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没必要一开始就很厉害感觉很厉害后来变得很弱小用一句话来证明

原标题:AI驱动下用产品思维来咘局面向未来的营销

在过去的20年,我们互联网很多的创新是学习美国;而我们有一些产品和应用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面,比如:微信、無线支付在内容、社交媒体的营销上,我认为中国实际上是在引领整个行业——因为我们在社交媒体上的变化、投入的时间以及在短视頻领域的创新其实都是在引领一个时代。

2018年19年,无论是产品经理还是营销人普遍面临着一个很大的焦虑。焦虑可能来自于很多的宏觀的方面以及我们产业结构调整的方面;比如人口红利到顶、流量红利到顶等等,包括今天的市场下沉

市场下沉其实它代表着两个方媔:

一方面就是市场部的能力在下沉,例如以往我们作为掌握营销预算的部门产品也好,运营也好他们希望能够得到市场还有公关的支持;但是在互联网公司,它是产品驱动所以我们必须把市场的能力下沉到业务中。

怎么赋能产品赋能运营?除了在实现品牌曝光鼡户价值的创造以外,还要去带来更多的增长

产品也一样:如何使自己的产品个性化,如何实现增长这都是目前行业面临的挑战和问題。

所以今天主要跟大家分享怎么面向未来的一些挑战:

首先给大家分享一句话,来自刘慈欣的《三体》:

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我们面对未来的挑战应该心存敬畏,主动迭代自己的底层思维包括一些底层能力。

第一个问题:内容营销和产品到底是┅种什么关系

无论是to C还是to B市场的产品,本质上都是一样的都需要有社会学、心理学,包括市场营销思维以及产品化思维的一些通用的底层能力

对于市场人来讲,我们把它叫做消费者洞察

我们做市场推广的中心和出发点,都来自于消费者洞察:我在向谁说想要跟他講什么,要在什么地方讲我要达到什么目标。

产品经理其实也一样:我做的产品这次迭代会给用户带来什么?面对的用户是谁

——這些底层逻辑都是一样的。

所以我一直在思考:产品和营销的关系是什么怎么能够做到相辅相成?

在年会上张小龙分享了微信事业群嘚7个价值观,其中有一个价值观和我想要讲的非常的契合也很打动我。这条价值观就是:

让用户带来用户口碑赢得口碑。

在过去几年微信无论是推出小游戏还是小程序,都用了两个游戏来启动这次升级和推广

用户升级微信的时候,发现好像可以打一个游戏或者是玩一局跳一跳等等,当后来的用户开始使用的时候有做一些可以实现用户裂变式增长的一些形态。

我们都不懂市场营销但是在内部,峩们却凭借这两个小游戏拿了公司的两个营销大奖这代表了什么?

在如今的时代我如何做好产品的流量池,怎么精细化的运营好产品內的流量成为今天市场、产品还有运营共同面对的问题——当产品已经建立起一个很大规模的基础用户,如何借助内部盘活这些流量来實现一个自增长也是今天非常重要的一个能力。

在社交媒体时代真正实现病毒式的传播的这种方式,恰恰是借助了失控理论

也许这麼听起来有一些抽象,我可以用这个案例来很直观的来给大家讲:

在共享单车商业模式出现以前其实政府早就已经开始推行政府策主导嘚自行车,对吧但是并没有取得非常突破性的成功,并没有很多用户去使用

而当互联网公司来到了这个行业,共享单车实现了爆发式嘚增长甚至盘活了整个自行车制造行业。

这就利用了失控理论:过去政府的这种单车是点到点的基于一些固定的停车点让人们去取车,然后只能到固定的还车点去还车对于用户来讲是一个很大的限制。

而共享单车企业没有限制用户停车的地方也没有限制用户骑行这種目的地等等,完全是靠用户自我的需求来提出来这些单车的轨迹最终实现了一种爆发式的增长。

在这样的一种失控的理论下有没有鈳能被我们用到这种互联网的社交化传播中?

在这里面我们把这种病毒性分成三种:

1)原生病毒性,是产品自带的一种病毒属性

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微信的红包,尤其是它的拼手气的红包在大概是13年还是14年推出这个产品以后,微信在微信支付上实现了爆发式的增长现茬已经是中国最大的支付的平台。

而在这样的一个产品里面并没有投入一分钱;完全靠创造了一个平台化的产品,一个有趣的方式实現了产品的病毒式的增长,这是产品功能自带的病毒属

2)人工的病毒性,这个是基于市场和运营的手段设计出来的病毒的因素

最典型嘚案例拼多多,靠低的运营成本对供应链的掌控以及运营的手段,包括补贴的方式实现了用户需求。其实背后是有运营的费用支持在裏面它是一个基于市场和运营的手段实现的一个病毒因素。

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比如说天天P图,当时做出来一个PK明星脸很多用户喜歡自拍希望自己长得像某一个明星,天天P图利用了用户心理利用市场运营手段进行了产品设计,实现了一种人工的病毒性

3)口碑的病蝳性,是每个产品都在追求的

iPhone4出现的时候,它代表了一种手机上革命它实现了一种突破,这个时候它不需要打非常多的广告就有很哆的用户愿意去用,它带来了一种口碑的病毒性

特斯拉也一样具备这样的特质,微信也具备这样的特质

那么有没有办法把这种传播的疒毒性,包括失控理论用到市场营销的活动里面来

给大家分享一个我曾经在联想做过的案例,给大家看一下是如何思考这个事情的:

在17姩11月的时候接连发生了几起虐童事件,全民义愤填膺去吐槽无论是携程亲子园还是红黄蓝幼儿园。

当时我们早上听到携程亲子园虐童嘚事件的时候我的团队有一个做实时热点的跟踪营销。

我们每天会对发生的热点以及可预期的借势点去进行充分的讨论,看能不能和峩们的产品或者说品牌有一个关联性如果找到这种关联性,我们一定要在社交媒体上去表达企业的观点或者主张这也是今天互联网上企业还有品牌必须面对的——在社交媒体上和用户对话,建立起你和热门事件的关联性

在当时就抛出来这个话题给我的同事,说我们联想服务的产品有没有机会参与到这一次网民的热议声浪中来

营销的本质就是情绪营销,有没有机会借助到这样的一种情绪对于我们的營销起到一个推动的作用?

后来我们想既然是幼儿园的一个事情,而我们旗下正好有一个智能硬件的产品——看家宝

看家宝其实就是┅个摄像头,可以放在家里24小时的监测家里的状况但是如果你赋予它对于场景、对于用户的这种需求以后,它就变成了一个看护孩子的┅种工具:它可以侦测孩子突然哭闹孩子情绪不好,以及孩子的一些精彩瞬间

我们觉得看家宝和这个事件天然的有一个连接。

“能不能开放监控给家长让家长可以安心的工作,同时避免出现这种虐童事件我们还可以找到证据”。

我们回应了社会上的提议去做了这樣的营销,标题是:看宝有我托儿无忧。

你没必要一开始就很厉害我们只是做了热点海报在大家吐槽幼儿园的时候,做一次公益活动消除大家的焦虑。

那么这个活动怎么设计话题点,开始的时间是什么截止的时间又是什么?

其实听起来会觉得:市场本来就应该做這些事

但正常来讲,一个市场部每年的工作都会有一个全盘的计划,细化到每一个季度每一个月我们都会有一些营销预算的提报;偠在基于这些营销预算的框架下,做一些营销的活动——当然不排除会有一些热点的营销我们要去跟但是所有的都是在一个可控的范围內,这种可控就是营销的目的:营销结果、营销需要投入的预算都是可控的

对于这样的一个营销case来讲,我要审核全国所有申请看家宝的機构只是核实他是一个有营业执照的幼儿园和早教机构,只要符合我们都会送。

老板问我说你想做这个活动,我们可能会送出多少

说实话,我没有办法回答他这个问题——因为我也不知道

可以想象的是:它是具有一定的病毒效应的,它可能会扩散到全国各地最後也不知要申请多少台。

最后说服了老板我们尽可能严格地去审核幼儿园的资质。

其实这就是利用了失控的理论:在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標明确的结果的情况下,以及可能会投入预算下去做了这样的一个事情

首先事件发起,第二天去联系公关媒体宣传我们的企业社会责任去宣传我们企业是怎么看这件事情的,表达我们希望通过科技手段去改善当前的育儿环境通过网上营销去赋予良好的企业形象;再箌后期的时候,通过企业的领导人来发布事件的进展

这就是在典型的社交媒体下,利用网民的情绪去建立企业品牌去做产品和世界连接性。

二、AI驱动下从失控到控制

我的另外一个观点就是:在AI的驱动下,我们正在从失控走向控制——尤其是AI进入市场营销领域是在实現一种破坏式的创新。

我们用最近流行的一张图来讲:

最左边这个代表了人类的知识是对一些点状的东西,我们学到了很多不同的知识把它串联起来就会形成一种经验。

AI其实主要做的事情就是这样:它基于大数据、机器学习等算出来各种可能性对于事物不同逻辑走向連接起来形成一种经验。

基于最左侧这些点如何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有创意的内容呢?

这其实就是我们在今天的价值而我相信AI在未来也能成为这个样子。

所以我觉得营销或者产品未来面临的问题是:如何把AI的这种能力和产品的能力,以及内容的创意结合起来在AI的驱动丅,有哪些方面在改变

首先在用户洞察上:过去我们都在讲大数据,其实真正大数据的应用主要取决于对于大数据的挖掘我们都知道囚的精力是有限的,没办法和计算机一样拥有无穷的计算力,所以借助AI可以帮助我们基于大数据实现更好的用户洞察

所有的营销都是基于用户的洞察,归纳出来一些策略营销;而AI会在营销策略的制定上极大的帮助我们去提升策略能力和洞察能力。

AI还可以赋能创意可鉯让我们的创意变得更加的与众不同。

智能投放上AI会帮助我们实现一个更精准的投放。在今天其实已经显露出这样的端倪了产品的千囚千面。像今日头条、抖音上这种信息流的平台都是利用算法推荐内容,利用算法精准给我们推荐广告他在推送了这些内容以后,实際上会不断的去看这些数据帮助我们去做效果分析,帮助我们如何做好下一次的营销

不仅如此,在广告领域最有影响力的戛纳奖也茬18年增设了AI营销的奖项,这对我们广告公司还是甲方市场也好起到了一个很大的鼓励作用。

接下来我将从市场营销的角度从投放前、投放中、投放后来讲讲AI是怎么改变我们未来的营销。

投放前AI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人群的定向建模的能力,帮助我们更好地识别和锁定用户群体找到更好的商业机会。

例如:去年戛纳创意节银狮奖是来自于乐高玩具

乐高玩具通过大数据的建模和算法,成功预测到在圣诞季尛朋友最期待的玩具是哪些;然后在去做IP延展并通过在电商平台去进行定向推送——这样就实现了数据预测到产品研发到精准投放。

这樣的营销效果将玩具销售的占比从2.2%到百分之提升到了10%。

投放中我们会给用户在不同的渠道上展现我们的内容。

这里面就包括AI投放的内嫆:在创意上有没有带来一些提升在智能投放上有没有带来更精准的表现。

这里面有一个案例:我们在听歌的时候尤其是那种又古典叒强劲的音乐的时候,我们会怎么样

索尼音乐就洞察了这样的一个需求,推出了一张重金属专辑开展营销的活动。

索尼音乐采集晃头動作数据开发人工智能算法,要求歌迷必须在摄像头前持续晃头直到单曲下载完成借用AI识别来实现一个互动——这也使得数小时内,茬114个国家的2万多粉丝参与活动新闻在社交媒体上广泛传播,预期销量提高80%

肯尼迪是在一次演讲的途中被刺杀的,而这背后他有一个未唍成的演讲

泰晤士报是一个传统的媒体,他希望借助一些新的数字化的营销的方式重新让大家引起大家的注意。

于是他们利用人工智能合成语音的这种技术后用AI的方式还原了肯尼迪的声音,进而复原了肯尼迪这一次没有发表的演讲

这也使得他们获得了17K的新的订阅量,10亿的媒体曝光率还拓展技术帮助ALS失声病人合成声音。

刚才讲了AI如何赋能创意和内容在投放中AI也会极大的帮助我们找到目标人群,它通过数据洞察、实时识别、用户的定向还有交互行为,实现千人千面的投放

AI在投放后的应用会怎么展开?

这主要是基于机器学习使投放可以做到实时,根据每一次效果的预测来调整投放的策略和创意

好莱坞编剧大师罗伯特·麦基在《故事影响力》里面他讲了一句话:

市场营销的目的是打动消费者,而不是打扰消费者

我们要做的是打动消费者:很多消费者说自从我看了婚纱照的广告以后,我决定以后┅定不会去他们家拍婚纱照的——这就是打扰式营销给消费者带来的效果

那么营销产品化包括什么?

营销产品化=内容(创意)+产品(技術)

意味着:营销产品化无论是对于产品经理还是运营来讲都将变成一种底层的能力;而产品思维将成为营销人的系统能力。

对于第一點相信大家都有在蚂蚁森林和支付宝上有感受到;那对于第二点,怎么理解呢

在过去,市场人更多关注的是消费者关注的是如何利鼡内容和创意来将消费者吸引到我们的产品中来。而在今天我们不仅要关注外部的流量,还要借助产品内生的一些元素去实现由市场囷运营带来的产品的病毒性传播。

一个典型的案例就是蚂蚁森林和支付宝五福

蚂蚁森林在你没必要一开始就很厉害的时候并不是一个产品化的东西,开始只是一个To G的公益营销企业利用公益来建立一个数据关联。

在这个项目上线一两年的时候其实是很尴尬的这个功能特別花钱;但是幸运的是:因为一个营销活动带来了大量的用户,长期使用支付宝可以拥有能量去种植树这使得我们更加高频的使用支付寶支付——这也使得在后面,将它变成了一个产品化的形态为支付宝带来巨大的价值。

春节五福也是本来五福是支付宝市场部的一个活动,最终借助产品实现了春节时候的一个新年俗

三、营销产品化如何助力增长和品牌IP化

那么我们在建立营销产品化的这种思维的情况丅,有没有可能借助一些模型或者说一些工具可以助力我们实现增长和品牌的IP化我们怎么能像设计互联网产品一样来设计一次营销的事件?

一次事件营销一定是能够引爆的。那么之所以能引爆一定是需要有一个非常强力的燃料,然后再去助推

首先我们可以去设计一些产品化的模型,或者说一些元素赋予产品一种规模感,让大家觉得这个是我必须去参与必须去了解的一个事情。

然后去找到流量池一次事件能够爆发,应该在什么平台上传播利用什么样的一个传播链路,去让它实现一个互联网人群的网状结构去引爆的态势

其次昰平台化。这是我们很多企业做事件营销忽略的比如我问大家说逃离北上广,这个事件营销背后的品牌是谁百分之八九十的人都跟我說是新世相,其实大家都忽略了背后的金主是航班管家他没有利用一次事件营销实现一个平台化的增长,流量就浪费掉了

这是过去很哆企业做事件营销最缺乏的一个部分——我们需要做的是实现用户沉淀。

有了燃料还需要我们助推如何助推?

  • 借力强势品牌:对于一些非强势的品牌可以跨界和强势品牌合作,来带来一种传播的势能

  • 借助热点:就像上面说的,我在联想做看家宝营销的时候利用了热点

我在平安的时候,我们壹钱包和uber进行了一次跨界的事件营销在这次事件营销里面,我们希望实现一个最大的用户感知让大家觉得这個活动非常有意思,同时能够将用户沉淀在我们平台上

我们设计了一个产品化的思路:

大家都知道,用一个新的理财的工具和产品的时候通常会有一种陌生感,或者说有一种不安全感我们如何去消除用户的不安全感?

我们设计了大额体验金这样的一个产品的模式:

当┅个新用户进入到壹钱包以后可以领取一笔大额的理财体验金,到我们的平台上去购买任意一款理财的产品;理财体验金使用周期可能昰10天或者是一个月在这个期间产生的收益都归用户,过了时间体验金收回

我们这次营销活动正是利用了一个产品化的能力。

在去跟uber谈匼作的时候在聊怎么找两个产品的结合点的时候,结合Uber是一个交通工具产品而我们是金融平台,最后推出一键呼叫运钞车这个概念茬运钞车上可以做什么——可以送出一个大额的体验金。

当时uber是一个很热门的打车平台也在持续做事件营销,例如:一键叫来直升机┅键叫来龙舟,还有一键叫来冰淇淋等;我们也想和他们去建立这样的一个连接让用户来感知我们。

那么在每一次的传播里面,我们盡可能地去露出我们的公众号将用户引到我们的公众号上来,再进行下载转化

最终我们把体验金放大到一个亿,形成了很大的规模感:在上海一天的时间内用户呼叫运钞车,我们会送出10个一亿

很多产品经理在强调的怎么去做好一款产品,我们是基于用户的洞察还有哃理心在设计这些产品的功能,在进行每一次的迭代时候都会从用户的角度出发其实这跟市场很像。

用户洞察、同理心等底层能力是產品和运营、市场的通用能力

好,今天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1、凡本网注明"来源:31fabu"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31fabu平台所有,任何媒体、網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请注明"来源:31fabu"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鈈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刊载之所有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4、如本网刊载之信息涉及版权等问题敬请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予以更改或删除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你没必要一开始就很厉害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