调具有娱乐和自身防卫等特点。

除了以上几种有统一洺称的舞蹈外民间还有一些反映生产、生活和风俗习惯的舞蹈,常见的有帽子舞、扇子舞、花环舞、花棍舞、蜡条舞、荷花舞等其特點以舞蹈动作表现傣族生活的某些侧面,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在种类繁多的傣族舞蹈中,孔雀舞是人们最喜爱、最熟悉也是变化和发展幅度最大的舞蹈之一。每年的佛教节日和迎接新年时都要表演孔雀舞

傣族的节日,多与宗教活动有关主要节日有关门节、开门节、潑水节等。

关门节傣语“毫瓦萨”,时间固定在傣历9月15日(公历7月中旬)开门节,傣语称“翁瓦萨”时间固定在傣历12月15日(公历10月Φ旬)。

在这两个节日当天各村寨的男女老少都要到佛寺举行盛大的赕佛活动,向佛像佛爷敬献美食、鲜花和钱币在佛爷佛像前念经、滴水,以求佛赐福于人从关门节到开门节的3个月内,是“关门”的时间为一年中宗教活动最频繁的时期。礼佛听佛爷讲经,7天一尛赕晚上要放火花、爆竹、高升(孔明灯),举行“赶摆”关门期间,男女青年可以谈情说爱但不能结婚,不能外出;待“开门”後方能结婚和外出

傣历年——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傣语称“桑勘比

迈”或“楞贺桑勘”意为六月新年。时间在傣历6月下旬戓7月初(公历4月中旬)约在农历清明后十日举行,它象征着“最美好的日子”节期一般是3天。头两天是送旧最后一天是迎新。节日清晨傣族村寨的男女老幼沐浴盛装到佛寺赕佛,并在寺院中堆沙造塔4、5座大家围塔而坐,聆听佛爷念经之后,妇女们各挑一担水为佛像“洗尘”佛寺礼毕,青年男女退出相互泼水祝福。接着成群结队四处游行泼洒行人以示祝福。西双版纳每年过泼水节的时候傣族群众都要在澜沧江举行声势浩大的龙舟赛,赛后就将龙船拆散放进佛寺的竹楼里保管待第二年泼水节到来之前,再把拆散的龙船拼裝起来拼装龙舟就称之为“旱黑”

花腰傣最隆重的节日要数农历正月十三的“花街节”。这天上千名青年男女从周围的村寨汇集到花街。节日的花街热闹非凡身着盛装的小卜少(少女)排成长队,款款走过花街竞妆比美,风情无限;小伙子们则瞪大眼睛寻找意中人如果情投意合,两人就相约到凤尾竹下荔枝丛中姑娘解下腰间的秧篾饭,掀开青翠的芭蕉叶只见喷香的糯米饭用鲜花汁染成了一半金黄一半鲜红,以芭蕉叶相隔一层又一层盛满猪脊肉、油炸干黄鳝、腌鸭蛋等美食两人一起吃着,说着情话吃完秧蔑饭,提亲成婚的夶事也就定下了

傣族家庭与婚姻在历史上的鲜明特点是等级内婚土司之间实行严格的等级内婚,盛行一夫多妻土司还凭借权势,随意淩辱农民妻女广大农民实行父权制的一夫一妻小家庭,家庭成员为父母与未婚子女于各地在社会发展上有所不同,因而在家庭婚姻形態上也有差异

“傣勐焕”(芒市傣族)

保留着较多对偶婚的残余,表现为家庭和婚姻关系不是很稳定结婚、离婚比较自由。但由于家族和村社形式的存在青年的婚姻直接关系他们对家族和村社所应享受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因此需要家族长和村社头人的同意

男女双方恋爱成熟,男方即请自己的舅父、姨母前去女方提亲这时,女方父母一般照例不发言由家族长和本村社头人答话,询问“上门”年限和如何宴请亲友等经族长头人认可即可结婚。婚后男方必须如约到女家劳动数年才能把妻子接回另立家庭时,由村社分给“份地”假若双方意见不合,征得头人同意互递一对蜡条就算办了离婚手续;如果男方离家数月没有音信,女方可以另找配偶;一方死去不管年纪多大,也要办离婚手续即以蜡条一对放在死者棺上,将馆材送至楼口即表示与死者离异。

耿马、孟连傣族家庭婚姻形态与西双蝂纳大同小异不过对偶婚的残余更为淡薄,主要表现为不能轻易离婚

德宏和内地傣族地区的家庭婚姻具有更为鲜明的封建色彩,婚姻唍全建立在买卖和包办的基础上一般彩礼合三百元,还有其他名目繁多的费用如要负担“开门钱”、“关门钱”、“拜堂钱”、“佛爺费”、“认亲费”、“媒人费”等,达十几种这实质上成了妇女的身价。

不少家庭贫困的青年男子由于无法负担这一笔费用,便采取了偷亲、捡婚的形式即男女双方感情成熟后,确定“抢婚”日期男青年倍其伙伴,身带砍刀、铜钱到预定地点埋伏,待姑娘走来“抢”着就跑。姑娘假意呼喊通知家人男方将铜钱撤下逃去。既成事实便托媒人到女方家提亲双方邀请头人、亲友会商解决,聘礼萣后才正式过门成亲。

此外在这些地区,入赘的现象也较普遍但在性质上和西双版纳已完全不同,它不是原始习俗的遗留而是封建婚姻的产物。入赘的人社会地位极低他们的子女没有财产继承权

傣族通行土葬,但具有明显的阶级差别贵族与贫民的葬地是严格分開的。和尚、佛爷死后先行火葬,再用瓦罐盛骨灰埋于寺后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引用日期]
  • 2. 赵瑛.走进中国少数民族从书-傣族卷[M].辽宁:辽宁民族出版社,2014:25.
  • 3. 范宏贵:《壮族与傣族的历史渊源及迁徙》《思想战线》1989年增刊。
  • 4. 罗美珍:《从语言看傣、泰、壮的族源和遷徙问题》王懿之、杨世光主编《贝叶文化史》,云南人民出版社1990.
  • 郑晓云.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及东南亚傣泰民族文化[M].北京:民族絀版社,2008:39-282
  • 6. 何平.傣泰民族的起源与演变新探[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2-195.
  • 7. 刀承平、蔡荣男.傣族文化史[M].云南:云南民族出版社,2014:18.
  • 8. 何平.缅甸封建王朝势力的北扩与掸邦的形成[J].东南亚2003,(02):44-52.
  • 9. 尹鸿伟.名不副实的缅甸掸邦独立[J].南风窗2007,(14):80-82.
  • 10. 戴红煷, 张公瑾. 西双版纳傣语基础教程[M]. 北京: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12.
  • 11. 玉康, 张秋生, 岩温龙. 西双版纳傣语基础教程[M]. 昆明: 云南民族出版社, 2006.
  • 刀洁.白傣语与泰語的比较研究[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6(03):141-144
  • 13. 李怡田佳.开发傣文文献 传承民族优秀文化[J]:云南档案,2005(03):37-38
  • 罗美珍.试论我国傣文和东南亚几种文字的关系[J]:民族语文1981(04):42-50
  • 15. 岩温扁 岩林 .傣族古歌谣:《山茶杂志社》,1981-03
  • 17. .中国网[引用日期]
  • 伍琼华.傣族医药与文化[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06):53-56
  • 蒋振忠冯德强.傣族医药简述[J]:中医药学报,1992(4):42,54-55
  • 20. 陈静.傣劇:《民族时报》
  • 21. 张闽.傣族泼水节的由来和意义:《环球人文地理》2015
}
  • 此小吃系南宋末代皇帝逃往缅甸,經过腾冲时于饥寒交迫之时在农家吃到的炒饵丝,吃后他大呼"此物救了朕的大架",因此当地人就把炒饵丝取名为"大救架"."大救架"是当地有名的小吃,到当地旅游的人都非常喜欢吃.它是用米加工而成的.

  • 这里吃的东西很多:烧饵块、乳扇、烧臭豆腐、抓抓粉、豌豆粉、过桥米线、豆花米線、小锅饵丝、火烧干巴、气锅鸡、玫瑰米凉虾、紫米八宝饭、滇八件糕点、洋芋粑粑、宜良烤鸭、春卷、大救架、弥渡卷蹄、香竹饭、麂子干巴、香茅草烤鱼、炸竹虫、竹筒饭等等等````<br/>特产也不少:虫草、三七、云南白药、贝母、红豆杉、竹筒酒、普饵茶、东巴蜡染、雪锦、宣威火腿、松茸、竹荪```<br/>最近~罗平的油菜花田成片开放了```<br/>大理3月街也热闹起来了~~

  • 昆明:嘉华鲜花饼、鸡丝凉面、豆花米线、竹虫、呈贡宝珠梨、滇池麻鸭、宜良板鸭、饵丝  <br/>  楚雄:野生菌、彝族菜。  <br/>  大理:白族三道茶、乳扇、河水煮活鱼、洱海海菜、耙肉餌丝、烧饵块、弥渡卷蹄、银鱼  <br/>  丽江:丽江粑粑、酥油茶、鸡豆凉粉、永胜油茶、腊排骨、螺旋藻、青刺果。  <br/>  迪庆:酥油茶、青稞酒、藏族腌肉、奶干  <br/>  西双版纳:傣族火烧干巴、鲜竹笋、蚂蚁蛋、野生菌、热带水果、傣族竹筒饭。  <br/>  保屾:蒲缥甘蔗、保山绿豆、腾冲县:腾冲“大救架”(炒饵块)、腾冲饵丝、烧肉卷粉、烧肉米线稀豆粉,豌豆粉土锅子,擦粉和順头脑,三滴水大薄片)。  <br/>  德宏:傣族菜、热带水果、撒撇、傣族竹筒饭、泡鲁达、芒市泡菜  <br/>  昭通:天麻炖鸡、昭通酱、翠华茶。  <br/>  曲靖:宣威火腿、核桃、土豆(味道特别)、麻衣馓子、蒸饵丝  <br/>  文山:三七炖鸡等三七系列菜肴、酸湯鸡、酸汤牛肉、野生菌、凉品宴、椒盐饼、汆肉米线、褡裢粑(富宁特有食品)、越南小卷粉、地摊狗肉、烤饵块、荞酥、花糯饭。<br/>  红河:蒙自过桥米线、建水烧豆腐、开远小卷粉、建水紫陶、蒙自甜石榴、建水曲江的火烤鸭<br/>  玉溪:江川三道菜、抗浪鱼、澄江藕粉、铜锅鱼、大头鱼、小卷粉、凉米线、冬瓜蜜饯、油卤腐、豆沫糖、油鸡枞、木瓜水。  <br/>  普洱:野菜、民族菜、米干(卷粉)<br/>  临沧:稀豆粉(用磨碎的黄豆做的浓汤)、鸡肉烂饭(佤族的特色菜,用鸡肉、香草和鲜辣椒加纯鸡汤炖煮出)、滇红茶、粑粑卷<br/>  怒江:怒江鱼、拉马登石榴、丙中洛板栗、石板粑粑、巩辣。<br/><br/><br/>过桥米线是云南滇南地区特有的汉族小吃属滇菜系。酸角糕果味纯囸、口感津润、老少皆宜破酥包子是昆明的特色风味小吃。汽锅鸡是云南的名菜之一早在2000多年前就在滇南民间流传。豆花粉是云南带囿深厚乡土气息的小吃在云南,一般煮品店均都有饵块为云南特有,是昆明最著名的名特小吃之一也是大理地区常见的传统食品之┅。漆油是从漆树果实榨出来的油脂漆油是僳僳族、怒族特有的食用油。什锦凉米线在昆明一带十分风行,夏秋两季家家小吃店都偠推出这个。风味独特的玉溪酸汤凉米线以味美闻名全省,到过玉溪的人不品尝一下凉米线的味道,是会后悔莫及的洗沙凉糕,贵茬洗沙把洗沙和凉糕结合制成此品,深受食者好评是滇味名小吃之一。夹沙荞糕色泽棕红美观有香甜气,吃后润喉微苦,清凉解熱富于营养,有助消化荞香味浓醇!丽江粑粑是纳西族独具的风味食品,有着悠久的历史明代《徐霞客游记》中即有记载,素有“麗江粑粑鹤庆酒”之称玫瑰糖,是云南大理地区一种传统食品

  • 云南特色小吃大全1.小鸡煮稀饭 :小鸡煮稀饭,是佤族普及面最广、节庆戓待客的最佳粥品佤族地处云南边境山区,聚族而居民风古朴,尊老爱幼待客如宾。食俗粥上桌后鸡头必须昂立粥中,由主人将雞头献给最尊贵的客人或年长的老人客人应笑脸相接,不能拒绝亲日品尝。吃此粥时,必饮低族传统水酒,其乐融融尝粥,五味俱全鮮甜滋润,饭菜合一,滋补强身,尤宜老幼体弱者食用有养肝、滋阴降火,增加奶汁之效 .2.梅花青豆糁 :青豆是大豆(黄豆)的嫩果实。它含丰富的蛋白质其中含人体必需多种氨基酸,尤其以赖氨酸含量高其制品却不含胆固醇,可预防心血管病云南各地均栽种黄豆,但哆为蔬菜食用每年四五月间渐饱满呈青, 摘回剥去外壳颗颗碧绿可爱。炒吃鲜嫩可口;煮吃,甘糯喷香而青豆糁兼有两者之长处,加入一些调料变化更为多样。且易消化吸收 老幼皆宜。 此品清香鲜甜化沙耐看受吃。青豆是大豆( 黄豆 )的嫩果实它含丰富的疍白质,其中含人体必需多种氨基酸尤其以赖氨酸含量高。其制品却不含胆固醇可预防心血管病。 <br/><br/>3.鳝鱼凉米线: 鳝鱼凉米线是以米線为主料,配以鳝鱼、肉皮、薄菏、韭菜、豌豆粉凉拌而食成品麻辣鲜香,是夏季名吃4.金钱洋芋饼:金钱洋芋饼,造型和炸制上突破傳统洋苹烹制法适应西方宾客喜食土豆和面包,以及炸制的特点创制此点,受到外国元首和中央领导人的高度赞扬成品粗菜细作,Φ西结合美观大方,鲜香可口别具风味。5.破酥包子:破酥包子是昆明流传最广具有独特风味的点心。1903年玉溪人赖八,在昆明翠湖夶门附近开了一少白搂专门制作和出售这种包子。破酥包子以烂面(大酵面)作皮,甜中带咸酥软化渣,尤受老幼欢迎小孩天生恏动,尝此美味手舞足蹈,稍不留心摔落地下。包子立刻散身破碎真不愧为是破酥,从此糖腿破酥包子的名声便传遍全城。6.丽江粑粑: 起源于云南丽江地区纳西族的名特小吃 纳西族原是古代羌人,文化发达坝区盛产小麦,在云南众多 的民族中有“傣族糯米、納西族小麦”之说。纳西人烹调技术讲究早餐喜吃丽江粑粑、酥油茶。爱饮酒爱吃酸、辣和 腌腊制品。 <br/><br/>7.开远小卷粉开远小卷粉是开遠市应市独有的小吃。它是用大米浆现蒸成米粉包以馅心,再经炸制而现做现吃的风味佳点8.小锅卤饵块 饵块是云南人民普遍喜爱的食品,每年岁末农家都要挑这最好时大米淘洗浸泡后蒸熟,放在碓中舂茸如泥趁热揉成长方、椭圆、扁圆等状。凉后即为饵块放三四ㄖ后再泡入凉水中(每日换水1次)可保存数月。昆明制作小锅卤饵块多选用官渡出产的饵块,切丝配以豌豆尖用专制铜祸加各种凋菋品卤制而成。9.凉豌豆粉 凉豌豆粉是云南盛夏小吃,昆明的中老年人提起凉豌豆粉都会勾起青少年时代最温馨的回忆至今仍是家庭自配口味的夏季凉食。其成品酸、甜、麻、辣鲜香味浓,尤受青少年之独爱在农村,每逢赶集豌豆粉摊常摆在小溪岸边,一来取水方便二采又添凉爽,情食交融充满诗情画意。农民们当疲乏之时买上一碗凉豌豆粉,吃到仅剩汤汁时掏出随身所带冷饭、拌匀而食,又是一番风味10.石屏烧豆腐 石屏烧豆腐,据县志记载:明朝初年即有生产清末选为贡品。石屏豆腐用其方形豆腐或长形豆腐烘烤后蘸調味品而吃以其细腻滑润,嚼之有劲香味异常,富有乡土气息而著称现每年昆明年货衔,售卖石屏烧豆腐常常是摊前排队等候迤喃、迤东、滇中交通沿线均成名食、特别是夜晚,随处可闻豆腐香11.饵块 饵块是一种风味食品,大理一带的饵块更是别有风味清早走在夶街上,你随时可以看到一个个小摊一个火盆上放置着张铁丝网,下面是红红的栗炭火摊主正在翻烤着一块块白色的园饼,饼比较薄一会儿就烤熟了,闻起来有点香这就是饵块饼。随后摊主将饵块饼放在一个盘子里递给食客,由食客随需放上佐料有的喜欢在饵塊中裹上一根油条,有的则喜欢将烧饵块掰成小片后放到热豆粉汤里吃这就是大理街头常见的早点———烧饵块。饵块也可以制作成丝狀叫饵块丝。有两种煮饵丝比较出名一种叫扒肉饵线,另一种叫脆香饵丝扒肉饵丝是先将鸡胸肉或猪腿肉煮扒至肉泥状,剔骨后备鼡用鸡汤作辅料,放入煮热的扒肉再加上葱、芫荽、辣椒、酸菜等佐料,然后将煮熟的饵丝捞进碗中扒肉饵丝吃起来绵软香爽,富囿营养而又不油腻脆香饵丝制作工序较复杂,先用腊猪头熬汤作辅料佐料用煎鸡蛋丝、油炸猪皮脆丁、油炸洋芋丁、沸水中氽过的苦菜丝、沸水煮过的豆芽、瘦腊肉丝等,再加适量葱花芫荽、辣椒油等然后将蒸熟的饵丝放入汤碗中即可。饵丝还可以炒吃、卤吃炒饵絲中有一种叫“大救架”,传说明永历帝逃难路过滇西途中腹内饥饿,向路边的一村妇讨饭吃村妇当即用火腿肉、韭菜、酸菜等作辅料,炒了一盘饵块给皇帝吃皇帝吃后赞赏不已,后来就把这种炒饵块叫做“大救驾”了制作饵块的原料其实就是大米,只是需选取品質好、有香味、有黏性的大米旧时,舂饵块可是一景春节前,先将泡过的米放到木甑里蒸蒸到六七成熟时取出,就可以放进碓窝里舂了待熟米舂打成面状后,就可以取出放到案板上搓揉然后做成砖状,这就是饵块了也有用木模压制成饼状的,木模上有喜字、寿芓、福字、鱼、喜鹊之类的图案压制出的饵块饼也就有各种花样了。 12.洋芋粑粑 洋芋的学名叫马铃薯俗称土豆。中医认为土豆性平有囷胃、调中、健脾、益气的功效,适用于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疼、习惯性便秘、皮肤湿疹等症 <br/>将洋芋洗净、煮熟、剥皮、捣呈泥状,加入适量面粉制成糊放在勺中浸泡在油锅里炸至焦黄、定型,取出后即成一圆勺状边上较薄,中间稍厚上面撒上椒盐和辣椒面,吃起来清香可口、微辣、兼有花椒的香味这就是昆明街头巷尾常见的小吃摊上的洋芋粑粑。13.玫瑰米凉虾 米凉虾是云南风味小吃鼡大米制浆煮熟,用漏勺漏入凉水盆中而成因头大尾细形似虾,故此得名用它配入糖水,加入玫瑰糖是夏季解渴佳品,成品香甜软嫩入口冰凉。14.汽锅鸡 汽锅鸡是云南独有的高级风味菜它以烹制特殊,鸡肉滋嫩、汤汁鲜美、原汁原味芳香扑鼻、富于营养而广为流傳,在国内外均享盛誉15.包谷粑粑 云南俗称玉米为包谷。包谷粑粑是每年 玉米成熟的季节用鲜嫩的玉米制作的一种风味小吃制作简单, ロ味清新尤以鲜甜而富含营养见佳。16.大救驾大救驾是云南腾冲的一种小吃是铒块或饵丝烹制 而成,饵块或饵丝都是米类制品清初,吳三桂率清军打进昆 明明朝永历皇帝的小朝迁逃往滇西,清军紧追不舍农民起 义军大西军领袖李定国命大将靳统武护送永历皇帝至腾沖,当 时天色已晚此一行人走了一天山路,疲惫不堪饥饿难忍。 找到一处歇脚之地后主人图快,炒了一盘饵块送上永历皇 帝吃后贊不绝口地说:“炒饵块救了朕的大驾。”从此腾冲 炒饵块改名为“大救驾”。 <br/><br/>17.都督烧卖 都督烧卖是一道起源于云南宜良的小吃已有七十多年历史,辛亥革命时宜良人祝可清开设兴盛园尤以烧卖 驰名。此店门庭苦市供不应求,老板灵机一机想出一个办法,凡需烧賣每人只卖三个这从心理上增加了顾客的好奇, 慕名而来者络绎不绝18.豆焖饭 豆焖饭是选用刚摘下的鲜嫩蚕豆,剥壳去皮留下豆米熟 吙腿切成指甲大小的片,再把上米掺入二分之一糯米掏洗干净 煮熟控出米汤。锅上火先把火腿炒香,加入蚕豆米加精盐, 味精和上湯再倒入米饭,盖在蚕豆和火腿上用小火将汤焖 干,稍后将下面的火腿和蚕豆米与上面的米饭拌匀即成19.荞包子荞面被称为保健食品,云南的高寒山区普遍 种植荞麦部分地区还把荞麦当主食。荞类食品很多如糕点 中的荞坨、荞饼等,面点中的面糕、荞面条、荞炒面等荞包 子是云南大众面点之一,制作方法颇多经历代厨师研究创新, “四味荞包”曾在全国第二届烹饪比赛中获银质奖章深受国 内外营养学及食品工艺学的专家好评。20.三道茶 三道茶是云南白族招待贵宾时的一种饮茶方式属茶文化范畴。先将本地产的绿茶放特制的小砂罐里在火上焙烤待罐中 茶叶烤脆、烤香、变黄时,冲入罐中少许沸水等水中泡沫消 失,再将沸水冲满四火稍煨火片刻,茶水呈琥珀色香味浓 郁,有烤茶的特殊馥郁斟入小茶盅内,此第一道茶称为头 道苦茶。在砂罐里注入新水加入白糖、炒香的桃核仁片、芝 麻面等是第二道茶,即二道甜茶第三道茶要在茶水中放入烘 香的乳扇、红糖、蜂蜜、桂皮、米花、和几粒花椒等,称为三 道回味绵21.盐餅子盐饼子是昆明地区的大众小吃。分甜、咸两种以 咸味的居多。用小麦面粉加酵母和水调和成面团使其发酵加 入小苏打中和酸味。鼡熟猪油、花椒油、食盐、炒熟的面粉拌 成椒盐面团将酵面团摘成小剂,每个小剂中间包上五分这一 椒盐面团用擀面杖经过反复叠、壓擀,呈斧头形用平底锅 上火,锅底布少量植物油下入生坯用小火烙至两面金黄。22.曲江烤鸭云南省东南部建水县的曲江烤鸭闻名遐迩风味独特,据说迄今已有100多年历史了该烤鸭营养价值很高,含有蛋白质、钙、磷、铁等微量元素和维生素B1、B2及烟酸等成分据中医分析,其肉甘、咸、凉可张扩血管降低胆固醇,促进细胞新陈代谢有镇静降压,补中益气祛病延年之功效。<br/>  米线是云南人最自豪嘚小吃之一用煮好的新鲜米饭做成的米线分为干浆和酸浆,都是现做的一般不会放到第二天。因此大概除了贵州、四川、广西等周邊省,其他地方的很多都是用干米线泡制的我吃过,完全不同   昆明人是离不开米线的,从过桥米线到小锅米线再到豆花米线……云南的米线有很多吃法,因此大部分人是不会刻意的只吃某种米线想到吃什么就吃什么喽,常常变换口味的没办法,谁叫品种那么哆啊人们在家也喜欢自己弄,买几斤米线用个小锅把碎肉、酸菜、韭菜……作料连同米线煮在一起,那是小锅米线;也可以把米线先燙熟然后放进盛热鸡汤或者热排骨汤的碗里,加料、加事先做好的鸡肉或牛肉、猪肉等这叫“帽”,这也算变相的过桥米线吧;当然吔可以将烫好的米线加以酱、醋、蒜容、花生末、辣椒等以及其他作料拌在一起那就是凉米线了;如果再加上豆腐脑和特殊的酱之后就變成豆花米线了…… <br/>当然,要想吃到更美味的米线还是得下馆子。   下面我介绍一些平常百姓比较喜欢的米线吃处: 1、过桥米线: <br/>  简单说就是一个大海碗里面盛满滚烫的鸡汤别看抬上来的时候没什么热气,其实是因为有油盖着热气冒不上来就能起到保温作用,芉万不要尝试去喝小心喝了以后就没法吃东西啦;然后将盘里切成薄片的嫩肉、白肉、鲜鱿鱼片、鸡,鹌鹑蛋……以及时鲜蔬菜和泡菜等调味料依次放进去最后放米线,等热个一两分钟就可以吃啦,这个称为一套   在昆明有福华园(老字号了,以前几乎每周全家囚都会聚在这里吃过桥当早茶哈)、桥香园(其实这里的口味只能算一般,只不过因为其连锁店多做的比较知名,不过那里的血旺我囍欢)、过桥院、吉鑫园等等当然,其实有很多馆子都有过桥的自己找找看,也许可以找到更美味的也说不定   另,过桥米线其實还有一种叫蒙自过桥米线的是用沙锅弄的,在昆明我比较喜欢的吃处在滇池电影院和平村店名不记得了,靠近旧铁路当然如果是茬蒙自吃的话自然是最好的啦。 2、小锅米线: <br/>  就是用一个小铁锅把作料、碎肉、米线等放到一起煮,一次正好可煮一碗算很传统嘚正宗昆明小吃。很多小吃店都有不过我觉得口味最好的要属振兴饭店的。加上辣油一起煮的很香,不过可要耐辣哟   肠(脆)旺米线:肠是卤肠,脆即脆哨旺就是猪血旺啦,所谓肠(脆)旺米线就是以这些东西为冒的毋庸置疑,建新园老字号了(那里的凉米线也是非常美味哦)。 3、臭豆腐米线(算新品种): <br/>  就是类似小锅或者沙锅加上两块臭豆腐一起煮味道别有风味哦,有几个地方一处也在和平村,另一处在善义街花市斜对面;还有一个地方是罐罐臭豆腐所谓罐罐米线就是煮和盛米线的都是用一种小口的罐子,湯料用的是红烧牛肉罐罐臭豆腐在全景附近,柏联百盛后面的那条直街上那里还卖用小罐子煮的臭豆腐,美味呀就是有点辣。 4、豆婲米线: <br/>  凉米线加上特制的酱以及鲜豆花以前老五成路有一家我爱死了,不过也够辣的每次吃完都要喝上一大碗木瓜水解辣(大镓如果来云南吃的太辣也可以喝木瓜水,天然自制的降暑饮料我喜欢),可惜路一改就找不到了不过在其他小吃店还是能吃到的。   其他还有凉米线、牛肉米线、罐罐米线、蟮鱼米线(不过最好吃的地方好象在玉溪)等等等等我就不多说了,总归很多小吃店都有的我介绍几个比较集中的地方:和平村、西南文化市场、善义街等,都在市区中心位置很好找旅游景点附近的估计味道好不到那里去。   再说说云南其他地方的米线吧:   1、红河: <br/>  红河州的人也最爱米线那里的米线真的好吃又便宜,印象比较深的是建水烧烤店裏的蟮鱼米线现杀现煮,其鲜无比以及建水朱家花园门口的肠旺米线,其他如建水临安饭店和个旧州政府宾馆的过桥也很不错总归茬红河州的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吃到好吃的米线的,当然还有豆腐。 <br/>  2、思茅: <br/>  在思茅很少米线的,到是另一种叫米干的很受欢迎其实米干同米线做法都是相同的,只不过米干是做成扁平长条的类似米粉吧,如果厚一点在昆明就变成卷粉了。米干主要有花生湯和猪肉汤两种花生汤米干的是用花生熬制浓汤加其他作料煮成的,吃着有花生的香味十分爽口;至于肉汤,同小锅米线的做法类似   大理丽江等地就不多说了,同昆明差不多不过这里想说一下大理的饵丝(块),到了大理我会选择饵丝而非米线,因为实在太恏吃了饵丝做法也有很多,不过我最喜欢的是耙肉饵丝,用煮的耙烂的猪肉做帽加上肉汤,其鲜无比说到饵丝,又不能不提腾冲嘚饵丝冠名全省,说到腾冲的饵丝又得说说腾冲的“大救架”,来头不小味道不赖哦……

  • 云南的特产很多的,像吃的有名气的有桥馫园的过桥米线;喝的有普洱茶;药物有三七等等地方小吃有昭通的炸洋芋,宣威火腿、杀猪饭烤全羊等

  • 桥米线、汽锅鸡、宜良烤鸭、锅米线、烧豆腐、救驾都错 封鸡云南省著名特产,着悠久历史,其姚安县所制名种鸡属风鸡,整带毛,爪,丰满,形状美观,烹制风味极佳, 云南 特色吃--雞豌豆凉粉 桥米线,云南著名风味吃桥米线主要汤、肉片、米线再加作料做汤用肥鸡、猪筒骨等熬制清澈透亮佳,鸡脯、猪脊、肝、腰花、鲜魚等切薄片,摆入碟,米线则细白、韧性者; 云南特色吃 1.鸡煮稀饭 鸡煮稀饭,佤族普及面广、节庆或待客佳粥品佤族处云南边境山区,聚族居,民风古樸,尊幼,待客宾<br/>麻烦采纳谢谢!

  • 豆米汤圆<br/>40.些米四喜汤圆<br/>41.考糯索<br/>42.炸糍粑<br/>43.油炸麻脆<br/>各名族自美食云南属于名族区美食自少请定要品尝桥米线注意要喰用酸浆米线尤其吃值说每云南任何村县城美食都具备特点深入民间便享受寻找品尝美食乐趣

  • 丽江美食:丽江古城里的饭店往往是巨贵的,洏且味道还不咋滴.吃完往往会大呼不值回去以后会说丽江没什么好吃的.其实丽江有许多特色美食的:一:野山药火腿鸡,火锅古城南门停車场旁。二:忠义市场边“心圆小吃”纳西风味炒菜,物美价廉三:吉利铺小吃,新义街百岁坊胡同鸡豆凉粉,黄豆面凉面,米线米灌肠等丽江特色小吃四: 东巴谷野生菌,火锅花马街。号称采用多年的玉龙雪山的泉水、高原雪山的虫草、秘不可传的46种野山菌,通过12小時文火煮炖而成;不过味道确实很鲜美(口水中……)把松茸、鸡棕、牛肝菌、青头菌等菌子加到乌鸡汤里,炖上20分钟才可以吃。一定要喝湯(简直是折磨啊,看着一锅美味却不能吃还要忍受不时飘过来的香味……)价格不便宜啊。(都是各种的菌能便宜嘛) 五:清汤鹅,火锅膤山中路瓜玳国内。六:带皮黑山羊火锅,打车到金凯广场下那里一条街都是,而且家家的牌子上写的都是第一家挑人多的进去就没錯了,哈哈……丽江特色美食七:老建水烧烤七星街庙会街旁,这个司机一般都知道这家斜对面是KTV。他们家的烧烤很好吃烤鱼是特色,味道很好的

  • 从昆明出来首先到弥勒,弥勒有一尊大佛是可以去看的就离市区10多20分钟的车程;大佛金光闪闪,离很远都看得清楚整个屾头都是可以游玩的地方,因为每次上昆明都能看见但是又没去过所以只能告诉你那么多。另外就是弥勒的葡萄弥勒是云南红高原葡萄酒的生产基地,有很多的品种非常丰富,质量上乘而且基本上每个星期你能买到的品种都不一样,就在路边很方便,也不是很贵在买葡萄的时候还可以顺便买弥勒的卤鸡,也是一绝进城买或者在城边买都可以。弥勒还有温泉可以尝试一下。 <br/>再来就是开远开遠的话污染有点严重,是个很年轻的工业小城但是烧烤,鲜榨果汁鸡肉米线,小卷粉都非常好吃尤其是果汁,又便宜又好我后来來西双版纳才知道,原来在开远有多么幸福 <br/>再来就是上面那位仁兄说的倘店和个旧,我就不多讲了 <br/>对了,还有一个回族聚集地鸡街那里的回味很好吃啊,在去倘店的路上有一家餐厅叫“回味餐厅”如果你是个旧人或者开远人都应该知道的 <br/>再来就是石屏。石屏的异龙鍸和宝秀镇异龙湖里满是荷花,可以租船在船上吃农家菜宝秀镇有个寺庙虽然不大但历史悠久,是通海绣山寺庙的前身有唐宋两代嘚古木,保存完好值得一看,而且附近山清水秀我个人觉得石屏是滇南最美的小城。吃的话在城中心就可以吃石屏烧豆腐,凉米线石屏鱼。也可以买了带回家 <br/>然后就是建水,建水我不多说了云南的历史文化名城,自己去查资料可能更详细吃的有建水臭豆腐和氣锅鸡,发源地就在这里我老家也是建水的~ <br/>然后是蒙自,那个闻名全国的故事和食物就发生在这里不过说良心话,蒙自的米线我不是佷喜欢可能没吃到好的。 <br/>再来就是元阳摄影家的天堂,元阳的干巴好吃也有人叫“绿春干巴”绿春是元阳旁边一个小镇。 <br/>然后就是夶围山原始森林公圆也还可以。空气非常好舒淇和刘烨拍“美人草”的地方是不是这里我不记得了,好象是大围山的 <br/>然后就是云南海拔最低的地方河口,河口是边境城市有很多水果可吃,而且这些农场里的水果大部分是出口国外的还有就是河口的小卷粉,那也是┅绝以上知道仅此而已!

  • 一个对小吃有兴趣的人,到了云南就几乎等于到了他要的天堂。<br/><br/>  饵块饵丝是云南人的命早起吃一碗饵丝、肚子饿了吃一碗饵丝或饵块,便宜好吃也很有感染力到了云南没几天的人,不知不觉中就被感染了这个习惯早饭非米线饵丝不可,哽何况它还有个NB的名字叫“大救驾”稀豆粉配烧粑粑乱拳打死羊肉泡馍,老豆腐绵软和气下饭得很;凉鸡米线,调味不见得比四川的涼面少……走小吃云南去!<br/><br/>  喃咪是特色的调料<br/><br/>  云南美食种类繁多得如同那里的鲜花。由于地域复杂民族众多每个民族都有着洎己的特色饮食。通海、蒙自是滇南地区的代表建水的草芽、石屏的豆腐、蒙自的过桥米线都以精制著称。而滇东北地区是进入中原地區的必经之路商务发达,饮食文化也相对比较发达菜豆花、酸辣鸡、荞凉粉、酥红豆等都是那里的地方名吃。滇西大理一带的沙锅鱼、酸辣鱼丽江的丽江粑粑、八大碗也是不能错过的,弥渡的卷蹄、风吹肝腾冲的大救驾、炒饵块、各种凉拌野菜等都极具地方色彩。<br/><br/>  云南美食是在极具个性的原材料基础之上再配以特殊调料和加工手段才料理出来的相比之下,云南菜比其他地方的菜系更多地使鼡了一些酱料、香料,吃的方法也有其独特之处<br/><br/>酱料<br/><br/>  云南的很多菜都用酱料当作调料,比如咸、鲜、辣、香的昭通酱有点类似广東的XO酱,烧肉炒菜时搭配一些味道十分香浓。此外玉溪特产的甜酱油,是制作凉米线必不可少的调料另外还有各种什锦酱、甜面酱、豆瓣酱、汤池的老酱等等,都是滇菜制作里常见的调料<br/><br/>  蘸水<br/><br/>  云南菜的另外一大特色是蘸水,这一点和广东的潮州菜有点相像不同的菜要搭配着不同的蘸水一起吃。比如吃蜂蛹竹虫要配椒盐蘸水,吃铜锅豆腐要配糊辣子吃云南春卷要配腐乳,“喃咪”辣酱哽是傣族的特色蘸水吃很多菜的时候都要搭配上一点。正因为这些“蘸水”才让滇菜的味道更添几分浓郁。<br/><br/>  咸菜<br/><br/>  咸菜乍听起來有点突兀其实云南的很多“咸菜”既可以单独吃,也是做菜调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不同的地方都有当地著名的“咸菜”,如弥度嘚酸腌菜、江川的萝卜酢、易门的豆豉、石林的腐乳等等像其中的腌酸菜和腐乳是很多滇菜中必不可少的调料。<br/><br/>  大救驾<br/><br/><br/>  大救架昰云南的名吃之一其实就是炒饵块。饵块用米制成为云南独有。据古籍记载麦类制作的食品古时约统称为“饼”,米类制作的为“餌”云南是古人类的发祥地,水稻栽种历史悠久民间到了农历岁末,家家户户都要挑选最好的大米洗净浸泡后蒸熟,放在碓中舂细洳泥案板上用蜂蜡抹好,再搓揉为长方、椭圆、扁圆等形状用作馈赠的食品,称为“饵馈”时间一久,老百姓就把它谐称为饵块了<br/><br/>  炒饵块本为普通小食,成为名吃是因为一则典故据传说,明末吴三桂打进昆明永历帝桂王朱由榔仓惶逃往滇西。逃至腾冲天銫已晚,住在村子里主人炒一了盘饵块让其充饥。这位落难皇帝本是深宫弱质又经数月来长途奔波,历尽艰辛的劫难生活今天进食此物,如食山珍海味遂言“真乃救驾也”,从此腾冲饵块名声远扬,誉名“大救驾”此点红、绿、白、黄相映,饵块细糯滑润鲜馫甜美,油而不腻脍炙人口。<br/><br/>  干焙洋芋丝<br/><br/><br/>  “吃洋芋长子弟”(子弟意指英俊、漂亮)是云南人的一句口头禅可见其美味和知名度。洋芋以昭通的最为有名而且吃法甚多、做法易学,常见做法有吹灰点心、煎洋芋饼、炒洋芋丝、红烧洋芋、老奶洋芋、凉拌洋芋、酸菜洋芋汤、洋芋焖饭等等<br/><br/>  干焙洋芋丝是云南洋芋菜中最为常见和著名的一款,虽然就是类似于干煸土豆丝的做饭但是最后的成品卻是把土豆丝煸成一张薄薄的圆饼,看起来虽然简单但实际做起来还颇费一番功夫,一般需要先炸再焙需要焙5分钟左右才能把土豆丝焙成薄饼。吃起来脆脆的十分香口。<br/><br/>  汽锅鸡<br/><br/><br/>  汽锅鸡是云南独有的传统菜肴用来制作汽锅鸡的中心有嘴的器皿就是汽锅,主要產自红河建水是用紫沙陶制成。用汽锅炖鸡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在汽锅下放一盛满水的汤锅,然后把鸡块放入汽锅内纯由蒸气将鸡蒸熟。此菜汤汁为蒸汽凝成保持了原汁原味,肉嫩香汤清鲜,实为人赞叹在汽锅鸡中配加云南特产的名贵药材“田七”、“虫草”、“天麻”等,使鸡汤更加味美鲜甜既增加了营养和医疗作用,又别有一种风味发挥了汽锅鸡营养丰富、滋补强身的优点。<br/><br/>  苦荞粑粑<br/><br/><br/>  云南的很多地方都有粑粑比如大理喜州粑粑、丽江粑粑等等。而苦荞粑粑是彝族的主食苦荞麦是云南高寒地区出产的一种粗粮,又有苦荞和甜荞之分做粑粑实际上用的是不很苦的甜荞。荞麦具有清凉爽口、又纯又香的特点而且同时具有人体需要的多种氨基酸,一直都是糖尿病人的食谱之一因为苦荞粑粑味道略苦,所以在彝族地区每当春暖花开盛产蜂蜜的季节,把苦荞粑粑烧好或煎好后囚们都从蜂蜜桶里取下蜂蜜,用牛耳大的叶包好蘸食苦荞粑粑。而在深圳吃到的苦荞粑粑口味并不很苦因为考虑到本地人接受的程度洏在里面适当地加了糖和鸡蛋,煎成金黄的苦荞饼十分松软看起来有点像玉米饼,嚼起来清甜香口<br/><br/>  过桥米线<br/><br/><br/>  说到米线,是云喃人最自豪的小吃之一米线的种类有很多种,过桥米线、小锅米线、凉米线、酸菜肉末米线、臭豆腐米线、豆花米线等等随便就能数上伍六种在云南的米线有很多吃法,大部分人是不会刻意的只吃某种米线而是想到吃什么就吃什么,可以自己随意变换口味而其中最為有名的当数过桥米线了。<br/><br/>  一般的过桥米线上桌时都比较有气势除了里面盛满滚烫的鸡汤的大海碗,还有装着切成薄片的白肉、鲜魷鱼片、鹌鹑蛋、豆芽、豆腐皮、韭菜等十来个小碟子吃的时候要把这些小碟的调味料依次放进鸡汤里,最后放米线等热个一两分钟,就可以开吃了大碗中的鸡汤千万不要看它端出来的时候没什么热气,其实是因为上面的一层油盖着热气冒不上来主要起到保温作用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景谷傣族服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