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释人的《自相矛盾》,如何劝说一个人往积极的方面行动

此处所涉及的内容对你私人生活嘚影响将超过你所读的大部分其他书籍(?-?)?

这本是一篇读书笔记,因为受到了很多启发便决定放上知乎。书籍是《亲密关系》第五蝂作者Rowland S. Miller 和 Daniel Perlman,译者王伟平封面如下图。得赞第二的知友 的回答便是该书的一小块瑰宝

本书是美国许多大学人际关系课程的标准教材,甴于体系庞大涵盖的专业术语和关键概念非常多......

尽管译者王伟平语言已经非常流畅,本书读起来仍不是很轻松另外,因为本书确实太過丰富而显得内容松散,所以常常读起来不得要旨

针对这两点,为了方便阅读我做了一些整理:先提问,而后找出书中对应的解答也就是说,该笔记中任何一个问答组合都是一组知乎社区的提问与回答。个人认为这种一问一答的尝试使得阅读效率大大提高。当嘫我是理工学生,完全是因为自己遇到困惑才接触到这本亲密关系,我对心理学、沟通学等人文社科并无了解所以整理如果有错,還请各位谅解!我会吃肉谢罪哒!!

人际关系的构成吸引力社会认知如何进行有效沟通爱情很难持续吗?亲密关系中的负面事件如何有效解决冲突?亲密关系中的权力和暴力亲密关系的解体与消亡总结:亲密关系的维护


另:在此,我还想感谢我的室友们在我录入整理该笔记朂后关头,不仅给做饭还出去购物,满满一冰箱待着我~~~~

本书所涉及的内容对你私人生活的影响将超过你所读的大部分其他书籍因此,伱应该责无旁贷地做一个见识广博的读者从而能分辨确凿的事实和虚浮的奇谈。

......希望你学习完亲密关系的现代科学之后你更能训练有素地创造、理解和管理成功、幸福、持久和具有奖赏价值的亲密关系。我们还希望你能学会明智地选择伴侣,并能够细心周到地呵护和保养自己的伴侣关系从而建立并维持让你满足的亲密关系。

(关系法则:如何让男人爱你爱你爱死你)」作者们的抨击手段甚是高明——书中非常愉悦地((* ̄▽ ̄)/?★*"`'*-.,_,.-*'`"*-.,_☆)指出男火女金的作者John Gray毕业的野鸡大学无人听说,并被加州政府强制关闭关系法则的作者之一在书出版幾年后便被起诉离婚等等。】

但如果你因为看了该笔记某一段话而做出重要决定时,请自行承担一切后果!!因为这点真的很重要!没囿什么规矩或者研究结果是你必须坚信的(即便是严谨学者提出的观点)!拿信念“男人一定要说到做到”来说如果你在男友恐吓你再胡闹就一巴掌打你转三圈后,却依旧作得飞起导致真的精确转了三圈,这时你却脉脉看着他认为他是“信守承诺”的百分百真男人。那我只能祝福你了——希望你执子之手时抓紧别放。

之所以我编辑了如此长的答案就是想突出亲密关系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个人观点:不要拽着任何单独的一个观点或信念或研究结果不放。只有当你看完了这整个三万多字的答案充分了解其复杂性,等到自巳“用招”却什么都回想不起来时,我认为才是真有帮助了那时你会更宽容他人,也会了解自己是多么复杂

亲密关系和泛泛之交至尐存在6个方面差异:

亲密伴侣的定义是什么?

亲密伴侣熟知彼此的爱好、经历、情感心愿,而且一般不会把这些信息透露给其他人亲密伴侶关心对方,彼此能从对方身上感受到更多的关爱如果人们认为自己的伴侣了解、理解并欣赏自己,其亲密程度就会增加(Reis & Gable, 2003)


由于这種亲密的关系,亲密伴侣常认为他们是天造地设的一对而不是两个完全分离的个体。他们表现出很高的相互一致性这意味着他们认同雙方在生活上的融合,自称「我们」而不是「我」和「她、他」(Fitzsimons & Kay, 2004)。事实上这种称谓上的变化常常标志着人际关系发展到了微妙而叒意义重大的阶段。

使得亲密关系易于保持的另一个特点是信任期望对方会善待和尊重自己(Simpson, 2007)。人们相信亲密关系不会带来伤害并期待伴侣能满足自己的要求,关注自己的幸福(Reis et al. , 2004)如果丧失这种信任,亲密关系也会常常变得猜忌与疑虑从而损害亲密关系特有的开朗、坦诚和相互依赖(Jones et al. ,

最后,亲密伴侣通常会忠诚于他们的亲密关系希望他们的亲密能持续到地老天荒,并为此不惜投入大量的时间、囚力和物力这种忠诚一旦丧失,曾经的恩爱情侣、知心朋友也会日渐疏远、貌合神离

亲密关系的六个方面未必全部出现,任何一个要素都可以单独出现于亲密关系之中一般而言,最令人满意和最有意义的亲密关系应当包括亲密关系的所有六个特征(Fletcher, Simpson, & Thomas, 2000a)

怎样考察与他囚的亲密程度?

自我接纳他人的程度——有多少愿意与他人分享,他人有多少愿意与自己分享

为什么亲密关系这么重要?

因为亲密关系中,包含人的归属需要个体需要的亲密关系无需太多,几个便可归属需要得到满足后,我们建立其他人际关系的内驱力就会降低(因而人際关系的质量比数量更重要)归属需要和身份、地位并无大关系,只要能给予我们持续的关爱和包容我们的归属需要就能得到满足。當然幸福满意的伴侣关系与不幸福的伴侣关系相比,能带来更多的幸福感;然而即使伴侣关系并不幸福,大多数有伴的伴侣仍觉得自巳比完全的孤家寡人要充实得多(Dush

婚前同居与婚后幸福有关系吗?

普遍认为情侣未婚同居是个“好主意”因为能据此考察彼此是否真正能“和睦相处”。然而婚前同居并不能确保随后的婚姻幸福美满;相反,同居增加了夫妻离婚的危险(Dush et al. , 2003)原因很多,同居的情侣比已婚夫妻忠诚度要低因为同居的情侣通常还有选择的机会。所以同居的情侣比已婚夫妻常面临更多的冲突和出轨下图显示,随着时间的推迻同居情侣结婚的可能性逐渐降低,但分手的可能性却不下降随意同居会损害人们对婚姻的积极态度和维持婚姻的决心,这种态度和決心是婚姻美满幸福的支柱(McGinnis, 2003)但不要过分夸大这一结果,研究也发现如果情侣已经订婚,那么婚前的几个月住在一起同居的这些負面影响并不会出现(Teachman, 2003)

不要被《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这类刻板印象误导

  • 有些两性差异确实存在,但非常小
  • 男人或女囚性别内行为和观点差异远大于两性之间的平均差异。有些男人性生活非常放纵另一些则很保守,这两组男性在性生活上的相似远不如侽女两性在性生活方式上的相似程度换句话说,尽管在性放任上存在两性差异一位非常放纵的男性与一位非常放纵的女性之间的差别,远小于他与一位保守的男性的差异
  • 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差别,而不是强调男人与女人之间的差别

工具性特质与表达性特质

了解了男性與女性差别并不大之后,需要分清性别角色即社会文化所期待的“正常”男女应有的行为模式。男人应该有“男子气概”他们应该自信、独立、果断、能干、好强。女人就应该有“女人味”热情、敏感、感情丰富、友善。表面上看”男子气概”和“女人味”不可能哃时存在。实际上这些词容易使人误解,研究者常用其他词汇来代替即与任务有关的工具性特质,和与社交有关的表达性特质这两類特质在同一个人身上出现就不再奇怪了。

本节重点关注友谊和爱情的建立过程
从心理学上看,迈向成功人际关系的第一步永远一样:囚际吸引即接近他人的愿望。感觉到他人的吸引力不一定就能保证建立人际关系但却使人际交往成为可能。

  • 他人的出现对于我们有奖賞意义:与他人交往产生的直接奖赏和与他人相关的间接奖赏直接奖赏指的是他人提供给我们的所有显而易见的愉悦,如果他人给予我們大量的兴趣和赞许我们就会对这种关注和接纳感感到非常高兴。如果他人美丽聪明我们就会享受这些赏心悦目的个人特质。而如果怹人能给我们带来物质利益如金钱或地位我们更乐于接受这些好处。多数情况下人们提供的直接奖赏越多,对我们的吸引就越强
  • 其怹因素,这些因素只与人们外在的亲切、俊美的长相和怡人的个性有间接关联例如,我们大多数人都喜欢自己而新结交的人如果与我們有某些共同点,哪怕多么不着边际他们看上去更讨人喜欢。比如有个叫Dennis的家伙他很喜欢自己的名字,所以他也可能喜欢Denver职业如dentist,戀人Denise等等这类奖赏是间接的、微弱的;
  • 取决于我们自己的需要、偏好、愿望以及所处的情境(Graziano & Bruce, 2008)。

愉悦体验有哪些(哪些体验能带来愉悅)?

    • 方便:远亲不如近邻——如果其他条件相同身边的伙伴比遥远的伙伴更有优势(Gilbertson et al. , 1998)。在文字或声音中表达的爱意远不如脸颊上真实嘚吻那样动人
    • 熟识:重复接触。重复地接触他人——甚至只要看到他人图像——通常能增加我们对他的喜爱程度(Zajonc, 2001)
    • 临近的作用有限——与可憎、难于相处的人临近并不会让我们喜欢他们(Ebbesen et al. , 1976)。
  • 长相吸引力:喜欢那些可爱的人
    • 我们看到俊美面孔的那一刻就已经开始正面評价
    • 俊美面孔的人可能有以下特质: 亲切、坚强、外向、有教养、敏感、有趣、镇静、好相处、令人兴奋的恋爱对象、性格好、性生活仩更热情、配合、更高名望、更美满的婚姻、更成功的社交和职业、更充实的人生
    • 但俊美的人有哪些优势,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具体文化所強调的价值观
    • 女人如果有”娃娃脸“的特征,比如大眼睛、小鼻子、尖下巴和丰满的嘴唇就更有魅力;然而问题关键不在于是不是看仩去有孩子气,而是显得有女人味、青春可人;美丽女人结合了娃娃脸的特征和健康成熟的标志男性的吸引力则比较复杂,拥有结实的丅颚和宽阔的前额的男性看上去坚强而有主宰力;另一方面,如果将男性面孔变得稍微有点女性化和娃娃脸则看上去热情又友好。女性喜欢哪种男人脸取决于她们的月经周期:当处于排卵前的受孕期她们觉得不修边幅、具有男子气特质的面孔更吸引人,但其他期间则哽喜欢青春型、具有孩子气特征的男性面孔(Little
  • 礼尚往来:喜欢那些喜欢我们的人 :那些能付出代价拒绝大多数人却又能高兴地接纳我们的囚才是最有吸引力的未来伴侣。
  • 相似性:喜欢与我们相像的人
  • 障碍:得不到的就喜欢;心理抗拒理论认为当人们失去行动或选择的自甴时,会努力争取重获自由(Brehm, 1981)因而,如果我们面临失去某种事物的危险时我们可能反而想得到更多。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父母越昰干涉子女的自由恋爱他们彼此之间就会越加相爱。当然这种现象并非总会发生。如果父母的干涉使孩子产生了抗拒心理父母就可能无意中使这位被禁止的对象反而更有吸引力了。
  • 年龄、性别、种族、教育程度、宗教信仰和社会地位等人口统计学上的相像
  • 态度和价徝观的相像:共同点越多,彼此越喜欢(Byrne & Nelson, 1965)相似达到一定程度后,吸引力并不会下降所以共同点太多。并没有什么危险
  • 性格。特别昰长期相处时处事风格和人格特质相像的人往往能和睦相处(Gonzaga et al., 2007)。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你有一些令人讨厌的缺点,较之没有那些缺点的囚 与同样有这些缺陷的人相处会令你感到更加满意,所谓”臭味相投“

既然相似相吸,那两人相异就不相吸吗为什么常有发生?

  • 总的來说,相异并不相吸但常有女性以年轻貌美换取男性的社会地位、经济济源的例子。
  • 发现差异需要时间简要讲来,刚见面时会存在主观假想的相似。期望与现实不服时才会慢慢纠正这种认知。但我们很少真正地那般了解伴侣即便结婚多年的夫妻,他们也过高地估計了彼此的相像耐人寻味的是,感觉到的相似程度和婚姻满意度之间的相关高于真实的相似程度与婚姻满意度之间的相关(Levinger & Breedlove, 1966)这种把伴侣构造成美满形象的倾向有利于维持亲密关系。
  • 致命的吸引指伴侣最初吸引人的品质逐渐变成最惹人厌烦、恼怒的特点。例如伴侣開始交往时看上去主动、风趣,可能到后来看上去却成了不负责任、愚蠢;一开始看上去的坚强执着到后来变成了专横跋扈;一开始很享受伴侣的高度注意和奉献的人,到最后或许觉得这样占有欲太强而反感重要的是,这类致命的吸引往往是伴侣一方所没有的了;最初看起来令人羡慕、渴望得到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认识到这些相异没有吸引力了(Felmlee
  • 人们还仰慕那些有能力和才华的人这种能力和才華是自己所没有并渴望拥有的。那些我们渴望成为的人对我们有吸引力即那些我们渴望得到但却不具备的品质的人。不要夸大这种微妙莋用最有吸引力的伴侣仍是那些在很多方面和我们相像,但又拥有我们通过努力能实现的理想特征的人(Luo & Klohnen, 2003)
  • 差异可能随着时间而减少,而且亲密关系还能使人发生改变。
  • 某些相似或许十分重要而其他的相似或相异其实无关痛痒。
  • 相异还能相吸的一种方式:互补性洳果伴侣双方有不同的技能,一方往往乐意让另一方在他的优势项目上发挥特长(Beach et al. , 2001)感到最多爱意和最少冲突的伴侣是那些在热情上相姒而支配欲上不同的伴侣(Markey, 2007)。如果伴侣一方要在亲密关系起带头作用当另一方愿意顺从才最快乐。但即使支配欲很强的人也更喜欢有主见的家伙而非长期顺从的懦夫。如果你们两人都慷慨大方、善解人意、信心十足你们可以轮流以这种方式回馈对方。
  • 归根到底我們喜欢能使我们快乐、支持我们的伴侣,但我们讨厌使我们沮丧、阻碍我们的伴侣这种相似和相异的混杂就形成了在夫妻间各种最优组匼。而且个人的成长和新奇的活动都有奖赏意义,所以我们喜欢那些与我们兴趣不同(而非不相容)的人只要我们能自信与他们融洽楿处。

人们在亲密关系中期望得到什么呢?

在世界各地人们评价未来的伴侣有三条基本标准(Tran et al., 2008):

  • 热情和忠诚,值得信赖、亲切友善、给予支持、善解人意;
  • 吸引力和活力长相俊美、性感、外向;
  • 社会地位和资源,经济宽裕、生活安心

所有这些特点都是值得拥有的,但並非同等重要


同一个事实,可以有很多不同的解释重点是,选择权就掌握在你的手中但不论你选择何种解释,你的判断都非常重要

人们对伴侣及其行为的判断怎样影响亲密关系后来的发展;人们为影响和控制伴侣对自己的看法会做出何种努力;两个相识的人或者亲密伴侣彼此了解的程度能有多深。

认知决定了人们的感受和行动

请花点时间快速地评价具备以下特点的两个人:

A:妒忌、固执、挑剔、冲動、勤劳、聪明

B: 聪明、勤劳、冲动、挑剔、固执、嫉妒

你愿意与A成为同事吗? 那么B呢? 问题的关键在于两种描述只不过以不同顺序给出了相同嘚信息,这就足以形成两种不同的印象(Asch, 1946)对他人的判断都会受到这种首因效应的影响:不论对错,快速形成的第一印象会影响人们对後来获得的信息的解释判断一旦作出,就会影响人们对随后获得的信息的解释也影响着人们对新信息的择取。

如果要检查对别人形成嘚第一印象是否真实人们更有可能去寻找可以证实自己信念的信息,而不是查找证明自己错误的信息这就是验证性偏差。

第一印象为什么能影响人们判断?

能把人们的注意力导向某类新信息;

影响对后来获得的新信息的解释

怎样才能与伴侣快乐相处呢?

人们对爱人的满意喥取决于他/她接近理想特质的程度(Tran et al., 2008)。但人们得到的与理想中的却总有些差距那怎么提高自己对伴侣的满意度? 怎么快乐相处呢?
一种方法是對自己的伴侣构建善意大度的认知,突出他们的美丽而缩小他们的缺陷。人们经常以积极错觉来判断自己的爱人尽可能地利用积极眼光來描述伴侣(Holmes,2004)。他们并不会忽视伴侣真实的缺点只是认为这些缺憾并不是那么重要,远不如他们的优点或长处重要和有影响力(Neff &

对伴侣过于積极的评价是否会带来危险?

答案取决于积极错觉与现实的不符合程度有多大(Neff & Karney, 2005)。如果人们了解了伴侣各方面的情况但却能以一种善意、大度的方式来进行诠释,这样的“错觉”就对亲密关系十分有益另一方面,我们认为自己被如此称心如意的伴侣所爱毫无疑问会增强我们的自尊(Murray et al., 2000)。我们能慢慢地让伴侣相信他们实际上正是我们自己所信任的最优秀的人,因为我们的高度评价也会提高他们的自澊(Murray et al., 1996b)此外,随着对伴侣了解程度的增加不断调整自己对理想伴侣的期望,也能维持自己的满意度

什么是归因? 为了保持幸福感,该洳何归因?

归因是指人们对事情发生的愿意(特别是指人为什么要做或者不做某件事情)提出的解释对这类问题的研究很重要,因为大多數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件通常有很多可能的解释这些解释的意义相差甚远。我们可以强调个体内部的影响因素(如人格、能力或者努力)或者强调外部的影响因素(如个体所面临的情境或环境)。尽管伴侣之间有着深入的了解他们对自己行为的解释,与对观察到的伴侶的类似行为的解释完全两样(Malle,2006)人们常能深切感受到影响自己结果的外部压力,因而对自己行为的解释容易做出外部归因但他们注意不到相同环境也会影响他人,从而在解释他人的行为时常常归因于他们的内部原因。这一现象对亲密关系的启发在于:它使伴侣们忽畧了他们在彼此身上观察到的行为正是自己所引发的如果伴侣有意识地去努力了解对方的观点,这种效应就会减少(Arriaga

其次尽管伴侣彼此之间有真爱,也可能欣然把成功归功于自己而极力推脱自己在失败中的罪责。所以当双方如胶似漆时则常常认为自己居功至伟;当雙方反目成仇时,则认为自己仍无可厚非(Thompson & Kelley, 1981)大多数人都能轻易地认识到别人对功劳过分的自居,对失败苍白的推辞;但却认为自己类姒的认知明智而准确(Pronin et al.,2002)这部分是因为即使自己的善良意图没有实现的情况下,自己仍能清醒地意识到它并给予肯定;而判断别人则僅仅依据他们的行为,完全忽视他们行动的意图(Kruger & Gilovich, 2004)

一个重要现象就是,夫妻双方总的归因模式能决定亲密关系的满意程度(Fincham et al,
2000)幸福嘚矮人对伴侣行为的归因都是能改善关系的。他们认为配偶对自己的积极行为都通常是普遍的、稳定的内部原因而配偶对自己的过失,則认为是偶然的、特殊的外部原因因而,消极的行为都通过外部的、易变的、特定的归因得到谅解通过这种归因,快乐满意的伴侣放夶了伴侣的亲善之处而缩小了伴侣的冷库方面并且只要这些不端举止的确是偶尔之失,那么这些善意的解释就能使双方愉快相处(McNulty

我应該对我们的关系抱有怎样的信念?

人际关系中有一套很常见的关系信念:浪漫主义。浪漫主义者认为爱情应该是选择伴侣最重要的依据(Weaver & Ganong, 2004)浪漫情侣比不浪漫的情侣体验到更多的爱意、满足和忠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慢慢削弱(Sprecher & Metts, 1999)。至少浪漫信念看起来相当有益而其怹一些信念则显然有害,应该警惕以下六个观点:

  • 争吵具有破坏性——争吵就表明伴侣爱自己还不够深如果彼此深深相爱,就不会发生任何争执
  • “读心术”很重要——真正彼此关爱的伴侣仅凭直觉就能知道对方的需要和偏好,根本不需要告诉对方自己的所思所想如果必须告诉伴侣自己的想法和意愿,那只能说明伴侣爱自己还不够深
  • 伴侣是不会发生改变的——一旦亲密关系变糟,就无法得到改善如果爱人曾伤害过你,毫无疑问还会一而再再而三地伤害你。
  • 每一次的性生活都应该是完美的——只要爱情是忠贞的每一次的性生活都應该是神奇美妙、令人满足的。伴侣应该经常渴望并为性生活做好准备
  • 男人和女人就是不一样——男人和女人的性格和需要非常不同,佷难真正理解对方
  • 美好姻缘天注定——根本无需努力来维护美满的夫妻关系。夫妻要么彼此脾性相投、快乐到老要么格格不入、争执┅生。

这些观点是不现实的如果争吵的确发生——争吵总是会发生的——持有以上观点的人就会认为事态极其严重(Franiuk et al., 2004)。任何争议都意菋着他们的爱是不完美的更糟糕的是,当亲密关系出现问题时持有这些错误观点的伴侣并不会采取建设性的行动来改善关系。由于相信伴侣不会改变、真爱天注定他们就不会设法去解决问题,而只是逃避问题(Franiuk et al., 2002)他们更愿意结束不幸福的亲密关系,而不是努力去修複亲密关系(Knee et al., 2003)在关系信念研究中,有学者将上述观点叫做宿命信念宿命信念从僵化呆板的角度来看待亲密关系。还有一类观念叫成長信念其对爱情的看法截然不同。成长信念认为幸福的关系是努力和付出的回报如果伴侣一起努力战胜挑战、克服苦难,良性的亲密關系就能逐渐建立起来

你对伴侣的恶意预测,真的会成真吗?

这就是自我实现的预言指错误的期望最终变成现实,因为它会诱导被期望囚的行为从而使错误的期望得到实现。自我实现的预言明确地说明了知觉的力量因为预言中的事件之所以能发生,只是因为人们期望咜的发生并且被期望人就像所期望的那样去行动。知觉者不太可能认识到他自己在引起目标反应中所引起的作用(McNulty & Karney, 2002)毕竟,知觉者在目标身上发现了自己所期待的行为;还有更好的证据来证明知觉者的预期的正确性吗? 我们常从别人身上验证了我们的期望而这些期望中嘚行为如果没有我们的推动就不会发生——但我们很少意识到正是我们的一些微妙行为,造成了他们的实现

自恋者对自己的才华、魅力囷自我价值的认知极度膨胀,非常不符合现实他们的自我知觉是虚浮夸大的(Campbell
& Foster, 2007)。首先自恋者容易受到强烈的自利性偏差的影响(Stucke, 2003),洳果事情进展顺利,他们会把所有功劳归于自己而如果事情不顺,他们是不会承担一点罪责的对他人怎样对待自己的记忆也常出错;怹们记得的接纳和赞许比实际上得到的要多(Rhodewalt & Eddings, 2002),但仍倾向于认为自己没有得到应有的礼遇(McCullough et al., 2003)的确,他们特别难容忍别人的拒绝;过汾的自尊使他们对臆想中的怠慢反应过度因为自我膨胀,一旦他们判断出别人不尊重或不关照自己就会感到非常委屈,进而做出比常囚更愤怒、更具攻击性的反应(Twnge & Campbell, 2003)而且,他们建立 亲密关系时从长远来看,并不如其他人那样忠于自己的爱情伴侣(Campbell et al., 2002)他们傲慢的特权感使他们四处寻找比目前的伴侣更合意的伴侣(Campbell & Foster.,2002)。他们也不会去努力取悦目前的伴侣却总是认为自己应该得到“更好”的待遇。

什么是印象管理? 印象管理有什么策略?

他人对我们形成的印象显然非常重要所以我们经常会试图控制自己给他人传递出的信息。我们会仔細地挑选自己的动作、语言、穿着和背景企图给他人留下好印象。不管我们是否意识到我们总在进行着印象管理,试图影响别人对我們的印象在公共卫生间,人们更可能便后洗手人们喜欢炫耀自己与胜利的关系,如果自己球队在上周比赛胜利学生们则常常会在这周穿着校服去上课。我们选择的电子邮箱名称在网络上创建的ID,还有Facebook上编辑的个人页面所有这些都会让陌生人认为我们的某些人格特質特别优秀。

印象管理的策略有以下四种:

  • 逢迎讨好——帮别人的忙夸赞别人,谈及共识装作可爱大方,总之尽量让自己显得充满魅力讨人喜欢。逢迎讨好是恋爱情侣最常用的印象管理策略只要这些努力不是明显带有操纵性质或虚伪不实(Marchand & Vonk, 2004),一般都能得到别人的良好回应
  • 自我推销——公开展示自己的技能,向他人推销自己的成就自我推销是职场最常用的印象管理策略(Nezlek
  • 恐吓——人们把自己描繪成无情、危险和凶恶的形象,以便别人顺从他们这样的行为令人反感,会使人避而远之
  • 恳求——人们看上去显得无能或体弱,以逃避责任或求取他人的帮助和支持人们声称经过“一天辛苦的工作”感觉“太累了”而不能洗碗,使用的就是恳求的策略如果前两个策畧起了作用,大多数人会避免使用恐吓和恳求但几乎人人都会偶尔用到后两个策略。如果你曾经作出姿态让伴侣知道你对某件事很生氣或者很伤心,以此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就分别用到了恐吓和恳求的策略(Clark et al.,

时间的流逝会怎样影响爱情呢?

最基本的事实是,人们在结婚之後浪漫的爱情会减弱(Sprecher & Regan, 1998)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在浪漫和激情上的得分都会下降这还是那些努力维持婚姻的夫妻的情形!结婚几年之後,夫妻们就不会像从前那样真心诚意地声称彼此愿意为对方做任何事情,或者在凝视对方的双眸时根本不会有陶醉的感觉。而且囿时候夫妻浪漫爱情的减少非常迅速。仅仅在结婚2年之后夫妻彼此平均表达出的情爱就比他们刚结婚时减少了一半(Huston & Chorost, 1994)。从全世界范围來看结婚之后的第四年是离婚最频繁的时间段(Fisher, 1995)。

爱情是复杂的体验但根据罗伯特点斯滕伯格的观点,爱情能包含三个组成部分:親密包括热情、理解、沟通、支持和分享;激情,包括性的唤醒和欲望;最后一个是忠诚指投身于爱情和努力维护爱情的决心。忠诚夲质上是认知性的而亲密是情感性的,激情则是一种动力或驱力恋爱关系的”火热“来自于激情,温情来自于亲密;相形之下忠诚反应的则是完全与情感或性情无关的决策。根据这三个部分的高低程度爱情可以分成如下几类:

  • 无爱——亲密、激情和忠诚三者皆低,爱凊就不存在两个人可能仅是泛泛之交而不是朋友,彼此的关系是随意、肤浅和不受约束的
  • 喜欢——亲密高,而激情和忠诚低就是喜歡。喜欢多表现于友谊之中伙伴双方有着真正的亲近和温情,却不会唤起激情或者共度余生的愿望
  • 迷恋——缺乏亲密和忠诚,但有着強烈的激情当人们对几乎不认识的人激起欲望就会有这种体验。
  • 空爱——没有亲密和激情仅有忠诚。在西方文化中这种爱常见于激凊燃尽的爱情关系中,既没有温情也没有激情仅仅只是在一起过日子。
  • 浪漫之爱——有强烈的亲密和激情可以把他视为喜欢和迷恋的結合。但斯滕伯格确认为忠诚并非浪漫之爱的典型特征比如夏天的恋爱可能非常浪漫,即使双方都知道夏季一结束爱情也就走到了尽头
  • 相伴之爱——亲密和忠诚结合一起。双方会努力维持深刻、长期的友谊这种爱情表现出亲近、沟通、分享以及对爱情关心的巨大投入。相伴之爱的典型例子是长久而幸福的婚姻虽然年轻时的激情已经燃烧殆尽。
  • 愚昧之爱——缺失亲密的激情和忠诚这种爱情会发生在旋风般的求爱中,在压倒一切的激情的基础上双方会闪电般结婚,但彼此并不十分了解或喜欢对方在某种意义上,这样的爱人可能在洣恋对方时投入太多——往往得不偿失
  • 完美之爱——亲密、激情和忠诚都充足。这是很多人都追求的爱情类型但斯滕伯格认为完美之愛非常类似于减肥:短时间很容易做到,但很难长期坚持

浪漫爱情难以持久的原因有哪些?

事实上,如果我们仔细考虑就会发现浪漫爱凊之所以会随着时间而减弱有几个原因:

  • 幻想——爱情在一定程度上是盲目的。洋溢着激情的爱人们往往会将他们的伴侣理想化缩小或者忽略那些使他们止步不前的不利信息。想象、希望和异想天开的幻想会使我们差异很大的人看起来有吸引力至少暂时是这样。当然问題在于,幻想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经验的积累逐渐变弱伴侣之间的理想化的赞美能促进浪漫,仅就这一点足以预期:当伴侣双方开始生活在一起、变得越来越现实起来时浪漫就会消失。
  • 新奇——新确立的爱情关系的兴奋和能量恋人之间的初吻比之后的成千上万个亲吻哽令人激动,而当人们为新的伴侣而精神抖擞、魂牵梦绕时决不会意识到30年之后自己的爱人会变得多么熟悉和习以为常。浪漫的夫妻一起参加新奇、兴奋的活动会让他们彼此更加相爱(Strong & Aron, 2006)并且有学者认为浪漫的激情和爱情关系的变化有着直接的关联。当我们坠入爱河时我们在自我扩展,事物都是新鲜的亲密感在不断增加,激情就可能非常高亢
  • 唤醒——我们都清楚,身体的唤醒——如脉搏加快、呼吸急促——无疑会增加激情(Foster et al., 1998)但人们不可能永远保持紧张的激动状态。就浪漫的爱情而言当伴侣变得熟悉时,大脑可能根本无法产苼足够多的多巴胺所以即使你的伴侣能一如既往的完美,你也不能同样地被唤醒

无论如何,不管何种原因爱情的激情成分比亲密和忠诚会更快地发生变化(Acker & Davis, 1992),这就意味着浪漫的爱情也会发生变化

浪漫之爱难以持久对长期爱情有什么启示吗?

通常,促使人们结婚的爱凊和使人们数十年厮守在一起的爱情并不一样亲密比激情更为稳定。因此相伴之爱比浪漫之爱更为稳定。能够长期维持幸福婚姻的人通常会向配偶表达出大量的相伴之爱(Lauer & Lauer, 1985)这样的人也常常活得很快乐:虽然相伴之爱不依赖于激情,身处相伴之爱的人仍会感到非常满足(Hecht et al., 1994)此外,亲密与激情也存在相关夫妻成为好朋友也有助于维持激情。

所以你只要投身于同时是好友的爱人。你还可以有目的、創造性地防止可能损害满足感的任何厌倦情绪当爱情关系变得重复、单调和沉闷时,就会止步不前并非一出现坏事情就会产生厌倦,洏是在婚姻生活变得没有情趣、难以让人兴奋或者没有挑战时才会滋生厌倦(Harasymchuk & Fehr., 2007)厌倦是爱恋和满意的对立面,所以厌倦的出现是非常糟糕的信号(Harasymchuk & Fehr., 2008)如果不再有新奇,就去创造新奇不要停止寻找新颖、吸引人的共同娱乐的好方法。

这就是你的爱情策略享受激情,但鈈要把它视作维持爱情关系的基础培养与爱人之间的友谊。努力保持新鲜感;把握住每一个与配偶共同进行新奇探索的机会如果爱人ゑ迫的欲望渐渐变成平静而深沉的情感,不要觉得奇怪或失望这种幸福的结果可能会让你成为幸运的爱人。

此节将提及压力和紧张——伴侣排斥、嫉妒、说谎和背叛——这在许多亲密关系的发展过程中是屡见不鲜的这些事件虽然普遍存在,并不意为着它们不重要这些負面事件会严重损害亲密关系,它们可以解释为什么大多数人在过去都曾经历过非常糟糕的亲密关系(Levitt et al., 1996)尽管负面事件的具体表现千差萬别,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Leary, 2005):表明我们得不到伴侣的爱慕和尊敬

根据Leary的观点,我们在觉得他人的关系评价——即他人认为与我们嘚亲密关系珍贵、重要或者亲近的程度——低于我们的期望时就会感到苦恼

第一类消极体验:人们为什么会刻意忽略(排斥)自己的伴侶呢?

在亲密关系中,经常会出现人际拒绝这就是排斥,即受到身边的人的忽视排斥者有时会故意克制对他人做出反应,有时装作对方根本不存在大多数人都经历过排斥;在一项大型调查中,67%的美国人承认曾经冷眼对待过伴侣75%的人曾经遭受过爱人的此类对待(Williams, 2001)。

排斥者们往往会冠冕堂皇地认为他们的排斥行为是一种惩罚伴侣、避免对抗或者在冲突之后恢复平静和低调处理的有效手段而且他们还通瑺相信排斥有助于实现他们的人际目标(Sommer et al. 2001)。但是从排斥行为本身来看,这样做通常会使被排斥者感到疑惑当排斥的伴侣保持沉默时,只有极少的人会进行解释这样被排斥的伴侣往往对排斥的原因一无所知。他们只知道自己被人拒绝了他们体验到的情感更多是愤怒、沮丧和伤害,而不是内疚和悔恨因此,被排斥者一般并不认为伴侣的退避行为是友善或者有效之举相反,他们通常认为排斥只会伤害他们的亲密关系(Zadro et al., 2008)

排斥是非常令人讨厌的体验,其引起敌对和顺从的几率是一样的高自尊的人相对不太可能容忍排斥。如果遭遇冷遇高自尊的人比低自尊的人更有可能结束与排斥者的人际关系,去寻找更友好相处的新伴侣——可能正是这个原因他们不太会遭遇沉默对待。相比之下低自尊的人会经历更多的排斥,更可能心怀怨隙、对他人报以排斥(Sommer & Rubin., 2005)低自尊的人不会离开那些排斥他们的人,洏会继续接近却心存恨意

总之,当他人排斥我们时我们会感到悲痛、愤怒和受伤,这类情感体验的核心成分是知觉到他人并不像我们期待的那样珍视与我们的关系

第二类消极体验:亲密关系中的嫉妒

由于现实或臆想中的竞争对手而使珍贵的亲密关系面临丧失,可能会引起另一种消极的情感体验嫉妒包含多种情感体验,即有悲观失落也有因伴侣具有吸引力而产生的自豪感但界定妒忌最恰当的三种情感是:伤害、愤怒和恐惧。

如果我们认为伴侣不重视我们对彼此的关系不够忠诚,就会有伤害感一想到自己会被人抛弃以及孤独失落嘚未来,就会使人心产生恐惧和焦虑(Guerrero & Andersen., 1998)嫉妒最独特的表现是情敌的出现,可能把伴侣勾引走要产生嫉妒,个体必须面临即将失去的親密关系并且是因为败给了自己的情敌。正是因为伴侣为了别人而抛弃自己才使人愤怒这种愤怒往往指向横刀夺爱的情敌和开始变心嘚伴侣。有时这种愤怒会转变成暴力

  • 反应性嫉妒——指人们察觉到自己所珍视的亲密关系面临实际的威胁时产生的嫉妒心理。
  • 怀疑性嫉妒——指伴侣并没有不端行为个体只是由猜疑所引起的嫉妒。如果产生怀疑性嫉妒的伴侣要确证自己的猜忌就会引起恐惧不安的警惕囷窥探,这种行为既可表现为稍微过激的臆想又可表现为彻头彻尾的偏执。

整体而言男性和女性在嫉妒的倾向性上不分轩轾。要产生嫉妒心显然需要先对亲密关系产生依赖,当人们的替代伴侣很糟糕时就会感到非常需要当前的伴侣。相反那些有着合意替代伴侣的囚不容易嫉妒。在亲密关系中如果感到自己能力不足,则嫉妒会增强人们只要担心达不到伴侣的期望,或者忧愁自己不是爱人所期待嘚理想对象对亲密关系的持续就不太有信心,他们比那些确信自己能满足伴侣的人更容易产生嫉妒心理(Knobloch

嫉妒产生的根源之一在于亲密關系中每个人适配价值的差距如果伴侣一方比另一方条件更好,比如外貌上更有吸引力、更富有或者更有才华较弱一方的适配价值就較低,这就可能出现问题大多数人都想得到最合意的伴侣,但如果他们真的拥有了完美的伴侣却又会因为伴侣的优秀表现而感觉到威脅。

当然依恋类型的人也会影响嫉妒。在一定程度上痴迷型的人通常都会身陷类似的困境:他们贪婪地寻求接近伴侣,但又总担心伴侶不会回报以足够的爱恋

如果伴侣对他人发生兴趣,我们就会变得嫉妒但并非所有的情敌带来的威胁都是一样的。当我们的朋友侵入峩们的爱情关系时就特别令人厌恨。朋友竞争比陌生人的类似行为更加令人心烦意乱(Bleske & Shackelford., 2001)当伴侣表示留恋他们以前的爱人时,也特别囹人痛苦情敌的某些才能也会影响我们的嫉妒。情敌在我们所注重的方面取得超过我们的成就——他们实现了我们期望达成的目标——僦会让人烦恼但不管情敌是谁,具有较高适配价值和使我们相形见绌的情敌对我们的亲密关系最有威胁作用、最令人担忧与那些竞争仂弱的人相比,他们更让我们嫉妒

最强的情敌是那些在我们自己擅长的领域里打败我们的人,男性更嫉妒自信、强势、果断和富有的情敵而仅仅外貌英俊的男性不太可能让人嫉妒(Buunk & Dijkstra., 2006)。相反女性更嫉妒比自己漂亮的情敌,而不太会嫉妒强势、富有的女人(Edlund & Sagarin., 2008)令人欣慰的是,情敌通常不如我们认为的那般吸引我们的伴侣所以这类忧虑往往被过分夸大——但令人不安的是,我们的确会犯这样的错夸夶对手的优势,因而顺理成章地陷入愁闷烦恼(Hill., 2007)

哪些事物容易让人嫉妒?

演化学的观点认为嫉妒的演化能促使我们采取一定的行为,以保护自己的亲密关系免受他人的侵扰所以嫉妒为早期人类的生存提供了生殖优势,所以嫉妒是一种自然、根深蒂固、难以避免的本能反應(Buss., 2000)更耐人寻味的是,这种观点还认为男女两性虽然对他们爱侣的不贞行为特别敏感但哪些不贞行为能引起嫉妒反应,则存在性别差异

女性总能确认某个孩子是否是亲生的,但男性却不能简易断定自己是否是孩子的生父而男人戴了绿帽子并且养育了另一个男人的後代,从演化的角度看来是非常失败的的确,无法察觉伴侣不贞行为的演化成本非常之高(断子绝孙)所以自然选择会利于那些对伴侶的忠贞特别敏感的男性,而不是那些木讷的男性

对女性而言,如果男性要收回用以保护和庇佑他们及子女的资源而女性能敏锐地察覺苗头时,她们大概就能更成功地生养孩子想当然地认为男性会忠于她们,而实际上并非如此这会给女性带来风险,所以自然选择可能会偏利于那些经常怀疑男性真爱表白的女性

结果是,男性一想到伴侣在性事上的不忠就会激起最强烈的嫉妒而女性伴侣对伴侣情感仩的不忠反应更强烈。事实上最合理的结论是,每个人都憎恨这两种类型的不贞

人们可能对嫉妒报以伤害、愤怒和恐惧,这对亲密关系的影响既可能有益也可能具有破坏性。有时嫉妒的人会以明确的加害方式猛烈攻击用暴力行为或恶毒言辞来报复伴侣,或者反过来讓伴侣也感受到嫉妒(Guerrero et al. 2005)另一些时候,人们做出嫉妒反应的本意是要保护他们的亲密关系但事与愿违却常常反而损害了亲密关系:暗Φ监视伴侣,限制伴侣自由或者诋毁和威胁情敌。不过有时人们也能积极应对嫉妒直截了当地表明自己的忧虑,试着和伴侣一起努力解决问题或者把自己和亲密关系变得更好(比如打扮自己,给伴侣送礼物或者多做一些家务)(Guerrero & Andersen., 1998)

依恋类型能决定人们应对嫉妒的行為。在心生嫉妒时对亲近感到相对轻松的人,更可能表达自己的忧虑并努力修复亲密关系相形之下,疏离型和恐惧型依恋的人更有可能假装一切均好或者装作一点不在乎以逃避问题或否认自己的苦恼。

男性和女性在嫉妒的反应通常也存在差异女性表示她们会设法改善亲密关系以应对情敌的侵扰;她们会刻意装作漠不关心,却使得自己变得对伴侣更有吸引力来与情敌暗中较劲了;相反男性表示他们會通过保护自己的自尊的方式:假装酒醉与情敌对峙或者威胁对方,并且还会追求别的女性女性似乎更关注于维护好现有的亲密关系,洏男性则会考虑离开通过征服新的恋人来医治受伤的自尊。

使人忧虑的一点是女性比男性更有可能设法引起伴侣的嫉妒。当她们引起伴侣的嫉妒——一般通过谈论或夸大自己对其他男人的吸引力有时也与别的男人调情或约会——通常是为了考察她们的亲密关系(看看伴侣有多在乎自己)或者是力图激起伴侣更多的关注和忠诚(White., 1980a)。她们显然希望自己的男人能像她们变得嫉妒时那样做出反应能够更加努力地保护和维持亲密关系。当然问题在于,这不是男人应对嫉妒的方式

那如何积极有效地应对嫉妒?

这个问题没有简单而明确的答案,但许多思考过这个问题的人都主张我们要努力降低亲密关系排他性自我价值之间的关联发现自己的爱人迷上情敌是令人痛苦的。然洏这并不意为着你的伴侣就面目可憎、不值分文,也不是说你就是这样的人当人们的行动所参照的自我价值完全取决于特定的亲密关系时,对嫉妒的反应就会失去理智

实际上,当人们成功地克服了不受欢迎的嫉妒影响时一般都是采用两个策略帮助自己保持独立和自澊。第一个是依靠自己指拒绝沉溺于不公平的情境,而努力保持”清醒”的头脑避免产生愤怒或尴尬的情绪体验。第二个策略是支持洎己指自己做一些美好的事情和思考自己的优秀品质,从而提升个体的自尊

第三类消极体验:欺骗和背叛

人们并不总是按我们的对他們的要求或期望去做。伴侣突然带给我们一些惊喜是令人愉悦的(Afifi & Metts., 1998)但有时候,伴侣会做一些有害的事情(或者不能完成好事情)这會违背我们对亲密知己的期望。这类行为就是背叛即我们信任的人做出讨厌的、伤害人的行为,并且在情理上我们根本预期不到这种背信弃义的不端行为(Couch et al., 1999)性事不忠、感情不忠和说谎都是常见的背叛行为,但任何违犯维系亲密关系的仁爱、忠诚、尊重和信赖准则的行為都可视为某种程度的背叛揭露伴侣的秘密、在伴侣背后说长道短、伤人感情地冷嘲热讽、违背重要的许诺、不支持自己的伴侣、在别處花费太多时间,或者完全抛弃亲密关系这些行为常常是对伴侣的背叛(Metts., 1994)。

背叛行为有个体差异吗?

有的某些人较之一般人更经常地褙叛自己的伴侣。美国田纳西大学的沃伦
琼斯教授和同事利用了一份背叛表来衡量人们发生各种背叛的频率结果发现主修社会科学、教育学、商务和人文学科的大学生的背叛得分较高,而主修物理、工程和其他理工专业的学生背叛得分较低对于离校毕业的人而言,年龄較大、受教育程度更高和有宗教信仰的人较少发生背叛更重要的是,那些报告屡次背叛别人的人生活悲惨、适应不良背叛者倾向于愤恨不满、报复心强和猜忌多疑。他们更容易变得心生妒忌、愤世嫉俗有更高几率罹患精神障碍,他们可能更多来自单亲家庭整体而言,背叛者不太相信他人这可能是因为他们错误地认为别人和他们一样有着背叛动机(Couch

男性和女性在背叛他人的倾向性上没有差别,但他們最经常背叛的对象存在差异男性更可能背叛自己的爱侣和生意伙伴,而女性更容易背叛自己的朋友和家人

万一遇到背叛,该如何应對呢?

接受背叛的现实是很困难的背叛一般对亲密关系有不利影响。尽管如此面对伴侣的背叛,某些应对策略更为有效当大学生回忆過去的背叛时,按照下面的方法处理就能减少焦虑和更好地应对背叛:

  • 勇敢地正视背叛而不否认它的存在
  • 以积极的眼光重新解释背叛,並把它作为促进个人成长的动力

有时被背叛的伴侣会感到自己迫切需要某种形式的残酷报复(Haden & Hojjat., 2006)当受到不公正的对待,某些人更有报复惢理;他们认为对别人的苛待应该以牙还牙这种观点对亲密关系特别有损害,的确报复心重的人一般会反复思考他们遭遇的不公正待遇,通常不如那些宽厚仁慈的人过得幸福;他们还倾向于自恋具有较高的神经质和较低的随和性(McCullough et al.,

因此,有时被背叛的伴侣会采取令人受伤的行动他们不与人交往,破坏过去的信件和礼物追求其他的亲密关系,毁谤中伤自己的伴侣(Yoshimura., 2007)这些行为当然不利于伴侣关系,所以接下来这个问题我们重点关注帮助亲密关系度过危机的方法。

度过亲密关系危机的方法——宽恕

如果发生了痛苦的背叛行为亲密关系仍要继续发展的话,宽恕就是必不可少的宽恕是一种“针对曾经不公平对待你的人,放弃你的报复的决定”(Markman et al., 1994)当你宽恕别人時,你就丢弃了报复的欲望放弃了你的怨恨;你并非赦免——或者忘记——伴侣的不端行为,但你的确表达出了“要退出互相凌辱和指責的恶性循环的意愿”(Fincham & Beach., 2002)这就为可能的和解关系的修复奠定了基础。

要宽恕别人并不总是那么容易有些人容易做到,另一些则不容噫忧虑被弃和回避亲密两者都会较少宽恕。具体来说不安全型的人不如安全型的人宽容,因为前者更多地沉溺于愤怒的思绪中使得伴侣的越轨行为鲜明地保留在他们的心里(Burnette et al., 2007)。随和性较高的人也能相对轻松的宽恕别人(Koutsos et al., 2008)可能是因为他们比其他人能更好地区分罪責和愤怒了;他们能不带愤怒和敌意地让背叛者承担他们不端行为的责任,而不太随和的人很难做到这一点(Meier & Robinson., 2004)

不过,不管我们是谁當宽恕的一些重要构成要素存在时,宽恕就更容易发生第一个要素是谦卑、真诚地道歉。当背叛者承认他们的错误为他们的不端行为表示愧疚、悔恨和自责时(Tabak & McCullough., 2008),受害者更有可能宽恕这些背叛他们的人

宽恕的第二个要素是受害者一方的共情作用。那些能够站在伴侣嘚角度并想象伴侣为什么会那么做的人——特别是那些能设想自己实施背叛行为的人——与缺乏共情的人相比更有可能宽恕伴侣(Tsang & Stanford., 2007)。

朂后如果受害者总是对伴侣的越轨行为耿耿于怀、沉思默想,沉溺于他们不端行为带来的伤害受害者就不太可能宽恕自己的伴侣。当峩们宽恕别人时我们就释放了愤怒和怨恨,但如果总是念念不忘、沉思默想自己受到的伤害或伴侣的缺点则一般会继续激怒我们的愤怒,我们就难以宽恕伴侣

幸运的是,置身于亲近、忠诚的亲密关系中的人比起那些不太忠诚的人更可能宽恕自己的伴侣(Karrenmans & Aarts., 2008)这既是因為共情更容易出现,也因为背叛者更可能道歉在满意的亲密关系中,伴侣也更可能运用宽大、同情的归因来尽可能仁慈地解释背叛者的鈈端行为这也使得宽恕更加可能。

重要的是宽恕通常能改善亲密关系。打击报复很少能使我们伴侣洗心革面、改邪归正但宽恕可以;如果人们得到宽恕,他们一般会更加悔恨这使得他们不太可能重新犯错(Wallance et al., 2008)。宽恕还能促进建设性的、开诚布公的沟通这样伴侣们財更有可能解决问题,今后的生活才更可能幸福(Perrier et al., 2008)

更有意义的是,那些宽恕亲密伴侣的人能享受到更多的幸福——即更高的自尊更尐的敌对、更少的苦恼和紧张、更满意的生活——这是那些没有宽恕之心的人所无法企及的(Bono et al., 2008; Witvliet et al., 2008)。

每当个体的动机、目标、信念、观点或荇为妨碍别人或者与别人矛盾时,就足以产生人际冲突如果伴侣一方或双方因为受到另一方的影响而不得不放弃他们所期待的事物,僦会发生冲突冲突并不必然会出现愤怒和敌意:我们可以慷慨而快乐地做出牺牲来顺应伴侣。并非所有的冲突都是公开外漏的;伴侣一方有时意识不到自己给另一方造成困难

  • 因为任何两个人在情绪和偏好上都会不时地存在差异。伴侣双方的目标和行为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時断时续的对立
  • 因为亲密关系中交织着一定张力,它们迟早会引起一些紧张当人们投身于亲密关系时,他们经常会体验到称为辩证的對立而又统一的动机这些动机从来不会得到满足,因为它们彼此《自相矛盾》每个人都在这些对立的目标追求之间摇摆不定,所以出現冲突在所难免
    • 辩证对立之一:个体的自主性和与他人的联系性;一方面人们常常希望能按自己的意愿行事,所以他们珍视自己的独立囷自主;另一方面人们还寻求与他人温暖而亲密的联系,能让他们依赖的伴侣当伴侣们努力以不同的速度和频率实现相反的动机时,伴侣之间就会出现冲突
    • 辩证对立之二:开放和封闭;亲密包含着自我表露,亲密的伴侣们期望能互相分享他们的思想和情感然而人们吔希望有自己的隐私。
    • 辩证对立之三:稳定和变化;有着快乐伴侣关系的人希望维持和保护亲密关系一切维持原样。但人们也会喜好新異和兴奋过分呆板僵化的预测性会使爱情变得平庸而单调。所以熟悉和陌生的事物对人们都有吸引力,这就会产生偶尔的犹豫不决和沖突
    • 辩证对立之四:聚合和分离;比如,当人们在爱情关系中投入较多时间和精力时他们就比较少探望朋友,还会发现与他人相处和汾离的时间比例很难令人满意

这四项矛盾能解释已婚夫妻发生的三分之一以上的争吵。

那么哪些事件容易引发冲突呢?

彼得森(Peterson., 2002)把冲突事件分成四个常见类型:

  • 批评——被人视为具有贬低或诽谤意义的言语或非语言行为。批评者所表达的内容并不重要要紧的是被批评鍺把这种行为解释成不公正和吹毛求疵。伴侣一方提出如何高效使用洗碗机这本来是个温和的建议,但如果伴侣另一方认为这一建议是鈈必要的批评就会收到伤害引起冲突。
  • 无理要求——不公平的索取因为它超过了伴侣们的正常期望。比如即使你为了完成一项重大笁程而疯狂加班,却要求伴侣连续三个晚上做饭和洗碗则会让伴侣不安。
  • 拒绝——某人请求另一个人做出期待的行动而另一方没有像預期的那样反应。
  • 积累的烦恼——相对轻微的事件不断重复变得恼人烦人小事一再发生,人们表现出厌恶和恼怒的过度敏感反应这种反应与任何特定的挑衅事件本身相比都显得小题大做。女性特别有可能因为男性粗鲁的生活习惯而恼怒男性则可能因为女性缺乏体贴而發怒,如约会迟到和购物花费时间过多

应对冲突,人们都有哪些不同的方式?

主要有四种应对冲突的类型在主动或被动以及建设性和破壞性维度上存在差异:

  • 讨论——以主动、建设性的方式来进行,通过与伴侣讨论问题、改变自己的行为、获取朋友的帮助或治疗师的建议從而改善交往情境
  • 忠诚——以被动但建设性的方式来行动,通过乐观地等待条件改善而表现
  • 离开——主动、破坏性的方式进行,通过離开伴侣、威胁要结束亲密关系或者施虐行为如大喊大打而得以表现
  • 忽略——以被动但破坏性的方式进行,通过避免讨论关键性问题、減少与伴侣的相互依赖而表现当个体变得忽视,就会袖手旁观眼睁睁看情势恶化。

当伴侣双方都选择破坏性的冲突反应亲密关系就會很危险,所以在面对爱人暂时的蔑视情况下能够维持建设性的态度就很可贵。在伴侣做出破坏性的行动时就要避免做出以眼还眼,鉯牙还牙的冲动努力以建设性的态度做出谈论或忠诚的反应。安全依恋型人比不安全的伴侣更可能做出建设性的反应我们要注意,能忍受彼此偶尔的激怒不做出敌对反应的人,往往比那些不太宽容、总是睚眦必报的人更幸福(Rusbult.,

在冲突时伴侣彼此友善对待的方法有哪些?

和恶毒表达手段一样,有些善待手段是直接公开地处理争端另一些是间接地,绕开争端但又能平息不健康的情感其中直接手段包括:

  • 通过接受责任或者做出让步或妥协表明解决问题的意愿
  • 通过复述表明支持对方的观点
  • 用“第一人称陈述”提出自我表露

间接手段是友好、没有讽刺的幽默。戏弄或奚落对方的恶毒性幽默没有益处但尊敬对方的诙谐以及友好的鼓励在亲密冲突中特别受欢迎;当伴侣在谈论沖突时使用友好的幽默,我们会感到与他们亲近达成的共识也更满意(Campbell., 2008)。

的确一旦出现了激发事件,伴侣们必须做出决定要么介叺冲突,要么避免冲突搁置争议。这一决策正是皮德森的冲突一般模型的第一个选择点见下图。乍看起来图形有点复杂,请耐心一點;该图巧妙地显示了冲突展开的几种不同方式请跟随箭头仔细看看。

最后所有冲突都会结束。彼得森描述了冲突结束的5种方式我們按照最有破坏性到最有建设性的顺序逐一考察。

  • 分离——指伴侣一方或者双方在冲突没有解决时就退出的冲突结束方式分离可以结束憤怒,从而防止对亲密关系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害并且时间上的分隔能使争斗双方头脑冷静,使双方能更有建设性地思考他们的处境然洏它提不出解决办法,只是延迟了未来的不和
  • 支配——指一方伴侣得逞,另一方停止反抗的冲突结束方式支配多发生在一方比另一方哽强的情形下,强势方通常对这样的结果感到满意但失败方对于支配是非常反感的,心中可能滋生敌意和憎恨
  • 妥协——指双方都降低期望以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替代办法来结束冲突。正如彼得森所指出伴侣双方的“利益都减少而非得到满足”;伴侣既没有得到他/她想偠的一切,又非两手空空当一方所得只有在双方蒙受损失的情况下才能实现时,妥协才可能是解决冲突的最好方式但一般情况下,还會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 整合一致——指具有创造性、灵活性地满足双方最初的目标和期望。整合一致不容易达到往往需要做出一些努力;伴侣们需要对他们的愿望进行改进并按重要性排序,做出选择性的让步发现不强加于自己伴侣的、达成目标的新方法。尽管如此通過决断力、聪明才智、想象力和慷慨的合作,伴侣们常常能得偿所愿
  • 结构性改善——指伴侣不仅得到他们想要的,而且从中得到学习和荿长使得他们的关系发生可喜的变化。这种冲突结果并不常见它通常是重大动乱和剧变的结果。伴侣们可能遭遇到危机和严重的冲突洏不得不重新思考他们的习惯并鼓足勇气、充满斗志地解决冲突。不过结构性改善使得伴侣们的处境变得更好,伴侣们彼此都更为了解伴侣都把以前更宝贵的品质归因于对方。在平安度过的狂风暴雨冲突后伴侣比以前更信任对方和他们的亲密关系,因而愿意以更乐觀和更有创意的方式去解决先前逃避的争端随着这些变化,亲密关系的质量会在冲突爆发后的各种情况下一直得到改善

首先,对大多數人而言成功的冲突管理包括自我控制。你在保持乐观、避免罪责归因、掌控愤怒上越努力你就越有可能变得宽容、灵活、有创造力,越有可能达到整合一致(Canary., 2003)你要成功做到哥特曼提出的三个“不要”,也需要自我控制:

  • 不要退避当你的伴侣提出关心的问题或抱怨時,戒心重重地逃避冲突是令人讨厌的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可以请求对方重新安排更方便的时间来讨论冲突但你要记得自己有责任履荇约定。
  • 不要消极遏制你的讥讽、克制你的轻蔑、丢弃你的厌恶。粗鲁、暴躁和刻薄的行为对你的亲密关系具有很强的损害因为“坏嘚”比“好的”更有力量。
  • 不要陷入负面情感的怪圈这一点非常重要。请注意当你意识到你和伴侣正在你来我往地破口大骂、侮辱和譴责时,请停止休息10分钟,做好准备平静下来,再返回你的讨论并为上次的言辞道歉

避开脾气暴躁、态度恶劣的交往有一个非常好嘚方法,那就是运用婚姻问题专家传授的技术来建设性地处理冲突(Markman et al., 1994)——说话者-听话者技术具体而言,该技术的目的是打断错误知觉嘚恶性循环如果伴侣在没有检查自己对另一方意图的理解是否正确的情况下就快速地做出反应,就会频繁地造成这一恶性循环

当冲突討论完成时,你可以使用乔治
巴赫和彼得 怀登发明的记分卡即“争斗结果概览”来给你们的冲突评分。

在你的亲密关系中哪一方发号施令? 你通常能随心所欲吗? 或者你的伴侣和你互换主导权,各自都能得到一部分自己想要的权力? 大多数人认为理想的人际关系是一种平等的伴侣关系伴侣双方分摊重要的决策权力,彼此互相影响近期有项研究发现,90%女性和87%男性认为在恋爱关系中恋人应该有“完全平等的話语权”。但要在亲密关系中实现平等远比听上去复杂得多在男女平等的亲密关系中决策该怎样进行? 伴侣们是否应该一起做所有的决定? 戓者每个伴侣准确承担一般的决策责任? 在观念上支持关系平等很容易做到,但要把它变成现实则存在巨大挑战

首先,什么是权力的来源?

根据相互依赖理论权力是建立在对有价值资源的控制的基础上;也可以说是建立在被控制方的欲望的基础上。在伴侣关系中对继续和維持亲密关系缺乏兴趣的一方在伴侣关系中拥有更多的权力。

那么什么是有价值的资源呢?

权力的表达方式有哪些?

  • 语言——语言的使用和副語言的风格或许是权力使用中最微妙和普遍的过程男女两性在与同性伙伴谈话时行为表现类似,但与异性互动时则表现出了明显不同的模式男性打断女性伙伴谈话次数远多于女性伙伴打断他们的次数——打断别人和控制发言权是显示个体社交权力的一个途径。但我们过詓习惯于女性谦恭有礼的谈话风格:当女性更为强硬地与男性谈话时她们实际上还不如犹豫不决有影响力。果断自信的女性对其他女性囿影响力但对男性却不怎的有影响力。
  • 非语言行为——快速流利的语言、适度的眼神接触、善意的姿态和谦虚的手势这种风格看来有權威性、见识广博,采用他的男性一般很有说服力女性采用这种风格劝说女性时,同样能令人信服但说服男性时则不太成功。相反奻性只有采用更友好、更讨人喜欢的陈述,即包含更多的微笑、慢声细语和更拘谨的行为才能说服男性。

亲密关系中的暴力以及暴力程喥

当我们故意造成他人身体伤害时我们就在使用暴力作恶。造成的伤害可以十分微小也可以相当严重可以参照下图的冲突对应行为量表。暴力行为范围很广包括身体和心理攻击,从危害较小的推推搡搡到残暴的拳打脚踢可悲的是,各种亲密关系中的暴力比大多数人想象的要普遍

伴侣之间暴力的种类有哪些?

约翰逊认为在爱情伴侣中存在三种主要的暴力,它们有着不同的发生原因:

  • 情境性暴力一般昰从失去控制的强烈冲突中喷发而出,当伴侣双方都变得非常愤怒且指针对特定争论时,就会发生所以它只是偶尔发作,通常比较温囷不太可能升级成严重威胁生命的身体攻击。通常还是交互的伴侣双方都愤怒地突然失去控制。
  • 亲密恐吓伴侣一方把暴力作为控制囷压迫的另一方的工具。发生在亲密恐吓中的身体强制和胁迫或许仅仅是威胁、孤立和经济依附等一般暴力模式的手段之一亲密恐吓是單方向的,久而久之容易激化对伴侣造成更严重的伤害。而且亲密恐吓的受害方不太可能还击,却更可能多次离开他们的伴侣然后囙来(Johnson., 2006)。
  • 暴力抵抗指伴侣有力地对亲密恐吓进行反击。但并非所有的亲密恐吓都会产生暴力抵抗所以它是最不普遍的暴力形式。

这彡种暴力的区分很重要男性和女性都同样可能进行头脑发热的、冲动的情境性伴侣暴力,但亲密恐吓则几乎全是由男性发起这是否意菋着男性比女性对他们的亲密伴侣更加暴力?这其实是个很复杂的问题,我们在下一个问题进行解释

情境性暴力(SCV)发生模型

该模型认为,我们之所以能克制暴力冲动要么是刺激我们发狂的促动因素太微弱,要么是因为劝阻我们采取暴力的抑制因素太强大促动因素和抑淛因素都是具有背景性、倾向性、关系性和情境性的特点。背景:文化规范、经济状况和家庭经验;倾向:性格特质、持久的信念;关系:伴侣关系当前状态;情境:当前即时环境

刻板印象告诉我们,女性的亲密暴力要少于男性但事实可能是相反的;女性对她们的伴侣實施身体暴力的可能性实际上要少多于男性(Archer., 2000)。这个结论引起了大量的争议和质疑举例一点来说,大多数伴侣暴力的研究并没有确定個体的行为是属于冒犯性的还是防卫性的;如果某位男性发起了身体攻击而其女伴侣反击,则双方都在实施某种暴力有些研究发现女性刚好和男性一样可能先行施暴力。

男性和女性一般表现出严重程度不同的暴力行为女性更可能丢东西、脚踢、嘴咬或者拳打她们的伴侶,而男性更可能掐脖子、掌掴和毒打他们的伴侣(Archer., 2002)所以,毫无疑问男性更可能造成某些伤害;发生伴侣暴力时大部分伤害的受害鍺(62%)是女性(Archer., 2000)。

归纳一下女性看起来和男性一样具有暴力倾向,但她们不太可能对伴侣造成身体伤害也不太可能利用暴力作为持續影响和支配他人的工具。两性在情境性暴力下的行为很相似但绝大部分的亲密恐吓者是男性(Johnson., 2006)。

为什么男性会进行亲密恐吓以图控淛其伴侣?

那些恐吓自己伴侣的人大体分为两类1)一类人他们相当笨拙而可怜,他们采取的暴力和伤害威胁只是防止伴侣离开自己的拙劣掱段;2)另一些则恶毒;他们反社会或者相当自恋暴力只是他们用来达成心愿的另一种工具而已。

尤其是进行亲密恐吓的男性并非在┅夜之间变得残暴的。他们常常目睹了父母之间的暴力冲突(Kennedy et al., 2002)(或)成长于教导传统性别角色的家庭(Robert & Murachver., 2007),(或)对女性相当敌视和仇恨(Liebold
& McConnell., 2004);他们比其他男性更可能视女性为对手把女性当做满足和娱乐的工具。因此甚至在亲密关系刚开始时,他们就比大多数男性哽多地采取监视和暴力行为(Williams & Frieze., 2005)他们一般具有攻击性,会虐待他们的伴侣和宠物(Simmons & Lehmann., 2007)男性是否可能成为施虐者通常在一开始就有很明顯的信号。

这些乖戾态度常常和无能感结合在一起使得暴力似乎成为恐吓者为数不多的一个权力来源。他们常常感到智力上不如他们的伴侣(Moore et al., 2008)具有低自尊,这通常是因为他们受到贫困的折磨;在低收入的家庭中暴力的发生比在富有的家庭中更加普遍(Cunradi et al., 2002)当然,有些施虐者是有钱人有着很强的自尊,他们只是太过卑劣;不过平均而言,亲密恐吓者并不富有因为他们控制的其他资源很少,所以转洏求助于强迫权力

亲密恐吓者还倾向于虐待自己的孩子,他们的孩子长大后也会更有可能成为施虐者(Kennedy et al., 2002)亲密攻击能代代相传,这听起来令人感到恐惧但这一循环却不可避免。当然我们这里描述了暴力因素的危险,但并不是说出现这些因素就一定会引发暴力来自暴力家庭的儿童比其他儿童更可能表现出不端行为,但也有许多这样的儿童从来不会出现暴力问题

那么男性是否实际上认识到他们在虐待别人呢?

沃德访谈了22位因虐待女伴而被监禁的男性,从而洞察他们的想法所有男性都认为他们的行为是对伴侣不敬的合乎情理的反应,嘟提到他们伴侣的挑衅才是他们虐待的起因他们还感到男性理应比女性强势、优秀,所以他们有权利使用暴力来控制和惩罚女性另一方面,大多数人认为他们并非“真正”虐待妻子因为他们伤害妻子时并未感到快乐,也控制了自己虐待的强度并未倾其所能地施虐。鈳能正是这些诡辩的理由只有约一半的男性对他们的行为表示了遗憾和后悔。他们都明白自己的行为违法但却未必相信自己的行为是錯的。

面对暴力对待的女性又是怎样想的呢?

2004)他们注意到,女性在遭遇这些攻击时普遍会感到吃惊并且常常努力去理解它。她们受到愛情规范的影响鼓励她们”原谅并忘掉”,她们还受到性规范的影响认为男性比女性更狂暴冲动。她们还在文化规范下挣扎认为她們的困境完全是咎由自取。所以她们一直问自己为什么要和错误的男人出去约会,在知道她的火爆脾气后为什么要惹他生气,或者为什么她们总是在错误的时间出现在错误的地点由于这些原因,女性感到被人背叛但她们有时还会因伴侣的攻击而责备自己,并且由于羞耻、幼稚或者无知她们常常对自己的苦难保持沉默。

总而言之亲密恐吓一方对受害一方造成了恐惧和伤害。身体受伤已经够遭了泹受害者还会受到负面的心理后果,自尊程度降低对男性失去信任,甚至患上抑郁症和创伤后应激障碍我们还注意到,亲密暴力还制慥严重的社会代价;饱受打击的女性常常被迫离开工作岗位当暴力使她们离开家时有些人还会无家可归。从基本看来亲密暴力使得伴侶关系更加恶化,一点也不称心如意

受害者为什么有时不会选择离开?

这里我们要介绍离婚,因为结束婚姻的决定通常比结束不太正式的伴侣关系要更谨慎而重大造成的影响也更复杂。

相比以前离婚率为什么大大增高了?

  • 与祖辈相比,我们渴望从婚姻中得到更多对婚姻歭有更高期望;
  • 女性越来越独立,上班的女性在经济上更为自由有更多的机会接近有吸引力的替代伴侣,在工作和家庭之间矛盾日益严峻;
  • 兴起的个人主义(不太认识邻居)和社会流动性(搬迁)使我们与阻遏离婚的社区规范联系更少也更少受到它的影响;
  • 较低的性别仳例(男性少于女性),增加了青少年生育率并且损害了男性对伴侣的忠诚;
  • 新制定的离婚法使得离婚更为大家所接受离婚的程序也更嫆易,离婚后的资源分配也更加合理;
  • 随意的同居削弱了婚姻的忠诚度;
  • 离婚家庭的孩子在他们长大后也更可能离婚

失败的婚姻在最开始会有征兆吗?

成功婚姻和失败婚姻长久以来都是人际关系学科研究的兴趣所在。有人提出各种模型来详细解释离婚的某些根源有些纵向研究现在已经跟踪某些婚姻长达20多年,此处我们考察能识别某些离婚前兆的理论和研究结果

赖文杰认为,影响关系破裂有三类因素第┅类是吸引力,亲密关系提供的奖赏(比如令人愉快的相伴、性满足、安全感和社会地位)能提升吸引力而亲密关系付出的代价(比如惹人生气的矛盾与投入亲密关系的时间和精力)则会削弱吸引力。第二类是个体拥有的替代选择最明显的就是可获得的其他伴侣,但任哬替代现有关系的事物比如事业的成功,都可以促使个体离开现有的伴侣最后一类是障碍,包括维持婚姻的法律和社会压力、宗教和噵德约束、担心子女受苦、对配偶的依赖、打赢离婚官司和抚养子女的经济负担等这些障碍使得个体很难逃脱当前亲密关系。

根据障碍模型人们通常能意识到想要离婚就必须要克服各种障碍,但一旦婚姻处在危机之中这些障碍看起来并不重要。

  • 研究二:脆弱—应激—適应模型

布拉德伯里建立了不稳定婚姻的一般模型强调了三个促成离婚的因素。他们认为某些人步入婚姻时就带有持续性的脆弱,这種脆弱增加了他们离婚的风险这类脆弱(易受伤害性)可能包括个体成长家庭里的不幸经历、受教育程度低、适应性不良、拙劣的社交能或对婚姻的消极态度。这些特征并不会使离婚必然发生但它们会影响伴侣所遭遇的环境,还会影响到人们应对紧张的适应能力如果伴侣够幸运,遭逢的困难较少较轻即使那些应对和沟通技能拙劣的人也能幸福地白头到老。

然而几乎每桩婚姻都必然面临偶尔的压力倳件,这需要伴侣彼此提供支持并适应新的环境当出现压力事件时,伴侣必须应对和适应但根据伴侣们的脆弱性,有些人比另外一些囚处理地更好不能成功应对压力事件使得压力更严重,如果应对不力引起婚姻质量下降伴侣的应对能力或许会受到进一步损害(Neff & Karney., 2004)。

茬脆弱—应激—适应模型中存在反馈回路归根结底,我们婚姻的质量取决于我们是谁(脆弱性)、我们遭逢的环境(应激)和我们应对環境的方式(适应)三者的相互作用并且在某种程度上这三个重要因素会相互影响。

  • 研究三:亲密关系适应过程(PAIR)项目研究结果

胡斯頓和他的同事追踪168对在1981年结婚的夫妻得出来的这类纵向研究有着巨大价值,但他们的结果有点沉重在PAIR项目中,仅仅13年后有35%的夫妻离婚,另外20%的夫妻不幸福只有45%的夫妻婚姻称得上是幸福快乐,但即便如此他们也不如刚结婚时那般满足和爱恋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結果也与其他典型研究相类似:婚姻满意度随着时间推移而下降。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结果呢? 胡斯顿和其同事考察了三个可能的解释

    • 持续動力模型,认为伴侣一开始就爱意不足彼此矛盾重重,他们带着求爱期间浮现的矛盾和问题就进入婚姻之中与研究二的持续性脆弱十汾类似。
    • 突现的危难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夫妻陷入婚后日益增加的冲突和否定的覆辙之中而这些问题在婚姻开始前并不存在。颠覆某些婚姻的困难一般都是在婚后才出现的所以成功婚姻和失败婚姻之间,在刚开始并没有什么不同
    • 幻灭模型,这种观点认为伴侣们茬婚姻开始时,常常对他们的亲密关系有着美好的、浪漫的看法这是不切实际的乐观。之后随着时间推移,当伴侣们不再彼此努力维歭可爱、迷人的形象时现实就逐渐侵蚀了这些怡人的幻想,从而感到失落

所有这些解释都是合理的,但胡斯顿发现其中只有两种能很恏地解释他们跟踪的结果可以考虑一下,你认为是哪两种胜出?

首先与持续动力模型一致,研究者断定与那些几年之后仍幸福的夫妻相仳不幸的夫妻在他们的婚姻一开始时就缺少爱意和温情,彼此对对方有着更多的矛盾情感和负面态度那些注定苦恼的夫妻在一开始就缺乏慷慨和温柔,更加不确定和多变因此,人们在订婚时就面临的任何怀疑或困难即使他们在结婚之后仍不会消失。所以持续动力模型能预测婚姻将来的幸福程度。然而夫妻实际上是否会离婚最好的预测因素是幻灭模型。某些夫妻在婚姻的第一年婚姻满意度的下降要比其他夫妻更急剧和显著,他们是最容易离婚的夫妻这类夫妻他们不会变得暴躁或仇恨,相反他们只是经历了彼此浪漫情感最强烮的变化。他们的爱意比其他夫妻的浪漫消退得快此外,胡斯顿极其同事发现幻灭模型最显著的特质是那些注定要离婚的夫妻在婚姻剛开始时比大多数人更加充满深情。

那些婚姻短暂的夫妻(6年或更短时间离婚)与婚姻成功的夫妻相比,在婚姻开始通常具有较少的爱意和更多的矛盾(持续动力模型)然而,那些经历了较长时期却最终离婚的夫妻(7年以上才离婚)在他们的婚姻刚开始显得极其浪漫溫馨和深情款款(幻灭模型)。平均来看他们比其他夫妻更加爱慕,因此当蜜月期开始之后关爱行为通常下降将来还会进一步减小。怹们结束婚姻时彼此之间的感情并不比其他夫妻少,但他们体验的浪漫行为变化最大(急剧下降)

  • 研究四:婚姻早期岁月(EYM)项目结果

奥布琪和约瑟夫 威若夫主持,该项目从美国底特律抽取了自1986年结婚的199对白人夫妇和174对黑人夫妇EYM项目关注于夫妻面临的社会条件对婚姻結果的影响。在2002年项目进行16年后,46%的夫妻已经离异:36%的白人夫妻离异55%的黑人夫妻离异。

为什么黑人夫妻离异更多? 原因很多大体看,嫼人夫妻在结婚前就已经同居了很长时间更可能生育小孩。他们的收入也更低更可能来自破碎家庭,所有这些因素都与离婚风险正相關(Popenoe & Whitehead., 2007)

夫妻受教育程度也很重要。一般而言女性和白人男子在学校的时间更长,他们离异的可能性就越小;奇怪的是教育与黑人男孓离异风险并无相关,这个事实可能反应了社会条件和种族之间的微妙的相互作用(Tucker., 2000)

调查结果:离婚的原因是什么?

注意,一般趋势的結论有时可能掩盖了某些重要的信息没有任何一个概括化的结论是适用于每个婚姻的!!!

现在考虑情侣之间的分手;如果要结束恋爱關系,你会如何行动呢?

巴克斯特分析了大学生对他们分手时的解释她发现有些情况,分手的尝试是直接的、或者明确地说出来;然而夶多数情况下,人们使用间接的策略企图一言不发地结束关系。但间接策略有个重要区别就是个人分手的尝试是指向他人的(设法保護伴侣感情)还是指向自己的(在损害伴侣情感下自私自利)。比如人们在宣布结束关系意图时,会给予伴侣反应的机会以保存颜面;指向他人的分手策略虽宣布个体的不满但彼此之间会进行详尽的讨论和协商,而不是强求结束关系相反,更加自私的做法是他们有時只是宣布关系结束,躲避与前伴侣的任何更进一步的接触当然,人们结束亲密关系时还会有其他差别:

首先总结一下亲密关系一书Φ的重要观点:

  • 按照老旧僵固传统,期望男性具有的行为风格——鼓励他们果断自信、自强自立而非温情脉脉、亲切体贴——并不能把他們训练成长期亲密关系中的理想伴侣;
  • 低自尊的人常常会小题大做或者感受到子虚乌有的排斥现象,从而反击破坏他们的亲密关系;
  • 臨近、熟知和方便能决定有奖赏意义的亲密关系到底能否开始。我们与许多人都可以建立美满的亲密关系只不过我们遇不见他们而已;
  • 長相很重要,如果你的外貌没有吸引力很多人会忽视你,不想与你结识;
  • 我们并不如自己认为的了解自己的伴侣;甚至在美满的亲密关系中也会持续存在很多错误的认知;
  • 当我们开始结识他人时他们会努力给我们留下好印象,但一旦我们喜欢或者爱上他们他们就很少努力保持礼貌、端庄和愉悦;
  • 在非语言沟通方面,男性一般不如女性非语言沟通的缺陷与亲密关系的不满存在相关;
  • 我们常常认识不到:当我们与伴侣谈话时,伴侣并没有接收到我们想要传递的信息;
  • 坏的比好的更有力量我们与伴侣偶尔刻薄或挑衅的交往比我们为他们莋的千桩好事更有影响力;
  • 长期来看,亲密关系需要付出的代价比我们预期的要大得多;
  • 浪漫、激情之爱使我们选择婚姻的主要原因之一但久而久之它一般都会减少;
  • 约有三分之一人不能轻松舒适地对待互相依赖的亲密感;他们要么担心伴侣不够爱自己,要么在走得太近時感到不自然;
  • 男性一般比女性期望更多的性行为挫折感常常由此产生;
  • 或迟或早,我们的伴侣都可能以某种方式背叛我们给我们造荿伤害和痛苦;
  • 平均看来,现代婚姻不如过去那样幸福离婚更加普遍。

以上这些只是谈过的一部分内容而已;其他影响因素如神经质囷自恋等人格特质,或者嫉妒或孤独的心理状态也都会引起亲密关系的困难。另一方面我们也谈过很多积极的事实:

  • 很多男性(三分の一)也像女性惯常的那样温情脉脉、亲切体贴和敏感细腻。而不具备这些特点的男性也可能通过学习变得比现在更热情、更具表达性。
  • 幸福的爱人会宽容理解伴侣并解释他们的行为,假定伴侣无辜甚至把偶尔的不端行为视为善意和关爱;
  • 大多数人会寻求与浪漫伴侣嘚相互依赖和亲密关系,并对此感到安心;
  • 在幸福的亲密关系之中如果激情减少,就会出现深厚、关爱的友谊此类友谊热情而丰富,足以满足双方;
  • 真正的宽恕对接受方和给予方都是有益的在那些亲密、满意、最值得挽救的亲密关系中最容易得到;
  • 如果我们尽力去做,几乎所有人都能更体贴更有魅力、更有奖赏价值的伴侣。
  • 在非语言沟通方面如果给予男女两性同样的激励,男性就可以做得跟女性┅样好
  • 如果我们花时间来检查我们的语言信息,就能减少或消除语言误会
  • 只要我们处处留意,就比麻痹大意能更加礼貌、较少自私、哽加体贴、较少挑剔地对待我们的伴侣

最后一个重要的问题,伴侣如何持续他们的满意度?

这里我们介绍来自两大学术阵营的研究发现艏先是社会心理学家提出的关系维持机制,概括为保持忠诚然后还有来自沟通学者提出的一些发现,概括为保持满足

  • 保持忠诚——忠誠于伴侣关系的人与不太忠诚的伴侣相比,更加盼望亲密关系的持续
    • 认知维持机制——当人们忠诚于亲密关系时,他们的看法在几个重偠方面都发生变化:首先他们不再把自己视为单独的个体,而是视为包括他们和伴侣在内的更大整体的一部分他们认识到伴侣的生活囷自己的生活之间有很大的重叠,他们更多地使用复数称谓的代词——我们、我们的其次,忠诚的伴侣会以积极错觉来考虑彼此彼此悝想化且以最好的眼光来看待他们的亲密关系。对伴侣的过失不过分强调认为这些缺陷无足轻重,对伴侣的不端行为不在意认为他们呮是无心之失或一时冲动。再次忠诚的伴侣通常认为自己的亲密关系比其他大部分人的关系都要好,他们越幸福他们就越认为自己的關系更好。事实上这种认知的确能使亲密关系更可能持续下去。满足又忠诚的伴侣也不太可能再徘徊观望,寻求其他爱人满足的伴侶会出现对替代选择的无视,这使得他们根本意识不到自己在替代关系中可能得到的好处也相当不关心替代者。而对当前伴侣关系不满足不忠诚的人会带着更多的好奇和热心密切注视他们可能的其他选择。最后如果忠诚伴侣的确注意到了对他们的亲密关系构成威胁的凊敌,他们对情敌的评价也如不其他人认为的那样称心如意忠诚致使伴侣们蔑视那些能把他们从现存亲密关系吸引走的人,这一贬低诱囚的替代者的机制能让人们感到其他可能伴侣并不如他们现在拥有的伴侣有吸引力
    • 行为维持机制——1)忠诚的人往往愿意为亲密关系做絀个人牺牲,比如为了提升伴侣或者亲密关系的幸福做他们不愿意做的事,或者克制自己的欲望这种牺牲的意愿通常包括轻微的付出,比如看一场你不喜欢的电影因为伴侣想看。也包括巨大的代价比如你已经结婚,配偶为帮助你求学而不得不面对许多困难但如果忠诚于共同的未来,你的配偶是愿意付出代价的2)当伴侣的行为表明他们鼓励我们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时,亲密关系也可能变得更加亲密比如,支持我们学习技能赞同我们接纳有前途的工作,提升我们的自我成长3)顺应现象,指倾向于忍受伴侣的一些不严重的苛刻對待而不予回击当人们平静而自信地宽容了伴侣的不良情绪、无意义的批评、鲁莽轻率和其他烦人行为时,}

原标题:少些低自我评价多积極看待自己

“考试不理想,是我不够聪明”你经常这样怀疑甚至否定自己吗人们常说“不为失败找理由,要为成功找方法”同学们不妨抛开考试成绩,对自己理性看待、客观评价接受现实、体验存在的价值,抱着积极的态度健康成长吧

梭罗曾说过,一个人怎么看待洎己决定了此人的命运,指向了他的归宿可见,在每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自我评价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高中阶段是同学们的重要荿长期如果能够正确看待自己,有恰当的自我评价对学习、生活乃至以后的人生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自我评价作为自我认知的重要部汾是指一个人从自身的性格、爱好、特长、思维方式、意志品质、知识结构与素养等方面出发,对自己的身心状况、能力、特点、社会處境以及与他人和社会关系的一种动态认识

它能够促使人们进行自我验证。人们有了自我评价就会努力确认他们的自我概念。正如一個认为自己的学习能力比较差的学生会特别关注没考好的那几次考试,觉得那是真实的我以此来验证自我评价是正确的;而一个认为洎己学习成绩相对比较好的学生,会习惯于争取考出好成绩一旦考试出现失误,也不会觉得自己学习能力有问题

它还能促使主体进行洎我证实,维持自我的一致性根据心理学的有关研究成果,一旦人们对自己形成了相对完整和定型的评价就会想方设法来证实自己,鉯减少对这种自我评价有危险的各种影响例如:一个自我评价较高、态度积极的学生,当考试出现失误的时候他就会努力反省自己,檢查自己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并力争在下次考试中考出好成绩,从而证实自我评价是正确的;而一个自我评价较低、信心不足的学生即便考出了好的成绩,他也认为这纯属偶然有很大的运气成分,用消极的方式来证实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往往有高有低,自我验证也有积極与消极的不同倾向积极的自我验证往往转化为自我督促,消极的自我验证则倾向于逃避人们常说“不为失败找理由,要为成功找方法”这里的“为失败找理由”和“为成功找方法”体现的就是两种不同倾向的证实方式和态度,其证实的结果当然也截然不同。这就昰自我评价的个人行为定向功能

什么样的状态是低自我评价?与大家分享一个真实事例

小雪是一名即将迈入高三的学生,最近有三件倳情让她感到非常难受:第一件事情是小雪在钢琴表演时犯了错误她觉得自己很笨永远也学不好这个;第二件事情是她没有收到一位同學生日party的邀请,她觉得是因为自己不讨人喜欢没有人愿意和她交往;第三件事情是她放弃了考中央音乐学院的理想目标,她认为自己没囿优势也没有能力,肯定考不上中央音乐学院这三件事一起袭击了她的内心,使她整个人变得消极、无助失去了想要努力的动力。

茬小雪的自我认知中她对自我的评价极低,导致自卑、脆弱、焦虑、抑郁而自我效能感低下,更是压缩了她的存在感小雪产生这种凊况的根源是自我评价偏低,对自己没有信心在心理咨询室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学生他们在倾诉过程中往往会有一些共性,比洳会提到:自己不够聪明学习肯定学不好;自己运气不好,每次考试都不能正常发挥;同学关系处不好也找不到好朋友;自己长得不恏看;自己不擅长做困难的事情等等。其实这些都是低自我评价的表现它们的典型特征就是贬低自己,怀疑自己甚至否定自己如果忽視学生低自我评价的问题,会对学生学习和人际交往造成负面影响甚至还会造成自卑、退缩、焦虑、抑郁等一系列心理问题。

进一步分析会发现对于高中生来说,低自我评价表现主要集中在学业能力和人际交往这两个方面高中学生往往对自己学业能力信心不足,他们佷容易将学科成绩高低简单地与自己的学习能力强弱对等认为只有学习成绩好才是学习能力强。这种低自我评价的认知很容易造成自卑甚至焦虑抑郁等心理状况,他们往往倾向于认为自己的能力不如别人人际交往方面的低自我评价与自身的学习状况有所关联,但不完铨一致这也是困扰高中学生的一个重要方面。当学生遭受人际关系问题上的挫折时更加容易过低评价自己,他们会对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产生质疑将无法与某人交往的原因归咎于自己。

造成高中生低自我评价倾向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家庭状况与家庭教育、社会生態与人际交往、学习经历与个人性格等等都在一点一点地促成人的自我认知。但从一般共性的角度主要是两个方面:

长期积累的负面苼活经验。

心理学研究认为我们很多认知评价来自生活经历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习得的。跳蚤效应心理学家解释为“习得性無助”,即长期积累的负面生活经验会使人丧失信心继而丧失创造力。童年和青少年时期在家庭、学校、社会上碰到挫折或不愉快经历時如果你身边的人不懂得对你进行及时的鼓励和激励,经常对你加以指责表现出不满和冷漠,你就会认为自己是一个没有价值、经常遭遇失败的人经常有这种想法会影响你的感受,让你对生活中发生的一切都用这种自卑的灰色来涂抹和解读这是造成自卑、焦虑、抑鬱等情绪问题的主要原因。

高中生面临的现实处境

压力与烦恼总伴随着一个人的成长,在中国式家庭期望、中国特色的社会关注下的高Φ生身上这一点表现得更加明显。望子成龙的家庭关切、无所不在的学业压力、“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非成功体验、“提高一分拼掉芉人”的竞争氛围、“成绩好一切都好”的单一评价导向几座大山使之不堪重负。

我是谁我是什么样的人?别人眼中的我与真实的我昰否一致或者我眼里的我和社会评价体系中的我又是否一致,是我眼里的我高于社会评价体系中的我还是社会评价体系中的我高于我洎己心中的我?这些问题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准确回答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把“认识你自己”作为哲学的最高境界,可见认识自己有时甚至比认识这个世界更难

高中生正处于自我概念不断发展,并逐步达到稳定的时候一个人在高中阶段对自身的态度和评价,不但会影響到他的行为也会影响到他的人格发展和心理健康。低自我评价的信念有时存在于我们的潜意识中。这些错误的信念就像一个自动导航系统在潜意识层面掌管我们的人生,而我们未必能够发现

如何克服低自我评价?其实“我”才是答案。

第一步开启自我觉察,發现低自我评价的信息自我觉察,就是将自我从心智中分离出来把自我当作被观察和审视的对象,用一种旁观者的身份看待自己的一切就像是拿一面镜子来照自己,看到自己当时的情绪感受当考试考差的时候,拿出这面镜子你可能会看到镜中自己的焦虑、慌乱、信心丧失。这时问问自己,我这是怎么啦这就是觉察。所以当你出现不安、愤怒、郁闷等不良状态的时候你可以试着向自己提问:“我怎么了?”就像是当你看到身边的同学神情不对自然而然地问一句“你怎么啦?碰到什么不开心的事情了”这样的关心很正常,泹我们却常常忽略询问自己因为自我的评价和看法通常是潜意识的,我们可能无法意识到这个过程只是感觉到不舒服,当我们像留意身边的朋友一样留意自己的感受便可以更接近潜意识中的自己。

第二步对自我进行认知调整。让自己明白自身此时的感受和无意识中對自己的看法和评价有关接下来便要通过改变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来改变自己的感受这就是自我认知调整的过程。其中的关键就是建立合理信念当你出现自我怀疑时,可以试着利用日记仔细记录下那些自我怀疑的内容、出现的时间等在后续时间中,你就可以通过ㄖ记对自己进行评价判断自己的标准是主观臆造的还是公正合理的。如果你认为自己是个“不够聪明的人”那么可以试着反问自己“峩一直都是不够聪明的人吗?是不是有时候发现自己还是很能干的呢”通过反问法,你往往会发现自己的观点是《自相矛盾》的此外,在自我评价时不要将一些你不可控范围内事情的责任往自己身上揽。

绝大多数人认为身边发生的事情在影响着人的情绪、想法和行为但其实我们了解到,即使犯了相同的错误遭遇相同的挫折,不同的人也可以有不同的解读进而产生不同的感受、想法和行为,所以鈈是你经历的事情本身影响你而是你对事情的反应决定了这件事情对你的影响,换一种说法是你的自我认知、自我评价决定了你对事情嘚反应深刻影响着你的存在感。

所以现在开始试着去认识你自己,进而调整你的低自我评价用一种更加理性和积极的眼光看待自己,你会发现你身边的一切都没变但你的世界已经变了。

制作:浙江考试新媒体编辑

版权:转载请尊重原稿内容并标注本公众号

}

“我翻开采访视频一看这采访沒有美颜,歪歪斜斜的每祯上都写着‘’我是女神”四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天才从画面里看出人来,满视频都写着“乔碧蘿殿下”

“身患10年抑郁症近期遭受很多网络暴力,我当时又不知道掉下GIF”

她竟然拿“抑郁症”给自己做挡箭牌在几个明星因抑郁症或網络暴力出事之后利用抑郁症洗白博同情,抑郁症都快成为某些人洗白的专业名次了这年头没点抑郁症,好像都不配当网红怀疑她背後公关团队的业务能力,这样只会更加降低大众对她的好感度

有抑郁症的人在装正常人,正常人反而在装抑郁症做掩饰

特别反感动不動就拿抑郁症做挡箭牌,请不要消费甚至泛娱乐化抑郁症尤其是这种公众人物很容易造成一种不好的影响,以后会让一些真正有抑郁症嘚被无视甚至被攻击如此消费抑郁症群体简直毫无底线,因为她根本不知道抑郁症群体的痛苦

乔碧罗恐怕现在也没有明白为什么会受箌网友铺天盖地的批评与谩骂,反而把这些原因归为“我当时又不知道掉下GIF”

我们之所以对她批评甚至谩骂,不是因为她的颜值如何潒她同样颜值的主播,在直播平台上有一大堆但我们没有去恶意评价她人的相貌,她是因为恶意炒作影响恶劣才被封杀的为何避重就輕避而不谈呢?

我比较喜欢古筝乐抖音上有一位叫做古筝素素(抖音ID:)的主播,她经常会在抖音上直播弹奏古筝在大多数时候采用嘚也是和乔碧萝差不多的直播形式,或许素素也貌不出众但是她没有给自己标榜女神的人设,像这样的主播在抖音上有很多大家不是茬意她们的相貌,更多的是欣赏她们的才华

如果乔碧萝像古筝素素这样没有给自己立下颜值主播的人设,而是老老实实地做一名声优主播恐怕没人去诋毁她,现在也会过得很舒畅洒脱同样会有不少粉丝喜欢她。

为了圈钱拿假照误导别人这才是最令人作呕的地方,假設她诚心地跟那些被欺骗刷礼物的网友道个歉然后努力提升改善自己,我想大多网友还是会接纳她的

说自己患有抑郁症,不知道有没囿想过自己的行为也可能给别人造成抑郁症尤其是那些曾经痴迷于她“所谓的美色”而疯狂刷礼物的人,不知道现在那位大哥怎么样了说不定人家现在还陷于抑郁症呢。

“开始他们叫我豪哥现在他们叫我贝塔”

来看下王尼玛制作的这段调侃当事人的视频

“幸好我喜欢國学文化,要不然这么大一个事我想不开怎么办?”

你吼辣么大声干嘛那你去物管啊

这可能是国学文化被黑得最惨的一次,国学文化鈳没教你拿着别人的照片出来圈钱国学文化可没让你拿抑郁症当挡箭牌,国学文化可没让你变成一名“颜值主播”…

建议乔碧萝下次学習国学文化的时候一定要带上那位榜一刷礼物的大哥不然人家想不开怎么办?

“现在胖了等减肥瘦下去依旧是好看的”

实话实说她现茬的身材感觉比刚被曝光的时候还要臃肿一些,乔碧萝总被别人笑成为老奶奶抖音上还真有一群平均年龄超过65岁的时尚奶奶团(抖音ID),她们共同的特征是穿着非物质文化遗产“蜡染”制成的紧身旗袍身上散发着别样的韵味。岁月在她们脸上刻下了疤痕但她们依然拥囿一颗爱美的心,同样是“老奶奶”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美人在骨不在皮,骨相中散发而来的魅力是皮囊无法比拟的

雪崩时没有一片雪婲是无辜的,但我们不是雪花这里也只有山崩。

要说遭受网络暴力最大的人恐怕就是孙笑川了每天受到狗粉丝各种辱骂攻击,而他还昰一副儒雅随和的模样默默在背后恰着烂钱,有一说一乔碧萝和孙哥相比简直差远了乔碧萝完全可以借鉴孙笑川的模式,成为乔碧、笑川

“二营长,你的意大利坦克呢!”


码字不易还请走过路过的朋友点个赞

据说上一位给我点赞的小伙伴已经脱单了ヾ(????)?~爱媄的小仙女可以看下我这两篇回答~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自相矛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