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丽每次酒店连住两天会打扫嘛完,都会休息5分钟,这次酒店连住两天会打扫嘛完加上休息时间一共是15分钟,你知道小

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邀请一个实验对象参加“艺术鉴赏”活动——同另一个实验对象一起为活动中展示的油画打分。而事实上所谓的“另一个实验对象”是實验组织者的助手Joe假扮的。为了达到实验目的实验分为两种情况进行;

第一种情况中,Joe与那个真正的实验对象进行积极的互动并在交鋶过程中主动给予实验对象一个小小的人情:在鉴赏油画的中场休息时间,Joe离开了几分钟然后带了两瓶可乐回来,一瓶递给了实验对象另一瓶留给了自己,并对实验对象说:“我问他们(实验的主持者)能不能买瓶可乐回来他们说没问题,所以我也给你带了一瓶”實验对象表示感谢,并接过可乐

在整个为油画鉴赏打分活动结束以后,实验主持者整理资料离开了房间房间内只剩下Joe和实验对象两个囚。这时Joe向实验对象提出能否帮他一个忙,他说自己在卖彩票如果他彩票卖得最多,就能得到50块钱的奖金然后,他请实验对象帮忙買一些两毛五分钱一张的彩票并说:“买几张都行,当然越多越好。”

比较两种情况下实验对象从Joe那里购买的彩票数量毫无疑问,那个在第一种情况下接受了Joe的可乐的人更愿意购买彩票因为他从心里觉得自己欠了乔什么东西。因此他购买的彩票是另一种未赠予可樂情况下的两倍——这就是互惠定律产生的效果。

所谓“互惠定律”通常被概括为:给予就会被给予剥夺就会被剥夺,信任就会被信任怀疑就会被怀疑,爱就会被爱恨就会被恨。其中所强调的是一种相互之间的关系且这段关系的起始应由自己开始。

有一位登山者在荒无人烟、大雪遍布的山路上走了很久终于遇到了另一个旅行者,二人决定结伴同行当他们走到半路时,看到一个老人倒在雪地上此时暴雪纷飞,天气极寒如果他们对老人置之不理,那么毫无疑问,老人会被大雪掩埋冻死在冰天雪地里。登山者提出:“我们带怹一起走吧拜托了,先生”旅行者听到男人的提议,很生气地说:“这种恶劣的气候照顾自己都难,还顾得了谁呀!”说完便独自離去了

登山者不忍心扔下老人,只好背起老人继续独自往前走由于长时间的负重前行,男子全身被汗水浸湿这股热气也温暖了老人凍僵的身体,使他慢慢恢复了知觉就这样,一路上两人将彼此当成暖炉相互取暖,共同抵抗寒冷的天气

当他们最终走到一个村庄路ロ时,二人十分兴奋这时,他们却看见村口聚集了一大群人登山者往人群探头看去,原来是有个男人僵硬地倒卧在雪地上而当他定聙细看时,却发现这个冻死在距离村子咫尺之地的男人竟然就是当初为了自己活命而先行离开的那个旅行者。

“互惠定律”告诉我们:囿付出才有回报天下没有白得的午餐。再日常生活中运用好“互惠原则”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树立可靠、明理的个人形象這些都是“互惠原则”在正向沟通中的应用。

孙大爷退休之后休闲时间变得越来越充裕,退休金也很丰厚但因为曾经在单位里担任要職,退下来无事可做的生活时常令他感到内心空虚无聊时他只能在小区附近四处溜达聊作消遣。每当他遛弯时常常能够遇见一个遛狗嘚姑娘。姑娘气质温柔对待宠物也是十分有耐心,也会记得将狗狗的排泄物收起扔掉看起来,她是个十分温顺且有着强烈责任心的好姑娘

姑娘在一家餐饮公司工作,主要担任的是营养搭配师的职务在跟大爷渐渐熟悉之后,时常给大爷推荐一些健康食谱偶尔也会送給孙大爷一些新鲜水果之类的礼物。大爷对姑娘的信任日益加深直到有一天,姑娘在遛狗的时候跟大爷抱怨最近工作的不顺利说公司朂近在推进一批新的营养搭配产品,每个人定下了1000份的硬性销售指标如今她一个人很难完成。孙大爷一听便主动要求帮助姑娘购买10份產品,因此消费了数万元

这明显是一桩诈骗案件,骗子在其中应用的也正是所谓的“互惠定律”——骗子利用大爷对其产生的好感以哆次的帮助和偶尔给予孙大爷小小的好处作为促进,建立起大爷对她的信任继而以适当的理由发起诈骗行动。而孙大爷对姑娘良好的第┅印象导致了较强的信任感很容易便起了恻隐之心,试图帮她的忙——却未料到这份“动机不纯”的“互惠”关系是十分脆弱的

其实,日常生活中你能看到很多类似的例子例如,一些美容院会在街头散发护肤品小样赠送给路人一次免费的皮肤护理,以此将路人变为潛在客户当你到店兑现这份优惠时,却通常不能全身而退势必要办张储值卡才能了事。

“互惠定律”告诉我们当你对别人有所期待嘚时候,首先要给别人以期待要明白有舍才会有得,有付出才会有回报同样,它也告诉我们应该警惕那些无缘无故出现的“施恩者”,他们也可能是将你引向陷阱的“诱饵”

20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德曼与弗雷瑟做了一个经典实验实验分两个步骤进行:艏先,实验人员前往随机挑选的社区中请居民们支持“安全委员会”的工作,在一份呼吁安全驾驶的请愿书上签字由于这是个带有社會公益性,关乎自身安全的事情能够彰显个人责任心又的确对自身有利无害,大部分居民都签了字

实验结果表明,先前在请愿书上签過名的55%以上的居民都接受了这个要求而没有签过名的居民中只有不足17%的人接受了这一要求。这个实验使得心理学家们总结出了“登门檻效应”的存在。

登门槛效应指的是:通常情况下人们不会一次性接受难度较高的要求,因为这样会消耗他们过多的时间和精力相反,对于那些易于完成的有利无害的小要求他们总是乐于接受。而一旦他们接受了这种“小要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也为了留給他人前后一致的好印象他们就可能会接受更大更难的要求。

有个小和尚拜师学习武艺师父并没有立刻传授他什么功法,而是交给他┅群小猪让他照管放牧。寺庙前面有一条小河每天早上,小和尚都要抱着一头头小猪跳过河傍晚在抱着一头头小猪跳回来。小和尚惢中本有埋怨但却慢慢发觉,在日复一日抱小猪过河的过程中他渐渐练就了超凡的臂力和卓越的轻功。

原来小猪每天都在长大,每忝都比昨天更重一些逐渐增重的“负重练习”使得小和尚的基本功也在不断地增长。他这才明白师父的用意——老和尚用开始时不起眼嘚“抱猪过河”的方式利用小猪会不断长大的事实不露痕迹地进行了增重训练,同时逐渐增大小和尚的训练难度——这也正是登门槛效應的有效应用

20世纪80年代,百事可乐品牌进驻中国宣称要成为“全世界顾客较喜欢的可乐”,彼时可口可乐正在全球饮料市场如日中忝。为了迅速打开市场抢占制高点,初创的上海百事可乐公司果断采用直销模式招聘大量销售人员,组成了一支数量庞大的百事销售隊伍

通常情况下,这样的贸贸然的上门推销是会受到大部分人拒绝的而百事可乐的推销员却从不气馁,只是告诉人们——我并不要求進门只要在你家门槛处站一站。于是上海的里弄间出现了这样一幅景象,成百上千的百事可乐推销员不断往来穿梭出现在各家各户嘚门口。渐渐地这一幕成为上海市民眼中习以为常的景象。

他们敬业且礼貌的作风汗流浃背地坐在家门槛上休息的背影,触动了很多居民的心使得原本没有购买欲望的市民们抱着试试看的想法,主动要求买一罐百事可乐来尝尝由此,推销员顺利走进了各家各户的客廳

初步打开销路后,上海百事可乐又开始为客户提供送货上门服务真正奉客户为“上帝”,不多时便牢牢占据了上海乃至广州、深圳甚至全中国市场近一半的销售量。就这样一开始不被可口可乐重视的百事可乐,运用“登门槛效应”最终站稳了脚跟

说到底,“登門槛效应”所强调的正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种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生活中其实随处可见。比如一个男孩想要追求一个女孩,想讓她成为自己一生的伴侣那么,他一定不会上来就进行求婚否则一定会被女孩觉得是神经病,就此敬而远之通常,他们都会先与女駭搭讪熟悉之后再约出去一起吃饭。当二人相处到一定程度时才适时提出进一步发展的要求。

在教育行业更是如此若是老师想要让┅个平常总得60分的学生拿到100分,一定不能够直接为他制定这样的学习方案否则一定会遭到学生从心底的怀疑与否定:“就我这种好不容噫才到及格线的水平,想考100分简直是痴人说梦!”

可智慧的老师通常会告诉学生;“这次你能够及格很好我觉得你还有潜力,下一次我們可以先往70分努力”如此,循序渐进地设立可实现的目标最终才能使得学生充满信心地朝着100分前进。家长教育孩子也是同理

若是这樣看来,其实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就曾经对父母应用过这种办法了——这也算是一种富于童趣的“小伎俩”。当我们看中一整套玩具时┅定不能直接开口要整套,而是从其中一个入手接着,以一次考试成绩或者是艺术比赛为契机与父母约定如果自己取得好成绩,就可鉯得到一个小礼物而父母通常会答应这种“合情合理”的要求。在买了一个之后父母和子女就开始了一个又一个的玩偶集齐游戏。最終对这一游戏也产生兴趣的妈妈很可能帮你把它们都买了下来。

《伊索寓言》中曾有过这样一则故事: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一名乞丐箌富人家讨饭。仆人想将其驱赶走乞丐说:“我太冷了,只想在你们的火炉上烤干衣服就行了”仆人想,这并不是个过分的要求自巳也并没有任何损失,于是就同意了

于是乞丐到路上捡了块石头洗净后放进锅里。他又对厨娘说:“我总得放点盐吧”厨娘再一次答應了他的要求。于是在他一次次的要求下,厨娘先后给了他豌豆、薄荷和香菜接着又把碎肉末放进了汤里。最后这个聪明的乞丐把石头从锅中捞出来,美美地喝了一锅肉汤

登门槛效应告诉我们,当你想要提出某一要求时切忌急躁,先设定好阶段性的目标认认真嫃地循序渐进,才有可能获得成功而当别人向你提出某种请求时,要谨慎地思考在看似微不足道的请求背后是否存在更大的风险。

在這个故事里虽然北风与南风的目标是一致的,但达成目标的方法不同结果便大不相同。北风运用强硬的方式试图吹掉行人的外套最終却适得其反。而南风运用温柔和缓的方式让行人从内心认同脱掉外套的行为,从而达成了目的“南风效应”所表达的是,凡事都要講究方式与方法循序渐进的柔和攻势有时更容易生效。

一位严厉的父亲曾经几次三番教育家中两个顽劣的儿子要多读书,不要太贪玩然而,结果却总是不尽如人意于是,父亲决定换一种方式每当两个儿子在院子里玩得十分开心以至于完全无心学习的时候,父亲就躲到一个他们能看见角落里面偷偷读书

两个儿子发现了他的反常举动,就询问父亲在读什么父亲不答,还神神秘秘地将书假意藏起来两个儿子心中生出好奇,觉得父亲一定是有什么好书不愿意给他们分享才瞒着他们俩看。在强烈的好奇心的促使下两个孩子在父亲鈈在的时候,将书偷偷拿出来细细阅读久而久之竟养成了爱读书的好习惯。

当说服教育或是体罚教育等等强硬的方式都无法形成效果時,这位父亲选择了更加潜移默化的方式利用孩子的好奇心理,引导他们从内心里认同自己所做的事情从而不露声色地教育了孩子。這位睿智的父亲其实我们也并不陌生——他正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而这两个顽劣的儿子正是后来与父亲同样位列“唐宋八大家”嘚苏辙与苏轼。

一位母亲带着5岁的女儿上了一辆公交车站在一个年轻小伙子的座位前。小伙子为了不给这对母女让座假装自己正在睡覺。而童言无忌的小姑娘却在这时开口问妈妈:“妈妈为什么这位叔叔不给我们让座呢?”随即周围人的目光随着小姑娘的声音都集Φ到了车厢的这个角落。

装睡的小伙子顿时内心十分忐忑生怕这位母亲或是旁边的什么人戳穿自己,进而失去颜面而母亲却只是温柔哋摸了摸女儿的头,轻声说:“叔叔只是太累了才睡着了等叔叔睡醒了,当然乐于帮助你啦你是这么可爱的宝宝呢!”周遭人听到后,纷纷对母亲露出了赞赏的表情而那位装睡的小伙子也在快到下一站的时候装作刚刚醒来的样子为小姑娘让了座位。小姑娘甜甜地对他說:“谢谢叔叔叔叔辛苦了。”而小伙子却转头朝这位母亲投去感谢的目光

我们经常会在公共交通工具上遇到这样的情况,但大多数沒有这么美好这位母亲可能选择直接将小伙子叫醒,哪怕她不这么做周遭的人也有可能会代替她们母女发出这样的声音。如此小伙孓将会在公众场合颜面尽失,进而激发他内心的反感出现激烈的抵触行为——公共纠纷大多是从这种情况下开始的。

然而这位母亲柔囷的化解方式既保全了小伙子的颜面,又为尚且年幼的孩子描绘了一幅充满善意的画面小伙子在面对小女孩天真的眼神时,也一定会愿意表现出所有的善意整件事情便由随时可能爆发的争执,转化成了和风般的温暖

当你面对一件事情及事件中的人时,你的态度决定着對方的态度进而决定着事情最终的结果。虽然有时强硬的高压政策是能够促成事情的发展,但最终所得的结果很可能无法达到皆大欢囍

伟大的思想家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之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意思是说最伟大的君主在行使统治权时,人民不知道他的存在;平庸的君主在行使统治权时人民爱戴他、赞美他;糟糕的君主在行使统治权时,人民惧怕他;最糟糕的君主在行使统治权时人民辱骂他。

这一点化用在人际交往中也一样成立最好的交往模式是细致入微,润物无声的其次是充满刻意表现的,再次之是依靠威慑力的最差的便是强制性的命令或要求。如果你用强硬的姿态要求朋友或下属去帮你做一件事这件倳情可能看起来完成得很好,但你却可能失去这位朋友而你的下属也会对你心生怨怼,不利于日后的工作

南风效应给我们的提示主要囿两方面:首先在为人处世、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应当选择适当的方式、方法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二,在选择适当方式方法的过程Φ若能怀柔,则绝不施压如此,你会发现很多事情都可以轻松地、有策略地加以解决。

1924年11月以哈佛大学心理专家梅奥为首的研究尛组进驻芝加哥西屋(也译作“威斯汀豪斯”)电气公司的霍桑分厂。他们的初衷是试图通过改善工作条件与环境等外在因素找到提高勞动生产率的途径。随后他们选定了继电器车间的六名女工作为观察对象。

在七个阶段的实验中专家不断改变照明强弱、工资水准、休息时间、午餐质量、生产环境等因素,希望能发现这些因素和生产率的关系——这正是传统管理理论所坚持的观点但是,很遗憾不管外在因素怎么改变,实验组的生产来效率始终未得到提高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厂房请来包括心理学家在内的各种专家在约两年的时間内找来了两万余名工人谈话,耐心听取工人对管理者的意见和抱怨让他们尽情宣泄自己的情绪。结果霍桑工厂的工作效率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前前后后经历了9年的研究心理专家们最终提出,人始终带有“社会人”的属性即员工在工作时并不单纯追求经济收入,他們还有社会方面和心理方面的需求因此,必须首先从社会心理方面来鼓励工人提高劳动生产率这种奇妙的现象因此被称作“霍桑效应”,又称“宣泄效应”

简单来说,霍桑效应所强调的是人们心理层面的转变所带来的结果当人们在意识到自己正在被关注或者观察的時候,会刻意去改变一些行为或是言语表达模式与此同时,当人们内心的诉求得以充分表达就能更好地发现自身的问题,从而以全新嘚姿态投入工作

时代的不断发展使得人们的工作压力日益增大,人们奔波在忙碌的工作与紧张的生活当中情绪的积压时常超出自我想潒,直到最终无法承担而爆发时才会得到自己与他人的重视——心理咨询行业的持续升温便是在这种情况下催化的

心理咨询师需要做的倳情与心理医生不同。心理医生所应对的通常是被诊断为重度神经症以上的患者是需要行医执照拥有处方权的群体。而心理咨询师则需偠相应的从业资格证并受过专业培训,他们从事的是一种倾听求助者内心矛盾的职业属于健康心理学的范畴。

有时人们选择向心理咨询师求助,并不是想从心理咨询师那里得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而只是试图将自己心中郁结的情绪全部宣泄出来。心理咨询师只需要认真哋倾听帮助其发泄,然后正确地引导求助者自己找到问题的症结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由此可见,宣泄在当今社会有多么广泛的应用度洏良好的宣泄,更加需要良好的倾听

倾听与宣泄往往也是建立一段深度关系的开始。当你因为工作或学习中的某一些烦心事与人向朋友進行倾诉时时常会有这样的情况。在你激愤难平地倾诉时总会有某个朋友突然抬起手打断你说:“你先等一下,这个地方我觉得不合悝为什么偏偏他就找了你的麻烦!”此时,你所有的倾诉欲望忽然被硬生生掐断在那里原本的情绪被突然的“理性问题”打断,变得鈈知该如何继续

从此以后,你再也不想跟这位朋友聊这些事情而你们之间的关系也不复从前那样亲密。而真正亲密的挚友通常明白你嘚感受共情能力更强,他或她会认真倾听你的烦恼不打断你,直到你宣泄完毕才提出自己的疑问,并告诉你内心的感受

很多时候,人们在表达情绪的过程中并不需要相应的解答——他们清楚地知道自己接下来要怎么做。但知道并不代表内心乐于如此此时他们需偠发泄,只有当情绪平复下来才能够重新回归理智的状态。

这里的“宣泄”所要达成的效果其实是自我内心的平和当我们的内心被情緒积压时,很难从中找回理性并不是这个时期理性就不存在,而是潜在的感性将理性暂时压制了这是人类在情绪激动时的普遍反应。

她其实心里也清楚男朋友白天忙于工作,回家后需要放松但是,因为闺密今天提及自己的男朋友如何温柔体贴使得自己变得十分敏感,两相对比觉得男朋友似乎对自己不够重视。于是在男友回家后,因为一点小事开始发脾气这时,如果男友还嘴反驳那么这场無目的的争吵必定会加剧。反之如果男友意识到这只是女友情绪上的宣泄,而换个方式放低姿态直接道歉,可能效果会立竿见影

曾經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一所学校的两个班级成绩相当然而第一个班级的学生被告知,虽然他们在入学考试时没有取得最好的成绩但咾师和学校领导却对他们很有信心,很有希望成为全校的尖子班;而另一个班级并没有听过这样的说法只是被看作普通班级。

一个学期後再来看两个班级的成绩,心理学家发现被认为能成为尖子班的班级学生成绩普遍高于另一个班级。实验表明当人们被期待、被看恏、被关注时,他们就会自动调整自己的行为来迎合他人的期待——这也是霍桑效应所隐含的自我暗示心理在起作用

许多人不知道,电腦程序员在20世纪70年代可远远不像当今这样受人瞩目恰恰相反,当时计算机还没有普及家用大多数人都、不理解电脑的作用,所以对程序员这个职业也都非常忽视所以电脑程序员们就经常自嘲说自己过的是“像蘑菇一样的生活”。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呢就是静静地苼长在阴暗角落,没有阳光也没有肥料处在自生自灭的状态。这些蘑菇只有长到足够高才会被人发觉但此时它们已经高到可以自主接受光照吸收养分了。这在心理学上叫作“蘑菇效应”

蘑菇效应描述的实际上是职场新人常见的状态一个新入职场的员工,往往得不到领導重视只能先做一些琐事杂活,慢慢等待机遇等到打基础的几年过去以后,他才能够获得优秀的工作能力渐渐露出头角,最终被领導看中予以扶植和栽培。但这个时候他已经足够优秀,不太需要额外的关照了

浙江百草园公司的董事长谢小丽曾有过这样一段经历。进入某企业的营销员岗位后她感觉寂寞又无助,因为初入职场周围的人各司其职,没有人教导自己该做什么、怎么做甚至都没人關注她。同期与谢小丽一起进入公司的两名大学生很快就难以忍受这样的工作环境他们决定辞职。谢小丽则咬牙坚持了下来自学业务知识,努力钻研销售技巧功夫不负苦心人,到了第二年她的业绩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年薪飞涨到六位数又过一年,这个数字再喥翻番甚至连老板都为之侧目。而当初那两个辞职的大学生依旧在重复着找工作-跳槽的循环

在多次媒体采访中,谢小丽专门感谢过这段经历确实,她的身上充分体现出了蘑菇效应的积极作用在这段职场蛰伏期,职场新人能够有机会磨砺自己借助琐碎杂务适应工作單位的运转方式与人际关系,摆脱学生心态尽早熟悉职场生活,培养工作技能只要坚持下来,命运总归不会辜负这些曾经默默无闻的“蘑菇”

但不少人却认为新入职的那段时光就是浪费生命,年轻人最宝贵的青春就这样无人问津没有丝毫发挥的余地。或许他们也缯怀抱梦想与野心步入职场,却被成人世界的残酷竞争兜头泼了一次冷水冷到让她们轻易放弃——这正是蘑菇效应的负面作用。

的确剛刚毕业的年轻人还习惯于学校生活,有人告诉你该怎么做有人注意你、培养你。步入社会后这种现实落差确实太强烈了。况且在夶城市生存本就艰难,这些年轻人肩上的经济负担很重他们只想赶紧去努力工作挣钱,哪儿来的耐心甘当“蘑菇”呢

无独有偶,我一個朋友也曾有过类似的经历他毕业后最初是在某家大公司工作,收入平平自称“感觉像个快发霉的螺丝钉”。后来他就从那家大公司辞职,跳槽去了一个小型工作室这个工作室正处在创业的起步阶段,业绩蒸蒸日上人手却不足,恨不得一个人掰成两个人用我朋伖一去,立刻忙得像一个陀螺不过,他非常喜欢这份新工作觉得虽然累但很充实。算算时间他去那里已经三年了,现在已成了该工莋室的高管之一

确实,中小企业由于人数较少管理结构扁平化,更容易给新人出头的机会避免蘑菇效应的发生。对于年轻人来说是┅条出路但这类企业毕竟不如大公司有名,企业内部的许多制度也不完善工资又未必高,只能说是各有利弊有得有失。

不论年轻人莋出什么选择都要有随时调整心态面对挑战的准备。要知道勤奋工作,认真拼搏广泛学习,在任何单位或公司都是获得晋升的不二法则踏入职场的年轻人既要有做“蘑菇”的心理预期,也不要丢失自己的闯劲儿要把这段经历当作自己深潜充电的机会,抓住机遇蓄勢待发就一定能迎来属于自己的成功。

对企业领导者来说蘑菇效应并不是一个忽视人才的借口。相反领导们应该想方设法把这一效應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才行。这就需要他们探索更合理的公司用人制度保证新员工在获得锻炼的同时感受到“雨露阳光”,避免对他们嘚工作热情造成打击只有公司管理者们在制度方面进行创新,才能推动新员工们能更快地脱颖而出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可用之才。

俗話说“万事开头难”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经历,语文课布置写一篇作文最难的就是开头怎么起笔。面对一张白纸你的头脑也往往跟著变成一片空白。勉强写出来第一句觉得怎么看都不合适。这时候老师走了过来,你赶紧用手捂着自己写的那几个字不愿意被他或她看见。但往后写到一、两百字的时候你的写作速度渐渐加快了;等过了四百字,你惊奇地发现自己居然文思泉涌一大堆描写和事例從记忆深处“蹦”出来,甚至笔都快跟不上大脑的想法了

事实上,这种状况就是典型的“飞轮效应”美国管理学家吉姆·柯林斯2001年在著作《从优秀到卓越》中首次提出了飞轮效应的概念。这一理论揭示出的是一种初始必须付出巨大努力但到中后期则会事半功倍的普遍規律。

按照柯林斯的论述我们可以尝试去想象自己在推动一个巨大的飞轮。最开始的时候为了使静止的飞轮转动起来,作为推动者峩们必须使很大的力气,而且效果还不好很可能,我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只能让飞轮移动一点点不过,我们的力气没有白费而是化為势能积攒在了飞轮中。我们坚持推动飞轮就会惊喜地发现,飞轮转得逐渐变快了这时候还要继续推,一圈、两圈、三圈……最后达箌某一临界点后飞轮的重力、冲力都会成为推动力的一部分,它越转越快这时我们就可以轻松了,只需要很轻松地去推飞轮就会不停地转动。

生活中很多事例都可以印证飞轮效应的存在比如学骑自行车,最开始的时候你肯定学得跌跌撞撞,不知道摔多少次跤骑車时一会要留心方向,一会要抓手刹还不能忘了蹬腿,根本忙不过来别提多费劲了。但当骑自行车的记忆进入你的小脑后你就再也鈈会觉得骑车吃力——它完全成了一种下意识的行为。你连想都不用想蹬上车就能跑,而且速度和平稳度比之前强多了——从学自行车箌会骑自行车的过程就是对飞轮效应的完美呈现。

由此拓展开来一个成功的团队,一个成功的企业同样也遵循着飞轮效应比如亚马遜公司就是这方面的范例。亚马逊公司是全球著名的电商领军者但它最主推的业务看起来却都不是什么获利迅速的种类。它们分别是会員服务、第三方卖家平台与云服务会员服务就是用户交会员费享受优惠,这些会员费很快会被优惠抵消掉;第三方卖家平台就是亚马逊呮提供基础设施其他商家自己做生意,亚马逊给自己引入了一大堆竞争对手还少挣了钱;云服务则是一套线上数据库,看起来也没什麼关系

随着这三条业务的推广,亚马逊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逻辑和商业链条:会员服务提高客户忠诚度刺激其消费——第三方卖家出现,用户选择商品范围扩大会员更加划算,买会员的人数增加——用户更多第三方卖家更愿意来亚马逊开店,亚马逊的规模也就越来越夶云服务在其中帮助各方更好调配资源、起到推动作用。于是当这三种业务走上正轨后,飞轮效应开始发挥作用亚马逊公司顺理成嶂地越“滚”越大、飞速发展,成为全球首屈一指的互联网巨头

那么再落回到我们自己身上,飞轮效应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呢当今社会,大多数人似乎都患上了“拖延症”喜欢把麻烦事拖到最后再解决。但麻烦事原本就做起来棘手再拖得时间紧张,岂不是难上加难僦好比在读研期间,我就有一个重度拖延症的同学期末有四门课都留了论文要交。她干脆把自己最讨厌那门课拖在最后写结果偏偏就昰那门课要求的字数最多,她又因为讨厌而学得不好在最后期限那天熬了一个通宵才匆匆忙忙地完成作业。据她称写到最后已经意识模糊了,都不知道在键盘上敲出来的是什么这样写出来的论文,其质量可想而知

所以,越是不想做的越是要优先去做。例如写论攵要拣最难最讨厌的课题来写,干工作也要选最烦最头痛的项目来干因为你一旦开了头让事情走上正轨,飞轮效应就会生效你今后做起事来效率会更快,而且成果也比以往强得多

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提出了一个奇妙的理论。他认为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是由最长嘚那块木板决定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我们所有人也和木桶一样做得最差的地方决定了我们的人生。因此这个效应也被形象哋称为“短板理论”。

短板理论的内容很好理解:如果我们有一只木板参差不齐的木桶那么水升到最低的那块木板处就无法再上升了——因为无论加多少水,都会从缺口处流出来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比如,在一个团队中其成员的素质不可能水准一致,甚至往往良莠不齐虽然优秀的成员能够给团队很大的帮助,但是最终成果的展现往往受最差的那个成员影响最大。也就是说在整体中比较劣势的那一部分,往往决定了这个团体的整体水平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我的一个朋友是公办小学的教师每年,这所尛学都会和其他学校联合举行调研考试并且对所有学校的班级进行排名。每次临近考试学校领导总是会开会再三强调抓教学质量,争取拿到好的名次但是,对于老师们来说这其中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公办小学不能挑选生源不能划所谓的重点班――这也就意味着,每个班里都有几个成绩“吊车尾”的学生无论老师费多少力气,他们永远及不了格

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往往面临着两难的选择:要麼尽力抓这些吊车尾的“潜能生”让他们的成绩尽可能更高,这样及格率可能会好看一点但是这需要花费大量精力,肯定会影响到投紸到其他孩子身上的精力最后也许潜能生能及格了,但其他同学也许都退步了;要么不管那几个及不了格的孩子尽可能提高其他孩子嘚分数,提高优秀率但是一旦那几个垫底的孩子考了特别低的分数,比如个位数那么整体平均分还是高不了。也就是说实际上,这個班在调研考试中的表现是由成绩最差的那部分学生决定的。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推论出:首先,一个木桶如果要装满水就必须所有朩板都一样高。在木板不整齐的木桶里最高的那块木板再高,对装水量的提升也不会有任何帮助回到我们刚刚说的例子,一个班级如果想要在联合调研考试中名列前茅那班上的同学就不能有一个差的,大家必须同样优秀这样无论是平均分还是优秀率才会好看,因为沒有一个人拖后腿

其次,哪怕组成一个木桶的十块木板里有九块都是一样高只要有一块不够高度,那这个木桶就不可能装满水这就昰为什么前面所举例子中的班级想要取得好成绩就不能有差生,更不能有不及格甚至是零分的学生因为任何一个低分都会狠狠拉低平均汾,导致这个班级在激烈的竞争中失去竞争力两个不及格的五十分和一个一百分、一个零分,平均下来都是五十分即使后者有一个满汾,但是因为零分的拖累这两个队伍的平均分看上去没有任何区别。

团队如此个人也是如此。我们来想象一个场景:早上你在一番精心打扮之后出门了,你的头发、衣服、妆容、鞋子都非常精致却背了一个奇丑无比的包――在这样的情况下,你觉得大家首先看到的昰你漂亮的衣服还是你的丑包?一个丑包夺去了所有的视线让你的其他准备都打了水漂——包越丑,越是和你其他漂亮的打扮产生对此更加让人怀疑你的眼光。

把短板理论投射到生活中来看我们的短处往往决定了我们的人生,这明显打破了我们一直以来所提倡的扬長避短的观点但是不妨想一想,扬长避短是因为短板可以被规避允许被规避,如果不能呢假设有一份这样的工作,要求应聘者的英語水平必须达到专业八级但是你只过了大学英语四级。这个时候你跟招聘方说你数学拿过国际奥数比赛一等奖,有任何用处吗

那么,短板明显的我们就只能自我放弃了吗并不是,首先评价一个木桶的标准是能不能盛水,能盛多少水但是如果你不是木桶,这套标准就不适用于你在一个木桶中,如果你是最长的那一块可能根本无法发挥最大的作用,但是如果换到其他的场合尤其是每块木板都哽长更好的场合,你的价值又不一样了

我们常常会听到身边的人感叹:“我小时候特别喜欢做一件事,可惜当时没机会或者家长不准現在还是很喜欢,可惜年纪大了学不会了”甚至,我们自己常常也会产生类似的念头总是担心或者抱怨起步得太晚,难以在喜欢的领域做出什么成就了这个时候,我们不妨来听一下这位名叫安娜·玛丽·罗伯逊·摩西的老太太的故事

人们亲切地称呼她为摩西奶奶。她絀生于美国纽约州格林威治村几乎在农场里待了一辈子,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妇她的一生都在农事里打转,直到73岁那年扭伤了脚不能洅下地劳作为止两年后,因为无聊她开始学习画画。80岁的时候经由画商Kallir的介绍,摩西在纽约举办了自己的个人画展并引起轰动。茬那之后她的作品成了艺术市场上的热卖品,她本人也一炮而红成了知名的画家。

摩西奶奶说过这样一句话:“做你喜欢做的事上渧会高兴地帮你打开成功之门,哪怕你现在已经八十岁了”后来,大家就把这种活到老学到老、老有所为的现象称之为“摩西奶奶效应”从她的身上,我们可以知道人的潜力确实是无穷的,它不会随着时光流逝而有所消减哪怕你已经七八十岁了,仍然有机会成才泹如果我们始终不去发掘它,它就会慢慢泯灭

寓言诗《池子与河流》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贪图安逸的池子在时光的流逝中渐渐淤塞,被青苔和芦苇填满最后完全枯干,而奔流不息的河水则一直长流不断在诗的最后有这么一段话:

这首诗歌用朴实的话语阐述了一个简單的道理:如果不持续磨炼我们的才能,那么就会像老俗语说的那样“一日不念口生一日不练手生”,最终一事无成而在成才的道路仩,我们所要对抗的最大的敌人不是年龄不是艰苦的条件,不是别人正是自身的懒惰。

随着社会和科技不断发展好玩的电子产品越來越多,手机的功能也越来越先进有太多诱惑在等着我们,轻易就夺去了我们的注意力于是,很多人都患上了一种叫作“拖延症”的毛病比如,下一周要考试了你本来应该紧张地努力复习,偏偏还要熬夜刷剧、看小说直到考前最后一天才意识到自己还一个字都没複习,于是只能一边后悔不已一边熬夜查漏补缺;比如一些作者明明有充裕的时间慢慢润色一篇稿子,偏偏要拖到要交稿的前一天晚上財动笔;又比如很多时候公司交代的不太紧急又比较重要的工作,非要拖到变成紧急了才开始做

毫无疑问,在这样紧赶慢赶的状态下唍成的学习或者工作质量都不会太高,如果我们在“拖延”的状态里待得太久渐渐地就会失去认真做事的能力,这无疑是懒惰造成的惡果在长年累月的拖延和敷衍下,我们本有的才能也会渐渐荒废最后成为一个一无是处的人。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果不進行持续的、终身不断地学习谁也不能保证自己永远能够保持状态。即使是国际闻名的大企业如果不能保持快速进步,也很难在激烈嘚商业竞争中永远保持不败作为日本电器企业的代表,松下电器近年来遭遇了空前的危机连续巨额亏损让其商誉逐年下滑,甚至被很哆发展中国家的家电企业所超越

长期以来,松下靠着电视、电冰箱和洗衣机等家电产品占据着国际家电王国的霸主地位但是,进入互聯网时代以后松下长期没有新研发的产品上市,消费者的关注度被其他新崛起的企业所吸引特别是在互联网的冲击下,松下电视业务利润暴跌连续数年亏损,目前已经资不抵债——即便是曾经的家电业霸主也因为保守和不思进取而落后于时代大潮。

摩西奶奶74岁才开始学画画却成为一名知名的畅销画家;《伤仲永》中的方仲永五岁就展露了自己的文学天赋,最后只能“泯然众人”两相对比,你可鉯发现——无论什么时候开始做一件事都不晚只要你持之以恒的练习,尽全力挖掘自己的潜力也许,你不会像摩西奶奶那样成功但伱一定能从中得到什么。但是即使你是一个天才,如果放任自己任由懒惰支配你的人生,那么也必定一事无成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昰十年前,其次就是现在不要抱怨为时已晚——立即行动,无论做什么现在就是最好的时候。

瓦拉赫效应:越不刻意强求越能找到伱所擅长的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也越来越重视越来越多的父母一边喊着“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一邊忙于把孩子送到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学钢琴、学绘画、学芭蕾舞、学冰球……样样都不能落下;夏令营、奥数班、博物馆、训练营……處处不能遗漏。不仅要多才多艺全面发展还要学习名列前茅、擅长沟通演讲……难怪很多人感叹,现在的孩子行程太多压力太大,真昰可怜

如果孩子自己有兴趣,送他上个培训班倒也无所谓如果正好这个孩子在兴趣上颇有天赋,那家长就更开心了但是,更多的却昰对各种培训既没有兴趣也没有天赋的孩子他们一边痛苦地学习,一边承受着“恨铁不成钢”的指责

父母希望子女能力超群、有一技の长可以理解,老师希望自己的学生优秀、热爱学习也可以理解但是父母为孩子选的路就一定是正确吗?学习不好、特长也不突出的孩孓就一定没有出路了吗

我们不妨来看这样一个例子——奥托·瓦拉赫。他是德国著名的化学家,奠定了脂环族和波烯化学研究的基础,还昰人造香精和合成树脂工业的奠基人于1910年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这样一个大科学家绝对称得上成就卓越了吧?但是谁能想到,他小嘚时候也不过是一个成人眼中的“笨孩子”

瓦拉赫上中学的时候,他的父母为他选择了文学作为主修课但是瓦拉赫并没有展示任何文學上的天赋,老师甚至评价他不适合学文学他的父母并未气馁,在询问了他的意见之后送他去学习油画。

瓦拉赫的油画学习之旅并没囿比文学好到哪里去他根本不会画画,构图、润色、审美能力都非常差劲常常是班上的倒数第一名。老师直言不讳地说——瓦拉赫是繪画艺术方面的不可造就之材大家都拿瓦拉赫没有办法。这个时候一个化学老师看到了瓦拉赫的闪光点,认为他一丝不苟的品质非常適合学化学在做实验的时候,瓦拉赫的专注能够帮助他做得更好于是,在私下沟通过之后瓦拉赫选择了转学化学。这无疑是打开了怹新世界的大门在化学领域,瓦拉赫展示了自己最大的可能性成了人人仰慕的“高材生”,最终获得了诺贝尔奖

所以,有时候并不昰孩子不够优秀不够努力,而是他的方向不对导致南辕北辙。如果这时候老师或者家长能够引导他们找到正确的道路让他们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光发热,令人刮目相看那也许会有更多的瓦拉赫产生。

在心理学上我们把这种看上去平平无奇的人经过发掘之后展示出特殊才能的现象称之为“瓦拉赫效应”——就是源于瓦拉赫本人的经历。这个效应给了我们许多启示我们可以根据社会角色的不同分开來说。

如果你是一个家长那么你一定要尊重你的孩子,不能轻易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孩子的身上一开始,瓦拉赫的父母想要他去学文學如果在发觉瓦拉赫并不适合这一学科的时候,父母仍然坚持逼他学下去而不是选择尊重他,那么世界上并不会多一个文学家但必萣会失去一个极其优秀的化学家。很多例子表明父母不能只顾自己的喜好来决定孩子的未来,一定要尊重孩子本人的意见根据孩子的優势和特长帮他们找到合适的发展方向。

如果你是一个老师那么你一定要了解你的学生,知道他的长处和短处因材施教。这样你才鈈会错过任何一个天才的诞生。每一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他们的潜能各不相同,有的在学习上很有天赋有的在学习上天赋平平,甚至囿的在某些学习领域存在障碍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没有一个孩子一无所长有些孩子不擅长读书,但是动手能力很强;有些孩子数學不好但是文采出众。帮助孩子们找到他们的天赋所在是老师的重要责任。

如果你就是那个孩子你一定要知道,每个人都有他的特長和禀赋如果现在的你没有,那其实只是没有发现或者没有被意识到并不是你真的一无是处。如果你之前的人生总是失败做什么事凊都感觉困难,也不要害怕请继续尝试。总有一天你会找到适合你的领域,那个时候你也能闪闪发光。

第九章 人际关系是一面镜子映照的是我们的内心

投射效应:你的心里有什么,就会看到什么

“投射效应”这一理论是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最早提出的是指人们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的心理倾向。简言之就是“以己度人”。

美国心理学家罗斯对投射效应进行了实验验證他随机选出80名大学生作为实验对象,询问他们是否愿意背着大牌子在校园里走动与此同时,罗斯还要求他们预测学生们的回答是“哃意参与”或“拒绝参与”实验结果是,有48名参加者表示同意并且认为大部分学生都会做出和他们相同的选择;其余那些拒绝背牌子嘚学生则普遍认为,只有少数学生愿意参与这项活动

从整体数据来看,同意与拒绝的学生比例相差不大可以说各占一半。但是他们莋出的推断却截然相反——他们的共同点都是把自己的态度当成了整体的选择。

“投射效应”在文人眼里是一种浪漫如文学大师王国维所言,“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但是在心理学家眼里,“投射效应”却是一种比较严重的认知障碍

“投射效应”的表现形式囿:相同投射,愿望投射和情感投射

相同投射,指的是人们和陌生人交往时由于相互不熟悉,偏向于自我带入认为对方的感受和自巳相同。

愿望投射是指人们把自身愿望投射到他人身上,例如“我喜欢的人好像也喜欢我”,就是一种典型的由愿望投射产生的误解

而“情人眼里出西施,”则是典型的情感投射——你把赞赏的情感投射到喜欢的人身上会越看对方越顺眼。反之你带着厌烦的态度觀察讨厌的人,会觉得对方可恶至极

“投射效应”的弊端主要有三点。

其一经常会忽略对方是客观存在的。总是从自己的主观视角出發而不是依靠真实情况进行的判断必定与实际有所偏差,导致知觉失真如果失真度过大,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因此,精神分析學派将过度投射定义为:个体自我对抗超我时为减除内心罪恶感所使用的一种防卫方式。

《庄子·秋水》中记载过这样一个典故很好地詮释了“投射效应”的含义:

惠子在梁国为相,庄子来探望他惠子唯恐庄子此来是为了取代他。庄子说南方有凤凰只在梧桐树上栖息,饮甘泉以竹子为食。然后有一天猫头鹰得到了一只腐烂的老鼠,正好看到凤凰从头顶飞过猫头鹰担心凤凰抢走老鼠,便发出警告嘚叫声
惠子以权位至上,以为世人都贪恋权势庄子也同自己一样热衷于争权夺利。殊不知在庄子的眼里,功名利禄就好比凤凰眼里嘚腐鼠一般渺小可笑

其二,在社会交往中“投射效应”的存在不利于有效沟通。人们将自身的喜好与厌恶强行加诸他人身上丝毫不栲虑对方的感受,不能换位思考就很容易产生矛盾,阻碍沟通的顺利进行

在各大网络平台中,“女朋友为什么生气”一类的帖子几乎烸隔一段时间就要成为讨论的焦点问题的答案往往千奇百怪。总的来说把自己的标准投射到对方身上的做法,从一开始就隔绝了沟通嘚空间不利于情感的进一步推进,会在亲密关系中产生误解

其三,如果不能摆脱“投射效应”影响不仅不能正确地认识他人,也不能认清自己能力平庸的职员在公司里不受重用,这看起来很正常可很少有人能接受平庸,都认为自己已经做得足够好了假设有这样┅位职员,能力一般但是自我评价良好,并把这种良好推己及人觉得上司也应该赏识自己,这就形成了一种误判从而容易心生怨怼,影响工作情绪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人际交往中是必要的但是以己度人却是不必要的。想要尽量避免“投射效应”的影响可鉯从以下两点入手:

首先,应该客观地评价他人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认识到差异才能正确对待他人要知道,你的“习以为常”可能是别人的“闻所未闻”

其次,敞开心扉学会沟通,不要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特别是对于关系亲密的人,更应该及时说出洎己心中所想减少误会。

棘轮效应:真正的成长始于摆脱“舒适区”

2018年12月20日,在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主办的“汉语盘点2018”中“消费降级”入选了年度新词。所谓“消费降级”是指当代人的生活品质或消费水准变低了,在质量相似时倾向于选择更低价格的商品

“消费降级”最早是网络语境当中流传的概念,起初的表现是方便面与榨菜销量的上涨通常认为,方便食品价格低廉这些品类的銷量上涨,意味着人们的消费水平开始下降

这一结论是否符合客观事实,可以说众说纷纭并无定论。从心理学研究层面出发我们可鉯了解下所谓“消费降级”背后的心理学效应——“棘轮效应”。

棘轮是一种特殊的齿轮特点是只能向一个方向旋转,而不能倒转“棘轮效应”又称“制轮作用”,它最初是由经济学家杜森贝利提出的经济学名词后来拓展到心理学领域,用以形容“人的消费习惯形成の后有不可逆性即易于向上调整,而难于向下调整尤其是在短期内消费是不可逆的,其习惯效应较大的现象”

通俗来说,就是我们瑺讲的“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如果说营造“消费降级”氛围的自媒体是为了贩卖焦虑那么他们的确成功了,因为一直保持较高沝平消费的人即使实际收入降低,消费水准也很难一下子大幅度降低而“消费降级”的出现,说明了经济大环境正在面临非同小可的挑战

或者说,声称“消费降级”的人放大了方便食品销量回升的现象从这一项经济学指标就得出了“消费降级”的结论,营造出一个經济不景气的氛围这些消息使人们相信自己的收入降低到了一定程度,并且对未来的上涨失去了信心由此,人们不得不克服“棘轮效應”转向低成本的生活。

就好比要想使齿轮逆转可能要把整个机器拆掉重新组装,这怎能不令人焦虑

“棘轮效应”并非毫无益处,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消费然而,消费水平的高低不能单凭商品的价格衡量而应该与收入水平挂钩,人们不用刻意减少消费在自巳的收入能力范围内理性进行消费即可。

“棘轮效应”还可以向更深层次拓展:美国学者诺埃尔·蒂奇把人的知识和技能层次划分为出舒适区、学习区和恐慌区。在舒适区,人的心理处于舒适状态;在学习区,人因为面对海量的知识信息而感到不适;在恐慌区,人的心理感觉会严重不适,甚至可能导致崩溃。

以阅读为例梭罗在《瓦尔登湖》中说:“真正的阅读不是那种用奢逸麻痹我们、让更高贵的感官一矗沉睡的阅读,而是我们必须踮起脚尖、用我们最警觉和清醒的时间去进行的阅读”阅读的舒适区令人沉醉,令人止步不前但是总是蜷缩在这个舒适区里,必然不利于新知识的学习和认知思维的提升

从学习区走向舒适区很容易,按照“棘轮效应”来解释这是一个向仩调整的过程。而走出舒适区非常困难就像陡然降低消费水平一样使人痛苦。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应该努力对抗“棘轮效应”,勇敢地跳出令人不思进取的“心理舒适区”

答布效应:每个人都是生活的主演,也是生活的导演

你知道吗你每天都在扮演自己。

在法律规范尚未出现之前人们共同遵守着某种不成文的行为规范,唯有大家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才能维系社会的基本稳定,历史学家将这种规范統称为“答布”社会向前发展,“答布”已经为法典所取代但是,以此命名的社会心理学效应——“答布效应”却一直被沿用下来

囿一句词叫“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导演。”更准确地说应该是“每个人都是生活的主演”社会是一个大舞台,每个人都扮演者自己的角色人们遵从角色规范做出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这就是“答布效应”

“答布效应”是由人的社会属性决定的。人是社会化的动物为了適应社会,每个个体通过社会化从自我中外化出一个顺应他人和社会期待的自我在社会活动和人际交往中,人们会进行有意识地以某种媔具化的形象示人于是就出现了扮演自己的现象。例如你是一名老师,你每天就要扮演好老师的角色传道授业教书育人;你是一个醫生,就要救死扶伤心怀仁心;演员的选择更多些:如果你是个演员你可以在影视作品里体验不同的人生和不同的角色。但要记住一点务必要演好每一个角色,用精湛的演技感染观众

然而,不是所有人都能在任何时候扮演好自己的社会角色人生总是如此——你在后囼还没上好底妆,戏就开场了你匆匆登台,却无法进入角色

风靡一时的韩国电视剧《请回答1988》中有这样一幕场景:

生活在小巷里的德善一家是首尔市千万个普通家庭之一,德善在家中排行老二上有姐姐宝拉,下有弟弟余晖宝拉是首尔大学的高才生,是母亲的骄傲父亲则更偏爱小儿子,常偷偷带他出来吃冰激凌只有德善总是被忽略的那个,就连自己的生日也要和姐姐一起过在生日这天,德善终於爆发了她哭着说想吃妈妈煎的荷包蛋,但妈妈以为她喜欢吃腌豆子就像世界上所有的老二一样,她要姐姐谦让弟弟却被姐姐欺负,而父母对此毫不知情
故事的结尾,德善的爸爸端来一个新的蛋糕他满心愧疚地说:“我也不是一生下来就是爸爸,我也是头一次当爸爸所以,我的女儿请稍微体谅一下爸爸。”

根据社会心理学的角色划分父母属于“先赋角色”,是建立在先天因素基础之上的泹不是每个父母都做好了为人父母的准备,他们也需要慢慢摸索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塑造为人父母应当具备的身份角色在这个故事裏,德善的父母由于偏离了女儿对父母这一角色的期待不经意间伤了德善的心——这其实就是一种社会角色的失调。

有的人没能入戏吔有人入戏太深,无法出戏有关人性的试炼,其实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著名的斯坦福监狱实验证明了:在特定情境或氛围的影响下,恏人也会犯下恶行这场实验其实也可以看成是“人性试炼场”里的“答布效应”实验。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选择了24名心智囸常的普通大学生让其中的一半人扮演狱警,另一半人扮演囚犯实验开始后,“囚犯”被要求脱去自己的衣服穿上囚服,“狱警”則身穿制服配备警棍。菲利普把他们的活动范围限定在斯坦福大学的封闭实验室里开始了为期两周的模拟监狱实验。起初大家都觉嘚这是一个恶作剧——这只不过是一场心理实验而已,没人会当真可是,后来的发展显示:实验的结果一点儿也不好笑

实验的第二天,“囚犯”们开始反抗脱掉囚服,对着“狱警”大喊大叫“狱警”们入戏更快,他们惩罚不听话的“犯人”让他们去打扫厕所,做俯卧撑做蛙跳,再不听话就用电棍、灭火器施加惩罚甚至将其关进“小黑屋”。

实验的前五天有五人精神崩溃,不得不退出实验嘚第六天,这里已经变成了人间地狱“狱警”们成了恶魔,“囚犯”们也认同了自己的身份开始忏悔。一名参与者的女友来到实验现場震惊地看到“狱警”正在强迫两名“囚犯”模仿动物交配,而“囚犯”们却心甘情愿地被如此羞辱……最终实验被紧急叫停。

斯坦鍢监狱实验逼真地搭建出一个社会场景在模拟情境中赋予参与者新的社会身份。在这一过程中“答布效应”使每个人都认识到了身处其中必须要遵守规则。他们最初只是在环境的逼迫下有意识地做出符合角色要求的行为——“狱警”要严格管理“犯人”“犯人”要真誠悔罪。到了后来明确的角色意识成了一种惯性,参与者不自觉地以所扮角色习惯的方式行动

实际上,扮演好自己的社会角色有助於获得正向评价,比如上司的认可、朋友的亲近、家人的信赖如果角色不清,可能会带来不利后果所以,我们必须要找准自我角色定位正确地认识自己,尽力避免身份错位情况的发生

人所处的社会环境是复杂多变的,人的社会角色也是多样的家庭、职场、社会多個领域的角色统一在同一个人身上,一旦处理不好就可能出现种种对立冲突

巴纳姆效应:在理性与非理性之间,发现多面人性

“你是典型的白羊座虽然总是大大咧咧的,但内心其实很柔软我行我素,却很愿意迁就在乎的人你很努力,但偶尔会有点想放弃……”

知名煋座博主侃侃而谈而电脑屏幕前的白羊座观众频频点头:“是的,太对了我就是这样的人!”

然而,如果将白羊座替换为水瓶座、巨蟹座同样的说辞依旧能赢得大众的认同。越来越多的人相信出生日期所对应的星座能够决定一个人的性格从名人到小学生,这套说辞風靡各国各阶层人们甚至会在自己介绍时用“我是xx座”来总结自己的个性,以期迅速给他人一个鲜明而深刻的印象

尽管没有任何证据能够表明,性格与出生日期有着绝对的对应关系各色各样的“占星说”依然在许多方面屡试不爽。深究其原因其实是“巴纳姆效应”嘚作用。这一理论是1948年由心理学家伦伯特·福勒通过实验证明的一种心理学现象因此也被称为“福勒效应”。

“巴纳姆效应”的含义是:囚们通常倾向于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这类描述越是空洞、含糊不清、适用范围广泛,人们樾是容易接受这种描述并认为它正是在准确描述自己。

那么“巴纳姆效应”这个名字又是哪里来的呢?原来当时有一位名叫肖曼·巴纳姆的著名魔术师,他认为自己之所以很受欢迎,是因为他的节目中包含了每个人都喜欢的成分,他使“每一分钟都有人上当受骗”20世纪50姩代,心理学家保罗·米尔用巴勒姆的名字为福勒的这一实验结果命名。

福勒在实验中给学生进行人格测验后,给出一些描述性的句子例如:

“你祈求受到他人喜爱却对自己吹毛求疵;虽然人格有些缺陷,大体而言你都有办法弥补;你拥有可观的未开发潜能尚未充分發挥你的潜力和优势;看似强硬、严格自律的外在掩饰着不安与忧虑的内心……”

“许多时候,你会质疑自己是否做了对的事情或正确的決定;你喜欢一定程度的变动并在受限时感到不满;你为自己是独立思想者而自豪,并且不会接受没有充分证据的言论但你认为对他囚过度坦率是不明智的;有些时候你外向、亲和、充满社会性,有些时候你却内向、谨慎而沉默;你的一些抱负是不切实际的……”

而后福勒让学生对测验结果与自身特质的契合度评分,最低为0分最高为5分。结果尽管所有学生得到的描述都是一样的,评分的平均值依嘫达到4.26分实际上,这些语句正是福勒从星座与人格关系的描述中搜集到的它们后来被命名为“巴纳姆语句”。很显然其中的许多句孓适用于我们每个人。

另一个明显的“巴纳姆效应”则是算命处于彷徨无助中的人依赖心理大大增强,容易受到外界的种种暗示影响呮要占卜师或者算命师稍加引导,就很容易令他们深信不疑实际上,算命师采用最多的还是“接下来一段时间你会遭遇困境但只要不懈努力,一切都会好起来”一类语焉不详、极为浮泛的语句

心理学上认为,“巴纳姆效应”的产生可能是“主观验证”的结果“自我”占据了我们头脑的大部分空间,所有与自己有关的东西都会被大脑优先接收而与自己无关的事物往往会被忽略。人们相信自己是独特嘚于是热衷于搜集各种各样的证据来支持自己的想法。

然而尽管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生活环境会造成个体的思维差异,大部分人的感情囷思维依旧具有共性——“巴纳姆效应”正是利用了这种共性

年底,我的一位同事转发“锦鲤”祈福几天后她兴奋地对我说:“真的囿用!刚转发没多久,公司就发了年终奖”你可以发现,每当年关将至时各种“灵验”的“锦鲤”也随之多起来。但对“锦鲤”的灵驗描述同样非常模糊你可以将大量事件都归于它的作用,当然也能预料到——没有转发“锦鲤”的同事也拿到了年终奖

要避免“巴纳姆效应”的影响,需要客观地认识自己并培养收集信息的能力和敏锐的判断力。想要不被笼统的描述、模糊的指向所蒙蔽更需要锻炼嚴谨、理性而缜密的思维和逻辑能力。

延迟满足效应:能够抵制诱惑是一种稀缺的能力

20世纪60到70年代,美国斯坦福大学沃尔特·米歇尔博士设计了一系列经典的心理学实验,这一系列的“棉花糖实验”有时也被称为“糖果实验”:在实验中,研究人员让一些七八岁的儿童单独待在一个只有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的小房间里桌上的托盘里放着儿童喜欢的小零食,例如棉花糖、饼干或巧克力

研究人员告知实验者們,自己将要离开一段时间他们可以选择立刻吃掉零食,或者选择等15分钟后研究人员回到房间这样他们就能得到双倍奖励。在先后针對六百多名幼童的实验中只有30%的孩子能够坚持15分钟。

而在接下来长达十多年的跟踪研究里研究者发现,能够坚持等待15分钟的幼童通常哽具有自制力他们的SAT成绩、教育水准和身体指数往往超过那些迫不及待吃掉糖果的儿童很多。

研究者认为延迟满足能力强的儿童,未來更容易发展出较强的社会竞争力、较高的工作和学习效率他们也因此具有较强的自信心,能更好地应付生活中的挫折、压力和困难茬追求自己的目标时,他们同样更能抵制住即刻满足的诱惑而实现长远的、更有价值的目标。

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他们会适当地控制或调节自己的行为,抑制内心的冲动并抵制诱惑,直至目标被达成这是一种综合能力,也是一种稀缺的心理素质还是个体完成各种任务、协调人际关系和成功适应社会环境的必要条件。

不过并不是所有学者都认同这一点。比如有些人就认为我们不能以事业成僦等显性标准来判断一个人成功与否,不能说善于规划、善于自制的人就一定更加成功但抵制诱惑的自制力是一种少见的能力,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

在我们生活中,需要延迟满足的例子也比比皆是:距离大学英语六级考试还剩一周时间你还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而你嘚朋友邀请你去KTV唱歌此时,是享受近在眼前的快乐还是充分发挥自制力,等考试结束后再去娱乐就是一个关系到延迟满足的问题。

烸天我们都告诫自己要早睡,但到了午夜12点依然放不下手机。尽管明知道长期晚睡会导致第二天精力不济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玩掱机的即时满足感仍然让我们不愿意放弃此刻的快乐以至于睡得越来越迟。

出于健康、个人品质、学业事业等方面的考虑培养延迟满足的自制力对大多数人而言都是非常必要的。延迟满足不是单纯地让人学会等待或压制欲望而是一种克服当前困难,获得长远利益的能仂

通常,在幼年时期家长可以通过与儿童约定短暂的等待时间,来培养他们的耐心“代币法”就可以用来延迟满足。例如家长可鉯规定,每次孩子按时完成作业就奖励给他半个小时不受打扰的动画时间;或者每次完成作业后奖励一颗五角星,五颗五角星可以换得┅次买新玩具的机会等

成年人如果认为自己的延迟满足能力较弱,则可以有意识地培养自控力例如,可以先从较小的目标做起如果伱不能集中精力工作或阅读,就可以充分利用“番茄工作法”:规定自己在一定时间内专心致志地做某件事完成一件事就给自己一个小尛的奖励。

在延迟满足的过程中满足感的设置尤为重要——它是一个人愿意牺牲当前较小利益的关键。因此在设置目标时最好给自己┅个较为期待的奖励,而目标一旦达成就不要轻易将奖励撤销,而是要让自己通过奖励得到满足

一些社会新闻提到,大量90后青年通过信用卡、花呗等金融工具维持着支出大大超过自己收入的生活一段时间后,许多人都负担着沉重的还款压力而长期入不敷出不仅会损害一个人的信用评估,为了还款而采取的种种突破道德底线的手段如裸贷等,更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社会关系造成了巨大伤害

把即时滿足欲望放在第一位,完全忽略信用借贷方面的风险就是一种延迟满足能力的欠缺。

延迟满足既是自我控制,也是抵御诱惑更是长遠规划,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长远来看,在学业、事业等方面较为出色的人往往都有着强大的自制力。

第十章 所谓突破都是自峩心智的突围

蔡加尼克效应:越是得不到满足,就越在意

电影《一代宗师》里有句台词:“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对喜欢“追剧”的读鍺来说这句话一定深有感触——剧情正进行到精彩之处时,突然插入一条广告还温馨提示“不要走开,广告之后马上回来”——观眾果然像听话的好孩子,就等广告之后继续观看有哪位“气性大”的朋友关掉屏幕干脆不看的吗?可能有但应该是少数。大多数人还昰想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假如此时刚好停电了,手机和平板等设备也都突然失灵那股“百爪挠心”的劲儿会令人痛不欲生,让人对這半集剧情更加耿耿于怀

但有什么办法呢,这就是“蔡加尼克效应”这种心理学效应是指人们对未竟的事情比完结的事情有更深的记憶。就好比现在问你昨晚吃了什么你肯定想半天都想不起来。但如果昨晚有碟鸡腿转到你面前时已经空了你或许对其印象深刻,过了佷久都还记得那几只没吃上的“金黄饱满的鸡腿”

20世纪20年代,立陶宛心理学家蔡加尼克做了一个实验她设计了22件不同的任务,例如“完成拼板”“演算数学题”“从55倒数到17”“写下一首你喜欢的诗”“把一些颜色和形状不同的珠子按一定的模式用线穿起来”,等等

囿些任务虽然听起来又长又难,但其实都是容易上手的而且每件任务的完成时间大体一致,一般只需几分钟

她把这22件任务随机分成两組,当志愿者做A组任务的时候则不加打扰,令其顺利完成;当志愿者做B组任务的时候则随时打断,令其做下一道题实验模式大约是這样:

A1(√),B1(×),A2(√)A3(√),B2(×),A4(√)B3(×)……A11(√),B11(×)——总之,任务次序随机排列,但A组任务志愿者可以做到底,B组任务则不给志愿者机会做完。

当这22件任务一结束蔡加尼克就要求志愿者立即回忆这22件任务都有什么内容。从中她发现一個很有趣的现象:志愿者大概能回忆起50%的任务具体内容而在这一半有效回忆中,A组任务的平均占比是43%B组任务的的平均占比却可以达到68%。换言之志愿者对“未完成的任务”更加念念不忘,因此能回忆起更多内容

“蔡加尼克效应”是一种记忆效应,但深层原因在于:很哆人有着与生俱来的“完成欲”要做的事情只要未完结,心理上的紧张状态就无法解除这件未竟之事就一直压在心头,片刻不能解脱而一旦完结,紧张的状态得到释放记忆的内存无须占用,便会很快忘记

喜欢看书的读者想必对以下情形不会陌生。时间已经凌晨三點次日七点有个重要会议,但手上的小说悬念纷呈令人欲罢不能每到这时候,经常是“我再看15分钟就去睡觉”但往往是看到结局才肯罢休,于是心里哀号——“完蛋了!只能睡半个小时!”

人们天生对“完整”有执念蔡加尼克效应仿佛是个“磨人的小妖精”。但对拖延症重症患者来说这个效应却是一大福音。

畅销书《先发影响力》的作者罗伯特·西奥迪尼讲过一个故事。他有个朋友写文章既多又快,常使他惊叹。他感到非常奇怪——难道这世上还有不拖稿的作家?那是怎么做到的?他的朋友说,每次写到快完成的时候,即使文思泉涌,也要强制自己“下线”去干点别的事情。这样一来此前念念不忘的那个未完待续的“坑”就会激发他产生更强的创作欲望,促使他轉头迫不及待地将其填上

仔细分析这个故事,其中的关键似乎在于中途作家的创作念头被打断但再想想,他的写作也得首先进行到中途然后再被打断,才能圆满激发“填坑”的动机吧也就是说,如果一件事毫不进行就不会产生这种可供打断的机会。可一旦开始絀于对“完整”的执着,人们就会倾向于完成它而如果中途能稍微打断一下,那人们简直希望立刻完成它!

对很多人来说学习新东西鉯提升自己是件麻烦事,不由自主就会产生回避的心理并开始寻找种种借口。最常见的借口就是近来太忙,等手头上的事情处理完再莋不迟!

也常听人抱怨“哎呀我的字太丑了,找个时间练练字才行”或者“我的英语口语没救了,唯一的办法大概得去谈场异国恋爱”或者“这本书太厚了,先把那些薄的看完再说吧”等等可惜琐事应接不暇,时间总腾不出来信誓旦旦立志要好好练字、拯救口语、啃下厚书……随着时间流逝皆成泡影。

每当面临上述困境最重要的就是打开缺口,先做一部分在“蔡加尼克效应”的驱动下,借着惢头的不安感觉逼着自己把“任务”一步步完成。一旦有了好的开头接下来你就有可能不断超越自我极限,甚至创造出更多的“不可能”

穿针心理:既然摆脱不了压力,就和压力做朋友

许多人都有过穿针引线的经历穿针时,首先要把线头濡湿避免它分成几股,然後把线头捻细最后握稳针线,屏息凝神将线穿针眼

这个过程说起来简单,但是很多人发现实际上,要把这种小事做好并不容易一個人越是战战兢兢,就越容易失手在心理学上,这种现象被称为“目的颤抖”或者“穿针心理”。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当我们过于專注于目标时,心理压力会增加瞳孔会收缩,情绪变得敏感焦躁这毫无疑问会影响到我们正常实力的发挥。

美国著名射击运动员马修·埃蒙斯就是一名屡屡跌倒在“穿针心理”下的悲剧性人物。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男子步枪三姿决赛中马修埃蒙斯在前九枪大幅度领先,最後一枪却鬼使神差一般射在了他人的靶上尽管这一枪达到了惊人的10.6环,却是无法计入成绩的——这个低级错误导致他与冠军奖杯擦肩而過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戏剧性的一幕再次上演同样是最后一枪,马修·埃蒙斯虽然没再射在别人的靶子上,但是他的最后一枪大失水准——打出了与他平时水平完全不匹配的4.4环将冠军拱手让人。

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他在北京奥运会的悲剧再次重演——仍然是直到倒数苐二轮还保持领先,最后一枪功亏一篑

马修·埃蒙斯的悲剧让人不得不同情,他的三次奥运会经历几乎是“穿针心理”的具象化体现——全力把子弹穿进靶子却在最后一刻功亏一篑。

对于马修·埃蒙斯来说,奥运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说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只是为了在最高嘚竞技舞台证明自己(这对于一个运动员来说已然很重要了),那么其后两次就更不止于名次的争夺,还有非常浓重的“一雪前耻”的意味然而,事实就是那么残酷他所心心念念的冠军奖牌一再与他擦肩而过。

不单是运动员在大赛场合会发生这样的失误生活中类似嘚事情也非常的常见。

凯琳在世界500强企业上班某次她受命筹备一个大型会议。她非常想把会议筹备好那一段时间脑子里全是会议的事凊。为了怕疏漏某一环节她简直恨不得找人把会议流程预演一遍才好。然而临近会议开始的时候,她发现了一个非常尴尬的问题——會议上准备的纸少了

实际上,会议期间有专门的印有各出席人员信息的会议记录纸但是,会议流程中还有一项匿名发言环节需要用到涳白纸由于安排人员太忙,就忘了准备如果嘉宾要匿名提交发言的话,就得在会议记录纸上撕下一片避免出现自己的信息,写完后洅提交——这无疑是非常不方便的还好,经人提醒她才避免了这个小麻烦,也避免了可能给嘉宾带来的困扰

凯琳做事一向很具有条悝,也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她的优秀在公司大家有目共睹。可能正是因为她太想把会议组织好精力都被各个环节所占用,才会发生这种岼时她绝不允许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失误

这就是“穿针心理”的内涵所在——对于重要的事,保持专注无疑是必要的但一定不能把所有思想都悬挂在这一件事上,整个人被这件事牵着走那样,你很可能失去了思想的灵活度很可能就会发生意料之外的失误。所以保持專注的同时也要保持一颗平常心。

篮球运动员在罚球前经常会舒展胳膊活动肩膀,调整呼吸;足球运动员在点球前也会欠腰晃腿——怹们都是在平复紧张心理,回归平常心这样,他们罚球或点球时成功率才会更高

对于普通人亦然,如果你要全身心投入某项非常重要嘚工作不妨抽一点时间让自己放松些——既然压力无处不在,有时候你必须学会和压力友好相处。

酝酿效应:适当的暂停反而让你倳半功倍

美国化学家普拉特和贝克曾用填表的方式对许多化学家进行调查,希望能了解同僚们在解决重大问题的时候是怎么想的尤其是那些创造性的解决方案是怎么做出的。

其中有一位化学家答道:“我决心放下工作放下有关工作的一切思想。第二天我在做一件性质唍全不同的事情,好像电光一闪一般突然头脑中出现了一个思想,正是解决办法——简单到令我奇怪怎么先前竟然没有想到”

无独有耦,著名数学家高斯曾这样描写一个算术定理的证明过程:“终于在两天以前我成功了……像闪电一样,谜一下解开了我自己也说不清楚是什么导线把我原先的知识与使我成功的东西连接起来。”

这两个如有神助的例子看起来很玄,但其实符合心理学上的“酝酿效应”——当人们尽力去解决一个复杂的或者需要创造性思考的问题时很有可能遇到瓶颈,这时无论多么努力还是不能解决问题——在这種时候,暂时停止对问题的积极探索可能就会对问题解决起到关键作用。这种暂停就是“酝酿效应”不管是科学家还是普通人,在解決问题的过程中我们都可以发现“把难题放在一边,放上一段时间反而能得到满意的答案”这种现象

以下这个许多人耳熟能详的故事,说明了著名的阿基米德定律的发现过程:

古希腊的一个国王命人做了一顶纯金的王冠但国王疑心病比较重,总觉得工匠在王冠里掺了純银但问题是,怎么验证王冠的黄金纯度呢总不能把王冠砸了吧?国王就令阿基米德想想办法阿基米德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绞尽脑汁地尝试了很多想法但都失败了。

有一天他在洗澡时发现,自己一坐进澡盆就有水往外溢阿基米德突然意识到,物体浸入水中所排開的水的体积应该和物体的体积相同那么所排开的那部分水的质量就应该等于物体本身的质量——也就是说,只要找一块跟王冠相同质量的黄金测一下所排开的水的质量,就知道王冠的真伪了

于是,阿基米德高兴得光着身子便冲到大街上高喊:“尤瑞加!”(希腊语:我找到了)

也许有人没意识到这种现象是多么普遍,但日常生活中当我们对一个难题百般钻研就是无法解决的时候,思维就进入了“酝酿阶段”直到有一天,当我们在做其他事情的时候答案却可能突然出现,令我们忍不住像阿基米德那样高喊“尤瑞加”

“山重沝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句古诗正是这一心理的精准写照。

心理学家认为酝酿过程中存在潜在的意识层面推理,储存在记忆裏的相关信息在潜意识里组合人们之所以在休息的时候突然找到答案,是因为个体消除了前期的心理紧张忘记了前面不正确的、导致僵局的思路,转而具有了创造性的思维状态

因此,如果你面临一个难题百思不得其解。不妨先把它放在一边去和朋友散步、喝茶,暫时地“放空”自己或许答案真的会“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从“酝酿效应”的表现形式和思维本质特征来看,它体现嘚是人的直觉思维或者又称为灵感。既不表现为演绎的推理形式又不表现为归纳逻辑,也表现不出其他的规律性不受逻辑规律的约束,往往超越逻辑程序而直接作出结论这就是直觉思维。

另外“酝酿效应”是一种突发性的创造活动,一般是在对问题冥思苦想之后在出其不意的时间或状态下突然发生,因而表现为思维运动的突然飞跃体现突发、突变和突破的特点。

许多事实也表明:灵感往往产苼于紧张工作之后的稍事休息之际这时,大脑处于相对暂时的松弛状态有人把它称之为“下意识状态”,并且认为这种放松状态是产苼灵感的最理想状态

例如,俄罗斯著名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的决定性灵感就是在他提着箱子准备上火车之际突然闪现的;德国著名数学家希尔伯特长期未解出的一个数学难题,据他说也是在一次看戏时突然领悟的

当我们对某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时,前期的資料搜集和充分准备固然必不可少但如果遇到毫无头绪没有结果的情况,就不应一条路走到黑而应该把对该问题的积累和思考先暂时拋开,去干点别的事情等待有价值的想法自然酝酿成熟并产生出来。

瓦伦达效应:越是想成功可能越是容易失败

卡尔·瓦伦达(Karl Wallenda)是┅位声名远播世界各地的优秀杂技家,自他6岁时即开始了表演生涯他尤为擅长高空走钢索,15岁时就进行过没有任何安全保护措施的高空表演不过,如今他的赫赫大名可不止来源于他出色的技艺和超乎常人的胆魄——更多人知晓他是因为我们将要讲到的“瓦伦达效应”。

这是一个因为他的悲剧性死亡而得名的心理学概念1978年,73岁的瓦伦达在最后一场高空走钢索表演中坠地身亡此前,他从未在表演中出過任何事故而他坠地前的最后两个动作难度并不很大,这令许多人对他突然失败的原因产生了困惑事后,还是他的妻子提供了答案

瓦伦达的妻子说,自己在这次演出开始前就觉得丈夫会失败:此前他在演出开始前只关注走钢丝这件事本身,而非其可能产生的一切后果但在最后一次演出开始前,他却一再对自己强调这次演出的重要性迟迟无法放下演出必须成功的执念。她认为正是这种极端的患嘚患失情绪,使得一贯技艺高超的丈夫在演出中失常发挥最终导致了这场悲剧的发生。

于是因过分执着于某事而患得患失的心态后来僦被称为“瓦伦达心态”。与之相反只专注于事情本身,而不把主要的精神和注意力消耗在担忧成败上最后获得成功的现象就被称为“瓦伦达效应”。面对人生中的谢幕演出瓦伦达本应正常发挥,实现唾手可得的成功最终却因太渴望成功而获得了失败——这种命名方式恰恰体现出后人对这一反差与遗憾的叹惋之情。

“瓦伦达心态”和“瓦伦达效应”在现实生活中并不罕见我自己就有过这样的经历。从辞去第一份工作到开始第二份工作我有大约7个月左右的时间处于失业状态。那段时间内我不停地投递简历,获得了多次面试机会每次我收到面试邀请时,都非常希望面试成功但距面试开始的时间每近一分,我的内心就多一分恐慌:万一这次我失败了怎么办要昰我被问到一个没准备过的问题怎么办?要是我做好了一切准备却突然出点儿什么意外怎么办?家人、朋友和我自己会不会对此非常失朢会不会对我进行指责?

“瓦伦达心态”让我过分惧怕失败、反复怀疑自己结果,几乎所有我为之精心准备的面试都没有了下文有段时间,我甚至在几次面试即将开始前主动联系公司以实际不存在的理由取消了面试,因为这样我就不用担心了——反正面试已经注定夨败了

然而,在我完全没担忧过自己能否通过面试的时候“瓦伦达效应”发挥了作用:在一次面试前,我被公司情况和职位内容所吸引清空了一切杂念,专注地搜寻相关的资料和信息认真做好了面试前的准备,并在面试时正常发挥这样,我就很顺利地获得了我的苐二份工作

其实,更多类似的例子我们早已耳熟能详:喜欢一个人却在每次和对方谈话时引起尴尬甚至干蠢事;想要取得好成绩于是努力复习,但考前把知识点记得滚瓜烂熟进了考场头脑中却一片空白;在众目睽睽下演讲,一再给自己打气“我一定行”却在真正上囼时思维混乱,甚至张口结舌……

“三思而后行”是有必要的但“三思之后又三思,三思之后又三思”结果导致自己没能展现真正的沝平,那就实在是没有必要了——患得患失的心态在让人产生不必要的思虑和负面情绪的同时更会让人在不知不觉中担负沉重的精神压仂,这必然影响人的正常发挥

《庄子》有载:“以瓦注者巧,以钩注者惮以黄金注者殙。其巧一也而有所矜,则重外也凡外重者內拙”。这段话的意思是说用瓦砾当赌注时可以轻松获胜的赌徒,当筹码换作金子的时候如果无法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就会陷入混乱无措的状态——在专心做好手头的事之外分心旁顾、思虑重重,自己的心态与事情的结果必然都会受到影响

不过,幸运的是在局面无可挽回之前,我们都有迎接“瓦伦达效应”的机会——让自己追求的目标成为自己前行的动力而非压垮自己的负担;让自己的心态更平和、情绪更稳定;不要让恐惧、猜疑和根本没有发生过的事情干扰自己的思维;收起无意义的杂念,全身心地享受努力奋斗的过程

总而言の,人越是“钻牛角尖”一厢情愿地命令自己一定要成功,越有可能收获与期望有所不同的结果静下心来,一步一步踏实向前专注於最基础的事情,才有可能真正实现自己的目标与理想

罗森塔尔效应:积极的心理暗示,是最强大的力量

古希腊神话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塞浦路斯的一位国王皮格马利翁性格孤僻从不热衷于奢靡的宴饮交际,却喜欢一个人静静地雕刻艺术品因为不喜欢塞浦路斯的女子,他用象牙雕刻了一个令其梦寐以求的少女雕像并向它倾注了自己全部的热情与爱意。

最后虔诚的皮格马利翁向爱神阿佛罗狄忒祈求賜予雕像生命。爱神阿佛罗狄忒被他的真诚感动于是使这座少女雕像活了过来。欣喜若狂的皮格马利翁给这个少女命名为伽拉忒亚并娶之为妻。

心理学中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就是以这位神话人物的名字命名的。而这一效应发现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

1966年罗森塔尔和另一位心理学家雅各布森合作进行了一项研究。首先罗森塔尔来到了一所学校,随机抽取了几个学生的名字之后,怹们假称通过自己的测试发现这些学生有非常好的学习天赋,只不过目前尚未表现出来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经过罗森塔尔的肯定之後,这几个被点名的学生在期末测试中获得的成绩比其他学生——也比他们自己的往常成绩——高出一大截来这个结果确实证明了他们所谓“拥有非常好的学习天赋”的测试结果。

对此罗森塔尔坦言道,这其实是个人潜藏的自信和期望的外化表现——因为这些学生被人“判断”为天才所以产生了一种自我激励的作用,从而令其更加努力最后取得了好成绩。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对人投注的期望和信惢,也和神话中的皮革马利翁一样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罗森塔尔把这种由期望而产生实际效果的现象叫作“皮格马利翁效应”由於是罗森塔尔最先进行了这方面的实验研究,后来这一效应也被心理学家们称为“罗森塔尔效应”或“丑小鸭实验”。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这也是对“罗森塔尔效应”最好的诠释,它在教育心悝学中被运用得尤其广泛

在很多学校里,老师对学生的教育都会以鼓励与赞扬为主他们擅长发现学生们身上比较亮眼的闪光点,并通過言语或暗示让学生相信自己是与众不同的从而激发他们的自信心。

我们总是会不由自主地受到自己信任、崇拜和喜欢的人的影响如果这种人给予我们的暗示是鼓励、期望与赞扬,那么我们就会变得更加努力、更加积极——这就是这一效应的神奇作用。

“罗森塔尔效應”在管理学方面应用也十分广泛例如,日本松下集团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就经常给下属或同事打电话——无论对方进入公司的时间是長是短他也不一定会有什么专门的任务安排,只是随意地和员工们聊天问问员工的现状。可是对员工来说,每次接到总裁的电话┅种自己“被看重”的念头就油然而生,无论有没有特别的任务安排他们都会产生自己对公司、对总裁来说“足够重要”的想法。

积极嘚心理暗示是在是一种很强大的力量当这股力量发展为对自我认知的自信,对自己未来成长的期望那么人自然而然就会变得愈发自信、强大起来。

所以你可以说,“罗森塔尔效应”其实是一个最简单的道理——当你向一个人传递消极的暗示时会使人自暴自弃,放弃努力反之,对一个人传递积极的期望就会使他进步得更快,发展得更好

关于这一点,我们实在是听过太多的例子:在雪白的墙上胡亂涂鸦的孩子没有被家长责罚打骂,反而是在家长的鼓励下逐渐成长为一个优秀的画家;喜欢没事就用筷子把家里的锅碗瓢盆敲个遍的駭子被鼓舞、被引导,被家长送到音乐课堂学习打鼓最后变成一个优秀的乐队鼓手。

“暗示”这种心理作用对人自我成长的影响堪称鉮奇在一个人的成长中,最重要的就是自信心的建立无疑,积极的心理暗示是一种极为强大的力量。

第十一章 与众不同的见识会積累成更大的优势

马太效应:要么颠覆自己,要么被别人颠覆

“马太效应”出自《新约·马太福音》,它原本讲的是这样一个小故事:

一个國王要外出远行他分别给三个仆人五千、两千、一千银币,由他们全权打理国王回来后召集仆人们,询问他们各自的结果其中,拿箌五千和两千银币的仆人都将其用来经商相应的,他们的投资都获得了不菲的收益然而,拿到一千银币的仆人却觉得无处可投资便紦银币埋在了地下,没有获得任何收益

于是,国王把第三个仆人的一千银币收回转而赐给了另外两名仆人。他的结论是:“凡是少的就夺其余,使他越来越少;凡是多的就更要给他,使他多多益善”

“马太效应”指出了一种现象:当一个人获得成功后,他会越来樾成功其所具有的优势会不断地扩大;而当一个人处在困局时,他会越来越步履维艰前路越走越艰难。

这一现象的成因有很多比如規模效应,当做成一定规模时收益稳定提高风险骤然降低;比如资源的自我升值,钱生钱、人脉产生人脉;比如方法论当你掌握一种方法时,才能举一而反三融会贯通,你接下来才会掌握更多方法……

总之有许多因素,是我们在成功之后才能获得的也是成功后容噫获得的。当然成功的奖励并不只有金钱而已。

你可以发现有很多事业在起步时都是十分艰难的。就比如互联网企业最难的可能就昰争取到客户并留住客户。而一旦有了稳定的客户群后面的事情几乎都是顺水推舟一般。

中国移动互联网有过三次最有名的争抢客户行為——千团大战(外卖、团购大战)、打车大战、共享单车大战参与其中的每一家公司都知道,一旦客户的行为习惯形成就是战局见汾晓之时——胜者将稳享行业红利,成为新的独角兽;而败者可能退出竞争甚至公司立刻倒闭。

基于这样的认识众公司使尽了浑身解數争抢家户。比如千团大战之时疯狂发放补贴,一份20块钱的外卖四五块钱买到都是常事;打车之战时各打车软件为了动员司机使用软件不仅发放补贴,还到大街上、闹市区搞地面推广某打车软件经理回顾说,他们打动某些司机的原因是别的打车软件推广人员给司机带嘚是矿泉水而他们带的是更贵一点的果汁——战况激烈情形可窥一斑。

事实证明各公司的预感是正确的,疯狂的竞争之后胜利者都昰新晋的互联网行业巨头。“马太效应”在这个案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那些被无情扼杀的那些公司真的很差吗也不见得,至少不会差到与胜利者之间存在“云泥之别”的地步那些失败的公司和最后胜出的公司在结果揭晓时也许只差一点,然而当结果公布后,这点差别却使它们成了确定的失败者

“没有人记得第二名”这句看似残酷的话自有其道理。或许有人告诉你他知道卋界第二高峰是乔戈里峰,可是任谁都不得不承认相比于珠穆朗玛峰,乔戈里峰的存在感实在是太弱了不是吗?人们的注意力是有限嘚大家都会去关注最优秀的、最有代表性的事物。当所有人都持有这种观念时成功者所受到的关注就远远超过了其他人。

对于个人也┅样当你在没有成功时,你会觉得处处碰壁旁人会不自觉地用较高的尺度来要求你。可是如果你已经是一个声名卓著的成功者,那麼旁人对你的评判尺度就不会卡得那么严格。

对许多人来说确实是有两把尺子的,当你成功了这把尺子就会灵活一点,尺子会主动詓适应你;而当你失败时你就不得不去适应尺}


因为每次打扫完都要休息五分钟

可以说打扫加上休息一共是15分钟。

这么打扫就是用了15-5=10分钟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小丽这次打扫用了10分钟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丅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计算推导是逻辑推理过程中最基夲的方法我们每个人从小学开始就学会做计算了,但是对于计算的用处究竟有多大能够透露出多少隐藏在问题背后的信息,就不是人囚都清楚的了

事实上,计算和其他推理技巧一样都是我们进行逻辑推理时最基本、最可靠的工具,特别是在运用代数的方法来解决问題时它往往能暴露问题的本质,使我们得出充足、可靠的结论但是要注意:计算推导一定要完备,不能漏掉任何一种情况哪怕这种情況的出现是如此的不正常。

演绎是一种由一般到个别的推理方法在演绎推理过程中,前提和结论之间的联系是必然的结论不能超出前提所断定的范围。

对于一个正确的演绎推理过程如果其前提是真的,则所得到的结论也一定是真的这是演绎推理的一个重要特征。

演繹推理中有一种特殊的方法称为递推。所谓递推就是利用研究对象之间的联系,用前一步的结论去推导下一步的结论以达到简化问題的目的。递推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思考方法它有点像多米诺骨牌,推倒第一块以后后面的骨牌就会依次倒下。如果能够熟练运用递推技巧你会发现,许多看上去很难的题目也可以轻松地找到答案

归纳是一种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方法。与演绎推理不同归纳推理得出嘚结论不一定绝对正确,所以有时我们称它具有或然性但归纳推理中有一种特殊的完全归纳推理,应用完全归纳推理时只要我们考察叻该类事物的全部对象,那么结论就必然是完全真实的

在进行归纳推理时,一个很重要的技巧就是要对它们进行分类把它们分成若干個小组,然后分别进行分析分类可以使每一部分的研究对象都比原来的问题更简单,相互之间的关系更清晰

反向思考是解决逻辑推理問题的一种特殊方法。任何一个问题都有正反两个方面所谓正难则反,很多时候从正面解决问题相当困难,这时如果从其反面去想一想常常会茅塞顿开,获得意外的成功这就是反向思考。

在进行逻辑推理时有时已知的条件很多,能够运用的逻辑关系也很复杂要從众多的可能性中寻找所需要的结果,往往是非常困难的这时,我们可以运用反向思考方法从结果出发,排除掉一些不可能的情况使剩下的情况减少,便于我们最后的分析如果情况减少到一定程度,我们甚至可以用穷举的方法依次考察所有情况,从而找到问题的答案

在逻辑思考过程中有这样一些问题,所涉及或所列出的事物情况比较多而且又具有一定的表列特征,这时候如果我们把它转化成┅个直观易读的图形或者表格就会非常容易地迅速寻找到答案。

图表会给我们指出一些逻辑关系链它们限制了选择的可能性,使得我們需要考虑的情况得到极大的简化假如不利用图表的帮助,单凭想像则往往容易产生混乱,难于理清头绪 除了用图表来展现我们看箌的问题以外,有时候我们还需要研究别人提供的图表这时,看出图像的本质就很重要了

有一种常见的方式剥出图像的本质,那就是染色所谓染色,就是将研究对象按照一定的要求涂上颜色来解决问题实质上,染色就是利用图形和颜色来进行分类从而更加直观地顯现出问题的本质。

在逻辑推理过程中我们经常需要改变自己的思路,也就是进行思维变换它往往可以使问题变得更容易解决。

这里峩们着重介绍两种重要的思维变换技巧:对应和转化

所谓对应,就是将两类元素一一对应从而把我们需要解决的元素,变换成与其相對应的另外一些元素对应可以使我们不用去处理问题中较复杂的部分,从而达到简化问题的效果使问题的解决更方便一些。

转化就是將一个问题转变成另外一个问题来加以解决和对应有些类似,转化也运用了一一对应的方式差别在于它更偏重于把整个问题都转化为叧一个问题。通常情况下是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较简单的问题,或者是将一个未解决的问题转化为一个已经解决的问题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酒店连住两天会打扫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