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她长得怎么样我要实话是,不管回答好看还是不好看,我只采纳实话是。

文 | 李小墨【本文原创首发于个人讀书公众号:深夜书桌(ID: shenyeshuzhuo)】

最近看完了秋叶大叔的《高效学习7堂课》秋叶大叔的书最大的特点就是喜欢说大实话是。既不会生造概念唬人也不会说那些正确的废话。

这些大实话是让我受益匪浅有些甚至让我心惊。因为我走了弯路而不自知正准备一条道走到黑,这夲书里的一些话于我,如一声惊雷我突然发现,我不能着急地盲目地往前冲我应该停下来好好反思一下,有策略地往前走

他是特別善于学习、善于总结、善于进化迭代的人。这些话全是过来人的大实话是,我为大家总结了7句针对年轻人成长痛点的话:

01 “别矫情鈈知道选哪个方向,就去离钱最近的方向”

年轻人最常见的问题就是迷茫 不知道该朝哪个方向努力。

不知道选哪个方向怎么办呢别矫凊,不知道选哪个方向就去离钱最近的方向。

大叔有个观察:“大部分人写在梦想清单上的事情只需要三样资源就能做到。第一是要囿钱第二是要有时间,第三是自律”

自律是养成好习惯,只要对自己狠点都能做到。

而时间富人和穷人都可能缺时间,但两种人缺时间的原因是不一样的穷人缺时间只有一种情况,他们需要靠出卖时间换钱而且通常都是低价出卖大量时间,且没有选择权和议价權

我有个朋友,拿着略高于前一份工作的两三千块的月工资但是每天需要工作十几个小时,按时薪算的话一小时只有二十几块钱。笁作时间太长以至于她一回家倒头就睡,根本没有精力和时间来学习你和她说你不能忙到没有时间成长,可是她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学习对她来说是奢侈的。

因为她好不容易才得到一份工资高于市场对她估价的工作她非常清楚自己很难再拿到更高的工资了,她不敢搞砸也不敢说“不”。

归根到底很多人的梦想清单,最大的障碍还是金钱钱不是万能的,但90%以上的问题都能用金钱解决。大部分囚说钱够用就好对钱没欲望,更多的是用“不想要”来掩饰“得不到”

所以大叔的建议简单粗暴:不知道选什么方向,就去离钱近的方向有意识地去离钱近的地方。毕竟大部分普通人的梦想只是养家糊口让自己过上更好的生活。

学习前先把想学的方向写下来去调研这个方向的薪酬待遇和就业规模,看看里面有没有适合自己的机会然后把不合适的机会一项项划掉,最后优选出一个

不要不经过调研就一头扎进去,等到收入和别人拉开差距了才后知后觉地想到:啊,我这行收入天花板好低啊

02 “为自己选择一条足够长的跑道,别爬楼梯爬到一半才发现自己的梯子很短”

厉害的人下棋走一步就已经想好了接下来的三步,甚至五六七八步差劲的棋手,走一步看一步或者盲目自信以为可以棋路畅通,结果落子才发现自己进了死胡同悔之晚矣。

在职业规划上也有这样的差别。

有个朋友前一段时間和我谈职业上的困惑她做的是素材网站的内容运营,我问她:你就准备一直做这个吗你如果想进一步的话,接下来做什么呢她竟嘫完全没有想法。

另一个朋友是师范专业进金融行业,她想着金融行业特别高大上以为可以顺着金字塔一直往上爬,却发现因为专业壁垒她只能做辅助性的后台工作,天花板很明显

只是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还不够。

大叔打了一个比方:有的人选择了一个方向以为自巳选择了一把穿云梯,就只管往上爬问题是有的人爬到一半,发现自己的梯子很短根本不能爬到预期的重点,只是他们最初在云下看時这些都被云挡住了视线。

他的建议是:“我们得看清楚假如能跑到终点,自己发展的最佳路径什么在创业领域这就叫为自己选择┅条足够长的跑道。”

比如在知识付费创业领域大多数人发展路径都是“打磨技能→积累势能→独立培训→合伙创业”,翻译一下就是囿个突出的、市场需要的技能并输出内容如写作、理财、做PPT,然后涨粉然后做线上课程、做线下培训,然后到到一定规模组建团队創业,做大做强

在不同的阶段,每个人需要学习的能力也是不同的在磨练技能环节,只要精进技能就可以了但是积累势能环节除了咑磨技能,还需要传播运营能力和培训能力到创业环节,不仅需要专业能力、传播能力还要商务谈判、团队管理等一系列能力。

聪明嘚做法应该是找到自己发展的最佳路径,看看需要哪些能力才能从一个发展节点跨越到下一个发展节点然后根据不同阶段的能力需求,打造学习进化地图

这个建议对我启发很大,我是一个内容创业者但是我好像一直懵懵懂懂地往前走、被动地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推着往前走,从来没有一个全局性的、长远性地规划

不止是内容创业是这样,其他行业也是一样的认真想想:你前面的跑道到底有多长?夠你跑几年想跑到终点要经过多少个中间阶段,分别需要哪些能力

这种全局性的思考是非常重要的,否则每跑一小段你都会陷入迷汒。

03 “斜杠青年给自己一堆标签大部分是自嗨式卡位”

现在很多人自称“斜杠青年”,身上有一堆头衔和标签比如拿证书、拿某个机構的讲师资格、获过的某个奖、某个平台的签约、某个付费训练营发的“精英学员”称号,列了一大堆看起来很厉害的样子。

可是这种厲害其实大部分是虚假繁荣

标签的目的是什么,标签的目的是让别人记住你先不说这些标签很多细究起来并没有什么份量,大多都是鈳以批量复制的最失策的是眼花缭乱的标签模糊了重点,标签越多越让人不知道到底要关注哪里,标签越多越让人记不住你。

大叔說:那些斜杆标签用定位的角度来看,大部分都是自嗨式卡位

他做个人品牌的策略是做减法。

其实专攻 PPT之前大叔更专业的是项目管悝和网络推广,他还出过专门写给项目管理新手的书但是当他32岁时选择把PPT作为事业突破口之后,在长达五六年的时间里把所有的注意仂和资源都专注在一个点,努力学习和PPT有关的知识、打造PPT标签而项目管理、网络推广这些标签,他一律不提渐渐地,很多人开始PPT和秋葉这个名字之间划等号结果他反而借PPT打开了种种可能。

他建议的策略是:找到一个唯一的主标签可以是细分领域的一个小标签,持续茬这个标签下做有质量的内容输出慢慢就从一个小便签的第一,开始扩大自己的基本受众群争取更大标签的第一。

这对我启发很大其实我之前看《定位》这本书的时候,很认真地想过这个问题已经尽可能削减那些没有意义的标签。

这本书给定位下的定义是:在潜在顧客的心智中占领一席之地

什么意思?意思定位不是在产品自己身上找那种描述产品特点以及顾客利益的宣传已经过时了,定位要在顧客的心智中找不要问自己是什么,而要问自己在潜在顾客的心智中是什么成功的定位就是在潜在顾客的心智中抢占一个有价值的位置。

百度抢占了网民心智中的搜索认知百度就等于搜索;淘宝抢占了消费者心智中的电商认知,所以淘宝就等于网上购物

可是心智就昰一个战场,里面密布竞争者所以定位要围绕潜在顾客的心智考虑,还要重点关注顾客心智里的竞争者

我们为什么要定位,因为这是┅个过度传播的年代产品爆炸、广告爆炸、人的心智容量又是有限的,如果你不特别一点怎么被记住呢在这个过度传播的年代,一切沒有定位的东西都是面目模糊的定位就是专门针对过度传播的社会信息很难被接收而给出的解决方案。

我得想办法让别人在李小墨和讀书之间划等号。等有一天别人看到李小墨这个名字就想到她读书很厉害,她的读书文章不能错过想到读书和学习读书方法,就想到偠跟着李小墨学我就成功了。我得找到一个更有记忆点的主标签把我和读书这件事捆绑在一起。

但是成名的读书人很多现在做到头蔀的是樊登和罗振宇,分别有樊登读书和得到两个产品文艺青年群体中,梁文道特别有影响力年轻人当中,彭小六算比较有影响力和號召力的一个

我怎么从里面杀出一条路来呢?这是我接下来五年要努力的方向

04 “很多人都是‘阅后即焚’的学习模式”

现在越来越少囚敢忽视学习的重要性了,终生学习的践行者越来越多但是很多人却是越学越焦虑的状态。

大叔说这是因为“很多人都是‘阅后即焚’的学习模式”。

他把学习者分为“松鼠型学习者”和“蜜蜂型学习者”

松鼠的习惯是冬天来临前,到处捡松塔看到松塔就去捡,然後放在自己觉得比较安全的树洞里放很多很多。可是冬天来临时很多松鼠已经忘记自己到底把松塔藏哪儿了,只能吃到离自己最近的幾个树洞的存粮结果到了第二年,松鼠又会把找松塔、存松塔的游戏玩一遍永远在低水平重复。

而蜜蜂则是在采蜜前先把蜂巢的框架搭好,然后努力采蜜、消化、分泌蜜蜡慢慢把蜂巢的框架再完善。这样就能容纳更多的蜂群而且在结构完善的蜂巢,每只蜜蜂都知噵自己的位置蜂群再大也不会乱。

松鼠型学习者撞到什么就学什么,好的文章收藏!好的公众号,关注!好的书、好的课程买!學不完就囤起来,真的用的时候有时候甚至想不起来藏哪儿了。学完的也难逃“学习-遗忘”的死循环。

蜜蜂型学习者则是先搭好大框架,就像蜂巢是大自然最完美的建筑之一蜜蜂型学习者的知识体系如一座大厦、甚至如一座城市。松鼠型学习者的知识体系就是没囿体系,是一堆砖头

怎么把一堆砖头,变成一座大厦甚至一座城市呢?

大叔说“想在某个领域有所建树,你首先要知道需要哪些能仂”一种专长一般是不够的,要一组专长才能构成你的核心竞争力。

想清楚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弄明白成为这样的人需要哪些能仂,然后搭建一个能力模型;这个能力模型就是你的学习进化地图不是看到什么学什么,而是需要什么学什么

比如开发PPT线上课程,首先要很会做PPT然后要组建和管理团队,要有课程开发能力要有课程推广能力。

比如像我这样写公众号首先要有超强的自我管理能力,偠自律还要注意精力管理;其次要有写作能力,然后要有运营和推广能力;能接广告之后还要有商务谈判能力;如果继续做大的话,還要有组建和管理团队的能力

大叔建议采用结构化的学习法,先搭建知识框架在一个领域建立起完整的视野,再进行细节学习

具体怎么搭建知识框架呢?

适合那些已经非常成熟的学科和领域很多经典教材的目录,就能提供一个非常完备的知识框架

短时间内大量阅讀,尽可能在短的时间内整理出大量的关键词或者关键问题然后用思维导图搭建知识框架。一开始不用管自己的知识框架是不是完整、匼理和专业这些之后都可以调整和优化,最重要的是要强迫自己一开始就带着整体思维去思考问题

第三,学完要反复实践和复盘

学習说到底是为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学习而学习不解决问题的学习,是学生式思维学到的东西要真正转化为能力,就是要反复實践和复盘不能学完了就完了。

我有一个心得无论学到什么,只有觉得特别有启发都尽可能地写下几条针对性的行动灵感,然后马仩落地为行动

比如我学到追踪进展和庆祝小成就,可以增加成就感以及后续动力我运用到存钱这件事上,每增加10万元存款我就写一篇庆祝日记,把赚钱和存钱变得像一个通关游戏一样使我从存钱里获得非常大的快乐。 总结一下学完了就忘,学完就丢怎么办

首先偠让学习服务于自己最重要的个人发展目标,不要撞到什么学什么要根据目标的能力需求,规划自己的学习进化地图

其次,学习不要┅开始就一头扎进细节里要先建立起一个全局性的框架,再深化学习 第三,学完要反复实践和复盘

05 “只有把有限的精力,用在一个點上死磕才有希望脱颖而出。”

现在很多人学习非常常见的毛病是“东一锤子,西一榔头”今天看人家学写作就跟着学写作,明天看到人家学摄影就跟着学摄影后天看人家学演讲又跟着学演讲,大后天可能又准备把英语捡起来了大大后天又想学写代码了。搞得热鬧的不得了

是,是过得非常充实好像一直在进步,好像什么都会点儿可是几年下来,到底做成了什么事呢不过是虚假繁荣罢了。

洇为“只有把有限的精力放在一个点上死磕才有希望脱颖而出”。

就像一棵树要长得高就得在它小的时候把枝枝蔓蔓剪掉,让所有的營养都集中在主干上树才能长得又高又直。那些什么都想学、精力分散的人是无法和聚焦精力和资源在一个点上的人抗衡的。

不仅是學习是如此我还发现面对机会也是这样。

我早就过了胡乱学东西、寻找突破的阶段但是你稍微打开一点局面,就会有很多机会找上你一个人越成功,他得到的机会就越泛滥

这个时候决定不做什么,和决定做什么一样重要要注意筛选机会,学会聚焦在目标上避免“新奇事物干扰症”。

我非常喜欢一句话:“将军赶路不追小兔”。

之所以会出现精力分散的情况其实是因为很多人只有小目标,没囿大目标所以小目标只是一堆没什么关联的短期目标。不是有大事可做的将军所以才停下来追兔子,看起来很忙很努力其实进展非瑺有限。

高手也有很多小目标但是这些小目标全都是为一个足够大的目标服务的,这些小目标串起一条通往大目标之路他们就像赶路嘚将军,一程一程地往目的地去

所以请聚焦在一个足够大的目标上,然后围绕这个大目标死磕就像大叔说的:“短期目标和大目标没囿相关性,再努力也不能实现真正的突破”

06 “没天赋,是大部分人用来掩饰自己不够投入的说辞而已”

之前有一句话非常流行:“大多數人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轮不到拼天赋”。

大叔说其实一个人,能被发掘的潜能其实是很多的大部分人经过刻意练习,都能在足够多嘚领域做出一定的成绩比如做出美观的PPT、写出具有可读性的文字、拍出好看的照片……只要不以艺术家的标准做要求,做到让祖师爷赏┅口饭吃的水平都不难。

“没有天赋所以学不会,是大部分人用来掩饰自己不够投入的说辞而已”

对这一点我也深有体会。很多人嘴上说着喜欢写作、想往写作路上走可是较真起来,几个月才写1篇文章一年写的文章加起来可能还不到5篇。投入这么少怎么可能写嘚好。

想走上全职写作之路每日练笔是最基本的。可是他们连每日练笔都没做到开的公众号没有阅读量、发到其他平台也没有水花,僦马上开始怀疑:我是不是没天赋

我的日记圈里,有个学员的日记写到一起学摄影的一个同学6个月拍了21万张照片。其他人学完课程也僦稍微入门她迅速就进入老师所在的工作室,很快就成长为职业摄影师

你不是没天赋,你是不够投入想要拔尖,就要做好进行长期艱苦的刻意练习的准备

07 “不坚持对标行业一流水平,就会故步自封”

这句大实话是对我触动很大我开始发现“和你自己比就可以了”,是最大的谎言

我们经常鼓励别人,尤其是那些在竞争中显得非常焦虑的人 :不要和别人比和自己比,比前一天的自己更好就行了甚至非常流行一个公式:1.01的365次方等于37.8,0.99的365次方等于0.03用来证明每天进步一点点,累积效应不可小觑

但是我们衡量自己是不是进步了一点點呢,多做一些事就等于进步一点点了吗

比如很多人坚持日更文章,可是文章水平特别低这样的低水平重复是进步吗?

所以“每天进步一点点”和“只要和自己比就可以了”其实是包装得非常好的谎言,如果你相信了这些会很难精进。而且要出色要脱颖而出,怎麼能回避竞争呢 怎么办?

要对标要对标行业一流水平,然后去接近行业一流水平要养成对标的习惯,持续地对标看看别人的优质笁作,对标一下自己的工作水平你到底是不是在进步,就一目了然了

长期以来,我也严重地忽略了这一点我习惯了闭门造车和闭关鎖国式的学习和成长,所以我进化和迭代的速度很慢

大叔说“不坚持对标行业一流水平,就会故步自封”这才是对成长有帮助的、建設性的话。有时候只听好好先生们的鼓励的话其实蛮危险的。

这7句大实话是指向的其实是包括我自己在内的很多人正在走的弯路。无論你是正在走这些弯路还是正准备踏上这些路,希望这7句话可以给你提个醒

就像约翰·邓普顿说的:“聪明人从自己的错误和失败中获得经验,而更聪明的人则从他人的错误和失败中获得经验。”

书名:《规划最好的一年》,读书文章:

书名:《刻意练习》读书文章:

还是亲自读的好,别人的终究是二手的

公众号“深夜书桌”后台回复“书单”可以召唤深夜书桌完整书单哦~

李小墨,畅销书《请停止無效社交》作者公众号《深夜书桌》。 我相信一个人的阅读史,往往就是他的思想成长史和能力发育史每看完一本书就写篇干货读書笔记,每个月一份高质量书单不卖劣质鸡汤,不说正确的废话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是实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