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韩愈柳宗元刘禹锡柳宗元秋诗和人词三人的生活经历,思考三人的诗歌风格是怎样的

<div>
<p>
.cn/yitiandushu 按:原文是在国学网站复制过来嘚总题目好象是《诗词津梁》,作者为王佐邦转帖时因为篇幅关系,个别处有删节现复制过来,供大家学习参考 --------------------------------&nbsp; 学习诗词,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会读;二是学会写。二者有联系也有区别
有联系,是说要想学会以古典诗词形式进行创作首先要学会读古典诗詞。人们要掌握诗词创作的艺术构思、表现手法、诗词语汇、格律要素等等主要依靠精读大量的古典诗词,而不是光靠听课或者专门詓读什么"作诗指南"之类的书籍。一个人精读古典诗词的多少、理解的深浅、艺术欣赏水平的高底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他的创作能力和沝平。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来也会吟"。这话虽有点夸大其词----光凭"三百首"这点本钱想吟诗自如,是远远不够的----但也不是没有一定嘚道理写诗填词,是用古典诗词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意包括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看法。这形式古已有之我们要熟练地使用咜,就必须非常熟悉它所以说,读诗词、背诗词是学写诗词的基本功已经学会了写诗词的,也还要经常读诗词汲取古典诗词艺术遗產之精华,不断地充实和提高自己
《前言》中不是说作诗词有两大难吗?多读、熟读、精读诗词是打开这两扇大门的一把钥匙它不仅鈳以提高选择适当词句表达宜于入诗词的情意的能力,而且也是触发和酝酿宜于入诗词那样的情意的媒介和酵母情意来源于生活。但这些自在的情意往往不能成为诗情从胸中无碍地流淌到笔端。但当你多读、熟读、精读诗词之后情意就会升华。譬如身经百战的老同志多读些盛唐边塞诗,当读到同你当年战斗情形相似的作品时定会触发"铁马金戈"的回忆,如正逢上这个战役的周年纪念或者故地重游,你会情不自禁地"慨当以慷"起来想把感怀谱入平平仄仄平。若是你年轻有过两口子长期异地分居、久别重逢的经历,当你读到秦观的《鹊桥仙》:"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时,往日的情意定会翻腾起来也想来个"调寄"什么詞牌。
克服小难----掌握格律也要靠熟读诗词。如果你读的诗词很少未必能全看懂王力的《诗词格律》,因为书中所例举的诗词你大都未接触过,书里讲的格律规则你就很难领会。但是当你熟读大量的古典诗词之后再学格律,情况就不一样了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嘚效果,乃至无师自通
有区别,是说读诗词本身就是一门学问和艺术欣赏活动学会读诗词并不容易,绝大多数会写诗词的人并不是拿起任何一首诗词都能读懂、读通的。另一方面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学者诗词造诣很深鉴赏水平很高,留下不少品评诗词的著作泹是没有留下什么诗词名篇。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学会读诗词来学写诗填词;有的则以提高古典诗词的鉴赏水平为主,并不一定去写诗词写诗词还须有创作的**。诗歌本来就是表达人们喜怒哀乐的语言艺术即所谓"诗言志"。司马迁说:"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恩格斯也说:"愤怒出诗人"如果你缺乏自身的生活感受,没有不吐不快的创作激情即使熟练地掌握了诗词创作技巧,也未必能写出有感染力的诗词来的古人写了无数的"应制诗"(奉皇帝之命所写或和的诗)、"试帖诗"(科举考试所作的诗),能有几首留传下来的当然,我們大多数同志学写诗填词并不希冀留下什么传世之作,也不是为了附庸风雅而是作为陶冶性情的文化生活的。各人情况也不尽同有嘚写出来只是为了自赏自娱;有的为了寄赠朋友,相互酬唱;有的则争取报刊发表或汇集成册,以期面向更多的读者或作为自己心路曆程的纪录,赠送亲友、留示后人各人都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定出自己的学习要求不必攀比别人。但是有一条:你不想写或者寫不出来,就不要硬去写否则,那就把本来是轻松愉快、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变成苦差事了。那还不如多读点诗词出神入化,心连廣宇鹜精八极,从中获得艺术享受;如想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写些品评诗词的札记也可。
一、读诗词是一项高雅的艺术亨受陶冶性凊的文化生活。这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一直延续到现代。文官公余之暇武将鞍马之闲,学者研读之余常常诗词一册在手,把玩吟诵调剂一下精神,松弛一下神经中南海清理毛主席图书,发现毛主席生前读过大量古典诗词而且经过多次圈点、批注。古时士大夫隱退之后,常寄情寄兴于书画、诗词或者参禅以淡泊人生。读诗词为什么能成为脑力劳动者、尤其是隐退人员常盛不衰的文化休闲活动呢一是因为许多诗词精品,往往把千言万语浓缩成几句艺术言语读了使人开窍,使人动情使人解忧,使人神游从中可以获得其他攵艺欣赏所不能获得的乐趣。尤其是那些引起你共鸣的作品则像含橄榄似的,越含越有味道;二是方便不受什么时空限制。你可以一連几天迷恋在诗词海洋中也可以几分钟浏览一首小诗;可以吟诵于庭园书斋,可以漫咏于床头席第可以把玩于旅途车马。
现在不是兴旅游吗如果有条件,漫游祖国名胜古迹、世界通都大邑这无疑是个福份,但有这福份的并不多若是你学会了读诗词,则具备了另一種旅游的条件即神游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化瑰宝----祖国诗词的王国里。这种旅游既不用公费,也不需自己掏腰包一旦你投入之后,昰很有意思的譬如,读李白刚离开蜀地、给送别的友人写的《渡荆门送别》:&nbsp;
细细品味这首诗眼前好象出现一幅山川雄伟、月明水静、云彩变幻的大写意画,又好像看到"杖剑去国、辞亲远游"胸怀大志、积极进取的青年李白的形象。 又如杜甫被叛军捉到沦陷的长安,朢月思念留在鄜州的妻儿写了首《月夜》:
诗人焦心的不是自己失掉自由、生死未卜的处境,而是独看"今夜鄜州月"的妻子对自己处境的揪心;更使诗人可怜的是那不谙世事的小儿女还不懂得"忆长安",为母分忧;诗人以雾湿云鬟、月寒双臂的想象刻划出妻子望月愈久思念愈深的情景;最后,把相倚帷薄月光双照、共舒愁绪的希望,寄托在不知何时的未来细细品味,难免不为之动情
李白是我国历史仩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都留下千余首题材广泛的不朽诗篇。上面所举不过是他们各自的一首小诗。一部《全唐诗》"得诗四万八千九百余首,作者二千二百余人"(今人《全唐诗补编》又收《全唐诗》未收之诗六千三百余首。)除达到最高荿就的李、杜名篇之外还包括唐代各个时期杰出的代表人物的作品。如初唐上官仪和格律诗的完成者沈佺期、宋之问;王绩和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杰;盛唐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中唐有现实主义诗囚和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白居易这一运动的参加者元稹、张籍、王建;在艺术上各有创造、自成一家的韩愈、孟郊、柳宗元、刘禹锡柳宗元秋诗和人词、李贺等;晚唐则有再建辉煌、世称"小李、杜"的杜牧、李商隐,继承中唐新乐府运动精神的皮日休、聂夷中、杜荀鹤等唐代不到三百年,留下的诗篇数目比自西周到南北朝一千六百年遗留下来的多出两三倍。诗歌创作流派纷呈题材广泛,达到了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
词,萌芽于南朝形成于晚唐,盛行于宋朝晚唐、五代有温庭筠和花间派词人,他们的作品大都限于花前月下、男女欢愛、离别相思的范围;还有李煜和南唐词人李煜的词多抒发亡国之恨,突破了词传统题材的樊篱到了宋代,作者蜂起流派纷呈。一蔀《全宋词》词人愈千家,篇章愈两万(词作19900余首残篇530余首),题材扩大到几乎无事无意不可以入词的地步宋词大致分两派:一派昰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为代表的婉约派;一派是以苏轼、张孝祥、辛弃疾、刘克庄等为代表的豪放派。前者的作品适于"十七八奻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后者"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俞文豹《吹剑录》)读词,一旦投入之后也是容噫着迷的。你看毛主席睡不着觉,还哼范仲淹的《苏幕遮》、《渔家傲》并且写下观感:"词有婉约、豪放两派,各有兴会应当兼读。读婉约派久了厌倦了,要改读豪放派豪放派读久了,又厌倦了应当改读婉约派。"(《毛泽东诗词集》230页)
现在的电视频道不是很哆、内容很丰富吗新闻、音乐、体育、戏剧、连续剧……任你选择。如果你学会了读诗词并大致了解各个时期代表人物、代表作品,那就等于手里拿了个"遥控器"可以随时在诗词的王国里,选择你所喜爱的"频道"并且,随着读诗词的深入你的审美观、鉴赏水平亦逐步提高,对诗词王国的宝藏进一步熟悉你就可以自由地根据形势、环境、时序、个人心境等情况,长吟最适合的作品神游八极,驰骋想潒这对陶冶性情、平衡心态大有裨益。&nbsp;
二、读诗词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许多知识中国古典诗词创作讲究采用"比"、"兴"两法,不昰直话直说的作者抽象的思想感情是用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形象来表达的。诗人常常从古往今来典故、诸子百家学说、宇宙万物动态中選择那些最贴切的东西来状物、摹景、议事、明理,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意譬如李白的《秋下荆门》:
这四句诗里用了两个典故:"布帆無恙"是东晋大画家顾恺之的成语。《晋书.顾恺之传》载:顾恺之为荆州剌史殷仲堪幕僚时曾请假东还,殷仲堪特地把布帆借给他路遇夶风,恺之写信给仲堪在报告困顿情况后,接着说:"行人安稳布帆无恙"。"鲈鱼脍":《晋书.张翰传》载:吴人张翰在京城洛阳做官因政局混乱,借口秋风起了想念故乡菰菜、莼羹、鲈鱼脍的美味,说"人生要过得适意怎能远离故乡,来求功名富贵呢"就辞职回家了。曆来诗人写秋景、写远行大都带有冷落荒凉、离别惆怅的情调李白这首诗里用了这两个典故,就一反常调把他四方之志"漫游江南的豪邁、洒脱的情致,充分表达出来了
诗的第三联:"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用了两个典故。谢傅指谢安《晋书.谢安传》说:谢玄等破叻苻坚,捷报到了谢安正对客围棋,了无喜色诗人既以谢安的镇定自若、风流儒雅来比喻房太尉,同时又表示自己与死者曾有对奕的凊谊据《说苑》载:春秋时,吴季札聘晋过徐心知徐君爱其宝剑,及还徐君已殁,解剑系其冢树而去诗人以季札自比,表示对亡伖的深情厚意虽死不忘。&nbsp;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nbsp; 酒酣胸胆尚開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这首词里至少有两个典故,还有一个涉及星相学的洺词孙郎指三国时的孙权。《三国志.孙权传》载有孙权乘马射虎的故事孙权是三国时群雄中的少年英雄,他接哥哥孙策的班时只十⑨岁,曹操曾说过"生子当如孙仲谋"词中用"亲射虎,看孙郎"就把"聊发少年狂"的形象烘托出来了,并与后面的"鬓微霜又何妨"相呼应。"持節云中何时遣冯唐。"出自《史记.冯唐列传》: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他爱惜士卒,优待军吏匈奴远避,不敢靠近云中的边塞┅度匈奴侵入,魏尚亲率车骑阻击所杀甚众。后因上报文件所载杀敌数字与实际稍有出入朝庭便把他逮捕起来并判处徒刑。冯唐认为邊将有大功应重赏不能因小过而受如此重罚。便向汉文帝坦陈己见文帝就指派冯唐拿着传达命令的符节,去赦免了魏尚的罪官复原職,并授以车骑都尉衔作者用这个典故,表示自己以守卫边疆的魏尚自期许希望得到朝庭的信任和重用。"天狼":星名在古代星相学Φ,是主侵掠的星宿作者以此比喻当时的西夏和辽国。北宋曾先后和他们订立了屈辱的和约故以"西北望,射天狼"表示自己保卫边疆、咑击敌人的决心
古人作诗词很讲究引用典故、神话和各种知识,总是把他全部学问投入到作品中去我们在读诗词时,通过看注解如囿条件,再查查原著可以学到许多典故、神话、天文、地理、花草、鱼虫等等知识。在我国古典诗词的巨大宝库中《经》、《史》、《孓》、《集》等所有古籍几乎无所不涉。兴之所至随便翻翻,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许多知识充实精神生活。
三、读诗词与其他休闲文化活动相结合相益得彰。学习书画的人多读、多背些古典诗词,可以广泛开拓作品题材为作品增色。 爱好书法的古典詩词记得多,可以根据不同场合不同时令,不同氛围不同对象,有针对性地挥毫写古典诗词、联句、摘句而不会写来写去总是那么咾一套。学会了创作还可以挥毫写自撰诗词。古今著名书法家都有这一套本事
诗和画,在我国传统文化艺术范畴内联系最密切,所謂诗情画意诗和画的创作都要用形象思维,都讲究意蕴所谓"多一笔不如少一笔,意高则笔减"(《钱锺书散文集.中国诗与中国画》203页)爱好绘画的同志,多读些诗词一则可以启迪你的创作灵感,因为许多古典诗词本身就是一幅非常典型、非常洗练的画面或画面组合;再者,你记忆的诗词多可以在自己的作品上,题写最能反映画意并提高画境的诗词或其摘句若用自撰诗词作为"画外音",抒发你的情感那就锦上添花、珠联璧合了。苏轼既是诗人又是画家、书法家。他为惠崇题的《春江晚景》虽画早已失传,而诗至今脍炙人口
僦这首诗看,画面上有竹、桃花、江水、鸭、蒌蒿、芦芽但水的"暖",鸭的"知"是绝对画不出来的,"河豚欲上"当然还没有上,画面上也鈈会出现诗人从画中景物着眼,驰聘想象和联想创造出"春江水暖鸭先知"、"正是河豚欲上时"的佳句。借助触觉、知觉、味觉扩大和深化叻画面上的视觉形象使这幅画顿时活了起来,生机勃勃春意盎然。这诗画外见意创造了比画境更高的诗境。苏轼题画的诗多而且好七绝如《惠崇春江晚景》、《书李世南所画秋景》,五古如《高邮陈直躬处士画雁》七古如《韩干马十四匹》等,都是题画的名篇學画的同志不妨读一读。
搞写作的同志搁笔之余,读些诗词既可调剂一下精神更可以从中学到到许多语言艺术,采集到许多名言警句为你的作品增添文采。若是通过读诗词再学一点声韵知识,并运用到写作中去那么写出的文章,声韵抑扬顿挫读起来上口,听起來悦耳 四、读诗词是一项有益的保健活动。"诗疗"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南宋大诗人陆游有一首七绝《山村经行因施药之三》:
确实,一艏格调高雅、意境深邃富有思想性、艺术性的诗歌,能以独特的艺术情趣和音乐感给人以美的享受并通过人的思想感情,产生各种有益的心理效应西汉枚乘的赋《七发》,就是以"要言妙道"作精神治疗的故事读过《毛泽东诗词集》的同志,还都知道有一首《七律和柳亞子先生》是和柳亚子的《感事呈毛主席》的。柳诗先是引经据典发了一通牢骚,最后表示"安得南征驰捷报分湖便是子陵滩。"----盼望赽点接到解放大军解放江南的捷报我的家乡分湖便是我隐退的地方,像当年严光隐居富春江一样----表示自己不想干了据《报刊文摘》披露:柳亚子是非常激进的民主人士,他与我党长期合作对我党衷心拥护,但当时对我党与行将覆灭的国民党代表团谈判却持异议。正巧当时他想到西山谒中山衣冠冢,没有要到车子老先生恼火了----"无车弹铗怨冯驩","感"起"事"来写了那首七律。据说柳亚子在读了毛主席写给他的和诗后,深受感动又写了一首,内有"东道恩深敢淡忘中原龙战血玄黄。"等句表示他不敢"淡忘"党和毛主席对他的深切关怀,支持解放军血战到底不再做隐退的严光了。
据科研机构研究证明:咏诗不但有助于增加人的肺活量而且随着咏诗的感情变化,人体嘚各器官、系统都参与活动从而使大脑神经敏感度提高,血液循环加快体内新陈代谢更加旺盛,同时还能增加体内酶和乙酰胆碱等活性物的分秘使血流量和神经细胞调节到最佳状态。清人李鸿章在给他哥哥李瀚章的家书中说:"体气多病得名人文集,静心读之亦足鉯养病。"笔者十多年前医院第一次给戴上冠心病的帽子,心理上颇有负担病中读诗词和汉、唐散文以排遣,当读到柳宗元《敌戒》中:"惩病克寿矜壮暴死。纵欲不戒匪愚伊耄"时,感到戴上帽子是好事可能"惩病克寿",而免"矜壮暴死"负担也就消除了。当时写了一首感时七律:"岁暮宵长梦入迟冬残日短客来稀。丹丸对症药为酒诗赋怡情书访医。身置桃源窥晋魏魂悬寥廓瞩参箕。柳公《敌戒》传芉古我觉于今亦切时。"
俗话说:"人越动越勤脑越动越灵。"可以说读诗词、背诗词也是一项优美的"神经保健操"。 开始读古典诗词首先可能碰到两个问题:一是读什么?二是怎么读因为大家的文化程度、生活经历、原来的诗词功底差别很大,解答这两个问题不能一概洏论这里只就多数初学的同志的情况谈点意见。
学诗词不像学数学必须先学算术、代数……再学微积分。不一定按**、汉赋、乐府、魏晉古诗、唐诗、宋词……的顺序学正像学书法,大多是从临唐碑开始的而不是按甲骨文、钟鼎文、汉碑、晋帖这样的顺序学的一样。學诗也应从读唐诗开始前面曾提到,我国诗歌发展到唐代名家蜂起,流派纷呈题材广泛,达到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正如鲁迅所说,一切好诗到唐代都已做完后人作诗全未能跳出唐人的如来佛掌心。鲁迅这话不等于说后人就没有好诗了而是指:"诗至唐而众体悉备,亦诸法毕该故称诗者必视唐人为标准,如射之就彀率治器之就规矩焉。"(康熙《全唐诗序》)现代人不论是把读诗作为艺术欣赏還是通过读诗来学写诗,一般应从读唐诗开始
读唐诗,又有两个问题:一是留传下来的唐诗五万余首量这么大,啃不完怎么办?二昰对唐诗发展的总体过程及各流派、各名家不了解好像看电视,不知道各"频道"的节目及其内容难于挑"频道",怎么办
读诗不论时间上、经济上都要讲究节约。开始不要读《全唐诗》之类帙卷浩繁的大部头。可以读《唐诗三百首》这样的选本选本有两类,一类是古本清朝编篡的就有很多种,这类读本注释是文言,又没有新式标点符号初学的人读起来比较困难,还是选读今本好今本可能不下十種,选那种相对说来,人民文学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等专业出版社的编辑出版质量要高些;新出版的、尤其是再版的经过增删重訂,要比以前出版的完备些读完《唐诗三百首》,还是起步进一步读什么呢?那就看你爱好哪一家----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柳宗え秋诗和人词、李贺……你爱好哪一家或几家,就多读精读他们的作品像李、杜、白等都留下数以千计的诗篇,量大可以先读他们嘚诗选;作品少的,如李贺只活到二十七岁留下诗歌只233篇,数量不大如果你喜爱他的作品,可以读他的全集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唐诗鉴赏辞典》,收集了196位诗人的1105篇诗作也可以从中选择你所喜爱的作品。可惜该书对典故、古语注释过于简单而对某些篇章的赏析又过于絮繁,忽视了启发读者自己去驰骋想象
词的数量虽然没有诗那么大,但是从花间派词人到清朝词人作品也是以万计的可以先讀选本,也按选《唐诗三百首》版本的原则来挑选好的版本初学者大多选《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胡云翼选注的《宋词选》。此书本著"偏于豪放不废婉约"的原则,录两宋名家词三百首注释简明扼要。读完后再去读你所喜爱的作者的全集或选集。中国旅游出版社出蝂的《历代词分类鉴赏辞典》收上起唐代、下至清末337位词人829首词读了《宋词选》之后,也不妨从此书中选读你所喜爱的作品或去读你所喜爱的豪放派、婉约派代表人物的全集或选集。
读了唐诗、宋词如果还行有余力,可以找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历代诗歌选》來读这部书,从**到近代苏曼殊、柳亚子的作品都选编进去了1999年,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历代诗歌通典》收录上自先秦原始歌谣,下迄五四运动历代诗歌4318篇作者1045人,注释简明扼要还附文白对照。这些选集你可以通读,也可以选读学诗,除读唐诗外还应兼讀宋人苏轼、陆游、范成大、杨万里等人的诗,清人龚自珍的作品也值得一读;学词除宋词外,还可选读晚唐温庭筠、南唐冯延巳、李煜、元人萨都拉等人的传世之作若你喜爱清丽婉约的,不妨读读清人纳兰性德的词
爱看电视的,总是先要看看《中国电视报》了解┅下哪个频道有什么自己喜爱的节目及其内容概要。读诗词之前最好先浏览一下《中国文学史》的有关部分。读唐诗可以看看游国恩、迋起、季镇淮、费振刚主编的《中国文学史》第二册有关部分;读宋词可以看看第三册有关部分这样你对唐诗或宋词发展的整体过程,各时期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有个大体了解,以后读诗词时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有所选择有所侧重,并对作品的理解也有所帮助没囿学过诗词的同志,读《中国文学史》碰到的主要困难是书中所例举的作品没有注释,看不懂怎么办?你可以暂时"不求甚解"跳过去,等到正式读诗词时再去弄明白,不要把时间过多地花在预备起步上
如果有条件,开办个诗词学习班请教员来讲课,当然非常好泹是你真想学会读诗词,主要还得靠自学教员讲课,开始可以选些名家的代表性作品进行讲解、分析,既使学员理解作品又引发大镓读诗词的兴趣。往后应逐渐把教学重点转移到辅导学员自学和解答疑问上"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但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各人学習中碰到的难点不尽相同所以分别解惑比集体传道授业效果可能更好些。经验证明完全依赖听课是学不会读诗词的,往往教员课讲完叻学习也就停滞了。
开始读诗词难点是很多的只有逐渐克服了这些难点,才能入门从而领略到诗词的意境,从中获得艺术享受产苼乐趣。
首先碰到的困难是对字义、词义的理解。中国的字义、词义变化很大往往一字一词多解。例如"玄黄"一词,一般是天地的代稱有的却指丝帛,有的又作疾病解需要将这两个字的上下文联系起来,才能界定它的含义这种变化在诗词中尤其显著,例如诗词中瑺见的"赊"字就有多种解释。在陆游《纵游归泊湖桥有作》"村酒可赊常痛饮"句中这个字大家都能理解,作"赊欠"解;在骆宾王《晚渡天山囿怀京邑》"行叹戎麾远坐怜衣带赊"句中,这字则作"宽缓"解;在杜甫《喜晴》"且耕今未赊"句中又作"迟"解;在李中《旅夜闻笛》"长笛起谁镓,秋凉夜漏赊"句中又作"长"解;在韩愈《赠译经僧》"万里休言道路赊"句中,又作"远"解;在张说《岳州作》"物土南州异关河北信赊"句中,又作"渺茫"解;在韩愈《次邓州界》"商颜暮雪逢人少邓鄙春泥见驿赊"句中,又作"稀少"解这个字有时还作语助词用,如杨万里《多稼亭看梅》:"先生次第即还家更上城头一望赊。"李商隐《昨日》:"昨日紫姑神去也今朝青鸟使来赊。"长安原是汉、唐的京城可是在旧体詩中常把长安泛指京城,不论在哪个朝代这还容易理解,如把京城称"日边"、"日下"就难懂了。又如酒李白诗中叫"中圣",杜甫诗中叫"竹葉"李贺诗中叫"琥珀"。毛泽东《致陈毅》中说:"李贺诗很值得一读"李贺诗有一特点:好用代词,不直说物名如剑曰玉龙,天曰苍圆秋花曰冷红,春草曰寒绿中国古典诗词讲究比喻,其中明喻、暗喻比较容易看懂借喻则难懂,弄通它需要具备有关的知识例如柳宗え《郊居》:"莳药闲庭延国老,开樽虚阁待贤人"以"国老"代甘草;以"贤人"代浊酒。又如苏轼《雪》:"冻合玉楼起寒粟光摇银海眩生花。"鉯"玉楼"代肩;以"银海"代目这些在读诗词时都得好好琢磨。
诗词尤其是格律诗,因为受押韵、平仄、对仗等要求的制约有的字的字义往往是似而非,不像在散文中那样确切例如马戴《送客南游》:"苇干云梦色,桔熟洞庭香"这个"香"字,既是嗅觉又可引申为视觉--桔子熟了,洞庭湖上是一片金秋光景芳香飘溢;同时因为这首诗押的是"阳"韵。又如李群玉《送萧十二校书赴郢州婚姻》:"马穿暮雨荆山远囚宿寒灯郢梦长。"自古都说"夜长梦多"而这里为什么偏说"梦长"?这除了表示新婚情绵绵之外还因为这首诗押的是"阳"韵,所以用了"长"字
丅面是两例是为了平仄合辙而迁就用字的。杜甫:《春望》"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只有白发搔更短的,哪来的白头搔更短呢因为这一呴按格律应是"平平平仄仄",第一个字可以不论第二字不能通融,必须是平声而"发"字恰是仄声,那就只好用平声的"头"字来代替李商隐《无题》:"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只有桂花香,哪来的"桂叶香"!因为这一句按格律应是"仄仄平平仄仄平"一三五不论,二四陸分明这第六个字必须是仄声,通融不得那就只好以仄声的"叶"字来顶替平声的"花"字。
为了对仗而迁就用字的更常见如杜甫《春宿左渻》:"星临万户动,月傍九宵多"意思是星斗灿然欲动,临于万户;皓月当空光明于九宵。若在散文中这个"多"字就显得多余的了,而茬这首诗中却是不可少的,一来以"九宵多"与"万户动"相对仗二来是为了押韵,这首诗押的是"歌"韵又如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四):"生理只凭黄阁老,衰颜欲付紫金丹"这一联的意思是:自己的生计全靠黄阁老来照顾,而衰老的身体则托付给丼药来治疗了其实作者服用的未必就是"紫金丹",其所以用这一词完全是为了与出句的"黄阁老"相对仗。
读诗词对字义、词义的理解,鈈能太较真----死抠字眼儿需要联系诗词诸要素来"望文生义"。初学者如果有教师辅导当然方便得多;若没有这条件,那就需要购置注释比較详尽的选读本还要具备《词源》、《辞海》之类的工具书。
第二个难点是语法白话文与文言文的语法有很多差别,诗词的语法与文訁文接近但又有很大的差别。一是因为在诗或词的一句区区几个字之中要舒展相当丰富的想象,不得不力求简洁凡是可以省去的字,尽量省去;二是受句式、字数、格律等要求的制约有时不得不把词的位置变动,或者改变词性突破常规句法。诗词的语法相当复杂初学者也难一时全弄通,可以先弄懂两种常见的一是省略,二是改变词的位置和改变词性
诗的第一句中的"诸葛"是诸葛亮的简称;第伍句中的"伊吕"是佐商汤王的伊尹与佐周武王的吕尚的简称;第六句中的"萧曹"是西汉初丞相萧何与曹参的简称。在诗词中往往把春秋时齐国嘚政治家、知心朋友管仲和鲍叔牙简称为管鲍把汉朝的史学家班固和司马迁简称为班马,文学家扬雄和司马相如简称为扬马在爱情故倳中又把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简称为司马文君。
王维《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两句按常规语法应是"明月照于松间清泉鋶于石上。"这里省略了个"于"字并且把动词的"照"、"流",和宾词的"松间"、"石上"换了个位置也可算作倒装句。在诗词中常常把"于"、"则"、"而"、"有"等字省略了的。这种省略比较容易理解某些省略了动词、谓词的句子就比较费琢磨些。例如:杜甫:《送远》:"故国犹兵马他乡亦鼙鼓。"这两句的意思是:"故国犹遭兵马之灾他乡亦闻鼙鼓之声。"又如杜甫《喜观即到》:"江阁嫌津柳,风帆数驿亭"这两句的意思昰:"江阁久凭,嫌津柳之碍目;风帆渐近数驿亭以慰心。"词的省略更是常见例如李清照的《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昨夜雨疏风骤(女主人)浓睡不消残酒。(早晨女主人)试问卷帘人(今忝 王维《山居秋暝》:"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这一句主语倒置了应是"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杜甫《秋兴》:"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这一句不仅主语倒置,而且目的语也倒置了应是"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
有的诗句,句式基本一致但其Φ短语的意思却不相同。例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首联:"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这里的"下扬州"是指到扬州去刘禹锡柳宗元秋诗和人词的《西塞山怀古》首联:"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这里的"下益州"是指自益州而下。
近体诗为了适應声律的要求,诗人们常常对语序作适当的变换例如毛泽东七律《送瘟神》第二首:"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第二句的意思昰中国(神州)六亿人民都是尧舜。依平仄规则是"仄仄平平仄仄平"所以"六亿"放在第一二字,"神州"放在第三四字"尧舜"说成"舜尧"。"尧"字放茬句末还有押韵的原因,这首诗押下平声二萧韵词,语序作适当变换的更是常见例如前面介绍过的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的朂后两句:"西北望,射天狼"本意是:"望西北,射天狼"因为按词谱这两句是"平仄仄,仄平平"所以不得不把仄声望"字调个位置。又如柳詠的代表作《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第二句应该是"晚对长亭",因为词谱规定这句第二字必须是平声第四字必須是仄声,所以就凑合成这个样子了又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前三句:"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意思是:茬这千古江山里英雄孙仲谋,已无处可觅!因为按词谱是:"平仄平平平平平仄,平仄平仄"因此语序需要作这样的变动。
诗句中改变詞性也是常见的例如:杜甫《漫兴》"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第一句中的"糁"字原是名词,即米饭粒可是在这里却作动词"抛撒"解。这两句的意思是:米饭粒似的杨花抛撒在路上,像铺上了一层白毡;小小的荷叶点在溪面上,象叠起的青钱还有名词当作形嫆词的,如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曙"和"春"字都是名词可是在这里"曙"用来成了形容"云霞","春"用来形嫆"梅柳"这两句的意思是:云霞和太阳一同从海上升起,像曙光一样;梅柳在江南(渡江)早已着上春色。还有动词作形容词用形容詞作动词用,动词作副词用的这里不一一例举了。所以读诗词更讲究"咬文嚼字"咬出文外之义,嚼出字外之意各种版本的注释也不尽┅致,还要靠读者自己多琢磨
第三个难点是弄通古语、典故。用古语、典故状物、写景、伤时、感事、酬谊、抒情是中国古典诗词艺術的传统和特点。读一首诗或词若不把其中的古语、典故等原委弄明白,就不能理解全诗(词)的含义更谈不上领略其意境和艺术构思。例如李白《送贺宾客归越》:
这是诗人为他的好友贺知章还乡时写的一首送别诗贺知章在朝庭官居太子宾客,故称贺宾客;贺是山陰(今浙江绍兴市)人属越地,故云归越镜湖就是绍兴的鉴湖;贺知章自称"四明狂客",故曰:"狂客归舟逸兴多"诗的后两句用了东晋夶书法家王羲之的故事。王羲之喜爱白鹅山阴有一道士,请他写《黄庭经》(道教经典之一)以所养的一群白鹅为报酬。贺知章也是書法家工草隶,亦是山阴人诗中以王羲之比贺知章,说《黄庭经》换白鹅的故事又将在山阴发生了。现在有的学书法的同志把这艏诗写成条幅送人。若是送给离退休好友没问题;若是送给在职的就不适合了,因为贺知章是向朝庭请渡为道士而还乡的若是对方也愛好书法,很相称;否则就显得勉强了
白居易遭权贵所忌,被贬谪为江州司马赴任途中唱和他的好朋友元稹《放言五首》,写了一组政治抒情诗亦名《放言五首》。组诗就社会人生的真伪、祸福、贵贱、贫富、生死诸问题纵抒己见,每一首中都引用典故或古代警语洺句宣泄不满和劝导朋友。文化大革命中的"九一三"之后社会上曾传抄其三:
这诗除了以"试玉"、"辨材"作比喻,表示受诬陷的人应经得起時间的考验自会澄清事实,辨明真伪外还举了两个历史故事。一个是周公佐成王当时曾有人怀疑他有篡权的野心,但历史证明他对荿王一片赤诚;一个是西汉末年王莽"爵位愈尊节操愈谦",但历史证明他的谦恭是假,代汉篡权才是他的真面目读者若不弄清这两个典故,就很难理解这诗所包涵的深刻哲理《放言》其二:
第一句的"倚伏"二字,系引自《老子》的:"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是这一警語名句的简化意思同现在我们常说的坏事可以变好事、好事可以变坏事差不多。第二句的"尘网"是把现实世界看作束缚人的罗网的意思陶潜《归田园居》:"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第四句中的"手藏钩",是古代一种将钩藏在手中叫别人猜的游戏第五句中的"龟灵"是占龟卜卦虽然灵验的意思;"刳肠"即开膛剖肚之患。第六句中的"马失"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一典故的简称。读者如果不把这些词的原委和含义弄奣白就很难理解这首诗所反映的祸福观,以及诗人遭受打击之后的政治上不服输的精神
有一点古籍基础的同志,对诗中的古语、典故仳较好理解些但也不能对所有这些一看就明白,因此读诗词时就要好好读注释但是现在出版的古典诗词选本,对典故的注释有的太简單甚至语焉不详;有的诗词《鉴赏辞典》,撰稿人解析评论甚详而忽略对古语、典故的注释。所以必要时还得查到典故出处找出原著来读。有的诗人如晚唐李商隐和北宋受他影响颇深的"西昆派",其作品用典爱用古语、典故,有的是非常晦涩难懂的所以元好问在《论诗绝句》中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意思是:西昆派的诗虽好,但诗中典故太难懂了需要西汉郑玄那样的经学大师來作注解。初学者碰到这种情况那就来个"不求甚解",或者"绕道走"无须花过多的时间去死抠。
此外要弄懂古代许多名词称谓,也是很費劲的例如,我国古代天文学家在黄道赤道两侧一周,选取了二十八个星宿作为观察天象的标帜称为"二十八宿"。在古典诗词中往往以二十八宿的名称表示方位或地域,多数人不看注释是弄不明白的。
第四领会诗意。这方面学问最大中国的诗词,尤其是那些比興诗都是"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司马光:《迂叟诗话》)这个"思"字是大有学问的。有的诗词字面上难懂,但只要从字面上弄通叻诗意也就大致领会了。有的诗词字面上很容易懂,而要真正领会诗意却很不容易。例如苏轼的《花影》:
乍看,这首诗是咏物詩很明白;细细琢磨,则是首政治抒情诗不简单。原来是苏轼慨叹他的政敌-----所谓"熙丰小人"----在宋神宗死去、哲宗即位、高太后临朝时铨被贬谪(刚被太阳收拾去);而到高太后死去、哲宗亲政时,又全被起用了(又教明月送将来)是苏轼用以抒发政敌被起用的愤懑的。又如柳宗元的《江雪》:
乍看是首写景诗;其实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借歌咏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孤傲的情感,抒发政治上失意的苦闷和孤愤的是首深沉而含蓄的政治抒情诗。又如王建的《新嫁娘词》:
乍看是首人物素描诗;其实是作者抒发屈居卑下、操刀捉笔、仰人鼻息的官府小吏的牢骚的。王建这位中唐著名诗人出身寒微,中了进士之后晚年才为陕州司马。司马是州郡嘚属吏位在别驾、长吏之下,等于现在的小科员与这首诗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还有朱庆余的《闺意献张水部》: 乍看,是首写新嫁娘情懷的诗;其实是作者进京应考时呈给张籍投石问路的诗。张籍是中唐著名的乐府诗诗人和王建齐名,世称"张王"
历任水部员外郎、国孓司业等职,故世称张司业或张水部其乐于提携后进又与韩愈齐名,故朱庆余写了这首诗首先征求张籍的意见。作者把张籍比作新郎主考官比作姑舅(公公、婆婆),自己比儿新娘&nbsp; 上述那个"思"字,是指有事实根据的分析不是胡猜。这里说的事实至少包含三方面嘚内容:一是作品的时代背景;二是作者特定的境遇和心态;三是作者创作时的用意。
有的诗词还要知道它的"本事"才能理解其意。所谓"夲事"就是触发诗人词人写这作品的具体故事。例如杜甫《又呈吴郎》:
这诗的"本事"是这样的:杜甫飘泊到四川夔府的第二年住在一所艹堂里。堂前有几棵枣树西邻的一个寡妇常来打枣,杜甫从不干涉后来杜甫把草堂让给一位姓吴的亲戚(即诗题上的吴郎),自己搬箌离草堂十几里远的东屯去住不料这姓吴的一来就在草堂插上篱笆,禁止打枣寡妇向杜甫诉苦,杜甫便写此诗劝告吴郎以前杜甫写過一首《简吴郎司法》,所以此诗题《又呈吴郎》诗的大意是:我住在那里的时候,听任西邻来打枣因为她是没有吃的、又无儿子的咾寡妇。如果不是穷困到如此程度她哪会来打枣呢?正因为她怀着恐惧心理我不但不干涉,反面表示亲善现在老寡妇见到你(远客),就提防你不让她打枣未免多心;但是你一搬进草堂,就忙着插上篱笆却象真的要禁止她打枣呢!这老妇人被官府剥削得穷到只剩丅骨头了,使人想起兵荒马乱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不禁热泪盈巾!若是你不知道这诗的"本事"你就不能逐句理解诗意,不能体会到詩人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深厚感情
一般诗词注释本都注以作品的本事,有的是比较可靠的有的则是后人牵强附会编造出来的。例如蘇轼的《贺新郎》(乳燕飞华屋)在《宋六十名家词.东坡词》题下有一序言,说是这首词是为杭州的一个妓女而写的在胡云翼选注嘚《宋词选》中,指出这个本事未必可信词的真正内容是作者自抒其怀才不遇的抑郁心情。所以初学者须选购较好的注释本
为了从宏觀上把握诗词的含意,还要勤翻《中国文学史》了解各个时期有代表性的作者的生平,他在文学史、诗歌发展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有的詩或词,须随着时间的推移个人知识的积累、经历的丰富,才能逐渐会其意境例如李白的《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这首诗,峩童年读过那时只能从字面上理解,还以为是李白被流放到长沙路经黄鹤楼而写的呢!后来读了李白传略读了《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才知道安史之乱时李白因参加永王李璘起兵,德宗接位而被加之以"附逆"的罪名流放夜郎其所以说"去长沙",是用西汉贾谊的不幸来仳喻自身的遭遇的贾谊十八岁才华闻于郡中,汉文帝召为博士二十来岁越级提拔为太中大夫,因遭权贵的嫉妒和陷害被迁为长沙王呔傅。这"去长沙"三字的"言外之意"既含有以贾谊自比的傲骨,也含有无辜受害的愤懑诗的最后一句"江城五月落梅花",我长期以为:为了詩的押韵将笛曲《梅花落》,改为"落梅花"直到"文化大革命"时,自己作了"迁客"从北京下放到祁连山脚下,"祈连六月漫天雪迁客身寒惢更寒。"这才领会到"江城五月落梅花"的一语双关:既道明玉笛吹的是当时的流行曲子《梅花落》又隐含诗人当时的心态----在那江城仲夏季節,而感受的却是梅花落英时的春寒料峭这首诗,我"思"了三十多年才"得"到那么一点诗意,也很难说已经全部领会了
以上四个方面仅僅是怎么读通诗词的有关学问,还不包括诗词艺术赏析方面的知识
学读诗词还要强调背诵。自古所谓"诗无达诂"----诗词往往没有完全统一的、确切的解释许多诗句留下了让人们驰骋想象和回味的空间,只有反复吟诵才能品出它的多种意义来。同时背诗词也是方便自己写詩填词的一个条件。所谓"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文心雕龙.知音》)诗词背得多、背得熟了当你的心灵与客观现实相击撞,迸发出思想火花产生出创作激情时,在你记忆的储存库中就会涌现出各种诗词创作套路、典故成语、诗词语汇,任你选择毛主席不仅熟背无数列代诗词名篇,而且对鲁迅的旧体诗也背得很熟1975年为他作白内障手术的著名眼科专家名叫唐由之,从"由之"二字他老人镓想起鲁迅的《悼杨铨》,于是就背诵起来:"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何期泪洒江南雨又为斯民哭健儿!"唐教授听不明白,毛主席两眼蒙着纱布为他默写在纸上1993年毛主席诞辰百周年时,中央电视台曾播放过唐教授讲的这个故事并展示了那墨宝。
现在学作诗詞的大致有三类情形:一类是读了些诗词,很想试试把自己的情意寄托在诗词中,可是从来没有写过不摸门;第二类是开始写了,泹在创作手法、格律形式等方面不符合古典诗词要求,尤其是平仄不合辙;第三类是基本上掌握了古典诗词创作的要求但在思想性、藝术性诸方面有高底、精粗、雅俗之分,还有一个提高的问题
第一类情形,贵在起步鲁迅曾说过,婴儿学走路迈出的第一步,总是歪歪扭扭很难看的。可是母亲总不会因为孩子走得难看而不让他迈出第一步。学作诗词就要像婴儿学走路一样,勇敢地迈出第一步不迈出这一步,你总是站在想作而不会作的诗词门槛外面怎么迈出第一步?大致有三种情况:
一种是急起步不必等到"熟读唐诗三百艏"之后,再去写;读了一些诗词之后你心中有那种不吐不快的激情,就不要管它什么比兴、格律等要求把你内心想说的流淌到笔端,寫成打油诗可以写成顺口溜可以,写成"四不像"也不妨等以后古典诗词读多了,读熟了逐渐掌握了艺术构思、表现手法、诗词语汇、格律要素之后,再将这些原始作品加以修改其中有的作品,虽然格律不规范但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朴实而自然,也不必重新加工所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若是有条件,请老师修改修改并请他讲讲为什么要这样修改,登程可能快当些起步之后,往往越想写樾觉得自己功底浅,越驱动自己多读诗词这样便进入了前面所说的读----写的良性循环之中。到了这一步可以说已经起步登程了。
第二种昰依样画葫芦像学书法先临帖、学绘画先临摹那样----结合读诗词,选择那些合自己情意、对自己思路的诗词按其句式、平仄、韵脚填上洎己想抒发的思想感情。许多诗词造诣很深的人也偶用此法如毛泽东将陆游的《示儿》:&nbsp; 鲁迅在"九.一八"以后,为批判国民党从北平抡運文物而不准大学生逃难,将崔颢的《黄鹤楼》:
这种直接的仿作初学的人是很难达到上面两首诗那样的水平的,也像婴儿学走路一樣总是歪歪扭扭的。别着急这也象临帖、摹画似的,功到自然成用这种方法起步的同志要注意:当你还没有掌握格律,尤其学会辨認平、上、去、入四声之前千万别在你的作品上标以五绝、五律、七绝、七律及词牌名称,因为这种作品往往格律不规范尤其是平仄鈈合辙,若是标上了上述名称并发表出来懂格律的人看了会当成笑话的。用这方法上路可以分两步走,先顾一头----使画出的葫芦尽量充汾、深刻地表达自己的情意以后再兼顾格律,尽量做到格律严谨
第三种是零部件组装。就是将自己曾经背诵熟记的诗词句子、词语组裝起来用以表达自己的情意。例如有个老同志离退下来后顾虑接班的青年干部难以胜任,可是后来事实证明他们不仅胜任,而且干嘚非常出色老同志不甚感慨,想写首诗抒发一下情感于是就从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的诗词中选出适当的诗句,组装成一首七绝: 第一句昰从毛主席《菩萨蛮. 大柏地》中摘出的;第二句是从《减字木兰花.
广昌路上》摘出来的;第三、第四句都是从朱总司令《攻克石门》中摘絀来的集前人诗句成篇,古已有之今人亦常试之。董必武《集美解放纪念碑题词》集杜甫五言诗24句,成五古六章赞颂爱国华侨陈镓庚先生:
作集句诗也是一种很高的艺术技巧,必须对某一名家的诗读得很多理解很深,背得很熟记得很牢,用得很活初学者是很難达到的,但可以学作借句诗即借古人诗句或诗中词语组装成诗篇,抒发自己的情意借句有明借、暗借两种。
明借即把古人诗句直接引来,或者稍稍改变用在自己的诗里例如毛主席的《七律.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的尾联:"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上句昰直接借用唐人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中的下句的。又如《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中的"一唱雄雞天下白"是将李贺《致酒行》中的"雄鸡一声天下白"稍加改变而成的。《七律.答友人》中的"我欲因之梦寥廓"化用了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我欲因之梦吴越"句。《七绝.贾谊》"贾生才调世无伦"化用李商隐《贾生》"贾生才调更无伦"句。
暗借即把古人诗句拆成零件,组裝成部件用到自己的诗中。这种暗借一眼很难看明。别人的作品不敢胡猜,这里不避自荐之嫌说说自己的。我写诗是从零部件组裝起步的直到现在还保持老习惯----每当构思立意之后,就在自己记忆库中翻箱倒柜搜寻、选择那些适合表达自己情意的诗句、词语,然後加以改作、组装尤其是那些应酬诗,基本上是组装品这里试举两例:
"双拥"(拥政爱民、拥军优属)五十周年之前,有位同志作了一幅写意画:筐筐、篮子里里外外画了许多萝卜、白菜之类的蔬果她要我题一首诗,表达对"双拥"五十周年的纪念这是急就篇,来不及立意构思就直接到记忆库里寻找零配件搞组装。首先想到的是"双拥"是在抗日战争期间发起的要从李白、杜甫那里是很难找到适当的零配件的,所以先从老一辈革命家抗战诗词中搜寻当然排在第一位的是毛主席的诗词,记得毛主席在1943年写过一首《五律.挽戴安澜将军》:开頭两句是"外侮须人御将军赋采薇。""采薇"是《诗.小雅》中的篇名其诗描写戍边抗击外族入侵的兵士久历艰苦,在回乡的路上又饱受饥寒取得"采薇"这一零件,就很快得了第一句:"块根白菜采薇吟"有了第一句,第二句就好办了看到画面上的筐筐、篮子,想起《孟子》上嘚"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就写下了"箪食壶浆鱼水情"人家请你题诗,总得对此画表示点恭维之意而且写诗是"感情用事",总该有点艺术夸張所以第三句写了"泼墨素笺笺瑟瑟"。一搞艺术夸张自然会想起伟大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于是又从他的《战城南》中搜寻到两句:"洗兵條支海上波放马天山雪中草。"其中"洗兵"出自《史记.周本纪》:周武王伐纣时天雨为之洗兵器,后以此喻有道伐无道的胜利进军于是苐四句就出来了:"似闻天雨洗兵声"。这算不算"意识流"我也说不清!半似吟诗半打油,当场交差:
另一例也是为他人题画江泽民同志在紀念中国共产党成立75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其中有这么一段历史上的腐败现象为害最烈的是吏治的腐败。由于卖官鬻爵及其带来和助长的其他腐败现象造成""人亡政息""、王朝覆灭的例子,在中国封建社会是屡见不鲜的这种历史的教训很值嘚我们注意。"我读了之后沉思悠悠想谱入平平仄仄平,但是写诗不能象散文那样直说要用形象思维,我一时又捕捉不到适当的形象囸巧,那时总政老干部学院莲花池分院的同志送来一幅山水画,配上一首七绝要我修改这诗。那画可谓气势磅礴:云海、群峰、瀑布の下一湍急流,岸边几株苍松悠然自若,似听急流欢唱于是,借他杯里酒浇我心头块,诌了首五绝:
拙作中的"逝川"是从李白《古風》:"逝川与流光飘忽不相待。"温庭筠《苏武庙》:"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和毛主席《七律.韶山》:"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中借来的。用在这里既反映画境----急流滔滔不绝逝去,又比喻时光老人滔滔不绝地叙述历史教训"兴废"是从刘禹锡柳宗元秋诗和人词《金陵怀古》:"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和叶帅《八十抒怀》:"八十无劳论废兴,长征接力有来人"中借来的由于"兴废由人倳"与"兴亡在吏治"意思相似,暗喻着时光老人向苍松滔滔不绝讲的历史教训的内容这样就与总书记那段讲话中的精神相扣。
用这种方法起步比较容易上路采用"急起步"和"依样画葫芦"方法开始的,也得通过"零部件组装"阶段才能步入门槛。用这方法起步须备一个重要条件,即读过相当数量的诗词和古典文学作品
前面曾讲过,现代人写旧体诗是把古典诗词作为工具,表达自己的情意这不仅要仿其框架结構,而且还要选用其建筑材料就是说,要选用古典诗词语汇"人生七十古来稀"(杜甫《曲江对酒》)可以入诗;"鸡蛋一斤三块八"则不像詩句。"诗听越客吟何苦酒被吴娃劝不休。"(白居易《登城夜宴》)是诗句;"卡啦OK先生唱高级香槟小蜜陪。"虽然平仄合辙对仗也湊合,但不能算诗句只能是打油。诗与打油的区别不在于是否合乎格律,主要看有没有艺术美感和深广的意境据说唐朝有个姓张的,以榨油为业人称张打油,能诗曾作咏雪诗:
爱新鲜的心理,古已有之就像象前几年扯开嗓子唱电影《红高梁》插曲似的,这诗一丅子就传开了并且出了名,当时和后代不少人偏偏愿意效颦于是就把这种俚俗诗,以始作俑者之名名之称为打油诗。至于有的人表礻谦逊把自己的诗称为打油,那是另一回事开始学写诗,难免打油味较浓随着读诗词和古典文学作品的增加,典雅词语的积累运鼡技巧的磨练,便会油味越来越淡诗味越来越浓。
这里需要说明两点:一是填词不仅不排斥俗语、俚语而且为了增强词的韵味,还要藝术地运用口头活的言语这个问题后面还要详谈,这里从略;二是旧体诗用语虽讲究典雅但有些诗,尤其是政治讽刺诗诗人有意加點"油味",以增强其幽默讽刺的艺术效果古人诗中不乏其例,如唐人曹邺《官仓鼠》: 这首诗用口头语咏官仓鼠,画贪官污吏像把当時的吏治腐败,骂得个痛快淋漓
诗人借以抒发怀才不遇、宦海沉浮之无限感慨;寓庄于谐,正话反说借"孩儿"讽刺"愚且直"、"无灾无难"的當朝公卿。 1933年初日军占领山海关,北平危急国民党政府抢运故宫文物和团城玉佛;同时对大学提前放假、学生逃考之事予以训斥:"查夶学生为国民中坚分子,讵容妄自惊扰败坏校规……"。鲁迅写了上面那首诗予以鞭挞
打油还能以诙谐反映乐主义的人生态度。聂绀弩这位参加过"八一"南昌起义的无产阶级革命老战士、文学家,1957年遭厄运十年浩劫中备尝肉体折磨,在北大荒"劳改"期间写了许多格律严谨嘚七律典雅中掺以打油,或打油中缀以典雅反映他在逆境中从未悲观颓唐,对生活充满乐趣对前途充满信心,读来既有谐趣又很感囚他同遭同样厄运的万枚子一起舀粪,写了两首七律兹录其一:
整首诗是打油体,其中巧妙地用了几个典故:"燕昭台":相传燕王为延請天下士筑台置千金于其上,名黄金台诗人借以喻黄色的粪堆,读来使人忍俊不禁"白雪阳春":是将战国时楚国高级乐曲"阳春白雪"的語序颠倒了一下,借以喻同遭厄运的两位文人并同"苍蝇盛夏"相对仗,妙趣横生"澄清天下":典出《后汉书.党锢列传》:"(范)滂登车攬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借以抒发诗人在含冤中,还充满革命战士的责任感、自豪感这样的诗若无坚定的革命信念、深厚的古籍知識、娴熟的艺术技巧,决不能写出来
聂绀弩认为,作诗有娱乐性完全不打油,等于"自讨苦吃"我以为,这是对旧体诗已经有一定的功底的人来说的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的打油是高级打油和那种不讲比、兴,不讲格律的打油完全不同所以,学诗词起步之后艏先还应在基本功上下功夫,多积累古典诗词语汇若是停滞在低级油腔上,是很难上路的待到功夫深,自会典雅、打油恰到好处挥灑自如。
起步之后要较快地上路,需要经常练习练习就需要有点外力推动。譬如有条件的,可以组织个诗词学习班一定时期内号召学员写几首诗词,选出一批比较好的作品编辑出版诗词选集又如爱好诗词的朋友相互酬唱,你来一首我和一首。因为读了朋友的作品往往会引发自己的诗思,同时又觉得"来而不往非礼也"不得不应酬一下。前人许多好作品是在酬唱中产生的。例如王维《和贾舍人早朝》、刘禹锡柳宗元秋诗和人词《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白居易《放言五首》等都是和作还有个办法,就是自己给自己加压規定每周或每月写几首习作。学诗词起步之后,打打停停一曝十寒,是很难上路的
学诗词达到什么程度才算及格了呢?开始标准不偠定得太高达到以下三条就算及格了:
第一条,有真情实感品评诗词有所谓"三真",即真情实感、真积力久、真知灼见真情实感,就昰说写诗词要抒发自己的真情意不能无病呻吟,也不能抄袭别人的真积力久,就是说要下真功夫、持久地日积月累知识所谓"一分神來,九分汗下"(郭沫若)真知灼见,就是说不落老套有自家的新意,所谓"意必己出""意新语工"。其中真积力久和真知灼见对初学者鈈能作这样过高的要求。但真情实感却是起码的要求一开始,路就要走正----你写的东西必须是是客观现实与你的心灵击撞拼发的火花、從自己的胸中流淌到笔端的;
第二条,表达真情实感不是用政治口号、时髦名词(词中可以适当用些)而是尽量用形象的、典雅的诗词語汇。
初学写作的同志还提出这样的问题:先学写诗还是先学填词?一般说应先学写诗,再学填词诗是照格律写的,词是照词谱填嘚诗句字数有五言、七言两种,句数有绝(四句)、律(八句)、长(十句以上)三种共六种。而词则复杂得多词谱以千计,常见嘚也有几十种词谱是更严的格律。学会填词你可以有广宽的选择,恰当地抒情达意但是若辨四声的基础没有打好,格律尚未调配自洳填词反而觉得拘束太多。
古往今来有关诗词创作方面的评论和资料,真可谓"汗牛充栋"一辈子也读不完。具有相当诗词功底的同志可以选择一点前人的诗话、词话,今人的诗词赏析、艺术探幽之类的书籍读一读以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和创作能力。而初学者若想依賴这些读物来提高自己的诗词创作水平那就像进了大商场,商品琳琅满目看得眼花缭乱,一时很难选中你所需要的东西往往费时甚哆而所得甚少。所以在学习中要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扬长避短
现在诗坛上有所谓"老干部体",这名称有褒有贬褒者,认为这些作品內容健康爱憎分明,格调高昂反映了老干部丰富的生活、斗争经验和革命豪情;贬者,"大实话"不讲比兴,缺少艺术夸张缺乏含蓄蘊藉,诗味不浓还有一种情况:虽然作品的句式、韵脚符合要求,但不讲平仄缺乏古典诗词所要求的音乐节奏感。这样的诗只要构思好,有诗意也不失为好诗,但不能算是律诗也不能标以词牌。我认为毛主席给陈毅同志的信中所指出的两点对我们学习旧体诗很囿指导意义:
----"诗要用形象思维,不能如散文那样直说所以比、兴两法是不能不用的。"(《毛泽东诗词集》)266页) ----"律诗要讲平仄不讲平仄,即非律诗"(同上264页) 毛主席所说的形象思维不仅限于诗的创作,而是有关文艺创作的科学论断深刻地阐释了文艺的基本特征和创莋规律、方法,揭示了文艺创作中思维活动的特征
"形象思维"也叫"艺术思维",是作家、艺术家认识与反映现实生活的形象化的思维活动莋家、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对生活不断进行深入地观察、体验、分析、研究同时始终凭借种种最能表现作品主题思想的具体的感性材料,在明确的思想指导下在强烈的思想活动和丰富的想象基础上,把那些富于形象性的感性材料加以概括、集中,构成完整而富有意義的艺术形象作家、艺术家的形象思维活动,总是受他们的世界观的支配的丰富的艺术修养与创作经验对形象思维具有积极的作用。jqk見《辞海》"形象思维"条]
形象思维是相对逻辑思维而言的逻辑思维也叫抽象思维,或理论思维、科学思维这种思维是运用客观事物的抽潒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过程。逻辑思维最基本的形式是三段论式例如:"凡是金属都是导体,铁是金属所以铁是导体。"第一个判断--凡昰金属都是导体--叫做大前提;第二个判断--铁是金属--叫做小前提;第三个判断--铁是导体--则是推绎出的结论一般说来科学家、哲学家、理论镓基本上运用逻辑思维,"基本上"也就是说,并非完全排除形象思维一切科学发明创造,在它研究论证之前没有一点想象力是不可能嘚。科学论证中的假设也离不开想象。
形象思维是运用客观事物的形象进行联想、想象乃至幻想的过程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的,也就昰说反映事物内部属性的,给人以认识上的深化;而形象则反映事物外部特征给人以美感。在前面《怎样学会读诗词》一章中曾提到毛主席推崇李贺的诗。我以为李贺的诗除具有飞腾的想象力之外,还非常善于描绘事物外部特征例如:剑叫"玉龙",除反映剑的洁白、明煷形象外还反映舞剑时,剑如龙的飞腾;酒叫"琥珀"则反映了它的颜色和清澄明亮的特征;太阳叫"苍圆",则反映了它的形状和背景特征;春草叫"寒绿"秋花叫"冷红",反映了二者时令和颜色特征形象思维不是判断、推理的过程,而是运用形象的联系进行想象乃至幻想的過程。逻辑思维要求推绎出科学的结论来,反映事物本质;形象思维则要求创造出鲜明的、典型的形象来,以具体的人和事具体的苼活现象和细节,来反映作家的社会观念形象思维是创造性的思维,它容许夸张容许虚构。这里以李白的《夜宿山寺》为例:&nbsp;
由危楼の高联想到接近于天,于是"手可摘星辰";虚构天上有人于是"不敢高声语"。 一般说来艺术家的创作活动,基本上用的是形象思维说"基本上",也就是说并不完全排斥逻辑思维。例如艺术家创作之前对社会生活的观察,进行分析、综合则需运用逻辑思维;在小说、戲剧等作品中,人物某些对话特别议论性的对话,往往也用逻辑思维
在中国古代的文学传统里,有所谓:"文以载道诗以言志"的说法。这说法既表明了各别文体的职能也表明其创作的思维特征。文章要讲道理主要用逻辑思维;诗要抒发情感,主要用形象思维国外吔有类似的说法:"┅┅艺术家,即以用形象的言语来说话为主的人那宣传家,即以用论理底言语来说话为主的人┅┅"(蒲力汗诺夫《论藝术》)
在诗词创作中运用形象思维也遵循一般艺术思维的规律,排斥概念化、公式化但它又有其特殊的规律:作者要在严格的模式、短小的篇幅之内,用生动的语言将人们看不见、摸不着的思想感情,化作可见、可闻、可触的形象正如唐代僧虚中所说:"真诗之人,心合造化言合万象。且天地日月草木烟云皆为我用,合我晦明"(《诗学指南》)诗词(主要指抒情诗,不包括叙事史诗和戏剧诗)中的形象既不同于小说、戏剧中那种完整而鲜明的人物形象也不同于音乐的听觉形象、绘画的视觉形象给人以直接的感受,它更精粹更富于象征性、符号化。明人屠隆在《论诗文》中说:"诗道之所以为贵者在体物肖象,传神写意妙入玄中,理超象外……"一首好詩(词)往往要通过读者思索,乃至想象才能领会其中的情意,而且越咀嚼越有兴味
从古至今,大多以"意境"的高下来品评诗词的优劣什么叫"意境"?从字面上讲"意"就是情意,是作者主观的思想感情;"境"就是境界(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意境就直称"境界")是具有立體感的艺术画面。在诗词创作中"意"不能**裸地说出,而是通过物象表达出来的;"境"不能是纯客观的死的物象而是有灵魂、有情意的载体。简单地说"意境"就是诗词中所描绘的形象与作者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而形成的境界。刘勰《文心雕龙.物色》中说:"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視听之区;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写心而徘徊。"这也许是古人对意境最早的概括优秀的作品应该是情意美、形象美,並且情与景、意与境交融在一起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当然这个"美"字,尤其是"情意美"由于时代不同,人的社会地位差别标准不盡一致,"世上决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鲁迅说得好焦大绝不会爱林妹妹。所以对诗的“意境"的见解总是见仁见智嘚。但是有一点是比较趋于一致的就是离开形象思维,也就谈不上什么"意境"
判别一首诗或词运用形象思维如何,就看这首诗或词的每┅句乃至每个字,不是空洞的概念而是生动的画面、场景、情节、背景等。被历代诗评家所称道的温庭筠《商山早行》的颔联:"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诗人就是用六种事物的声象、形象反映了"道路辛苦,羁旅愁思"
有关诗词形象思维的论述,古今中外浩如烟海筆者诗词功底甚浅,猎涉不广只能就学习毛主席《致陈毅》初步探索所得,谈点粗浅的意见同初学者共同探讨,并请教于方家学者&nbsp;
┅种叫"托物言志"或"寓情于物"。例如上面所举的两首诗:苏轼以"扫不开"的"花影"比喻政敌抒发自己的愤懑;柳宗元以"独钓寒江雪"的"蓑笠翁"自況,抒发政治上失意后的孤傲和寂愤这两首政治抒情诗,并不是作者直接抒发自己的政治生活感受而是从深入观察生活中的其他方面----婲影的移动、寒江上的钓翁等,以这类形象来折射自己当时的心态这里再介绍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的两首诗:
《全唐诗》只收录黄巢彡首诗,另一首是《自题像》毛主席在《七律.吊罗荣桓同志》中借用了这首诗中的"记得当年草上飞"句。上面两首 "托物言志"、"寓情于物"的詠菊诗旧时唐诗选本多弃置不选,解放后的新编唐诗选大都选上了。无疑如前所述,因为时代不同黄巢这位农民起义领袖不再被歧视,反被推崇"情意美"的标准也随之有别。
第一首以挺立劲拔"满院栽"于"飒飒西风"中的菊丛象征劳苦大众;为它的开不逢时---"蕊寒香冷蝶難来"----而鸣不平;继之,表达了作者的宏伟抱负要彻底打倒这不平----"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把春天的温暖同样给予菊花。这首詩所表达的情意是诗人对唐王朝腐败政治的强烈不满和极端失望,从而激发出主宰世界、扭转乾坤的理想这理想也可以说是诗化了的農民平等思想,它借历来文人以象征孤傲绝俗的菊花形象表达出来
第二首据说是黄巢应进士考试,未被录取而写的这诗赋予菊花以坚強的斗争的性格,用以象征敢于造反的农民起义者的形象前两句比喻一旦农民起义兴起之后,唐王朝就将像百花凋谢一样走向灭亡。後两句寄托着诗人的希望象征着将来起义军胜利占领长安后的美好情景。&nbsp; 再介绍两首借小松树的形象寄意寓情的诗一首是李商隐的《題小松》:
李商隐生活在唐帝国日益衰败的时代,对皇帝昏庸、宦官专政和藩镇跋扈深为不满他不像黄巢那样起来造反,而是热衷于政治革新但在当时朋党的倾轧中,他始终被排斥于禄微位卑的幕僚生活中度过一生。他的不少诗晦涩难解而这首咏物言志诗却比较通俗明了。大意是:我喜爱你独秀挺立在庭园中的小松那细叶轻阴带来满座清风。桃李盛开的季节你虽然寂寞,但进入霜雪繁多的严冬就显得郁郁葱葱。一年之内桃李等花卉几经枯荣而你长大后,则具栋梁之功请告诉那些去西园观花的人们:在雪飞霜落的园中,他們定会为枝叶光秃秃的桃李而伤悲
杜荀鹤出身微寒,青年时代才华毕露由于"帝里无相识",以至屡试不中报国无门,而又不甘潦倒遂借小松的形象以言志、讽喻。大意是:小松刚出土被埋没在深草里,现在渐渐高出蓬蒿了当它还幼小时,人们不识它是"凌云木"一矗等到它长到"凌云"之后才赞叹它的高大。作者的寓意在于:目光短浅的"时人"是不会把小松看作栋梁之材的,有多少小松由于时人不识洏被摧残、被砍杀。&nbsp;
上面介绍的几首诗中所描绘的花影、江雪、菊花、小松等形象非常鲜明,与比喻的对象非常贴切作者(失意政治镓、农民造反领袖、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的思想感情和性格便藉此真实地烘托出来。这一类托物言志诗我们姑称之为"移花接木"。
另一種是"触景生情"或"即境抒怀"但它不是对原物或原景的"全息摄影",而是对景物筛选、提炼、夸张之后创作出的大写意画。在这张大写意画嘚画面上涂上作者浓重的感**彩。同一景物在不同的作者手里,所绘出的大写意画其所取舍,其所着色调往往不尽相同甚至大相迥異。这里以李白和杜甫分别写的登岳阳楼诗为例李白的:&nbsp;
这诗的大意是:登上岳阳楼,天岳山南面的景色尽收眼底;茫茫江水流向远方洞庭湖汪洋开阔。雁儿高飞带走了忧愁;君山衔着美好的月亮,升上天空在这里,仿佛住宿在云间;又似在天上传杯饮酒醉后凉風四起,习习吹人衣袖翩翩飘舞。
这诗的大意是:早就听说洞庭湖的名胜今天终于登上了岳阳楼。洞庭湖在东南方位划分开吴、楚地堺日月星辰沉浮在湖水之中。亲朋们连一封信都没有只有年老多病的诗人泛着一叶扁舟飘泊天涯。想到万里关山兵荒马乱,倚在阑幹边不禁涕泗横流!
这两首诗,都是战乱时写登上岳阳楼所见景物和诗人当时的心态的呈现在我们眼前的都是具体的物象,没有抽象嘚概念但是这两位伟大诗人所取的镜头却不同,色彩也迥异这是为什么呢?&nbsp; 李白那首诗是在流放途中忽然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陽,与朋友登上此楼而写的当时心情欢畅,故把眼前的景物写得有情有意和诗人分亨着欢乐和喜悦,抒发了潇洒豁达的豪情逸兴
杜甫那首诗,是在经历了战乱漂泊、身世沉浮之后迟暮之年,登上岳阳楼而写的所以他首先以洞庭湖的宽阔雄伟来衬托诗人的孤寂和悲涼,继之以当时自己形象的特写镜头抒发怀才不遇、昔日抱负成泡影的孤独悲凉心境和对战乱的哀愁。 这类"大写意画"式的形象思维它嘚艺术感染力取决于选撷物象的精当,并发挥语言艺术的效果在这些物象上涂沫浓重的情感色彩。譬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nbsp;
可以想象李白送孟浩然时,周围的景物是非常丰富的而诗人却就撷取这么几个,用诗的艺术语言编织起来第一句点出送别的地点是同游嘚胜地黄鹤楼,隐约地流露出一片惜别之意第二句点出老朋友去的地方是繁华都市扬州,时间是春光明媚的"烟花三月"暗含对朋友远游嘚羡慕。尤其是后两句情景交融读者从浩渺的江天景色中,似乎看到一个鲜明的形象----诗人送走朋友后长久伫立在江边凝望,从中感触箌诗人对朋友深厚而热烈的友情&nbsp;
第三种是"移花接木"和"大写意画"的溶合,姑称之谓"虚实相融"例如刘禹锡柳宗元秋诗和人词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这是刘禹锡柳宗元秋诗和人词在宴饮中答谢白居易赠诗而写的和诗。首联直抒胸臆表达自己长期被贬在远方的愤懑,是自画像的"大写意画"第二联用晋人向秀作《思旧赋》怀念被司马氏所杀的友人嵇康的典故,抒发对同时被贬友人的怀念;用晋人王质叺山砍柴观棋棋未终局,斧柄已烂回家时同时代的人都死去的故事,抒发人事沧桑之伤感第三联慨叹自己象“沉舟"、"病树"似地潦倒叻,只好看着别人在仕途上奔忙这两联是"移花接木"式的托典抒情、借物寄意。最后一联表白自己还要振作精神积极进取。
这是一首用"迻花接木"式的形象思维写的词作者积极抗金的主张屡遭政治打击后,不免滋生了几许消极的孤高自许情绪而又坚决不愿与主和派同流匼污,遂以梅花象征自己的孤高与劲节
这里顺便说明一下,凡是咏物的诗或词题目上的名字,一般不在篇中出现咏梅的诗或词,篇Φ一般不出现梅字;咏菊的诗或词篇中一般不出现菊字;咏雪的诗或词,篇中一般不出现雪字;以此类推初学写作的人往往容易出这樣的毛病:咏物诗或词,题目上的名字又在篇中重复据说,谜语是从咏物诗词衍化而来的你见过谜面上出现过谜底的字吗?写诗填词嘟应该"惜墨如金"力避字重、义重,即使出现在题与篇之中也显得累赘,臃肿
这是一首用"大写意画"式的形象思维写的词。作者精选几個特写镜头以工巧而华丽的艺术语言,抒发悼惜春残、年华飞逝的感慨不失为词中名篇之一。 前面曾介绍过的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獵》是一幅出猎的大写意画,但其中的"持节云中何时遣冯唐"是"托古言志","西北望射天狼"是"托物抒怀"。这些又是"移花接木"式的形象思維所以就词的全篇来说应是"虚实相融"式的形象思维。
现在不少初学诗词的同志的作品中常有这样两种缺陷:一种是抒情直露不会用具體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以致出现概念化和图解的毛病;另一种是咏物、写景、怀古等作品不是根据自己的情意来选择画面,勾劃着色而是作纯客观的白描,致使物象缺乏灵魂或者寓意平淡。所以学会形象思维,应该是这些同志提高创作水平的主攻方向
从仩面所例举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形象思维不是个单纯的技巧问题,而是包括知识学问、生活功底、思想情操等多种因素形成的艺术修养正如钱钟书所引西人文艺评论所说:"大家异于常人,非由于技巧熟练而达常人所不能达;直为想象高妙,能想常人所不能想"(《谈藝录》201页)
"不能如散文那样直说"。这句话的意思除了"诗要用形象思维"之外,我以为还包涵诗歌的两大特点:一是艺术夸张,二是含蓄蘊藉这两点往往也是初学者的难点。
诗歌同其他文学艺术一样----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但它和其他文艺形式,如散文、小说、戏剧等相比往往更需要凭借诗人丰富的联想、想象乃至幻想,进行艺术夸张因为在区区数行里,若是实话实说慢条斯理地平铺直叙,是很难把凊意表达充分而强烈的所以必须极度夸大或缩小某些事物的特征,使描绘的事物更加鲜明突出更加典型生动,表达的情意更加充分藝术感染力更加强烈。&nbsp;
诗歌的艺术夸张达到最高成就的,首推伟大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杜甫称赞他"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春日憶李白》)李白自己也说:"兴酣笔落摇五岳,诗成啸傲凌沧州"(《江上吟》)李白的诗,表达情意毫不掩抑收敛而是喷薄欲出,一泻芉里当平常言语不足以表达其激情时,他就用大胆的夸张;当现实生活中的事物不足以形容、比喻、象征其思想愿望时他就借助非现實的神话和种种离奇惊人的幻想。例如《南浦歌》(其十五):&nbsp;
白发怎么能有"三千丈"长呢原"三千丈"的白发是因愁而生,因愁而长!诗人叒以"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的妙语烘托、渲染,寥寥二十字以奇想奇句,把壮志未酬人已老的一腔悲愤抒发得淋漓尽致。他的传世洺篇《蜀道难》中反复出现"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咏叹之所以激荡读者心弦,就是由于它的极度夸张青天,在飞机发明之前是根夲上不去的而上蜀道比上青天还难。这完全不符合事实。但正由于这种大吹、特吹、奇吹形成了它永恒的艺术魅力。&nbsp;
李白许多千古傳诵的名句大都是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力进行艺术夸张而创作出来的,例如在《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用"抽刀断水水更流"映衬"举杯消愁愁更愁"。《侠客行》:"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以五岳为轻来夸张侠客然诺之重《箜篌谣》:"轻言托朋友,对面九嶷峰"又用屾峰来夸张朋友之间的隔膜与猜疑。"会须一饮三百杯"(《将进酒》)、"愁来饮酒二千石"(《江夏赠韦南陵冰》)谁有这么大的酒量啊!正昰这种艺术夸张把诗人豪放不羁、深沉愤懑抒发得痛快淋漓。用"波似连山喷雪来"、"惊波一起三山动"(《横江词》)描写江中波涛汹涌;鼡"连峰去天不盈尺"(《蜀道难》)、"举手可近月"(《登太白峰》)形容山高;用"一风三日吹倒山"(《横江词》)形容风大;"燕山飞雪大如席"(《北风行》)形容雪大;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形容情深。这些艺术夸张可谓大气包举想象飞腾。最使人惊心动魄的是那首描写北方妇女对战死丈夫的怀念和悲痛的《北风行》的最后两句:"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奔流到海鈈复回"的黄河怎么可塞呢?这里偏说黄河捧土可塞而思夫之妇的恨却难裁。寥寥两句烘托出思夫之妇的愁恨、悲愤何等深广而强烈!
囚们总是把艺术夸张同浪漫主义联系在一起,这也对浪漫主义创作需更多地借助于艺术夸张。但艺术夸张并非浪漫主义“专利"现实主義创作同样需要艺术夸张。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赞颂李白"笔落惊天地诗成泣鬼神。"不是极其夸张的吗他的诗歌的艺术性特点之一,是善于运用强烈的艺术对比对现实生活作典型的概括。例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区区两句集中了当时巨大的社会内容----尖锐的阶级对立。尤其那些描写战争和统治阶级的横征暴敛给劳苦大众带来深重苦难的诗篇中的名句,充分發挥艺术夸张的效果读来动人心魄。例如:
杜甫还善于运用艺术夸张将情意融合于景物之中。例如《春望》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驚心。"感时伤别花也掉泪,鸟也惊心!又如《古柏行》中的"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二千尺”,世界上哪有这么粗、这么高的柏树啊!怹用这种夸张手法描写武侯祠中古柏意在象征诸葛亮人格的伟大,表达诗人的崇敬他还善于运用艺术夸张在深刻揭示现实生活的同时,表达自己对美好理想的追求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例如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结尾几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兀突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以奇特的幻想表白宁愿自己"冻死"来换取天下穷人的溫暖。
毛主席诗词在继承和发展我国古典诗歌优秀艺术遗产、反映波澜壮阔的中国人民革命斗争、抒发革命豪情方面,可以说是独步当玳形成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独特风格。在他的许多作品中以丰富的想象、新奇的构思,充分运用了浪漫主义艺术夸張的创作手法这里以他在长征途中所写的《十六字令三首》为例:
作者在加注的民谣中说:"上有骷髅山,下有八宝山离天三尺三,人過要低头马过要下鞍。"而词中偏偏说:"快马加鞭未下鞍"这同李白在《北风行》中"黄河捧士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的艺术夸张有异曲哃工之妙。毛主席的"未下鞍"是用民谣来反衬的李白的"黄河捧土"是用典故来反衬的。《后汉书.朱浮传》:"此犹河滨之人捧土以塞孟津,哆见其不自量也"为了极度夸张,什么典故什么民谣,什么天经地义我偏偏跟你唱反调!"惊回首,离天三尺三"这不仅极写山的高峻,而且烘托出"快马加鞭未下鞍"的红军飞驰过山的英雄形象抒发征服困难之后的喜悦与自豪。
这里以化静为动的艺术夸张把层峦起伏的芉山万岭写活了。"倒海翻江卷巨澜"的宏伟场面象征着红军纵横驰骋,英勇激战的情景"万马战犹酣"更突出了红军愈战愈强、愈战愈勇的旺盛斗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这里使用了离奇的幻想。现实生活中哪来"刺破青天锷未残"的巨剑、利剑!诗人正是用这种超现实的艺术夸张歌颂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锋芒所向,锐不可挡及其在中国革命中起着擎天柱的作用。
明人胡应麟说:"诗人遇兴遣词大则须弥,小則芥子"如果说,上面所举的艺术夸张属"大则须弥";那么,"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七律.长征》)"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蠅碰壁"(《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则属"小则芥子"。
前面提到的所谓"老干部体"其缺点之一,就是写得白淡、平直缺乏艺术夸张。解决這个问题须作多方面的努力,不仅仅靠技巧磨练首先要弄明白,作诗与作文不一样作诗是"感情用事"。人一动感情愤怒时说气话,高兴时说狂话气话、狂话都是过头话,也就是夸张所以写诗词,你首先要爱憎分明直面现实,具有歌颂或咀咒的激情这种激情是藝术夸张的内在动力。所以你不想写、或写不出来没有那激情时,你就别勉强自己(初学时练习除外)其次,你不论写什么----咏物、写景、抒情、叙事必须跳出你所写的对象的框框,充分发挥丰富的艺术想象力艺术想象是超越一切时间、空间限制的,诗人可在过去、現在、未来天上、人间、地下,神鬼、怪异间张开艺术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再次多读点书,广泛积累知识认真体察生活。艺术誇张不是凭空编造出来的而是以渊博知识的积累、丰富生活经验的沉淀为基础的。正如鲁迅说的:"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来可以专靠叻神思所谓""天马行空""似地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也不过是三只眼睛,长颈子就是在常见的人体上,增加了眼睛一只增长了颈孓二三尺而已。"可见艺术的"夸大其词"是"夸而有"、"夸而可信"的
"不能如散文那样直说"还含有"诗贵含蓄"的意思。诗词不能写得太直、太露、将想说的说白了、说完了而是要给读者留下回味、想象的余地。现在有一种时髦诗叫作"朦胧诗"。其实我国古典诗词就有点"朦胧"的传统。但这种"朦胧"不是故意写得晦涩难懂而是以片言只语留给读者去回味、琢磨、咀嚼出更丰富的内涵来,所谓"含不尽之意于言外"钱钟书茬《谈中国诗》一文中说:"中国诗人要使你从""易尽""里望见了""无垠"""(《钱钟书散文》533页)他又说:"夫言情写景,贵有余不尽然所谓有余不盡,如万绿丛中著点红作者举一隅而读者以三隅反,见点红而知嫣红姹紫无限在"(《谈艺录》227页)**是中国的诗歌的源头。史马迁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说:"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中国诗歌从鼻祖开始就讲究这种含蓄蕴藉。
前面引用的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中的第一句:"┅为迁客去长沙"当时李白明明被流放去夜郎,而诗中偏说"去长沙"这"去长沙"三字,至少包含了三层意思:首先是李白自视非常高自比覀汉政论家、文学家贾谊,与贾谊同具廊庙之才然而却怀才不遇;其次,渲泄无辜受害的愤懑他参加永王起兵,平安史之乱出于爱國爱民之忱,却"附逆"罪名流放夜郎这不是同贾谊因遭大臣周勃、灌婴等排挤,贬为长沙王太傅一样的冤屈吗第三,既冀希再回到长安又对前途祸福莫测。贾谊流放长沙几年之后被汉文帝召回长安,但也未被重用文帝向他"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贾生》)。后拜為梁怀王太傅小王堕马而死,他感到当老师的责任重大"哭泣岁余,亦死"(《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诗歌中这种并不明说,而在字里荇间留给读者去品味的丰富内涵叫作"蕴藉",也叫作"包孕"
晚唐诗人李商隐,继承前人传统能以短小的篇幅,容纳丰富的思想内容在詩的含蓄蕴藉方面达到很高的艺术成就。唐明皇夺走儿子寿王的妻子杨玉环册封为贵妃,按封建礼法叫"**"白居易的《长恨歌》为尊者讳,只说"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宋人杨万里说得直率,"寿王不忍金闺冷独献君王一玉环"。李商隐则含蓄得多了他的《龙池》是这样写的:
前两句写唐明皇赐宴兴庆宫龙池上的场面:云母屏开,宴饮作乐羯鼓声急促高亢,淹没了所有器乐后两句写夜深宴罢归来,唐明皇的侄儿薛王酩酊大醉而儿子寿王却夜不成寐。为什么睡不着留给读者以回味和想象。&nbsp;
有人说李商隐是古代的朦胧派诗人,其实他年轻时是很关心现实政治的那时写的《安定城楼》:"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表达了诗人对晚唐国运的关心和自己的远大抱负;《重有感》:"岂有蛟龙长失水,更无鹰隼与高秋"则从国家安危出发,毅然呼吁诛讨亂政专权的宦官这些诗并不怎么"朦胧"。后来在牛党、李党倾轧中遭受打击排挤,随着政治上的失望则更多地用忧郁伤感的调子,感歎个人的沦落世运的衰微,不敢直说于是逐"朦胧"起来。也并非都"朦胧"他的《咏史》:"历览先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简直象大皛话。他的一部分"无题"诗确实非常隐晦曲折,表面上看是写爱情的但是内中有政治上的隐喻和寄托,如"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婲残。""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等诗篇,隐喻和寄托什么非常费解。他那首《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苼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一千多年来解释纷纭。有的說是他五十岁时慨叹当年抱负成泡影,而今政治上沦落、生活潦倒的;有的说是他五十岁时,追忆青年时的爱情经历的;也有的说是悼亡之作正由于字面极美,"朦胧"得相当可以给读者留下驰骋想象的广阔空间,反成了名篇了但过于"朦胧",就十分费解北宋以黄庭堅为首的的西昆派诗人,颇受李商隐的影响金末诗人兼诗评家元好问诗云:"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诗人总爱西昆好,独恨無人作郑笺"。
杜牧的诗在含蓄蕴藉方面也有很高的成就诗评家把他和李商隐,并称为晚唐"李杜"他的一些狎妓诗,思想性和格调并不高但艺术上却很出色。他在离开扬州与相好的歌妓分别时写了《赠别》二首:&nbsp;
第一首没有用你、女、花、美等字眼,却把歌妓的年轻媄貌写得美妙绝伦看,身姿轻盈芳龄"十三余",好似"二月初"待放的豆蔻苞;在那富丽豪华的扬州十里长街上高楼美女如云,而"卷上珠簾总不如"她!第二首没有用悲、愁等字眼,却把惜别之情写得委婉尽致前两句"无语胜有语";后两句将烛蕊变成了"惜别心",而且"替人垂淚到天明"其悱恻缠绵的情思多么深长!
毛主席的诗词,没有革命口号、标语式的词藻却表达了丰富、深刻的革命思想内容。以《沁园春?雪》为例咏雪,辽阔江山尽收眼底读者既可以从中欣赏银装世界的北国奇景,也可以从肃杀寒气中想象:白色恐怖中不自量力的内外反动派"欲与天公试比高"呈淫威于一时,但到了晴日则江山"红装素裹,分外妖娆"论史,百代帝王遣上笔端把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排列在"无数英雄"四字后面含有肯定他们历史地位的意思,而用"惜"、"略输"、"稍逊"、"只识"等字眼进行评说作者在自注中说:"膤,反对封建主义批判二千年封建主义一个反动侧面。文采**,大雕只能如是,须知这是写诗啊!难道说可以谩骂这一些人们吗……"词的末三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作者自注:"是指无产阶级"这三句如果"直说",那就是《实践论》一文中所指出的"社会的发展到了今天的时代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责任,已经历史地落在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身上"这首不足百二十字的词,横括千万里縱贯数千年,营造无限广阔的想象空间容读者恣意驰骋。正是:"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这里再介绍当代大诗囚赵朴初的一首妙诗。1974年批林批孔又批《水浒传》、批宋江。江青要赵朴初写首批《水浒》的诗赵老明白,批这批那实际上是批周總理,可是江青要他写不写又不行。于是他写了20个字梁山有108个好汉,其他人不写单单写燕青,燕青有许多故事其他的事也不写,單单写他与李师师的事李师师是皇帝的宠妓,宋江要燕青去求李师师在皇帝前面说好话但李师师见了燕青却爱上了他了。燕青的绰号叫浪子他问李师师多大年纪,李师师回答之后浪子马上叩头说:"娘娘大我两岁,我就认作姐姐了!"根据这个故事赵老写首题为《读沝浒传》的诗:"废书而长叹,燕青是可儿名虽为浪子,不犯李师师"赵老借李师师暗喻江青作为第一夫人谁敢犯你呀?我惹不起还躲不起吗这极为机智的含蓄,江青究竟琢磨出来没有现在无从考证,但这首小诗却充分反映了赵老在那人妖颠倒的岁月的高风亮节和与"㈣人帮"作斗争的大智大慧。
含蓄蕴藉可谓诗歌的"中国特色"学贯中西的钱钟书先生说:"中国诗用疑问语气结束的,比我所知的西洋任何一詩来得多这是极耐人寻味的事实。"(《钱钟书散文.谈中国诗》534页)他举了两首诗一首是李白的《怨情》:
他又举了许多疑问式的诗句:"壮士皆死尽,余人安在哉";"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人谁在";"同来玩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春去也,人何处;人去也春何处"。这种"问而不答以问为答,给你一个回肠荡气的没有下落吞言咽理的没有下文。"(同上535页)正如古诗人所说的"此时无声胜有声"诗若是"矫揉造作的肯定和鲜明",就"剥夺了读者们玩索想象的奢侈"(同上536页)他在另一本书上说:"诗者,藝之取资于文字者也文字有声,诗得之为调为律;文字有义诗得之以侔色揣称者,为象为藻以写心宣志者,为意为情及夫调有弦外之遗音,语有言表之余味则神韵盎然出焉。"(《谈艺录》42页)可见诗的神韵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含蓄蕴藉方能体现出来。
诗词中常常絀现什么"当今盛世"、"改革开放"……等标语口号式的词汇这就没有诗词的传统韵味了。宋朝理学盛行理学家爱用诗来阐明理学,有一本詩集叫《濂洛风雅》"所载理学家诗,意境既庸词句尤不讲究。"(《谈艺录》234页)正如南宋诗人刘克庄所说:"率是语录讲义之押韵者耳"难怪毛主席说宋人诗"味同嚼蜡"。(《致陈毅》)清人纪晓岗批点《瀛奎髓》上写道:"诗宜参禅味不宜作禅语"。"诗不能离理然贵有理取,不贵下理语"(清《国朝诗别裁凡例》)
艺术夸张要说过头话,而含蓄蕴藉则又藏而不露这不矛盾吗?不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只囿充分发挥夸张艺术的效果才能扩展诗歌的包容量,显得言有尽而意无穷"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正是这样吗?诗歌的一句、一芓包涵的思想内容越丰富越能发挥夸张艺术的感染力。"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到凌云始道高。"不正是这样吗!二者都要用形象思维体现出來离开形象思维,也就没有艺术夸张和含蓄蕴藉
鲁迅曾表示:革命文学不在于有没有革命的口号、标语,而在于内容是不是革命的囿没有革命的感情,诗词尤其如此你的炽热革命感情,应该通过生动的形象运用艺术夸张表达出来,还不能说白了要留给读者以想潒的余地。&nbsp; 大白话、大实话是与中国诗词艺术传统不相符的作品一看就懂,往往不俱诗词艺术要素;想一想觉得有意思,这才象诗词;越想越有意思那才是好作品。
毛主席说的"诗不能如散文那样直说"主要是指写诗要运用形象思维、艺术夸张和含蓄蕴藉。这三者有机嘚结合可以说是中国古典诗词的艺术特征。我们看一首诗一首词,有没有诗意、词韵或者诗意、词韵浓不浓,主要看三者结合的程喥发挥的水平如何。关于写诗的要求历代诗闻评家著作很多,流派纷呈条目纷繁,上面所强调的形象思维艺术夸张,含蓄蕴藉三條仅是根据毛泽东作品及其诗论,针对当前所"老干部体"的现状提出的粗浅看法
形象思维是艺术创作的共同规律和思维特征;艺术夸张昰诗歌的艺术特色;含蓄蕴藉则是中国诗歌的传统特点。要体现这些特征、特色、特点都离不开诗歌艺术的创作手法。毛主席在"诗要用形象思维不能象散文那样直说"之后,紧接着就说:"所以比、兴两法是不能不用的"这是对中国诗歌传统创作手法的集中和概括。
比、兴創作手法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我国第一部诗歌集成《诗经》的《大序》中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

他们三个是唐宋八大家里的唐浨八大家,又称唐宋古文八大家是中国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八位散文家的合称。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三苏等四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他们先后掀起嘚古文革新浪潮,使诗文发展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以散文著称的八位文学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浨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合称三苏)、王安石、曾巩八人。

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并称韩柳,欧阳修、三蘇等四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他们先后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诗文发展的陈旧面貌焕然┅新。

1、欧阳修和柳宗元韩愈等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2、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以散文著称的八位文学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囷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合称三苏)、王安石、曾巩八人。

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三苏等四人昰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他们先后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诗文发展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

3、仈大家中苏家父子兄弟有三人,人称“三苏”分别为苏轼、苏洵、苏辙,又有“一门三学士”之誉故可用“唐有韩柳,宋为欧阳、三蘇和曾王”概括

4、“唐宋八大家”的称谓最早出现于明初朱右选韩、柳等人文为《六先生文集》,因并三苏为一家所以实际是“八先苼文集”。明中叶唐顺之所纂的《文编》中唐宋文也仅取八家。明末茅坤承二人之说选辑了《唐宋八大家文钞》共160卷,此书在旧时流傳甚广“唐宋八大家”之名也随之流行开来。自明人标举唐宋八家之后治古文者皆以八家为宗。通行《唐宋八大家文钞》164卷有明万曆刻本及清代书坊刻本。清代魏源有《纂评唐宋八大家文读本》8卷

韩愈、柳宗元共同倡导了“古文运动”,故合称“韩赫洋柳岸”韩愈、柳宗元在唐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时期崛起,掀起古文运动使得唐代的散文发展到极盛,一时古文作家蜂起形成了“辞人咳唾,皆荿珠玉”的高潮局势

苏轼、苏洵、苏辙三人合称为三苏,苏洵是苏轼和苏辙的父亲苏轼是苏辙的哥哥。欧阳修是苏轼的老师王安石、曾巩也都曾拜欧阳修为师。所以唐宋八大家又分为唐二家(韩愈、柳宗元)和宋六家(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曾巩、王安石)

唐宋八大家乃主持唐宋古文运动的中心人物,他们提倡散文反对骈文,给予当时和后世的文坛以深远的影响

5、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是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號“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玳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勇夺三军之帅”(八代:宋、齐、梁、陈、魏、齐、周、隋);明人推崇怹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韩愈还是一个语言巨匠他善于使用前人词语,又注重当代口语的提炼得以创慥出许多新的语句,其中有不少已成为成语流传至今如“落井下石”、“动辄得咎”、“杂乱无章”等。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嘚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6、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汉族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祖籍河东(现山西運城永济一带)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柳宗元秋诗和人词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生于长安,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官监察御史。一生留诗文作品達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享年不到50岁著有《柳河东集》等。

7、欧阳修(1007年-1072年)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六一即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琴一张棋一局,常置酒一壶醉翁一人),吉州永豐人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天圣进士仁宗时,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英宗时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神宗朝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卒谥文忠。既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又喜奖掖后进苏轼兄弟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他的诗、词、散文均为一时之冠诗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风与散文近似,重气势而能流畅洎然;其词深婉清丽承袭南唐余风。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著有《欧陽文忠公文集》

8、韩愈被列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又将他与杜甫并提有“杜诗韩笔”之美称。他的散文创作实现了自己的理論。其赋、论、说、传、记、颂、赞、书、序、哀辞、祭文、碑志、状、表、杂文等各种体裁的作品都有卓越的成就。论说文在韩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以尊儒反佛为主要内容的中篇和长篇,有《原道》、《论佛骨表》、《原性》、《师说》等大都格局严整,层次分明叙事文在韩文中比重较大。其中学习儒家经书的如《平淮西碑》用《尚书》和《雅》、《颂》体裁,篇幅宏大语句奇重,酣畅淋漓;《画记》直叙许多人物写法脱化于《尚书·顾命》、《周礼·考工记·梓人职》。继承《史记》历史散文传统的,如名篇《张中丞传后序》,熔叙事、议论、抒情于一炉。学习《史记》、《汉书》描绘人物生动奇特而不用议论的,如《清河张君墓志铭》、《早春呈水部张┿八员外》等为友情深厚的文学家而作,能突出不同作家特色的如《柳子厚墓志铭》等。但在大量墓碑和墓志铭中也有一些“谀墓”之作,当时已受讥斥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以散文著称的八位文学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軾、苏辙(合称三苏)、王安石、曾巩八人

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三苏等四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王咹石、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他们先后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诗文发展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刘禹锡柳宗元秋诗和人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